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06:52

净公上人讲解修身集锦南无阿弥陀佛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解修身集锦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尊敬的净公上人说:“社会要安定,世界要和平,一切众生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整个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怎样才能落实?政治做不到,武力也办不到,经济、科学、技术都办不到,这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看得很明白,能够办得到的只有教育。”“在中国出现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人不是普通人。有人问我: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应化来的?过去李老师说过,我们也曾经问过老师,李老师说理上能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这个话答得很圆满,理上确实是如此。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个地区对於儒很崇敬、很尊重,诸佛菩萨可以现儒身来度。这个地区的人相信道,对道很尊重,佛菩萨可以示现道身来度他,老子、庄子是道家。他们的德行、他们的教诲,我们仔细跟佛经比照一下,很多相同的。儒家基本的观念跟佛法完全一样,它教学的总纲领,是《大学》里头的三纲八目。儒家教学的总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儒教人什么?就教人这三句,孔夫子、孟夫子,一生没有离这个方向。八目是落实,怎么落实?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实!”“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这是根本。儒家头一句话是断烦恼,欲是欲望,就是贪瞋痴慢,欲望你要把它克服,克服自己的欲望,这叫「格物」。格是比喻跟欲望格斗,你要战胜它,永远舍弃一切欲望,不让欲望的念头,五欲六尘的享受、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决定不能让这个念头在自己心里面生根。但是它已经根深蒂固,如何把这个根拔掉?这是要格物。格物而后致知,致知是开悟,真实智慧现前。所以你只要有物欲横在心里,你的心就不会开窍,你的心只会生烦恼,不会生智慧。你要想像惠能大师一样,「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很令人羡慕。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他心里没有烦恼、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这个心就常生智慧。我们要不把这些东西拔除,智慧怎么会现前?这是修行的根本,从根本修。致知开悟,决定要读圣贤书,决定要体入圣贤之道。佛在经上劝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是修身,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佛法这一句之中。我们要懂得怎样去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自利利他,这是真正的菩萨道,这是诸佛如来真实的慈悲。世出世间圣人所说的是一个道理。”“汉武帝确实了不起,他的思惟、智慧,雄才大略,确实值得后人尊敬。因为在那个时代,中国经历春秋战国一段长时期的动乱,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要想化解国家跟国家的冲突只有一个方法,统一。诸位要晓得,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把诸侯这些国家全部消灭改成郡县,像现在省县制度就是从那以后传下来的,中国统一了。秦始皇虽然统一中国,不知道怎样治国,所以时间很短就彻底失败,被项羽灭了。项羽的武功,太史公也赞叹,也是不懂得治国的方法。真正懂得治国的方法,汉武帝,汉武帝才回过头来想想,两千多年的老祖宗用什么方法治国平天下?用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个道理他懂。所以用什么来恢复社会的秩序,安定人心?提倡教育。在春秋时代所谓是诸子百家,学说之多让人看到眼花撩乱,到底哪个好?如果这些学派统统都要来学,必然会引起学派跟学派当中的争论,社会还是不能太平。所以汉武帝的决策,诸子百家里面细心去考察、去选择,选择一家就订为国教,我们全国人都学这一家。其他的各家,国家不提倡,那就是私人去学,私人人数很少,这不至於扰乱社会。国家选择的是孔孟,选择孔孟,孔孟的思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我们晓得。孔孟思想是继承中国过去两千年的传统,从黄帝到汉朝初年,两千多年的传统。这个教育的中心理念是仁义,仁义跟我们佛门讲的慈悲是同样的意思,仁就是慈,义就是悲。你看我们佛门解释慈悲,慈是带给人快乐,悲是帮助人解除痛苦,所以悲是拔苦,慈是与乐。仁就是与乐,义就是拔苦,用佛法来说,慈悲的教育,跟佛法可以说同一个理念,同一个教学的核心。”有感于此,笔者敬集净公上人讲演中关于“修身”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8年8月5日






...所落的印象全是好的印象,这不是心想异故吗?「一切法从心想生」,物质环境裡面她也记得好的环境,绝对没有看到恶劣的环境。她这种理念、见解、行为,岂不是蕅益大师所讲的「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跟外面物质,说实在话没有好坏,没有善恶,也没有是非;所有一切是非、善恶、好坏,是从自己心裡头生起来的。自己心是纯善,我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自己心不善,极乐世界也是浊恶世界。所以佛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果报就不同。

  诸佛菩萨这是真正大修行人,心地「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所以他的境界是美好的。美好的境界要自己去求、自己去修,不是别人给你的,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今天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世间芸芸众生,众生心想不善。怎麽不善?专门看别人的缺点,专门记别人的过失,这个糟糕了,「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世间没有一桩是好事」,堕落在这个裡面,人间的恶道。

  为什麽今天离婚率这麽高?诸位要晓得离婚率高,社会就动乱。整个社会的结构是什麽?家庭。你看看儒家讲的,儒家讲的是大道理,不能变更的,是真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是天下得到公平、得到和平,是这个意思。「平天下」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世界和平。世界和平寄託在哪裡?寄託在国家的兴旺,每一个国家都兴旺,世界和平。国家兴旺寄託在家庭,家庭寄託在夫妇,修身!这两个人两情相悦才结婚,结婚之后,彼此都看不顺眼,都看对方的缺点,好了,没有几天离婚了,家破了,家不齐,国就不能治,天下就乱了。所以男女结婚不是他两个人的事情,他两个人是小事,他害了整体。一个世界就好像我们这一个身体一样,家庭是我们身体上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坏了,就会影响整个身体健康。这个道理几个人懂?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专看他的好处,专记他的优点,他怎麽会破裂?不会!就在一念之差,把自己的前途整个毁掉了,这是真正愚痴到极处。

  为什麽会这个现象?没人教。《无量寿经》上,佛很慈悲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可怜!所以世界的安定、和平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头一个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是四大支柱。如果教育崩溃,众生决定要过很痛苦的生活,社会不安定,世界不和平。所以古时候男女结婚是一桩最大的事业,礼节非常隆重,那是告诉你:你两个人结合,不是你两个人的事情,是国家、天下的大事。就是希望这整个身体,你这个细胞健康健全,你不是坏细胞,这个大道理我们要懂。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就晓得六道轮迴是怎麽来的,社会的安危、世界和平是从什麽地方建立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二集)  2000/06/0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2》)


...宜尚且不可以,你怎麽可以佔公家的便宜,像地方政府的、国家的、三宝的?自然就没有了。一定要记住永离,我们这一生肯定成就。

  『邪行』,此地是指淫欲,男女的情欲。我也常讲到,情欲氾滥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太普遍了,所以社会动乱,世界不太平。这个事情不是小事情,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是两个人的事情无所谓,那个罪不大,这是大事情。你看看中国的古礼就晓得,中国古人对这个事情看得多麽重。我讲经的时候常常做比喻,整个社会、整个地球,在佛法裡面讲虚空法界、法身,就像一个身体,而一个家庭就像身体上一个细胞,夫妻就是细胞的细胞核。夫妻不和,男的在外头有外遇,女的或者也在外面有外遇,这个细胞核坏了,细胞坏了影响整个身体,你的身体就病了。所以夫妻不和,家庭破裂,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你说你背的因果多大?整个世界不安,社会动乱,就是从这裡起来的。今天我们看到全世界离婚率这麽高,说这个世界不乱,哪有可能?关係太大太大了。

  如果没有这麽严重的关係,佛怎麽会把它定作根本戒?中国古大德常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我们要细细体会这句话,要了解这个道理。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国家的兴亡都在家庭,所以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就是世界和平的意思。现在讲世界和平,中国古时候讲天下太平,那个根是家,家的根本是夫妇。在宗教裡面,特别是佛教与儒家,对这个事情讲得很多、很透彻。起心动念的时候,立刻就要想到你背的是什麽因果。我们一念恶,叫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一切众生遭难;我一念善,能叫一切众生得福。社会的安危,众生的祸福,都在我们起心动念之间,不是小事。《十善业道经》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法,现在人讲基本法,从初发心到无上道。

  『妄语』,有意无意欺骗众生。「妄」是虚妄、不诚实,现在所谓说假话欺骗别人,这是口恶裡头最严重的,而且最容易犯。为什麽会作恶、会毁犯佛陀的教诲?现在人说,无非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其实,哪裡是自己的利益?说实在话,无非是包庇自己的罪恶。罪恶不能积,佛教我们积功累德,功德要积,罪恶怎麽可以积?罪恶积得愈大,你将来的果报是堕落得愈苦。

  『两舌』是挑拨是非,斗乱两头,这个罪过尤其是重。佛在经典裡面告诉我们,果报在拔舌地狱,端看你造作的业。当然,这裡面最严重的罪过是「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之一。我们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裡面看到,出家人嫉妒出家人、毁谤出家人,...(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十集)  2000/07/0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30》)


...都挂上,我们念念不忘老师;我们课堂裡面供养韩馆长的肖像,知恩报恩,所以人家看我们这个教室跟普通教室不一样。

  现在世间人不知道自己有过失,纵然知道了也不肯悔改,为什麽?面子问题,错了。古人讲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有过失,你肯改过,诸佛护念,天龙讚歎。你不肯改过,那你就完了,你没有救,你不知道忏悔。这一点天主教教宗给天下人做了一个榜样,前几个月我们在新加坡报纸,我看到两篇文章,教宗对全世界人忏悔。过去一千年他们做错了,特别是对于其他宗教歧视,不能容忍,他求上帝宽恕,在两千年这个时代当中,他们要改过,要跟其他宗教平等对待,互相交流。了不起!不愧为世界的领袖,勇于改过。

  社会的和平、安定、繁荣、兴旺,人民的幸福,基础是家庭,家庭的基础核心是夫妇,夫妻好合,天下就太平;夫妻不和,社会就有灾难,世界就不太平,你说那个关係多大!所以我们常讲社会安定和平是寄託在教学。教学有四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四个教育搞好,和平、安定、幸福就落实了。今天社会这麽乱,原因在哪裡?教育彻底失败了。

  儒家教导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天下太平,我们今天讲的世界和平。所以他在总结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诚意、正心」就是「明明德」,而「明明德」的方法是在「格物、致知」,「格物」就是佛家讲的断烦恼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所以我们的烦恼习气一定要断,这样才能够救自己,才能够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觉悟的人跟迷惑的人用心不一样,觉悟的人念念为一切众生,没有想到自己;迷的人念念想自己,而忽略众生,迷悟差别在此地。我们看世出世间,几乎没有一个圣人不着重家庭教育,儒讲得多,佛也讲得多,我们看看其他宗教经典,也都讲得不少。家庭教育是根,儒、佛讲孝,讲的是真正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来推行孝道。

  孝道的落实,就是十善业。佛教我们「淨业三福」,那是佛家修学的根本,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换句话说,孝亲、尊师、慈悲都是落实在十善业。如果不修十善,前面都是空话,都是不着边际的口号而已。一定要落实,落实就是要修十善。而十善不仅仅是佛说,所有宗教都说,儒家也说。由此可知,十善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学的共同科目,我们要认真修学,奠定出世法的基础,决定不可以疏忽。好,今天时间到了。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九集)  2000/07/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八集)  2000/07/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38》)


...,历史上确实不少有政治家的。在中国最着名的,周公。古圣先王,尧、舜、禹、汤,孔老夫子常常讚歎的,这些人没有私心、没有自己,从政做到帝王,捨己为人,对于自己的权位毫不留恋,看到有贤人、有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人,他就让位,这是政治家。

  同样一个道理,在各行各业裡面,在学术裡面,世间人称他为「家」,那就是大公无私;在佛门裡面讲,菩萨示现、菩萨应化,他是为社会、为众生服务的,不是为自己的。如果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的利益,这是凡夫,这是迷,没有觉悟。觉悟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为社会的安全、人民的福祉、世界和平。如果对这些事情没有利益,他也不会做,他不会说,想都不想。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怎样修行,怎样在这一生当中圆满证得无上菩提,我们这一生过得就有意义、有价值了,就没有空来一趟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集)  2000/8/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0

  诸位同学,大家好!古人常说:「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再好的制度必须要有人执行,才能产生效果。教学也不例外,再善的教育,如果学习的人不能落实,那就变成清谈,对自己修身齐家,对社会、对国家都没有实质的贡献。宗教教育也不例外,今天社会普遍的厌恶佛陀教育,原因在哪裡?我们要明瞭。我们接触之后,深深的明瞭佛陀教育是世间,包括古今中外,确确实实是至善圆满的教育。为什麽会沦落到这种地步?这个责任谁要负?佛陀的学生要负,不能怪别人。佛已经不在世间了,祖师大德也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现前的佛门弟子,在家、出家,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不能够认识、不能够理解、不能够奉行,我们是佛菩萨的罪人,是祖师大德的罪人。

  昨天晚上我听何云先生告诉我,此地国大古振美教授这些年来写了一本大书,分量很大,专门研究佛教在中国这两千年,对国家、对民族、对政治、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他非常讚歎,他说这个工作过去没有人做的。我认识古教授,那个时候他还在大学念书,我认识他大概有三十多年了。他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很难得,足以启发现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的领导人。

  我知道西方。我在美国住得很久,美国这个国家非常欢迎信仰宗教,从小学就是如此。他就调查小学生有没有宗教信仰,不管你信仰哪个宗教都好,不信仰宗教的他就给你打上问号,你是个问题学生。确实跟我们东方人观念不一样。为什麽?宗教教育在西方人心...(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集)  2000/8/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0》)


...今天看第九『住无碍见』,这是属于智慧。「见」是说见解,见解无障碍;换句话说,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能够得到通达无碍。这个利益,我想无论什麽人,不论他是信仰什麽样的宗教,没有不希求的,是一切众生共同的一个愿望。佛告诉我们,这一种愿望实际上是我们的本能;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每个人本来有这个能力。清凉在《华严》跟我们讲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的见解、思想处处都有障碍。障碍从哪裡来的?障碍是十恶业造成的。这十恶裡面具足了妄想分别执着,每一条都非常严重,所以性德不能现前。经上讲的种种不思议的果报,都是属于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只要我们离开十恶;离开十恶就是十善,这个性德才能够恢复。恢复到什麽样的程度,这是功夫的问题。

  由此可知,一个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一定要懂得「离一切恶,修一切善」;「一切」就是此地十条的纲领。这十条展开来,无量无边的罪业。十善也是如此,每一条善展开来是无量无边的善福。学佛从这裡学起,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到纯善。儒家讲「止于至善」,这是世出世间圣人,修心养性的最高目标。儒家教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佛教人「孝亲尊师,修十善业道」。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我们合起来看,确实古人所谓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是值得我们相信的。

  真正要是相信之后,就要认真努力去学习,把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过去所犯不好的、不善的行为、习气,彻底改正过来。改正就是修行;修是修正,把错误修正,这叫修行。凡夫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但是看别人的过失却很容易。所以古人就教我们,看别人的过失,立刻能回过头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犯他们同样的过失?这叫回头。回头就把自己的过失检查出来,这在佛法裡面叫开悟。什麽叫「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这个人开悟、觉悟了。凡夫不晓得自己过失,所以永远没有办法把过失改正过来,这是一般可以说多数人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就在这裡。我们常常观察别人,立刻回头想自己。不要把观察别人的放在自己心上,那就大错特错,自己真是罪上加罪;看别人立刻迴光返照,这是智慧。再有一种方法,读圣贤书。近代印光大师,为什麽苦口婆心劝人去读《太上感应篇》,去读《了凡四训》、读《安士全书》?果然能够天天念这些书,自己的毛病很容易检查出来。拿着这些经文,跟自己心行细细的对照一番,我们哪些念头是善的、哪些行...(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九集)  2000/09/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9》)


...饮酒,她一生都奉行。她是圆满的五戒,我们五戒证书当然要给她。这是一般受过三皈五戒的人都做不到,她是圆满做到了。打分数她是满分,一百分。她在新加坡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怎麽能不信?佛法的三转珐輪,「示转」、「劝转」我们在做,她在做最后的「作证转」,她给我们做证明。你看她一生生活得多麽自在,多麽快乐!她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神仙的生活,没有离开都市,这是我们修学的最好榜样。

  新加坡这个地方是福地,福在哪裡?真正修道人、真正的善人、真正的佛菩萨在这裡住世!众生有福。我们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在这裡产生信心,决定相信佛菩萨的教诲。特别是《十善业道经》,这《十善业道经》,我跟诸位讲,这是「行经」,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这是教我们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修行裡头最重要的,是要修口业。《无量寿经》讲到「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条,「善护口业,不讥他过」。通常一般都讲「身、口、意」,《无量寿经》是「口、身、意」,它这样排列的,这裡头用意很深很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十善相应,你才算是善人。所以佛教我们「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这才做个纯善之人,是我们修身养性的大根大本,我们从这裡下手。离开十善,决定堕三途。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纯善的心去做。好。今天时间到了。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二集)  2001/2/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经文倒数第三行:

  【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这两句是讲「五力」的效果,在效果裡面讲『众怨尽灭』。「怨」一个字裡头含义就非常之深,不但外面来的障碍是怨业,自己本身的障碍也是怨业,懈怠、懒散都是怨业。五根所对治的,《教乘法数》裡面讲的疑障,怀疑、障碍,这是怨业,懈怠是怨业,昏沉、失念、忘掉了都是怨业,后面讲散乱、愚迷,这些都是怨家烦恼,这不是外面来的。正像《八大人觉经》裡面佛跟我们讲的四种魔,四种魔有三种是属于内在的,「五阴魔」是内在的,不是外面的,色、受、想、行、识,这是我们内身的,「烦恼魔」也是内在的,「死魔」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外面所有一切的魔障都叫做「天魔」,不是属于自己的。这就理解怨业范围之大。

  我们要想破外面的怨业,先要断内心的怨业。内裡面断了,外面全部都化解了;内裡...(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一集)  2001/2/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1》)


...才把这个事情向他老人家报告,我说:「我现在学您吃一餐。」他说:「多久了?」我说:「八个月了」他说:「你感觉怎麽样?」我说:「感觉一切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远这样做下去。」为什麽?生活简单,可以不要求人,「人到无求品自高」,生活简单容易。我跟他提出一个理论上的问题,我说:「人摄受的养分,养分等于是燃料一样。人身体能量的消耗,需要饮食来补充,这是能量的补充。每个人能量消耗不相同,就像汽车一样,有耗油的、有省油的,我们身体也是如此。而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消耗在妄念上,对于劳心、劳力,那个消耗量很少。」老师对我这个说法非常同意。

  修道人心地清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消耗得少,所以一天吃一餐就够了。阿罗汉心地更清淨,比我们凡夫清淨多了,人家一个星期,七天吃一餐,这是经典上记载的。辟支佛心比阿罗汉又清淨,半个月吃一餐。阿罗汉一个星期出来托钵一次,辟支佛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他消耗得少,他一次的补充就可以用那麽长久的时间。我们现在吃三餐,还要吃点心,吃五餐、吃八餐,可见得那个妄想之多!全部都消耗在妄想上了。妄念纷飞,这个才是给身体带来一身的疾病,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修身还是从修心做起。心好了,身体就好了;心不好,用什麽医药来调整,用什麽东西来滋补,都是假的,都会补出一身毛病出来。讲到「正命」,我们要懂得选择行业,要知道怎样养心养生,使自己真正得到健康长寿幸福。「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懂道理、懂方法。八正道我们就讲到此地,经裡面给我们总结的一句话:『得正智慧,常现在前。』只要正,智慧就能现前。好,谢谢大家。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八集)  2001/3/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4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面第一行看起: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这两条是讲「止观」,我们把止、观合起来讲,印度梵语称「奢摩他」、「毘婆舍那」、「禅那」,我们在《愣严经》上读到的。「奢摩他」翻作「止」,「毘婆舍那」翻作「观」,「禅那」是止观圆融。可是它的名词含义是可以通用的,「奢摩他」可以翻作「止」、也能翻作「观」,偏重在「止」;「毘婆舍那」虽然翻作「观」,裡头也有「止」的意思;实际上,止、观决定是圆融的,止裡面有观,观裡面有止。假如...(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七集)  2001/3/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47》)


...的贡献是家,可怜现在没有家,现在说家没有人懂得。中国人传统的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天伦之乐,现在哪里有!这种好的制度,满清亡了之后就衰了;跟日本人八年抗战的时候,就整个把中国传统文化消失了,我们才有这样悲惨的命运,过这样痛苦的生活。所以我们自己要反省,要把这个病根、病源找出来,能够消除,这就有救了。我们的老祖宗是世界上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德行的人,为后世设想得太周到,只要遵守老祖宗的教训,你就会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纲领很简单,伦理、道德、因果,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道德是教给我们如何随顺这些关系,把自己的义务做出来;因果是事实的真相,善因决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

  一定要知道因果通三世,人一生不是这一生就完了,一生都完了,我们什么都不要学了,绝对不是说死了就了了。这个话我这几十年当中常说,死了就不得了,不是说死了就了了,死了就真的不得了,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债,你欠得多的,你到哪辈子才能还得完?麻烦真大。所以真正懂得因果的理事,人不敢做坏事;懂得伦理道德,人羞于作恶,不愿意作恶。中国五千年长治久安靠什么?靠教育,所以中国的价值观是教育摆在第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修身、齐家、格致为本,中国人的价值观是教育,不是财富。用财富做价值观,人可怜,一生做为金钱的奴才,死了之后一文带不去,你好好想想,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错了!所以对于物质与精神,也就是身心世界,要放下执着,要放下分别。我们执着的习气很深,分别习气也很深,我们就执着伦理道德,我们去分别善因善果,这就好!这是教学第一步,佛菩萨、古圣先贤教我们转恶为善,从这里开始;然后慢慢提升到第二个阶段,转迷为悟;最后一个阶段是转凡成圣。下面我们再看第四:

  【四者定光显现无念止。】

  这教我们放下念虑,这境界很高,念是念头,虑是思虑,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妄想、妄念。我们的妄想、妄念太多,止不住,所以你的心情烦躁,你的情绪不稳定,都是这个太严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妄想、会有这么多顾虑?是对于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我们具体的来讲,不了解伦理,伦理是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大道;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是属于伦理,讲到关系都是伦理。我们与花草树木什么关系,我们与居住的环境什么关系,这是中国人所谓的风水。我们与一切动物什么关系、与山河大地什么关系、与整个宇宙是什么关系,这些全部都包括伦理,还包括与天地鬼神什么...(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集)  2009/2/6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6》)


...的教诲,依教奉行。自己一生述而不作,都是讲祖宗的教诲、祖宗的德行、祖宗的成就,自己没有创造、没有发明。现在人喜欢创新,孔老夫子守旧,连创新的念头都没有,他老人家一生真的是广修万行称理成德,被后人尊称为集大成者至圣先师,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我们应当要学习。创新不好吗?实在讲,你所创新的可能完全违背了性德,那你不是称理成德,完全跟这个是相反的。相应的是三昧,不相应的是邪思、是乱想。邪思乱想,我们中国人讲胡思乱想,成就什么?成灾难,它成的是灾祸,不是德。我们不能够不冷静,不能够不谨慎去思惟、去探讨,希望在这一生当中真的有所成就。只要我们不离开大乘,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只要我们不离开净土,我们这一生就决定有成就。这个字我们简单就介绍到此地。看第二个字:

  【严者。行成果满契理称真。性相两亡。能所俱绝。显焕炳着。故名严也。】

  ‘严’是庄严,庄严就是美好,我们世间人常讲真善美慧,这四个字可以说是用来形容这个“严”字非常恰当,严就是真善美慧,不但是真善美,充满了智慧。这个‘行’,前面花是代表行,德行。我们的老祖宗教给我们怎样修行,佛门里面讲修行,在从前,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学术里面叫修身。民国初年小学课本里面有这一门课叫“修身”,抗战期间好像就没有了。抗战开始的时候是民国二十六年,好像就是从那一年,我记得很清楚,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在这之前有修身这门课,在这之后变了,改成“公民”,不叫修身,改成公民。修身好,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它这个影响力,满清亡了之后还影响了二十五年,到第二十六年的时候改掉了,改成公民,公民没有修身好。在佛法里面讲修行,修行的意思比修身更好,修身只着重身,举止要端庄,要合理、如理,但是行的意思比身广。为什么行?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的行为,所以修行包括身语意都在其中。但是修身,当然内容也包括这三个,没有那么明显。修行依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标准在哪里?标准在五伦、五常、八德,真的很简单。五伦是讲关系,我们佛门里面讲的觉悟、看破,明了关系是看破,看破是什么?这个事实真相你看清楚、看明白。这什么?这是道,看破就是你见道了。佛门里头有见道位,见道而后才能够修道,修道以后才能够证道,这是自然的次第,循序渐进。

  中国古人从小就教你明白这些关系,在没有明白之前先让你看、让你接触,这就是小孩的教育。中国教育是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育,母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正,要端庄,为什么?会影响胎儿。起心动念会影响,你的念头都是善的,都是清净的,这小孩将来健康,将来充满智慧;如果你起心动念是不善的,心浮气躁的,这会影响小孩的聪明智慧,他聪明智慧就很差,他就会胡思乱想。现在人知道这个真相的确实不多。小孩一生下来,他张开眼睛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模仿了,也就是他已经在学习。所以父母在他的面前,长辈、大人在他的面前,言行举止都要端庄,不能让他看到负面的,不能让他听到负面的,也不可以让他接触到负面的。他所见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伦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一集)  2009/4/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1》)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二卷





...在将来写历史的人,写这一段的历史叫乱世。没有规矩,没有礼仪,这段时间太长了,将近一百年。一个世纪没有颁布礼乐,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这是很大的疏忽。这桩事情,现在既然想制礼作乐,好像也没有人了,谁对这个东西有研究?没有行不行?没有就永远混乱。如果要想社会恢复到礼义之邦、和谐社会,这个是有必要的,很有必要。在中国推行了几千年,现在我们丢掉了,丢掉社会就乱了,不知道怎么样做好。丧服,这很重要的,老人过世,披麻戴孝是清朝的丧礼,民国没有,没有制礼。所以丧礼有很多人问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些人信仰宗教,外国的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用他们宗教的礼服,那就是外国的,中国没有礼。你能说不对吗?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对,没礼,这就难了。乐也没有,这是个麻烦事情。看什么时候政府觉悟了,来推行礼乐的教育,现在是要教育,不教育,颁布也没有人能做得到。所以一定要教。

  ‘四威仪’,中国古时候,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单位,是国家基本的一个单位,是家庭。中国的家是大家庭制度,现在也没有了,中日八年战争最大的损失是中国的家消灭了。抗战之前有,抗战之后没有了,这个非常可惜。家对于中国五千年的长治久安做出最大的贡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个人,家是社会,从前一个小家庭,家庭人丁不旺也有几十口人,一家七、八十个人这都是人丁不旺的。普通的家庭,标准的家庭,大概都三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有七、八百人,所以家是个社会。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他是一家人,一个祖先传下来的。你看夫妇结婚,小孩生多了,我一个同学,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我们在台湾有四百人,有一个就住在屏东,前几天来看我,带一张照片给我看。我们是三十八年到台湾来的,六十年前,在这边结婚了,两个人,现在全家我看他的照片,子孙有十二个,这么一大家。这还不算多的,我还有个朋友在台北,也是夫妻两个到台湾,现在全家有二、三十个人,你看六十年,增长多少倍。中国过去是五代同堂,第六代才分出去另外立一个家庭,五代是不分家的。从自己算起,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高祖父母五代就一百年,二十年是一代,一百年,你说他的儿孙多少,所以人丁兴旺。夫妇两个生小孩生多,多的有生十几个的,六、七个不算多,这样延续下来就有几百人。

  这么多人在一起生活,如果没有规矩,那不就乱了?所以家规重要,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这几年提倡《弟子规》,就是从前大家庭人人都要遵守的,你不遵守家就乱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六集)  2009/6/2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6》)


...鬼神在不在听经?在听经,比我们人用功,比我们人得利益多。现在这个时代鬼神好教,人不好教。我们三时系念佛事,每一堂确实都有鬼神往生,生天的更多。接受佛法的薰修,累积功德的,那不胜枚举。他们根性钝的,利的早就成就了,根性钝的也在认真努力积功累德,求生善处。不像人,人间现在不相信古圣先贤的话,排斥宗教,迷惑颠倒,造作无量无边罪业。我们看底下这几句话,贤首大师是唐朝初年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四百多年,将近一千五百年,已经就看得这么清楚。

  【传授浇讹师于己见。】

  为什么?威仪有则疏忽了,换句话说,不能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所以社会大众对佛法失去信心。

  【致使教无纲纪。滥挹淳流。得失齐举。妄参真净。】

  这十六个字把现在佛教里面的状况说尽了。佛法衰,社会乱,众生苦,连带关系。佛法是教育,人是教得好的,人也会教坏,看你怎么教法。圣贤教诲是把人教好,圣贤东西不要了,用现在一般人的思想来教,把人全教坏了。‘纲’是纲领,‘纪’是秩序。纲领失掉了,佛法的总纲领三学六度,世间法的总纲领,在中国《大学》里面所讲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没有了。‘滥挹’是随便阻挠破坏,‘淳流’是善良的人,好事、善良的风俗习惯,随便破坏,随便的去障碍、去阻挠。‘得失齐举’,让一般人没有能力辨别得失,没有能力体会到‘真净’,这个问题严重了。

  总的来说,现在的社会,宗教普遍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大家疏忽了经教,疏忽了教育,只着重在形式上,仪规形式着重在这些地方。被社会知识分子批评是迷信,我们细细想想是不是迷信?真是迷信。可是你从经典上下手,它不是迷信。不但佛教经典,我接触许多宗教经典,我可以说,一切宗教经典里面所说的,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伦理、道德、因果,现在学术界里面所讲的哲学、科学。经典所说不外乎这五个科目,这哪里是迷信!经典只念不讲解、不学习,变成迷信,变成一般人祈福消灾的一种工具。我有灾,我要念多少部经,灾就消掉了。能不能消掉?不能。为什么?有口无心,它不能相应。念,念熟了之后,你心里的境界转过来,灾就消掉;你转不过来,消不掉。譬如《十善业道经》念了之后,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了善恶标准,把自己的恶转变成善,灾就消掉。你得会转变,真正把经教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经教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集)  2009/7/23  台湾  档名:12-47-60》)


...念佛这一门,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佛要怎么念法?你看大势至菩萨八个字,这是念佛法门的秘诀,都摄六根是把六根收回来,眼不向外看。我们用现代的话说,眼不受色的诱惑,耳不受音声的诱惑。观世音菩萨讲“反闻闻自性”,不听外面的,听里面的,里面是什么?里面是性德,是自性。眼不看外面的,看里面的,看自性。六根不向六尘境界去攀缘,从六尘境界里面回头去看自性,眼回过头来就见到色性,耳回过头来就能回归到闻性,六根的根性一回头就见性,所谓回头是岸。不要向外去奔驰,向外奔驰错了,眼被色牵引,耳被音声牵引,舌被味牵引,你在六尘里面,色声香味触里面起分别、起执着,这造业,什么业?六道轮回业。口里面念佛,而我们六根所造的依旧是轮回业,这往生障碍。所以念佛念一辈子,为什么最后不能往生?道理在此地,你没有能够止住,这重要。

  凡事都有事理两面,有事、有理,事上面容易办。譬如我们学佛,知道经上所说的,祖师大德教诲我们远离五欲六尘的境界,首先在事上、环境上帮助我们修清净心。所以古时候寺庙庵堂,无论是大小都选择在深山里面,人迹罕至,一般人不会到那里面去的,环境清净,听不到外面杂音,这个地方好养心,修身养性选在这个地方。这样的环境,在佛门的术语叫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寂静处,这个地方很安静,听不到杂音,所以寺院也叫做兰若意思在此地。可是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幅度的改变,科技发达,资讯发达,交通便捷,深山里面也都有电视、有网路,道路开上去变成观光旅游点,不清净!现在佛教为什么衰到低谷?你想想看,清净道场变成旅游观光胜地。在过去一尘不染,现在五欲六尘都会集在这一块这个点上,你能不染吗?你要不染那是圣人,圣人不到这个地方来,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十来年前,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说在过去佛门四众弟子修行成就的顺序,出家法师排第一位,是成就最多的,第二位是出家的比丘尼,第三位是男众居士,第四位最后是女众居士。他说现在变了,佛门也变,现在修行成就的,成就最多的,最有成就的,在家女众排第一,第二位在家男众,第三位出家女众,最后的是出家男众。我们想想黄念老讲的话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现在事实摆在面前,确实如此,这颠倒了。印祖对我们现前的社会看得太清楚,他老人家教我们,建道场建小茅蓬,住众最多不要超过二十人,还是需要选择寂静处,不要选择观光旅游的景点,过去这些丛林寺院不适合修行...(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二集)  2009/8/12  台湾  档名:12-47-72》)


...生活不能安定。从前大家,家庭是大家,有依有靠,你终身绝对靠得住的就是你家庭,大家庭。你在外面做任何事业失败了,谁支持你?家支持你。你年岁老了不能工作,谁照顾你?家照顾你。所以家肩负起养老育幼的使命,不怕年老,年老真有天伦之乐,你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小孩多,那有天伦之乐。私塾就是家里面的子弟学校,学校办得好的,还有些亲戚朋友他们的后裔,我们这个学校还有名额,还可以容纳都收留。苏州范仲淹先生那更了不起,他官做得大,做到宰相,他的子弟学校不但照顾自己的小孩,照顾亲戚朋友,社会上凡是能够念书的这些好的子弟统统都收,而且什么?还供养他,叫义学。所以这些富贵人家为国家培养人才,功德大,心量大!他看这个小孩,不是自己家的,国家的下一代,看得深、看得远,所以很用心的照顾、教导。这就是代众生苦,养老是代众生苦。

  我常常在想,这个世界要真正能化解冲突,恢复像从前一样的安定和平,这汤恩比讲的,只有靠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话真的不是假的。他是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历史哲学家。我就他这几句话,跟英国伦敦剑桥大学汉学系的学生讨论过,他的话不是假的。但是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真正得力,得力于家,这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力于家。中国的家太好了,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肩负起养老育幼、教化事业的功能。每一个家都整齐,社会上没有坏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哪一个行业最清高、最安乐?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仕就是从政,他没事情做。为什么?没有案子好办,社会上都是好人没坏人,一个月有三、五件案子很多了,平常没事。所以他有时间读书,有时间从事于艺术的消遣,书法、绘画、著书、游山玩水。有很多时间去访问住在山林里面高僧大德,跟他们做朋友,常常往来,你说那个生活多美满、多幸福、多快乐。现在社会不一样,台湾这么小的一个地方,要跟中国大陆比,那是最小的一个省分,浙江是小省,大概比台湾都要大一倍多,到两倍。可是案件,我是好像有两次跟司法院赖院长见面,他告诉我,案件一年平均将近三百万件,三百多万件,一年三百六十天,他说除了假期放假不上班,几乎每一天平均一万件;刑事案件平均每天是两千,办不完的案子。在过去中国旧社会里,一个月案件最多一百件就不得了!天天还有案子办,那还得了,一天二、三件。现在一天一万件,什么原因?家没有了,问题多!人没有依靠最可怜,特别是老年、幼年,...(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二集)  2009/8/12  台湾  档名:12-47-72》)


...老年人的坟墓,形容得不错。老人年退休之后真苦,虽然美国的福利,老人福利不错,物质生活国家照顾,每个月生活费用国家会寄给你,物质生活不愁,精神生活没有,那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坐吃等死,你说那是什么味道?我们不难想像而知。我参观过很多老人院,我感触很深,回想到中国从前的社会,我觉得那个制度好,那个制度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如果制度不好怎么流传这么久?中国自古以来实行的大家庭制度,不分家的。所以小孩在这个家庭生长,从小就接受训练,你这一生为谁?为家。要爱这个家,要护持这个家,要兴旺这个家,他有个目的,人生有个目的,他为了家,荣宗耀祖,光大门楣,他为家。家是他一生最可靠的后盾,无论他到什么地方,家帮助他,从小读书家里培养他。到年老退休回到家里,家养老,无论在外面做什么事情,几十年回家落叶归根,天伦之乐。这个家族里面的儿孙多,所以他的心量大,比现在人心量大。这一家人,他真的跟自己的关怀没有两样,他是平等的,他是公正的,不能有私心,不能有偏爱,这个家才能够兴旺。

  所以中国那个家,维系几千年社会安定和谐。中国人讲的“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治国平天下靠什么?要靠家。家要用什么东西来维持?修身,人人都懂得修身,所以它一套东西,修身靠什么?靠正心,心地要公正。正心靠什么?诚意。诚意靠智慧,智慧靠格物,格物是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在家庭里面是大公无私。所以家治好了,这一家人人是好人,好人做的事都是好事,所以它社会安定。我常说古时候社会上各行各业,最舒适的行业做官的,没有案子办。为什么?社会上人人都是好人,没有坏人,没有人做坏事,你说做官多轻松。不像现在,现在这个社会颠倒,各行各业最辛苦是什么?最辛苦做官,办不完的案子真苦;从前做官是真乐,享受。哪像现在,原因是什么?现在家破,家破人亡,人真是亡,人到老年是无依无靠真可怜!这些社会的现实,我们看得很多,养老院、育幼院,跟从前的家比差得太远!现在都变成商业化,没有那种亲情。中国这个家的观念,家道、家规、家学、家业,这全世界在其他国家民族找不到。可是真正做出来,我相信任何不同族群、不同国家的人看到,没有不生欢喜心,没有不向往。我也想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家不可能再恢复,但是中国人家的精神是好的,是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可以给世界、给社会带回安定和平。所以我就想到今天团体,用团体来代替家的组成,团体继承中国家的精神,对社会、对国家就有贡献。团体的范围就很大,在佛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四集)  2009/8/26  台湾  档名:12-47-84》)


...国朝代周朝是最长的,八百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长的一个朝代,八百年。周朝开国的时候有三位妇女,圣人,养的儿女都是圣人。周朝开国的时候,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我们看孔子的书,孔子一提到文武周公,他一生最佩服的人、最尊敬的人,文武周公。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叫太任,生他;他的夫人叫太姒,生武王、生周公。三太,太姜、太任、太姒,太太从这来的。这个称呼不得了!太太养的儿子都是大圣大贤,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国从此以后叫自己的妻子都叫太太,是希望太太能够学太姜、太任、太姒,把小孩都教成文王、武王、周公,这个话用意在此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可是这些事情,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得很多,我看到好几篇,他都提到这个,可见得他老人家常讲。所以中国社会不是重男轻女,对妇女期许得太高了,这个家族有没有前途、会不会兴旺,国家民族有没有前途,全靠太太,这我们不能不晓得。夫妇有别,各有各的任务。

  长幼有序,不乱,这个家族不会乱。从前是大家庭,不分家的,家里面人丁不旺的大概也有两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七、八百,常见的,一般普通家庭大概都三、四百人,你看这么大的家庭,所以家就是个社会。中国在古籍里,诸位念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那么大的家,他会管家,他就能治国。现在中国的家没有了,我们讲家破人亡,这苦不堪言。有家他有乐,家是一个人终身的依靠,小时候读书不怕家境困难,不会失学,为什么?他有家学,就是从前家里面的私塾。父母没有能力教育儿女,家族教;老了,家族养老,所以你没有忧虑,你不怕老,老的时候享福。不像现在,现在人多可怜,现在家没有了,小孩少,尤其现在学了西方的价值观,自私自利。西方价值观就是自私自利,不孝父母,不养父母,在中国东方还有这么一点影响,还没有像西方一样。西方人小孩,美国是十六岁,十六岁就算成年,他离家出走,父母没有权去找他,他可以独立生活。可能一出去,一生再也见不到面,这很多,所以美国老人很可怜。老了进老人院,在物质生活上,国家有养老金给他,物质生活没有问题的,精神痛苦!同样住在老人院里面,一个个都像木头一样,彼此见到没有笑容,也没有话好讲,真的是我们中国人所谓坐吃等死,你说那个味道多难过。所以许多的老人自杀,原因在此地。

  现在许多社会问题爆发出来了,在中国从来没有过这个问题,大家庭。大家庭好!几百人在一起,五代同堂,你看你的儿女、侄男、侄女,这些人的小孩多...(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0集)  2009/09/11  台湾  档名:12-47-100》)


...有隔阴之迷。所以真正的功德利益就是在西方净土,真正能往生西方净土才算是得到真实的功德利益,除此之外都不能称之为真实的功德利益,这是我们特别要记住。
  你眼前所得到的全是梦中境界,真是要觉悟,一场空!虽然现在还没死,死了才晓得,古人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样都带不走。可是我们有没有觉悟到?每天晚上睡觉睡著就是小死一次,每隔几个钟点你要小死一次,你觉不觉悟?你想想看,你梦中睡熟,你哪一样东西能带到梦中去受用?一样带不走!没有一样东西是你自己的,连你的身体,你睡著了,人家把你身体搬走了你都不晓得,身都不是自己,何况身外之物!每天睡觉醒过来要好好的想一想,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的,你要能够常常想这个,你就会觉悟了,你再也不会造作罪业了。自己不会找自己麻烦,然后你才觉悟到世出世间一切人也没有办法找你麻烦,也没有办法帮助你,帮助自己的是自己,障碍自己的还是自己。佛法里面说「无依道人」,没有依靠,无依无靠,什么都是靠自己,这才称之为无依道人。佛法教我们自己依靠自己,这不骗人,这个不迷信,这是真实的。
  疏【轲氏曰: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这是孟子所说的。
  演【守约谓修身。】
  自己要刻苦、要勤俭。
  演【施博谓天下平。】
  『施』就是布施,肯牺牲自己帮助别人,人人能这样做,天下太平,天下才得到公平。别人不能做,我们一定要做,我们对於天下一切人是一个平等心来对待,是一种公正心来对待。简约是修福,勤俭是修福。以公正的心、公平的心、清净心对一切人,这叫布施,这就是六度里面的布施波罗蜜,这是善道,至善之道,在此地讲成佛之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道。如果我们听懂了、真明白了,从今天起如实去做,那么你就得到成佛之道、往生西方之道,要肯去做、要肯去修,然后才能够成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五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5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第三十页:
  疏【云何知先,繇生彼国,近事如来,如是大愿,庶可希冀,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以求愿往生为先务之急也。】
  什么叫做知先?这一番开示非常的重要。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不要说是证果,就是开悟都相当不容易,为什么?悟门被二障、二执给堵塞了。烦恼障不但障涅盘,也障菩提,障菩提就是障了你的悟性,障了觉性...(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四集)  198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4》)


...有,他还是佛,不过现人的这个样子跟我们和光同尘,来帮助我们而已,就是绝对不会再退回来,这叫做善逝。
  第六个是「世间解」,解就是理解,一切世间法他完全通达,没有一桩不知道的;世出世间法统统通达,这叫世间解。弘法利生,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当年学教的时候跟李老师,李老师就一再叮咛我们,说一定要通世间法,学佛总是以佛法为主,他特别提醒我们一定要懂世间法。世间法不懂,通佛法不能度众生,因为你跟世间人格格不入;通世间法不通佛法,也不能度众生。要想发心度众生就不容易,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达,这个事情就难了。世间法,我们不要谈现代这个新的科技知识,咱们不谈这个,因为这个太多了,就谈从前的这个知识。《四库全书》,这是我们中国的老东西,你这一生能不能通达?世间法,没算现代的科技,现在新东西没算,算旧的,你就难了。那么佛法呢?三藏经典。可见得这个事情难,真正是难。所以发心容易,真正要做到不容易,可是我们尽心尽力勉强还要去做。
  在世间法里面,李老师给我们这些学生选的,第一个是《四书》,要念;第二个是古文,念《古文观止》;第三个是《御批通鉴辑览》,这是历史,要知道过去历史的教训;第四个是《五种遗规》,修身的书,这是规定我们必须读的世间法。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发心好像满好的,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礼节,举止言谈行为违背人情,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08:09

这个怎么能弘法?你佛法再好也不行,不近人情!有很多真正修行不错的,世间法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跟他相处真是啼笑皆非,他是不是有意的?决定是无意的,没有学过,人情世故不懂!所以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达。佛对於一切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所以叫世间解。不通世间法,决定不能度众生,你自己这个言行举止众生看到会厌烦,再高的德行,你连做人都差劲,还谈什么?所以这点我们要留意的。世间书籍,我奉劝诸位《五种遗规》一定要念,是清朝陈弘谋居士编的,编得非常好,这就是学礼,所谓「人无礼则不立」,没办法立足於社会,一定要懂礼节。
  第七个是「无上士」。士,是中国对读书人的尊称。读书人里面,佛是至高无上,所以称为无上士。如果讲到学位,没有比佛更高的,他是最高的一个学位,称为无上士。
  第八个德号是「调御丈夫」。中国人常讲大丈夫,大丈夫跟大英雄都是从前对杰出的人的一种尊称。所谓杰出,就是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得到,这才称为英雄,这才称为大丈夫。佛称为调御丈夫,调御是对众生来说的,众生心里面...(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3》)


...,把第六意识当作心,第六意识最大的作用就是它会想,会打妄想。第七末那,它最大的作用是执著,固执;第六意识,分别、妄想这个功能最大。所以佛教给我们修行从这两个识下手,它要分别,我不分别,它要执著,我不执著。不执著,天下就太平,万法平等,一有执著就不平等。
  执著里面最坚固的执著是「我执」。有我,怎么可能平等?我总比别人要高一点,总比别人要强一点,就产生我慢,这是傲慢的烦恼。贫贱到了极处,所谓叫花子、要饭的,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他傲不傲慢?一样傲慢。看到有钱的人、做大官的人走过去,他还在那里哼一下,「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他还觉得他不在人之下。诸位要知道,第七末那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四大烦恼里就有我慢,有我一定就有慢。《礼记》里面「傲不可长」,晓得傲慢是与生俱来的,不要增长就好了。儒家是希望控制我慢,不要让它增长。佛法知道这个慢是大烦恼,贪瞋痴慢,一定要断;如果不断烦恼,我执是决定断不掉的。
  佛法的修学下手之处,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礼敬是修什么?就是折伏我慢。佛法如此,世法也不例外。从前教学,《礼记》是每个人必须读的,就像我们现在念《公民》、《修身》课本一样。《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礼」的定义是什么?自卑而尊人,自己要降下来,要尊重别人。儒家教学也是要把我慢伏住,世出世间圣人他们这个看法都相同,教学的方针也相同。这就是大乘经里面所讲的转识成智,不过儒家不能够转得很彻底,只是伏住而已,佛法硬要把它转过来。
  这是末那的「相续识」,末那识的作用的延伸。「依诸凡夫取著转深」,「取」是取相,「著」是执著。「计我我所」,「计」是计度分别,就是计划、度量、分别,分别我、分别我所,我所是我所有的。身外之物是我所有的,我的家庭、我的财产、我的事业、我的眷属,这统统都有我!「我」很难断,佛有个方便法,先把「我所」舍掉,比较容易一点。从我所,然后再把我执破掉。我们要晓得,方法有很多种,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径。可是实实在在不容易舍,不要说是「我」难舍,就是我所也舍不得,也放不下。我与我所要是坚固执著不能放下,换句话说,六道是住定了,决定不能够超越。
  六道怎么形成的?就是我、我所变现出来的。初果须陀洹,他把我所舍掉了,人家就证得位不退。虽然没有超越轮回,保证不堕三恶道,为什么?...(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4》)


...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这个人有缘。这两句话有很深的意思。更要紧的,我们要常常用这两句话来检点自己,我们到底信了没有?也许你会说,我信了。我再问,你真信了吗?真信是万缘放下!你今天心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分别执著妄想、忧虑牵挂,你的信不是真信。西方是极乐世界,如果你真信了,你虽然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极乐的气氛你已经沾到。你会不会感觉你现在的生活非常美满、非常快乐?能有这个感触,有这个受用,你已经得到极乐世界的气氛。如果你还有很多烦恼忧虑,那么你念佛,换句话说,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什么原因?不信!我们如果把信分成十分,我们只有一分、二分,那个信的力量太薄弱,起不了作用;有五、六分的信,你就会很快乐,会得到受用;你有八、九分的信,就决定往生,毫无疑惑。信愿念佛,功夫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形象,从你生活当中能看到,真正念佛人,身心快乐,身体一定健康,相貌一定圆满,相貌一年比一年好看,为什么?心清净,得三宝加持。三经里都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护念加持,只有真信,气分就接上,那个加持力量我们就真正得到,我们没有障碍了,完全得到,体质就变化,改变了体质、改变了相貌,他自然就不一样。修行人愈修身体愈差,相貌愈变愈丑,这个大有问题。从这些地方,能看到修行人的功夫。我们不要去看别人,常常照镜子看自己,看看自己一年一年有没有进步,一年一年自己的功夫有没有得力,这个很重要。所以看到「不信者之自弃,能信者之有缘」,不信、能信,都不是说别人,都是说自己。
  钞【令一切众生悲伤绝分,而欣幸得闻故。】
  不信自弃,对於这样殊胜的法门,一生成就的法门,非常可惜,他没有分!没有分不是别人障碍他,是他自己障碍自己。能够相信,有缘人,这是非常的欢喜,庆幸他有缘听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这一生当中永脱生死轮回、圆成佛道的机缘,他得到了。
  钞【今之信净土者,皆因佛说而发起也。】
  从释迦佛那个时候起,一直到今天,乃至到后世,有人见到个法门,读到这个经典、听到这个经典,追究根源,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恩德,他老人家最初为我们宣说的,我们现在代代相传,我们得利益了。同修当中有几位外语能力很好的,如何把这个法门翻成外国文字,帮助异国的这些众生们也能闻到正法、也能信受奉行,那个功德就真的无量无边。
  钞【虽今不信,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故。】
  这句话真是说尽了,这个法门不能不宣扬,为什么?『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0》)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三卷





...「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就是六道。
  钞【随愿往生。】
  往生一定随著自己的愿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达到。
  钞【故得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就是说你业障消除了,一定得生。诸位要记住,这是在密咒上讲的,前面经上讲的也是这个原则,所以我们念佛,念佛能不能往生?念佛,业障消了才能往生。带业往生,古大德解释得很清楚,《印光大师文钞》里也讲得很清楚,是带过去的业,不可以带现在的业。过去没有学佛不知道,所造的那个业是可以原谅的,可以给你带去的;学了佛,知道这是坏事情,还要做,这不能原谅,这个也不可以带,只能带旧业,不可以带新业,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这就是这个法门比其他一切法门殊胜的地方,其他法门说实在话,连过去的业都不能带,一定要消干净才能出得了三界。阿罗汉出了三界,四果阿罗汉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也就是《百法明门》里面所说的二十六种烦恼统统断尽,他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没有破,所以不能见性。我们这个法门,见思烦恼不必完全断尽,只要把现行断了就可以。什么叫现行?现在不发作,就可以了。现在一面念佛,一面还发作,没用处,这个诸位要记住,就是决定不得现前。现在一定要修身心清净,这个很要紧,是我们这一生念佛能不能往生的关键。
  钞【总持者,总统摄持,更无遗失,即咒之别名也。】
  咒也叫『总持』,这就陀罗尼的意思。
  钞【传名不思议神力者,即经名不思议功德也。】
  我们这个经是不思议功德经,所以往生咒也是不思议神力咒。
  钞【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议。】
  咒实在讲就是经的密说,与经中的宗旨、义趣可以说是完全相同。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7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六0八页:
  【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这在佛经里面称作「人题」。因为佛经是世尊当年在印度所说的,后来他的弟子们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经典。原始的记录都是用梵文写成的,梵文是印度的古文。传到中国来之后,一定要把它翻成中文,才能在中国流通。因此每一部经都有翻译的人题,什么人翻译的。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晓得,佛经的翻译是集体的创作,不是某个人翻的。佛法传到中国来,是中国国家去聘请的。在古时候是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聘请高僧大德到...(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6》)


...本心。今古不异也。】
  换句话说,见了性之后真正是入不二法门,这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我们想成佛,成佛是什么?就是入不二法门。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证得一一法皆是不二,这就成就了。今天接著要跟诸位研究的,就是这底下一段:
  【二万佛皆同一号者。】
  诸位要晓得,此地所讲这个数字,不是真正的数目字,完全是表法的意思,『二万佛』都是说的二乘人,二乘人同德同性,同一个性,二乘根性,所以他们成佛,佛在法华会上说这些佛皆同一号,日月灯明佛。末后一段讲到:
  【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
  『最后佛』就是未来佛,还没有成佛,他最后成佛,当然是指未来佛,这还是属於表法。说到出家,这个地方就给我们提示出来:
  【一无明家。二三界家。三世俗家。】
  说到这里我们得要多说几句话。我们先从『世俗家』来讲起,世俗社会的组织是以家为一个单位。现在所讲的小家庭制度,与我们中国过去讲的家意思不相同,我们中国过去讲的家,是大家庭制度,大概现在在台湾我们已经看不到了。诸位如果去看看《红楼梦》,你就能够看到从前的家,你看它那个家上上下下有一百多人,有一百多人有好几代同堂,那是个社会组织。我们读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指那个家。大家庭实在讲也有很多的好处,我们所谓是天伦之乐,只有在大家庭里面才有,小家庭里面的天伦之乐谈不上。出家这就是指的出这个家,经典里面所讲的田宅、妻子、眷属,这都是世俗的,离开了。离开之后修学过程当中为佛弟子,戒律里面教给我们的是三衣一钵,过著最简单的生活。换句话说,把世俗的境、缘,境是讲境界,就是我们的物质环境,缘是说的人事环境,将世俗的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统统离开,一心修道,目的是为了成就道业。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我们算不算出家?所以这一定要晓得。
  弘一大师,这是近代对於律学颇有研究的一位学者,他在《律学三十三种》里面,特别是在闽南佛学院那个时候所讲的,他自己说,老实讲他自己的身分,只能算一个出家优婆塞,坦诚的告诉大家,比丘戒决定得不到的。如果根据蕅益大师的话来说,蕅益大师他是明朝末年人,对於律学也有相当的研究,他老人家讲中国自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现在所称的比丘是名字比丘,意思就是有名无实,名字比丘不是真正的比丘。传授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比丘,这一个也找不到。戒要不要受?要受,这是弘一大师讲,免得被世间人讽刺、讥笑,戒还是要受,自己要晓...(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07》)


...,就是有伤害众生的事情,因为这一类人他就是做这些事情。日本的佛教,有些里面是帮会组织,这是诸位必须要提高警觉的,他们的组织很严密,拿著佛教做招牌。所以要不晓得上了他的当,进去之后,出来就很难,出来怎样?如果你要泄露他的秘密,他要把你杀掉灭口,这是我们同学们不可以不知道的。所以说不轻易参加任何组织,如果不把它的底细都搞清楚,它是个真正纯善如法的组织,我们可以参加;如果它是个不如法的组织,那我们一生要受其害,要受其连累,这是得不偿失。出家人最好守本分什么团体都不参加,你们看看释迦牟尼佛他参加过什么团体、什么组织?没有。他一生就是自修教学,这多自在,这多清高!无论什么人,世间善人对你恭敬,恶人对你也恭敬。
  【近声闻。恐落小乘。】
  就是有些修小乘法,你常常跟他接近,这你就容易修小乘法,受他的传染。
  【近女人。恐生欲念。是皆不应亲近。】
  这些教给我们,总而言之,就是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当你出了名,有许多人亲近你,你自己要晓得防范,就是要有分寸,要有一个距离,哪些人可以近,哪些人不能近。注意自己,绝不可以遭到这个障难。修行人要紧的:
  【闲处坐禅。观诸法空。是应亲近。此修身业也。】
  所以修道的人要耐得住寂寞,一天到晚看不到一个人,没有一个人跟你讲话,这最好的事情,这最舒服。如果一会儿没有人讲话,就觉得很闷,就觉得很寂寞,这个人不能修道,这个人烦恼太重。修道的人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心是清净的,道业才能够增长。功夫深的时候纵有人来,不打紧,心里面如如不动,这是有相当功夫。初学的人,大概在十年之内达不到这个功夫,到不了这个功夫,就是修道这个十年,尤其在弘法的阶段,头十年要特别小心谨慎,为什么?大多数堕落就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有个十几年二十年以上的锻炼,渐渐有了把握,接触不至於堕落。最容易堕落是最初的十年,心里做不了主宰,烦恼习气深重,禁不起诱惑,这个时候要小心、要谨慎。所以在以往在这个阶段当中,不一个人单独行动,行动都是有同参道友,等於说是互相监督,也有防范的作用。因为人多了,一般想动脑筋的人,想来破坏你,他不敢。看你一个人,他会起恶心来破坏你,人多了他不敢,这是自己功夫没有成就的时候要小心。这个一段讲修身。
  【末世知识顺行逆行。】
  『末世』指末法时期,『知识』是讲的善知识,他们有的人『顺行』,有的人『逆行』。
  【成就众生不可思议。】
  譬如说你们大家都晓得,佛门有个济公,济公禅师他就是「逆行」,他不是「顺行」。为什么?他每天你看看他又吃狗肉、又喝烧酒,哪个地方他也去,什么样人他也接触,达官贵人他也交际,风化区他也去逛逛,这么个和尚,被人家称作花和尚。他是真正得道的高僧。那个世间书店里头《济公传》,那加得太多了,那是不成话,不能相信。可是我们《高僧传》里面的「济公传」,确实是这样,这是逆行。「顺行逆行」都是『成就众生不可思议』,他那种方法度了许多,我们规规矩矩人度不来的众生,他都度了,都被他度了。他在那个境界里面如如不动,他是神僧有神通。我们不能学他,功夫不到,我们学他的时候就要下地狱,这不是开玩笑的。所以以前有一类,跟济公长老差不多的,也是每天喝酒吃肉的,不守戒律,可是他教学生很严格,学生不服气,你这么严格对我,你自己那么随便。他说「好,你们既然这样的话,明天我请你们去吃肉,你们跟我去。」《高僧传》里头哪个人我忘掉。他说「明天早晨你们预备畚箕、锄头跟我上山。」他就...(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三十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30》)


...才来接引;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功夫没有成片,烦恼没有断掉,佛还是不来接引。为什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是清净的,你的心不清净,如果佛要把你接去了,那你不是把极乐世界搅和得大家都不太平!这你不能去。极乐世界人都没有烦恼,你一个人有烦恼去的时候,这个麻烦大了。所以说最低限度伏烦恼,功夫成片伏烦恼,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这有条件的。绝不是说我念了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烦恼不要断就可以往生,烦恼天天还起现行就可以往生,哪有这个道理?这佛法你要是明了之后,真正是合情、合理、合法。不像外道,有些在道理上讲不通的!下面一段讲意业:
  【嫉妒勿干於怀。轻慢勿经於心。】
  『嫉妒』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一定要痛戒,要把它断掉。决定不能够有嫉妒心,嫉妒心只有坏自己,对自己是严重的伤害,对别人决定没有伤害。对他没有伤害,对自己有伤害,那又何必?『轻慢』是瞧不起别人,轻视别人的心,这都是烦恼。
  【长短勿形於念。随顺三乘。称机说法。不恼不疑。上求下化。不恼则不说其放逸懈怠。不疑则不说其不得种智。上求则於如来生慈父想。菩萨生大师想。下化则平等说法不多不少。此修意业也。】
  这些话都非常要紧,这一段是告诉我们修身、修口、修意,就是修三业,就是修行。眼前你修的是安乐行,将来就是菩萨行,安乐行就是菩萨行。
  【上虽备修三业。而专在自利。】
  这种修学的方法当然都有利益众生的,可是重在自利,自己成就了之后三业清净了。
  【下乃别修慈悲。专在利他。修大慈故。於在家出家人中。等心说法。令获利乐。】
  你们在此这个慈与悲,这个地方才能划得清清楚楚。哪些是慈?对那个已经入佛门的,无论是在家、出家学佛的人,对他们说法就是大慈。
  【於非菩萨不信人中。】
  不信佛法的人,你对他说法,这是大悲。没有入门的人,这是悲心,怜悯他、同情他,为他说法、方便诱导这是悲。所以说你看什么叫大慈,什么叫大悲。
  【然此安乐法。开则四行。合惟悲智二种。成就悲智故。为四众等供养恭敬。诸天等随侍护卫也。】
  如果我们要求诸佛菩萨保佑我们,护法龙天护持我们,只要你修行,必定得到感应道交。如果我们不想修行,侥幸的希望佛菩萨保佑、龙天护持,这是办不到的。佛在一切经里面都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心不在道上,他与魔鬼感应,不会与佛菩萨感应。没有护法来拥护他,恐怕有恶鬼屯门,来帮助他造恶业,拉他下地狱,他有这些事情。...(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三十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30》)


