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06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中部140经界分别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4 19:5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选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中部140经 界分别经


汉译经文中部140经/界分别经(分别品[14])(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在摩揭陀国进行游行,抵达王舍城,去见陶匠薄加瓦。抵达后,对陶匠薄加瓦这么说:
  「薄加瓦!如果对你不麻烦的话,我们想要在这住处住一晚。」
  「大德!对我不麻烦,但,这里已有一位出家人是先来住者,大德!如果他允许,请你不必挂虑地住吧。」
  当时,名叫补估沙地的善男子对世尊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他是在那陶匠住处的先来住者。那时,世尊去见尊者补估沙地。抵达后,对尊者补估沙地这么说:
  「比丘!如果对你不麻烦的话,我们想要在这住处住一晚。」
  「朋友!陶匠住处宽敞,尊者不必挂虑地住吧。」
  那时,世尊进入陶匠住处后,在一旁设置草席,坐下,盘腿后,挺直身体,建立起面前的正念。那时,世尊多以禅坐度过该夜,尊者补估沙地也多以禅坐度过该夜。那时,世尊这么想:
  「这位善男子举止端正,让我询问他。」
  那时,世尊对这尊者补估沙地么说:
  「比丘!你跟谁出家?你的大师是谁?你选择谁的法?」
  「朋友!有位沙门乔达摩是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又,那位乔达摩尊师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我跟世尊出家,世尊是我的大师,我选择世尊的法。」
  「但,比丘!现在,那位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住在哪里呢?」
  「朋友!在北边地方有名叫舍卫城的城镇,那位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住在那里。」
  「但,比丘!你以前见过那位世尊,看到后你会认得[他]吗?」
  「朋友!我以前没见过那位世尊,看到后我不会认得[他]。」
  那时,世尊这么想:
  「这位善男子跟我出家,让我教导他法。」
  那时,世尊召唤尊者补估沙地:
  「比丘!我将教导你法,你要听!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朋友!」尊者补估沙地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这男子有六界、六触处、十八种意的近伺察、四种依处,住立该处者,则思惟之流不转起。当思惟之流不转起时,他被称为『寂静的牟尼』。不应该放逸于慧,应该守护真实,应该使舍弃增大,应该学寂静,这是对界分别的总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六界』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比丘!这些是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识界,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六界』时,缘于此而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六触处』时,缘于什么而说呢?眼触处、耳触处、鼻触处、舌触处、身触处、识触处,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六触处』时,缘于此而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十八种意的近伺察』时,缘于什么而说呢?以眼见色后,顺喜悦处近伺察色、顺忧处近伺察色、顺平静处近伺察色;以耳听声音后,……(中略)以鼻闻气味后,……以舌尝味道后,……以身接触所触后,……以意识知法后,顺喜悦处近伺察法、顺忧处近伺察法、顺平静处近伺察法,像这样,有种六喜悦近伺察、六种忧近伺察、六种平静近伺察。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十八种意的近伺察』时,缘于此而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四种依处』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慧的依处、真实的依处、舍弃的依处、寂静的依处,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四种依处』时,缘于此而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不应该放逸于慧,应该守护真实,应该使舍弃增大,应该学寂静』时,缘于什么而说呢?
