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717|回復: 0

[慧律法師] 佛心禪話 -- 文殊講堂 慧律法師 編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1-28 08:59: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edmcany 于 2012-3-13 21:33 编辑

http://www.buddha-hi.net/re/thread-4589-1-18.html
佛心禪話 -- 慧律法師編撰
1.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於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 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9.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0.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11.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槃、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3.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4.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6.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7.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18. 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裏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知見。
21. 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22. 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24. 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25. 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26.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28.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29. 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30. 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31. 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34. 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37. 爾勿崇飲,狂藥非佳味,能使謹厚性,化作兇頑童。
38. 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40. 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41. 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42. 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45. 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46. 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48.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50. 佛雲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51. 本性體若太虛,無內無外,非來非去。
52. 三教聖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盡是魔說。
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54. 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55. 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後安身立命之處。
56. 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
58. 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59. 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
60. 終日拈花擇火,不知身是道場。
61.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茍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現前,步步極樂家鄉,何必遠企十萬億土。
62. 坐石看雲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64.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65.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66. 莫貪短利將心昧,輪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斬斷迷魂夢,直取正心超俗塵。
67. 離俗家與出家相應,去業障與道人相應,去習氣與工夫相應,去煩惱與清凈相應,此數相應,雖然覺得,不如不相應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萬心盡在自心應從自心中頓見真如。
69. 若頓悟此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70. 源乎源乎,千山勢到(山獄,按:‘山'在上,‘獄'在下)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麽處相見。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語是也。
73. 悟門了當,澈見聖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無情不二。
74. 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舍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75.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只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76. 菩提無是處,佛不得,眾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78.
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非外道,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
80. 於一切處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虛空,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
83. 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靈源不狀,見之則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雙銷,佛眼之功圓著。
84. 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眾生藥,病生病除,藥亦無用。病(病字頭裏面一個 “ 差 ” )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
86. 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87. 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88.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89. 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90. 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無盡虛空。
92. 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後,有什麽難易。
94.
凡夫誌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麽?不是別物,只是個執難執易。
95. 妄生取舍者,這個病根拔不盡。生死海裏浮沈,真是無出頭時。
96. 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華。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醜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98. 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槃。
99.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
100.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101. 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102. 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103. 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104. 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105. 真心是菩薩凈土。
106. 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108. 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109. 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110. 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11. 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112. 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槃。
113. 菩提本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14. 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115. 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118. 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119. 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120.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121. 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123. 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124. 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125. 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129.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132. 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133. 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復滅,虛空本不動。
134. 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135. 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136.何謂圓照?前念已滅,後念未生,正恁麽時,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謂照。圓者,非著力,非不著力,不沈不浮恍如朗月孤圓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凈無比,遍體清涼,便是本來面目。
137. 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於妄見耳。
138. 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脫成一片。
139. 佛祖妙道徑截,唯直指人心,務見性成佛爾,但此心源,本來虛靜明妙。
140. 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若真體道之人,通之於心,明之於本。
141. 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只守本分,須根腳有透脫處,明見本來面目。
142. 學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143.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為微細難湊處。
144. 契證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懷體究,不墜機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 先悟妙心,行無修之修,證無證之證,不用向外馳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 脫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
147.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實不出本凈妙明,無為無事心矣。
148. 死生之變亦大矣,衲僧家坐斷報化佛頭,不立纖毫知見,直下透脫。
149.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若達大道體寬,廓然同太虛空。
150. 道本無言,法本無生,以無言言,顯不生法,更無第二頭。
151. 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則萬緣休罷廓同太虛了然無寄。
152.不識本心,求無上佛道,無異煮沙成飯。
153.古德雲:不識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塊。
154.古德雲: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無界,唯是一心,一心現六凡,一心現四聖。
