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35|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弘扬《群书治要》振兴中华文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11-21 18:32: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敬摘自《中华德育蔡礼旭、胡小林、刘素云等老师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演讲》

弘扬《群书治要》振兴中华文化—《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之智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13/4/22  香港国际博览馆HALL2  檔名:55-074-0003



  尊敬的王会长贤伉俪,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们,大家晚上好。礼旭是从二00三年九月五号回到祖国海南省海口,当时候我刚好三十岁。我记得,因为有一、二年在学校带班的经验,到了海口就跟当地的这些家长就孩子教育交流一些经验。而当时候我记得,刚开始很怕没有人来参与课程,所以只要看有一个人走进来了,就会非常激动的去拉他的手,好像数十年没见的老朋友。我记得刚开始没有几堂课,有一个老者,七十多岁,一位老太太,她在底下听课整整听了两个小时,从头至尾都对着我笑。我当时候其实满容易紧张的,一看她都对我笑,愈讲愈有灵感。讲完了,非常感恩她的鼓励,我就马上走下去握着她的手,跟她问好。结果我讲了好几句话,看她没什么反应,还是对我笑。旁边那个人说,她听不懂普通话。当时候我更感动了,这个老者听不懂普通话,只觉得这一位年轻人是在讲孝道,讲伦理道德,老人家欢喜,听不懂都在底下支持两个小时,而且从头鼓励到尾。所以伴随着自己成长,有无数的因缘在成就着我们。

  所以人生就要让所有爱过我们的人不失望,所有爱过我们的人让他们感觉到欣慰、感觉到光荣,决定不能辜负了他们对我们的爱,跟这一分难得的疼惜。

  就像我想起海口这一幕,真的有无数的老人在感动着我,包含我印象非常深刻,从二00五年,我几乎每一年都到马来西亚跟我们大马的华人交流传统文化。最让我震动的,是每一次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课程,往往端菜的,往往守着厕所,欢迎每一个人进来,当大家去听课的时候,她进去刷厕所,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长者。因为他们接受了传统文化,他们知道传统文化好,他们看到整个社会短短几十年,人心堕落得这么快,他们非常心痛。所以他们希望所有的年轻人赶紧可以听到传统文化的课,哪怕他们是扫厕所,哪怕他们是端盘子,只要能成就这个因缘,让他做什么他都非常的欢喜。所以这些老人对这些因缘的成就,他是用真心来成就每一个人。我们也应该用真心来回报他们,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老人不要再担心了,不要再难过了。

  唐太宗有爱民之心,因为在魏晋南北朝,包含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包含隋代,经过了这么长期的战乱,老百姓都没过上好日子。所以太宗皇帝他当上皇上之后,就是因为他希望让老百姓赶紧安定下来过太平的日子,所以他命魏征大人,包含萧德言、包含虞世南这些大儒,来编了这一套宝书。而且他依教奉行,我们今天讲这些经句的时候,几乎每一句都有太宗如何身体力行的历史记录。所以真干真信,贞观之治,在短短的三、五年的时间,整个唐朝就大治了。

  我们看经典当中,谈的不是只有国家,都是天下,因为希望天下都好。尤其我们中国强盛之后,像郑和下西洋,都是去利益不同的国家跟民族。所以真心怀抱着天下,而且也以真心怀抱着每一个跟他有缘的人。真心是一念遍虚空法界,所以所有的宇宙都被我们的真心所感动了,所有的祖先、圣贤、佛菩萨,各个宗教的圣贤,各个民族的祖宗,都会冥冥当中护佑着我们完成这个中华文化的复兴。

  我们立了这样的大志,接着要一步一步非常扎实的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真的要利益天下,让天下太平,「先治其国」,先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把这个好的经验带动全世界的和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其实这段话就点出了,道是有先后,不能颠倒,而且要一定找到根本,从根本做起。所以老祖先这段话,「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下手处在格物的功夫,格除我们的物欲,不然我们每天被这些物欲烦恼所障碍,那可能就「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看到一百二十六页二百一十句,我们第一册一百二十六页二百一十句,讲到「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治理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心一意致力推动教育、教化。这个治民大可以到国家,小可以到家庭,就好像要治理好我们整个家庭,也要从教育下手。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治理人民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孔子回答,战战兢兢,就好像你今天拿着一个腐朽的绳子,在驾着马车一样的心情,一不小心可能这个绳子就断掉了。子贡就问,为什么要这么样谨慎惕励的态度?夫子说,假如老百姓接受好的教化,那他们都循规蹈矩,是好事;假如老百姓没有教好,那不就个个都变成我的仇人吗?大家想想这个故事,有没有给我们这个时代启示?美国两个年轻人动不动怎么样?用炸弹在这个马拉松赛跑就炸出来了。请问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那这样的国家怎么可以安定?所以孔子这段话讲,你没把他教好,那他像仇人一样,那还得了!所以老祖宗提醒我们,「至要莫若教子」,最重要的事情,一个家族最重要的事,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下一代教好,而且要愈早教愈好。

  有一个年轻人,十八岁,有一天对着他父母讲,「爸,妈,今天晚上我回家跟你们吃饭」,从这句话就听出来,平常是不回家的。他父母非常的高兴,儿子终于肯回来跟我们吃饭了,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餐,坐在家里等儿子。这儿子一进门,还带了一个女孩,当然父母很意外,还有另外的人。坐下来,饭还没吃,这个儿子拿出一张纸,然后递给他爸爸,说爸,她是我女朋友,她怀孕了,我们要结婚,这一张纸上面写着我要的东西,什么房子、车子什么的,我都列好了,你看着办。大家体会一下这个父亲拿着这张纸是什么心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今天这一个父亲哪怕是万贯家财,他往后的日子决定不好过。所以人算不如天算!最重要的得要把,遵循老祖宗的教诲,要把下一代教好。不然,祖先、父母积财,针挑土,很辛苦,经营起事业,好几代人才把它经营起来。所以父母赚钱像针挑土,子女花钱像什么?浪推沙。那个浪一来,你堆得很高的那个沙,一下子「啪」,就全部被它推走了,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不相信,得再讲一个事例。

