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台灣佛教網路論壇wiki

buddhist-??

佛教佛法-01

佛教佛法-02

佛教佛法-08

佛教佛法-03

佛教佛法-07

佛教佛法-04

佛教佛法-06

佛教佛法-05

佛教佛法-19

佛教佛法-10

佛教佛法-09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4

佛教佛法-13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1

佛教佛法-12

 

佛教佛法-18 發表主題:求道四心——文/BY 星雲法師 佛教佛法-17
 

佛教佛法-15主題發表人:乘璦(sheng6877) E-Mail

求道四心——文/BY 星雲法師 
 
大部分的人在不同階段都會有所追求,童年、青少年的時候要求學 ;長大成人要追求婚姻伴侶;畢業後,要追求具足財富、事業發展…等等,在各方面都有基礎後,他可能對這世間種種物質外在感到不能滿足,因此他要開始求道。 求道也要求道的心,才能有所成就,以下四種心是必須具備的: 
 
第一、能捨一切所有而不望報: 
有的時候,我們懂得 布施、懂得慈悲、懂得服務,但是布施、慈悲、服務之餘,總希望別人能回報於我們。一有這種貪求望報的心理,就不是真的「道」,不是真正的功德。求道的人, 他能捨一切所有而不望報,就好像太陽普照大地,而沒有要求大地萬物回報給他,所以太陽才成其擴大、成其普遍、成其永恆。 
 
第二、能失生命財產而不捨法: 
一個求道人,他寧可以損失財產,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會捨棄自己的道、自己的佛法、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宗教。能可以看自己的道德、人格、信仰更重於生命財產,把道、信仰,看成比生命財產還重要,這才是求道之心。 
 
第三、能信甚深因果而不疑惑: 
有時候,有的人對於自己一時的榮辱得失際遇,就心起懷疑,不信因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是不會錯誤的,因果的法則,比電腦還要準 確,對於甚深因果不要疑惑,它不是宗教教化的戒條,而是我們心中的一把尺,度量自己的命運。因此,深信因果,就能為自己承擔、負責。 
 
第四、能持清淨戒法而不毀犯: 
所謂「戒為無上菩提 本,應當一心持淨戒。」戒是邁向解脫自在的法門,持戒是一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慈悲心與菩薩道的具體表現。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修道者,甚至只是 一個沙彌,對矜持的信仰戒條,都不會輕易去毀犯。守持戒律時,應把握戒的基本精神,才不會拘泥戒條的形式,而能與時俱進,安頓身心,淨化社會。 
 
求道是為了昇華我們的人格,為了淨化我們的煩惱,為了擴大我們的心胸,為了莊嚴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的生命更長久,更有意義。以上求道四心,是我們應抱持的信念。 
 
本文引用自:http://www.ebusa.org.tw/?p=774 

  TOP

 
佛教佛法-21 佛教佛法-23

 

佛教佛法-20   佛教佛法-22

瀏覽人數:    

   

 佛法心得討論版精華區     佛教熱門話題     佛學藏經閣

 藥師咒咒輪-釋大寬法師-佛網Buddhanet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6 牟尼佛法流通網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02-2378-0262 傳真:02-2377-5977

| Android APP Store | 佛教網路電視 | 佛教視頻影片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清心 | Buddhism wiki |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慈悲小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佛法流通網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弘憶有情互聯網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釋大寬法師翻譯 | 禪話 | 禪宗 | 禪定 | 禪修 | 標點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