156.佛是無心道人。
157.心遇緣而不動,是則一切法無性。
158.古德雲:一心是萬法之性,萬法是一心之相。
159.諸佛法身,湛然不動猶如虛空,如虛空故,所以遍滿一切,以便滿故,所以空即無量,無量即空。
160.無陰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徹知緣起,便明法由心生。
161.不執著我,不分別法,便能調伏其心,若能調伏其心,便能徹明諸法緣起,洞悉緣起法性空無。
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著不然,便是無上菩提大道。
163.若有人有法,則是邪魔外道見解也。
164.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於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
165.過去事或善或惡,不復思量,思量則障道矣,未來事不須計較,計較則狂亂矣,現在事在面前,或順或逆,亦不須著意,著意則擾方寸矣。但一切臨時,隨緣酬酢,自然合道這個道理。
166.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167.逆我意者,只消一個忍字。
168.入得世間,出世無余。
169.於逆順境界中無起滅相,始離得增上慢名字。
170.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171.若以靜處為是鬧處為非,則是壞世間相而求佛相。離生滅而求寂滅。
172.汝若歇得念念馳求心,與釋迦老子不別。
173.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
174.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境,即此火宅塵勞便是解脫。
175.與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17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凈,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人日用應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
177.不分彼此隨處隨時,皆是現量,這就是平等獨立,大無畏,本來的面目。
178.已生無有生,未生亦無生,離已生未生,生時即無生。
179.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
1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開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頭去,截我飯碗,更不能顧。
181.根深則葉茂,性明則道成。
182.學道別無用心,直須見窮自己本源。
183.若得心中無事,佛至猶是冤家。
184.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185.隨處不失正念,自然脫體現成。
186.見性門中,唯在一念生信。
187.勇猛眾生成佛在一念,懈怠眾生亙涅槃三祗。
188.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證。
189.實相是無相之相,真心是無心之心,真得是無得之得,真用是無用之用。
190.修行必到行起解絕,方有實益。
191.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192.益究無上妙道,窮則益堅,老當益壯。
193.為心無染,妄念不生,我人心滅,畢竟清凈。以清靜故,能生無量知見。
194.竹春生筍,不離於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195.真如妙體,於空無相體中,具足恒沙之用,無事不應。
196.解一即千從,迷一即萬惑,若人守一,萬事畢。是悟道之妙也。
197.森羅即萬象,一法之所印。
198. 於一法中,而生種種見,如此功業,由行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證,無有是處。
199. 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凈,自然解脫。
200. 作在心,秧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201.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202.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203. 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繁,不憂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累。
204. 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205.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並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206.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207. 覓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208.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210. 一切眾生心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211.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212. 心莫作放逸,聖法當勤學,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槃。
213. 一切惡莫作,當奉行諸善,自凈其誌意,是則諸佛教。
214. 譬如蜂采花,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心,若正若不正。
215.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攝一月,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216.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極至說。
217. 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齊仿佛,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
218. 不見垢法可厭,不見凈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涅槃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219. 真心無相,不來不去,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220.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勞爾
221. 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現在諸聖賢,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222. 能悟自性無字真經,即一切經論皆成註腳矣。
223. 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眾生可化,是名為至佛地。
224.見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225. 頓悟法門,以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凈為體,以智為用。
226. 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227. 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裏,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228.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229. 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230. 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231.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32. 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33. 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34.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235.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36. 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37. 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38. 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39. 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40. 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41.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42. 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43. 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於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244. 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麽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45. 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46. 道由悟達,立誌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聖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247.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248. 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249. 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50. 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251. 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252. 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253.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254. 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255. 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256. 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257. 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258. 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259. 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260.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261.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幹戈致太平。
262.如來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水靜,菩提影現中。
263.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余。
264.欲知佛境界,不假莊嚴修證而得。當凈意根下,無始時來客塵煩惱之染,如虛空之寬曠,遠離意識中諸取虛偽不實妄想,亦如虛空,則此無功用妙心,所向自然無滯礙矣。
265.尋牛需訪跡,學道訪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亦尋。
266.無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頑然無知,所觸境遇緣,心定不動,不取著諸法,一切處蕩然。無障無礙,無所汙染,亦不住在無汙染處,觀身觀心,如夢如幻。亦不住在夢幻虛無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謂之真無心。
267. 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或照顧不起。
268. 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
269. 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要從如今做事處莫教顛錯,如今做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270.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已正。心術既正,則日用應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則省力,才覺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
271.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272. 真如佛性,絕思惟分別。
273. 看讀佛經,當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
274. 若能於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則於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275.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輪回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念想由來幻,自性無始終,若得此中意,長波自當止,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虛坐?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汎般若船。
276. 人法雙凈,善惡兩忘,直心真實,菩提道場。
277. 天地無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聖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生死哉?
