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004|回復: 13

清淨明誨章講記-淨空法師主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2-17 20:5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講記
淨空法師主講

前        言

       方丈老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這一次學人有機會來到寶剎,應老和尚之命,與諸位同修說一點佛法結結法緣。老和尚非常慈悲,要我講《大佛頂首楞嚴經》,正逢貴寶剎的講堂落成,這好像是諸佛菩薩為我們做了最好的安排。

       道場的建立,第一部應當是講《地藏菩薩本願經》。我們有了地,要從心理上來建設;講堂落成,第一部確實應當要講《大佛頂首楞嚴經》。在中國,自古以來佛門常說:「開智慧的楞嚴。」所以講堂建立了,第一步當然是要開智慧。如此看來,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感應。今天,雖然我們不能講全部的《楞嚴經》供養給諸位,但是我們宣講《楞嚴經》裏面最重要的一段經文,也足以代表大佛頂首楞嚴的精神,這的確值得我們珍惜。

      下午老和尚帶我來參觀講堂,我看了之後非常的歡喜。這個講堂是標準的現代化,有圓滿的現代化設備;這不僅是高雄第一道場,實在也是我們本省第一個講經的道場。如果我們放眼看大陸,那可以講:到今天為止,這是全國現代道場中的第一道場。我們有幸今天來參加第一次盛會,我們都感到非常的幸運,我們感謝老和尚的賜予!這也是本寺、本省的同修,在老和尚大福報的庇護之下,才有這樣殊勝莊嚴的講堂出現在此地。

壹、印度國寶楞嚴經東傳

      《楞嚴經》,是一部不可思議的經典!我們大家都知道,佛法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古時候,中國有許多高僧大德到印度去留學、取經,他們沒有見到這部經典;玄奘大師在印度住了十七年,沒有看到過《楞嚴經》。印度高僧到中國來弘法,帶了不少經典到中國來,也沒有《楞嚴經》。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當時印度的國王吝法,他們把《楞嚴經》看作是國寶,其他的經典外國人可以學,也可以傳到外國,《楞嚴經》不可給外國人學。中國法師到印度,是外國人呀!他們不肯給外國人學,也不讓外國人知道,更不容許這一部經流傳出境;所以,很長很長的時間裏,都沒有人知道有這部經典。一直到唐朝初年,智者大師始有所聞。(唐朝初年是中國佛法的黃金時代,大乘八個宗都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對於中國佛教的影響,非常的深遠。)

       智者,是天臺宗的大師,雖然天臺宗不是他創建的,但是天臺宗確實是在他的手上完成的,所以今天我們講天臺大師,一定都是指智者,像我們講華嚴宗一定講賢首大師一樣。其實賢首在華嚴宗是第三代,為什麼稱他呢?為什麼把杜順、雲華都忘掉了呢?因為華嚴在賢首才真正完全。

      天臺大師他老人家創立三止三觀的教義,這可以說是他從經典裏面悟出來的、發明的。在那個時候,有印度的高僧到天臺山拜訪智者大師,聽到智者大師講三止三觀,這些印度高僧佩服得五體投地,就給智者大師說:「你老人家所發明的止觀跟印度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的教義,非常的接近。」這時候,我們中國人才曉得印度還有一部寶典叫《大佛頂首楞嚴經》。在那個時代交通不便利,要從中國到印度去,只有走路、騎馬,路途非常遙遠,想得到這部經談何容易!可是智者大師非常了不起,聽說有這部經,當然希望能夠見到這部經,給自己做個印證;看看自己發明的止觀跟佛所講的到底是不是相同?有什麼差別?他當然非常渴望想看到這部經典,於是在天臺山築了一個拜經台,每一天向西方禮拜,求感應,求這部經能到中國來。他每一天禮拜,一天也沒有間斷,一直到他圓寂,總共拜了十八年。他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後人敬仰!

       一直到中宗,到武則天執政的時代,印度有一位高僧般剌密諦,終於將《楞嚴經》偷渡到中國來。諸位要曉得,他們國家是禁止這部經典出境的,他是偷渡好幾次才成功。前面幾次他將這部經典藏得很好,但是出境的時候,就像現在的海關一樣有嚴密的檢查,他被查到了,當然不准出境。畢竟他是出家人,印度是佛教國家,對他還有一點禮遇,沒有處罰他,警告就是了——你怎麼可以把國家的違禁品偷渡出國。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偷渡又被發現了。有這二次紀錄,法師一出國,關口就特別留意。到第三次,他老人家想了一個方法,他把這部經典,用很小的字抄寫在很薄很薄的......,大概是羊皮上,然後把經典卷起來,將自己的胳膊剖開,將經典藏在裏面,等傷口長好了,再申請出關。這一次沒有被檢查出來,其實他把經典藏在肉裏面。他是用這個方法把經帶到中國來。他從海路到中國廣州登陸,登陸之後,他見了廣州這些寺院的高僧大德們就說,他把《楞嚴經》帶到中國來。我們中國這些法師聽了就非常喜歡。為什麼呢?《楞嚴經》的大名,已經聽了幾十年了,智者大師在拜經台拜了十八年,沒有見到這部經典;所以他們一聽說《楞嚴經》傳到中國來了,當然非常興奮!經典在哪里呢?法師又要把手臂剖開,把經典取出來;不曉得他用什麼東西將血水洗掉,就在廣州從事翻譯。可見得這部經典傳來非常不容易!

      法師是守法之人,把國家的禁品傳出去了,一定要受國家法律的制裁,他並不逃避。經典傳到中國來,在中國翻譯完成,他老人家趕緊回去,向國王報告:《楞嚴經》我偷到中國去了,願意請求處分。實在不得了!所以本經不像過去古大德到印度去求取,或是西方高僧大德帶來,是般剌密諦用這樣的苦心,把這一部寶典送到中國來。我們今天展開經本,不能不感激般剌密諦大師。

      再說譯場的殊勝。譯場遇到了房融居士,房融原先做過武則天的宰相,後來得罪了帝王,被降級貶官,到廣州來做地方官,他正好遇到這件事情,於是他從事於譯場裏面的紀錄「譯官」。所以《楞嚴經》的文字是出自於房融宰相之手;這是一代的大文學家,在所有一切大乘經典裏面,如果講文字之美,《楞嚴經》當屬第一,沒有任何經本能夠跟《楞嚴經》相比的。這是我簡單的敘述,把這部經的歷史介紹給諸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2-17 21:00:1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2-18 09:06 編輯

貳、略談楞嚴經古今之註解

    這部經自古以來註疏很多,我知道的總共有一百多種註解。過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我主修的就是《楞嚴》,所以對於《楞嚴經》的註解我搜集很多,當時搜集了三十多種,都是權威的註解。現在在臺灣流通最廣的是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圓瑛老法師他在序文裏面寫得很清楚,他從二十五歲發心學《楞嚴》,就對《楞嚴》很留意了,一生可以說是專攻《楞嚴》。他在上海建立一個道場,叫做「圓明講堂」,辦了一個佛學院,叫做「楞嚴專宗學院」(白聖老法師就是楞嚴專宗學院的學生),由此可知圓瑛法師對於《楞嚴》所下的功夫。《楞嚴經講義》在他七十多歲時完成的,「經文」是老和尚講解,由侍者明暘法師筆記。這部講義在臺灣,由於白聖老法師的提倡,所以非常盛行。如果我們對於《楞嚴》有興趣,初學入門,我覺得還是圓瑛老法師的《楞嚴經講義》適用;因為他老人家的註解深入淺出,是一部很好的初學《楞嚴》入門的註解。雖然老法師的講義仍然不能夠擺脫古大德所講的範疇,但是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明瞭:這一部經典確實有他相當的深度,如果不是真正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要想透徹的明瞭,確實很困難。圓瑛老法師他主要的依據,是明朝交光大師的《楞嚴經正脈》。今天我們這個科判,就是摘自《楞嚴經正脈》。

    交光大師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在《楞嚴經正脈》前的序文,說明他註解《楞嚴經》的緣起。他是念佛求生淨土的,大概是往生的緣成熟,他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忽然想到《楞嚴經》自古以來註解很多,但都不透徹,沒有能夠真正把佛的意思說出來,他有意把這部經重新作個註解,於是向阿彌陀佛告假,等他把這部經註解完了之後再往生,阿彌陀佛就准了假。阿彌陀佛走了,他的病就好了,於是註了這部大經,我們通常就稱為新註。古註裏面以《長水疏》為代表,《長水疏》是天臺家的,依天臺家的說法解《楞嚴》。這個不能細說,說起來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在此要瞭解《楞嚴經》是部很不平凡、很不可思議的大經,翻譯成中文之後,受到中國佛教界,無論哪一宗、哪一派普遍的重視。不但佛門重視,中國從前的讀書人,雖然不標榜是佛教徒,他也喜歡看佛經,特別是《楞嚴經》。所以《楞嚴經》在世法裏面,這些士大夫階級,對他也有非常濃厚的興趣。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這部經典的價值。



雪廬老人和淨空法師合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2-17 21: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2-17 21:29 編輯

參、介紹經題

       這部經,諸位已經拿到了,經典上面有科判,這是明朝交光大師所做的,就是《楞嚴經正脈》。那科判記在經文上面,我們一看,經文的內容就一目了然。但是,今天是開講的第一天,按照規矩,必須把經題跟各位作個簡單的介紹。

       本經的經題相當的長,我們這個本子是用簡略的題目,他的全題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總共有二十個字。依照中國古人的說法,有七種原則安立經題。那七種呢?人、法、比喻三種;還有二個合起來,人法、法喻、人喻,這就有六種;第七種是具足立題,就是題目裏面人、法、喻統統具足。本經的經題是屬於具足立題:「大佛頂」是比喻,「如來」、「菩薩」是人,「密因」跟「修證了義」、「萬行」、「首楞嚴」這都是法。經裏面有如來、有菩薩,如來是證了果的人,菩薩是正在修因的人,所以「人」裏面有修因證果。如果細說,「法」裏面有教法、理法、行法、果法,通常講的教、理、行、果。「密因」是屬於理法,「修證了義」是屬於教法,「萬行」是屬於行法,「首楞嚴」是屬於果法。「如來密因修證了義」,這一句是講如來果位上的教理;「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是菩薩因位當中的修證,所以這個題非常圓滿,非常的詳細。現在按照這個題的意思,逐字細說。

一、「大」矣哉!真心!

      經題我們分為幾個段落來介紹。第一個是「大」;「大」指的是什麼呢?絕對不是大小之大,大小之大我們容易懂,小朋友也會懂。這個「大」不是說數量,它是一個讚美之詞,讚美到了極處,沒有適當的詞句來讚歎,不得已用這個「大」字。

大矣哉!讚歎的是什麼呢?

      所讚歎的就是一切眾生的真心,包括我們每一位同修自己呀!真心就是本性,經典上常講的真如本性,是我們自己的真心。

為什麼一開端就讚歎這個真心?

      佛在大乘經,特別是《楞嚴經》講得詳細,所以說「開智慧的楞嚴」。「心」包含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從哪里來的?「唯心所現」——是我們真心顯現的。佛又說了「唯識所變」。真心現的,這個境界千變萬化,像佛給我們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是變化,心是能現。為什麼會有變化呢?識在變。「識」是什麼呢?識還是心,識是心之作用。心之作用有二個,一個是能現,另一個是變現;能現法界,變現十法界依正莊嚴;所以我們常講:「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就是這個道理。稱這個能現、能變的,實在說是找不到其他的名詞,不得已用這個「大」字來讚歎。這個事實在《華嚴》稱作一真法界。

      人家問你:「什麼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是真如本性。

      能現、能變世出世間一切萬法,《華嚴經》叫一真法界,《般若經》稱為諸法實相。

      世尊在世的時候,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是以般若經為中心。

      怎麼曉得呢?

      講的時間最長。

      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幾乎占他老人家講經的一半時間,比阿含、方等、法華、涅槃的時間長太多了。般若經上講「諸法實相」:「諸法」就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實相」是真相。如果我們用現代名詞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假如有人問我們:「你們佛教經典很多,大藏經浩如煙海,這麼多的經典裏面說的是什麼?」

       我們要用很簡單的詞句答覆他,很清楚、很明白的告訴他,我們「大藏經」雖然這麼多,講的什麼呢?

       講宇宙人生的真相。

       一點都沒錯!

      「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

       換句話說,佛四十九年說的是什麼呢?

       是我跟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

       你說這個重不重要?

      你要瞭解,你能不學佛嗎?

      不學佛,就是不知道自己和生活環境,那叫迷惑顛倒,這才產生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才造業受報。如果能正確的明瞭,就叫覺悟,就叫佛,就叫菩薩。所以佛與菩薩,是稱呼對於自己跟自己環境真正明瞭的人;對於這樁事實不能夠明瞭,我們稱他作凡夫。如上才真正把佛法認識清楚。

      由此可知,佛法確確實實超越一切宗教。佛法是佛陀對於九法界眾生真實智慧的教導,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即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佛的教導,就是教我們認識自己本來面目,認識我們生活環境,這就是佛法。其他大乘經裏面所用的名相很多,不勝枚舉,有的經上講「佛性」,有的經上說「真如」,有的經上說「圓覺」(「圓」是圓滿,「覺」是覺悟,圓滿的覺悟,沒有一點欠缺),其實統統說的是這麼一樁事情;這在淨土宗裏面叫做「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理一心,這叫做「理一心不亂」,跟華嚴講的「一真法界」,般若講的「諸法實相」是一個意思,相同的境界。在本經(楞嚴經)上,佛又說了一個名詞——如來藏性,還是說這一樁事情,其實統統是講一心,都是講這個真心。

      我們要問:佛為什麼一樁事要說出這麼許許多多的名詞術語?說一個不就好了,為什麼說這麼多呢?

      其實這就是佛陀教學的善巧,教學的方便。我們知道佛教導的目的,是教我們開悟,因此他種種的設施,是幫助我們開悟的。眾生之所以不能開悟,有一個很大的障礙,這個障礙,佛在《華嚴經》裏面為我們一語道破。在《華嚴經》出現品裏面,他老人家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即一切眾生跟佛沒有兩樣,佛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現在我們的德能好像沒有了,一天到晚「糊裏糊塗」的過日子,問什麼都不知道。到底我們的智慧、德能跑哪里去了呢?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講,我們凡夫眾生,病根就是妄想、執著。隨著妄想逐漸演變,變成了所知障;執著逐漸演變,就成為煩惱障。不但我們的般若智慧、法身的功德,被這兩種障礙障住了,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痛苦,很多煩惱,也是根源於此。不說別的,就指學佛同修,無論是在家、出家,甚至於我們回想一下自己本人:我們常常有很多痛苦、煩惱。或年歲大了,身體不健康,一切都不方便了,眼也花了,聽力也差了,要用助聽器,走路也不方便,要用個手杖,這就講的老、病之苦。我們要追究這從哪來的?什麼原因而有的呢?給諸位說,他的根源還是妄想、執著。諸位仔細去研究研究,都是這兩種東西,我們一身的不健康、一身的疾病,還是從這兒來的。今年新年,空總有兩個大夫來給我拜年,因為他們是醫生,我就跟他們談病源、病根。我就把佛在經上講的道理告訴他們,他們聽了之後點頭——是有道理。因此我們的心要是健康,身體就健康。

      心怎麼健康呢?

      離開妄想、執著,心就健康了。

      總而言之,妄想愈多,執著愈嚴重,那病就愈多,也愈麻煩。所以從我們迷失本性,到現在老病的痛苦,真正的根源,還是妄想、執著。要不是世尊真正覺悟,徹底覺悟,一語道破這個事實真相,實在說世間沒有這種智慧能夠看出這個根源,因此,我們不能不佩服本師釋迦牟尼佛,不能不感謝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指出一條明路,讓我們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

       這個「心」,我們不談真心,也不談妄心。像《楞嚴經》一開端,佛問阿難:

      「心在哪里?」

       阿難說:「心在身體裏面。」

       被佛否定了。

       又在猜想:「心在身外。」

       也被佛否定了。

       阿難很聰明,我們不如他,他能想出七個地方;我們能不能想得出來?這就是《楞嚴經》上有名的七處徵心。

       佛問他這個心沒有說是真心、妄心;不管說的是真心、妄心,先問你:「心在哪里?」

       找不到呀!

       為什麼找不到呢?

       諸位要曉得真心是本性,妄心是真心迷了以後,把他圓滿的作用喪失掉了,只能夠有部份的作用,這個作用可能發生很多的偏差,稱為妄心,所以妄心是真心迷了以後起的作用。心遍法界,十方無盡,三際無窮,所以阿難執著在某一個地方,那是錯誤的;如果離開執著,那就對了,佛就會點頭了。

      為什麼每說一個地方,佛都反駁他呢?

      就是他執著。

      執著是局限在執著範圍之內,範圍之外還是真心所現的,所以心是法界本體。現代哲學討論的中心命題有本體論、現象論,「心」是屬於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換句話說,宇宙之間一切萬法都是從這裏生的,都是從這個地方變現出來的,他是能現、能變。佛在本經裏面告訴我們,我們迷的時候,佛給他取個名字叫「如來藏」;「藏」是藏的意思,「如來」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里?就是藏在迷情裏面,所以就叫他如來藏。我們修行就是把這個迷情淘汰掉;開悟了,就叫做「修證了義」。「了」是明瞭,「義」是義理,也就是事實真相。

       要怎麼修才叫「了義」呢?
  
       怎樣修叫「不了義」呢?

      我們學佛的同修,假如在這一生當中要有成就,這是我們關鍵的一個大問題。你要是「了義修」那就快了,那這一生決定成功,會開悟;如果你修的是「不了義」,這一生開悟就沒指望了。由此可知,「了義」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到底下再給諸位細說。

      在因地的時候就叫菩薩;正在修學還沒有證果,向這個目標、方向努力精進。「菩薩」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有情。他是有情眾生,煩惱、妄想、分別、執著,他都有,但他現在往覺悟的路上走;妄想、情執雖然沒斷,但是他走的這條路不錯,我們稱他做菩薩。果地上,我們稱他做「首楞嚴王」。他真正開悟了,諸法實相真正明白了,在楞嚴會上就叫他證得首楞嚴王;這一部大經最重要、最微妙的就在這裏,佛在此地用一個「大」字來讚歎,來讚美他。如果再觀下面題目裏面的細節,「密因」就是大因,「了義」就是大義,「菩薩萬行」就是大行,「首楞嚴」是大定;所以「楞嚴大定」,這也為我們顯示出修行,特別是在大乘佛法裏面,關鍵是在定,這是我們同修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的。由此我們能夠推想得知,凡是與大定有妨礙的,都是不了義。了義不了義,在這裏我們總算能夠區別出來,辨別清楚——幫助你得大定的是了義,妨礙你修大定的是不了義。由此可知,了義與不了義,實在是貫穿所有的法門。我們講八萬四千法門,大的來說,在中國佛法大小乘十個宗派,會修的都是了義,不會修的都是不了義,這個要認清楚,認明白具足這些道理,所以這部經當然也可以稱之為大經,他一切都大。前面跟諸位說過,教具足四大類——教、理、行、果。「密因」是理,「了義」是教,「萬行」是行,「楞嚴」是果,我們受持這一部經,這是古大德所說的,依大教,解大理,修大行,證大果。而《楞嚴經》裏四種清淨明誨,是修真實了義的大根大本,是本經最重要的一段。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應香港佛教同修的邀請,在九龍、香港兩個地方講《楞嚴經》,每天講,連續四個月。當時香港有一位大德——海仁老和尚——那時他已經九十多歲了。這位老和尚專攻《楞嚴》,香港佛教界稱他作首楞嚴王,是楞嚴專家。我那時候在香港講《楞嚴經》,特地到大嶼山去參拜海仁老法師,我跟他有這麼一面之緣,第二年他老人家圓寂了。那時他問我:

     「你學《楞嚴》這麼多年,也講了好幾遍,《楞嚴經》裏面,哪一卷最重要?」

       海老是教宗《楞嚴》,但他是參禪的,就參禪的人來講,第六卷最重要,這個清淨明誨是屬於第六卷後半部。

       第六卷前半部呢?

       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學禪這一部份最重要。

       如果念佛法門修淨土的呢?

       那就「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最重要。

       如果是學教的呢?就是研究教理的。

       那可以說《楞嚴經》從頭到尾都重要。

      所以你無論學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宗派,《楞嚴經》都是最重要的;特別是「清淨明誨」這一段,無論你修學哪一宗、哪一派,它叫共同科目。好像我們蓋房子一樣,這是地基,不管你蓋什麼樣的房子,地基是一樣的,都要打得很堅固,建築物才能蓋得成功。所以這一段經文,是所有大乘修學了義的根本。因此修學佛法的同修,要想在這一生成就,不管你學禪、學教,或者是念佛、學密,都不能離開這個基礎;捨掉這個基礎,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可以斷定說一句話——你不會成功。你要想真正修成功,這一段經文比什麼都重要,所以特地選了這一章來供養諸位。現在念佛的同修多,念佛總希望得念佛三昧,總希望這一生決定往生;念佛三昧跟決定往生,還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有很多人念佛到最後不能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呢?

      這個基礎沒有啊!所以我們要找出病根在哪里?不能往生真正的原因在哪?找出來之後,我們把這個因素消除,我們修學的目標才能夠達到。以上是「大」的意思。

二、佛頂——楞嚴經

     「佛頂」,是表法的意思;法就是這部經典裏面所說的教、理、行、果。這部經裏面所講的法,跟一般經典所講的法不一樣,有很大的不同。

       古德說:《華嚴經》、《法華經》好比是佛的全身。

       這一部呢?

