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39|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看破今世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7-13 18:42: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索達吉堪布開啟修心門扉講記》

  一  看破今世  


  
  
  
  
2004年1月9日                                  第16節課
  前面有一個夏沃工巴的教言講得不好,本來這個教言裡面有很多甚深的竅訣,但今天重複再講也沒有必要,希望你們認真地看,因為《開啟修心門扉》以前沒有傳授過,有些帶有教言性的文字,我們應該廣說。我想過一段時間再繼續廣講,因為這樣連講下去我可能一直講不好,所以從明天早上開始講的課換為《佛子行三十七頌》,在七八天中《佛子行三十七頌》講完以後再講《開啟修心門扉》,天氣和心情都稍微好一點。我有時候看哪裡都有一種晃晃悠悠的感覺,講不出來,《開啟修心門扉》裡面有很多非常殊勝的噶當派的教言,以前我們也沒有聽說過,但是昨天我連字面上都沒能解釋得到。
  比如說昨天講的基巴尊者的教言:風是一種比喻,不知道我昨天講了沒有。也就是說通過各種方法將世間八法和今生的念頭掃盡,掃得蕩然無存,如果這樣就稱為厭離者,也叫做修行者。任何一個人的相續中如果產生一個什麼都不需要的念頭,那麼他的美名反會廣傳於世界,不管是什麼修行人,你覺得財產也不需要、名聲也不需要、地位也不需要......那麼你的名聲已經廣遍於十方。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修行成功,願意捨棄自己的身體或生命等,這樣溫暖的風會讚頌、讚歎他,並不是狂風而是和風,和風逐漸將他的名聲吹頌得越來越廣大,這也是一種比喻。比如說有些修行人修得很好,根本不希求世間的財物,為了佛法真的願意捨棄自己的身體和生命,結果他的名聲逐漸廣播於眾人當中。所以這裡的每一個比喻都有一些代表性的意思。
  龍樹菩薩也真摯地教誡國王道:"搔癢生樂受,無癢更安樂,如是世間欲,無慾更安樂。"
  這是龍樹菩薩教誡樂行國王的教言,是《親友書》中的偈頌,這是原譯,原譯和現譯有些差別,以後有時間我想把《親友書》譯成現代譯。以前我們講過的是唐代翻譯的,這跟我們現代的譯法在文字上有一點差別,再加上直接對照藏文也有一點差距。
  這個教證的意思是說:比如有些身體有病的人,他在搔癢的時候覺得舒服、安樂,但實際上沒有這種癢就會更安樂,這當然毋庸置疑。偏偏有些人認為搔癢的時候減輕痛苦才覺得很快樂。同樣的道理,世間人由於貪嗔癡所引發的關於欲樂方面的慾望,人們認為是生活當中的一種快樂,但實際上沒有這種慾望更快樂。就像有些出家人修行很好,對一般的世間欲心很容易對治,煩惱深重的世間人卻非常困難,認為享受它是快樂的,但如果沒有慾望才會遠遠超過享受它的快樂。
  "法規若勝妙,能令世間喜,世間生喜已,且於他無欺。以法理國政,諸方皆歎稱,現大寶華蓋,眾聖皆禮恭。治國若如法,美譽至紛紛,能獲極勝果,他法無力成。"
  如果國王所執行的法律是勝妙的,即以佛法來執行,那麼就令今生歡喜,他世也是無有欺惑地不會受苦。如果一個國王如理如法地治國,他的名聲會遍佈於十方,而且他名聲的寶幢、華蓋,人們都會恭敬和頂禮的,一聽到他的名字大家都合掌頂禮,認為國王很了不起,這個大國王如何地行持佛法。
  如果一個國王如理如法地治國,他的榮譽也紛紛呈現,意即能獲得今生來世殊妙的果位。在整個世間中再沒有一個法能如是成立,因為世間法只可以承辦即生當中的一些事,但是來世的很多問題根本沒有辦法解決。
  意即如果你能如法而行,拋棄此生一切貪慾,反能獲得利益、恭敬、名聲等一切回報。如此治理國政,則能令自他受益。反之,如果你對享樂銘記不忘,治理國政也將一無所成。
  他對樂行國王教誡說:你如果能如法行持,拋棄今生的一切貪慾,對今生的名聲、財產等看得淡,反而你的利益、名聲、恭敬等都自然而然獲得,世間上有這樣的規律。
  現在很多官員為了獲得名聲而搞各種非法,不但身敗名裂,反而還會有牢獄之苦,有這樣的危險性。如果反過來說,沒有希求自私自利,完全都是一心一意為人民利益的話,結果他的地位、名聲也會逐步增長。又對國王說:你一直對世間的享受銘記不忘、貪得無厭,你的國政不但一無所成,而且來世的下場也極為悲慘、可怕。
  他教誡樂行國王的側面對我們修行人也是一種教誡,我們對於今生的名聲地位一定要看得淡,這樣一來,名聲、地位自然無欺獲得。反之,如果你拚命追求,自己不但獲不到利益,來世也飽受無量的痛苦。
  聖天菩薩在《中觀四百論》中也云:"誰捨世間難,則比他人憨,何者追隨彼,長時受欺瞞。"
  聖天論師在《中觀四百論》中說:任何一個人捨棄世間非常困難,如果能捨棄世間,這個人跟其他世間人不同,他就是真正的英雄。所謂大修行人、大成就者一生當中能過清貧的生活也是困難重重。任何一個人如果追隨世間法,那麼他在即生和來世中都已經欺瞞了自己,欺騙自己、欺惑自己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這個頌詞我在漢文當中沒有找到,雖然反反覆覆地查了,也可能沒有查清楚。我沒有與藏文對照,也許是另外一個大德的教證,因為很多藏傳佛教的作者能背誦許多教證,有時候也有把教證來源的出處搞錯的現象,但也許是《中觀四百論》中的,希望大家詳查。
  也進一步說明,如果認真修持,即生也可獲得更勝於他人的安樂,如果不能通曉此理,實在是愚不可及,必將毀壞自他。因此,只有全心全意地修持方能達至大樂之勝地,這一點至關重要。
  如果真正做一個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即生當中也能超勝於他人,如果這一點我們首先從道理上都沒有通達,這個人就真是太愚癡了,一點也算不上修行人,而且他也毀壞了自己。為什麼這樣說呢?沒有看破今世為因,就會在今世造很多惡業,所作所為都不一定如法。雖然他有很多眷屬、財產、名聲,但是他所考慮的僅僅是今世中眼前的事情,所以說毀壞了自己,而且與他結緣的所有眾生也會毀壞的,為什麼呢?他只顧今生而不顧來世,我們供養他,甚至與他接觸時,交談的過程中所說的話語全部是追求今生的利益,所以與他接觸的人,今生、來世都沒有利益。
  因此,看破今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與看破今世的高僧大德和金剛道友經常接觸,自己也不會對今生希求,這樣,不管自己受持戒律也好或者修持禪定也罷,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利益。
  這裡有些金剛道友,懂得看破今世的道理,而且修得也很不錯,有些在道理上可能差得還比較遠,這樣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看破今世的法非常深奧,就像前面所講的一樣,我們無始以來積存了很多習氣障礙等等,恐怕倏地在你的相續中生起會有很大困難。
  但是還是全心全意地通過各種途徑想盡一切辦法使之生起,通過長久的串習,經常翻閱這些教言,與看破今世的金剛道友經常接觸、往來,逐漸在自相續當中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就可以生起來。這一點至關重要。
  寂天菩薩在《集學論》的開頭,也是如此殷切教誨:"何得無散具相勝妙法,將獲前所未得之歡愉,更勝於此安樂不曾有,圓滿菩提無盡之勝樂,以及無等佛果皆能獲。"
  寂天菩薩在《集學論》中這樣說道:任何一個人如果得到了不被世間八法所散亂的、具有法相和勝相的看破今世的法門,那麼他將來獲得什麼呢?前所未有的歡躍。此處的"何"是代詞。
  看破今世的法門沒傳之前,很多人的目標都不盡相同。即生中得成就、即生中能治病、消除即生中的痛苦等等,有這些方面的打算,但是獲得佛法以後就完全不同了,為的是來世解脫。這樣大家在心裡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歡快及法悅。依靠它獲得了前面所講到的大安樂圓滿菩提是菩薩的果,即從一地到十地之間的菩薩的無盡安樂以及無等釋迦牟尼佛那樣的如來正等覺圓滿的佛果。
  佛陀(在《因緣品》中)也說:"如若貪諸欲,慾念反將棄,若捨諸貪念,將獲勝妙樂。乃至欲相隨,永不得饜足,何者以智慧,斬彼方滿足。貪念不能饜,以智能知足,以智得足者,三有不能轉。"
  如果我們頑固地死守貪執世間欲妙的念頭,欲妙將把你捨棄,如果有些人以智慧觀察,斷除了世間的妙欲,就會自然而然獲得勝妙的安樂。我們以貪戀得不到滿足,但是以智慧來剖析才能得到,這就是社會上很多人的心理現狀。
  有些在家人對男女關係或者是對飲食、財產方面的貪戀難以斷除,而且越享受就越貪得無厭。但是出家從根本上斷掉以後心裡也再不會起執著,無論經過多長時間,不管對飲食還是感情都能斷掉,這也是通過智慧來剖析的。比如說《入菩薩行論》中第八品第九品裡面的觀不淨觀,或者第九品中談到的法無我和人無我的關係來分析的時候,相續中的貪戀和束縛以智慧來斷除、剖析以後才能獲得滿足,如果以智慧而得滿足,這種人在三有當中是根本不會流轉的。這些都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誡。
  聖者無著菩薩也殷切教導:"以智慧而生存所能感受之勝法妙用,以享受飲食、女人、歌舞所獲之樂受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無著菩薩說:如果我們不是以愚癡和盲目,而是以智慧來生存,就能獲得佛法的妙用,如果有些人以飲食、女人、歌舞等等世間所承認的樂受來生存,二者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為什麼呢?如果你詳加觀察,它的性質、結果、來源等等很多方面大相逕庭。
  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享受飲食等所獲之樂受,不能周遍全身;需要依外緣而獲得;不能恆時隨心所欲而得,只是暫時性地偶爾獲之;並非遍佈三界;其後不能獲得聖財;享受之後即消耗殆盡;怨敵等能從中作梗;不能攜往來世;依之不能究竟滿足;並且滋長今生來世之一切痛苦;猶如麻風病人搔癢之樂一般僅僅是將息滅痛苦冠以快樂之名而已。由此衍生貪慾等各種煩惱,造作殺生等種種惡行。
  為什麼是這樣呢?下面是作者的分析:飲食、女人、歌舞等,很多人特別喜歡享受,但是依此樂受不能周遍全身,而且依靠外緣獲得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也是通過錢財、名聲、地位等經過很長時間的奔波和努力才能得到,不能隨心所欲長久而得,只是暫時性偶爾獲得,也並不是遍佈三界。
  這是很深的教言,你們應該好好地領會,我有時候講得不太好。
  這以上是講我們對女人、飲食、歌舞或者是世間的妙欲而奔波,但每一項並不是很容易獲得。比如我們說有些老闆很富裕,但是他的錢財不一定是如法而獲得的,也許是在很多眾生身上通過各種欺騙或者狡詐的行為、手段才能獲得。有些人殺生獲得錢財,雖然富裕和享受快樂,卻是通過各種惡行來獲得的,因此沒有什麼值得羨慕的。
  而享受妙法所獲之樂受,可以周遍全身;可以隨時獲得;遍佈三界;其後能獲得聖財;享受之後不但不會窮盡,反而日益增上;怨敵等不能從中作梗;可以攜往來世;依之能究竟滿足;並且不會滋長今生來世之一切痛苦;並非僅僅冠以快樂之名。且能摧毀一切煩惱及惡行。由此可見,佛法是極為殊勝善妙的。
  佛法的快樂根本不同,做簡單的事情來解決大問題,享受佛法獲得的樂受可以周遍全身。有些修行比較好一點的,從佛法中所得的受益完全容易了知。
  就吃肉而言,吃肉的快樂就不能周遍全身,只是舌頭上的一種享受而已。獲得佛法一定是周遍全身的,為什麼周遍全身呢?如果獲得了佛法的一定境界,病痛也會變成快樂,世界上的很多痛苦都可以轉為道用。所以,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議,大家要反反覆覆地思維才知道,如果沒有思維就根本無法瞭解它的堂奧。佛法的善根可以帶到來世,甚至生生世世,並不是冠以快樂的名稱而已。世間的有些人獲得很高的名聲或者所謂飲食的快樂,同時也造下了很多殺業。還有世間上的感情等等,實際上是將痛苦的名字改為快樂,但佛法的快樂完全是一種真正的快樂。今天講到這裡。
  大家休息一下,我說幾句話。
  明天開始講《佛子行三十七頌釋》,是大智者根桑曲扎造的講義,已經翻譯了,這幾天最好不要斷課。有些事情大家可能知道,也可能還沒有知道,逐漸地知道好一點。總的來講,《竅訣寶藏論》中有雖欲無法擺脫之六法:"家人親友雖欲恆不離,相依相伴然卻定別離;美妙住宅雖欲恆不離,長久居住然卻定離去;幸福受用雖欲恆不離,長久享受然卻定捨棄;暇滿人身雖欲恆不離,長久留世然卻定死亡;賢善上師雖欲恆不離,聽受正法然卻定別離;善良道友雖欲恆不離,和睦相處然卻定分離。"
  我們作為修行人,跟一般的世間人不相同,修行人遇到快樂的時候也像剛才我們所講的一樣,有一種對治的能力。比如說對待快樂,世間上的人們會忘乎所以非常歡樂,我們這裡開"金剛娛樂法會"的時候也說過,我們是修行人,不要像發瘋了一樣,不要當作真實的實有,這是不究竟的,《大圓滿虛幻休息》也說是如幻如夢,作為修行人有能力和有辦法面對。世間人遇到一些痛苦的時候自殺等,有很多愚癡的做法,從來沒有聽過佛法的一個人,他的父母死了,一定非常傷心,可能去自殺,就是他的痛苦的感受實在無法控制,但修行人雖然親身的父母死了,這種感受在內心當中也極度刺痛,這一點毫無疑問,但修行人應該完全不同。
  我想我們這裡的有些人所受的佛法的教育還較少,我原來也說過,有些像一兩歲的孩子,有些像十幾歲的孩子一樣,但實際上不管怎麼樣,大家應該認真地面對現實的問題,很多事情應該逐漸圓滿地處理,我們活在這個世間會遇到各種突如其來的事情,但是遇到痛苦和悲傷的事情時應該把它化為力量和勇氣,這就是智者的行為。
  我們這裡修行的狀況我也跟大家說一下,我原來也發過願,五部大論一定要在三年的時間中講完,現在基本上已經過了一年,原來有這種發願,現在也是如此,希望大家安定下來,不要胡思亂想。比如說現在冬天的時候不要做非法的事情,這一點我今天提醒你們,你們最近也不要到處亂跑,這是我的一個希望,最少也是在100天之內,任何人不准賣房子。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雖然修行不好,但是人應該有一種良心,大家應該安住。這幾天學院的負責人白天晚上都在商量,解決很多問題,盡量地滿足大家的願望和想法。
  以前我們寺院的帝察活佛圓寂,一般來講大成就者也有入定五六天的,入定三天的,從圓寂一直入定,在入定的過程中弟子的痛哭聲都不吉祥、不允許的,這也是一種傳統。雖然自己的上師圓寂,感情上應該理解,但是有時候也並不是無法控制,如果能保密也有虹身的現象,一般念49天的經,根據情況,在五六天,三或七天之前要若無其事地對待、保密。當時是夏天,帝察活佛的遺體有點不好瞻仰,但是後來不管怎樣也讓信徒一一地朝拜,之後做火化。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按照傳統和規矩比較如法,高僧大德的傳記、傳統,所有的四眾弟子一定要重視。
  我們要在聞思修行方面下大力量,我昨天也講了千萬不能斷傳承,傳承斷了有什麼樣的過失,大家都清楚,這一點我也不用說,講者講得效果也不好,簡單地講或者慢慢地在字面上作個解釋。一會兒可能要念《普賢行願品》,僧眾這幾天大概從上午九點鐘到十一點半都念《普賢行願品》,下午從一點半念到四點,沒有其他念誦,做一些發願比較重要。
  我忙開會,事情特別多,暫時講《佛子行》,不管怎麼樣,我想聞思修行是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我沒有出現身體上的違緣或者其他違緣以外,既然發了五部大論的願,我也盡心盡力地翻譯,盡量地講好。希望你們也是看書,心裡平穩一些,愚癡的人遇到一點點事情就開始波動,在行為上也有很多不如法,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的愚癡就全部暴露無餘,這樣不好。
  這麼多弟子,做什麼自己應清楚,現在是冬天,天氣也特別冷,總的來講大家遇到快樂的時候,不能爆炸式地控制不住心情,這不是修行人的做法;遇到痛苦的時候昏倒在地,沒有勇氣站起來,這也不是修行人的作為。大家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逐漸地面對最刺痛的心情和天氣,尤其是今年的冬天非常難過,大家的心情我也很理解,但是要通過各種方法慢慢習慣。
  明天唸經的時間沒有變,你們或者在經堂裡或者在家裡好好地念《普賢行願品》,如果有新的規定,我們寺院的負責人也會告訴大家,自己應該如理如是地念百字明、金剛薩埵心咒或者《普賢行願品》。在很多事情方面,大家都是大人,遇到痛苦的事情也應該盡量地將痛苦的心情化為力量,遇到違緣的時候也不能輕率地做一些舉動。
  以前其他寺院出現的一些事情,別人談起來也是很不愉快的,比如說附近的有些寺院裡面出現過違緣,弟子根本不像修行人一樣,做很多草率的事情,這些我們不願意看到。本來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在輪迴中經常出現,這些是輪迴的本性,我想很多人應該早有預備,什麼時候會遇到無常?觀無常的時候大家的體會非常深,因此為什麼說觀無常在所有的修行中是最深的法呢!我覺得無常不但在外面,自己的身體上無常的到來也是必然的。我現在的教育,你們不一定能夠接受,但你們畢竟都是大人,應盡量地想開,全然若無其事的樣子除了大菩薩以外誰也做不到,但也要盡量地如法面對。下面我們先念一遍《普賢行願品》......
  

2004年1月20日                                 第17節課
  (11天後都來經堂,直接錄音的一節課)
  現在這裡的很多人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高僧大德和居士,都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火速趕來的,很多以前在學院裡面呆過的金剛道友可能中間由於工作的事情、家庭的事情、寺院的事情離開了學院,但是上師圓寂以後大家都非常悲傷,也很快的時間當中趕回來了,我也非常感謝。世人均是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所以,從修行的角度,從功德的角度,應該是這樣的。法王如意寶以前以他老人家慈悲的法語養育了我們,很多人相續當中如今的智慧和悲心來自於上師如意寶,因此從世間的角度來講也應該這樣。
  大家都知道,我們最近處於很艱難的時期,大家應該把悲傷化為勇氣和力量,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認真地聞思修行,雖然每一個人都不願意離開上師,但這是無常的規律,自然的規律,誰也無法阻擋這樣的趨勢。我們雖然在聞思修行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沒有中斷聞思,經歷了風風雨雨,很多出家人和居士還堅持不退信心。很多人認為五明佛學院因為上師的圓寂隨時都會垮,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上師如意寶多年來培養了很多對佛教有造詣、有學識的高僧大德,他們不可能置之不理,一定會肩負起弘法利生的責任,一定是認真地傳講佛法。其他有些地方只有修行,沒有聞思,有些地方有一點聞思沒有修行,如今並不是我們自我標榜,在整個藏地雪域,這種道場難以尋覓,因此,有緣的信士一定會呆在學院當中,所以我堅信只要有高僧大德住在這裡,學院不會垮掉的!
  還有一件事情,昨天管家也講了,有可能很多人利用上師如意寶圓寂的機會來欺騙一些眾生,比如說上師根本沒有開許造遺塔,但是我們擔心以後會有人謊稱要給上師修金子塔、銀子塔,因為上師的名聲、威望在整個世界都是舉足輕重的,如果以後有人為上師化緣,為上師做什麼佛塔,這純粹是假的。前兩天有人打著我的名號說堪布需要很多錢,這裡有些人很困難,現在法會非常緊張,一定要把錢打在他的卡上,有人打電話來問,這純粹是假的,學院的經濟情況還是很不錯的,不會有什麼困難,個別人可能稍微有些困難,但也無需公開化緣。
  經常打著法王的名號騙錢,他們就是賣上師。法王說:第一、我沒有轉世靈童,第二、不修遺塔。與其他的傳統方式不同,法王一生中沒有認定任何一位活佛。骨灰舍利不一定得到,但是法身舍利、上師的法寶、上師傳承的教言,很多人會得到很多,這是真正的舍利。原來托嘎如意寶也經常講自己根本不會有轉世。麥彭仁波切也說:我死了以後變成旁生,沒有人的化身。但是現在的人,大家有目共睹,我不必多言,其他上師的轉世問題,不管真假我不發表意見,但是上師如意寶以後的靈塔和轉世問題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有人打這個旗號,一定不合理,大家應該記住。
  大家朝拜法體的過程還算順利,但有些人也太過悲傷,有些人過於歡喜,這都沒有必要。比如說我講課的時候有時候喜歡開玩笑,但是現在我們也沒有這個興趣,我講課的時候也沒有鬧笑話,眾弟子在下面嘻嘻地笑,這樣不好。
  昨天有道友打電話問我今年為什麼不過年,我非常氣憤,我想這些人是不是沒有心臟了,如果我們家裡的父母死了,當年有沒有過年的傳統?我想沒有吧!凡是上師如意寶的弟子,這一年大家過年和快樂的心情可能沒有,不管你的境界再高、成就再大,也不會有這個興趣。但也沒有必要過於傷心和痛苦,一切無常的本性就是這樣,我們早有準備,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墮入兩邊。
  有個別道友看起來心裡一點痛苦都沒有,特別開心。如果上師對我沒有攝受,現在變成什麼樣?我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害怕在眾人面前表現出來,獨自在屋裡的時候也非常傷心。但是我們個別的道友太過歡喜,是不是上師的教言沒有融入到心還是什麼原因,大家不要太高興地說說笑笑、唱歌。但也沒有必要哭著,女眾這邊,前兩天我講課的時候都害怕她們哭,現在害怕笑,所以,她們有些人情緒變化很快,這樣不太好,希望大家應該沉重地對待這個問題。
  對我們來說最大的痛苦,今年已經降臨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對世間人來講無所謂,但是我們作為佛教徒,尤其是金剛上師離開人間,每一個人的內心應該是沉重的,大孤兒養小孤兒,以後只有好好地聞思修行。我們現在聞思的精神大城市的人不一定能接受,但是我們不是一天兩天,多年以來這樣堅持下去。外面自然的損害不是很可怕,還有精神上和工作上的損害我們都一一地面對,末法時代大家應該有足夠的力量和頑強的精神。
  法體還沒有荼毗之前,在經堂裡面發願還是很殊勝的,恐怕以後不一定有這麼多人集中的機會,因此希望大家每天念《普賢行願品》的時候發清淨的願。我看有些新來的人一直在外面逛,好好地發願非常重要,在上師的法體面前發何願能成就何願,有些新來的、不太懂的人應該清楚這一點。
  我們這裡原來的老弟子因不同的因緣,有些對其他的上師生起信心,有些對其他的法門生起信心,都是可以的。釋迦牟尼佛的八萬四千法也是在不同的眾生面前宣說的,米拉日巴在容頓熱噶上師面前沒有證悟大圓滿,後來在瑪爾巴上師面前已經獲得大手印的成就。所以,我個人一點都不反對你們依止了其他的上師。但是我有個希望,不管你依止了哪一個上師,最好要如理如法地依止,不要今天依止這個,明天依止那個,今天選擇這個法,明天選擇那個法,這一點我是不讚歎的。有些人來了以後不敢見我,有些人難為情,沒有必要,只要如理如法地修行都沒有很大的差別。
  希望大家以後要穩重,作為修行人沒有一個穩重的心態,以後任何法都修不成。很多人以前沒有聽過《開啟修心門扉》,但《開啟修心門扉》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以後我們也想大量地印《開啟修心門扉》,希望你們真想當修行人的話,應該用《開啟修心門扉》來衡量自己,沒有必要像現在的有些人那樣整天希求名聲、希求利養、希求財產,這些確實沒有任何實義,短暫的人生當中即便獲得了名聲,擁有了財產有什麼用呢?一點也沒有用處。因此,不管你住在哪裡,都應該用佛法來衡量自己,自己做一個如法的修行人,這是很有必要的。
  可能這是學院中非常人多的一次吧,一直睡在被窩裡面的人,今天特意邀請,修法應該苦行,否則對我有點不公平,我每天早上來,你們想來的時候來,不想來不來。還有我有點懷疑,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但今天看來都還是聽了。這樣不錯!
  休息一會講《開啟修心門扉》。今天講第50頁。
  