  有一个企业家,他算是在一个企业算老成,在台湾很有名的一个企业,积累了二十亿的财富。他积累二十亿的财富,买了一栋房子一亿。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说盖房子,一栋房子盖一亿。「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也有征状,家要败亡也会有征状。你拿一亿去建个房子,房子是拿来住的,房子不是拿来炫耀的。台湾还有一个很有钱的人,拿黄金做了一个马桶,最后他很快就败下来,而且身体很差。我们要记住老祖宗的教诲,福报不能乱花,「禄尽人亡」,把福报花得太凶,花完了,命都没了。所以盖一栋一亿的房子,首先就是告诉孩子,你老爸很有钱,第二个是告诉盗贼,有空来我家坐坐,是不是?所以人要内敛,人要藏富教子,这些理假如不知道,努力了一辈子,最后是叹息。好像很多父母想不开,不留个房子给孩子好像很对不起他,我们愈这么想,他愈觉得应该的。所以现在很多孩子都直接跟父母要房子,我的朋友他的父母都给他,你为什么不给我?《三字经》告诉我们,「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要给他智慧,不是给他一大堆财富让他骄奢淫逸,就没有智慧了。结果,他的房子建得这么豪华,他中风,中风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两个儿子把他的二十亿全部花光。

  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们,请问故事结束了没有?有没有花完了他的儿子跟孙子从此痛改前非,然后开始孝顺他?连续剧有没有这么演的?没有吧!有可能,除非有贵人出现。有,他的贵人就是刚好在四月二十号到四月二十三号,到我们香港参加《群书治要》论坛,把这些好的老祖宗教诲去送给他的儿子跟孙子,然后学了以后痛改前非,这样才符合逻辑。假如没有这样的善缘出现,那这一个老先生一辈子的辛劳化为乌有之外,他的痛苦的日子刚刚开始,他的孩子、孙子那个恶习改不掉,不知道又会做出多少让他痛心的事情。所以真正有福报的人,听懂了老祖宗讲教育孩子最重要,他的人生取舍就出来了,一定要把教育摆在最重要的地位。

  而我们要了解到,教育应该从哪里下手,这个就是根本的问题。所以,我们翻到《群书治要.为政》当中,一百零五页一百七十三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记得当时候我读《孝经》,读到这句话,在我们家手舞足蹈了几分钟,停不下来。因为我们也很苦,我们在学校教书,我们也很想把孩子教好,但是很无奈,到底要怎么教孩子才会好?结果看到孔子这句话,心完全安下来了,没有孝道的教育是无根的教育,很多变成徒劳无功。可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孩子一定慢慢会愈来愈好。而我们冷静体会一下老祖宗讲的「百善孝为先」,其实孝是百善之先,而那个先还带着孝心开了,百善皆开,它是百善、百德之根本。真正相信了,任何人怀疑,任何人批评你,你都坚定的一定从孝道抓起,一定从孝道教育起,你不会受影响。因为孝是根,悌、忠、信是本,礼、义、廉、耻是枝干,老祖宗很能够向万物学习,向树木的道理来体会,仁爱和平是花果。假如没有孝了,就是无根的教育,我们教出来的下一代就像花瓶插的花,没有根,好看可以看多久?一会它就凋谢掉了。

  而这整个教育它也是顺着自然轨迹,人最亲的就是父母,生下来天天看着父母,所以这个是事亲,侍奉自己的父母亲,这个是父子有亲的天性。悌、忠、信,悌是尊重长辈,所以这个是敬长,尊重长者,长者交代的事情不敢马虎,尽心尽力去做,决定诚信待长者,敬长。接着,礼义廉耻。到了单位去了,事君,尊重国家的领导,事君。现在很多国家动不动就骂自己的国家领导人,这是非常无礼的。大学毕业只想着自己怎么赶快赚到很多钱,没有想到家庭父母、社会对他的栽培,这就没有义了。这样的人怎么事君,怎么样服务社会?接着,仁爱和平是花果,这是爱一切的众生。所以从他的家庭自自然然延伸到整个社会国家,这是顺着人性的成长。所以老祖宗的教育不用很严苛,不用费很多力。

  讲到这里,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请问大家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哪一代人花最多时间教下一代?哪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是吧!您看上一代的人,我在马来西亚观察到的上一代的人,一般生六个、八个正常,生十二个叫很有本事,这上一代人生的孩子多,我们这一代人生的孩子少。那上一代的人,父母很辛苦还去种田,常常还不在家里,而这一代人反而很多时候还可以陪陪孩子。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花最多时间教孩子,那请问五千年来,哪一代人教的效果最差?你们说的,我没有说,我没有逼你们。所以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因为假如本末倒置,怎么可能会有好结果?「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所有的苦难在于我们的心不能辨别本末,这是孩子的教育有没有抓到本是德、是孝。

  再拉回来,五伦关系当中,我们本末对了吗?请问大家,现在结婚找对象考虑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钱。财者末也,德者本也,您看现在娶太太都是钱摆第一位。找单位的人才,是把德摆第一位,还是把才华先摆在第一位?所以您看,当我们的心没有办法辨别本末,事实上我们整个五伦关系可能都是本末倒置的现象。所以,这个孝能够扎了根,实实在在讲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不用担心。但是孝根没有扎下去,一辈子都得担心。很多父母他在陪伴孩子读书,也花了不少时间。我这一次来,有一个老朋友没有来,我问他,「怎么我们余主编没有来?」他的儿子要考大学了,所以不能来。所以您看现在我们中国的父母辛不辛苦?听说连幼儿园,父母就要帮孩子补课了,是吧!真的花的时间非常多。可是我们在这样子陪伴孩子读书,请问有没有发现他的动力是什么?他有没有根本动力?他小学,你陪伴他推呀推呀,让他成绩不要掉下来,而且还告诉他,你考一百分给你一百块港币。请问现在香港的行情是多少?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你的每一个方法,孩子起的是什么心念?这才叫教育,「长善救失」。其实我们都已经被外在的虚荣给障住了,抓不到教育的本。比方,今天我们孩子考完试,发考卷,考完试是教育结束了吗?什么时候是教育?这个孩子接了这一张考试卷,他的德行是往上升还是往下降?所以真正有智慧的老师知道是教这一颗心,这考卷发下去正是他教育孩子的最佳时间。今天你能考试考得好,你知道是父母的养育,知道是这一科老师对你的教导,你要感恩。所以他一百分是生感恩,不是生骄傲。这个人考试考得不好,你假如骂他,他没有信心;你假如把他找过来鼓励他,一定要找出自己考不好的原因,去跟考得好的同学请教,「见人善,即思齐」,他不就从这次考不好当中增长他的智能了吗?