       是佛的頭頂。

       換句話說,這是極力顯示這一部經在大乘佛法裏面的殊勝,在大乘佛法裏面的地位。《華嚴》、《法華》是佛的全身,《楞嚴》是佛的頂,所以經典圓頓到了極處;圓是圓滿,頓是頓超,絕不在《華嚴》、《法華》之下。

      「佛頂」是最尊無上,用以顯示這一部經典裏面所說的法門。依照這個法門去修學,直截了當成就無上的菩提。

      佛在這部經上為我們顯示,「佛頂」最妙沒有人能見到。

      為什麼見不到佛頂呢?

      佛頂放光,所以你看不清楚佛頂究竟是什麼樣子;看不清楚意思就顯示:這一部經典法門是最妙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以下的菩薩,都不能完全透徹的明瞭。這是用「佛頂」二字來比喻,來顯示。

三、如來密因

      「如來密因」,「密」是秘密的密,「因」是因果的因;如果用三因佛性來講,這就相當於正因佛性。

       什麼叫正因佛性?

       正因佛性就是講本性,本性是我們成佛的正因。《大乘起信論》裏面講的「本覺」,是我們修行證果真正的因素。佛菩薩給我們講本覺本有——本覺人人都有;雖有,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結果是迷而不覺,本來是覺,現在是迷了。在《楞嚴經》裏面,佛說這是二種根本裏面的根本。哪二種根本呢?第一種是「成佛」的根本,成佛是它。第二種呢?是九法界「流轉」的根本。我們用真跟妄來說,一個是真本,一個是妄本;真跟妄,或者講迷跟悟,九界眾生是迷,佛是悟;迷、悟,真、妄都是它,這才叫密因。

      這個密因在哪里呢?

      我們要找不到這個根本,那用什麼東西修呢?

      如果修錯了,這就很冤枉,我們這一生精神、光陰都會白白的浪費掉,那就非常可惜!所以一定要把根本找出來。

       但是許許多多學佛的人沒有去探究這個事實,雖然講學佛,並不是真正在學佛,真正學佛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佛告訴我們這就是講的「真心本性」。

       在哪里呢?

       佛說:近就在我們六根門頭。從近處說,就是我們六根門頭。從遠大來講呢?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在。所以遠該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

       我們現在修學從哪里下手?

       佛在本經教給我們,就從六根門頭下手。

       交光大師為什麼說古來大德註的《楞嚴》他不滿意。他什麼地方不滿意?他有個道理:就是古來大德因為聽了過去印度這些高僧跟智者大師所說的——《楞嚴》所講的跟智者大師發明的三止三觀非常接近,於是古大德就用三止三觀來解釋《楞嚴經》;這是交光大師不滿意的地方,他覺得《楞嚴經》真正的意思沒說出來。他怎麼個解釋呢?他完全把天臺的止觀撇開了,就是以《楞嚴經》佛所講的來說明《楞嚴》,這的確是不一樣。因為三止三觀沒有離開心、意、識,而佛在本經裏面教我們,確確實實不用心、意、識,是離開心、意、識用根中之性。交光大師提出來「捨識用根」,這個思想、見解跟天臺大師就完全不同了。新註立論是依據佛在《楞嚴》上的開示,所以他的註解,值得佛門四眾弟子敬佩,他就是提倡「捨識用根」,這個「根」是指根中之性。譬如我們凡夫眼見色,用什麼見呢?用眼識;耳聽聲,用耳識,這個大家學過一點「唯識」都知道。我們用六識,不曉得用六根之根性,這是佛在《楞嚴》上指點我們的,不要用識。識是什麼呢?識是分別、執著。六根分別外面六塵境界,就叫做六識;意識分別力量特別強,七識末那執著的功能特別盛,阿賴耶是第八識,含藏一切種子,所以叫染汙識,把我們的真如本性,染汙了、障礙住了,這叫做病根。因此,真正修行圓頓的成就,用這個方法達不到,佛教給我們另外一個方法——用根中之性。換句話說,我們見色不要用眼識見,用見性見;我們聽聲音不要用耳識去聽,用聞性去聽。也就是說,我們假如會用六根的根性,那就真正把「首楞嚴」得到了,那就非常恭喜了,你這一生當中必定有非常偉大不可思議的成就。其實一切大乘佛法,哪一法不建立在這一個原理上呢?《大乘起信論》是馬鳴菩薩作的,是大乘佛法啟蒙入門的教科書,菩薩開宗明義就教誨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大乘佛法呢?他教我們三點:一、離言說相,二、離名字相,名字就是名詞術語,三、離心緣相。諸位想想這三離就是《楞嚴經》上的捨識。這三種離了,那用什麼呢?當然是用「根中之性」嘛!這跟佛在《楞嚴經》上所講的名詞不相同,內容完全一致。由此可知,這是大乘佛法裏面,共同的理論基礎,共同的修學原則,這就是「捨識用根」。

      「密因」,為什麼佛把這一樁事情說做密因?

      它有很深的涵義。一般小乘根性的人,執著的心特別重,佛說這個「密」就是破小乘堅固執著的過失。又說了一個「因」,「因」對什麼人說的呢?是對於大乘圓教狂慧人所說的。有一類自以為是大乘圓融、無礙的根性,好像他懂得很多,說得頭頭是道;但是怎麼樣呢?不認真修行,這個就是「有解無行」。佛特別說個「因」——你修因不圓滿不能證果,解沒有用處;解了以後一定要去實行,要真正把它做到。只懂得一點佛法,不能認真確實去做到,這是大乘圓教狂慧人的過失,所以佛特別提醒他修因的重要,因此用「如來密因」。

      《楞嚴經》裏面講三種大定: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這三種是阿難請教世尊提出來的。因為阿難他聽經聽得最多、最完整,他是世尊的侍者,世尊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他幾乎都沒有漏失,每一會都參加,因此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這些名詞他很熟,所以在這一會上又提出這三個名稱,他不曉得如來所修的,是叫做「首楞嚴大定」。這首楞嚴大定,阿難沒有聽過,所以他問這三個意思,「如來密因」也就是答覆阿難尊者這個奢摩他,所以奢摩他加上一個「妙」字——妙奢摩他——表示不同於一般經論所說的奢摩他。「奢摩他」的意思偏重在止,「止」就是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止息住,所以有一點跟天臺家講的止觀那個止接近;實際上是不是這個意思呢?還不是,比那個止的功夫還要進一層。剛才說過了,其差別主要就是用心不一樣。天臺止觀「用意識心」,佛在此地講的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雖然也是止觀的意思,但它是「捨識用根」,它是用六根的根性,天臺止觀是用六根六識,差別在這個地方;所以很像很相似,實在是不一樣,這是研究《楞嚴》,先要搞清楚的。


四、修證了義

     「修證了義」,這在三因佛性裏面相當於了因。「了」是明瞭,換句話說就是智慧,沒有智慧就不能夠明瞭,有了真智慧才能夠真明瞭。因性起觀叫做「修」,禪宗裏面常用的術語叫「觀照」,這叫真修。

      什麼叫做觀照?

      觀照的意思: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眼見色,眼睛能夠看到的一切,都叫做色法;耳所聽到的音聲,都叫做聲法;乃至於我們的意(心裏會想),起心動念我們都叫它作法。六根所對的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根對六塵,如果不用分別、執著,也就是像馬鳴菩薩講的,真正離言說、離名相、離心緣,這就是「觀照」。換句話說,像前面講用根性就叫觀照,用意識就不是觀照,這就是教我們用「見性」見。《楞嚴經》對於這個問題,的確說得詳細,就是見性見佛講了十段——十番顯見。說明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應用見性,捨離眼識,這叫觀照。換句話說,眼見外面的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叫觀照;假如我們對外面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了,這個觀照就失掉了。觀照是慧,失掉觀照是迷;觀照是悟,失去了觀照是迷。迷悟在這個地方啊!佛實實在在慈悲,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常常訓練觀照,因為我們觀照丟掉太久了,無始劫以來迷惑顛倒,不知道再用這個方法,現在要回轉過來。諸佛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用觀照,我們會用了,那就叫菩薩。「觀照」功夫得力了,真有力量了叫「照住」,這是觀照有很深的功夫。照住是什麼境界呢?就是已經得定,在禪宗裏面講,他得了禪定;在淨土裏面講,他得事一心不亂。「照住」之後功夫再進一步叫「照見」。你看《心經》裏面: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他照見了。照見就是禪宗裏面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淨土裏面的理一心不亂,教下講的大開圓解;說的名詞各不相同,所以馬鳴菩薩教我們不要執著名詞,要離名字相,要曉得不管怎麼個說法,都是說這一樁事情。佛說種種名相,他的目的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名相都是假的,何必去執著、去爭論呢?沒有意思!只要說的是一樁事情,怎麼說都可以。佛陀他的真正用意是教我們離名字相,所以一樁事情他不說一個名相,說了很多名相;說一個怕我們執著,說很多我們就可以不執著,知道是說同一樁事情。

      我們曉得什麼叫觀,什麼叫照。眼見色,叫觀照;耳聽聲,也叫觀照;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叫觀照,就用這一個名詞來代表。《楞嚴》所提倡的就是以觀照為真修。這個人真正用功在哪里呢?我眼見色、耳聞聲,學什麼呢?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樣樣都清楚,心裏不動心。樣樣清楚是慧,不起心動念是定,這是定、慧等運。定、慧雙修在那裏修呢?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常講對人、對事、對物,就在這個裏面修觀,這叫真修行,這叫真會用功。

      用功最方便、最善巧的,《楞嚴》裏面舉出二十五位菩薩,給我們做示範,給我們做修行的榜樣,這就是二十五圓通章。在示範裏面,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示範的是耳根圓通章,大勢至菩薩為我們示範的是念佛圓通章。但是二十五種方式裏面,最圓滿、最善巧、最殊勝的,無過於大勢至菩薩念佛,與經裏面講的理論、原則、宗旨,圓滿密切的吻合,而且非常好修。我們見色、聞聲怎麼不起心、不動念呢?見到外境,阿彌陀佛!聽到音聲,阿彌陀佛!統統轉到阿彌陀佛上去了。這個方便啊!如果我們不念阿彌陀佛,見色、聞聲會打妄想,這個妄想很不容易止住。大勢至菩薩這個法門就妙了,所有一切起心、動念,全歸到一句佛號上去,用這一句佛號,代替一切分別、執著、妄念。這個方法妙極了!所以大勢至菩薩與他志同道合的同修同倫,都是修這個法門——一句佛號——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這一個法門,不用第二個法門。「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是什麼?就是照見。功夫達到究竟圓滿,成就圓滿的楞嚴大定,大勢至菩薩這個方法,比其他二十四位,包括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還容易、方便,尤其是特別的穩當、快速。所以修淨土的,《楞嚴經》最重要的部份,真正的精華,就是「清淨明誨章」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二段經文,對我們今天修行人來說非常切要,對我們關係很密切,我們能夠掌握,能夠依照這個修行,我們念佛成就念佛三昧,是真的有把握。

      所以這個修跟其他修的方法真的是不一樣,它以觀行為修,不是歷事造修;歷事造修時間就長遠了。佛在大經常講,菩薩從初發心要修行成佛,須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須要經歷五十二個階級。這一句話我們要聽清楚「菩薩造修」;我們是不是菩薩呢?不是菩薩。我們沒份哪!什麼樣才是菩薩呢?是不是受了菩薩戒就是菩薩呢?受了菩薩戒,你自以為是菩薩,諸佛菩薩不承認你是菩薩啦!那麼菩薩的標準是什麼呢?《楞嚴》是大乘圓教,《華嚴》、《法華》,乃至於《無量壽經》都是大乘圓教,大乘圓教菩薩最低的標準,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個位次,最低的是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菩薩的條件,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斷盡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從這裏算起。那麼我們受菩薩戒了,八十八品見惑有沒有斷盡?我不說別人,說我自己一品也沒斷。所以假菩薩啦!佛教裏有一個名詞叫「名字菩薩」,就是有名無實;受了菩薩戒有名無實,真實的菩薩要斷盡八十八品見惑。可見得不容易、不簡單啊!正因為我還有一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自己不行,這才跟著大勢至菩薩學。有什麼好處呢?帶業往生啊!假的也會變成真的呀!這就是這個法門的好處,除了這個法門之外,假的怎麼修也變不成真的,唯獨念佛是承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只要我們目標、方向不變,假的會變成真的。

     「帶業往生」其他法門裏頭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一切經論,十方諸佛都讚歎這個法門,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這真是慈悲到極處啊!諸佛菩薩看得清楚,不是這個法門,我們末法時期業障深重的眾生,一生當中決定不能成就。但是,你採取這個法門,就算再重的業障都可以成就;不但可以成就,假如你理論通達,方法明瞭,依教奉行,還可以取得很高的品位,連上三品都有份。真正是非常稀有的一個法門!所以這個地方講「修證了義」,不要按菩薩的階級,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當中就圓滿了,就成就了!這真是求之不得啊!我們就像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大家都是過去生中,久遠劫種植的善根,善根非常深厚,我們這一生當中,才會遇到這個法門,才會相信這個法門,才會依照這個法門修學;在這一生當中永別三界,圓成佛道,往生不退成佛。一生當中成就,這是過去的善根,現前阿彌陀佛、十方如來威神的加持,所以不是普通人;佛在《無量壽經》講這不是普通凡夫,都是很了不起的人,諸佛菩薩都很讚歎、都很佩服。

       那麼「修證了義」,依照古大德的講法是:解六結、越三空。這個說法正如前面所說的,對於修禪的人來講,非常的有效。理論雖然不錯,實際上用功,確實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六根,每一個根有六結,六六三十六個結,雖然根結有這麼多,實際上只要從一根下手;換句話說,一根解除,六根就圓通了。單是一根的六結,就相當不容易。這六結:一動,二靜,三根,四覺,五空,六滅,愈往後面愈難。咱們不要說這六個了,就是第一個,你能不能把它斷掉?能不能把它解開?「動」,簡單的說「起心動念」。所以禪宗是從禪定下手,得到了定,第一個「動」這個結解除了;它在定中,是「靜」這個境界。那麼解第二個結就不容易了。假如第二個結解不開,住在「靜」裏面,他的果報就在四禪天,出不了三界。必須六個結都解開了,才能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所以這個說得簡單,做起來確實困難。

      民國初年,倓虛老法師可以說是近代天臺宗的一位祖師,他老人家住在香港幾十年,也在香港圓寂,老人家高壽,九十多歲才往生的。他曾經講過他一生當中所見到的,所聽說的,修禪的人得定的,他見過,聽說過;修禪得定,入定七天、半個月、一個月才出定,這個定功相當之深;至於禪宗裏面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一生當中,不但沒有見過,聽也沒有聽說過。得定的人果報在四禪天,看他定功的淺深,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更深的就到無色界四空天去往生了,但是出不了三界,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他說: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的,真正往生,臨終不生病,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一生當中,親眼看見的就有二十多個人,聽說的那就多了,那這個數字他就沒有計算。親眼看見的二十多個,預知時至,臨終沒有病苦,站著、坐著走的,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這種人往生可以說是我們見到之後,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由此可知,淨宗的成就確確實實比禪宗來得容易。

      因此「修證了義」,就我們念佛法門來說,就是本經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的方法,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八個字就是「修證了義」,就是修了義、證了義。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怎樣都攝六根呢?這是個問題。我們不曉得怎麼樣都攝六根,那你就想到底下一句「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必定都攝六根。怎麼樣做到淨念相繼呢?都攝六根就淨念相繼。所以這二句可以互相做註解。我們真正用功著重在最後這一句。我們念佛的人很多,大家都念,你符不符合這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了義」的標準。「淨」是心地清淨,如果我們念佛還有雜念,這就不清淨了,這就不是淨念了;「淨念」一定是不懷疑、不夾雜,沒有一個雜念,這個才叫做淨念。「相繼」就是不中斷、不間斷。由此可知,古大德常常提示我們:念佛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淨念相繼」,這樣念必定「都攝六根」,那個都攝六根,你就不必去問了,也不必去想它了,自自然然六根都攝了,所以這個是念佛人「修了義」。

      「證了義」呢?依照淨宗的講法,採取《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證了義,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證了義」,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不假方便」就是不需要借其他任何一個法門來幫助。我們在很多地方,聽到有人主張禪淨雙修,那就是借重禪來幫助;有人主張,密淨雙修,一面念佛,一面還持咒,借用密宗來幫助,這就是要借重其他方法來做助修。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用不著!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可以了,不借任何方法來幫助。淨宗所說的正助雙修,這個正修是持名,助修還是持名,蓮池、蕅益大師,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所以「修證了義」扣在我們念佛法門裏面,實在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彌陀經》上所講的「一心不亂」,這個確確實實是淨宗的修證了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2-17 21:43:15 | 顯示全部樓層
肆、四種清淨明誨

    現在我們看《楞嚴經》裏面重要的一段——《清淨明誨章》。

   《楞嚴》全經的中心是二段經文,第一是《楞嚴經》第五卷最後一段,《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另一段是我們今天所選的,第六卷最後的《清淨明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這一生修學,圓滿成就《首楞嚴》的總綱領,總指導原則;而這一章是重要的補充。

    補充什麼呢?

   《念佛圓通章》裏面修行的關鍵是「淨念相繼」。這個「淨」的標準如何?這一章就是講一個淨字,為我們講「淨念」的標準。

    古德勸我們念佛,常說「持戒念佛」。在三無漏學裏面,因戒生定,因定開慧;《首楞嚴》是圓滿的大定,當然,它的根基是「淨戒」——戒律清淨到極處,才能夠證得圓滿的大定。因此佛菩薩悲心特重,教導一切眾生。如果你真正覺悟了。

    什麼叫真正覺悟呢?

    我這一生當中,決定要超越六道輪迴,決定要往生淨土。

    你有這個見解,有這個願望,這叫做真正覺悟,這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假如我們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想去,有的時候還不願意去;這個沒覺悟,這就是剛才講的「緣未成熟」——半信半疑,又想去,又不想去。真正想去的人,真正想離開六道生死輪迴的人,佛就把這個淨戒的標準給我們說出來。如果不是這個標準,那麼換句話說,你所修的依舊是六道輪迴裏的福報,所謂是「世間有漏福報」,來生享福。

    來生享什麼福呢?

    像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做大官的、發大財的……,享這些福。

    我們要把眼睛睜亮一點,看看這些做大官、發大財的,是不是真正在享福?今天我們看一看,我們也看明白了,他們實在沒有福報;因為財發得太大了,就有許多人找麻煩,又怕強盜,又怕小偷,防不勝防;再看那個綁架,都是找有錢的人,像我這沒有錢的人,人家不會綁架的。有錢,苦不堪言!這財不是好東西。那做官呢?在臺灣,你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哪一個做官好受!日子都不好過。我看到這些現象,才不敢做官,也不敢發財。所以這個世間有漏的福報,不是好東西,還是認清楚,選擇西方極樂世界,遵照佛陀的教訓,認真的來修學。

    所以《楞嚴》不僅是對禪有重大的幫助,它對大乘佛法,任何一個宗派、法門,都給予最基礎、最扎實的修學開示,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它。修淨土的人特別要重視,《楞嚴經》上這二段經文。

    一、修行最重要的綱領——戒‧定‧慧三學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尊者,是我們大眾的代表,佛叫著阿難,就是叫著我們,真正發願修行的人,你就要注意到了。「毗奈耶」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戒律。現在佛教經典我們編輯成為三藏經典,三藏是經藏、律藏、論藏,「毗奈耶」就是律藏。世尊當年在世,對於戒律講得很多,常常教訓弟子。所謂「修行三決定義」,即修行三個最重要的原則,最重要的綱領,這是佛常說的。這「三決定義」,就是戒、定、慧三學,此地佛說的言語非常簡單,但是含義是無量的深廣。

    所謂「攝心為戒」的戒,真的不一樣。大乘,「戒」是淨的意思,沒有比此地要求得嚴格,要求得圓滿;如果不能攝心,就不叫做戒了。

    一定要攝心;什麼心?

    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

   《無量壽經》在經題上,也是明白的給我們顯示出來「清淨、平等、覺」;「清淨」就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所以經題上,戒、定、慧三學具足;不但三學具足,同時也三寶具足。三寶是我們真正歸依處;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

    學佛,學的是什麼?

    就是學這三樁事情。

    所以諸位要知道,三學就是三寶,三寶就是三學,這一定要認識清楚。

    學佛入門,先傳授三歸依。

    傳授什麼呢?

    把佛法修學的綱領傳授給你。綱領有三條,我們叫三歸依。「歸」是回歸,「依」是依靠。我們以往迷惑顛倒,現在佛教我們從迷惑顛倒回來,這叫歸,回歸。依真實的智慧、依真正的正覺,這叫做「歸依佛」;佛是正覺、佛是覺悟、佛是智慧。換句話說,以前我對人、對事、對物,感情用事,感情是迷,現在我要理智做主,不迷了,我用理性來判斷,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會做得恰到好處,圓圓滿滿,我有了依靠,依靠自性覺,依靠智慧,這叫做歸依佛。過去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錯誤了,這個錯誤的就是迷。我現在從這些錯誤回過頭來(回歸),我要依正確的看法、正確的想法,正知正見,這叫做「歸依法」。所以「法」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從邪知見回過頭來,依正知見。「歸依僧」,僧代表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遠離一切污染——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甚至於現在身體的污染——回歸到清淨。我們要清淨心,我們要清淨身;身、心清淨,這叫做「歸依僧」。所以佛法修學一入門,就先把這個修行的原則,修行的綱領傳授給你,這叫做傳授三歸。「三歸」大家要記住:一、歸依佛,覺而不迷,二、歸依法,正而不邪,三、歸依僧,淨而不染。只要是出家人,受過大戒的,都可以為大眾傳授三歸。這出家人給你傳授,你接受之後,他給你做證明,你曾經受過三歸。

    問題是:你是不是真的受了三歸呢?