...佛法都不贪,何况於世间法!佛在《金刚经》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指的佛法。一乘佛法都不贪,为什么?真如本性当中也没有什么一乘佛法,我们的自性清净心才真正能现前,这是你得证实相的净因,实相就是自己的真实相。
  由此可知,断烦恼是入门初步的功夫,佛法是把这个摆在修行里面,入门的第一步。儒家做学问也是把这个列在第一步,你看《大学》,《大学》是儒家的方法论,一开端「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破烦恼障,物是什么?物欲,五欲六尘;格是什么?格是格杀。就是佛法讲的远离,格物就是断烦恼,物要不除去,物欲不除去,它障碍你的智慧。所以格物,功夫就是禅定,致知的功夫就是开慧,致知是破所知障,般若智慧现前。所以此地「远离百八烦恼,为实相之净因」,就是儒家《大学》里所讲格物的功夫,格物的效果。『发起宿智』,「宿」是本有的,清净实相当中本来具足的真智慧,智慧现前,这就是致知。致知的效能『於诸法中得自在』,一切世出世间法里头得大自在。你看《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观的功夫就包含著有远离烦恼、「发起宿智」,也就是儒家格物致知的功夫。儒家格物致知底下所达到的「诚意正心」,诚意正心在此地就是清净实相。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诸法中得自在」,儒佛无有二致,是一样的事情。可是佛法比儒家讲的要详细得多了,那就是佛法的经典分量多,儒家总集合起来不过十三经而已!你看看佛法的经典多多少?当然佛法对於这些事理说得清楚。这个一段是教给我们如何去学习,修证的真实功夫,这里所讲的是一切行门里面的总纲领,八万四千法门不管你修哪个法门,都离不开这个总纲领,就是一定要求内心的清净。在佛法称之为三昧,称之为禅定,得定之后,这心清净之后自然生智慧,这个智慧不是学得来的,是你清净心中本有的。智慧一现前「於诸法中得自在」,怎么个自在法?你们看这一段倒数第六行当中,我念一念:
  【转八万四千尘劳。为八万四千法门也。】
  你看看自在不自在?『尘劳』是烦恼,原来你是有八万四千烦恼,现在你有八万四千智慧,变成法门,这就是自在,法门就叫菩提,转烦恼成菩提。真有这个事吗?你念了《坛经》,你看看六祖所说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就是得自在!他为什么心中常生智慧不生烦恼?因为他那个心是本来无一物,所以他心里常生智慧;我们的心里拉里拉杂的东西太多,就生烦恼。实际上本来是智慧,是『八万四千法门』,因为我们自己在境界里...(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三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3》)


...师谓为意业三恶,贪瞋痴也。清代彭际清氏亦同此意,于彼之《起信论》曰:「五恶之义,特准他经,配以十恶。其一恶者,杀业所摄。其二恶者,盗贪所摄。其三恶者,淫业所摄。其四恶者,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所摄。其五恶者,瞋恚邪见所摄。反是即为五善,亦名十善。」与义寂师之说,几出一辙。盖邪见生于痴也。
今解兼采两说。首重五戒,故说第五是饮酒恶。复广劝十善,故兼采后说。上之两说乍睹似异,实亦无违。盖好酒贪杯即是贪恶。醉后易怒,是为瞋毒。酒令神昏,饮之过度,甚至不省人事,是为痴毒。可见饮酒一恶,常与三毒并行也。《资持记》明酒有十过。记云:「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视不明。四、现瞋恚相(瞋毒)。五、坏业资生。六、增疾病。七、益鬪(同斗)讼(瞋毒)。八、无名称。九、智慧少(痴毒)。十、命终堕三恶道。」其中第四第七即瞋,第九即痴。又世云:「酒能乱性」,指酒能迷乱人之心意与良善之本性,故令人造恶。今经云「耽酒嗜美」,本身即是贪痴二毒。是故饮酒一恶,实兼意业三恶。故上之两说,唯开合之异耳。
此下广明第五恶之过患殃咎。「徙倚懈怠」者:「徙倚」指徘徊,「懈怠」指懒惰。盖表心中犹豫,放逸懒惰,唯图苟安自私,不能修身行善也。故下云「不肯作善、治身修业」。「业」指正业。表恶人不肯自修其身,不务正业。其人对父母之教诲,则「违戾反逆」。「违」指违背。「戾」者狠暴。故违戾具狠毒背叛之义。「反逆」者忤逆不孝也。父母有子犹如冤家,故云「不如无子」也。如是恶子,辜负慈恩,故云「负恩」。违背礼义,故云「违义」。「无有报偿」表对于父母之恩德,全无报答。
癸二、情义俱无 
  经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
解「放恣」者,放荡自纵。「游散」者,游乐散漫。「耽酒」者,好酒贪杯。「嗜美」者,爱食美味。又「耽」者取乐过度也。「嗜」者贪而无厌也。以上指肆情酒食,贪饮无度,正明酒恶。「鲁扈」,义寂《述义》曰:「鲁者鲁钝,谓无所识知也。扈者跋扈,谓纵恣自大也。」「抵突」见前「蒙冥抵突」释。谓愚狂抵触,无所了知,无所不作也。《辅行》曰:「鲁扈等者,无惭不顺之貌。」故「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礼」者,《礼记》云:「顺人情者,谓之礼。」又《会疏》曰:「决断是非,资宜而行,是为义。甄辨尊卑,不失其节,是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正释经义《戊二、诫(卅五品至卅七品) 分二 己一、浊世恶苦 分五》)


...:第一个就是功德的问题,第二个是属於净土的问题。现在我们先讲第一段,「问答功德」。
  达摩祖师初到中国来,晋见梁武帝的时候,留下一段公案。当时梁武帝说:「我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多少功德?」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大护法,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都是歌颂武帝对於佛法的护持。他见到达摩祖师,首先就问他:「我究竟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答覆说:「实无功德。」这则公案,可以说是普遍流传在民间。韦刺史他们对於这桩事很有疑惑,所以他就说:「弟子不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和尚为我们开导。」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六祖的答覆,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直答,第二段是辨别功德,第三段是讲功德的修法。六祖说:「武帝心邪,不认识正法,误会了,把求福当作功德。」这种误会,可以说是普遍的存在,我们对於功德与福德不能正确的辨别,分不清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六祖说:「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离相修福,修福也是功德;若是著相起修,就是福德,不是功德。
  第二段:辨别功德,有六句。第一句:『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明心见性才是功。「功」是指功夫;「德」是修功而心有所得,心性平等,这就是德。换句话说,平等必须要见性,见性心自然平等。第二句:『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这是说明功德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相貌。古人说:读书在於变化气质。能变化气质,这个人待人接物必能谦虚恭敬,这就接近功德。第三句:『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这句说的境界就比较高,因为其中的道理涉及甚深的唯识学。「万法」是指整个宇宙人生。宇宙人生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自性建立来的。虽然是自性建立,可是愚迷之人他不知道,觉悟之人他是清...(净公上人六祖坛经详细讲解《六祖坛经讲记   (第十六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4-16》)


...比较高,因为其中的道理涉及甚深的唯识学。「万法」是指整个宇宙人生。宇宙人生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自性建立来的。虽然是自性建立,可是愚迷之人他不知道,觉悟之人他是清清楚楚,一切明达,这是功。「心体离念」才能自觉,才能见到自性建立万法;如果心体有念,必定不能见到自性建立万法这个境界。
  第四句:『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这一句是从修功说的。前一句说的是理体,这一句说的是修学。修学,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哪个宗派,原理原则是不会变的,就是一定要与自性相应,这是佛门常讲的称性起修,这就是功。一个人能称性起修,他六根在六尘起作用时,必定是清净无染,所谓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德。换句话说,能做到六尘无染,就与自性相应。所以,功与德是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第五句:『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这也是从修学说的。这是说大乘佛法所谓真实的善根,精进。精进必须要做到念念无间、永无退转,这是功。如何才能做到?一定要「心行平直」。心是思想,行是行为,平是平等,直是正直,我们的心思行为要做到平等正直,这就是德,如此才能达到念念无间。念念无间与自性是相应的,心行平直就是无染。第六句:『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这两句是为我们做简单扼要的结论,使我们对於「功德」两个字,更能明细的理解。「修性」也就是修心。「心」与「性」,在佛法里有时候意义相同;有时候我们说「性」是指「真心」,说「心」是指妄心,这要看用在哪些经论上。此处讲的修性就是修心,尤其是著重在真心,这是真实之功。『自修身是德』,修性为体,修身为用;修性是内,修身是外,表里一如,这才是真实的功德。可见功德确实是在法身之中,而不在修福。
  第三段:祖师告诉我们功德的修相。六祖说:「修功德的人,他的心在一切人事环境上,在一切物质环境上,他常存恭谨之心,决定不会有轻慢的心,而且是真正能做到普敬一切。」《华严》十大愿王第一句是「礼敬诸佛」,《礼记》第一句是「曲礼曰毋不敬」;合起来看,才知道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导我们修学的宗旨、修学的纲领,是一不是二。换言之,不修功德的人,纵然修福德,他心里常存著轻慢人的心,贡高我慢的习气他很难断除,而且时常表现在待人接物之间。这是祖师为韦刺史解释功德这桩事情。
  【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净公上人六祖坛经详细讲解《六祖坛经讲记   (第十六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4-16》)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四卷





...生活。我们先要把这个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然后我们自己来做一个转变。这个转变,佛菩萨不能帮忙,帮不上忙,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於一切法当中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我们自己生起来的,不是别人给我们;我们自己生起来,还要自己把这个妄想分别执著打掉,然后你过的生活就跟诸佛、法身大士无二无别。
  然后这个音声真的是普遍,佛说法的音声遍虚空法界,大乘经上我们常常读到。遍虚空法界,包不包括我们这个地方?当然包括。我们现在为什么听不到?我们这个收音机有故障,不灵。收音机故障要是消除,听得见了,释迦牟尼佛无论在哪里说法,我们听得见;不但超越空间,超越时间。世尊三千年前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二七日中讲《华严经》这个法会,我们可以参与,还在。由此可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时空都可以突破。突破空间,佛在任何地方讲经说法,我们可以参与;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我们可以参加他的会,空间突破了。世尊三千年前讲这部经,我们在三千年之后,我们要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也可以参加他的法会,时间突破了。
  由此可知,所有的障碍都是一个分别心造出来的,你说这个麻烦不麻烦?妄想分别执著害得我们非常之惨!许多同修身体不好,也被这个害的;天天想到自己身体不好,他身体能好吗?不能好。把华陀找来也医不好他,华陀的本事只能医身病,不能医心病。你那个心天天在念,念什么?念「我这个身体不好」,身体当然就不好。天天念∶这个地方有毛病、那个地方也有毛病,真的毛病就起来了。佛不是给你讲得很清楚吗?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为什么不念佛?你为什么不念观音菩萨?你念观音菩萨,你就变成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不生病,观音菩萨不老。应当念佛、念菩萨,不要胡思乱想,胡思乱想麻烦可就大了。须知心遍法界,身遍法界,语言音声也遍法界,不但遍法界,而且这个音声永远不间断,平等随入的意思。如来的音声,好!正音、清净音、慈悲音,决定没有邪曲。随著佛的音声,我们生起信心、生起智慧;智慧就是解,能信、能解,法喜充满,这就是随入的意思。所以虚空这个比喻,普遍比喻三业∶意业、身业、语业。所以说得成正觉,成正觉的时候,自自然然你就获得无量的清净三业。这是十种身里头介绍菩提身,十种身以菩提身为根本。
  再看底下一段经文,第八页最后一行∶
  【身恒遍坐一切道场。菩萨众中。威光赫弈。如日轮出。照明世界。】
  这一小段经文是讲「威势身」,威是威德,势...(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十二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12》)


...晓得,也没见到,你怎么庄严得上?净土就在现前!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由此可知,庄严佛净土先庄严自己的清净心,然后庄严自己的身相。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给环境做好样子,这一点很重要。处处要展现智慧,处处小心谨慎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不要认为这个很小,小事。我们用一张卫生纸,用完之后随便一丢,这不是好样子;用完之后把它叠得整整齐齐丢垃圾桶里,不必握成一团就丢在那里,那不是好样子。我们坐飞机,在飞机上都有小枕头、有毛毯,我们用完之后,下飞机了,你看有一些人下飞机的时候拿著往座位上一摆就走了;可是你看到也有不少人很有规矩,用完之后,还把它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座位上。小事情、小动作,我们处处要想到,不是为自己,为众生,为庄严佛净土,这块土地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娑婆世界。所以秽土,秽土是什么?不懂得庄严人他把这里搞脏、搞污秽,染污了这块净土。我们今天学佛,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做出样子给别人看,大家都爱惜这个社会,大家都爱惜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地球又何尝不是净土?现前住在净土里面,将来才能往生弥陀净土。现前住的不是净土,说将来要生净土,靠不住,这话不太可靠;现前我们自己要住净土,要修身心的清净。菩萨名号里面如大海、如月光,月也是表智慧。海月光大明,明就是智慧,月光是表这个意思。我们在这个地方就知道怎么学习。
  第二尊菩萨,『云音海光无垢藏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前面介绍过,就不说了,我们说菩萨的别号、别名,菩萨摩诃萨是通名。这位菩萨「云音」,音是音声,音声当然是说法。如来的四种无碍辩才,菩萨也具足,无碍的辩才,所以称云音。海光的意思跟前面这位海月光意思相同。名号里有「无垢藏」,无垢是清净,藏是含藏、是宝藏。从名号里面我们能够领会到,菩萨的事业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是常说的「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辩才洋溢就如同海光一样。海要放光,海天一色,这光明就没有边际,形容菩萨说法是智慧的起用,念念普周法界。既然念念普周,在德相上我们就了解,言言也应当是普周法界,这是事实,我们在这个大经上得到讯息。虽然我们自己有深重的迷障,迷惑障难,见不到事实真相,可是从这个经上我们细心去体会,佛讲的不会错。因为任何一法,无论是理体、无论是现相、无论是作用,一毛端、一微尘都称性,称性就周遍法界。我们见色闻声、言语动作,它都有震动,既然有震动就一定起波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0》)


...报也受不了,没福!所以得先学,学成之后,十方刹土那就自在受用。所以一成一切成,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能把心定在西方极乐世界。《华严》到最后,也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悦意海音梵王是从这个法门明心见性,修行证果的。长行我们就讲到此地,再看底下偈颂:
  【尔时尸弃大梵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众。而说颂言。】
  说偈前面是它的礼节,在佛经里面讲,说偈仪就是现在所讲的礼节。这些人礼节都非常周到,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即使一个不懂礼,没有学过礼的人,看到有礼的形象,他也会生欢喜心。由此可知,礼仪是性德的外表,处事待人接物哪可以没有礼貌?很可惜现在人不学礼,不懂礼,也没有人教,可是礼节在应酬里又这么样的重要。现在大概接受礼仪教育的,可能只有一些外交官,作外交官要接受训练的时候,非常重视这些礼节;可能除这个之外,我们想去看到有学礼的地方,已经没有了。不像从前,从前这些基本的礼节,在家父母教,上学老师教,这是学校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很可惜现在废弃了。
  在民国初年,我在很小的时候,但是我已经就没有念过了。我看到这些课本,小学的课本,民国初年小学课本,有「修身」这门课程,这个本子我见过。我念书的时候就改掉,「修身」没有了,改做「公民」。我念小学的时候,好像小学一、二年级有公民的课本,那个时候我记得初上小学,好像有六门功课,有公民这门课。可是我好像念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公民没有了,又改了,改做「社会」,愈改愈不像样子,真的连基本做人的这些礼貌都不讲求。现在我不知道小学课本里有哪些科目。过去我们在台中,李老师很慈悲,看到这个现象,他培养也是一个经学班,跟我们现在培训班差不多,培养一批弘法的人。弘法的人不能不懂礼,所以就编了一个《常礼举要》,这个小册子流通得很广,我们也印过很多次。现在有一些同修把它用图画画出来,而且是彩色的,那个小册子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基本的礼节,你要不懂,你德行再好,你的学问再好,你对社会、对众生再热心,你跟人家接触人家讨厌你,那你有什么法子?想帮别人忙帮不上,礼不能不懂。
  我们这一次将《礼记菁华录》印了一万本,你们同学们都人手一册,这个东西是儒家教学,四个科目里面第一个科目。孔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政事,第四是文学。我们以前跟李炳老求学的时候,李老师是采取清朝陈弘谋编的《五种遗规》,是我们修学主要的课程。《五种遗规》,中华书局收在《四库备要》里面,因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三卷)  1999/3/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123》)


...自己,自己确确实实像大乘经上所讲的三轮体空。
  下面他引用,「故涅盘经中,有闻赞佛为大福德」,下面他说,「怒云,生经七日,母便命终,岂谓大福德相」。这是指出有这么两个人,经中说赞佛是大福德相,那个人听了发脾气,释迦牟尼佛生下来七天,母亲就死了,他有什么福德?持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下面赞者就说,说出福德相的事实,「赞者云,年志俱盛,而不卒暴,打之不瞋,骂之不报,是故我言大福德相。怒者闻而心伏」。释迦牟尼佛大福德相表现在哪里?年志俱盛,盛年,三、四十岁,这是一个人生当中最好的阶段,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一个人处事待人接物不卒暴,不容易,不卒暴就是温厚善良。孔夫子的学生赞叹老师德行「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就是大福德相,释迦牟尼佛也具足。下面举两个例子,这都是事实;你打他,他不恨你,你骂他,他笑笑,忍让。温厚、善良、忍让,这不是大福德相是什么?这个怒者听了这个话,心里服了。
  这些道理、这些教训,不但佛经论里面多,几乎每一部经论都劝导我们,世间贤圣著书里面这些教诲也多。前清陈弘谋居士搜集古圣先贤的教诲,编成一本书《五种遗规》,你们许多同学都看到。我早年在李老师的门下,李老师是将这部书做为我们修身课本必读之书,勉励我们要细读深思,依教奉行。这是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会集,不需要我们去读许许多多的经论,他都把它整理搜集起来,搜集在一起,我们读这部书就等於读了几百种书。在佛门里面,唐朝道世法师也是唯恐后人看到佛法经论太多、太繁琐,不晓得从哪里读起,他费了不少的时间,依据佛的经论编两个杂志,叫《法苑珠林》、《经律异相》两种,编了两种。分门别类,经典里面的这些教诲节录下来,让我们看这一百五十卷,就等於把整个《大藏经》都看到。古人对后人的爱心照顾真正是无微不至,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哪有那么多精力去查这些《大藏经》。《法苑珠林》里面分一百类,如果我们想看佛经里面讲因果,它在因果这一篇里面,把经论里所有因果统统都抄在里头。现代人用电脑,用电脑分类,电脑分类是好,真的是一句都不会漏掉,可是太繁琐、太多了。太多了,我们现在也觉得头痛,一条一条的去看,一桩一桩去选择,很麻烦!他是已经给我们挑选,最精要的抄出来,次要的、再次要的舍弃,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方便。尤其是研究佛法,学习讲经,发心从事於弘法利生的工作,这两本参考资料决定不能够离手。在世法里面,古德也用这个模式编了一本书《历史感应统纪》,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五卷)  1999/06/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45》)


...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长行,第一句:
  【复次持国干闼婆王,得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不多,疏里面讲「初一即东方天王,谓摄受折伏逆顺多端,善巧应机,故名自在」。向下也有十位天王表法,这十位都是东方天王,也都是干闼婆王。持国天王就是我们佛门寺院当中,诸位常常看到的四王天,这是四王天的第一位。东方,它表法从德号当中就能够显示出来,持是保持,国是国家。如何保持国家?我们看看他所修学的法门,他是得『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文里面重点是自在方便,东方天王一般表法他是表负责尽职,负责尽职里面就得「自在」,当然这里面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摄」这一个字,含著中国古人所说的作君、作亲、作师,以这三个原则摄受教化一切众生。
  王的职责是保护这个国家,我们在造像里面看到他表法的义趣,他拿的道具是乐器,弦乐器,通常我们看到他拿的是琵琶。表什么意思?表中道。琵琶的弦松了的时候不响,紧的时候就断掉了,要调到适中,音色就美了,所以这个乐器是表行中庸之道,在佛法里面表中道第一义。中就和,唯有中和,才能够持国,才能够持家,才能够持身,所以「中和」两个字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大道。中跟和是因果的关系,中是因,和是果。唯有圣贤懂得用中,什么叫中?不偏就叫中。用心要正,不可以有丝毫偏斜,那就失去了中和。
  「中」这一个字,就是真心。我们中国人讲八德,八德里头第一个是忠;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维系中国这个民族,几千年而不至於坠落,就是这个精神。所以我们古圣先贤懂得这个道理,中国古老的教学以伦理道德为中心。今天我们国家民族为什么这样的衰微,实在讲是将祖宗几千年教诲的纲领原则疏忽了,没有重视它。我们仔细去想一想,这个教学的原则好不好?伦常,伦是五伦: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中国古籍里面找不到团结两个字,团结名词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人无需讲团结,为什么?五伦就是团结,基本上就是坚固的团结。常,五常,是五种常道,决定不能失掉,失掉那就不是人了。这五种常道:仁、义、礼、智、信。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就是这个纲领,由伦常发展为八德,这是达到最高峰。持国天王用的什么自在方便?实在说就是这个道理;在佛法讲五戒、十善,在中国讲伦常、八德。
  我们今天对全世界宣传,不必再搞其他复杂的,这个社会够复杂了。生活在复杂社会里面,我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一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1》)


...名,不是志在富贵,是志在圣贤。读书无非是希望做一个明白人而已,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在佛法里面说,明了性相、理事、因果。中国人称圣贤,佛教里面称佛菩萨,佛是圣人,菩萨是贤人,名称上不一样,义理上完全相同。
  圣贤人用中,对待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事物,决定没有偏心,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万缘放下,他真放得下,放下就得自在。放下是对自己,对别人要服务,热心的服务,认真努力的服务,不是把工作放下,那你就完全错误了。该放下的你没有放下,不该放下的你放下了,这个错了。我们在经论上读得很多,佛菩萨慈悲,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应是什么?应是去帮助他,为他服务,服务这个事情没有放下。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哪里放下?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其实他放下了,心地里一尘不染,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东西放下了,所以清净自在。为一切广大群众服务,不疲不厌,为什么?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自在快乐,这是用中的效果。自在快乐是自己的受用,真乐;帮助众生,成就众生,利他;自利利他,觉行圆满,这就是无上佛果。
  我们读这个经文,怎样向持国天王学习?我们要懂得,持国首先是持身,儒家讲修身,修身首先要懂得修心,诚意正心。你们看看诚意正心不就是中吗?正,正中。六道凡夫没有办法用中,能够不邪就算不错了,这是六道。会用中的,那都是佛菩萨乘愿再来的,为什么?只要他用中,决定超越六道;不但超越六道,给诸位说,一定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我们很明显的体会到,他们用心还是有一点偏心,偏的幅度不大,相似的用中,也就是接近用中。如果我们用时钟来作比喻,正中十二点是如来果地,偏差一分是等觉菩萨,偏差二分是法云地的菩萨,偏差三分是九地菩萨,你用这个方式来体会,你就晓得法身大士接近正中,所以还是算他中,用中。到十法界的四圣法界,这些圣者是相似的用中,天台大师六即佛判他们是相似即佛,判《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真的用真心。
  四圣法界里面用心还是用识心,识心用得纯正,接近真心,他不是真心。为什么?他见思烦恼虽然断尽,也就是执著没有了,分别犹存;分别的念头虽然很淡薄,没有干净。如果分别的念头完全没有了,干净了,他就超越十法界,自自然然的超越,不带一丝毫勉强,也不需要人帮助。所以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弥陀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一心不乱」,「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一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1》)


...是凡人,他们表演,做个样子给我们看。佛在经上明显的告诉我们,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真正是为人演说,表演给我们看的。
  长时间亲近老师,天天听老师讲课,这就是法水遍滋。听了之后能解,没有解错意;解了之后能行,是菩提实行,不能够实行就不叫菩提。我们要把我们听到的、学到的,现在的话讲要落实,要去做到,我们的行才树立。从前儒家讲「三十而立」,就像一棵树一样长成了;「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是孔老夫子他的境界。我们看看我们现代人,四十岁还不懂事,你说糟糕不糟糕?很多很多!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这么一个环境,幸亏佛在《无量寿经》上把这个问题说出来了,我们听了之后,认真的反省检点,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佛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今天社会确实是这样的,上一代的人没有教导我们这一代,我们怎么会知道?所以我们无知,佛菩萨不怪我们。佛菩萨既然不责怪了,我们更不可以怪人,我们要晓得他没有接受圣贤教诲。
  像我这个年龄,接受中国古老的教育才两、三年,七、八岁的时候,十岁以后中国古老的教育没有了,就变成新式的学校教育。大概大我五岁的人,他们在民初教育里面还念过《修身》这个课程,我在七、八岁的时候,这个课程就没有了。这个课程名字改了,改作《公民》,我们到学校念书有《公民》这个课本,内容比《修身》要差很远很远。现在我们仔细看看这些教科书,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古老的圣贤教育统统把它舍弃掉了,灌输一些民主自由开放的思想,这些思想我们仔细去衡量,好处固然有,过失太多了。
  古时候,现在人认为那是封建的思想,我们听了不以为然。古时候的教育是圣贤的思想,绝对不是封建的思想,用封建思想这一句话把圣贤的教学抹杀了,所以今天才有社会的动乱,才有许许多多的灾害。当年说这些话的人要负因果责任,不要以为你没有造罪业,你这一句话影响多大!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
  古人「三十而立」,那就是说他的智慧、学问、德行有所建立,是说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他的事业,并不是说他的生活状况,是说他的智慧、德行、学问有没有建立,这是一个阶段。「四十而不惑」,那相当功夫了,不会再受社会五欲六尘的诱惑,不迷了,在佛法讲是觉而不迷,这是真学问。所以一个社会能够长治久安,一个人一生当中能安分守己,消业障而不造业障,这是真实智慧。纵然这一生当中贫贱,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安於贫贱,孔老夫子贫贱,颜回贫贱,前途是一片光明。
  为什么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过这个贫贱生活?「五十而知天命」,他懂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八卷)  1999/12/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8》)


...学说代替了小乘。从前的中国出家人,没有不读儒、道典籍的,儒家的书念得好,道家的书也念得好,所以修学大乘没有障碍。现在我们在大乘法里面为什么这么困难?基础没有了,难在这里。我过去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习,李老居士教给我第一部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小乘经。他老人家还是重视小乘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不能够入大乘。经选的是这一部,儒家东西还是要读,但是他没有教我们从四书五经读起,他选择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教我们去念陈弘谋编的《五种遗规》,把《五种遗规》教给我们,必修的课程。但是这个课程自己去读,他没有时间讲解,我们每个人都要读,用这个来代替小乘。另外给我们讲了一部《古文观止》,这三百多篇整个讲完,讲了八年。八年的时间,一个星期讲一次,长的两、三次讲完,短的一次讲完。八年的时间,每一个星期讲一次,没有休息过,这三百多篇讲完了。
  (?)文学。学佛,经典最晚南宋时候翻的,南宋所翻的经已经太少太少了,大多数隋唐时候翻译的;虽然文字用当时最浅显的文字,还是属於文言,所以没有文学的根底,你就没有能力读经。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那么多年,他重视国文,重视佛法;那个时候除这个之外,他指点我们自己阅读的,在德行、修身这方面是用《五种遗规》;除这个之外,他教我们读《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这是历史。人不能不懂历史,不懂历史就是对你自己的家不了解,你怎么会爱你的家?不能了解中国历史,你怎么会爱国?对於我们国家过去要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选择这一部东西让我们读,激发我们的爱国心。真正热爱国家,然后才能够发心,把我们国家的文化、佛法弘扬到世界,利益一切众生。
  我离开台中之后,跟一班同学在一起修学,我选定了七门功课;因为我们现在在一块修学都是中年以上,不是小学生了,从头来起来不及了,只有用亡羊补牢的方法。我选择的七门功课,佛经的部分有四种:《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弥陀经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大乘无量寿经》,这是佛经的四种,一定要熟读、深解;佛经以外的选了三种:第一种《了凡四训》代替儒家的;《感应篇汇编》,这是道家的;另外选了一本《四书》。总共七种,不多,这七种东西要熟读深思。
  《五种遗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前清陈弘谋居士编辑的,他做过两广总督,儒、佛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编的这本书确确实实是我们年轻人的修身典范,里面集合中国古大德对於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09:37

许许多多宝贵的教训。李炳南老居士一生,这本书常常放在案头,把它当作座右铭。这个书在台湾我看到有两种版本:一种中华书局出版的,是在《四库备要》里面,印得好,版本印得相当美观,它是精装两册;另外一种是铅字排版,字比较小,好像里面收的东西比中华书局收的多,也非常好。这个本子,现在我离开台湾好几年了,不知道有没有新的本子出来。好的东西我们应当要流通,可是流通这些东西又有个麻烦,他们有版权。有版权,我们要流通,我们自己可以作版,因为这个东西是古人的,你的版权是你所排的版子,我们自己做个版,那个版权就属於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重新做个版来流通,这是一部好书,对众生真正有利益。
  这些都是讲教化众生的方法,佛法里面常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总归结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两句话念的人很多,真正的境界、义趣能够体会的人不多;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最后都归阿弥陀佛,有这个认知的人不多。隋唐时候大德,将整个大乘佛法最后都归《无量寿经》,如果不是过来人,这一句话说不出,这是事实的真相。
  神通是化本,化用我们现在讲是教学。教学的根本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一卷)  2000/3/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81》)


...保佑她,那是真的,一点不假。她要不知道佛法,不知道念佛求生净土,她决定生天。她的念头转过来,现在念阿弥陀佛,她决定往生净土,肯定的!决定没有怀疑。佛家三转珐輪,她在此地是给我们作证转,宗教里面讲给我们做见证、做证明。所以人修行从哪里修起?五戒十善、慈悲喜舍。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要搞得太多,太多也记不住,太繁太杂了反而不能落实,一样也没修好;简简单单的,就把这些牢牢抓住,你就成功了。
  我们在此地想利用早晨这个时间,现在每天早晨九点到九点半我们在学习《感应篇》,《感应篇》快要圆满了。《感应篇》圆满之后,我想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善业道经》,如何将我们的心行完全落在十善业道里头。果然能够落实十善业道,我们念佛往生就有把握。我们今天看到社会这些现象,一定要知道它的因缘,什么样的业因,造成什么样的果报。从看到果,就晓得因;看到因,就知道将来的果。我们要消除恶因、要消除恶缘,把恶的因与缘断掉,恶的果报才能消除,这是佛法教育、圣贤教育、宗教教育。世间这些教育、法律是果报形成之后,再怎么样去惩罚他,收不到效果。一定要懂得从因缘上著眼,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去做,这才能有救。
  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这是根本。儒家头一句话是断烦恼,欲是欲望,就是贪瞋痴慢,欲望你要把它克服,克服自己的欲望,这叫「格物」。格是比喻跟欲望格斗,你要战胜它,永远舍弃一切欲望,不让欲望的念头,五欲六尘的享受、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决定不能让这个念头在自己心里面生根。但是它已经根深蒂固,如何把这个根拔掉?这是要格物。
  格物而后致知,致知是开悟,真实智慧现前。所以你只要有物欲横在心里,你的心就不会开窍,你的心只会生烦恼,不会生智慧。你要想像惠能大师一样,「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很令人羡慕。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他心里没有烦恼、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这个心就常生智慧。我们要不把这些东西拔除,智慧怎么会现前?这是修行的根本,从根本修。
  致知开悟,决定要读圣贤书,决定要体入圣贤之道。佛在经上劝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是修身,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佛法这一句之中。我们要懂得怎样去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自利利他,这是真正的菩萨道,这是诸佛如来真实的慈悲。世出世间圣人所说的是一个道理。
  『焰龙观此能明见』,龙王在这个法门里面修行证果,也就是说他落实了,他成就了。我们要能落实,我们也能成就。可是决定要记住,如果不把贪瞋痴慢这四个烦恼拔掉,你就不能成就,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是真实功德。真实的功德,真实的成就,就在这个地方去省察、去检点,我贪瞋痴慢的习气行为,跟去年比较一下,是不是少了一点?是不是淡了一点?比去年淡,今年有进步;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跟去年一样,那就完了,没有进步;如果还加重,那更糟糕了。
  烦恼轻,智慧长,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如果智慧不长,烦恼一天一天加重,这是堕落的现象,我们堕落就是往三恶道去了。总得自己要明白,不要去问人,人家不知道,说什么都不可靠。要问自己,自己心里头最明白、最清楚,我是往上升还是往下堕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九一卷)  2000/3/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91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九0卷)  2000/3/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90》)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五卷





...」,你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就落实了。可是你要能够做到表率、做到榜样,后面两条你不能不认真去做,「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四弘誓愿这四句是有次第的,不能颠倒的,正如同我们到这个讲堂上楼,这个讲堂在五层,你必须有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才能到达这里,不可以颠倒的。换句话说,先断烦恼,后学法门。为什么?烦恼要是断了的话,你智慧就开了,学法门快,一闻千悟。
  过去龙树菩萨在年轻时候,他的智慧高,我们现在人讲天才儿童。他烦恼轻、智慧高,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法,他三个月完全通达,我们今天三十年都没有办法。人家三个月完全通达,什么原因?他没有烦恼。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先断烦恼,为什么叫你学一部经?教你学一个法门?这个定慧等学,一部经、一个法门,你的心专、专一,专一就会把烦恼断尽。你学习的科目多,你就分心;分心,妄想、杂念、烦恼断不了,你的智慧不开,学再多的东西都是学个皮毛,决不得受用。所以古人的教学法是先断烦恼,佛如是,儒家也如是。
  儒家,诸位要是看过《四书》,《大学》是方法,《中庸》是理论。在方法它举的纲目,头一个「格物」,第二个「致知」,然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也是有顺序、有次第,也不可以颠倒的。第一个格物,格物是什么?断烦恼。物是欲望,我们现在讲是物欲,物欲就是烦恼;格是格除,你要把物欲格除。儒家讲,道家也不例外,老子所谓的「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这些大圣大贤他们没有开过会,没有在一块统一说法、看法,英雄所见大略相同,真实智慧。这不是一家所说的,我们能不相信吗?我们能怀疑它吗?所以世出世间修学的方法都是从断烦恼下手。
  「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儒家讲的「格物」,道家讲的「无欲」。佛说得透彻,佛的言语比较通俗化,我们听起来容易懂,无需要多加解释,这是佛法的好处,所以佛经的文字比起儒家、道家浅显多了。儒、道今天的人很难看得懂,但是佛法比较容易懂,这就是佛菩萨苦口婆心度化众生的方便,所谓的善巧方便,它的语言文字不太生涩,总希望别人容易了解、容易做到。所以我们晓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教学最高明的手段,用这个方法帮助你回到清净心、回到平等心,只要心地清净、平等,老实了,这个时候智慧就现前。到智慧现前的时候,再广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时候无量无边法门,你一接触就通达了。
  诸位在《六祖坛经》里面,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0五卷)  2000/5/2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305》)


... 佛法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根本,通常讲的「道」,道是讲宇宙现象的根源,从日常生活当中来说,我们说事的根源而不谈理的根源,完全在现象上修学,那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跟我们讲的「净业三福」,一共三条十一句。第一条讲的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行门的总纲领。你修什么?就这十一句,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所以佛说这三条十一句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如何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这四大天王就是根本,就是教你怎么落实到护法。这护法是护自己,不是护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不需要人护法。护法护我们自己。是不是那个神护我们自己?不是的,神教导我们,我们懂得、明白了,就晓得怎样护自己。
  我们做个简单的总结,把上面的文做个总结。东方持国天王,我们想想他名号里面的含义,「持」是保持,「国」是国家、国土,这是从大的,一个国家里面来讲;把范围缩小,如何保持你的家;再缩小,怎样保持你的身。我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德行、学问、事业都能有成就,立於不败之地,这是持身,一个意思。换句话说,从你个人做人,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持国天王教我们一个原则:负责尽分,负责任、尽本分。我们现前是什么地位、什么身分,我应当要尽哪些义务,儒佛都讲得很透彻,儒家所讲的五伦十义,义是义务。你在家庭里面,你是父亲的身分,你对你的儿子「父慈」,儿子对父亲,儿子的身分,儿子要孝顺,「父慈子孝」;「兄友」,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要尊敬哥哥,「兄友弟恭」;丈夫跟太太,「夫义妇听」,先生要有道义,做太太要顺从。我们现前在社会上,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身分,自己应该要做些什么事情。义务,应该要做的,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就有罪过,就错了。应当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不能居功,更不可以傲慢,是你本分应该要做的,这样才能够护持自己,自己这一生,在一生当中立於不败之地,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事业、功德,这佛家讲的。家庭,你家庭决定是兴旺,后裔人才辈出。
  在国家,从国家领导人到全国的人民,都懂得这个道理,这国家决定强盛,享国决定长远。所以中国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这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一进来就被中国朝野欢迎,为什么?基本的教学理念跟中国古圣先贤不谋而合。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基,以师道来完成。佛法也是如此,...(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一四卷)  2000/6/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14》)


...》,一句六字洪名,其他的都不要了;你再要都是累赘,累赘会牵引著你不能往生。在这一生当中,如果你有福报,有多余的,布施给一切需要的众生,自己不要求享受。一天三餐能吃得饱,衣服能够御寒蔽体,够了,还要什么?积德累功重要!
  烦恼里头最严重的,佛在经上讲「贪瞋痴慢」,这是最严重的。这四个字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你要不把这四个字断掉,你决定出不了轮回。念佛法门也是把这四个字断掉,它不是断根,它叫「伏断」,我有能力控制住它,它不起现行,就是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不起作用,不是根断掉了。见思烦恼的根断掉了,那你已经证阿罗汉果,你就不是凡人。我们今天修行的功夫是把它压住、控制住,不让它发作,这样就能带业往生。你不能控制,你佛念得再好,你也是往生不了,决定不相应。可是控制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天天练习,不要说现在没有关系,我往生的时候控制住就行了。到往生的时候控制不住了,一定要养成习惯,现在就要把它控制牢,往生的时候才不至於产生障碍。
  烦恼能控制得住,然后求智慧就有好处,才学法门。所以这个次第是先断烦恼,再学法门。儒家教学也是这样,先格物,后致知,「致知」就是佛家讲的学法门。智慧开了,这才修身,修身是知道做人、懂得做人、懂得办事、懂得应酬。烦恼断掉之后,这个人的福报现前。我们自性里头无量的智慧德能,烦恼障碍我们的德相,所知障障碍了我们的智慧。致知破所知障,格物破烦恼障。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破烦恼障,断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破所知障。两种障碍都破了,这人成佛了,儒家讲的「修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再没有过失了,这叫身修。身修,他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现前了。我们现在总结佛的教诲,我们写了五句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现前才叫身修。身修而后家齐,一定的道理。
  你的家兴旺,社会安定繁荣,世界和平,根本就是在断烦恼、学法门。儒家「学记」里面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比什么都重要。我常常勉励我们同学,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基础在教育。教育有四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四个教育搞好,天下太平;如果这四个教育疏忽,天下大乱。今天社会的动乱,世界的不安,根源在哪里?根源在教育疏忽了,大家没重视。教育的根是在家庭,就是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解脱,解是什么?解开烦恼,脱离六道轮回。这个经上每一句讲的「解脱」,这个解脱是小的解脱,不是究竟解脱。你脱离六道轮回了,六道之外还有十法界,还需要修解脱。《华严经》上这个解脱是究竟解脱,不但十法界脱离了,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个品位也脱离了,每一个人所证得的都是究竟佛果。所以我跟大家说明,我们所看到这些人物,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一六卷)  2000/6/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316》)


...》,一句六字洪名,其他的都不要了;你再要都是累赘,累赘会牵引著你不能往生。在这一生当中,如果你有福报,有多余的,布施给一切需要的众生,自己不要求享受。一天三餐能吃得饱,衣服能够御寒蔽体,够了,还要什么?积德累功重要!
  烦恼里头最严重的,佛在经上讲「贪瞋痴慢」,这是最严重的。这四个字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你要不把这四个字断掉,你决定出不了轮回。念佛法门也是把这四个字断掉,它不是断根,它叫「伏断」,我有能力控制住它,它不起现行,就是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不起作用,不是根断掉了。见思烦恼的根断掉了,那你已经证阿罗汉果,你就不是凡人。我们今天修行的功夫是把它压住、控制住,不让它发作,这样就能带业往生。你不能控制,你佛念得再好,你也是往生不了,决定不相应。可是控制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天天练习,不要说现在没有关系,我往生的时候控制住就行了。到往生的时候控制不住了,一定要养成习惯,现在就要把它控制牢,往生的时候才不至於产生障碍。
  烦恼能控制得住,然后求智慧就有好处,才学法门。所以这个次第是先断烦恼,再学法门。儒家教学也是这样,先格物,后致知,「致知」就是佛家讲的学法门。智慧开了,这才修身,修身是知道做人、懂得做人、懂得办事、懂得应酬。烦恼断掉之后,这个人的福报现前。我们自性里头无量的智慧德能,烦恼障碍我们的德相,所知障障碍了我们的智慧。致知破所知障,格物破烦恼障。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破烦恼障,断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破所知障。两种障碍都破了,这人成佛了,儒家讲的「修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再没有过失了,这叫身修。身修,他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现前了。我们现在总结佛的教诲,我们写了五句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现前才叫身修。身修而后家齐,一定的道理。
  你的家兴旺,社会安定繁荣,世界和平,根本就是在断烦恼、学法门。儒家「学记」里面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比什么都重要。我常常勉励我们同学,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基础在教育。教育有四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四个教育搞好,天下太平;如果这四个教育疏忽,天下大乱。今天社会的动乱,世界的不安,根源在哪里?根源在教育疏忽了,大家没重视。教育的根是在家庭,就是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解脱,解是什么?解开烦恼,脱离六道轮回。这个经上每一句讲的「解脱」,这个解脱是小的解脱,不是究竟解脱。你脱离六道轮回了,六道之外还有十法界,还需要修解脱。《华严经》上这个解脱是究竟解脱,不但十法界脱离了,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个品位也脱离了,每一个人所证得的都是究竟佛果。所以我跟大家说明,我们所看到这些人物,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一六卷)  2000/6/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316》)


...能够说得透彻。然后才知道,《地藏经》上为什么说得那么严重,「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如果是与别人不相干,这个罪就不能成立。任何一个念头,再小的一个念头,极其微细的念头,甚至於自己还不能觉察,这是实话,极其微细的恶念,自己并不知道。佛在经上讲得清楚,我们今天能够觉察到是极其粗重的念头,我们说反省、检点,都是些粗念,细念见不到、体会不到。这是功夫,心愈清净的人,愈能够见到微细念头。佛法讲禅定,定功层次不相同,愈是深,你的观察愈微细。所以阿赖耶识里面的活动,这就是讲极其微细的念头,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发现?八地菩萨,不动地,见到自己极其微细的念头,就是阿赖耶的活动,七地菩萨还见不到。见到之后才晓得,极其微细的念头与虚空法界都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善念带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善果,一个恶念带给一切众生恶报。这要不是在大乘了义经典里面,我们听了之后很难理解,不懂,不能接受。
  其实中国儒家也讲到,儒家的教学从哪里教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这教起。这跟佛法四弘誓愿没有两样,四弘誓愿里面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儒家讲了八条,佛法只讲了四句,四句跟八条内容完全相同。佛法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在「度众生,成佛道」这两条;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在佛法里面是「断烦恼,学法门」,在这两条里头;只有开合不相同,内容完全是一样的。我们怎样去修学?不能不学。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学起,儒家是从格物致知学起。佛法是教你先发菩提心学起,你没有菩提心,什么都不必谈。佛法是先把愿摆在前面,儒家是把愿摆在后面,这是儒跟佛不相同的地方。儒家到「诚意正心」,这就是发愿;可是佛法先发愿之后,要落实还是从「断烦恼,学法门」,这都是开始。
  烦恼不能不断,法门不能不学,《华严经》我们一展卷,每一位菩萨他所得的「解脱门」,门就是法门,法门称为「解脱」,解除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解。用佛法的术语来说,解除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生死轮回,这叫解脱。门是比喻门径,就是方法,理论与方法都用一个「门」来代表。解脱门无量无边,任何一门都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目标,在佛法里称为无上菩提、究竟佛果,哪一个门都通达。我们今天在此地读诵这部经,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法门,这许许多多法门都值得我们参考,都来辅助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解脱门,我们是以这一门为中心。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一八卷)  2000/6/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18》)


...,时有所闻,已经不是新闻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家庭教育没有了。这个事情非常明显的,影响社会,影响国家,影响整个世界和平。现在小孩就随随便便拿著枪乱杀人,将来长大了,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他们是美国社会中坚,美国许许多多原子弹他就会拿来乱丢,愈想愈可怕!
  菩萨「开示一切众生」,无一不是从根本教学说起。菩萨不但说,菩萨还要做一切众生的榜样,做个好样子给人看。菩萨决定成就一个人圆满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决定不会破坏人的家庭,破坏人的家庭那是魔,不是佛,不是菩萨。菩萨念念为众生,不是为自己。现在人念念为自己,连儿女都不顾,连父母都不顾,这还得了吗?自私自利的念头极其严重!这就是许许多多宗教里面所说的,世界末日的现象、末日的徵兆,在现前社会到处可以看到。所以有些人问我:法师,你相信吗?我不敢不相信、不能不相信,我不相信预言,我看到现在社会的现实,这不是预言,这不是传说,事实摆在我们眼前。
  我今天不能不求助於宗教,希望宗教教育能够弥补一点。希望我们常常念著,夫子教导我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平」三个字就是现在所讲的世界和平。世界和平从哪里做起?人人都知道修身,人人都知道做好人、行好事,我们提倡的「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世界才会有和平,社会才会有安定。由此可知,如果我们存的是不善的心,我们做的是不善的事,说的是不善的话,我们的罪过是破坏社会安定、破坏世界和平,罪从这个地方结。从这个地方我们真正体会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一句话的重要性,这一句话的真实意义,我们懂得了。我们自己做好,对於社会、对於国家、对於世界、对於一切众生,就做出了真正的贡献;我们自己心行不善,就造作极严重的罪业。必须有这样深刻的认知,你才认识诸佛菩萨,你才认识各个宗教里面所崇奉的神明、教主;你没有这个认知,虽然天天跟他们见面,你不了解他,你不认识他。
  我们要学佛、学菩萨,从哪里学起?我们想离开黑暗、离开怖畏,做不到。黑暗是什么?佛法里头讲得很清楚,贪、瞋、痴、慢、疑都是黑暗,不善的业因。怖畏的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一般人提到,这很恐怖、可怖畏;而佛告诉我们,「六道皆可怖畏」。《地藏经》上说得很好,你到三善道叫「头出」,堕三恶道叫「头没」,你既然在六道里面,头出的时间很短暂,堕落在下面的时间很长久,这一定的道理。这个形容形容得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一八卷)  2000/6/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18》)


...,「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从反面上来看,凡是背师叛道,决定没有成就。可是在历史上有很多人背师叛道也不错,好像也挺有成就的,他所成就的在佛法里面讲「世智辩聪」,这个他可能获得,真实的智慧福德他完全没有。世智辩聪在佛法里是八难之一,这人遭了难,遭什么难?永远不会开悟,永远不会积德,他的果报是在三途,他前途一片黑暗,他不是光明的,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怎样使自己的道业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根本还是「孝敬」两个字,还是在孝亲尊师、知恩报恩。忘恩负义,如果他也有成就,那整个佛法被推翻掉了,古圣先贤的教诲,那真的像现在人说可以把它全盘否定。古圣先贤的教诲,屹立在世间永恒不变,它是真理,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古时候玄奘大师聪明,这是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本身有善根,他跟他哥哥学佛,他哥哥将佛法讲解给他听,他听了很欢喜,下定决心跟古人走,走古人走过的道路,决定没有疑惑,这是他的真实智慧。我们从小没有受过这个教育,可以说我们当时在台湾,现在的年龄六十岁以下,都没有接触过这个教学。我接受这种教育的时候,那是边缘,还有这么一点印象,懂得亲近善知识。於是在台中求学的时代,李炳南老居士将《五种遗规》定为学生的修身必读,这个他没有讲解过,教我们自己去念,自己去看,做为补救。
  这一部书是前清陈弘谋居士编的,将自古以来古圣先贤教我们,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珍贵教训统统编辑在一起,而且他还分类。这是人生必读书,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去遍读儒家、道家、佛家的这些经论,一定要懂得前人真是慈悲到极处,把重要的教诲集成一个册子,便利我们学习,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是采取中华书局印的,它有版权。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发个慈悲心,重新做一个版,因为它是古书,版权只是他排版的,你不能照他的印,我们重新编就行。最好能够把它统统上网,在网路上传遍全世界,这是无量功德。弥补佛在《无量寿经》上这四句偈,「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弥补这一首偈。我们能这样做,这也是「佛普现前而救护」。真正有善根的人,从网路上读到,网路是个缘,是个增上缘,帮助他奠定修学的根基,让他明了孝亲尊师的重要。佛跟儒的教学都是从这里扎根,我讲经的时候常说,不但从这里扎根,也从这个地方圆满。孝敬达到圆满,这个人叫成佛。
  从佛法里面来说,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真如自性里面还夹杂分毫不善,那个生相无明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七卷)  2000/7/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27》)


...别人,跟佛教菩萨六波罗蜜头一个布施一个意思,儒家讲先施,怎么可以占别人便宜?占别人便宜这个念头是盗心,这个心不善,这个心就不清净。
  不邪淫。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家庭的根本是夫妇,夫妇不和,家就不像家,不但破坏家庭,破坏社会,破坏社会的安定,破坏世界的和平,这个罪很重!所以我常常做比喻讲,国家社会世界像我们这个身体,身体是世界,国家是我们一个器官,许许多多国家组成这个世界,一个身体。家庭是什么?家庭是细胞,细胞要是坏了,要是有病毒,将来蔓延到全身。虚空法界是一体,这个观念、这个认知,儒跟佛都有。所以我们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对众生负责任,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负责任,这个人是菩萨,这个人就是法身大士。不要以为我自己造的一点过失,「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晓得影响到虚空法界,大乘佛法结罪是这个结法的。个人事小,你影响事大。我这一个细胞坏了不要紧,它会蔓延影响别的,麻烦在此地,这个不良的影响会扩散。同样道理,善良的影响也会扩散。所以你就晓得,善心善行无量功德,恶念恶行无量的罪业,绝不关系个人。所以言行都要做社会好榜样,坏样子不能学。
  儒跟佛教人,你成佛、成菩萨,都是从修身做起。我们讲修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心理上的行为;言语,口的行为;身体动作,身业行为;行为再多,不出这三类,身、语、意三类。这三类行为有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叫修行,「修行」两个字的意思要懂。我起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要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这是我个人的事情,人人都自私自利,这个世界就毁掉了。我们要做什么样子给人看?我们要做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扩散,好!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所以我们现在在外面弘扬佛法,我们的总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所学所作的都要做社会的好样子。
  我们很冷静仔细观察社会大众的弊病之所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度化众生,就是在行菩萨道。今天社会上人不忠不孝,我们要尽忠尽孝,做样子给大家看,这叫弘法利生。今天社会上人不仁不义,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有所谓是挖角,怎么个挖角?别人地方的人才把他挖过来,「你在那边多少待遇,我给你更高的,你到我这边来」,他看到利益厚的时候就过来,不义!真正有道义,在这个公司里面工作,看到公司快垮掉了,也不能离开,道义!今天在全世界商业机构里头,日本人为什么被人尊敬?为什么被人赞叹?日本人这里有道义。他公司不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四七卷)  2000/8/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47》)


...测验?让他念,看著念,念十遍就能够背诵,就适合他的程度;如果十遍念下来还不能背诵,减少,跟他减一半,让他念五行,五行十遍能背诵,那就适合他的根性。从前私塾老师教学生,同样是一本书,每一个人的进度不一样。很聪明的人,一天可以背四百字。古人有记载的,小朋友每天能够背六、七百字的,那是上上根,那很少有。通常两百字到四百字的很多,每个人进度不相同。从前老师教学生是个别教导,虽然都在一个讲堂上课,个别教导,每一个人的根性不相同,用这个方法测验。他十遍能背得下来,把书关起来背一百遍,高声朗诵背一百遍,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是教学的方法。这个时候,只有学,没有思。为什么?智慧还没有开,小朋友记忆力非常好。
  我这一次在马来西亚,丹斯里李金友的小孩,九岁,很聪明。我教他念《大学》前面的一章,经这一个部分,文字也不太多,他五遍就能背。我教他背一百遍,一百遍背下来熟了。我们到新山国光学校,校长、老师们在聊天的时候,他进来了,背给大家听听,背得很熟。每天背一段,照这个方法来背,每天背一段,这一部《四书》一年就背完了。一天要用多少时间?一个小时。一天用一个小时,一年一部《四书》就背下来了,一生受用不尽,这里面修身、齐家、治国的大道理全在里头。所以老人要懂事,要晓得这叫真正爱护子女。
  现在学校不教了,谁来教?家里教。每天一个小时的时间决定抽得出来,不要让小朋友一天到晚在那里看电视、在那里玩电脑,那都是害人的,那里头都是毒素,一定要教导他用一点时间读圣贤书。他现在在念小学三年级,小学毕业一上中学就管用,他在文学这一面没有同学能跟他相比,他学习别的东西时间就多了,在学业上怎么会不出人头地?我们要懂得教,要懂得方法。佛经对於小朋友来说,要选择像《十善业道经》这样的经文,一定要提倡因果教育,他念多了,背得很熟、记得很熟,起心动念他就会想到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起心动念自然就会收歛,他就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圣贤教育在今天衰微殆尽,如何能将圣贤之道起死回生?不在我们这一代,在底下这一代,发现有真正喜欢,喜欢读、喜欢背诵,心地善良的这些小孩,我们照顾他。不要多,真有十个、八个,下一个世纪跟我们这个世纪就不相同,圣贤教诲慢慢能够恢复。这个根基奠定下去之后,到他十三、四岁懂事的时候,跟他讲解,详细的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他不难契入,容易理解。不是帮助一个人,是帮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五七卷)  2000/9/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57》)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六卷





...解决,去寺院里面向这些法师们请教。法师们真有智慧、真有学问,真能帮助他解决问题。这个考试制度是清朝顺治皇帝废止的,《印光大师文钞》对於这桩事情,多次感到遗憾,顺治皇帝把这桩事情做错了。考试制度一废止,出家人素质就下降了。所以今天佛门之衰,什么原因衰的?这个制度废除所遭遇到的后果。
  说老实话,也幸亏顺治皇帝废除,我们才能出家,如果考试制度还在的话,恐怕我也没有办法考取;说这个话,这是自私自利。可是我们要晓得,出家之后要认真努力发愤求学,我们世间法要通达,许许多多典籍课程我们要修学。特别是在现代,有很多科技、电脑的课程,不能不认真学习,你要不认真学习,你就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晓得,佛法要用功,要把它学好,世间法也要把它学好;至少我们要在伦理道德这些学科里面,把它学好。我们今天走的路子是教育,我们提倡,不建寺庙,建学校。将来学校多了,中学里面、大学里面,你们同学们要去教。现在我们的际遇,实在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国家承认我们的教学。诸位同学在此地,将来拿到这个地方的结业证书,这个结业证书就很有效果,国家承认。将来在学校任教,你就取得教师、教授的资格。
  我们偏重在德行、修身这个课程。修身这个课程民国初年还有,我们希望将来这个课程要恢复,奠定德学的基础,这才能够挽救世道人心。不但要讲求,一定要实现,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我们要学释迦牟尼佛,不但是天天讲经说法,在生活里面做出示范,我们真的把名闻利养放下,真的把一切物质享受放下,放下之后,我们很快乐、很自在,让社会大众仔细去看看,你过得有没有我这么快乐、有没有我这么自在?让他们看了之后,生起羡慕之心、效法的心,社会风气就能够转过来。所以不从自己本身做起,这个教学的效果就很难收到,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这是智慧的教学,我们展现智慧的生活。
  目标,『悉令舍苦得安乐』。离苦得乐是果报,果必有因。由此可知,因果教育重要。我们要把因果的理论讲清楚,因果的事实要举例给大家看。举例最好举现代的例子,古时候例子很多,有很多人不相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书里头说的是真的吗?要举出现前的例子。我们尽量在报纸、杂志、资讯里面去搜集,我们每一个同修都应该要存这个心,见到了搜集,搜集之后储存在电脑里面。将来多了,我们可以印书,提供给大家做参考。中国有很多,外国也有不少,我们现在开始也在外国搜集这一类的资讯,搜集来之后我们把它翻成中文。有人跟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七0卷)  2000/10/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70》)


...二次会集是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往生瑞相也非常希有。夏莲居居士是第三次会集,这个会集本当时慧明老和尚赞叹,给他印证。慈舟法师,在台湾的忏云法师、道源老法师都是慈舟的学生,慈舟法师给这个会集本做科判,亲自宣讲。这个科判,我在北京黄念祖老居士送给我,我们现在把它都印出来,这样就不会失传,慈舟法师的科判。发心讲这个本子的人很多,这十几年来我们在海外宣扬这个本子,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这个本子的缘特别殊胜。不仅仅是我讲,别的同学们去讲的时候都有那种感觉,讲别的经听众决定没有讲这个经听众多,讲得令听众欢喜。我讲经讲了四十一年,唯独讲这一部经,没有一个不生欢喜心,听众比讲任何经典都多。绝对不是我们自己能力,这是三宝加持,龙天欢喜。
  如果是别有用意来毁谤这个经典、排斥这个经典,造无量无边罪业,《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头的教训很明显,赞叹随喜得无量功德,罪福就在一念之间。一念随喜赞叹,你能够影响许多人增长信心。依照这个法门修行,往生的瑞相我们也看到十几二十个,在新加坡就有这么多人。最近的,我们居士林的老林长,他是依会集本修行的,往生三个月之前预知时至,瑞相的事情太多了。他的冤亲债主在居士林附在同修身上,要求皈依、要求听经,赞叹老林长的往生。这不是人说的,许多同修大家在念佛堂亲自看到,鬼神附在杜美璇居士的身上说出来的。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感应都在我们眼前,我们连这些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了。那就是佛经讲的「阐提根性」,他没有善根。
  我们要深深觉察到现前的社会危难,要知道一切众生很苦。东西方古老的预言,我们也听了不少,许多宗教典籍里面都讲到世界末日。世界会不会有末日?中国的圣人、佛菩萨教我们「观察人心」,人心向善,这个世界是祥和的、是安稳的;人心不善,行为不善,必定会有灾难。佛家没有讲末日,佛给我们说,世间吉凶祸福都是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果报,这是真理。
  我们如何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都能够学佛菩萨、都能够学大圣大贤,舍弃自己的欲望,救护众生的苦难?我们学佛要学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舍己为人。我们佛门弟子,出家人你们在受戒的时候都在头顶上燃香,在家的同修受菩萨戒在手臂上燃香,这燃香是什么意思要懂得,燃香的意义是「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要用现在的话说,在佛菩萨面前发愿:「我牺牲自己,帮助别人」,是这个意思。看到这个香疤就要想到,我发这个愿,我能不能舍己为人?我能不能牺牲自己...(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一卷)  2000/12/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81》)


...可以说他们的事业、他们的积功累德,似乎没有两样,都值得当代后世人的景仰赞叹,但是圣贤不是豪杰,豪杰不是圣贤,区别在哪里?圣贤无我,豪杰有我。用佛家来讲,圣贤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豪杰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他有;虽有,他学圣贤。学圣贤,没有断妄想分别执著,称为豪杰;学圣贤,连妄想分别执著也断了,他就成圣贤。差别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再看下面这一首:
  【众生流转险难中,如来哀愍出世间,悉令除灭一切苦,此解脱门悲力住。】
  这是第八尊「大悲威力主昼神」,他的法门是「得救护一切众生令安乐解脱门」。清凉大师注解不多,但是非常非常重要!「处危者,护之令安;有苦者,救之令乐。」这是菩萨发心,菩萨的事业。我们读这一首偈颂感慨很深,因为我们现前的世间,这个地球上的众生,确确实实是『流转险难中』,有史以来所没有过的。「险」是危险,「难」是魔难、灾难。
  『如来哀愍出世间』,「如来」在哪里?我们有幸闻到佛法,闻法就要发心,要发心学如来,要发心作如来,这叫真正学佛。「学佛」两个字不容易,要学佛的存心,要学佛的弘愿,要学佛的大行,要学佛救度苦难众生,这叫学佛。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自己本身学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说,在这个世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修身修的什么?把自己的毛病习气统统修掉,把自己所有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们一切错误的行为。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造作是身的行为,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三方面,所以身语意就把所有一切行为统统都包括尽了,我们怎样修心?怎样修语?怎样修行?
  儒家的教学分为四科,第一个是德行,德行著重在修心,第二个科目言语,第三个科目政事,第四文学。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教学没有一个不重视德行,德行的标准是什么?根源是什么?心性,就是前面讲的「体性」。与体性相应的是德行,与体性相违背的是恶行。所以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明心见性而已。儒家所讲的决不是孔孟的学说,如果我们把它看作这是两个人的学说,那我们看错了;你怎么样学,你也不能成圣成贤。孔孟有没有学说?没有学说。他所说的是什么?说的是「当人自性」而已,是我们自己的心性。我们没有见性,他见性了。人身不同,面貌不同,心性相同,一个心性。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他讲的是心性,不是个人的思想,不是个人的见解,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
  佛的经典,儒家这些经书,甚至於世界上其他宗教的典籍,为什么能够流传几千年,都受到一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九一卷)  2001/2/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391》)