  假如老师不引导,我们都生病了!我就是病得满严重的,因为我记得没有老师这么引导,人家考得好,我说:「有什么了不起,运气好而已」。虽然这么说,可是还要装得很有风度,「恭喜,考得不错」,这叫虚伪。人的福报,一念之间都有加减乘除,每天很虚伪,福报都花完了,所以这个才是我长得瘦的根本原因。看同学考得比较差,落井下石,拿个考卷,「我没怎么读书,不小心就考得比你好」。这个心坏了,第一名又怎么样?而且很多第一名,就是因为每一次都一百分,慢慢得失心愈来愈重、愈来愈重,最后念研究所,名次一下来受不了,跳楼自杀了。所以事情发生没有好坏,父母、老师用智慧、用正确的心态,事事是好事,每件事都是增长孩子智能的时候,哪有坏事?

  当我们都是用钱去让孩子去读书,那叫利诱。而且利诱是欲望。他上了初中,会说:「爸,一百块钱太少了,我要涨价」,要更多。高中,我要去德国留学,我才要考好。那条件愈来愈多。那请问大家,他上了大学,会不会有一个东西比钱更引诱他?因为你是利诱,会不会遇到比钱更引诱他的东西?有可能,是赌博,是女色,是网络游戏,这个时候他一下子有比钱更吸引他的东西,他完全陷下去。现在多少大学生,「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就是他人生的根本动力就是欲望。假如他的大学变成这样,请问他踏出社会能是个人才吗?他没有责任感,他一踏出社会不工作了。现在在家里玩乐的啃老族很多,白领一族也很多,白白领父母的退休金,这个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是别人的错误马上给自己觉悟,就要从这些事件当中,我们绝不重蹈这样的覆辙。一个人没有孝心、没有责任心,他一辈子都会做出让你很有负担的事情,因为他不负责。他今天结婚了,生了孩子,「妈,给你」,就让妳去养了。不去工作,还要你去帮他透过关系找工作给他,然后他说:「好吧!给你面子,我去上班」。结果一个礼拜回来了,我把老板fire掉了。那你要操到什么时候?

  所以要找到一个人学业、事业、家业、志业、道业的根本动力,就是孝道,就是责任心。其实这些道理我们并不难理解,重点是我们这个社会步伐太快了,人都没有冷静下来,原来真理就在眼前。我父亲那一代的人有传统文化的孝道承传,我们所见到的父亲这一辈的人,我在我的爷爷的脸上从来没看过他为我父亲皱过一次眉头,没有让我爷爷操过心。从我开始长记忆,这三十多年来,没看过我父亲让我爷爷操过心。这才是我们上一代而已,根源就是孝。读书不只不用人家催,我听我三叔在讲,我爷爷叫他们去睡觉,孝顺,爷爷一讲就躺下去躺好,可是听到我爷爷睡着的声音,全部又再爬起来读书。要常常听自己的长辈谈自己家族的历史。我三叔说当时在帮爷爷插秧种田,常常腰酸抬起头来看着蓝天,我一定要让我的父亲早一点过上好日子,不要再这么辛苦了。所以我爷爷好像不到五十岁就退休了,就孩子很早就奉养他了。

  我们看,这个孝字很有玄机的。你看这些,事实上,这十一个德目就涵盖了所有的德行,这十一个德目的根就在孝。悌,我们看悌怎么来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悌。忠是尽心尽力,「亲所好,力为具」。诸位长辈兄弟姐妹们,「入则孝」短短一段经文内藏玄机。信,「父母命,行勿懒」,父母交代的,信,赶紧去办好,绝对守信用,是从这里来的。现在人,父母的事拖拖拉拉,客户的事赶快去做,那是真的信吗?那是信人民币,不是真信,他就是为了钱而已。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出必告,返必面」,你看这么样的恭敬。义,「丧三年,常悲咽」,您看这种情义。很多读书人,就像欧阳修的母亲去世以后,每一次有好吃的东西出来他就流眼泪,他的太太觉得可能是因为她的婆婆刚走,所以先生满伤感的。结果她发现,终其一生,她的丈夫一辈子到他离开,就是每一次看到好吃的东西都流眼泪,我的妈妈不在了。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现在祭祀拿这么好的东西,都不如母亲还在世的时候能用青菜豆腐供养她,她吃得到,她多欢喜。终其一生对父母那一分情义都没有改变,义。廉,「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耻,「德有伤,贻亲羞」,人的羞耻心从不给父母丢脸,不让父母蒙羞,这个羞耻心就出来了。

  仁,设身处地,「冬则温,夏则凊」,多么的细腻的关怀!爱,「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您看胡小林董事长,他母亲病得比较重的时候,他都不敢睡觉,绑着一条绳子,跟他母亲绑在一起,他母亲稍微动,他就赶快起来,怕母亲有什么状况。您看那一分浓浓的父子有亲的爱。和,「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诸位长辈、兄弟姐妹们,你们有没有劝人劝到自己很生气的?有。那《弟子规》就教我们,「怡吾色,柔吾声」,不能讲两句火气就上来了,「你真是」。我怎么好像装不出来。所以今天我们劝人会劝到发脾气,那是一个结果,根源是我们跟父母讲话还是会动气。所有修行上面的瓶颈都因为孝根没有做好。所以就像治病一样,不把病根找到,你那些症状没有办法改善。所以真正对父母「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这么有耐性,那就和了。

  而这个平,平到什么程度?任何情况不会让自己起情绪。「号泣随,挞无怨」,父母有点动怒了,你明明为父母好,父母不能理解,还打你,你难不难过?很可能我们会很难过,甚至更严重的还会记父母的恨,这样不好。我们时时心中都把父母摆在第一位,就不会不平。而且始终都是一个态度,我的目的是为父母好,父母不能理解,我继续的能够在他高兴的时候再去劝,非常的、细腻的怎么样去真正成就父母,这个是他的目的。他不会被其它的情绪所干扰。包含,曾子是孝子,有一次他不小心把那个瓜藤弄断了,他的父亲一下子太生气了,拿着那个锄头把他给打昏了。结果当他醒过来,他的心这么平,他醒过来的第一念不是自己想自己痛或者责怪父亲。他第一念是想,父亲在我昏迷的时候,一定在担心我会出事了。所以他一醒过来,马上去把古琴拿出来高歌一曲,弹给父亲听。父亲一听到古琴,说孩子没事了。所以您看这样的心,任何事怎么可能让他起情绪?所以我们看到十一个德目统统从孝生出来的。所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我们就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了。从自身来以身作则,传这个家道。