    關鍵在此,如果真的接受了,那從今而後,思想、言行、動作,一定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真正的三歸弟子,是佛的學生。若是受了三歸還是迷惑顛倒,還是邪知邪見,還是樣樣污染,那就錯了!那你到佛門來受三歸;受的什麼三歸?受到的是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你怕你的迷、邪、染還不夠多,還要再受一次,那還得了!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是諸位同修統統要搞清楚,搞明白的。我聽說我們這一會,也有不少同修,想要求受三歸,我今天在此地,都傳授給你們了。這個要知道,這叫真正的傳授,那個三歸證書不重要,是你心地裏頭真正回頭,這個重要,這是諸佛菩薩承認的。

    千萬要記住,受三歸依是接受佛法修學最高的三條指導原則,不是說歸依某個法師,那就糟啦!那你就迷惑顛倒。你明明是歸依三寶,不是歸依某法師。「歸依某法師」是邪知邪見,迷而不覺;你迷上這個法師,喜歡這個法師;又分別那個法師,我就不喜歡他,我不歸依他。你看你都迷了!你的思想不是正知正見,你是邪知邪見,你心裏頭有分別、有執著,你已經染汙了、不清淨了。所以說歸依某一個法師,又認為這個法師是我的歸依師,給諸位說你歸依的決定是迷、邪、染,你對三歸完全不明了,完全不懂。法師是代表僧團,為你傳授三歸,你接受三歸之後,住持三寶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尊重;我們的心要清淨,我們的心要平等,凡是出家人,都是我們的老師,這就對了。要確實明瞭,這個傳授三歸的法師,他是僧團的一個代表人,他傳授,他做證明你是三寶弟子,千萬不要搞錯了。

    如果說歸依一個人,這個人是我的歸依師,那個不是我的歸依師,將來你的果報是在阿鼻地獄。我跟大家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不要以為我在這裏嚇唬你們。

    為什麼有這麼重的罪業呢?

    因為僧團是和合僧團。

    你們看戒律,我們會講到不偷盜的戒,這個是盜僧團裏面的物品,結罪最重。為什麼最重呢?因為僧團不單是一個國家、一個地球,僧團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出家人,統統都有份;那你結罪,就太重啦!所以他墮落也重。

    僧團是和睦的,是一體的,如果分別這個是我師父,那個不是我師父,你在那裏分化僧團,你在那裏破壞僧團,這個罪過就重了。像現在的黨派一樣,你在黨派裏頭製造分裂,在國家裏頭製造分裂,這個罪過就很重了。在僧團裏面製造分裂,那個罪是沒辦法說的,諸佛菩薩都說不盡。我們必須要曉得,僧團要和合(六和敬),盡虛空、遍法界,出家都是一家人,決定不可以破壞。所以諸位受三歸要明瞭,千萬不要發生誤會。

    三歸是戒律的基石(基礎),受戒一定在三歸之後;先有三歸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建立戒學,然後以戒學為基礎,建立定學,在定學上才成就慧學。像蓋房子一樣,這個三歸是地基,我們要蓋三層樓,先打地基,基礎非常的穩厚、堅固,之後蓋第一樓,再蓋第二樓,再蓋第三樓,是這麼一個道理。因此,我們講三無漏學之前,先把三歸的大意,給諸位作一個簡單的說明。

   「攝心為戒」,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看「都攝六根」,戒學圓滿了;「淨念相繼」,「淨念」是定,「相繼」是慧,定、慧就成就了。可見大勢至菩薩教我們修學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也是圓滿的三無漏學。在這一章經文裏面,特別著重在「淨念」。這個「淨念」的標準,實在講是在攝心。

    戒學廣義的講法是「守法」,所以它不限定在戒條,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戒條是有限的,何況律藏裏面許許多多的戒條,在現代已經不適用了。

    為什麼不適用呢?

    因為戒條是生活規範,是世尊在世為當時僧團所建立的,就像我們大家在一塊常住,我們有常住公約。所以寺廟裏有常住訂的規矩。世尊那個時候的僧團跟現在僧團不一樣,意識形態、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文化背景都不相同;就好像法律一樣,我們今天把美國的法律搬到臺灣來,適不適用呢?不適用。那現在我們把三千年前古印度的法律,搬到我們現在臺灣來用,當然不適用,這是同修們要知道的。它的條文不適用,但是它的精神適用。條文要修改,就像法律一樣,過一些年要修訂一次。

    為什麼修訂呢?

    不適於現代社會了。戒律條文要修訂,但它的精神不變。它的精神是什麼呢?

    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律永遠不能變更的精神。

    戒律傳到中國之後,在中國做了一個大幅度的修改,以適合於我們中國人。這個主持修改的人是百丈大師。「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清規就是戒律的中國化、本土化、現代化。從這一次大幅度的修改之後,每一個朝代、每一個寺廟,都作小幅度的修改。因為中國地方畢竟太大了,有很多個省分,而南方人跟北方人生活習慣也不相同,所以必須按照此地現在的生活方式,來調整、修訂,我們一定要遵守。因此「戒律」就是法規,像國家的憲法、法律還包括風俗習慣、道德觀念,這也都包括在戒律裏面,所以它的範圍非常之廣泛。學佛的人,佛弟子一定是奉公守法,決定不做犯法的事情,決定不做違規的事情;不犯法、不違規,心地很清淨,生活就很快樂,所以講「心安理得」,這是真正的持戒。

    在戒律裏面,所有條文都能夠修改,但是有五條基本戒律,千年萬世都適用,超越了時間,超越了空間;在三千年前適用,現代還適用;在古印度適用,在中國也適用,這就是五個根本戒條——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這是古今中外,大家都認為正確的,所以這五條叫做根本戒;其他的那些戒條,都要隨時代、地區來修訂,才能夠適用。「五戒」是根本戒律,是不受時、空限制的,這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

    「三無漏學」,「三」是戒、定、慧三條,容易懂;「漏」,是比喻。譬如茶杯如果有破損,水裝進去就漏掉了,我們就得不到需要了。佛用這個,譬喻我們每一個人,真心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現在這個智慧、德能,到哪里去了呢?漏掉了。從什麼地方漏掉呢?戒、定、慧這三樣東西沒有了,所以它漏掉了。如果具足戒、定、慧,就不會漏掉。因此,「漏」也就是煩惱的代名詞,是妄想、分別、執著的代名詞,這些東西把我們的智慧、德能全部都漏失掉了。佛教我們戒、定、慧這三學(三種方法),可以防止我們功德的漏失,所以叫它做「無漏」學,這三樣東西能夠恢復自性,保全功德。由此可知,佛法修學的重點,就是這三條。

    因此,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許許多多的經論,把它總歸納不出這三大類——戒學、定學、慧學。但是諸位要曉得,佛當年講經,不是像在學校教學生,編訂一個課程,按部就班來教學。佛當年教學是應機說法,什麼人向佛提出問題請教,佛就給他解答,以後紀錄下來成了經典;因此,他並沒有專門講定、專門講戒,我們現在把它分為三藏,實在講分得很勉強。為什麼呢?譬如這部《楞嚴經》,在三藏裏面是屬經藏,雖是經藏,這一段講的是戒律,可見得每一部經裏面,戒、定、慧三學都有,統統都具足。那麼我們編三藏經典,怎麼編法呢?按分量的多少。以這部《楞嚴經》來說,裏面講定的經文很長;講戒律的呢?只有這一段,不長;所以我們就把他歸到經藏。假如這部經戒講得多,定講得少,我們就把他歸到律藏。所以諸位同修將來看經,你就看到了,經裏面有講戒律,律裏也有講定的,也有講慧的,看它分量的偏重,我們來分類。如果要是嚴格的分,那沒有法子分,每一部經論都有三學,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

    可見世尊的教學,確確實實就是教我們這三樁事情;為我們說明為什麼要守法?為什麼要持戒?持戒的好處、功德、利益在哪些地方?我們明白了、瞭解了,自然就歡歡喜喜地去遵守,不會去違背。世尊不勉強我們,他只是循循善誘,一定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讓我們歡歡喜喜地去接受,這是教學法的高明。因為守法,我們身心安穩,這是修定的基礎。人做了虧心的事情,做了犯法的事情,常常有恐懼,他修定不會成功;縱然修成定也不是正定,一定是邪定在裏頭。所以正定一定建立在身心安穩的基礎上。唯有心真正定下來,這個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因此,智慧我們不要修、不要求。為什麼呢?決定求不到。諸位同修要記住,慧是清淨心的作用。所以整個佛法修學的樞紐就在定;戒是修定的手段,是修定的基礎,是修定的預備功夫;得到定之後,自然就開慧了;小定開小智慧,大定開大智慧,圓定就開究竟圓滿的智慧,所以智慧不要求。

    我們看古今這些念佛的人。我前面跟諸位說過,那個老實念佛的人,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但他念佛念到功夫成熟了,他真的開智慧了,智慧一現前,他樣樣都通達,樣樣都懂得。

    那麼我們要問:「既然他慧開了,樣樣都通達明瞭了,他為什麼不弘法利生,他要急著去往生?這是不是太自私了?是不是不慈悲呢?」

    我們凡夫看好像是這樣,其實不然,度眾生要緣分。他雖然開悟了,但是沒有法緣,縱然他跟人家講經說法,人家不相信啊!在這種情況之下,住在這個世間,對大眾沒有利益,對自己也沒有利益,那就趕緊往生,絕對不是他的壽命剛剛好到了。不是的,沒那麼巧!是他功夫成就,有能力往生,馬上就走了。有這種能力,還不往生,還要留在這個世間,只有一個理由——說法度眾生。除這個理由之外,沒有第二個理由。還有一些有緣的眾生可度,就是還有不少人能夠相信他,能夠聽他勸告的,他有責任要勸告這些大眾,幫助他們成就淨業,他就不能走;所以說緣盡了就走,還有緣,就必須要留在這個世間。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真正修行要注重戒定。

    「四種清淨明誨」是四條重戒。是五戒裏面前四條,是超越時間,是超越空間,不但我們這個世間,一切大眾要遵守,即使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五條戒也是共同的戒學,不會有一絲毫改變,這都是共同的科目,基礎的基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2-17 21:58: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2-18 10:15 編輯

二、戒淫

    1.不淫則無生死輪迴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交光大師這個科判就是註解,註得很清楚。這四重戒,他老人家首先為我們說明:「戒是定、慧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開慧的基礎,如果沒有「淨戒」,就沒有辦法得定發慧。這個淨的標準,要依佛在本經所說的。

    我們學佛的同修,在此地是修念佛法門的占多數;念佛為什麼不能得「一心不亂」?甚至於我們把標準往下面再降一點——功夫成片。

    念這麼多年的佛,功夫成片也沒有得到;參禪不能得禪定,學教不能得圓解,這原因在什麼地方?

    我們在傳記裏面看到,古來那些大德,無論出家、在家,似乎修學得這些境界好像都不難,時間也不太長,利根的人三、五年就得到了,鈍根的,十年八年成就的很多很多;為什麼我們今天得不到?細細的去追究其原因,就不難明白,是我們自己基礎的工作沒有做好。像蓋房子一樣,地基沒有打好,雖然拼命往上蓋,總是蓋不成功,道理就在此地。

    尤其是現代人,學佛很時髦,不但在國內,就是在國外也挺時髦的,對於經論很喜歡,談到戒律就搖頭了;而且對於戒律,還有一種誤會。什麼誤會呢?認為戒律是生活的規範。說到戒律就會想到;這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規範,不適合現代人。因此,把戒律就捨掉了。縱然留一點形式,也沒有認真去體察,當然更沒有認真去修行,這是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得功夫成片,參禪不能得禪定的根本原因。所以交光大師的註解,一開端就給我們說出:戒是定、慧的基礎;「前方便」就是基礎。

    通常說到戒律,總是說殺、盜、淫、妄,把「不殺生」擺在第一條;五戒它是第一,八戒它也是第一,菩薩戒它還是第一。但在「楞嚴」會上,佛為我們宣說四重戒,是把「淫戒」擺在第一,它的次第是:淫、殺、盜、妄。為什麼排列順序跟通常戒律不一樣呢?交光大師在此地也為我們說明:諸佛菩薩接引一切眾生是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為本,「不殺」是真實的慈悲,所以將不殺生擺在第一條。本經的情形不一樣,這部經它的因緣很特殊,教起因緣跟其他經不一樣,是阿難啟請的,與阿難的修學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在本經第一卷裏面,說得很詳細。

    這部《楞嚴經》怎麼來的?發起的因緣是什麼?

    阿難,我們知道他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者,在佛諸大弟子當中,他是「多聞」第一,又是佛法的傳承之人。我們今天有緣讀到許許多多的佛經,這些經典都是阿難尊者集結流傳給後世,他對我們後世眾生的恩德,實在是非常非常之大。由於多聞,對於修行就疏忽掉了。諸位要曉得,佛法是解門、行門並重,阿難著重在解門,著重在經教,把真正修學疏忽了。

    這個行門修的是什麼呢?

    這一點無論在家、出家的同修都要搞清楚。佛法修學都是一個定字,無論是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宗派,統統修的是禪定。所以大家不要誤會禪宗才修禪定;那其他的不叫禪定了嗎?都是一樁事情?只是各宗各派,他用的名稱不一樣;禪宗叫定,淨土宗叫一心不亂,教下叫做止觀。你看天臺宗,有天臺摩訶止觀、天臺小止觀;賢首華嚴宗有法界觀,這是名稱不一樣,其實都是修定,換句話講,統統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楞嚴會上我們看二十五圓通章,這二十五位菩薩,代表著不同的宗派,雖然宗派不同、方法不同,他們所修的都叫做首楞嚴大定。這個是明白告訴我們,佛法修學的中心是定,戒是幫助我們得定,是重要的手段,捨離戒而得定,絕對不可能;如果有可能,佛不必對我們這樣的強調戒律,不必對我們如此嚴格的要求;可見得戒是修定唯一的真實基礎,我們不能不重視。

    阿難對於理論非常有興趣,天天在研教,疏忽了修定,於是乎這一次遇到了摩登伽女就遭了難,其實這是他自己功夫不夠,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了阿難。世尊知道這個事情,在王宮裏面應供之後,來不及說法,趕緊回去幫助阿難,解除他的困難——佛頂放光,光中化佛,化佛說出五會楞嚴神咒,佛派文殊師利菩薩,將這個楞嚴神咒帶到阿難處,把阿難救回來。於是阿難尊者這才真正覺悟:有解無行,沒用!這才要求世尊教導他真正修行。一個真正修行的人,在戒律當中,淫戒是第一。

    所謂「一切眾生」,這是講六道裏面的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你為什麼會在六道裏面投胎、捨身、受身呢?

    就是這個淫的念頭沒有斷。換句話說,這個念頭不斷,就出不了三界。諸位要記住,淫的事沒有,仍然不行,你有淫的念頭就不行;粗的念頭沒有,有細的念頭還不行。

    佛在經論上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淫欲是色。五欲裏面的「色」,跟五蘊裏面的「色」不一樣;五蘊的色是代表整個物質界,五欲裏面的色,是指男、女色。一切六道眾生,不能超越三界輪迴,佛跟我們說:決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個經上有個譬喻說:「頭出頭沒。」把三界比喻做苦海,頭出——從海底頭升出來,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這個時間短;栽一個筋斗又到下面去了,這個時間長。下面是三惡道,上面是人、天二道。這個比喻就是告訴我們,六道眾生在人、天二道的時間很短,機會很少,在三惡道時間很長,機會很多。原因在哪里?貪著財、色、名、食、睡,貪著五欲、六塵。五欲裏面最嚴重的是色,所以佛在此地,第一個就把生死的第一個、最主要的因素,為我們提出來了。教導我們:如果你真的想在這一生當中,要超越六道輪迴,那你就必須要遵守不淫戒。念佛求生淨土,也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這個淫的念頭不斷,你念佛的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什麼原因呢?因為有一條繩索綁在娑婆世界,這個繩索沒有解開,阿彌陀佛在招手接你,你去不了啊!這個地方有人拉著你,就是這個念頭妄念在拉住你,使你不能往生;所以說必須要把它斷得乾乾淨淨。因此,佛在此地,一開端就把生死根本說出來。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這一句我們決定不能夠含糊籠統的看過。「諸世界」,不只是我們娑婆世界,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界,只要有六道眾生都是這個情形,都離不開這一個原則。佛講「其心不淫」,心裏頭真的把淫欲的念頭斷乾淨了,那他就「不隨其生死相續」。「生死相續」就是六道輪迴;他「不隨」,就超越六道輪迴了。由此可知,只要這個念頭不斷,他就決定出不了三界,決定還要受「生死相續」。這是佛把這個真相為我們一語道破。這個事實真相,曉得的人太少太少了。諸位一定要知道,世尊開門見山的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

    「汝」,是叫著阿難,同時也是叫著我們。我們今天念佛,希望得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叫做念佛三昧;實在講功夫淺的——功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總名稱,以功夫淺深來分,通常分為三等,最淺的是功夫成片,其次是事一心不亂,最高的叫理一心不亂。

    我們也在修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的目的何在呢?

    是要超越三界。

   「塵勞」是三界六道的代名詞。「塵」是污染,三界六道都污染我們的真心本性,所以用一個塵來做代表;「勞」是煩惱,我們曉得三界之內,充滿了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就出不了三界。我們曉得小乘阿羅漢超越三界了,《楞嚴經》上講,他們的定功很深——九次第定;世間禪定(四禪八定),那個定功雖然是很深,出不了三界,一定要到第九定把見思煩惱斷掉了,這才超越三界。也就是本經裏面講殺、盜、淫、妄,他連念頭都沒有了,真的這個妄想斷掉了,這樣才能夠超越三界。如果「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換句話說,出不了六道輪迴。

   或許有同修要問,這個事太難啦!

   是難。

   淨土宗講的帶業往生;我這個念頭沒有斷,能不能往生呢?

    我在此地老實告訴諸位:斷有二種,一種叫滅斷,一種叫伏斷。伏是把它伏住,雖有這個念頭,它不起作用。滅斷難,伏斷容易,這部經上講的是滅斷。為什麼呢?這部經不是專門對淨土宗講的。換句話說,修其他的法門要滅斷,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滅斷也行,只要伏斷。

    伏斷是什麼呢?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控制住了,有人比喻叫石頭壓草;其他法門斬草除根,那當然是很徹底;淨宗不必斬草除根,用石頭把草壓住就行了,看不見了,它不起作用了,這樣就能往生。所以淨宗的成就,比其他法門真的來的容易。我們說老實話,這個淨戒,我們一生當中不容易成就,五欲、六塵這個妄念要斷是真難;但是這一句佛號,念得功夫得力把妄念伏住,我想每一個人都做得到,這是淨宗法門無比殊勝之處,古德講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們明白事實的真相,努力在斷除這些煩惱,你斷得愈乾淨,當然愈殊勝。我們把煩惱伏住,帶業往生是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我們能將煩惱斷掉,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到實報莊嚴土。這不一樣,修學其他法門,將妄念斷掉了,像經上講的真正清淨了,滅性亦無了,他的境界才是方便有餘土的境界,我們淨宗要有了這個境界就到實報莊嚴土的境界,這個不能相互為比的,這就顯示出淨宗修學是真的是叫「易行道」,比起一切法門來說——容易、穩當、快速,一生圓滿成就。

2、淫心不斷‧必墮魔類

    底下一段,佛給我們說明,你修行要是不斷淫念,不但不能出三界,必墮魔類--妖魔鬼怪。這一段經文是: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

    「智」從哪里得來的呢?

     不斷淫念當然決定不是真實的智慧。

    我們曉得真實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是從真心本性裏面流露出來的,那是般若智慧。此地所講的智慧,就是佛法中常說的「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智慧,他有。「禪定現前」,這個禪定是世間禪定,如果修學得非常的如法,那就是經上所講的「四禪八定」,這一種禪定現前的時候,我們一般世間人要是看到了,也會非常讚歎。譬如他一入定,能夠十天、半個月不出定;甚至於定功更深的,一入定可以二、三個月才出定,我們看到這種人,必然是五體投地,佩服得不得了!這真有功夫,這是得禪定的。

    得禪定能不能出三界呢?

    不見得。

    假如他有這個功夫,又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那決定成功,決定得生。如果他不求往生淨土,將來一定往生色界天、無色界天,不能出三界。如果他這個淫念不斷的話,他就墮到魔道去,那就非常非常可惜了。

    「魔」的特徵是什麼?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認識他?

