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0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6、布施平等覺。第六覺知: 貧苦多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6-9 19:5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6、布施平等覺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貧苦多怨」,貧,就是貧窮,財物缺乏。苦,就是困苦,饑寒逼迫。多怨,很多的埋怨、怨恨。沒有錢,缺少物質,衣食不周,吃的、穿的、住的,都不能依著我們的理想,得到滿足,而引生了許多的痛苦。換句話說,在物質上非常貧乏,精神上就有一種逼迫的痛苦。

《金色王經》說︰「何法名為苦?所謂貧窮是。何苦最為重?所謂貧窮苦。死苦與貧苦,二苦等無異;寧當受死苦,不用貧窮生。」

這幾句話,正說明了貧苦的意思。什麼叫做苦?一個貧窮的人是最痛苦的。世界上的痛苦有很多種,但這許多痛苦當中,那一種是最嚴重的呢?貧窮苦最為嚴重。再說,人生幾十年,死也是很痛苦的,當我們一口氣不來,好像螃蟹掉落滾湯裏面那樣痛苦。但是,死與貧窮這兩種痛苦比較起來,是沒有差別的,縱然死的時候很難受,但當一個人窮到三餐不繼,真是生不如死呀!所謂「一錢逼死英雄漢」,當英雄在窮途末路,兩袖清風,窮困潦倒的日子,是最使人受不了的,所以寧可死掉,也不要活受罪。

從上面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知道,貧苦是多麼難受。

《昔時賢文》說︰「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兩句話,可以說是現實人際關係的寫照。窮苦人家,一文不名,雖然居住在熱鬧的城市中,大家都不認識你,縱然過去相識的,也因你貧困,遇見了怕打招呼會找他麻煩(幫忙),就當作不相識的陌生人,可見窮苦的時候,大家都看你不上眼,離得遠遠的,沒有人敢來接近你。相反的,有錢人家,即使住在深山裏面,每天仍然高朋滿座,親戚朋友滿天下,不論是婚喪喜慶,大家都趕著來祝賀、憑弔。人之常情,本來就這樣,大家都是「錦上添花」,是很少人會「雪中送炭」的。

因此,《論語》說︰「貧而無怨難!」一個人在貧困的情形之下,能夠安於貧苦,不怨歎境遇不好,實在很不容易做到的。

人,由於貧苦,往往多怨,正如俗語說的︰「怨天尤人」,尤,也是怨的意思。一般窮得活不下去的人,真是太難受了,就會引起好多的仇恨,如︰對上怨天──好像信佛的人,他非常虔誠,所作所為都循規蹈矩,但是經濟太差了,甚至於連三餐都不能維持,就會怨歎自己的命怎麼這樣苦,有的還認為學佛以後,生活反而不如過去,而怨佛菩薩沒有保佑。有的善友,曾經發心持六齋、十齋或長齋,然而處在苦境當中,認為沒有感應,對信仰就產生動搖,就退心開葷了,這是怨恨佛菩薩沒有加被。也有的埋怨老天爺好像沒有長眼睛似的,人家喪盡了天良,生活卻過得很好,我們安分守己,反而沒有獲得上天的照顧,太沒有天理了!這就是怨天。

尤人,埋怨人際關係,對外,親戚朋友,對內,家庭的眷屬,都是埋怨的對象。比如,做兒女的,生活不好,怨歎父母無福,沒有留下產業給他,不然,他就不必過窮日子受苦了。夫妻之間,有時候事業不如意,丈夫也會責怪妻子無能,沒有協助他。或者怨恨兄弟姐妹不跟他合作,不肯助他一臂之力。還有,親戚朋友沒有照顧他,不肯提拔他,才會搞成這樣潦倒、貧苦。多方面的怨恨別人,就是怨天尤人了。

「橫結惡緣」,佛法提倡多結人緣,我們活在世界上,大家能夠常常見面、在一起,是一種緣,有緣,千里就來相會了,要是無緣,見面也不相識的。不過,結緣應當結善緣,絕不是結惡緣。橫結,橫是對縱而講,就是不應該這樣的。我們本來應該跟人家結善緣,反而結了惡緣,叫橫結惡緣。

一個人由於貧窮所困,心中怨恨難平,造了好多的口業,跟一切有關係的人都結了惡緣,在家裏,父子變成怨家,恩愛夫妻反目,各奔東西,兄弟鬩牆,甚至於六親不認,這樣,就跟大家結了很深的惡緣。

