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537|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百頌之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11-4 08:1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1、在空性的狀態中,揮舞純然明覺之矛,聽瑞的人們啊,這種見地是不受一切所困的。
  
你的見地應該如同天空般崇高浩瀚。純然明覺一旦在心的空性中顯現,就不會再被負面的煩惱遮蔽;負面的煩惱反而會成為純然明覺的莊嚴寶飾。
對見地的了悟是一種不變的狀態,沒有所謂的生起、停駐或止滅;在這種狀態之中,純然明覺觀察起心動念,如同一個平靜的老人觀看嬉戲的孩童。迷妄的念頭不再能夠影響純然的明覺,如同一把劍無法穿刺天空。
佩達布(Lady Peldarbum)對密勒日巴尊者說:
當我觀修海洋的時候,我的心非常自在。當我觀修波浪的時候,我的心紛擾不安。
請教導我觀修波浪!
偉大的瑜珈士密勒日巴回答:
波浪是海洋的活動。讓波浪在海洋的浩瀚中自行平靜下來。
   
念頭是純然明覺的戲耍。念頭在純然明覺中生起,然後又消融於純然明覺之中。
去認清純然明覺是念頭的來處,即是去認清你的念頭從來沒有所謂的生起、停駐或止滅。到了那個時候,念頭就無法再擾動你的心。
當你去追逐念頭的時候,你就像一隻追逐一根木棒的狗;每當木棒被丟出去,你就追著跑。但是相反的,如果你檢視念頭的來處,你將會瞭解,每一個念頭都在明覺的虛空中生起消融,沒有引動其他的念頭。
你要像一頭獅子--不去追逐木棒,而是轉身面對那個丟擲木棒的人。你只能對著一頭獅子丟擲一次木棒。
為了攻下心性這座非造作的城堡,你必須追本溯源,認清念頭的來處。否則,一個念頭會生起第二個念頭,然後生起第三個念頭等等。很快的,你將被緬懷過去和計畫未來所困,而當下的純然明覺就完全被遮蔽。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修行者,在戶外用供奉在佛堂上的米粒餵養鴿子的時候,突然想起在他虔誠投入佛法之前,曾經擁有無數的敵人。
這個念頭在他心中生起:“現在我的門前有如此多的鴿子;如果我當時擁有那麼多的士兵,我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殲滅敵人。”他深深陷入了這個想法之中,使他無法再控制敵意。
他離開隱居的處所,募集了一群傭兵,前去征討先前的敵人。他從此所造作的惡業,全都起始於一個單純的妄念。
如果你認清念頭的空性,而不去鞏固強化你的念頭,那麼每一個念頭的生起落下,都將使你對空性有更明晰、更深刻的了悟。
  
52、在沒有念頭的狀態下,毫不散漫地捨棄觀者,聽瑞的人們啊,這樣的禪修是離於昏沉或掉舉的。
  
當你的心安住在純然明覺之中,不思及過去或未來,沒有被外境吸引或被心之造作佔據的時候,你的心將安住在本然離戲的狀態之中。在那樣的狀態中,你不需要刻意地加強戒備來制伏你的念頭。如一句話所說的:“成佛是心的本然離戲。”
一旦你覺知了這種離戲,讓你的心毫不費力地處於當下,便能夠保持這種覺知。然後你將體驗到一種內在的自由;在這種自由之中,你不需要去阻擋念頭的生起,或擔憂害怕念頭將破壞你的禪修。
53、在自然自生的狀態下,訓練自己離於任何執著,聽瑞的人們啊,沒有什麼是要捨棄或執取的。
  
保有那種離戲的狀態。當你遭遇到快樂、成功及其他順緣時,把它們視為夢幻。不要執著於它們。當你面臨了疾病、誹謗或其他身心的艱苦試煉時,不要讓自己灰心喪志。你應該祈願,希望藉由你所承受的痛苦,來盡除一切眾生的痛苦,進而再度燃起你的悲心。不論你遭遇什麼樣的情境,不要洋洋得意,也不要心灰意冷,要自由自在地安住在沉著寧靜之中。
  