  一次,聽說一些施主即將前來拜見,奔公甲格西將供養三寶的供品精心加以裝飾,顯得極為莊嚴。
  奔公甲格西聽說他的施主要來拜見,他已經知道了,就像我們有些人一樣,來客人之前,一定要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佛堂裡所有的三寶供品都加以裝飾,顯得很莊嚴。
  此時,他觀察自己的發心,發現有為了在施主前使供品顯得精美堂皇的虛偽之心。於是一邊抓起一把灰土灑(到供品之上),一邊大聲呵斥:"比丘,你不要裝模作樣,回到座位上去吧!"
  當時他已經觀察到自己並不是以清淨的心來供養三寶,而是在別人面前顯露佛堂如何的莊嚴,我這個修行人是如何的好。於是他自我譴責說:你這個奔公甲,壞比丘,你不要裝模作樣,在施主面前顯露好一點有什麼用呢?
  有些修行人也是在施主面前唯一地改造,認為別人對我有信心多好。當然一方面我們作為凡夫人,為了守護別人的信心也有假裝的時候,但是這樣的假裝並不是真正修行人的行為。《大圓滿前行》中也有這個公案,大家會記得很清楚,只不過文字上的表示方法稍微有點不同,噶當派的各個高僧大德的說法和文字上稍微有些不同而已。
  帕單巴聽聞此事,由衷地讚歎道:"在對三寶的供養中,奔公甲的那把灰是最上乘的!"
  一般來講一把灰撒在供品上的過失非常大,大家都知道,灰倒在怨敵的身上或者把灰倒在魔眾身上,傳統當中這是最不吉祥、最不恭敬的事情。但是因為當時他能觀察到自己的心不清淨,所以帕單巴尊者聽說奔公甲有這回事時讚歎道:我們藏地雪域的供品當中奔公甲的一把灰是最上乘、最殊勝的。只要我們用發心來攝持,雖然將一把灰撒在供品上,因為觀察到自己的心態不正,這種供品就變得非常殊勝了,因此,平時行為上不管怎麼樣,經常觀察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次,加拉康寺為僧眾們供養酸奶。看到分發酸奶的人忙不迭地為隊伍前面的人供養,奔公甲心中忽然閃現了一個念頭:(如果這樣慇勤地為他們供養,)排在後面的我會不會得不到酸奶了?
  這個公案在《大圓滿前行》中也提到了,我們這裡分東西的時候也是這樣,有些人看前面的人都已經發完了,也懷疑到自己的時候可能得不到。但實際上這樣的念頭是自私自利的發心,根本沒有想到讓別人得到多好,只認為我可能得不到,很多人的我執非常重。
  當他繼而以正念察覺後,自言自語道:"你在想什麼啊!"說著,就將碗反扣起來。臨到接受酸奶之時,格西說道:"我這個壞蛋剛才已經喝過了!"然後拒不接受供養。
  奔公甲當時沒有喝酸奶,原因是生了一個不好的念頭,自我懲罰,"這個壞蛋剛才已經喝完了,就不用喝了。"看得出真正的噶當派的修行人不著重行為,主要是觀察自己的心。我們這裡如果發什麼東西,可能很多人都喊著:"我!我!我!"手也伸得長長的,實在不行就站起來,跨越很多法本,"來,給我!給我!給我!"奔公甲如果在場根本不會這樣,他光是在心裡面產生這樣的念頭也特別難為情,之後自己懲罰自己,連供齋的酸奶都沒有喝。所以,我們平時經常有這樣觀察自心的串習、傳統的話,自己的修行一定會變好。
  他將零星物件全部供養了加拉康寺,然後踏上了乞食僧人的修行旅途。
  他把所有零碎財物全部供養加拉康寺21,然後踏上了乞食僧人的修行旅途。他一生中也是依比較清貧的生活來修持。
  有一段時間,上潘地方的強盜竊賊極為猖獗。聽說人們都將值錢的物品藏匿起來,並作好了臨行前的準備時。他所有的家當除了一把陳舊的水瓶,一件法衣以外,別無長物。他將法衣舉在肩頭,以手提著水瓶,得意地說道:"恐怕我不需要打點什麼行裝吧!"
  當時因為他那裡的強盜非常猖狂,人們都害怕,把值錢的珍貴物品,如珊瑚、瑪瑙或是牛羊等全部藏匿起來,隨時做好逃跑的準備。
  強盜比較猖狂的地方,人們也都害怕時,奔公甲除了一把水瓶和一件法衣外沒有其他的物品。奔公甲這樣的修行人,我們非常值得隨喜,修行人如果財物特別多也有麻煩。
  華智仁波切在《前行》裡面說:"一個人,他擁有多少財產,就會有與之同等的痛苦。例如,擁有一匹馬的主人也會擔心它被敵搶走、被賊偷走、草料不足等等而整天顧慮重重,雖然只有一匹馬,卻給自己增添了許許多多的苦惱。同樣擁有一隻羊也會有一隻羊的苦楚,甚至僅僅有一條茶葉也必定會有一條茶葉的痛苦。"現在很多後代的修行人不但不能知足少欲還要希求,真的非常慚愧。
  其他人把所有的財產藏匿起來的時候,他只有一隻水瓶,(水瓶是古代倒茶的管子,)還有一件舊的法衣,除了這些以外別無他物。別人忙忙碌碌地打點行裝,但是他只要把法衣和水瓶拿著就可以了,他不需要像別人那樣忙忙碌碌地藏東西,確實非常快樂。
  對此,博朵瓦尊者深感欣慰,發人深省地感歎道:"既然奔公甲的臨行行裝如此菲薄簡陋,我倒有一塊上好的氆氌,可以托人捎給他,以派死後裹屍之用場。
  博朵瓦格西後來聽了這個消息以後也非常高興,他說:奔公甲格西的無常修得特別好,我現在有一塊好的氆氌,我準備把這塊氆氌捎給他,他死的時候可以裹屍體用,我們這些人根本不用死。他用一種諷刺和譏笑的語氣來說不觀無常的這些人:我們這些人每天忙碌自己的資具,根本不觀無常,氆氌對我們沒有什麼用處,只有奔公甲整天觀修無常,他可能會死,他死的時候可能用得上。
  如果我們把這個東西給別人死的時候裹屍體,人家可能不高興,所以,噶當派的格西互相間說話的語氣、生活習慣跟我們完全是不相同的。我們如果給別人送禮物,"哎,我今天給你一塊好的氆氌,你好好地穿著,尤其是你看節目的時候或者是每年過年的時候。"但是博朵瓦給奔公甲東西的時候說其他人不用死了,因此我只有捎給奔公甲。
  我們這些人好像都不需要到死神那裡去報道,(但這只不過是白日做夢!)作為修行人都應像他一樣,沒有必要囤積大量的食物、茶葉以及摻和料之類的物品。"
  摻和料就比如吃糌粑的時候,跟糌粑一起吃的調料,如蔬菜、乾肉等等。意思就是說我們作為修行人只要過一種簡樸的生活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囤積大量的食物、財產、茶葉。
  本來藏人喜歡喝大茶,但前兩天給每個人分一長條茶葉,很多人都不要,我們經堂裡面放了很多,可能是他們認為修行人不需要大茶,一些老年人特別喜歡喝大茶,也喜歡弄得特別濃。
  扎噶瓦也叮囑後人:"我們在準備行裝之時,也應當像奔公甲一樣。"
  扎噶瓦叮囑我們後人說:我們離開的時候打點行裝,就像奔公甲那樣只有一個法衣和水瓶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是這樣,臨走的時候東西特別多,這個也要那個也不能扔,還要讓一個人看屋子,裡面的珍寶也鎖在箱子裡面。這樣不是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修行人過清貧的生活。一般來講噶當派的很多高僧大德出去的時候不用鎖門,因為家裡面沒有什麼可偷的東西,所以也不會出事。
  奔公甲自己也深有體會地說:"我做在家人的時候,總是隨身攜帶著荊棘般的弓箭,腰間插著兩三把鋒利的刀子,可是我的敵人卻多如牛毛,朋友卻屈指可數。
  他在家的時候很厲害、很野蠻,因為他帶著荊棘般非常鋒利的弓箭。
  以前我們學院的一個修行人,現在已經變成了"大活佛"。昨天有個人給我講:他們住在旅館裡面,那個"活佛"的一個密碼箱裡面有很多的人民幣和一把手槍,他還說這個手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和這些錢財的。所以有些壞出家人也有這樣的,拿著手槍來保護錢財有什麼用,跟在家人沒有什麼差別了。但是外面的很多人非常愚笨,一直盲目地依止這樣的人。像奔公甲以前那樣,在家的時候帶著武器,但是出了家以後還要帶著手槍,帶著荊棘般的弓箭、刀子,就沒有必要。
  我們學院有很好的傳統,身上不佩帶刀子和其他的武器,但是外面有個別人裝作修行人,身上還帶著手槍,這樣不好。希望大家以後不要延續這種傳統,我們已經出了家,別人想殺就殺吧,但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還帶著武器,說明這個人肯定不是修行人,為了保護錢財就更不用說了。
  奔公甲原來在家的時候身上帶著荊棘般的弓箭,腰間也插著兩三把刀。一般藏人有一把刀是比較正常的,但是身上有兩三把刀,我們說這個人是很厲害的。比如說與別人打架用一把刀子打不贏的話,又抽出另一把刀子,如果這個又打不贏,第三把刀子抽出來還可以打,所以說這個人比較野蠻,比較凶。但是奔公甲的敵人仍然多如牛毛,而他的朋友卻少之又少。
  我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擁有四十畝莊稼的收成,被鄉鄰稱為'四十蠍'。白天在山口當強盜,晚上到村落裡當盜賊,即便如此,卻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因為他有四十畝的莊稼,可能他的行為也像蠍蟲一樣,所以人們也都那樣稱呼他。他以前的生活,身上佩有那麼多刀子,白天晚上日日夜夜地做明搶暗盜的事情,但是他的生活還是很拮据,甚至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他以前是這樣的。
  如今我放下武器,結果卻連一個敵人也不復存在,連口水吐在石頭上的事也不用做卻豐衣足食,即使出現饑饉,也如同與富人的脖子連在一起一般,無需考慮吃喝。
  如今奔公甲已經出了家,雖然身上什麼兵器、武器都沒有,但是從此以後敵人也都銷聲匿跡。我想我們在座的人也是同樣,如果你還在家,每一個人還是會有一些仇人,可能還想報仇,出門的時候也是提心吊膽的非常害怕。我們出家修行以後,所有的失敗和虧損就由自己取受,所有的勝利和利益奉獻給他人,這樣一來我們沒有什麼可保護的,所以出去的時候會很放鬆、很自由、很快樂,別人要搶就搶、別人要偷就偷吧,也無所謂,作為修行人這樣的心態是非常快樂的。
  所以,奔公甲也是如此,他現在一個敵人也沒有,口水吐在石頭上的事情也不用做。這個比喻可能很多人不懂,這是藏地的傳統術語,也是噶當派的一種傳統說法,因為口水吐在石頭上並不用怎樣勤作,但是連這一點也不用做。所以說這是一般民間的傳統說法,譬如某某家裡的媳婦非常快樂,她家裡的人對她非常好,她整天什麼也不用做,連口水吐在石頭上那樣的事情也不用做,意思就是她很自由,整天就像莊嚴的佛像一樣坐在那裡。奔公甲的意思就是說現在非常快樂。
  我們在座的人也是這樣,除了提一點水之外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如果是在家裡的話,要養孩子或者照顧父母,還有護親伏怨等等的事情非常多。但是現在你出了家以後,整天聞思修行,除照顧自己的吃喝以外什麼都不用管,因此,我們在座的人在生活上就是口水吐在石頭上的事情也不用做。
  所以他說:即便遇到饑荒,我就像是跟富人的脖子連在一起一樣。為什麼這樣講呢?比如說兩頭犛牛用繩子把脖子連在一起,一頭如果墮入深淵,另一頭也不得不墮入。同樣的道理,我如果是很好的出家人,富人一定會供養我、照顧我,既然他們不會餓死我們也不會餓死,雖然我們從表面上看來很窮,但是我們有大老闆的幫助,就像釋迦牟尼佛在佛經裡面說的:"縱諸在家者,指甲上耕田,吾之出家眾,生活無貧窮。"
  因此,我們這裡成千上萬的人,如果沒有佛陀的加持,大家不要說還顧及別人的事情,連自己的生活也會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在三寶的加持下,已經很好了,只不過是個別人稍微窮一點,但是也基本上過得去。如果我們不是出家人、不是修行人,像外面的多少人每天都在工作,如果有一個月不上班,那所有的收入全部斷盡。但是我們在座的這麼多修行人也是跟富人的脖子連在一起,生活上不會有很大困難。奔公甲的教言,大家應該親身感受、體會。
  以前我為了餬口四處尋覓食物,卻不見蹤跡。而今食物卻主動送上嘴來,有吃不完的佳餚、喝不盡的甘飲。我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這一切,都是仰仗佛法的力量啊!
  如同奔公甲一樣,我們這裡很多人以前在家的時候特別苦,我個人來講也是這樣,很痛苦,如今我們很多修行人有這麼自在的生活都是仰仗佛法的力量,否則我們什麼勞動都不做,坐在這裡誰會照顧你呢。
  克什米爾班智達釋迦西日大駕光臨之時,藏地的法師們為了印證自己的見解,給馬裝上蹄鐵,翻山越嶺、不辭辛勞、摩肩接踵地前往阿里。
  現在印度附近的克什米爾地方有個非常了不起的班智達叫釋迦西日,他是薩迦班智達的上師,他當時來到藏地阿里地方的時候,藏地的很多高僧大德都圍繞著想印證自己的見解,因為路程比較遠,在馬的蹄上要加一塊蹄鐵,蒙古人應該比較清楚。
  看到那些博學多聞的人都蜂擁而往,如我這般孤陋寡聞的人更應該去。
  藏地有些人也沒有頭腦,但是跟漢地的很多人相比稍微穩重一點,如果漢地來了一個班智達,大家都蜂擁而往集聚在那裡,過兩天這個熱氣就消了,剛見到的時候歡喜雀躍,離開的時候也哭得泣不成聲:"上師您老人家一定要回來!"第二次來的時候就不那麼哭了,第三次來的時候就看成一般的人了。
  首先奔公甲心裡想:像這樣廣聞博學的人也騎著馬前往阿里地方去,從拉薩到阿里還是很遠的,可能如同這裡到拉薩那樣遠,但是他們都去了,那麼我這樣孤陋寡聞的人更應該去。
  但又一思忖,所謂聞思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消除煩惱,我的煩惱已難以尋形,他們雖廣聞多學卻煩惱依然如舊,這一切,都是因為將佛法停留在口頭(卻沒有融入自己的相續)所導致的。如今,我應該以此為滿足了。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可以勝任大法師、大修行、大尊者、大長老的頭銜吧!"
  首先他準備跟他們一起去,但後來他觀察,這些高僧大德和所謂廣聞博學的人,雖然表面看來非常了不起,但是他們的煩惱還是多得不可勝數,我雖然是一個孤陋寡聞的人,但是煩惱很少,我沒有必要去,自己對治自己的煩惱就可以。所以當時奔公甲觀察自己的心沒有煩惱,沒有去。
  當他未與煩惱抗衡時,一旦生起貪念之苗頭,就立即用右手拉住左手,並高聲怒喝:"奔公甲!"他就是如此忘卻百般惡行(意即不為惡行),戰勝自我。
  《大圓滿前行》裡有一個公案,一次,他去一個施主家,他看施主全部都出去了,他想寂靜山裡面沒有茶葉,應該偷一點茶葉。他的手剛剛插進茶口袋的時候,就觀察到自己的行為不如法,然後他大聲地喊:"大家來呀,奔公甲在偷你們的茶葉。"這裡也是這樣,每當他生起一些煩惱的時候就喊自己的名字:"奔公甲,你在幹什麼呀?"他經常在產生煩惱的時候這樣對治。
  即便有些許的煩惱之念甦醒,也會一邊大呼:"慈誠加瓦比丘!(不得放肆!)"一邊用右手緊拽左手。(以此對治方式,)生起了極大的歡悅。
  慈誠加瓦是他真正的名字,奔公甲大概是他們地方的稱呼,他的煩惱稍微有點減輕或沒有產生的時候,他就對自己讚歎、安慰一番。當他生起煩惱的時候,就特別不高興地懲罰自己。
  據傳,他原本為一盜匪,後來看破今生並如前厲行對治,終於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安樂。(據說奔公甲尊者的壽命極長,已趨於無死持明之行列。並以修持賢妙快樂而著稱於世,其美名盛傳至今。是博朵瓦尊者的弟子中,在對治煩惱方面首屈一指的大修行人。其出生地為潘地。)
  奔公甲以前是個盜賊,我想我們在座的人以前在家的時候行為也是很不如法的,但是後來通過自己反覆對治煩惱,應該可以像奔公甲那樣。每個人不一定最初就沒有一點煩惱,我們的心確實有種子和能力,所謂的修行只不過要看我們自己是否串習。噶當派的修行人,尤其是博朵瓦的弟子中,他是最得力、最了不起的一個大弟子,因此,我們以後也要像奔公甲那樣,雖然以前煩惱深重,各方面很不如法,但通過上師的竅訣對治,最後自己也有一定的收穫。
  我們這裡的堪布、堪姆等很多修行人,剛來時候的行為也是很野蠻的,有時候覺得某人在這裡除了造惡業外沒有其他,但是法逐漸融入心以後行為也逐漸如法了,所以修心很重要,口頭上說得天花亂墜也沒有用,經常觀察自己的煩惱,對治自己的煩惱。
  如果煩惱非常深重,實在無法對治的時候祈禱上師是最好的辦法,這樣一來,自己的煩惱逐漸會消失。奔公甲的故事很好懂,但我們真正在實際行動中觀察和修行也有一定的難度。
  
  
  
  
  
  
  
  
  
  
  
  


2004年1月22日                                 第18節課
  這次學院裡來了很多人,如果你們為拜見法體而來,我在這裡說感謝的話合不合理?但是這次專門來看望,還是非常感謝。有很多來自各個寺院的代表,他們一直殷切地希望學院能再接再厲,很多高僧大德、堪布、活佛一定要繼承和發揚法王如意寶的傳統,弘揚佛法的崇高精神。
  我們學院也是盡量地想盡一切辦法繼續辦下去,因為學院並不是一個小小的寺院,而且培養出的人才各方面的素質都不錯,應該在弘法利生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因此期望你們以後也多方幫助。在家人回到家裡以後一定要認真修學,人生非常短暫,在短暫的人生中一直虛度光陰沒有意義。
  