278.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279.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280.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281. 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282.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283. 有生有滅,即落於有,不生不滅,又落於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284. 執醫之一方者誤色身,執經之一義者誤慧命。
285.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
286. 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287. 壇經者,人人皆知出於曹溪,而不知曹溪出於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經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288. 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289.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290. 善惡莫思量,當處便出三界。
291. 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292. 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293. 你今聞發菩提心,將謂一個心學取佛法,唯擬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個報化佛,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294. 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
295. 大道本來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
296. 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297. 心之與性,迷即別,悟即不別。
298. 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為第一。
299. 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
300. 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也。
301. 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不住法者,謂照見身心法相空也。
302. 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303. 萬物一如,不起分別,猶如一月當空,千波現影,影有現滅,月實自如。
304. 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305. 菩薩於諸見而不動。
306. 無心之心如恒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307. 以一切覺故,當知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308. 欲得凈土,但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
309.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310. 此靈覺性,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
311. 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
312.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313.妄身臨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真理相疏,更若愛聖憎凡,生死海裏沈浮,煩惱因心故有,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314.馬祖雲:「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復更迷,如日出時,不合於暗,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無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禪不屬坐,坐即有著,若見此理,真正合道,隨緣度日,坐起相隨,戒行增薰,積於善業,但能如是,何處不通。」
315. 證此(本性)之時,萬象俱絕,恒沙妄念,一時頓盡,無邊功德應時俱備。
316. 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吃(喝)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處。
317. 佛性不可思量測度見到,當下便見,擬思則差。
318. 傅大士偈雲: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坐起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319. 高峰禪師:「修行人如一人與萬人敵,又如逆水行舟。」
320. 溈山禪師雲:「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321. 佛性本來是真如,不須再求真。
322. 妄本無體性,如人作夢,夢時非無,醒來了不可得。
323. 心本無作,道常無念。
324. 參禪人須下大疑情,心中有不決了處,須力爭不可少存情面。
325. 趙州:「佛之一字,我不喜聞,自性無名,心佛眾生,皆是假名。」
326. 司空本凈禪師:「佛是虛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實,總是假名。」
327. 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則不滅。
328. 古德雲:「將山河大地轉歸自己,能如此,便有獨立自由份,生死輪回,皆不相幹。」
329. 真心空寂,無所不遍。
330.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331. 諸佛真語,以心為宗。眾生信道,以宗為鑒。
332. 眾生界即諸佛界。
333. 因迷而為眾生。諸佛心是眾生心,因悟而成諸佛。
334. 心如明鑒,萬象歷然。佛與眾生,其猶影像。涅 槃 生死,俱是強名。
335. 四大如壞幻,六塵如空華。自心為佛心,本性即法性。
336. 知心無住,即是修行,無住而知,即為法昧。
337. 住著於法,斯為動念,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338. 無所住,不染不著,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見種種法。
339.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340.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341. 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342. 嗔心暴烈,不發則已,發則雖盡反以前所為,亦不暇顧及。
343. 俗眼既認一切對待者為實事,分別計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貪嗔也。
344.世間萬事莫非對待,於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則是一切虛幻不實,有即非有矣;然而不無幻顯現,非有而有也。顧既超乎其表,是為不著,不如是不能證絕對之性體,此大智也;隨順其中是為不壞,不如是不能救輪回之眾生,此大悲也。