「菩薩布施」,貧苦多怨,橫結惡緣,是一般凡夫的常情,世間相本來就如此,可是菩薩就不同了,菩薩明瞭因果的道理,知道今天這樣貧窮,是前世沒有種福、布施的果報,要改造貧苦、惡劣的環境,必須多布施種福田,將來才會脫離貧窮苦。

談到布施,有三種︰一、財施、二、法施、三、無畏施。

一、財施︰又分為外財施、內財施和內外財施。

1、外財施︰金銀財寶、田園、房屋、生意等一切身外之物,叫外財。菩薩盡量以物質資助人家,就是外財施。

2、內財施︰內就是自己身體以內的一切,所謂頭目髓腦、手腳四肢……都是內財。菩薩為了救度眾生,在必要的時候,即使捨身布施,也在所不惜。好像釋尊在因地中「割肉餵鷹」、「捨身救虎」,以身體作為布施,就是內財施。

在佛經裏,有這麼一個故事,說釋迦佛在過去無量劫中,曾經做了國王,稱為尸毗王,他的國土非常寬廣,人民眾多,物產富庶。尸毗王是位英明的國君,他愛民如子,提倡和平,深深受到老百姓的愛戴擁護。據說當時有四萬四千個小國,都來歸順他,成為他的附屬國,可見他的權威是多麼大呀!說到他後宮的嬪妃,那可多了,有兩萬人專門侍候他,他有五百個太子。

尸毗王是位仁王,慈悲心重,發願不論任何眾生,遭受苦難的時候,需要他幫忙的話,他一定會讓人家滿願的。

兩個天神知道了,對尸毗王發了這麼大的菩提心,似乎有點懷疑,就要考驗他,於是一個變成鴿子,一個變成老鷹,飛進皇宮去。

尸毗王正坐在寶座上,鴿子一飛進去,拼命地向國王的腋下鑽進去躲藏。接著,老鷹也追了進來。

據傳說,古時候連鳥兒都會講話的,所以老鷹對國王說︰

「大王,你趕快把鴿子給我吧!牠是我的午餐,我已經餓了很多天,今天好不容易才看到牠,現在牠逃到你這兒來,請你交給我吧!」

「不可能!我曾經發過願,只要任何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我一定要幫助他的。這鴿子既然來要我保護牠,我怎麼可以把牠給你呢?」尸毗王拒絕了。

可是,垂手可得的食物,老鷹哪裏肯輕易地放棄呢,牠說︰

「好!你這個願發得好!但是你有沒有想到,你救了牠一條命,而我的這一條命呢?這是我的一頓午餐,現在你救了牠,我豈不是要餓死了?你講慈悲,也應該平等呀!難道你救了牠,卻讓我餓死,這樣的慈悲,算平等嗎?」

這話有道理,尸毗王想了一會,說︰

「你無非是要吃鴿子的肉,好吧!我用其他的肉給你吃好啦!」

「可以!不過你要知道,那種早已經切好放在一邊的肉,我是不吃的,我要吃剛屠宰好,鮮血淋淋的,那樣的肉才有滋養,我要吃的,就是那種肉,你可以和我交換嗎?」

這的確是個難題,尸毗王想︰以其他的生命來和牠交換,免不了要殺生害命,這也不是我的原意。於是說︰

「好吧!就以我自己的肉來換吧!」

尸毗王立刻拿了一把刀,向著自己的大腿,就要把肉割下。

老鷹又說︰「大王,你慢一點,先把條件講好才做。」

還有條件?尸毗王不禁一怔。只聽老鷹慢條斯理地說︰

「大王,你要給我肉吃,並不是隨便割了點給我就算了。我們是公平交易,這隻鴿子有多重,你就割多少肉給我,對嗎?」

尸毗王心想,鴿子有多少重量?滿口答應了,同時,叫侍衛去拿了一個天平來,把鴿子放在天平的一邊,他就割下一塊肉放在另一端,但是,奇怪得很,無論他怎樣割,怎樣增加,兩邊的重量總是不能平衡,鴿子老是比較重。國王眼看自己四肢的肉都割下了,天平的一端還是翹在上面,最後,就把自己整個身體都吊到秤上。這麼一吊,秤就掉下來,他人也昏了過去。

過了一陣子,尸毗王才甦醒。老鷹說︰

「大王,現在你應該後悔啦?」

「不!是我發心要這樣做的,即使死了,也不會後悔的!」

「何以見得?」

「你不相信嗎?事實可以證明,我要是怨恨、後悔的話,我的身體就不能復元;假如我是真正發菩提心,為了實行慈悲而救鴿子,我的身體很快就會恢復的!」

果然,不到一刻的工夫,尸毗王的身體恢復原狀了,真是不可思議!