  下面開始講課。
  《開啟修心門扉》是格魯派的大善知識金厄瓦羅珠加參所造的,全部內容從十九個方面來宣講,現在講第一個問題"看破今世"。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看破今世的名聞利養、地位財產等等,否則修行是不能成功的,前面也敘述了這個道理。
  博朵瓦曾意味深長地說:"修行人在今生中也應與其他人截然不同。我是在家人的時候,曾三次去挖金,結果一無所得,現在每一天都有許多兩黃金的進項。
  我們修行人的行為和行事方法等應該與世間人截然不同,因為我們是修行人,身份不同就有不同的行為。比如說世間的解放軍與其他老百姓相比,行為、作風、品德等方面也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我們作為修行人,與世間人應該是不同的,再加上他所認為的快樂和世間人的快樂也不同。
  博朵瓦格西以前在家的時候與我們世間人一樣也是受過很多苦,他曾三次去挖金,結果一無所獲。現在他有很多黃金的收入,博朵瓦格西很出名,信徒給他供養很多金子飾品,所以他不用親自去挖金也收入頗豐。
  雍瓦谷的卡隆巴所擁有的幸福、快樂和名望,世間無人可出其右。龍修的金厄瓦也是快樂無比。這一切都來源於如法修持的結果啊!"
  雍瓦谷地方的卡隆巴,是在家人時也很辛苦,後來他變成出家修行人後,他的快樂、名聲等在世間中沒有人能趕上並超過他。
  龍修地方的金厄瓦也是非常快樂。很多修行人以前在家的時候很痛苦,但出家修行以後一定會快樂,因為金厄瓦、卡隆巴還有博朵瓦格西,他們是噶當派的三大格西,居住在不同的山谷裡,但是他們都獲得了佛法的快樂。所以我們關鍵要獲得佛法中的精髓,如果你真正要去修持,不管世人怎麼樣評價,怎麼樣不理解,但是自己依靠佛法養育法身慧命,不但身體安樂,心也非常快樂,活著的時候很快樂,死的時候也很快樂。
  記得夏卡錯哲讓珠說:"修行人跟世間人的死法完全不同,上等修行人喜歡死,(因為上等修行人有一定的境界,死去以後一定會很快樂,所以說上等修行人對死亡產生歡喜心。)中等修行人對死亡有一定的把握,下等修行人對死亡不後悔。"但我們世間人不相同,世間人不喜歡死,死的時候很害怕,沒有把握。我們在座的人肯定不可能長存,一定會死的,但是死的時候如果你真正有一些修行境界就不會像世間人一樣。有些人對來世有一定的把握,尤其是有大圓滿境界的人,死亡就像是從一個地方前往另一個地方一樣,根本不會有恐懼之感,因此,修行人活著的時候也好,死的時候也好,真的非常快樂。
  博朵瓦格西認為他們三個地方的格西是最快樂的,以前在家的時候生活很苦,但是通過修行以後,從財產方面來講也很富裕,從境界來講也很快樂。現在尤其是西方,像美國的佛教徒特別喜歡佛教中的這種快樂感,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佛教徒對財產、名聲等都不執著,沒有執著,心裡面就自然而然會有快樂,但世間上的人截然相反,為了蝸角一樣的地位、名聲、財產等特別執著,有了執著就會有痛苦,有痛苦活在這個世間也沒有很大的意義。
  因此,應該行持噶當派修行人的行為。有些道友以前在家的時候很苦,現在出家了,了無牽掛,生活是很瀟灑、很自在、很快樂的,當時博朵瓦格西也是這樣講的。
  金厄瓦也深有感觸地說:"在我修行之初,也是艱難重重,生活異常拮据。糌粑吃完了,以蕁麻餬口。裙子破了,沒有可以補綴的布片,只好用皮革代替。如此天長地久,故被人們稱為'皮裙者金厄'。
  金厄瓦總結自己說:我起初修行時是困難重重,有各種各樣的違緣,家人阻止,自己的生活也很清貧,糌粑吃完了,只有像米拉日巴一樣以蕁麻來過活。他的裙子破舊了,按理來講裙子是氆氌做的,應該用氆氌補上,但是他實在找不到氆氌,就只有用皮革代替布片打上補丁。
  以前藏地布匹非常少,不要說是當時金厄瓦格西的時代,我小的時候也是皮襖衣服比較多,家裡面大大小小的人都穿皮襖衣服,布衣服只有過年的時候或者參加一些宴會的時候穿。尤其是金厄瓦格西所在的年代更加艱難。
  事到如今,(我的境況與過去有天壤之別,)即使讓我負擔養育整個贍部洲所有眾生的重擔,似乎我也能夠勝任。"
  金厄瓦格西剛出家時是很困難的,但後來他的名聲廣播,人們對他供養恭敬,這樣一來他的財產越來越豐富,跟以前的生活就迥然不同了,現在他為整個南贍部洲的眾生發生活費都沒有任何困難。
  我那天跟慈誠羅珠開玩笑,當時格西可能有一定的供養和收入就覺得自己特別富裕,從歷史上看金厄瓦並不是這麼富裕,與現在的一些大老闆比較起來,可能金厄瓦格西的財產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文字上有時候也用一些誇張的手段。有些大富翁也這樣說:"只要我能發大財,我養育你們五明佛學院所有的人根本沒有任何問題,請上師三寶加持我,一定要生意成功。"有些老闆也經常給我們這樣講,但實際上他生意成功也不一定養我們佛學院的幾千個人。金厄瓦格西也同樣說:現在贍部洲的所有人讓我養育也根本沒有任何問題,我可以勝此重任。
  同樣,米拉達波與果倉巴等,在當初做在家人時,也是備嘗艱辛,趨入佛門,捨棄今生後,從莘莘庶民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天底下最快樂的人。
  果倉巴的略傳22,你們自己看一下。米拉達波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達波瓦,他是米拉日巴的大弟子,也是後來遇到米拉日巴而獲得成就的。在歷史上著名的達波瓦和果倉巴等等所留下來的教言非常多,果倉巴的教言我曾引用在《藏密素食觀》中。
  米拉達波瓦和果倉巴最初的時候也貧困,後來在眾多的貧民中脫穎而出,雖然在家的時候非常痛苦,最後變成天底下最快樂的人了。我們這裡的有些修行人已經在學院當中呆了幾年、十幾年,真正獲得了佛法的微妙精華,現在不管是遇到生活上的什麼困難,仍然會非常快樂,這一點很多修行人也深有體會,現在不管你變成什麼樣,富裕也可以,貧窮也可以,生病也可以,健康也可以,反正你的生活與世間人比較起來完全是不相同的,世間人所作所為都非常執著,他們經常非常痛苦,但我們很多修行人像米拉達波瓦一樣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人。
  如果回顧古往今來所有前輩大德們的事跡,就會發現他們都是沿著同一條足跡走過的。我們應當對此審慎思維,如果能捨棄今生,則絕對不可能不幸福。反之,如果不能看破今生,而企圖得到幸福快樂,簡直癡心妄想!
  從釋迦牟尼佛到後來的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等我們前譯寧瑪巴的一些高僧大德的事跡來看,他們都是沿著同一條路走過來,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最初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也顯得非常窘困、痛苦,但他們通過苦行以後不但人們對他恭敬,自己在生活上、修行上也非常快樂,這就是我們修行的一條軌道。
  如果沒有捨棄今世,不管你的生活表面上怎樣好,但實際上你要想獲得快樂是根本做不到的,根本不可能現實。因此,關鍵的問題,就像我們要開車,就要弄懂最主要的竅訣,不懂就不一定能開好。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首先是對世間的所作所為盡量不要太執著,一定要看破,否則我們的修行不一定成功,無論你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當然出家人應該已經看破了家庭、房屋、財產,但是我想在家人也有在家人的看破,為什麼這樣講呢?有些在家人明明是吃穿不愁,但是他還想繼續發展,結果一無所得,所以在家人應該知足少欲,在具有一定條件的時候,應該有一種滿足感,沒有滿足感就不能看破,有了滿足感就是看破的前行。
  我們這次法會當中也有很多在家居士參加,按照《開啟修心門扉》裡面所講的一樣全部要看破的話,對在家居士來說可能還不能實現,因為還破不掉對家庭的很多執著,但是我們最主要的,首先不要盲目地去希求大圓滿、大手印,因為沒有一點基礎卻尋求這些是不現實的,一定要從佛法的基礎開始,佛法的基礎是什麼呢?對世間法不能太執著,世間的所作所為沒有太大的意義,自己要在這些方面下工夫,這樣一來生活也會很快樂,而且修行也會很成功。因為你懂得怎樣做世間法都沒有很大的意義,只有修行才有意義,因為修行能解決今生的快樂生活,也能解決來生的很多問題,所以我們對修行一定會看中。
  出家人當然更不必說,現在的很多出家人整天都是在一些名利、財富上打轉,讓人觸目傷心。尤其是現在依靠佛法的手段、依靠上師的手段來欺騙很多眾生這一點,一些狡詐的人經常欺騙信眾,這方面希望在家人也要注意。上師圓寂以後有些人還是利用這一點來欺騙錢財,這沒有任何意義。前一段時間很多人說學院開法會,資金非常緊張,你們如果願意發心,應該把錢打在他的卡上面,這種現象如今已經見怪不怪了。很多漢地的居士也沒有頭腦,為什麼說沒有頭腦呢?首先他們根本不觀察,只要來活佛、上師,他們就很崇拜,過了兩天以後就開始說他的過失,開始誹謗他,這樣不好。首先應該仔細地觀察,以前的假活佛比較多,現在的假堪布也比較多,我們學院當中有些不要說堪布,連一個輔導員的資格都沒有的人到了其他地方就完全成了堪布,聽到這些堪布的名稱,有時候我都很驚訝。
  現在國外也有這樣的情況,印度金剛座有一個喇嘛,他告訴旁邊的人等其他人來的時候叫他活佛,他們在朝拜金剛座的時候,有人說:"活佛,你好。"之後一些香港和其他地方的信眾就認為他是真的活佛,就很恭敬他,後來他被請到台灣去傳法,但他什麼法都不懂,後來可能也有一些收入。這些都是出家人不好的行為,一般來講在家人說出家人的過失、看出家人的過錯是不合理的,但是自己首先觀察善知識是合理的。現在這個社會非常複雜,出家人當中也有假的,在家人當中假的也特別多,只要有一個地方說某個人很了不起,人們就都隨聲附和、盲目崇拜,過一段時間此人騙了很多人的時候就毀壞了他們的信心,最後他們對整個寺院都不起信心,以為所有人都是假的。
  都是假的是不可能的,我想我們學院中的成千上萬個修行人,修行非常好,從境界各方面來講在末法時代非常難得的善知識也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假的,這些方面你們一定要分析。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商場裡的假冒偽品也是數不勝數,沒有智慧的人經常會受騙。同樣的道理,我們在接受佛法的過程中,佛法是真的,但是有些人沒有修持佛法,有各種各樣的目的。
  你們一定要辨別,有人第一次來的時候你不一定馬上要去依止,先打聽一下這個人是否是真正的善知識,他的行為怎麼樣,一定要好好地觀察,觀察過後你才去依止就不會錯。尤其現在我們都比較擔心,這次法王圓寂以後很多人很高興,有各種目的,不知道有些喇嘛的行為是真還是假,但是很多人發心要修金子靈塔,銀子靈塔,到漢地或者是到其他地方化緣,一開口都有點害怕。一方面他自己獲得財產我們也沒有什麼嫉妒心,但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有人依靠上師如意寶的名聲和上師如意寶的後事來欺騙眾生,上師對誰結緣,他真的能獲得很大的利益,上師的威力不可思議,很多人最好不要利用上師和其他成就者來養活自己。
  有些人貪圖今世的快樂,獲得今世的快樂簡直是癡心妄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8-7-13 18:43:55 | 只看該作者
這種行為是完全不合理的。
  所以,無論如何都應將未能捨棄今生之念,視為擦屁股的石頭一般,刻不容緩地將其拋棄。
  所以對不捨棄今世的念頭、耽執今世的念頭就應該像擦屁股的石頭一般看待,《札嘎山法》裡面也有這種比喻,《札嘎山法》裡說:"在匆匆忙忙之中於上師前聞受教言後,就像丟棄擦屁股的石頭一樣捨棄上師與同修道友而到處遊走。"這種人不是修法的法器,不具足法器的資格,《札嘎山法》裡面主要是從依止上師方面來比喻的。古代有這種生活傳統,我原來認為很多人對藏傳佛法的這種道理不一定理解,但實際上漢地比較偏僻的地方也有這樣的習慣。
  這裡是比喻我們對今世的一切都不應執著,一看到今生的利養、錢財、名聲、地位,無有興趣,這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應刻不容緩地將其拋棄,對今生的念頭一刻鐘也不拖延,最快的時間中把它捨棄,必須要有這樣的境界。
  羊袞巴說:"此生牽連斷,捨棄吃與穿,蔑視己身壽。應當思維噶舉派大德們倜儻不羈的灑脫行為,生起厭離、堅忍之心,依止深山,在闃無一人的寂地潛心修持,持之以恆地熏修,內心必定會生起夢寐以求的境界。"
  今生的親友、兒女、地位和財產的牽連和執著一定要斷除,同時對自己的吃穿、身體和壽命這些方面的執著也盡量地斷除,當然我們現在完全斷絕食物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對生活方面不能太講究。今天按照歷算是農曆大年初一,很多人也特別執著,但今年我們法王如意寶圓寂,大家都不會過年。世間上從昨天的大年三十以來,吃飯都特別的講究,可能要做一天的時間,形狀、顏色各方面都非常執著,世間上的人們非常愚癡,不如利用這些時間精進地修持,因為過了一年我們的壽命也短了一年,活在人間的時間越來越少,應該利用這樣的時間來好好修持,但是人們不是這樣,他們對吃飯非常執著,大城市中的人們在穿著方面也比較奢侈,上午換一件,下午也換一件,買很多高檔的衣服。但實際上我們的身體不高檔,買高檔的衣服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利益,如果真正能看破今世,對吃穿、生活、身體、壽命等等不會很執著的。
  噶舉派大德們很知足,他們的生活根本無有什麼束縛,具有無牽無掛的灑脫行為。到杳無人煙的地方去潛心修持,這樣內心當中夢寐以求的境界才能現前出來。否則整天都忙著好吃好穿,一直沉溺在現代的生活當中,心裡面想生出境界來也沒辦法現實。現在有些人的生活條件特別好,而且希求奢華生活的心態也非常強烈,整天都是為吃穿而忙碌,今天應該穿這件好衣服,明天要換那件好衣服,後天再換一件,一直執著。今天中午吃什麼好吃的,晚上又吃什麼好的。現在大城市裡面吃飯的應酬我是非常討厭,為什麼呢?為了吃一頓飯,花很長的時間,很多人所謂的歡聚一堂,就是一直吵吵鬧鬧沒完沒了,大概吃一頓飯也要兩三個小時,覺得非常可惜,沒有任何實義。
  吃飯隨便一點就可以,吃點水果,吃一點飯,馬上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用這些時間可以看書、修行,將佛法中真正的智慧容納於自己的相續,這是多麼有意義。但是世間人根本對這些不屑一顧。所以,生活與佛法都需要觀察,但是現在 很多人沒有頭腦,覺得他們的這種習慣很有意義,我們的這種習慣沒有任何意義,這是他們的看法。
  葉袞巴上師也講出一段肺腑之言以提醒後人:"人們與其談論許多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不如拜讀諸佛菩薩的傳記,瞭解彼等從當初直至後來是如何實踐的。只有這樣,才是極為善妙,不會被誆騙的啊!"
  葉袞巴上師所說的這一段話我也有同感,人們的確經常談論似是而非、似乎正確無誤的道理,實際上這種道理一點也不合理,似是而非的大道理講起來是多麼的精彩,但是不如拜讀一些諸佛菩薩、前輩噶當派大德們如何修持,如何精進,他們對人身的態度是如何等方面的教言,這樣心裡面還是很快樂的。看看米拉日巴還有噶當派的這些大德們最初時候是怎麼樣,中間是怎麼樣,最後獲得什麼樣的成就,從這方面去觀察是有意義的。我們這些世間人開始的時候是為了生活而忙碌,中間的時候也是為了生活而忙碌,當離開人世的時候你的生活仍然沒有任何實義和價值。所以,還不如拜讀一些高僧大德和諸佛菩薩的傳記才更有意義,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欺惑,希望大家不要改變自己的傳統和信心。
  博朵瓦也殷殷地教誨道:"如果未能了知(看破今世)此理,我們就會肆無忌憚地造作惡業,在短暫的此生行持舉不勝舉、罄竹難書的種種罪行。如果明瞭此理,就會終止一切惡行,穩如泰山的信念也油然而生。"
  "罄竹難書"是說古代的人們用竹製成竹簡來寫字,因為事情非常多,所有的竹片全部用完了,還是寫不完。比喻我們在短暫的人生當中造了數不勝數的惡業。
  從很多世間人身上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為了生活、工作和家庭,在短暫的幾十個年頭的人生中造作了無法計數的罪業,如果我們真正懂得了看破今生的道理,知道耽執今生是沒有意義的話,無論在家還是出家,在短暫的人生中信心一定會穩固起來,而且自己的境界也會自然而然產生,這就是為什麼噶當派大德這麼重視看破今世的道理。
  後人都說得來,但真正的從行為當中體現看破恐怕也有點困難,但不管怎麼困難,我們首先要懂得沒有看破,修行是不成功的道理,首先在看破今世的基礎上修行一些密法是很好的。有些道友剛來的時候根本不談論看破今世,只談論大圓滿最高境界的時候我都沒有興趣回答,我會對他說:"你先好好地修修加行,先看《大圓滿前行》和《入菩薩行論》,然後再看看《開啟修心門扉》裡面的看破今世。"
  原來阿秋喇嘛給他們說得是對的,一剎那的明天會不會死的念頭都沒有,還要求什麼大圓滿。你對今世一點也沒有看破,想獲得今生成就恐怕很困難,因此對世間不要太執著。
  我們碰到世間不信佛教的人,或者雖然信一點佛教,但是還是沒有真正入門的人,從他們的言語、行為當中都能時時發現所謂的佛法根本沒有融入於心。佛法真正融入於心的時候的言行、興趣各方面都會有大大的改變,因此,如果你沒有看破就會在短短的人生當中造作很多罪業,如果你看破今世,所有的惡行斷除了,而且自己的信心也是穩如泰山。
  當別人向當巴瓦格西請求竅訣之時,格西說道:"我沒有什麼竅訣,我是師父的弟子,就應當學習(看破今世的)信念。"
  別人問當巴瓦格西,可不可以給我傳一個最甚深的大圓滿、大手印的竅訣,或者給我傳一個氣功法,或者傳一個扎龍法。他們在上師面前這樣請求的時候,上師沒有傳其他的法:我就是我師父的弟子,(不知道他的師父是誰,沒有註釋。)我就是金剛上師的弟子,我只有看破今世的教言,你如果願意就好好地修持看破今世,只有這樣你的生活才會真正有改變,如果你沒有看破今世,其他的竅訣不一定能用上。所以格西沒有傳其他的法,只給他傳了看破今世的竅訣。
  基巴也說:"沒有比了無牽掛更快樂的事;也沒有比無所事事更容易的事;更沒有比唾棄執著還重要的事。"
  對生活上沒有牽掛是最快樂的事,但有些人還是放不下,心有掛礙。我們這裡有些修行人整天打電話,我有時候問一些看電話的人,電話打得最多的是誰,對郵電室的人問寫信最多的人是誰,這樣心中有數,知道這個人在社會關係上很不錯,是很有錢的,電話號碼也最多,跟外面的聯繫最頻繁,但我們修行人跟外面聯繫越來越多並不是很好的修行人,今天你跟這個打電話,明天跟那個寫信,後天跟這個談天、請客,這就沒有很好的境界了。
  如果了無牽掛是最快樂的事,沒有瑣事是最好的。當然如果沒有佛法方面的聞思修行,該是很慚愧的。有些人世間瑣事最多,佛法上可以說是無所事事,這樣不好,應該斷除世間瑣事,佛法上不管是看、聞、思、修等各方面每天都忙碌不已才是最好的修行人。一定要唾棄執著,現在對世間的任何法甚至對自己的身體、名聲、財產各方面一點也不執著是最好的。
  薩迦班智達也云:"一切自主則快樂,為人所役皆痛苦,上乘之樂乃心悅,上乘之財即佈施,上乘之伴無奸詐,智者此生當修行。倘若修法樂必臨,且觀聖賢與盜賊,所求圓滿迥不同。"
  如果自己自由自主,只有獨自修行,這就是世間上最快樂的事情,如果在人的控制和束縛下是最痛苦的,所有的快樂當中,上乘之樂就是內心的快樂,我們最好的朋友是不要有奸詐心,智者應該修行。如果修法則會快樂,這一點我們看前輩的高僧大德們和盜賊的結果就可以觀察,有些盜賊最後在鐵窗下坐牢,今生來世都非常痛苦,我們在《修學的旅途》中也專門講了。有些聖者依靠苦行,最後獲得即生和來世的快樂,因此盜賊和聖者之間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
  香怎羊巴說:"如果心存凍死也罷,餓死也罷,視死如歸的膽魄而勤懇修行,則既不可能凍死,更不可能餓死。"
  我們修法的時候如果想:我凍死就凍死,餓死就餓死吧,不管怎麼樣,我一定要到喇榮去修行,在破房子裡面精進,家裡反對就反對吧。這樣周圍的金剛道友也會幫助你,最後根本不會凍死,也不會餓死。我們學院這麼多年以來有些人自己修錯了,或者是有些精神病人的腳和手稍微凍了是有的,但是真正修行中凍死餓死的,這麼多年以來根本沒有發生過。但首先我們應該有這種魄力,不管凍死還是餓死,我還是要堅持修,有這樣的毅力和精神就根本不會凍死,也不會餓死。
  不過剛來的住在公房中的人生活真的有點困難,那天剛發生活費的時候我也問了很多人,很多人就只有這八十塊錢,有些人已經好幾年僅僅是每個月依靠八十塊錢維持生活,後來我心裡面想,一個月中只有八十塊錢來過生活真的有點困難,一方面是有很大的功德,但另一方面現在在這個社會當中八十塊錢也解決不了什麼事情。我想我們這裡有些人還是非常苦行的,這樣的話,新的一年開始如果只有這裡的生活費,沒有其他收入的話,你們和管家說一下,我補助一點,不然要買菜、買米,尤其是女眾也喜歡吃一點糖果。
  有些人可能不好意思,這沒有什麼難為情的,釋迦牟尼佛時代的時候,出家人也是依靠化緣過生活。但我們這裡的人沒有到漢地去化緣,我想從這個月開始,暫時為沒有外面經濟來源的苦行僧解決一點,還有一些高僧大德和施主說要幫助。
  但是我們這樣的苦行是不會餓死、不會凍死的,其實你們的這種精神我還是很佩服,有時候我對外面的一些高僧大德不能起信心,好像很多人的有些行為不是佛法裡面所說的,但是我對這裡的有些苦行的僧人真的起信心,希求佛法需要這樣,不管今生來世一定會有很大的功德和利益。
  香·那南多傑旺修云:"修行人住於山中數日,尚未飢餓之前,牧童就會給你送來食物,然後回到村落裡告訴大家,人們也會絡繹不絕地前來供養。"
  以前香·那南多傑旺修尊者說:修行人住在山裡還沒有飢餓的時候被一些牧童看見了,牧童就告訴其他的人說山裡面有個修行人生活比較困難,他的山洞裡面只有一個糌粑口袋,其他什麼東西都沒有。之後村裡面的人開始輾轉相告:"聽說那邊有個修行人,我們一定要去供養他、拜見他。"後來人們絡繹不絕地前來供養,山裡的修行人就越來越發財了。
  原來單巴地方的一個修行人剛來的時候還是特別知足少欲,除了一個碗和一個糌粑口袋外什麼都沒有,後來當地的人發現了以後特別崇拜,最後好像他離開的時候特別富裕,有時候也太過分了。
  有些修行人對自己的行為不能自主,有些修行人堅持自己的行為,但是修行的過程中有財產的時候最好不要執著,沒有財產的時候也不用傷心。有漏的財產,沒有任何實質。
  僅僅是希求財產也不好,有一點財產的時候特別歡喜或者是刻意拋棄也是一種執著,但總的來講,不管你有財產、沒有財產,有地位、沒有地位,最好自己修行的行為永遠也不要捨棄,也不要放鬆,這很重要。
  
  
  
  
  
  
  
  
  
  
  
  
  
  
  
  
  
  
  