    前面跟諸位報告過,魔不要怕,要緊的是你要認識他。你認識他,就不受他的害,他也障礙不了你。你要不認識他,你就上當了,你受他的害,他會障礙你。

   「魔」的特徵就是「淫心不斷」。這就是魔,這決定不是佛,縱然打著佛的招牌,他的淫念、淫行不斷,我們就知道這是魔王出現了。

    上品魔王。

   「上品」是定功深的。魔他也有定功,也有智慧,甚至於講經說法也頭頭是道,或許也有些神通(有定就有神通)。神通根據《楞嚴經》上所講的二種來源,一種是從禪定裏面生的,另外一種是魔附身。後一種神通不是這個人的,是魔附在他的身,於是乎這個人有神通了,魔要是離開了,他這個通的能力完全失掉了。「佛、菩薩決定不以神通做佛事」,換句話說,不用這個方法來接引大眾。

    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這一些妖魔鬼怪,在我們現今這個社會裏面,《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所謂是「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這個時代,這些人很多很多,如果我們不認識他,學佛要是跟他學,是不會成就的;到最後縱然你學得很好,也變成了魔王、魔民、魔女,那就太可惜了!他們自己稱說,他是成佛了,是成菩薩了,或者說他是佛菩薩再來的,但他的教誡當中,決定不禁止淫欲的念頭,甚至於還讚歎,那麻煩就更大了。

3、辨別佛魔

    底下這一段,科判是「預辨佛魔教儀」,就是佛教給我們,你預先能夠辨別哪個是佛?哪個是魔?換句話說,佛、魔你都能認識清楚。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婬。為善知識。

    佛這個講得清楚、明白。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末法時期,我們現在正是末法時期。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正法時期,是佛滅度後一千年,這個時候佛法非常純正,沒有變質。時間愈長,這個承傳就生了變化,所以到第二個一千年,佛法漸漸變質了,沒有那麼純了,叫像法;「像」是相似,還像個樣子,「相似」,不完全正了。到了第三個一千年以後叫「末法」,佛法是愈傳愈模糊,大幅度的變質了,這叫做末法時期。末法有一萬年,一萬年之後,佛法在這個世間完全消失、沒有了,叫滅法。我們這世間沒有佛法了,必須等另外一尊佛在我們這個世間又出世了,他講經說法,這個世間才會再有佛法。

    下面一尊佛是誰呢?

    彌勒菩薩成佛。彌勒菩薩什麼時候成佛呢?

   《彌勒下生經》裏面,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以我們這個世間年月來計算,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才到我們這個世界來成佛。由此可知,這個世間有佛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彌勒佛下來這個年代怎麼個演算法?諸位讀經就曉得,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彌勒內院,就是菩薩修行的道場。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這個世間的四百年,一年也照三百六十五天計算,四千年這個數字一乘,就是彌勒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的年代,這個計算不會差誤的。

    現在是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換句話說,末法還有九千年。佛在《無量壽經》、《法滅盡經》裏面,為我們說出將來佛法統統都滅盡了,最後滅的是《無量壽經》。

    那最先滅的一部經呢?

    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這部《楞嚴經》。《楞嚴經》最先滅,《無量壽經》最後滅——佛法滅盡了,它住世還有一百年;由此可知,《無量壽經》的功德不可思議。

    本段是說佛滅度之後,「末法」就是指我們現代。現代這個社會是,「多此魔民熾盛世間」。「熾」是形容詞,像火燒得非常地猛烈,這是比喻;「盛」是盛行。在這個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這在三、四十年之前,還少見,偶爾聽到,不常聽到,現在無論是在國內,或在國外則常常聽到、時時聽到,甚至於還有特別提倡雙修的。那就是這部經上所講的,他是真正的善知識嗎?自命為善知識,佛不承認的。如果不幸跟他們學,佛在此地告訴我們:「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這個就是受他的害。受害之人多,我們也遇到了不少,有少數覺悟了、回頭了,這是幸運的;還有一些執迷不悟,那就難講了,這後果不堪設想,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學佛不能不辨別清楚。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婬。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在佛法裏面常說的三摩地、奢摩他、禪那,這三種定的名稱,古德在《楞嚴經》註解裏面講得很清楚,大多數古德有一個共同的說法:「三摩地」,我們以天臺止觀來講偏重在止,「止」就是止息一切妄念;「奢摩他」偏重在觀。諸位要曉得止裏面也有觀,觀裏面也有止,只是偏重不一樣;「禪那」是止、觀並重。修行首先是要把一切妄念息掉,所以說的是三摩地;我們通常講斷煩惱,「斷」就是止的意思,因此,佛告訴我們,要真正修定。我們念佛人,要真正想修念佛三昧,也就是像《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那就一定要先斷心淫;這個不但是講事上,連念頭都不能有,有念頭,對於三昧都會產生障礙,你決定得不到。前面講你縱然禪定現前,那是世間禪定。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出世間的禪定,就是超越三界六道的,這一種定功你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呢?被淫念障礙住了,這是必須要知道。這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這樣教導我們,你看佛再說,「是名如來先佛世尊」;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以前,一切諸佛教化眾生,沒有第二個例子,統統是這個方法。下面的詞句非常肯定;「第一決定清淨明誨」,「決定」是非常非常的肯定,清清淨淨、明明白白的教誨,必須要牢牢記住,要依教奉行。

4、不斷淫欲是魔教

    底下佛再說明,確定我們修行成功與失敗關鍵到底在哪里。

    是故阿難。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沙石成故。

    這段佛先舉一個比喻;比喻好懂,所以佛在大經裏面,常常用這個方法來啟發我們的智慧。

    為什麼說不斷淫欲,你的禪定就不能成就?

    這個比喻說「如煮沙石」。我們曉得煮飯要用米才能夠煮成,你放一鍋沙、一鍋細石頭,想把它煮成一鍋飯,那是決定不可能的。所以佛講了「縱經千劫」,這是說煮的時間很長;你煮得再長,還是熱沙,還是熱石頭,它決定不會變成米飯。為什麼呢?它不是米,米才是蒸成飯的根本,這個不是。同樣的道理,大定是清淨心的成就,心不清淨怎麼能成就大定?

    汝以婬身。求佛妙果。

    這個就錯了,求佛的妙果是要清淨心;這個《無量壽經》的經題上,就明白的為我們顯示修行的綱領——清淨、平等、覺。這是講真修的人,希望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成就的人。換句話說,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修,都是善根深厚之人,就像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如果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你今天不可能遇到第一法門,縱然遇到了,你也不會生歡喜心,也不會信願受持。由此可知,聽到這個法門生歡喜心,一心想學,就是你無量劫的善根成熟。

    過去生中這樣長的時間修學,為什麼沒有成就呢?

    現在讀這一段經文,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這個淫欲的念頭沒斷,被它障礙了,所以沒有成就。這一生當中,把這個事實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我們一定要把這一個障礙去掉;去掉這個障礙,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決定得生淨土。一旦生淨土,就是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這不但是我們自己的願望,也是十方一切諸佛對我們的期望,我們真能做到,便不辜負諸佛如來的恩德,不辜負諸佛如來的教導。所以一定要深深體會佛對我們教導的苦心,一定要依教奉行。如果在因上錯,底下說:

    縱得妙悟。皆是婬根。

    得妙悟,有沒有?

    有,確確實實有。

    這妙悟從哪里來的呢?

    一個是他修定;剛才講他不是沒有定,他真的有定(世間禪定),他的智慧比一般人高。第二、是他多生多劫聞法的熏修,過去生生世世在佛法的熏修,這個善根成了妙悟。可惜的是:他煩惱的根沒有能夠斷盡,他學佛最後學成魔了,關鍵在此地。所以佛說:

    根本成婬。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根本成淫」,就把佛法誤導了。這個誤導有二種:一種是有意的誤導,另一種是無意的誤導。無論是有意、無意,都要負因果的責任。自己耽誤了一生,這不能怪人,這是自作自受;誤導大眾,這個罪過不得了。眾生有緣遇到了正法,他這一生明明能成就,你把他拉回來,依照你的法門修學,最後還墮落三惡道,這個罪過就重了,所以說是「必不能出」。有道是:「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火坑」是比喻地獄,地獄很容易墮入,很難出頭。前面曾經跟諸位提到過,佛在《楞嚴經》上,為我們說明世間法的真相,給我們講七趣,而地獄這一道說得特別多、特別詳細,佛的用意,就是給我們提出高度的警告,希望我們小心謹慎,決定不造地獄的罪業;上面這些是地獄罪業。「如來涅槃」,簡單的說就是證成佛果。「何路修證」,根本成淫了,決定不能證果。這是諸佛如來第一清淨明誨,我們怎能夠不相信!怎麼能夠不牢牢記住,依教奉行!

5、淫欲!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才能成佛

    底下這段開示就更重要了,真正給我們提出嚴格的要求。

    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這五句話,諸位同修一定要多念幾遍,牢牢地記住,這是佛對於這一生當中,想圓成佛道的人,提出他的要求。不但是「淫機」,「機」就是動機、念頭。不但身要斷,心也沒有,身心俱斷;如果真的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念佛「事一心」決定可以證得;如果達到下一句的境界——斷性亦無——那就證得「理一心不亂」了。理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是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我們縱然不能做到「斷性亦無」,一定要做到「身心俱斷」。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困難。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淫欲,我們學佛的人知道不好,很想把它斷除,它偏偏斷不了,偏偏有這種意念現前,這就是無始劫的煩惱習氣在作祟,不是自己的能力能控制得住的;但是它危害有這樣的深,怎麼辦呢?淨宗,佛教我們念佛,佛號不夾雜、不間斷,佛號有力量能夠把這個煩惱伏住。何況大經裏頭常說:「我念彌陀,彌陀念我,我想彌陀,彌陀想我。」自自然然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使我們無始劫的煩惱自然不生。這都是真心專念,必然得到的感應;感應的大小,感應的明顯與否,是在自己信願的堅定懇切。如果一心要離開娑婆世界,一心求願往生淨土,那這個感應的力量就大了,就顯著了。能符合這個標準,那於佛菩提我們就有希望了。「斯可希冀」就是有希望、有指望;用在淨宗裏頭,就是「決定得生」。至於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的高下呢?那是你自己修持功夫的淺深。所謂「功夫的淺深」,實在說就是你清淨心的純度,心愈清淨,功夫就愈深,品位就愈高,這個事實是如此。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波旬是魔王的名字。假如我們親近一個善知識,他教導我們的跟佛在《楞嚴》上講的一樣,這是佛說的,這是佛教,這是佛門的善知識,我們可以親近他;假如他說的跟佛講的不一樣,他不斷淫欲也可以成無上道,那跟這個就不一樣了。不斷淫欲也可以修行,這決定是魔說的,這不是佛說的。所以這段未後是教我們辨別什麼是佛?什麼是魔?從這個地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魔的特徵為我們說明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2-17 22:13: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2-18 09:49 編輯

三、斷殺生

      1、殺生不能出三界——不殺生則無生死冤家

      第二「斷殺」,「斷殺」不但是靈性高的人不能殺,即使微細的小動物,蚊、蟲、螞蟻……,都不可以殺;不但不能親手去殺,也不能勸別人殺。不但如此,看到別人殺生要是生歡喜心,都是很大的過失。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

      我們要把佛這句話看清楚,這不是我們這個世界,十方諸佛世界都不例外。

   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超越三界六道輪迴,確實不簡單,殺、盜、淫、妄這四條都要清淨;三條清淨了,一條不清淨都出不去,都成了妨礙。這才真正明瞭:我們無始劫修行,為什麼搞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換句話說,四條沒有全斷啊!斷一條、斷二條、斷三條,還剩一條你都不能成功,必得四條斷得乾乾淨淨。這四條排列的順序,它的妨礙有輕重的差別;縱然是輕,像妄語是輕,也必定造成不能成就的決定因素,所以不可以把它看輕,佛講這叫四重戒,真的一點都不錯。這是講殺生不能出三界,原因我們要多想想,細細的研究。佛給我們說的道理,這些事實:

      第一、淫心,是我們本身罪業的根源,諸位要曉得世間許許多多的罪業,都從這裏生的。世間人常講業障深重,這個是業障的根源。

      第二、殺生,殺生是冤親債主的根源。我們修行,好多人障礙、好多事情阻撓,這是外面來的力量。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障礙呢?冤親債主。冤親債主怎麼結下來的呢?殺生吃肉,從這個地方結下很深的怨恨,我們凡夫疏忽了,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殺心不除必墮鬼神道——冤鬼纏身‧行者落入神道

      在現在社會裏面,我們常常聽到,也常常遇到,有冤鬼纏身。我在香港遇到,在臺北、美國也遇到這種人。他為什麼找你不找別人呢?他跟你有冤仇,他來報復的啊!倓虛老法師在香港佛七當中講的開示,他這個錄音帶,現在我們還保留,高雄淨宗學會就有。裏面說了一個修禪的人,這個人是諦閑老法師的徒弟,倓虛法師也是諦閑老法師的法子;換句話說,就是倓老的師兄,參禪的,功夫很不錯,當時因為諦閑老法師是學教的,他是清朝末年天臺宗的祖師,徒弟要學禪,他也不障礙,就把他送到當時中國禪宗第一道場——鎮江的江天寺(即金山寺。)白蛇傳裏的金山寺也叫江天寺。因為這個寺,是在長江裏面的一個島上,四面都是江水,所以叫江天寺,是民國初年禪宗最興旺的一個道場。他在禪堂裏面參學,住了十幾年,功夫用得很得力,被方丈老和尚賞識,把他提升到首座和尚。寺廟裏頭,首座和尚地位僅次於方丈。一做了首座和尚,他的煩惱起現行了,換句話說,這個定力就不夠了。因為歸依的徒弟多了,供養也多了,名利心生起來了,架子也大了……,這個麻煩了!護法神跑掉了、走了。諸位要曉得,功夫得力的時候,有護法神保佑你。無論是出家、在家,只要真正如法修行,都有護法神保佑你。心不在道呢?護法神就走了。護法神一看你變心了、退轉了,他就走了。這護法神一走,冤家債主就找來了,他就著魔了。

       他著魔怎麼樣呢?

       看到沒有人在,他就投江自殺;被人看到了,把他救上來了。沒過幾天他又去投江,幸好又被人救回來。這方丈老和尚就慌了——首座和尚常常鬧得要投江自殺,整個道場受了很大的影響,搞得人心惶惶,大家修定都產生了障礙,這就不像話。於是通知諦閑老和尚(他的師父)趕緊把他帶回去。老和尚住在浙江溫州天臺山,這就到了鎮江,把他這個徒弟帶回來,一路平安無事,沒有特別的症狀。當時不曉得,事後我們才能體會到老和尚的威德護持他、保護他,使他那個冤鬼不敢貼身,所以一路上平平安安的回到天臺。因為他曾經做過首座和尚,在佛門相當有地位的,所以寺廟特別給他一間寮房,對他很禮遇、很優待,早殿他上不上都沒有關係,算是老修行了嘛!如此過了幾天,有一天早晨吃早飯的時候,沒有看到他來,老和尚說:「睡懶覺,睡到這個地步就不像話了!」

      就叫廟裏的查房:「去看看,怎麼還沒起來?」

      查房去敲他的門,沒有人應,沒有聲音:「這就奇怪!怎麼敲也沒有人答應呢?」

      把門打開,房間裏沒有人,他房間後面的窗戶打開了。

      一想:「大概從窗戶跳出去了。」

      回去報告老和尚。

      老和尚一聽:「不好啊!恐怕又出事了!」

      因為天臺山旁邊,也有一條小河,雖然沒有長江那麼大,也能夠淹死人哪!他這一定出事情,趕緊順著河邊去找,分頭去找。走了半里多路,找到了,他已經死了,屍首浮上來了。結果他還是跳水死了。

      老和尚把他屍首撈起來,叫幾個人抬到廟裏面去給他辦後事,念念經給他超度。已經死了,沒法子啦!

      正在這個時候,他有一個女兒來了。這才知道,他在沒有出家之前結過婚的,他學了佛執意要出家,太太不答應、不同意,他還是出家了,因此太太跳河自殺,所以那個鬼就是他太太。原先他自己修行有功夫,有護法神保佑,這個冤鬼沒有辦法貼身,到他名利心一起,道心失掉了,護法神走開了,他太太就找到他了;所以他三次跳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是被鬼附身,逼不得已,他糊裏糊塗的;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情。他的女兒那個時候很小,父親出家了,母親自殺了,她親戚撫養她長大,也嫁人了。這個時候,哭哭啼啼的到廟裏來了。諦閑法師看到她來了:「很好!正要找你,你的父親出了事情啦!」他的女兒哭哭啼啼的講:「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爸爸媽媽今天去上任。」

      老和尚一聽:「上什麼任啊?」

      她說:「他們去做土地公去了;爸爸做土地公,媽媽做土地婆。」

      諦閑法師一想,恍然大悟!他那個廟門口沒有多遠,剛剛有座土地廟,裏面塑了新的土地公在那裏安位,原來是他們兩個!

      老和尚常講:「你看,學佛一輩子,參禪幾十年,到最後落到一個土地公啊!」

      土地公是鬼道裏的鬼神,就是鬼道裏面的村長、里長,就這麼個地位。所以他常常提醒大家,這個名利心一起就完了,就墮落了,非常可怕!他這個也是間接殺生啊!因為他的太太是為了他出家才自殺的,還是出不了這一條——殺生。出家不容易,家親眷屬要商量好,不商量好,不同意,那麻煩就很大了。他真的有怨恨心,他死後常常找你麻煩,常常要拖你下水;這個是被太太拖去當土地公!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前面第一個是「淫心」,第二個是「殺心」,一定也要斷得乾乾淨淨。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

    「大力鬼」叫做鬼王,像我們世間人,中國人所拜的城隍;城隍就是鬼道裏的縣、市長。閻羅王等於鬼道裏面的總統,他是鬼王,上品的就變成這些了。

   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

      這是中品的,我們臺灣也很多。許多鬼神廟裏頭,什麼元帥、王爺公……,都是屬於這一類。下品呢?就變成「地行羅剎」了。這些鬼有幫助人的,也有害人的。總而言之,孔老夫子教我們一個原則沒有錯,「敬鬼神而遠之」。「殺心不除,必落鬼神道」。這部經是三千年前,佛在印度說的,後世的我們來做印證呢?果然沒錯!剛才我們講的,諦閑法師這個徒弟,他倒不是有意做這殺心,他是無意的讓他太太自殺了,也仍然逃不出果報的追索,這是很不好的一樁事情。

        3、岳飛淪為鬼帥

      另外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這個故事是四十年前,我初學佛的時候,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的。朱老居士在我們臺灣佛教界貢獻很大,臺灣印經處是他老人家創辦的。這是臺灣早年,臺北第一家有佛經的,最早提倡印經的。那時候,老居士已經七十歲了,他給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在宣統三年,也就是民國前一年的時候,他還年輕,在家鄉溫州的鄉下。他鄰村有一個舉人,在前清中過舉的,家庭環境還不錯,是個獨生子;因此,中了舉之後,沒有做官,很孝順,在家裏陪他父母,奉養他的父母。結了婚,有一個很小的小孩。有一天,他中午睡午覺做了一個夢,這個夢非常清楚。他說,夢到有一個人敲他的門,他在夢中睡午覺,他就起來開門,他不認識這個人,是個當差的,是軍人的打扮,送一封信給他。

       問他:「你這裏有沒有某人。」他一看,是自己的名字。

       他說:「沒錯!這是我的名字。」

       那個人就說:「我們大將軍請你去一趟。」

       他想,他雖然是中了舉人,與官府沒有往來,武官更是一個都不認識。於是他說:「你是不是把名字搞錯了?也許同名同姓啊!」

      這個人不分青紅皂白:「既然名字都對了,就請你上馬吧!」

      他牽了一匹馬來,就硬要他上馬,他也沒法子,就騎上這匹馬。

      他說,騎上馬感覺當中,這馬不是在地上走,好像在空中飛行一樣。過沒有多久,到了一個地方,那裏有很多人交頭接耳的,好像在談論什麼大事情一樣。他就去打聽那個將軍是誰?

      人家告訴他:「岳飛。」

      他一想:「那不得了!岳飛是宋朝人,那我不就是死了!我怎麼會跑到這兒來呢?」他說:「我這死不得啦!上有老母、父親,下面還有妻子,小孩很小啊!我不能死。」

      過了一會,岳飛升帳了,就召見他。他是個讀書人,歷史當然很熟悉,對於岳飛盡忠報國也非常的敬佩。

      岳飛一召見,就告訴他,他們準備北上討伐金兵,請他做文案的工作。就是文書的工作,好像秘書這一類工作,邀請他幫助。

      他心裏一想就說:「不行!我家裏父母年歲大了,太太很年輕,兒子很小,不能離開啊!」

岳飛告訴他:「我們距離出兵還有三個月,我可以放你回去,你好好的去安家,三個月之後我再派人來請你。」

      他被逼著也沒法子就同意了。岳飛於是把他送回來,他就醒過來。作這麼一個夢,就跟他父母說。

      他父母說:「這是作夢嘛!哪裡是真的啊!」

       但是他自己覺得這個夢跟平常作夢不一樣,平常作夢不會這麼清楚,他這個夢就好像事實,清清楚楚的。他說:「這不是普通夢!」所以他相信三個月之後,岳飛一定派小鬼來接他。

       於是這三個月當中,他就處裏家務事情,也處理後事。

       約定的時間到了。

       這一天,他通知很多親戚朋友,朱鏡宙老居士也參加了。當時他很年輕,他去看活活的一個人,又不生病,看你怎麼死法?他就抱著很好奇的心理去,反正就在鄰村沒有多遠,只有幾里路嘛!