345. 當令心如虛空,超然塵表。虛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346. 施不住相,福如虛空。
347. 不著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雙空,並空亦空。
348. 由凡夫至究竟覺,其功行唯一離相而已。
349. 萬緣俱絕者,一切法性空,一切處無心。
350. 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351.清凈無染是戒;知心不動,對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凈時不生清凈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於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
352.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353. 過去事,莫思量;未來事,莫願莫求;現在事,與一切事但知無著。
354. 知心不壞是實相法身,知心含萬像是功德法身,知心無心是法性法身,隨根應說是應化法身,知心無形不可得是虛空法身。
355. 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 槃 。
356. 心無去來,即入涅 槃 。是知涅 槃 即是空心。
357. 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
358. 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59. 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360. 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361 .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凈。
362 .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系縛。
363 .離心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
364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365 .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367 .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368 .一心有滯,諸法不同。
369 .清凈心智,如世萬金,般若法藏,並在身心。
370 .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371 .諸法不相到,當處解脫。
372 .但性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373 .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374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375 .佛者,心清凈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凈光是。
376 .聲聞住空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
377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麽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378 .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379 .向外馳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380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沈淪。
381 .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山。
382 .禪非語文可闡揚,祛除妄心能品嘗,人人心中皆有禪,心外覓禪空自忙。
383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愜意。
384 .但求一席安心地,誰與龍蛇論是非。
385 .生計恰為一野鶴,粗疏飲啄總隨緣。
386 .天地原為一逆旅,江湖何處是吾家。
387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
388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389 .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390 .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391 .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
392 .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余殃。
393 .認得心性,可說不思議。
394 .但有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395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96 .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397 .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
398 .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
399 .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400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401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402 .無心者,無一切心。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寒不礙,無能所,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
403 .言下便自認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已。
404 .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如大日輪升於靈空,遍照十方更無障礙。
405 .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
406 .當下無心,便是本法。
407 .如來藏本自空寂,並不停留一法。
408 .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
409 .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無法無非法,故是心心法。
410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無,不無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411 .無名即是一切諸法得道之處。
412 .心不可傳,以契為傳。心不可見,以無為見,契亦無契,無亦無無。
413 .無心似鏡,與物無競。無念似空,無物不容。
414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415 .妄念無生,乃名真心不動。
416 .妄息心空,真知自現。
417 .自性無非,無癡無亂,念念般若觀照。
418 .大圓鏡智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419.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已顯現。