  这个「治民之道」,我们再翻回来,一百二十六页二百一十句,这个「务笃于教」,这个务是非常的尽心,这个笃是扎扎实实。既然我们要从事教育了,不管遇到任何的挑战瓶颈,我们一定百折不挠把它做好。因为既然是我们选择的,好人就要怎么样?做到底,送佛要送到西,人做每件事应该有这个态度。我刚好前不久,我们大马中心办了一个校长营。那校长营校长们很多都是几十年从事教育工作,所以他们是懂教育的人。今天要把小孩教好,请问大家,应该先教谁?教他的父母。不然他父母不懂,不就跟学校的老师、校长唱反调?那这就达不到我们教育好下一代的目的了。所以我们所有教育界的人,除了教学生以外,还要教他的父母,这样子父母跟老师才能配合好。

  所以马来西亚很多学校都有家长的课堂,家长来上课。甚至还有学校在晚上开放,让所有愿意来学的家长到他们的学校来。等于是除了教育他们学校的学生,还晚上开放教育社会大众。所以这些校长统统都到了这个夜校,晚间的学校,亲自上去跟社会大众,大部分都是为人父母者,讲如何教育孩子。所以从事教育的人,现在应该要视天下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学生,只要有缘的,我们能尽到多少力,要尽力去做。所以这个「务笃于教」,就是毫无保留,只要能真正把事情给成就,我们不辞劳苦去做。包含现在企业家,我们的员工他们可能都是成人,但是他也不见得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个时候我们也非常认真的领导,带领他们来深入。像我们吴念博董事长,他们员工一批一批,一、二百个人轮训,让二、三千个人全部都学习传统文化。而且他大家长亲自,每一期带他们一起学习。所以他非常用心。

  那这一句「务笃于教」,这个教字让我们再从更根本去思考,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包含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别人,更重要的要能够先教育自己。我们把自己能够教得好,才有可能给孩子做好榜样。所以第一步,务本来讲,还得要先把自己教好。所以我们《群书治要》一开始,第一页就是谈修身。而修身当中首要的是戒贪,要把贪心能放得下,那这个就属于自我教育。事实上要自我教育并不容易,像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很多时候都是讲给别人听,教别人,要再回来教自己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除非有高度的警觉,常常反过来提醒自己。像那一天我们马涛老师有讲到,说我的体重比较轻,比较苗条,说我太辛苦了。这个是给我台阶下。那为什么会变瘦?这一点需不需要我自我教育?假如我就觉得我就是太辛苦了,那我可能找不到我变瘦的原因,那我不就欺骗我自己。所以时时要用经典对照自己。因为师长讲,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耗在妄想、妄念,所以我就是妄念太多,这个才是根本。别人给我台阶下,我马上自己就下去了,那我就发觉不到问题了。可能有人会跟我讲,你的事情太多了,太辛苦了。事情太多是不是做事的方法不得当?应该要调整提升自己做事的能力,这个才是我的根本问题所在。那假如每件事都没有自我教育,还自我骗自己,那更不可能去教别人。所以这个修身就是自我教育。

  这个「戒贪」,我们看第二句讲到,「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这一段教诲,我们可以了解到,所有的事物发展太快了,它衰败的也会快。反而它能够缓慢稳定的发展,则容易有圆满的成果。可是我们这一颗贪快贪好的心是很细微的,是要能很冷静来观照才观照得到。经句当中讲的,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我们可以从很多成语来体会到,比方,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稳扎稳打。反而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早上开花的草,可能到这个傍晚、晚上它就凋谢了。这个让我们想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少年得志大不幸」。这个人整个德行的培养过程,他决定不是一蹴可几的,都是要非常扎扎实实来对治自己的习气,才能提升上来。比方我们要对治一个坏脾气,可能都要下三、五年的功夫。所以这个实修的功夫,不能来半点虚的东西。

  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松树、柏树在非常寒冷的冬天它也不凋零。所以真正有德行、有见识的君子,他忌讳速成,恶速成。这段话事实上对我的启示非常大,我们曾经很多同仁,我们在培养他们成为讲课的老师。而今天假如他的德行的根基不够稳,他一下子上台去,赞叹掌声如潮水一般来,一般受不了。而且我们假如长辈们接触到这些年轻人在讲传统文化,他们有时候看了也会很激动。听了这个年轻人讲了一堂课,他一下来,马上过来,「你真是孔子在世」。这个赞叹可能第一次听了会诚惶诚恐,这样的赞叹听了三次、五次,他会觉得挺正常的,慢慢的他就觉得,好像我真的很厉害。所以孔子赞叹人都不随便赞叹,都是很清楚他的德行真的到那个位置了才这么赞叹。所以很多年轻人是因为很多人给他赞叹太过了,最后他自满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最后连长辈、老师的话他都听不进去了。

  所以这个就怪我们自己在栽培一个人才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他的根基问题,马上就把他推上去,然后很多这些境界他又染污了,我们又没有护念他。所以决定不能怪下面的人,是自己没有稳扎稳打的栽培一个人才,把他的德行扎稳,时时能够护念他的道心、他的善心。所以底下的人出了情况,决定是自己智慧不足,甚至于还要更深入的去思考自己有没有求名利的心?办了课程,大家都非常赞叹,在这个赞叹声中自己有没有陶醉?继续办课程,结果自己的人堕落了;继续办课程,结果自己的人累垮了。自己的人累垮了、离开了,我还说他,你真没有善根。那可能虽然我在办传统文化的课程,可是是不是也是心里面有很多的名利在增长才会求快求好?