  比丘!怎样是不放逸于慧呢?比丘!有这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识界。
  比丘!什么是地界呢?地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地界?凡自身内、各自的、粗硬的、凝固的、执取的,即: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胳、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肠子、肠间膜、胃、粪便,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粗硬的、凝固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地界。又,凡自身内的地界、外部的地界,都只是地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地界上厌,他使心在地界上离染。
  比丘!什么是水界?水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水界?凡自身内、各自的,是水、与水有关的、执取的,即:胆汁、痰、脓、血、汗、脂肪、眼泪、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液、尿,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是水、与水有关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水界。又,凡自身内的水界、外部的水界,都只是水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水界上厌,他使心在水界上离染。
  比丘!什么是火界?火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火界?凡自身内、各自的,是火、与火有关的、执取的,即:依其而被弄热、被消化、被遍烧,依其而吃的、喝的、嚼的、尝的走到完全消化,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是火、与火有关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火界。又,凡自身内的火界、外部的火界,都只是火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火界上厌,他使心在火界上离染。
  比丘!什么是风界?风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风界?凡自身内、各自的,是风、与风有关的、执取的,即:上行风、下行风、腹部中的风、腹腔中的风、随行于四肢中的风、呼吸等,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是风、与风有关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风界。又,凡自身内的风界、外部的风界,都只是风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风界上厌,他使心在风界上离染。
  比丘!什么是虚空界?虚空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虚空界?凡自身内、各自的,是虚空、与虚空有关的、执取的,即:耳孔、鼻孔、口腔,食物、饮料、所吃的、所尝的由此吞下,与食物、饮料、所吃的、所尝的停留之处,食物、饮料、所吃的、所尝的由此向下排出,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是虚空、与虚空有关的、是空、与空有关的、是空隙、与空隙有关的、非被血肉接触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虚空界。又,凡自身内的虚空界、外部的虚空界,都只是虚空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虚空界上厌,他使心在虚空界上离染。
  又,更进一步只剩下清净的、皎洁的识。以那个识识知什么?识知『乐』,识知『苦』,识知『不苦不乐』。比丘!缘能被感受乐之触而生起乐受,当感受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乐受。』了知『就以那能感受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乐之触所生起的乐受,它被灭,它被平息。』比丘!缘能被感受苦之触而生起苦受,当感受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苦受。』了知『就以那能感苦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苦之触所生起的苦受,它被灭,它被平息。』比丘!缘能被感受不苦不乐之触而生起不苦不乐受,当感受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不苦不乐受。』了知『就以那能感不苦不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不苦不乐之触所生起的不苦不乐受,它被灭,它被平息。』
  比丘!犹如两块木柴的结合磨擦,生热着火,就以那两块木柴的成为异离、分散,则对应于它的热,它被灭,它被平息。同样的,比丘!缘能被感受乐之触而生起乐受,当感受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乐受。』了知『就以那能感受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乐之触所生起的乐受,它被灭,它被平息。』比丘!缘能被感受苦之触而生起苦受,当感受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苦受。』了知『就以那能感苦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苦之触所生起的苦受,它被灭,它被平息。』比丘!缘能被感受不苦不乐之触而生起不苦不乐受,当感受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不苦不乐受。』了知『就以那能感不苦不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不苦不乐之触所生起的不苦不乐受,它被灭,它被平息。』
  又,更进一步只剩下清净的、皎洁的平静,是柔软的、堪任的、极光净的平静。比丘!犹如熟练的金匠或金匠弟子会造锻冶炉;造好锻冶炉后,会在炉口点火;在炉口点火后,以钳子夹取黄金,然后会放进炉口,他会经常用力地吹,会经常以水喷洒,会经常旁观,那黄金成为善吹炼、完全吹炼、已除去、除净杂质、柔软的、适合加工的、极光净的,凡他希望的装饰品:如王冠、耳环、项链、金花鬘,它都能随其目的变成。同样的,比丘!更进一步只剩下清净的、皎洁的平静,是柔软的、堪任的、极光净的平静。