420.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421 .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
422 .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
423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424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
425 .說一切法,莫離自性。
426 .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
427 .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於道性窒礙。
428 .法性本無生滅去來。
429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430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431 .此心本凈,無可取舍。
432 .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
433 .離相為離念之方便,離念為離相之究竟。
434 .能不起念,一切相不離自離。
435 .取相之病若除,則內而五蘊,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嚴經所說鹹是妙凈明心凈明體。
436 .性乃本具,萬古恒常,非由因緣聚會而生者也。
437 .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438 .諸法緣生者,謂一切法本來無生,但由因緣聚會,假現生相耳。
439 .夫眾生處處執著,一言執著,便有能所。就能執一面言,無非妄念。就所執一面言,便是諸法。
440 .欲遣我執,最妙觀空。
441 .佛稱醫王,又稱空王,即謂能醫眾生執實之病耳。
442 .本無一切法,離即是法,知離者是佛。
443 .不得一法,名為傳心。
444 .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
445 .諸法如夢,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即此空寂靈知之心,是汝本來面目。
446 .道元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唯有如來能知。
447 .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是處。
448 .欲得作佛去,不舍眾生心,但莫汙自性,即是解脫義。
449 .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450 .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
451 .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
452 .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
453 .心外見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離生死,即是涅 槃 。
454 .佛與眾生,唯止一心,更無差別。此心無始以來、無形無相,不曾生,不曾滅,當下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
455 .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
456 .若觀佛作清凈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
457 .非有之有為妙有,非空之空為真空。
458 .空心靜坐,百無所思,以為究竟,即著空相,斷滅諸法。
459 .至人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460.種種形貌,喻如屋舍。舍驢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佛屋,皆是汝取舍處,所以有別。本源之性,無取無舍,何得有別。
461 .無得無證者,即是證佛法身;若有得有證者,即邪見增上慢人,名為外道。
462 .即色即空,名為等覺;二性空故,名為妙覺。
463 .無覺無無覺,名為妙覺。
464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465 .般若體畢竟清凈,無有一物可得,是名無法可說;即於般若空寂體中,具恒沙之用,即無事不知,是名說法。
466.如來五眼:見色清凈名為肉眼;見體清凈名為天眼;與諸色境乃至善惡,悉能微細分別,無所染著,於中自在,名為慧眼;見無所見名為法眼;無見無無見名為佛眼。
467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468.盡無盡。為二性空故,見聞無生是盡,盡者諸漏盡。無盡者,於無生體中,具恒沙妙用,隨事應現,悉皆具足,與本體中亦無損減,是名無盡。
469 .天地在乎,萬化由心。
470 .聖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機還同本得,凡夫即聖。
471 .深深拔,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472 .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談對面,非佛而誰。
473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474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475 .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
476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
477 .物自有去來,見性無來去也。
478 .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
479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無所念,一切處無心。
480 .只個無念,是名真念。
481 .但知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得無念時,自然解脫。
482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483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484 .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485 .罪從心生,還從心滅。善惡一切,皆由自心。
486 .於外相求,無有是處。於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於內覺觀,如一念傾,即證菩提。
487 .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
488 .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
489 .若無禪定,念想喧動,壞其菩提。
490 .心住無住處;心不住一切處;心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無住心也。
491 .不住六塵生心。
492 .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意謂一切法無體,體惟凈性,即是一切法體惟凈性,所以諸法一如,稱為一真法界。
493 .蓋心雖無法,而法從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離乎惟一真心。
494 .念是業識,而性體中並無是事。
495 .雖業識紛動,而性凈自若,猶之虛空中萬相森羅,而虛空仍自若也。
496 .念乃隨起隨滅,並無實物,一猶之空花,幻有實無也。
497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念自性定,心地無我自性慧。