  
2004年1月23日                                 第19節課
  最近學院的僧眾一直在念《普賢行願品》,要念49天。雖然上師如意寶已經圓寂了,對我們整個佛教界,尤其是傳承弟子來說是非常傷心的事情,但是他老人家的後事現在來看辦得比較圓滿。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圓寂以後,後來的有關處理法體的事宜等方面出現過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因此,我們也比較擔心,學院所有的管理人員每天都非常忙,對這些事情做了大量的工作。當然上師的離開對於每一個弟子來說是非常悲痛、悲哀的事情,但是我們只有把悲傷化為力量和勇氣。我們跟世間人不相同,世間人的屍體處理過後全部都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剩下,非常傷心,但是我們作為傳承弟子,上師所傳下來的法仍然陪伴著我們,上師的悲心和智慧還是在每一個人的相續當中,一剎那也不會離開。為了報答上師的恩德,他老人家用藏文寫的很多的教言,我想我們以後會一一傳授給大家,這就是真正的法身舍利。
  無論你是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寺院還是其他哪一個地方,自己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些有意義的佛事,比如說供燈或者是做放生。以後我們不管在哪裡,每年在上師圓寂的週年紀念日,還是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尤其是放生,我想每一年上師圓寂的日子,殺場上的眾生應該賣光,希望大家都記住,因為明天上師的荼毗儀式完畢以後,很多在家弟子可能要紛紛回去,現在的世間人不像過去,受西方國家的影響,可能非常忙。所有外來的弟子,趁這個機會來看望學院,我們也非常感謝,你們回去的時候應該好好發願,不一定非要在看見法體的地方,在金剛薩埵殿或者是大經堂裡面發一個終生要精勤行持的願。比如說一生當中盡心盡力地利益眾生,一生當中一定要好好地聞思修行,今生中好好地受持戒律等等。
  明天的儀式學院不宣傳,希望所有的四眾弟子在經堂裡面唸經,也沒有什麼可看的,很早的時候,大概五六點鐘做這個儀式,你們也不能在跟前,我們安排了一兩百個管理人員,如果要看就在山那邊看。
  一般人的火葬和一些高僧大德火葬的方法也不相同,普通人的火葬是在一個空地堆木柴的方式火葬的,但是高僧大德的火葬要做一個佛塔,法體在佛塔裡,佛塔裡面有一個門要用水泥封死,封死以後火葬,看起來只有佛塔上面冒一些煙。在塔子裡面火化完,可能7天或是21天一直不打開。有些人不是有信心而是喜歡熱鬧,有些看了也可能是比較傷心的。附近的房屋上面也不能去,不然有很多房屋倒塌,今年學院是不吉祥的一年,經常房子著火的現象是史無前例的,倒塌房屋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一般高僧大德涅槃的時候也會同時出現吉祥的事或者不吉祥的事,不管怎麼樣希望大家不要去看熱鬧。很多外來的人沒有作荼毗儀式之前不想離開的心情我們是理解的,大家心目中還是有一些執著,但是明天希望大家從安全各方面注意,任何人也不能去經堂上,所有的骨灰都不公開,有種種原因、密意和他老人家生前時候的囑咐,所以我們按照上師的意願去辦事,有一些老年人本來身體不好,人山人海,要注意安全。
  我知道大家都很傷心,我自己看書也不像以前那樣,這幾天好像心裡空空如也,根本記不住什麼。我怕你們在課堂上昏厥,為了控制情緒,在課堂上盡量壓抑,可能有些人認為太過分,不應該這樣歡喜,有時候我們作為修行人遇到歡喜的事情裝著痛苦,遇到痛苦的時候裝得歡喜,心裡面有這種境界多麼好!但是我確實沒有,歡喜和痛苦遇到的時候都難以承受。但我想這幾天我們聽課和講課不斷,這也是法王的意願。
  原來有個老年人,他說:"痛苦永遠都不會徹底忘卻,但是慢慢會陳舊、慢慢會習慣,習慣以後再大的痛苦也逐漸能接受。"那天我們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大家都難以相信,天昏地暗的感覺,但是現在稍微有些自然了,習慣了,所以,不管怎麼樣,作為佛教徒,尤其是傳承弟子,可能家裡人死了都不一定如此痛苦,這件事情對很多人來講,心裡的痛苦難以自抑,但我們還是盡量......
  我們是修行人,不是一般的俗人,一般的俗人對痛苦沒有辦法轉為道用,但我們還有可以安慰的地方,因為上師的肉身雖然不在,但是他的智慧,他的教言還有很多。我想他一生中所講的教言,對我們來說,今後的道路和很多安排也說得非常清楚,因此我們四眾弟子一定要堅強。另一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在這幾天中不能出什麼事情,我們也安排了很多管理人員,一定要聽從他們的安排。現在是特殊時期,如果不服從管理,一定要嚴厲懲罰,前段時間有一個喇嘛稍微對管理人員有點不滿,大管家非常不高興,馬上集中理事商量處理辦法,後來他去懺悔了。沒有必要這樣。
  尤其明天大家好好地在心裡發願,沒有什麼看的,也沒有什麼可聽的,有些人想看一些瑞相,但有瑞相也可以,沒有瑞相也可以。以前竹慶仁波切的金剛上師圓寂的時候,他說:"我的金剛上師哪怕是變成魔,我也知道我的上師究竟是怎樣,外面的相狀我根本不執著。"他這樣講的。我也這樣想,很多大成就者應該有瑞相,但也許也沒有,因為他老人家攝受我們很多剛強難化、不具足法相的弟子,以前上師的很多教言當中也說得非常清楚,如果一直沒把秘密的教言傳給眾生的話恐怕虹身成就不會有很大問題,但是我們堅信上師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有時候我們很傷心,有時候也不用為上師傷心,只不過我們這些眾生比較可憐而已!
  上師健在的時候就他妹妹的圓寂也對我們說了很多教言,說死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高興的事情,不應該傷心。對我們來講,我作為一個凡夫人比較執著,今天早上,路上好像有一種前所未見的雪花,很光亮,我想是不是我的眼睛看花了。但更重要的,上師對我們的證悟、對我們的慈悲,每一個人在心中都有數。
  明天恐怕很多金剛道友返回自己的地方,希望你們按照上師的遺教來修持。人身是非常短暫的,獲得像上師如意寶那樣的金剛身最後也是顯示無常,我們這樣的肉身確實沒有什麼可靠和可依賴的,大家應該每天精進地修。雖然你們有些在家人有工作、兒女還有父母,每天為家務和工作不得不忙碌,但還是自己抽出一些時間來修持正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修正法一定要穩重,有些出家人和在家人的心情一直是不穩固,今年修這個法明年修那個法,今天依止這個高僧大德,明天依止那個高僧大德,本來人生非常短暫,你這樣翻身輾轉幾次,就沒有時間真正修持,最後臨終的時候沒有一個可靠的法。你首先觀察善知識,觀察以後一心一意地依止他,之後一定要修持他的法為最主要的。不然上師的傳承是不相同的,你依止這個上師的時候,上師有不同的要求,明天又依止另外一個上師的時候,原來的法可能有很多要捨棄的,這樣一生當中最後真正成就恐怕有困難。
  現在人的心不穩固,這是最大的一個毛病,希望回去以後通過上師如意寶的圓寂,短暫的人生大家應該有所啟發,本來高僧大德和諸佛菩薩顯示涅槃最重要的就是為了斷除眾生常有的執著,這是很多高僧大德的傳記中講得非常明顯的。因此,如果沒有很多修法的時間,每天念一遍《釋迦牟尼佛儀軌》、金剛薩埵心咒和百字明的咒語,這些你再忙也應該可以抽得出時間,還有對於一些在家人,每個月的十五號或者三十號受八關齋戒、受三皈依戒這些應該能做到。
  出家人也好好地安住在一個寺院當中聞思修行,沒有聞思光是有一碗飯吃就不太應理,作為出家人對佛法沒有一點見解、沒有一點境界,光是剃了頭髮,身上披著袈裟,雖然釋迦牟尼佛的法衣很有加持,但是真正在內心當中沒有生起見解和定解的話,我覺得這也是形象上的出家人。出家人有時間,不需要搞農、牧業,應該安住在一個道場,好好地聞思,可是現在的出家人很多都變成了旅遊觀光的新聞記者一樣,今天採訪這個上師,明天又到那個上師處採訪,整天都是說這些上師們的過失,這樣的話我想光是剃了頭髮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因此希望出家人應該在上師面前接受教言。
  明天很多修行人返回故土,這是我最後的一個希望,當然我的話也許有用,也許不一定有用,但從我個人來講是好心好意。以前有一個高僧大德的教言裡說:"我的話如果對你們有用就可以接受,如果無用也希望你們不要不高興,放棄就可以了。"我好心好意說了,你們不要不高興。
  這次在學院裡面曾住過很多年的人也回來了,多年當中不知道在外面有什麼樣的收穫,如果有收穫很好,不管是哪一個上師面前得到法義都可以,如果沒有很大的收穫,上師健在的時候不聽受教言,回來看上師的法體可能心裡很傷心,很多人對上師的教言不知道瞭解得怎麼樣,所以在上師健在的時候應好好依止,很多講經說法的道場最後也顯示無常,以後應該從上師如意寶的《厭離今生》開始學習上師的教言。雖然上師已經離開了我們,融入法界,往生清淨的剎土,但是他的智慧和留下來的寶典一直是我們學習的資料。
  下面我們講一點《開啟修心門扉》,明天我們不上課,過兩天以後《俱捨論》開課,大家的心情稍微緩和一點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抓緊聞思修行,聞思修行上不管是有再大的困難我們也不會放鬆的!肯定不會放鬆的!!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文殊智慧勇士,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總的來講我們修行人應該經常看《開啟修心門扉》,會有很大的利益。前面講了不能貪執今生的一些道理。
  《呵責破戒經》云:"舍利子,吾之教法以罪業無力毀滅,吾之諸聲聞將永不乏少法衣、齋食。
  釋迦牟尼佛宣講了專門呵責破戒的一部經典,這部經典是這樣說的:舍利子,我的教法不可能以罪業染污、以罪業毀滅。
  比如說有些人做壞事造了惡業,佛法會不會因此而毀滅呢?造惡業自己成熟果報,實際上造惡業的行為不可能毀壞佛法。從學院所發生的有些事情上也可以看得出,有些人雖然利用上師和學院造了一些罪業,但是學院真正的佛法和弘法利生的事業並沒有受到損害。
  從廣義角度來講出家人可以稱之為聲聞,因此,釋迦牟尼佛說:我的隨學比丘等出家人從來不會乏少法衣、齋食。
  因為釋迦牟尼佛的加持,出家後剛開始的生活可能有一點困難,漸漸信眾自然而然會供養,只要你是一個如理如法的修行人,齋食根本不會有缺乏。從很多修行人的自身也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我們不是出家人,現在成千上萬的人每天不勞動,看書或者呆坐的話,如果是世間的城市,那麼這座城市的人們早就已經餓死了。我們只要發心為利益一切眾生聞思修行,外面無數信眾會供養,所以聲聞不會缺少法衣和齋食。
  舍利子,當精勤修持佛果。舍利子,切莫愛重世間資財。舍利子,當觀吾雲此言,瑜伽行之比丘蒙成千俱胝天人依憑妙力而精勤賜予一切安樂。舍利子,凡人無力如是供養承侍。"
  又說:舍利子,不要愛重世間資財。真正如理如法修持的瑜伽行比丘,他會蒙受成千上萬天人依靠殊勝的威力賜予一切安樂。我們如果修行很好,所有的生活資具和全部的安樂,天人可以賜予。
  "舍利子,何者若為得善逝果位而出家,並精進修法。則少欲之天人、少欲之眾人及少欲之眾生均供養此瑜伽行比丘缽盂法衣。"
  如果真正是為了佛果而出家的一個修行人,有很多的天人、人和非人都會供養他。因此法衣和齋食等根本不會缺少。這一點大家應該有深刻的體會,我們學院有這麼多人,我都經常很奇怪,活在世間上的人們每天都忙碌不已,有些在生活上還是缺衣少食很困難,但我們出家人只要自己好好地修行,在生活上雖然有些人有一點點困難,但是沒有像世間人那樣痛苦和困難的。
  《悲華經》中云:"往昔佛陀曾如是發願:吾之教法中身著四指法衣、袈裟者,若未能遂意而得飲食,則我已欺誑如來,故我不得成佛。"      
  《悲華經》中講佛陀曾經在因地時是這樣發願的:我本來在諸佛菩薩面前已經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成佛,在我的教法中凡是身上穿著四指法衣以上的出家人,如果他們所得飲食不能如願以償,那麼我已經欺誑了所有的如來,願我不要成佛。
  但後來釋迦牟尼佛真正已經成佛了,說明在他的教法中真正具有出離心、身著四指以上袈裟的僧眾在生活上不會有困難。
  又云:"所有在家眾,指甲上耕耘,吾之出家僧,生活無貧困。"
  這個教證在《贊戒論》和喬美仁波切的《極樂願文大疏》等很多論典中都引用過,所有的在家人最後都乏衣少食,在田地裡實在沒辦法耕耘而在指甲上耕耘,已經到了這樣的生死關頭的時候,出家人的生活也根本不會很困難,這是一個假設句。
  原來50年代的藏地遭受到極嚴重的饑荒,那個時候有些清淨戒律、受持教法的出家人的生活還算過得不錯,在我們藏地文革期間和解放期間,藏地的生活狀況陷入非常可怕的境地,但是也有人對修持不錯的修行人供養。因此,整個世間遭遇極大的災難或者饑荒,出家人的生活也不會有大困難。
  金厄瓦仁波切云:"我等縱然面臨衣食無著之窘況,也當心依於貧,一切具信之士必將竭力供養。
  金厄瓦仁波切也進一步宣說道:我們這些人雖然已經到了衣食無著的狀況,如果內心不畏懼貧窮,不管怎麼樣好好地修持,如果具足這樣的耐心,所有具有信心的人都會竭力供養。
  因此,最首要的財物是無有貪執,貪得無厭地儲積資財等毫無價值。即使被人們冷嘲熱諷,也當無有諂誑地修行,最終,人們會心悅誠服地聚集。
  最首要的財物就是無有貪執,無論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如果貪得無厭,對積累財產朝思暮想不是人生的價值,真正人生的價值就是自己的相續當中獲得無偽的智慧和悲心。首先可能很多人會冷嘲熱諷地評論某人出家了,連家庭都不要,到學院裡面去了,到上師跟前去了,這個人是沒有頭腦的精神病。但是你自己不是假裝而是無有欺誑地實地起修,最終人們也會歡喜集聚的。
  因此,名聲讚譽的源泉是無咎之行為,一切詐現威儀的奸佞之行都毫無意義。"
  有些人喜歡名聲,但獲得名聲的前行是你的行為要沒有錯咎、沒有過失,一定要正確無誤,一切詐現威儀的奸詐之行一點意義也沒有。人應該做得正,現在社會上的人不管是說話、做事情,全部是非常奸詐,我們有些修行人也帶有這種加持--社會上的加持,所以欺騙道友、欺騙上師,做任何事情跟世間人沒有差別,這樣不行。不論你的事情成功與否,都要當一個老老實實的人,如果你詐現威儀,在別人面前裝著一套,心裡面想得一套,這樣口是心非、表裡不一的修行人並非是好修行人,一定要注意。
  格西喀巴云:"力籌此生衣食終年邁,死時菩提勝果未能尋,明日後日幾時亡未知,是故理應速捷覓菩提。
  喀巴格西說:如果我們盡心盡力地為今生的衣食而奔波,最後到年邁的時候沒有任何實義,死時也根本不會獲得菩提果位,我們明日後日什麼時候死根本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在盡快的時間中希求菩提。以前夏噶措哲讓珠的教言中是這樣講的:"明年和今年當中是哪一年修行?應該今年修行,下一個月和這個月中一定要選這個月,明天和今天當中一定要選今天,下午和上午中一定要選上午。"不能拖時間,有些人說:"我現在應該好好地工作,以後等孩子長大了,我退休了以後,再到學院去修行。"這是不現實的,那個時候你不一定有現在的信心,也不一定有學院,什麼時候死都不知道,我們沒有把握,人命只在呼吸間,很多人的死亡是非常快的。
  夏噶措哲讓珠的教言中說:一個人提一瓶水準備到田地那邊做什麼事情,結果還沒有走到目的地,在中間時就死了。包括上師如意寶的圓寂也是非常突然,只不過他老人家是很有名聲、很有功德的人,實際上在每一個人的身上也會顯示這樣的無常,無常來得特別快,也有些人長年累月病很長時間,但很多人的死來得特別突然,因此,在死亡之前應想盡辦法在自己的相續中具有出離心、菩提心,或者做有意義的聞思修行極為重要。世間人們沒有頭腦,人身是那麼的短暫,他們根本不知道,還一直忙碌著世間法,年輕時賺錢很重要,到糊里糊塗的時候再出家學法,有很多人有這種打算,這種想法和做法是極為不合理的,一定要在盡快的時間內希求菩提。
  不事稼穡不積諸資具,饑寒致死大修之勝士,前所未聞亦未曾目睹,未來亦無目睹聽聞也。"
  此處告誡我們不應該積累資具,不應該耕種田稼,真正的修行人餓死凍死的歷史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以後也不可能出現,只要我們把所有的瑣事全部放下來,一心一意地修持。以前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雖然有凍死、餓死的現象,但是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過程中凍死、餓死是沒有過的。我原來想,在法王年輕時求學的石渠一帶,天氣非常寒冷,我們這個地方根本沒那麼寒冷,雖然有些修行人有寒冷和飢餓的痛苦,但是餓死、凍死的現象,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博朵瓦尊者也云:"即使紛紛揚揚下了九天九夜的大雪,雲雀也能尋覓到棲身之地。同樣,即使整個國土動盪不安,正法衰落隱沒,如果孜孜不倦地策勵修習,也必能找到隱藏容身並促進修行之勝地。"
  博朵瓦尊者做了一個比喻:在九天九夜當中下大雪,但是雲雀是小鳥雀,它可以找到容身之地躲避大雪。同樣的,原來我們這裡經歷暴風驟雨的過程中,我在廈門翻譯《釋迦佛廣傳》,聽說你們特別害怕,我曾給你們寫了一封信,我說:"即使下了九天九夜的雪,雲雀能找到棲身之地。即使整個國家戰亂紛爭、動盪不安,但是真正的修行人也可以找到一個容身之地。"所以,即使遇到違緣,真正孜孜不倦的修行人還是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修行沒有捨棄,原來的違緣變成了一種順緣,這就是我們修行人的一種特徵。
  前年雖然很多人的修行遇到了違緣,按世間人的角度講是很傷心的,會處於絕望之地而最終離開,但是大家應該清楚上師如意寶的堅強和勇往直前,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大家一定要在違緣面前堅強。很多修行人沒有離開,不但沒有在違緣面前倒下去,而且聞思修行一直沒有中斷過。說明一點教言有時候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原來文化大革命期間,整個藏地可以說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只要有一個人念三寶的名號,就會馬上受法律的懲罰。但是真正的修行人仍然在山裡面堅持他的風範,根本沒有隨著世間而變化,所以,我們遇到來自家庭、社會等的任何違緣和困難,自己的修行行為、形象和意志都不要捨棄。
  上師如意寶最後給我們留下來的教言:其一,不要擾亂其他眾生的心;其二,不要捨棄自己修行的標誌和象徵。這兩句話中有很多內、外、密的意義,就是說我們要穩固地修持,不要捨棄自己的見解和行為,意思就是這樣的。所以整個國家、社會、家庭還是環境動盪不安,都不要捨棄自己修行的行為,這是上師的教言,真正修行人的意志永遠都不要改變。
  所有在座的金剛道友,原來也說過不可能經常在上師身邊,在上師身邊的時候,重要的教言和重大的問題應該牢記於心,這樣一來你不管到哪裡,都有你的修行境界。那天我也講了,以前參軍的人回來以後,在社會上還是堅持他原來的一些觀點,一直是持守不放的,我們佛教徒也應該這樣,在喇榮學習過的見解上的問題,以後不管到城市裡還是其他哪一個環境裡,不應該捨棄你的行為,這非常重要!
  藏巴加惹云:"看破紅塵不貪戀此生是最殊勝的佈施;
  尤其是出家人,供養和佈施的錢財不一定具足,但是最好不要貪戀今生,這是最殊勝的佈施。雖然有些有福報的人具有佈施的機會和功德,釋迦牟尼佛也並沒有規定出家人一定要做大量的供養和佈施,所以作為出家修行人看破今世是最重要、最殊勝的佈施。
  千方百計為眾生著想是最殊勝的利眾;
  我們千方百計地為眾生著想這就是最殊勝的利眾。有些人說要弘法利生,利眾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因此你應該千方百計地照顧你所看到的可憐眾生。(聽說扶貧醫院有一個病人,照顧他的人這些天有點累,現在需要有人發心在今明天去照顧,他們家裡的人很快就會來了,應千方百計地利眾。)真正的利眾是讓眾生的相續種下善根,當然所謂的給別人吃穿上的幫助也是利益眾生,但是主要用佛法來利益眾生是最好的。我們世間的人讀一所學校的目的是想畢業以後有工作,有工作就會有很好的家庭。而我們聞思的目的應該是利益眾生,這個方向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應該想,我們修大圓滿是想成就,成就以後幹什麼呢?就是要利益眾生,所以方向要明確,用世間的話來講教育的宗旨要明確。一言以蔽之,我們作為修行人聞思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利益眾生,弘法利生是佛法的結果,利生的途徑和方法雖然多種多樣,宗旨就是要千方百計地為眾生著想,這對每一個大乘修行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不然我們聞思想要成就的目的就是自己往生極樂世界多麼快樂,根本不想眾生的事情就是一種小乘聲聞的發心。為眾生著想,首先是我們心的相續中一定要有一顆出離心,沒有出離心為基礎,行持清淨的戒律也是救畏和善願戒,是不合理的。一定要看破今世,從輪迴中解脫,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解脫的目的就是為眾生的利益,一定要在自相續中有一顆菩提心,如果在具備這兩點的基礎上修大圓滿、大手印、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都是可以的,如果這兩個基礎都沒有打好,第一步就想獲得成就、開天眼等,這樣的修行目的一點也不正確,方向問題希望所有人應該認真地思維。
  什麼叫做聲聞乘?什麼叫做菩薩乘?聲聞乘的目的就是我自己想往生極樂世界,我自己獲得大圓滿的成就,自私自利,所作所為全部是為自己,以自我為中心。我們大乘修行人和密宗修行人一定要把眾生的利益作為自己修行的核心,不管我唸經、燒香、拜佛,做任何一件事情為眾生利益,千方百計地為眾生想非常重要。
  《開啟修心門扉》中有關菩提心方面講得不是很廣,只是有時候出現一些,但是大家應該認識到菩提心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相續中沒有菩提心,自私自利就成了輪迴的因,不一定成為解脫的因,不一定成為佛果的因,也很可能變成非法的因,也就是說惡趣之因。
  原來上師如意寶講過一個公案,托嘎如意寶對這個公案特別重視。學沃色迦有口才,講經說法非常得心應手,他的眷屬中有一來果和無來果的,還有很多超越凡夫的聖者,但是他的母親性格不好,經常向他告狀,後來學臥色加對他的弟子取馬頭、牛頭、狗頭等惡名,最後他自己變成一種非常可怕的大魚。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還授記他在將來的成千上萬個劫當中仍在受苦。一個講經說法的大法師,因為有母親為惡友,最後自己造了如是的惡業。上師如意寶在講《百業經》的時候大家也非常清楚,平時說話的過程中不能給別人取惡名。因此,我們自己聞思修行沒有糾正發心就很可能變成惡趣的因,聞思修行的過程當中應該盡量地調伏自心,原來剛強的習性和惡劣的習氣一定要盡量地改正。
  這裡也說千方百計地為眾生著想是最殊勝利眾。我原來也說過,我們不一定都要變成高僧大德,非要坐在法座上只依靠講法來利益眾生。我看很多人還是很不錯,接觸別人的過程中想盡各種辦法引他們入佛門,比如說首先給從來不信佛教的人講一些佛教的功德,如果佛教的功德他不能接受就先給他從世間法上說服,他稍微對你有一點信心和感情的時候再通過不同的方式令他趨入佛門,這就是利益眾生。一個人一生當中能度化一個眾生也有無量的功德。還比如我們接觸一些旁生、一些凡是具有生命的眾生的時候,自己有能力就馬上放生,如果沒有能力放生,在它的耳邊念一些咒語,這些都是弘法利生,都是利益眾生。利益眾生的事情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只不過是在程度和範圍上有一點差別。
  每一個居士,哪怕是一個很弱小的居士,在回去的路上會接觸很多人,比如說坐班車時旁邊有一個人,那麼就可以問一問他信不信佛教,如果他不信佛教,讓他說出理由,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不正確,可以與他辯論。如果他信,我們從見解上可以與他溝通。
  所以,弘法利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做,佛法的結果就是弘法利生,自己稍微有一點見解的時候,一定要度自己身邊的眾生,因為身邊的眾生我們有能力度,有辦法度,這樣會有很大的利益。我們給旁邊的人一點財物也許暫時給他解決一些問題,但這不能解決長遠的問題,如果在他的相續中真的撒下了解脫的種子,功德才是無量的。因此,以後大家應該大膽地弘揚佛法,這很必要,弘揚佛法一定要從我們每一個修行人實地做起。
  任居何處能知饜足是最殊勝的富豪;
  不管你住於何處,只要你有知足少欲的心,你就是最殊勝的富豪。現在很多富豪是非常貧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他一直忙碌,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財產,其實你只要知足少欲就是最殊勝的,奔公甲只有一個瓶子和一件袈裟,其他一無所有,但是他心裡很滿足,心裡很滿足是很快樂的,這就是所謂的富翁。
  前往任何國土能隨遇而安是最殊勝的故鄉;
  不管你到哪一個國土都是很快樂,這就是最殊勝的故鄉。有一些修行境界的人,像以前根登群佩、虛雲老和尚,他們不管是到了哪裡都能接受,不管是到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到哪一個方所。有利益眾生的心,什麼事情都好辦。因為他對自己沒有執著,如果對自己的執著非常大,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整天就是為了"我"而奔波和痛苦,如果沒有所謂自私自利的"我"的執著,不管到哪裡都盡心盡力地利益眾生,自己就不會有大的痛苦。
  無論臥居何方能歡暢欣悅是最殊勝的無量宮殿;
  不管到哪裡,住五星級的賓館、坐高級的轎車也很快樂,很簡陋、破爛的五塊錢的旅店也很快樂地唱金剛歌,都是如幻如夢的,沒有什麼可執著的,如果有這樣的境界,生活就有一定的價值和利益。
  哀傷是經驗最殊勝的良伴;
  有時候哀傷的經驗在人生當中是最殊勝的良伴。挫折和痛苦是一生當中最難忘的、對修行最有幫助的一個好友。比如說你的上師離開了,你的道友離開了,這樣無常和傷心的事,是在修法中最有能力的一種鞭策、最好的一個勸阻,是這樣的意思。
  持之以恆是最殊勝的壯士;
  獨立自主是最殊勝的強大;
  內心不為貪嗔之念所轉是最殊勝的悲心;
  這裡是從勝義悲心的角度來講的,因為勝義悲心以貪心和嗔心是根本不會轉變的。
  遮止非理作意是最殊勝的持戒;
  內心具有證悟是最殊勝的攝受空行。"
  所謂世間的空行母不一定是最殊勝的空行,內心當中證悟空性才是真正的般若佛母,這就是最好的空行母。
  這是藏巴加惹對我們的教言。
  加哲仁波切云:"捨棄今生是最善妙的清淨業障之法。"
  加哲仁波切也說:我們能看破今世、捨棄今世的話,這就是最好的懺悔方法,最好的金剛薩埵心咒。
  根方扎加尊者的弟子喀格西,一向為人賢達,福澤蓋世,卻不幸罹患麻風病。
  喀格西對人一向豁達,性格很平和,他的福報也是超越世人的。有些高僧大德得各種各樣的病,死的時候也有很不吉祥的暴死現象,以前靜命菩薩也是被一匹馬踢死的,對於有些高僧大德死亡和得病的方式,有些人很不理解,其實所謂的高僧大德是在輪迴當中顯示為一般的眾生,不可能是直接以佛和菩薩的形象來度化眾生的,因此上師如意寶健在的時候也經常說我的身體......嗯......
  想盡一切辦法都無力回天。在一天夜晚,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獨自一人陷入了沉思:既然得了這種病,就應當遠離人群,真正地飛遁離俗、歸隱山林,將自己的一切身財都捐作善法。到節莫山崖的岩石下去過枕山棲谷的隱士生活,向素昧平生的過往行人乞討口糧,專心專意地念誦觀音心咒。他就這樣一直思索著,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當時他得麻風病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終究回天乏力。一天晚上他睡不著,非常痛,於是他想一定要從世俗中逃出來。
  我們有些病人,有些精神痛苦的人也應該這樣想,現在我的病也治不好,我的痛苦也消不了,莫不如歸隱山林。有些人說有狐狸、老虎等很多眾生纏繞著自己,如果你真正是去了很多醫院也實在沒有辦法,最好把自己的身體和受用全部捐給這些眾生,捐作善法。
  他自己心裡這樣打算,一定要到節莫山的岩石下,把山作為枕頭,山谷作為自己的棲身之處,應該過這樣的隱士生活,因為自己現在病得這麼嚴重,去了很多醫院也沒有用,看了很多醫生也不一定說得讓我心滿意足,所以,我還是到山谷裡面去過隱士的生活,一心一意地念誦觀世音菩薩心咒,修自他交換就可以了,再也不求任何醫生,再也不去看病了,最後就進入夢鄉。
  他夢見自己被一股巨浪沖擊著,極其惶恐不安,正當生死攸關、千鈞一髮之際,一名白人挺身將他從水中救出放到了節莫山崖的岩石之上。自己的身體中流出了大量的液體。當他一覺醒來,床榻之上積滿了水,他的麻風病也不治而愈。
  他在夢中非常害怕,就在被水沖走的生死攸關、千鈞一髮的時候,有一個人把他放在了節莫山的岩石上,最終他的病也不治而愈了。我們在生活中很難免出現違緣,修這種法還是很殊勝的。
  總而言之,看破今生的信念如果前所未生,就當勵力生起。如果已經生起,就應令其越發增盛,歷久彌堅。
  我們如果看破今世的信念和智慧還沒有生起來,就應該想盡辦法使它生起來,如果我們真的能看破今世,覺得現在世間的所作所為都沒有意義是很好的。
  我想在學院裡面常住的大多數出家修行人應該是已經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定解,不然這裡這麼寒冷,有時候連青菜都買不到,如果這些人住在城市裡,生活肯定比在這裡好,因此,很多人在相續當中應該已經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了,如果已經生起,就應當隨著時間的推移使之歷久彌堅,智慧越來越增強,信心越來越堅定,不會遇到違緣和損失。
  捨棄今生是修行人唯一的出路。
  大家都認為自己是修行人,修大圓滿法,修寧瑪巴的法,但是你觀察自己有沒有具足第一個條件--看破今世,如果沒有,所謂的修行人就是假修行人,如果你已經看破今世,對世間的所作所為真的看淡了,覺得沒有任何實義,覺得是自欺欺人而已,如果有這樣的信念就是已經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境界。在此基礎上繼續修持,所有境界、功德、智慧、悲心也會油然而生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真是黃粱美夢,怎樣希求也不一定實現。
  因此,我們作為修行人,看破今世是唯一的修行之道,所以這本書也是把看破今世的這一品講得較廣,費了大量的筆墨闡述了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我們的心並不是石頭般剛強,應該有一點轉化。以前對看破今世沒有很大的轉變,但通過這些教育,很多人的心裡面應該是有所改變的。我剛翻譯完的時候,我打電話問這裡的修行人《開啟修心門扉》怎麼樣。很多修行人說:"非常好,您老人家以後能不能給我們講一遍。"我確實心裡面很想講,這次可以說是如願以償了。在講解的過程中,希望大家將重要的教言銘記於心,我想講解此法在人生當中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因為很多法一講再講很不現實,捨棄今世是修行人唯一的出路,一定要牢記在心,不然這個再重要,有時候在語言上也無法表達,但是心裡面的確覺得對修行人非常重要。
  