...名利,现在在此地晓得,「慈悲喜舍」,所以说慈悲为本。这些大圣人不辞辛劳教化众生,慈悲是动力,他在这里推动的。所以佛在经上讲,「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佛家讲慈悲为本是从这儿来的。
  慈悲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之体,《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菩提心的作用,讲了两种,深心、大悲心。我们听了这个名相,很不容易有一个清楚的概念。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也讲菩提心,名称跟《起信论》里头不一样,经上讲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作用是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比较清楚一点。原来直心就是至诚心,大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深心是相同的,经论是相同的。有体有用,一而三,三而一。作用说了两个,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也就是说,菩提心,这是至诚心,至诚心怎样对自己,至诚心如何对待人,所以作用就说了两个。
  儒家也讲这个,《大学》里面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诚意、正心就是佛家讲的菩提心,诚意就是真诚心,这是说体。起作用,儒家只讲一个「正心」,佛家讲得详细。佛家讲起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儒家自受用、他受用合在一起,只说正心。然后才讲到落实,落实到生活上,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实了,这个说得很清楚。佛法里面讲深心,自受用,什么叫深心?古德有一个解释,好善好德。好善,止於至善,我们现在提倡的纯善纯净,纯善纯净是自受用。对待别人大慈大悲,就是大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那个意思圆满,回向是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一切成果,自己不享受,回过头来供养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发愿,那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要用我们现前境界的话来说,一定要发愿做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贡献我们自己的精神体力,为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这就是真正回向发愿心,完全落实世尊教诲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所以我们要晓得,佛在经论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慈就是菩提道,要跟悲合起来也行,慈悲就是菩提道,慈悲就是诸佛如来,慈悲就是法身菩萨。慈,「与众生乐」。不但是有这个心,要有行为,帮助众生得乐,这叫慈;帮助众生离苦,这叫悲,所以慈悲常常是连在一起讲的。懂得这个意思,经文就好说了,菩萨是以大慈悲,「幢」就是非常明显的大慈悲,这个力量在推动。众生苦难太多,苦难太迫切,赶快去救他,赶快去帮助他。我们怎么帮助?我们怎样拿出具体的行动来?自己要真修、真干。我自己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五二卷)  2001/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52》)


...能,万德万能,圆满的相好都在身相上显露无遗。那我们一看,『微妙光明足行神』是什么身分?这决定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要不是诸佛如来应化,怎么可能?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所以《华严经》上每一位神众、每一位天众、龙众、阿修罗众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真正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足行神得度者,即现足行神而为说法,不就这个意思吗?要不是诸佛如来,怎么有这样圆满的示现?我们要晓得。
  现在我们怎样落实?换句话说,我们应当如何来学习?「微妙」是真实的,假的哪来的微妙?真的才微妙。真实的是什么?真心。妄心就不妙,真心微妙。我们从哪里下手?我们从真诚下手,儒家的教学,「诚意、正心」,从这里下手;大乘佛法从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下手。大乘讲的「至诚心」、儒家讲的「诚意」,不诚那什么都不必说了。我们今天学佛修行不少年了,用了多少时间、多少精神,但是今天到底有什么成就?六根还是被外境所转,自己一毫一分都做不了主宰,外面小小的境界风动,自己就感觉得受不了。七情五欲就像波浪一样,随著外头境界风起大风大浪,这样下去怎么能成就?
  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我们细细观察他是怎么修的?他从诚意修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今天没有办法修身,原因在哪里?心不正,意不诚。我们很想诚意正心,也没有办法做到,什么原因?前头还有条件,前面有「格物、致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格物是什么?就是佛家讲的严持戒律,真正的功夫从这个地方做起。严持戒律虽然不是微妙光明,它是微妙光明的因。致知是佛法里面讲的破所知障,格物是佛家讲的破烦恼障,然后至诚心就现前了。你有二障在,你的真心绝对不会现前。
  我们从哪里做起?一定要从严持戒律下手。持戒念佛,这是古大德教给我们的佛法正道。可惜我们没做,所以我们今天变成什么样子?什么都不是,一举一动都不像。从哪里看?从生活上看,从你处事待人接物上看,不像嘛!这个问题严重,不是小事。尤其是出家众,麻烦更大,在家众还好一点,出家众要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像,果报在阿鼻地狱。你要问:「我哪里有那么大的罪过?」你自己不知道,你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多重!破坏佛教形象不就是破和合僧吗?破和合僧在阿鼻地狱。如何护法?要护持我们的形象;如何弘法?要展示我们的形象。足行神,大多数都是用形象来教化众生。微妙光明神尤其不可思议,大相、细行都普照世间。大相是持戒,细行是威仪,这句话如果我们把它落实在事相上说,「种种光明」...(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九0卷)  2001/11/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90》)


...摘嫩叶,容易消化。那个蕃薯叶长得很快,梗子又粗又老不要了,取它的叶子,普通常识!生活教育。是不是哪一天我到菜园去摘菜摘来给你们看看?我下厨房做给你们看看?
  上一次我来的时候我下过厨房。杨州的江老师到这边来访问,我实实在在看不惯,你们烧的煮的那些面,我看他们是很勉强的吃下去,所以我到厨房做给你们看;统统吃光了,大家吃得非常欢喜。你们想想跟你们做的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做的实在讲又简单又好吃,不像你们那么麻烦,汤面里面每一道菜还要炒一下,费事嘛!厨房里面一定要搞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卫生第一。餐具要干净,也许你们顾虑到了,你们盛水的盆,水龙头有没有擦干净?恐怕就靠不住了。凡是用过,浴室里头浴缸、水龙头,洗脸的脸盆、水龙头,用完之后用干布把它擦干净,保持的时间就久,它不会氧化。尤其是怕肥皂水,肥皂水沾了你没有把它擦掉,你过一段时间去看,你看水龙头一个痕迹一个痕迹的疤,擦都擦不掉,时间久了它氧化,那块就脱落下来了。不知道爱物,这是对物的不尊敬;做事情不负责任是对事的不尊敬,对人没有礼貌,你看看对人事物都不敬,哪里有诚意?你没有诚意,你怎么能够功夫得力?世出世间法都在诚意,儒家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那是根本的大道,佛法绝不例外。
  出家人要从《沙弥律仪》做起,你出家不是小孩出家,你已经成年你才发心出家的,在家的这些规矩你要懂,不懂赶紧学!所以我让大家学《弟子规》,学《太上感应篇》,补习!既然出家了,戒律里头的大根大本,《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落实。这些东西疏忽了,念佛怎么能往生?在家人能往生,出家人不能往生,这是今天我们所看到普遍的现象。那是什么?出家人不像出家人,你这个形象不像,不像如果再说得不好听的,破坏了佛教形象,你是佛教里头的罪人,你怎么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在家人没有直接破坏佛教形象,他的过失少,他只要能够三福里面修第一条,能够「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就肯定能往生。出家人可不行,出家人至少要加上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众戒至少是沙弥十戒,威仪至少是二十四门威仪,不能再少了。这个条件不具足,你怎么能往生?
  我给出家同修忠告,你要做不到可以还俗,不要现这个出家的形象,你就修十善业道,你就能往生;如果是现这个身分,那你就要现得像,最起码的你还像个出家人。比丘就更难了,菩萨尤其难,比丘、菩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四卷)  2001/12/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54》)


...要念出声音,给他念三皈依。对它们传授三皈,叫它「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念三遍,然后念佛给它回向,教它求生净土。我们遇到这些动物,它还没有死,但是看到它受的伤害很重,它没有办法活下去。
  但是在现代的都市,这些活的东西几乎遇不到,你们到市场去买,买的肉食都是冰冻的。所以今天我们劝人采取素食,这是属於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这比什么都好。这个世间吃肉的人少,当然宰杀也就少,不但自己可以能够获得健康长寿,而且能消除世间的灾难。提倡素食,要把素食的形象端出来给大家看:你们吃肉,我们吃素,我们在一块比一比,我的体力身体不比你差。而且真的比他好,让他在这里面觉悟:素食不错,素食对健康真的有帮助。中年以上的人,哪一个不注重自己身体健康?谁愿意生病?所以我们布施医药费,看到老人、病人,我们去搀扶他,帮助他,都是属於无畏布施。这些做法,都能够得身命不可坏。如来已经证得这个果报,我们今天懂得它的道理,它的因由,我们发心修因,特别注重无畏布施,我们在这上努力去做。世间确实有少数很贫穷的人,衣食不足,天冷缺少穿的,荒年缺少吃的,我们看到了,随时帮助他一些,都是属於无畏布施,都是在修身命不可坏的业因。
  第二个,「毛孔容持力」,这是如来果地不思议的事事无碍境界,我们做不到,他一毛孔当中能够现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第三个,「毛持大山力」,这一毛孔当中能容须弥山。这些果德,它的因缘是什么?因缘是法性。我们应该怎么修法?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断烦恼、断习气。性体、性德、性用,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佛果地上所有这些能力我们统统都有,现在为什么没有?到哪里去了?我们是被业力障碍住。业力也是广无边际,佛把它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烦恼,一类是所知,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两种业障断掉,我们的性德就现前。所以,在这部经上看到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不思议的境界,我们要知道:他这个果报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如何修学才能够跟他一样。那你一定要晓得,大乘佛法修学的目的,确实是在明心见性,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也不例外,还是以这个为目的。我们在娑婆世界明心见性难,到他方诸佛国土也不容易。世尊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劝勉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到那个地方明心见性容易,明心见性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如果人家问我:你学佛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有正确的答覆:我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六0卷)  2002/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60》)


...你看这成什么话!这就叫天翻地覆,你以为天翻地覆是什么?这是民主自由开放必然的结果。这个结果要说个不好听的话,这个世界无法无天。有些人讲「我们怎么挽救?」说老实话,没有人能挽救,诸佛菩萨来都不行,天神上帝来也不行,为什么?你来那就得讲民主自由,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决定没有权力干涉他的。
  我们生逢这样一个时代,所以善根深厚的人只有自求多福。如果能够集合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参道友,那是好事情。真正志同道合,组成一个小团体,我们自己认真努力来学习,希望这个小团体人人都能成就。尤其是净宗法门,我们懂得决定遵守圣贤的教诲,依教奉行,断恶修善,积集善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正确。除这个路之外,我们没有路好走了。我们今天三、四十个同学都有善根,但是善根不能降伏染著,也就是这善根力量还差一些。今天我们有缘选择这个地方建一个小道场,希望我们大家依众靠众来增长我们的善根,希望我们的善根能在短时期就有能力降伏烦恼,面对著五欲六尘的境界不起贪瞋痴慢,我们这一生成就就有把握。对於社会大众尽心尽力服务,照顾他们,这就好,完全落实佛菩萨的教诲。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保持自己清净的形象,避免污染,我们这是修身。
  第二,「无障碍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见」。经文每一句前面都有「一切诸佛有无边际」,清凉大师注子这几个字第二句以下都省略。「一切诸佛有无边际无障碍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见」,这一句了不起!为什么?九法界众生的眼都有障碍,障碍的程度不相同。我们人能见的眼的功能比畜生道强,大部分的畜生道眼的能力不如人。可是人眼的能力不如天,天有二十八层,愈往上面去他这个能见量愈大,所以叫天眼。阿罗汉有慧眼,菩萨有法眼,到如来果地有佛眼,叫五眼圆明,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在《华严经》里面讲十种眼,到后面我们统统都会读到。
  无障碍眼,这不可思议,用我们现代话来说,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11:09

无论是哪一种的光波,这个波的长度不相同,他统统都能见,没有障碍,他的能见量是尽虚空、遍法界。小,真的是洞察秋毫,在佛法里面讲微尘、毛端,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近距离我现在看我的毛端,不是这个。我们看他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看每一个众生的毛端、看每一个世界的微尘,就像在眼前一样,这么好的眼!我们现在眼的能力看远方要用望远镜,把色相放大我们才能看见,甚至放大几十倍、几百倍,天文望远镜放大的能力就更大,让我们看到外太空,所谓外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六七卷)  200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67》)


...省事,心是定的,对自己大有利益。佛所说的哪里会有错?我们能做到,不是做不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一卷)  2002/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1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自在用,所化成益第五句:
  【念念中,一一国土,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事善知识,具众福行。】
  这一句对我们的修学,关系非常重要,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第一句就是教我们求明师受戒,世出世法老师第一大。古时候中国与印度都懂得尊师重道,所以历代都有圣贤人出现。如果是师道没有了,这个社会必定动乱不安,人民一定受尽灾难。师是人天眼目,佛在经典上把它比作苦海的明灯,像灯塔一样,指示我们趋吉避凶,灾消福来,所以事奉善知识,这是众福的根基;「众」是众多,所有一切福德的根基,我们一定要懂得。佛门里面讲得很多,儒家也讲得不少。前清陈弘谋先生编了一本《五种遗规》,把古圣先贤教初学都把它会集在一起,对我们后学非常便利。特别是童蒙的教学,比什么都重要。这部书,中华书局有单独流通的,排版跟校对都相当完善。过去我们在台中修学,李老师指定这本书做为我们修身的课本,我在此地介绍给大家。第六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於无上菩提之心。】
  诸菩萨助佛弘法利生,这十句是他们弘法利生的目标。像前面所讲的事奉老师,做老师的人说不出口;孝养父母,父母对儿女也说不出口,必须第三者来开导。所以教学生尊师重道这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教儿女要尊师重道。怎么教法?要做示范给他看。现在没有了,现在人也做不出来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像我这个年龄大概对於古时候那种教学沾一点点边,我这个年龄以后大概就没有了,很少见了。我生长在农村,农村有私塾,这一个村庄或者几个村庄合起来请一个老师,找一个公共场所设立学校,就是私塾,多半都是利用祠堂。一个老师大概教二、三十个学生,这是最多的,少的六、七个学生,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大的有十七、八岁,小的有六、七岁,同在一个教室上课。每一个人念的书不一样,这是一个很特殊、很特别的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对於童蒙只是教句逗,就是教你读诵背书,每天背几遍,对大的学生、十几岁的学生,多半是教授古文、《四书》,老师有讲解。这么一个学校,一切都还是遵守古礼。
  我们上学的那一天,因为这个学校并不是定一个日期开学,学生有先来后到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一卷)  2002/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1》)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七卷





...个学法门,这是好善好德。断烦恼是好德、德行,学法门是好善。所以求学,世出世间的学问都是讲断烦恼学法门。但是现代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讲断烦恼;不但烦恼不断,还要让烦恼继续不断增长,这是现代教育。儒家的教学,《大学》里的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句话把儒家教学的宗旨全说出来了。儒家教育教的是什么?就这三句。第一个教明明德,明德跟佛家讲的明心见性很接近,明德是个名词,上面又加一个「明」,那个明是动词。你要明明德,可见得你明德不明,不明就是佛家讲的无明;换句话说,一定要破无明,明德才能现前,明德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教学的目的在此地。
  明德恢复之后要起作用,作用在亲民。亲民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来说,为众生服务。你学成之后如果不能为一切众生服务,你的学问不就白学了?不但要知道为一切众生服务,而且这个服务还要做到尽善尽美,「止於至善」。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跟我们讲的,「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后头又有一句「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们想想这是不是止於至善?前面这是三个纲领,后面具体说了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的意思你好懂,什么叫平天下?天下太平。那个平是平等,以平等心对待天下一切人事物叫平天下,这是大学问,造诣到极处了。他从哪里做起?从格物致知,什么是格物?物是物欲,就是佛家讲的七情五欲烦恼;格是要跟它格斗,就是佛家讲的断烦恼、断习气,从这里开始。跟佛家四弘誓愿里面讲的「烦恼无尽誓愿断」,一个意思!格物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致知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格物是断烦恼障,致知是断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都断掉了,你的性德现前,菩提心就发起来了。
  儒家菩提心只讲了两条,诚意、正心,诚意跟《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至诚心是一个意思,诚意就是至诚心。它起的作用是正心,儒家只讲一个,佛法讲两个,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对自己好善好德是正心,对别人大慈大悲是正心。世出世间的圣人,所说教学的理论、方法、境界都相同。孔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彼此并没有听说过,孔夫子没有听说过西方印度有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听说中国有孔子,这就是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纲领,这么相似。我们读了之后当然有很深的感触,他们教学为什么这样的接近?没有别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一卷)  2002/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1》)


...演。一次是一个半小时,实际上他们每一个人只讲四十五分钟。四十五分钟的讲义,大概要八千字,每一个星期他要写八千字的讲稿上台去讲。我最后去的我是旁听,我跟诸位同学说,我的记忆好,理解力也还不错,我旁听所学到的,比他直接接受老师指导的,我比他还要多,但是我没有机会上台,讲台顺序是有次第的。我听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我都会讲,我讲的比那个学的同修肯定要讲得好,但是我没有机会。几乎是一个月学一部,那个学习的情绪高了,所以在那个情形之下就发心出家了。一出家教佛学院,教佛学院教一个学期,我才用一部经;我学了十三部,佛学院三年六个学期才用六部经,我有七部还派不上用场。比佛学院确确实实高明、有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佛学院不能够接纳,这是古大德代代相传的老办法。
  
  诸位同学:
  李老师那个道场是个居士道场,在家学佛的经学班的同学一个出家人都没有,我参加经学班的时候是在家,像沙弥戒、比丘戒,在家居士当然不能讲,只给我们讲三皈、五戒十善。他自己编了一个小册子《常礼举要》,要求我们这些学生一定要做到,这都是属於戒律的范围。另外他选的是陈弘谋编的《五种遗规》,这个书他没有讲解,叫我们自己学习,做为我们修身的读本。我们现在这个道场是出家的道场,比在家的行持标准一定要提升。为什么?出家人是代表佛的,狭义的说代表本师释迦牟尼佛,广义的说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我们的行持要不像佛可不行。古时候一出家,五年学戒,五年学的是什么戒?就是沙弥律仪跟比丘戒。先学得样子要像,然后才能够学教或者是参禅,你才能进入讲堂听经闻法或者进入禅堂参禅。你没有五年戒学的根基,你没有资格入这个堂口,讲堂跟禅堂你都不能进去。
  念佛堂行,念佛堂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它不要求这么高的水平。但是念佛堂要是不持戒,你念佛的功夫不会得力。至少三皈、五戒十善你能做到,你念佛才能往生;如果这上有亏欠,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如果是出家,沙弥律仪一定要做好,可以进念佛堂念佛。所以世出世间的修学它都有个根,现在人所讲的基础教育。我们年轻的时候,老人没有教我们,我们失学了,正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现在要怎么样?现在要补习。如果不学,没有法子成就,佛再慈悲也帮不上忙。你们要问大经可不可以听?可以听。为什么?大经天天在劝我们,我们功力要用在什么地方?功力要用在戒律上,这就对了。全心全力,我劝...(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九0卷)  2002/1/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90》)


...八万四千法门的共同科目。三世诸佛这个数量太多了,肯定不是修一个法门成就的,这就是给我们说明不管你修什么法门,现在说你学教也好,你学禅也好,学净也好,学密也好,先要问你净业三福有没有修好?如果净业三福没有修好,我们就知道无论你修哪个法门,你不会成就。你盖房子,我知道你还没有土地,有了土地你还没有打地基,肯定搞不成功。希望我们同学要认清楚,基础要坚定,决定不可以疏忽。培训班的同学,我知道你们都很有志气,很值得赞叹,但是如果你们疏忽基础,你们将来不会成就,你们不是诸佛菩萨真正的代表。
  真正代表,你要记住,佛心、佛身、佛口。佛的心在我们净宗来讲就是清净心,一般大乘法门里面常讲禅是佛心,清净心就是禅,名词不一样,意思、境界完全相同。我们知道禅有浅深次第不一样,同样的清净心也有浅深次第不相同,所以我们的目标要订在纯净纯善。心要纯净,这是佛心;行要纯善,这是佛的形象。有人问我,纯善纯净从哪里修?就跟过去有一些人问我,忍辱波罗蜜怎么修法?佛在经上教给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你从这里下手。心里头一点恶意都没有,充满了纯善,这是自己得大受用。要知道有一点点恶念,那个恶念就是病根。许许多多学佛同修身体不好,你身体不好真正的原因是在哪里?你把那个病根找到,那个病根就是心里面掺杂著不净不善,不净不善就是贪瞋痴慢,这是病根。病根拔除,我们修行圆满才有指望。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九一卷)  2002/1/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91
  诸位同学,上面我们将「现相品」经文第四个大段介绍完了。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用的文字虽然不多,可是义理非常的丰富。就菩萨的德业这十句来说,我们介绍的这一段是「竖配十地」,十句每一句配在菩萨地上。第一句配初地,第二句配二地,最后一句配十地,这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除这个配法之外,还有横的配法,我们在前面也曾经略略的带过。横的配法是在等觉,也就是一位具足一切位,是用等觉菩萨来做代表。在《华严经》上初地已经具足十地的修学理论与方法,何况菩萨地的圆满:等觉位。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一定要懂得。为什么?我们要学,虽然是深位菩萨的修学方法,我们要模仿;就好像他们是大人,我们是小孩,小孩可以模仿大人。大人做出这个样子,希望小孩们模仿,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横配第一句,「理智了真」。理智,什么是理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九0卷)  2002/1/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90》)


...道;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天道。如果你修四禅,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再加上禅定,你生四禅天;如果你定功再加深到第五定、第六定、第七定,这是次第定,你就生到无色界天。定功再深入,持佛的禁戒修到第九次第定,你就证阿罗汉果,出了三界,超越六道轮回,这是安立。如果没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帮助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众生就乱了。所以大圣人在这个世间示现,我们要明了。
  在中国出现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人不是普通人。有人问我: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应化来的?过去李老师说过,我们也曾经问过老师,李老师说理上能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这个话答得很圆满,理上确实是如此。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个地区对於儒很崇敬、很尊重,诸佛菩萨可以现儒身来度。这个地区的人相信道,对道很尊重,佛菩萨可以示现道身来度他,老子、庄子是道家。他们的德行、他们的教诲,我们仔细跟佛经比照一下,很多相同的。儒家基本的观念跟佛法完全一样,它教学的总纲领,是《大学》里头的三纲八目。儒家教学的总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儒教人什么?就教人这三句,孔夫子、孟夫子,一生没有离这个方向。八目是落实,怎么落实?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实!
  今天南昆大两位教授来看我,谈到如何能帮助这个世界祈求和平。儒家教学就很好,确确实实能至天下太平,它最后的效果平天下,平天下就是天下人都得到公平。平是平等,是公平,我们常常讲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问题就解决了。佛家说得更多、说得更详细,「随心应量」,佛讲得太好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无论现什么身是一不是二,能现的、能变的是性识,《华严经》我们多次读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所以在理上绝对讲得通,这个世界上自古以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里面的大圣大贤,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理上决定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我们承认,为什么?我们懂这个道理。
  真正懂这个道理,就能表现在事相上,我们跟许许多多宗教接触,我们进入他的教堂跟进入佛的殿堂一样的尊敬。见到他们的圣像、经书,我们像见到佛经一样的顶礼膜拜。所以有些宗教看到我们这种行为感到很惊讶,我们拜他的神像,他不拜佛像;我们拜他的经典,他不拜我们经典。我们明白,他没有明白,我们知道他那个圣像是佛、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他们圣人所说的经典跟我们的经典没有差别,一样的,教化那一方众生。善巧方便,...(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九三卷)  2002/1/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93》)


...我们里头也有清真寺,都在这一个社区,生活在一起。我们互相照顾、互相尊重,尊重不同族群的生活习惯、尊重不同的信仰,看看我们能不能和平相处?能不能过安定互助的日子?做出来给大家看。所以我跟这两位教授谈到,今天我们要把思想解放,不要执著一个国家、一个族群,我们起心动念要想到这个地球。我们是地球人,地球人就要爱护地球人,地球人就要尊重地球人,地球人就要帮助地球人,不管他在地球哪个地方住。所以我们应当不分国家的界限,不分族群的界限,也不分宗教的界限,凡是在这个地球上生长的,一家人!年老的中国古人常讲,比我大二十岁以上的,我待他就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大我十岁的就像我的大哥一样,我们要做到。这个退休村老人在一起居住,是一家人,我们在里面尽孝道,我们在里面落实伦常道德。这跟一般退休村就不一样,一般退休村没有亲情,这个退休村里头有亲情,就像是自己的家一样。
  许哲居士有这个思想,她也想办一个老人院,如果我这里搞成功了,我会请她来,我相信她一定非常乐意。要把我们所学的,经典里面所学到的、儒书里面所学到的,我们要做出来,为人演说,表演出来。我们发的是真心,我们有切愿,这都是转珐輪的意思。前面讲了,转珐輪修身,团体也是个珐輪,我们讲到理想当中这样一个和平村,那也是珐輪。心,核心里面的成员要大公无私,有一念私心你就把这个珐輪破坏了;核心的人心地要清净,我们一定要求到纯净纯善;核心的人要深入经藏、要深解义趣,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经典的教诲,知道我们这一生当中是做的什么事情。这个事情有意义、有价值,不为自己,为众生、为佛法,没有一丝毫的私心。核心里面的几个人天天要听经,这几个人是把舵的、是决策的,知见一定是一致的,真正做到见和同解,核心人真正要做到。居住在里面的人条件是六和敬,六和敬里面,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见和同解怎么建立法?有!所有宗教里面的创始人,宗教里面的神圣都说到一个「爱」字,神爱世人;伊斯兰教,「真主确实是慈悲的」,大仁大慈;佛家讲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这就是我们「见和同解」里头的根。每一个宗教里面都讲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是我们的根。
  我们过去曾经写过几个字,世间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其目的在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我们和平村里面居民的见和同解。所以我们要求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彼此在生活上要做到真正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九八)  2002/1/2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98》)


...人知道?佛在哪里?佛在我们的四方、四维上下,哪一方没有佛?哪里没有佛?读《华严》这明了了,四方、四维、上下全是佛。
  我们实在讲就是烦恼习气太重,把我们的性德几乎全部障碍掉,我们对於事实的真相一无所知。现在在华严会上,听佛菩萨这个说法还感觉得非常奇怪,如果不是虔诚的佛弟子,我常讲看《华严经》是看传奇小说,像看《西游记》、《封神榜》一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编故事。一般文人多半是用这个眼光来看,把它当作文学著作;哲学家在这里面看出智慧,这个文学作品里面充满智慧,真的这一本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能得真实受用?依教奉行的人,他才能契入境界。学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普贤菩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普贤菩萨对待一切众生一片真诚、一片慈悲。他如何处事待人接物?他用的是四摄六度,在《华严经》上讲十度,四摄十波罗蜜。
  『修治已明洁』,修治是对自己说的,把自己的毛病习气都改正过来。「修」是修理、修正,「治」是对治,就像有病一样,用药物来对治。修治的方法就是戒律,大乘经上常说,「禅是佛心,教是佛语,律是佛身」,这就懂得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修正我们的三业。我们用禅来修心,我们用戒来修身,我们用经教来修正我们的言语,佛经念多了会说话了。佛经里面详细记载著释迦牟尼佛接触这些广大群众,这个社会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释迦牟尼佛接待他们是用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言语?我们从这里学。特别是《华严经》,《华严经》内容丰富,可以说把这个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都说到了。菩萨的说法代表佛讲的,这里面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所以最重要的修行、对治,普贤菩萨做到圆满,所以「已明洁」,心地光明,身体清净,洁是清净。心地光明,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了,拔除了。这一句讲的是功夫,这首偈里头最重要的一句。
  我们今天从哪里下手?听经帮助你觉悟、帮助你明理,下手之处还是要从「沙弥律仪」。沙弥律仪的根基还是《弟子规》,我为什么这样强调《弟子规》?我希望杨老师把《弟子规》再详细讲一遍,能够录相更好,不能录相就录音,帮助初学。娑婆世界众生,文殊菩萨说得好,耳根比眼根利,换句话说,注解注得再详细,看注解不如听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个讲一遍录下来,无量功德!佛常常教我们要行善、要做好事、要帮助人,我们要抓住机会,每一个同学都要懂得这个道理。
  你们现在学讲经,讲得不好,难为情...(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0五卷)  2002/1/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05》)


...活泼泼的教学。你要问从哪里入门、下手?要从基础奠定,循序而进,不能够躐等。假如你没有根基,你就来学这个法门,不但不得利益,会造成更严重的障碍。那是什么?增长你的狂慧,增长你的邪知邪见。你没有基础,你不懂得,你听经也好,读经也好,往往会曲解经义、误解经义。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很多,不只是现在。
  从根本修,古人确确实实,无论在家出家,你想学佛,师父都是从根本教起。我学佛,无论是章嘉大师、李老师、方东美先生,都不跟我说大乘经。方老师是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研究,他重视解门,也是由浅而深,循序而进。但是章嘉大师跟李老师他们是修行人,他们不是世间的学者,重视德行。这两位大德,一个是在家,一个是出家,重视戒律,重视德行,我这才真正受到利益。两位善知识都是以身作则,他们讲得到做得到。我们听在耳里,看在眼里,不能不佩服,跟他们学习。
  我跟章嘉大师三年,跟李老师十年,我的佛学基础十三年,这十三年是受基础教育。小时候对於儒家的教学,只沾了一点边缘。由於时代的变迁,私塾废除了,改成学校,采取西洋教学的方法。私塾的教学重视德行,改成学校,虽然也讲,但是要求没有从前老师那么严格了。我那个时候进学校,学校还有修身课本,有这一门课,修身。我大概只上了一年,到第二年,这个课程改成公民,课程常常改;以后公民又改成社会,公民这个课程名字也没有了。我自己读书亲身经历的,改来改去。
  虽然沾上一点边缘,根不深。亲近李老师的这个十年,李老师非常重视,帮助我们补习,我们真的是到三十出头,才真正下功夫来接受补习教育。老师那个时候常说:「亡羊补牢,还不算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学的佛法,学多了就变成狂慧,到那个时候,你要发心弘法利生,真的是损己损人。这些全都是事实,我自己亲身经历的。
  我知道教学不容易,我见过老师教学。我跟李老师十年,我看他怎样教学生,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那份苦心的实在不多,阳奉阴违,比比皆是。在学校里面,学生舞弊,欺骗老师,这个事情可以说太多太多了。哪个学校没有?哪个班级里头没有?此风不可长。这种风气形成了,现在我听说这个风气演变到无法想像。你到学校念书,用功不用功无所谓,你家里头有钱有势,给老师多送一点礼,你的成绩就优良。你要不给老师送礼,你考得再好,拿不到分数。从前李老师常讲这叫「学店」。
  教育文化事业走到这一个地步,完全破产了,怎么能够说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跟这八个字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0九卷)  200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09》)


...育是从婴孩著手。先天,我们要讲善根福德,可以说今古无殊;无殊,就是没有差异、没有两样。现前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后天教育不一样,后天教育可以弥补先天之不足,非常重视。在我们这一生来讲,先天是因,后天是缘,果报的现前,一定是因缘具足,果报才现前。
  我们今天,你仔细观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缘比不上古人,古人从小就接受道德教育的薰陶。在中国,教小学的这些教材里面,我们能看到现在大家都在读的《弟子规》。陈弘谋,这是清朝的一位大德,他编辑的《五种遗规》,搜集中国古代教育童子的这些教材,搜集得相当丰富,童蒙教学,你看看中国古人怎样教婴儿、教童子。我们一看之后才晓得,我们这一生这个缘断掉了,所以非常不幸。
  我这样的年龄,小时候沾到一点边缘,受私塾的教育。我受私塾教育,实际上只有四个月,时间太少了,以后就改成小学。我最初上的那个小学,那个小学名字现在大概没有了,历史的名称,「短期小学」。实在讲那个时候年龄太小,只有七、八岁,是在农村里面。城市里面有正规的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乡下叫短期小学,修学期间大概是两年。但是那个时候的小学对於德育还有,不像从前那么严格了。短期小学课程里头,有「修身」这一门课程,以后我正式上小学,修身这个课程改成「公民」。抗战中期之后,又把公民改成「社会」;好像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改成社会,二、三年级的时候还念公民。课程常常改,逐渐的把德行教育舍弃,现在完全没有了。
  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现象,怵目惊心,但是今天潮流如是,这是果报。从果我们观因,今天的果又是将来的因。所以看看现在这个果,你就能够推断到将来,将来不得了!世间无论是东方、西方,我们接触到许许多多古老的预言,现代的也有不少资讯,都给我们提到世界末日,相信的人不少,多半都讲世界末日是一九九九年、两千年。一九九九年、两千年都平安度过了,於是世间许许多多人对这种古老的预言传说置之度外,不值得采信。可是在一九九九年、两千年,确确实实这个世界上,我所晓得许许多多信仰宗教的信徒虔诚的祈祷。这些祈祷产生了力量,把这个劫难,不是化解,而是推迟延后了。现在大家不相信了,以为这些事荒唐,哪里会有这个事实?为所欲为,敢造恶业,只怕这个灾难真的愈来愈接近。
  我们要怎样救自己?一定要记住李老师往生前的一句话:「世界乱了,诸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条生路,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我劝大家,不能不发心。要发心,在这一生当中,做这个世间第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一一卷)  200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11》)


...们点到了,「用遍出兴,体无来往」,遍是周遍,从体起用,自他受用都是周遍法界。我们看经文,应当怎样来学习。『安住佛国土,出兴一切处』,这是菩萨摩诃萨的境界。试问,我们能不能得到?给诸位说,如果我们有诚意,得诸佛威神加持,我们是可以得到的。
  「佛国土」在什么地方?就在此处。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的意思。国土没有迷悟,迷,它是这个样子;觉,它还是这个样子,所以它没有迷悟,迷悟在人。人要是迷了,这个国土就是五浊恶世;人要是觉了,这个国土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全在迷与悟。如果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是觉而不迷,那我们就安住在佛国土;如果我们的境界是迷而不觉,那我们是住在五浊恶世、六道轮回。凡圣一念之差,不可以不知道;佛在大乘经论里面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昨天晚上参加居士林的除夕晚宴,非常难得,中国佛协刀述仁会长也光临这个宴会。我们看到他的小孙子,给我们表演背诵《论语》、《老子》,表演武术。从这个地方能看出来刀会长的家教,从这个地方我们深深的感激,中国佛协有这样好的一个领导人,实在是难得。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作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有没有贡献,从哪里看?看他的家庭。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身不修,他就不能齐家;家不齐,他怎么能把国家的事情、社会的事情办好。我们从「齐家」这一点能看出来刀会长的身修、齐家,今天能够担负起中国佛教弘护的大业,这是我们衷心赞佩的。
  佛法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这半个世纪以来都大幅度的在衰退。衰退的原因在哪里?佛门四众弟子不住佛国土,去住众生国土。众生国土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是六道众生国土。佛门四众弟子住在这个国土里面,佛教焉能不衰!不但会衰,恐怕佛教再过五十年会在这个世间灭绝,这是一个非常可悲、可怕的事情。我们作佛弟子的人很幸运,我们清醒过来了。你看看刀会长的孙子才八岁,不看电视,读古书。要知道,现在这个社会新闻媒体有严重的问题。
  二、三十年前,那时台湾政府极力提倡「复兴中华文化运动」。当时教育部曾经邀请我在中山堂做过一次讲演,我的讲题是「文化复兴与宗教」。在那段时间,我曾经在方东美老师的家里,遇到教育部三位官员拜访方老师,向方老师请教;政府提倡复兴中华文化,请教方老师指导有什么方法,怎样具体来落实。方生先听了这个话之后,沈默五分钟,面容非常严肃,一句话都不说。五分钟之后他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二五卷)  2002/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25》)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八卷





...学习,这里面有圆满的智慧启发我们,有精细的方法,无论是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都妙不可言,令人叹为观止!又何况到末后,还以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善友表演给我们看。
  所以我读《华严》之后,我就想到中国儒家有一部《四书》,《四书》是宋朝朱熹编的,朱熹跟佛法缘分也很深,我想他编《四书》的灵感,很可能是得自於《华严经》。为什么?它很像《华严经》。《华严经》有理论,《四书》有理论,《中庸》是讲道理的;《华严》有方法,《四书》里也有方法,《大学》是讲方法的;《华严》有表演,《四书》也有表演,《论语》是孔子表演,也就是说,怎样把理论、方法落实在自己生活上,孔夫子做到了。孔夫子一生所行的那个道理,没有离开《中庸》,我们佛法讲中道,儒家讲《中庸》。夫子一生表现出来的这个方法,没有离开《大学》,三纲八目。三纲就是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实在讲就是佛家讲的三学:戒、定、慧。
  你们想想看,明德是定学,亲民是慧学,止於至善是戒学。戒律是定慧的落实,儒家讲的八目。「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这是讲功夫的造诣,然后再讲到这八目。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夫子做到了。这些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华严经》上称「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释迦牟尼佛做给我们看。所以,孟子是贤人,做个榜样给我们看;夫子是圣人,做个榜样,两个人都表演,举这两个例子。所以他那个编辑跟《华严经》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所以我很怀疑是朱夫子从《华严经》上得到的灵感、得到的启示,编这一部《四书》,这是儒家的精华。《华严》是佛法的精华,《四书》是儒家的精华,不能不重视,不能不在这下功夫。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八卷)  2002/3/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38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精进力菩萨偈第九首:
  【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
  这还是赞叹佛神变自在的德能,前面第八首讲的是「毛孔广容」,这一首讲的是「愿能普遍」。毗卢遮那是法身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的理体,像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一般世人对於宇宙的观察,我们常常讲宇宙观跟人生观,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把人生跟宇宙分开了,所以实际的这个真相很不容易明了。人生的问题、...(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七卷)  2002/03/0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37》)


...》里面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在讲席里面也常常提到,真正能够救这个世界众生的人有两种人,一个是国家的领导人,一个是电视广播的主持人,这两种人有能力挽救世界,也有能力毁灭世界,都在他一念之间。为什么?「缘」操纵在他手上。我们佛法讲缘,世间人讲权,大权操在他手上,吉凶祸福那就看他念头怎么转了。他的念头要是转成念念为整个地球村著想,天下太平,人民幸福;如果念念为自己家里著想,不考量到别人,灾祸临头,当然要起冲突。冲突的根本原因我们要知道,国际之间的冲突,起因在哪里?起因在家庭。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族人冲突,再发展到社会的冲突、国家的冲突,这还得了吗?这是从形迹上来看。如果更深入一层的观察,冲突的起因根源在哪里?根源在自己。真正的根就是自己本性与习性的冲突,这才是根源。《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性是至善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习性,习性跟本性的冲突,这个麻烦大了!
  儒跟佛知道这个病根,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就像一个高明的大夫一样,为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治病,他把病根找到了,知道这个根源是本性跟习性的冲突。所以他们教导的这个方法,是从诚意、正心、修身,从这个地方下手。但是要怎样诚意?必须要把烦恼断掉。格物是断烦恼障,致知是断所知障。格物是什么?物是物欲,你对於一切物质享受的欲望,你要懂得控制,不能放纵,一放纵很难收回来。所以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你要能断,你要有能力控制住,不让它泛滥,这是格物。致知是求真实智慧,破所知障,换句话说,致知里面它教学的内容,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你要明了。烦恼断了或者是完全控制住,智慧现前,你的意才诚,心定了。那个诚意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三昧,诚意达到极处就是普贤三昧。正心是什么?我们现在念这一段就是正心,正心是诚意的起用。
  佛法讲菩提心,菩提心有体有用,体是什么?佛在经上讲至诚心,你看看跟孔老夫子讲的诚意是一样的!儒讲正心,佛法里面讲菩提心的自受用,深心;他受用,大悲心,深心跟大悲心儒家讲一个正心。自受用好德好善,利己利人,这是正心。然后才谈到身修,自身的冲突没有了,换句话说,本性跟习性通了,没有障碍了。本性是善的,习性也善,善恶的善跟本善的善能相应。我们本身,现在讲是心里面的矛盾没有了,身心安乐,你在生活里面自自然然就是自在随缘。我们今天总结佛法的教诲,里面有「看破、放下、自在、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五八卷)  2002/3/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58》)


...我们看到一篇论文,后面他都列出他的参考书目,他参考多少种书,完成他这一份著作。
  我们再看看古人,大家最熟悉的叫《四书》,《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你们看看,他后面有没有附什么参考书目?没有。你再看看,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些经典,哪部经典后头他列入了参考书目?也没有。再看看,古大德他们学习的心得报告,他们一些著作,中国佛法里头都说论注,所谓「论」是离开经文,论述其中的微言大义;「注」则是注解,依照经文一句一段来加以解说。他们也没有参考书目。
  由此可知,古人用的是真功夫,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是真正的自己心得报告。现在的注疏不是从心得,这是你修学心有所得。此地讲的得,你看看,「一一各得」。现在所写的论文报告,它不是心得,是搜集别人的资料重新加以组合,搞一样东西出来。那就看他组合的漂不漂亮,组合的技巧与自己的性德不相干,与自己的悟处也不相干,这就不是真学问。所以儒佛,这是圣贤人,他们的学问才是实学,真真实实的学问,这样才得无碍辩才。末后一句:
  【世界海微尘数修行海云。】
  前头也是这样贯,「其诸菩萨,一一各得世界海微尘数修行海云」。这个地方的「修行」,就是儒家讲的修身。「修行」这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行是说的行为,行为与性体、性德相应的,这个行为是正确的;与性体、性德相违背的,这个行为是错误。
  这个「行」怎么修?与性德相应的要怎样保持,发扬光大?与性德相违背的要如何把它改正?所谓修是修正。哪些是性德本有的?儒家跟我们讲,「伦常」是性德本有的;佛法里面给我们讲,「十善」是性德本有的。因此,我们起心动念与十善相应的,这是善的、是好的。我们要怎样保持?怎样把它发扬光大?与十善相违背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这是与性德相违背的,如何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所以行为无量无边,包括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不相应的,你发现了,就叫做觉悟。知道错了,这是觉悟。把错误改正过来就叫修行,所谓悟后起修。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的错在哪里,你怎么修法?所以修行一定要自己知道错在哪里,把它修正过来。
  善恶、邪正的标准在哪里?儒家所讲的「礼」,是儒家修行的标准;佛法所说的「戒」,是佛家修行的标准。佛经里头所以分为三藏,「经、律、论」三藏,「律藏」就是标准。我们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对人对事对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二卷)  2002/4/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2》)


...
  这个「行」怎么修?与性德相应的要怎样保持,发扬光大?与性德相违背的要如何把它改正?所谓修是修正。哪些是性德本有的?儒家跟我们讲,「伦常」是性德本有的;佛法里面给我们讲,「十善」是性德本有的。因此,我们起心动念与十善相应的,这是善的、是好的。我们要怎样保持?怎样把它发扬光大?与十善相违背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这是与性德相违背的,如何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所以行为无量无边,包括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不相应的,你发现了,就叫做觉悟。知道错了,这是觉悟。把错误改正过来就叫修行,所谓悟后起修。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的错在哪里,你怎么修法?所以修行一定要自己知道错在哪里,把它修正过来。
  善恶、邪正的标准在哪里?儒家所讲的「礼」,是儒家修行的标准;佛法所说的「戒」,是佛家修行的标准。佛经里头所以分为三藏,「经、律、论」三藏,「律藏」就是标准。我们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对人对事对物,善恶、邪正的标准都要依戒律。佛弟子一般也分为两大类,在家弟子一般随顺佛陀教诲,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也同儒家一样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是平等对待;平等对待,果就是全世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亦如是。
  佛另外一类弟子是出家的,出家弟子是传法的弟子,出家弟子的使命就是两句话,「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出家人。因此,「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求的标准,就比在家弟子要高得多。为什么?因为你要为社会大众做表率、做模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佛菩萨教化众生,慈悲到极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同时两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出家佛,维摩居士示现的是在家佛,两个都是佛,一个是做出家人的榜样,一个是做在家人的榜样,我们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大方广佛华严经》称为大不思议经,《维摩诘所说经》称为小不思议经。你们看看,古大德对於这位在家佛的尊重。由这些称谓上,我们可以能够体会得到,都是入不思议境界。
  佛法是师道,尊师重道。今天有许许多多同修常常在一起谈到「怎样振兴佛法」,许多人从办学这个方向来走,这是正确的。但是办学如果办像现在社会一般的学校,这不能振兴佛法。要怎样才能振兴佛法?要依教修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广修供养」,法供养里头第一句就是说「如教修行供养」。如教是遵著佛陀的教诲,依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二卷)  2002/4/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2》)


...假、去旅游,没有过。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到处教化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不疲不厌,经上常讲「无有疲厌」。所以释迦牟尼佛被人尊称为「天人师」,天上人间的好老师,我们跟他学的人自称为弟子。
  你从这个称呼上,你就能体会众生跟佛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只有在教育里头,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诸位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作「本师」,这是佛教。佛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教是教学、是教育;如果用现代的话白话来翻译,佛教是觉悟的教育、觉悟的教学。这种觉悟的教育,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称他为根本的老师,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宗教里头没有这种称呼,学校里面才有这个称呼,他是我们的本师,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我们千万不能把释迦牟尼佛、把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弥勒菩萨当作神明去看待,那就错了,那就变成宗教。我们弟子供奉老师的形像,这是纪念,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我们供奉是这个意思。看到形像,听到名号,就想到老师对我们的教训。你看这个意思多好多深,我们不能不知道。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谈不上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比儒家讲的「修身」意思要广要深;因为行包括身心各个方面,讲修身不能包括心理,讲修行全部都包括到了。
  在我们现前这个世间,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一定要知道现在社会大众得的是什么病,得应病与药,药到病除,才能见到功效。现在社会大众的病非常严重,史无前例,在历史上找不到。过去中国、外国的历史,没有记载过这么严重的病。这个病况,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能想得出一套治病的方法。但是这里头也有陀罗尼,就是总纲领、总原则。总纲领、总原则是什么?是教学。教学的内容一定要针对现前的根机,现前的人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模糊不清楚,误会尤其最严重,这里头的因素非常复杂,都要清楚,都要明了,你的善巧方便才能产生效果。
  目前社会上学校很多,谈到教育,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教育很发达,各种科系人才辈出,怎么能说没有教育?是没错,教育是办得很好,但是这里面缺乏人文的教育。他受过高等教育,拿到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不会做人;不知道孝养父母,不知道尊师重道,不懂得伦常的大道,不懂得什么叫道德,这个问题严重!他学了一些高等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虽然能带给大众一些利益。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社会大众付出多少代价才得到这一点享受?细心去思惟,得不偿失!
  科技是发达,我们得来的是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二卷)  2002/4/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2》)


...习性跟自己的本性愈来愈远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我的习性跟你的习性不一样,跟他的习性也不一样,愈来愈远。这个愈远是愈来愈自私,愈来愈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还得了!用什么方法回归到自性,回归到性德?教学。「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你不教,习性愈来愈远,到最后没有法子收拾。一定要教。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出现在这个世间,就为一桩事情,《法华经》上讲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只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教化众生。四弘誓愿头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就为这么一桩事情而来的。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那都是度众生的手段、方式,离开这三个重要的方式、手段,你就没有法子度众生。所以他们的示现都是教学。你看孔老夫子示现的,教学!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教学!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天天教。教你怎样跟别人相处,这属於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怎样与自然环境相处,我们讲与一切动物相处,与一切植物相处,与山河大地相处;怎样与天地鬼神相处,教我们这些东西。我们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宇宙和平!宇宙和平了,我们地球当然安定,还会有事情吗?
  你看看,他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念,从哪个地方落实?从修身。儒家讲修身,佛法也讲修身。你看看,佛家讲的「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从修身;儒家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个世界,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你仔细去观察,他们的古圣先贤教化众生,目标相同,理念相同,方法那些原理原则也相同。不同的是因为他所教学的对象文化不相同、嗜好不相同、习染不相同,因此他教学的手段、方法不一样,教学的内容不一样。不一样里头,有一个相同的,「平等、慈悲」是相同的。
  你看看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我说他们三个教是一家人。一家人里头分了三个派,犹太教遵从上帝,我们讲皇上那一派;天主教遵奉玛丽亚,圣母玛丽亚,皇后那一派;基督教遵奉耶稣,太子那一派的。他们一家分这三派。他们的经典,犹太教所依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天主教新旧约都学,基督教专门修《新约全书》;但是这三教里头共同的「神爱世人」,这是共同的。如果我们能把「神爱世人」这一句参透了,神怎么爱世人?神如何爱世人?神爱世人一定要神的信徒、神的子民,也就是讲教徒,信教的教徒,把「神爱世人」落实在自己的身上,发扬光大。我是个基督徒,我要爱世人;我是个天主教徒,我要爱世人;我是一个犹太教徒,我要爱世人,代表上帝爱世人。
  同样道理,在佛教里面,佛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就是爱。佛菩萨慈悲如何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七卷)  2002/4/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7》)


...觉,了解这个私心,念念私心为自己,这是害了自己,绝对不是利益自己。明白这个道理是觉悟,把自私自利放下、舍弃,这叫功夫。智慧现前了,得自在安乐,法喜充满,这是得,功德。功德前面一定是觉,那个觉是智慧。你要不觉,你决定不肯放下。放下是功,放下之后有德(得),你得自在安乐,你得法喜充满,你得智慧明了。你不修功,哪来的德?所以世间人学佛,绝大多数学佛的,他修福德,他不修功德。修福德就是他自私自利没有放下。修功德,自私自利完全放下了。放下自私自利是功德,没有我,不再为我了。还有丝毫为我,都是福德,都不是功德。
  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佛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个善法是功德。如果还有「毫分不善夹杂」,他所修的是福德,福德是六道里面我们常讲世间有漏福报。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讲的生死大事,了生死出轮回的大事,再大的福报都没有用,没有办法帮助你了生死出轮回。什么有用?功德有用。功德跟福德一定要辨别清楚,功德生智慧!
  下面讲,『功德智海光明』,「光明」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是讲的影响力。你看看你有道德,你有智慧,无论你自己修身养性或者教化众生,你都产生影响力,你的德愈高,你的智愈大,你影响的面就愈广,你影响的程度就愈深,这是「光明遍照」之意,这是真的。德行、智慧,实在讲佛菩萨都做榜样给我们看,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读印光法师的传记,这是我们净土宗最近的一代祖师,现在很多人知道,他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化身来的,完全是示现,表演给我们看。年轻初学佛跟我们一样,好像凡夫,他一生就是做积功累德的事情,持戒念佛,到七十岁,这个效果做出来了,一般人看到了。
  你看看他的光明,老人住的房子,在从前老的寺院里头有跳蚤、有苍蝇蚊子,生虱子。他的侍者要把这些东西赶掉,老和尚说不必,我的德行不够,我的德行够会感化它。到印光法师七十岁的时候,他这个房间你们去找,一个也找不到,真的,它搬家了、搬走了,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道德之光感动这些小动物,这个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小动物,印光法师住的地方统统搬家搬走了,不可思议。我们今天还有这些东西来找我们麻烦,我们的德行不够!我们要加紧努力来修,到我们德行有一定的程度了、有那么大了,小动物全部感动,所以蚊虫蚂蚁可以跟我们共同生活,互不干扰。我们照顾它,它也会照顾我们,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七四卷)  2002/4/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74》)


...送给这个图书馆。在当时开幕的时候,我送的这些书是占他书库里头五分之一,你就想到我很喜欢书,我没有其他的嗜好,一生都是在求学。什么原因?早年失学,知道失学的痛苦,失学的滋味。我需要补习,这么多老师免费来指导我,我怎么不欢喜,求之不得,都是那么热心的帮助我。所以这个世界的苦乐是我们自己善恶业力造成的,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
  人不能不诚实,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人问我,修行从哪里修行起?司马光讲得好,司马光是虔诚的佛教徒,「从不妄语始」。他自己真的做了社会大众的榜样,一生不妄语,「事无不可告人言」,你说他的心胸多自在、多舒畅。一生没有一桩事情不可以告人的,不能告人的当然就不是好事。一生没有做过一桩事情不可以告人的,做好事,做善事,从来没有做过一桩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众生的事情。修行要从这个地方下手,你才会有成就,你才会有感应。大乘经卷一展开,我常讲字字句句无量义,你才能够看得见。
  世界有成就,个人也有成就,你家庭有成就,事业有成就,你要懂得成就的原因,因缘果报。我们世间谚语常讲,「人要有良心」;王阳明的学说「致良知」;佛法里面讲的「菩提心」;《大学》里面讲的「诚意正心」,然后才能够「修身齐家治国」。你的意不诚、心不正,善因善果就没有了,你所造的是恶因,所感到的是恶报。书要读,特别是要抓紧时间勤苦的去读,要读古书,要读圣贤书,你才能开智慧。
  娑婆堪忍,跟极乐、跟华藏真的是强烈的对比。注解里面又说,「华藏世界从无为起,同於真极,不可破坏」。跟我们娑婆世界不一样,娑婆世界是一切众生善恶业变现出来的,所以这个世间依报环境是苦乐交杂,正报的环境是忧喜掺杂。佛在经上常讲,这个人间是苦多乐少,现在生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苦是愈来愈多,乐愈来愈少。世间五欲六尘之乐,那不是真乐,那是坏苦,我们一般讲苦中作乐,不是真乐。真乐有没有?有,不多见。真乐是真正修行人,远离城市能得一点清净乐,这种人不多,少数。但是他们所修行的功德,我们都沾他的光,为什么?这个世界善恶混杂、苦乐混杂,如果没有这些人修善业,这个世界会毁灭,它是业力现的!华藏不是业力现的,华藏是从无为现的,跟极乐世界一样,极乐世界是净业现的。
  无为无生灭,有为有生灭,什么叫有为?我们众生有念头,念头有生有灭,这是有为的根。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心是生灭心,所变现的境界是生灭的境界,相随心转。生灭心变现生灭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七七卷)  2002/4/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77》)


...及。唯上上根人与下愚最容易成就,这种人在世间也不多。虽然讲的是下愚,我们知道过去生中他的底子也非常深厚,绝对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们帮助别人要懂得观机,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要知道自己的根机。人贵自知之明,自知之明莫甚於此。自己晓得自己的根机,自己要如何帮助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的成就。
  修学的方法、契入的境界,别人不了解你,但是高人了解你。他的境界比你高,他的功夫比你深,他能看得出来;跟你功夫程度相等,有时候也能觉察到你。但是功夫在你之下,不如你的,他对你决定不了解。你自己如何能够不受影响,这一点是这一生当中成败的关键。这里头显示出自知之明,换句话说,你在境界里头自己能做得了主,自知有这个好处。没有自知之明,你在这个境界做不了主,你的心、你的行会随著境界在动,那个不是随缘,那是你的心被境转,这个错了。随缘是怎么样?方式随缘,佛法里面讲方便随缘,善巧方便随缘,自己的心行如如不动,信愿解行一丝毫没有受动摇,这成!我们修行,这是我常常讲,到底修什么?到底行什么?行门里头最重要的是掌握到纲领,儒家的纲领就在《大学》,三纲八目;三纲是「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要掌握到。佛法修行我们也要把纲领找到,找到纲领之后,怎样去落实?落实在依教奉行。
  我们这么多年来把纲领找到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大菩提心。起心动念不离这十个字,一定与这十个字相应,这是佛心、菩萨心。我们的生活行动纲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五个科目。净宗学会成立,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12:38

我们订了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是修这个,没有别的。虽然是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已经把整个佛法都包括在其中,认真努力去修学。修什么?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与这个纲领、与这五个科目相应,不能违背;违背,那自己要晓得,来生来世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是险道,谁能保证来生还能得人身?还能继续修行?没有人能保证。权教菩萨、阿罗汉都保不住,所以他退转。我们有能力能保证吗?人不能自欺,人最可怕的是自欺,欺人还是其次,最可怕的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欺骗自己,他怎么能不欺骗别人?所以他欺人是正常的。菩萨不会欺人,为什么?他觉悟了,他不自欺。不自欺而后能不欺人,一定的道理。我们要成就自己的真正的德行,首先要做到不自欺,然后自自然然不会欺骗别...(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八八卷)  2002/4/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88》)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九卷





...得好:「思无邪」。娱乐里面如何能保持大众的正知正见,不至於在狂欢娱乐里面让大众产生邪知邪见,那就错了!所以夫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三个字,可以做为这个世间,这是文化,超越国家界线、超越族群、超越宗教,永恒不变的文艺、娱乐最高的指导原则。
  娱乐是值得提倡,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住这个原则。能掌握得住,那是成功的,在佛法里面讲无量功德。为什么?令一切众生乐欲里面没有烦恼、没有障碍。障碍就是烦恼,障碍就是重大代价的付出。我们要问,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有没有娱乐?有,而且经常不断,何以见得?诸位从中国敦煌、云岗许许多多石窟里面你去看,佛在讲经,菩萨们在聚会,天乐迎空,天女散花、舞蹈,现在讲这是娱乐表演的节目,穿插在大会聚会当中来助兴。经书里面记载的那就太多了,他们把它画出来,用塑造、浮雕把它显现出来。每一次聚会、哪一次聚会离开这些娱乐节目?没有。这些娱乐节目又能令这些菩萨们助长定慧,这了不起!凡夫聚会里头穿插这些节目,增长邪思;佛菩萨穿插这些娱乐节目,增长定慧,不同的就在此地。所以从前,那是古圣先王,古时候那些国家领导人、作帝王的,他们有智慧、有学问、有善巧方便,真正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世界和平,那个平是和平,我们中国人讲天下太平。
  现在许许多多国家领导人,可以说是忙於日常的事务;我们很清楚的理解,现在做国家领导人跟从前的帝王相比,现在他们的工作量要超过从前几十倍都不止。忙於应付这些事件,把教化众生这桩事情疏忽了,这是非常非常之可惜。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领导人,实际做起来并不难,底下可以专设一个机构来处理这些事情。他只要把握著原则,让一些专家学者来研究:如何能够安定社会、净化人心,寓教於乐,娱乐的节目就是教育。中国古代确确实实是遵守孔老夫子所讲的文艺娱乐的总纲领、总原则:「思无邪」。所以从前那些文人、学者编写剧本,指导这些演艺人员表演,剧本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总不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我们过去年轻的时候常常听老人说,中国的戏剧无论是京剧或者是地方戏,这个戏剧内容总不外「忠孝节义」这四个字,而且结局决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总是重视提倡因果的教育。因为在那个时候学校不普遍,怎样教化众生?就是用戏剧、歌舞。许多歌词都是一些专家学者们写作的,都能遵守这一个道德的传统,念念不忘,对整个社会大众劝善规过。填写歌词的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八九卷)  2002/4/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89》)


...间法怎么样贯通?「至诚感通」,我这一生得受用。李老师传给我的是「至诚感通」,一句话一生受用不尽。问题是你懂不懂?你会不会修?
  诸位同学,学佛的人都要做早晚课,早晚课的意义我也讲过很多遍,早课是提醒自己,我们净宗早课选读的经文是四十八愿。为什么要选这段文?契现代人的根机,每天早晨念一遍想想,阿弥陀佛存的是什么心?阿弥陀佛立的是什么愿?我要把阿弥陀佛的心愿变成自己的心愿,这个早课就有功德。晚课是反省、是忏悔,我今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有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诲?我起心动念跟四十八愿相应不相应?相应就正确的,我确实随顺佛陀教诲,放弃自己的成见。如果对一切人事物还是用自己烦恼习气,把经典上教训忘得一干二净,我们早晚课不就白做了?这样做早晚课实实在在讲不如拜佛,早晨拜佛拜一个半钟点,晚上拜佛拜一个半钟点,不如拜佛!一个半钟点,我们一般的速度,我的速度拜三百拜,无论在家出家的同学都可以这样做。
  拜佛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就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拜佛也是很好的运动,对於身心健康都有帮助。这一个半钟点心清净,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放下,修清净心。拜佛的时候,每一个动作都如法、都做到,这是恭敬,也是养身,修身,身要运动,你身体会好;心清净,身体运动,比做其他的运动要殊胜。你看看许许多多修行人,到八、九十岁身体很健康,什么原因?拜佛。早晚课里头读诵的经文是提醒你,是叫你忏悔,是叫你反省的,那个功德很大,帮助你提早契入佛的境界。从拜佛这个方法能契入境界,比较慢一点。这个方法是从前李老师教给我的,他说:你专门用拜佛、念佛这个方法,譬如十年你才能够得到一心,你才能入这个境界,如果加上经教不断的提醒,天天你知道忏悔,你五年就能契入。我听了明白了,早晚课是这么个意思。你要不认真做,敷衍塞责,有形式没有内容,你一生都不能成就。自己不能成就,那就罢了,你还造著很重的罪业。什么罪业?你叫别人看到之后,对佛教产生疑惑,失去信心,伤害别人的法身慧命,这个罪过重!古人讲「地狱门前僧道多」,原因在此地。
  因为我修得不好,让别人看到,「你看看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是这样子!这个佛是迷信,这个佛是欺骗人的,这个佛是不能学的。」有形无形让别人批评你,批评你不要紧,他批评佛教,你把佛教形象破坏了。你要是认真的做,三种效果都收到,刚才讲财用不缺,不需要多,不缺乏,智慧增长,健康长寿,别人一看你这个形象,对你就起恭敬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九三卷)  2002/5/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93》)