54、不可分割的四身,皆圓滿成就於你的心中,聽瑞的人們啊,這樣的成果是超越所有的希望和疑慮的。
  
成佛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但事實上,心的本質--空性,即是“法身”。
心的自然顯現--明晰,即是“報身”。從心所散發出來的遍在慈悲,即是“化身”。
這三身的合一,即是“自性身”這佛之四身或四個面向一直存在於你的心中。只因為你不知道它們就在那裏,所以你認為它們是遙不可及的外在事物。
“我的禪修做得正確嗎?”你不安地納悶,“我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會有一些進步?我絕對無法證得等同於我的上師的果位。”你被希望和恐懼折磨,你的心從來無法獲得平靜。
隨著你的情緒起伏,你在某一天密集地修行,隔天則什麼也不做。當你獲得心靈的平靜而產生愉悅的覺受時,你執著於這樣的覺受。但是當你無法減緩如洪水般的念頭時,你則想要放棄禪修。這不是從事禪修的方法。
   
無論你發現自己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你都要日復一日、持之以恆地修行,觀察念頭的活動,並追隨念頭回到它們的來處。你不能期望從一開始,就能夠日日夜夜保持專注。
當你開始觀修心的本質的時候,每座的修持時間最好短暫且次數頻繁。如果你堅持不懈地修行,你將日益認清並了悟心的本質,而這樣的了悟也將變得愈來愈穩固堅定。到了那個時候,念頭將失去擾亂你和奴役你的力量。
  
55、輪回與涅槃的根源都存在於你的心中,聽瑞的人們啊,心是離於任何真實存在的。
  
是我們自己的心,帶領我們陷入輪回之中。我們無視於心的真實本質,反而把焦點放在念頭之上;事實上,這些念頭純粹是心之本質的化現。
我們執著於念頭,結果使純然明覺“凍結”起來,轉變成為“自我”和“他人”、“可愛的”和“可惡的”等堅實的概念。這即是我們創造輪回的方式。
如果我們能夠遵循上師的教導,來融化這些執著之冰,那麼純然明覺就會重新回復到本然的流動狀態。
換句話說,如果你從樹根砍斷一棵樹,那麼樹幹、樹枝和樹葉會一起倒下。同樣的,如果你從念頭的根源來斬斷念頭,那麼所有輪回的迷妄都將瓦解消融。
我們體驗到的每一件事物--所有輪回與涅槃的現象--都像彩虹一般生動明晰地顯現,然而它們也如彩虹一般,不具有任何真實的存在。一旦你認清現象的本質--既明晰又虛空--你的心將遠離迷妄的專橫。
  
了悟心的究竟本質,即是證悟成佛;無法了悟心的究竟本質,即會陷入無明。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它都是你的心。你的心既可以讓你獲得解脫,也可以讓你深陷輪回。
然而,這不表示心是一個可以被操作的實體,如同一塊陶土可以被陶工捏塑成任何形狀。
當上師教導弟子心的本質時,他指的不是一個實體。當弟子尋找並發現心的本質時,他不是在執取一個可以被執取的實體。了悟心的本質,即是了悟心的空性。就是如此。這種了悟是一種直接的覺受,無法形諸於文字。
如果你期待這樣的了悟帶來神通、神力及其他超凡的體驗,那麼你就是在自欺欺人。你只要把全副心力投注在了悟心的空性之上!
  
56、貪愛和嗔恨會顯現,但它們應該如同鳥飛過一般不留痕跡,聽瑞的人們啊,禪修的時候,不要執著於任何覺受。
一般來說,我們執著於家人、財產和地位,憎恨任何傷害或威脅我們的人。
試著轉移你的注意力,不要把焦點放在諸如此類的外境之上,並檢視那個把外境認定為可愛或可恨的心。
你的貪愛和嗔恨是否具有任何形狀、顏色、實體或位置?如果它們沒有形狀、顏色、實體或位置,你為什麼會如此輕易地被這種情緒的力量所擊敗?
之所以會如此,乃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釋放這些情緒。如果你讓念頭或感覺自行生起或消融,它們會穿過你的心,如同一隻鳥飛過天際,不留下任何痕跡。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貪執和嗔恨,也適用於禪修時生起的覺受--大樂、明晰和無念。這些覺受是精進修持的結果,是心本俱創造力的展現。這些覺受如同陽光照在雨幕上所形成的彩虹一般顯現。而執著於這些覺受,將如同追逐一道彩虹,希望能夠把彩虹穿在身上一般徒勞無益。只要讓你的念頭和覺受自由來去,不要執著於它們。
  