  
  
  
  
  







2004年1月25日                                 第20節課
  (2004年1月24日法體荼毗)
  法王如意寶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曾要求不留遺體,也不能修舍利塔,生前再三地囑咐。他說如果一個人的肉身一直存放,就好像寺院都已經變成屍陀林一樣,失去了寺院的價值,所以不要求留遺體。
  昨天火化的過程當中他老人家的心臟一直燒不壞,後來我們也保存起來了,這也是很好,昨天現場有些人也看到了,火力非常猛,塔子上面裝有的鋼條都已經融化了,上面稍微垮了一點,但他的心臟大概從六點鐘一直燒到九點半左右還不融化,後來我們學院的負責人再三商量,覺得這也是為了後來的眾生而留下來的,就請回到他老人家原來的無量宮殿中保存了起來。
  我們大家都知道,大圓滿的修行成就者中有眼珠不壞、舌頭不壞,還有心臟不壞的,眼、舌、心,很多續部當中有記載。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像漢地鳩摩羅什是舌頭一直燒不壞,還有很多高僧大德的心臟和眼珠留下來的情況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雖然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的,上師的色身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這所謂的金剛心已經留下來了!
  最近新來的人,有時間可以聽聽課,轉轉壇城,如果沒有什麼事也不要在學院破壞紀律。現在法王的後葬全部已經圓滿結束了,我們非常擔心在處理後事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違緣,處理後事的各方面也是比較如法,所有常住的人、新來的人在這方面還是很發心支持的,所以這件事情非常圓滿。
  下一步大家都不應該從此全部倒下去,我們不是一般的世間人,應該是修行人,雖然修得不好,但是所謂的修行人在違緣和痛苦面前應該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世間人遇到痛苦時或者想自殺,或者實在沒有辦法而選擇其他的道路。我們上師的色身雖然已經離開了,但是上師的教言,上師的甘露法寶全部留存在這個世間,有教言就和上師在沒有什麼差別,因此,從今天開始大家應該逐漸將聞思修行納入正軌,希望大家不要在聞思修行方面有所退失。
  有些人認為上師沒有了,馬上要離開,離開也是可以的,因為以前你們也是依止上師如意寶而來的,但是離開以後不管到哪裡,像這樣聞思修行的道場恐怕找不到。有些金剛道友曾經離開了,回來了以後,我的邪見中看出他們好像沒有很大的收穫,不管是在修行的境界還是人格脾氣方面能夠觀察出來,連基本的法理都不懂,一直搞世間法,回來以後與我們這裡的修行人有很大的差別。
  我們常住的人,有些修行真的很不錯,但是這僅僅是我的讚歎,你們要去其他地方當然我也沒有意見,但是我不太想理那些離開的人,有很多金剛道友回來以後問我有什麼教言,既然已經捨棄了我們而依止了其他的上師,我想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你有你的金光道,我們還是走自己的獨木橋,沒有什麼教言,我的教言你不一定聽,但是你的修行境界各方面如果有發展固然是很好的。
  希望大家誠心思維,學院中真正想安住下來的、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如果沒有出現什麼大違緣,我想在這幾年中好好地培養,對他的各方面我們也盡量地照顧,不想聞思、不守清規戒律又經常跑來跑去的人,準備離開。我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出來,不像現在的有些人心口不一,這就是所謂的狡詐者,《薩迦格言》當中也是這樣講的。我的心臟不好,因為你們而使其他道友在課堂上受影響也不好,真的要住下來要如法。有些人可能認為上師沒有了,學院肯定會解散的,但是有一部分解散,有一部分聞思修行的人還繼續下去,因為上師培養了我們這麼多年,我相信我們有這個能力,不管是從管理上、智慧上,還有培養人才的能力應該是有的,五明佛學院不會因此垮下去!
  法王的法體很多人看都說縮小了,你們拜見的過程當中也有明顯的感覺吧,大家都知道以前他老人家的法體非常龐大。以妄語來讚歎自己的根本上師也是不合理的,這些道理在《君規教言論》中也有宣說,所以我一直沒有提,又擔心說上師縮小可能第二天又有很多人去看,這樣次序就會混亂,就一直不敢說。但有緣、有信心的人拜見的過程中也肯定有這種感覺,不是我在這裡宣揚,昨天丹增活佛他們也拍了照片,但是什麼時候公開不太清楚。從我個人的角度講不管上師縮小也好,擴大也好,不管怎麼樣從信心上確實沒有任何改變,真正認為上師是金剛持如來的化身,所以我一點也不在乎瑞相。
  確實不管是從教法還是弘法利生的事業推測,完全是如來的化現,我沒有任何懷疑。但是有些世間人特別可憐,尤其唯物論的一些人對外相特別執著,對上師的法身舍利不一定執著。現在社會上的傳說也是法體縮小了,我們學院裡學因明的、平時不大接受別人的觀點的堪布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看法,有些人說縮得非常小,有些說反正有一點縮小,不管怎麼樣,從自己的感覺上不折不扣地評價還是有一點縮小,雖然上師如意寶以前說過,廣傳密法的原因身體不一定縮小,也許有可能增長,但是確實五佛冠帽好像都一天比一天顯得大了,你們很多人可能也有這種感覺,我順便提一下。
  我們照常聞思修行應該沒有大困難,因為大家都是修行人,尤其很多男、女眾確實做得很好,遇到困難痛苦的時候應該堅強,遇到高興的事情時也能堪忍,有承受能力作為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整個過程中大家肯定會傷心,這一點毋庸置疑,有時候想起來很多事情好像如夢初醒的感覺,但是不管怎樣,萬法都是無常的,在我們的根本上師和金剛道友身上發生的事情,不久的將來也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因此很多高僧大德的圓寂全部是為了在眾生面前顯示無常。
  我想這個修心法門講完以後,我們就講法王如意寶的《厭離今生》,以前益西彭措堪布翻譯過。我看了《教言集》,以前我們沒有翻譯的很多教言以後盡量講,這樣就與上師在我們身邊沒有很大的差別,以前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也經常看不到,一直住在他老人家的無量宮當中,但是他的教言我們經常有接受的機會。同樣的道理,現在上師的色身雖然已經融入法界,但我們反反覆覆去看上師如意寶的《直指心性》、《忠言心之明點》、《教誨甘露明點》等等的教言,實際上跟上師交流和拜談沒有任何差別。因此,希望在座的人也不要太傷心,應該自我安慰。
  
  大成就者葉莫瓦說:"覺受未能得增上,猶如杲日隱月光,彼皆二取貪境致,具緣之士當斷執。"
  如果我們沒有看破今世,修行的境界就不能增上,就像太陽隱蔽了月光一樣,這全部是能取、所取的貪執境所致的。很多人不管是修密法還是修顯宗的法要,境界和覺受始終沒有進展,此中原因是什麼呢?全部是我們對外境能取、所取的執著所導致的,有緣的人一定要首先斷除執著,不管是對財物的執著、對人的執著、對名聲的執著等等,我們很多的執著無非是對今世的執著,所以很多人覺得自己以前修行是可以的,但修行越來越搞不上去,為什麼呢?不用問上師,成就者葉莫瓦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就是貪執今世的念頭較重的原因導致的,所以,我們對二取、對外境的貪執應該盡量地斷除,不然自己的修行不一定能增上。
  藏巴加惹也說:"修士如若乏主人,則如風掃富翁財,雄獅淪落為狗伴,稀世珍寶陷淤泥。當具斷貪之主人。"
  藏巴加惹的這個教言下面還有大量的解釋,意思就是說:修行的士夫不能缺乏主人,如果缺乏主人,就像是富翁的財產全部被風掃光了一樣,這種修行人最後會一敗塗地,就像雄師最後淪落為惡狗、稀有的珍寶陷在泥土當中不能發揮作用一樣,我們作為修行人第一個條件就是斷除貪執,斷除貪執就是所謂具足主人,如果說一個家庭沒有主人,那麼他們家裡面的財產就會被其他人偷盜搶奪或隨便享用,自己一點也享用不到,沒有主人的家財就是這樣,不能看破今世的沒有主人的修行人,他所有的境界,有些會忘失,有些以各種原因而退失,所以作為修行人,如果沒有主人,修行是不能成功的。我想有些人可能已經缺乏主人了,雖然在這個上師面前聽一點,那個上師面前聽一點,自己也看一些書,但是缺少最主要的主人,就是看破今世的條件不具足,如果你能斷除對今世的貪執,看破、放下,那麼你會自然而然精進修行的,但是你整天為家庭、為自己的名聞利養而奔波,同時又想增上自己的修行境界是不能現實的,因為你的心思大量地放在今世上面了,修行實在是不可能成功。
  如果從心坎深處生起了捨棄貪執今生之念,則無論修習其他任何之法,都不在話下。只需稍下工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18-7-13 18:44:50 | 只看該作者
就能大見成效。
  如果首要的條件--對今世的貪執真正能放下來,不是口頭上說,而是在內心中認識到今世只有短暫的幾十年,不該特別地執著,如果從心坎深處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修任何法稍加鞏固就沒有困難。
  比如說修菩提心,如果沒有看破今世就沒有出離心,菩提心是不可能生起來的。為什麼呢?真正想利他是乃至生生世世都利他,並不僅僅是短暫的今生當中利他,因此,菩提心的基礎是出離心,出離心生得起來,菩提心也生得起來,菩提心生起來後修其他任何法門都輕而易舉。很多人認為自己原來的境界很不錯,為什麼後來就越發不見進展,原因就是看破今世還沒有修好,修好這一點,很多修行的功夫就很容易現見。
  反之,如果沒有生起捨棄貪執今生之念,即使生起了一些覺受及證相,也會倏然退失。這是屢見不鮮、時常耳聞的事實,並且以理證也是可以成立的。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也許你在修行的過程中能看到明點、證相、生起次第的法相,或者你真的認為自己已經證悟了,就是一些暫時的覺受和證相而已,就像沒有牆基的牆上的花紋一樣,很快的時間中會銷聲匿跡。這個事實我們經常看得到,聽得到,而且不說教證,通過理證也是能成立的。因此,為什麼有些人的境界就像雲間的太陽一樣稍微顯一下就很快消失,原因是沒有打好基礎,否則這些境界是不會消失的。
  卓袞巴大師也云:"如若此生未斷除,縱生信覺及禪定,猶如前輩諸大德,剎時一切皆退卻。設使此念已堅定,勝法自於相續生,安住並且輾轉增,所有卓然之妙慧,恰似高廣虛空生。猶如撒播賢妙種,此念固增智超群。"
  卓袞巴大師說:如果我們沒有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雖然禪定和覺受像以前的高僧大德那樣已經生起來了,但是也有可能在一剎那中全部都消失得無蹤無影,因此,觀察自己是否具備第一個條件--看破今世。
  如果看破今世的念頭不但在自相續中生起,而且比較穩固,所有的大圓滿、大手印的境界就會在自己的相續中自然而然產生,且在相續中不但不會退失反而越來越增上,這個時候你的智慧也會自然開啟,像廣大的虛空一樣。
  很多人請求我給他加持令其開智慧,但是你沒有看破今世,沒有好好修行,單單把手放在你的頭上加持不一定就智慧大開。真正的開智慧就是義無反顧地將所有今世的事情放下來,然後心一心一意地專注於佛法方面。剛來到學院的有些人智慧不是很好,但是他自己真正能放下來,心專注於智慧,最終超越很多人的境界了。有些人小學也沒有讀過或讀過小學沒有讀過中專和大學,但是只要自己精進,放下雜事努力聞思修行,不久他的智慧就超越了很多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為什麼是這樣呢?有些大學生自認為很不錯,但也許在世間法方面有一些智慧,真正佛法方面的智慧連小學水平的人都不及。因為有些人完全能把今世放下來,就像善妙的種子已經播下了一樣,自相續當中存在看破今世的意念並且穩固,智慧就會大大地增長。
  有些人從心底裡生起了修法之念,似乎信心、出離心也十分高漲,心性安穩、循規蹈矩地修持,卻因為沒有生起美妙的禪定,終於灰心喪氣。
  有些人原本出離心和信心各方面很不錯,也是老老實實、如理如法、有次第地修持,但是因為相續中禪定的境界沒有生起來就很傷心。比如說有些人修大圓滿、修菩提心,好幾天當中閉關,結果善妙的境界沒有升起來,就非常傷心。
  我希望你們沒有看破今世之前最好不要去閉關修一個法,不然會出問題。自己最基本的基礎都沒有,僅是修一些風脈明點沒有必要,風脈明點不是我們寧瑪巴最著重的修行,菩提心才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不要什麼竅訣什麼傳承都沒有,就依止一位上師,可能上師也非常慈悲地讓你住下來,住下來後就開始觀明點、觀風,風入中脈的時候真的很容易發瘋,很危險,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在你沒有打好基礎、沒有修完加行、沒有在自相續中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之前,不要以身試險地修這些法。
  心想:如我這般之人恐怕是無力勝任修習佛法之重任的吧?然後就退失信心,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是藏巴加惹所講的那種缺乏主人,猶如雄獅淪落為狗伴的所謂修行人。
  想到可能自己沒有修密法的機會和緣分了,不是這種根基,然後就開始退失信心,從此以後倒下去就再也沒有站起的機會,一蹶不振,這些人真的有點可惜。我們最主要的是先看破今世,努力修菩提心,然後在此基礎上觀察自己的相續中今世的念頭。來世和今世相比較起來對來世比較重視,如果這樣的念頭已經生起來,雖然自私自利的心還沒有斷除,對利他比較重視的時候再修其他的法門會成功的。很多人修習密法不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以前沒有找到這個根據。
  這就是缺乏主人,沒有看破今世的主人,所有修行境界的財產全部會被盜者搶奪精光的,因此修行一定要有主人。噶當派對修行的主人非常重視,沒有看破今世就像無有一家之主,哪怕他家裡有再多的財產最後也用不上。修行的主人不具足,你修得多、聽得多、看得多,但是結果還是一無是處。
  因此,藏巴加惹說具有修行的主人極為重要,沒有主人的修行人就像雄獅淪落為狗伴的修行人。以前在上師面前聽過法、灌過頂,但是自己沒有看破今世,耽著今世的原因依靠惡友最後生邪見,就是雄獅已經變成惡狗了,有些修行人真的是這樣,非常可憐。我們既然遇到了這麼殊勝的密法,修行一定要成功。我們現在可以說是如來傳承弟子當中很有緣分的人,最後不要變成惡狗,應該從雄獅的位置離開人間才很有意義,雖然沒有即生中虹身成就,沒有看見各種各樣的境界,只要你的相續中具足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境界當中離開人間,人身就是有意義的。有些人認為自己什麼境相也看不見,活在人間沒有意義,不是這樣,我們每天行持一些善法,能夠在善法的意念中死去,活在人間就是有意義的。
  正如前面大量闡述的一樣,如果沒有生起此念,則不會有任何的快樂與善妙;如果一旦生起,則一切快樂善妙都會如願以償。
  即生和來世中不能看破今世的人是非常痛苦的,不管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有些人認為在家人很痛苦,出家人都很快樂,但是我們出家人中看破今世的人不管是生病還是遇到違緣、痛苦他還是很快樂,對今世短暫的時間沒有很大的執著,所以他很快樂,沒有生起此類念頭的出家人雖然沒有頭髮,但是仍然很苦,有些出家人在自己的禪房裡特別痛苦。執著自己名聲等一無所有,就是耽執今世而導致的。世間人也是一樣,有些世間人真正看破今世,對世間不是很執著,不管他在世間上做什麼事都很快樂,如果沒有這個念頭,他也會痛苦難表。
  看破今世之心,諸佛菩薩都眾口一詞地予以高度評價,一切凡夫的相續都極難產生。一旦生起稍許幼苗,都應欣喜非凡、喜出望外。
  如果沒有看破今世就會很痛苦,如果能看破今世,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尤其是噶當派的大德們都會高度評價和讚歎的。禪宗當中也認為看破、放下很重要,因此,禪宗的大德,藏傳佛教裡的噶當派和我們寧瑪巴華智仁波切的《大圓滿前行》等等很多教言中,看破今世作為修行人是最首要修持的一個法門。
  看破今世的境界在一般修行人的心相續中很難生起來,如果我們心的相續真的生起看破今世的境界是值得歡喜的。從前對今世是如何執著,現在最起碼明白執著今世沒有多大的意義,應該對自己生起歡喜心。
  如果不能視其為理所當然之事,並且習以為常,則不但會削減自己的福報,最終連起碼的自知之明也不具備了。
  這句話跟藏文稍微有一點出入,噶當派藏文的古文也非常難懂。意思就是說如果看破今世的念頭在相續中生起,卻把它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是不合理的,不應該習以為常,很多修行人認為看破今世的念頭不重要,看得見大圓滿的明點才是最高的境界,看破今世的意念在相續當中生起來不認為怎樣了不起,最主要的就是別人看不見的東西我看得見,這是很多修行人都可能會有的想法,不應該這樣。
  以前沒有看破今世的念頭,聽了這一堂課確實生起了,這都是諸佛菩薩和上師的加持,所以回去以後好好上班掙錢,為今世做好各種準備,可能看破今世和不看破今世兩種境界都同時生起來了。
  如果你覺得看破今生無所謂的話,那麼這種人連起碼的自私自利都不具足了。
  博朵瓦尊者(在《藍色手冊》中)也曾教誨道:"如同人們所說的'沒有牙齒用牙齦也要啃',即使令心趨於法並非一帆風順,但無論如何我們也應修持佛法,生起智慧與修法成功也就是如此。
  比如人們喜歡吃牛肉,本來應該是用牙齒來啃,但因為老年人沒有牙齒,因為他特別喜歡的緣故,就一定會用牙齦好好地啃一啃,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沒有牙齒用牙齦也要啃一啃的說法。
  同樣的道理,任何一個人的心趨於佛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每一個修行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艱難,不是很快樂很容易的,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心理、生理等很多方面。但我們對於修法還是應該下工夫,必須要具有這樣的毅力,就像有些老年人雖然啃不動,但還是要吃一吃,有些老年人有這種毅力。同樣的,有些人雖然修不動,但還是要精進地修一修。我們生起智慧和修法能成功就是依靠這樣的毅力和精進。
  '此生乃至發願勤修習,其上僅且播撒善妙種,如是恆時發願且修持,如獲大手印般具大義。'
  博朵瓦的《藍色手冊》中也引用了偈頌,意思是不管怎樣都要好好修持,乃至發願菩提心以上的修持也會在相續中種下善根,如同獲得大手印一般有重大的意義。以下博朵瓦格西做了解釋。
  意即此生當勤奮修習出離心及無常心,並與乃至願菩提心以上的法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即使沒有生起勝觀等,也至少播下了善妙的種子,如果在發願之中死亡,也如同獲得了大手印的果位一般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我們平時修行的時候應該盡心盡力,我雖然修行不好,但是我還是要努力修無常觀,乃至發願菩提心。願菩提心最初是比較簡單的,比如願一切眾生獲得快樂,在此基礎上其他的法門方面播下種子就可以了。現在很多人恰恰相反,先修最深高的法門,出離心和菩提心在相續中播下種子而已,已經完全顛倒。噶當派的修法不是這樣,先在相續中生起萬法無常的觀念,生起看破今世的出離心,在此基礎上學習乃至願菩提心以上的法門,在這個基礎上得個灌頂或教授,修習大手印等密法,如果修不懂也會種下一個善根,人身是有意義的。意思就是說即使沒有生起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或者是止觀、寂止等功德,但如果觀修無常,生出離心,在此基礎上發願菩提心,能夠在臨死的時候發願,實際上與獲得大手印果位沒有差別,極具意義。
  這一點有些修密宗的人不大接受。為什麼這樣講呢?有些人的要求比較高,一定要在即生中獲得虹身成就,在自相續中生起看破今世和無常觀,他不滿足,認為看破今世有什麼了不起,無常觀起不到什麼作用,死之前沒有虹身成就就覺得沒有多大的意義。但噶當派的大德們對人身的價值觀和認識方面大相逕庭,他們認為如果我們的相續中真正能生起出離心、無常觀、菩提心,在臨死的時候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和生生世世利益眾生,在這樣的發願中死去,雖然沒有獲得其他不共的成就,但就與獲得大手印果位沒有什麼差別。大手印果位按照顯宗的說法是第一地菩薩以上的境界,我們前面已經講了四種持明,其中一個叫做大手印持明,所以米朗派和索惹派大手印持明的高低有不同的說法,但總而言之是一地菩薩以上的境界。
  我們在這種境界當中死亡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因此,從現在開始希望你們不要給我提出:"我要成就密法,一定給我傳密法,不然我今生沒有虹身成就就白活了、白來了、白費了。"但我覺得不是白活不是白費,也不是白來,在這裡你的相續當中真正能生起看破今世的出離心和無常觀就是非常有意義的。
  無常觀很容易生起,昨天我想,像上師如意寶那樣的高僧大德,全世界公認他的離開是世界佛教的一大損失,但是這樣的大德在將近十來天的時間連一點骨灰都剩不下來地消失了,我們小蟲一般的人,今天雖然在吃吃喝喝,明天不知道是否在六道輪迴中開始下一期的生命,誰都不固定。
  因此大家應該抓緊時間行持有意義的善法,就是要自相續中生起看破今世和無常觀。無常觀有時候是很容易在自己身上體現的。現在世界上的忙碌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壽命有多長,還在作能活一千年、一萬年的打算,一直這樣迷迷糊糊地過生活,看見有些世間人真是非常可憐。但我們作為修行人生起無常觀和出離心不是那麼艱難的事情,有了這個基礎,其他的境界也會無欺獲得,即使沒有生起,即生當中在這樣的修行法門中死去還是有意義的,沒有白費,也沒有白來。
  