  所以我们传统文化是爱的教育,不能说社会大众听了课,收获非常大,我们就非常欢喜。反而我们身边的人痛苦了,身边的人身体不好了,身边的人我们都关怀不到了,这样的情况是不正常的。因为身边的人就好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应该家要先齐,接着是利益社会大众。所以我曾经听一位单位的负责人讲了一段话很感动,他说我们首先要让团队的人家庭受益,要让所有的义工受益,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是付出最多的人,应该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关心要更体现出来。尤其我看到很多年轻的义工,他们很多二十出头来做义工,看到都非常感动。为什么?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为世间的名利追求,为了圣教的弘扬来做义工,这是社会的宝贝,我在他们的年龄的时候还在追名逐利。面对这样的年轻人,我们多么珍惜他们学圣教的因缘,他们承担弘扬文化的这一分使命感。所以更要关心护念他们每一个人好好的成长。假如没有顾及到他的成长学习,反而让他们非常的体力耗损了,又没有好好的深入学习;生了烦恼,我们又没有引导他们,最后他们不能理解的离开,感觉这是非常非常遗憾的事情。

  所以面对任何一个缘分,都应该用爱敬的心来经营这个缘分,爱护这个年轻人,爱护这个有缘人,尊重他的因缘。假如今天我们缘分结得愈来愈多,但很多身边的人、老人都没有照顾好,他们都离开了,事实上自己想一想,我到底是在弘法还是在谤法?这身边的人都得不到我的爱,都离开了,都丧失信心了,那我是在谤法,而且我还在花老祖宗的福报。因为他们愿意来,是因为老祖宗的智慧好,是因为师父的威德,我假如不能好好护念他们,那我花掉的是祖宗跟师父的福报,那对我这个弟子来讲是非常大的罪过了。所以老祖先告诉我们,「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最亲近的人都不能感动,怎么可以感动远方的人?所以这些教诲也提醒我们「君子务本」。

  接着我们看第四页第五句。这个刚刚是戒贪快,能够水到渠成,道法自然。接着这一句讲的是好几个角度的贪欲了。这是夏皇祖大禹,夏朝的开国皇帝对他后代子孙的一句话。「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他提醒他的后代,就是假如在家里面迷恋女色,在外迷恋游猎,这个就像成语当中讲玩物丧志,喜欢打猎,玩物丧志;迷于女色,玩人丧德;甘酒嗜音,喜欢喝酒,又喜欢听靡靡之音;峻宇雕墙,又喜欢住很豪华的房子。有一于此,未或弗亡,这上面提了五点,就是色荒、禽荒、甘酒嗜音,还有峻宇雕墙,而只要有其中一条,这个国家就要亡国了。那我们冷静看看,我们的下一代这几条有几?这五条犯了几条?可能不止一条。所以戒贪欲确实是非常关键的根本。所以我们佛门有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怎么让孩子不去贪着这些欲望?他要有非常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行。

  那比方我们看这个财,人要能放下对财的贪着,首先一定要先明理,理得心就能够安。胡小林董事长他在还没有学习《了凡四训》,没有接受师长教诲以前,他常常睡不好。因为觉得那个事业又被人家拿走了,这个事业又没有接上,非常多的担心,又患得患失,很苦。但是他学完《了凡四训》之后,他就知道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所以该是他的就是他的,他只要努力的去行善积德,自有他的福报。所以有一句话讲,「预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所以你好好的行善积德,不用去担心以后没有福报,不然就变成杞人忧天了。这个是明了财富的真因是财布施得财富,这个心就安了。

  而一个人不贪财,会得非常好的果报。在古代有一个杨公博先生,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他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很紧急,就交给他千金的财物让他保管。两年之后,这个朋友都没有回来拿。他就去了解情况,原来这个朋友已经去世了。他就找到他的儿子,把这千金还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不敢接受,怎么会有这一笔这么大的数额?所以这个商人很讲信义,没有贪这个财。结果他的儿子就当到吏部尚书,是部长,还当太师,皇帝的老师;他的孙子还做到户部的尚书,都是部长级的。所以不贪财,在财富面前不贪,后福无穷。

  假如贪不义之财,那个灾祸会来得非常的快。这个在历史当中也有记载。有一个定远这个地方,有个县长姓狄,这个狄县长刚好当地发生一个案子,一个男士去世了,他的太太就要继承他的财产,有数万金之多。可是他的小叔起了歹念,就要夺这一笔财产,就跟这个县长串通好,逼那个大嫂把钱都拿出来,最后这个大嫂都死在狱中。结果他贪了这个不义之财没有多久,他自己就全身长脓疮去世了,而且他有五个儿子、七个孙子,统统都长了这个脓疮相继去世。最后只剩下一个孙子活下来,而且那个孙子还没有立锥之地,根本就活不下去的状态。所以了解到这些真实的故事,那我们对财决定不会起贪不义之财的念头。这是财。

  第二个是色。色,贪色也是烦恼。去掉烦恼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就是知道其实这个烦恼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因为把这个烦恼当真的,觉得我就是这样,我没办法不这样,就被这个烦恼给控制了。所以烦恼叫烦恼贼,它就是要爬进我们的清净心污染我们。那这个小偷他爬上墙来,主人只要桌子一拍,这个贼就掉下去了,是吧!因为作贼心虚,他是虚的,他不是真的。有这个认知,我们就知道,我是主人,怎么可以让贼做主?怎么可以认贼作父?这个习气都是贼,我不能认它作父亲,我是真心,是明德、是本善,那个习气是假的。《了凡四训》里面有一句话讲得非常重要,「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那些邪念都是假的,你正念一来,它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古人举了一个例子很有意思,比方说有个男人,他的一个朋友跟他讲,我们这个都市最漂亮的女子今天要跟你过一夜,我已经安排到某某饭店了,你赶快去。这个人平常不搭出租车,马上搭出租车过去了,他以最快的速度到了那个房间。门一打开,本来整个人都被那个欲望控制住了,突然看到那个女的是他妹妹。他说妹,妳怎么在这里?请问刚刚那个色欲在哪里?假的,怎么是真的?那我们怎么被这个虚幻的东西给控制得无法自拔?所以什么是自由的人?任何欲望都不能控制我们才是真自由的人。所以很多高僧大德教我们怎么样把色欲去掉?看到年长的女士把她当妈妈看,看到年龄相差不多的当姐妹看,年龄比较小的当自己的女儿看,这个心念一起来,这邪念就污染不上。假如这么做还没办法,那你就把漂亮的女士当毒蛇看,就是你假如陷进去,牠一口就把你的头咬掉了,把你的家庭给毁掉了,那这个比较强烈一点。那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把正念提起来,这个非常重要。