...以我年轻的时候很多人说我是书呆子,不知道去玩乐。朋友邀请我,我都是推辞,我没有时间,没有本钱。别人敢借钱,我不敢借钱,一生守本分。绝对不会伸手向人家要一分钱,我也绝对不会求人家帮助,我有这个骨气,才有今天这点成就。
  儒、佛,世出世间法,成就得力在定。儒家的三纲,这是它的陀罗尼。三纲下面列的是八目,三纲底下头一句「知止而后有定」。知止是什么?知止是知足,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那个知是智慧。心是定的,不会受外面的诱惑,不会受境界的动摇。别人对我一点点的恩德,我一生念念不忘;别人对我什么样的怨恨,我一点都不放在心里。中国古人说:「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知恩报恩,这是人。不知恩德,不晓得报恩,实在讲连有些畜生都不如,畜生当中有不少懂得知恩报恩的。一个人要成就不能靠别人,百分之八十要靠自己;别人给我们的增上缘,百分之二十而已。他指路,他指路路是自己走,别人没有办法代我们走。学要自己勤奋用功,最重要的是德行。「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这是真正的陀罗尼力,这个力量然后你才能够落实到修持功夫上。修持功夫儒家的纲领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这是儒家教育的陀罗陀,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佛法的教学,它的总纲领是发菩提心,这是总纲领。菩提心跟儒家讲的三纲没有两样,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了。《观无量寿佛经》上讲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深心是好德、好善,我们有没有这个心?
  我从小多少有这么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好善好德,才没有被花花世界诱惑,才没有被这个环境动摇,我还能把握得住。回向发愿心,那完全是利益众生。一生从思想见解到言语造作,总是希望能帮助众生觉悟,能给众生做一个好的样子。孔孟如是,佛菩萨亦如是。我劝导同学们,你们自己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要常常回光返照,「我这个样子,整个社会人都像这个样子,好不好?可不可以?」如果你有良心觉得这个不可以,不可以我们就不能想,我们就不能做;如果觉得可以,对整个社会这个样子是可以、是好的,我们应当想、应当做,这是良心。圣人教导我们,给了我们一个标准,儒家的标准:伦常八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外一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种讲法都行。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符合这个标准?佛法的标准是十善五戒,这是通世出世间法,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十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九五卷)  2002/5/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95》)


...得它所讲的是国民党,国民党在去年选举惨败之后,从这个预言里面来说,它不可能再起来了,它的运已经终结。所以很多预言不知道讲的是哪一方面,如果讲世界末日是两千年的话,要是从伦理道德上来讲,真的是终了。我们晓得人把人道舍弃了,这是真正大劫难,非常明显的看出来。
  世界的动乱,许多人在研究怎么样消除世界的冲突?世界的冲突起因在什么地方?起因在家庭。中国古人所讲「家和万事兴」,现在我们看看这个世间,许许多多家庭不和,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亲戚朋友不和。再看看社会上,领导跟被领导不和,老板跟员工不和,这还得了吗?所以这个社会上生活的人没有安全感,无所适从,没有依靠。我这个说法非常现实,今天社会离婚率太高,超过一半以上。犯罪率太高了,过去不要说太远,半个世纪之前、五十年前,犯罪率比现在少得很多;再往前推半个世纪,一百年前,犯罪率就更少了。民众还可以说得上安居乐业,安居乐业的比比皆是,我们都能看得到。现在社会上没有了,表面上好像很安,他心里不安,有恐惧、有忧虑,这是很严重的灾难。那儒家讲的呢?按照儒家讲,那个因还要深。我们刚才只讲到家庭,家不齐,国当然就不治,天下就不太平。齐家前面是什么?修身!由此可知,这个冲突、灾难真正的根源是自己的身,身之不修,那还得了!
  现在几个人讲修身?修身要诚意,几个人今天有诚意?举世之人已经非常习惯欺骗,你要不知道欺骗人,这个社会上说你是个大傻瓜,你不适合生存,不适合这个时代。想种种方法,处心积虑损人利己。这不是末日的起端吗?末日的开端!要诚意一定要格物致知,这佛法讲的,你要断烦恼障、你要断所知障。诚意就是佛家讲的菩提心,你然后才能修身。所以我们本身的冲突,本身冲突我也跟一些人谈过,这是什么?本性跟习性的冲突,在佛法里面讲自性跟烦恼的冲突。烦恼很多,佛家归为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与真如本性、自性清净心的冲突。这个讲得很深,用儒家来解释,比较浅显好懂。我们的本性,古人教童蒙,四、五岁的小朋友,教他念《三字经》。《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一个「性」,性本善这个「性」,跟佛法里面讲的真如本性是非常接近的。我的看法是一个意思,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一切众生的都是相同的,无差别。诸佛如来的本性跟我们自己的本性是一个性,跟一切畜生的本性、跟一切饿鬼的本性、跟一切地狱的本性是一个性,一点差别都没有。
  自性里头具足圆满智慧,具足圆满的德能、相好。为什么会搞成六道这么大的差别?「习相远」,习性。无始劫以来你所染的习气,染上习气把自己的本性迷了,你迷失了,本性没有了。今天你讲的善,那个善是习性,诸位要晓得,那不是「性本善」的善,那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第二义,在佛法里讲第二义;性本善那个善是第一义,那是纯净纯善,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十法界里头没有。迷失了本善,现在我们落在善恶这些理念里面,这是习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0四卷)  2002/5/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04》)


...健康长寿,百病不生,佛法里头真有好东西,真正有珍宝。
  富贵不值得羡慕,你细心去观察,富贵人生活得不自在,生活得很苦。你要是问,他怎么苦?头一个他不自由,不自由很苦。出来、出去要好多保镖,这就是他痛苦的事情。哪有我们随便哪里去游玩,到处都没有障碍。那个富贵人不行。饮食哪有我们那么随便?他怕人下毒,天天都在防范,你说这个精神压力多重!日常的事务很多,工作的压力很重,精神方面压力我们就更不必说了,患得患失,操心的事情太多。他的心操劳、忧虑,哪有贫穷人那么自在!贫穷人只要三餐吃得饱,衣服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逍遥自在。
  所以人生要懂得享受。你看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道德、有学问、很有能力的这种人,他一生不做官,他住在乡下,有几亩田自己耕种,能够维持最低的生活,读书。与有学问、有道德的这些人交朋友,快乐无比!历史上讲隐逸、隐士。他不是没有能力、不是没有学问,他真有,不愿意做官,太操心了,请他去做他都不干。他那个生活,那真正叫天人神仙生活,往来的都是读书人,都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凡是这些人,大概与佛与道都有很深的缘分,道士、出家的法师跟他们做朋友,常常在一块讨论佛法、讨论道德,修身养性,过的是真正叫神仙生活。这是懂得人生,有智慧,我们一般人讲脱俗,超脱了尘俗。
  所以我们看这一首偈,虽然说的是诸佛菩萨,我们读了之后,如何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我们懂得应该怎样过日子。
  修行比什么都重要,修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行门再多,总不外乎这四大类。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这四种发现有错误,赶快把它修正过来。有很多人不知道错误,我再给你一个提示,凡是自私自利的就是错误的,凡是损害社会、别人的,决定是错误的。利益社会众生的是正确的,是佛菩萨的行为,利益别人的是善行,是正确的。用这个标准,你时时刻刻检点自己,天天改过,天天自新,三年你的业障就消除了,你的福慧就增长。这是讲真正用功,勇猛精进,三年效果就卓著。像我们这种普普通通的人,我前面跟大家讲我十年,十年才看到明显的效果,那就是相貌、体质变了,愈变愈殊胜。再看底下一首,第六首:
  【有名种种宝光明。或名等音焰眼藏。离尘光明及贤劫。此清净劫摄一切。】
  这一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列诸劫名,染净相摄」。清凉注得很好,这个经文也不难懂。举出劫的名称,『有名种种宝光明...(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五五卷)  2002/6/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55》)


...慨!所以仔细观察,无不是动力在支持。
  『佛号日曜根』,曜是照耀,日是太阳;「日曜根」也是象徵著光明遍照。佛教众生,总离不开智慧,就是在福德这一边,也是以智慧为体。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上面第十六层佛刹: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光明显现,佛号身光普照。】
  世界名号跟佛的德号含义都很深,很值得我们学习。『光明显现』,这是世界的名号,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个世界美好。光明是智慧,显现是非常明显的,没有丝毫隐晦,展现在大众的面前。这个世界的居民,这个世界上的各行各业,当然都是接受佛菩萨教诲薰陶,才有这么好的成就。我们从佛的德号就了解,这其中的因果何以这样的殊胜。『佛号身光普照』。这是我们今天不能不觉悟。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好,和平安定、繁荣兴旺,像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许许多多诸佛刹土,他们的世界充满了真善美慧。不但是伦理道德完备,科学技术也发达;伦理道德跟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众生只得科学技术的利,没有科技的弊害,那要靠什么?「身光普照」。
  学习、修行要从自己本身下手,儒家讲得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是修正、是修理,我们这个身有毛病,要把这些毛病统统修正过来。果然修正了,这身就放光。佛家讲放光,练气功的人说这个身有气。中国人习惯也讲气氛,西方人讲磁场,磁场就是放光。身要怎么修?修身要正心,你的心要正。心如何能得到正?心正在诚意,你的意要诚。怎么样才能做到诚意?儒教导我们,意诚在格物,在致知;致知就是我们佛家讲的开悟。如何能使我们开悟?「致知在格物」。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圣人的教诲!什么是格物?物是物欲,就是你的欲望,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生活的欲望、精神生活的欲望。这个欲望要控制,欲望不能放纵。一放纵,你的智慧没有了,你的诚意正心全都没有了,根坏掉了。所以物质精神的享受,这不能够少的,适可而止,这是智慧。享受要提升,这是一桩好事情,但是,不是我个人提升,我要如何帮助整个社会全面提升?这是圣贤人。
  换句话说,真正大圣大贤,他绝对不去过那种特权生活,他一定过著大众化的生活。你看孔老夫子一生平民化,释迦牟尼佛一生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要跟社会最贫苦的人打成一片,不过特权生活,这是圣贤人的教育。在新加坡,诸位知道许哲,许哲的一生过的是圣贤生活。她不是没有能力提高自己的生活享受,她有能力。我们问过她,你为什么不把生活稍稍改善一点?她答覆得很好:我要帮助最穷的人、最苦的人,我的生活要不跟他们一样的话,我怎么能帮助他?他们不能接纳!我跟他们一样贫穷,他们看到我欢喜!喜欢跟我讲话,喜欢跟我接近,我多了解他,我多帮助他。圣贤人的生活、圣贤人的思想、圣贤人的教诲,许哲现身说法。
  所以你要学圣学贤,头一个就是要把物欲放下。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七二卷)  2002/10/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72》)


...没有六道,没有九法界。世界的名号『毫相庄严』,「毫相」是佛三十二相之一,我们没见过。经典里面说明佛眉间(两个眉的中间)有两根白毫,有两根很长的白毫相,这两根白毫盘旋在一起,好像一粒珠子在里面,其实它不是珠子,两根白毫。毫相是功德的果报,无量劫中积功累德成就这个相好。白毫相,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常常放光。我们「赞佛偈」里面赞叹阿弥陀佛「白毫宛转五须弥」,就是赞叹佛这个相好。它放光化佛,光中化佛,佛为众生说法,光中化佛,佛的化身。这个在大乘经上我们常常读到的,我们读到「毫相庄严」就应当要明了,如佛一样的积累功德,这个相好是从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而成就的。佛为我们示现,时时刻刻提醒我们。
  这个世界『纯一清净,佛号清净眼』,这是究竟圆满的清净。「眼」是六根之一,我们在《楞严经》里面读到「一根还源,六根清净」。佛的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根都清净。心地清净当然平等,清净平等当然真诚,真诚一定生智慧,一定生慈悲。这是经教里头常常讲的大菩提心,我们要懂得,要知道怎样去修学。修行要本末兼顾,根本是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起心动念;末,末是我们外面的形相,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即是心。
  修身,戒律是标准,持戒是清净,真正能够做到严持净戒,我们的根身清净了。根身清净,心里未必清净,但是它给修清净心是个非常好的增上缘。如果一心向道,这个道就是跟自性相应,清净心就现前了,清净心现前外面五根得到真清净。我们常讲的身心清净,这个时候的功德能转境界;如果不是这个境界,不是这样的功夫,你依旧不能转境界,你还会被境界所转,这是要用真功夫。把自己的境界转过来,境界清净,跟诸佛菩萨住实报土没有两样。实报土在哪里?此地就是,不要到别处去找,这是给你说真话。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讲,不同维次空间。我们境界转的时候,空间维次转变了,还是在此地,确实不一样。到后面经文,偈颂里面会详细跟大家说明。这个长行文很长,我们这是第九卷,快要讲完了,十卷有一半长行文,后面有一半是很长的偈颂,要为我们做整个的详细说明,让我们了解大宇宙的状况。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七九卷)  2002/10/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79
  诸位同学,请看右旋十海最后一段,第十天城宝堞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金刚宝聚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天城宝堞。】
  这个『堞』是城...(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七八卷)  2002/10/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78》)


...的是真心话,那从哪里下手?到底怎么个办法?现在我们懂得了。但是社会上不懂的人很多,我们明白了、懂得了,我们要做给社会大众看。现代人迷信科学,科学最重要的是讲证据。你所说的,你把证据拿出来,我们才相信,我们才能接受;没有证据不能接受、不相信。所以我们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是随顺性德,性德的受用,那就是从前方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现前所享受的是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觉正净的享受,我们有没有把它落实在自己身上?落实在自己生活上?如果我们不能落实,这就难了。我自己学佛还没学到,怎么能劝人?劝人,人家又怎么能接受?自己要做到。所以自己做到,当然就度人了。为什么?人家看你的形相。「你是不错,你确实比我强很多!你是怎么修的?」然后让他细心去观察,你再详细为他解说,他明白了,他觉悟了。形相比什么都重要!
  形相是什么?是你修学的成绩表现,你的成果展览。你展览的形相是什么?是智慧、是道德、是仁义,世出世间一切美好的大成。在哪里?在面孔上、在身体上、在日常生活上,哪有一点虚假?佛法里面讲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菩萨十愿」,统统做到了;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统统做到了!「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哪个人不想做?哪个人不想成圣、成贤?哪个人不想作佛、作菩萨?为什么做不到?烦恼习气不肯放下,你做不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没有看破。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不了解。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你会放下,你会做到。
  这个事情,早年章嘉大师跟我说的,大乘佛法的学习「知难行易」。做,确确实实念头一转,凡夫就成佛了,就那么容易!你的念头为什么转不过来?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坚固执著你的妄想,以为那是正确的。坚固妄想!所以读诵大乘有一定的好处,一遍有一遍的利益。为什么?它一遍薰修,读经、听经要重复!佛法里面讲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在哪里表现?不断的重复。什么人一次、两次就开悟?这从前李老师讲的,没听说过!古大德说的,这个秘诀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个薰修就是重复。中国古德教学生,都教他「念书千遍,其义自见」。童蒙的教学,背书!这个书能背过了,能背过,每天还要背一百遍。这什么意思?重复,这叫薰修,只有这个办法把你的性德给薰出来。你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德能、相好,就用这个方法能把它薰出来。如果你认为这个太麻烦,何必这样重复,讲...(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八二卷)  2002/10/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82》)


...人,他老人家将《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后面,在当时称为「四经一论」。所以我们看古时候木刻本的书,「净土四经」,你就晓得四经是怎么回事情。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二十五圆通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这一章节录出来,附在四经后面,成为「净土五经」。正规的经典,不是哪个人杜撰的,这个《大藏经》上有的!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珐輪」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建立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用这个东西做一个标志,取「圆」这个意义,让人看到这个符号、这个标志就能觉悟。佛法通常用的标志有三种用得最普遍的,第一个就是轮,珐輪,第二个是莲花,第三个是卍字。卍字一般用得比较少,卍字是代表吉祥;修学佛法,吉祥如意,自在无碍,取这个意思。但是这里头意义最圆满的,真的是「轮」。
  轮代表什么?空有不二,空有一如。你看,轮是圆,圆的心是空的,圆的周是有。又代表动静不二,心是静的,心是空的;圆周是有,圆周是动的。你们想想,什么东西里面可以看到动静是一,空有是一?圆。所以佛用这个来做标志,代表什么?代表释迦牟尼佛这一生的教学,用这个。
  佛教给我们什么?就是教给我们要了解空有是一,动静是一。用在我们身上,修身。修身一定要晓得心要清净,心不能动,所以心里头不能有一个妄念。身,身要动,身是圆周,身要运动。所以我们常讲「活动」,你看活,动就活了。如果不动?不动就死了,就不能活了。身动,心不动,这是佛家修身养性的秘诀。
  我常常在国外,去的地方很多,许许多多的这些同参道友们见到我,头一句话就问我:法师,你的身体怎么会这么好?你是怎么保养的?我就告诉他:心要清净,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就像圆,圆心,「心」是抽象的概念,没有,找不到;它真有,但是它没有痕迹。六祖在《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心;「周」是身,身要动。
  我们学佛的人用什么来做运动?我们的运动是经行,现在一般人讲散步。我们散步时念佛。我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一个字一步。我每天早上至少走半个小时。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来找我的时候,大概我会走一个小时,这是我的运动。早年年轻的时候,我是用拜佛,拜佛是运动。
  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跟忏云法师住茅蓬,我每天拜八百拜。早晨起来拜三百拜,中午拜两百拜(这是吃过午饭之后,拜两百拜),晚上拜三百拜,天天如是。我在他茅蓬住了五个半月,拜了十几万拜。以后离开忏云法师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那个时候有工作,我担任图书馆的馆员,有工作,又要学经教。所以我就把我拜佛,从八百拜减少到三百拜,保持很多年,每天拜三百拜。现在年岁大了,各地弘法也相当频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七卷)  2002/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7》)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〇卷





...这些人善根少,福德少,现在我们看得出来因缘也少。这些年来科技发达,日新月异,特别是大众传播资讯的发达,对於佛教的修学,确实是大有帮助。这个帮助诸位要晓得,增上缘,在网路上、在卫星电视上。可是这个缘是有了,你愿不愿意去接受?如果不想,不想看、不想听、不想去接收,那是你的缘不足,很不容易!必须两方面的缘都具足,因缘具足。那么能不能成就?这就关系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善根,我讲得很多,你能信,你能理解,这是善根;你能依教奉行,你能契入境界,那是福德。
  我们晓得许许多多人天天在接触,还是不信。为什么不信?不能理解。理解得不够透彻,甚至於解错了,听讲都会把意思听错,这个难,真正不容易!怎么样才能入门?一定要多听,这是最初方便。我们讲从哪里学起?多听,天天听,一天尽可能拿时间来听教。如果每天能够听四个小时,五个小时,六个小时,到八个小时,好!
  早年新加坡陈光别老居士,他生病的三年当中,每天听八小时。那个三年很有受用,他反覆的听,不间断的听,逐渐逐渐明白了。所以他念佛往生,预知时至,三个月之前,晓得他哪一天走。走得很自在,他真的是往生,他的冤亲债主来做证明。冤亲债主在新加坡念佛堂,附在一个同修身上,告诉我们,他们是陈光别的冤亲债主。现在陈老居士念佛往生,他说:我们看到很欢喜,我们不来找麻烦,我们想求皈依,我们也想听经。证明真的往生,感动冤亲债主,你看这不就是现身说法吗?
  真正修行有成就,冤亲债主看了都感动,不讨债,不惹麻烦,自己也想去。所以演说,我们特别著重这个演,演是做到。现在社会一般人病在哪里,我们要把它看清楚。他病在贪,我们示现无贪;病在瞋,我们示现无瞋,这就是教化众生。如果我们看到,譬如居住的环境,看到这个非常好,心里面想到,什么时候我也有这样居住环境;看到人家出门开的车子好,哪一天我也能有这样的车子,这是叫什么?叫众生不要忘记贪瞋痴,这个错了。
  我们见到这些境界,见如不见,决定不起心不动念。这一种示现,聪明人、善根成熟人一看到,马上就觉悟。世间人起心动念,他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自己在真修,学佛!旁边人看到,受感动,这受感动,这就是化他。我没有意思化他,他自自然然就感化。许多同学读过《坛经》,你看《坛经》里面记载的,惠能卖柴,把柴卖掉了,拿著一点钱,想要买一点米回家去,听到一个居士念《金刚经》。他在外面那个窗口,在那里听,听了之后,他开悟了。这个居士念《...(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一四卷)  2002/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14》)


...很深。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大自然的景观变幻,对於每一个人的心情、感受,产生了触动,而人人感受不相同,岂不是境随心转!又何况彩云的变幻时间不长,大概都是在几分钟、几秒钟之间。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世间无常。世是说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间,这个间跟界的意思是一样的,是指的空间。
  时空里面的事事物物,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无常到什么个样子?佛告诉我们,刹那刹那不住。包括我们的身体,这个肉身也是刹那不住。身体里面的细胞新陈代谢,刹那刹那之中,有许许多多细胞消失,你同时也有许多细胞新生。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新陈代谢。如果新陈代谢是正常的,这个人身体健康;新陈代谢,如果乱了秩序,不正常了,这个人就生病,不就是这么个道理!为什么有些人新陈代谢正常,有些人不正常?原因在什么地方?中国古人常说修养,原因就在此地。修是修正,养是长养、养育培养。要把错误,什么是错误的?与自然的法则相违背就是错误的。把错误的修正过来,使它跟自然法则相应,修是这么个修法的。与自然法则相应,健康的,健康长寿。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在古老的中国,圣人教我们修养,从哪里做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从这里做起,这就是随顺自然的法则。头一条,格物,物是什么?物是物欲。人生活在这个世间,离不开衣食住行,所以必须要有这些物质来养身。这是正常的,符合於自然法则的。但是如果你要贪求,我们常说,你要对於物欲有意去控制,有意去占有,这个不符合自然法则。不符合自然法则的,在佛法里面称作妄想烦恼。你看看烦跟恼,古时候这个译经用这两个字意思好。你心里面有忧虑、有得失,你的心就不清净,你的心就不安稳。六道凡夫虽然迷失了真心本性,但是懂得修养的人,虽在迷中也要想方法跟真性接近。愈接近,你受益就愈多;愈是相违背,你苦恼也就愈多。
  我们仔细观察自然界的生物,你仔细观察动物、植物,在这里面你可以开智慧。这些动物,它需要饮食,它也懂得保暖,也知道休息。它对於食物,你仔细观察,它有没有占有?没有,吃饱之后,它没有事。我们在外国拍摄的许许多多动物奇观的录相带,电视里面观察到,你看这些毒蛇猛兽、虎狼狮子,它们吃饱了,小的动物在它的周边,它看都不看一眼。它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我们细心观察,它生活得比我们自在;仔细观察,我们不如它。它没有烦恼,它没有忧虑,它没有牵挂,它没有得失,什么时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一七卷)  2002/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17》)


...到学生能说这个话,老师就晓得这个学生道德的修养够水平,所以他常生智慧。有智慧就有善巧方便,就能教化众生,所以道德是根本!
  在中国儒家教学,又何尝不是奠定在这个基础上!孔老夫子成就自己的道德,成就自己的智慧,但是他真正想学周公。周公是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有才干,辅佐成王,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丰功伟业是赞叹周公的。孔老夫子心目当中的偶像,他想学他,确实他有周公的道德,有周公的学问,有周公的智慧,也有周公的能力,所以周游列国;很可惜,没有一个国君肯用他,这才不得已回到老家去教学。他回家的时候,回到鲁国已六十八岁了,孔老夫子七十三岁过世的,所以回去教学只有五年,五年的教学能成为万世师表。
  所以我常讲,孔老夫子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想当周公没当上,结果搞上万世师表,比周公名气还高,比周公还值得人尊敬,他没有想到的。没有想到他这个五年的教化,对於这个世间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他有这么成就,历代这些教书的老师,为什么都不能、比不上孔夫子?这里头是两个因素,一个是自己的道德比不上孔子,另外一个是缘分比不上孔子,一内一外。
  道德,孔老夫子确确实实,他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他从这儿扎根的,他真正做到,才说出来。后人虽然也照做,夹杂!格物,格得不干净,格物是断烦恼。烦恼纵然断了,习气还在,不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习气也没有了。所以「夫子之德,温良恭俭让」,这是历代的大儒,在这「物」的五个项目来考察都比不上孔子。孔子的德,纯,不夹杂!后世这些大儒的这些道德不纯,夹杂,没有孔子那么纯,这是比不上孔夫子的,内在的修养比不上。
  第二是缘分,孔老夫子当年的学生,我们在传记上看到有三千人,弟子三千;传人,传法的人,学生,七十二个人,那这个影响多大!这是两千多年来,历代中国这些大儒都没有这么多学生,没有这么多成就的学生。成就学生当中,有个三个、五个就不得了了。甚至於许许多多学生真正有成就的,一个人、两个人。夫子七十二个人,担当得起万世师表。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我们不说其他的人,就是常随众里头,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比夫子多。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有成就的,都是世尊的传人,就像夫子七十二贤人一样。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们在经典上常常读「皆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是什么地位?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从弟子当中显示老师的大德、大智、大能,这才值得人尊敬。
...(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二二卷)  2003/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22》)


...这是比不上孔夫子的,内在的修养比不上。
  第二是缘分,孔老夫子当年的学生,我们在传记上看到有三千人,弟子三千;传人,传法的人,学生,七十二个人,那这个影响多大!这是两千多年来,历代中国这些大儒都没有这么多学生,没有这么多成就的学生。成就学生当中,有个三个、五个就不得了了。甚至於许许多多学生真正有成就的,一个人、两个人。夫子七十二个人,担当得起万世师表。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我们不说其他的人,就是常随众里头,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比夫子多。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有成就的,都是世尊的传人,就像夫子七十二贤人一样。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们在经典上常常读「皆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是什么地位?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从弟子当中显示老师的大德、大智、大能,这才值得人尊敬。
  我们今天也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选择的是没错,在所有行业里头无比高尚!可是我们做了没有?儒家讲的格物、致知,佛法讲的断烦恼障、断所知障;格物是断烦恼障,致知是断所知障,这两种障碍断除之后,菩提心才现前,发菩提心。夫子讲的诚意、正心,就是大菩提心;菩提心发了之后,身修了。佛法里面讲行菩萨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修身。儒家说「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壹是以修身为本」,只要是人,都应该要这样学习。在佛法里头断烦恼障,断所知障,发菩提心,上求下化,佛弟子应当如是!我们做了没有?
  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的老师教导我「看破放下」。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教导我的,都是佛法里面修学的总的纲领、方向,大原则掌握住。以后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落实,做落实的功夫。落实一定要依经教,我跟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我第一部念的是《释迦谱》,学释迦牟尼佛;跟李炳南老居士,第一部教给我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学经教的第一部,这一部是小乘经。我都把它介绍给大家了,从最基础的地方入门。这部经不长,应当把它念熟,最好能够背诵。这两年里面,我曾经把这个经讲过两遍,都留的有录相,现在都做成光碟流通。这是我们真正想学佛的起步,从这一部经里面再回到《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也讲得很详细。我们修养道德,有这两部书指引,根就稳固。
  再进一步,出家人必须落实在「沙弥律仪」,弘赞法师有《增注》,注得很好。我们如果不学,你的道德从哪里来?在家同学,希望大家记住印祖的教诲,你把它落实,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与《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合起来学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二二卷)  2003/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22》)


...,不出这个三大类。正因为这三大类的行为与自性相违背,这出了麻烦。大乘经里面佛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依报随著正报转」,佛都把这些事实真相说得这么简单、这么清楚、这么透彻,大学问!我们起心动念(这是思想)与法性相违背;换句话说,想错了。能把错误修正过来,这是修行。修是修正、修理,坏了要把它修理好,错了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行为坏了,行为错了,现在要加以修正、修理,务必使它回归到性德、回归到法性。诸佛如来身语意三业究竟圆满的称性,所以我们称他为因圆果满,他修行圆满了,究竟圆满。菩萨还没有圆满,还在继续努力修学。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这是刚刚懂得,懂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但是不要紧,懂得一条,用这一条标准来修正自己的三业行为。譬如佛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完全与性德相应;杀盗淫与性德完全相违背,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随顺性德是一真法界,随顺杀盗淫是六道三途。为什么?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三途六道哪里来的?是你自己胡思乱想变现出来的。就跟做恶梦一样,梦虽然不是真的,但是你做恶梦的时候,你有苦受,你并不快乐,并不自在,事实真相就是如此。我们知道这三条了,我们就依照这三条来修行、来修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与性德相悖;佛教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与性德相应。起心动念,意业,佛给我们讲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性德。真如自性,法尔如是。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有贪瞋痴慢疑,这是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在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够中断。佛菩萨的标准就是自己真如本性的德能,智慧德能,这是我们修行的绝对标准。
  所以我常讲,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千万不要怀疑「被释迦牟尼佛牵著鼻子走,样样听他的」。有时候我们听到这种言论,觉得也很有道理,我为什么要跟别人走?说这些话的人邪知邪见,说这些话的人是魔王外道。看你走到正路,他在想方法把你拉回来,他不愿意看到你有成就,他愿意看到你堕落。我们听到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心里动摇了,正中魔外的心怀,上了他的大当。所以佛菩萨的教诲,无论是很浅近的,或者是很高深的;是很明显的,或者是很深密的,无不是自性的流露,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要肯定,然后你才真正死心塌地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今天不在世间,我们学习到哪里去学?经典就是。只要是《大藏经》里面所收的这些经论,这都是靠得住的。《大藏经》里没有收的,这里面有真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一卷)  2003/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51》)


...他不迷惑!所以他示现榜样给人看。世间人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为自己,不能够舍己为人。觉悟的人不然,觉悟的人肯定是舍己为人。这个身,舍身,身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不是为自己享福的、作乐的,不是!它不是一个享福作乐的工具,它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尤其是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做工具。身尚且能舍,何况身外之物?说到「宫殿」,那就是说明没有不能舍的。宫殿是财富里面最大的,能舍,那小的当然就不必说了。像在现代有不少大富长者,他们有财力,我们常常听说,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建立学校,建中学、建大学,这是布施诸宫殿。在佛门里面,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人,有的是自己独自的财力,有的是结合大众的财力,建立道场,这也是布施供养。但是这种布施供养,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说,建立梵刹道场目的何在?是为了成就出家人的,修道养道。出家人修行办道总得有个场所,你能提供他这个场所,他将来在道业上成就,你有无量功德,这是一类的道场。
  另外一类道场是讲经的处所、教学的处所。在中国古时候,一般称之为下院。下院这个寺院庵堂多半建立在市区,人口稠密之处。为什么?讲经说法大家来听经方便。至於修道养道,多半建立在山林,人迹罕至之处,所谓是修身养性,方便。道场不外乎一个是成就自己的,一个是成就众生的。总得先成就自己,然后才能够弘法利生;自己没有成就,要想成就别人,没这个道理。所以道场有这两种性质。我们要细心观察,建立这个道场是属於哪一种性质,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很重要。不可以盲目的布施供养,盲目布施供养不但没有利益,有的时候反而造成了不善处,那就错了。这些都要智慧,像菩萨所见的「智光明」,有智光明修福没问题,没有智光明修福往往是有问题的,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在今天时代不相同了,道场的建立,我在九0年的时候到北京访问,第一次见到赵朴初老居士。他跟我非常有缘,头一次见面我们就谈了四个多小时,非常欢喜。我向他老人家提出,我对於道场的看法。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中国千百年的道场很多,这些道场在今天都不能使用了,为什么?变成观光旅游的地点。一看到这个寺庙有几千年、几百年,人家到这里观光旅游,头一个就到你这里来看,你还能办道吗?所以古道场把它修建起来,修建好做什么用?做观光旅游用。这是历史文化的展览,我们把它看成这个,展览馆!提供给大家参观。还可以提供一些机会教育,这个教育是完全对观光客的、对旅游人的。介绍佛门这些文物,佛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一卷)  2003/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51》)


...念无不是损人利己,这个麻烦大了。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表现?这些人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只有损人才能够利己。所以从小他学的是什么?竞争。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终极的目标是什么?自利,损人利己!认为如果不能够损人,就决定自己得不到好处,这个念头错了,大错特错!这是与性德一百八十度的违背。菩萨在此地显示的是损己利他,我做出来给你看,用行动做出样子来让他觉悟,让他去反省,知道自己想错了;原来念念能利益众生,最后真的是利益自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利人者人恒利之」。你讲给他听,他未必能听懂,纵然听懂了,他认为你这是理想,这不切合实际;做出来给他看。现在社会年轻人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友爱兄弟,不知道尊敬师长,菩萨怎么办?做样子。这些都是题目在,依照这些题目好好的来做,来做榜样。要做出孝顺父母的榜样,要做出友爱兄弟的榜样,做出尊师重道的榜样。社会的病根,动乱的根源,这社会动乱的根源在哪里?家庭!夫妻不和。在家的同学,你要做到夫妻和睦相处,做给一切世间众生看,夫妻相敬相爱是为一切世间显示的,不是为自己。菩萨在教学,菩萨在教化众生,那是觉悟的人。儒教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太平,都是从自己本身做起。所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是诸佛菩萨的事业,是诸佛菩萨在显示,这叫做佛法。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法是觉悟之法,觉悟的方法。
  我们再仔细观察,几乎经典上所说的都是现在社会众生的病态。众生吝啬,菩萨布施,这都是在教!众生造作恶业,菩萨持戒守法。所以自己在做是为别人,是为一切世间、一切众生,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六波罗蜜就是度众生六大病根。四摄法,佛看到这一切众生,大众不能够和睦相处,中国谚语有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重要!只要人和,天时地利都感通了,人和是个核心。佛教给我们四摄法是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常讲四摄法是什么法?是自己与一切众生把关系搞好的方法,或者你称它作交际的方法,行,都能讲得通。从什么地方?从夫妻,从这里开始,四摄法能把这个关系搞好。然后在家庭里面父子相处得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兄弟关系搞好。家庭外面,长官部属的关系搞好,朋友的关系搞好,那是四摄法的大用。
  我们同学知不知道?会不会?所以你学佛,古大德常说:你学会了吗!果然学会了,人和就做到了,方方面面的关系都会搞得...(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五卷)  2003/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55》)


...最重要的科目。古大德教导我们的方法,这个方法用了几千年。在《华严经》上我们知道,佛菩萨这个方法用了无量劫,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个方法成就的,这是什么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这八个字。无论哪个法门,你一定要能够锲而不舍,念兹在兹,不但一天不能够离开,须臾不能离,刹那不能离。起心动念,念念都想到佛菩萨,佛菩萨起什么样的心?佛菩萨动什么样的念?我起这个心、动这个念行不行?有功还是有过?凡是利益社会大众的,这就是功德;伤害社会大众的,过失!
  我记得也说过好几次,今天社会动乱的根源是什么?家庭出了问题。我选择居住的环境修行养道,我们是凡夫,凡夫不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我选择在偏僻的小城,不选择都会,为什么?人多、事多、染污多。我选择乡村,偏僻,人少、事少、染污少。我到一个地方,我关心几桩事情:第一个,这个地方的老人福利事业,我会去看;第二个,这个地方的犯罪率,我细心去观察;第三个,这个地方的离婚率,为什么?社会动乱的根本,家不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常讲「家和万事兴」。你的事业成就的根是在家和,你看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就是你事业成就;你的事业的根源是家庭,家庭的根是你自己的身,身修而后家齐。修身在正心,你的心术要正;正心在诚意,你的意要诚;诚意在致知、在智慧,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什么?离开五欲六尘。绝不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那叫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你才会开智慧。智慧一开,你的意就诚了,一点都不错,真诚心是这样修来的。
  所以菩提心,这佛说了,发菩提心的人,什么人?大乘菩萨。小乘、阿罗汉没有菩提心,辟支佛也没有菩提心,权教菩萨还是没有发菩提心。什么原因?智慧没开。他们虽然在断烦恼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程度还不够。为什么?智慧没开。所以他们得定,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得定,定的功夫不到家,所以开不了慧。慧一开,意就诚了。儒家的境界其实很高,跟大乘菩萨没有两样。真心显露出来了,真诚心是真心,真心里面一定是清净的、平等的、觉悟的、慈悲的。这是真心的相、真心的用,清净平等是它的相,正觉慈悲是它的用。然后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你看看是不是为一切世间显示?没错,真的是为一切世间显示,不是为个人。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想到,一个念头起来,要对一切世间负责任,这个人觉悟了。不知道我起心动念与一切世间有什么关系?那是迷惑颠倒。与一切世间都有关系,与眼前社会当然关系更密切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五卷)  2003/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55》)


...佛菩萨教导我们见性的方法,在原则上讲是有两种,一种是「渐修」,一种是「顿超」。顿超的人不多,渐修成就的人很多,这个地方我们不能够不清楚。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根性,我是普通根性,还是真正的上根利智。上根利智可以走顿超的法门,可以不必按照这个顺序。但是顿超法门,在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人所共知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是顿超的,二十四岁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我们要问:慧现前了,他有没有定、有没有戒?有,圆满具足。这是什么?叫道共戒。他的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自己日常生活工作,绝对不会有丝毫违犯戒律。你要问为什么?因为戒是性德,他见了性,性德圆满现前。天才,不学就会了!而且还比那些学的人做得还要彻底、还要圆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那是究竟圆满。《华严经》上讲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在佛的境界里头,「渐」跟「顿」都没有了,那叫「圆」。我们是什么根性?凡夫,烦恼习气完全没有断,你从哪里学起?要从戒律学起,循序渐进,才会真正有成就。
  前面我跟诸位提到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的功夫,做学问的方法,我们应当学,世出世法都不能够离开这个原理原则。他从什么地方开始?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有次第的,不能躐等的,这个次第就是戒律。先从「格物」,格物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断烦恼。佛跟我们讲,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够明心见性,不能够圆成佛道,是有两大障碍,第一个障碍「烦恼障」,第二个障碍「所知障」。所知障是什么?是狂慧。世智辩聪,说得头头是道,没有戒定,这是两大障碍。所以你看看,他从除障下手,格物!物就是欲望,我们今天讲的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这些东西很容易诱惑人,人人都喜爱、贪恋,都被它所迷了。你要有智慧,你要有能耐,克服这个诱惑,知道这是烦恼的根源,必须把烦恼的根拔掉。先把外面的诱惑挡住,内里面把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个烦恼习气压下去,伏烦恼,让自己的智慧现前,恢复正常。
  正常就是诸佛菩萨所示现的,正常的思想,正常的意念,正常的言行,你把它记录下来,就叫做戒律。思想、言行随顺性德,不随顺烦恼,不随顺情识,在法相宗里面讲,转八识成四智,他做这个功夫;四智是随顺性德,八识是随顺烦恼的。所以,慈悲喜舍随顺八识,它的根是情识,所以那个心是浮动、是哀戚,动感情!佛菩萨高明。所以最重要的,修行,不管是哪个宗派,不管是哪个法门,我们在讲席这么多年,说的次数太多了。这是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六二卷)  2003/03/08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962》)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一卷





...道德的基础,随顺烦恼习气,造作十恶五逆,来生人道也找不到你,到哪里去了?三途地狱去了。所以你想想这多重要。
  今天就我们的境界,妙行是什么?我刚刚说过,五戒十善,妙行;《弟子规》、《了凡四训》,妙行;《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14:03

妙行。在我们今天这个程度,这个生活环境当中,妙行!所以这个妙,有凡夫之妙。凡夫里面,我们人道有人道之妙;天道有天道的妙行;声闻有声闻的妙行;缘觉有缘觉的妙行;菩萨有菩萨的妙行。这个经上所讲的,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妙行,那太高了。
  前面两句略略的介绍,我们知道。但是我们起步从哪里走?这至关重要,所以伦理道德、五戒十善,决定不能够疏忽。今天这个社会,大家都疏忽了,都不重视了,愈是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愈要认真的来表现,做出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这就是佛陀教育;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儒释道的教育,用现代的话来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不是在课堂讲讲,那个讲讲是空洞的理论,没用处,不能够教化众生,不能够转移风气;要真正能收到教化的效果,得以身作则。
  《吕氏春秋》里头几句话讲得好,「凡事之本,先治其身」,我们套这两句话来说,世出世间一切事业的根本是什么?修身。儒家比他讲得早,儒家讲的话,「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根本。《吕氏春秋》里头也这么说法,他说在后,夫子说在前,儒家讲在前。我们要不从修身这上下功夫,什么都不要谈了。所以他说「身成则天下成」,成是成就,我们自己身成就德行,你自自然然就能感化天下众生。像古时候,这最显著的,舜王。
  「身治则天下治」,治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修行。我们的身心烦恼习气毛病很多,这是病,身病、心病,把这些病都把它治好,天下人的病也都治好了,我给他做榜样。天下人没有回头,没有把烦恼习气断掉,真正善知识,他不责备天下人,责备自己,我做得不够好,不能够感动他。念念反省自责,努力加功用行,要把自己的德行、形相向上提升,不怪别人怪自己。
  所以最后讲「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为天下者」不就是四弘誓愿里头第一愿吗?「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不在众生那一边,在自己。自己得度,众生就都度;自己没有得度,众生怎么会得度?千言万语,最后归结到都是自身。自己要把自己的身心调理好,为九法界众生做个好样子。我们常说,有缘的众生、根性利的众生,他看到你的形相或者是听到你的教诲,他就受感动,他就觉悟,他就回头向你学习。所以我们看大圣人,释迦牟尼佛,你看身成而天下成,身治而天下治,先成就自己,然后自自然然影响社会,影响一切众生。
  我们要细心观察,要深深的反省,我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七五卷)  2003/3/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75》)


...都不能讲。中国古圣先贤传下来的那个方法,你要说它不科学,说它比不上现在,这个话说错了。两下一相比的时候,中国古时候这个方法比现在殊胜太多了。所以我以后我就不教佛学院了,佛学院来请我去教,我也不教。什么原因?我觉得到佛学院去教课,真叫误人子弟,对不起学生。
  前些年,我们在新加坡办培训班,培训班同学们很深的感触。我们培训班,三个月、四个月,他们的学习报告我看过,他们在新加坡受三、四个月这种训练,超过过去在佛学院里头念的四年。他们讲这个话我懂,我很清楚,佛学院四年学很多科目,跟一般学校一样,精神时间不能集中,他是散漫的,一天要学好几门课。我们培训班虽然只有三、四个月,我们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把你的精神时间统统集中,专搞一门,这一门的效果非常殊胜。学生能上台、能讲,三个月学一部经,他就真能够出来表演。
  所以无论世法佛法,学习还是古人那个方法有道理,他们使用了两、三千年,他不改变,要不是有效果,怎么能够用这么久?非常可惜,中国在最近一百年,迷信西方的文化,西洋文化,科学技术,把中国传统舍弃了。所以今天中国人遭这个劫难,不是没有原因。古圣先贤,不单是佛菩萨,世间这些大圣大贤,他们修身养性,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也不是为自己。为什么?为社会、为众生,依旧是「愍念一切众生海」。当然心量不像经上讲的这么大,这个地方的一切是遍法界虚空界。古圣先贤他们的念头,他们的发心,那个境界是国家民族世界大同。
  那个时候讲世界大同,还讲不到现在讲的全球,还讲不到。是我们自己这个国家,以这个国家为中心,我们这个国家四周围的邻国,那个时候世界,观念上只有这么大。这是由於交通闭塞,非常不方便。你看旅游,我们看看中国的古籍,喜欢旅游的,范围五湖四海。这个四海就是中国的沿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五湖,洞庭、鄱阳、太湖、巢湖,这就是中国这么个小范围,那就很了不起了,这个人很有见识了。心量也不是为个人,也不是为自己的一家,确确实实,他那个心量包含的是国家民族以及周边的这些邻国。为这个修身,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技术、能力,为社会服务。发的这个愿心,所以他们在世法有成就。
  学佛,特别是中国大乘佛法,心量拓开,知道有大千世界。那个时候讲,我们居住这个世界,南赡部洲,这是一个单位世界里面的一部分。这一个小世界,像这样的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在佛经上有小千、中千、大千。有这个概念了,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可是真正发大心的人依然不多。佛经上这样讲,从来没有人证明过,所以我们现在学佛,比古人是幸运多了,现在科学技术帮了很大的忙。我们知道浩瀚宇宙没有边际,跟佛经上讲的相应。所以我们要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没有觉悟的众生都是有苦难的。要发无上菩提心,跟大威光一样,这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榜样。再看第二首:
  【汝为一切苦众生。起大悲心令解脱。当作群迷所依怙。是名菩萨方便行。】
  佛教导威光菩萨,实际上是教导我们。我们虽然没有参与当时这个法会,但是在今天我们看到当时法会的记录,这个经典就是记录,现在人讲的报告。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报告,我们看到了,我们要直下承当。我们能不能愍念一切众生?能不能一切都为苦难众生?学佛、学菩萨,不能没有这个心。所以有一些同学...(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七八卷)  2003/3/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78》)


...见」是凡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统统没有了,心境合一。心,能现能变,境,所现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内外见亡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三昧,这是契入如来三昧,我们《华严经》上讲是「华严三昧」。你看他的心量怎么样扩大,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初三千大千世界已」。开始学,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四弘誓愿不是教导我们「众生无边誓愿度」,这范围多大?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怎么个度法?我们要像世尊一样,做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的觉悟的榜样。众生在迷,我要做出觉悟的样子,去感化众生。所以,度众生得先度自己,自己得度众生就度了。
  这个道理不但佛说,世间圣贤也说。《吕氏春秋.先己篇》里面有几句话,我们在过去讲席中也跟诸位同学报告过。他讲「凡事之本」,这是讲世间,无论什么事情,根本是什么?根本在自己的身。「身成」,我自己身成就了,成就德行、成就学问、成就能力,「而天下成」,天下是一切众生。「身治则天下治」,治是什么?毛病,把我所有一切毛病都治好了,天下人的毛病自自然然就都治了。所以「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这个话讲得多清楚、多明白。
  所以儒家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自己没有修好,怎么能帮助别人;要帮助别人先把自己修好。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最好的榜样,他自己修行成佛了,一切众生才得度。自己要不能成就,怎么能教化众生!你看世尊的教化,不仅仅是言教,身教!真的是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是世间众生最好的榜样、最好的典范。他在那儿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他所说的全是他做的,做到而后说到。所以人愿意听他的、相信他,向他学习。
  佛的心量大,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现在也要学著把心量拓开。「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念念要想到三千大千世界,不仅仅是这个世间,我们一般常讲九法界众生。说九法界众生跟此地讲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样的范围,娑婆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九法界众生。为九法界众生做榜样、做模范,九法界包括天,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统统包括。
  然后把心量还要扩大,你看「次还以东方为首,光至东方十三千大千世界」。以心随光,一一照之,这个光在东方(这是举一方做例子),照东方十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样扩大。然后再扩大照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十重,倍倍周回,十方圆照」。心量拓开有方法,不是没有方法。
  底下这几句非常重要,「身心一性,无碍遍周,同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八四卷)  2003/4/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84》)


...夫子真的是述而不作。他觉得尧舜这五个教育的宗旨非常完备,这种教育宗旨,在中国从尧舜那个时候来说起,真的是四千多年的历史,都是遵从这个宗旨。这么长的时间,这个国家改朝换代,我常说,兴革之处很多,唯有教育遵守前人的方法,没有改变过。从尧舜禹汤一直到满清,中国的教育宗旨还是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如果大家都能够遵守,社会有秩序,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今天世界为什么会这么乱,灾难为什么会这么多?这五句忘得干干净净,没有人提了。我们今天看到一线曙光,心里欢喜,无比的欣慰,我们看到中国、看到台湾儿童读经,希望指导儿童的人,细细去研究尧舜所说的教育宗旨,现在还适不适用。这是根本做人的道理。父子有亲,孝道;君臣有义,忠、忠孝;夫妇有别,这里头有恩、有德、有情、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我们想想这五条、这二十个字,合不合乎现代社会。
  教学的方法,有十五个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看看他这五句,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信解行证相不相通?他没有讲到证,他讲到行,他重视解,解里面确实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求解,讲得很详细。信当然在其中,你要不信你怎么肯学,后面笃行,老老实实去做到。后面列举修身、处事、接物,三个原则,讲到修身,「言忠信,行笃敬」,你看多简单!处事原则「正其义,不谋其利」,待人接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简简单单几个字。儒家教的是什么,总得要知道。佛家教的是什么?我们是个佛教徒,尤其是净宗学院,别人要问你,你们这里教些什么,我们要能答得出来。佛法教人净业三福,那是根,孝亲尊师,十善五戒,四摄六度,普贤十愿,佛教导我们的,这几句把全部的佛法包括了。至於佛、菩萨、罗汉、天人,那只是你修学功夫浅深不同的差别,宗旨是一个,方向是一个,目标是一个,一致的;只是有近程、远程、究竟不一样。但是离贪是根本,这是最严重的烦恼,烦恼的根,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这个根生出来的,这个根要拔除。第六个名号:
  【或名胜慧。】
  『慧』是智慧,『胜』是殊胜。菩萨的智慧也称殊胜,佛的胜慧究竟圆满。没有智慧,不但不能化他,连自度都度不了。「慧」从哪里来?慧从求学而来的。所以,父母给我们的是身命,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比身命更重要,人要没有智慧,跟一般的动物有什么差别?人跟一般动物不一样,就是因为有智慧,智慧得自於老师,老师是慧命的父母。中国人知道,所以对老师非常尊重,中国人把老师跟父母是看作同等地位,尊师重道。学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二九卷)  2003/4/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29》)


...把心摆在当中,对一切人事物不能有偏心,偏就不中,斜就不中;行是日常生活行为,行为里头最重要的纲领是敬,诚诚恳恳,恭恭敬敬,敬人,敬业,敬事,敬天地鬼神,敬一切众生。
  对事,「正其义,不谋其利」。义是道义,这个事情该做不该做,绝不计较利害得失,这事情该做的。该不该的标准是什么?是对社会的影响,给社会做一个好的形象、模范。今天哪些是正义,孝亲要做,尊师要做,伦理道德决定要维护。符合於伦理道德,不顾自己的利害得失,我要做。对人有个最高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教化世人,不过如是,就在这几句话里头。他的千经万论,不离这个宗旨,不离这个原则。佛法的教学,我们取法於近代的祖师大德,他是近代人,我们是近代人。你看看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你看这个世间教学,古圣先贤,孔老夫子的纲领,朱夫子还搞这么多,几十个字。印光大师八个字,把它全包括了。出世间法,「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也是八个字。印祖的心传十六个字。
  我学佛五十年了,总结我五十年的心得我写二十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如是存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修身、处事待人接物,把菩提心落实。二十个字!落实到净业,我提修学的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你要是纲领抓不住,你学什么?日常生活起心动念,统统不违背纲领,你在菩提道上,你在圣贤道上。如果脱离这个纲领,你的麻烦就来了,你退转了,你堕落了,你又去搞三途六道去了。不离开纲领,那你是修金色焰,你修的是无比的殊胜美好,金色光明。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三七卷)  2003/5/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37
  诸位同学,请看经文第九段,下方焰慧世界,名号第五句看起:
  【或名一切知识。】
  这个名号意思很清楚、很明显,『一切知识』。虽然很容易懂,但是「一切」范围非常之广,正是宗教里面所讲的赞叹神的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有如来果地到究竟圆满。菩萨、罗汉也有一切智。通常佛法里面讲阿罗汉、菩萨、佛陀,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知识,阿罗汉就有一切智;那个「一切」跟这个地方「一切」的意思不一样,文字完全相同。那个一切智是知诸法总相,如果用现代哲学上的名词来会通,大家比较容易懂;佛经里面讲的一切智就是知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智慧叫一切智。阿...(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三六卷)  2003/5/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36》)


...佛从哪里学起?这不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佛教导我们这基础,根本的根本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通一切佛法,通大小乘、通宗通教、通显通密,都是在这上奠下根基的。我们要真正学习,希望这一生当中能有一点成就,不能不在这上下功夫,尤其是真正修道的人。
  你看看世尊给我们表演的,菩萨为我们表演的,祖师大德为我们表演的,功勋是别人,过失是自己。这是真正他在佛法上得了一点受用,他开了窍。罪过都是别人,功德都是自己,这是烦恼!这是自己有过失,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烦恼习气怎么能断得了?所以修道之前要见道。道没有见到,你怎么个修法?为什么说功勋都给别人,过失都是自己?只有自己知过才能改过,才能真正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功勋事业是大家靠群众力量来成就的,这事情做好当然是大家的功劳;你是领导人,你领导有方。如果样样功劳据为己有,过失统统都是别人,你就会变成孤家寡人,谁也不愿意帮你。
  古德说得好,无论世出世法「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真正有德行、有能力、有才干的人不会为你服务,气量太小了。时时刻刻能够推己及人,你能够得人心,天下有德行、有智慧、有才干的人都愿意为你服务,你怎么会不成就?古人讲得很好,「凡事之本在修身」。儒家常常教人,我自己身修了,一切大众都修了,表率,模范;我自己德行成立,你看你周边这些人的德行也成立了。「一成一切成」,那个一是什么?一是自己。所以古人「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今天讲世界和平,这我也讲了不少,这些年来在国际上帮助一些善心人士来祈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从哪里学?从自己内心里头学。我内心摆不平,你怎么能帮助世界走向和平?内心平了,你的家一定和睦,家和万事兴。自己内心不平,就是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没有把它摆平,不但伤心也伤身。伤心伤身就是这里讲的苦圣谛,这就是「刺」。你忧虑的事情多,牵挂的事情多,烦恼的事情多,这对於身心健康是极大的破坏。学道人,道业的成绩在哪里?心平气和。处事用智慧不是用感情,要处大事,世出世间办大事,大公无私,哪一个不服你?你里面夹杂著私心就没有人服你了。古今中外同一个道理。
  我们一生做的这事业,你说大它不大,你说小也不小,我们就是到处讲经教学,也得要大公无私。我常说自私自利完全放下,名闻利养放下,物质享受放下,这就是六和敬里头「利和同均」。自己有福报的时候,这福报要让大家共享,要懂得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众生,这很快乐。到我们老了,身...(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七六卷)  2003/8/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76》)


...然后人问他,「他说的完全是错误的」!唐太宗告诉大家,我知道他说的是误会,是错误的,我要接受,我不能处分他,我要处分他了,以后还有什么人敢在我面前说真话!这大家懂得了。所以什么人都敢在皇帝面前说话,说错了没关系,皇帝不会追究,他成为一代明君!就在这个地方。中国古人讲政通人和,天下大治。
  所以,领导人跟群众要能沟通,跟群众沟通,你底下这些文武百官各个都是兢兢业业,为国家、为人民办好事。为什么?不能够隐瞒皇帝,皇帝跟下面直接通的,这是真正开明,我们今天讲透明化,这个不是英明的帝王做不到。他不是喜欢听人家恭惟、说好话,他是听人家批评,改过自新,没有这个过失,你来说也接受,也欢喜你,我们自己好好反省,以后不要犯这个过失,所以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个底下有一段解释的文字,「谓菩萨自愧往昔,及诸众生於五欲境,具行恶法,感垢秽身」,我们先讲这个几句。自愧里面包括圣贤教诲,以往没有种善因,不知道业因果报。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样的年龄非常可怜,我接受圣贤教诲,时间不到一年。六、七岁的时候,私塾念的一点东西,以后就改成学校了。一改成学校,这个课程就没有了。但是那个时候还有一门功课叫「修身」,好像时间也很短,好像是两年之后,修身又没有了,修身改成「公民」,这是我念小学的时候。到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公民没有了,公民改成「社会」,课本不断在改!跟圣贤教诲愈离愈远。大概现在学校都没有了,所以伦理道德的边都沾不上,哪里懂得什么业因果报!这个事情麻烦了。业因果报是个事实,不是学说,不是说你懂就有,不懂就没有,懂不懂统统都有,你统统都得受,所以这个事情非常非常麻烦。
  小时候学了这一点,印象很深刻,这是私塾老师教学认真,虽然时间不长,还不到一年,但是印象很深刻。确确实实影响你一辈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时候,真的受到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时代里头,我们生活环境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还没有被诱惑,还能保持这一点清白,这要靠什么?小时候私塾短时间的教育。以后,那是这么多年来接受佛法的教育,这才没有被染污,没有变坏。如果要是遇不到佛法,我小时候那一点点的圣贤教诲,说老实话,敌不过今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决定敌不过。这真是三宝加持。
  我在二十六岁遇到善知识,从此之后,一心一意学习圣贤教诲,我也跟诸位说过,五十二个年头,锲而不舍,念兹在兹,才能把往昔那些恶的习气,逐渐的淘汰掉。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不是天天在干,难!几个人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三卷)  2003/8/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3》)


...老师的教诲。老师教我的东西,甚至於当时我还不能理解,我还想不通,但是我有一个想法,老师对我一定是好意的,老师决定不会害我,我不懂、不知道老师意思,我一定去做,这是我的好处。
  所以,遇到这些高人,他乐意教我,我遇到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乐意教我。这是什么?好学,尊师重道。老师教你的,你要不能够落实,只是理解而不能够实行,没有用!那不是真智慧,你学不到东西。你要很认真去落实、去做到。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儒家最早至少可以推到尧舜,尧舜距离我们现在至少有四千五百年,还在孔老夫子之前的两千年。教我们什么?教我们人与人的关系。这个关系搞明白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是不是真的把这个关系建立起来?如果这个关系不能建立,那跟你讲有什么用,没有用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尧教舜,舜教禹,古圣先贤的教育简单明了,朱夫子把这个纲领给我们提出来,教学的宗旨、方向、目标是什么?伦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中国古代的教育就是教这五桩事情。学习的过程说了五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前面四种是智慧,后面这一条是行,知道之后你要能做到。行里面也列出了纲领,第一个是修身,第二个是处事,第三个是接物。修身说了两句话,「言忠信,行笃敬」,你看言、行。他还加一个细目,就是提醒你,「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这属於修身。处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处事;接物,这是待人。处事是今天讲的办事,对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中国四、五千年来,圣贤教化一切众生的总纲领、总方向、总目标,这就是教育的标准。只要不失这个标准,离开这个标准不远,都是贤君子,贤人君子,这叫学问,道德、伦理都在其中。
  今天我们想想,中国古圣先贤讲的这些全都没有了。言,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没有忠信了。行,杀生、偷盗、淫欲,诚敬没有了。办事,无论做什么事,利是第一,给我有没有什么好处!古人的教育「正其谊,不谋其利」,谊就是我应不应该做,决不讲求利害。这个事情我应该做,对我没有利益,甚至於对我有害,还是要去做;无论是私事,无论是公事,他有道义。现在道义没有了,处事待人接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现在的人,如果你要跟他这样说,「你这个人傻瓜,你这个人头脑有问题」。应该怎么样?争利!争名夺利,认为这是英雄好汉;损人利己,这人了不起。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是舍己为人,哪有损人利己的事情!
  所以,现在真的,起心动念不是在「过」,就是在「恶」。天天在造这个业,这是不善业,哪来的好果报?我们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一四卷)  2003/10/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14》)


...个案例,这是有报导的,还有没有报导的。原因在哪里?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他的周边连父母兄弟都觉得不可靠,都觉得不能信赖,最后他走上绝路。
  所以我们要痛定思痛,中国这几千年来,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纲领,这五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二十个字。一直到满清都还信守奉行,民国建立之后才把这个疏忽、抛弃,因为这个东西是封建时代的;凡是封建的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好的。民国建立之后,是不是有好的教育理念?那在佛法里面讲,这里头有因有果,还有报。蒙古人入主中国,满清人入主中国,也都完全遵守中国传统教学的理念纲领,一丝毫没有改变。尤其是清朝完全遵循儒释道三家的教诲,帝王带头学习,造成空前的盛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就是连贞观、开元,汉朝文景,比不上康熙、雍正、干隆三朝,一百年的兴旺,靠什么?儒释道三家的教诲,现在我们不要了。
  伦理虽然简单,它有程序,这五条怎样学习?也告诉我们五个纲目,「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八个字是探讨理论,五伦有理论的依据,这就是道;我们能遵循,那就是德。所以末后一个「笃行」,笃行就是落实,要把伦常大道落实到日常生活。笃行里面有三纲,第一个是修身,第二个是处事,第三个是待人接物,你看生活!修身里面有两句话,它每一条都是两句话,那么简单,「言忠信,行笃敬」。修身不外乎言行,言语要忠要信。忠是什么?你看中国这个字,这是智慧的符号,心上面有个中字,就是说你的心不偏,偏就不忠,你的心不邪,你的心不虚伪,忠的意思。这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菩提心,真诚,虚伪就不忠;清净,染污就不忠;平等,高下就不忠;正觉,迷惑就不忠;慈悲,自私自利就不忠。中国古人讲的,忠信就包括我们的菩提心。笃是笃实,就是诚诚恳恳、恭恭敬敬,行为;我们的行为要诚诚恳恳、恭恭敬敬。后面又说了八个字要我们落实。第一个就是佛法讲的不瞋恚,佛家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所以你看儒家头一个戒的,就是不瞋恚;第二条不贪。不瞋不贪,把不瞋摆在第一,后面迁善改过是不痴,佛家讲的三善根,修身在三善根。儒跟佛真的有共同点,所以修身,忠信笃敬是要远离贪瞋痴,你才能真正做得到。有贪瞋痴,就不忠不信,不诚不敬。
  办事,第二讲办事,办事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换句话说,问这个事情该不该做,应该做的就要去做,不问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不问对自己有没有利益,所考量的是对社会,对大众;对社会有没有好处,对大众有没有好处。这个事情《了凡四训》里头讲得多,讲得透彻。第二句说「明其道,不计其功」。你办事合不合乎道理?如果合乎道,绝不计较个人的功过,绝不邀功,绝不诿过,你做的有理,你做的是应该的,不为自己,这是你处事应该有的心态。待人接物也有两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喜欢的,我不能够对待别人。我不喜欢人毁谤我,我绝不毁谤别人;我不希望别人压迫我,我绝不压迫别人,这是待人的原则。我欢喜别人尊重我,我要先尊重别人;我欢喜别人赞叹我,我要先赞叹别人。第二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到你遇到处事待人接物,遇到困难行不通,不能把过失推给别人,要回头来反省,改过迁善。
  菩萨法里面,一切众生没有过失,《坛经》里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过在哪里?过是自己,我自己修养不够,为什么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心动念,还会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二七卷)  2003/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27》)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二卷





