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21|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暨精简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0-7-17 15:0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暨精简本

http://www.hhfg.org/jcjx/f206.html
--------------------------------------------------------------------------------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2004-07-22

  缘起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心灵愈染污,治安愈败坏;究竟如何才能挽救世道人心?如何才能减少犯罪?如何才能自求多福?如何才能消灾免难?乃至如何才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永息战争,天下太平?相信这些都是现代人最关心也是最忧心的课题了。
  然而尽管是关心忧心,但是对于世间乱象天灾人祸的解决,似乎效果不大,甚至每况愈下,问题愈趋严重;世人自求多福的结果,往往却反而变成了自求多祸;归结其原因,就是现代人过于迷信科学,对于善恶的标准、因果报应的道理,认识的不够清楚,甚至还误解的很深;因此反其道而行的结果,自然就会求福不得,反招来了灾难和苦果;这就是人心堕落犯罪飙涨世界大乱的根本原因!
  ‘感应篇汇编’一书博大精深,撮取了惠吉逆凶福善祸淫的至理,发而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的议论,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善得何善报?做恶得何恶报?均能洞悉明察其根源,使人阅读之后,彻底明了善恶因果祸福的道理,知道自私自利,反而会失去大利得到大祸;因而人人自勉为善,以期集福消灾;所以本书之利益世道人心,有其极为深远的影响。清朝彭凝祉尚书题此书为‘元宰必读书’,又说:‘并非读了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而是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彭尚书的说法,可谓透澈之极;印光大师说:‘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圆成佛道。’印祖一生对于此书的弘扬,更是不遗余力;净公上人更劝佛弟子,要将本书视为戒律来读诵受持,并且为本书赐名为:‘集福消灾之道。’均有其甚深的道理。
  本会深凛‘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道理,所以对于因果教化人心的传扬全力以赴;前有了凡四训的整理,今有汇编白话节本的译整,即是此一理念的体现;在此感谢本会导师净公上人的鼓励督促,郑居士对译整工作长期耐心的指导,钟居士的倡请润笔和校对,阮居士及多位教授资料的协助查对等,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完成,利益十方;深盼人人读了此书,都能深信因果,力行断恶修善;此种风气一开,自然礼让兴行,灾难干戈永息,人民安乐而天下太平矣!
  西元二○○○年一月廿五日序于了凡弘法学会
  劝读感应篇汇编启
  感应篇虽然是出自于道藏,然而在汇编的注解中多是引证了儒书和佛经;所以读一书而得到三教的精义,实在是第一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啊!汇编乃是汇集了古今各种注解的读本,经过详细的审查抉择,精益求精而编辑成书的;所以读了汇编,就等于是已经读尽感应篇各种注解的本子,实在是第二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啊!编者的手眼,实在是高明的无与伦比,读者能够得到此一良导,心量就会因此而开拓,福缘也会因此而广植,实在是第三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啊!儒教的至理名言,诚意正心的工夫,修身齐家的要诀,汇编里面已经收录超过了一半以上;而佛门的文字般若,在本编中也可以略见一斑;至于道家摄心的要义,也已经汇萃在汇编里,实在是第四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啊!所以说汇编不只是感应篇的注解之王,实在是一切的善书之王啊!
  凡是能够看到本书的,就是有福之人;若是能够一气到底的读去,息念静心,反覆的咀嚼玩味,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且踏实的奉行照做,就是大福之人啊!若是能够再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则成圣成贤作佛作祖的道理,都在本书之中了!人生在世,若是不能够见到这本书王,则就长劫的沉沦,很难能够出离轮回,这样岂不是太不幸了吗?而且感应篇的注解,是如此的明白,如此的详尽,如此的透彻,如此的恳切,不仅只是耳提面命,不但只是大声疾呼,而悲天悯人的胸怀,可以说是声泪俱下啊!所以有缘读到本书的人,自然应该立刻的回头,又有什么好再犹豫怀疑的呢?
  汇编中所记载得到恶报的人,他们就像野鸭一般的趋向死亡,甚至到了死的时候,都不能够觉悟;这都是因为他们一生当中,没有机缘能够读到感应篇啊!所以感应篇对人生的裨益,岂只是转祸为福的唯一捷径,而且为超凡入圣的不二法门啊!愿大家慎读之。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见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称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应篇序
  
  文昌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济人之乏。容人之过。悯人之孤。一心如此。听命于天。故能久证真位。今劝世人。每日诵太上感应篇一遍。遵以修行。及书写一帙。日夕瞻视。依此修行。行之二年。万罪消灭。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孙贤明。荣登科第。行之十年。寿命延长。行之十五年。万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孙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不依此加意修行。或作或辍。今日行。明日废。人事既乖。心田日暗。虽口诵经。而其心不悟。是为渎天。罪不容赦。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精简本卷一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解释】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分析】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圣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后,称天立教,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恶行善的书;感是感召,应是报应,告诉人们如果以善恶感召之因,必定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的果;所谓有感必有应,随感而随应,用以彰显天道好还的道理,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恶必定会得到灾祸病夭的恶报,因此心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所以才以感应作为本篇的篇名。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这四句话是此一篇的总纲领,也是太上垂示训诲的宗旨所在。讲到圣贤之心,不是为了要祈求福报,避免灾祸而后才去断恶行善;说到造化的道理,只要是积善,必定会福荫子孙;而若是积恶,则必定会祸延子孙;也就是易经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而且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差错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来的意思,所谓自作还是自受啊!要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祸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来的啊!然而人在没起念头的时候,这颗心是湛然清净,就如同虚空一样,那里有什么善恶呢!只是因为这个念头才动,所向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向著的是坏事,就是恶;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后来,经过了日积月累,于是就有了善人和恶人的区别了;所以一个人得祸或是得福,全都决定在当初起了善恶念头的时候啊!所以太上开口便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啊!其中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祸福的果报就会天差地别了。
  【故事】
  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瓶子和黑豆白豆来练习心地功夫;他若是起了一个善的念头,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面;若是起了一个恶的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面。开始练习的时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多,后来就渐渐的减少了。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的念头都忘了,而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杂念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也丢弃不用了。
  【嘉言】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师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佛经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造。’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解释】
  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跟著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就跟随到那里,永远都不分离啊!
  【分析】
  善恶是就人心来说的,而报应则是就天理来讲的。要知道身体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体斜了,影子也就斜了,绝对是丝毫不爽的。而造了善因,就必定会得到乐的果报;造了恶因,就必定会得到苦的果报,这些道理,圣人说得很详细,可惜一般没有智慧的人,不相信这种道理,于是就背善向恶了;因为他看到现在做善事的人,有的命运却非常的坎坷;而做恶事的人,有的不但长寿,而且还富贵的很;而今生所遭受到的种种果报,也都不一样啊!于是就说:‘善恶不见得会有报应啊!因果也似乎不足以采信啊!’这是因为没有智慧的愚人,他们不知道:这个世间没有活到几百岁的人,而上天也有没有立刻就结的案子,这个世间纯善纯恶的人既然是很少,那么可以为善可以为恶的机会也就最多了。因为念头会有转移,果报就应该要加以斟酌了。或是报在自己的身上,或是报在子孙的身上,或是报在现世,或是报在后世,或大或小、或快或慢,其中虽然会有变化迁移,但是丝毫都不会有错误的啊!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所以不要只看眼前,应该要看究竟!因为善恶的果报,必定是如影随形!
  【故事】
  清朝崇明地方,有位叫黄永爵的人,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岁;后来南洋有一条船遇到了大风,船快要翻了,黄永爵就急忙的拿出十两黄金,买渔船前往搭救,总共救活十三条的人命。后来又遇到那位相士,这时相士看到黄永爵非常惊讶的说:‘黄先生,你满脸的阴骘纹,一定是积了大德,做了大好事,你不但会有儿子,而且你的儿子还会考上功名,你也会活到高寿啊!’后来黄永爵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叫黄振凤,考中了康熙己未年会试的榜首,黄永爵也活到九十几岁,而且得到善终。由此可知,天道是如此的真实可信,人为什么不肯去恶为善呢?
  【结语】
  东岳庙有幅对联讲道:‘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人为什么要明知故犯,造下了无穷的痛苦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解释】
  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是白天夜晚,时时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间过恶的神明在鉴察著;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轻的就少夺,犯重的就多夺。)
  【分析】
  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四渎和城隍里社;另外又有举意司,专门记录人的起心动念的善恶,凡是这些,都是所谓的司过之神。而上天的心是慈悲仁爱的,想要世人在自己心中独知的地方,为善去恶;因而才有了司过之神,鉴察人们所犯的恶事,并且量度恶事的轻重,而除减人的寿命百日。所以说:‘人间的窃窃私语,在天听起来,就跟打雷一样的响啊!人若是在暗室中做了亏心的事情,是绝对逃不过神明如雷电般锐利的眼睛啊!’诗经书经中也讲到:‘上帝日日夜夜都在鉴察著,世间每一个人身体语言心理所造作的行为啊!’这就是所谓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神之听之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则我们心中独知的地方,自然就有鬼神,比自然界天地鬼神的鉴察还要严格,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道理啊!