2004年1月26日                                第21節課
  學院的僧眾每天早上繼續念《普賢行願品》,下午念不念我不太清楚,在四十九天之內中午都有齋飯。
  現在大家都有些悲痛,再加上天氣比較冷,尤其是尼眾這邊縣上沒辦法供電,主要是電站還沒有開通,今年六月份可以正常供電,但為了法會圓滿,他們也發心。明天開始念金剛薩埵心咒,希望你們認真地念誦,前一段時間上師妹妹圓寂的時候也念了幾天金剛薩埵心咒。總的來講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持明法會照樣舉行,持明法會下個月初一開始。
  很多道友在這裡求學的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困難,不管在生活上還是身體上,尤其現在三九都已經結束了,再過兩天應該開始暖和起來了,所以沒有必要因為這裡的寒冷就到其他地方去躲避,我們是修行人,不是來享受的。
  昨天桑管家給大家講話,主要的內容是上師如意寶的色身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學院所有的高僧大德和其他的有緣信眾都認為學院還繼續辦下去。我們一定要以清淨戒律的基礎,聞思佛法的精髓,弘法利生作為佛法的結果。希望所有的四眾弟子應該一如既往地受持清淨的戒律,團結和合,精進地聞思修行。住在山谷裡的人一定要按照法王生前的意願和要求來嚴格執行。我想上師離開以後學院辦得不像以前那樣好就不如乾脆不辦,如果喇嘛、覺姆的紀律有點混亂,這不是上師的意願也不是法王的要求。男居士住在男眾區,女居士應該住在女眾區這邊,男居士或者是其他的出家人不能進女居士的家中,應該令行禁止。
  我家裡任何女眾不能來,而且男眾沒完沒了地來也不好,重要的事情在我早上講完課後可以接待,每個人講一個長篇小說,我沒有時間聽,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我還是願意幫助。我自己修行不好,而且時間排得比較緊,從明天開始我也想恢復原來的聞思修行,其他的堪布活佛也應該是這樣的,不聞思的人經常喜歡打擾別人,每天都去別人家裡,他又來了,又來了,整天沒完沒了,讓人心裡厭煩,我覺得這樣不好。來到這裡並不是講人情,講人情是世間法的做法,我們寂靜的山谷裡每一個人都聞思修行,因此,最好不要打擾別人的時間,自己應該精進地聞法。
  從現在開始希望你們的心逐漸轉變過來放在聞思修行上,放在聞思修行上心裡沒有痛苦,如果什麼事情都不做,成天苦苦思維,心灰意懶,可能寒冷等各種各樣的痛苦也會湧上心頭,我們應該把悲傷化為力量,如果真正能從大家的聞思修行方面起到作用,我不管是再痛、再苦、再難也在這裡住下來,如果大家的情況都不像以前那樣,每一個人的情況也會隨之改變。所以大家應該把精力放在聞思修行上面,之後最好對其他的金剛道友或者對上師堪布不要有太多打擾。有些人不像一個修行人,自己不修行還整天麻煩別人,這樣不太好,你們要記住啊。有些高僧大德親自給我講過,個別人兩三天當中必須要給他添一個麻煩,這樣也沒有必要。所謂的佛法靠自己修行,並不是依靠別人的加持就馬上開悟。
  現在社會比較複雜,聽有些人的故事的時候,很多人真的失去信心,尤其漢地的有些人對世間法還是比較敏銳的,對佛法依止上師方面的頭腦特別簡單,聽起來比較令人傷心,不管別人怎麼不如法,我們自己應該如理如法,因此各方面希望大家注意。
  有些情況大家都不願意聽,但是不說的話感覺上從現在開始是不是學院真的已經成了末法時期了,因為法王已經離開了,四眾道友不清淨戒律,不聞思修行,整天為追逐所謂的名利,尋找顯示神通的成就者,不是佛法的當作佛法。我們藏傳密法是很純潔的,但是被個別行為不如法的所謂成就者攪得一團糟。所以我們的行為應該謹小慎微,以佛法來衡量自己,不要自欺欺人和欺騙別人。
  
  下面講《開啟修心門扉》。
  昨天已經講了,現在我們主要修出離心和菩提心。每天修任何法、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以出離心和菩提心來攝持,其他的法暫時在我們的相續中種下一種善根,以結善緣的方式來修持。這是噶當派的修法,但是我們有些修行人在行為上完全是不同的,他們把出離心和菩提心作為種下種子而對待,最主要的眼光和精力放在其他一些所謂的甚深高法上面,但這樣的行為能不能成就很難說。
  我們學院中以前的金剛道友出去依止其他的上師,回來的時候我與他們交流,他們有些人真的已經成了瘋瘋癲癲的了。以前有一定的學位也有一定的境界,但是現在出離心和菩提心方面隻字不提,就是做了什麼夢,白天顯現出什麼,全部在幻化的幻覺當中,這種行為在佛法當中是找不到的,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是我替他們感到悲傷,以前依止這麼好的上師如意寶,但現在雖然也依止了有名氣的上師,因為沒有名氣他們是不會依止的,這一點大家心照不宣。雖然上師是個很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但是弟子沒有用聞思修行來衡量自己,從我的眼光來看已經走火入魔。
  我的判斷不一定對,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確,希望大家依止具足法相的善知識,聞思修行非常重要,尤其是以加行的法門來衡量自己很重要,自己都不自知,以為自己現在已經很了不起,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但實際上我們都非常清楚達到了什麼樣的境界。相續當中看破今世的念頭還沒有完全生起來,更不要說其他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境界,是不是修錯了?修偏了?我有很大的懷疑。因此,我希望大家還是要有次第、有順序、穩妥地修持佛法,這次我與有些金剛道友的交流過程中深深感受到上師如意寶提倡聞思修行的重要性。僅僅是修大法、大神通有沒有必要,希望你們自己好好地觀察。
  所以說菩提心和出離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相續中沒有菩提心,口頭上怎麼說實際上都是小乘的修行人,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不管你抽煙、喝酒等顯現什麼樣的神變神通,但以前的高僧大德們真的將喝過的酒馬上變成牛奶等等,不但是口頭上說,實際上也有這種能力。現在的有些人確實不好說,口頭上說得再好也沒有什麼意義,在心的相續中究竟是否真正看破了今世?在輪迴當中不管是轉生哪一道都沒有意義,一定要從輪迴中逃脫出來的心情如果沒有,就說明你連小乘修行人都算不上,我們相續中沒有利他的菩提心,行為上表現得再好實際上也不是大乘的修行人,除大、小乘修行人以外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沒有修行人,我覺得沒有。也許是自己越聞思分別邪見就越重,但是有時候看見其他道友和上師就真是對自己的上師和自己的道友生起信心,真正有序、有次第地聞思修行,這樣的傳承弟子多麼清淨!有時候自己感到非常滿意。
  因此,希望大家不管到哪裡,自己觀察自己的相續,別人無法判斷,如果是犛牛的話,犛牛比較肥,有多少斤就應該相應值多少錢,從外相上可以分辨出,但是對於人的觀察,在沒有他心通之前別人不好評判,自己最明白自己,最清楚自己,相續中有沒有利他的心?有沒有看破今世的心?沒有這兩種心,"我是密宗的大瑜伽士,我是密宗的修行人。"無論怎樣吹捧,有沒有意義?
  有時候自己欺騙自己的現象時有發生,他人欺騙自己的現象也經常存在,但是人們非常愚癡,根本不知道這一點,不能從迷惑中覺醒。
  昨天講的如果在發出離心和菩提心的過程中死亡,實際上與獲得大手印果位毫無二致。這也是《開啟修心門扉》當中最重要的一句金剛語。
  我們有些尋求即生中的成就,可是今生成就的目的是什麼?今生開天眼的目的是什麼呢?是不是為利益眾生,如果真正是為利益眾生的話還很不錯,但我覺得很多人可能不是這樣的想法。
  昨天有道友讓我加持一些居士,讓上師加持他們一路平安。我都有點傷心和生氣,一路平安能怎麼樣?如果路上翻車、不平安又能怎麼樣?這就是短暫一生的事情。人總是要死的,僅僅為了這一點加持什麼?如果是加持自己在心的相續中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或者在自相續中永遠不離開正法和上師,雖然我本人沒有什麼加持,但是他的說法是對的。所以我想我們發願的時候經常發錯願了,加持的時候也加持錯了。希求開天眼和發財的發願和加持都是沒有意義的。下面我們接著講:
  '福報深淺之差別,不以資財多寡計,自心通達不顛倒,可否生起為準繩。'
  福報深淺的差別不是以資財多少來差別,大多數的人認為一個人有許多金錢、財產就是有福報的人,但是我們修行人福報深淺的問題並不是以錢財來決定的,而是以是否能長期依止善知識的機緣方面來抉擇的。
  有一次我到德巴堪布那兒去,我特別傷心,我說雖然我已經依止了二十年,但上師這樣突然離開自己很傷心。可是德巴堪布說在末法時代能依止上師十九年、二十年的福報真是稀有難得。有時候看來真是這樣,沒有福報的人依止善知識和修習正法的時間很短暫,沒有太多的機會,福報多不多應該從這方面來算,而不是世間人所謂的錢財多寡來計算的。
  自心通達或是顛倒,主要是以自己心裡面能不能產生出離心方面來衡量的。如果你的心真正已經通達了佛法,佛法裡所說的出離心和菩提心你在自相續中真的生起來了,這個時候你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應該這樣來衡量。
  意指即使此生財力雄厚,也並非具有福報者。如果能生起出離心等了知如何不顛倒之心念,才是真正具有福報之人。"
  比如說世間人財力雄厚,很多人都認為這個人福報很大,他生意很好,搞得很成功,就很有出息。但作為修行人來講有一個發願的偈文說"將來我不要轉生到特別富貴的人家,也不要轉生到特別貧窮人的家裡,應該轉生到中等的家庭,恆時願我出家。"因為太富裕難有修行的機會,人們就變成了經濟的俘虜,特別貧窮身心都痛苦,難以維持生計,故應轉生到不是很富裕也不是很窮苦的人家裡,所以所謂的有福報者從修行的角度來講並不是財力雄厚才算是有福報。
  如果我們心的相續對世間萬物興致索然,利他的菩提心興味盎然,在這個基礎上對大圓滿的信心、覺受、證悟、覺悟會自然而然生起來,那時候不管你怎麼貧窮,怎麼難看,但實際上你是真正有福報的人,是否有福報應該從這方面來計算。所以世間人和修行人的說法是不相同的,很多人說自己沒有福報,沒有供養的錢,但實際上真正有福報不是外相的經濟和名聲上,而是真正在自己的內心當中。在座的金剛道友中我們公認的沒有福報的人,如果他有純潔的信心,還有很堅固的出離心和穩固的菩提心,那這個人真正是有福報的人。
  加哲仁波切云:"心趨於法是最究竟的積資;
  這裡的加哲仁波切是造《佛子行》的無著菩薩,他有不同的名字。
  有些道友心不能趨入法,對世間法等很感興趣,但一聽佛法就開始打瞌睡,或者一講聞思修行的時候心就亂了,如果心能趨於佛教,這就是最究竟的積累資糧。
  憶念死期不定是最究竟的機警;
  如果我們經常觀死亡無常,明天還在不在?我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應該早有準備。比如說對上師如意寶的離開,我昨天晚上也在想,講《寶性論》時中間停了,我想上師以後會不會有機會再繼續講下去。經常觀修無常在真正出現一些事情的時候就不是那麼痛苦。如果是世間人本來對無常沒有觀修,可能突然出現無常之時就覺得天塌地陷,痛苦至極。這裡很多金剛道友也經常觀修無常,《大圓滿前行》中也說:"如果去往其他地方也想可能會客死他鄉而沒有重返故土的機會;啟程上路或者在台階上休息時也想可能會死於此處;無論坐在何處也都應觀想可能會死在這裡。"真正有事情出現的時候也不會太過痛苦,這對修法很有助益。
  棄惡行善是最究竟的聰慧;
  頂戴眾生是最究竟的高位;
  對每一個眾生恭恭敬敬,這就是最究竟的高位。
  知足少欲是最究竟的財富;
  對一切不生貪戀是最究竟的幸福。"
  對一切都沒有貪戀,這個人是非常快樂的,如果對什麼都生貪戀,不管他有多少財富,他卻是最貧窮的,因為他還有很多的希求。
  我們應當如此思維,捨棄一切貪圖此生享樂的念頭,如果此念增上,則能對整個輪迴斷除貪執,此時,也就真正地踏上了解脫之路。
  我們首先應斷除今生的貪執,因為斷除今生的貪執才可以斷除輪迴的根本。如果在心坎深處生起今生是短暫的,今生的名聞利養沒有任何實義的念頭,你就是真正踏上了修行之路。否則只是形式上辦一個皈依證或者穿上一件袈裟,是不是就邁上了修行之道呢?不一定!我們不敢說不是,但是不一定。
  因為心裡面沒有看破,過一段時間還俗或者入邪道是很有可能的。以前我們學院的金剛道友有些在大城市裡面,但他的信心還是非常穩固的,綿陽的一個老居士,我1991年去綿陽時曾住在他們家裡,他的信心很穩固,前一段時間上師圓寂的時候,他雖然身體非常差,但還是要到這裡來。我想他十幾年穩固的信心,很不錯。有些人並不是這樣,在上師面前灌頂立誓言永遠要怎麼樣,之後沒有兩天就變心,所以,對於這些人灌了頂是不是就入了修行道路呢?不一定。在內心當中真正生起了穩固的出離心,也就是看破今世的念頭,這個時候才可以說踏上了修行之路。
  如果沒有生起此念,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邁上解脫正道。只有生起此念才算真正趨入了修行人的行列。
  你每天在天空當中飛來飛去,或者標榜自己是如何的大成就者,某某人的轉世,是蓮花生大士的大弟子。現在蓮花生大士的二十五大弟子全部都被認定完了,現在看來佛法真的有點複雜,蓮花生大士的大弟子有怎樣的神通神變,弘法利生的事業和菩提心那麼強,為什麼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時候那麼好的一個人就變得這麼自私自利了,可能我的邪見比較重,但是我對佛法負責任的角度來講不得不說。因此,你的傳承上師,你的前世後世吹噓得多麼冠冕堂皇,如果自己的相續中沒有生起出離心,沒有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就沒有任何意義。
  我坐在這個法座上給大家滔滔不絕地說,但是自心中確實沒有出離心,所以沒有給你們講的資格,不管是自己也好,他人也罷,不好的地方應該真正點出來。
  但是這麼多的僧眾都是這樣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如理如法聞思好多年了,相續當中應該是有出離心,我有時候對這些平凡的出家人生起很大的信心,他們的生活很平凡,每天聞思修行的精神特別值得佩服,有財富願意供養這些人,不願意供養所謂有名位的人,當然有些不光是名位上,真正弘法利生的事業非常廣大,這些人當然令人欽佩。希望大家對人、對法都要有智慧,無論自己或是他人,如果自相續中真正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念頭,即使行為上不做昭彰顯著的事情,無論住在哪裡就是真正地趨入了修行人的行列。
  所以,讓我評判學院裡最熟悉的人是不是修行人也不好判斷,但是我自己確實不是一個好修行人,在看破今世方面只不過是道理上懂一點,我們在座的道友中有些是真正的修行人,你們捫心自問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算不上真正的修行人,以後還需更加努力。
  捨棄今生的功德與未捨今生的過患就是如此。那麼,我們該如何捨棄今生呢?正如藏巴加惹所說:"捨棄今生必須具備十一種誓言:
  既然看破今世有這麼大的功德,不看破今世有如此多的過患,那麼我們該如何捨棄今世,藏巴加惹說捨棄今世必須要具備十一種誓言。
  1、不隨順他人而獨處;
  別人怎麼樣說仍是到寂靜的地方獨處,這個是第一條。
  2、背井離鄉、拋捨故土;
  這一點我們在座的人應該具足了,從鬧市裡出來,在寂靜的喇榮山谷,自己住在自己的小屋子裡面,雖然這個屋子透風,不是很暖和,但還是具足了這個條件。
  3、厭棄一切妙欲;
  所有的妙欲全部要斷除,作為凡夫人來講很困難,但對於世間的歌舞等還是很容易斷除的。現在社會上真像發瘋了一樣,在杭州的時候,有些人叫我去舞廳,他們吃一個丸子頭一直搖,叫搖頭丸還是什麼名字我都說不上,我本來想去看,我確實在這方面不會有興趣,我想應該看一下,也許看到他們的瘋狂行為,自心中應該能生起很強烈的無常感和正念感。但是我害怕別人會譭謗,因為有些出家人有一點財力的時候就到漢地去做各種不如法的行為,後來還是沒有去,時間也比較緊。
  像這樣的"妙欲",修行人是不應該有的,但一般對好吃好穿、特別寒冷的時候燒火的這種妙欲,雖然也是細微的所斷,但全部要斷除不要說我們,可能米拉日巴特別寒冷的時候,如果旁邊有一個電爐可以烤,他也歡喜。現在這樣的冬天,下完課以後燒個火多麼舒服,特別飢餓的時候有新鮮的菜很好。但真正要看破今世的話,對暫時的妙欲除了如幻如夢以外根本不會有其他的感受,更不會有興趣。
  4、恆處卑位;
  應該不希求高位,現在世間人們不是這樣,報紙上有很多人爭論,到了一個寺院去,如果能辦到活佛證就可以坐上法座等等,行為非常不如法。
  5、不護他人情面;
  真正能看破今世的人不護他人的情面,不管別人高興與否。
  6、恆時糾察以行對治;
  就是要恆時對治自己的煩惱。
  7、不在意他人說三道四,而認為一切理當如此;
  比如說我在這裡出家修行,對別人的說三道四、說長道短,自己一點也不在乎,不管他們怎麼說我還是好好修行,這樣我的人身才會獲得意義。他們嘴巴不痛的話,怎樣說也是無所謂的。應該這樣想。
  8、即使珍愛之物被風吹散,也不生絲毫痛苦;
  自己最珍愛的財富被風吹走了或者最可愛的人死了、最好的東西丟失了,但心裡面不生絲毫的痛苦心,真正看破今世的人會達到這樣的心量。當然對於上師圓寂而流淚真的有很大的功德,我們那天害怕出事情,制止大家流淚,也許是有過失的。讓大家全部都失聲痛哭,我也有辦法,講起自己很傷心的事情,可能大家全部嗚嗚地哭起來,但是沒有必要。所以整天讓你們盡量不要哭,哭的人就是壞人,因此大家情緒控制得不錯。但是有些人沒有看破今世,對於親人死了、最珍貴的財物丟了而傷心的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平時可以觀察到,有些覺姆的父母死了便嚎啕大哭,好幾個人勸也勸不住。我們那邊有一個習慣,人死的時候必須要大聲痛哭,聲音不大就說明在世的人沒有良心,因此,凡是聽到一個人死了的消息,有些人高聲的痛哭聲在整個山谷裡蕩漾,但這是不是很好呢,這是世間的傳統。從修行的角度講,自己珍愛之物被風吹散,也應覺得無所謂,沒有什麼大不了。
  9、猶如乞丐死亡一般捨棄今生的苦痛;
  乞丐死亡時可能沒有任何牽掛,不會執著自己的財產。有今世的牽掛,痛苦自然如影隨形,有痛苦就說明放不下今生。
  十、猛厲不斷地念叨'一切都不需要!';
  經常很猛厲地意念:"財產也不需要,名聲也不需要,地位也不需要,我什麼都不需要。短暫的幾十年中用這些幹什麼,最重要的是我來世的解脫,來世願我生生世世相續中生起菩提心,其他什麼都不需要!"應該這樣想,猛厲念叨一切都不需要。
  ⑾、自己掌握自己的牽鼻繩,如此這樣,美妙的修行功德就會如雲般聚集。"
  牽鼻繩最好不要給別人,如果給別人了,你就會像犛牛用鼻繩牽著一樣。如果對家庭也有關係,對寺院也有關係,還有其他的很多關係,就是牽鼻繩已經放在別人的手裡了,他隨時輕輕一拉你就乖乖跟著他。所以,真正的修行人要自己把握自己,不會把權利交給別人,自己隨時都有自主權。
  只有這樣,美妙的修行功德才會如雲般聚集。
  另外,修持捨棄今生之人必須具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砸碎頑石般斬釘截鐵的勇氣。
  勇氣和毅力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沒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看破今世是不可能的,砸碎頑石般斬釘截鐵的勇氣我們不具足,每天早上特別冷,就會一直沉湎於睡眠,不要說看破今世,連聽一堂課都辦不到。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好,每個人可能都有理由。但是不管是夏天的狂風暴雨還是冬天的冰天雪地都堅持不懈,我們算是有一點勇氣和毅力,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看破今世也應該這樣下工夫,如果這樣,看破今世也會逐漸在自己的相續中得以串習。
  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也是首先對世間很貪戀,後來已經捨棄。就像奔公甲,奔公甲以前在家的時候是怎樣,後來真的已經看破,短暫的一生中獲得了解脫。所以關鍵是能不能看破今世。
  如果令其重新追求暫時之歡悅,則猶如強扭老牛的脖子般難於登天;
  真正的看破今世是什麼樣?一點也不會為追求現世的名聲快樂而改變。就像老牛的脖子很難以扭轉一樣,怎麼說呢?比如說用一條繩索稍微拉一下小牛的脖子,它就馬上轉動,但是用繩子怎麼樣拉老牛,它也很難轉。所以,我們有了一點定解的時候,我們的見解和修行的方向根本不會被世間暫時的名聞利養所吸引,我們應該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像我們怎麼樣給有些老黨員和老唯物主義者教育,他唯物主義的思想根本沒辦法改變,像老牛的脖子一樣,你怎麼樣想讓你的媽媽、爸爸好好學佛,因為這是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說什麼我不聽,反正毛澤東給我這樣說過。"他就像老牛的脖子一樣紋絲不動。我們如果真正對看破今世的定解打下了根深蒂固的基礎,那麼以後對於世間上怎麼好的名聲財產,什麼樣的暫時利養,你根本不會有興趣,更不會有所轉變。
  對於憒鬧散亂則如臨大敵,猶如鹿子般稍有驚動則倉皇逃逸;
  如果我們真正能看破今世,對大城市中的散亂,比如我剛才說的卡拉OK廳等會特別害怕,如臨大敵就是說敵人降臨的時候特別害怕,很恐怖的比喻。這裡是指對城市中的散亂行為特別害怕,就像山上的野鹿,稍微驚動,它就馬上離開。你們也看見過鹿子,鹿子在森林中一旦看見獵人來了,它就會從此以後遠離這片森林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這是一個比喻。同樣的,別人讓我到城市裡面,如果我心的相續當中真的已經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就會像鹿子稍微感覺到動靜旋即奔逃一樣,稍微有一點散亂的地方,稍微有一點憒鬧的地方都會特別害怕,不會呆在此地,應該到另一個地方去。
  那天有一個人對我說有一個堪布凡是散亂的地方就不呆,又到寂靜的地方去,因為他有一定的名聲,別人知道對他供養的時候,他就離開此地,再次尋找其他的地方。他讚歎這個人非常了不起,我說:"他沒有菩提心,他如果有菩提心的話,只要對眾生有利,他根本不會到寂靜地方去,看破今世方面還是可以的,但沒有菩提心。"我對他們開玩笑,如果真正有菩提心,他觀察到通過佛法會對很多眾生帶來利益,他是不會捨棄的,但如果從看破今世的角度講,有散亂的地方他就沒興趣,一定會倉皇逃遁。
  無有絲毫顧慮,猶如罪人般毫不遲疑地縱入深淵;
  有些罪人跳懸崖的時候一點懷疑也沒有,我們看破今世也應沒有任何懷疑,一定要毫無顧慮,就像罪人跳懸崖一樣。
  能吃苦耐勞,猶如嫠婦般含辛茹苦地撫育遺孤。
  我們修持看破今世一定要下工夫,願意吃苦耐勞,就像一個寡婦付出她的一切願意撫養被人遺留的孤兒,我們想一想,一個寡婦養一個孤兒是很辛苦的事情,我有時候想這些比喻用得非常好,寡婦養孤兒的過程中該是如何艱難,一樣的,我們對看破今世方面一定要下這樣的功夫,不分晝夜地把所有的精力和心力用到看破今世方面,不足兩三年或者五六年,一定會在自相續中生起定解。就像以前華智仁波切講的,自己的根本上師對世間法一點也不貪執,最後我們的相續也會這樣,如果我們相續中對世間法一點也不貪執的話,其他的修行自然而然會增上,可是現在很多人希求高法、貪執今生,就是為了解決今生的問題而希求佛法,這是完全顛倒的。
  換言之,關於捨棄今生的念頭,聖者無著菩薩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對於事物的貪戀以及對於煩惱的貪戀,此二者出家人都應義無反顧地捨棄。"
  對於煩惱的貪戀,下面還有一點解釋,本來煩惱按照《俱捨論》的觀點來講是一種心所。對事物的貪戀大家都知道,對財產的宣說以下也有,但我認為對煩惱貪戀的意思是具有貪嗔之心,始終心懷執著,這也稱為對它的貪戀。比如說我相續中有嗔恨心,我對敵人很怨恨,這樣的念頭一直掛在心間,就是所謂對煩惱的貪戀。
  對於事物的貪戀包括對故鄉、田地、房舍、父母等親友、財物以及糧食等等的耽執。
  大家都知道,父母和親戚朋友也包括在事物當中, "身外之物"在世間的用法是除去自己身體以外的財產,這裡也應該這樣理解。
  應當將此一切徹底斬草除根,當機立斷地出家。所謂"擺脫家室而出家"的本意就是如此。捨棄今生的行為,是在佛陀的聖教中,對所有出家人的要求,大家都應遵循這一言教。
  草已經斷了,根已經除了,自此以後就沒有再產生的機會了。
  我們常說的出家是什麼呢?出家就是斷除對房屋、財產、親友等的貪戀,但是很多人只有形象上的出家,嚴格地要求,對房舍、財產、親朋好友都沒有斷除貪執。
  至於具體行持的方式,本來只需加以觀察自己便應心知肚明。但是,如今的世人智慧淺陋,若不一一詳盡地加以闡釋,他們就不可能了達。
  一般來講作為一個出家人該捨棄的是什麼,該放棄的是什麼,稍加宣說大家就會心知肚明。
  可是現在的人對佛法方面的智慧非常淺薄,對世間法方面卻很精通,可是佛法方面所謂名氣很大、對佛法的基本教義不懂的人也相當多,因此,如果沒有詳細宣說、詳細分析,恐怕很多人不會了達。
  今天講到這裡,下課以後要講考《開啟修心門扉》。
  