...妇有别;第四个长幼有序,长幼就是兄弟;第五个是朋友有信。就这五桩事情,就教这东西。「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是道,这是天伦,天然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自然然形成的,自然的法则就叫「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个字是「德」。什么叫道德?这就很明显的给说出来了,亲爱、仁义。这「夫妇有别」,男女有别,别在哪里?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任务。你明了,你能够尽到你自己的使命与天职,这是德。兄弟「长幼有序」,兄友弟恭,这是德。「朋友有信」,信是德。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学,随顺自然的法则,道德的教育。
  学习有方法、有程序,理论上的学习,古人教我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是讲理。明了诸法实相,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法则,你有了理论依据。然后,随顺自然法则怎么样落实到我们的生活,那是什么?「笃行」,笃行就是把自然法则落实。我们生活随顺自然法则,我们工作随顺自然法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随顺自然法则,这是笃行。笃行就是我们今天讲落实,把这五教落实。理明白了,把道理变成生活、变成实际上的德用。这又笃行里面分三个科目:第一个修身,第二个处事,第三个待人,就这么简单。这里头修身为本,《大学》里头说「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修养;某人很有修养,那就是道德的落实。落实在修养里面两句话,「言忠信,行笃敬」,多简单!言,言语;行,行为。修身不外乎这两桩事情,言行。言语要忠,要有信,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忠,言之忠,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实语者、真语者、如语者」。这个忠,忠,你这话是从你心里头说出来的,真心,这忠就是真心。忠不偏,你心地有偏,不忠,你心里头有邪就不忠。可见得心里头无私无邪,你出的言,这个言是真言,就是真语、实语、如语。行为,待人接物,行为,笃敬就是诚敬,真诚恭敬,那个敬就是负责。负责尽职,尽职是诚,负责是敬,诚敬。你看这么简单。这底下它特别还有八个字,这八个字特别提起你要落实的:「惩忿」,用佛法来讲,不瞋;「窒欲」,不贪;「迁善改过」,不痴;佛法里面讲的三善根,不贪、不痴、不瞋。他把不瞋摆在第一条,不瞋、不贪、不痴,修身!儒跟佛所讲的,不谋而合,合得那么圆满。
  办事的原则也两句话,「正其谊不谋其利」。你要办事,你所考虑的,应不应该?应该的,不要问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不为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对一切众生,有没有好处?为这个,决不问自己的利害得失,这是办事的标准。第二句「明其道不计其功」。道是什么?理。这事情合不合道理?合道理,自己的功过不要去考虑,办事的最高指导原则。待人接物也是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中国圣贤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从尧舜禹汤,这有文字记载的,一直到前清,这四千五百多年,将近五千年,中国人都遵守这纲领。蒙古人入主中国,满清人入主中国,也是遵守这教学纲领,从来没有改变过。到民国才把这纲领舍弃了、不要了,学外国的,这把中国社会搞乱了。
  今天全世界社会都乱,要怎样挽救?我们想来想去,这一套纲领简单明了。我到印尼,把这纲领介绍给印尼副总统,介绍给瓦希德,也介绍给印尼的六大宗教。这纲领落实在家庭教育,落实在学校教育,落实在社会教育,落实在宗教教育,这社会就能长治久安,真正消灾免难。在今天,我们大家都晓得家庭教育没有了,学校教育又不讲这些。社会教育,...(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三一卷)  2003/1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31》)


...帮助这个社会,学校已经搞了八、九年,没看到效果。为什么?社会一年比一年乱,人心一年比一年坏,灾害一年比一年严重,没效果。
  学校找到我,我们举行了两次座谈会,他们关心,我也关心,时时刻刻关心!看到这么多人关心,我很欢喜,如果我们把人力、物力能够集中,确实能对社会有些帮助。但是化解冲突要知道冲突的根源在哪里?这个根源就是动乱的根源,不安的根源,天灾人祸的根源,根源找到。根源不在外面,在我们自己内心深处。佛常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个话重要。你要想帮助别人,帮助社会,先要帮助自己,先要化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冲突。内心深处的冲突是什么?迷惑!因为迷惑,内心里面就产生对立,对立、矛盾就是所有一切冲突灾祸的根源,这一点确实他们没想到。从内心发作出来就是家庭,这个大家就能意识到,家庭冲突、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
  家庭是社会组织里头最小的一个单位,像我们人身体组织的细胞,这个细胞坏了,很多细胞坏了,这人不就生病了!家庭是这个地球人类组织的细胞,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有问题,社会病了。古圣先贤的教育,说老实话,头一个就是要把这个细胞巩固,让它健康。所以中国圣贤的教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这是讲根本。「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就是今天讲社会,社会才有安定,才有和平;有安定和平,才有繁荣,才有兴旺。「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平就是世界和平。所以,你要找到根,要从根本下手。
  下手的方法?教育!这跟学校讲他了解,你要教!在学校教这几个人没用处,来不及了。怎么办?要把学校的科目扩大。所以我建议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卫星频道,免费无条件的把这个课程向全世界播放,这才能起得了作用,这就是真正有效果的祈祷世界和平。把圣贤的教诲利用网际网路、卫星电视向全世界播放,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这样的教学节目,社会大众要是欢迎,我相信会有很多人看到这个节目的时候能回心转意,改邪归正,断恶修善,这社会就有救!
  圣贤教育给我们人心建立一个标准,善恶的标准,邪正的标准,是非的标准,利害的标准。所以这个课程在课堂里不行,课堂救不了急。现在要大量用文宣,远程教学澳洲大学都能做得到,他们学校都有这个学系,再增添一点设备,把它当做一门课程来上。学生,全世界,不需要注册,不需要报名,完全免费。然后进一步出书、出杂志、出报纸,报纸不必要天天出,一个星期出一次,周刊。我这一周教学的纲领,内容的纲领、大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四二卷)  2003/11/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42》)


...助他提升,教人预先防范。预先防范里头最重要的,还是劝人断恶修善,改往修来。我们看所有这些神灵传递的讯息,终极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外国的预言劝人要悔改,告诉你灾难是有,灾难会不会到来?是个未定数。你要不能悔改,肯定会来,你要能悔改,这灾难可以减轻、可以推迟,或者是灾难的期间缩短,话都是活的,都没有说死。
  在中国历史正史所记载的,野史不算,吉凶祸福都有预兆,这个预兆就是讯息。头脑冷静的人,有定力、有智慧、有学问的人,大多都能看得出来吉凶祸福的预兆。预兆里面最可靠的、最明显的是人心,你仔细冷静观察,人心他想的什么?无论想什么,把它归两大类:一个善,一个不善。他想的是善还是不善?从青少年到这个社会上各行各业,然后再看看退休的这些老人,各个阶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仔细观察,统统要看清楚。有些人年轻的时候,确实做一些害人利己之事,到老年的时候觉悟忏悔,改过修善,这都是好事情。这两个你去比重,善轻恶重,这就是灾难的预兆;善重恶轻,这就是福德的预兆,是吉,是福。吉凶祸福用这方法来观察,真的是八九不离十。这个不是迷信,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他用这个方法观察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家庭的兴旺,非常准确。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最重要?教学。你要不教他,肯定被一些不善所影响,肯定的。
  孟子说性善,荀子说性恶,都有道理,这两种看法都说到教育的重要。所以从事於教学的人,师道!师道在中国古代是最受社会大众尊敬的人。虽然从事於教学工作的人,收入非常微薄,生活清苦,他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他是个读书明理之人,是一个离欲清高之人,物质生活虽然很贫乏,他的精神生活充沛。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转恶为善,帮助人转迷为悟,这是教育的成果。你要转不过来,你教育失败,你教学的方法肯定有错误。从事教育,首先要认知「人性本善」,他不善,不善是他习性,他学坏了;他本性是善良的,你要肯定他人性本善,荀子说的不善是习性不是本性。《三字经》上,前面那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那是教学最高指导原则、理论的依据,「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荀子讲的人性是恶,那是习性,「习相远」,跟本性愈来愈远了,你要不教他,那愈来愈远了。「教之道,贵以专」,这是教学在方法上把总的纲领说出来了,要专。佛家讲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儒家也不例外,都懂得这个道理,都能掌握到这个原则,所以他们的教育有效果。
  教育的内容,我在讲席里头常说...(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六三集)  2003/11/2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63》)


...那是肯定受的,大环境的影响这是没有法子避免。但是别业要是殊胜,对於大环境的影响可以灭少到最低的程度,特别是住在乱世。别业,还是要回归到伦理道德,回归到圣贤教诲。社会大众对於圣贤教诲失去了信心,我们要坚定信心,他为什么失去信心?他不了解,他有误会,失去信心。如果他明了,他觉悟,他的信心就建立了。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我们常常讲要互相沟通,要互相往来,化解误会,化解冲突。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变成大学里面主要研究的课题,这个事情是好不是不好。冲突怎么化解法?冲突是共业造成的,化解的方法要用别业,共业不能化解。别业从哪里下手?从自己本身下手,这才是解决的真正的道理。怎么知道从自己本身下手是正确的、是真正能够达到效果的?诸位要读过《大学》,儒家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你念《大学》第一章,你就会明白,你就找到解决现前冲突矛盾的方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叫三纲。我们现在所想的、追求的是不是这个问题?是的,确确实实是希望这三个目标能够达到。可是你要怎么做法?下面给你讲的纲目,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国家发生问题了,世界发生问题了,这个平天下是世界,整个世界不安定,充满了危机,国家社会不安定,我们怎样帮助它恢复秩序,消除冲突,恢复安定和平?你从这八个目数你就找到了。欲治其国者在齐家,齐家在修身,修身在诚意,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可见得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在哪里?根本在格物。
  格物是什么意思?物是欲望,我们今天讲的自私自利。格是格除、是格斗,从自己内心把自私自利的念头除掉,智慧才开。致知,智慧才开,智慧为什么不开?这欲望障碍著你,跟佛家讲的道理一样,欲望是什么?烦恼障,你要破烦恼障,你的智慧才能现前。智慧现前之后,你的意才诚,你的心才正,你的身就修了。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真正道理。这个次第程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可不能弄错,你要搞错了,这问题解决不了,愈解决愈麻烦、愈繁杂。所以今天许多人在研究怎么解决问题,他没有读过《大学》,古人所讲的道理、经验、方法有效,那个不是古董,不是没有用的,用在现前,可以能够至太平,可以能够帮助社会安定。
  安定和平,我常讲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所以今天要讲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从哪里做起?要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你不从这里做起,确确实实你没有再好的方法。这桩事情政治不能解决,武力不能解决,经济也不能解决;经济有援助的,有制裁的,还是不能解决,科学技术也不能解决。解决之道在教育。在别业,我们要加强圣...(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八一卷)  2003/1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81》)


...子,学生得老师的爱护,绝不亚於父母,所以学生对老师终身仰慕。师恩跟父母恩没有两样,一生念念不忘!
  念念不忘是报恩,报恩的具体行为是依教奉行。老师所教导的常常记在心上,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老师的教诲?违背老师教诲,对不起老师。依教奉行叫报佛恩,现在做学生的,有几个人懂得?没有人教,实在讲,在现前的社会师道没有了,师道何以没有?孝道没有了。我们知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崩了,师道没有了,整个社会崩掉,天下怎么能不乱!人民苦,求安定,求和平,能不能得到?不能得到。为什么?师道孝道没有了。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恢复孝道师道,为什么?那是根,根没有了,哪来的枝叶花果。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根没有了,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做根,你就是自度度他,你就是佛菩萨再来。我们行孝道,我们尊师重道,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下面还有一句:
  【或名无等价。】
  『无等价』,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无价,等是等於,平等的,没有跟它平等的,无价。无价是性德,这不是从性体上讲的,是从性德上讲的,自性的德用。讲得粗一点,讲得浅一点,伦理道德就是自性的德用,无价之宝,能帮助一个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平天下就是天下太平,天下平等,无价宝。读中国儒书的人,真正修学佛道之人,儒释道三家都肯定性德是无价宝。在佛法里面称为三宝,三宝是性德,觉正净!这个宝是无价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自性三宝。学佛一开端就把这个传授给你,你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皈依什么?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不是皈依毗卢遮那,不是皈依阿弥陀佛,是皈依你自性三宝,你真的皈依了。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的,自性觉变的。西方世界从哪里来的?自性净变的。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从哪里来的?自性正变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无等价!不在外,外头没有,找不到,在自性,自性本来具足。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八四卷)  2003/12/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84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最后一段,上方振音世界末后一段苦灭道圣谛。我们现在把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观察,或名能摧敌,或名了知印,或名能入性,或名难敌对,或名无限义,或名能入智,或名和合道,或名恒不动,或名殊胜义。】
  到这里是一段。道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八三卷)  2003/1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83》)


...家修行总的纲领原则。总的目标是「明德,亲民,止於至善」。明德就是明心见性,亲民是大慈大悲,止於至善就是清净平等觉,有什么两样?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但是他达不到佛家这个境界,就是刚才讲的他行门里头没有达到纯净纯善,他有夹杂。
  你看做功夫这个程序「格物,致知」,格物是断烦恼,他烦恼断得不干不净,没有佛法要求那么彻底。格物而后致知,致知是破所知障,格物是破烦恼障,你看看这宗旨先断烦恼,烦恼离开了,真心显露。致知而后诚意,那个诚意是真心。诚意而后心正,诚意跟正心就是佛家讲的菩提心,菩提心现前,然后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跟佛讲的没两样,这是什么?这是道。道是自然的,不能改变,即使诸佛菩萨也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佛门讲法尔如是。你只要依照这个顺序发展,这是自然的发展,顺序不能颠倒,自然发展。譬如植物种子,种子种下去之后,发芽,然后慢慢长。长,它有一个主干,最后成为一棵大树,枝叶华果茂盛。它不能够颠倒,它先是树长根,然后长本,本就是它一个主干,然后再分,分枝,枝干枝条。总不能说根生了之后就长枝条,长树叶,当中干没有了,没有这种长法,要顺其自然。
  儒家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然发展的,自然就是道。顺乎自然,不违背自然法则,那就是德。所以道德没有通过人的思想,不是哪个人编出来的,不是的。确实像中国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绝对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他们自己顺乎自然,成就了,教导别人亦复如是。不能加一点意思在里头,加一点意思,那是你的,那就错了。总的原则原理我们要知道,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自信。
  信什么?信自心,自心是宇宙的本体。如来在大经里面讲,虚空从哪来的?法界从哪里来的?刹土从哪里来的?刹土就是我们今天讲太空里面无量无边的星球,这些从哪来的?星球里面又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众生,众生从哪来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八个字,「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信自心,这个自心就是能现的心,是自己心现的,是自己心变的。自己心迷了,迷了就起变化,就把所现那个一真法界,那是真正圆满一丝毫瑕疵都没有,只要你一迷了,迷的时候你就改变它,就把它变成十法界,把它变成六道,把它变成三途。
  但是十法界、六道三途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你迷了有这个东西,觉悟了,没有,觉悟了立刻恢复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华严》讲的华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九0卷)  2003/1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90》)


...。我们知道婆罗门教,现在称为印度教,南洋称它为兴都教。我跟他们有多次的接触,我也向他们请教,兴都教的长老告诉我,他们这个宗教的历史有一万多年,但是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没有确切的记载,一万多年是传说,有此可能。今天世界上在宗教里头,一般都肯定兴都教有八千五百年历史,这是世界上一般公认的。就算是八千五百年,比佛教早多了,现在世界上承认佛教才两千五百多年。中国人的记载,虚云老和尚、印光法师他们这些高僧大德,他们用中国记载,中国记载今年应该是三千零二十几年。诸位如果看看《虚云老和尚年谱》、《印光法师文钞》里面有说到。
  所以我们要晓得,佛没有出现在这个世间之前,印度就是一个宗教之国。宗教里面免不了有很多拜神的,真的是有多神教。佛陀出现在世间,跟这些宗教往来不破坏它们。像这个「四天王」,这不是佛教的,也是其他宗教的。释迦牟尼佛把他们接引过来了,给它新的教育意义,於是它就变成表法了,高明到极处。你看你拜的这些神,形象存在,一丝毫没有改变,意思不一样。
  「东方持国天王」,佛给我们讲解,让我们从名号里面学到了智慧,学到了德行。持,保持,国是国家。怎样保持国家?我们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治国之根本在齐家,齐家的根本在修身,修身的根本在正心,正心的根本在诚意,诚意的根本在致知,致知的根本在格物,他就表这个意思,就代表这个意思。我们用儒跟佛来解释,大是持国,小是持家、持身、持心,这里面不就产生一套大学问了吗?你看从一个神像里面就产生了教学的作用。他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不是说这个天王喜欢音乐,那你要这么想法你就错了,他这个也是教学也是表法的。这个手上抱著的,中道,这个弦乐器,诸位懂得弦要是松了,它弹不响,弦要是太紧了,它断掉了。所以调弦要调到适中,音色就美,取这个意思。在佛法里面表中道,在儒家表中庸。我们也可以说,用通俗的话来讲表中和之道,懂得用中,懂得用和。中是什么?不偏不邪,不偏不邪是为中。你想想看这个意思多好!东方天王教我们的。
  「南方天王」的名字叫增长,你想想看,这顾名思义增长的是什么?德行要增长,智慧要增长,学术要增长,才艺要增长,我们物质生活也要增长,没有一样不增长。这代表佛法里面讲的精进,儒家讲的日新又新,现在人讲永远在进步,南方天王表这个意思。勤奋努力学习,你才能够日新又新,才能够精进不退。他手上拿的是一把剑,剑代表智慧,就是慧剑,慧剑能断烦恼,取这个意思。正是我们佛门里面所说的「烦恼轻,...(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九五卷)  2003/12/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95》)


...佛门里面所说的「烦恼轻,智慧长」,这个智慧长就是增长。没有智慧你就不能持国,没有智慧你就不能持家,没有智慧你就不能持身。所以增长天王代表般若智慧。
  这一些教学都是实用的,学了之后马上就用上,改变了我们许多错误的想法,改变了我们许多苦难的生活,这哪里是迷信!这哪里是拜偶像!真的是从远古要拜偶像,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地方偶像还存在,但是意思不一样。这是释迦牟尼佛真的给我们显示圆满的智慧,你看看不坏世间法,把世间那个转一转就行了。所以《楞严经》上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个世出世间法里面,没有一法不善,没有一法不美,没有一法不真,法法皆是真善美,就你怎么转法。他现在不真、不善、不美,那是什么?那是你自己迷了,你自己不觉了,所以把原本的真善美转变成迷邪染,错了。你智慧开了,你把那个迷邪染一转变就是真善美。所以这些佛像到佛的面前全变成真善美,全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变成我们修行的典型、修行的模范、修行的标本,这是佛法真正不可思议之处。
  所以佛法永远没有破坏,破坏是错误的,永远没有破坏。它真的是现在人所讲的是建设性的,它有智慧把你转过来,让你看到这个相就提醒自己,看到持国天王就要想到我自己要修身、齐家、治国,这一生事业;看到增长天王就晓得我天天要进步,要求智慧,要提高我的技术能力,提高我们生活的品质。西方、北方是讲方法、是讲手段。「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是什么意思?多看!北方是「多闻天王」,多听!你怎样长智慧、怎样获得技术上的进步?你要好学,多看、多听,这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位天王代表这个意思。
  这个广目天王手上拿的是一条龙,也有塑像里面手上拿的是蛇,龙也好、蛇也好,意思相同,善变。东方人常常讲龙蛇变幻无穷,它善变。代表什么?代表我们世道人心,就是现前这个复杂的社会,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多变!你要看清楚,你要知道它的变化。尤其要能够发觉到变化里头有不变的,那个不变的就叫做真理。所以天王手上,通常左手拿的是龙,龙蛇,右手拿著个珠子,这个珠代表什么?不变的。这个代表变化,人情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我们现代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是急遽在变化,变化太大太大了,几乎叫一般人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应付,它变得太快了。尤其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听一般搞科学的人说,新的产品,大概是三个月就有一样新东西出来,旧的东西逐渐逐渐淘汰。
  我们利用这些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九五卷)  2003/12/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95》)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三卷





...十方各有一大菩萨。】
  『一大菩萨』,菩萨当中的上首,我们佛门叫上首,现在人讲的是领导、班长,这是带头的。
  【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
  『俱』是共同。
  【来诣佛所。】
  来到佛的所在,『佛所』是佛讲经的所在,十方菩萨来参学。这里面经文是两段,我们要看清楚,前面讲『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是本地的、本土的;『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又带了这么多,这是他方来的,他方世界来的。有本地的,有十方世界来的,可见得法缘是无比的殊胜。
  【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文殊菩萨太多太多,你要问文殊菩萨是哪一尊文殊菩萨?这是我们一般人不了解,对於佛法误会很深,不但一般社会很多学佛的,乃至於出家人都不知道。菩萨这些名号都是通号,我们举个例子,你从比喻当中就能明了。文殊菩萨好比我们学校里教文学的老师,那这个世界上教文学老师有多少?太多了,说不尽。地藏菩萨教孝亲尊师的老师,那我们一般讲起来,孝亲尊师是属於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科的老师,这好像现在没有了。我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六、七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学校里还有《修身》课本,这就是教修身课本的;以后改了,以后我上学的时候改成《公民》课本,有公民这门课,地藏菩萨教的,这教公民老师太多,不晓得是哪一个。所以菩萨是通号。
  在中国通常讲的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主慈悲,普贤菩萨主实践,就是落实,怎样把你所学习的东西,都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普贤菩萨,学以致用。弥勒也是中国人最欢喜的,弥勒菩萨教慈悲、教平等。古人题弥勒菩萨八个字题得好,「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一天到晚笑咪咪,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15:31

欢欢喜喜。平等从什么地方示现?从布袋上示现。无论人家供养他什么,他也不看,统统放在布袋里,平等。所以每一尊菩萨无量无边,不是一个人。每一尊如来也是无量无边,每一尊佛。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表法的义趣,你才真正学到东西。听到观音,慈悲心就现前,救苦救难的念头现前,谁是观音?你就是观音。观音就是这个心,观音就是这个行,眼到手到。文殊菩萨表智慧,智慧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自性的妙慧。地藏是性德,孝亲尊师是性德。
  你仔细去观察,哪一个小孩不孝父母?这要观察什么?三岁以下的,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染污,天性!你仔细观察幼稚园的学生,他尊不尊敬老师?非常尊敬,老师说的,他依教奉行。到小学差一点,...(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一卷)  2004/4/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61》)


...里面的内容,我听说几乎全都是染污的,他要一接触那个,麻烦可大了。天天接受电脑的教育,那个内容是什么?杀、盗、淫、妄,从小就接触这个,他认为这是正常的;仁慈、恩义,那是幻想,那不是真的。那么这个世界再往下面发展,不堪设想,不敢想,不忍心想,将来是个什么局面?我们从这个一百年,这一百年是我们自己经历的,我们要用十年十年比较,是一个十年不如一个十年。在最近半个世纪来比较,我们可以说一年一年比较,一年不如一年。你要问这什么原因?这首偈子就是答案,说得太好了,「众生迷惑失正道」。今天要救的是,怎样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觉悟正道,舍弃邪径,那你的前途是一线光明。
  所以我在联合国说,要想拯救这个世界,除了教育,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教育有四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中国这个民族能够维系五千年,而没有被淘汰,没有被消灭,靠什么?靠教育。中国人自古知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政权稳固之后,什么是第一?教育。你教你全国人民,你教他怎么看法、教他怎么想法、教他怎么说法、教他怎么做法,你要教!所以,中国不重视法律,中国重视教育,用理来代替法律,明理,用智慧。这是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大道理,哪个朝代讲求,全心推动,这个朝代一定复兴。满清入关,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用什么?他们的领导人聪明,用中国的儒释道来统治中国,尊重读书人,尊重修行人。
  你看看「雍正上谕」你就明白了,他们的心里有儒、有道、有佛,自己真干,上行下效,就变成全国的风气。儒释道确实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用这个来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它的政绩飞黄腾达,在中国历史上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承平将近一百五十年,天下太平。那个时候家庭,从小,中国人从小讲胎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没有离开伦理道德。社会文艺的教育,歌舞、戏剧,这是代表文艺教育,文学、美术、雕塑,都离不开孔老夫子制定的原则,「思无邪」,走正道。那时候教育不发达,学校不多,但是连农村里面的人,不认识字,他懂得道德、他懂得礼,从哪里学来的?看戏看来的,从唱歌歌词里面学会的,都是宣扬伦理道德。所以,中国戏剧过去所讲求的,戏剧里面所讲的内容,忠、孝、节、义,是以这四个字为宗旨,不能违背这个;讲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讲因果报应。这个教育普及,不认识字的人都懂,都知道孝悌忠信,都知道礼义廉耻,所以这个社会有仁爱和平。
  ...(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0卷) 2004/7/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90》)


...表所有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主修的科目是慈悲,我们世间人讲博爱,寻声救苦,哪里有灾难,他到哪里去,感应无比的殊胜。为什么?其他的佛菩萨,你要求他,动念头求;观世音菩萨不必求,你只要有苦难,那个苦难他听到、他看到,他马上就来,你没有求他帮忙他就来,寻声救苦。人有苦一定有声音,悲哀的声音,那个悲哀的声音就是有感,痛苦的声音,菩萨马上就有应,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里头没有迷信。而且要发心学菩萨,他们是已经证得学位,我们现在在学习,学位没有拿到,不要说是硕士学位,学士都没有拿到。可能我们在佛教里面现在还念小学,还没有提升到中学,到大学才能拿到学位。但是在小学也可以学,要学慈悲,要学著关怀,要学著能照顾人,要学能包容人,要学著能够帮助人,这叫学菩萨行。
  大乘教里头常常教导我们学菩萨道,上课,这是在经教里面学菩萨这些道理、理论、方法、境界;修菩萨行,要把你所学的落实到你的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叫修菩萨行,你就过菩萨的生活,做菩萨的工作。无论在哪个行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菩萨。地藏菩萨所修的是孝亲尊师,这是根本。地是表心地,我们今天讲心理建设。儒佛非常重视,你看儒家讲诚意正心,然后再修身齐家治国;佛法修学,第一个地藏,藏是宝藏,地是心地,你心地里面含藏无尽的宝藏,这个宝藏是什么?智慧、德能、相好,三大类!你心地里头含藏著,圆圆满满一点都不缺。
  地藏法门就是教你开发心地的宝藏,所以这是大乘教里面的起步。观音法门是把地藏再提升,提升就是观音。用什么方法开发?孝亲尊师,孝道、师道能开发自性的宝藏,自性的宝藏开发出来,要用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为什么?不要独享,你的智慧德能福报不要独享,要让所有一切众生共享,你的福报就不得了!文殊是智慧,有智慧不造罪业,无论是受罪,无论是享福,都在修福,都在提升。普贤菩萨是实行家,落实,说到一定做到,那是普贤。四大菩萨就是代表佛陀教化众生这四个主要的功课,四门主要的功课。这四门功课有次第学,有同时学。你开头学习是有次第,你在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是同时,《华严》上说「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次第,圆融是没有次第,次第跟圆融同时,互相不相妨碍。可是初学的时候偏重次第,学习有基础之后就转向圆融,圆融就自在。这是人的介绍。
  【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
  他们从哪里来的?『金色世界』来的。金色世界表什么意思?这个要知道。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六卷)  2004/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96》)


...。佛门修行的基础是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做不到,奉事师长做不到,世出世法德行功业都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要晓得为什么一生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看破?为什么不肯放下?根缺了。这个事不是小事,这是大事。
  我昨天跟徐醒民老师通了个电话,我们谈了很多,我是非常非常的感慨。老师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虽然指导我们从根本上下手,可是我们的根不牢固、不坚定,还是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信心动摇了,依旧是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牵著走,学业、道业都不能成就。所以我跟徐老师讲,老师给我们奠的那个根,那个根下面还有根,深根!这个疏忽了。老师虽然提到但是没有特别强调,深根我们没有扎,根不够深禁不起考验。老师教给我们的,因为我们是学佛,教给我们这个根是净业三福、《十善业道》,还有选的一些小乘经,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一类的,在这上扎根,殊不知这底下还有更深的根。
  更深的根老师说了,没有认真严格的督促我们学习,那个深根是什么?童蒙养正。当然我们这批人跟著李老师,年龄最小的差不多也有二十五岁左右,我那个时候三十一岁,都不是小孩。所以老师只是把《五种遗规》,陈弘谋的《五种遗规》叫我们自己去读、自己去修学,作为修身的读本,没有讲解,没有特别强调。我们拿到这个书也不过是翻翻看看而已,没认真下功夫。我们跟老师学习,老师是儒佛并重,他老人家一个星期给我们上两天课,两次,一次是佛经、一次是儒学。
  儒家的根是礼。我启请老师给我们开《礼记》这门课,我大概启请了有三遍还是四遍,绝对是超过三遍的,老师才答应;不像我们请他讲经,我们启请讲经,一次他就答应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不答应?老师告诉我讲这个东西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谁肯做?我就明白了,但是你要晓得肯做才扎下深根。《礼记》里面「曲礼、内则」这两篇的内容跟我们现在提倡的《弟子规》是一样的,根本的根本。很难得「曲礼」上、下两篇老师给我们讲完了,另外挑选的「学记」跟「乐记、礼运大同篇」,只讲了这几篇。所以「曲礼」跟「内则」你要做到,把它变成自己日常生活的思想、见解、言行,你就生根了。社会诱惑力量再强大,你也不会被感染,也绝对不会被动摇,这个重要!我们今天提倡的,我跟徐老师讲我特别重视提倡的《弟子规》,因为《弟子规》比「内则」比「曲礼」分量少,言简意赅,它三个字一句、三个字一句好念,总共也不过就是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果然字字句句都落实、都做到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三卷)  2004/10/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3》)


...外国人肯定的。他说两个、两个比,犹太人第一;说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这就说明你们是很聪明,可是你们都是自私自利,不团结。所以在社会上跟别人竞争困难,争不过别人。一个、一个你很厉害,团体跟团体你就不行,比不上别人。所以他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那个口吻都是有点讽刺的口吻,并不是尊重你。那我也用开玩笑的口吻就回答他,因为他们都是基督徒、天主教徒,所以我说:这是上帝安排的。我这个话说出来,他很惊讶,没有想到我这样答覆他。基督徒就怀疑,上帝安排的?我就告诉他: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中国人要团结起来,你们还有饭吃吗?他也笑起来了,这就一笑了之。很值得我们反省。
  中国人团不团结?古时候团结。团结这个名词,中国词汇里头没有,为什么?五伦的社会就是团结的社会,古代的家庭都是大家庭,几代同堂!这个家庭二、三十个人,三、四十个人是很平常的小家庭,人口不算太多,不算很兴旺。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通常一般的家庭绝大多数的二、三百人,诸位看过中国章回小说《红楼梦》,那就是个家族、家庭,你看看上上下下多少人?二、三百人。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家族兴旺的、人丁兴旺有一千多人。所以儒家《大学》里面讲「修身,齐家」,齐家就能治国。家庭里面有组织、有分工,就跟政府组织一样。家长是家的领导人,他家里一定有管人事的,有管家规的,那就像法官一样,有管财务的,有田地一定有专门管耕种的;亲朋好友多,亲戚也多,有管交际的,像现在外交,也分很多部门,这家的组织。所以你能治家就能治国,「家齐而后国治」。
  所以如果没有规矩,不懂得断恶修善,人与人之间不懂得礼让,那你的家一定就乱。你看现在我们小家庭夫妻两个都不和,这在古代时候没有这种现象,古代时候哪有两个人家庭?没有这个道理的。至少有三代同堂,四代、五代是很平常的。清朝干隆时候七代同堂,福报大,修得的。所以圣贤的教诲就是教我们要随顺自然的法则,随顺自然的运作,这就是道德。道德是善的,违背了道德,那就你作恶,造罪业了。造罪业那个果报,恶报,反常。所以今天你要不去读古书,不去研究这些典籍,你对於过去的社会就一无所知。
  那我们了解过去的社会有什么好处?了解过去社会,那就是一面镜子,历史的镜子。眼前许许多多事情放在那里,我们知道怎样解决,为什么?史有前例。过去社会有过这么个问题,你看他用什么方法解决,这叫史实,道德是学问;有学问,有史实,什么样困难问...(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五九卷)  2005/2/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59》)


...就派教授参加,大概都是派两个,两个当中就有我一个。所以是这么一个缘分。
  我们要考虑,如果是为世界和平能帮得上一点忙的,好事情。今天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动乱不安,这一代的人很可怜,不论贫富贵贱没有安全感,你说这多痛苦?这是历史上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现在天灾人祸这么频繁,我也是从事於这个工作,才在这一方面深思,找动乱的根源。所以这几年我们特别提倡《弟子规》,提倡《十善业道》,提倡《沙弥律仪》,这是什么?从头来起。我不讲大经大论,大经大论讲了几十年,有没有用处?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那高高在上,浮在空中,下头没有地基。大经大论,就现在我们举比喻说,好比一架大飞机,太空梭,下面什么?下面没有跑道,没有机场,下不来,悬在空中,高不可攀,只有心向往之,得不到实际利益。所以这么一个原因,那我们要找根。找根,我就从中国四千五百年前老祖宗的教诲,我讲过这么一个题目「中国的远祖,四千五百年前怎样教导他的后裔」,这就根找到了,伦常大道的根!
  年轻的时候,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李老师教我们读《五种遗规》,他老人家没有讲,叫我们自己读,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买这个书。这一门课作为我们修身读本,老师很强调,没有开过这个课,我们自己修,所以我对於这部书的内容知道得很清楚。我们自己实在讲也常常读,但是没有认真去做,所以我们的根不够扎实。现在看看目前这个状况,这个根就愈来愈需要,如果不从这个地方扎根,不从头来起,没救!尤其我跟许多学者专家在一块讨论化解冲突的问题,找不出办法。想到最后,还是中国祖先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讲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是人跟人怎么样能够和睦相处。你们想想伦常大道,伦常大道最后的目标是什么?真的就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我们把平等改一改,诚敬对待,和睦相处。真诚恭敬,彼此都是真诚恭敬,和睦相处。伦常大道的教育,终极的目标就是这个。那我们想想这个目标,小在家庭,大在国家、在世界,行得通!这个道要是能够推行,冲突自然没有了,安定和平自然落实了。儒家讲的「主敬存诚」,诚敬对待,和睦相处,这叫圣学,这叫实学,这是真正学问的基础、根本,所以我们特别强调。
  这一次我们学院三月六号到十三号八天,我们办一个讲座,我请蔡礼旭老师来讲这个课程。这八天我不讲,我来听,我陪著大家听,一起从头学起。蔡老师讲的录相带,我听的是在香港讲的四十个小时,我已经听了十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五九卷)  2005/2/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59》)


...在哪里,以为自己没有错误,於是错误永远不断,永远没有办法修正过来,这个过失就大;如果你晓得你自己过失在哪里,你会修正。我们在讲席里面,实在讲讲得太多太多,我是平常就我们现前应该从哪里下手,我跟大家讲十六个字,这是一切众生普遍犯的错误。自私自利,真心、清净心里面没有自私自利,所以自私自利是错了。我知道错了,这真的觉悟,觉悟之后就要起修,起修怎么样?我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要把自私放下,把自利放下,这就教你用功,悟后起修。
  那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什么?正法是救度众生的,正法是帮助众生觉悟的,这在佛法里面讲「续佛慧命」。续佛慧命是自己真干,有解有行,这个觉悟是解,真正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是行,解行相应。我们在做这个工作,做给别人看,做给别人看是利他、化他;自己这样做是自度,自度度他。自度度他是一桩事情,不是分做两桩,你要度他先自度,自度就是度他,你不能自度是决定不能度他。你说我去度他,自己不要自度,没有这个道理,决定不可能。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你们看看哪一个不是自度度他!都是从自己本身做起,连儒家教学都是。
  你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度,自己要修正自己的心行,心是念头,念头错了,想错了、看错了,要修正过来;在行为上我讲错了,我做错了,也要修正过来。过失不怕,怕的是你不修正。现在人有很多爱面子,不肯认错,这是最大的错误,这个业很重很重,不承认过错。如果这个人是觉悟的人,这个人是圣人、是贤人,他勇於认错,勇於改过,那就对了。中国谚语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能承认过失,他能够勇於改过,这个人就是圣人、就是贤人。
  我们看,爱面子,死不承认自己过失,绝对不改自己的毛病,这是凡夫。这我们很清楚他的前途是往下坠落,他不是往上提升。只有知过改过,这个人的灵性是向上提升的,不是往下坠落的。读圣贤书没有别的,圣贤书里头常常指出我们自己的过失在哪里。我们平常没有人指责我们,我们读圣贤书就知道了。你看读《十善业道》,杀生是错误的,杀生的念头是邪念,知道念头错误的就要改。要爱众生,要慈悲一切,我们念头没有毛病!看到一切众生有苦有难,尽心尽力帮助他,不附带任何条件。帮助他,将来要叫他回报,那这等於生意买卖一样,这是附带条件的,虽然有好处,不是尽善尽美,尽善尽美是没有条件的。
  佛告诉我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六三卷)  2005/2/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63》)


...后没有看到第二个惠能,他警告我不能学他,学不到的,那真正叫天才。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老老实实听老师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修,我们继续看宝首菩萨偈颂第一首:
  【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作者无所有,诸佛之所说。】
  我们先就世间俗谛来说,这个好懂,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懂得时时刻刻身语意三业所造,然后它自然果报就现前。在这个地方使我们很自然的就想到,前面讲到,我们不能离开老师,所以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就是孝道、师道。中国,在早年我童年时代住在福建,福建省几乎家家户户堂屋里面供的祖宗牌位都写著「天地君亲师」,这个印象我非常深刻,天地君亲师。到以后遇到李老师,这才真正算是接触到儒家的教诲,在这之前都不能算是正式的。从小在农村私塾里头接触一点边缘,不能算正式的,对它并不理解,有这么一个印象,到以后跟随李老师,这才懂得、才明白了。
  中国传统的教育决定离不开儒家,儒家可以说是主流,在这二千五百年它占的是主流的地位。它教育的特色,实在上就是说「反求诸己」,做这种功夫。所以《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它的教育起点在这个地方。修身,怎么个修法?你要修身,头一个要正心;要正心,你必须要诚意;要诚意,你一定要格物、要致知,致知在格物,这是真正做学问,真正在修养自己的德行。
  儒家这种修行的方法跟大乘佛法完全相应,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净业三福」是大乘修行指导的最高原则,为什么?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修行证果都以这个为因地,以这个为基础,都是依靠这个。这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完全从佛法里面来讲,就是孝亲、尊师、慈心一定是落实在《十善业道》。我们今天在此地提倡《弟子规》的学习,《弟子规》是什么?《弟子规》就是《十善业道》,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仔细把它比较比较、对一对。我现在已经交代台湾那边同修,把《弟子规》跟《十善业道经》印在一起,印成一个合订本,你们仔细看看。
  为什么要用《弟子规》?《弟子规》说得详细,十善业怎样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弟子规》讲得详细。所以落实《弟子规》,自自然然就落实了《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比《弟子规》深,前半部跟《弟子规》完全相同,后半部那就深了。但是深还是依基础上建立的,总离不开这个基础。换句话说,再深奥的道理,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六八集)  2005/3/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68》)


...《弟子规》上字字句句他是不是完全都做到?这一点不假。我们凡夫要能把《弟子规》统统能够做到、能够落实,跟圣人的行持很接近了。我们学习圣贤教诲,那还有什么困难!
  中国传统教学的特色我们要认识,我们要明了。这个特色是家庭教育,中国教育是始於家庭,不是学校。家庭谁来教?父母教,父母他的天职就是做儿女的君、亲、师。君是指导他;亲是什么?亲是亲爱,养活他,你要养他;师是教他。这个道理我在讲席里也讲过好几遍,每一个人都有这三种使命,只要是人,你都有君亲师的使命,所以在家里头君亲师。小孩从生下来眼睛张开,他什么也不懂,他也不会说话,可是他会看,他会看什么?他会模仿,他会学习,所以中国人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做父母的落实了《弟子规》,家教;做长辈的落实了《弟子规》。因为在中国从前都是大家庭,大概都是三代、四代同堂,五代同堂也常见,所以一个家庭一、二百口人口,那是普通的。你们听蔡老师跟你们报告,中国这个大家庭有一千多口的,这个家庭这么多人和睦相处。现在你看看,一家算三个人,夫妻两个连一个儿子,都会吵架,都不和!人家这个家庭里面那么多人口,上上下下为什么那么和睦?他有个道在那里,那个道是什么?修身,各个人都是以修身为本。
  修身里面头一条「格物」,物是什么?欲望、物欲,特别对於财色名食睡的欲望,这个欲望要淡。这个欲望要不能放下,要不能够淡化,每个人都在争,那一争,和就没有了。所以第一条格物,格是格斗,跟谁斗?跟自己斗,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把自己的欲望降低。想到自己要想到家里别人,我们这个家里头那么多人,我想吃的时候,人人都要吃;我想穿,人人都要穿,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从小他就有这个观念,从小培养对待一切人平等,大公无私。格物,放下物欲。
  致知,这个知是知识、智慧。你有丰富的知识,你真的有智慧,你的意就诚了,也就是说你才能够以真诚心对待一切人。这个真诚心就是佛家讲的菩提心,我们现在把菩提心说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菩提心的体,后面四个是菩提心的作用,有体有用。真诚心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清净,表现在平等,表现在正觉,这是自受用,一般大乘教里面讲的「深心」。我是怕「深心」这一句大家很难懂,我把它说成三个,清净、平等、正觉,深心,自受用。清净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染污,不会被名闻利养染污,不会被邪知邪见染污,不会被五欲六尘染污,你的心才清净。唯有心地清净,平等心才能现前,你才真正能做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六八集)  2005/3/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68》)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四卷





...儒跟道,你看看他们的一些言论、著述引用佛法。儒释道在中国这两千年当中,实在讲它也融化成一体,道并行而不相悖,彼此相辅相成,造成和睦、繁荣、兴旺的社会。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的,要把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找出来。
  所以根,佛法的教诲是从断烦恼。断烦恼障、断所知障,从这下手。儒家格物是断烦恼障,致知是断所知障,两种障碍没有了,菩提心自然现前。诚意、正心,我们现在讲的这个菩提心,诚意就是真诚,正心是什么?正心就是后面四个,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正心。儒讲得简单,佛法讲得详细,就是经论里面所说的,它讲三个,深心、大悲心,我是把深心讲成三个,清净、平等、正觉,深心;慈悲就是大悲心。《观无量寿佛经》佛所讲的,至诚心就是真诚;深心是一样的,跟《起信论》是相同的;后面这一条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就是慈悲心,慈悲心是他受用。对待人要一片慈悲,对待自己要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有了,诸位看到夏老居士会集的这个本子,菩提心在上面。
  菩提心现前,你的身才修了,为什么?你身跟这个完全相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你的身修了。「身修而后家齐」,家里头每个人都修身,这个家怎么会不齐?齐是整齐,一丝毫不紊乱。「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自古以来,国融入了社会,那个社会是什么?天下。天下是大社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世界,中国人常常讲天下,而不讲国家,国家是小,天下大,中国人把国家融入社会,融入了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四海之内,在过去人的观念是宇宙、是个地球,除了我们自己国家,周边还有许许多多国家,皆兄弟也。所以中国在历史上,确确实实从来没有侵略过别人的领土,从来没有对其他的国家族群发生战争,没有的。他为什么这样的和睦?圣人教诲。这圣人教诲在中国可以说集中,就正如汤恩比所说的「孔孟学说、大乘佛法」,外国人讲的。
  在中国,我们讲《十善业道经》,曾经讲过「雍正皇帝上谕」,雍正皇帝他的思想当中、理念当中,儒释道是一家。我们今天讲多元文化,所以我读了「雍正上谕」之后,我觉得多元文化这第一个说出来的应该是雍正皇帝,而且他真正落实,他对於三教平等的尊重。而平等的在社会上大力的来推动,使儒释道能教化一般的平民百姓。儒释道三家都是教人为善,没有教你做恶人,都是教你做善人。这是中国传统教学,我们必须要知道,特别要懂得家庭教育。这是中国教育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六八集)  2005/3/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68》)


...它结晶不相同,它会产生这种现象。识就是性识,性识就在这里头,精神里头有,物质里头有。精神里面,我们细心去体会、去观察,能看见;物质里面,现在科学用这些工具把它探测出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肯定,整个宇宙,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有机体,它不是死的,整个宇宙是活的。
  我从前看到一个好像是美国红番有这么一个预言,这是古老的预言,他们说「地球是活的」,有这么一句话。跟我们在佛经上体会的意思相同,地球上所有一切物质都是活的,精神、物质统统活的。为什么?任何物质都有见闻觉知,它的见闻觉知跟色声香味随著环境起变化。在环境里头,最重要的环境是动物,动物造业,而造业最多的、最严重的无过於人道,人道造业多,造业重。我们明了这个道理之后,就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做人。学了之后,做人应该要学道,这个道就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这叫做恒顺自然的规律,恒顺自然的法则,这就对了。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乃至於世间这些圣贤,都懂这个道理,也都认真去做。
  他们懂得的浅深不一样,他们所做的也各各不相同,但是可以说都得善利,没有灾害。孔夫子用什么方法趋吉避凶?趋吉避凶是每个人都希求的,夫子用什么方法?夫子用修己,真的「壹是以修身为本」。你看《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你要用这个方法,什么样灾难都没有。什么道理?道理就是此地所讲的,你的心善,你的思想善,你的行为善,这个善念、善行使你自己身体完全跟大自然相应,大自然纯善,没有恶。纯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两边都没有才是纯善,中道第一义!有善有恶,善恶是相对的,相对的不是真善,真善是善恶两边都没有,都离了,这才是大自然。
  大乘教里面讲的善是这个意思,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十法界里面的,六道里头的,那个不能超越六道;善恶两边都放下才超越六道轮回。四圣法界呢?四圣法界是净,六道是染,四圣是净。那个净就跟六道里头讲善一样是相对的,必须染净也统统放下了,他就出离十法界。所以一真法界纯净纯善,相对的没有了,对立没有了。染净是一对,善恶是一对,一对就是二法,六祖惠能大师讲「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佛法里头没有对立。
  这个道理很深,我们如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我们要学,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学什么?学不对立。我们跟一切人往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学不对立,不对立就是平等,平等心就是佛心。有对立,错了!自性里头没有对立的,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从这上下手那真叫极高明,儒家说「极高明而道中庸...(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七六卷)  2005/3/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76》)


...绝。今天他既然找到了,我们知道病根在哪里,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救。我们如果要不尽心尽力,慈悲心何在?我们这个佛法不叫白学了吗?
  今天缘成熟了,那我们出面来做,总得辛辛苦苦,这世界许多地方不能不去跑跑。为什么?就是为这桩事情,这是应该做的,於我们自己修学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我读经每天不中断,旅行也不中断,事情办完之后,我们摄影棚讲经立刻就恢复。我常讲人在社会一定要有正业(业是事业)、有恒业,恒常,不要去常常去改变。我们的事业是社会教育,我们继承老师,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老师一生从事於社会教学,天天讲经上课,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休息,没有中断。这是老师告诉我们,他一生的事业如是;我们跟老师学,也把这个当作我们自己一生的事业。我们的事业就是讲经,就是教学,这是我们的正业;现在搞世界和平这个,这不是我们的正业。找到了,找到帮帮忙,何况对我们自己所修学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妨碍,可以。
  希望化解冲突,化解矛盾,化解对立,促进世界的安定、和平,所以才提出「孝亲尊师」。你看,我们还是没有离开「净业三福」,孝亲尊师找什么样的教材?根本的根本最有效的教材,《弟子规》。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教我们修身的课本,他老人家没有教,叫我们自己去读,自己去学习,给我们选择的教科书,《五种遗规》。这本书好,清朝康熙年间,陈弘谋先生编辑的,他那个时候做两广总督,公余的时候编这么一套书。这书好,我们现在把它翻印。所以《弟子规》不是学校教科书,而是什么?而是中国自古以来,家训、家教的集大成。在《五种遗规》里面,选择好的家教、家训就选了不少。《弟子规》是集大成,而且言简意赅,又用孔夫子《论语》里头一句经训作为总的纲领。这就是说《论语》上夫子所说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用这一句做纲领。
  所以《弟子规》总共就有七大段,「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后面「学文」,这七段。文字少,全文只有一千八十个字,总共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个字,好念、好记。我们特别选择这个本子,没有用《五种遗规》,选择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我说过,它不是教科书,不是学校教的,家教。那我们今天,从小没有受过家教,现在来补习。世出世间学术,伦理、道德、学术统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东西没有了,什么都不要谈,全盘都废弃了,佛法也不存在了。
  所以我们到澳洲,这都是经过很多挫折,冷静思惟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九二卷)  2005/5/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92》)


...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正有福。你的福田也能叫周边跟你接触的人动容,你能感动人。一些学佛、不学佛的人跟你接触,都会受你感动。你的诚意动人,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自自然然能够感动。所以在自己身体,像我刚才所讲的,我们用心理治疗自己的疾病,跟身体每一个器官感动,每一个细胞感动,很容易恢复健康,不容易生病。对外面,对你的家人,对你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都会有感动;没有感动,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在中国历史上,诸位都知道有个舜王孝感天地,二十四孝摆在第一位。感天地,那就是佛经上讲的「境随心转」,能转境界。三年家庭和睦,他的父母,后母生的弟弟妹妹都受感动,家庭和睦,真的家和万事兴。乡村里面人都被他感动,人人都学了礼让;在之前,这些人多少都还有意无意想占别人一点便宜。受了舜的感化,人人都学到礼让,不争,彼此相让,这个社会多么和谐、多么美好。这些事传到国君那个地方去了,那时候国君是尧王,尧王听到这么好的一个人,很少听到,就派他九个儿子跟他做朋友,观察他是不是真的?果然不假;尧王又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更深入细微的去观察,是真的不是假的。最后尧王请他出来为国家服务,最后把王位让给他。
  所以,能修身就能齐家,能齐家就能治国,能治国就能平天下。平是公平,对待其他的国家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舜做到了。凭什么?古圣先王一句话,「至诚感通」。至诚心是真心不是妄心,以真心对自己,这真心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舜没有别的,舜就是有这个心百分之百,真诚百分之百,清净百分之百,一直到慈悲没有欠缺,做得那么圆满。极恶的人都被他感化,这是教育。教育要把恶人转变成好人、转变成善人,把邪知邪见转变成正知正见,把愚人转变成智慧的人,把凡人转变成圣人,教育成功。教育里头不会这个不行不能教,放弃了,开除了,这是自己没有德行。自己有德行,遇到这样的学生,自己反省:我自己不够,他是我的老师,他来提醒我我不够,我还要认真的来修养,等我的德行智慧向上提升,那就被感化。没有他,你怎么知道自己还不够?你看到那里还有转不过来的,自己不够!要认真努力加功用行,勇猛精进才能够普度众生。现在时间到了,这一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九四卷)  2005/7/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94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五福田甚深,目首菩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九三卷)  2005/5/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93》)


...大德。我们学《无量寿经》,现在我们采取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依靠的是夏老的传人黄念祖居士的注解。黄老我跟他见过多次面,我们是同一个法门,同一个师承。我讲《无量寿经》,最早跟黄老没有接触的时候,我们是依靠李炳南老居士的注解,他注得简单,《眉注》,我是依据那个本子讲的,也参考其他的注解,都是祖师大德的注解。《弥陀经》,我们所依靠的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这叫有师承,不是随便说的。经是佛讲的,注解就等於说导游,它带著我们契入,我们这样子一同来建立见和同解。
  经的义理懂得了,修行的方法懂得了,得要依教奉行,你要真正落实,要去做到。我们今天实在说,经讲得很多,真正落实的没有几个人,很少看到,什么原因?我们对於佛法修学的基础忽略掉。我当年在台中学教,李老师帮助我们,每个星期给我们讲一篇古文,儒家的东西,十年如一日。《古文观止》三百篇,我们读过;《大学》、《中庸》、《论语》,老师为我们讲过,虽然没有讲得完整,里面重要的章句都学习过,还是不能够落实。我们能得一点利益的,还是靠小时候有一点那个根,那个根是父母教的,教什么?孝亲尊师重道,还有这么一点根。老师没给我们讲,但是指定了修身的课程,那就是小学,这个课程是什么?《五种遗规》。
  陈弘谋的《五种遗规》,李老师没有给我们讲,要我们自己去看,自己去学习,这本书作为我们自己的修身课本。修身课本是属於戒律的。用儒家的方法来奠定我们的根基,真能从这里学,能得佛法利益;如果不从这个地方学,那就难了。那难我们看见了,到后来怎么样?都退转,统统退转。真正依照这个学,行,他还不错,还能够继续努力在精进不退。所以我们在这些年来提倡《弟子规》,代替《五种遗规》。《五种遗规》太深,分量也太大,所以用《弟子规》。在佛法里面用《十善业道经》,希望在这两部经上奠定基础,这两部都是戒经。学佛的人要能往生净土,记住古大德一句话「持戒念佛」,这不持戒不行,一定要持戒念佛。持戒就是《弟子规》跟《十善业道》,这两样东西你要统统落实、都做到了,念佛生凡圣同居土肯定有把握。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过,我们只要能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蕅益大师说我就很满足了,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西方净土虽然是四土三辈九品,它很特别,它跟诸佛刹土不一样。诸佛刹土的四土不在一起,极乐世界的四土在一起,所以叫一生一切生。生凡圣同居土同时等於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里面是阿罗汉;等於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菩萨。你到那里去,每天你所接触的、所看到的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都是等觉菩萨!这些人你要不是在实报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九五卷)  2005/7/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95》)


...们自己错了。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从这个地方改起。这个世间众业所感,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大众的共业,共业不好,我个人修得很好,果报也不一样。众生的共业还是要继续搞六道轮回,我们跟他有不共业,我们认真努力修善,这非常非常可贵,凭这个善业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生的道理。
  古时候念佛往生净土那个功行不希奇,为什么?那时候环境好,没有这么多的障碍,没有这么多不善的影响,没有这么多的诱惑。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里头还能保持清净心,还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容易。所以能够放下万缘,放下杀盗淫,放下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放下贪瞋痴,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哪一尊佛不赞叹?哪个菩萨不欢喜?一定是说你太难得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头,你还能保持著纯净纯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一定要自己勉励自己,顺境善缘不起贪痴,逆境恶缘不生瞋恚,这才是真正的勇猛常精进。
  记住佛经末后一句话,「信受奉行」,对於圣贤的教诲深信不疑,那是真理,那是永恒不变的。凡是真正有志,你佛经可以不读,因为你并不想超越六道,四书一定要读。五经可以不读,四书不能不读,分量也不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确确实实如其所说,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方法、道理、效果统统在其中。这里头说得很好,「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当你智慧没开的时候,你要依靠父母、老师,那就是教育。所以我套了这句话说,「自天下以至於身家,壹是以教育为本」。诸位想想,我这说法对不对?个人的成就要学、要受教育,家庭的和睦要靠教育,公司行号的兴旺要靠教育,国家的强盛要靠教育,世界和平还是要靠教育。离开教学办不到,不要说世界和平,我们自己这个身体保持著健康强壮都做不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读这首偈感触很深,所以在清凉大师注解之后,我又跟大家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同修们觉悟,认真学习,这一生不要空过。这一生如果我们没有儒佛的薰陶,就像佛经里所说的,失人身容易,得人身很难。「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好不容易,真的是无量劫来遇到这么个机会,得人身又闻到圣教。你说这个机会,真是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遇到了,遇到不能空过,遇到好好的抓住,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要想决定成就,决定没有过失,决定不造恶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圣教相应。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正教甚深,勤首菩萨偈颂第三首看起:
  【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清凉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九九卷)  2005/7/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99》)


...下,没有例外的。所以,国家提倡正法,康熙很重视。他的儿子雍正更是勤政,历代帝王当中,很少看得见像他那样的。对於儒释道他都通达,他都非常认真学习,无论讲哪一样,他都内行,他不外行。我在《道藏》里面看到雍正皇帝上谕,我看了五遍,写得真好,不能不叫人佩服。
  人生在世非常短暂,这点一定要清楚,尤其是中国谚语里讲得非常好,「黄泉路上无老少」,你知道你哪一天走?不要以为自己很年轻,年轻人走的很多很多。十几岁走的,二十几岁走的,三十几岁、四十几岁走的,太多太多了,这是事实真相。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果看清楚了,有高度的警觉心,人生这一世什么最重要?道德最重要。
  世间所有一切荣华富贵,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道德。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佛家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什么?这是你带来的。伦理道德的修养当然你也带得去,你既然能带得来,你带来的是本善,你带来的是佛性,你现在再接受圣贤教诲,你当然带得去。提升你的道德,往后生生世世都把自己往上提升,这个目标就正确。千万不要堕落,你要是搞带不去的,你肯定往下坠落,那你就错了。
  从哪里做起?经书上讲得好,「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对这句话我续了一句,「自国家以至於家庭,一切以教学为先」,要著重教学。佛在经论上不知道讲多少次,劝勉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人演说就是教学,演是如法修行,表演给大家看,如法修行是演;别人有疑问为他解答,那就是说。做给人看,成就自己的德行,这个里面有无穷的法味,从法味流露出来的是无尽的法喜,法喜充满,人生最高的享受,法喜充满。在一个家庭,你有家庭,家庭就是你教化的对象,你一定要懂得把你一家人的道德提升,帮助一家人智慧增长,你说你快不快乐?我相信你很快乐,你一家人都快乐,你这个家庭是快乐家庭。快乐家庭从哪里来的?教学为先,教学从这个地方教起。
  你在团体里面,像我们现在这个小团体,你是团体的领导人,这是你多生多劫难遭遇的一个好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教学,你有了这个机会,你可以请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好老师教导这个小道场里面的干部、员工、义工、信徒。你能教一家,就能教这个团体,把团体里面所有的人都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你说这有多快乐,这是真实的功德。凡是真实功德一定从本身做起,我们看看前清,我看到的是康熙、雍正、干隆都是从自己做起。这个父子三代很了不起,教育非常成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0九卷)  2005/0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09》)


...对象,你一定要懂得把你一家人的道德提升,帮助一家人智慧增长,你说你快不快乐?我相信你很快乐,你一家人都快乐,你这个家庭是快乐家庭。快乐家庭从哪里来的?教学为先,教学从这个地方教起。
  你在团体里面,像我们现在这个小团体,你是团体的领导人,这是你多生多劫难遭遇的一个好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教学,你有了这个机会,你可以请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好老师教导这个小道场里面的干部、员工、义工、信徒。你能教一家,就能教这个团体,把团体里面所有的人都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你说这有多快乐,这是真实的功德。凡是真实功德一定从本身做起,我们看看前清,我看到的是康熙、雍正、干隆都是从自己做起。这个父子三代很了不起,教育非常成功。
  所以,我讲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对那个「后」跟古人讲的意思不太一样。我讲的「后」是你真正有传人,你的道统有人继承,你的事业有人继承,这个才叫做有后。没有人继承,你要是个国,你就亡国了;如果你是个公司老板,没有人继承,你的公司就解散了,我们讲倒闭了;你这个团体没有人继承,团体解散了,那成绩等於零。所以从家庭、社团、公司行号、社区、地方政府,一直到国家、到世界,教学为先,修身为本。教,为什么教不好?为什么大家都不听?修身没修得好。果然自己修身修好了,做好了,哪有不感动人的道理?所以「壹是以修身为本」这句话太重要,教学为先,修身为本,比什么都重要。
  希望我们对於古圣先贤这个教诲特别留意,这是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真正带得去的功德。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那真的是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为什么我们不做?为什么不好学?也许有同学要问,我们从哪里做起?我们现前这个环境,现前众生的根性,必须从听经入门。你不多听经怎么行?护持正法的,学习正法的,无论在家、出家,听经(在此地讲多闻)不解义,解义不修行,哪有不走岔路的道理?再说得不好听的,哪有不造业的道理?造业就是做错事,所作所为与正法相违背。
  我们再说得具体一点,以十善业道为标准,我们是不是真的在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善相应,这就对了;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与十恶相应,错了。我们起心动念是为公,还是为私?公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转恶为善,帮助众生转迷为悟。怎么帮助法?先要做好样子,做给他看。我们劝人学《弟子规》,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我们自己做到了,不要说话就感动别人,没有一样不是先从自己来,修身为本。自己不肯干,就是此地说的「於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
  佛教导我们转十恶为十善,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这个做到才能谈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0九卷)  2005/0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09》)