  华严经说:‘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有二位天人跟随著,一位名叫同生,另一位名叫同名;这两位天人能够时常见到被跟随著的人的言行;而被天人跟随的人,却是见不到天人。’两位天人,也就是所谓的善恶二部童子,他们每天廿四小时都在记录著人的善恶言行,包括心理行为;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这两位天人随时随地都在鉴察记录,不要使自己的恶念持续不断啊!
  【故事】
  宋朝的光孝安禅师,在入定的当中,看见了两位僧人在讲话;最初的时候,有天神在旁拥护,并且还倾听他们的谈话;久而久之,天人就散去了。过了没多久,就有恶鬼在旁边吐口水骂他们,而且还用扫帚去扫他们两人走过的足迹;这是因为两位僧人开始的时候,在谈论佛法;接著就闲话家常,最后则是谈论名闻利养。须知出家人谈论世间的事情,尚且被鬼神讨厌、责怪;况且现在,世人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更有不止如此的啊!那么他们被鬼神的责备,又是当如何呢?想起来真是令人畏惧啊!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解释】
  人的寿命,既然已经因为犯过而被减少,而且还要被惩罚生活贫苦,家庭破碎;又经常的遭逢到忧愁灾难啊!
  【分析】
  从这一句,到算尽则死,都是在讲减除寿算的事。因为不善之人,他们欺骗掩饰的行为,为神明所察见,以至于减少了他们的寿算,所以贫穷家破,忧患也就跟著接踵而来。福善祸淫,这是造化必然的道理。人若是想要趋吉避凶,必定要改过迁善,那么它的关键,应该在于先治心;检点自己身、口、意三业的行为,不可以放逸随便,而堕入了邪恶的业网。并且应该要彼此互相的规劝;例如心和口要互相的训诲,心告诉口说:‘口啊!口啊!你应当要说好事,说好话,千万不要说不应该讲的话啊!’心再告诉身体说:‘身体啊!身体啊!你应该要精进的修行,不要懈怠懒惰啊!’纵然是一日一时、一刻一念,乃至于一个刹那,都要如此的简默,自己要克制住自己的心,自己要谨慎自己的口,自己要治理好自己身体;这样久久都不间断,自然就会不受到外面境界的影响而动心了;此时的心,就到了湛然清净没有欲望的境界,全体都是善了啊!这样怎么会被神明减去寿算,弄到了贫苦家破忧患的地步呢?
  人皆恶之。
  【解释】
  人人都讨厌造作恶事的人啊!
  【分析】
  玉枢经上说道:‘人若是不修善业,上天必定会斩他的神,摄他的魄,使他神魂颠倒,被人所厌恶,为人所嫌弃!’今天恨别人欺负我的人,怎么会知道,这是上天斩摄了他的神魂,使他处处碰壁而为人们所厌恶啊!今天有幸知道了这个事实,就应当洗心革面,改恶向善;那么天心是仁慈宽恕的,是不责罚忏悔改过之人的;所以从前所犯的罪过,是可以救赎的,从此改过迁善,那么前途仍然是一片光明。所以无论是生而知之,或是困而知之,只要是改过迁善,他的成功则是一样的,希望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啊!
  【故事】
  宋朝的宰相秦桧,欺君误国,残害忠良;千百年来,世人莫不厌恶秦桧的奸诈;而岳飞的精忠报国,后世的人,也无不景仰岳飞的风范。在杭州西湖岳王祠的前面,就有铁铸的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的像,跪在岳王的坟前,旁边还挂了一个木头做的手掌。无论远近,只要是来到岳王墓前拜谒的人,都是钦佩岳王的精忠报国;在拜完岳王之后,就都拿起了木掌,批打秦桧夫妇的铁像。
  刑祸随之。
  【解释】
  刑罚和灾祸,也就跟随而来。
  【分析】
  太虚真人说:‘别人若是将灾祸转嫁给我,那么我就以福德来回报他;如果能够这样做,则福德之气,始终都是从我这里出来;而害气重殃,自然就从恶人那里生出来。’这里说到刑罚灾祸跟定了恶人,就是因为害气重殃常在恶人的身上,所以刑罚灾祸才跟定他啊!
  【故事】
  汉朝的梁统,向朝廷乞请增重法律的刑罚,然而朝廷却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梁统作了一个梦,梦到神明对他说:‘梁统啊!虽然有幸朝廷没有听从你的意见,但是阴曹地府已经记录了你的罪过。你今天想要以刑罚来毒害世人,居心实在是太狠毒了,那么你的子孙,怎么能够免除刑罚的灾祸呢?你这种行为已经得罪了上天,纵然你再祈祷,也是没用了啊!’后来梁统的儿子,都是死于非命;到了梁冀的罪恶,积的就更深了,最后竟然被皇帝下诏灭族,满门抄斩。
  吉庆避之。
  【解释】
  吉祥和喜庆,都远远的避他而去。
  【分析】
  要知道‘天道无亲,惟亲善人’,人若是能够去恶为善,恭慎自己,顺应天理,自然在静的时候,心就会与天道相合;在动的时候,行为就会与吉祥喜庆相遇了。如果有人的心行与此相反;那么我们看得到的,就是他难逃世间的刑罚,看不到的,则是他被鬼神的责罚。所以恶人被鬼神减除寿算,短命而死;吉祥和喜庆,也都远远的避他而去,而横祸和刑罚,就都跟随而来,这是必然免不了的啊!
  恶星灾之。
  【解释】
  恶煞凶星,也同时降下了灾殃给做恶的人。
  【分析】
  恶星,是天上掌管人间一切灾祸厄难的神。要知道人生在这个世间,每一天乃至于每一个节气,都是属于星光在主摄著。造恶的人,因为心常昏暗,身上的黑气上冲,自然就会以恶召恶,所以恶煞凶星降临到他的头上,灾祸也就跟随著而来。若是行善的人,因为心地光明,则恶的气氛渐渐的退散,恶煞凶星避他都来不及了,怎么会降给他灾祸呢?唉!实在是人自己造的孽,恶煞凶星才会降给他灾祸啊!实在来讲,灾祸并不是恶煞凶星降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招来的啊!并不是恶煞凶星不好,而是自己不好啊!知道了这个事实以后,人怎么可以不畏惧,修正反省自己的过失,以挽回天心呢!
  算尽则死。
  【解释】
  使恶人的寿算减尽之后,恶人也就死了!
  【分析】
  这句是太上苦口婆心垂诫世人的话。众生作恶的习气,实在是难以拔除,尽是在做些不善的恶业啊!而自己茫茫的业识,就像是膏火相煎一样,生命中的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一直到了自己的寿算被夺除尽了,也就是死期到了;而且是死有余辜啊!还得要随著生前所造的恶业而受苦报啊!因而神识就堕入了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受苦,此时所受到的痛苦,也就无穷无尽了啊!谁说一死就百了呢?就没事了呢?简直是死了以后,就不得了了啊!就没完没了了啊!讲到这里,就不禁要大声疾呼,痛哭流涕啊!要知道‘人身易失,定业难逃’,惟有希望仁人志士,对这个道理一定要深信不疑啊!趁著自己一息尚存,仍然可以忏除弥天的罪恶;如果仍然是因循茍且的度日;则百年光阴,就如同箭一般快速的逝去;等到自己临命终,地水火风四大分离的时候,再懊恼悔恨,也就来不及了啊!
  【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人,死后见到了阎王,就责怪阎王不提早写信通知他。阎王说:‘你的眼睛花了,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啊!你的耳朵聋了,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二封信啊!你的牙齿坏了,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三封信啊!你的身体日益的衰弱,我不知道已经写了多少封信通知你,怎么还说我没有写信通知你呢?’又有一位少年死了以后,见到了阎王,也责怪阎王说:‘我的眼睛明亮,耳朵聪敏,牙齿锐利,身体强壮的很,阎王你招我来,为何不事先写封信通知我呢?’阎王回答说:‘我也有写信通知你啊!你没有看见你家东边的邻居,有卅、四十岁就死的,西边的邻居有一、二十岁就死的;而且更有周岁的婴儿,或是小孩就死的;这些都是我写给你的信啊!’所以说人命无常啊!就像是早晨的露水一样,只要是一口气上不来,这个身体就成了躯壳了!四十二章经里面讲道:佛问他的弟子:‘人命在多久之间呢?’有位弟子回答说:‘人命在数日之间。’佛说:‘你还不知“道”啊!’佛再问另一位弟子,弟子回答道:‘在饭食之间。’佛说:‘你也不知“道”啊!’佛又再问一位弟子,这位弟子回答道:‘人命在呼吸之间啊!’佛说:‘善哉!善哉!你知“道”啦!’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解释】
  这是说人的一身,行住坐卧,都有星神在鉴察著。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常在人的头上盘旋,记录各人所犯的罪恶,并且依照他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他的寿命。
  【分析】
  人的寿命,十二年为一纪,一百天叫一算。三台星神,掌管人的寿夭。北斗星君,掌管人的善恶。又业报因缘经说:‘七星之气,常结为一星,在人的头上,距离头顶三寸的地方;若是为善的人,则头顶现出的光是明亮的;若是做恶的人,则头顶现出的光是黑暗的。如果做了大善的人,头顶的光就更加显得明亮;做了大恶的人,头顶的光就灭掉没有了;而这种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鬼神则是看得一清二楚啊!’