57、未來的究竟身(unborn absolute body)如同太陽的核心,聽瑞的人們啊,它的光耀明性是沒有盈虧的。
  
法身,究竟的面向,萬事萬物的究竟本質,即是空性。然而,它不是空無一物。它具有認知和光耀的明性,了知所有的現象,並且是自然而然地顯現。法身不是因緣聚合所生成的事物;它是心本然呈現的本質。
了悟心的本質,如同智慧之陽生起,穿透無明之暗夜。黑暗在一刹那之間消散,陰影無所遁形。法身的明性不會像月亮有所盈虧;它如同太陽中心不變的光輝。
  
58、念頭像闖入一座空宅的小偷般來去,聽瑞的人們啊,沒有所謂的得失。
  
我們相信有個稱為“我”的實體,以及這個實體所產生的念頭全都是真實的,並按照這些念頭和情緒來行事,造作了善的或惡的業果。
事實上,念頭如同闖入一座空宅的小偷,小偷一無所獲,屋主也一無所失。了悟念頭從來都不真實地存在,因此也就沒有停留,沒有結束,就足以使念頭無害。當念頭生起時,如此釋放念頭,就不會造成影響,也不會帶來業果。如此,我們將不會對負面的念頭有所畏懼,也不會對正面的念頭有所希冀。
  
59、感官知覺如同在水上作畫,不會留下痕跡,聽瑞的人們啊,不要沉溺於迷妄的外相。
  
我們執著於舒適和歡悅,為身心承受的痛苦感到煩惱不安,乃人之常情。這些天性促使我們去尋求、保有和努力擴增賦予我們歡悅的事物--舒適的衣物、美味的佳餚、宜人的處所,以及感官的愉悅--同時去避免或摧毀我們認為是討厭或痛苦的事物。
這些感官覺知時時刻刻都在改變,不具有任何真實的本質。它們仰賴身體與心靈的短暫連結,因此執著於感官覺知是毫無用處的。不要被你的認知牽著鼻子走,落入它們的圈套,而是要讓它們一形成就消融,如同用手指在水面上寫字,字跡隨著你的筆劃消失。
60、執著和憎恨的念頭如同天上的彩虹,聽瑞的人們啊,它們沒有什麼是可以被執取或捕捉的。
人們可以相當程度地被自己的貪愛或嗔恨支配,甚至願意失去生命來滿足貪愛或嗔恨,戰爭就是說明這個情況的悲慘例子。貪愛或嗔恨的念頭和情緒,或許看起來非常堅實且具有說服力,但如果你仔細檢視它們,你將發現它們像彩虹一樣不具實體。
終其一生地去滿足這種衝動的念頭,去渴求權勢、歡樂和財富,就像一個想要抓住彩虹的孩子一般天真。
在修行的時候,每當你的心中生起強烈的貪愛,或爆發嗔恨的烈焰,你要仔細地檢視念頭,認清它們的根本空性。如果你能夠任其消融,念頭和感覺將自行消融。當你能夠用相同的方法來對治隨後生起的念頭,念頭將無法控制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4-11-5 08:05:41 | 只看該作者
61心的活動如同天空中的雲朵,會自行消失,聽瑞的人們啊,在心中沒有任何的參考點(reference points)。
  
當雲朵在天空聚集時,天空的本質沒有被削弱。當雲朵消散之後,天空的本質也沒有增益。天空既沒有變得更廣大或純淨,也沒有變小。它絲毫沒有被改變,也沒有被影響。心的本質也正是如此。心既不會被念頭的生起所改變,也不會被念頭的消失所改變。
空性是心的真實本質。明晰是心的自然展現。為了達到描述的目的,我們可以區別心的這兩個層面,但在本質上,空性和明晰是無二無別的。
單單固著於空性或明晰的概念,仿佛它們是兩個獨立的實體,是錯誤的。心的究竟本質超越所有的概念、定義和偏頗的見解。
一個孩子或許會想:“我可以在雲端上漫步!”事實上,如果他真的在雲朵之上,他會發現自己沒有立足之地。同樣的,你的念頭看似堅實,但等你檢視念頭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不然--念頭不具任何實體。這即是我們所謂的“萬事萬物的俱生顯空”。
  
62沒有執著,念頭像風一樣無拘無束,聽瑞的人們啊,像風一樣從不纏附於任何對境。
  
風吹過天際,飛越各洲,從不停駐在任何處所。它掃過虛空,不留下任何痕跡。讓念頭用同樣的方式穿過你的心,不留下任何業的殘渣,從不改變你對本然離戲(innate simplicity)的了悟。
  