  在《群书治要》当中讲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个是在「谨慎」,《群书治要》的这个「贵德」当中的「谨慎」。从恶若崩,这个恶念没有止住,就好像一个脚步踏空了,从山上掉下来。有两个兄弟双胞胎,几乎是同时生下来,而且两个人的相貌完全一样,连父母都认不出来。然后同一年考试,那个成绩都差不多,得到的国家的奖学金都差不多。然后连娶太太是同一年,生小孩也是同一年。而且还怕两个媳妇认不清楚,所以穿的衣服都不一样。所以认识他们的人都说,这两个人的命运根本就是一模一样。结果他们两个就一起进京考功名,刚好住下来的地方,隔壁有一个年轻的寡妇,这个寡妇看到他的兄长就对他示好。他的兄长很有正气,斥退了这个女子。哥哥马上想到,弟弟跟我这么像,赶紧去提醒弟弟,你可不能违背良知,毁了自己的一生,提醒他弟弟。

  但他弟弟没有守住做人的底线,所以就跟这个女子发生关系。后来还骗这个女子,说他考上功名,其实是他哥哥考上了,还骗这个女子说,他考上了,还把这个女子的钱拿去花。这个女子以为是他一直在往前提升,最后还考上进士,所以这个女子就一直等着那个男子来接她。最后郁闷成病,写了一封信寄给他。结果是他大哥收到了,这个哥哥就知道弟弟犯错了。大哥考上进士,接着整个家族非常发达。弟弟犯了严重的过失,没多久,自己的亲生儿子死掉了。这个弟弟伤心自己的儿子死掉了,哭到瞎了眼,没多久也死了。所以双胞胎,同样的命运、同样的福报,就因为这个色欲的诱惑没有抵挡,最后毁了自己的人生,甚至于断子绝孙的结果。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在面对这些欲望的时候,确实要慎重提起我们的正念才行。这是财色。

  名,我们看到第五页第七句,「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一个领导者最大的祸患没有大过爱好虚名的祸患,因为人主好名是因,会感得底下的人给他奉承谄媚,这个给他拍马屁,这些也是他感召来的,会投其所好。人主假如还没分辨出来,都用那些给他讲好话的人,这些都是谄媚之人,他不会是真正有本事真正为公的人,他是有私心所以才讨好。假如用的都是奉承的人,那真正正直的人他就会离开了。正直的人他希望的就是领导者能够真正不断提升德行,真正把这个团体事业做好,这是他的目的。最后领导者都是好虚名,这个磁场不对,可能正直的人就会离开了。

  而事实上,人这个好名是因为对名不清楚。其实名也是福报,一个人的名太高,都在消自己的福,所以有很高的名声也不是好事情。大家有没有听过,比方说一个年轻人,很年轻出名了,没多久去世了。因为他的德行不够,可名又太高,一下子福报花光了。有些人当官,刚升少将,明天要公布了,前一天晚上请大家吃饭,那一天晚上心脏病发去世了。就是他的福太薄了,这么高的名把他给压垮掉了。就好像一个人只能扛二十公斤,但这个名是三十公斤,就把他给压垮掉了。这个真相在《了凡四训》当中讲得非常清楚,《了凡四训》当中说,「名者造物所忌。世间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一个人享盛名,但是他的德行根本很差,他慢慢的这个名的福报花完了,他就要出事了。所以我看到这句话以后,这句话就是讲我,所以我走路过马路都特别小心。自己德行、习气还很重,名气太大了。所以老祖宗很仁慈,让我能够在我们大马先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这德行太差了。所以走路都特别小心。

  而下一句也很重要,「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一个人他没有犯错,反而被人家毁谤、侮辱,坏了他的名声,无过咎横被恶名,子孙往往骤发。所以人欠你,人侮辱你、毁谤你,人欠你,谁还你?你们声音太小,就代表我今天要赶紧下来再动一动。因为这段话太重要了,这段话听懂了,您的太平日子,极乐世界的日子,就要到来了。一个人没有过失而被人家侮辱,子孙骤发。这个道理你听懂了,从今天开始,你被人家侮辱,被人家毁谤,你会跟他鞠一个躬,「谢谢你送福报给我」。所以明理的人事事都是好事,没有坏事。这句话我们全听懂了,这个世界会开始改变,因为很多人骂人以后说,那个人还对我笑,还很高兴,这到底是他是学什么的?原来是学《了凡四训》的,原来是学传统文化的。那就给他完全不同的感受了。

  所以今天我们有一个名,那背后就是责任,好好尽这一分责任。今天人家毁谤我们的名,那对于我们也没有损失,一来送福报给我们,二来让我们修忍辱。他是好老师,考验我们的修养到哪里,哪有坏事?所以我们有一句成语叫不知好歹。人真的知好歹吗?人家很恭维我们,把我们捧得好高,好事还是坏事?福报都消光了。我们没有错,人家侮辱我,好事、坏事?好事。您看,这才是知好歹。假如一个人被人家骂了,回去很难过,那叫不知好歹。

  那一天我听一个朋友讲,他说我平常都很守规矩,没事想偷懒的时候,突然就有同修看到了,真衰!然后他还在那里很尴尬,「我平常都折得很整齐,今天偷懒一下了」,他还在解释,回来说到真衰。我说你不是衰,你是很有福报,你的祖先加持力太强了,你稍有一点不好的念头,他马上「咚」,就把你脑袋敲下去了。护念你的人太强,这是好事,结果我们把它当坏事了。有些人很聪明,偷偷摸摸干一些不是很好的事情,都不被人家发现,他觉得自己很厉害、很得意。那不是好事,那是大祸要临头了。人常常犯一些小过失,都没被发现,还自鸣得意聪明,这个人以后一定聪明反被聪明给误了。所以这些经句、这些道理要真正体会懂了,我们才真知好歹。

  刚刚有跟大家讲到,自己确实名不符实。因为这个因缘使然,刚好我二00三年到了海口去。因为刚好被我碰上了,我就跟大众交流传统文化,而事实上自己在整个修学的实修方面还远远不足。真的要改一个贪、改一个瞋,那没有真下功夫,对自己习气那种赶尽杀绝的决心,没有三五年,那个要扭转过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真正感受到老祖宗讲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羞耻自己讲的超过自己的实际的行持、德行。我有时候刚好到一个地方,比方素食馆,刚好那个素食馆在放「幸福人生讲座」。结果我边听边流冷汗,我讲给别人,我自己都没有做到,很羞耻、很恐慌。可能待会下完课,就有可能有我们朋友们就说:「蔡老师,你真谦虚!」其实这句话再来,又是对我的一个考验。