  【故事】
  唐朝的大臣娄师德,在唐高宗时,受到高宗皇帝的宠信,对朝廷也有很大的贡献。有一天早上,娄师德起床的时候,忽然看见星官告诉他说:‘你曾经误杀了两条人命,这个罪过应当减除你十二年的寿命,你头顶上的星光将快要灭尽了啊!’这一天,娄师德随即感到神识有些昏沉,因而就告诉身旁的人说:‘我一生向来行事谨慎,只是因为误杀了两条人命,今天遂要我早死十二年啊!’没多久,娄师德就过世了。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解释】
  又有三尸神,住在人的身体里面,凡是人的心、口、意、语,总是瞒不过三尸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决断人善恶的这一天,三尸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门,据实的报告人的罪过。
  【分析】
  这是说人的一心,几微萌动,都有神明在鉴察著。上尸神青姑,名叫彭踞,居住在人的头部,祂会令人多思考、多欲望,使得人的眼睛昏花,头发掉落。中尸神白姑,名叫彭踬,居住在人的肠子里;祂会令人喜欢饮食多忘事,而且喜欢作恶事。下尸神血姑,名叫彭蹻,居住在人的脚里面,祂会令人好色喜欢杀生,使得人的手脚四肢和五脏六腑扰动不安。三尸神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在使人快些死亡,这样祂们好出去作鬼,享受血食的祭拜;所以在庚申日的这天,就乘著人熟睡的时候,与身体中的七魄,共同上到天帝的衙门,诉说人的罪过。所谓人的心、口、意、语,所发出的音声,在鬼神之中,三尸神听得最清楚了。现在的人,不知道自我检讨,克制自己,清心寡欲;而徒然想依靠著道家的守庚去申的方法,以为这样,就可以断绝了三尸神上到天帝衙门去告状的这条路;这种作法,只是徒然的自己欺骗自己而已。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解释】
  到了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灶神也是一样啊!
  【分析】
  这是讲人的一家,动静居处,都有鬼神在鉴察著。灶神掌管一家人的命,所以叫做司命。凡是一家的男女老少,所犯的大小罪过,灶神都能够无微不察;每到了月终,就直接向阴阳二景,也就是日月二神上奏,并且将罪恶记录在黑册子里。世人的行事,但只知道贪图一时的痛快,那里会问家里有没有灶神在记录他所犯的罪过呢?
  【附注】
  明朝江西人罗祯,写了一本‘愈净意公遇灶神记’,净公上人曾经加以演述,内容十分的精彩详细,引人入胜,此处就从略了。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解释】
  凡是人犯了罪过,都难逃神明的鉴察;罪过大的,就被夺除寿命十二年,过失小的,就被减去寿命一百天,这是决定不会错的。
  【分析】
  这一句是总结上文的意思。说明了凡是人的一生一身,一心一家,处处都有神明在鉴察著,目的就是教人要慎独。凡是人投胎受生之后,寿命的长短,增加或减少,在天上都有记录。太上命令诸位神明:‘你们考察人间的善恶,要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结;若是修善立功,这个人便可以延长寿命,万一造了罪过,立刻就将他的寿命减算,或是夺纪。’所以罪过有大有小,而夺纪夺算,也就有了悬殊的差别了啊!
  【故事】
  宋朝的符仲信,家中富有而又喜欢布施,但是他到了三十五岁的那年,忽然生了病,病情还突然的转危;而且自己还说出了曾经到过阴间,遇到了几位老友向他问道:‘恩公!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啊?’老友们就为他礼拜求教一位冥官,冥官说:‘符仲信这个人本来是饥寒的命,因为他的心喜好布施救济别人,所以能够白手起家;寿命本来可以活到五十九岁,但是因为他不烧香,早晨晚起床的缘故,福报寿命到今天已经削尽了。’老友们说:‘这两件事只不过是小的过失而已,怎么会如此的严重呢?’冥官说:‘不烧香,就有不恭敬天地的心;晚起床,就有多淫的念头,怎么可以说是小过失呢?’大家听了,颇为惊奇的看著符仲信说道:‘厚德像符公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这两件事而削减了寿命,那么一般人又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的放纵自己呢?’没多久,符仲信就死了。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解释】
  这些大的小的罪过恶业的事情,有几百种之多,凡是想求长生的人,必须先要避免这些罪过恶业啊!
  【分析】
  这是太上教人先从避免犯过做起,这里所讲的几百件,就是篇中所列举的,从‘非义而动’,到‘死亦及之’的所有过恶。前面说的夺寿,是教人知道有所警惕;现在又说长生,是教人知道有所欣慕,勇于改过行善;虽然是小小的过失,也不敢犯,就必定会得到长生的善报了。尤其是学道的人,都是以积善、培养自己的道德为根本的行持。在儒家来讲,称为四端百行;在佛门,则称为六度万行;在道家来说,就是三千功、八百行。这些都是积善避恶的说法。
  【故事】
  有位名叫杨正见的女仙人,她修持的功夫,再没多久就可以登真了。但是上帝责怪她小时候,她的父母正在准备钱缴税,杨正见看到了,就私下选了税钱中特别圆特别好的二文钱藏了起来,这就叫作隐藏官物啊!所以上帝就下令,贬谪杨正见再留在人间一年。紫虚元君与茅君,共同在清虚宫里校对勘定天下真仙得失的事情;一下子被刷下来的真仙就有四十七人之多;刷下来之后,又再次的重审,仅有两人得以通过而重新上榜啊!这是因为他们怀著淫欲的心来修持上真的事,这就不能不没有过失了啊!私藏二文钱是很小的过失,而仙人的修持,又在功过互相较量后,尚且被如此严厉的谴责,更何况是那些任意随便不知道避免犯过的人呢!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解释】
  凡是要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进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分析】
  这一节,一直到当立三百善,则是太上列举行善招福的大纲,先教人众善奉行,即可以招来福报。道就好像是大路一样,顺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即是道;而逆天理,拂人心,荆刺险阻,即非道。本篇中从‘不履邪径’,一直到‘与人不追悔’,都是道,也就是行善。从‘非义而动’,到‘杀龟打蛇’,都是非道,也就是作恶。而‘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的这两个‘则’字,最是吃紧著力;因为是非只在当念的分辨,而进退则必须要即时的决定;在这个紧要的关键处,一定要下斩钉截铁的手段,不能够有一丝毫犹豫不决的心念啊!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解释】
  凡是不正经的地方,例如赌场、妓院、舞厅、鸦片烟馆等,都要视为邪径,决定是退避不去。就是在阴暗的房间,别人所看不见听不到的处所,也就是善恶才分的界限;都能够正心诚意,丝毫都不愿意欺骗人。
  【分析】
  这两句是从避过中抽出来最紧要的来劝诫人,也是做善人的开始。不履邪径,就是从心源上打点得堂堂正正;虽然是一丝毫的邪路,所关系的甚是微小;但是到了此处,也是断然的不走,那么大的地方,也就可以知道了。不欺暗室,就是从心源上打扫得光光明明;虽然是在屋子里面最隐密,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也是断然的不肯茍且行事;那么明显的地方,也就可以知道了。能够如此,然后积功累德,做种种的善事,就可以一以贯之了!
  【故事】
  明朝有位杨煮,他是江苏吴县人,官做到了尚书;有一天晚上作梦,梦到自己在一个园林之中游览,顺手就摘下了树上的两颗李子来吃;醒了之后,自己就痛责自己说:‘这是因为我平时对于义和利,认识不够清楚的缘故,才会在梦中梦到了偷吃人家园子里种的李子啊!’并且杨煮为了此事惩罚自己,几天都不吃饭。
  积德累功。
  【解释】
  积德就要像积钱一样,渐渐的积,就渐渐的多了;累功就要像筑墙一样,渐渐的筑,就渐渐的高了。
  【分析】
  德若是不去积,德就不会崇高;功若是不去累,功就不会增大;如果能够像农夫盼望秋收一样的认真,能够像商人想赚大钱一样的努力;今天积了一德,明天又积了一德;今天累了一功,明天又累了一功,就是想要修成神仙,也不是件难事啊!