       到那一天,他宴請賓客,也有好幾桌。吃完飯之後,看看時間差不多到了,他也梳洗整整齊齊的,穿了乾淨衣服,在自己房間裏。他的房間門窗都打開了,親戚朋友也都在他房間裏。他躺在床上,沒有多久他就告訴父親:「岳飛派的那個人在門口,我已經看到了。(別人看不到,他看到了。)」

       他父親很不高興,在那裏罵:「我只有一個兒子,養老都靠他,怎麼可以叫他去。」

到最後,還是他兒子自己說:「人總有一死,人死了能夠追隨岳飛,也算是一樁很光榮的事情,就算了,讓我去吧!」

      他父親哼了一聲:「好吧!就算了。」

      他父親這一答應,他就斷氣了,就走了。

      過了三個月,武昌起義革命成功了。所以朱老居士講,我們人間在推翻滿清,那個鬼道半年前,已經開始在打 仗。

      說到這個地方,岳飛果然念念盡忠報國,念念不忘去殺金兵啊!那個「殺」的念頭沒有斷,落在鬼道啊!他在鬼道是中品,是個將軍、元帥的身分,這就證明佛在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我們世間人認為:岳飛是民族英雄,功業永垂不朽,後人無不尊敬。

      為什麼不能生天?

      為什麼不能轉世做人而落在鬼道?

      讀了佛經才恍然大悟啊!他殺心沒斷,連三善道都產生了障礙,何況修行要超越輪迴,要圓證佛果,那當然更不可能了。由此可知,這個殺心不除,真的是很可怕,佛這一段教訓,我們要記住,要認真的去奉行。

    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鬼神的廟在我們中國,從大陸到臺灣,幾乎每一個鄉村角落都有。從前每一個縣有城隍廟,每一個村有土地廟,城外每一個地區有山神廟。除此之外,我們世俗講福德正神,還有王爺公這一類的,那就不勝枚舉,太多太多了,這是屬於鬼神!除鬼神之外還有天神。在中國還有特別受人祭祀的水神,就是我們講的龍王。像本省民間最崇敬的媽祖,媽祖是海龍王,水神裏面最大的。江河、湖泊都有龍王。我們在佛經裏面也讀得很多,這些確確實實都存在,他們也有威德,也受人間的祭祀。我們對這些鬼神的態度,世間讀書人以孔老夫子為代表——敬而遠之。「敬」就是說在一定的時節,祭祀他,祭祀這是敬。「遠」是什麼呢?不能聽他的教導。換句話說,不可以跟他學,還是跟聖賢人學,不跟鬼神學,這就是遠;遠不是不跟他往來,那就錯了。像初一、十五的祭祀、春秋祭祀,這是敬,一定要做到敬。佛弟子,你看《安士全書》,周安士居士的態度,那是我們學佛人對待鬼神的好榜樣。我們到鬼神廟,我們也燒香,也問訊。三寶弟子不要去拜鬼神。為什麼?他擔當不起!你拜他,他趕緊讓位,他不敢接受你禮拜的,問訊可以。周安士不但問訊,而且還給他說法,勸他歸依三寶,勸他斷除殺心。鬼神的瞋恨心重,殺業很重,你得罪他,他會找你麻煩。勸他素食,不要接受葷腥的祭祀,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是佛弟子對待鬼神最好的態度,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所以「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這一段說明在佛的末法時期,修行不斷殺生的念頭,佛給我們說,他在菩提道上必定有障礙。換一句話說,證果他是沒有份的,修學到最後,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這個殺害眾生的意念不忘,便是落在鬼神這一道。由此可知,鬼神道的殺業很重。鬼神他們徒眾也很多,就是信徒也不少,在本省、大陸,甚至於外國,鬼神教的信徒都很多。

4、佛與鬼神的辨識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前面那段,是佛教我們辨別那些是佛?那些是魔?這一段,佛教我們辨別什麼是佛?什麼是鬼?魔與鬼不一樣,魔是魔,鬼是鬼。凡是提倡學佛可以不必素食,提倡肉食也能夠修行證果,我們從這一段經文上得一個結論,這叫鬼話。這不是佛說的,這鬼說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因為當時某些地方環境不一樣,生活方式不相同,有一些特殊的因素,所以吃肉佛是許可的。譬如中國邊疆的佛教——喇嘛教,在西藏的這些喇嘛都吃肉,這是佛許可的。原因在哪里呢?因為高原地區不長糧食。中國邊疆一帶遊牧民族,他們的財產是算家裏養多少頭牛,多少頭羊,多少匹馬;住的房子是蒙古包,就像帳棚一樣,比帳棚考究一點,大一點的。他們常常遷移,以肉為主食,因為沒有蔬菜,沒有糧食,這種情況下吃肉可以,能夠講得通。但是,現在這個時代跟從前不一樣了,現在交通發達,比以前便利多了,即使是高原,有公路,也有飛機,蔬菜都可以運輸到;換句話說,現在再要吃肉食,就說不過去啦!這是真的。我學佛第一位老師是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在密宗裏面,他有很高的地位,是我們中國邊疆四大喇嘛之一。在前清邊疆是政教合一,西藏分前、後藏,達賴是前藏,班禪是後藏,章嘉是內蒙古,哲布尊丹巴是外蒙古,這是我們邊疆四大活佛。章嘉大師勸我們,就勸吃素,這個很難得,很不容易。他自己生活非常的簡單,自己修持的功夫從來不間斷,所以我對這位老人非常之景仰。我跟他三年,他教導的理念跟方法都跟佛在經典上所說的原理原則完全相應,是一位稀有難得的善知識。我自己佛學的根柢,是他老人家給我奠定的,以後的成就是在台中李炳老麾下十年;我學佛總共十三年,章嘉大師指導三年,李老師十年。所以真正善知識,他知道這個事實,知道這個道理,他到邊疆,那沒有法子,不能不吃肉,沒有東西吃嘛!在我們現在這個環境裏面,素食相當豐富,所以肉食就不應該了。

5、佛神力化生之肉——沒有生命

     我們再看看下面的經文,佛給我們細說,世尊當年在世的狀況。

   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

      這個事情,不讀《楞嚴》永遠不知道,我們只曉得佛陀當年在世,僧團生活的方式是乞食,就是托缽。托缽,我們要記住一個原則,佛法是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因此我們去托缽,人家吃什麼就供養什麼,不可以叫人家特別為我們準備飯菜,那就叫添麻煩了。慈悲,決定不添麻煩,你家裏吃肉,你就供養肉,吃魚就供養魚,你吃什麼就供養什麼,這是方便。現在南傳的佛教,像泰國、斯里蘭卡依舊是托缽,保存古時候這種生活方式,所以他們依舊是肉食。我們今天讀到這一段經文才曉得,世尊當年在世,比丘托缽托來的肉食,原來都是釋迦牟尼佛以神力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有生命的,這是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的。

(1)、魔鬼先滅楞嚴經的原因

      有人說《楞嚴經》是假的。我學《楞嚴》時就聽說了,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的時候,《楞嚴》是我主攻的一門功課,我對這一部經下的功夫很深,也曾經講過很多遍,現在這些年來才專修淨土,專講淨土的經論,這些都把它放下了。

     《楞嚴經》可靠性到底有多少呢?

      我們知道是決定可靠。

       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古印度他們國家把這一部經看做國寶,都不肯外傳,這哪裡是假的呢?假的他怎麼會這麼重視呢?同時章嘉大師曾經跟我說過,藏文經典裏面有《楞嚴經》,那就證明這不是假的;因為藏文的經典,也是直接從印度傳過去的梵文翻譯的,這是般剌密諦大師從印度、廣州傳到我們中國來。既然在藏文經典裏面,同樣有《楞嚴》,這就可以證明這部經典決定是真實的,我們不必多疑。

      為什麼有許許多多的人甚至惡意的來誹謗?

      實在說也正應了釋迦牟尼佛在《法滅盡經》裏面所說的:佛法將來滅,第一部是滅《楞嚴》,最後一部是《無量壽經》。

      假如我們很冷靜的去想想,為什麼第一部要滅《楞嚴經》?

       真的很有道理,因為有《楞嚴經》,大家都讀《楞嚴》,這個世間妖魔鬼怪雖然很多,你有能力辨別,妖魔鬼怪不得其便;《楞嚴》沒有了,辨別佛、魔的標準失掉了,妖魔鬼怪現前,我們不知道,反而會把他當做佛菩薩看待,那這個虧就吃大了。所以這些妖魔鬼怪,總是想盡方法,先把這一部經滅掉,讓世間人都不相信這部經,他才能得其便;特別是《楞嚴經》上這一段經文,我過去曾經說,這叫照妖鏡,你要是念得很熟,這一看、一聽、一接觸就曉得,他這個佛法是真的?還是假的?是佛?還是妖魔鬼怪?

(2)、食肉結怨‧回向解怨

       肉食障菩提路我們要知道。總而言之,殺生是大惡啊!你殺害的這個眾生,他心中的怨恨,永遠不會消失,只要他怨恨存在,因緣成熟他就要報復,這個事情就很麻煩。佛交代四眾弟子,決定不可以惱害眾生;你令眾生生煩惱都不應該,何況去害他,去殺他!所以要與一切眾生結善緣,決定不結惡緣,我們菩提道上障礙就會減少。當然,我們每一個人,不僅只有這一生,我們還有過去世,在過去世中沒學佛,造了許許多多的罪業,結了許許多多的冤仇,這都是事實;生生世世的冤家債主無量無邊,這數不清哪!這一些冤家債主,絕對不希望你超越輪迴。為什麼呢?出了輪迴他討債就討不到了,所以你要想超越輪迴,他總想盡方法來阻撓,把你拉回來。因此,佛在《楞嚴經》的末後,給我們講出五十種陰魔,這個魔,實在講就是我們無量劫以來的冤親債主;他跟我們沒關係,他絕對不會阻撓我們。凡是來找麻煩的,總是過去有過節,總是跟他有過不去的。因為結的冤太深、太廣了,所以修行道路上就障礙重重,這是沒法子避免的。世尊將這些魔的擾亂歸納為五十大類,諸位要記住,並不是魔只有五十個,那簡單,容易對付,是五十大類。每一類裏面不曉得有多少!這部經最大的特色是:因為這一部經主要的意思是幫助我們一生決定成就,因此佛教我們對於這些妖魔鬼怪,要有能力認識、辨別他;你認識他就不受其害了。《楞嚴》確實是高度的智慧,古大德常講,開智慧的《楞嚴經》,這沒錯啊!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這就是修回向法門。回向,實在講是通懺悔法門,但是要用真心回向,不能有口無心;有口無心沒有效果,要以至誠的心來回向。我們誦經、念佛、修持、行善……,種種功德,都回向累劫冤親債主,希望他們都能夠破迷開悟,念佛同生淨土。要以真誠的心回向,希望把過去的結解開。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無知結的冤,現在我們明瞭了,我們希望用和平的手段把這個冤結解開;所以修學回向法門,這個用意很深。他要是接受了,他就不會擾亂我們,我們將來修行證果成就了,我們再回到六道裏面來,全心全力幫助他們,他們聽到也很高興。將來我們會幫助他,總跟他有緣嘛!所以這是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再深一層來說,我們不能成就,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一些冤親債主,是永遠糾纏不清,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將會很苦。我們也知道,我們並不只這一生,我們還有來生,來生還有來生。這個問題不能解決,我們的生活狀況,將是一生不如一生,一世不如一世!你們仔細想一想對不對?我們這一生得到人身了,在這一生當中從小到大,從年頭到年尾,我們造的是善業多?還是惡業多呢?起心動念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呢?如果惡念多於善念,惡行多於善行,來生的日子一定比這一生更苦,所以實在說一世不如一世,這個要覺悟。冤親債主是一世比一世增加,他不會減少;他增加,麻煩是越來越多。明白這個事實真相,那就堅定意念——我這一生決定超越輪迴。超越輪迴的方法,大小乘經論裏面說的很多很多,雖然說法門平等(法門真的是平等),但我們眾生的根性不平等;能使一切不同根性的人,在一生當中都能夠圓滿的成就,唯有念佛帶業往生淨土這一門。

       我也曾經跟諸位說過,念佛的人有佛本願威神加持,縱然有這些妖魔鬼怪、冤親債主要找你麻煩,佛的威德保護我們,他不敢接近,不敢來阻撓,這個就是佛力加持。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不僅僅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而且實實在在會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一切護法善神的擁護。你想,這個力量多大!這個勢力保證我們這一生平平安安的得生淨土,除這個法門之外就難了,就不容易。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這個法門,理事都要徹底的明瞭,不跟眾生結冤仇,決定不殺生,決定不吃肉。

(3)、堅持吃素‧不老不病‧青春永駐

      我是二十六歲學佛,今年六十七歲,學佛連頭帶尾四十二年了,我一學佛六個月就吃長素了,沒有人勸我。

      我為什麼會吃長素呢?

       念了一部《地藏經》害怕了,覺得跟眾生冤結太深了。在抗戰期間,還是做學生的時代,我很喜歡打獵,我打了三年獵,殺了很多眾生,看到《地藏經》上講的果報,都是地獄、餓鬼、畜生,嚇得一身冷汗!從此之後,我不殺生、吃長素、提倡放生來贖罪。素食在頭二、三年不適應,體質在變化,但是我心志不改變。吃了二、三年素食,臉上發青,人變很瘦,我的長官、朋友看到我,都說:「你學佛,你迷了,你營養不夠,你身體不行,有病啊!」

       但是我每半年到醫院檢查一次身體,報告說沒有病,我就很安心——瘦沒有關係,面黃也不怕,但是逐漸逐漸都好轉了。所以吃素一定要堅持,要知道跟眾生結的冤仇非常可怕!現在得到證明了,素食是最健康的飲食。我這個身體大概在四十歲左右轉變過來的,那個時候,台中李老師在慈光圖書館辦慈光講座(大專講座),我在那裏也兼了一堂課,學生是來自全省各地的大專學生,那些學生把我看成年齡跟他們一樣,其實我的年齡是他們父親輩的呀!我在四十幾歲的時候,看起來確實像二十歲一樣;我今年快七十歲了?人家看我大概四、五十歲;什麼原因呢?素食啊!你們要想不老,要想年輕,我教給你吃長素;吃長素的人不老,吃長素的人年輕,吃長素的人也不生病。

6、食肉非佛弟子‧是大羅剎

   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

      這一段述說世尊當年在世,北印度的生活環境、生活狀況。那個地方土地非常貧瘠,植物生長很困難,遊牧民族所以肉食。這個地方我們才真正明瞭,原來佛神力加持,他們得到這個味,其實沒有跟眾生結惡緣。佛滅度之後呢?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

     這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學佛,尤其是出家,出家再吃肉,這不是佛弟子,違背了佛陀的教訓。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

      這是說這種業是性罪。殺、盜、淫、妄都是性罪,受了戒當然是犯戒,是有罪的,不受戒也有罪;不能說不受戒,做了殺、盜、淫、妄就沒有罪。沒有這個道理,這是性罪,本身就是罪惡,所以他得三惡道的果報。下面這一條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7、食肉冤冤相報‧不得出離

    如是之人。相殺相吞。

      正是佛常在經上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你吃它半斤,將來要還它八兩,一點便宜都占不到,冤冤相報啊!

   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這是講冤家債主,他要找你的麻煩,他要報復,他不可能輕易放過你,讓你超越三界。所以當你功夫用得很得力的時候,有護法神保佑你,冤家債主不敢惹你。如果你一個邪念生起來,護法神走了,你的冤家債主立刻就找上門來了。

       在本省每一個道場,好像都曾經拜《水懺》,你看《水懺》的因緣:悟達國師——十世的高僧。他前生一個冤家,因為他十世高僧,有護法神保佑,這個冤鬼貼不了身;到唐朝他第十世的時候,做了國師(皇帝的老師),這很了不起,皇帝供養他一個沈香寶座,就是太師椅。早年,沈香在臺灣很名貴、很不容易得到,這種香放在水裏會沈下去。皇帝送他沈香寶座,他一生歡喜心:我今天是皇帝的老師,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的念頭剛剛生起來,護法神跑掉了,冤家債主找上門了;他膝上生了一個人面瘡,幾乎把命送掉。這才證實這個冤家債主跟了他幾百年,時時刻刻在旁邊等著機會,護法神一走他就進來,這都是講殺業。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佛叫著阿難,這個「汝」就是阿難。阿難是佛的傳法人,不能把佛法傳錯了,不可以把佛法傳訛了。你教導世人修三摩地;奢摩他、三摩地、禪那,修學這個叫真正修行,所以這要搞清楚。「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行為有了過失,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奢摩他、三摩地、禪那,是標準的行為,是諸佛菩薩的行為,依照這個修行,那是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依照佛的行為來修正,使我們自己也像一尊佛,完全像一尊佛,那就成佛了。這是囑咐阿難,要指導世間所有的修行人斷殺生,決定不能殺生;這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說的,我們看經文佛講得很清楚「是名如來,先佛世尊」,這意思就是說:自古相傳,一切諸佛都是這樣教我們的,沒有例外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麼說的,縱然將來彌勒佛出世了,還是這樣教的。「佛佛道同」,所以說今佛如古佛之再來,如來有這個意思。今佛如古佛再來,佛沒有二種說法的,如果他講的跟古佛所說的不一樣,那他決定不是佛,他一定是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薩來誘惑我們,來欺騙我們,我們要認識他。這個是第二個「決定清淨明誨」,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教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

      佛在此地舉了個比喻。不斷殺生修禪定的,他能成就嗎?不能成就。在這個地方,同修們要明瞭一個事實,我們不要講佛門,在世間法裏面,古人常講「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有學問的人愈有涵養,愈是有道德的人愈能夠包容。孔夫子是我們中國讀書人的一個代表、一個典型、一個模範。夫子之德,《論語》上有記載:溫、良、恭、儉、讓。這是凡夫,不是聖人啊!凡夫應當要具足這幾個條件,應當要有如是風範。世間有學問的人如此,何況學佛呢!佛是大德,佛所證的無上菩提,智慧、德能都圓滿了,對一切眾生,心地清淨、平等、大慈、大悲,這是佛性;哪里還有惡念?哪里還有惱害眾生的行為呢?決定沒有的。我們假設見到一位大德,他有學問、有德行,我們不小心、不謹慎,言語、動作上得罪他了,他就大發脾氣;那麼這個人是不是真有德行呢?諸位念《論語》就明白了。孔老夫子曾經說過:假設有一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一樣(周公是聖人,孔老夫子最佩服的),如果他傲慢,如果他吝嗇,孔老夫子說:「其餘不足觀也已。」那就不必說了。為什麼呢?假的呀!不是真的!所以真正的大德,你接近他一定是溫和慈悲,絕對不會是傲氣凌人。這是說明修禪定的,他有瞋恨心、有瞋恚心,稍稍得罪的時候就動怒;如果得罪他,他就有報復的意念,有報復的行為,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什麼人呢?原來是羅剎,鬼呀!在我們佛門裏面,末法時期妖魔鬼怪很多,羅剎也披了袈裟,也打著佛的旗號,毀滅佛法,欺騙眾生,我們不能不認識,辨別的原則佛在此地教給我們。

8、清淨比丘之行止——擺脫世緣

    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岐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

     《戒經》裏面教導我們,一個持戒清淨的出家人、菩薩(有在家、有出家),真正覺悟、明理之人,他走路不蹋(踏)生草。這是慈悲心的流露啊!看到小草長得活活潑潑的,怎麼忍心去蹋它呢?除非已經沒有路,必須從這個地方通過,這個可以的。如果有別的路,雖然繞一個圈,你也得繞道而行,不可以蹋生草。蹋都不可以蹋,何況用手去拔它!這個是對於一切生物的愛心。對植物都這樣的愛惜,那對於動物更是愛惜了,怎麼會去殺它、吃它呢?當然是不會的。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

      這是講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穿著。我們不吃肉,不與眾生結冤仇;假如穿眾生的皮,跟殺生、吃肉沒有二樣啊!