兩個天神看見了,非常受感動,馬上現出了原形,說︰

「今天我們實在冒犯了大王,為了考驗大王,才搞了這一齣鬧劇。大王,你實在了不起,將來一定會成佛的!」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中,行菩薩道「割肉喂鷹」的故事。

釋尊修了三大阿僧祗劫,捨身的事情並不是只有這一次,還有「捨身救虎」的故事,也是非常感人的。

在過去無量劫中,釋迦佛也是生長在王家,父親是國王,他上面有二位哥哥,他是三王子。有一天,國王率領了三位王子到森林中遠足,欣賞風景。誰知突然在深山懸崖的地方,看見一隻身體很瘦的母老虎躺在那兒,牠旁邊還有七隻小老虎。

大王子看了以後,說︰「實在太可憐了,似乎就要餓死,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救牠們呢?」

二王子也說︰「的確太可憐了,我們應該想個辦法把牠們救活啊!」

大家想來想去,仍然一籌莫展,見了這情景,又覺得於心不忍,就隨著國王到其他的地方走走。這時候,三王子獨自留下,他心想︰要是母老虎死了,七條小生命也是要餓死的,要救牠們,唯一的辦法,只有我自己犧牲了!

三王子也是發菩薩心的,一想到就馬上付諸行動,就從懸崖跳下去,把身體布施給老虎吃。

可是,母老虎躺在地上,已經奄奄一息,連動的力量也沒有了,哪裏還能夠吃他。三王子就找了尖銳的樹枝,把自己身上的血刺出來,讓母老虎先吸了他的鮮血,有了力氣,才把他吃下去。

後來,國王及兩位王子,由於找不到三王子,再轉回來看看,只見地上多了一堆白骨,而樹枝上,竟掛著三王子的衣服,知道三王子捨身救虎,非常感動,當時,父子三人也都發願行菩薩道救度眾生。

釋迦牟尼佛本來應該在彌勒菩薩之後成佛的,由於他屢次捨身救護眾生,所以比彌勒菩薩還要早成佛,成為我們的教主,而彌勒菩薩卻是「當來下生」,以後才來成佛的。

3、內外施︰丈夫是一家之主,妻子是丈夫的眷屬,也可以說是丈夫的身外之物,以丈夫為本位來講,妻子是丈夫的內外財。釋迦佛在過去生中,為善施太子時,不但把國庫中一切財寶拿出來布施,連自己的妻子也施捨出去,因而感動了天神,非常稱讚他。

二、法施︰以佛法教導眾生,使他們聽了以後,對佛法有興趣去研究、修持,因而得度,就是法施。推而廣之,對於世間普通的知識、技術,人家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把我們所知道的,毫不保留地儘量傳授。中國人向來有個古老的觀念,有什麼秘方、祖傳的,都是秘而不傳。但是做菩薩的,卻是大公無私,盡其所有,貢獻出來。當然,菩薩所了解的佛法,更要教導別人,讓人家離苦得樂,這就是法施。

三、無畏施︰有兩種意義。(1)給予精神力量︰行菩薩道的人,不存著殺害的念頭,而是以慈悲心為出發,和顏悅色地對待人家,使一切眾生都感到非常親切,沒有畏懼心,也就是給予眾生一種安全感,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支持。(2)給予精神慰藉︰別人受到精神威脅,在痛苦、恐怖當中,能夠開導他,使他遠離恐怖,精神上得到安慰,就叫無畏施。觀世音菩薩另外有一個名稱叫「施無畏」,就是給予眾生無畏布施而得名的。