  他这么了知:『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虚空无边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样,依止它、执取它,我的这个平静能长久地、长时间地住立。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识无边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样,依止它、执取它,我的这个平静能长久地、长时间地住立。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无所有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样,依止它、执取它,我的这个平静能长久地、长时间地住立。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非想非非想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样,依止它、执取它,我的这个平静能长久地、长时间地住立。』
  他这么了知:『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虚空无边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是有为的。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识无边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是有为的。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无所有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是有为的。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非想非非想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是有为的。』他对有或无有既不造作,也不故意思。当他对有或无有不造作、不故意思时,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不执取则不战栗;不战栗就自证涅槃,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如果他感受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如果他感受苦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如果他感受不苦不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乐受,他离系缚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离系缚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不苦不乐受,他离系缚地感受它。当他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当他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体的崩解,死后生命耗尽,就在这里,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欢喜的都将成为清凉。』
  比丘!犹如缘于油,与缘于灯芯,油灯才能燃烧,当油与灯芯耗尽了,其它的[燃料]又不带来,无食物,那油灯就会熄灭了。同样地,比丘们!当比丘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当他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体的崩解,随后生命耗尽,就在这里,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欢喜的都将成为清凉。』由那样的缘故,这么具备的比丘具备这最高慧的依处,比丘!因为,这是最高圣慧,即:一切苦灭尽之智。
  他被住立在真实的解脱是不动的,比丘!因为凡虚伪法者,那是虚妄的;凡非虚伪法的涅槃者,那是真实的。由那样的缘故,这么具备的比丘具备这最高真实的依处,比丘!因为,这是最高圣真实,即:非虚伪法的涅槃。
  以前,当他是无智者时,他是依着的进入者、受持者,[现在,]那些已被舍断,根已被切断,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由那样的缘故,这么具备的比丘具备这最高舍弃的依处,比丘!因为,这是最高圣舍弃,即:一切依着的断念。
  以前,当他是无智者时,他有贪婪、欲、贪着,[现在,]那些已被舍断,根已被切断,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以前,当他是无智者时,他有瞋害、恶意、邪恶,[现在,]那些已被舍断,根已被切断,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以前,当他是无智者时,他有无明、痴蒙,[现在,]那些已被舍断,根已被切断,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由那样的缘故,这么具备的比丘具备这最高寂静的依处,比丘!因为,这是最高圣寂静,即:贪瞋痴的寂静。
  当像这样说:『不应该放逸于慧,应该守护真实,应该使弃舍增大,应该学寂静』时,缘于此而说。
  当像这样说:『住立该处者,则思惟之流不转起。当思惟之流不转起时,他被称为「寂静的牟尼」。』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比丘!『我是』,这是思量;『我是这个』,这是思量;『我将是』,这是思量;『我将不是』,这是思量;『我将是有色的』,这是思量;『我将是无色的』,这是思量;『我将是有想的』,这是思量;『我将是无想的』,这是思量;『我将是非想非非想的』,这是思量。比丘!思量是病,思量是肿瘤,思量是箭,比丘!以一切思量的超越,他被称为『寂静的牟尼』。又,比丘!寂静的牟尼不被生、不衰老、不死去、不动摇、不热望,比丘!因为他没有依据此而会被生者,当不被生时,怎将衰老?当不衰老时,怎将死去?当不死去时,怎将动摇?当不动摇时,怎将热望?当像这样说:『住立该处者,则思惟之流不转起。当思惟之流不转起时,他被称为「寂静的牟尼」。』时,缘于此而说。比丘!你要忆持这简要的六界分别。」
  那时,尊者补估沙地心想:
  「大师确实已到达我这里,善逝确实已到达我这里,遍正觉者确实已到达我这里。」
  他起座,整理衣服到一边肩膀,以头落在世尊的脚上后,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我犯了过错,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我这么做:我认为应该以朋友之语与世尊交谈。大德!为了未来的自制,请世尊原谅我那样的罪过为罪过。」
  「比丘!你确实犯了过错,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你这么做:你认为应该以朋友之语与我交谈。但,比丘!由于你对罪过见到是罪过后如法忏悔,我们原谅你。比丘!凡对罪过见到是罪过后如法忏悔者,未来做到自制,在圣者之律中,这是增长。」
  「大德!愿我得在世尊面前出家受具足戒。」
  「比丘!但你的衣钵完全了吗?」
  「大德!我的衣钵未完全。」
  「比丘!如来不令衣钵未完全者授具足戒。」
  那时,尊者补估沙地欢喜、随喜世尊所说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去遍求衣钵。那时,当尊者补估沙地走路遍求衣钵时,迷乱的母牛夺走[他的]生命。那时,众多比丘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那位被世尊简要教诫所教诫,名叫补估沙地的善男子死了,他往生哪一趣呢?未来的命运怎样呢?」