...本。教,为什么教不好?为什么大家都不听?修身没修得好。果然自己修身修好了,做好了,哪有不感动人的道理?所以「壹是以修身为本」这句话太重要,教学为先,修身为本,比什么都重要。
  希望我们对於古圣先贤这个教诲特别留意,这是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真正带得去的功德。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那真的是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为什么我们不做?为什么不好学?也许有同学要问,我们从哪里做起?我们现前这个环境,现前众生的根性,必须从听经入门。你不多听经怎么行?护持正法的,学习正法的,无论在家、出家,听经(在此地讲多闻)不解义,解义不修行,哪有不走岔路的道理?再说得不好听的,哪有不造业的道理?造业就是做错事,所作所为与正法相违背。
  我们再说得具体一点,以十善业道为标准,我们是不是真的在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善相应,这就对了;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与十恶相应,错了。我们起心动念是为公,还是为私?公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转恶为善,帮助众生转迷为悟。怎么帮助法?先要做好样子,做给他看。我们劝人学《弟子规》,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我们自己做到了,不要说话就感动别人,没有一样不是先从自己来,修身为本。自己不肯干,就是此地说的「於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
  佛教导我们转十恶为十善,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这个做到才能谈三皈依,三皈依在这个基础的上面。三皈依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是修行的总目标、总方向。转迷为觉,转邪为正,转染为净,佛法修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如此而已。这个诸位一定要懂,人家问你你要能答得出来。你们学佛的,修什么?学什么?学觉正净。这哪来的迷信?你说这多重要,知道自己学什么。
  怎么个修法?十善业道、《弟子规》,这就是修法,这是起步,从这个地方起步。你没有这个东西,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第一层楼,没有第一层楼,哪来的第二层、第三层。我们这才晓得重要,晓得自己应该从哪里做。诸位真的要懂得,真的觉悟,从自己做起,首先端正你的家庭,齐家,修身、齐家,你一家人欢喜。只要你把《弟子规》做到,你看看你家里人喜不喜欢?各个人都喜欢,各个人都听你的话,各个人都向你学习。《弟子规》做到了,再提升修十善业,这是了不起的事业!运用在家庭,运用在社会,社会,无论你从事於哪个行业,你都可以把它带进去,心正、行正,你所在之处你的环境没有不端正的!
  现在人是不好教,不好教不能放弃,要加倍的努力。现在大家对我不尊敬,不听我的,是我自己做得不够,不能怪他们,这就对了。如果是常常说,「我做得都不错,他们没有善根」,那就错了。他们有善根,各个人都有善根,只是他们迷得太深,我们今天功夫太浅,没有办法让他感化。只有加深自己功夫,把感化的时间加长,从前人感化一个家庭一年就成功,我们现在要用三年、五年,甚至於十年、八年,决定不灰心。天天增长自己的德行,增广自己的服务,照顾别人面面周到,哪有不感动的道理?佛在经教上所说的,如果我们统统都做到了,那还得了吗?
  前面一章讲的是烦恼习气,一定要生活上,在处事接物待人上,把我们的烦恼习气磨掉。烦恼习气里头最严重的是贪瞋痴慢,特别是团体里面的领导人,他的地位高,他有权势,很容易生起贪瞋、傲慢的习气,不知不觉的会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0九卷)  2005/0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09》)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五卷





...端正的!
  现在人是不好教,不好教不能放弃,要加倍的努力。现在大家对我不尊敬,不听我的,是我自己做得不够,不能怪他们,这就对了。如果是常常说,「我做得都不错,他们没有善根」,那就错了。他们有善根,各个人都有善根,只是他们迷得太深,我们今天功夫太浅,没有办法让他感化。只有加深自己功夫,把感化的时间加长,从前人感化一个家庭一年就成功,我们现在要用三年、五年,甚至於十年、八年,决定不灰心。天天增长自己的德行,增广自己的服务,照顾别人面面周到,哪有不感动的道理?佛在经教上所说的,如果我们统统都做到了,那还得了吗?
  前面一章讲的是烦恼习气,一定要生活上,在处事接物待人上,把我们的烦恼习气磨掉。烦恼习气里头最严重的是贪瞋痴慢,特别是团体里面的领导人,他的地位高,他有权势,很容易生起贪瞋、傲慢的习气,不知不觉的会生起来;不知道谦虚,不知道恭敬,不知道卑下,没学!愈是在高位愈要谦虚,愈有权势愈应当要卑下,你才能得人心,你才能得人拥护,人家才乐意跟你学习,你的样子好。古圣先王,为什么大家提起来一定要提他们?尤其是尧舜,自古以来提到伦理道德,提到教化众生,都会提到他们。他们的烦恼习气统统断掉了,修身的功夫到家了。
  修身从哪里修?「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大学》里头所说的,他们全做到了。格物是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於五欲六尘的享受,那叫格物。「格物而后致知」,致知是什么?你的智慧生起来,物欲把你的智慧障碍住了。智慧是你自己本有的,自性清净心里头有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不能现前。分别执著里面最严重的,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是最严重的。断烦恼、改习气要从最严重的地方下手。当然这个习气、毛病不是一生染上的,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累积的烦恼,佛门里面称它作「无始俱生烦恼」,真的是你前世带来的,俱生烦恼。诸位想想,贪瞋痴慢是谁教你的?没人教你,小孩子就有。你细心观察三、四个月的婴儿,你仔细观察,他有贪心,他有嫉妒。两个小孩同样大,你给个糖果,两个人就抢,互不相让。那个看到人家有,自己没有,他就哭,俱生烦恼!
  生下来之后,天天看电视,电视里面看的那个东西,那就是现在学到的。学什么?学杀盗淫妄、学暴力、学色情,这还得了吗?家里父母不教,大人没教他,电视教他。再长大一点,上小学一、二年级了,网路教他,还得了!所以六、七岁就忤逆,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16:59

就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0九卷)  2005/0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09》)


...再辛苦的事情也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不后悔,我们有三不,你真的学佛。牺牲奉献,甚至於牺牲自己的身命。你看看,菩萨布施圆满之相,下一章就讲到布施,第八章就讲到了,要跟诸位讲六波罗蜜圆满之相。布施的相「割肉喂鹰」,看到老鹰找不到东西吃,害饿,行菩萨道的人把自己身上肉割下来喂老鹰。「舍身饲虎」,看到老虎饿得很可怜,自己跳下山崖,拿这个身体喂老虎,布施波罗蜜圆满。诸位念《金刚经》,《金刚经》上提到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波罗蜜圆满。为什么能这么做?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发了这个愿,你要兑现,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真的要兑现。今天我们为众生服务,受这一点辛苦算什么!
  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法门就是项目,你做哪些项目。可是无量无边项目里头有个总目标,总的原则,那就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绝对不离这个目标、这个原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帮助众生觉悟,都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佛法,这是佛陀教育,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微细。从哪里做起?佛跟儒没有两样,你看看《论语》、《孟子》里头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儒家《大学》里头说「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自己本身做起。
  所以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为什么?你要想为众生服务,你必须要有智慧,你必须要有能力,必须要有福报,你这三样东西缺一个,这三个缘缺一个,那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有心你做不到。这三样东西可不容易,但是佛告诉我们,这三样东西你自己本来具足。这很希奇,我哪里有?佛不说假话,佛教我们不妄语,佛怎么会妄语?佛说真话,佛有,你也有,而且你所有的跟佛所有的是平等的,决定不会说佛比你高,你不如佛,没这个道理。性德是圆满的、平等的,这是佛家讲真平等。现在为什么说佛有,你没有?佛没有障碍,智慧德相完全现前,没障碍;你有的,现在你有障碍。
  障碍不是外来的,障碍是你自己造成的。什么障碍?《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佛说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一语道破,什么东西障碍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福报?妄想你有没有?有;分别你有没有?有;执著你有没有?有。佛讲,就这三种障碍,把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部障碍掉了,所以现在过这么苦日子。这三个东西,妄想就是迷惑、就是愚痴,分别就是无量无边的烦恼,执著那是造罪业。所以佛第二条指导原则烦恼无尽誓愿断,妄想叫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一一卷)  2005/7/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11》)


...,这虚空法界刹土多,因此佛就多!一个佛刹就有一尊佛在那里教化,佛是略略说一说,就讲了一万二千多尊佛名,我们称之为《万佛名经》。过年的时候大家去念这部经,我们称为万佛忏,拜万佛,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风俗,这就是「诸导师」的意思。
  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华严经》里面的,这个「诸」是什么意思?诸是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在《金刚经》,江味农居士《讲义》里面,你看江居士的解释,《金刚经》上常讲「诸佛如来」,江居士的解释,这个诸就是指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天台家讲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这笼统来讲,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那讲相似即佛,阿罗汉也是佛,辟支佛、菩萨那都称为相似即佛。六道里面认真修行,修行功夫得力,这个得力是什么?能伏烦恼,不是断烦恼,能伏,能伏烦恼就能开智慧;不是大智慧,小智慧,小智慧很管用,能开智慧。烦恼伏一分,智慧就透一分;烦恼伏十分,智慧就透十分,叫观行位佛。这天台讲六即佛,观行即佛。一切凡夫初入佛门,一品烦恼也没有伏,伏不住,一品烦恼都没有伏,那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
  修行,世出世法也是一样的,你看看儒家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他讲修身就是我们佛法讲修行,是从自己为本不是修别人。处处都看到别人错了,没有看到自己错,算不算修行?不算。真正修行,《坛经》里面六祖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修行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不见世间过。见世间过,自己的过失已经现前了,所以「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左就是退转了。你看到别人过失,正是你自己的过失;你自己要是没有过失,你看不出别人过失。六祖所说的,不仅仅是禅宗必定要学,《坛经》从它的性质、理念、教诲来讲,通一切宗教,佛家的术语说通宗通教。通宗,禅宗必须要遵守;通教,大小乘的教下,那就各个宗派都应当遵守,通宗通教。
  我们常常看到别人过失,心里就想,甚至於就质问,你懂得佛法吗?你是个修行人吗?其实说这个话的人,正是他自己也不懂佛法,他自己也不是修行人。那个人有过错,有帮助他纠正的人,那是什么?道场里面的维那师,维那是管秩序的,他有职责。就像学校里训导长,训导主任他管,校长管,他们是管事的人。我们怎样帮助他纠正?我们不能说,我们做出一个好榜样给他看,清众互相身教。他看到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我们坐在那里如如不动,觉得每个人都没有过失,让他看。这就是教他,一句话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一八卷)  2005/7/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18》)


...中心,以般若为宗旨。让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唯有智慧才真正能够化解问题,诸位要留意「化解」,什么问题遇到般若都化解了。
  为什么佛还为众生赞叹这段经文里面所讲的六波罗蜜、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四无量心代表了无量法门,学《华严》的同学听到这个话自然就明了。经上常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就是般若,多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都不离般若。由此可知,般若是法门之本体,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知道。然后才晓得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定中来。现在人心散乱,没有定功,散乱哪来的智慧!智慧决不是从多闻而来的,多闻能够获得知识,不能获得智慧。知识跟智慧不相同,知识当然也能解决局部的问题,不能够彻底化解,彻底化解一定要靠智慧。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包括他自己修学,总离不开戒定慧这三个原则。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总的原则我们总要把它掌握住,一定要依照这个纲领认真的学习。
  世出世间的事业,还是建立在三学的基础上。能不能成就,建立在戒学上,戒学是规矩;能不能持久,那就是建立在定慧上,有定有慧,这个事业千百年不衰;戒能够建立,定慧能够保持,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从个人来讲,个人修身,我们讲修养,儒家讲修身,《大学》里头讲得清楚,「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里面告诉我们,教学为先。这八个字重要,「修身为本,教学为先」,修身是自度,教学是化他,自度度他是一不是二。所以不学怎么行?
  学,一定要讲求效果,现在人所讲的成绩。你修学有什么成绩?学得再多,如果没有成绩,那你什么都没得到。成绩是什么?明道、行德这就是成绩,道明白了,德做到了,这是你真的有了成绩。道,我们浅而言之,在佛法就是戒定慧;德,这段经文里面所说的六度、四无量心,这是德,前面已经跟同学们介绍过。介绍虽然不够详细,不要紧,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一品是十信菩萨,往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不断的重复,题目还是这些,内容是后后胜於前前,愈往后去愈有深度、有广度。可是修学一定是由浅而深,由狭而广,这是一定的道理。
  我们在这个地方所讲的,这是大乘教,所以最浅的我们看起来也有相当深度,常常感叹自己做不到,做不到就不得受用。我们要想,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不要说六度、四无量心了,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就注意到修学的纲领,所以我们选了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当然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不但是净宗修行指导的总原则、总的方向目标,决定不能违背,实在讲,一切宗派,无量法门,哪一法不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如佛所说,这个三条十一句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重!三世是讲过去...(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二四卷)  2005/8/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24》)


...佛对你有恩德;你所得到的是你自己本来有的,不是佛菩萨给你的。所以佛菩萨不居功,我没有给你。「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统统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没有一样是自己没有而新得来的,没有,一样都没有。佛给我们讲,完全真实话。我们现在想恢复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用什么方法?佛讲得很清楚,就是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真正用功,就是在生活里面、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学什么?学不执著,学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决定做不到,这真的。我们现在就在这两样里头下功夫。
  不分别、不执著,不是不清楚,样样清楚,样样明了,不明了你就是糊涂!佛菩萨哪有糊涂的?清清楚楚,不执著而已。所以说「用心如镜」,修行人用心就像镜子一样,照到外面清清楚楚。镜子没有分别,镜子没有执著,所以跟一切万事万物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为什么能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才平等;有分别、有执著,不平等!
  我们今天讲和谐社会,讲要求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从哪做起?从本身做起。你看看中国古圣先贤、老祖宗教得好!反求诸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哪里?从自己做起,所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儒家讲的。上从天子(皇上),下从贩夫走卒(平民),都要从修身做起。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世界和平,从自己本身做起。所以本身不和,本身不和是什么?你有分别执著,你本身就不和。你会常常起烦恼,你有忧虑,你有恐怖,你本身不和,你怎么能叫家和?本身和了,你才能够帮助一家人和;一家和,你才能帮助一国和;一国和,你才能帮助全世界和。
  现在世界混乱,有史以来没有见到过现在这个混乱局面。志士仁人不少,我参加五次联合国的世界和平会议,也认识了很多人,真的有很多善心人士。为什么冲突不能化解,频率不断在上升,冲突愈来愈严重,伤害也愈来愈扩大?联合国做了三十五年,为什么没有效果?就是没有从修身做起,就是自己没有把分别执著放下,所以这个工作做不出效果来。中国几千年为什么做的有那么一些绩效?就是中国人懂得从修身做起。
  修身还是要放下分别执著,你看《大学》是中国学术修学的指导原则,总的纲领,总的方向,总的目标。它提出来的,简单,「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总的方向目标指出来了。从哪里下手?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是什么?得什么东西?得明德,这是自己的,得止於至善,得这个东西。它有个次第,次第很重要,「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就是自然的规则。所以,这个次第是自然的规则,决定不能够转变,不能够颠倒。像盖楼房一样,一定是一层一层往上盖,不可能从上面盖到下面,一定从底下盖上去。
  头一个叫你知止,知止就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执著,清净心就现前。知止而后有定,你心就定;定了之后,清净心现前,就有静;静而后能安,心安,身安,身心安稳;身心安稳之后,智慧现前,虑是智慧,智慧现前,智慧就是这里讲的能证的智。你看看前面从知止都是在做功夫,把障碍去掉。现代的人不知止,不知足;不知止,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像在大海里头行船,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他到哪里去?那就非常危险。所以我们一生要有方向,要有目标。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是学净业的人,方向目标非常准确,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五一卷)  2005/10/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51》)


...得这个东西。它有个次第,次第很重要,「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就是自然的规则。所以,这个次第是自然的规则,决定不能够转变,不能够颠倒。像盖楼房一样,一定是一层一层往上盖,不可能从上面盖到下面,一定从底下盖上去。
  头一个叫你知止,知止就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执著,清净心就现前。知止而后有定,你心就定;定了之后,清净心现前,就有静;静而后能安,心安,身安,身心安稳;身心安稳之后,智慧现前,虑是智慧,智慧现前,智慧就是这里讲的能证的智。你看看前面从知止都是在做功夫,把障碍去掉。现代的人不知止,不知足;不知止,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像在大海里头行船,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他到哪里去?那就非常危险。所以我们一生要有方向,要有目标。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是学净业的人,方向目标非常准确,我们没有别的希求,只有希求极乐世界,一心向往亲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有!不是假的。
  蕅益大师取个外号,叫西有道人,你们看很多著作他就是用这个落款的。这就是给我们示现,肯定西方真有,叫西有道人,阿弥陀佛真有,一定要亲近他。依照净宗的一些经论,我们现在这些经论很简单,很明确。用什么来修身?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修身,身修而后家齐,这五个科目修身。理论,依靠这是靠经典,我们只靠现在净土的五经一论。我们把五经一论印成一册,方便,一本书,我们所修学的依据全在里面,一本书。一生不改变,认真努力修学,决定得生净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这个方法简单、容易,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修行,不妨碍你的工作,快速、稳当,成功高!
  生到西方凡圣同居土就等於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一生一切生,这是其他法门里头所没有的,无比的殊胜。所以不可以贪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太苦了,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现在讲移民,从前讲往生,现在我叫移民。我们就是一个目标,移民到极乐世界。可是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有很深的缘,我们到极乐世界之后,到那边去成就道德、成就学问、成就能力、成就智慧,再回来帮助这个世界苦难众生。所以,到极乐世界不是享福,不是逃避。我们现在想帮助这个世界,我们的智慧能力不足。到极乐世界去求学,成功之后,要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普度有缘人。为什么要加个有缘人?有缘是能够接受的,这就有缘。我有能力、有方法,但是他不相信,他不听我的,你帮不上忙!
  所以佛度有缘人,有缘是能信、能解、能行,谚语所谓肯受教!好学,肯受教,这就很好教。老师一定先教他,决定不会把他放...(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五一卷)  2005/10/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51》)


...来?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它本具有的智慧、德相,不生不灭。它所现的相分,这些现相里头,有没有法性所具的这些智慧德相?有!性相一如,性相不二。
  「缘无为之真如而远离诸相」,这个远离就是不执著,不执著、不分别;在一切诸相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叫止。诸相有没有?不能说有,不能说没有,你要说没有,相在;你要说有,这个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有」,佛法里称之为妙有,妙有不有;真如称为真空,真空不空,它会现相,现的相没有自体,真是妙不可言,这是性。所以契入大乘的人都知道,宇宙之间一切现相就是法性,就是真如。在哪里?宗门开悟的人随拈一法,无有不是处,对的。
  随拈一法,它具有性德吗?有,所以万事万物都有灵性。现在难得日本江本胜博士用科学的方法来做实验,实验出矿物,水是属於矿物,它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性德。它能看,它能听,它懂得人的意思,随著人的心意它现出不同的境界。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各个不相同的原理,显示出来了。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心行不一样,所以色相不相同。色声香味不一样,心地清净善良的,色声香味非常之美;心行不善良的,色声香味都很丑陋。我们如果真正把这个道理参透了,我们要修相好、要修身体健康,你就懂得了,你就知道怎么修法。修善心、善意、善念、善语、善行,无有不善,那你的相貌就跟佛菩萨一样,佛菩萨没有不善;你的身体也像佛菩萨一样,金刚不坏身。所以你要懂得道理,然后你就晓得怎么修,修行还是离不开止观这个原则。
  下面说,「观者属於有门,生灭门」。观是什么?观有,有相你才能观,真如你没法子观,真如只有止你才能体会得到,你没有办法观察。观是什么?法相,法相是有门,有就有生灭,空没有生灭;所以法性没有生灭,法相有生灭,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法相。「缘有为之事相而发达智解」,观是缘有为的事相,有为就是有生灭,所以它是事、它是相,遍法界虚空界。你从这些事相里面,我们讲开悟了,发达就是开悟,智解!发达智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我们大乘教里面讲,这是属於后得智;止是属於根本智,根本智是止,后得智是观。
  「若就所修之次第而言,则止在前,先伏烦恼,观在后,断烦恼,正证真如」,所以这个有次第的。章嘉大师教我,看得破,放得下。我问他从哪里下手?布施,布施是放下,先从止下手,这个有次第。为什么?你要是不止,你心是乱的,散乱心怎么会生智慧?哪有观的能力?所以必须先要懂得止,就是止帮助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七五卷)  2005/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75》)


...药。不是不能做,可以做的,所以我们今天提倡办学。我把这个概念介绍给联合国,办学、办讲座比开会好,比开会收到效果。今年六月,我访问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我们同时在巴黎办了三天讲座,讲《弟子规》,很收效果,听众有六百多人。最后一天,我介绍中国传统教育,听众一千多人,这在欧洲。所以《弟子规》的教学,现在已经相当普及,不但我们中国国内大家热烈响应,现在国际上也开始动起来了。许多国家地区都在办这种小型的讲座,来找我介绍老师去讲。这好事情,比开会好得太多,也比开会的费用节省很多。所以我们讲到「为依、为救」,要懂得。
  我们还是强调家庭教育重要,你才会有好的后代,你才能真正化解问题。首先,要我们自己本身觉悟,本身不觉悟,那就没法子。这佛家讲的,自度都度不了,你怎么能度人?经上说「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无有是处就是没这个道理。首先要自度,首先要自觉,然后才能觉他。这个觉他,首先是帮助你一家,让你一家觉悟;一家觉悟之后,帮助你的邻里乡党、亲戚朋友,你这个圈子愈来愈大。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学,就是这样逐渐逐渐推广,把这个影响力扩大。
  儒佛都说得好,儒家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今天在国际上介绍就两句话,「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所以有些重要会议来找我,我想我还是要去,这桩事情他们搞不透彻,我去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修身为本,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今天肩负著联合国的使命,来协助化解冲突,促进世界社会的安定和平,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每次我都会讲到。首先从自己内心,让我们内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这个念头要化解,也就是说,我对於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没有对立,他跟我对立可以,我不会跟他对立。任何事、任何物都没有对立,我的身心是和谐的,我才能帮助别人化解对立。对立没有了,矛盾就没有了,冲突自然就化解了,这才是办法。如果我们从事这个工作的人,从事於圣贤教育的人,我对这个人喜欢、对那个人讨厌,你这个教育成就有限。为什么?你内心里头有对立,有对立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冲突,你自己本身冲突不能解决,你怎么能帮助社会解决冲突?我这个说法,有不少与会的专家学者他们同意。这就是修身为本,自己身修好了,你才能教别人,才能影响别人。
  在学佛,这个也非常重要。学佛,没有别的,破烦恼障、破所知障。烦恼障,我执,所知障,法执;烦恼障破了,超越六道,所知障破了,超越十法界。所以要晓得心里头对一切人事物有对立,两种障碍你没有办法破。换句话说,你在佛法里头修,只能够修一点人天福报,你要想断烦恼、开智慧、证菩提、了生死出三界,没分。你说这个多重要。不能不明了,不能不觉悟,不能不真干。首先,你要能看破,《金刚经》上就是帮助你看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何必认真?中国古人谚语所谓是「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不要去计较,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妄想。「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哪个是庸人?自己,放不下的人。身心世界放不下的人,你才搅和在里头;真正放下,跳出来了,跳出来你才看得清楚,才看得明白,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法。
  怎么做法?就是这两段经文。这段十句,「能为饶益」,对自己、对众生带来真正丰饶的利益;下面最后这段讲「超胜尊贵」,超胜尊贵是证果,这一段是讲修行,没有修行,哪能证果?这是说「为救」。所以,能够放下对立,救了自己。无量劫来,我们学佛修行,...(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八六卷)  2005/12/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86》)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六卷





...,中国佛教所出的人才(无论在家、出家)很多,超过印度,很好的成绩。这让我们知道,我们回过头来还是要用儒家的底子。儒家的东西太多了,学哪一样?所以我就找根,根是活的,根能生长。佛法的根是十善业道,这个诸位读《十善业道经》就晓得,我也讲得很详细。儒家的根是家教!《弟子规》是中国家教的集大成,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扎根才有救。儒要从弟子规扎根,佛要从十善业扎根,没有十善业,没有弟子规,儒跟佛都不能建立。再好看,就像花瓶、像盆栽,死的,不是活的。要想它真的成长、茁壮、开花、结果,一定要从根本上下手。所以断恶修善,都要从十善业、都要从弟子规下手。
  《华严》是教菩萨,根本已经坚固,所以才讲六度四等。我们过去选的这五个科目,没选错,我们疏忽了《弟子规》。李老师当年在台中,教我们这批学生,虽然没有提到《弟子规》,但是他教我们学《五种遗规》。《五种遗规.童蒙养正》里面,朱夫子有篇「童蒙须知」,那就是《弟子规》的前身。文字比现在《弟子规》多,没有《弟子规》这样的有体系,它是经过整理。《弟子规》里面字字句句,「童蒙养正」上统统都讲到。他会集了十几家,每一家都说到,也让你重复好几遍。所以李老师叫我们用这个做为修身读本,也是规定我们必读的一门功课。
  但是他老人家没有给我们讲解,让我们自己读。真正读的,当然得受用;不肯认真去读的,那就得不到受用。人还是有懒惰的习气,必须要有好老师督促才能收效,老师不督促,我们就疏忽。我们在李老师会下,老师培养我们这批学生,重点是上台去讲经。所以把上台讲经那一套方法,应该注意的哪些地方,他统统教给我们。我们二十个同学各个都能上台,都可以去表演,形象。实质?实质有问题,这个不能不知道。圣贤教诲重实质,不重形式,实质是真正要在伦理道德上奠定根基。下面第七句:
  【当如普贤色像第一。】
  「由此故得十王敬护」,这是讲成就;换句话说,《华严经》在此地,给我们推荐一位善知识,让我们向他学习,这个人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色像第一,他修哪个法门来的?普贤十愿。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也就是不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普贤行是究竟圆满的菩萨行,所以普贤行的圆满就是究竟佛果。普贤菩萨跟一般大乘菩萨差别在哪里?差别在心量,普贤菩萨心量确实是法界虚空界。
  礼敬,礼敬的对象是诸佛,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三世诸佛里面,未来佛是一切众生,十方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九二卷)  2006/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92》)


...这个娑婆世界,六道十法界,一丝毫留恋都没有,肯定往生;还有丝毫贪恋,那就很难讲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觉,不能不早做准备。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最后一句,第十:
  【而为众生第二导师。】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得很好,他说「即是上文於众超胜,上求第一,唯佛一人」,这是到如来究竟果位。「今才发心,则道亚至尊,故云第二」,这是很谦虚,实在讲也是事实。可是此地我们要注意的,「今才发心」,要注意这句。今才,才发心,发的什么心?无上菩提心。这个心真发了,是什么人?初住菩萨叫发心住。由此可知,不是我们现在的位子,我们现在没有发菩提心,现在是发心学佛。
  什么是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跟我们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了三个。至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有体当然就有用,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也就是我们常讲,你对自己用什么心?你对大众用什么心?所以菩提心的作用说了两个。在儒家也说,儒家《大学》里面讲,他讲两个,一个体,一个用。讲「诚意正心」,诚意是体,就是我们讲的至诚心;他把深心跟发愿回向心合成一个,正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看发心多重要!儒家发心,世间圣人;佛法里的发心,出世间圣人,有差别,不一样。出世间发心,条件很严;儒家发心,前面只是讲格物、致知,这是前面具备的条件。格物相当於我们断烦恼,致知相当於我们破所知障,是这个意思,但是浅,没有佛法讲的那么深。佛法讲的断烦恼障,断尘沙惑,断无明惑,这个讲得深!
  所以见思烦恼断了,在《华严》菩萨位次上是第七信位,见思烦恼断了;第八信、第九信,断尘沙烦恼;第十信位破一品无明,他就超越十法界,就证初住位,这个时候真心现前,不再用妄心。用妄心的时候,真心没有现前,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相似位,不是真的。无明断掉之后,是真的,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真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是觉悟,一丝毫没有迷惑,那是大觉。菩提心发的时候,大觉心!
  经论、古德的解释都不好懂,所以我们也根据经典的说法,把它写了十个字。至诚心是体,我们用真诚,用这两个字来代表。真,就不是假的;诚,不是虚伪。真诚心是体!儒家《中庸》里头最重的就是个诚,「不诚无物」。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诚」下了个定义,定义下得好。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这跟佛法...(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九三卷)  2006/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93》)


...德的果报。造作恶业的果报是三途地狱,这我们要明白、要清楚。人人要享福,人人都想富贵,那应该怎么做法?断恶修善,「诸恶莫作,岁岁平安;众善奉行,万事如意」,没有一样不如意的。因果报应是真的,是真理!连佛法都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所以中国传统的教育,我把它归纳为四个,第一个是「伦理教育」,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在人世间可以说人间天上,我们跟一切众生的关系不外乎这五大类。关系要清楚,应该怎么样相处,福德就在其中。所以教育教的是这个东西,不是别的。第二个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著重各种不同关系怎么样相处,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人与不同维次的空间,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我们怎样把这些关系处好,道德教育。第三个是「因果教育」,非常重要!第四个是今天讲的「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偏重在出世间,出世跟世间是一不是二,这叫真出世,「极高明而道中庸」,我们不能够不懂。所以这四种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用什么方法、怎样落实能恢复到社会的安定和平,化解一切的冲突矛盾?要靠教育,离开教育,其他没有一样东西能办得到。所以在中国五千年的经验,都讲到「修身为本,教学为先」。
  英国汤恩比有远见、有智慧,他认为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绝对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夸耀自己,不是的,是外国人说的,非常客观。文化没有国籍,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智慧财产,什么人能够学习,他就能够契入胜妙的境界,胜妙境界就是从前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他教我,人不能一天不读圣贤书,读圣贤书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种享受与物质生活没关系。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孔老夫子物质生活不富裕,用我们现在来说,夫子是小康之家,生活可以过得去,不富裕。学生当中,生活最贫苦的颜回,书上所记载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这是一般人过这个生活都感觉到受不了,太苦了;「回也不改其乐」,孔夫子看到颜回每天非常快乐,他乐在什么?精神生活丰富,盖过了物质生活。所以物质生活实在讲不应该重视的,要重视精神生活,这是读书明理之人。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真正是难得,已经得到富贵了,那应该可以享受了。释迦牟尼佛是已经得到了,孔子、颜回是没有得到;释迦牟尼佛是已经得到,已经得到,舍掉,过什么样的生活?过颜回的生活,比孔老夫子还要苦!再说...(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一卷)  2006/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1 》)


...太深太广,深广无际。
  我们现在一般人的观念,看到众生都想到很多人,其实这不是众生的本义;众生的本义就是所有一切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当然我们读经要看上下文,此地这个文字里面「当愿众生」这一句包含的境界很广,它是包含动物、植物、矿物,怎么说包括这么多?动物不必说了,这一切众生都有家,植物,树木、花草,诸位相信听说过有树神、有花神、有草木之神,也是众缘和合而生,包括这些东西。矿物,你们看看有山神,有海神(大海有海神),江河有江神、有河神,打一口井,井里头也有神,矿物也包括!这些芸芸众生都没开悟,只要没开悟,他都要找一个家,他都有家族。树神有他的家族,草木神也有他的家族,畜生就更不必说了;蚂蚁有蚂蚁的家族,蜜蜂有蜜蜂的家族,老虎它有家族,每个动物它都有个窝,这范围多大!不但希望人家要觉悟,畜生家也觉悟,鬼神家也要觉悟,天神家也要觉悟,九法界众生统统都要觉悟,都要「知家性空」,知家性空的人是菩萨。
  家要不要?要。家庭过得非常美好,为什么?一家人,菩萨眷属,菩萨家庭。我们传统教学里面讲五伦八德,因果宗教的教育,每个人都达到圆满,这是菩萨家庭。这里头只要有一个菩萨,他就会教他的家人,「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教学从哪里教起?家人教起。家人教不好,是你自己修身没做好,自己真正修身做好了,你就能感化一家人,一定的道理。
  在中国古时候最好的模范,舜王。你们从历史上记载来看,尧舜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将近四千年。他的生活环境本来是很美好的,很不幸母亲死得早,父亲又娶个继母,继母也生了小孩。继母偏心,对他很不好,总希望把他除掉。父亲不是有智慧的人,听后母的话,所以父亲对他也非常不好。这样一个家庭,人人都想害他,而且都想置他於死命。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就是我们今天社会上讲虐待儿童,那真是他们这一家虐待舜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舜孝顺,绝对没有以为父母有过失。真的佛法里面讲的菩萨,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他对他的父亲、对他的继母、对他继母所生的弟弟,真的没有看到他们过失。我们在佛经上读到这两句话,体会并不深刻,读舜这个故事,我们就有很深很深的体会,他确实没有看到,只见自己过,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的父亲、母亲、弟弟不喜欢我。天天想自己的过失,天天改自己的过失,三年下来之后,天天改过,真的变成完美的人,没有过失了。他成功了,真成为圣人。
  我们今天成不了圣人,毛病在哪里?恰恰跟舜相反,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专门看到别人过失,所以你永远不觉悟,永远你的心术不正、你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一卷)  2006/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1 》)


...材。
  我们要想改变我们的果报,从因上改。苦是从不善的因感召来的,乐是从善因感召来的,要离苦,我们就所有一切不善应该要知道不能再做了;我们要想得乐,那我们就要努力去行善,就能够获得离苦得乐的果报。了凡先生做给我们看了,俞净意先生也做给我们看了,这是很明显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依照这个方法来做的,没有一个不成功。我给诸位同学说,我也是现身说法,为什么?我也是这么修的,把自己的生活全改善了。一定要晓得从因上做,不要羡慕别人的果报,荣华富贵不必羡慕,要知道他修什么因,我如果修这个因,我也得到,又何况是因果通三世,过去生中没有修,这一生来得及。
  我从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接触到因果报应这些教材,我才开始学习。二十年之后,自己的业报大幅度的改善,我是从四十岁开始就是很明显的转变了,往后一年比一年殊胜。佛家讲法缘,晚年的法缘非常殊胜,有法缘为社会、为众生、为世界多做一点好事。今天许多国家找我,希望我都能够帮助他做什么工作?化解冲突,恢复社会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我乐意做!我知道这病根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治疗。病根就是在迷失自性,迷失了本性,你只要找到病根,你就晓得怎么做了。拯救的方法是什么?修身为本,教学为先,要靠教学,让人人懂得修身。你希望发财、你希望有智慧、你希望健康长寿,有求必应。你要懂道理、要懂方法,你才能收到效果,你不可以胡作妄为。如果与理论方法相违背,你是决定求不到的。
  人一定要做好人,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行好事,做好人。好人当然有好果报,好人的标准,儒家的伦理道德,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佛法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基础!在家学佛的同学务必要做到。出家同学如果要做不到,那个出家不是真的,真正的出家一定是有在家修学的基础,深厚的基础,再去学习《沙弥律仪》,那是真正出家菩萨。佛教育希望人人都作菩萨,作菩萨就是人人都觉悟,人人都具足正知正见,人人都能够清净不染,这要靠教育!你不认真的学习你怎么会。
  今天社会是个大染缸,有史以来古今中外找不到这么一个染缸,现在出现了,堕落在这里头。如果说是能够不染著,那个人不是人,那是佛菩萨再来的,他才能不染。九法界众生,就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倒驾慈航到这个地方教化众生,也难免不被染污,那个染污就是退转,那太严重了!这些善根深厚的人,在今天社会能不被污染,那只有靠一个精进不懈,他就不会污染。
  精进不懈里头,我自己有个经验,早年我常说,很多同学问我,我为什么...(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一卷)  2006/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1 》)


...身,我们的言语、我们的举止动作要合乎礼,《弟子规》上都有!乐是调心的,就是情绪,稳定我们的情绪。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你看《诗经》,古时候讲《诗经》,《诗经》里面都可以谱成曲来唱的,在跳舞的时候可以表演的,这是歌舞,这些是歌词。它的标准,夫子定这个标准,「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我们今天讲的是文艺表演,古时候文艺表演的标准是思无邪。你参与文艺的聚会,你所听的,你所看的,你所接触的,绝对不会叫你有不好的念头产生,这是中国艺术。
  你看过去戏剧,现在人已经不喜欢看了。平剧、昆曲,地方的戏剧很多,它的内容是什么?都不外乎忠孝节义,它是教你这个,它是教育。在这里面特别强调的是「善有善报」,善人一定有好结果,「恶有恶报」,恶人到最后一定受到惩罚,表演这些东西。古时候学校没那么多,教育没那么发达,人民受教育就是用礼乐。礼在哪里表演?在祭祀。家庭里面祭祖先都有礼节。祭孔子,这些大的祭典,婚丧嫁娶,统统都有一定的礼节,在这里学礼。在文艺节目里面,礼乐都学到了,可以说孝悌礼乐统统都表演出来,人民从这个地方接受教育。所以年节连农村里面都有这些戏剧表演,用这种方式来普及教学,「教学为先」。学习的人,「修身为本」。至德要道,我们不能不知道。现在呢?现在知道人真是很少。
  现代的娱乐节目,你们看电视、看电影、看网路,我是四十年没接触,跟这些东西绝缘,我连报纸都不看。我每天所看的是佛经,是圣贤的典籍。我小房间里面有《大藏经》、有《四库全书》,我每天念这些东西。跟古人做朋友,跟现在人是比较远一点,但是也不远,天天在这里讲经教学,跟现在接触。这里头有乐趣,全是善的,全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所以才深深体会到夫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头有真乐。至德要道,你要不从真正深入到圣贤的境界,体会不到。体会到之后,你能够去依教奉行落实,那确实是乐在其中,那是真乐不是假乐。这个乐不是外面来的刺激,内心里头生出来的喜悦,法喜充满,佛法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人常生欢喜,前面讲了,全身的细胞都是最美的结晶,这健康长寿,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身心清净!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的注解,「故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皆当行孝,无始终也」,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无论是在上贵为天子,在下这是普通的百姓,每个人都应当尽孝。「孝」是做人的根本,所以中国历代帝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二卷)  2006/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2》)


...样的手段,这不能接受,这要讲清楚。如果这样去做,决定把自己命里福报亏折。如理如法,决定得大利益,这不能不知。
  我们再看底下的注解,「言行本者」,行是行为,本是根本,行为的根本。「俗典以孝为百行之本」,所谓是「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今天这个世间人不孝,淫为首,的确是排在第一,他不知道那是恶的根本。万恶淫为首!所以造作一切不善,还做大官,还享很大的福报,我们就知道他过去生中累积的那个福德是多么深厚!他如果能够善用其心,像文殊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的,成就一切胜妙功德,他的那个福报至少可以绵延十几代、二十几代,福报太大!生生世世享不尽。但是他疏忽了伦理道德教育,处处以不善的心行来对人处世,那他十世、二十世的福报,这一生就享完了。如果福报不够厚的,大概就是五、六十岁就享完,晚年就很凄惨。公司倒闭了,事业做失败了,那是亏折了,你这一生连晚年都保不住。修积得厚的,可以有十代、有二十代的承传,因为心行不善,亏折了,你能够得一世,底下一代就完了,就没有。古人常讲「富不过三代」,那都是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得很厚很厚。这些道理、这些事实不能不知道。
  孝悌是根本,是不失人身先决的条件。礼乐是修身的根本,所以我们这几年来特别重视《弟子规》的学习、《十善业道》的学习、《了凡四训》的学习。如果我们有这些基础,我们可以学习「净行品」;没有这个基础,「净行品」进不去。我们念念在一块研究讨论,阿赖耶识里面种个种子,「净行品」的种子,金刚不坏的种子。什么时候它才会发芽?才会茁壮开花结果?你什么时候把《弟子规》、《十善业道》、《沙弥律仪》百分之百落实,这个种子就会抽芽,太重要!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道是以孝道为根基。我们在净业三福第一句念到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孝事父母。】
  下面:
  【当愿众生。】
  这个境界一定要知道。这个『众生』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一切众生。真的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你看心量这么大!
  【善事於佛。护养一切。】
  为什么要『善事於佛』?就是把孝父母的心,对佛一样的孝顺,这个地方要懂。佛的恩德跟父母的恩德一样大,佛是老师!中国古圣先贤里面把老师跟父母平列。古礼里面,你看称名,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冠礼,就是戴帽子。没有成年不戴帽子是童子,戴上帽子,这就是大人。童子,每个人都可以叫你名字,你是小孩;戴上帽子是大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二卷)  2006/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2》)


...迷,那很麻烦。一堕落,绝对不是堕一生,会堕落好多生、好多世,你才再遇到这个机会,这就是经典当中佛常说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所以最重要的是认识机会、抓住机会,努力去学习。
  第二条,你看佛法讲孝道,孝顺父母。你能孝父母,你才能够尊师重道,你才能「善事於佛」,佛是老师。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哪来的师道?人不知道孝顺父母,会孝顺老师,那一定是有企图,这不是好事情,没这个道理,这是什么?不顺法性,不顺自然的规则,所以孝亲才有尊师。一个人能成为顶天立地的人,父母跟老师密切合作把他教出来的,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两方面彼此这样教才把他教出来。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教育,我在国际上到处宣扬,真的是任何一个国家族群都没有的,这是祖宗有智慧!其次我宣扬的是医药,中医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经验,西医才不过三百年,那怎么能比!我们要有民族的自信心,要知道我们中国有很多宝贵的东西,真正能解决、化解一切灾难,不可以不知道。现在西方人到中国、到印度去挖宝,他们的路已经走不通,已经出问题了,想到东方来求救,这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东方的东西救他们,那就是「修身为本,教学为先」。今天世界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确实要靠教学才能够收到效果,才真正能够化解。
  第三首,这是讲到『妻子集会』,我看到这首偈,我就想到我们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光明讲堂,三十年前我在这个讲堂里讲过两个月的《楞严经》,一九七七年,今年二00六年,整整三十年。他的佛堂上有一副对联就讲这个事情,「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一副对联好!这副对联就是讲的「妻子集会」。这在世间人不能够避免,要晓得一家人为什么会成为一家人?现在的家庭,有问题的占多数,一家和乐的人,现在非常少有。你看看全世界离婚率那么高,他为什么会离婚?就是夫妻冲突。
  所以今天讲世界上的冲突,恐怖的冲突,怎样化解冲突?冲突的根在哪里?根在家里,不在外头。你想一想,你一家和不和睦?你一家父子有没有冲突?夫妇有没有冲突?兄弟有没有冲突?如果都能和睦相处,你可以讲和平,你可以去讲化解冲突。如果你自己家里本身都有问题,都解决不了,你怎么能帮助社会大众化解冲突,促进和平?这做不到,你讲的没人相信。这是我参加很多次的国际和平会议,我在大会上发言,我就把这个冲突的根告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三卷)  2006/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3》)


...没有差别,我才能深入,我才能体会,我才能跟你们相处那么样融洽。你那个经典我会讲,我能讲得头头是道,我能讲得叫你也点头,你也生欢喜心。回教大学送我这个博士学位不是白送的。
  真干,真学,然后才晓得世出世间法全是通的,中国古大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不但是佛门一切经通,所有宗教都通。为什么?《华严经》说得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万物,心现识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的心性是一个,能变的性识也是一个,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哪有不通的道理!所以宇宙是和谐的,本来是和谐,星系是和谐的,地球是和谐的,万物是和谐的,为什么不和?迷了就不和,觉了就和谐,只是觉迷的关系。所以佛教教育、宗教教育没有别的,都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人只要觉悟了,人跟人的关系就会处得非常好,真正是相亲相爱,互相尊敬,互相合作,哪里会产生矛盾?
  所以中国五千年的老祖宗聪明,真是圣人,就知道教学为先。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宗族,家庭教学为先,宗族教学为先,我们的社区教学为先,县市教学为先,国家教学为先,教学为先摆在第一。要求学生是要求从身做起,一定从自己做起,所以古圣先贤讲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教学就是要求人人都懂得修身为本,天下太平,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华藏、极乐跟我们娑婆无二无别。你要晓得差别在哪里,无差别在哪里,搞清楚、搞明白。这个『究竟安隐』,华藏世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四卷)  2006/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五首:
  【妓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
  『妓』这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表演,歌舞、戏剧大型的表演。『乐』是讲的音乐。『聚会』,我们就晓得像现在所谓的文艺晚会,是大型的。大型的乐,这就是所谓交响乐,有十几个人到几十人这么大的一个乐团、乐队。这是自古以来,在中国用这个来做教学。古圣先王他们用心良苦。由於地域太广,人口众多,在古时候没有学校,国家所办的学校很有限,在一个郡县办一个学校,设立一个学校,真正成为制度是在汉朝。
  汉以前,中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但是社会教育不是不知道,国家知道,各个阶层领导人知道,老人都非常重视,所谓是「寓教於乐」。於是古人所讲的「先王至德要道」,这我们前面都念过了,都引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三卷)  2006/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3》)


...这都是随著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提升,现在世界上高楼超过一百层,在香港一般居住的大概总是三、四十层以上。『上升楼阁』,每天不知道要上多少次,有没有回光返照,想到我们要『升正法楼』?什么叫正法楼?提升自己境界。也就是说提升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学问,提升自己的技能,这叫升正法楼。因为你站在高处你才能看得远,古人诗句里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以你在几十层楼的最上层,你看得很远很远,『彻见一切』。这就是你有智慧、你有道德、你有学问,你才能够看到整个社会各个不同的层面,尤其是现代社会,真的需要大德高瞻远瞩。
  今天社会大家常讲的冲突,对,冲突太多太多了。我常常讲的家庭冲突、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朋友之间冲突,几乎没有不冲突的,君臣也冲突,老板跟员工冲突,这成什么社会!怎么个救法?法律救不了,法律订得再严,多少聪明人钻法律漏洞;报复不能解决,会议也不能解决。我们在全世界到处看看,参加国际上这些会议,使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老祖宗,他有什么样的能力维系这么大的一个族群,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版图,五千年让人民和睦相处,这什么方法?这什么道理?细心去反省、去观察、去思惟,看到老祖宗教人,「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我们才恍然大悟。今天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就是这八个字,这八个字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所有冲突,一定要从修身为本。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到处送「爱」给全世界。我有个简单的讲解,送爱最重要的自爱;自己不知道自爱,你就不可能爱人,首先你要学会自爱。什么叫自爱?童蒙课本的《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你要能自爱,爱你的本善。我的本性本来善,没有一丝毫邪恶;我还有邪恶,与本善相违背,我就不自爱。自爱的人一定能够贯彻伦理,一定能够遵守道德,一定能够深信因果,那是个自爱的。自爱而后才能爱人,才能爱社会,才能爱国家,才能够爱一切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五卷)  2006/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总举在家这十一首里面的第七首,昨天我们漏掉,今天我们把这首补出来: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注的是,「在颈曰璎,在身曰珞,珞以持衣,璎以系冠」。这是给我们介绍古时候的『璎珞』,我们读了之后就晓得璎是系帽子的,古时候戴帽子两边有带子系起来,这是璎;珞是身上所佩的,譬如我们出家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四卷)  2006/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4》)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七卷





...断。这就是中国《易经》里面所说的「自强不息」。我们看到中国古籍里面所记载的,孔夫子七十岁的时候还想多活几年,干什么?学《易》,《易经》,好好的来学《易》。目的是避免过错,使自己一生行持,断恶修善能做到圆满。从这些地方我们能够体验出来圣人的自强不息,并不是以为老了,可以不必学了。老了就更用功,更努力,希望自己的过失能够断尽,德行能够圆满。这都是给我们做榜样、做模范。
  所以,经书不可不读,忏悔不能不修。读经书的目的何在?目的在检查自己,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对宇宙、对人生,我们的想法有没有错误,我们的看法有没有错误,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有没有过失,经典是一面镜子。我们每天早晨起来,晚上睡觉,都会照照镜子,把身上这些肮脏东西洗干净,这个大家都很注意。可是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些过失你怎么能发现?也得要一面镜子,这个镜子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诲。
  经典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天天去读,天天去学,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自新。自己思想、言行可以做社会大众的榜样,这才是一个称职的闍梨,我们今天讲教授、老师,在佛门里面称法师,法师一定具足正行。正行就是儒家讲的「诚意正心」,修身,诚意、正心一定能够修身。可是这个问题,前面还有基础。为什么今天读孔子书的人做不到诚意正心?学佛的同学们做不到十善业道?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要找,要把原因找出来,把原因消除,这才真正能得到受用。
  原因是我们没有受过基础教育。教育,现在连外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讨论到,我听他们说过,教育最重要的年龄是在五岁之前,扎根的教育。这个话说得正确,五岁之前,算是不错,发现了,五岁之后就不好教了,五岁之前。这些学者专家们还没有讲到具体,我们中国的老祖宗高明到极处,不但他知道,他早就落实,他就做到了,五千年前就在干。从什么时候教起?五岁太迟,从小孩一出生就开始教。谁教他?阿闍梨教他,阿闍梨是谁?父母,父母在婴孩的面前,言谈举止全是正行。千万不要小看小孩刚刚生下来几天,他懂什么!对,就是因为他不懂,他在学,他在看大人。他眼睛睁开他会看,他小耳朵会听,这些东西落下印象。所以父母、大人在他面前,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18:28

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知道正行。
  正的标准是什么?现在我们用的《弟子规》就是标准。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朋友念的,是做父母、是家里做长辈的,用这个做为身教的标准对婴儿。这个小孩从一出生,他所看的,他所听的,他所接触的都是正行,你知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一三卷)  2006/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13》)


...了防止这一层,所以才这么制定,由此可知,佛的慈悲,佛的方便,这里面决定没有秘密。佛法没有一桩事情不可以告人的,绝对没有隐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知道佛的用意之所在,我们对佛陀自然产生无比的尊敬,他对众生的爱护无微不至。
  古人的做法正确,三次受戒分三个时期,至少要隔一年,第一年受沙弥戒。这一年是不是真做到?真正做到了,第二年受比丘戒。也用一年的时间,看看比丘戒是不是都落实,没有落实,你就再做一年;如果统统做到,再隔一年可以受菩萨戒,这个好。不像现在,现在是一个月当中,这三坛戒全部都受了,做到做不到,传戒师不过问。对这一层是比不上古大德,古大德比现在人谨慎。这是说明,现在跟从前受戒状况不一样。
  我们看清凉大师在这里的注解,「具足戒言,义含二种」,这有两个意思,「一则大比丘戒,二则菩萨戒,亦制意地,方为具足」。受具足戒这里头两个意思,实在说现在中国这两个意思统统具足。比丘戒是小乘戒,菩萨戒是大乘戒,大小乘的差别,实在讲在於心量。小乘人心量小,大乘人心量大;小乘人很拘谨,大乘人是开放的,确实不一样。可是在初学,小乘有它的长处,有它的好处。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国传统的教学里头,也非常重视修身为本,小乘是著重在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国治、天下平,这就把它发扬光大,那就是大乘。所以佛在《佛藏经》里头,一再的提示我们,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也就是说明,先要修身,然后才能够教化天下众生,治国、平天下。逐渐的向外拓展,这是正确的,佛陀的教诲跟中国传统的教学,在这方面完全相同。
  现在我们看看国内外的佛教,在家、出家的同学们,对於经教还满有兴趣,对於戒律都摇头。很多学佛学得很好,老居士,还有错误的见解;出家的大法师,我亲近过,跟他们相处也多年,他们常常说,小小戒就马虎一点,不要去计较。这就是说,戒律里面重戒受持,比丘戒里头有四重戒,杀盗淫妄这四重戒,这个要持,其他的马虎一点不要紧。我们是初学,年轻,只有听的分,不敢辩驳,不敢多话。学佛时间久了,经论读得也比较多,再看看古来的祖师大德的行持,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小小戒要是可以舍,释迦牟尼佛又何必说?也不必制定了!小小戒不能持,大戒就靠不住,这些小小戒是保护大戒的,保护根本戒的,怎么可以舍?这个舍的意思就是随便一点,马虎一点,不要去讲究。不可以!
  小小戒能持,大戒不会犯,这样你才能够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陀制戒、教学的目标才能达到,我们才能够入佛境界。不能依教奉行,这个学佛是挂名的,得不到受用。当前的社会,我们深入的观察,在家,十善做不到,不要说三皈五戒了。出家,三坛大戒受圆满,三皈五戒做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一四卷)  2006/1/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14》)


...,从他们犯罪所造成的灾害,而造成的影响,太严重了,无一不是从痴迷心所造出来的。在过去,我们只知道贪瞋造的罪业严重,对愚痴确实是掉以轻心,疏忽了,没有留意到。从现在这些事情来看,才晓得痴迷严重,这个病非常之重。带来的灾难,可能就是佛经上讲的小三灾,这都是佛家常讲的共业所感。
  世间人不能说没有觉悟,我们常常听到国际上许多志士仁人,尤其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寻求化解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对於解决的方法,西方人多半主张是用暴力、用报复、用武力来制裁,希望能够达到和平。可是从九一一事件之后,才有些人觉悟到,武力、报复这个手段做不到。所以再往深层的反思,就想到这个事情还是要用和平的方法。我们晓得,联合国谋求世界和平不是不热心,三、四十年了,每年不知道开多少会,真的是学者专家聚集一堂,来讨论怎样化解。依旧是没有效果,冲突的频率年年上升,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我参加过这样的国际和平会议,联合国的五次,另外两次不是联合国召开的,我参加了七次,所以我常常讲,会议不能解决。这就使我们想到英国汤恩比博士所说的,要解决世界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使我想到他说的这两句话。
  儒跟佛都讲求「修身为本,教学为先」,这个理念儒佛是一致的,我们想想确实只有这个办法才能产生效果。所以去年,我们在巴黎就试办了一个《弟子规》的讲座。三天,一天四个小时,十二个小时,听众有六、七百人,听了非常感动。这种讲座我们在国外也办了好几十场,在国内,这些年来可能超过一千场以上,确实产生了效果。教学重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提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首先我们的祖先都肯定人性本善,你看《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习性,不是本性,因为习性有善恶,教育就重要了。所以我们常讲,佛菩萨是教出来的,他都有老师,老师教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今天讲恐怖分子,还是教出来的。看你怎么教!中人以下要教,上上根人没有问题,那是佛法里面讲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他不容易受染污。中下根性不行,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就看你怎么教了。中国对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至少有五千年的经验,有五千年的智慧,有五千年的方法、效果。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这是五千年来教育的内涵、教育的形式。
  在过去,硬体的设施,每家都有祠堂,祠堂是代表孝道的,伦理;每个县...(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二0卷)  2006/3/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20》)


...  这些事情在我们平常生活当中,只要稍稍留意,你自己就会发现,然后才知道习惯的染污是怎样的严重。在这样深重的习染当中,你不下决心不行,没有高度的警觉心不行。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一个方法很好,虽然讲很好,真正学习的人不多。他老人家用什么方法?「死」字,一天到晚把死字顶在额头上,想到我就要死了,死了之后三途地狱,这时候你怎么办?祖师自己关房里面的念佛堂,我去看过。他的关房非常简陋,念佛堂当中只供一尊阿弥陀佛的像,不太大,一对蜡台、一个香炉、一杯供水,其他的都没有,佛像背后贴一个字,老法师自己写的「死」。教我们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念念当中提高警觉。死了什么都带不去,全是假的,这一生一场空,你还能不放下吗?老法师用这个方法,这方法好,他自己行得很有效果。
  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为法界众生,尤其是为法界三途六道苦难众生,认真努力修行,希望证得无上菩提,可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自己没有成就,你没有能力帮助人;自己有成就,才能帮助人。你自己烦恼没有断,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断烦恼;你自己没有开悟,你就不能帮助别人开悟。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拯救现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灾难非常有效,八个字,「修身为本,教学为先」,这八个字有效。开会没效果,用这八个字就有效果。
  我们要怎么样学习?这些祖师大德慈悲示现,我们认识清楚了,我们明白了,那接下去我们自己要真干。真干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首先要克服自己的贪欲,那是垢染,贪瞋痴是三毒烦恼,最严重的染污。贪名、贪利、贪色,甚至於学佛贪佛法也不行,佛教我们舍悭贪,不是叫我们换对象。世间法我不贪了,我贪佛法。你想想看,你那个贪心只是换了个对象,并没有舍贪心。贪是饿鬼心。贪心重的人将来到哪里去?鬼道。现在鬼道很苦,鬼道跟地狱道已经差不多了。
  这种情形,如果你很冷静、很细心去思惟,能想得到,从哪里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环境里想。我们现在做人比上一代的人苦!你再细细想想上一代的,我们的父母比我们的祖父母苦。真的是在这一百年当中,这一百年之前我们不晓得,太远了,这一百年当中三代、四代,一代不如一代。不要看现在物质文明发达,科技带来我们生活上的方便,你细细想想,我们现在生活得的这一点方便,付出了多少代价?这种代价,如果在古人决定不干,不要;现在人迷惑颠倒,他愿意干,古人不干。
  我们随便举出一桩例子,今天社会上贷款这桩事情很普遍,哪个人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二二卷)  2006/3/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22》)


...打招呼,他住在那个村庄。农村里头有人情味,愈是大都市里头,人情味都没有了,这日子多难过。
  人与人之间最忌讳的就是不往来。尊重关怀、互助合作,现在都没有,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现象,原因在哪里?人人都追求物质生活,都沈迷在物质欲望里面,精神生活没有了,伦理道德没有了,真的现在讲什么叫伦理、什么叫道德,很少人能说得出来。道是什么?德是什么?道德是什么?伦是什么?理是什么?伦理是什么?很少人能说得出来。这些问题要是在古时候,小孩都说得出来。现在的名词讲精神文明,没有法子跟从前比。从前的人生活在世间有情趣,人与人之间有恩有义、有德有道,现在这个都没有了。人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
  人如果丧失了伦理道德,诸位想想,跟禽兽有什么两样?古时候就有人说,谁说?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尧舜说的。人那个时候农业已经很发达,一般人民达到了衣食足,吃饭穿衣这个基本的生活没有问题,居住也很安定,所以人民真的是享太平之福。这圣人看到之后就想到,如果要不好好的教导他们,那跟禽兽有什么两样?所以这才兴起要办教育。办教育的兴起是尧舜,距离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前,中国这些古圣先王就想到教育重要,教学相长。搞教育头一个就是「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无论是家庭、社会、国家都把教育摆在第一位,这是中国的古文明超越世界其他族群的古文明,道理就在此地。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古文明都消失了、都没有了?为什么中国这个民族还存在?原因就是中国人懂得教育,世代相传,而且还能够发扬光大。这是许多一直到现在志士仁人谈起来都尊敬、都佩服。我们中国人对老祖宗这些德行不能不知道,不能把它忘记。它是好东西,是真东西,禁得起时间、空间的考验,万古常新,现在人所讲的真理,永恒不变。
  现在这个社会,整个世界的社会,迫切需要的就是安定。社会太乱了,乱得叫人无法忍受,眼看著这种乱象如果不能改善还继续下去,这是很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教育家都感到,人在这个地球上继续生存还能不能再过一百年?意思就是说一百年之后,世界上人类都没有了,这就是西方宗教讲的世界末日。确实是麻烦事,很麻烦。我们今天所做的,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知道干这个事情很不容易、很辛苦,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要不要做?还是要做,无论多少多大的代价都要付出。这个事情救亡图存,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有机会就要教,有机会就要参与,不能怕辛苦。教化众生再辛苦还是要教,不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二九卷)  2006/3/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29》)


...两桩事情,所以要有善巧方便。
  决定不能违背六和敬,违背六和敬就是破坏和合僧,就是破坏如来正法,戒经里面的结罪是阿鼻地狱。你能护持正法,是无上的功德,为什么不做好事?为什么要把佛法灭掉?不和合就是灭佛法。我们要问为什么不和?还不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成见,彼此不肯放下,就出了这个现象;如果两个人有一个人退一步,问题就没有了。退的人觉悟,退的人是菩萨,那个不退的看对方退了,他也会软下来。彼此不相让,才会产生这个现象。
  「若见大树」,这个几乎也是我们天天可以看到的,我每天从香港到这边来讲经,路上大树也不少。你看到树干支撑著枝叶花果,这种启示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在这个世间必须承担这个世间的责任。一个家庭像一棵大树,妻子、儿女是树干、是树枝,先生是树的根本,整个担子他挑上的。你要认真负责,你要把他们都照顾好,把他们都教好。用什么方法教?用弟子规教,一家和乐,家和万事兴。公司行号里面,你做老板的,老板是大树,是这个树的根本;你这公司里面很多的部门,许许多多的干部,那是树的树干、树枝;你所有的员工以及你的事业,就是这个树的枝叶花果,你要承担起来,就像承担家庭一样。
  所以中国古时候圣贤教人,修身、齐家、治国,你治理一个公司跟治国是差不多的。你能齐家,你有齐家的能力,你就有治国的能力;有治国的能力,你就有能力让天下人得到平等,得到公平;平天下就是天下人都得到公平,佛法里面讲清净平等觉。所以看到这个,就想到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有承担、有负荷,我们今天讲责任感、使命感,没有任何条件好说的。如果这里面有名有利,那就是轮回心;没有任何条件的,那是菩提心,菩提心跟轮回心差别就在此地。
  世间里面人干事都有条件,总是有自己的利益在其中,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佛菩萨做任何事情没有自己的利益,完全是为众生。帮助众生拔苦与乐,这是大慈大悲;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大菩提心。终极的目标是要帮助他开悟,诸位要知道,帮助他开悟,自己一定要先开悟;自己没有悟,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开悟?没这个道理!所以自己先要觉悟。自己要想觉悟,一定要依教修行,那就是持戒、得定、开慧,十方三世佛,所谓一路涅盘门,都是走一条路子。所以戒律比什么都重要,不可以疏忽。
  今天这个世间,无论是教内、教外,无论是东方、西方,无论是哪个族群,你要问,哪一个不贪财?哪一个不贪名闻利养?贪婪这个现象就像洪水泛滥,不可收拾。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一卷)  2006/3/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1》)