  您看历史当中苏东坡先生,他也很有道德学问。可是他跟佛印禅师应对当中,他有一天自己觉得坐在那里打坐,感觉非常好,他说:「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其实我们起一个自己八风吹不动的念头,八风动了没有?动了,没有察觉到。所以八风要不动谈何容易!所以今天确确实实因为看到这个经句,真实的自知自己的程度。但是假如这么一讲完,别人又说:「你好谦虚」,又恭维来了,我假如又接受了,那我又堕落下去了。所以忏悔自己是发自内心觉得自己错在哪。但是假如忏悔完,别人又说:「你好不简单,敢在别人面前忏悔」,那这八风又吹过来了。那以后忏悔的时候,不是打从内心忏悔,是等着下一个赞叹再来。所以人每一天能遇到几个境界?万境交集,很多的境界都在给我们考试。所以我们要善观己心,这个心念是觉还是迷、是正还是邪、是净还是染?每一念都有加减乘除,都有进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可能就要往后退了。所以这个好名也是必须要下大功夫来对治的。

  最后这个食,吃。其实吃只是三寸舌头有感觉而已,那个吞下去以后就没有感觉了。而这个生命牠被宰杀的时候都是很痛苦的,「何必戕彼之身,损己之福」,何必让牠们那么痛苦来损自己的福气?我自己吃素是因为有一个感悟,我有一天在切橘子,不是橘子是柳橙,结果切的时候,不小心那个刀滑了,就刮到了我的食指,伤口差不多只有零点五公分,还不到一公分。我痛得在那里头皮发麻,一直跳,好痛!突然在那一剎那,我的眼前浮现了一个景象,就是猪被杀的景象。我说我这个伤口才这么一点就痛成这样,那牠们被杀的时候那个伤口更大,不更痛吗?突然有这个感受这些生命的痛,很不忍心再吃牠们的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有感受到了,要去做就比较自然了。这个是要去贪,把这个欲望能够慢慢减轻,这个叫窒欲。那能够完全把这些欲望能够放下,那是真功夫了。

  接着我们看,修身当中还有第二个重点,勤俭。其实老祖宗的每一个德目都是通达人性的智慧,你照做了,得的受益无量无边;不照做,得的害处太大了。我们看这两个字,勤劳的好处,首先第一个,一个人勤劳,他常常劳动,身体好。我的父亲他小时候都帮我爷爷干活,身体非常壮,年轻的时候都扛过大便。请问大家,您扛过大便的请举手。这些都是有福报的人,一来尽孝,二来练身体。所以我父亲很壮。结果我这个儿子反而很瘦弱。其实我也很有胖的本钱,因为我的肩膀挺宽的,所以我应该有本钱慢慢把它胖起来才对!你看第一个好处,对身体好,对他身心的影响,因为常常劳动,整个经络非常好。第二个,习劳知感恩,他有感恩的心,因为他做了以后就知道父母的辛劳,所有付出的人的辛劳。

  第三,常常勤奋的人他会去承担责任,所以他的责任心很重,他到学校去他都会主动去帮忙、去承担,责任心,这是对他整个心境的影响,身心。再来,因为他常常付出,他就能设身处地别人的辛苦。我自己曾经种过菜,我花了二、三个礼拜种的菜,结果端上饭桌,不到一分钟就吃完了。因为是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有机的,所以他们一吃,很好吃,就吃完了。那一次经验,从此以后我不可能剩菜,因为知道种得很辛苦,就知道农夫很辛苦,设身处地。再来,因为一个人很勤劳,都会主动付出,他的人际关系会非常好。因为一个人很勤劳,不断的去承担,他是能力提升最大的。老祖宗教诲我们「吃亏是福」,人家不肯干的活,他都不计较去承担,他的老板一定慢慢的可以看到这个人非常老实,肯承担,一定栽培他,他的能力会好,而且会很受到重用。因为他很勤奋去帮父母去承担,他的心量大,所以福报大。因为黑板只到这里,所以我们就不写,自己想,要用心去体会,你的感悟就会更多了。

  接下来我们要从一体两面来看,勤劳有这些好处,懒惰呢?懒惰的人怎么样?身体差,懒惰的人不知感恩,懒惰的人推卸责任,懒惰的人都觉得人家对他的好都是应该的。懒惰的人你要不要跟他合作?人际关系不好。懒惰的人根本都没有好好的去付出,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懒惰的人谁要用?你又不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懒惰的人没有福报,都是消福报。所以勤俭为持家之本。我们的孩子不勤劳,那就种下他人生的祸患。所以古圣先贤留了一句话,「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一个人很多恶的习气都是从懒惰当中生出来的。大家看,我们这么去体会、去分析他的整个心态,老祖宗这句话讲得非常有道理。

  勤重要,俭也很重要。一个人节俭,省下来又肯去布施帮助饥饿可怜的人,「俭而能施,仁也」。节俭的人,他就没有那个贪欲,所以他不会去取不义之财。所以「俭而寡取」,他用得很少,不求人,所以他俭而寡取,他绝对不会去贪财,「义也」。他让节俭变成他的家训,变成他的家道,「礼也」。他把节俭拿来教训他的子孙,他是有智慧的人,「智也」。而且节俭是美德,真的做出来,做久了都能感动人。我自己小的时候,我们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我们成长。我记得我们三个姐弟都出社会工作,我爸爸妈妈有一天就说,「你们三个人怎么比我们还省?」当时我们三个孩子毫不考虑的回答爸爸妈妈,「因为我们家的掌门人是奶奶」。

  我奶奶特别省,那个一张卫生纸要用三、四次,分好几次用。当时候,小的时候就皱着眉头,干嘛那么省?我奶奶走到哪,电灯就关到哪,所以那个印象很深。虽然心里面在想,真的要这么省吗?可是这个德行就落在自己的心田里。慢慢慢慢的自己出去工作,拿到那第一份薪水,我拿到那个薪水的时候很感触,我说假如拿我自己的薪水,我连大学都没有办法读了,就想到父亲赚钱不容易。结果反而奶奶这些影像慢慢都出来了,所以变得不知不觉奶奶那个行为自己就做出来了。所以其实诸位长辈父母,你们所做的一切有德行的行为,统统没有白做,都落在了孩子的心田当中。但教育要有耐性,慢慢慢慢他就会结成好的果实,大家不要急于马上看到成果。