       佛那個時代,中國跟印度交通非常非常的不發達,但是有往來,古時候的絲路便是互相往來的通道。當時中國貿易裏面最著名的是蠶絲,所以蠶絲是從中國傳到西方的,當然印度也有;這個是殺生取絲,佛說比丘不應該穿絲織品。在印度本土有皮靴,有羽毛做的衣服,這也都是殺生才能夠取得的。「乳酪醍醐」是奶製品,雖然沒有殺生,也侵犯了小牛;牛奶是餵小牛的,你奪了它的食品也不應該,所以佛在嚴格的戒律裏面都禁止,都不許可。不但不吃肉,不能穿皮的東西,乳酪醍醐奶製品也不吃,佛說這個比丘才叫做真正「清淨」。

       如此,與世間這些緣都擺脫掉了,這樣才能夠「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就是超越六道輪迴。佛在這部經上跟我們講的,句句是實話,沒有委曲婉轉。其他大乘經裏面,因為你並沒有真正下定決心要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因此佛有很多方便說,說的沒有這麼清楚,沒有這麼嚴格。這部經是阿難真的有決心,要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成就,那佛就不能不說真話了,一句委曲的話都不說了,完全跟你講真實的,這才真正能出三界。剛才講了,菩提路上冤家債主盡可能的把他化解,盡可能的減少他來擾亂,那我們一定要這樣做法——真正回頭,真實懺悔;他看到你這個樣子,也可以原諒你了。要是出了家、受了戒還要殺生,他不會原諒你的,過去你害他,今天他看到你害別人,他對你恨之入骨,不會放過你的。我們今天真的把殺的心斷掉、念頭也斷掉,這些冤家債主他會同情我們、原諒我們,我們過去無知做錯了事情,現在明瞭了真正回頭。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

      佛說你穿皮的、用皮的,這是它身體的一部份,你還是跟它結了惡緣。

      如人食其地中百穀。足不離地。

      現在科學家都在研究地球和地球上生物的起源。人從哪里來的,科學家有許許多多的講法,雖然他也提出許許多多證據,但是總不能叫人口服心服。換句話說,並沒有把真相找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地球上的人,最早的祖先從哪里來的呢?從「光音天」來的。換句話說,是從別的星球移民到這裏來的。現在我們講外太空人,我們的祖先是外太空人,從太空當中移來的;到這邊來之後,就吃地上長的這些東西,之後自己能力喪失掉了,回不去了,就在這個地球上落戶。這就是講你跟這個土地結上緣了,你離不開它了。佛舉這個例子來說。

    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指肉)身(指皮毛)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

      我們身不要穿皮的,也不要吃眾生肉,這樣子我們跟一切眾生,才真正把生生世世相殺相害的緣斷掉了。

   我說是人真解脫者。

      這個人真正解脫。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

      說的跟佛在經上講的一樣,這是佛說的。

   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不是這樣說,而說修行吃肉沒關係,吃肉也可以成就,這是魔說的。「波旬」是魔王的名字,這就不是佛說的。

9、殺生相關的問題

     這一段經文,跟諸位粗略的介紹過去了,現在有幾個問題,這些問題都是與殺生有關係。

(1)、墮胎。

第一、墮胎。

      我在國內、國外常常遇到同修說:「墮胎有沒有罪?」

      有罪。不但有罪,這個罪業非常重。

       諸位要曉得,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明白,父子的關係有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過去生中跟他結的緣,這一生中遇到了,如果是惡緣,他來討債、報怨的,你把他殺害了,他這個怨恨結得更深,以後再來的時候,這個報復的力量不曉得強多少倍?這不應該啊!如果他是來報恩、來還債、是好的,你把他殺害了,好事就變成了冤仇。這一點不學佛的人,他不明白事理,不知道厲害啊!學佛的人一定要知道,這種殺生比殺一般動物,甚至比殺一個其他的人,冤仇結得還要深,將來果報還要慘烈!所以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萬萬不可以。在此希望同修們知道,如果有人問你,你要老老實實告訴他。

按:目前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對家庭對社會都有利益的。至於避孕可採取其他安全措施,墮胎是可避免的。例如法國人口增長是負數,而墮胎是國家法律禁止的。這證明節制生育,並不需要墮胎就可實現。

(2)、安樂死

第二、安樂死。

      現在這個社會上常常看到的,有所謂老人病、植物人,這在佛法裏面講叫業障病。現在這種病愈來愈多,因此就有許多人主張安樂死。

一個人知覺完全沒有了,就是一口氣沒斷,不但自己很痛苦,也連累一家人都不能平安,時間拖長了,家人都非常的厭煩,事情不曉得如何處理,在這種狀況之下叫他安樂死,有沒有罪?

      依照佛經講的道理,決定有罪。哪有沒有罪的呢?必須要知道,植物人雖然一切知覺都沒有了,他那一口氣沒斷,什麼原因呢?或者他壽命沒有了,但他福報還沒有享盡;他這一生的福報太大了,沒有享完,所以壽命沒有了,留這一口氣享福。你看,一天三班護士照顧,一年要花多少錢!他在那裏享福,等他享完了他就走了。因此,不能殺害他,殺他一定有罪。可是如何處理呢?如果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有方法處理——把他的醫藥費,譬如說:他能夠再活個十年、八年,你算算看他應該花幾百萬、幾千萬(害這種病都是有錢人啦!沒有錢的人害不起。),你趕緊把這個錢,在社會上做慈善事業,給他布施,給他培福,他的福報用盡了,他自然安安詳詳的走了。決定不可以殺害啊!這是講他知覺幾乎完全都沒有了,我們勸他念佛,他也聽不進去了,他也不懂,跟他說話,他也聽不懂,就用這種方法給他修福、給他培福,這才是正確的。至於一般人主張要安樂死,我們佛法的立場不能同意,這個是屬於殺業。

(3)、捐贈器官

第三、捐贈器官。

       現在也挺時髦的,這個在社會上說是好事。

       有人問我:「我們念佛的人,往生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捐贈器官?」

       如果真的往生了,那沒有問題。

       為什麼呢?

       往生西方是活著往生的,這個諸位要記住,不是死了往生的;死了往生,那是往生三惡道去了,不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人,他氣沒有斷,他頭腦清楚,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迎接他,他歡歡喜喜的跟他走了;跟他走了,這才斷氣。所以往生統統是活著去往生的,那他的神識已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個身體留下來捐贈,那是毫無問題。假如他沒有往生,那事情就麻煩大了!沒有往生,佛給我們說:人斷了氣之後,他的神識還要八個小時才會離開。在這八個小時之內,你要碰他,他都有痛苦,縱然他發願捐贈器官,這個時候人家來動手術,他忍受不了痛苦,後悔了,那怎麼辦!這個瞋恨心一動的時候,立刻就墮三惡道。這是個麻煩事情啊!我們學佛的人不能沒有顧忌,不能不明瞭這個事實真相。這個事是好事情,可是你自己真正要有修行的功夫可以,沒有這個功力(修行工夫),你就要預防到那個時候會不會後悔。這個不能問別人,別人不知道,只能問當事人,只能問他自己;這與他來生往哪一道去有密切的關係,這值得提醒注意。

(4)、蚊蟲之處理

第四、這是我們所有的同修們最困惑的大問題:我們家裏頭的蟑螂、螞蟻、蒼蠅、蚊蟲,怎麼辦呢?

      你要不殺它,它就來擾亂你的生活。何況蚊子、蟑螂、蒼蠅等,是傳染病的媒介,這個東西就討厭了!殺它,犯了殺戒,造了罪業;不殺它,這一家都不安寧。你學了佛不殺生,你們一家人都罵你,一家人都要毀謗佛法。你雖然不殺生,叫一家人謗佛、謗法,叫他們造罪業,於心何忍?這個事情就有很大的困惑了。所以學佛的人生活要有規律,家庭環境要整潔、衛生,這些東西自然就減少了。如果有,最好想辦法把它驅逐出境,不要傷害它,不要殺害它。像蚊蟲,我們可以點蚊香,再把門窗都打開,它好往外面走啊!要是門窗關閉,那就是要它的命啦!門窗打開了,希望它走開,能夠保持環境的整潔,也可以減少殺生。螞蟻,想辦法用一點餅乾屑、糖果,把它引誘到外面去,只是多費一點時間而已。我們還可以用許多方便法來做,使家裏人也能夠歡喜,這都是一種不得已的作法。

最殊勝的作法呢?

有!那個能叫你一家人都感動。

用什麼方法呢?

以自己真誠的心、大慈悲心、憐憫心,誦經、念佛給它回向,再給它授歸依,然後命令它搬家——請它搬出去。真會哦!真的,不是假的哦!它會遷單。我們看印光大師傳記,早年他住的房間有跳蚤,也有蚊蟲,他的侍者要把這些趕走,印祖搖頭叫他不要動它,並告訴侍者:我的修持德行不夠,隨它去,我真正有道德了,它自然就遷單了。印光大師到七十歲以後,他所住的房子,什麼蒼蠅、螞蟻、蚊蟲,一個都找不到;別人去住,有,他一進去住就沒有了。你看有靈性啊!它不是無知啊!它有靈性,對於一個大德的人,它很佩服,它尊重啊!它躲得遠遠的。怎麼能夠殺害它們!那印祖有大德,我們沒有那個德行,我們用真誠。誠則靈啊!至誠感通啊!可以得感應的,就是我剛才教給你的,念經、念佛、回向,給它授三歸依,然後勸它遷單。如此,它也好,免得我們又殺生、又破戒,它也丟了一條命,我們彼此都不好;它們一搬家,我們兩方面都好。這個很有效果,你不妨去試試看。

(5)、超度死難之眾生

      還有一樁事情,這也值得我們應該要做的,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眾生造的惡業很重,果報頻繁,苦不堪言。我們真正學佛的同修,要有慈悲心、憐憫心,要常常幫助這些死難的眾生。怎麼個幫助法呢?我們每一天修持——念經、念佛、行善,將這些功德真誠為他們回向。如果道場方便,像我在臺北有一個小道場——華藏圖書館,在一個公寓房子樓上,這個道場每一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天,放一次三時繫念,我們平常聽經的同修都參加,大概有二、三百人。放三時繫念的佛事,做什麼呢?超度這一個月全世界死難的眾生,我們做這個工作。這能夠化解我們歷劫以來的冤親債主,我們誠心誠意來做,感應都不可思議。

      以上是說到關於殺生,有這些小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面對這些事實,怎樣化解過去、現前的冤業,依照佛法的理論、方法來修學,盡心盡力去做會有效果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2-17 22:16: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2-18 10:12 編輯

四、戒盜‧斷貪

    第三段是「盜戒」、「斷盜」;「盜」是偷盜,交光大師小註裏面給我們說:「此之偷盜非只竊人之物。」當然,偷竊人家東西是偷盜,「但言行詐異,眩惑恐恫。」「眩」是炫耀,「惑」是迷惑人,「恐」是恐嚇。這些做法,他的目的是希求供養、貪圖名利,統統屬於盜戒。「乃至一念,希取利養者皆是也。」由此可知佛法裏面,講的盜戒範圍非常的廣大,無論你用什麼手段得到名利都叫作偷盜,所以這個我們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

    我們出了家,接受在家信眾的供養,算不算盜戒呢?

    這要問我們自己了。假如我們用種種方法,希望得到供養,那就犯了盜戒;我們沒有一念之心,人家自動來供養的,我們絕對沒有用方法來誘惑他,這就不犯盜戒。可是諸位要記住,佛門常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施主今天供養我們,我們真正是成就了(最低的成就,就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供養的人都有福了;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一生圓成佛道,他幫助我們成就道業,他有福了。假如西方極樂世界沒去成,他這些供養是借給我們的,我們向他借貸過來的,將來都要還的。換句話說,你借得多將來還得多,借得少還得少。現在用起來很方便,是越多越好,將來還起來可就麻煩了,還起來就希望越少越好,這個帳要算清楚。

    今天時代不一樣了,不像從前。從前出家人接受供養(四事供養),那個簡單。現在呢?都用金錢代替了,大家都供錢財了,這個錢供養愈來愈多。沒有錢的時候有道心,錢一多了,迷啦!被那些錢迷了。所以我常講在家居士也不應該,本來這個出家人有道心的,結果把他迷了,又把他拉回去了,又叫他犯罪了,他們也有過失。可是我們自己要提高警覺,不管怎麼樣,你出不了三界將來要還債的。我學佛,我這些道理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很小心,我有我的做法。人家來供養不接受,這不可以!人家跟你結緣,你不跟人家結緣,這不行!這是一定要跟人家結緣,要接受供養的。那麼接受之後呢?我把它布施出去,我布施裏頭最大的一個專案就是印經——印經布施。我出不了三界,將來這些人替我還債——凡是拿到我的書,他們都要替我還。所以這個預先要搞清楚,要防範清楚,這很重要的。所以說自己生活是越簡單越好。越簡單越自在,越簡單越快樂。

1、盜心不除‧淪為妖邪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

    經文一開端都是這兩句話,說明不僅僅是我們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只要有三界六道,都跟這個是一樣的,沒有例外的。

    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換句話說,有偷盜的意念,就出不了輪迴,就不能了生死。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塵」是指三界六道;要是偷心沒有斷乾淨,你想超越三界六道就不可能。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這一類是屬於我們中國人講的妖精。

    不斷淫,修菩提道的墮落在魔道;不斷殺墮落在鬼道;不斷偷盜的人,就變成妖精了。妖魔鬼怪,這就是妖。這一些妖魔鬼怪,在末法時期很多,我們如果很冷靜的去觀察,常常會見到。可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冷靜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妖魔鬼怪?這才重要。別人我認識了,我對他敬而遠之。為什麼要敬而遠之呢?諸位要曉得,這些妖魔鬼怪,他也有護法神,他的勢力也非常之大,這個時代是法弱魔強,得罪不起啊!因此,我們的態度是應當敬而遠之。我們遇到他,對他很恭敬,對他尊敬。「遠」是什麼呢?我不學,我也不得罪你;這個樣子我們在菩提道上,他也曉得,他也不會干擾我們。為什麼呢?我們沒有妨害他,所以他也不會干擾我們,我們的修行也能平平安安的度過。

    我滅度後。

    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眩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潛匿」,就是「隱瞞」,即欺騙眾生;欺騙的方法很多,不勝枚舉。存心欺騙眾生,他的目的是求名聞利養,甚至於可以說不擇手段,用種種方法控制信徒,自己稱善知識。這些妖魔鬼怪,那個大的,用現在話講都有神通,非常能夠迷惑人。跟他一往來,過了幾年之後,果然跟佛經上講的一樣,「其家耗散」,那個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這個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不能不認識的。更不幸的是中毒很深,變成什麼呢?現在醫學叫「神精分裂」。必須住到精神病院去,沒救了,一生的前途毀掉了。這種我遇到很多,都是高等知識份子,大學畢業了,甚至於拿到碩士、博士學位了,還搞成這樣子,可憐啊!實在是悲哀啊!有些中毒比較輕一點,但是已經被他控制了,就是常常自己感覺得有魔在身邊,他自己的意志不能集中,不能作主,都是魔在那裏控制——無形的一個力量在控制他。我有的時候講經,他遇到我了,他說:「法師我已經著魔一、二年了,法師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把我這魔趕走?」

    我沒有這個能力,我學教的,沒有學過神通,我對付不了這些魔;所以我就問他:「你是不是很喜歡神通。」

    他說:「是的。」

    我說:「沒錯嘛!就是因為你一念喜歡神通,跟他兩個套上關係了,你就上他當了。」

    所以學佛的人要知道,佛、菩薩、阿羅漢都有神通,但是佛決定不以神通作佛事。

    什麼叫作佛事呢?

    接引眾生、教化眾生,佛決定不用神通。

    為什麼不用神通呢?

    妖魔鬼怪有神通,佛菩薩如果也用神通,那佛菩薩跟妖魔鬼怪混淆不清,我們不能辨別了,你從哪里分呢!

    因此,諸佛菩薩有神通不用,從理論、方法來教導大眾。妖魔鬼怪沒有這個能力,他不懂理論,也不懂方法,他只能夠顯這些奇奇怪怪的來誘惑你,你要好奇就上他當了。你的心要純正,對於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不聞不問,處之泰然,魔對你是一籌莫展,他沾不到你身上,所以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我們也不可以用這些欺詐的方法,來誘惑在家同修;要知道果報非常可怕!你要是用這些,換一句話說是你自甘墮落啊!你墮落之後,將來在惡道裏出來,還是要還債,沒有說是墮落之後,債不要還了。沒有這個便宜事情,依舊要還債,那又何苦來呢!所以決定不可以。

2、托缽乞食斷貪心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

    這段開示很重要,如果真正能夠依這幾句開示奉行,可以說這個人是真正的覺悟者,真正覺悟了。乞食的制度,在唐朝中葉開始,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已經不存在了。在史傳裏面記載,這兩位是大菩薩再來的,幫助佛教走向中國化,使印度傳過來的佛教,變成中國式的佛教——我們現在講的本土化、現代化。百丈大師那個時候,即唐朝的現代化、本土化,使出家人的托缽生活,一變成為自己耕種,自食其力。百丈大師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個跟佛在印度的制度完全不相同,諸位要曉得,這個就是現代化與本土化的精神,使佛教能夠適合於這個地區,在這個地區發揚光大,讓這個地區的人都能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

    由此,我們要懂得佛法的理念、精神、原則,決定不能變,決定要遵守的,至於日常生活當中的方法,一定要隨著時代、隨著生活方式、隨著每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有所修訂的。像法律一樣,它的精神不變(全世界法律精神都不變),可是條文一定是每一個地方不一樣,佛法亦復如是。所以戒律裏面只有這四重戒——殺、盜、淫、妄是超越時空的,無論在古時候、在現代、在印度、在中國,甚至於在外國,決定不會變的。這個殺、盜、淫、妄,決定不是好事情,這是大家所公認的。所以這四條戒不能夠改變,其他的都可以隨著每一個地區的生活情況加以修訂,這個修訂我們就叫做「清規」,「清規」就是戒律的修訂,戒律的現代化。

3、不貪供養‧廣行布施‧示一往還

    現在出家人是接受信徒的供養,不自食其力了,因為唐朝那個時候寺廟有產業,有山、有田地可以耕種,現在寺廟沒有財產了,所以必須要依靠信徒的供養。在中國、外國,幾乎都是這樣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生活方式改變了,但是它的原則「循方乞食」(釋迦牟尼佛訂的)的精神,是斷除貪念,我們要把這個精神掌握住,我們要斷除貪心,所以生活所需簡單,我們每天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就可以安心辦道了。多餘的呢?不要積蓄;這是諸位同修要記住的。佛在經上常講「積財喪道」,「財」不是個好東西。你看「財」,我們中國名字叫「通貨」,「通」是要流通,你積在那裏,它就不通,不通就臭了。所以財一定要叫它流通,不要積財,我們自己夠用了,多餘的輾轉布施。

    在現代的社會,臺灣已經走向開發了,可以說人民的生活相當富有、富裕了,在物質上,我們不需要布施了,他都夠了嘛!所需要布施的是精神上的,因為精神生活太貧乏了。精神生活裏頭最重要的是「正法」。臺灣在現在這個世界,真的是得天獨厚,佛教的經典、善書充滿了每一個角落;錄影帶、錄音帶到處都能夠得到,只要我們認真的去攝取學習,充實我們精神的生活,在臺灣的日子真好過。但是這個地區之外,物質生活我們暫且不談,精神生活是非常的貧乏。做好事,什麼叫真正的好事呢?布施佛法,布施善法,都能夠挽救世道人心,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去做,真的是無量功德。所以我常常勸勉大家要修布施,你修財布施你得財富,一生在財用上不缺乏;你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你在任何環境裏面不會迷惑顛倒;你修無畏布施,一定得健康長壽。財富、智慧、健康長壽,都是我們所需要的,你為什麼不修呢?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什麼人修什麼人一定得到,這個要知道。

    我沒有出家之前造的殺業很重,所以我出家學佛之後,我知道因果可怕,盡心盡力的都在修布施。其實這個布施,最早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跟他第一天見面的時候,我提出一個問題,因為那個時候,我對佛法稍稍有一點認識了。我說:「佛法真好!我很想學。有沒有方法叫我很快的就入進去?」

    我提出這個問題,他老人家眼睛看著我,一句話也不說,看了半個鐘點(這是他的教學法),聚精會神的看我,我也看著他,這半個鐘頭心真的定下來了,妄念沒有了。

    他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

    說的沒有我這麼快,他每一個字拖很長,他慢慢說:「看得破、放得下。」這個意思我能懂得一點,接著我很快的底下問題又來了。

    我說:「請教大師從哪裡下手呢?」

    這次就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了,大概也有十五分鐘。等那麼久說了兩個字:「布施。」

    所以這個印象之深,這一生永遠不會忘記。跟他老人家往來,言語簡單扼要,一個字一個字都有很大的力量。第一天見面我向他告辭時,他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到大門口,他拍著我的肩膀說;

   「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囑咐我這麼一句。

    我真聽話,真的就認真去做六年,六年滿了就有不可思議的感應;真的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不肯修就沒有感應,你肯修真的有感應。

    那什麼感應呢?

    佛法修學一段期間之後,我就有意思出家,我說:「我在臺灣一個人,沒有家累,我從事這個行業,很適合我的志願。」我向大師報告。

    大師告訴我:「很好!你不要去找道場,不要去找師父。」

    我說:「那我怎麼能出家呢?」

    他說:「你要找師父,這個師父不肯給你剃度,你不就生煩惱了。」

    我一想:「沒錯!」

    我說:「那怎麼辦呢?」

   「求佛菩薩感應。」點我這個。

    所以我布施六年,因緣成熟了,果然師父來找我,請我去出家。

    請了多少次呢?

    一個月當中請了九次。很誠懇啊!我就答應了。

    所以我出家在臺灣大概是頭一個——道場師父找我,不是我找他。因此,我出家就可以談條件了。

    談什麼條件呢?

    我要認真學教。

    那個時候,我跟李炳老才一年半,我的學業沒有完成,雖然出家了,我依舊要到台中繼續修學,要完成我的學業。這個道場都答應了。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布施得光光了,除了換洗衣服之外,什麼都沒有了。從台中到臨濟寺去出家,有一個同修替我買一張火車票(錢不要),只要買台中到圓山火車站的票,我下火車就到廟裏去了;一分錢都沒有,真快樂!真自在!所以布施完了,這個感應就來了。如果身上有錢,恐怕師父不找我了,道場也不找我了,那真有感應。所以布施是修因啊!這一切受用是果報!

    我今天錢財也布施光了,但我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旅行,身上可以不要放錢,走到哪裡人家替我買飛機票,給我準備交通工具,一切招待很周到,確確實實我沒有用錢的地方。我記得我是第三次,或是第四次到美國,上街去買一點東西,有一個同修說:「師父,我替你買。」

    我說:「不必了!讓我花花錢,我很多年沒有花過錢了。」

   「花了幾塊錢?」

    大概花了九塊不到十塊錢。

    我說:「讓我去試試看嘛!從來沒有用過錢嘛!」此時,你才曉得真得大自在啊!