  「比丘们!补估沙地善男子是贤智者,他依法、随法而行,在法上不困扰我。比丘们!补估沙地善男子以五下分结的灭尽而为化生者,在那里入了究竟涅槃,不从彼世转回。」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界分别经第十终了。
「游行」(cārika?,另译为「旅行;徘徊」),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旅程中;在游历中」(on tour)。南传的「进行游行」(cārika? caramāno; cārika? carati,直译为「行游行;步行游行」),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游走;游走在旅程中」(wandering; wandering on tour)。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我无所违(MA.162)」,南传作「对我不麻烦」(Na kho me…garu,另译为「对我不妨碍」),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那对我无不方便」(It is not inconvenient for me)。
  「十八意行;十八行(MA.162)」,南传作「十八种意的近伺察」(a??hārasamanopavicār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十八种心理的探索」(eighteen kinds of mental exploration)。
  「四住处(MA.162)」,南传作「四种依处」(caturādhi??hān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四个基础」(four foundations),并解说,注释书将「依处」(adhi??hāna,另译为「确立;决意;受持;加持;摄持」)以「依所」(pati??hā,另译为「依止;立足处」)解说。
  「长养惠施(MA.162)」,南传作「应该使舍弃增大」(cāgamanubrūhey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应该锻炼断念」(should cultivate relinquishment)。按:「舍弃」(cāga)的另一个意思是「施舍(惠施)」,但,从整个经文前后内容研判,北传经文以施舍论述,显得隔隔不入。
  「息住处(MA.162)」,南传作「寂静的依处」(upasamādhi??hān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和的基础」(the foundation of peace)。
  「分别身界(MA.162)」,南传作「对界分别」(dhātuvibha?gass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六)元素的解说」(the exposition of the six elements)。
  「节节[行]风(MA.162)」,南传作「随行于四肢中的风」(a?gama?gānusārino vā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行经四肢的风」(winds that course through the limbs)。
  「息出风、息入风(MA.162)」,南传作「呼吸」(assāso passāso,另译为「入息、出息」),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吸气与呼气」(in-breath and out-breath)。
  「不复有为(MA.162)」,南传作「既不造作」(So neva ta? abhisa?kharo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不形成任何条件」(He does not form any condition)。
  「亦无所思(MA.162)」,南传作「也不故意思」(na abhisa?cetay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或[不]产生任何意志趋向」(or generate any volition tending)。
  「有及无(MA.162)」,南传作「对有或无有」(bhavāya vā vibhavāya v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论存在还是非-存在」(towards either being or non-being)。按:「有」(bhavāya),即十二缘起的「有支」。
  「虚妄法(MA.162)」,南传作「虚伪法」(mosadhamma?,另译为「虚妄法」),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欺骗的本质」(a deceptive nature)。
  「是自举(MA.162)」,南传作「这是思量」(ma??itamet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是在构想中」(is a conceiving)。
  「我当有(MA.162)」,南传作「我将是」(bhaviss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我将是」(I shall be)。
  「不必挂虑地」(yathāsukhanti,逐字直译为「如+乐」,另译为「安乐无挂虑地」),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只要你喜欢;你要多久就多久」(as long as you like)。
  「思惟之流不转起」(ma??assavā nappavatt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构思之潮不扫过」(The tides of conceiving do not sweep over)。
  「眼触处」(Cakkhusamphassāyatan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眼-接触的基地」(the base of eye-contact)。
  「观色喜住」,南传作「顺喜悦处近伺察色」(somanassa??hānīya? rūpa? upavicar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人探索产生喜悦的色」(one explores a form productive of joy)或「一个人检查喜悦基础的色」(one examines a form that is a basis for joy, AN.3.61)。
  「热望」(piheti,另译为「羡慕」),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扰动」(agitated)。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5-11 07:14 , Processed in 0.18268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