...意思就广了。这两个人不和,我做桥梁让他们两个能调和;这两个人对立,我做桥梁帮助他们化解对立;这两个人有误会,我帮助他们化解误会。桥梁就像现在我们所讲的和事佬,你说这个多重要。
  一切时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试问问哪个人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在现代的社会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非常严肃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桥梁,没人去做桥梁。佛菩萨发愿来做桥梁,确确实实。今天佛菩萨不住在世间,这个桥梁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世尊留给我们后世的《大藏经》。《大藏经》里面有理论、有方法,甚至於还带表演,像《华严经》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这个怎么能落实?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广度众生,化解一切的对立、疑虑、冲突,唯有教学,除教学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调解就是教学,让两边都明理,都了解事实真相,都明白了、觉悟了,问题就化解了。
  所以,首先从哪里做起?真的是从心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是从别人。这是佛在经教里面常常说的,「自己未度,而度别人,无有是处」。你自己没有得度,你说你能度人,佛说没这回事情,所以度人必先自度。中国儒家也说得很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修身为本,自度;教学为先,度他。你自己身都没有修,你怎么能教别人?这我也说过很多次,孔子、孟子、释迦、耶稣、摩西,他们当年在世教化众生,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成绩、成就?没有别的,他自己先得度,也就是说他先做到,然后教人,人不能不服,不能不接受教诲!现在做老师的教学生,学生为什么不服?老师自己没做到;父母为什么教不了儿女?父母没做到。你教他要孝顺父母,他看看你就不孝顺父母,你对父母不孝顺,你怎么可以要求他孝顺?他要看你。
  我们居住在都市,都市的领导人为什么不能教好市民?那领导人自己没有做到。自己要做到了,市民哪有不服的道理!所以我们永远要记住这句真理的话,「修身为本,教学为先」。可是你要修身,你一定要正心,从心做起!要正心首先要诚意,要诚意一定要致知,要致知一定要格物。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传给我们的。从哪里做起?从格物做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然后才教别人,你教别人从哪里教?从家教,家齐、国治、天下平。全是要靠身修、教学,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传下来治平之道!你要是不遵守这个,就注定失败,你能够遵守,决定成功。它的效果是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这是真理,这些做到了,你才有资格做桥梁,我们谚语讲,你才有资格做和事佬。
  现在由於科技发达,资讯畅通无阻,交通方便,地球变成一家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事,国与国不和,族群与族群不和,族群太复杂、太多了,宗教与宗教之间不和,导致社会全面的动乱。动乱的幅度确实是让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几乎到了不能忍受的状况,古人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形容的话用在当今的社会很恰当。所以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和,和谐就是桥梁,怎么样帮助这一切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个事情用武力做不到。今天武力可以把世界毁灭,这个做得到;要把世界带向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武力是决定做不到的,我们要认识清楚。
  开会,会议也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七卷)  2006/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7》)


...祖宗传给我们的。从哪里做起?从格物做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然后才教别人,你教别人从哪里教?从家教,家齐、国治、天下平。全是要靠身修、教学,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传下来治平之道!你要是不遵守这个,就注定失败,你能够遵守,决定成功。它的效果是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这是真理,这些做到了,你才有资格做桥梁,我们谚语讲,你才有资格做和事佬。
  现在由於科技发达,资讯畅通无阻,交通方便,地球变成一家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事,国与国不和,族群与族群不和,族群太复杂、太多了,宗教与宗教之间不和,导致社会全面的动乱。动乱的幅度确实是让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几乎到了不能忍受的状况,古人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形容的话用在当今的社会很恰当。所以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和,和谐就是桥梁,怎么样帮助这一切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个事情用武力做不到。今天武力可以把世界毁灭,这个做得到;要把世界带向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武力是决定做不到的,我们要认识清楚。
  开会,会议也做不到,联合国已经做了实验,做了几十年没效果。所以还是中国那套老办法有效,这是祖宗教导我们的,「修身为本,教学为先」,这个能做到。可是先决的条件是我们自己要把身修好,修身头一个条件是格物。物是什么?欲望。我们知道今天全世界的人,哪个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这个事情麻烦。好像人生活在世间为什么?就是要追求物质的欲望,为这个而活的,这就不得了。人人都要求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会不会争执?实在讲从小,幼稚园就教竞争,要比别人强;别人也竞争,要比你强。从小就教争、就教斗,竞争再提升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现在战争一升级,诸位都晓得,核武战争、生化战争。这个战争大家也心里都明白,没有胜负,没有说哪个赢、哪个输了,结果是什么?同归於尽。所以,这个战争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小三灾。
  佛讲的有大三灾、有小三灾,大三灾是星系产生变化了,我们现代的科学观察到了,很清楚。大三灾是讲世界的成住坏空,看到星球的爆炸,星球的消失,也看到新星的出现,真的是佛经上讲的星球的成住坏空。而小三灾,佛在经上讲,战争、瘟疫、饥饿连著来。战争时间不长,七天七夜,瘟疫是七个月七天,饥饿是七年七个月七天。佛都用七,实在讲七不是数字,七是代表圆满,表这个意思;如果把它看成数字,那我们就看错了。所以七天的战争,就是从战争开始打,打到结束的时候,不管打几天,一天也好、二天也好,一个月也好、二个月也好,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七卷)  2006/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7》)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八卷





...时间表。今天毁灭世界不是七天,一按钮下去,世界就毁灭了,刹那之间。现在的核弹、氢弹,它的威力是过去美国投在广岛、长崎的几千倍,非常可怕!一个居住上千万人的大城市,一枚氢弹就全部毁灭了,千百万人刹那之间全都没有了,这不能不知道!今天世界上,诸位都知道,许多国家拥有核武,核武弹头加起来听说超过十万枚,能够毁灭地球几百次。我们今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就是坐在炸弹旁边,炸弹引信点著了,眼看就要爆炸。这就是西方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可是现在引信还没有燃烧到爆炸点,是同归於尽还是共存共荣,这不就是二边吗?
  宗教能不能扮演一个和平使者,化战争为和平?这就是桥梁!这个桥梁要靠大多数人觉悟,要靠大圣人、大菩萨救苦救难。大圣人、大菩萨是谁?我过去常说,两个人,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一个是媒体的主持人,这两个人影响力太大了,他们两个人觉悟,就可以带动全世界人觉悟。中国国家领导人胡主席最近所提出来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是桥梁。怎么落实?中国国家宗教局提出了纲领,「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行,这三个纲领要落实,这个桥梁就架成了。怎么落实法?诸位不要忘记我刚才所讲的,我们祖宗教给我们的,「修身为本,教学为先」。从哪里做起?还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每个阶段都不离开中心的纲领,那就是心净、心安、心平。
  格物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把欲望舍弃,不要再争!有什么好争的?人活在这个世间,只要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够了。安贫乐道!人生的目的不是享受,人生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灵性;或者换句话说,提升自己的境界,这就对了。在佛法里面讲,在十法界里头要不断的向上提升,我们现在在人道,最低限度我们把自己提升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层天,节节高升,到顶颠的时候我们就要超越六道,不断往上提升。六道之外,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这个人生有意义。这里头有真乐!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日中一食,三衣一钵,其乐无穷。真正的快乐不是物质上的享受,物质是累赘,物质里头有造业,这很可怕!我们不能不懂这个道理,不能不遵循圣贤教诲,认真学习。
  我们同修学佛有很多年了,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就是你欲望没放下,就是说格物你没做到。格是格除,用章嘉大师教我的话来说,就是放下,格就是放下。首先放下欲望,绝不贪图物质的享受,你要把这个舍弃掉,你的心就定了、就清净,心就安,心就平,从这个地方做起。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你能把十恶放下,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七卷)  2006/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7》)


...心我说了十个字,诚意就是真诚,正心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叫做正心。它说一个,佛家讲四个,讲得清楚!一个跟四个没有多少,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一个是总说,一个是细说。
  这个心生起来了!这个心生起来之后,身就修了,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头生出来的,身哪有不修的道理!心正则身正,心正则言正,所以身修;身修才能齐家,那就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从哪里教起?从家里教起。你教家人,家人哪有不服的道理!家人看到你这个样子没有不敬佩,没有不尊重,没有不敬佩,他自然跟你学。以身教、以言教,一家教好了,一家教好了就能影响一国。古时候国都不大,就像我们现在一个乡镇、一个县市,大国相当於一个县,小国相当於一个乡镇,它就感化了。一个县市、一个乡镇统统能做到,就变成全世界的榜样,全世界的示范、模范,人人都向你学。这是真正的桥梁,这是真正的「广度一切」,你看看是不是先度自己?
  要度自己先放下物欲,这是我们常常劝勉同学的,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贪瞋痴慢疑要放下;这个东西不放下,后头什么都没有。我跟你讲的这十六个字统统放下,就是格物,修身、教学从这个地方起;世出世间,古今中外的圣贤,没有一个不是从这做起的。所以你一定要认识清楚,自私自利、物欲的害人,不是好东西,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六道,今天在人道,人道之苦,你已经尝受到;三途之苦,你不知道。佛菩萨很慈悲,让我们从许多灵媒那个地方得到一些三途里面的状况。这些年来一次一次的遇到,我们自己对这些事情深信不疑!但是我们没有把它说出来。
  一直到最近,我们在澳洲办了一个大型的活动,有一千多人参加。纪念章嘉大师往生四十九年,韩瑛馆长往生九周年,我们做一个纪念会,一千多人参加,来自世界各国。正在活动当中,从山东庆云打长途电话给我,说那边灵媒附身,透露了地狱道、饿鬼道苦难的状况。因为他讲得很多,我也听不清楚,我让他们写成文字传真给我。这些文字有些同学看到了,这是我们内部参考资料,不对外流通。过了几天,台湾那边也有这个事情发生,我们也要求他写出来。今天从吉林那边同学来的时候,那边也发生这个事情,从各个不同的地方,不是附一个人身。但是他们所说的,全是幽冥界里面的苦况,真的从四面八方传过来。
  这个事情我们用什么态度来看?我常常告诉同学不能不信,不能全信,这是一种很严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七卷)  2006/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7》)


...。我希望所有大众都懂得这些仪规,都知道这个佛事怎么做法,目的是在此地,是教学。教学,实在讲幽冥界众生都能得利益,所以教学的讲堂也可以供牌位。不过我们这种教学的课程都在万姓先祖纪念堂里面做,很殊胜!大概这个讯息已经传到幽冥界,所以幽冥界的众生愈来愈多来找我。我们净宗同学自己要知道这个事情,少与鬼神往来。人跟人往来,被人欺骗,还情有可原;如果跟鬼神往来,被鬼欺骗了,那你就大错了。
  我们念佛、学习经教,净宗同学每天,我是劝大家至少有四个小时读经、闻法,一天有四个小时。为什么?理不明,你的信心不坚固、愿心不恳切,遇到挫折就怀疑、就退心,你怎么会成就?所以我们今天用读诵、闻法、念佛做我们求生净土的桥梁。这个桥梁可不能动摇,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个目标、第一个方向,永远不能改变。我们自己成就,自然就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没有成就,别人不会来找。为什么?你自己度自己也没有度了,你怎么能帮助我?我们有困难找人帮忙,一定这个人有能力,他能帮我的忙,我们才会找他;他没有这个能力,你找他没有用处。所以一定是先成就自己。
  你就要千万记住,儒这个根,这是根本的根本,你一定要记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也就是说你要把弟子规跟十善业道百分之百的落实,你的根就扎稳了;然后再进一步落实三皈五戒,做为你学佛的基础。必须知道人生苦短,来日不长!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要把时光空过,抓紧时光认真努力的修行。佛在《大集经》上给我们的开示,我们要明了,一心皈依净土,万缘放下,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的成就。不管喜欢什么法门,到极乐世界以后再学,为什么?到极乐世界人人都是无量寿,有的是时间;在这个地球上时间不长,一百岁也不过一弹指。
  汤恩比晚年的时候非常感慨,他自己说,那个时候他八十五岁,一九七三年。他觉得他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觉得时间长短有差别,他从出生到七岁,这是一个阶段;从七岁到八十五岁过的光阴,就像跟他那个七岁时候一样长。换句话说,那人生活多大年岁?十四岁。后面七十几岁感觉得跟前面七岁一样长。我们是不是这个感觉?好好想一想,没有两样!我今年八十岁,想想真的,我十岁离开家乡,在家乡那个十年那么长的时间,往后这个七十年就好像十年一样,一刹那。何况人命无常,要珍惜,要利用这个短短时间,一定要把自己道业完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东西带得走,世间所有一切名闻利养,包括你亲情眷属,没有一个能带走。祖师...(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七卷)  2006/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7》)


...前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就用这个方法,功过格,叫你自己天天反省,天天记。功过格一页里头有上半跟下半,善的写在上面,恶的写在下面,每天对照是善多还是恶多,这个方法有效!功过格在明朝末年跟清朝初年很盛行,一般读书人都用这个来检点自己。所以清初盛世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那一百多年当中,康熙、雍正、干隆,康熙做六十年皇帝,干隆也是六十年,还做四年太上皇,雍正十三年,加起来差不多将近一百五十年,一百五十年的盛世怎么来的?念书人都用功过格。所以那个时候成了一个风气,不但是读书人用这个,出家人也用这个,怎么知道?我看到莲池大师的功过格,他不叫功过格,他叫《自知录》,现在《莲池大师全集》里头还有。这就说明佛门里头也提倡,也用这个方法每天来检点自己,我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还是恶。
  所以这个盛世不是说帝王有福,当然众生有福,真有培福、造福之人。这个培福、造福之人是谁?我们用现在的话,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决定影响社会风气,古时候讲士农工商,读书明理,他自己的言行是社会一般大众的表率,没有一个人不尊重他们,向他们学习,效法他们。今天我们这个世间社会乱到极处,乱的原因是什么?知识分子不负责任,不知道修身,舍弃伦理道德,不相信因果,也是唯利是图,这怎么得了!知识分子也要搞贪瞋痴,这个社会不得了!这个社会的表率堕落了,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就看你,都跟你学,你这一堕落搞贪瞋痴慢,没有一个不搞贪瞋痴慢,这个社会还能好得了吗?我们不读书、我们不修行体会不到,真正读圣贤书,依教奉行,这种因果关系你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怎样帮助社会。
  所以我们今天帮助社会和谐、帮助世界和谐用什么?讲经,真帮助!世界上许多和平的组织找我去开会,我经就不能不放下,那是什么?不得已。真正产生效果是讲经,这诸位不能不知道。我出去参加没有别的,希望把我们讲经的效果告诉他们,希望这些人也各个都发心出来讲经。不同的宗教都讲他们的经,不是宗教的这些专家学者,希望他们能够多讲一些伦理、道德、因果,就能救世界,这个冲突就能够自然化解。
  我们在汤池办一个文化中心,培训一些老师,我们培训他的时间两个月。两个月之后请他们到乡下分头去教《弟子规》,到现在五月,才刚刚半年,冲突有没有化解?化解了。那边许多同学告诉我,现在夫妻吵架没有了,冲突从这里起的;婆媳能和睦相处了,这很难的事情;邻居不吵架了,不再争执了,能够互相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四八卷)  2006/5/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48》)


...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王都』,国王、诸侯所居的城市,前面是一般的城郭,这个地方指明就是「王都」,国王、诸侯所居之处。引发大愿是『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因为都城,在古时候称为京师、京城,京是大的意思,是大都市、大城市,称为京城。必然是个人文荟萃之所在,一个国家精华的地区,它不单是政治的中心,一定也是工商贸易的中心,一定是学术中心。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视的是学术。谚语有所谓「求财在市」,市是市场,贸易的市场,你要想求财,一定是在我们今天讲工商业的都市;「求名在朝」,朝就是王都,这是说你的学术、你的德行,在这个地方才能够跟人家做个比较,出人头地!这是全国人才汇集的一个地区。所以引发大愿里面,「功德共聚」。
  从这两句弘愿,我们就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最重的是德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讲的教育。所以首都称京师,师就是模范,学为人师!帝王住的这个地区、这个城市,是全国所有城市的模范,所有城市的榜样,称为京师。这里头人才多,教育好,教得好!这是五千年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在这当中加上一句,这一句也是古人所说的,两句,我现在都讲三句,「建国君民,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教学,自己要不修身,拿什么教?修身是什么?自己先做到,没有做到不要说,说了没人相信,所以先从自己做起。孔孟自己做到了,讲给别人听,教别人,人家相信,愿意接受,愿意向他学习。释迦牟尼佛自己做到了,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跟他学习。自己做不到,不行!你的言行不像佛,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谁相信你?说得不好听一点,谁尊重你?谁瞧得起你?
  所以师,师都称范,老师的思想、言行、举止是学生的模范;不但是学生的模范,也是社会大众的模范。他虽然是清贫,因为他没有从事生产事业,多半都是用来教学,教学是法布施。释迦牟尼佛自己德行、学问成就之后,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生活所需要仰赖别人供养,供养只求够了,决不求多余的。所以生活所需,佛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饮食、衣服、卧具(晚上睡觉要铺盖),生病时候的医药,就这四样,叫四事供养。没有奢求,哪个不乐意?谁不欢喜?物质生活非常简单,很容易满足,他心是定的;定生慧,定才能契入,他没有其他的思虑。世出世间做学问统统是如此,这个我们要懂得。
  因此,社会大众供养他,他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贡献很大!一般人不知道,帝王知道,一般人不知道尊敬,帝王尊敬,帝王拜他做老师,称他为国师。为什么?他是全国人民的榜...(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五七卷)  2006/5/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57》)


...的、有在家的,学生讲供养,也有财供养、也有法供养。施用财力,这是财供养,物质也是财供养;用身体,今天讲做义工,来服劳役的,内财供养。协助弘法的,弘法工作有很多琐碎事情,这个诸位都知道的,也是属於法供养,像现在非常普遍。在从前法供养是什么?你听了这堂课,听了真有心得,听了欢喜,你到处跟别人讲,这是法供养。现在呢?现在我们有录相、有录音、有书本,自己虽然没有钱,没有关系,有很多人做了很多,你多拿一些去,到处分给你所认识的人、能够接受的人,介绍给他们,这是法供养。
  你虽然没有钱,我在这个道场里面拿了几片,你去拿、你来介绍,是用你的身体,所以你这是内财供养。把这些光碟、书籍拿去介绍给你亲朋好友,这法供养。不能不懂!懂了之后你才真正去做,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学,学要通达,畅通无碍,这是你真有悟处,你不是学的死东西,你不是死在字里行间。印光大师给我们的示范、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他老人家一生因为言语的关系,他是北方人,乡音改不掉,南方人听不懂他讲话,所以他没办法讲经。但是他有另外一个方法,他用文字,所以印祖一生用文字弘法。《印光大师文钞》,度无量众生!
  他给我们的示现,就是修身为本,教学为先。你看他老人家七十岁之前,修身,没有弘法,也没有讲,也没有写。七十岁被人发现了,民国初年有几位学佛的大德居士,在家人,在家居士。他们去朝普陀山拜观音菩萨,在普陀山藏经楼遇到他,看到这个法师举止不凡,一看就晓得这个人有修行,很有道行。向他请教,他所讲的确实震动人心,让人听了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人回到上海之后,就向他的朋友们介绍,普陀山有个高僧,你们可以到那里去拜访,有什么问题到那边去问,这样慢慢知道的人就多了。
  在那时候用通信,总是交通不方便,通信就是书信往来,答覆。答覆的信件以后在报纸、杂志上登出来,以后多了,集起来变成《文钞》,用这个方法。他老人家八十岁往生的,弘法的时间十年,这十年是他晚年的十年。晚年就是道业真正成就了,德行、道业纯熟了,所以他的文字写得那么样的好,那么样的精采。那就是他在藏经楼三十年,他管理《大藏经》,在那边读书,儒释道三家东西他都读,读了三十年。《文钞》是他学佛、读书的心得报告,你说这个东西多精采。
  我跟李老师学佛,李老师很谦虚,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我必须再给你介绍一个老师。谁?就是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虽然不在了,《文钞》在,叫我读《文钞》,叫我学印光法师。正确!...(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五七卷)  2006/5/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57》)


...从根本上化解才能收到效果。根源在哪里?这他们没想到,根源在家庭。家庭在哪里?家庭在夫妻。夫妻冲突,离婚。夫妻离婚,家庭破碎,没有儿女还好,要有儿女的时候,这个业造得就更重。小孩从小,父母之爱影响他一生的人格,如果父母离异,小孩生活在没有双亲之爱的环境当中,他就会养成一种不正常的性格,在社会上犯罪率最多的是他们。所以我就告诉大家,我这么多年来走过许许多多地方,我选择居住的地方有两个条件,我会选择在那个地方居住,第一个这个地方离婚率低,第二个青少年犯罪率低。要说没有,几乎找不到,只能找犯罪率低的地方,离婚率低的,它的社会还能维系,我要选择这个环境。给他们一个启示。
  以后他们邀请我参加国际上这些和平会议,我参加了五次,参加两次和平论坛,总共参加了七次。会议能不能解决?不能。联合国开这种会议开了三十多年,没效果,所以就想到我们中国老袓宗教我们的方法。中国是个大国,人口这么多,幅员这么大,从秦汉统一一直到今天,国家还是维系统一的局面,没有分裂,这是外国许多学者专家佩服、尊敬。这是什么力量造成的?教学,所以「学记」里面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现在在国际上,我当中加了一句话,「建国君民,修身为本,教学为先」,十二个字,这就真正能解决问题。中国就靠这十二个字,将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复杂的族群,两千多年来相安无事,真正做到和谐团结、互敬互助。这个方式可以推到全世界,可以帮助世界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可是我们说这个话,确实在会议当中我们的讲演很受别人尊重,但是会后人家会问我:法师,你的理想很好,怎么落实?如果不能落实还是等於零。因此这么多年来,大家对於和平几乎已经丧失信心,确实可以说对和平现在是信心危机的时候。你会说你怎么做?变成一种空洞的口号。
  我也是在最近十几年当中,从美国就有这个念头,想用一个社区来做实验。毕竟是在国外,文化不相同,信心不容易建立,因为从来没有过,人家怀疑你,你到底是干什么?你有什么企图?有什么目的?非常困难。我在美国也没多久就离开了。在新加坡想做,缘不成熟,那时候我们想用弥陀村的这种方式来做,弥陀村的构想是在美国就有了。新加坡的土地得不到,我们也看了很多,价钱很高,但是能力还是有,买不到。所以到澳洲,澳洲土地便宜,但是缘也不成熟。我们住在很偏僻的小城市,因为那个地方环境清净,是个读书、修行的好地方,地大人少。我们香港同修有去参观过,那真的是非常...(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六二卷)  2006/6/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62》)


...作)就像绳一样,绳索,绳索有好几股搓成一起,如果你要是不约束它,松散的时候它就散掉,所以一定要遵守,这就是约身。「守口如瓶」,我们知道瓶的肚子大,口很小,就像一个人一样。一个人好比是个瓶,口就是瓶口,要好好的守住,不要造口业。「防意如城」,意是什么?意是念头,防意就像守住城门一样,这戒经上说的。守护三业,意是根,这根门是意根。念头好,你的言语行为一定都是善的;念头不善,身跟口才造业。总的来说,不外乎十善。佛在《无量寿经》也是这样教我们的,言语虽然稍稍有点变更,意思完全相同,但是《无量寿经》把这个顺序,它把口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跟《论》里面所讲的意思完全相同。
  一个人,人不能不修行,所以一般人看到出家、道士,那是修行人;换句话说,不是出家、不修道的就不要修行,这就是不懂得「修行」这两个字的含义。自古以来,只要是人就不能不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怎么讲?行是行为,就是指的三业身口意,就是指这三桩事情。行是行为,身的行为是动作,一举一动,在儒家讲要如礼,礼规范我们的行动要合礼。言语、起心动念,礼之规范就如同佛家的戒律一样。礼是作来干什么?修身的。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在经典上。
  古时候无论读书或者是不读书,都听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理,修身摆在最前面。《大学》上讲得很好,「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上从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庶人是平民百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你说要不要修?修身,身就包括语跟意。壹是以修身为本,那怎么能不修行?我们的身体造作、言语、起心动念、想法看法错误了,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所以修行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能不补充几个字进去,怕人误会,「修正错误的行为」,这大家就明白了。我们的想法、看法错误,这是起心动念的行为,是思惟见解的行为,这个行为错误了,要加以修正。言语的行为错误,哪些是错误的?妄语是错误的,挑拨是非是错误的,说话很粗鲁是错误的,花言巧语欺骗人是错误,要改正过来,改正过来就是修行。起心动念自私自利是错误的,贪求名闻利养是错误的,瞋恚发怒是错误的,是非邪正没有能力辨别是错误的,凡是错误的都应当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会修行的人抓住根本,根本是起心动念。念正、心正、思惟正,那一切都正,这就是此地讲的藏护诸根,这诸根是讲的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而《瑜伽论》里面讲的善守根门跟我们经上讲的是一个意思,它这个根门里面也是讲的六根。注解里面给我们就讲得比较详细。所以我们如果要懂得善护诸根,要靠什么?要靠惭愧,要靠知耻。
  有一年我在美国休士顿讲经,遇到一位蔡教授,蔡念生老居士的儿子。蔡老居士当年也住在台中,我们常常见面,那个时候他儿子在美国留学。我在美国讲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六三卷)  2006/6/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63》)


...较,超过一倍还多,二十六个。所以为什么人学坏很容易,学好很难?这道理你不就明白了吗?阿赖耶识里面的习气种子,不善的多,善的少,善心所跟不善心所不成比例。佛是这样分类,善恶心所不一样,数目字不相同,而实际上我们现在能体会得到。在习气上来说,应该可以这么说法,我们不善的习气应该占十之八、九,善的习气只有十之一、二。所以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
  在中国过去古老的教育,确实它的精神都在防微杜渐,所以教学非常严格,唯恐儿童学坏,所以很严格。康熙教导他的儿女,二十岁之前,诗词歌赋都不可以学,著重在经史子书。为什么?怕学坏。文学作品里面,在古时候也都有原则,所谓是思无邪,都能守住这个原则,可是开放的幅度很大,经书就非常的谨严。所以二十岁之前,最主要的是学经,经学。史学是吸取教训,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结晶,看看古今中外的这些人物,成功,依什么成功?失败,什么原因失败的?个人的成败,国家社会的兴衰,历史是一面镜子。以这两样东西为主修的。康熙是个很聪明的人,确实勤政爱民,对儿女管教非常严格。宫廷里面,经常不断邀请这些学者专家,在宫廷里面讲学,上课。
  中国五千年来安定和平,怎么得来的?就是「建国君民,修身为本,教学为先」,就是这三句指导原则。中国五千年传统的教育,没有离开这个原则,永远遵循这个原则。这个原则到民国才丢掉了,要学西方人的,把自己祖宗东西放弃了。这一百年,中国人民受尽了苦难,这苦难从哪里来的,我们要知道。就是背弃了祖宗的教诲,遭这么大的难。祖宗的教诲是爱的教育,爱就不会害人,爱就会尊敬人,爱一定能照顾人,能帮助人,能舍己为人,而不是损人利己,损人利己是违背性德。自己即使是受苦受难,也不可以损人利己。这里面要有因果教育,懂得因果教育,自己受苦受难,他不怨天尤人,这时候怎么办?古圣先贤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应该自己好好的反省、检点,改过自新,求忏悔,消业障,这样才能够转变自己的命运,没有怨天尤人的。
  诸位看看《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看看最近出来的《俞净意遇灶神记》,这两样东西是改造命运典型的教材。这两样东西你要多看看,你就知道怎样改造自己命运。改造命运最上乘的,是在这一生成佛、成菩萨,这是最上乘的。前面我跟诸位提到,四十多年前将军乡的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的,这是上乘的成就。你要问什么原因?没有别的,放得下,没有丝毫留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七二卷)  2006/6/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72》)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一九卷





...念求生净土,念力太强了,所以他能把这个世间舍得那么干净。所以世缘不放下,那就像绳索一样,你想走,走不了,捆绑住你。经上常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要把这五条根斩断,你才能超越;有一条拉住你,你走不了,何况五条还得了吗?他能把这个根斩断,所以能自在往生。走之前,到这个地方来礼拜、来谢恩,都是做出榜样给大家看的。他来礼拜、来感恩,不是他肉身来,这大家见不到,鬼神见到。来了之后,回去才断气往生的,不但度了很多人,而且度了更多的鬼神。我们同学要认真努力。今天这品经我们就讲到这里圆满,下面就是要讲胜妙功德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七七卷)  2006/6/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7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清凉大师为我们介绍,解释这品经「四门分别」,第一段讲来意,我们把他的文略略的介绍一下。「夫行不虚设,必有其德,既解行圆妙,必胜德难思」,这是说这品经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讲。前面一品是「净行品」,说的是菩萨行门,也就是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无不是以教化众生为目的。教化众生必定是以身教为第一,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以身作则,古人讲的修身为本,近代我们常说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这就是菩提心,这就是菩萨愿。我们在前面一品「净行品」里面看过的,我们也很认真的来学习。
  既然有行因,一定有果德,所以必有其德,德跟得到的「得」意思相通,古时候这两个字通用的,一定有所得。对自己来说,是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对我们现前来讲就非常的明显,烦恼轻、智慧长,这是真正的德;不仅是提高境界,实际上是提升灵性。从菩萨一定要辗转提升到究竟佛果,这是学佛、修行唯一的目标。我们必须要记住,决定不能被世间的假相,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是假相,《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能被假相欺骗了,那就错了。样样要觉,要明了。所以底下接著说,既然解行,解,「光明觉品」是菩萨的解,「净行品」是菩萨的行,而这一品是菩萨的果德。你有解、有行一定有好的果报,果报的确是不可思议。胜德难思,胜是殊胜,难思就是不可思议,这是果报妙。
  「收前行愿,成信德用,故次来也」,这按照顺序。你看前面讲解,再讲行,当然要讲果报,一定要讲果报。在前一品我们读到,智首菩萨见到如来果地上殊胜的果德,向文殊菩萨请教。果必...(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七七卷)  2006/6/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77》)


...范家世世代代都出人才。
  印光大师对范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言语文字里头时时赞叹。他的成就不亚於孔子,孔子是想求一个职位没求到,范先生得到。孔子要是得到宰相的地位,我们相信范先生所作所为,孔子在他之先一定也做到。孔子是实在求不到,这才回家去办学培养后代,就是自己的抱负不能在自己这一生施展,希望留给学生。这也是他没想到的,反而成为至圣先师。诸位要晓得,至圣先师也是个缘,我们可以说夫子的运气好,遇到一个汉武帝,至圣先师是汉武帝推崇的。
  汉武帝确实了不起,他的思惟、智慧,雄才大略,确实值得后人尊敬。因为在那个时代,中国经历春秋战国一段长时期的动乱,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要想化解国家跟国家的冲突只有一个方法,统一。诸位要晓得,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把诸侯这些国家全部消灭改成郡县,像现在省县制度就是从那以后传下来的,中国统一了。秦始皇虽然统一中国,不知道怎样治国,所以时间很短就彻底失败,被项羽灭了。项羽的武功,太史公也赞叹,也是不懂得治国的方法。真正懂得治国的方法,汉武帝,汉武帝才回过头来想想,两千多年的老祖宗用什么方法治国平天下?用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个道理他懂。所以用什么来恢复社会的秩序,安定人心?提倡教育。
  在春秋时代所谓是诸子百家,学说之多让人看到眼花撩乱,到底哪个好?如果这些学派统统都要来学,必然会引起学派跟学派当中的争论,社会还是不能太平。所以汉武帝的决策,诸子百家里面细心去考察、去选择,选择一家就订为国教,我们全国人都学这一家。其他的各家,国家不提倡,那就是私人去学,私人人数很少,这不至於扰乱社会。国家选择的是孔孟,选择孔孟,孔孟的思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我们晓得。孔孟思想是继承中国过去两千年的传统,从黄帝到汉朝初年,两千多年的传统。这个教育的中心理念是仁义,仁义跟我们佛门讲的慈悲是同样的意思,仁就是慈,义就是悲。你看我们佛门解释慈悲,慈是带给人快乐,悲是帮助人解除痛苦,所以悲是拔苦,慈是与乐。仁就是与乐,义就是拔苦,用佛法来说,慈悲的教育,跟佛法可以说同一个理念,同一个教学的核心。佛家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这个慈悲,也就是儒家讲的仁义,以种种善巧方便落实在社会各个层面,那叫做善巧方便。佛法的善巧超过儒家,儒家仁义的运用没有佛法慈悲运用那么样的善巧,所以在整个社会影响来说,佛法...(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八一卷)  2006/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81》)


...品经。「但明十信菩萨所修行法门,及一百四十愿等法」,这一百四十是讲整数,实际上我们念过了,是一百四十一愿。这一百四十一愿是「净行品」,换句话说十信菩萨他所修学的根本法,这个很重要。
  曾经有人提出问题,我们对於大乘教还没有基础,可不可以专学《华严》?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佛法里面不重视你的学历,不重视这个,重视什么?重视你的善根,重视福德因缘,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20:00

你看《弥陀经》上不是说得很好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华严》跟《弥陀经》的关系是一,不是二,《佛说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是中本。这三部经是一而三,三而一,这个我们要清楚、要明了,讲席当中多次介绍。换句话说,你想把《弥陀经》讲好、《无量寿经》讲好,一定要懂《华严》,那《无量寿经》、《弥陀经》无论深讲浅讲、长讲短讲,真的是成就辩才无碍。为什么?大本的内容太丰富了,小本是纲要、是纲目。
  学《华严》从哪里学?我在前面跟诸位同学做了恳切的报告,一定要从《弟子规》做起。这就好像种树一样,它是树根。中国从汉以来两千年了,这两千年,中国人确实像《大学》里头所说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拿什么来修身?儒释道三家的根,我们要从这里扎根,不扎根怎么行?学习这么多年没有成就,原因在哪里?没根。现在明白、觉悟了,真正忏悔,现在扎根还是来得及。
  儒的根就是《弟子规》,道的根就是《太上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十善业道经》。这三样东西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讲的,而是要做的,你要把它做到,那你就有根。你有这三教的根,无论学哪个法门,无论学哪部经教,肯定有成就。成就大小在乎你自己用功的勤惰,你要是发愤勇猛精进,成就就大,如果是懈怠懒散,当然你成就就比别人差,道理在此地。
  有了这个根,学《华严》,学《华严》确实要落实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家的根,大、小乘佛法,人天佛法,都依十善业道而建立,这是基本的。从这三个根,我们如果学大乘,要学《华严》,再向上提升就是沙弥律仪,这都是要做到,要要求自己。为什么?华严会上每个菩萨都做到,我们不做到,怎么能参加他们的法会?所以你必须要具备这个条件。沙弥律仪做到之后,比丘戒、菩萨戒要做到,一层一层向上提升。从大乘菩萨戒,就是梵网菩萨戒,你再修行十信菩萨的一百四十一愿,有没有困难?一点困难都没有,对他们来讲轻而易举,哪有困难?几乎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全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八三卷)  2006/7/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83》)


...一样的礼敬,这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我比他高,他不如我,他要尊敬我才对,我怎么可以去尊敬他?这是烦恼习气,这不是本性。所以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只知道别人错;佛菩萨跟我们相反,只知道自己错,没有看到别人错,专看别人的性德,哪来的错?看自己是什么?看自己的习性,毛病就太多了,看别人的本性。
  所以《坛经》上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个话怎么可能?世间一切人事物,过失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怎么会没有过?看本性就没有过,看习性就有过,所以看别人要看本性,看自己要看习性。看习性自己才真正知道知过能改,这是佛菩萨跟凡夫观念上不一样的地方。善财为什么一生就证得圆满的佛果?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为什么一生成佛?他是真成佛不是假成佛,大乘教里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没有别的,就是会看、会学。会看就是看人本性、看物本性,物是什么?九法界众生。我们今天或者是讲,现在这些名词,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你看本性就没有过失。所以对自己不能看本性,对自己要看习性,你才能发现自己的过失。
  圣人还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看到一切众生的过失,是我的过失!这个方法高明,中国古代的圣贤都是这样子修身。「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是自己,古人称自己称朕躬。朕是我,躬是身。万方有罪,罪在我身,我做错了,所以他天天改过,天天自新,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灵性,转凡成圣,秘诀就在此地。你看看我们今天所做的,起心动念完全跟这个相反,我们只看到别人过失,从来没有看到自己过失,所以永远搞六道轮回。这就是经教里面常常讲的可怜悯者,我们要觉悟。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下面的两句:
  【信於境界无所著。远离诸难得无难。】
  这两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的,「信境本空,故无所著」。这句话说得好,是事实,可是一般世人不能够理解。一般世人著了相,总是认为这一切现相是真有,怎么能说没有?身体有,真有,我们的家亲眷属真有,名闻利养真有,这个世界也是真有,你怎么能说是空的?怎么能说是假的?如果你这种说法,世间人一定认为你头脑有问题。确实是如此。这是事实真相,没有人知道,所以佛要把这个真相讲出来,谈何容易。
  我们从佛的教学体会到佛的耐心,这是要学的。佛陀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就是要把这个事实真相向大家说明白,介绍清楚。可是六道众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二四卷)  2006/9/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24》)


...非常难得。好像虽然没有进入大学一年级,现在在念大学预科,预备班,也很难得。这是我们不能不懂的。我们要想契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三大类的烦恼都放下了。执著放下,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放下了,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也放下了,妄想是无明烦恼,才能够爱乐甚深法。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有些同学告诉我,某人很精进,现在退心、退转了。我们听了笑笑,不在意,为什么?退转是正常现象。为什么是正常现象?他见思烦恼没放下,他怎么会不退转?真正不退转是要放下执著才不退转。他还有执著,只要还有少分执著,遇到退缘、不善的缘,他就会退转。真正不退转,不再执著,他就不会退转。一切真的做到随缘而不攀缘,顺境很好,逆境也很好;善缘很好,恶缘也很好,就不会退转了。如果说善缘有贪恋,恶缘有瞋恚,他怎么会不退转?
  修行在哪里修?诸位要把这两个字搞清楚。行是行为,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行为;修是修正,就是说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错了,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不知道,佛菩萨知道,佛菩萨所说的经论就是标准。经论,古人很慈悲,把它分做三大类,这三大类很重要,很必要,就是对治我们身口意三业行为。戒律修身,我们身体的造作用戒律做标准。符合戒律的,正的,对的;与戒律相违背的,错的,不对的,你把它改过来。经教是语业的行为,言论,我们的言论跟经上所讲的相应,对的;与经上讲的不相应,错的。起心动念是意业,论藏,经律论三藏,论是智慧。我们起心动念,想法、看法与论相应的,对的,正慧;如果与论讲的不相应,邪慧,错误的。所以经律论三藏是标准。经律论三藏是佛说的,佛是过来人,我们没有见性,要用他的标准来帮助我们、提升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早一天入佛境界。果然入佛境界,你就证得真如,你就爱乐甚深法。
  爱乐甚深法,从初住菩萨就开始有了。初住菩萨跟初地菩萨,你看初地叫欢喜地,初住叫发心住,发菩提心,这两个意思很接近。初住是在因地,刚刚开始,初地是成就,菩提心结果了,开花结果了。所以爱乐是极喜异名,欢喜到极处。欢喜什么?欢喜甚深法,叫法乐。绝对不是财色名食睡,财色名食睡早就丢掉了。前面经里面告诉我们,「不求五欲及王位」,都舍掉了;「富饶自乐大名称」,舍得干干净净,有爱乐。那个东西要不舍掉,爱乐你得不到,甚深法你也无法体会,那是什么?那是烦恼习气。我们今天世间人最麻烦的,这个东西紧紧抓住,不肯放松,特别是五...(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0卷)  2006/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0》)


...家庭里面夫妇、父子、兄弟姊妹。现在家庭是小家庭,中国古代统统都是大家庭,一般都有四代同堂,八十岁大概就四代了。五代同堂的少,五代同堂大概要一百岁的样子,一百岁才是五代同堂,大家庭。大家庭里面人口,六、七十人是很普通的,一般中等家庭都是一百多人,一百多口!家族兴旺的就有两百多人,你要不忍辱怎么能相处?所以,中国人讲齐家、治国、平天下,有道理。那个家不是现在的家,现在小家庭只有三、四个人,那不能跟从前相比。你能够治家,就能治国,这就说明家庭里面的复杂跟国没什么两样;能治国,你就能平天下。那个平是天下人得到公平,不是统治,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就是国际之间都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是这个意思。
  我们就看看现代的家庭,在中国还有三代同堂的,现在的状况是夫妻不和,你看离婚率这么高,就知道了,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婆媳不和,麻烦可多了。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不能小看,不能疏忽。为什么从前能够维系著大家庭的和睦?而大家庭制度在中国存在至少五千年,原因在哪里?在教育。所以现在连外国人都很多人知道,古代的中国人懂得重视家庭教育。家庭要没有教育,这么多人、这么多的知见,怎么能摆得平?中国靠教育。齐家靠教育,修身靠教育,治国也靠教育,与国际上往来没有一样不是靠教育。所以在整个历史上看,中国是个和平的族群,是个长治久安的国家。改朝换代动乱的时间不长,而政权安定之后,至少有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甚至於两百年的承平时代。这是西方研究历史的人对中国非常羡慕,真的,他们也把原因找到了,家庭教育。
  要知道佛教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而且是以家庭教育为根本,从家庭教育来发扬光大。我们在「净业三福」里面就看到,世尊教导我们的第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再接著「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讲得清楚,《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跟中国的老祖宗理念、方法完全相同。所以,佛法传到中国,备受中国朝野的尊重,有它的道理。就是它重视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为根本,扩张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讲到遍法界虚空界。
  我们知道众生品类不齐,佛在经上把它大分,分为三大类,上、中、下三等根器。上根里面还有上上根,上上根的人不多,在大乘教里面,上上根是根熟的众生。他要是遇到缘,缘要殊胜,他一生可以成佛,上上根。上根人,如果遇到殊胜的法缘,他能够证阿罗汉果,能够证菩萨果位。所以佛陀建立教学,主要是给这两种人得度的机缘...(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一七卷)  2007/2/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17》)


...过去可以用命令式的,责备,甚至於打骂教育;现在不行,现在你要这样做的话是侵犯人权。现在全世界人权高涨,侵犯人权你要受法律处分,好意也不行,人家不懂你什么好意坏意,只知道你的行为侵犯人权。所以,现在人的福报不像从前,没有从前人福报那么大,这个要晓得。
  规过劝善,一定要懂得察言观色,他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立刻就要中止。甚至於有人向你请教的,不是诚意,是个客套。早年我遇到一位同学,也是很出名的法师,他讲经我去听,下台的时候很客气向我问讯,问我「我讲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要给我批评」。我以为他很诚意,我就刚刚好要想他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的地方。我的话还没说完,他脸色就变了,我赶快说不错,讲得很好。不能接受,说请你来指教,客气话,你不可以真说,以后我就懂得了。不是桩容易事情。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维系和谐,和睦相处,这比什么都重要。和是性德里头最重要的大德,一个是爱,一个是和。中国古人常常讲「和为贵」,前面三个字是「礼之用,和为贵」。
  传统教学里面,是以礼来修正我们言语、造作的行为,讲守礼。佛教就是戒,戒律是对治我们身口;经论是纠正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所以经律论它的功效是如此。戒律,修身的,口业是属於身,修身口的;经论是修正思想,修正意念,思想见解,这是教学阶段它的作用。到你开悟的时候,那它是另外一个作用,到你开悟,经律论三藏是给你印证的标准。你是不是真的觉悟?是不是真的佛知佛见?你看看经论上,经论上所说的跟你自己想法、看法完全是相同的,你的觉悟是正确的,没有错误。觉悟之后,你的言论、你身体的造作跟戒律完全相同,这证明你是真正彻悟,大彻大悟。然后你就晓得,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思想见解就是戒律。佛佛道同,觉悟了一定是相同的,没有两样。他们的言语、造作决定是戒律,所以说戒律是性德,行为上的性德,起心动念那是思惟上的性德。明心见性不是别的,性德显露。
  由此可知,我们在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与性德相应,所有一切不善决定是跟性德相违背。跟性德相违背的,你要晓得那是六道三途的业因,与性德相应的决定是菩提涅盘的业因。明白这个道理,肯定这个事实,我们对於圣贤教诲才毫无疑惑的全盘接受,依教奉行。在学习过程当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一定是欢欢喜喜的通过,决定不会受它障碍。这就是真正『执持供养诸如来』,这个「如来」,他没有说供养诸佛,他用如来,供养我们自己的本性。是供养自性如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一九卷)  2007/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19》)


...这个不究竟,不究竟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这不究竟。所以他到恒河旁边大树底下去打坐,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断了。这一下断,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在中国禅宗里面,六祖惠能大师他没有参学,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在黄梅做义工做了八个月。由神秀大师一首偈子引出来,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是顿修顿悟,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之所悟跟惠能大师所悟是同一个境界。所以我们读了《坛经》就晓得世尊当时的境界,我们就明白了。我们不是这个根性,我们可以从哪里?渐修渐悟,慢慢来。我就是这样的根性,从认识章嘉大师到今年五十六年,这五十六年当中,年年放下,年年提升,渐修渐悟,半个多世纪在经教里头能看得出佛的境界,能看得出佛的慈悲。好,现在时间到了,这句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一句:
  【或以寂静禅定门。】
  『寂静禅定』在现前也非常重要,东方,在中国、在印度自古就提倡「静、定」,儒家总的纲领,实在讲古圣所传,《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大学》里头三纲八目,三纲就是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意思,天下人都得到公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就是平天下的意思。方法里面最重要的,这书上说得很好,知止而后有定。由此可知,这个定是个关键。定是从哪里来的?定是知止,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知足,知足,心就定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日常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知足。知足,心是定的,定生慧,慧才能够学习。所以没有定慧,不但出世间法你学不到,世间法也学不到。世间法也要靠定慧,小定得小成就,大定得大成就。世出世间法成就的关键就在定,你说这个多重要!
  我们看看现在人,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从儿童、少壮到老人,细心去观察,绝大多数心浮气躁。为什么心浮气躁?不知止,不知足。不知足,贪而无厌;不知止,一定杂乱无章,他怎么会成就?我们再看看近代这些科学家的成就,符不符合这个原则,寂静禅定?符合。科学家一生研究,真的一门深入,他不学很多,一门,知止,止於这一门,止於这一个科目,他心是定的,所以他能成就。如果他不晓得止於一,心里面还有妄求,贪多嚼不烂,他就不能成就。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圣贤大法?佛法是大圣大贤,你怎么能成就?
 ...(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二三卷)  2007/4/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23》)


...说话的音声),就知道你有什么病,这是治病的时候,第一等医生,叫望;第二等的,第二等是望了之后还要问你,问问你的状况,这二等的;第三等,问了之后还要把脉。所以那个真高明的不需要把脉,把脉在治病的时候是第三等的。我们听了老师这些话之后,看到把脉的医生叫三等三的医生。中国的这个医学玄。
  养生之道,心要寂静,身要运动,这个会养生。为什么?心它本来是清净的。心在哪里?找不到!所以佛法用圆来表法,圆,这个是圆的,圆有圆心。在几何里头,圆有没有圆心?有,在哪里?找不到。圆心是抽象的,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佛家讲心,真的是如此。所以心是什么?心是空,心不能有。心起作用就变成圆周,圆周是动的,圆周是个轮子,它要动;它要不动,它就坏了。所以养生,养心要清净,心要寂静,身要运动。
  佛家运动用什么?用拜佛,拜佛是运动,一天至少也要拜一百拜。一般初学多半一天拜三百拜,这也是遇到的境界不相同。我在年轻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我没出家,还在认识李老师之前。三十岁那一年,我辞掉工作,在忏云法师茅蓬里面做义工。法师规定每天拜八百拜,早晨拜三百拜,中午吃过午饭之后拜二百拜,晚上拜三百拜,每天八百拜。既是修身也消业障,拜佛是忏悔。拜佛的时候心是静的,没有妄念。做不到的时候就念佛,拜佛的时候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无念,这个心地清净。身体依照规矩,动作统统做到,你全身都运动到,非常好!
  那时候茅蓬在山上,山上没有电,也没有路,我们自己开一条小路。没有电,点蜡烛,所以晚上睡得很早。因为茅蓬里面是过午不食,晚上都不吃饭,所以就简单。晚上六点钟就开始做晚课,先拜佛,三百拜拜完之后打皈依,做个三皈依,很简单;接著休息,八点钟休息,睡觉。早晨两点钟起床,起床之后,洗了脸先去拜佛,拜三百拜,然后再开始工作。我在那里做义工,做厨房,准备大家的早餐。
  你心是定的,身是动的,这个人身就健康。现代人恰恰相反,心是妄念太多,心在动;身喜欢舒服,身不动,你想想看,他怎么不生病?完全颠倒了,该动的不动,不该动的偏要动,恰恰相反,这是错误。东方圣人懂得这个道理,东方的教诲,一般人也明白养生之道。你看看许多乡下人很贫苦,长寿,八九十岁、一百多岁的常有,你去调查,他吃的粗茶淡饭,一般人看起来没什么营养,为什么健康长寿?怎么研究也没有研究出一个道理出来。实实在在它有道理,它不是没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二三卷)  2007/4/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23》)


...,只是没有写出报告。了凡先生很难得,他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写成四篇文章,给他儿子做纪念、做参考,这样传下来。不是他一个人,很多!所以命运可以改,只要你懂得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命运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上。
  中国老祖宗五千年就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是你在日常无论是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出了麻烦,有了不如意的事情,怎么办?自己好好反省,问题不在外面,问题一定在自己,这个话说得对。认真反省、检点,把因素找出来,然后把它改正过来,外面问题就化解了。所以这些年来,我参加了十次联合国的世界和平会议,联合国开会开了三十多年,世界愈开愈乱。为什么不能解决?他就是不懂得反求诸己,总是说那一方不对那一方不对,都是这样的。冲突发生了,恐怖事件发生,总是在批评两边不对,没有想到要解决问题要从自己本身改变起。这真是东方人晓得,我们老祖宗晓得,佛菩萨晓得,老子晓得。从哪里化解起?要从自己内心,把对人、对事、对物,首先把对立的念头化解掉。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身心和谐,从这里做起,你才能够影响外面人,你才能化解问题。如果不从自己内心上去下功夫,你就做不到。
  所以中国人讲修身,佛家讲修行,中国人讲修身,从哪里修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这里修起。现在世界上的纠纷我看得很多,他没有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没有从这里做,完全用批评、用教训,没有人愿意接受。所以,会虽然是议了,议也议决了,到最后不能落实,没有人愿意接受你的,所以开会不能解决问题。问题是要解决,不解决大家痛苦。我们把老祖宗这些方法,佛菩萨的教诲提出来,大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不相信!最后告诉我,「法师,这是理想,做不到」。这个对我的批评,很好,让我了解,他们满脑袋就是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要拿证据出来,没有证据不相信。所以我就想到我们一定要做出来,做出来给你看。
  最后我选择到我的老家汤池小镇,用这个小镇来做实验,做什么实验?《弟子规》的教学。这个小镇十二个村庄,居民四万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统统学《弟子规》。没有想到三个月效果就出现,半年,整个社会风气转过来。我都很惊讶,我们的老师很感叹,人民怎么是这样好教!我们把这桩事情介绍给联合国。现在这个小镇,国内外去参观的人非常之多,做实验做给你看。这些老师,我告诉他们,从哪里做起?从本身做起,每个人都懂得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这儿下手,你才真正能感动人。《弟子规》的教学很普遍,很多地方都教,为什么收不到效果?教的人没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以他教的东西没效果。别...(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二七卷)  2007/4/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27》)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二〇卷





...千年前一直到近代都能做到?我是讲近代,不是现代,现代怎么样?现代是中国人把老祖宗的教诲疏忽了,一昧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外国,中国东西不要了。
  这样的疏忽至少也有一个世纪,换句话说,有一百年了,一百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也不短。我们丢掉老祖宗东西有三代、四代、五代,不但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父母不知道,我们的祖父母不知道,大概我们的曾祖父母他们知道,高祖父母他们明了。现在人相信科学,科学第一个要拿证据出来,所以我们就把中国传统的教育做个实验,实验就是证据。真的是三宝加持、祖宗有德,我们能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实验成功,化解冲突、安定和平真的落实了,民风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我们感到非常惊讶!去年我们把这个成果向联合国总部提出了,古圣先贤的办法不是理想,现在如果去做,还是非常有效果。这就是汤池小镇实验的成就,我们介绍给联合国。现在国内外到那里去参观、观摩、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中心打电话告诉我,平均每天去参观的有一百多人,从海内外各地去的,这个影响还不断的在扩大。
  无常苦空是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要有对治的方法,佛法里面有更殊胜的。我们现在做实验是用儒家的,诸位要晓得,中国在这两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单单是用儒家,而是用儒释道三家。所以,过去有过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前清两百年的盛世,这个历史上所谓是天下大治。用的什么方法?儒释道三家。这是学术,不能把它看作宗教。宗教,说实在话,是清朝中叶以后才形成的。干隆那个时代还不是宗教,一般谈讲三家、三教,三教是讲教育,不是宗教;三家是讲学派,儒释道这三个学派。干隆以后才慢慢变成宗教,而宗教这个名称不是从中国来的,外来语。西方人讲宗教,首先传到日本,从日本传到中国,才有所谓宗教。
  但是中国佛教本身也讲宗教,与现在宗教这个意思完全不相同。佛门为什么称宗教?因为它有宗门、教下,合起来讲宗教。宗教在中国佛教里头讲是宗门、教下,宗门专门指禅宗,这是讲求顿超顿悟,上上根人所学的,它没有阶级。教下就指其他九个宗派,中国总共有十个宗派,其他的九个宗派是上中下三根,都是有次第的。像现在读书一样,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逐渐向上提升。这上中下三等根性,他们的学习进度不相同,上根的人快,中根的人其次,下根的人慢。下根人一定像念小学六年,中学念六年,大学念四年,这才能毕得了业,那是下根。中根的人根性利一点,小学可能念个五年就毕业,中...(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二八卷)  2007/4/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28》)


...人懂礼貌了,见面都懂得问好,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有礼貌,九十度的鞠躬礼。外地人到汤池参观看到他们的礼貌都很惊讶,以为是日本人,日本人见人就是九十度鞠躬礼,其实日本人是从中国学去的。我们不是学他,我们九十度鞠躬礼是老师教的。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待人接物、迎客送客都是九十度鞠躬礼。这叫扎根的教育。
  在过去一百年前中国人扎的根是三个根,不是一个,根深蒂固,三个根就是儒释道三个根;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道。从什么时候学起?从小学起。三岁之前这个根已经扎得很稳固,怎么学的?父母教的。所以人来到这个世间,诸位要晓得,第一个老师是母亲,为什么?你不离开母亲,母亲也不会离开你,三岁。三岁之后会走路了,还是不能够离开父母。六、七岁上私塾,就上学了,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延续,是家庭教育的成长,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茁壮,圣哲的教育,佛教、道教是属於圣哲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开花结果。
  中国人我们常讲「量大福大」,古人很少讲国家,你看古书里头讲国家的少,讲天下的多,天下超越国家界限。中国人的目标是世界大同,齐家、治国、平天下,世界大同那个根是家庭,家庭的根是修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如果说是我们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都不要了,来讲治国、来讲平天下,我们套一句佛经上的成语,叫「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那是你决定做不到的。那真正做到是什么?真正做到是毁灭世界,你手上拥有毁灭世界的武器,你可以把整个世界毁掉,你来统一。统一能不能成就?不能,为什么?没有根,根是什么?根是家教,家庭文化。
  中国五千年来重视家庭文化,所以这个族群在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前三个没有了,中国还存在,什么原因?欧洲人研究的,欧洲人研究的结果,他们说可能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关系。这个结论正确,一点都不错。如果我们不重视家庭教育,换句话说,你的家不和,现在这个社会几个人家里和睦?家不和,家不和国就不治,你这个国家社会是动乱的,怎么样你都比不上中国过去任何一个朝代,它社会安定。社会安定是什么?人民有家教,人民都老实、诚实,懂得伦理,懂得道德,社会安定了,这国治,国治而后才天下平,才能讲世界大同。
  所以齐家要修身,一个家庭里面父母要是不知道修身,他怎么能影响婴儿?影响婴儿就是教育婴儿。婴儿一出生,眼睛张开他就会看,他就会听,他就在学习,就在模仿,所以从生下来到三岁,他学了一千日,这个一千天他所学习的是他一生的根基。他学到善的,这个人一生是善人,他学到不善的,那一生就有不善的因素在其中。所以这三年比什么都重要,做父母的在婴儿面前言行举止都要端庄、都要约束,让婴儿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伦理道德,这么教出来的。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是个动乱,清朝亡国之后,中国军阀割据,社会动乱;接著日本人的侵略,八年抗战,把整个社会打乱了,一直到现在。因为社会缺乏伦理道德的教育,疏忽了这一点,社会始终得不到安定,原因在此地。很难得,江泽民主席提倡的「以德治国」,接著胡主席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是治国,和谐世界是平天下。他提倡的八荣八耻,依旧是在伦理道德上著手,依旧是在修身、齐家上下功夫,如果不在这上面,那就变成口号,永远不能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西方人有不少真正认识了,他们赞叹,他们向往,他们希望中国文化将来能够普及到全世界。近来有不少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所以一般外国人对中国人感到有威胁感,所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三三卷)  2007/5/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33》)


...国就不治,你这个国家社会是动乱的,怎么样你都比不上中国过去任何一个朝代,它社会安定。社会安定是什么?人民有家教,人民都老实、诚实,懂得伦理,懂得道德,社会安定了,这国治,国治而后才天下平,才能讲世界大同。
  所以齐家要修身,一个家庭里面父母要是不知道修身,他怎么能影响婴儿?影响婴儿就是教育婴儿。婴儿一出生,眼睛张开他就会看,他就会听,他就在学习,就在模仿,所以从生下来到三岁,他学了一千日,这个一千天他所学习的是他一生的根基。他学到善的,这个人一生是善人,他学到不善的,那一生就有不善的因素在其中。所以这三年比什么都重要,做父母的在婴儿面前言行举止都要端庄、都要约束,让婴儿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伦理道德,这么教出来的。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是个动乱,清朝亡国之后,中国军阀割据,社会动乱;接著日本人的侵略,八年抗战,把整个社会打乱了,一直到现在。因为社会缺乏伦理道德的教育,疏忽了这一点,社会始终得不到安定,原因在此地。很难得,江泽民主席提倡的「以德治国」,接著胡主席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是治国,和谐世界是平天下。他提倡的八荣八耻,依旧是在伦理道德上著手,依旧是在修身、齐家上下功夫,如果不在这上面,那就变成口号,永远不能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西方人有不少真正认识了,他们赞叹,他们向往,他们希望中国文化将来能够普及到全世界。近来有不少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所以一般外国人对中国人感到有威胁感,所谓中国威胁论,那是他错会了意思。我接触外国人多,我常常告诉他,中国没有威胁,中国是和平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是中国人的政治、不是中国人的军事、也不是中国人的科技、更不是中国人的经济,是什么?中国人的文化。唯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世界才不会有冲突,才会安定,才会和平。所以要化解冲突,促进世界的安定和平,中国人讲的平天下就是现在所说的,平是公平,天下人整个世界得到公平,是这个意思。
  外国人现在提倡的也是有道理,全球化,一体化。现在有些项目走向全球化了,什么时候政治走上了全球化,伦理道德走上了全球化,宗教教育走上了全球化,世界就是一家了。世界虽然是一家,还有没有国家?有,那个国家等於像现在的省、州,它可以自治,自治区,国家里面也有县市这些政治的单位,都可以存在。希望这个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人祸没有了,如果回归到伦理道德,给诸位说,天灾也没有了。天然的灾害从哪里来的?人心感应的。佛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自然灾害里面讲的洪水、火山爆发、飓风,这是贪瞋痴感应的,傲慢、自大感应的是地震,他不平。最严重的是地壳的变化,整个大陆沉到海底,海洋里面产生变化,山再冒到水上面变成新的大陆,这就是什么?这个地球重新调整,整个重新再来。科学家告诉我们,这种情形地球上过去已经有很多次,我们看到科学报告,至少过去有个五、六次,就是整个地球地壳重新调整。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还是人心行为造成的。在我们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三三卷)  2007/5/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33》)


...们可以说在海外这半个世纪走遍全球,也接触十几种不同的宗教,看到普遍的现象,能说不能行,那么你所学的、所说的不但不能解决社会问题,自己本身的问题不能解决。本身什么问题?家不和。再说的小一点,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是你本身问题,这个问题你都解决不了,你在社会上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看了之后深深的反省,这个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出在什么地方?扎根的教育疏忽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努力从扎根上下手。怎么个做法?先要求自己,祖宗教我们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工作或者在社会上,碰到问题行不通、困难了,一定要记住,问题不在对方,问题在自己。你从自己内心里面去找,从自己心行上去找,你才会发现,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你要把问题都推到对方,我没有错,他们的错,你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他们错了怎么样?他们错了他不服你,你要责备他,他记仇,将来总会有机会他来报复你,你的麻烦大了。仇恨要结得深,不但是这一生报复,生生世世都报复,那时候你苦了。所以祖宗的话是经验之谈,是智慧的教诲,反求诸己。
  你看古人这个扎根真的是深,有深度,他从哪里扎起的?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才修身,你想想看。可是这些科目学习的内容在哪里?给诸位说,学习的内容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就在这里面。所以从前的教学是从小教,从小从什么时候?小孩出生,甚至於还没有出生,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胎教。现在到哪里去找?哪个要做母亲怀孕的时候她就开始教?没有。可是你要记住,好人是教出来的,圣人是教出来的,贤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看你怎么个教法。
  中国人懂得胎教。小孩一出生二、三天,眼睛张开,他就会看、就会听,大人在他面前言行举止他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完全记在心里,叫先入为主,根深蒂固。他看了三年,到三岁看了三年,他就很像一个小大人,为什么?他能够辨别邪正、是非、善恶,所以谚语讲「三岁看八十」,这个话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在今天讲这句话人家不懂,三岁小孩你能看到八十,他懂什么?他真不懂,可是从前不一样,从前有家教,现在没有家教了。今天整个社会动乱,整个世界混乱,原因在哪里?家教失掉了。
  今天我们谈到回教、谈到穆斯林,依旧令人肃然起敬。很多人谈到的时候,又尊敬、又害怕,尊敬的是什么?全世界最团结的是穆斯林,所有宗教里头回教最团结,怕的是什么?这些恐怖分子好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三五卷)  2007/5/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35》)