63純然明覺如同天空的彩虹一般沒有固著,聽瑞的人們啊,覺受的生起是暢行無阻的。
純然明覺,也就是證悟的心,純粹是心離於所有的迷妄,超越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
“若有執著,即非正見”。這是偉大的薩迦派祖師劄巴·嘉岑尊者(Jetsun Trakpa Gyaltsen)在一次淨觀中親見智慧菩薩文殊師利,從其口中聽聞的教授。我們無法說“證悟”是存在的,因為連諸佛都不曾見過它。我們也不能說“證悟”是不存在的,因為它是輪回和涅槃的根源。只要持有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你就無法證悟心的真實本質。
天空中的彩虹雖然可以被稱為是天空的一種展現,但事實上,它即是天空。同樣的,禪修時在心中生起的覺受--使你相信你已經獲致證悟的良好覺受,以及讓你感到挫折的不良覺受--它們本身都不真實存在。俗話說:“被禪觀的覺受矇騙的禪修者,如同被彩虹引誘的孩童。”不要去重視這般的覺受,如此一來,它們將無法帶你偏離正道。
  
64了悟究竟本質,如同一個啞巴所做的夢,聽瑞的人們啊它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對一個無法言語的人來說,即使他清晰記得自己所做的一場美夢,也無法形諸於言語。同樣的,心的本質是超越任何形述的;沒有語言文字能夠定義心的究竟本質--法身。
你可以說心是存在的,但是除了空性之外,你無法展現心的任何面貌。或者你可以說心是不存在的,但你又如何解釋心的無數化現?心的究竟本質超越所有的描述,更非散漫的念頭所能掌握。
  
65“了悟”如同一個青春少女所擁有的歡悅,聽瑞的人們啊,那種歡悅和喜樂是無法言喻的。
當了悟的黎明來臨時,心變得全然地自由、自在、圓滿、浩瀚而寧靜。然而,這種證悟如同青春少女的喜悅,是無法言傳的。
  
66明晰和空性雙運,如同月亮映照在水面之上,聽瑞的人們啊,沒有什麼是要去執著的,也沒有什麼是要去阻撓的。
我們覺察的每一件事--輪回和涅槃中的所有現象--的生起,純粹是心的本然創造力演出的戲碼。心的“明性”--我們所覺知的現象之清晰顯現--乃是心之空性的展現。空性是明性的本質,明性是空性的展現。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心如同映照在靜止湖面上的月亮一般燦爛明晰,但你無法捉住水面上的月影。
它是如此生動鮮明地顯現,同時又無可觸及。由於空性和明性之不可分割是心的本質,因此沒有什麼能夠阻撓遮蔽它,它也無法阻撓遮蔽任何事物。它不像岩石等堅硬物體具有實體、佔據空間,並排拒其他物體。在本質上,心不具實體,無所不在。
  
67無二無別的明晰和空性,如同虛空,聽瑞的人們啊,心既沒有中心,也沒有週邊。
心可以理解形狀、聲音及其他現象,可以體驗快樂和痛苦。然而,外顯世界從來不存在於心中。當你分析心的時候,心只有空性。如同一個空無的宇宙,提供了一個可以容納所有天體的空間一般,心的空性本質也為它自己的示現提供了空間。正如一個既沒有中心,也沒有邊際的無垠宇宙,心也沒有時間和空間的起始或結束。
68沒有念頭、沒有散漫的心,如同一面有著美人映射的鏡子,聽瑞的人們啊,心是離於任何理論的。
一旦你認請心的本質,你不再需要刻意去思維心的本質,或用各種方法來修飾它。
到了那個時候,你甚至不能說心是在“禪定”之中,因為它自然而然安住在寧靜無別的狀態之中。
你不在需要去專注於一個特定觀想的細節,例如一個本尊的形相。
心將不會陷入散漫和迷妄之中--散漫和迷妄是凡夫的特性,因為心毫不費力地、持續地安住在它的本質之中。
明覺不會受到令人愉快的或令人厭惡的覺知所影響。它僅僅安住於它的本然狀態之中,恰如一面映照了一張人臉的鏡子,既不會因為鏡中人的美麗俊俏而狂喜著迷,也不會因為鏡中人的醜陋而觸怒。正好一面如實地、毫無分別地映照所有形相的鏡子,一個證悟者能夠清楚覺知所有的現象,而不會影響他對究竟本質的了悟。
反映在鏡子上的影像,既不是鏡子的一部分,也不在鏡子以外的地方。
同樣的,我們所察覺認知的現象,既不在我們心中,也不在心以外的地方。事實上,對事物究竟本質的真實了悟,完全超越任何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因此,龍樹菩薩在《中觀論頌》裏說:“既然我沒有確認任何事物,因此沒有人能夠反駁我的論點。”
  