498 .二性空是體,知二性空是解脫,更不生疑,即名為用。
499 .布施何物?布施卻二性。所謂善惡性,有無性,愛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凈不凈性,一切悉皆施卻。
500 .所謂同體慈悲,便是如實的了知,一切眾生和己身無二無別。
501.真正佛法的人生觀,他是真能見著萬法皆空,便立於這個空上。他又真能見著萬法不空,便立於這個不空上。因為他立於這個空上,他便熄滅貪嗔癡三毒,滅除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因為他立於這個不可空上,他便上求佛法,下化眾生。
502 .樹幹粗時,不怕沒果實。
503 .海之所以能大,在於其處低,而能匯眾流。
504 .解在行處,行在解處。
505 .知念之本身,當下即空,便不致執虛為實。
506 .須知觀照雖亦是念,乃順體起用之念,便可順此用以入體。
507 .佛法處處不離觀照,必時時刻刻去思惟方可。
508 .自初下手至成佛為止,皆是不住於相。
509 .吾人事事依照佛說去行,心中卻一無其事,方是不住法相;心中雖無其事,依舊精進去行,方是不住非法相。
510 .須知對待之見未忘,尚未能出世間。
511 .出世法必須離開分別心,在絕對上作觀。
512 .轉凡夫觀念,至絕對境界,即是證性。
513 .證性須要無念。念者分別心也。有分別心,即落於對待;落於對待,即時時刻刻去分別,而為意識所籠罩,必觀至無念方可。
514 .佛說能觀無念者,即為向佛性。
515 .修行須依經中所明之理,返照自性。
516 .佛所說法,須於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時契入。
517 .佛說成佛,終不自以為有少法可得。
518 .欲見本性,必應離名絕相,破其我見。
519 .我見不除,便生分別心,而起念即著相矣。
520 .知謹言慎行,便不錯因果而無掛礙。
521 .竹節虛心是我師。
522 .道不遠人,人自遠之。
523 .人情世態紛紜往復,安危苦樂隨遇而安。
524 .以不著相故,雖事來即應,而天君泰然不為所動;以相非斷滅故,雖心不著相,而條理秩然毫無廢事。
525.我佛原為度世而來,故所說法,無不世出世間一切攝盡,惟須融會貫通如是真實之義,則事事皆可奉持,時時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處處皆是佛法矣。
526 .無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凈,不生不滅,湛然常寂。
527.身心以自性為見。自性本來清凈,湛然空寂,與空寂體中,能生此見,心無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滅,自然清凈,以清凈故,能生此見。如明鑒中雖無像能見一切像,明鑒無心故。
528 .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
529 .不可見,了了見;無有知者,無不知者。
530 .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531 .於無分別體中,具有恒沙之用,而能分別一切,無事不知。
532 .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533 .法身自在無方,觸目無非正覺。
534 .法性本無青黃,眾生謾造文章。
535 .對境心常不起,舉足皆是道場。
536 .佛與眾生不二,眾生自作分張。
537 .法性本來空寂,不為生死所絆。
538 .煩惱即是菩提。
539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無住。
540 .迷現量則惑苦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廓 徹 。
541 .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外,能廣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滅,求之不得,棄之不離。
542 .透水月華,虛而可見;無心鏡像,照而常空。
543 .雖即心即佛,唯證者方知。然有證有知,則慧日沈沒於有地;若無照無悟,則昏雲掩蔽於空門。
544 .但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照體獨立,物我皆知。
545 .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勞形,若體妄即真,似處陰而影滅。若無心妄照,則萬累都捐,若任運寂知,則眾圓起。
546 .語默不失玄微,動靜豈離法界。
547 .悟寂無寂,真知無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無住無著,莫攝莫收,是非兩忘,能所雙絕,斯絕亦絕,般若現前。
548 .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來具足。
549 .迷則人隨於法,法法萬差,而人不同;悟則法隨於人,人人一致,而融萬境。
550 .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認真,無一塵而非佛國。
551 .言窮慮絕,何果何因;體本寂寥,孰同孰異。唯忘懷虛朗,消息衝融。
552 .觀心得悟,一切俱了。
553 . 境無自性,由見而有,不見即無。見無自性,由心有動,不動即無。動無自性,獨由不覺,覺則不動。
554 .若能觀心,知心無起,即得隨順入真如門。
555 .攝心一處,便是功德業林,散慮片刻,即名煩惱羅剎。
556 .佛心豈有他,正覺覺眾生。
557.好惡是非,一時都放,則心無住處。心無住處,則無有心,即無有心,亦無無心,有無總無,身心具盡。身心盡故,泯齊萬境。萬境無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無不寂。以寂為體,體無不虛,虛寂無窮,通同法界。法界緣起,無不自然,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558 .由心凈故得身凈,非身凈故得心凈。
559 .不起罪業,不起福業,不起無動業,是名供養佛。
560 .菩提心轉勝堅固,成無上道,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悟。
561 .莫把庭花類此身,庭花落後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處,三界茫茫愁煞人。
562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鹹歸死。
563 .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564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565 .紅塵堆裏學山居,寂滅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愛盡,不學參禪亦工夫。
566 .凡安心之法,一切不安,名真安心,頓止諸緣 , 妄想永息。
567 .言以詮理,入理則言息。
568 .是非生滅,一由自心,若能無心,於法即無礙、無縛、無解,自體無縛名為解脫。
569 .內視不己見,返聽不我聞,乃知一切諸法滅,非智緣滅。
570 .如風無形,動則即知,心亦無形,緣物即知,攝心無緣,即名為定。
571 .心體即定即聖,即真即正。非業非忄 與 (煩惱),非邪非惡,即斷三障,即成三學。
572 .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名為無相行。
573 .無相行者,即是安樂行。
574 .重昏巨散,翳動定明,不可隨,不可畏,隨之將人向惡,畏之妨修正法。
575 .當以觀觀昏,即昏而朗,以止止散,即散而寂。
576 .大道不在言也,非言無以顯道,佛法不在學也,非學無以明法。
577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578 .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縱有能人,不歷執事,何以陶 錬 德器,博綜智能。
579 .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羅嗦。
580 .自性本來清靜,煩惱菩提,生死涅 槃 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幹,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