  【附记】
  了凡四训,对于积功累德,有详细的说明和举例,想进一步了解学习的人,请参考净公上人所演述的了凡四训讲记,又名修福积德造命法,并有广播剧出版。
  慈心于物。
  【解释】
  凡是积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亲亲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万物啊!
  【分析】
  慈就是仁心,为万善的根本。慈有两种的意义,一是救济贫穷,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杀生,并且还要放生;这是积德累功的本,也是做善人的根!
  大藏经说:‘人若是不杀生,爱护动物的生命,以及放生布施食物,就会得到长寿的果报。’现在一般人家的小孩子玩游戏,经常会伤害到像蜻蜓、麻雀、小鸟等类的小动物,这是家长们应该要痛切禁止,不要让小孩伤害小动物,这样不只是会伤害到那些小动物的生命,损害孩子的福报,而且助长了孩子的杀机;等到孩子长大之后,做人就不懂得仁慈宽恕了啊!至于家中的仆人,常会将热水浇泼在地上,或是烧材扫地的时候,多会伤害到蛀蚁之类的小虫,这也是应该要戒除的啊!凡是见到了一切的众生,投身到死地,例如飞蛾扑向灯火,虫子堕在网子里,麻雀小鸟被打伤,蚂蚁被踏到,鱼虾被网住等等,都应该要方便的去救护,保全它们的性命,这些都是福报大寿命长的人所行的善事啊!
  【故事】
  沈万三是明朝人,有一次他看见有人拿著几百只的青蛙,而且准备马上就把这些青蛙杀死;沈万三不忍心见到这些青蛙被杀,于是就用钱把这些青蛙全都买了下来,放在池塘里面,使他们能够悠游自在的生活。有一天沈万三经过池塘旁边,看见一大堆的青蛙,围著圆圈,站在一个瓦盆上面;呱呱的叫著,好像在说:‘沈万三啊沈万三,瓦盆请你带回家!’于是沈万三就将这个瓦盆带了回家,做盥洗的用具。有一次他用瓦盆洗手的时候,戴在手上的戒子,掉落到瓦盆里,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他才发觉,就去瓦盆里找戒子;这时候,沈万三突然发现整个瓦盆里面都是戒子;沈万三非常的惊奇,就用金子银子放在瓦盆里面试试看,结果整个瓦盆里都是金子银子!原来这个瓦盆就是所谓的聚宝盆啊!因此沈万三的财富,富可敌国,没人能够比得上啊!
  【嘉言】
  明朝的莲池大师,曾经作了一篇戒杀的文章劝化世人,他说:‘每个人都爱护自己的生命,而动物也是一样的贪生怕死;所以怎么可以杀它们的身体,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呢?杀生的时候,或是用利刀剖开了它们的肚子,或是用尖刀刺穿了它们的内脏;或是剥它们的皮,或是刮它们的鳞;或是割断了它们的喉咙,或是劈开了它们的外壳;或是用滚汤活活的煎煮鳖鳝,或是用盐酒生腌了螃蟹和虾子。可怜啊!它们遭受到如此大的痛苦,却是无处可以伸冤啊!而且这种的极苦,实在是难以忍受啊!人们造下了残杀生灵这种弥天的罪业,与被他们所杀害的生灵,因此而结下了万世的血海深仇。一旦无常到来,就要立即堕入地狱,在地狱中受到镬汤、炉炭、刀山、剑树、种种的苦刑啊!等到地狱的罪苦受完了之后,仍然必须要投生作畜生,来偿还以往杀生食肉的命债啊!还完了命债,再投生为人;则是多病而且早死;因此我今天在此哀告世人,普遍的劝导大家要戒杀;并且更要随著自己的能力来放生,加持念佛,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也必定能够随著自己的愿望往生极乐世界;永远脱离了六道轮回的苦海,普度众生,功德无量啊!’
  忠孝。
  【解释】
  为人臣子的,必须要尽忠;为人子女的,必须要尽孝。
  【分析】
  臣尽忠,子尽孝,乃是天理的常规,也是人伦的根本。假使为人臣子的不忠,则君王对臣子还有什么期望呢?为人子女的若是不孝,则父母对子女还有什么指望呢?要知道不忠不孝,连畜生禽兽都不如,怎么可以称为人呢?
  人虽然可以修成仙,但是必须要经过长久积功累德的修持;惟有至忠大孝的人,今天死了,明天就可以生到天界。一般人都知道忠孝为臣子的大节,岂知忠孝更是为超升到天界的根本原因啊!
  所谓忠,就是尽心而无欺的意思。凡是人类的伦理所在,例如属下服事长官,晚辈奉事长辈,或是平辈朋友间的交往处事、待人接物,都应该要尽心而无欺;而这忠的道理,则专门属于为人臣子,或部属的;因为父子兄弟夫妇的关系,人人都自然知道应该要互相的敬爱;至于君臣的关系,则是道义相结合的;一般的常人,容易在这个地方上产生茍且的现象,而为人臣子之所以分心而不能够尽忠的原因,不外乎是自身和家庭、官位、权势、恩怨、名誉这五种。想到了自身的家庭和官位,多是平庸之人,那么所产生坏的影响还小些;而玩权弄势的念头,多是出自奸臣,那么就会关系到天下国家的利害了;而这些奸臣,最后也是害到了自己,例如李林甫、杨国忠、秦桧等人。至于是为了恩怨名誉,虽然是世间号称君子的人,也是在所难免;这就是唐、宋以来,朋党之祸的原因啊!
  【故事】
  宋朝的司马温公为宰相,勤政爱民,以身徇国,由于过度的劳累,已是有病在身;而当时王安石所立下的青苗、免役、将官的恶法,仍然尚未废除,西夏国也未投降于宋朝;司马光因而感叹的说:‘这四害还没有除掉,我是死都不瞑目啊!’来探病的客人,见到他的身体渐渐的消瘦,就引了诸葛孔明‘食小事繁,命不长久’的前例,提醒司马光要引以为戒啊!司马光则回答说:‘生死有命,无需挂虑。’反而更认真的处理公务;后来病得愈来愈严重,意识已经有些不清醒了,仍然念念不忘朝廷天下的事情,就是连梦中所讲的话,也都是朝廷天下的大事啊!
  【嘉言】
  张可庵说:‘读书人做了官,若是心中有了巩固自己的功名,求取容悦之心,就不可能会做出一件有利于国家百姓的事情来了!’
  【结语】
  我们看到古往今来为人臣子的,因为尽忠而获得好的果报的例子,真是多得不胜枚举啊!至于有的臣子临大节而不夺,见危授命,甚至杀身成仁;在一般人看来,他们实在是抱恨千古啊!似乎老天对他们的报答,为何是如此的不一样呢?要知道,这些为国死难的忠臣,在他们生的时候,就享有当世的盛名;死了以后,又受到万民的跪拜。所以老天对他们的报答,实在是比那些身受富贵安乐的人,还要高出百倍啊!而对国家不忠,遗害苍生的官员,上天对他们报应的惨烈,就更不必说了!今且不说忠不忠的报应,就看那些平平庸庸,心不系在天下苍生的官员,也都是没有好的结果啊!可见‘尔俸尔禄,民脂民膏’,所以公务人员决定不能对不起这个‘忠’字啊!
  【分析】
  颜光衷先生论孝说:‘天下那有不孝的人,虽然有不孝的人,若是称他孝顺,那么他听到了就很欢喜;如果说他不孝,他听到了就很生气惭愧;而且在别人面前,还会装模作样爱面子,不敢像私底下那样的放纵,这也是他的良知没有泯灭;所以只要扩充这个所谓的良知,便是大孝的根苗。如果仍然不认真的反省,改变这个恶习气,就依旧是不孝啊!这个地方,分析的明白,认识的清楚,那么做父亲的,就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做子女的,也懂得如何自己克制;就像攻贼一样,要知道贼在那里,那么平定贼患,就指日可待了啊!’
  又说:小不孝所以养成的原因有四种。第一是骄宠,第二是习惯,第三是乐纵,第四是忘恩记怨。
  以上所说的几种,都是人之习情;然而子女未尝没有真性,只是积习久了,就不知道错误所在。所以应该要急急的唤醒,早早的克治,时时的思量;不要认为父母慈心,自然就会原谅我;不要认为世风浇薄,我还比别人好些;要知道小不孝渐渐的积久了,就会变成大不孝啊!
  又说:大不孝所以养成的原因也有四种。第一是私财,第二是恋妻子,第三是嫖荡,第四是争妒。这四种状况乃是人之常情,恐怕连孝子也难避免,而其流弊遂成了大不孝啊!