    到了大陸也不要花錢。我跟大陸的緣結得很深,前年,我一個人進去,最擔心的是交通工具,住可以住旅館,身上是帶了錢,沒想到到南京,江蘇省宗教局招待,旅館的費用他們統統給我付了,還是沒有花錢。我們的錢要散啊!給一切眾生,結緣啊!我們走到哪里都有許多人歡迎,比身上裝錢好得多!裝錢,有時候會被扒手扒去,小偷偷去,這種方式很自在啊!這都是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我們只要肯相信,只要肯認真去做,這種殊勝的果報,自己可以得到,這個才叫真正的幸福、自在、快樂。所以幸福是自己找的,自己去求的啊!

    這就是一定要「斷貪」。世間法不貪,決定不貪。為什麼呢?世間法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要貪圖造罪業划不來。不但世間法不貪,我再告訴同修,佛法也不能貪。為什麼呢?佛法你要貪了,你就不能專精,你一生的修學只學一些佛法的皮毛、常識,佛法的精髓你決定得不到。要想得到佛法的精髓,古大德常常教我們「一門深入」,你才能得到啊!因此,明白這個道理,佛法也不貪,佛法也要放下。我年輕的時候,不懂這個道理,雖然老師也常常說,但是我不相信,還是喜歡廣學多聞,對於大乘經論,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所以早年我講的經很多,幾乎每一個地方找我講經,要求我講什麼我都會講。這些年來自己逐漸逐漸覺悟了,功夫也用得得力了,才真正明瞭古大德這一句話的確是苦口婆心,決定不欺騙人;因此,我把所有一切大乘經統統都放下了,學蓮池大師「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予他人行」。你們愛修哪個,行,你們去修,你們去悟,我不幹了,我自今而後,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一門深入。所以在這七年當中,《無量壽經》講了很多遍,我遍遍講的都不一樣,每一遍的境界不相同,每一遍的心得不相同,每一遍的受用不相同,都是從專、從精上得來的,這是我自己四十多年來修學的經驗,可以提供諸位同修做參考。

    學多了不是好事情,現在佛學院請我去教書,我不幹。為什麼呢?我知道那個不會有成就的,那叫大雜燴。不專精很難成就,這就是真正覺悟之後,下定了決心,貪心斷除了。自己知道在這個娑婆世界,在我們現實的社會,我這一個身叫最後身;為什麼呢?下一次不來啦!超越三界輪迴啦!「示一往還」,我這一次來了,以後再不來。下一次呢?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縱然下一次再來,那是菩薩身分乘願再來,絕對不是凡夫業力來投胎的,這就正確了。所以要認識清楚,要堅定信願,要依教奉行,把所有一切障礙統統擺脫掉,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4、邪魔混跡佛門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這是世尊指示出末法時期,魔子魔孫趁著佛法衰微的時候,混跡在僧團裏面,破壞正法。這一樁事情,佛在經典裏面曾經告訴過我們。

    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魔曾經跟佛說:「我要破壞佛法。」

    佛告訴他:「諸佛如來所說的正法是任何魔外,都不能夠破壞的。」

    魔就說:「等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都出家,都披上袈娑來破壞佛法。」

    佛聽了之後,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流眼淚了;本段就是指這一樁事情。所以佛說:「譬如獅子蟲,還食獅子肉。」這就是現代人所講的,滲透到佛門裏面來;他們不是佛弟子,是妖魔鬼怪滲透在僧團當中。因此真正佛弟子,不僅是在家,出家也不例外,四眾同修都要有慧眼,都要能辨別;尤其是自己要時時檢點反省,我們有沒有被這些妖魔鬼怪污染了?有沒有受他們的影響?有沒有被他們把我們拖到火坑去了?這個是不可以不警惕的。

   「賊人」,就是指妖魔鬼怪;不僅是指此地的妖邪,連前面的魔鬼統統都包括了,也包括後面的妄語。「假我衣服」,他也出家了。以中國人來說,也穿了海青,披了袈裟。「裨販如來」,「裨販」是買賣。現在社會上常聽到「開廟店」,把佛法當作生意買賣來做,那就是標準的「裨販如來」;當然他造業多了。「造種種業」,欺騙眾生,這都是佛法。拿造業當佛法,這還得了嗎!造哪些業呢?我們這一段經文講的,殺、盜、淫、妄都是佛法。這個不得了啊!還要宣說這是大乘法,這是上上乘法。甚至惡意的批評那些嚴持戒律、依教奉行、規規矩矩的佛弟子,說他們是「小乘道」、很執著、不圓融,認為自己講的殺、盜、淫、妄很圓融啊!批評這些清淨戒律的叫小乘道,這個罪業非常非常的重。「由是疑誤眾生」,令一切眾生對於佛法生起懷疑。正法懷疑了,相信邪法,他將來的果報當然是三途。所謂是「以盲引盲」,妖魔鬼怪領著大眾,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啊!將來統統墮入三途。這個事實真相,世尊在此地為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提。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

    這是佛家修行方法的一種,這是捨身供養。大乘經裏,佛常常如是的開導。但是真正照這樣去做的,形式上中國有,外國的佛教很少,我們沒有見過。在中國佛弟子出家受具足戒的時候,要在頭頂上燃香;臺灣因為氣候炎熱,所以只燃三炷,從前在大陸,多半是燃十二炷香。在家同修受菩薩戒,燃在手臂上;燃臂香通常也是燃三炷,也有燃六炷、九炷的,這是根據佛在經上所說的。國外或是邊疆、西藏、蒙古,這些大德他們沒有。我們要問世尊這個開示,他知不知道呢?他知道。知道為什麼不燃呢?諸位要曉得,佛給我們講的是表法的意思,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燒掉了。

    我們燃臂香、燃頭頂香沒有多大關係,這個意義在哪里呢?是叫我們時時刻刻記住:我曾經在佛菩薩面前立下誓願——捨己為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這個意思,重要的意義在這裏。時時刻刻要想起燃指、燃臂,取的意義是:我的手、我的臂要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燒掉了;真的燒掉了,你做事就不方便啦!觀世音菩薩兩隻手不夠用,還要千手千眼,我們兩隻手,都把它燒掉了,你用什麼幫助眾生呢?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意思。燃燒的時候,常常記住是以我們的智慧、體力、技能,盡心盡力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切眾生工作,千萬不要會錯了意思。你要真的回家把身也燒掉了,手也燒掉了,那佛看到了搖頭——你把我的意思會錯了。在中國佛門裏面燃臂香、頂香的確是很好;為什麼呢?一看就想到:我發願要盡心盡力幫助別人,為社會、為大眾服務;這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意思。

    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

     這是佛對於真正發道心修學三摩地的人印證讚歎:這個人在這一生當中,無始劫來的宿債都能夠償還清了……。雖然不是一樁一樁事上還清了,你這個利益眾生、服務眾生的心是真正的圓滿。為眾生服務,為眾生做事,這就是還債的意義,所以他能夠「長揖世間」,這是永別六道生死輪迴。雖然他還沒有修行證果,還沒有證得無上菩提,但是他於正法確確實實已經有堅定修學的決心了。為什麼呢?在事相上,他已經表現得很明白——為一切眾生決定不辭辛勞。發這個願要認真去做。

    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我們就這個經典大意來說,佛在此地明白的告訴我們:如果你發的心不圓滿、不堅定、不究竟,修行是不會有成就的;有這個心還要真有這個行為,才能成就。如果心願有了,可是做不到,這個不行!做要盡全力去做,那就圓滿了。我有十分力量,但只做到九分,這不叫圓滿;一定要把十分的力量統統用出來,叫你的心力、身力統統圓滿了,這個債才還清。如果不圓滿……,諸位要聽清楚:我發心圓滿了,但實際上做不圓滿,那不行。為什麼呢?你發圓滿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圓滿心一定有圓滿行。換句話說,你有心無行,出不了輪迴;再換句話說,還得要還債,這個世間的因緣果報,沒有能倖免。

    釋迦牟尼佛在此地,給我們說了一樁事情——「如我馬麥正等無異」。這是一個公案,我們世間人講,這裏頭有一段故事。佛在別的經上說得很詳細,這個地方很簡單,沒有說這個故事的內容。釋迦牟尼佛也是凡夫修成的,他不是生下來就成佛。久遠劫以前,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接觸到佛法,但是也是個修行人,是個外道,他也有五百個徒弟。那個時候在世間也有佛出世,這一群外道遇到佛和一些出家人,從皇宮裏面應供回來。這是國王齋僧請出家人,佛帶了弟子們去應供,這時精舍裏面,有一個比丘生病不能去,所以大家吃完飯之後,就帶了一份回去,給這個病比丘吃。這些飯菜很好,香味很濃,這些外道聞到香味生了嫉妒心,就罵這一群出家人說:這一群禿頭啊!(出家人剃頭的,禿頭啊!)不配吃這麼好的供養,那個餵馬的麥,他們有得吃就算不錯了。這個外道頭罵出家的比丘,他的徒弟也跟著罵。就造這麼一個口業,一直到這一世,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了,還遭受這個果報。事情是:當時有個國王,請釋迦牟尼佛去應供,請到那邊之後,過了五、六天他就被魔迷惑了,把世尊這一群人忘掉了,沒有人送供養。剛好遇到饑荒托缽也討不到食物,幸虧遇到一個養馬的善心人,他說:「我沒有東西供養,這個馬吃的麥子……,世尊,你們如果可以吃,我分一半給你。」所以世尊有吃了三個月馬麥之報。

    諸位,這個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一念瞋恨心罵了幾句話,後來都要遭果報。這是說這一段的因緣,就是你造的業,後來一定要酬償,連成佛了都不能夠避免,何況你是六道凡夫!佛在這部經上跟我們講的,跟在其他經論上不一樣;這部經是對真正發願,真正下定決心,要在這一生永脫輪迴、圓成佛道的人講的。所以佛講的句句是真實話,一句委曲婉轉都沒有;因此,這個戒行、清淨心要求得特別嚴格。這好處是我們自己得,與佛不相干,諸位一定要知道。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

    前面叫我們斷淫、斷殺,這第三一定要斷偷盜。

    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這是一切諸佛如來,對六道凡夫決定的、清淨明白的教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音zhi:酒器,容量四升。)。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

    佛在此地舉了一個比喻:如果偷心不斷而修禪定的,就好像一個人用水去灌杯子(卮),這個杯子下面有漏洞,水灌下去就漏掉了,永遠不會裝滿;這就是說用偷心修禪定決定不能成就。

   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

    佛陀當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確實是如此,他的財物,所謂「滋生之具」;我們人身體生活在世間,維持生存必需要的衣食不能夠缺少。印度那個地方是熱帶,所以衣服很少,三衣一缽便足夠。缽是乞食的,「三衣」不單是遮體,晚上睡覺,大衣就當被子蓋的。這個「具」,我們現在拜佛用來做拜墊,並不是本來的意思。「具」是什麼呢?是鋪在地上做被單用的(衣是蓋在上面的),所以叫臥具。當時出家人的財物就三衣一缽,如果有多的統統都布施了,決定不積蓄。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的氣候跟印度不一樣。我們中國是在溫帶,四季分明,冬天三衣不能保暖,一定要棉衣,一定要很厚的被子。因此,佛法到了中國,「三衣」就變成一個紀念的意義了。像我們現在穿的這個衣服,全是中國的服裝,這個諸位要曉得。現在出家人穿的服裝,是明朝一般老百姓穿的服裝;我們穿的海青,是漢朝時候的服裝。漢朝讀書人是不勞力的,讀書人穿的禮服是海青大袖子的,短袖的是工作服,從事出力的工作,所以我們的服裝完全是中國服裝。佛的服裝就是披衣,五衣、七衣、大衣,這是三衣,現在我們只有在誦經,或是舉行典禮的時候,披在身上作一個紀念,而且這個衣縮小了。諸位要曉得原來的衣是很大的,現在泰國小乘佛教,他衣很大,差不多比我們的要大兩倍,他真是裹在身上。我們現在中國是用個勾環披在身上,所以這個衣就縮小了。

    日本佛教的衣就更小了,他們縮成那麼一小塊,平常不用的時候放在口袋裏。日本和尚穿西裝,他的「衣」裝在口袋裏,作佛事的時候拿出來套在脖子上——兩塊袈裟小小的掛在脖子上,也是作為紀念。那個實在縮得太小了!佛門這些沿革,這個制度上的變化,我們都要懂得,它的精神是叫我們真正能夠放下。其實如果我們今天托的飯菜很多,我這一餐吃不完,可不可以留到明天呢?不可以。佛的制度:吃飽之後,多下來的要供養畜牲、鳥獸,不可以留到明天。這裏面有很多的道理。古時候沒有現代的冰箱,怕你留的東西到明天會變質,吃了容易生病,因此為了衛生,佛不許可。所以出家人,不吃隔夜的東西,這個是衛生。同時不許可你懶惰——我今天多托一點,明天不要出去了。偷一天懶,這不可以;托缽是一堂功課,天天要去的。所以托缽有許許多多的用意,這個制度非常之好。這個跟我們現前的生活完全不相同了,現在我們吃的東西,剩下來可以用冰箱來儲存,明天還可以用。但是諸位必須要記住,我們學佛的人常講「惜福」,往往把「惜福」的意思錯會了——東西壞了、餿了還要吃;這種惜福,福是惜了,再兩天生了一場大病,還要人家來侍候、照料你,你的福報馬上就享光了。所以要記住:菜、飯味道只要一變立刻就捨掉;這是絕對正確的。佛弟子懂得衛生,講求衛生,我們一生不生病,不需要麻煩別人照顧;一有病總得要麻煩人,這個是真正、除非不得已。所以在飲食上要是得病,真的不可以原諒。因此,衣著、飲食,要處處小心謹慎。敗壞的東西決定不能吃,這個不是惜福,不要把「惜福」這兩個字解錯了。在家同修,飲食剩下來,有變了味道的,也不應該吃,一定要維護自己和一家人的健康,這個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佛絕對是給我們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佛法教學是教我們「離苦得樂」,不是教我們離樂去吃苦,這種佛教沒有人要接受。因此,我們要體會如來教導的真實義,這個很重要。

    於大集會。合掌禮眾

    這是恭敬。

   有人捶詈。同於稱讚。

    這是忍辱。有人打你、罵你,你要能夠忍耐,聽到耳裏就像人家稱讚一樣,絕對沒有一念瞋恚之心。修行在這個地方看功夫,你的功夫得不得力,就在這些境界裏面觀察、考驗。

    必使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

    佛在《本行經》裏跟我們說:釋迦牟尼佛過去世,在菩薩道修行的過程當中難捨能捨,頭目腦髓都可以捐捨,何況身外之物呢?《大方廣佛華嚴經》裏面,講布施將近一百種,也有布施「內財」,內財就是頭目腦髓、血肉都可以布施。那是行菩薩道的大菩薩所為;我們是凡夫沒有他的定力,沒有他的功夫。我們雖然做不到,但心嚮往之,我們也盡心向這個方向去走。但是一定要考慮自己的能力,我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不到的不必勉強。我這一生做不到,來生證了菩薩果位,我也能像諸佛如來因地一樣可以做到;就是現在做不到,將來可以做到,我們有這個心,一切都與眾生共,這個偷心真的就沒有了。

    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佛說經有了義,有不了義。不了義是佛的方便說,多半是接引初機的,他對於事理的真相,還沒有完全透徹;對於三界六道,還沒有真正出離的意願,佛跟他們講的這些經論,就是不了義的。雖然是不了義教,目的是希望他在三界裏面減少痛苦,不墮三途,常在人天。「了義教」是超越三界,證得究竟圓滿的無上菩提。佛在這個地方教導阿難,實在講也勸我們,不可以將如來不了義教來掩飾自己。「迴為己解」,就是掩飾自己騙眾生,你就「誤了初學」。初學人發真實道心,我們要介紹他了義教;他不發真實道心,或者他的障難很多,必須要從頭慢慢學起,那可以介紹他小法,慢慢誘導他契入大乘,按部就班的來修學,這是一類小根器的人。如果遇到大根器的人,就不可以將不了義教教導他。「佛印是人」,「印」是印證;釋迦牟尼佛印證這個人「得真三昧」。我們今天實實在在說,比起古來的祖師大德,我們的解、行都不夠,差得太遠太遠了,我們的罪障習氣,比古人來得多。

    如果我們遇到初學的人怎麼辦?

    我們拿什麼佛法介紹給他,這才對得起佛呢?

    我們沒介紹錯,對得起佛,對得起對方,沒有耽誤他,一般說那真是要大智慧、大神通,才能夠做得恰到好處。我們今天沒有這個智慧、神通、能力,但是諸位如果真正覺悟了,對於初學的人,我們就把《無量壽經》、阿彌陀佛介紹給他,那就屬於究竟了義。這有人就問:

   「《無量壽經》初學的人能學嗎?」

    給諸位說:「能學。」

    怎麼知道能學呢?

    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裏面告訴我們「我與五十二同倫」,「五十二同倫」就是菩薩五十二個階級位次,從初發心開始,一直到成佛五十二個階級,就是修一個法門——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

    由此可知,一部經、一個法門,從初學一直到成無上道,不要改變都可以;如此,我們介紹這個法門,哪里會有錯誤呢?決定正確!開始他不懂;不懂,沒有關係。勸他念,能念就好!要是不能念,裏面有很多字不認識,現在有錄音帶,送他一卷錄音帶,他可以跟著錄音帶拿著經本來念,這個困難就解決啦!只要一遍一遍的念下去,不必求解。我們中國古人說:「書讀千遍其意自見(現)。」念的遍數多了,他心就定了。讀誦修學的意義,我過去在講席裏面講得很多。讀經是修行,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我們打開《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念兩個鐘頭,就是修兩個小時的戒、定、慧。「讀經」要專注、專心,不專心就念錯,或念漏掉;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上幾千遍,心定了,就開智慧,智慧一開,經裏面的意思就完全明白了,這個妙不可言!所以一定要有恒心、耐心,一遍一遍的去念。人家念一千遍就開悟了,我們業障重一千遍還不開悟,我們下個決心念一萬遍;一萬遍大概差不多會開悟了;一萬遍還不能開悟,再念十萬遍,準開悟。時間越長,你的定功越深,心越清淨,性德自自然然就透出來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這是教給我們辨別邪正。

    再看後面這一段「斷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2-17 22:40: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2-18 10:30 編輯

五、斷妄

   「妄」是妄語,是騙人,存心騙人叫妄語。妄語有小妄語、大妄語,佛在此地所指的是大妄語,小妄語沒有這麼重的罪。妄語裏面包括「兩舌」——挑撥是非;「惡口」——言語很粗,惡言是屬於惡口;「綺語」——花言巧語,誘導人造作殺、盜、淫、妄,這一類的花言巧語都屬於綺語,以上統統包括在妄語裏面,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這是相當難得的成就。你看根本戒裏面,不殺生、不淫、不偷盜,他都能修到清淨了,這很難啊!但是他犯了大妄語。也許我們同修要問:「前面三條修得這麼清淨了,他怎麼還會犯大妄語呢?」有可能。一種是無意的,一種是有意的;不管是有意無意,都造成很重的障礙,障礙你出不了三界。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

    這就叫大妄語,沒有得到的,自己以為得到了;沒有證到,自己以為證到了。譬如說「開悟」,明明沒有開悟自以為開悟了,向大眾宣佈他開悟了,這是大妄語。沒有證果自己以為證果,這是經上所說的,在我們佛門淨宗裏面,沒有得「一心」,向人家說:「我得一心了。」這都叫大妄語。

    大妄語的目的何在呢?

    說實在的,與前面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關連。換句話說,前面三種雖然斷了,斷得不乾淨。最重要的,這個貪、瞋、癡底下有個「慢」,傲慢煩惱很重。你看儒家《禮記》裏面,一開頭就跟我們說「傲不可長」。由此可知,孔老夫子很清楚一切眾生的傲慢;貢高、我慢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不需要學。儒家講世間法,沒有講出世間法,所以說能夠抑制傲慢,不要再增長就好了;佛法要超越三界,一定要把它斷得乾乾淨淨。

    向一切眾生炫耀自己就是傲慢。

    目的呢?

    還不是偷心;想方法求得大眾的供養、恭敬,這是增長了偷心。

    傲慢在作祟,他的三昧怎麼會清淨?