69明覺和空性是無別的,如同鏡中倒影,聽瑞的人們啊,在這面鏡子中,無所生也無所滅。
心的空性不是一種茫然遲滯的狀態,也不是空無一物。
更確切地說,它具有了知的能力,一種自然顯現的明性,我們稱之為明覺或證悟的心識。空性和明覺是心之本質的兩個層面,在本質上是無二無別的,如同一面鏡子和反映於其上影像。
念頭在空性中生起和消融,如同一張臉的倒影在鏡子中顯現和消失。由於人臉的倒影從未真正存在於鏡子之中,因此當人臉不再反映於其上時,倒影也沒有所謂的停止存在。
鏡子本身也從未改變。就相對的角度而言,在你展開修行的道路之前,你可能處於被無明控制的輪回不淨狀態之中。
一旦你走上修行的道路,你所經歷的不同狀態,摻合了無明與了知。在修道的終點,也就是覺醒的時刻,除了明覺之外,一無所有。在修道的所有階段之中,雖然心看起來產生了一些轉化,但心的本質從未改變。在修道之初,心沒有墮落腐敗;在修道之終,心也沒有增善。
  
70大樂和空性是無分別的,如同太陽照亮白雪,聽瑞的人們啊,在那裏,沒有什麼是可以執取的。
當陽光照射在山峰上的白雪的時候,白雪的潔白變得更加炫目。但是,你能夠區分陽光的光輝和白雪的潔白嗎?
當你認清心的空性,心固有的至極大樂擴展了。它是全然的自由自在,暢然無阻的大樂。然而,它絕不應該被當做真實的事物來執著。大樂和空性是無二無別的。白雪的燦爛光輝雖然令人目眩,但它不是你能夠用手抓取的事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14-11-6 08:00:28 | 只看該作者
71、迷妄之言將如同回音般消失無蹤,聽瑞的人們啊,在音聲之中,沒有什麼是可以執取的。
  
我們喜歡聽到別人的讚美和恭維。如果有人讚美你,你希望他們多說一些,讓整個世界都聽到。
另一方面,在面對批評或惡毒的流言時,你會千方百計地不讓這些話語傳到別人耳中,免得人盡皆知。
然而在實相上,讚美和指責只不過是空虛的聲響,不值得去投注一絲一毫的注意力。為了這些空虛的聲響而感到煩惱不安,一如為了聲音碰觸懸崖所反響的回聲而感到驕傲或觸怒一般荒謬可笑。
  
72、苦與樂如同魯特琴的琴身和琴弦發出聲響的機械作用,聽瑞的人們啊,快樂和痛苦是行為結合了必要的因緣所產生的結果。
  
一塊精緻的木頭被製作成一把魯特琴的琴身,並安裝上琴弦之後,才能撥彈出悅耳動聽的琴音。如果缺乏任何必要的零件,魯特琴就無法發出音樂。同樣的,如果你沒有適切地聚合得以讓快樂生起的基礎,那麼你就無法享受快樂。快樂和痛苦是我們造作之善業和惡業複雜互動的產物。
正如同精通魯特琴的琴藝需要勤勉的練習,通曉安樂之道也需要持之以恆地修持佛法--以及有技巧地修持。為了獲得滿足喜悅,而用一種欠缺訓練的紀律的方式來親近佛法,其功效不會比急切地用笨拙隨意的指法來撥弄琴弦所製造出的音樂來得好。
從究竟的觀點來看,快樂和痛苦都不具有真實的存在。然而從相對的層次來看,快樂和痛苦仰賴因果的不變法則,正如同音樂遵循和聲定律。
  