三種布施中,應該特別強調法布施。大家所熟悉的《金剛經》,對法施的估價是︰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告訴須菩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的當中,有這麼一個人,把金銀等七寶堆積起來,像須彌山王這樣大,用它來布施,這種功德真是太大了。不過,假使另外有一個人,把這部《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給人家聽,不要說是講全部,只要把其中的四句、一首偈子,教導人家受持、讀誦,為人家解說,這與前面以七寶布施的福德比較起來,簡直是霄壤之別,以七寶布施,百分都比不上法施的一分,就算是百千萬億分,甚至於用什麼樣的數學、譬喻,都不能相比的,換句話說,以法布施的功德最大,不是世間眾多的物質布施所能比較的。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中,講到供養,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有的供養當中,用法寶來供養,功德是最大的,為什麼?物質布施只能夠免除人家一時的饑寒之苦,但是以佛法布施,能夠為人指出光明的大道,永遠脫離生死輪迴,到達涅槃的彼岸,所以法供養功德是最大的。

《菩薩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中說︰「有求法者,乃至不為說於一偈,名菩薩波羅夷罪!」

受持菩薩戒的人,要是有一個人來向你請教佛法,即使是請講一首偈頌,而你吝法,不肯為他解說的話,就有罪過,犯了波羅夷罪。波羅夷罪就是棄罪,因為菩薩必須上求下化,既然不能以法布施,怎麼能夠下化眾生呢?因此,被棄於菩薩行列之外,不能做菩薩,叫波羅夷罪。

不僅是菩薩要廣行布施,就是社會一般人士,也應該多行布施,培養樂善好施的美德。現在,我講一個〈三升豆〉的故事︰

宋朝時候,有一個窮書生叫蕭藹堂,由於家境貧困,沒有辦法上京赴考,求取功名,他就在鄰縣設了一個私塾,教授學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五經〕、〔四書〕……等,當了私塾老師。

這位蕭夫子,不但學問好,醫術也很高明,平常除了授課之外,就為人家把脈看病,診金都是由病人隨意奉送,他從來不去計較,有時候,踫到貧病交加的人家,還布施藥品,因此,深受地方上人民的尊重。

他所教的學生,好多都取得功名,做了大官,其中有的就瞧不起他,但他也無所謂,依舊自在地教書、行醫。

這一年,正逢荒年,收成不好,老百姓普遍受到饑饉之苦,蕭夫子在外鄉設館授課,也是難以維持,他就把行李收拾好,帶著幾年來教書、行醫所儲存的七兩銀子回鄉。誰知道途中遇到一個婦人,抱了小孩哭哭啼啼地向河邊走去,這一來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見這婦人把小孩放在路邊,哭著說︰

「兒啊!媽媽對不起你,沒有能力養活你,希望有善人行好事,能夠把你抱回去,我實在是不得已啊!……」

說完,正準備投河自盡。

蕭夫子馬上高叫︰「大嫂!行不得!你不能這樣!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饑困就想不開,要尋短見。」