  
  

  
2004年1月27日                                第22節課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許大家心裡比較悲傷而沒有看書,也許大家都認為這個法比較簡單,誰都可以講,誰都可以聽,誰都可以修,沒有什麼值得看的,所以大家並沒有重視。我已經苦口婆心地講了,我想很多人字面意義上還沒有通達、沒有思維,這樣我講了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不如你們想看的人自己看,不想看的人乾脆不看,因此,從今天開始,我隨時看到你們就要問《開啟修心門扉》的詞句和意義。一定要看它的內容和詞句,每一個內容表達的什麼,我想你們很多人從未聽過修心竅訣,很多人智慧還不錯但還沒有學進去。因此,你們如果願意學就好好地看,不管你是有什麼樣的學歷,不要認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人,這種人不會有什麼學識、不會有什麼境界和修行,因此任何身份都必須要學《開啟修心門扉》的教言。
  下面我們繼續講看破今世的道理,昨天已經講了尤其作為出家人一定要有看破今世的境界,沒有這種境界,僅僅是穿著法衣,剃了頭髮不算是出家人,所謂的出家人是內心中真正能看破的人,心沒有出家,只是身體出家,過一段時間就會還俗與世間人同流合污,因此,一定要從內心中觀察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詳細地用《開啟修心門扉》的教言來衡量自己。
  正如前面藏巴加惹所說的,在看破今生的十一條學處中,最首要、最關鍵的就是拋捨故鄉。
  《開啟修心門扉》中講了十九個教言,但是前面所講的藏巴加惹說的是十一條,可能是藏文當中的錯別字,但是我在漢文中應用的是十一條學處。
  前面已經講了捨棄今世、背井離鄉、拋棄故土還有厭離一切妙欲、恆處卑位等等,總共講了十一條,十一條當中,作為真正的修行人,首先拋棄故土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自己呆在家鄉能不能修行成功呢?會困難重重,因為家裡畢竟有貪嗔癡的各種對境。一般來講,很多人喜歡在其他上師處學完佛法以後回到自己的故土弘揚佛法,但是有時候也有一些違緣和困難,因為自己故鄉的環境不良,所以弘法利生的對境最好不是故土,自己求學的對境聖地最好也遠離故土。
  因為故鄉充斥著衍生貪執的外境--親友以及良田、舍宅等物質財富,以及滋長嗔恨的對境--怨敵等等。如果自心被貪嗔之念所左右,而企望修行能馬到成功,簡直是異想天開!
  在自己的故土不管是什麼身份的人肯定會有一些親朋好友或者自己的糧田舍宅等等,同時嗔恨心的對境--怨敵在自己的故土往往出現。即使自己沒有什麼仇怨,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們的怨敵在自己的心裡也會起一些作用。
  如果你在故土當中心一邊貪執親戚朋友,一邊跟怨恨的敵人生嗔恨心,被貪心和嗔心所左右,同時還要在修行中馬到成功,那簡直是異想天開,根本不可能現實的事情。如同在天空當中打洞是不可能現實的事情一樣。
  即使自己本身沒有貪嗔之念,它們也會自尋上門,讓貪戀與嗔恨毫無節制地在你的相續中蔓延滋長:親友們會為了他們現世的生計而求助於你,滿心希望你能為他們助一臂之力。如果你婉言相拒,他們就會(因失望而耿耿於懷),從而積累惡業。
  有些修行比較好的對親戚朋友雖然沒有真正生貪心,但是怨恨的敵人來到你的門口、來到你的身邊開始造作各種違緣,這樣一來,我們作為一個凡夫人不被外緣所轉是不可能的。
  親友們求你做的事情也接踵而至,滿心希望你會幫助他們,如果聲明自己是修行人沒有幫助的話,他們從此耿耿於懷,會製造各種謠言誹謗你等等。
  過去的仇敵也因宿怨深藏於心,便抓住時機,想方設法加害於你。故鄉是令自他造作惡業,蒙受痛苦的源泉,所以應當將自己曾經所留戀的故鄉棄若敝屣,只有這樣,才是萬無一失的行為。
  一般我們煩惱的來源有兩種:一是依靠緣而產生的煩惱,一是依靠因而產生的煩惱。依靠因而產生的煩惱就像我們自相續當中存在的以前的習氣。依靠緣而產生的煩惱,就是說有些煩惱本來在相續中並不容易產生,但是依靠外境的緣而產生煩惱。我們平時住在家裡面不生煩惱,出去看電影、電視時而產生的煩惱就是依靠緣而產生的。所以故鄉是產生煩惱的根本因之一,是因緣當中的緣而產生的煩惱之一。
  因此,就像扔掉自己以前的破鞋一樣,從此以後再也不回故鄉。有些在家人,比如在學院當中的一些居士,他們還沒有完全看破。但是作為出家人最好不要經常去家裡看望母親、看望父親,看望這個、看望那個,去的次數越來越多,最後慢慢地被家人束縛,自己也沒有修行的機會了。既然你已經出了家,身體出家,心也應出家,在寂靜山裡面修持佛法。只有這樣才是完全正確的行為,尤其是作為出家人拋棄故鄉非常重要。
  博朵瓦曾一語中的地說道:"遠離故鄉與親友,如理作意棄憒鬧,此等之人趨解脫。"
  前面已經講了,什麼是真正的邁上解脫之正道呢?就是我們心裡面產生真正的出離心。很多人認為自己的境界很高,很了不起,但是你的相續中有沒有真正的出離心,假的出離心可以說,"眾生好可憐啊!輪迴好苦啊!"口頭上的話誰都可以說,但是我們內心當中要從三界輪迴中獲得解脫,這樣的出離心如果用菩提心來攝持就是為了眾生而獲得解脫。
  佛法廣大無邊、包羅萬象,但是總的歸納起來,我們從三界輪迴中出離獲解脫,再用菩提心來攝持,這種心是彌足珍貴的,這種人會趨於解脫,每一個修行人每天都應該觀察自己的相續。
  此處博朵瓦的教言當中有四個條件:遠離故鄉、捨棄親友、如理作意和捨棄憒鬧,如果具足這些條件,這個人已經趨入了解脫道。不用問其他人也不用算命,看看你有沒有遠離故鄉,有沒有遠離親友,有沒有如理作意,作意以後有沒有捨棄憒鬧,是否具足這四種條件。
  "捨棄生養自己的故鄉,斬斷親友的關係,唾棄一切未觀察的物質這三大要領,自來是熱振寺暢行無阻的訓誡,然而,想讓所有的後人遵從這一戒條,卻顯得那麼步履艱難。"
  還有一個教言當中說:博朵瓦以前也是要求捨棄故鄉,斬斷親友的關係,唾棄未觀察的物質。"未觀察的物質"在藏文中也不是特別好懂,這裡做了一個註釋,意思是說我們對於財物和物質應該詳加觀察,比如說我們修行當中用得上的,像起碼的生活資具,比如水器、法衣或者自己基本的飲食資具,這是通過自己觀察而準備的,沒有經過觀察的五花八門的很多東西積累在一起對修行毫無作用,因此必須要捨棄。
  作為修行人第一是要拋棄故鄉,這是一個條件;斷除對親友的關係,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是未觀察的財物要拋棄。自身到底能不能用得上,對解脫到底有利益還是無利益,很多人在這方面從來沒有觀察過。
  我的家裡亂七八糟的東西特別多,那天我房子旁邊起大火,我有點高興,亂七八糟的全都燒光了好,他們都叫我說:"你的房子已經起火了。"我說:"起就起,把這些亂七八糟的全部都燒完了好一點。" 結果未如願。有些未觀察的財物對解脫也用不上,對修行也用不上,這樣的東西全部要拋棄,這是熱振寺暢通無阻的訓誡。
  現在的人全部要按照熱振寺的傳統和規矩來行持是多麼的困難,為什麼呢?以前古代的高僧大德確實能做到拋棄故鄉、斬斷親友的關係、拋棄未觀察的財物,他們真正能做得到,熱振寺奉行這種傳統。可是現在的修行人既不斷親友的關係,也不拋棄故鄉和未觀察的財物,所以很多修行人剛開始聽《開啟修心門扉》的時候,就把家裡所有的東西全部扔掉了。男眾當中也有,女眾當中也是有,但有時候還是要觀察,沒有觀察最後後悔也不知道。我們剛開始講的時候天氣不是那麼冷,有些人將被子、衣服全部轉送他人,後來天氣冷的時候又想買,又沒有錢,也很痛苦,所以還是要經過觀察以後再拋棄。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中云:"何處具有雜事及爭論,遠離一百由旬極妙勝,何者煩惱惑業極熾盛,須臾也不留駐及停頓。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中講:不管是什麼地方,如果此地有對自己修行有影響的雜事和爭論,你不能呆在那裡,一定要到遠離那裡一百由旬以外的地方是最勝妙的。如果在任何一個地方業和煩惱非常熾燃,再呆下去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一瞬間也不要停留。
  在我們的家庭當中,社會的一些團體當中經常產生一些煩惱,但是有一些人可能在上師面前生煩惱,想離開上師到其他地方的想法是錯的,這在《札嘎山法》裡面講得很清楚,有時候外魔故意對你造違緣,讓你離開上師,好像離開上師煩惱就沒有了一樣,在上師身邊的時候煩惱增盛,這種感覺就是外魔對你製造違緣。這裡說凡是有雜事爭論的地方,我們最好不要停留,一定要離開,現在的有些大城市和一些佛教團體是非很多,爭論很多,這樣的地方對自己的修行不一定有利,一定要到寂靜的地方去。
  欲求出家勝義功德者,切莫以嗔恚心而辯論。
  有些人想獲得出家勝義功德,此處的"勝義"不是世俗諦和勝義諦的"勝義",是"殊勝的意義"的意思,想求得出家殊勝意義功德的人千萬不要以嗔恨心互相辯論和駁斥。我們平時在辯論和破析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有嗔恨心,如果有嗔恨心就像《中觀寶鬘論》中所講的一樣,會焚燬自相續的。
  汝等無田無需耕耘商,豈言為財帛故生彼耶?
  我們這些出家人沒有田地、沒有家室,更何況耕耘、經商。既然這樣,為什麼為田地整天奔波忙碌,對錢財生起執著的念頭呢?不該如此,可是現在有時候顛倒了。當然大多數出家人和僧團還是非常清淨的,每天都聞思修行,作為我們學院而言,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每天都是不分晝夜、長年如一日地修學,但是有些個別的人,雖然身體出家了,卻為了錢財而忙碌,這樣的現象也會有的,所以佛陀告訴他們:你已經是出家人,沒有田地耕耘,你為什麼為了財產而忙碌呢?
  汝無妻室童兒及嬌女,亦無家庭至親之眾屬,男僕女傭長官皆不具。"
  你們這些出家人沒有家室、沒有兒女,也沒有親屬僕人等,你為什麼整天護持別人的情面,為什麼整天跟在家人沒有差別?因此,我們作為出家人應該自我反省,已經拋棄了家庭,發心也很大。很多出家人剛開始的時候真是發心很強烈,誰都可以不理,但是慢慢過了五六年、七八年以後,跟家庭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這樣一來自己的修行越來越退步,有這種現象,因此自己出了家以後應該從各方面行持。
  藏巴加惹也對此說出一段心腹之言:"煩惱皆因外境而生,不棄故土乃無心人;
  藏巴加惹對我們教誡道:煩惱是依靠外境而產生的,不棄故土的人真是沒有心了,非常愚癡。
  修行當以對治而行,不依對治乃無心人;
  所有的修行以對治而生,但是沒有行持對治,生煩惱的時候也不聞不問,任其發展的人也是無心人、愚癡人。
  講法當依因緣而行,不造因緣乃無心人;
  所有的講經說法,上師傳法,還是需要很多因緣,不去創造因緣的人也是非常愚癡的。比如說有些上師傳法依靠一些因緣,弟子通過各種方法來讓上師生起歡喜心的因緣可以積聚,但是很多人根本不想這些因緣,上師傳也可以,不傳也可以,這種態度真是無心人,特別可笑。
  士夫理當拋棄故鄉,斥為'漂泊者'也無悔;
  真正的修行人應該拋棄故鄉,到其他地方出家精進修行,人們諷刺說你是漂泊者或者是沒有良心的人、不懂生活的人、沒有頭腦的人等等,自己也一點不後悔,堅信自己選擇的道路一點也沒有錯。
  器物恭敬供奉師尊,飢餓致死無怨無悔;
  我們將財物全部恭敬供養自己的上師,如果自己餓死也不後悔。
  水中撈出已經乾爽,依師短暫無怨無悔;
  "水中撈出已經乾爽"在藏文當中也不是特別好懂。意思可能是這樣的:本來輪迴當中是濕性的,水一樣的,一般來講大海裡不會有乾燥的地方,但是我們已經在水裡面獲得乾燥,已經獲得乾爽,依止上師的時間雖然是很短暫的,但一點後悔也沒有。
  它是從比喻方面講的,從水裡面獲得乾燥比喻雖然依止上師的時間短暫也應沒有後悔和怨言。
  在上師面前,輪迴的大海中乾爽的教言如果已經得到,不管你在上師身邊呆的時間再長或再短都無所謂。有些人依止上師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尤其今年來的有些道友在上師面前沒有得過法,有些是來了五六個月的,有些是來了一個月的,也有一些一年兩年的,之後上師就圓寂了,這種現象比較多。有些人在這裡已經呆了幾年、十幾年。但是我想從教言融入相續的角度說時間越長越好,如果沒有把教言融入相續,你在上師身邊呆了十幾年也不一定起到作用。在上師面前呆了十幾天,十幾天當中,上師的一句話,上師的有些教言真正融入你的心相續,可以解決你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大問題,所以說我認為不在於時間的長短。當然如果你如理如法精進修持,在上師身邊的時間自然越長越好,如果你沒有如理修行,還不如剛來的如理修行的人也許把上師的個別教言融入自己的心。
  從傳承上師的傳記裡面看,有些在上師面前的時間不一定很長。以前上師如意寶在江瑪佛學院呆了六年,六年當中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大家都清楚。因此我們以後隨時都應該觀無常,現在很多人說:"上師您老人家長久住世,永遠都要住世,要活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但這從人的壽命來說也是不可能現實的,從生活的規律來說,也不可能有這種情況,一切都是無常的,有些依止上師幾個月的時間、一年的時間的情況都會存在。
  以前上師傳法的時候講過很多教言,尤其是講《大圓滿前行》的時候引用《竅訣寶藏論》的教言,當時怎麼說的,可能你們也能記得清楚,所以上師在世的時候,在上師身邊的時候一定要將所有的時間利用到學習上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18-7-13 18:45:51 | 只看該作者
自己真正從內心當中獲得教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直將解脫和所有的事情都寄托在上師身上,自己不好好學習,反正認為上師永遠都作為我的怙主,但所有的上師不可能長期在你的身邊,有些有緣分的人可能能依止幾十年,但一切都是無常的。
  所以,現在在上師面前聽受教言的時候不要認為這是正常的現象,明年也有,後年也有,大後年以後一直存在,不要這樣想,應該有一顆無常之心。
  因此,就像我們剛才講的一樣,水中撈出已經乾爽,藏文上我以後還要分析,可能還有幾種解釋方法,但意思是從水裡面獲得乾燥一樣,依止上師的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是如果能在上師面前獲得真正的教言,也沒有什麼後悔的,如果沒有依止上師就根本不會獲得解決生死的問題,但現在不管上師在、上師不在,在自己的心目中已經獲得了教言,那麼在即生當中根本不會隨暫時的世間瑣事而流轉,就像昨天的比喻中老牛的脖子根本不可能被扭轉。
  以前我們放牛的時候,幾個小孩子用一根繩子套在老牛的脖子上,幾個人都拉不動,特別是一些大公牛,脖子的力量特別強。我想噶當派的一些比喻用得特別恰當,我們幾個小孩子想扭轉老牛的脖子,但根本不可能,它特別頑固,自己想到哪裡去就把所有的小孩子都牽走了。同樣的道理,昨天我們也講了,自心不要被暫時的世間瑣事所轉移,有些人依止上師的時間雖然很短暫,可能學習《開啟修心門扉》的期間以外再沒有機會,但是他永遠都會獲益。
  以前我們學院裡的一些道友確實是這樣,不管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在學院裡面的時間不是那麼長,但是他回到自己的城市或者寺院裡以後,一直修習此竅訣,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他的境界很不錯,有這種情況。有些人在上師身邊呆了很多很多年,但是每天都在渾渾噩噩當中度過,這樣真正到了生死關頭可能沒有什麼境界和把握。
  士夫理當背井離鄉,對治緣起自此和合;
  這裡的頌詞字數不相等,前面有一種格式,中間也有一種格式,後面還有一種散文格式,但藏文當中也是這樣,我就沒有改。
  我們作為修行人一定要遠離故鄉,遠離故鄉以後對治煩惱的緣起從此和合了,什麼時候遠離故鄉,對治煩惱的緣起就已經成功了。
  逃遁背離塵世樂果,信心緣起自此和合;
  我們逃離紅塵世間的樂果,信心的緣起從此就和合了。有些人的信心始終生不起來的原因就是被一些繁雜城市的紅塵所蔽覆,如果你真正遠離了紅塵,你對上師三寶的信心緣起就從此和合。
  有一個人是這樣的,信一些非法事情的時候,別人指出他這樣的做法不對,他就開始說這個弟子:"你們不要給我破壞緣起,本來在這個地方弘法利生的事業非常廣大,你這樣說就破壞緣起了。"他們也非常愚癡,真的以為是對的,上師既然這樣說,就是緣起不能破,一定要隨順他。戒律裡面已經制止的很多行為也隨之而行,這是非常愚癡的,所謂的上師說什麼,真的當作佛的語言來對待,這樣也不好。應觀察上師所說的話是否符合教理,不符合教理,尤其是做一些非法的事情,一定要觀察。比如說"你一定要給我做大供養,否則就破壞緣起,一定要對我承侍恭敬,如果不承侍恭敬就破壞緣起"。有些狡詐之人也會說出這樣的語言,真正的虔誠佛弟子一定要提高警惕,所謂的緣起並不是你所想像得那樣。所以這裡說如果你離開了世間紅塵,信心的緣起從此而成功,如果你離開了故鄉,對治的緣起從此而和合。
  萬丈紅塵冷眼看破,佈施緣起自此和合。
  萬丈的紅塵如果你用臨死的眼光來看破,佈施的緣起從此而和合,因為這是最殊勝的佈施,當然你在寂靜的地方不一定有財物來佈施,實際上真正的法佈施和勝義佈施的緣起從此而和合。
  身為男子漢,如果對故鄉戀戀不捨,貪嗔之念就會滔滔不絕地湧現,因此,所有的壯士都應拋卻故土;如果沒有斷除繁冗的世間瑣事,善行的福德就不會生長,所以應當放下一切閒雜之事;
  如果是真正的男子漢,真正的修行人,對故鄉唸唸不捨的話,你的貪心和嗔心就會滔滔不絕地湧現。
  因此,如果沒有捨棄繁雜的世間瑣事,善行的功德不會增長。
  如果沒有以勁風橫掃資財,親屬就會對你有所指望,故當讓疾風席捲財物。"
  你的財產應該以勁風掃光,如果沒有這樣,很多親朋好友就開始對你抱有希望。現在有些大法師的親戚朋友們經常對他很關心,關心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看重了財物,所以你應該用佈施的風或者用捨棄今世的風席捲所有的財物,如果沒有這樣,對親友的貪戀是不可能斷掉的。
  加哲仁波切也云:"貪戀親方如沸水,嗔恨敵方如烈火,遺忘取捨愚闇者,拋棄故鄉佛子行。"
  這是加哲仁波切在《佛子行》中講的。
  