...所有宗教里头回教最团结,怕的是什么?这些恐怖分子好像都跟他们挂勾。其实回教是温和的,我接触的太多了,恐怖分子是少数又少数,极端分子。可能里面有回教徒,他懂不懂回教教义?给诸位说,他不懂,如果真正懂得回教教义,他不会做恐怖的事情,为什么?他们的真主、他们的上帝是特慈普慈的。特慈就是特别慈悲,普遍慈悲,就跟佛教讲的大慈大悲是一个意思。他们的真主是大慈大悲,怎么会有恐怖行为?不可能的,所以那是极少数的极端分子,这个我们要了解。
  所以我们尊敬他们,他们重视家教,他那个家庭教育是写在《古兰经》里面的,凡是回教徒,个个要遵守,所以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说在全世界还维系著家教的是穆斯林。我们中国也维系了五千年,可惜在这一百年把它丢掉,太可惜了。没有家就没有国,我们的身是家的根本,家是国的根本,国是世界的根本,如果家要不和,社会肯定动乱,说家不和能够把社会做到和谐,那是决定做不到的。你冷静去思惟,他在家里,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到社会上他怎么能跟你和?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社会不和,世界怎么能和谐?不可能。
  所以中国讲得很好,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是到修身,把做人的基础奠定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祖宗的智慧、祖宗的教诲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做了五千年。你读读全世界的历史,在全世界,中国这个民族,现在连外国人听到都尊敬,为什么?五千年文化的底蕴太厚了,中国从秦统一一直到今天,两千多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欧洲虽然出现罗马帝国的统一,一千年,灭亡之后再不能恢复了,唯独在全世界这是第一家,大一统,多么可贵!就是这个大家庭。靠什么?靠传统的伦理文化,就是靠传统的家庭教育,有家。家和万事兴,家和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天下平就是今天讲的世界大同。
  所以世界大同要从哪里做起?要从这个国家社会安定做起,国家安定靠哪里做起?靠家,每个家庭都能够做到和谐、和睦,家人能够相亲相爱。一个家庭要能够和,先要修身,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放下。格物是放下贪求物欲的错误观念,物是物欲,现在人都迷在物质欲望里头,你看中国老祖宗头一个就是你要把这个看破,把这个放下,这个东西放下之后才能致知。知是什么?学问。所以我们今天学东西学不好,看古人东西看不懂,我讲的算是相当详细,还是听不懂,什么原因?你本身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你有欲望,你有五欲六尘的欲望,这个欲望障碍了你的悟门,中国人讲堵塞了悟门,你不会开悟,你怎么听你不会悟,不会悟所以你做不到,听了以后都变成常识。我们讲学佛学些什么?佛学,佛学常识,你没有学佛,佛是什么你真的不知道,讲得再清楚你也听不懂。在佛法里面讲,你的执著没有放下,你就不懂,你能把执著放下你就懂了。执著是最严重的烦恼,所以执著放下就是阿罗汉,真正佛弟子。
  你还有执著,从哪里看?从你的生活、从你的处事待人接物,还是斤斤计较,这怎么行?你能够统统放下,智慧就开了,智慧是你自己本来有的。所以佛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看讲得多清楚、多明白,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本来是佛,你跟佛没有两样。三样没有办法放下,佛很慈悲,教我们一样一样的放;放...(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三五卷)  2007/5/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35》)


...但是人不相信。佛用什么方法?「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就可以把现前这个状况中止,冰可以让它不再融化。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回头是岸,断恶修善,它慢慢水又结成冰,可以恢复为正常。可是这些,现在人说你拿不出科学这些证据;现在什么都要讲科学,拿不出科学证据。虽然没有科学证据,可是感应的事情太多。感应事情,科学不能解决,认为什么?认为是幻觉,他总要找一个名词来解释。所以我们反思,一定要客观,不要有成见。要有成见,成见就是坚固的执著,那没有不吃亏的。
  所以我们自己身心和谐,就会感动一家人。一家人和,家和万事兴,你说这一家人快不快乐?当然快乐。家和万事兴就是家和万事乐。一家和乐,再扩大,就是你一族和乐,你的邻居、邻里乡党和乐。和才是真乐!跟诸位说,不能争,争没有乐。现在凡事讲竞争、斗争,那个苦不堪言。竞争、斗争,哪里有乐?战争,哪里有乐?美国在亚洲这两次战争,到现在都不能够恢复正常,进退两难,好像陷在泥沼里面,苦不堪言,哪来的乐?和才有乐,安才有乐。安的反面是危,危没有乐,动乱没有乐,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们真正能够做到人与人都能够和睦相处,所以你自己真的有修养,基本的修养就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基本的修养,你才能够跟人和。对人决定是谦卑,我用谦卑不用谦虚,谦卑是中国古礼里头讲的,天主教《玫瑰经》里头第一段讲的圣母玛利亚的谦卑,这都是菩萨示现,菩萨在那里教化。谦卑表现在哪里?表现在礼节。汤池镇的老师们,无论见什么人都深深的一鞠躬,九十度的鞠躬礼,这是教什么?教谦卑,教尊敬别人;真诚的心,感恩的心,深深一鞠躬,这就是教谦虚,教尊重别人。跟别人接触,表现著内心的敬爱,你爱人,人爱你,不吃亏。「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你要想别人敬爱你,你先敬爱别人;你要想别人关怀你,你先关怀别人;你要想别人照顾你,你先照顾别人,然后才真正能落实到互助合作,人和乐。从人和乐再提升,万物和乐,对於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芸芸众生,用真诚的爱心来对待,万物和乐;万物和乐,天地和乐,再扩大,宇宙和乐,真正融归到法界一体。前面大师跟我们讲的「身同法界,大用无涯」,就入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和乐是最殊胜的正常享受。它的模范,模范就是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也叫做安养,也叫做安乐,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学习要记住,一定是从断烦恼下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从《弟子规》学起。为什么做不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五二卷)  2007/5/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52》)


...个世间没有留恋。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三轮体空!这个功德是真实的,不著相。所以能不能改变自己?能!能改变自己容貌,能改变自己的身体,能提升自己的灵性,能改变自己的环境。所以这个资讯传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末后有一条,它总共是六条,「没有任何一件人事物是身外之物」。这个身外之物是他原来的意思,还用原来的意思好,大家看的容易懂得。没有一件人事物是自己身外之物,「所有事物都是以思想形态存在於我的内心」。这句话意思讲得很深,一般人恐怕听不懂,可是是真的,为什么?心现识变。你心里面没有,外面就没有。所以永嘉大师讲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迷的时候,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森罗万象,你自己心中所现的。所以它的存在是存在你的内心,你内心里面有,它就有;内心里面没有,它就没有。这个理很深,事很复杂,佛法里面所讲的深密。这是他讲的六个原理。你真正相信、理解、肯定这六个原理,你就有能力去治疗。先治疗自己,然后可以帮助别人。诸位想想,跟大乘教里面还是先学著放下,一个道理。
  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至少在五千年前,诸位要知道,佛法传到中国才两千年,往上再推三千年。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一套修身齐家的方法,我们细心去想想,跟西方古圣先贤所说的,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确实有相同之处。这是中国谚语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虽然他们没有见过面,没有开过会,没有交流过,居然说的是一样的。中国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幸福美满的人生,从哪里做起?《大学》上八个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和谐世界,古人所讲的天下太平,是这个意思。
  你看看一开头,格物,物是什么?物是欲望,格是格除。换句话说,就是放下欲望。欲望,在佛经里面,欲望太多了,佛经里面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叫五种欲望。第一个贪财,对财的欲望,把它放在第一个有道理。你看现代的人,哪个不贪财?所以它摆在第一个。第二个,色,这个色是讲男女之色。第三个名,我们今天讲的荣誉、名闻,讲知名度。底下讲食,好吃!末后一个是睡。财色名食睡,这是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不能少的。圣贤人教导我们,连佛也不例外,财色名食睡适可而止,所以头一条叫知止,不能有贪心,不能有控制,不能有占有,控制、占有,那你就错了。现在人,可以说举世之人,对这五大类的欲望,都有控制的念头,都有占有的念头。这个控制、占有,从婴儿你能看出来。他不会说话,三、四个月你看他在那里爬,你找两个小孩,都是三、四个月的在一起,你放一个糖在当中,两个人都要抢。你从这个行为当中,你就能看出来,他有控制的意念,他有占有的意念。所以这个烦恼是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没人教他。
  由此可知,生生世世这个念头没有断过,现在要叫你把这个念头...(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九二卷)  2007/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92》)


...就是无上菩提,你说这多重要,这怎么能够疏忽!所以真的学佛,没有别的,要把这个统统断掉。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提醒自己,不善的念头不能有,邪迷的念头不能有,劫害的念头不能有。劫是什么?夺取,你夺取别人的,你一定有伤害别人,夺取别人的财物,夺取别人的名誉,范围多!不可以有这个念头,儒家君子都懂得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恶毒嫉妒心,这也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看到别人比我们好,这心就放不下了。有这个念头,自己在道业上就一落千丈,这要知道。不但果你不能证,你也没法子开悟。为什么?开悟要禅定,禅定就是清净心,心地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了。无论是小悟、大悟都需要清净心,没有清净心,哪有悟处!所以这个事情要真干。为什么我们这些习气舍不掉?归根结柢,佛法里面所讲的你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你没有看破,你搞的全是假的。
  我曾经答覆一个学儒的同学,他研究四书,好事情;可是他家不和,夫妻离婚,小孩跟他对立。四书研究得不错,讲得头头是道,所以我跟他讲:你是搞儒学,你没有学儒。他听不懂,他说怎么我是没有学儒?我说第一个,你现前齐家没做到,齐家是家和,你家不和,这摆在面前,他能接受。为什么齐家你没做到?肯定你修身没做到。为什么修身没做到?你心不正。为什么心不正?你意不诚,你往上推。为什么意不诚?你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你物欲没放下。
  儒家学问从「格物致知」开始,格物,格就是革除,我们佛法讲放下;物是欲望,物欲,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东西你要放下。你放下之后,智慧就开了,开智慧是致知,你的智慧是被物欲障碍住了。你在经教里学不到,经教里面是别人的智慧,不是你的,你讲别人的,你自己没有;必须你自己的智慧透出来,才管用,别人不管用。读孔子书是孔子的智慧,与你不相干;读释迦的书是佛的智慧,与你也不相干,你不起作用,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你一定是从格物,放下物欲,智慧现前,你的意就诚了。「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天下平」,你看,讲得多有道理,你没做到,第一个没做到,后头全没有!怎么做法?《弟子规》。所以我告诉他,《弟子规》的分量跟《四库全书》平等的,《四库全书》那个分量了不起,放在天平上秤秤,一样重。这是什么?中国传统的学说,儒家所有的这些学问,全部落实在《弟子规》;没有《弟子规》,它全落空。道理在此地,你不能不懂。
  佛,佛比儒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连雍正皇帝都承认的。佛跟儒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九三卷)  2007/7/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93》)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二一卷





...那是做种种示现,帮助人、成就人的一种好榜样。那个榜样目的在哪里?就示现什么?离欲,儒家讲的格物,做出来给你看,佛法里面讲的破执著,做给你看,不执著。你看到之后,你才会生起信心,你才会发心去学习、去模仿;你没有见到,跟你讲不容易接受。所以佛法对经教上教后学、教菩萨,叫三转珐輪,这是教学的三种方式。对上上根人简单,指示就行了,他就觉悟、就明白了。他一示现那样子,你一看就开悟了,上上根人。对上、中根人?劝转,示他还没有办法体会到,要劝导。下根人,劝他也不听,他也不愿意接受,做实验,做出来给他看,他明白,你能做得到,我也能做到,这下根人。
  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下根人多,你不做实验怎么行?要拯救今天的世界,就是要做实验。实验头一个,我自己要做好,我自己能够做别人的好样子。忍辱,你看我能忍,你能不能忍?做出来!真诚恭敬,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我们对人要学习谦虚,要学习卑下,从我自己做起,我做给你看。对别人要尊敬,我们常讲现在最基本的,现前需要学习的,谦虚,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我真做到!《弟子规》是细节,这五条是纲领。我从我自己做到给你看,自己做到了,儒家讲的身修,修身的功夫做好了,齐家,你影响你的家人,你一家都好。你的家好,你会影响你的邻居,这一家人多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对待外人有礼貌,有诚意、有诚信,谁不羡慕?一切都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影响你的亲朋好友,乐意教化别人,你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佛菩萨加持,给你很多的机会,让你扩大教学的效果,这是机会。机会来得有早有晚,为什么有早有晚?众生的机缘什么时候成熟有一定,他不成熟,不能教他。不能教他的时候,怎么办?提升自己。所谓是「退则独善其身」,没有缘分,退一步,独善其身;有缘分,进一步「兼善天下」。兼善天下就是佛门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念念不忘,有机会就干,没有机会就提升自己。「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没有机会的时候,干这两样;有机会的时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一切示现当中,要示现有为苦恼,要示现寂灭常乐,要示现这个。在在处处做这个示现,对自己真的提升灵性,对别人有大利益,给人看。真放下,彻底放下,放下得大自在。这是成就大舍,大喜大舍,成就这种的影响,这个氛围。此地讲的毛光照益,用现在话讲就是影响,我们做自然产生影响,这叫毛光照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四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九四卷)  2007/7/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94》)


...体,绝对没有副作用。你为什么不学?又不要花钱,又不会浪费时间。
  你只要真正好好的学佛,依教奉行,你会像菩萨一样修得金刚不坏身,那就是你永远不会生病!修到最后真正利益,你永远不死。怎么永远不死?往生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以后往生,这个诸位要知道。往生极乐世界,你还没断气你很清楚,看到阿弥陀佛来了,西方三圣来接我,跟你的旁边亲朋好友告别:我走了。走了之后再把身体丢掉,不要了。所以每个往生的人,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活著走的,不是死了走的,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有些业障重的,临命终时他有病苦,他走的时候也是看到佛来接引他,他想告诉大家,没有力气。有时看到嘴唇在动,动的时候,有人说「他跟著我们一起念佛」,不一定;他很有可能他嘴唇在动,是说佛来接引我了,真的往生了,这业障重的。业障轻的,他神智很清楚,他能说话,告诉我们,佛来接引他,这是肯定往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我们身体,科学家告诉我们,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我们如何把这个水分变成香水?
  『以水洒塔及庭院』,这都是比喻,都是表法。我们自己身要是不清净,你就没有办法用大云香水供养塔院,供养道场,没有法子。所以,中国古人讲得好,修身之后才能齐家。「以水洒塔及庭院」这是齐家,齐家一定要修身,修身一定要正心,正心一定要诚意,诚意一定要智慧,智慧一定要放下,格物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贪瞋痴慢,这个重要。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贪恋,五欲六尘不能不要,不能贪恋,不能够执著,一切随缘度日就好,决定不要有攀缘的心。随缘,什么都好,要学会这点,你的心就清净了。
  清净心生大云、生香雨、生香水,你的洒塔供养庭院一念,你一观想,真的周边环境统统清净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有效果!江本博士对琵琶湖的实验不就是证明了吗?琵琶湖的水是臭水,二十多年,气味难闻。他搞了三百五十个人,请了一位九十多岁老和尚,到琵琶湖海湾边去祈祷,一个小时。祈祷很简单,就让大家把所有念头放下,恢复清净心,不要有一个杂念,一心一意来祈祷水干净了,我爱你,我喜欢你,水干净了。就这么简单几句话,三百五十人统统就一句话,这一个念头,祈祷一个小时。三天之后,琵琶湖真的干净了,气味没有了,水干净了,水也平了,也没有波浪,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3-12-23 18:21:33

像一面镜子一样。日本的电视台新闻统统报导,这个干净居然能保持了半年。你看看,行,转自己!科学做出的证明。
  今天世界灾难能不能化解?能,肯定能。只要善心的人士大家把念头转过来,「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回...(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九九卷)  2007/7/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99》)


...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重要,「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大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你看最严重的。
  我爱,我爱是贪,我见、我痴、我慢,佛跟我们讲的三毒烦恼,这最严重的,这是六道众生的病根!你有这个东西,你日子不好过,整天生活在烦恼、痛苦的世界。这个烦恼跟痛苦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的业报,这要晓得。如果不知道事实真相,受果报的时候怨天尤人,那你造的罪业更重,你的苦报永远受不完。一面受一面又造,你将来就愈来愈严重,这一生在人道,来生到三途,人道的时间短,三途的时间可长了,那叫真可怜。学佛的人,真正对佛法明白一点点,不多,一点点,你的慈悲心会现前。为什么?看到这些众生迷惑颠倒造作重业,将来要受这个果报,你感觉到那个人好可怜,你还能责怪他吗?你还忍心去责备他吗?我们相信你像菩萨一样同情心生起来,你也会跟菩萨一样,想帮他帮不上,为什么?他不接受。你劝他,他不听,为什么?业障太重,业障把所有一切善缘都障碍住,他没有缘接触。他所接触的都是邪恶,他不能够接受正法,这就说明他迷得太深,他迷得太重,他太可怜了。
  上味光里面我们所体会得的,我们应当学习的,就是以佛菩萨的、圣贤的教诲,佛菩萨的正教,用它来修身,自己先尝到上味;自己没有尝到,怎么能说给别人听?没有办法介绍给别人,自己要尝到。所以度人还是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你决定度不了别人。那就是先学佛、先成佛,然后才能度众生。十方三世佛走的都是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一定是先成就自己,真有法味。你能够契入之后,你会乐此不疲,真的像孔子所说的,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想想世间所有一切没有真实的利益,「不如学也」,学什么?学圣贤。孔子所学的,他自己说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圣人。尧舜距离孔子那个时代大概是二千五百年,古圣先贤;到文武周公,周朝文王、武王、周公,距离孔子大概是五百年,孔子学他们。所以他一生述而不作,孔子一生没有创作,没有发明,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全是古圣先贤的遗教。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也没有创造,也没有发明,他老人家所说的都是古佛所说的,这是教什么?教我们谦虚。实在讲都是自性流露,法尔如是,佛菩萨有,我们大家各个都有,没有值得骄傲的,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只是他的智慧、德相现前,我们不能现前,原因在哪里?他的妄想执著分别断掉了,我们妄想分别执著没断,不一样的在此地。只要我们肯放下,放下原来就是,说得多清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00卷)  2007/7/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00》)


...讲道,外国宗教也不例外,首先要学谦卑,这是根本。儒家讲礼,礼的精神,这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礼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这句话很重要。自己谦虚卑下,懂得尊重别人,这是礼的基本精神。佛教讲戒,我们在许多忏仪里看到,一心恭敬,一心顶礼。顶礼,佛家行的叫接足礼,这是卑下的具体表现,为什么?人头是最尊贵的,我用我的头去礼别人的足,人家的足是最卑下的,我能把头叩在人家脚上。儒家讲谦卑,不晓得谦卑怎么做法,佛做出样子来,谦卑是接足礼。天主教《玫瑰经》第一段,圣母玛利亚的谦卑,是教信徒要学圣母的谦卑,这是根。然后戒律威仪才能圆满。为什么?折伏自己的傲慢心。
  诸位要晓得傲慢不是学来的,叫俱生烦恼。末那识里面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大烦恼就是贪瞋痴慢,叫俱生烦恼,生生世世带来的。谦卑就是对治傲慢的,人能够谦虚才能够学到东西,才能学道。如果人有傲慢习气,什么都学不到。儒释道都是教学,所以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宗教创始的、传教的人,都是教学,教学都懂得谦虚,《易经》里面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自以为是的,那就不行,什么好东西他都不能接受,只有谦虚,什么都没有的,他能得到很多。
  我们今天讲身清净,用什么来修身?儒家讲得很多,总的纲领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儒家是讲身之善,也有清净,但是那个清净并不究竟,为什么?分别执著没放下。分别执著放下了,真清净,那个清净就能够真正做到「诸根缺者令具足」。就是连身体盲聋瘖哑全都可以恢复,能恢复到正常,这个例子,这种感应很多。古今中外都有,有很多例子。这些例子不普遍,什么原因?缘不同,不是没有感应。这从前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眼睛瞎了,我现在求佛让我恢复到正常,我能看,能不能做到?能。当你做不到的时候,是缘不具足。所以确实能帮助眼能恢复,能见;耳能恢复,能听;舌能恢复,能言,哑巴能恢复,会说话。这些事情断恶修善就能做到,这在佛法里小事,这不是大事。大事是什么?大事是明心见性,不但眼根能见,眼根能见到十法界,眼根能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就像在眼前一样,那叫具足。这是什么人?法身菩萨。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
  比如佛告诉我们,阿罗汉以眼根来讲,他能见一个小千世界。小千世界像黄念祖老居士所说的,一千个银河系。他老人家说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一般的阿罗汉见一个小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这是说他看得清楚,没有看错,就像庵摩罗果放在手里面看,看得清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0三卷)  2007/8/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03》)


...的母亲。有谦卑才有自爱,谦卑是性德,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你迷失自性,谦卑变成傲慢,傲慢是自性里没有的,谦卑是自性里有的,性德;换句话说,你真正做到谦卑是自爱。人做到谦卑,没有人不尊敬你,没有人不欢喜你,所以从这个地方学起。「爱人如己,尊重於他,关怀照顾,尽心尽力协助於他」,你的法缘就殊胜,法缘就是这么来的。别人会很尊敬你,别人会信赖你,信得过你。
  尤其处现代这个社会,现代是斗争的社会,如何能够化解冲突?这样去做就都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族群跟族群的冲突,国家跟国家的冲突,都能够化解,没有不能化解的。国际上纠纷,这么多年来,多少人去调解,都没有办法化解,不是不能化解,是调解的人没有谦卑。多半都是用批评,你哪点错了,你哪点错了;换句话说,调解的人伤害两方的自尊心,他怎么会服你?怎么会听你劝告?你就晓得,谦卑是化解冲突最重要的因素。
  学佛不能不重视这三个根本,儒家的笃行是《弟子规》,决定不能够轻视它。现在很多人一看到《弟子规》,这小孩子学的,这有什么意思?他不知道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落实在「笃行」。要是做不到,那些所讲的全是空的;真正做到了,那就是修身、齐家,对内诚意、正心。《弟子规》的精神,《弟子规》的形象,是修身齐家。你能有这个认知,你就会非常欢喜学习,真正能学习,家和万事兴;公司行号里面学习,他的公司行号决定兴旺。我们现在看到有几篇,公司行号里面的员工学习,写出的心得报告非常感人。证明这分教材对於和谐社会会起很大的作用,真正能把混乱的社会带回到祥和。
  佛家的行证是十善业,佛讲信解行证,信解不能行、不能证没用,那是佛学、玄学,不起作用。行证就是十善,千经万论不离十善,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透彻。佛家的表法,成佛,成佛的大圆满就是十善的圆满。我们看到很多佛像,特别是画的佛像,佛像的圆光,那个圆光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毛光照益,那个光的上面写了三个字,「唵阿吽」,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的圆满。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业圆满,那是佛,佛光上有这三个字。那你就晓得十善业道,是佛门从初发心到究竟圆满都不能离开的法门。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他举个比喻,他说十善业像什么?像你在台北要到高雄去乘火车,十善业就像车票,你买到车票上车,沿途还有人检查,到站的时候还要收回,你就晓得它重要了。菩提道上时时刻刻不可以离开十善业,你真的是在佛道上走;失掉十善业,你就走到邪道,你就走到岔路。
  道家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一四卷)  2007/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14》)


...的道理。
  我跟他们开了两次座谈会,一次两个小时,两次座谈会,他们就拉我参加他们学校的和平工作,所以我就成了学校的教授。以后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活动,我前后参加七次联合国主导的,不是联合国主导的有三次,总共参加十次,不再参加了。为什么?我了解、明白了,那个会议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我们每次都提出来,要什么?办班教学,这我们中国人的经验。你看中国在《礼记》里面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人懂得解决问题要靠教育。什么教育?爱的教育,能解决问题。中国五千年来长治久安,从哪里得来的?爱的教育。
  所以我们把这个介绍给大家,大家听了都很欢喜,到最后怀疑:法师,这是个理想,恐怕做不到!那我们就必须要做出实验来给他看,实验做成功了,很快做成功。联合国现在跟我们联系,各国驻教科文组织的大使都希望到汤池去参观、去考察,我们非常欢迎,好事情。最近我们得到的讯息,国家欢迎,国家来接待,好!把中国五千年来传统的办班教学的方法要能在全世界推广,世界可以恢复到安定和平,真的能解决问题。所以头一个解决问题,要解决你家里的问题,家里的问题都不能解决,你怎么能解决邻居,怎么解决国际?头一个家要和,修身、齐家、治国,然后才能够平天下。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一七卷)  2007/8/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毛光照益三昧门」第四段,第四个小段,「释成分齐」。这一段前面总明,这是前面一首偈子,我们学习过了,我们现在从第二首,就是后面六偈「别显」,它有六首偈。别显里面也分两段,第一个小段有两首偈,「法说」,后面有四首偈是比喻,「喻说」。我们把经文念一遍,这两首偈:
  【往昔同修於福业。及有爱乐能随喜。见其所作亦复然。彼於此光咸得见。若有自修众福业。供养诸佛无央数。於佛功德常愿求。是此光明所开觉。】
  这两首偈是别显,前面这首偈里面讲的「本行所得光」,本行是过去生中所修的因,所以在这一生当中他有果用,就是前面所说的,一毛孔里面所放的光明,这个光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佛为教学方便起见略举四十四种,并不是毛光只有四十四种,那就错了。前面说得很清楚,一毛孔放的光,无量无数如恒沙功德。一毛孔既然是这样,一切毛孔都是这样的。这种无比殊胜的庄严在哪里?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一五卷)  2007/8/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15》)


...想分别一下放下,顿修顿悟明心见性。上中下的根都一样要按照顺序,上根进度快,中根次一点,下根进度比较慢,但是都有成就。而学习决定是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中国古人教学,佛法教学都是这个理念,一个方法,那就是根本东西修成之后,你学一门,一门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经论你选一种,你一生一直修下去,没有一个不成功。我们看到现代,现代学术说起来,表面上很发达,其实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学的东西太多、太杂。所以你要能舍,你要能放下,你只取一门,八万四千法门我只取一门,三藏经卷我只取一部,你在一部经上下十年工夫,哪有不成就的,没有一个不成就。今天你用十年、二十年工夫不能成就,是因为你没有基础,伦理、道德、因果你没做到。
  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实在讲是与参与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有关系。我要没有参加联合国和平会议,这是个缘分,我相信都是佛菩萨安排的,为什么?没想到这个事情。虽然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对於伦理、道德、因果他是有提倡,他没有强调。这个伦理的教育他老人家叫我们学《五种遗规》,书发给我们,老师送给我们的书叫我们自己学,没有讲解过,没有认真督促我们这个要学,好好学,没有。发给我们这个应当要学,做为修身读本,所以我们也就疏忽了,书偶尔翻翻。因果教育他老人家教我们学《感应篇》,学《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我们都讲过,讲是讲了没做到,这是疏忽;《十善业道经》,他老人家跟我们讲过,做不到。我请他老人家讲《礼记》,我请他讲经大概他都会接受的,《华严经》都是我启请的。请他讲《礼记》他不答应,我记得先后大概是我求了五、六次,勉强才答应,答应时候告诉我,你要我讲这个干什么?做不到有什么用!最后还是给我们讲了一篇「曲礼」。李老师也是说这个东西做不到,所以他老人家不太讲什么戒律,著重在经教上。
  我是参加许多次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把中国儒释道这种传统在大会里面介绍。因为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看得很仔细,西方那套方法行不通。他们用的方法,是用镇压、是用报复,这搞成现在的恐怖战争,愈搞愈麻烦。联合国搞会议从七O年代到现在应该有三十六年,开国际和平会议,世界一年比一年乱,看不到效果。我前后参加了十次,十次里头七次是联合国主办的,我看得很清楚,我就提出来,中国五千年的安定和平靠什么?靠教学。《礼记》里面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只要把教育办好了,什么问题都化解。那我们这个理念在联合国做报告,...(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二二卷)  2007/9/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22》)


...这话真的,一点不假。总而言之,世间事情你做得不好,不是别的原因,你的心太散乱,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这里面还有理,这是讲方法,理,如理如法,制之一处,如法。理是什么?我们讲世间,理,你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你才能无事不办。古圣先贤的教诲,无论世间、出世间,我们这一生能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来?这里头有个理。我们看美国魏斯医生的四本书,他说得很清楚,我也很欢喜,他说人到世间来只有一桩事情,学习。就如同学生在学校上学一样,他就是学习,学习成绩好他就升级,学习不好他留级,学习太差就降级。他的话讲得很有道理。升级是什么?你这一生做人做好了;人是什么?五戒十善,你就是来干这个的,这个东西学好了,来生生天。你的功课学得很好,及格了,生天;如果学不好怎么样?学不好再来,留级,你来生还是到人道,还是来学习,学不好还留级;做得太差了降级,降到畜生、降到饿鬼、降到地狱。这说得好!
  儒家、佛家的圣人告诉我们为众生服务,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度是什么意思?度,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服务。众生无量无边,我应当为他们服务。儒家的教学,昨天我跟诸位略说,先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然后再成就别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自己修好了,为家庭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世界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大道理不能不懂!中国世间人讲立志,立志做圣人、做贤人、做君子,佛法讲的发愿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有志者事竟成,哪有不能成就的!这样子你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你没有白来。你这一生当中没有这个愿望,没有发这个心,没有立这个志,所以你这一生的功课做不好,恐怕怎么样?留级都不可能,那个麻烦就大!留级不可能就降级了。
  这个话佛说得好,佛经上三个比喻,说人失掉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这个意思就是说,人在这一生当中功课要是做得不好,不能依圣贤教诲认真去学习,来生多半是降级。一降下去再要恢复人身,再修到人道来,很不容易一桩事情。我们要是肯定佛陀的教诲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我们就要用最高的警觉心来看这桩事情。得人身太不容易,得人身闻佛法这是多么的幸运,应当把一切都放下、都舍弃,好好的学这门功课,我这一生能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不是不能成就。这佛在经上讲得这么清楚,你本来是佛。本来是佛,现在又想成佛,不难;你本来不是,现在要想学,那就困难,那就不容易,那本来是的。这样一层一层去体会、去观察,终於有一点省悟,放下。悟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三三卷)  2007/9/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33》)


...病患往来,在医院里医护人员都不愿意跟他们接触。他把这些病患接过来他来治疗,用心灵的疗法。他在病患病房旁边有个小办公室,他跟病人不接触,只是拿著病人的病历用自己的意念。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自他不二,这个病患跟我是一不是二,我能把我治好,他就好了。所以他看到病患这个病情、病历,他就想到自己有这个病,如何把自己的病治好,他用观想、用回向。我们佛门里的这种观想、回向,一个道理。
  你看这都是事,但他从理上下手,他不是用事定下手,他用理定下手,对著病人的病历给他回向。回向很简单,就是念著「我对不起你,把你搞成这个样子,我很抱歉,我爱你」,不断重复就这句话。要重复多久?报告里面说重复好几个月,好几个月他心是定的,这是从理上入定。这个回向果然产生效果,那个病人好了,病人出院了,六个病房里面住的病人,几个月之后统统出去,离开了。有新闻记者去访问他,他把他这个方法说出来,很简单,可是这里头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必须是你自己真诚的爱心,爱这个世间、爱世人,才产生效果。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至少我们的爱心要爱整个地球。从什么地方开始?从你家里开始,你一家人都不爱,你怎么能解决问题?我们老祖宗教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就一个道理吗?这个爱才是真的。首先爱自己,看到别人病就是我自己的病,我怎样把我自己调理好,这爱自己。真正爱自己,你一定影响你一家,你会一家和睦,家和万事兴。你会爱你一家,你就会影响你的邻居、你的乡党,这都一定的道理。我们看中国古人,圣贤人所住的地区,一个乡镇、一个城市,跟其他的那些乡镇城市的氛围不一样。他所居住范围里面的人统统受他的感染,所谓是礼义之邦,真的是和谐社会,靠什么?靠他自己的真诚心感应的。你的心量愈大,你的真诚愈深,感应愈广,同样的道理。夏威夷土著能用这个方法帮助一些苦难人为他们治疗,这个道理我们懂,他用的这些方法我们也能理解。我们今天回向,他就是回向,他并不是接触这个人,他拿著病历,就像我们供个牌位一样,我们今天供个牌位能不能有效果,这就懂得了。
  古大德告诉我们,做这些超度佛事、这个回向,要什么人?修行证果的人。为什么他有效?他的心量大,他的心真诚,他慈悲恳切,所以产生的效果非常殊胜。我们也如法炮制,我们没有道心,我们心是杂乱的,不是专一的,甚至於在做的时候还有妄念夹杂,把你的功夫全破坏了。我们在年轻初学佛的时候对这桩事情有怀疑,我向李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三七卷)  2007/9/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37》)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二二卷





...立刻就看到,他不需要去入定,功夫纯了。那就是阿罗汉只放下执著,分别没有放下,所以他必须要入定,要摄心,就是前面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入定就是制心一处,他才能够突破空间维次,才能够看到地狱。他心不能控制在一处,他心是散乱的,这个境界不能现前。所以法身菩萨,那不一样,实在讲,比阿罗汉高的,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他们已经不需要出定入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里还讲有出有入。
  所以动寂不二之寂,是我们这个经上所讲的寂,法身菩萨的境界。寂跟用,有寂有用,寂用不二,这是菩萨;有寂没有用是阿罗汉,他必须出定才能起作用,不出定他不起作用。菩萨不出定也起作用,出不出他都起作用。凡夫有用无寂,眼耳鼻舌身有用,眼能见,耳能听,有用,但是心是散乱的,心意不能集中,这是凡夫。
  我们再讲一个很粗显的例子,用儒家来讲,这个境界还不到阿罗汉,但是什么?我们凡夫学得很受用,为什么?是我们自己现前的境界。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可以做到。这个境界修成了,在佛法里面讲,我们净土宗讲「功夫成片」,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与寂用有少分的相应。《大学》里面讲的「三纲八目」,特别是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儒家讲的。寂相当於什么?相当於诚意,这是少分的寂。
  曾国藩先生在他读书笔记,给诚下了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很好,曾先生肯定读过佛经,他讲跟佛经意思是一样的,什么叫诚?「一念不生谓之诚」。那一念不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是诚。所以儒家讲功夫,讲「主敬存诚」,敬是尊敬,一切恭敬,毋不敬。外面是敬,里面是诚,所以不诚,那个外面的敬是假的、是虚伪的,不是真的。必须里面有诚意,表现在外面,那是真的恭敬,能感人。所以八目的核心是「诚意」,诚意是性德。
  可是现在我们的诚意没有了,怎么恢复法?儒家讲的方法,跟佛讲的方法也是不谋而合,他讲格物致知。格物是什么?格物是放下烦恼,致知是放下所知障,意思相同。只是他们没有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所以这是世间圣人。世间圣人的修养跟佛法很接近。由这里你就晓得,格物是第一个先决的条件,要从这下手。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格是格除,用佛法来讲,就是放下,所有一切的欲望都要放下,这东西是烦恼,你要放下。你放下物欲,你心就清净,清净心生智慧。
  智慧没有离开分别,就变成所知障。但是他要是没有烦恼障...(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四二卷)  2007/9/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42》)


...们至少要看距离我们最近的是清朝的《龙藏》,民国年间也有修藏经的,我们就要注意,《龙藏》是最后的标准,有严格的标准。这是真正有解有行的大德教给我们辨别邪正、辨别真伪的方法。
  自己没有开悟,必须要守规矩,你才不至於走错路,走错路就堕落了。尤其是基础,世俗里面所谓的基本功,这非常重要。佛法里面的基本功就是《十善业道经》,是以这个为主。与十善业道有关系的,里面很多教诲是相似的,那就很多了,大小乘经里面统统都有,十善是个总纲领、总原则,所以学十善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如果在大小乘经典里面去搜集,很麻烦,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於是乎祖师大德们,他们为了方便起见,就不用这些,用儒、用道来代替。儒的东西也不少,但是比经典的分量那少太多了,古人为了教初学,为了帮助社会移风易俗,所以在经论里面重要的教诲,把它节录出来,编成小册子,那就方便太多。
  我们看到编得很好的,简单扼要,很完善的,这从前老师介绍给我们,陈弘谋的《五种遗规》。陈弘谋先生他做过两广总督,干隆时候的人,编得好!这部东西确实能够做我们出家人修学戒律的基础。早年我们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就把这部书给了我们这些学生,让我们学生用这个做修身课本。毕竟分量还是太大,那要开一门课程才行,像大学里头开个学系,专修。对一般人我们现在用《弟子规》。《弟子规》可以说是《五种遗规》里面的纲要、纲目,它的展开那就是《五种遗规》。现在我们是选最简单的、最扼要的来修学,道家的,我们选的是《太上感应篇》,有这个基础,你再学十善业道就有了根,十善业道学了才能得受用。如果没有前面的根,十善业道你怎么样学,都是属於佛学,不是学佛。所以根比什么都重要,有根才真正成就福德;没有根,连世间,此地讲的微小的福德,你都得不到,这不能够不懂。
  要学佛必须要以功德做基础,积功累德。福德都没有,哪来的功德?功德什么意思?我们在讲席里面讲的次数太多!我们用戒定慧来做比喻大家就懂。持戒有功,禅定是德,因戒得定;如果持戒持得再好,你心不清净,那个戒就是福德,不是功德,没有功德,持戒有福,没有功。持戒有功是什么?你心一定清净,清净心就是定。修定有功,智慧就开了。所以修定智慧开了,那是功德;如果修定不开智慧,修定是属於福德。福德、功德差别在此地。在形式上是相差不多的,很难区别,但从果上来看清清楚楚,你是不是真的得到了。
  发四弘誓愿具足功德,这是菩萨行,这是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五四卷)  2007/10/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54》)


...了就是没有先后,这是事实真相。如果你再能把分别去掉,这个空间突破就更大,到不起心、不动念,整个宇宙的空间时间都没有了。那佛说的,这种境界你自己证得就相信了,怎么样证得?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所以是不思议境界。我们从很多科学跟佛法合起来看,能得到讯息,能够体会到,能够深信不疑。
  学佛最重要的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必须从内心深处把对立的念头放弃,这放弃就是放下。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不是求外面境界,是求自己,自己只要不跟对方对立,对方也就对立不起来。对立是相对的,一边没有,那边就不能成立,所以佛法叫内学,用内功,道理在此地。对立没有了,矛盾就没有了,矛盾没有了,冲突就没有了。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这些国际友人当中解释如何化解冲突,这是基本的道理,真有效。所以这里面确实有非常高深的,我常常讲,伦理、道德、因果、科学、哲学都讲到最高峰,都讲到究竟圆满。这部经还很长,九十九卷,我们大概学到应该是有八分之一的样子,后面还有八分之七,还很长。学到这个地方很多同学兴趣都提起来了,都能够生欢喜心,都能够体会到一些。应用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你的生活美满了,生活幸福了,叫学以致用。能帮助你修身,能帮助你改造命运,能帮助你家庭幸福,能帮助你事业圆满,它是真的学问,它不是学了没用的。
  我们现在看这两种鼓,毒鼓。经教就是办学,要从小学办起。对整个世界一般大众来说要讲人乘,人乘里面特别要重视伦理,伦理是人与人的关系,道德是不同关系里面应该遵守的原理原则,要守这个关系。道,这个关系从哪里来的?关系是从大自然的法则,是从这里来的。不可以违背大自然,一定要随顺自然,自然是道,随顺是德。随顺大自然,我们才能得到幸福美满;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破坏大自然,破坏地球生态平衡,麻烦就来了,天灾人祸都来了,道德的原理是从这生的。
  因果,这是真理,只要你一念不觉,这个因果就产生了。什么时候叫没有因果?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那就真的因与果都没有了。所以你只一念的我,简单的讲,你只要有「我」这个念头,就有因果。你什么时候能做到无我?其实无我还是有因果,那个无我的境界不一样,要达到登峰造极因果才没有,所以叫万法皆空,因果也不例外。对菩萨来讲有因果,只有对佛讲没有。但是佛要是应化在十法界有因果,他的应化身有因果,他的法身没有。这就是大乘教里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四卷)  2007/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74》)


...切麻烦,是人跟人不能相处。人跟人不能相处,不能怪别人,怪自己,这是圣贤之道。
  舜王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在历史上读舜的故事,舜小时候生活那种艰难,母亲死了,父亲娶一个继母,继母也生一个弟弟,父亲听继母的话喜欢弟弟。这一家四个人,三个人是一条心,他的父亲、继母、他的弟弟,都想把他害死,置他於死地。邻居看到这个样子,没有不骂他父母的,打抱不平。他跟邻居说,你们不能误会我的父母,不可以这样批评他,他们没错,你们冤枉他,是我做儿子的做不好。邻居都受感动,真正是孝子,天天想自己哪一点不好,天天改过,天天自新。三年,把他这家里三个人感动了。没有一念怨恨心,没有一个念头是父母、兄弟不对,全是自己错,全是自己天天在改,不断的在改,所以感化了一家。一家和,这一个村、一个镇就和,邻里乡党没有一个不赞叹的,感化了一方。当时的国王是尧王,尧王听到这桩事情欢喜,世间还有这么一个好人,是真的是假的?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看他是不是真的。尧王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跟他做朋友,看他在外面待人是不是真的,女儿看他在家里面是不是真的。果然是真的,尧才请他出来协助政务,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最后把王位传给他,让给他。他能修身,他能治家,他能治国,他能平天下。
  如果我们家都不能够治,在一个小团体里,这小团体里头都有分裂,家都不能治,你赶快想到修身,你的身有毛病。身要是修不好,毛病在哪里?你的心不正,你的意不诚。心为什么不正,意为什么不诚?你的烦恼习气没放下,这讲格物致知。格物是什么?放下烦恼习气,物就是欲望,物欲,格是革除,你要把欲望放下。老子讲得好,「无欲则刚」,你有欲望,这首先就障碍了,什么都不成功。所以要从格物致知下手,格物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用佛法来解释《大学》的三纲八目很容易。所以统统都要放下自己的欲望,放下自己的贪瞋痴慢,这个东西是无始无明烦恼,俱生烦恼,生生世世带来的坏习气。学圣贤之道,头一个就是教我们把这个放下,把这个淡化,你才能看清楚、才能看明白。看个人的一生,看家庭的前途,看社会、看国家、看世界,你就会看得清楚。如果你有欲望,欲望障碍了你的慧眼,你就迷惑、就糊涂了。糊涂人怎么能办得成功事业?创业的时候很精明,成功的时候变糊涂了,在历史上看到太多了。为什么?到有一点小小成功,名闻利养都现前,这是大风大浪,你能扛得住吗?你有能力能抵挡得了吗?抵挡不住的时候你就退转了;换句话说,你贪瞋痴慢那些习气又出来了。这就是众生难度,一个众生要真成就绝不是偶然的,无量劫的薰陶,哪是一生一世成就的,没这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三卷)  2008/2/10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3》)


...年,四十年,现在五十多年了,五十七年了,把俗谛也能变成真谛了,这是真的。到一定的境界,真俗不二,没有真俗,那就圆融,那才入华严境界。所以与诸佛菩萨同一体性,与一切众生同一个体性,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佛才给我们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七卷)  2008/2/14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我们在文有十同,第七段「所事佛同」,读了前面东南西北四尊佛,殊特月佛,第二尊佛的德号无尽月佛,不动月佛,清凉大师在《疏》里面提出「发十大心,不可穷尽」,所以我们将《华严》十发心,也是十净愿,提出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十发心前面的六条,这两天所学习的是发度众生的心,跟四弘誓愿义趣相同,「众生无边誓愿度」,发心度生。要度众生必须得先度自己,所以后面许多开示都是教我们度自己。第二尊佛无尽月佛教我们「发心行善」,这是度自己。行善的结果,「具行众善,净诸世界」,跟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完全相同。你看中国千万年来老祖宗的教诲,教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都是行善。所以行善,一定要记住行善的根在哪里,根在格物,物是物欲,就是欲望,要把这个东西格除。对世俗名利的欲望,世间所说的五欲七情的欲望、佛法里面所讲的贪瞋痴慢的欲望,这个东西得先放下。放下,智慧慢慢就透出来,叫致知。智慧是自己本性里本来有的,就是这个物欲障碍住了。这是佛法里面的断烦恼。断烦恼之后,智慧开了,才能学法门,学法门不难,一接触就通达明了,没有障碍。所以烦恼断了,放下烦恼,这是德行;智慧透出来,这是学问。这还不够,还要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最高的果位佛陀,「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才能净诸世界,普度众生。十愿里面不说普度,说成熟众生,这两个字好,成熟是什么?一定要帮助众生成佛,度是帮助他提升,未必到成佛的这个阶段,所以成熟是帮助众生成佛。
  首先自己要成佛,自己是具行众善,在佛法里面具体而言就是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重要!十善业道的圆满就是佛法的圆满,这要知道。我在早年跟章嘉大师,我求他老人家赐给我一张墨宝,他老人家写了三个字给我,「唵阿吽」,用藏文写的,我非常的珍惜。他给我的时候讲解给我听,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唵是身业,身业清净,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阿是口业,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七卷)  2008/2/14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7》)


...,不会说话常常善意人家听了变成恶意,你说这个冤不冤枉!跟人结了冤仇,自己还不知道什么原因结的,什么时候结的,自己不知道,这种情形太多了。所以古人教人,民间都不例外,这在中国是世代相传,教人一个大原则,「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无说」,这个正确。我们看到许多有成就的这些人,跟大众接触观察人的时候,他对於言语多的人他会很小心谨慎,言语少的人他很尊重。这个人话不多,话不多就很容易体会到他心清净,他定,话多了浮躁,心浮气躁,他心不定。在事业上做大官的人,现在企业做董事长、总经理的人,他用人从这些地方观察,言语少的人,言语简单的人,所说出来没有一句废话的人,他会重用他,这个人有定、有慧。心浮气躁的,只能叫他跑跑腿,不能担当重任,你要叫他担当重任,一定会把事情办坏,纵有才华都不行,都不可以重用。为什么?心浮气躁容易得罪人,容易跟人结怨。你公司要跟人结怨,人家目标对著你,想尽方法破坏你、整你,这个麻烦大了!所以戒定慧三学从佛教传到中国来,在没到中国之前中国人已经注重戒定慧了,没有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所以佛法来之后,这是一拍即合。
  你看儒家讲的有没有戒定慧?格物、致知是戒,诚意、正心是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慧。《大学》里有一句是「知止而后有定」,你看看定从哪来的?是知止,用个最简单的话来说,叫知足,不知足心怎么能定下来?知足就定了,你才能过到真正的人生,幸福美满的人生。幸福美满的人生决定不是做大官、发大财,不是的。做大官、发大财一辈子苦死了,我们见得很多,不快乐,贵而不乐,富而不乐,一天到晚是提心吊胆,那个生活很苦。所以知足,我一天三餐饭吃得饱,衣服穿得暖,有个小房子住得很快乐,行了,可以遮蔽风雨。身心都没有事是最幸福的人,心里面没有妄念、没有杂念,身也没有事,这是大福报,世间第一等福报的。这种人多半去修道,多半是做学问,他把世缘都排除了,所以他心是定的,他学道很容易成就。事情烦杂在世间来讲那是苦命人。我们冷静来观察,这世间有几个是真正有福的人?其实个个人都有福,只是他不知道,他不肯放下,哪一个明白,放下了,这个人福报现前了。
  释迦牟尼佛觉悟了,真的年轻,十九岁就觉悟了,彻底放下。我们在史传上面看到,安世高觉悟了。安世高还做了半年的皇帝,觉悟之后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他出家了,成为一代高僧。缘在中国,汉朝时候到中国来弘法利生。所以早期译经安世高翻得最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七卷)  2008/2/14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7》)


...惠能大师的示现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有智慧,世出世间无论什么问题,你向他请教,他都给你解答,决定没有错误,这是智慧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虽然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出去参学到三十岁,十二年学了不少,最后怎么样?最后在菩提树下统统放下,这大彻大悟。他如果十二年所学的不肯放下,全变成所知障,那就是什么?全是知识,不开智慧;放下,智慧开了。由此可知,真智慧现前与学跟不学没关系,与什么有关系?与看破放下有关系。看破里头最重要的,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因果一如,这个高,它真管用。
  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最可贵的,要在这一生当中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那就没有白来了。真正明白之后他用上了,用在哪里?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工作里头,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叫什么?那叫圣人,那叫菩萨,在佛门里叫菩萨,在我们世间法叫圣人,孔子是圣人,孟子是圣人。孔孟所修的,就是现在大家看到四书里的《大学》、《中庸》,《大学》是方法,《中庸》是理论。我们讲中观,《大学》是什么?用中,它的原理原则跟佛法讲的是很相似,几乎没有两样,从哪里开始?从把烦恼放下开始。你看《大学》在方法里面,头一个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手处叫格物。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那是烦恼。欲望愈多,烦恼愈多。所以做学问要清心寡欲,欲望少了心就清净,欲望太多心不清净。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示现,过最简单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什么烦恼都没有,把欲望降到最低的限度,他得自在!实在讲,他早就入不二法门,根本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可以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他没有执著,荣华富贵跟他这个三衣一钵不二,他为什么不选择荣华富贵,去选择托钵?没有别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用这种示现劝别人要放下,放下你才真正得到究竟圆满。
  好像经典里头有这么一段故事,我记得不太清楚,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佛不是讲诸佛的报土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实报庄严土,毗卢遮那佛有实报庄严土。有人问:世尊,你的实报庄严土在哪里?佛当时真的示现,他盘腿坐在那里,他把腿放下来,放下一条腿,把脚指按在地上,整个这个环境变了,金色的世界,树木花草都是七宝,使人家看到非常惊讶,佛示现的这是他的实报土,给你看一看。那我们想,这可不可能?可能,太可能了,为什么?境随心转。这理论上讲得通,确实能示现给你看。由此可知,佛当年在世一切示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一卷)  2008/3/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1》)


...戒二十四门威仪,《弟子规》里面戒条少、威仪多,里面所有都是规矩!人与人在一起生活,人与人交往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都有个标准。威仪住持有则,规则,不能乱!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可是现在问题是家没有了,现在没有家,这是我们讲到中国传统的家,所以现在很不好讲,很难懂。这次也是偶然,我们从杭州回来自己开车,听说婺源这个地方离黄山很近,我们就拐过去看一看。是很近,但是高速公路还没通,听说今年九、十月就通车了。走小路,山上小路转进去,那条路虽然不长,开车速度顶多只能四十公里,所以开三个小时,将来高速公路通了大概四十分钟。我在那里看到中国传统的家,我非常欢喜!家虽然没落,它那个样子还在,一个村庄就是一家人,五代同堂,那是家,没有分家的。诸位晓得,五代同堂少都有七、八十人,多的有一、两百人,那叫家。所以中国人讲齐家治国,能齐家他就有能力治国。你说家里面一、两百个人生活在一起,能和睦相处,这是大学问,这不是简单事情。老老少少,这有规矩,所以有家道、有家规、有家法,那是个社会生活、团体生活。现在没有了,就是小家庭,夫妻两个带两个孩子,不成家,不是家了。
  所以你讲中国古代东西,「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你看到那个家你才晓得,他从小要学这套东西。他不学这套东西,他那个家就不和,家和万事兴!所以从前的人活在这个世间,他有价值观、他有意义,为什么活在世间?为我的家。家是他的精神生活的依托,是他一生无论从事於哪一种行业工作,家是他的保障,他的家人支持他、鼓励他。他一生的努力为什么?也为家,光宗耀祖,光大门楣。你到他们那一家看到什么叫门楣,你就看到门楣是祠堂大门上的匾额,都是赞颂他的功德。他对於国家民族、对社会有贡献,国家给予的奖励,社会赞扬他的功德,家族的光荣!现在没有家,不知道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所以我们看到就是老人自杀的很多,养老院;现在连学校,这是不应该的事情,大学、中学、小学都有自杀。你要追究这什么原因?家没有了。如果有家,绝对不会有这个事情,为什么?他爱他的家,他要为他的家争光荣。所以这是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要做社会的好榜样,在过去在家的时候,在一家里头的好榜样。如果是个不好的样子,家人都要学你的话,你家马上就败掉,这是大事不是小事。
  第三条「柔和质直摄生德」,摄是摄受,生是众生,这就说给众生的教化,跟别人往来要怎样?外表要柔和,心要正直,没有委曲,也没有伤害别...(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九卷)  2008/4/8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39》)


...上,那里有个家族,我们叫宛家围子,那是一个大家庭,现在没有了。家没有了,家没有了社会就会乱,从前家齐、国治,社会安定,不会动乱。所以家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文化五千年长治久安的基础,这个东西没有了,社会就动乱,就不能够避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一卷)  2008/4/10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三段偈赞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偈颂我们从第五首、第六首这两首看起,继续来学习,我们将偈子念一遍: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这两首偈八句颂文,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因为对我们的修学、修行太重要了。修行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学起?这四首偈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真正理解了,依教奉行,修行没有不如法的,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功的。前面我们也提到,中国传统的教学,老祖宗教我们跟佛所教的非常相似,老祖宗教给我们修行从格物致知下手。修行是佛家语,在中国古时候,他虽然不说修行,他说修身,跟修行意思是一样的。早年我在初入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学校还有一门功课叫「修身」,以后就改作「公民」,抗战末期的时候就改为「社会」。这个科目常常在改,总不如「修身」好。但是修行的意思更广,行是行为,行为有心的行为,心理行为就是思想,思想是属於行为,有善念、有恶念,言语是行为,身体的一切造作是行为,行为不正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邪正当然有个标准,在中国总的来说,终极的标准就是伦理道德。伦理是道,五伦是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道,这是自然的结合。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这个亲跟义就是德,随顺道就称之为德。父子的亲爱是天性,不是哪个人创造,哪个人发明,哪个人制订的,不是。君臣有义,这个义也是自然的,我们现在讲领导与被领导。义是什么?义简单讲就是如理如法,我们中国人讲合情合理合法,这就叫义。换句话说,德就是道的落实,道落实在父子就是亲爱,落实在领导与被领导叫道义,朋友有信。以后说得更详细、更明确的标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后贤又加了一句,仁爱和平。所以这十二个字,是中国几千年祖宗对后人的教诲,我们的起心动念如不如法,就是这十二个里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你起心动念与这个相不相应,相应,善的,不相应,恶的。这就是修行的标准,我们没有做到,应当要做到,如果有违犯,一定要把它改掉,这叫修行,这叫做修身。
  可是我们看到大乘佛法,原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一卷)  2008/4/10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1》)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二三卷





...「社会」。这个科目常常在改,总不如「修身」好。但是修行的意思更广,行是行为,行为有心的行为,心理行为就是思想,思想是属於行为,有善念、有恶念,言语是行为,身体的一切造作是行为,行为不正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邪正当然有个标准,在中国总的来说,终极的标准就是伦理道德。伦理是道,五伦是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道,这是自然的结合。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这个亲跟义就是德,随顺道就称之为德。父子的亲爱是天性,不是哪个人创造,哪个人发明,哪个人制订的,不是。君臣有义,这个义也是自然的,我们现在讲领导与被领导。义是什么?义简单讲就是如理如法,我们中国人讲合情合理合法,这就叫义。换句话说,德就是道的落实,道落实在父子就是亲爱,落实在领导与被领导叫道义,朋友有信。以后说得更详细、更明确的标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后贤又加了一句,仁爱和平。所以这十二个字,是中国几千年祖宗对后人的教诲,我们的起心动念如不如法,就是这十二个里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你起心动念与这个相不相应,相应,善的,不相应,恶的。这就是修行的标准,我们没有做到,应当要做到,如果有违犯,一定要把它改掉,这叫修行,这叫做修身。
  可是我们看到大乘佛法,原来他们在格物致知前面还有四个科目,我们通过学习晓得比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更要殊胜、更要精密,他是从自性开头。中国人也讲到了,我们老祖宗讲「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是老祖宗说的,孔夫子述而不作,他是祖述列祖列宗的教诲。佛是从人性本善讲起,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无论是智慧、德能、相好都是圆满的,一丝毫没有欠缺,是我们应当要尊敬的。可是现在他迷失了自性,自性不当家,不能做主,当家做主的是习性,习性就不善,习性就是习惯成自然。我们讲烦恼习气,自私自利,本性里头没有,习性有,本性没有;名闻利养,本性里头没有,习性里头有;贪瞋痴慢,本性里没有,习性有。所以,习性当家做主那就作恶作善,作善在六道里头生三善道,作恶那就三恶道。善恶的标准要拿捏得很准确,这是学问。教学教什么?就是教这个东西,你对於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个分寸捏得很准确。你能够远离一切恶,修一切善,你就会不断的把自己灵性向上提升,提升到君子,提升到贤人,提升到圣人。佛法也是如此,提升到阿罗汉,提升到菩萨,提升到佛陀。所以,教育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回归自性。可是你要记住,回归自性必须要放弃习性,带著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一卷)  2008/4/10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1》)


...待人接物,我们称他为儒学;如果有笃行,我们称他为学儒,真管用。这五个次第,前面四个没有,没有念过书的人、不识字的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他都没有,但是他能行。他能够把五伦、五常他懂得,八德他懂得,他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人是学儒,虽不认识字,他是真的学儒,他得到儒学的受用。中国社会五千年将这套方法应用得非常灵活,所以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道理在此地。古时候学校少,私塾也只有富贵人家、有钱的人家才能办得起。我们家乡这个地区是个文化的重镇,我小时候乡村里面都有私塾,私塾所在多半利用祠堂。我小时候上私塾是宛氏宗祠,在顺港,现在祠堂没有了。所以我们农村里面小朋友念书的多,但是所念的,诸位要晓得,没有达到真正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没有,前面四个没有,著重在笃行。教你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和睦邻居,教这些,城隍庙阎王殿教因果报应,我们从五、六岁就接受这些教育,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一生没有受到不好习气的染污,原因在哪里?那个根扎得深。但是现在没有了,我很清楚,大概我在八、九岁的时候,乡村这个学校私塾就没有了,改成短期学校,两年制的短期学校,短期小学。那时候,刚刚改的时候还有「修身」,可是好像不到一年,我记得很清楚,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十岁,那时候「修身」就没有了,就改成「公民」。我到福建念书的时候,二、三年级那时候有「公民」,好像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公民」就改成「社会」;换句话说,对於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就愈来愈远,以后就没有了。今天社会的动乱,年轻人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得尊重长辈,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不教了。我们得了一点好处,就是在七岁之前有这么一点根,就一生得这个好处。
  这种教育疏忽了,放弃之后,我们整个社会损失太大了,今天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动乱不安,原因就在此地。没有伦理道德,人起心动念都是为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你说这个多可怕。现在损人利己这个理念是充满整个社会,人真是走到了末路,死路一条。对人没有信心,对什么都没有信心,你到市面上买菜都没有信心。菜是农药培植出来的,化肥、农药吃了会生病;饮水,水里头染污,不干净;生病,医药,药是假的,没有真的,你说多可怕。平常应酬里面有烟、有酒,这次我在杭州听到很多人在谈假烟很多。一条烟里头十小包,里面两包是真的,八包是假的;酒里面是掺杂酒精、掺杂水。换句话说,没有一样是好东西,你每天所接触到的,所吃的、所喝的,都是致癌的因素。真的应了《无量寿经》上的一句话,「饮苦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一卷)  2008/4/10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1》)


...者见」,就是念头都没有,前面是不著相,后头念头都没有,他真的生如来家。善解佛德,佛的功德他理解。为什么加个善?善里头就是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这是善。如果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就是解,没有善。解我们现在来讲是佛学,解上加个善,那是学佛,这些地方我们都能够区别。善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分别执著。
  这十首偈,「此颂意」,这十首偈的大意,「显於三世中心得平等,了知自心,穷法空故」。这地方这几句话说明功德慧菩萨的报告,这里面全部的大意内容。显於三世中,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心得平等。前面我们也特别提出佛心是平等心,有平才有和,平是因,和是果。为什么不和?不平。中国人这样,印度也是这样,佛说法,先把果说在前面,后说因,果容易懂,所以称和平。日本人翻译的它就颠倒了,日本人不讲和平,他讲平和,你听日本人讲平和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和平。他讲的也有道理,为什么?先讲因,后讲果,平等对待,后面才有和睦相处,没有平等对待,要想做到和睦相处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自古以来,讲到世界和平,现在所说的和谐世界,前面多少功夫!《大学》里面告诉我们,你看前面所做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然后才天下太平,天下平。天下人都得到平等,和谐世界就现前。平是真心,平是佛心,我们要细心在这地方体会。要想自己真正做到心的平等,你看前面,这是佛在总纲领上讲,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平等心就现前,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净公上人讲解修身集锦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