581 .不應隨一切幻事的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舍。
582 .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塵識心消落,貪嗔癡愛泯滅。
583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萬緣放下。
584 .內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585 .境來便掃,掃即放過,善惡之心,隨心轉變。
586 .一念不生,虛靈寂照。
587 .清凈本然,了無一物,名曰悟。
588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絕見聞知覺。
589 .清凈心中,本無一物,更無一念,凡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590 .下手時,須至苦至毒,方始不虛付授也。
591 .心不厭細,功不厭繁,事不厭周,法不厭備。
592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593 .凡聖情盡,體露真常。
594 .以思無思之妙,返思靈焰之無窮,思盡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595 .事理即融,斷滅亦空,佛自現前,如日之中。
596 .大道無門,千差有路,透得此關,乾坤獨步。
597 .佛以大圓覺,充滿河沙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雲何以一念,得往生凈土,我造無始業,本從一念生,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
598 .摩 訶 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會,風寒雪下。
599 .楞伽經雲:「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600 .百丈禪師:「夫讀經看教,皆須宛轉歸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鑒覺自性。」
601 .古靈神贊禪師:「世界如許大不肯出,鉆他故紙做什麽。」 又作偈:「空門不肯出,投窗亦大癡,百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
602 .文殊大士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603 .古德雲:「談玄說妙隔天淵。」
604 .端然靜慮,收心攝念,善惡諸緣,一時放卻。
605 .觀自在者:於法無取無舍,於根塵境識無障無礙,得大自在。
606 .五蘊皆屬空寂,與佛性本體無異。
607 .華嚴經雲:「一切眾生界,皆在三世中,三世諸眾生,悉住無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
608 .荷澤:「真如之體不可得,名為空,能見不可得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故不言“空”。」
609.華嚴經雲:「雲何說諸蘊,諸蘊何有性,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眾生即如是,諸佛亦復然,佛與諸佛法,自性無所有,能知此諸法,真如不顛倒。」
610.荷澤:心起「即色」,不可得,故「即空」,法性妙有,故「即色」,色妙無,故「即空」。又曰:「為未見性,是以說空,若見本性,空亦不有。」
611 .大珠和尚:「不脫對治門是生死業。」
612 .誌公和尚:「內外追尋覓總無,境上施為渾大有。」
613 .本性:於中一法不立,故名「空相」。於一法不實,故名「實相」。空實一如,是為妙明真心。
614 .司空本凈:「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如鳥空中只麽飛,無取無舍無憎愛。若會應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自在」。」
615 .荷澤顯宗記:「是知即定無定,即慧無慧,即行無行,性等虛空,體同法界。」
616 .無:體性空寂也,而本智妙用。
617 .佛性乃絕對者,本來圓滿現成,無因無果,無取無證,不受後有,超過時間和空間,故無所謂過去、現在、未來。
618 .因緣本空,故不須斷滅,見性後因緣即是佛性,故不須斷滅。
619 .空閑自在,樣樣現成,不假外求,無須造作。
620.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百千億阿僧祗不可說恒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 ,猶如昨夢。
621 .誌公:「無有一法可得, 翛 然自入無余。 」
622 .「心」:是諸佛本源,是一切神通妙用。
623 .證實相,無人相,剎那滅卻阿鼻業。
624 .趙州:「諸方難見易識,我這裏易見難識。」
625 .自見法性本來空寂,慧利明了,通達無礙,證此之時,萬緣俱絕,恒沙妄念,一時頓盡,無邊功德,應時等備。
626 .禪:不二、絕對。
627 .禪的架構:一、正知正見。正知正見最徹底——明心見性。
二、正受。正確的感受和覺受。
三、永恒的我,清凈的本性,莊嚴的本性。
628 .本性:具足永恒的快樂,無量的智慧。
629 .空中花,水中月何勞把捉。
630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631 .心若不易,萬法一如。
632 .心即我也,我即心也。非我有此心也。我有此心,則心與我二矣。
633 .當下一歇,便是。
634 .皈依佛即是皈依自心覺,皈依法即是皈依自心正,皈依僧即是皈依自心凈。
635 .「心地法門」——心便是佛,地喻心量。法者正也。門者路也。心若能如地,即入正覺之路也。
636 .學佛在心不外求,心地慈悲德具足,貪嗔癡愛疑妄盡,不動無明是活佛。
637 .生死本空由悟方覺,涅 槃 本有以迷惘知。
638 .不能洞悟自心,而欲決了生死,是尤不除薪火而欲鼎之不沸理豈然在。
639 .心不迷不隨生死,業不系不受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蓋。
640 .蓋因迷起妄,由妄生執。順其所執,則愛之之念紛然而興;逆其所執,則憎之之習勃然而起。愛憎之情作,則死生之跡動轉遷流。
641 .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642 .鐵人不怕獅子吼,恰似木人見花鳥。木人本體自無情,花鳥逢人亦不驚,心境如如只這是。
643 .認定死語,重增虛妄,輾轉惑亂,無有了期。
644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645 .但有心分別計較自心現量者,悉皆是夢。
646 .若識心寂滅無一動念處,是名正覺。
647 .至人逢苦不憂,遇樂不喜,由不見己故。
648 .即心無心,是為通達佛道;即物不起見,是名達道。
649 .智者任物不任己,即無取舍違順。
650 .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廢故無非。又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有故非無。
651 .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
652 .平常心是道。
653 .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聖。
654 .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
655 .直心是道場,直心是凈土。
656 .實無少法可得,名為阿耨菩提。
657 .凡人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 但令理寂事自寂。
659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菩提。
660 .此本源清凈心,常自圓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體。
661 .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3-29 02:00 , Processed in 0.2365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