  我们看节俭,但是要往仁义礼智的这个德行去提升,一个人假如俭变成吝啬,那就不仁。一个人很节俭,然后节俭到公司的公物,他舍不得花自己的钱,还把公司的纸都拿回家去,那叫俭而多取,这就不义。一个人节俭,然后给母亲的供养非常的吝啬,这叫无礼,对父母就无礼。一个人节俭,节俭到把财产都要留给孩子,这叫不智,无智。所以老祖宗又留了另一句话讲,「勿以嗜欲杀身,勿以财货杀子孙」。一个人染上不好的欲望,他在残害自己的身体,有亏孝道,勿以嗜欲杀身。勿以财货杀子孙,你留了那么多钱财,变成后代子孙冲突的根源,那这个就真的是没有智慧了。

  而这一个「俭」字再把它延伸开来,那个很有味道了。包含不必要的应酬要减,不要多,这个都是俭的精神;包含不必要的胡思乱想不要想,这个乱想很耗精神;包含不必要的话不要讲太多,话说多不如少,话太多了讲错话,那得罪人,而且话太多伤气,对整个身体状况也不一定好。所以这个都是俭的精神。

  我们接下来这个句子有两句,第一句主要讲勤,第二句主要讲俭。我们看到这一句,第八句讲的,「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这个也讲勤、也讲俭。而我看到这一句的时候非常感动,感动在哪?老祖先是伦理道德起家,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接受了这个伦理道德,各行各业都有圣贤人,连农夫都是圣贤人,因为他时时都念着天下的人。从这句我们看到,古代的人都说,一个农夫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了。所以这样的存心,他会非常勤奋的去耕作。所以为什么每个行业都是高贵的?因为他时时存着服务大众的心。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一个妇女不织布,很可能就有人受冻了。所以常存这样的心,就非常勤奋的每一天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接下来分析到,生之有时,万物的生长都是有时节;而用之无度,但使用却没有节度,那这个能量资源整个就会耗掉,物资必用尽。所以好像很多科学家都讲到,假如整个人类用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来过日子,那不知道要几个地球才够这样消耗掉了。这句话其实对我们中国人是最大的提醒,因为我们将近四分之一世界的人口,我们不能跟着美国人那种消费的意识去走。我们要爱护这个资源,爱护整个大地母亲。而且我们更要想的,我们省下来,很可能就有人不会饿死了。

  所以古代治理天下,他考虑得非常的细致、非常的周详。那老百姓都有这样的存心,那当然都会尽力的去生产,这叫生之者众,都能尽力的去劳动。故其畜积足恃,国家就有足够的积蓄可以依靠。甚至于遇到一些临时的灾祸,都有足够的存粮来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灾祸。而且以前的存粮,都能存到九年的存粮。假如没有存到九年的存粮,叫不足;没有存到六年的存粮,是急;没有三年的存粮,叫国非其国,这个国家可能突然的一个变故,它就没有办法应对了,老百姓可能就没饭吃要饿死了。所以您看古人这些做法,真的都是为苍生在着想。

  我们看下一段,第九句,「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修身和治国没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传曰:欲不可纵」,这《礼记》上说,欲望不可放纵。「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这个结论是从整个历史发展当中,大家族,还有这些国家,都是能兴旺就是节约、俭约,会败亡都是奢侈。「俭者节欲」,节俭的人懂得节制欲望。而且节制欲望的人,欲望愈来愈小,他的灵性愈来愈提高。那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有智慧的人生。「奢者放情」,奢侈的人放纵欲望。「放情者危」,放纵欲望非常危险。「节欲者安」,节制欲望的人安全。

  有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他们刚好相约,因为他们被分派工作,考上功名被分派工作。一个到黄州做教授,一个到鄂州去做教授。但是因为两个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命运很相近,连分发的时间都一样,两个人互相约好,我们两个命差不多,你假如有什么三长二短,一定要来通知我。古人知道这个命运是自己修来的。结果其中一个不幸去世了,另外一个来帮他办丧事。当天晚上就对这个朋友讲,说老兄你先走了,可能我也差不多了,你假如有知,也给我打个招呼,让我做个准备。结果晚上真的作梦,他那个朋友跟他讲,我从小在富裕的人家,花钱花习惯了,所以我的福报已经花完了,禄尽人亡;你从小家里贫穷,你又特别节俭,你的福报还很多,所以你好好要惜福。所以这个朋友一醒过来,就好好保持这个节俭,多修德。所以同年同月同日生,福报一样,一个花得太凶,就英年早逝了。所以一个人假如只能活六十岁,可是他特别节俭,可能可以延寿二十年。一个人假如可以活八十岁,花得特别凶,可能五十岁福报就花完了。所以真正养成节俭的态度,真的是给孩子最重要的福祉、福报了。

  不只是个人福报不能乱花,一个地区假如形成奢侈的风气,很可能那个地方就会出现灾祸。这个在楝塘这个地方,有一个读书人叫陈良谟,以前这些道理读书人都懂。他们那个村庄刚好有一年旱灾,结果他们的水利工程比较好,那整个地区都免税,但他们水利工程好没有损失,也免税。第二年水灾,因为他们那个地方比较高,没淹到,其它地方都淹了,他们又免税。所以两年都免税,根本没有损失,都得到免税,他们就积了不少钱。那请问大家,免税是福还是祸?祸福相倚,得谨慎!

  结果因为他们两年都免税,积了一些钱,其它地方都受灾殃,都开始出来卖东西。结果他们就都去买这些东西,慢慢慢慢那个地区就愈来愈奢侈。结果奢侈到一定程度,这个陈良谟先生看了就说,「这样发展下去麻烦了,我们这个地区会有灾殃」,他给他一个亲戚讲,那个亲戚不信。结果没多久,他们那个地区发生瘟疫,其中有四个姓氏的人几乎死光了。他那个亲戚看到这个现象,跑来找他,「怎么被你说中了,那我们其它三个大姓?」那四个小姓,几乎后代都死于瘟疫了。那这三个大姓,没有那么严重,但是还是要遭祸。后来陆续发生火灾,还有一些灾祸,把他们的财产都损失掉。所以奢侈确实会折福,会感来灾祸。

  所以古人这些道理,还有这些事例,确实让我们深深感觉到,要齐家、要持家一定要勤俭。所以诸位还没有结婚的男同胞,找对象一定要找勤俭持家的太太、对象。那可能有人会说,「那我都娶了,怎么办?」你不要担心,只要有中华文化,就有办法。已经娶了怎么办?「人之初,性本善」、「正己化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你做起,一定你们家道就因为你转变过来了。好,那今天晚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22-11-21 18:33:29 | 只看該作者
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6-8 19:22 , Processed in 0.1982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