  【嘉言】
  罗先生曾说:‘孝子事奉双亲,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烦恼心;不可使父母有惊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闷心;不可使父母有难言的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的心。’
  沈龙江先生说:‘为人子女事奉双亲,没有比送终这件事情更大了。若是连为父母送终的这件大事,都无法尽心的话,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就不可能尽心了啊!有的是因为家里的兄弟多,就彼此的互相推诿;因而将父母的丧事草率的处理完事,导致了日后的后悔和遗憾。我认为为人长子的,力量能够独自办理的,就应该独力的去办;不必再派其他的弟弟;做人家弟弟的,自己能够独力去办,也应该当作是自己的责任,不要使长兄的负担过重;各人各自的尽心,争先的出力,这样才是做人家儿子的道理啊!若是有心想靠别人一分,便是在自己的心上,就有了一分不能尽心的地方啊!’
  【故事】
  太和人杨黼,辞别了家中的老母亲,独自的前往四川,去拜访无际大师;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僧问杨黼说:‘到那儿去啊?’杨黼回答说:‘我去四川拜访无际大师。’老僧说道:‘你去拜访无际大师,还不如去见佛啊!’杨黼就问:‘那么佛在那里呢?’老僧说:‘你只要回家,就会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黄色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杨黼听了之后,就马上的赶回家去。当杨黼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门已关了;杨黼就敲著门,在外面等候著;这时候,他的老母亲一听,是儿子在外面叫门的声音,就喜出望外、急急忙忙的,随手拿了一件黄色的衣服披在肩上,大概是想念儿子太过兴奋,跑出去开门的时候,连木屐都穿反了;杨黼一见到母亲这个样子,就是老僧所讲的佛的样子完全一样;因此而突然的惊醒觉悟了。从此以后就留在家中竭力的孝敬母亲,并且还为孝经做了好几万字的注解;杨黼在为孝经做注解的时候,砚台的水快用干了,忽然之间,砚台里面的水,却又盈满了。别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杨黼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得到的感应啊!
  【嘉言】
  弥勒菩萨说:‘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勒;若能诚敬得他,何用别求功德。’
  【故事】
  汉朝的时候,浙江上虞有位女孩子名叫曹娥,他的父亲叫曹盱,是一位巫师。在五月五日端午节的那天,他乘船在江上迎神,一不小心就坠入江中淹死了;曹娥那年才十四岁,她沿著江边寻找父亲的尸体,但是却都遍寻不著;曹娥就在江边哭泣了七天七夜;最后她就跳入了江中,经过了五天,曹娥背著父亲的尸体,两人一同浮出了江面;远近的人看到之后,都感到十分的震惊;上虞县的县令度尚,就把这件事情奏报朝廷;皇帝因而下诏表彰曹娥的孝行,并且为曹娥在江边建立了一个祠,曹娥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祭拜敬重。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精简本卷二
  
  友悌。
  【解释】
  做人家哥哥的,必定要友爱弟弟;做人家弟弟的,必定要尊敬哥哥。
  【分析】
  兄弟如手足,在一生当中,就这几个人了,也是人生最为难得的事了!自父母的眼里看来,兄弟原来是一体的啊!假使兄弟之间,稍微有了不和的话,那么父母的心,就会感到不安了;而父母若是看到兄弟相爱情同手足,内心不知道会有多么的快乐啊!而且兄弟称为手足,则彼此之间就痛痒相关,应该要互相的保护扶持,那里有手足自己在互相干扰打斗的道理呢?所以要时时的念著:兄弟同是一个父母生出来的,本来就是同为一体的啊!就像是骨头和肉一样,很难解的开啊!若是明白道理,兄弟之间,就算是遇到些误会争吵,自然就会不忍心的再争吵下去;对于钱财,也就自然看得轻了。法昭禅师曾经作了一首偈子说道:‘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王阳明先生曾说:‘古代的圣人大舜,他能够感化大象来替他耕田,其中的秘诀,就是他不去看象的缺点’,所以骨肉之间,只应该讲情,不应该讲理;因为执著了理,便会伤到了情;而伤到了情,就是非理了啊!
  【故事】
  汉朝的时候,有位叫田真的人,家中共有兄弟三人,父母都已经过世了,兄弟三人就讨论,将父母遗留下来的财产,平均分做三分,每人一分;连家中堂前种的那棵紫荆树,也决定要把它分为三分;而且明天就要动手,把紫荆树分割成三分;说也奇怪,就在田真兄弟决定之后,这棵紫荆树突然就枯萎了。田真看到之后,感到非常的震惊,就跟两位弟弟说:‘树木同株,听到自己要被分割成三分,所以才憔悴枯萎了啊!难道我们人却不如树吗?’田真说著说著,忍不住悲从中来,哭了起来;兄弟三人因此就决定不要分割紫荆树了。说也奇怪,这棵树一听到田真兄弟说不分割它了,就又活了过来。兄弟三人因此而感悟,再也不分家了。从此兄弟财产共有,而且愉快的生活在一起;邻居们都称赞:‘田真兄弟一家是孝门啊!’要知道兄弟属于天伦之一,与父子夫妇并称为三纲;所以古人将兄弟比喻作手足,而手足就有不相分离的意思!因为分离又会分散,分散就会孤单,而孤单就快要灭绝了啊!
  正己化人。
  【解释】
  先要端正自己,还要去劝化别人,共同存著善心,共同去作善事。
  【分析】
  所谓‘正人必先正己’,‘己身正,不令而行’,而人若是能够正己,则没有不能够正物的啊!因为一个人能够端正自己的行为,大家都会尊敬他;而人若是知道恭敬的道理,这就是他的心中可以接受感化的地方啊!若在这个人心可以感化的地方,用至诚的心,微微的去感动,自然一拨便能够转动,一挑便能够出现,没有不接受顺从的啊!若是以我的正,去突显别人的不正,纵然是略微的责备,他也一定是不甘心接受教诲的;而且还会跟你强辩,争个对错曲直呢!这样反而会摧毁了他的善心啊!这也是现在好善之人所患的通病啊!每每在劝化他人的时候,出手太重了;而且固执不知变通,不知道要用善巧方便,这实在是应该要痛切戒绝的毛病啊!所以正己必先要正心啊!因为心为一身的主宰,也是万行的根本。心若是没有妙悟,妄想情见自然就生出来;妄想情见既然生出来了,那么所见的理,就不能够透澈明白,是非也就错乱颠倒了。所以治心,必须要求妙悟;悟了之后,则妄想情虑都融为真心了啊!这就是正心的方法。
  【故事】
  后汉有位叫陈实的正人君子,待人宽厚,处事公正;乡里间,若是有人发生了争执,都会请陈实出面裁判,究竟是谁对谁错?陈实也都能够准确的做出裁判;并且说出对错的道理,令当事人心服口服,没话可说。久而久之,乡里间就流传了一句谚语:‘宁可被官府责罚打板子,千万别被陈实点名说缺点啊!’有一天的夜晚,陈实家里来了一位小偷,躲在屋子的大梁上面,被陈实发现了;陈实就起床拿著蜡烛,招呼家中的子弟,集合起来训话。陈实说:‘人不可以不自勉啊!不善之人,未必是他本来就恶啊!只是因为他经常的做恶事,养成习惯之后,就改不过来以至于此啊!就像我们家屋梁上面的那位君子啊!’这位小偷听到了陈实的话,大吃一惊,就从屋梁上跳了下来,向陈实认错请罪;陈实就和言悦色的劝导他,要他立志改过迁善,别再做见不得人的勾当了。并且还赠送他绢布两疋,勉励他务必要痛下决心改过。陈实的作风影响所及,居然感化了一个县;从此以后,县里再也没有盗窃的事情发生了。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解释】
  矜哀怜悯孤儿,要尽力的教养他,成就他终身的事业;抚恤寡妇,要尽力的保护她,成就她一生的贞节;尊敬老人,使他们得到尊养和安宁;爱护年幼的孩子,使他们得到抚育和保护。
  【分析】
  孤儿寡妇都是人生的不幸,若是成了孤儿寡妇,而且又贫穷,那就更惨了,恐怕连性命都难保啊!所以布施恩惠,把孤儿寡妇列为最优先的对象。孤儿的父母,寡妇的先生,就是在冥冥之中,也都会感恩不尽啊!老年和幼年,为人生所必需经历的,这时候若是贫穷疾病,那就更苦了,存活下去,恐怕都不容易啊!所以古代的圣王周文王,他的施政重点,不过就是‘哀此茕独’,孔夫子的志向也不过是说:‘老安少怀。’这是什么缘故呢?目的就是要使人的善心容易生出来啊!