婦人聽到有人叫她,停了下來,傷心地說︰「這位大哥,我實在是逼不得已呀!……」

說著,喉嚨早已咽住,淚珠也滾下來了。

蕭夫子生起了惻隱之心,溫和地說︰

「現在我身上有點銀子,你拿回去,可以維持一段日子,說不定以後還會有人幫你的忙!」

說完,把七兩銀子全部掏出來,交給婦人。

婦人看到蕭夫子如此熱心、慷慨幫助,非常感激,連忙跪下磕頭,才千恩萬謝地把銀子拿走。

蕭夫子回到家裏,太太看見了,非常高興,心想︰丈夫這一趟回家,一定帶了一筆銀子回來,啊!饑荒的問題可以解決了。於是,很歡喜地迎上前去。

「你回來啦!家裏糧食快要吃光了,這一下,你帶了錢回來,正好可以買米糧呀!」

「不瞞你說,我本來帶了七兩白銀回來,但在途中發生了一件事,我當時出於一片同情心,就整個送給人家,空著手回來。」

蕭夫子就把路上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太太。

太太聽了,心中頓時感到一陣惘然,恰似墮入海底深淵,說多沉重就有多沉重,既失望又埋怨地說︰

「原指望你回來可以解決生計,誰知你只顧到別人,就沒想到自己。別人饑得要死,有你可以救她,你將來餓死了,誰來同情你呀?」

話雖然是這樣講,畢究他們夫妻的感情一向是很好的,何況銀子已經給了人家,還有什麼辦法?在這種情形之下,太太埋怨歸埋怨,也是無可奈何,只是憂傷地說︰

「幸虧我們家裏還有三升豆,可以維持幾天,也只好吃一天算一天!」

就在這時候,鄰居一個老伯伯走了進來,打招呼道︰

「蕭夫子你回來啦!好久沒有看到你,你好呀!」

先是寒喧了一番,而後言歸正傳,說︰

「不幸逢到這荒年,大家都沒有飯吃,你也許帶了好多錢回家,請幫忙一點,好嗎?」

「遇到這年頭,有錢的話,我當然可以幫助你,可是現在,我自己也是兩袖清風呀!」

蕭夫子嘆了一口氣,把實際的情形告訴老伯伯,可是也實在不忍心睜著眼睛看老人家挨餓,於是說︰

「這樣吧!我家裏還有三升豆,分給你一半好啦!」

家裏僅有的一點糧食,又要分一半給人家,太太聽了,簡直氣得講不出話來,只是狠狠地瞪了丈夫一眼。

蕭夫子裝作沒有看見,溫和地對太太說︰

「現在還是幫助人家吧!我們假如該死的話,三升豆最多吃三、五天,最後也難逃一死,要是命不該絕,說不定有人會來幫忙的,眼下老伯伯已經沒有飯吃了,我們怎能見死不救?」

蕭夫子就走進房裏,把三升豆分了一半給鄰居的老伯伯。

把老人家打發走後,太太就賭氣進入房中,不再睬他。蕭夫子獨自一人,默默地在廳堂踱來踱去,心中感到非常煩悶,倒不是為了自己沒飯吃,只是感到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安慰太太才好。走著走著,他的靈感突然來了,就題了一首詩在牆壁上︰

斷食明朝且覆簞,自憐馮鋏向誰彈?
臥房剩有三升豆,分與鄰翁一半餐。

意思是︰我回來以後,家裏已經沒有糧食,明天就要斷炊了,放食物的籃子,必須把它翻過來。我自己可憐自己,想起戰國時代的孟嘗君,養了三千食客,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其中有一個叫馮諼的,本來是個窮光蛋,帶了一把鋏(劍)來投奔孟嘗君,感覺到待遇不好,就彈鋏說︰「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長劍呀!我們回家吧,這裏飯是有得吃,但沒有魚。

旁邊的人告訴孟嘗君︰

「馮諼吃得不開心,說是缺少魚,真是不知足!」

「好吧,明天煮魚給他吃吧!」孟嘗君說。

過了幾天,馮諼又彈鋏說︰「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長劍呀!我們出門沒有車子坐,還是回去吧!

孟嘗君知道了,就給他車子坐。

不久,馮諼又彈鋏說︰「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長劍呀!我們回家吧,我現在雖然住得好,有飯吃,可是老母親還健在,也沒有安家費,有什麼意思呢,不如回去吧!

孟嘗君又一次滿足了他的要求。

蕭夫子認為當初馮諼可以彈鋏,有孟嘗君供給他的需求,滿足他的欲望,藉此感歎自己的境遇,縱然有鋏,向誰彈呀!既沒有人欣賞,更沒有人來幫忙啊!我房裏剩下的三升豆,正好鄰居的老伯伯來向我求助,他已經餓得要命,就分一半給他。

蕭夫子把詩寫好,邊走邊吟,這時,太太已經把豆子煮熟,端出來給他吃。

他安慰太太︰「天無絕人之路,我們存著一點慈悲心,說不定感動天地神祗,明天可能日子過得更好!」

真是不可思議,果然,第二天,鄰村的一個大富翁得了膈食病,飯吞不下去,一吃東西就會吐出來,請了很多醫生都治療不好,聽說蕭夫子回家了,趕快派轎子,請他去看病。

蕭夫子真是妙手回春,富翁一吃了他的藥,病就好了,於是拿了一百兩黃金向他致謝。這樣,他不但自己的生活有了著落,同時也拿這筆錢去賑濟貧困,整個村莊的人都讚譽他是大善人。

蕭夫子因為積下了陰德,第二年他太太生了個又白又胖的男孩,而他們的家境也逐漸轉好。兒子在蕭夫子的悉心調教之下,長大後中了狀元,家道更加興旺了。

這故事說明「布施得大福」,蕭夫子在窮困當中,能夠捨己助人,所以他得到的福報,也是不可限量的。

在《四十二章經》中,提到人生有二十難,第一個就是「貧窮布施難」,有錢人家幫助別人,算不了什麼,可是自己處在貧困的環境當中,卻不顧及自己的生活,而去拯救人家,像蕭夫子貧窮而能布施,是最難得的。