2004年1月28日                                 第23節課
  現在大多數人的心情基本上平靜了,如果真的要忘記,恐怕在我們一生中也是難忘的。今年我們學院出了最大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最大的違緣,以後不管學院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也不會像以前上師在的時候那樣歡樂歡快,這是肯定不會有的,可能我們以後回憶當年的時候,大家心裡還是有一定的執著和難以忘懷之情。
  上師健在的時候很多金剛道友有這個準備,我也在課堂上說了很多次,有些金剛道友當時提醒我說法王如意寶他老人家會住世很多年,其他的高僧大德也會住世很多年,你在課堂上不要說不吉祥的話,但我想事實就是如此。從上師的病情以及從眾生的福報各方面來看不可能住世那麼長的時間。很多高僧大德的語言和上師老人家他自己的金剛語是如何解釋呢?這是有密意的。以前空行母授記說無垢光尊者還要住世很多年,無垢光尊者卻對眷屬說:"不一定,空行母的語言有時候是三百六十五天算一年,有時候一個月算一年,所以不一定是這樣。"後來確實無垢光尊者也沒有住世很長時間,55歲就圓寂了。
  當時我們早有準備,一旦上師離開以後我們怎麼辦。有一個成語叫做一蹶不振,一倒下去再也沒有辦法振作起來是不行的,悲傷應該化為力量和勇氣,這並不是口頭上說,我們實際在聞思修行中應該體現出來。
  也許上師離開以後這裡幾年、十幾年當中的聞思修行比較興盛,因為上師的發願力非常強大,而且此地非常殊勝,但也許再過一段時間各方面都會退化,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盡一切力量振作精神。
  關於我個人的事情也跟大家聲明一下,我管理金剛降魔洲很多年了,還會繼續發心,如果沒有出現自身和其他的違緣,五部大論要講完。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非常支持我翻譯、著書,也有很多人現在突然有一種無常的感覺,碰到我就經常說"上師您要長久住世",有些是說恭維話,有些是說心裡話,而且我聽說有些男眾到處問高僧大德,算命、打卦,有些女眾也勸大家放生、造佛像。大家要穩重下來,我不喜歡這些,如果真希望我來給你們講經說法也沒有必要問任何人。
  我的很多病應該是前世的業力,打卦也沒有用,交錢唸經我也非常反對,所以以後要做關於我的事情,應該徵求我個人同意,給我個人化緣,我對任何人也沒有開許,因此,應該讓我自己安安穩穩住下來,不要去讚歎,也不要去譭謗。說我是佛菩薩誰都不會相信,也沒有任何必要,說我如何不好,我想我也不是最壞的人,因此也沒有必要。你如果願意聽法就聽,不願意聽法不聽也可以,有些金剛道友對我的評價太過分了,有些說得太高了,有些把我壓得太低了,我都不願意接受。
  人應該穩重,什麼事情都隨俗沉浮不太好,法王如意寶和曲恰堪布,別人轉變、利用他們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們這裡的有些人,別人說什麼就隨波逐流,作為修行人變來變去沒有用。昨天很多人說阿彌陀佛來了,全學院的人跑來跑去,我沒有去,有個別人通知我說:"阿彌陀佛在那裡。"我說:"也許是也許不是,我不去。"我有自己的性格,來了阿彌陀佛有什麼了不起,你的心就是阿彌陀佛,外面的現象沒有用,再莊嚴也沒有唐卡上的莊嚴。有些人心變得特別快,而且對外相也特別執著,所以這些人生起信心很容易,退失信心也很迅速,尤其是被人利用的時候很容易改變。以前的曲恰堪布,任何人不會轉變他,如果你有這樣的性格和見解,別人不會利用你,所以希望你們在學院不要變來變去,心唯一專注在聞思修行上,如果你們願意聽,不要發動別人,三個人以上要做一件事之前必須要通過堪布或管家,任何人不要私下做很多事情,大家要注意。
  人身很難得,像《開啟修心門扉》這樣的法門希望大家修持,要觀無常。觀無常方面我給大家提醒一下,我們應該在世間法方面觀無常,生活上不要有很多打算,在修行方面希望大家不要觀無常,背五部大論等聞思修行上面觀無常,這樣不好。佛法方面就像上師以前說過的一樣,應該有所打算,比如對未來學習的準備,聞思上要做一些安排。
  我從我們這裡個別金剛道友的言行舉止中得出來的結論是什麼呢?對世間法很有打算,但是對佛法方面觀無常特別強烈,是不是顛倒了,希望你們觀察自心。前輩的高僧大德觀無常非常好,但是他們在聞思修行上是不間斷的,用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勇氣聞思修行,因此,不管是《開啟修心門扉》還是其他的法,每一句希望大家好好地修。
  所謂的修行是什麼?比如我昨天講的內容可能只有一篇,但是這一篇裡,你應該在心裡面認真思維,這就是所謂的修行。現在很多人對佛法的基礎知識也不懂,只知道要灌大威德頂,要灌普巴金剛的頂,除此以外一無所知。
  大家要仔細地看《開啟修心門扉》,心應該完全轉移過來,不要每天沉浸在痛苦當中不能自拔,那我們就與世間人沒有兩樣了,應該觀痛苦的本性,應該以上師的竅訣來對治。
  下面我們講課。
  至尊仁達瓦也云:"何處令貪歡心極熾烈,自續已為名韁利索縛,嫉妒他人競爭心相煎,彼處瞬間不留速逸逃。"
  仁達瓦是宗喀巴大師的上師,他著有《四百論》的講義,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德。他說:在任何一個地方如果自己的貪歡之心非常強烈,並且有名聞利養的韁索束縛自己的相續,還有嫉妒別人,與別人競爭,這個地方一瞬間也不能停留。
  尤其是我們在大城市、在自己的家裡或者是其他寺院裡,如果自己的貪心、嗔心非常熾盛,名聞利養的心也非常強烈,這個地方最好是一瞬間也不要逗留。
  有些人認為在學院當中的名聞利養之心,或者貪嗔癡的心非常強烈,一瞬間也不停留。以前我勸大家安心留駐,因為有法王如意寶,但現在也可以給你們自由,只不過在《札嘎山法》裡講了,我們凡夫人在沒有上師的地方還是非常可怕的!
  巴瓦尊者也曾感人肺腑地說道:"濁世眾生極慘烈,鄉鄰壓伏且力害,捐稅難逃尚繁重,受迫無機可喘息。
  巴瓦尊者深有體會地說:濁世的眾生非常可憐、悲慘,要遭受鄰居鄉親們的壓迫,竭力地損害眾生。
  他們難以逃脫苛捐雜稅,從世間搞商業的人中可以看得出來,爐霍的一個小賣部裡面,大概一個月當中需要交兩百多元的稅務,還有房屋稅等等,做生意的人特別痛苦,因為每天商店裡面賺得錢很少,交稅的壓力卻非常繁重。我們小小的一個縣城都需要這樣繁重的稅務,大城市中的賦稅問題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在家人受著逼迫,沒有時間喘息,特別痛苦,今天一個事情,明天又是另一個事情,他們這些世間人真的很慘。如果我們也是在城市裡面,我們也過在家人的生活,肯定也特別悲慘可憐。
  惡世眷戀故鄉極艱難,當萌厭離之心趨深山,已知自境生長貪嗔念,尚且貪戀暫具之順緣,何時趨往相宜寂地修,修樂法者師必慈攝受。"
  如果我們在末法時代貪戀故鄉,從輪迴中解脫是很困難的,所以當我們萌發一個出離心的時候,就一定立即前往寂靜的深山。
  我們自己應該知道故鄉實際上是貪心和嗔心念頭的來源,而且如果我們貪執暫時的所謂順緣而呆在家鄉,自相續會徹底毀壞。
  所以,住在大城市裡面的人隨時都應該這樣想:我什麼時候前往一個適合我的寂靜地方,喜歡修法的我什麼時候有慈悲的上師來攝受。我們這裡的很多人已經被慈悲的上師攝受,傳授很多的教言,大家避開了喧囂的城市,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立即就返回自己的城市中去,不然生活的壓力和痛苦可能也會導致自己非常後悔。
  加哲仁波切也云:"自之親眷恭侍已割捨,當棄期盼他人侍奉念,故鄉親友受用皆棄拋,尚為求名之念所羈縛,如斷鐐銬反以繩索捆。"
  加哲仁波切的語言:我們對自己的親戚、眷屬和恭侍自己的人已經全部割捨、拋棄了,期盼侍者的念頭也應該捨棄。因為與自己情同手足的好友和父母親眷都已經拋捨,到了寂靜地方如果不斷除對侍者和眷屬的貪心也是不行的。因此,既然故鄉、親友、受用全部都已拋棄,如果在寂靜地方被名聞利養束縛的話,這個人就像已經斬斷了鐐銬,但是卻被一根小小的繩索捆縛一樣。
  意思就比如說有些出家人雖然將單位和家庭全部捨棄,到寂靜的地方已經出家,卻以出家的身份又帶一些上師化緣,這就是大的鐐銬雖然已經斷除,但是仍被小的繩索捆住,二者實際也無有差別。不管捆著你的是用金子做的鐐銬還是用繩子做的鐐銬,反正是把你捆得緊緊的,沒有利益,尤其是作為修行人,很多人會利用你的,這時候你自己也應該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因此,我們希望既然在座的人都已經拋棄自己的家庭而出家了,不應該為一些暫時的名聞利養奔波,自己有知足的生活用具好好地聞思修行。我看到這裡很多人的行為還是很起信心,我都捨不得離開。我有時候心想:到其他地方會是自由自在,以前害怕上師不高興,現在自己出去誰都不會阻止,但是看這裡個別的修行人特別精進,不管守戒律還是聞思修行,心的狀態非常不錯,再次給他們傳授佛法,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議的。所以,看見有些如法的道友,不管怎樣也捨不得離開,我們這裡以後也應該是這樣。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即使並非故鄉,只要令自他煩惱有增無減,那麼,不管是何地,都應毫不留情地拋棄,過著行蹤游移、居所不定的生活。
  不管是寺院還是在其他地方,只要你的煩惱有增無減,就不要再思前想後,一定要捨離此地。但是過居無定所的生活,只有到了一定境界的時候才可以行持,所以《札嘎山法》中也講了,有些人連佛法的基本基礎都沒有,然後認為自己應該到別的地方去,但是到其他地方去真正對你的修行有沒有利益,修行有利益,不管你在哪一個上師那裡都沒有差別,但如果是對你的修行沒有利益,整天漂泊流浪是不合理的。像米拉日巴那樣的大成就者,行蹤不定也是可以的,或者是我們這裡的有些已經依止上師十幾年或二十多年的堪布,過著這樣居所不定的生活也應該只有對眾生有利。去年法王也說過,我們這裡有些大堪布、大活佛出去的時候勸別人行善放生,這些功德是一般的人難以想像和企及的,我也不敢阻止他們,他們這樣做對眾生有利,但是一些小小的人物不要學他們,青蛙不要學老虎,不然自己的修行可能會喪失。
  博朵瓦尊者也誠摯地教誨:"當以化緣維持生存,寡慾不為熱惱圍困,恰似日月逍遙自在,不拘一處浪跡天涯,友人施主莫長計議,頸項之肉勿與他人。"
  博朵瓦尊者重宣此意:我們應該以化緣來維持生計。過清貧寡慾的生活,不受煩惱的熱惱圍困。就像日月無有阻攔一樣,不留駐於任何一個地方。對自己的朋友和施主不要有長期的約定和協商:"以後你作為我的施主,我下次也會來的,你的電話號碼給我,可能明年、後年我會來的。"目的不一定是真正利益這個眾生,看他有一些錢財而已,有一些利益便與他相約,以後作為自己的施主,作為自己的道友,這樣不應該。這樣就是將自己頸項上的肉給予了別人,不要把自己的脖子送到別人手裡面,自己的命運應該自己掌握,如果在施主的手掌下,任何事情就都要聽從施主的安排,因此,真正的修行人,自己的牽鼻繩不會交給別人,甚至也不要交給寺院。
  我們這裡的有些堪布對寺院的關係也很平淡,自己的寺院如果經常束縛他,他也覺得不舒服,沒有自由,自己的修行最好不要受任何人的約束,不管是家人、施主、寺院,自己頸項的肉不要交給別人,如果是別人拿著繩索,何時都會把你牽走。我們這裡的有些人已經將自己的脖頸交給了寺院裡的人,有些人把自己的脖頸交到了施主手上,有些人把自己的脖頸交給家裡的人,他們什麼時候用繩索來拉你的時候,你就規規矩矩地買一張車票,開始向我請假:"聽說我們寺廟裡面出了一些事情,上師您老人家開許,我們寺院除了我以外沒有住持。聽說這個居士和那個居士之間發生了一個矛盾,我要去處理這件事情,那個施主對我恩德很大,我剛來的時候他供養給我五百塊錢,他好可憐,我一定要下去幫助他。"這說明自己的脖頸已經交到別人手裡了,失去了自主權。真正的修行人是不會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裡,自己應掌握自己,前面也講了牽鼻繩的比喻。
  名副其實的修行人應當坐只留下臀印,行僅印上足跡,除此之外,一無所留。
  真正的修行人,坐下來的時候只有臀部的印記,除此之外不會留下房屋等各種資具。行走的時候除了腳印以外也根本不會留下任何東西。很多人不是這樣,做的都是些不如法的行為。
  昨天我題了"喇榮精舍"的詞,在一個很適合修行的地方,他們一直要求我題詞,我也題了,實際上這也是已經留下了除了臀印以外的另外一個印記。但是如果真正對眾生有利,有些行為也不能以一般的規矩來約束,我題"喇榮精舍"的那個地方,幾百個人住在那裡都舒心愜意。我曾和諾巴堪布說:"這個地方周圍沒有嘈雜的城市,只有廣闊無垠的大海,氣候也很不錯,可以修托嘎法門等等,大概兩三公里以外的地方有一座城市,生活來源可以是那裡,對修行人來講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始終在這個環境中可能不現實,不管怎樣我在那裡圓滿地完成了《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的翻譯工作,無垢光尊者在《大車疏》後面說此論已無誤宣說顯密基道果,有智者一定要精進地修持,所以這個完成《大車疏》的地方應該是有一點加持的地方。
  即使前往他方,也無有任何後顧之憂。如果臨行之時,將這樣那樣的瑣碎物品托付他人,又再三吩咐務必將大包小包的物件裝上馱子。如此大動干戈,實在於理不容。
  真正的修行人前往其他地方,沒有任何顧慮。我們現在的修行人在臨行的時候,這個讓別人看,那個讓別人看,大大小小的東西非常多。古代是把物品馱在犛牛或者馬匹上面,現在是裝在車上,有些道友可能有一卡車的東西。
  與正法背道而馳的地方,也頃刻不能停頓。如果所呆之處令自己積攢罪業,就應毫不遲疑地揚長而去。背棄正法的處所若不逃離,必將貽害無窮,無有絲毫利益。
  如果在自己所呆的地方罪業越積越多,就不要有任何顧慮,在盡快的時間中離去。如果沒有逃離與正法違背的地方,危害會是無窮無盡的,沒有絲毫利益,因此作為一個修行人首先觀察自相續極為重要。
  《月燈經》云:"於何恆時不執為我所,一切時日亦不耽執彼,猶如鱗角住於此世間,恰似清風遊蕩於虛空。"
  《月燈經》中說:在一切時候最好不要有我所的執著,譬如這是我的房屋、我的財產、我的施主等等。無論是人、財物還是其他什麼東西。應該如同鱗角住於世間般無憂無慮,了無牽掛,因為它是特立獨行的動物,不管在什麼地方生活都沒有牽掛,只自己過生活。我們作為修行人也應該這樣,如同清風在虛空中蕩漾般無有任何阻礙,作為修行人,自己創造條件,如果對眾生無有利益,自己應該過清貧無有阻礙的生活,但如果對眾生有利,孑然一身獨居一處過清貧的生活也不合理。
  法王如意寶在一生當中一直行持弘法利生的事業,並沒有一個人住在誰都看不見的寂靜地方,否則這麼多的弟子恐怕對佛法的信心和見解一點也是得不到的。真正具有菩提心的高僧大德也不一定單獨住在靜地。
  希望在座的金剛道友,相續當中不被名聞利養束縛,雖然受到別人的誹謗,遇到弘法利生的困難,但是你仍然要精進地弘法,哪怕令一個眾生的相續中種下一個善根的功德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一定要弘法利生。
  《念住經》也云:"日中之前化緣勝,及至明日不忙奔,僅能果腹已稱心,彼等方為比丘身。"
  《念住經》中的這段經文,泰國的僧人始終這樣行持。在尚未過午的日中之前去化緣,化緣以後直至明日之前不用奔波。我在《泰國遊記》裡面也寫了,清晨,很多施主來到十字路口,拿著各種豐盛的供品等待出家人,僧人魚貫托缽到來以後,他們就開始供養,之後出家人把缽裡面的東西拿回寺院,交給寺院裡的一些居士,他們幫忙準備上午和中午的食物,過午不食,一直保持這樣好的傳統。以前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傳統也是這樣,我有時候很想過這樣的生活。但是他們很多高僧大德的菩提心方面卻不盡然,他們受持小乘佛法,用菩提心攝受眾生方面不是特別強調。
  僅僅自己過活沒有其他的牽掛,這些人是真正的比丘僧。
  也就是說,如果能像經中所言的那樣行持,即使何處對正法有稍許危害,也有足夠的能力立即棄絕而去。
  如果真正做到經中所說的那樣,那麼我們不管到哪裡,只要修行不能增上,對佛法、對自相續中的教法和證法稍許有危害的話,最好不要在那裡。
  奎怎旬呢哲云:"久居一地繁衍貪嗔因,親眷眾多增長偏袒執,蓄積眾多斷截身語善,何不漂泊游於生疏地?此乃肺腑之言當銘記。"
  如果恆長居住在一個地方,認識的人也比較多,貪嗔癡便很容易在自相續當中滋生起來。如果眷屬眾多就會增長偏袒心,有此人對我好。彼人對我不好的差別。如果積累的財產越來越多,就能夠斷盡自己身體和語言的善法,那麼為什麼我不漂泊在陌生的地方呢?到任何人都不認識的地方去多麼好,這就是肺腑之言,一定要銘記!
  奎怎旬呢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不駐留在一個地方,也不要攝受眷屬和積累很多財產,應該獨自一人到陌生的地方去,像泰國、不丹或者是印度,如果這些地方去不了可以去拉薩。
  那天我們去了石渠後面的一個叫做丹塘的地方,就是以前華智仁波切造《蓮苑歌舞》的神山。我當時想:如果以後到這裡來,起碼在兩三年當中不識一人,在這裡過清淨的生活該多好。有一些特別好的山洞,如麥彭仁波切圓寂的地方,在這些地方沒有認識的人,吃飯也沒有什麼問題,山腳下有一些餐廳,應該到這樣的地方去。不然眷屬很多,今天批評明天讚歎也很懊惱,財產多的話,自己身體和語言的善法都搞不上去,也不是很好。這就是大智者的肺腑之言,你應該牢記於心中,總有一天一定要逃脫,到一個寂靜的地方去。
  "來往頻繁後悔因,安住一處善行增。"
  這個教言,他又轉變了語氣。如果在外面遊蕩不增長善法,還是應該安住在一處講經說法、聞思修行才有意義。
  這些話雖然是一個上師的教言,但是以下解釋的時候也說我們要謹慎抉擇:居住在一個地方,如果你的貪嗔癡越來越多就一定要離開,但是如果貪嗔癡並不增長,而且到外面去你的很多善法不能承辦,你還是應該安住在一處,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人說不能呆在一個地方,一定要離開,有些人說一定要住在一處,但是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有些人在一個地方恐怕會增長貪嗔癡,離開才是上策,有些人始終來來去去結果卻一無所獲,甚至清淨戒律也全部拋棄。
  這次我們學院當中回來的有些道友在這裡安住的條件已經不具足了,不得不離開,來來往往成了後悔的因。如果安住在一個地方,就像我們學院的有些堪布、堪姆,安住一方將近十幾年了,善法日夜增長。所以雖然是一個上師的教言,有些人來來往往變成後悔的因,不如安住好,有些人安住在一個地方貪嗔癡會增長,還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好,要自己選擇。
  又雲,"時常遷徙善遭霜凍。"
  經常跑來跑去的人,相續中的善法、戒律、慈心、悲心全部都會被冬天的霜或者是違緣的霜凍壞的。有些人出去以後不要說修持善法,甚至將以前的悲心和善心全部都已經毀壞,最終後悔而回的也有,有些人得精神病回來的也有,反正你的善法已被霜凍,這樣不好。
  我們的希望:希望真正想學法、想聞思的人不要到其他的地方,這就是我的心裡話。搞財色名利、世間八法的人不要呆在這裡,住在這裡經常擾亂上師和金剛道友的心沒有多大意義,希望你們自己審慎選擇,有兩種路,你走哪一條?
  我經常說,有些人的戒律、善心、聞思修各方面很不錯,如果跑來跑去,過了五六年以後,其餘的金剛道友都已經精通了五部大論,但是你的相續空空如也。有些人認為在上師那裡得一個灌頂,然後自己好好地修一修,你所謂得到的大威德和瑪哈嘎拉的灌頂,修了半天也不一定用得上。
  因此,無論行走還是停留,衡量何者合宜的標準,就是應當觀察善法是否增上,如此權衡之後,方可如理行事。
  這句話講得非常清楚,不管怎麼樣,你停留還是離開,主要看你的善法是不是增長。如果善法增長,每天一堂課的功德在別的地方可能沒有,如果沒有,你還是住下來。如果在別的地方超越這些功德,聽課沒有多大功德,另外的地方真正有大功德,那你就可以離開。
  我們這裡沒有任何約束,其他的一些院校,可能進入時也很困難,從學校裡出來還要辦很多手續。在這裡很簡單,在管家那裡簽個字就可以了,但是關鍵是看你的善法能不能增長。每一個人應該是有智慧的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應該仔細觀察。
  以後我們的聞思修行上面應該有一點壓力,沒有壓力就像小孩沒有老師一樣,有壓力每天的日子也過得快一點,不然整天都很痛苦,"哎!這個時間怎麼過啊。"這樣沒有多大的意義。
  博朵瓦尊者云:"何為如意外境及伴侶?菩提妙心所攝之三學,居於何地增長即彼境,以何為伴遞增即佳侶,否則即非勝境及良伴。"
  所謂的悅意外境,菩提心所攝受的三學能增長的地方就是好的環境。依靠什麼樣的朋友呢?能令你相續當中的菩提心所攝的三學越來越增長的人是好道友。
  意思就是說你在任何一個地方,菩提心所攝大乘三學如果能增上,對你來說這就是個好地方。如果你呆在寺院裡,你的戒定慧三學的功德能增上則說明這個寺院是修行的地方。依靠任何一個道友,你相續中菩提心所攝的戒定慧三學能增長,說明這是好道友、好上師。如果你相續中菩提心所攝的三學不能增長,反而退失,那麼說明這個地方不是好地方,你所依止的道友和上師也不好。這個教言是很深的。
  有些人依止了上師和道友,在他的相續當中菩提心等善心越來越增上,這樣不管別人說什麼,你的上師和你所處的環境一定都很好,但有些人依止上師或者依止道友的過程中,自相續當中的菩提心三學不要說增長,反而追求名聞利養和財富、名聲的心越來越增上,這說明上師和環境都不好,這一點自己好好地選擇。
  又云:"猶如在火上添加柴草,無論遭受何等的痛苦與陷害,如果對正法不但沒有傷害,反而成為修持正法推波助瀾的助緣,像這樣的環境就不必放棄。"
  這句頌詞中"正法"的意思是指自相續中的正法,也可以說是教法和證法。我們所做的聞思修行可以說是教法,證法是指自相續中的信心、悲心、出離心、菩提心等等。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危害,遭受什麼樣的痛苦,但是自相續中的信心、悲心、出離心、菩提心等等沒有受到絲毫損害,反而成為信心、悲心等推波助瀾的助緣,這樣的環境不能捨棄,這樣的上師也不能放棄,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依止。
  這以上《開啟修心門扉》當中第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看破今生已經講完了。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出家,一定已經做到了看破今世,但是沒有詳細分析恐怕不行,詞句上比較簡單,但是意義上比較難,所有的人是不是要用每一句金剛語衡量自己、檢點自己,這樣對自己的行為和調伏自心有很大的幫助,否則我每天講了這麼多也不一定有很大利益。雖然我們有些做得到,有些做不到,但首先從道理上知道以後,對自己以後的修行方向或者對調伏自心方面應該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一看破今世品釋終
  
  
2004年1月29日                           第二十四節課
  現在還是冬天,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又是特別漫長,也許是我的感覺,本來學院也是遇到了這麼大的不幸,可能對人的心情也有關係,感覺上冬天又一天比一天冷,沒有終止。我也瞭解了一些金剛道友,大多數的金剛道友房子也不錯、吃的也有、穿的也有,這些人不算過什麼苦行,尤其是像我這樣的人。但還有些人沒有房子,有些雖然有一間破爛的房子,冷得和外面沒有什麼差別,再加上沒有錢,吃的一般,穿的也特別薄,這樣過冬很困難。不瞭解的時候,表面上看來大家都是僧團中的一員,沒有什麼差別,但實際上有個別人確實是生活得比較苦,一方面應該隨喜他們的苦行精神,但另一方面如果人太苦了不一定呆得下去,所以你們有些吃穿乏少的人,如果不好意思通過扶貧的管家,就把貧困的狀況寫下來交給我,我來想辦法,真的要給你買一間房子也有點困難,但是小的問題,兩三個月中的吃穿會有一些辦法的。這些人與家裡沒有聯繫,施主也沒有,金剛道友也沒有,今天到這裡不行,明天到那裡也不行,有些貧窮的人到哪裡也不會有人看得慣。有些福報和福分的問題。本來不是新來的也有經濟問題的話,也說一下。
  
  下面我們講《開啟修心門扉》,這是格魯派的一部論典,在格魯派所有的教法當中,首先要學《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是在修學中最重要的一部論典,學習此論之前就要學習《開啟修心門扉》,否則就不能趨入菩提道次第的修學,格魯派有這種傳統。雖然格魯派和我們寧瑪巴的教派上是不相同的,實際上教義沒有什麼區別,因此,我們作為修密宗大圓滿的人,也應該用這把鑰匙來開啟門扉。如果未學此法,修任何一個密宗的法門不一定能夠成功,因此,希望大家用此修心法門首先將自己以前世俗的念頭盡量斷除,如果完全斷除,不要說你們聽者,像我這樣的傳法者也是無法企及的。但是,我們首先要明瞭看破今世的功德和貪執今世的過患,如此一來,自心相續中的功德才會日趨增上。
  前不久我剛剛翻譯出的時候直到現在,我一直是欣喜若狂,可能以後我也會終生將這個法作為自己最主要的老師來對待。在聞思《開啟修心門扉》的過程中,喜歡實修的道友對此法很有信心,可是還有一些道友對它的看法卻是截然相反的,在文字上、意義上認為自己都能通達:"反正就是看破今世,出家人肯定都有看破今世的念頭了,所以這個法不太重要。"如果對你們來說"這個法不重要"的念頭已經生起,恐怕是不合理的。我們每一個人能夠捨棄家庭,出家修行,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學習佛法應該精益求精,但又不能偏廢一方,學習顯密教法首先打好一個穩固的基礎對我們來說是極為關要的。
  《開啟修心門扉》共有十九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看破今世"已經講完了,這部論典中,看破今世和後面的無常觀講得比較廣,有些問題講得很略。今天我們開始講"棄離親友",作為修行人貪執親朋好友是修行中最大的一個違緣,我們從理論上破析親友和我們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親友在我們修學中的利害得失是怎樣?世人都認為親友特別重要,但是對我來講"親友並不重要"的念頭,是正確還是一個錯誤?下面一一地加以分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4-26 16:17 , Processed in 0.2387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