  【故事】
  周朝的时候,鲁国有一位妇人,当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在兵荒马乱之中,她就抛弃了怀中所抱的婴儿,而抱起了另外手中牵著的孩子。齐国的军队看到了这位鲁国妇人的行为,感到很奇怪;就问她说:‘你把原先怀中所抱的孩子丢掉,那个丢掉的孩子是你什么人啊?’妇人回答说:‘他是我亲生的孩子!’齐军又问:‘那么你现在手中所抱的孩子,又是谁呢?’妇人说:‘他是我哥哥的孩子。’齐军又进一步的追问道:‘你为何丢弃了自己亲生的孩子,而却抱起了你哥哥的孩子呢?’妇人回答说:‘儿子对母亲而言,是属于私爱;但是侄子对于姑姑来说,则是属于公义;我若是违背了公义而偏向了私爱,这样就断绝了哥哥所留下的孤儿,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啊!’齐国的军队听了这位妇人的解释,就说道:‘鲁国的郊外,居然还有妇人在持节行义,更何况是鲁国的国君呢?’说罢就撤退了军队,返回齐国,不再攻打鲁国了。鲁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情,就赏赐了这位妇人许多的财物,并且称她为鲁义姑。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解释】
  虽然是细小的昆虫,无情的草木,也不可以伤害啊!
  【分析】
  这里讲到连微细的小昆虫,和花草树木都不可以伤害,那么其他较重而且大的生命,就更不必说了。现在人任意的伤害物命,实在是因为不知道一切会动的、有灵性的有情生命,都具有佛性啊!儒家也有‘树木正在成长的时候,不可以折断’的训示,怎么可以说昆虫只是微小的生物,草木没有知觉,就任意的伤害它们啊!
  圆觉经的序文里面说道:‘凡是有血气的,必定会有知觉;凡是有知觉的,必定同是一体的啊!’楞严经也说:‘如来经常说道,宇宙森罗万象的形成,都是我们的心所变现出来的;一切世出世间的因果,乃至世界的微尘,都是因为这个真心所造成的结果;其中甚至是一根草、一片叶、一丝缕、一个结,追究他的根元,其实都是有体性的啊!’
  太上在此垂诫的用意,就是要人们对待一切有情,和一切无情的生命,都要养成一片慈悲之心。
  【故事】
  从前佛陀在说法的时候,附近的池塘里,有一只蛤,非常欢喜的跳出了池子,在池塘旁边一心的谛听佛在说法。偶然之间,这只蛤就被来听佛法的人的拐杖刺死了;因为一心听佛法的缘故,功德很大,所以这只蛤死了以后,就升到忉利天,做了忉利天的天王(也就是玉皇大帝,西方人说的上帝)。并且从忉利天又来到佛陀说法的地方,聆听佛陀演说佛法的微妙义理;因此而开悟,证得了须陀洹果,也就是声闻初果。蛤是一个很微小的动物,但是后来却证得了很高的果位。从这个案例看来,纵然是微细的昆虫,也是不能够伤害的啊!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解释】
  凶狠的人,常常作恶而招来灾祸,应该要怜悯他、劝导他、感化他,使他能够改恶向善,转祸为福。善良的人,常常行善而招来福报,应该要为他欢喜赞叹,鼓励他、成就他,使他更能积极的行善,后福无量啊!
  【分析】
  何龙图先生说:‘凡是刚刚开始作恶事的时候,也只是因为当时的一念之差而已,未必不能够劝阻禁止啊!就是已经做了恶事之后,仍然会有一念的良知未泯,未必是不可以解救啊!世人每每拒绝做了恶事的人,就如同拒绝仇人一般,虽然他们想要洗心革面,从新做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20-7-17 15:16:43 | 只看該作者
却是因为不为人所接纳,而很难有勇气去改了!’
  做善事的功德,人人都想能够得到,但是人们都往往虚妄的分别计较;较有才智的人,只希望善事都是由自己做出来的,较卑微的人,也不希望善事全都是别人在做,甚至捏造了事实,破坏他人的善事;这样只是徒然的坏了自己的心术而已;对别人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损害。殊不知别人若是有了善念善事,我若是能够激励他、劝勉他、赞扬他,使他能够做的更完美,更圆满;那么别人的善,也就是我的善了,这样便是功德无量啊!
  【故事】
  后汉时,有位叫庞统的人,每每称赞他人的善事善行,都是言过其实,别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是什么原因?庞统回答说:‘当今这个时代善人少,恶人多,想要改善社会不良的风俗,增长自己的道业;若是不尽量的赞美他人的善事善行,那么想要行善的人,就会更少了啊!称扬赞叹十个人,其中若有五个发生错误;但是也有五个没错,这样就可以使得有心向善的人,更加的自我勉励,这也就可以了啊!’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解释】
  遇到他人急切的需用,例如生病的时候,急需用医药,死丧则急需要殓葬,饥寒则急需要衣食等等;我们应该要慷慨的解囊,及时的帮助,以应急需;遇到他人发生灾难,例如水灾、火灾、车祸、家破人亡等等,我们应该要随著自己的力量,去救护、解除他人的危难,使其能够转危为安。
  【分析】
  遇到他人患难颠沛的时候,如果能够善用一言,予以解救,这种的功德,上可以资荐祖先,下可以福荫儿孙;要知道:推人一把和扶人一把,都是这双手啊!陷害别人和赞叹别人,也都是这张口啊!所以说宁可用扶人的手,千万不要开害人的口啊!如果能够照著做,那就不必问前程,前程自然一定好!
  【故事】
  高邮地方有位叫张百户的人,有一次他坐在船上,看见远处有一个人,爬在已经翻了船的船背上,载浮载沈,十分的危险,正在高喊著救命;张百户大喊,请渔船前往搭救,结果渔船都没有回应。张百户立即拿出了十两银子给船夫,船夫才肯前往搭救。结果救起之后,这个快淹死的人,原来就是张百户的儿子啊!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解释】
  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的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要多方的救护。
  【分析】
  现在的人,见到了别人的得失,不能够看做像是自己的得失一般;原因也只是一片为著自己的私心而已。希望得到,害怕失去,于是便动了惟恐别人得到,宁可使人失掉的念头。起初还只是为了利己而已,后来渐渐的就到了妨害他人的地步。然而妒忌他人成功,乐见别人失败,事实上与人事上的成败毫不相关,这样只是徒然的自己坏了自己的心术,而且种下了恶因,最后还是自己害了自己而已。
  【故事】
  薛瑗做燕国宰相的时候,不能够以平等心来待人处事,而且还妒忌他人有所得,喜欢别人有所失,不肯为燕国推荐贤能之士;并且还嫉妒妨碍他们,使他们不能为燕王所用。结果薛瑗的一个儿子死在监狱里面,其余的儿子也全都变成了残废。公明子皋就将中诫经传授给薛瑗,看经闻法之后,薛瑗非常后悔以往自己的所作所为,发誓受持力行中诫经的教诲,最后仅保住了一个孩子。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解释】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分析】
听到看到别人的短处,就像我们听到了父母的名称,耳朵虽然可以听闻,嘴巴却是不可以说出来啊!然而嘴巴固然不可以说出来,而耳朵也可以不去听闻,那么不就更好了吗!要知道那一个人没有缺点呢?如果把别人的缺点彰扬出来,则不免就会传播出去,减损了他人的声望,而又堕落了他人的操持,这种的罪过,究竟是谁该负责呢?如果不是肆无忌惮的小人,是绝对不做这种事情的啊!
  自己的优点长处,就应该像有智慧的商人一样,把他的钱财都深藏不露;如果将钱财露出来,就会有危险啊!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必定会有他的长处和优点;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懂得韬光养晦,涵养德性,这样日新又新,然后才可以成就自己的德行。老子说:‘有盛德的人,他们的容貌看起来,往往就像笨笨的样子。’
  【故事】
  唐朝永淳年间,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这四位名士,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初四杰,这四个人都是以文章而享有盛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们四个人的才华盖世,而且年纪又轻,将来从政做官,一定可以做到非常显贵的地位。可是裴行俭见到了他们四个人却说:‘读书人以后能不能够发达久远,鸿图大展;应该是先要看他有没有宽宏的器识,其次才是他的文章啊!王勃他们四个人,文章虽然好,但是多显得浮躁浅薄,喜欢炫耀自己的才华,这不是享有爵禄福报的根器啊!杨炯这个人还稍微显得沉静收敛一些,他能够善终,就算是十分的幸运了啊!’后来这四个人的命运,果然如裴行俭所说的一样。卢照邻、王勃、骆宾王三个人都是早死,只有杨炯活的比较久些。
  遏恶扬善。
  【解释】
  我们应该遏阻人去做恶,以免得他渐渐的横行,那么别人就会受到他的毒害;另外应该要赞扬人的善行,使他更能够为善不倦,那么别人也都会受到他的导引。
  【分析】
  凡是人之为恶,原来并不是他的天性所造成的啊!但若是一个人习惯做恶,污染太深的话,则很难再救他了。或是明知而故犯,或是不知而误为;弄到最后,却造下了弥天的罪业;分析他的开始,也只不过是当初的一念之差啊!然而每个人都有良知,当他最初开始犯错,恶念刚刚才生出来的时候,就应该要苦口婆心的劝导他、提醒他,甚至竭尽所能的去阻止他;那一个人没有良心呢?经过这样的劝导提醒,他能不改恶向善吗?即使是不幸,已经造下大恶的人,我若是能够至诚的感化他、遏止他、阻止他,那么他的善心未必不会不生出来,而毅然决然的洗心革面,忏悔洗刷他以前所犯下的恶业啊!