再舉一個例子。有些菇蕈看起來、嘗起來美味可口,但若有人魯莽嘗試,就會遭受致命毒害。同樣的,財富、名聲和感官的歡悅在一開始似乎非常誘人,但最終會令人感到痛苦失望。
相反的,具有治病功效的良藥嘗起來都非常苦澀,而修行也是如此。雖然在修行的過程中,身心會承受痛苦的折磨,但它會帶領我們臻至超越所有痛苦的不變大樂。
因此,去辨別你應該接受什麼,應該拒絕什麼,並沒有任何的差錯或模棱兩可,是非常重要的。
  
73、輪回和涅槃的本然自由,如同一個孩子的遊戲,聽瑞的人們啊,要有一個不帶任何目標的心。
  
我們永無止境地在輪回中遊蕩,乃是負面情緒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費心去檢視這些情緒的本質--我們是如此執迷於這些情緒,而它們也是導致我們深陷輪回的原因--你將會發現,它們不具有一絲一毫的真實。它們除了空虛之外,一無所有。
真正的涅槃是由本初智慧不可言喻的無限功德所構成。這些功德是本俱於心的,不需要去發明或去創造。在修道的過程中,“了悟”把這些功德顯露出來。從究竟的角度來看,連這些功德也是空性。
因此輪回和涅槃皆是空性。於是,沒有人可以說輪回或涅槃是好是壞。當你了悟心的本質,你就從拒斥輪回和追求涅槃的需求中解脫。用一個稚子單純無染的眼光去看世界,你就能夠超脫美醜善惡的概念,不再淪為受制於貪愛或嗔恨等負面習性的獵物。
何必為了日常生活中的起伏而庸人自擾,如同一個孩子為了堆築沙堡而欣喜,為了沙堡的崩塌而哭泣?看看人們是如何為了獲得他們想要的事物,棄絕他們厭惡的事物,而把自己投入痛苦折磨之中,仿如飛蛾撲火!永遠放下如夢的執迷重擔,不是比較好嗎?
  
74、你對外在世界的見解源自於心,聽瑞的人們啊,讓堅硬的冰融化成水。
  
湖泊河川在冬天會凍結成冰,水面變得如此堅硬,以致於人畜和車輛能夠在其上來回行走。當春天近了,地面溫度回暖,凍結成冰的湖泊河川開始融解。那時,堅硬的冰還剩下什麼?水是柔軟而流動的,冰是堅硬而銳利的。我們既不能說和冰一模一樣,也不能說它們是相異的--冰只是凍結的水,而水只是融化的冰。
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覺知也是如此。執著於現象的真實存在、被貪愛的嗔恨折磨、執迷於世間八法,是導致心凍結的原因。融解你的概念之冰,如此一來,自在覺知(free perception)之水就能順暢流動。
  
75、無明如同一片牧草地上噴湧不絕的泉水,聽瑞的人們啊,它無法用堵塞的方式來阻斷。
  
在無量累世中,你一直持有一個頑固的信念,認為自己和一切現象是真實存在的。
你如此強烈地執守這樣的信念,以致於無法藉由否定這些實體的真實存在,來使自己從這個信念中解脫。
你所需要的是,清楚且直接地了悟“我”和現象都不具有任何真實的存在。
如果你嘗試用手或一塊石頭來阻斷泉水的水流,那麼水壓會在幾秒鐘之內讓你前功盡棄。同樣的,嘗試去遏止經常在禪修時生起的念頭巨流,可能功敗垂成,甚至可能會面臨心理問題的風險。
你嘗試去壓制念頭和情緒,將在你禪修時再度浮現,成為你的敵人。
正確的方法是去認清,你的念頭從不真正的存在,因此也不會停留在存在的狀態或止滅。無論念頭有多少,如果你知道如何在念頭生起的那一刻釋放它們,念頭就不會帶來傷害。你的禪修既不會被生起的念頭破壞,也不會因為念頭的不存在而有所增長。
旅人從火車車窗看到的鄉村和城鎮,不會減緩火車的速度,而火車也不會對它們造成影響。兩者互不侵擾。當你禪修時,這應該是你看待通過你的心的念頭的方式。
  
76、輪回和涅槃的迷妄,如同和敵人正面交鋒,聽瑞的人們啊,把修持善行當做你的盟友。
你或許認為,輪回是你不計任何代價都要排拒的事物,而涅槃是你竭力要取得的事物。
然而事實上,這種分別的見解是錯誤的。它們是迷妄的產物,而迷妄則源自於無明。
消除迷妄如同俘虜一支敵軍的將軍,將軍被擄獲之後,以其為首的軍隊很快就會投降。然而,為了擄獲這個將軍,你需要盟友--心靈上師和善行。唯有他們的協助,你才能夠清淨併發展出證悟的潛能。而事實上,這種潛能是與生俱來的。
  