    顯然不能夠真正的證得。

    愈是真正有道行的人,真正證果的人反而謙虛,他不承認。沒有證果,沒有得到的,是在炫耀自己。

    或求世間尊勝第一。

    這也是大妄語的一種。自以為今天在這個世界上,我是第一了,除了我之外,那沒有人能跟我相比了,有這個意味在。

    謂前人言。

    就對著人說:

    我今已得須陀洹果。

    這是小乘的果位初果。

    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

    這是講證得小乘四果。

    辟支佛乘

    這是緣覺的果報。

    十地。地前。諸位菩薩。

    這是大乘的果報,他說他證得了。

    求彼禮懺。貪其供養。

    就是希望別人對他恭敬,對他供養。這是偷心,這一類的也是魔,叫愛見魔。這類,我們也常常能發現……,出家、在家都有。在家也有弘法利生的,也有稱善知識的,有存心騙人的,像經上所說的,貪圖恭敬供養;有無意誤會自己證得的,那倒沒有欺騙人,但是也有過失,他自己不能成就。

    大概在二十年前,我遇到一位在家的女同修,她來告訴我,她說:「法師啊!我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了!」

    我聽了就搖頭。

    而她講得很認真,她說:「我確確實實證得阿羅漢果了。」

    我曉得她誤會了,但是給她解釋,解釋不通的,於是我就想起來了——證得阿羅漢果,六種神通就現前了。我就問她(那時我在她家裏),我說:

   「你們家外面是馬路,這個牆、窗戶、門都關起來,外面有人走路,還有車子往來,你有沒有看到?」

    她說:「我沒有看到。」

   「那你沒有天眼通啊!初果須陀洹就得天眼、天耳這兩種神通。二果斯陀含就得他心通,別人心裏起心動念你就知道。」

    我再問她:「我現在想什麼,你知不知道?」

    她說:「我不知道。」

    我說:「那你沒有證得阿羅漢;不但沒有證得阿羅漢,連小乘斯陀含果,你也沒證得。」

    這樣她才服了氣。她那是誤會,她並不是騙我,並不是炫耀,她自己誤會了。實在講修行當中,得一點小小的輕安自在,煩惱輕了,就認為自己證阿羅漢果了,這是誤會;所以我們必須要把它解除,要瞭解它。

    還有一次,我在洛杉磯講經。洛杉磯有五個年輕人,聽說有一個西藏的喇嘛,給他們證明他們開了悟。我在那裏講經,他們來聽經,聽完經之後就有三個(我不知道有五個人)來要求我證明他們開悟了。

    他們問:「法師啊!你看看我們是不是開悟了。」

    我說:「沒有。」

    他就很生氣:「喇嘛、活佛、仁波切都說我開悟了,你怎麼可以說我沒開悟啊!」

    我就告訴他:「我說我沒有開悟,你來問我,你一定沒開悟,你要開悟你怎麼來問我呢?」

    被人騙了還不知道啊!現在這個社會太亂了,妖魔鬼怪到處都是,咱們要小心謹慎,不能上當,不能被人欺瞞,自己頭腦要清楚,決定不可以貪圖名利。為什麼呢?你只要有一點貪心,魔會利用你。你利用魔,魔同樣利用你,彼此互相利用,等到哪一天魔走了,你失敗了,將來墮落三途,那就苦不堪言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利害得失。眼前雖然有一點小利,後來那個罪報是不得了的,太可怕了。佛說這個

    是一顛迦。

    「一顛迦」就是斷善根的,沒有善根的人。

    消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

   「多羅木」就是貝多羅樹。印度有這種樹,生產在熱帶,這種樹被刀砍斷了,就不會再生長,佛用這個做比喻。

   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凡是犯大妄語的,決定不能成就;他的煩惱、習氣一定很重,瞋恨心強、報復心重,所以遇到這類的人,他雖然稱大善知識,雖然擁有信徒很多很多,我們也只能對他敬而遠之——知道他所修、所學的決定不如法。

1、佛‧菩薩‧阿羅漢應世的規矩

——不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馬上入滅

   我滅度後。

    這是釋迦牟尼佛圓寂以後。

   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

   「輪轉」,就是輪迴的眾生。

    我們現在末法時期,這個世間,有沒有諸佛、菩薩、阿羅漢?

    有。真的有,假的也不少!這個要搞清楚,有真有假,此時,也有真的佛菩薩在我們這個世間。這些諸佛、菩薩、阿羅漢在我們這個人間,是佛囑咐他們要度脫末法時期罪苦的眾生。

    或作沙門。

    「沙門」是出家人;或者現出家相。

    白衣居士。

     或者現在家相——在家居士、長者。

    人王宰官。

    「人王」就是國王。菩薩、阿羅漢再來的,示現作總統。

    「宰官」就是文武百官;這做官的,也有菩薩、阿羅漢在其中。

    童男童女。

    實在講,就是《普門品》上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樣的身相」。在這個世間與眾生和光同塵,他在這裏面,以種種善巧方便度化我們。

    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

    這種被我們世間人看作不好的行業裏頭,也有佛菩薩在其中。為什麼呢?那裏面造作罪業的人很多,菩薩應現在這裏面度化這些人,勸這些人回頭是岸。

    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這就是真正的佛菩薩。他決定不會謗法,決定不會毀謗三寶,一定是讚歎三寶,規勸大眾斷惡修善,那就是佛、菩薩、阿羅漢應化在人間了。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

    這些真正的諸佛、菩薩在世間應化的,他決定不肯說明他的身分;換句話說,身分決定不會暴露。這是真的。我們跟這些佛、菩薩在一起相處,不知道他是佛、菩薩啊!

2、定光‧彌陀‧勢至的典範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所記載,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是以出家人的身分,就是此地所講的沙門;豐干和尚,出現在國清寺的;還有善導大師,這三位我們都知道是阿彌陀佛再來的,身分一暴露,他就走了。像永明大師,他的示現不可思議——沒有出家之前,他在政府機關裏面做一個小職員,大概像現在的科員,地位很小,管出納,管錢財。他犯了偷盜業,他把國庫裏面的錢偷出來放生;偷了不少錢,放了很多的生命,後來被查出來了。他很老實,他承認了,他不妄語。

    官員說:「是不是你偷的?」

   「是我偷的。」偷了多少都說出。

   「偷去做什麼?」

   「放生放掉了。」

    判官要判他罪啊!但他自己沒有花,放生了;只好把這個事實報告給國王。

    國王一看也好笑:「這個人愚啊!愚癡,明明曉得把國家的錢偷了,這是要殺頭的,他竟然不怕殺頭,他偷去放生。」於是國王就吩咐:「按照法律是斬首(殺頭)的罪,綁到法場就行刑。」

    國王又交代監斬官:「把他綁到法場砍他的頭,看他害怕不害怕;如果他害怕就殺掉算了,如果他不害怕就放回來,叫他來見我。」

    永明被綁到法場的時候面不改色。

    那監斬官說:「你怕不怕?」

   「不怕。」

   「為什麼不怕?」

   「我一條命,救了千千萬萬的命,很值得!」

    他不但不害怕還很歡喜。所以這個監斬官,馬上報告國王,就把他帶回來了。國王跟他一見面也很歡喜,問他:「願意做什麼事?」

    他說:「願意出家。」

    國王就成就他,讓他出家。國王做他的護法,以後他做了國師(國王的老師),國王對他非常尊敬。

    這個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有一天修福供齋,打千僧齋,就是無遮大會;無遮大會是平等的供養,只要是出家人來應供,國王是一律平等看待,當然來的出家人很多。雖然說是平等供養,那擺的桌位總有上座,這個上座誰都不願意坐,大家總是謙虛推讓,人家當然尊重永明,永明是皇帝的老師,但永明大師也很謙虛,就不肯坐這個首席;這個推推拉拉的,就來了一個和尚,大家都不認識,穿得破破爛爛的,看到大家在那裏推讓……,他老人家就不客氣,往首席上一坐。這一坐下來,當然國王也不好意思趕,但是心裏不痛快——老師沒有坐首席,來了一個不認識的,但總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說話了。

    這齋罷了,大家都散掉了,國王就問永明大師:「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賢人來應供啊!」有聖賢來應供,他的福報就大了。

    永明大師:「有啊!」

    他說:「什麼人啊?」

   「是定光古佛今天來應供。」

   「哪一個?」

   「坐首席那個和尚就是。」

    國王心裏就很歡喜,趕緊派人去追。這個和尚耳朵很大,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大耳朵和尚——就到處去打聽:「你們有沒有看到從那一條路走了?」

    再派人到處去問,追蹤找到了。他老人家在一個山洞裏面修行。他的身分暴露了——定光古佛化身來的啊!

    找到之後,國王派的人,頂禮膜拜,請他到皇宮裏面來供養。

    這個老和尚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這個阿彌陀佛多事啊!饒舌啊!把我的身分暴露了;他就圓寂了。

    這些人一看,呆了!這定光古佛找到了,卻圓寂了……,就想一想他剛才講的話「彌陀饒舌」,那這定光古佛是永明大師說的,原來永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還好!回去報告:定光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

    定光佛圓寂了,國王當然很失望,但一聽說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這歡喜得不得了——趕緊去見永明大師。就快步往外走,走到門口,外面一個報信的人慌慌張張的,幾乎跟國王碰上一團了。

     國王問他:「你什麼事情這麼慌張?」

    「永明大師圓寂了。」

    諸位要曉得,這是佛門的規矩——身分一露馬上就要走;身分露出來還不走,那就是要騙人了,騙人恭敬、騙人供養。這樣的公案,在我們中國很多很多,身分露了立刻就走,你再也找不到他。永明這是個例子,豐干和尚也是如此。寒山、拾得,大家曉得是文殊、普賢菩薩再來的,身分露出來了,也就找不到,失蹤了。

    在近代,民國初年,靈岩山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

    他的身分怎麼露出來的呢?

    印光大師《永思集》裏面有一篇文章,諸位細細看就明白了。這個事情是:

他老人家晚年,在上海舉辦了一次護國息災法會,那個法會當中開示的法語,在臺灣流通得很廣,諸位都能看見,這法會總共是八天,他來主持這個法會。當時在江蘇一個小地方,有一位初中女學生,年紀很小,不信佛教,她晚上作夢,夢到觀世音菩薩告訴她:「你跟大勢至菩薩有緣,大勢至菩薩現在在上海弘法,你要去見他。」

    她就問:「大勢至菩薩是誰?我怎麼找得到呢?」

    他就跟她講:「印光法師就是。」

    第二天醒來,覺得這個夢非常奇怪;因為觀音菩薩不信佛的人也知道。家家觀世音,雖然不信佛,都曉得觀音菩薩,但是從來沒有聽說一個大勢至菩薩,於是到處去打聽。因為那時候鄉下人,都不曉得有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知名度不高,沒人曉得。打聽了很久,遇到她家裏一個親戚,是學佛的,知道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然後再打聽印光法師,也沒人知道。過了很久才打聽到,確實有一位印光法師,真的現在在上海主持護國息災法會。於是一家人歡歡喜喜的,到上海去拜見印光大師,就把她夢中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老和尚。

    老和尚聽了之後面孔一板,狠狠的教訓一頓:「不准胡說!你再要胡說,永遠不要來見我。」而且觀音菩薩在夢中告訴她:「大勢至菩薩再過四年就圓寂了。」她是這樣子歸依印祖。四年之後,果然印光法師圓寂了,她才把這個事情公布出來。於是大家曉得印光法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你看,有人知道他了,知道的人只有一、二個,絕對禁止傳布,不可以宣揚。

    不像現在人,現在我在美國聽到了,有人說他是文殊師利菩薩再來的;到處宣傳,他也不走!很多都說是什麼佛再來的,菩薩已經不行了,已經不夠大了,要稱什麼佛轉世,佛再來的了。這是胡造謠言,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瞭。

    再往前面推一點,淨宗中興的祖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的身分沒有暴露,雖然沒有暴露,在我們想像當中,他們絕對不是普通人。你看蕅益大師註的《彌陀經要解》,他這個著作是九天寫成的,印光大師對於這個讚歎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作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我們現在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對他這麼推崇、這麼讚歎,這個蕅益大師,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那必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這是我們根據印祖這一句話來推想,如果不是佛菩薩再來,是決定不可能。

    末法眾生苦啊!要想得度,難啊!

    淨宗法門要叫大家相信,難上之難。

    那怎麼辦呢?

    這事情佛菩薩要不再來幫助我們一把,我們得度的緣分就沒有了。

    民國初年,出現了一個夏蓮居居士,這個居士身分沒有暴露,但是他有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瑞相,我們見到了。現在我們印在經本上那一張照片裏面就有東西,諸位要細看會發現,他照片頂上有一尊佛像,鞋子下面放光,不可思議啊!我前年在邁阿密講經,邁阿密這個地方,奇奇怪怪的人很多,就是我們一般講有神通、天眼、他心通的人很多,而且有許多是外國人。外國人當中有很多人不是佛教徒,他們有神通,有這種特殊的能力,所以那個地方是個很奇怪的地方,許多奇人。我在沒有到達邁阿密之前,曾居士將夏老居士的照片給這些外國人看。他挺喜歡神通的,也很好奇,他拿這個考一考那個有通的人,看他這個通是真的,是假的。叫他看這個照片——這個人怎麼樣?

    那個外國人就說:「這個人全身是透明的。」

    這曾居士聽了覺得很奇怪——看照片又沒看到人,怎知他的身體是透明的。

    外國人告訴他:「這是大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

    又告訴他:「這個人現在不在世了,已經圓寂了,走了,他在世的時候也不太出名。」所講的都吻合。曾居士告訴我:「這是從照片看,很奇怪,他怎麼會看到這些。」確確實實如果不是大菩薩示現,這《無量壽經》的會集,做不到這樣圓滿。

    為什麼呢?

    前面第一個會集的王龍舒居士,宋朝時候人,很了不起,國學、佛學都有很深的造詣,而且自己是念佛站著往生的,這樣好的瑞相,足以給後世人作證明——會集沒有過失,如果有過失,他怎麼能站著往生?可見得他對於淨土宗依舊是有很大的貢獻。因為會集本有瑕疵,不是很圓滿,不是很完善的,所以到後世有彭際清的節校本,有魏源的再會集本;這些本子的確後後勝於前前,就是越是後來會集的,都比前面的本子好。但是這些本子,印光大師見過,都批評不是善本,取捨不妥當,而且最忌諱的——改動了經文的原文——這是很大的忌諱,所以印祖有批評。夏蓮居這個本子出現在印光大師圓寂之後,印祖沒有看到這個本子,如果看到這個本子,我相信他老人家點頭了,這個可以流通了;會集得非常精確妥當,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五種原譯的原本,一個字沒有改動,符合印光大師的標準,所以這是《無量壽經》最善的版本。這個版本推出來,大家看到都生歡喜心,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對淨宗信仰、修學,並且求往生。這是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的啊!

    這個本子的推出,在當時有一些人成見很深,不容易接納,所以流通量非常的少,許許多多人不曉得有這個本子。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後,我把這個本子印出來流通,作為紀念他老人家,願他老人家上品上生。這個本子一推出來了,很多人看到生歡喜心,要我講這部經,於是就在國內、國外講開了。從這個本子推出來到今天七年了,七年是很短的時間,這一部經已經流通到全世界,印刷的數量,我沒有辦法正確的估計,因為除了我印之外,還有很多人印。香港、新加坡、大陸也印,我概略的估計,最少應該超過三百萬冊。七年的時間有這麼大的數量,流通到全世界,諸位想想,如果不是十方諸佛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是不可能做到的。看看中、外的佛教史,一部經典,一個法門,短短時間能夠有這樣的成效,我們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夏蓮居老居士也不可思議啊!絕對不是凡夫,決定是佛菩薩再來的。這個事情,我曾經問過黃念祖老居士,老居士笑而不言,不否認也不承認,他告訴我:「將來以後慢慢就會明白了。」他老人家走了,我現在還沒有搞清楚,但是我深信不疑。這就是說明佛菩薩出現世間,絕對不肯暴露身分,這就是真的;如果說自己是羅漢、是菩薩、是開悟、是證果,說了不走,決定是假的。

    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這就是命終圓寂。像定光古佛、永明延壽一說出來就走了,這個行,這是佛許可的。說了不走,這是佛決定禁止的。

    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惑」是迷惑,「亂」是叫他胡思亂想。「成大妄語」,這些大妄語造成社會、佛門的擾亂。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四重戒到此地,這都說明白了。這四條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教誡眾生修三摩地,一定要遵守,要修得清清淨淨,三摩地才真正能夠得到,否則的話是得不到的。「三摩地」,在我們念佛人來講,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這又舉了一個比喻:不斷大妄語,好比刻人糞;人糞是臭的啊!栴檀是最好的檀香,是香的。人糞怎麼可能有香氣出來?決定沒有這個道理。

    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

    佛在此地明白的教誡我們,佛教這些出家弟子,心直行直——心正直,行為要正直——行住坐臥,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真誠,不可以虛假,怎麼能夠犯大妄語呢?怎能自己向人宣稱修行證果呢?這個是決定不許可。

    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

    世間法裏面,如果是個貧民冒充國王,在古時候是死罪。現在刑法跟從前不一樣了,這是講過去刑法,這是死刑的啊!世間的帝王,你冒充都有這麼大的罪過;佛是法王,菩薩是法王子,你怎麼可以冒充啊!怎麼可以妖言惑眾呢?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這二句話,可以說是總結。這四種清淨明誨說明因果,我們要想證果,一定要修真因,如果不是真的因,決定得不到真正的果實。我們所希求的是無上菩提、念佛三昧,要想得到,一定要心直行直,才能夠得到。

   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這是說因果相違背。惡因想求善果,是決定達不到的,就像一個人想咬自己的肚臍——咬不到,這是指不可能的事情。

六、總結

1、一切真實絕對不遭魔難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

   這是比喻。「弦」是弓弦,拉得很緊,是直弦。

   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這幾句話,在這總結裏面是最重要的教誨,我們一定要把它牢牢的記住,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恒河沙」。

   「邪師」是什麼呢?

    就是此地講的妖魔鬼怪。

    在什麼地方呢?

    混在佛門裏頭,使我們眼花撩亂,佛魔不辨,這個麻煩就大了。我們好心要學佛,結果跟魔去學了。這個冤枉啊!

    如何能夠不遭魔難呢?

    佛在此地教我們一個原則——一切真實——你就不遭魔難了。

    由此可知,一切魔所以能夠擾亂你、欺騙你、控制你、擺佈你,是你的心不真實。

    讀到佛這一句開示,說實在的話,遭受魔難我們不能怪魔啊!還得怪自己:我自己的心不真、不實在,才會被人騙;自己真心學佛,直心學佛,決定不遭魔難,魔有再大的神通,再大的能力,也奈何不了你,也不能動你分毫啊!所以招惹魔難,是自己心不真實,自己的心裏有妄想。換句話說,你心裏頭殺、盜、淫、妄,這些念頭沒斷,心不乾淨,這才容易著魔;魔就幹這些事情,以這個為佛事,這一拍即合,就上了大當了。這是非常重要的開示,這是這四大段經文的中心。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末後教我們辨別佛魔。我們遇到一個善知識,遇到一個同參道友,他所講的跟佛講的一樣,決定要斷殺、盜、淫、妄,這個是佛說的。如果不斷殺、盜、淫、妄也能夠學佛,也能成就無上道,這是魔說,這決定不是佛說。

    後面這一段總結。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

    這話很容易懂。阿難問怎麼樣攝心?攝心為戒。佛在此地為我們說出真正攝心,要想得定,要想修學成就,這四種戒要持得非常清淨。前面說過,不但事上不犯,心裏念頭都不生,你能夠把戒律持到這樣清淨。

   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

   「心」是貪、瞋、癡;「口」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叫心三四口。

   生必無因。

   如果還有生,他一定有因。什麼因呢?這種意念不乾淨,這個心戒不清淨才會有這些事情。

   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

   佛講的這四重戒,你真的做到了,做得很清淨了。

   心尚不緣色香味觸。

   你對於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統統放下,統統捨掉了。「不緣」就是放下,就是捨掉了,不再攀緣了。這才真清淨啊!

   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魔沒有辦法沾惹你,沒辦法接近你,這是你本身的性德放光,魔不能接近你;何況外面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有許多護法神保佑你,一切妖魔鬼怪離得你遠遠的,你在菩提道上一定一帆風順,平平安安的成就無上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2-20 16:38: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2-20 16:44 編輯

隨喜讚嘆淨空老和尚慈悲歡喜法布施,功德無量!!
請試著回想:當您第一次看完楞嚴經時體會到了什麼?

末學第一次讀完楞嚴經只有一個感覺....好愛睏!!!

除此之外只隱約記得經中好像有在叫人戒殺!!戒淫!!戒偷!!戒妄語!!

那時心想如果再加上個不喝酒不就佛門的五戒了~
哦~~原來楞嚴經有在講戒的哦~~

後來在牟尼那邊看到師父,楞嚴師兄及其他的師兄的分享才曉得那一篇講戒是清淨明誨章,很重要!!

當然楞嚴經共有十卷,每卷都很重要,只是看個人相應程度,我第一次看楞嚴經的感覺是覺得戒律很重要,那您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6-21 00: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阿彌陀佛!原來師兄早已將此篇分享給大家了....隨喜讚嘆!
此篇中淨空法師提到....
修其他的法門要滅斷,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滅斷也行,只要伏斷。

請示師兄....怎樣的程度才算伏斷?
看完本篇開示後真是覺得......楞嚴經清淨明誨章四重戒律很重要......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很重要......還有....乘璦師兄的分享也很重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6-21 15:16:4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6-21 15:34 編輯

淨空法師說:我在此地老實告訴諸位:斷有二種,一種叫滅斷,一種叫伏斷。伏是把它伏住,雖有這個念頭,它不起作用。滅斷難,伏斷容易,這部經上講的是滅斷。為什麼呢?這部經不是專門對淨土宗講的。換句話說,修其他的法門要滅斷,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滅斷也行,只要伏斷。

     
伏斷是什麼呢?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控制住了,有人比喻叫石頭壓草;其他法門斬草除根,那當然是很徹底;淨宗不必斬草除根,用石頭把草壓住就行了,看不見了,它不起作用了,這樣就能往生......


倒茶師兄,您以前有沒有玩過打地鼠遊戲啊~

當地鼠從地洞跑出來時就馬上用槌子敲下去!!!

同樣的,當我們心中的地鼠跑出來時,要趕快念阿彌陀佛才不會讓地鼠跑出來作怪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6-24 00: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乘璦 的帖子

感恩乘璦師兄的妙喻教導~歡喜讚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 18:57:57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師兄分享~
讓我學習到最重要一課
看到一半只想大哭,佛陀慈悲,沒放棄我們
也很懺迴,往昔諸惡業
也很歡喜,讓我當下明了
還有時間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5 00:53:45 | 顯示全部樓層
既然看了,顶一个吧,好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3-28 20:28 , Processed in 0.3155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