  推多取少。
  【解释】
  无论是兄弟分财产,或是朋友通钱财,都应该要推让,把多的部份,分给兄弟或朋友,自己则拿取那少的部份,让给别人便宜,自己甘愿吃亏。
  【分析】
  兄弟之间,是骨肉天伦的关系,而财钱则是身外之物,更是应该要推让啊!佛在遗教经说:‘欲望多的人,因为他多贪求利益,所以他的痛苦和烦恼,也比旁人要来得多;欲望少的人,甚至他无所求,也没有什么贪欲,所以也就没有这么多的痛苦和烦恼了。一个人若是想要脱离各种的痛苦烦恼,应当要懂得知足;而知足的方法,也就是富贵安乐最安稳的所在啊!知足的人,虽然是卧在地上,也是非常的安心快乐;不知足的人,虽然是处在天堂里,也是不称心不快乐啊!’由此可知,人若是能够在钱财上做到了推多取少,自然心地就平了;任何外在的境界,都不能够扰乱他的心,所以他永远知足常乐啊!
  【故事】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叫徐积的人,和他的二叔分财产,他先请二叔取完了所想要的东西自己再取;结果二叔取完之后,只剩下了一箱的书,和两间破旧的屋子,徐积就怡然的接受,心中也没有一点埋怨和后悔的念头啊!
  受辱不怨。
  【解释】
  虽然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也只是责备自己的德行薄、功德浅,不能够感动他人;因此更应该要积德累功,决不会去怨恨别人。
  【分析】
  要知道受到别人的侮辱,惟有当下自问反省,是不是自己错了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别人的侮辱是理所当然的,我应该要接受啊!如果是错在别人,那么这个侮辱就不应该了;纵然是侮辱到自己,也仍然等于是没有侮辱啊!不但是不应当怨恨,也实在是无可怨恨啊!自古以来,凡是具有大智大勇的人,必定能够忍耐小耻小忿,这样才能够做大事成大功;这岂是心胸狭窄、见识浅薄的人,所能够了解的道理啊!
  【故事】
  宋朝的名臣富弼,训诲他的子弟说:‘忍这个字,实在是微妙极了啊!一个人若是能够清廉节俭之外,更加上这个忍字修持的功夫,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啊!’富弼在少年的时候,有人在骂他,旁边的人就跟富弼说:‘喂!有人在骂你啊!’富弼回答说:‘他恐怕是在骂别人吧!’旁人又说:‘他是指名道姓的在骂你啊!’富弼则说:‘天下之大,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他不是在骂我啊!’骂富弼的人听到之后,感到十分的惭愧。
  【嘉言】
  郑暄说:‘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时消;忍忍忍,债主怨家从此隐;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
  受宠若惊。
  【解释】
  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等荣宠的时候,应该要有不克负荷,若惊若惧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福报不够,不能够长久的保持啊!
  【分析】
  一个人受到了荣宠,虽然是他分内所应得的;但是也应当要守分知足啊!并且有受宠若惊的意思。因为‘福兮祸所伏’,古有明训啊!一般人往往在福报现前,就得意忘形了,这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灾祸的远因;而且日过当中,太阳则会开始慢慢的偏斜;月圆之后,月亮就会开始渐渐的缺了,这也是一定不变的道理;所以在受到荣宠之后,更应该大积功德,力图报效,不敢有一丝毫的懈怠啊!
  【故事】
  宋朝的司马光在写给他侄子的信中说道:‘近日我承蒙圣上的恩典,任命我为门下侍郎,满朝文武官员忌妒我的为数不少啊!而我只是以愚鲁正直的态度和他们相处;我就像是一片黄叶在狂烈的风中飘荡,要想不掉下来都很困难啊!所以我自从受命以来,只有恐惧而无喜悦,你们应当知道我的用意啊!’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解释】
  布施给他人的恩惠,绝对不求回报;赠送给他人的财物,也绝对不后悔。
  【分析】
  施给他人恩惠,若是还希求他报答,这就是自己的贪爱之心,还没有忘记啊!送给他人财物之后,又觉得后悔,这就是自己的吝啬之心,还没有化掉啊!要知道贪心而且吝啬,这是君子所不为。金刚经说:‘菩萨对于各种的人事物,是不会有任何的执著而行布施的。’又说:‘若是菩萨能够不著相布施,那么他的福德就不可思量了!’由此可知,人若是能够以财物救济帮助别人,能够做到内不见有能布施的我,外不见有受布施的人,中不见有所布施的财物,这就叫做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够这样的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了;即使是布施了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了。如果稍微有一点希求回报的心;虽然用了二十万两的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是不能够得到圆满的福啊!至于追悔这两个字,尤其是人生的圣凡关键所在;所做的恶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恶念,也就渐渐的停止了;所做的善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善念,也就不再生了啊!人若是在布施之后,还会后悔,那么还不如不去布施,不去赠与,来得较为妥当啊!
  【故事】
  隋朝人李士谦,从小父亲就过世了,李士谦事奉母亲非常的孝顺。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被魏广平王重用,担任开府参军的职位。家庭也逐渐的富有,他就拿出几千石的粟米,借给乡人;若是碰到荒年欠收的时候,他就召集了欠他粮米的乡人,当场就把借据烧掉,并且对他们说:‘你们欠我的已经还完了,没欠了啊!’第二年的春天,他又拿出种子,分给贫穷的农人去耕种,因此而救活了许多人;若是死了的人,他就会出钱帮助埋葬死者。有人就歌颂李士谦在积阴德,李士谦说:‘阴德就像耳鸣一样,只有自己能够听到能够知道,别人是无法听到知道的啊!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那还叫什么阴德呢?’有一天李士谦梦到一位穿著紫色衣服的天神告诉他说:‘上帝嘉许你积了许多的阴德,要使你后代的子孙昌盛无比啊!’
  所谓善人。
  【解释】
  把前面所说的众善,都能够奉行的,才叫做善人。
  【分析】
  从这里‘所谓善人’,一直到‘神仙可冀’,是讲善人的福报盛大,而且绝不会不灵验;要知道名副其实的善人,开始就能够是非分明,不会弄错,而且智勇双全,最后到达了‘人我两忘’的境界,待人处世既慈悲又宽恕;况且他的立心用意,待己待人,丝毫都不会违背了天性和人情,就算是尧舜周公孔子复生,也是和这个道理一样的啊!而所谓的善人,就是以天心的好善而远恶;而人心要怎样才能做到有善而无恶呢?因为人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习气和毛病,以致于失掉了最初的天心;所以人应当要有善则精进,有恶则改悔,这样或才可以做到了有善无恶的境界啊!
  【故事】
  明朝江西邹子尹,是一位非常崇敬信仰三宝的佛教徒,他辛勤的从事各种的善事;凡是救济别人患难,或是成就人家的好事,虽然是天寒地冻,或是大热的太阳,他都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大善人。邹子尹病死之后,来到阎王面前,心里很不服气;阎王就命令判官,将他的善恶册子打开来给他看,册子一打开,就有名利两个大字。凡是邹子尹一生当中所做的善事,不是记在‘名’字下面,就是记在‘利’字下面,邹子尹这时候才觉得惭愧服气。他死后复苏,告诉别人说:‘请你们帮助我□告世间做善事的人,一定要用真诚心,切切实实的做善事;而且要把自己的心地扫除的干干净净,绝对不要像我一样,带著名利心去做善事啊!’说完之后,再过了五天,邹子尹就死了。他的好朋友,唐时说道:‘我对子尹非常的了解,他为人或许免不了好名;至于利,子尹则是一个轻财仗义的人,怎么到了最后,却变成了好利呢?一定是他居间请托众人帮助行善;起初的念头,也都是为了要做善事而发的愿,等到钱财到手之后,他就犯了偶然挪用善款的弊端;开始的时候说:“我只是暂时的借用一下而已。”后来日子久了,竟然就变成假借不还了!这就是邹子尹辛勤劳苦一生的行善,仅博得了名利两个字的结果。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解释】
  善人一生所行的善事,下顺人心,所以世间的人都恭敬他;上合天理,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使富贵长寿康宁的福报,和居官受职的财禄,都跟随著他;使他能够不用去求自然就有;许多的邪神厉鬼,都远离他、避开他,不敢侵犯他;而聪明正直的神灵,冥冥之中都在保卫他、帮助他。
  【分析】
  ‘人皆敬之’,善是人的本性中所本有的天性,只要一触动,便会有所感应;虽然是愚夫愚妇,若是听到了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会称扬赞叹;任凭你是如何的穷凶极恶,见到了善人,也是不敢侵犯他啊!这是因为良心发现,自然就会能够产生自制的力量而有所不为。这里为什么说大家都尊敬善人,一定是这个善人的道德,真正有可敬之处,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尊敬他啊!