77、五身之本然明性,如同黃金大陸的廣袤無垠,聽瑞的人們啊,不要有希望或恐懼,貪愛或嗔恨。
  
成佛的狀態是由五“身“(kayas)或證悟的層面所構成:化身、報身、法身、自性身和不變金剛身。向外去尋找五身是沒有益處的,因為它們和我們的心是無二無別的。
一旦你認清了它們的存在,迷妄將會消失,你也將沒有必要到他處去尋求證悟。在一個完全由黃金構成的島嶼上登陸的探險家,即便四處搜尋,也不會找到尋常的石頭。你必須瞭解,成佛的功德一直存在你的心中。
去擔憂修道的進展緩慢,去想證悟是遙不可及、只會發生在遙遠的未來而感到挫折沮喪,是毫無用處的。這種態度將增加你的焦慮不安,減損你用平靜沉穩的心來修行的能力。
一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說:“切勿對成佛失去耐心。你要持續修行,直到最後一口氣。”
放下所有的希望和恐懼,安住在金剛般的不變狀態之中;在這種狀態之中,明覺的本然離戲即是成佛本身。那即是圓滿無暇的至極大樂;在這種大樂之中,所有證悟的功德都將毫不費力地蓬勃發展。
  
78、由於人身之暇滿,人身如同一座充滿寶藏的島嶼,聽瑞的人們啊,切勿空手而返。
  
一個發現一座寶島的探險家,可以把船隻滿載黃金、鑽石、藍寶石、紅寶石和翡翠。然而,他的好運無法和人身比擬。人身給予我們遠比任何黃金和寶石珍貴的事物--思惟和修持佛法的機會,以及賦予人生意義的機會。而聲聞乘、大乘和金剛乘所提供的各種法教,則是我們必須選取的寶藏。
此時此刻,當你享有暇滿人身的所有順緣之際,你擁有修持佛法的自由。忽視如此的良機,如同拾起一顆寶石的乞丐,卻把寶石視為玻璃,重新扔進塵土之中。然而更糟糕的是,我們瞭解人身的重要與價值,卻明知故犯地把心思分散在其他事物之上。追求世俗的成就。而浪費了人身。這是迷妄的縮影。如果探險家進入寶島卻空手而返,那麼他就白白橫渡重洋了,切勿犯下如此的錯誤。
  
79、大乘的修持法門如同一個如意寶,聽瑞的人們啊,無論你如何努力地尋找,都將難以再尋。
被稱為“如意寶”的神奇寶石,具有實現所有渴望和抱負的力量,並且能夠驅除整個國家的苦難。用如意寶來比擬大乘恰如其分。大乘具有減緩一切眾生之痛苦的力量。
在今生今世,你遇見了一位上師,領受了大乘的法教。如此的遭遇不是機緣之故,而在許多過去世追求靈修生活的結果。
一個具格的上師及其法教,一如藍色蓮花“烏巴拉”(Udumvara)般珍貴稀有;它的花蕾在佛出世的時候生成,它的花在佛證悟的時候方開,並在佛圓寂之時凋萎。
佛陀曾經示現於世間;他曾經轉法輪,而他的法教一直留存至今。你已從一個真正的上師處領受了佛陀的法教,並已準備就緒,要把法教付諸實修。與其把人生浪費在無益的追求之上,你難道不應該為自己的幸運感到驚訝,並把全副精神投入於佛法,不要浪費片刻時間?
  
80、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今生你都將有足夠的衣食,聽瑞的人們啊,把你所擁有的每一件事物用於修持佛法。
  
即使你的食櫥和衣櫥是盈滿的,你仍然一次只能吃一餐飯,穿一件衣服。事實上,你所需要的只是足以維生的養分,以及足以保護你免受自然天候侵襲的衣物。關於衣食這兩種生活必需品,你無須擔憂:佛陀承諾,沒有任何一個出離者會死於饑寒,也沒有人會找到這種出離者的屍骨。何必為了擔憂你將沒有足夠的食物可吃,沒有衣服可穿,以及沒有地方可以睡覺而猶豫不決?修持佛法是善用人生的最佳方式,這是毫無疑問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4-24 17:39 , Processed in 0.2038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