佛教中也有個〈賣窮的故事〉︰佛有一位弟子叫迦旃延尊者,有一天出去托缽,走到河邊,看到一個婦人在那兒哭哭啼啼的,要去投河自盡,當時迦旃延就對她說︰

「你為什麼這樣想不開呢?」

「師父,你不知道,我從小就沒有父母,被賣給一戶有錢人家當女婢,一天到晚挨打受罵,真是生不如死!」

「你不可自尋短見,人身是很難得的,死了豈不是太可惜!」迦旃延勸慰道:「你是因為窮困而想不開,其實,還是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我們有了窮苦,就要把貧窮賣掉呀!」

「貧窮還可以賣嗎?」老婦人感到有點驚奇。

「當然可以!」

「誰肯買呢?」

「我買呀!」

迦旃延尊者熱心地為她開示︰

「我們窮苦的原因是前世沒有布施,要賣窮,必須布施。你能夠布施,貧窮就可以賣出去了!」

「對呀!你講得很有道理。」婦人神色暗然,喪氣地說,「可是我現在窮得要命,拿什麼來布施呢?」

「布施不一定要好多錢,你只要誠意、發心,什麼都可以布施的。現在,你去拿一缽水來給我,就是布施了!」

婦人聽了這話,去盛了一缽水,恭恭敬敬地奉給迦旃延。

迦旃延接過水,讚歎說︰

「你布施我這缽水,功德是很大的。」

這故事說明了要賣窮,就應該布施,布施不一定是用金錢,我們能夠盡我們的本分,在我們能力所辦得到的,幫助人家,就是布施。

佛經中講布施,有兩個原則,一個是捨,一個是利。我們布施人家,要讓人家得到利益,假使所施的東西,是損害人的,比如把嗎啡、毒品給人家,就不可說是布施了,這是第一個原則。第二個原則要有捨心,就是說我們幫人家忙,布施人家,事情過後就算了,不要老是記在心頭,不然,就失去了布施的意義!

佛法說到布施,最高的境界叫三輪體空,首先,沒有布施的我,雖然我布施、幫助你,但是「四大苦空,五陰無我」,所以,沒有一個實在布施的我,也沒有受施的人,甚至於人我之間,也沒有受施的東西,假使布施能夠忘了我、人、物這三樣,就稱為三輪體空。

《金剛經》也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應無所住」的意思,就是行菩薩道的人,布施的話,不要執著,執著固然有功德,但這功德是很小的。而菩薩布施,能夠三輪體空,不去執著布施之相,這是布施的最高境界。

「等念怨親」,一般世人幫助人家,往往要選擇對象、講條件,同我有關係的,我可以幫助他,那些跟我不相干的人,就對不起了。但是菩薩不是這樣的心態,他無論是對親人,或是毫不相識的人,甚至於仇人,都沒有分別心,不分親疏,一律平等布施,所以說是等念怨親。

「不念舊惡,不憎惡人」,菩薩對一切眾生,都以慈悲心為出發,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過去人家對我有不利的,就不去把它掛在心上;對於過去的舊惡,不再去結怨;對現在為非作歹的人,也不憎恨他,這是菩薩的風度,菩薩行忍辱行,與人為善,為了感化過去的仇人和現在的壞人,不會跟他們計較,都會同情他們,慈悲地原諒他們的過失。

儒家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般人既不是聖人,也不是賢人,誰沒有過錯?雖然過去他曾經做了不好的事,但是能夠悔改自新的話就很好了,這種善是最大的。

佛經中也說︰「有罪當懺悔,懺悔則清淨。」

一個人犯了罪過沒有關係,有了罪過,只要能夠懺悔,過去的罪過就能夠消除,而獲得清淨。因此,菩薩對一切舊惡、惡人,都會原諒他,以忠恕之道、以大肚包容的心量對待他們,絕對不去憎恨過去的怨家仇敵。

發揮菩薩心腸而行布施,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幫助他們遠離痛苦,使他們得到快樂,才是佛弟子所應表現的慈悲精神,願大家互相勉勵,共同精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5-11 04:19 , Processed in 0.1916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