  【故事】
  司马光从洛阳到京城去觐见皇上,老百姓在路上看到司马光,就把手放在额头上,向他行礼表示尊敬;司马光走到那里,老百姓就跟随到那里;后来愈跟愈多,最后老百姓就把司马光拦下来向他说:‘司马大人啊!请您不要回去洛阳,就留在京城里,帮助皇上治理天下,我们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啊!’刘大谏先生在朝廷为官的时候,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歌颂他对朝廷的忠心啊!富文忠公(富弼)骑著驴走到天津桥,市民闻风而至都跑来看他,整个城市为之一空啊!邵康节先生出外游玩的时候,读书人和老百姓看到他,没有一个人不是急急忙忙的跑向前去欢迎他,在匆忙之中,甚至连鞋子都穿反了啊!
  【分析】
  ‘天道佑之’,天道是无偏无私的,但是常常会与善人感应道交;而且善人也不需要说些什么,上天就会很巧妙的回应他;天神也不需要善人的召请,就会自动的来保佑他啊!只要我果然真有善心善行,就能够感动天神,不管我在那里,都一定会得到天神的保佑啊!因此只要自己能够努力的尽人事,诚心不间断,这样的坚持到底,终究能够感动上天的。
  【分析】
  ‘福禄随之’,圣贤人和君子,他们的语言善、行为善,心中的一团和气感召了上天,自然就会有吉祥的瑞应和福报跟随著他们。诗经上说:‘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就是福禄随之的说法啊!
  【故事】
  唐朝的大将郭子仪,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两京,功劳盖世,超过了所有唐室的功臣;因为他身系著天下苍生的安危,达三十年之久啊!皇帝封他为汾阳王,他个人的富贵长寿,可说是已经到达了极点;而且他的子孙,几乎个个都是荣华发达显赫贵盛;实在是古往今来所罕见,而且也是他人难以比拟啊!
  【分析】
  ‘众邪远之’,邪正是不两立的,正所在的地方,自然邪就不能容了。譬如太阳一出来,则冰雪自然就会融化。李吉甫说:‘神明喜欢正直,一个人若是能够守住正直,就会得到神明的保佑;而妖魔鬼怪是不能够胜过一个有德行的人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德行,则妖魔鬼怪就会兴盛了啊!’这也是自然的道理。
  【故事】
  明朝的时候,有位名叫景清的读书人,他参加会试经过淳化县的时候,就借宿在当地的一个家庭中;而这家主人的女儿,被妖魔鬼怪附了身,景清当晚借宿在他家中;说也奇怪,那天晚上妖怪竟然没来。景清离开之后,妖怪则又来了。这个女孩就问妖怪说:‘为什么你昨天晚上没来呢?’妖怪说:‘我是因为回避景秀才,所以才没来啊!’女儿就把这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立刻就去追赶景清;景清就写了‘景清在此’四个字,叫她父亲贴在门口,妖怪从以此后就不敢再来了。景清为人十分的正直忠烈,到今天还为人们所景仰。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解释】
  使善人所作的事业,必定会成功,而且永垂不朽;并且还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
  【分析】
  世间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天下也都是可以去做的人啊!惟有以真实的心来行善;则人事既然合了天心,而天意岂会违背了人愿,自然就会默默的帮助善人,没有行不通做不成的善事啊!
  太上是道家的始祖,所以专门讲求仙的道理,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中国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三教的圣人,为何所讲的几乎都是如出一辙啊!神仙可以希冀,佛也可以修成,尧舜也是可以做到的啊!何况是求世间的功名、富贵、长寿、男女,又有什么求不到的呢?这也只是看这个求的人有没有认真的去做啊!
  【故事】
  宋朝的太尉李端愿问达观禅师说:‘天堂和地狱,到底是有呢?还是没有呢?’禅师回答说:‘诸佛向无中说有,就像是病眼生翳看见了空中的花朵一样;太尉从有里寻无,就像是用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这也就像是眼前见到了牢狱,却不知道要回避,心外听闻到天堂,却想要求生的情形一样的可笑啊!却不知道欣喜与恐怖,全都是在我们的一心;而天堂与地狱,也都是心的善恶所造成的境界啊!太尉,只要您能够了悟自心,自然也就没有迷惑与烦恼了。’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解释】
  想求天仙的人,应当要积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求地仙的人,应当要积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分析】
  这一节总结上文,讲做善事为成仙的根本方法,这里说到一千、说到三百,则是克定善事的数目和期限,只要认真的去做,决定可以成功,也有不生退转的意思。而天仙地仙的差别,就在于所做善事的多少。楞严经说:‘仙有十种,第一种叫地行仙,第二种叫飞行仙,第三种叫游行仙,第四种叫空行仙,第五种叫天行仙,第六种叫通行仙,第七种叫道行仙,第八种叫照行仙,第九种叫精行仙,第十种叫绝行仙。他们的寿命虽然可以长达千万岁,但是仍然都在六道轮回之内啊!’所以修成仙以后,还得要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才不会再堕落,可以再超升,跳出三界六道轮回;就像仙人吕洞宾一样,听到了金刚经所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因此而豁然开悟;后来遇到了黄龙禅师,才替他印证。孙思邈真人则常常向唐朝的道宣律师请教佛法,后来又到四川成都,听无名行僧讲佛经多宝塔品,才得以证得了真人,这些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好例子。
  茍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解释】
  如果有人违反道义而动了恶念;违背天理而做了恶事。
  【分析】
  从这一节到‘死亦及之’,是太上列举作恶召祸的细目;这两句话是作恶的总纲领,也是做恶之人的起头,和前面所说的‘是道则进’两句,正好相反。古人说:‘人的性情就像水一样,要用规矩礼法来作为堤防;堤防若是筑的不够坚固,最后必定崩溃,水就会到处的奔腾流窜,泛滥成灾了。人的性情,若是不加以约束控制的话,则必定会肆无忌惮,违法乱纪,天下大乱啊!所以要去除烦恼情欲,止息妄心,禁止做恶,停止邪行,就得要一刻也不可以忘记礼法规矩啊!’
  【故事】
  索靖虚为人非常的好学上进,他所居住地方的州郡长官,对他的学问品德,非常的仰慕,经常的致函,邀请索靖虚到官府赴宴;但是索靖虚都没有接受。当时的太守名叫阴澹,曾经亲自到索靖虚的家中拜访,与他相谈甚欢,竟然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太守阴澹在与索靖虚谈话之后,感叹的说道:‘一般世俗观念,所认为的富贵,并不是本性中的富贵啊!所以眼睛就喜欢拼命的向外看好的颜色,耳朵喜欢沉溺在音声之中;而索先生却和世俗的观念正好相反;俗人喜欢追逐感官的享受,沉迷在声光的刺激之中;而索先生的身体,虽然居住在这个尘世之间;但是他的心,却是栖息安住在道义和天理之上啊!怎么会因为外在的境界和遭遇而动了他的心呢?要知道索先生对于道义和天理,认识的非常深入清楚,所以他的为人处世,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守住道义和依循天理了。’
  以恶为能。
  【解释】
  反而以作恶,认为是能干。
  【分析】
  这句‘以恶为能’,是专门就人事上说的。人性本善,而有人却是以作恶,认作为能干,这就失去了他性善的本体了;而且‘以恶为能’这四个字,就是千秋万世大大小小的恶人造恶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把它列在诸恶之首。人虽然是愚笨到了极点,也没有甘心情愿做恶人的啊!然而也没有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干的人;只是因为错认了这个‘能’字,所以也就愈做愈差了。
  忍作残害。
  【解释】
  忍心去作伤人害物的事情。
  【分析】
  这一句是专门就物命上来说的。上天有好生之德,而有人却是心怀残忍,作出了残害物命的勾当。要知道残害物命是恶事里面最重大的了;而且动机更是出于残忍的话,那么这样的任意所至,就会没有一丝毫恻隐怜悯之心了!诸善的根本,就在于慈心,而诸恶的根本,则在于残忍;所以去掉残忍而存慈心,就是圣贤仙人诸佛菩萨修行的功夫所在啊!
  贪生怕死,爱恋自己的亲人故旧,知道会疼痛,感觉会痛苦,这些贪恋和感觉,动物和人类是完全一样的啊!但是人类有智慧,动物缺乏智慧;人类能够说话,动物无法说话;人类的力量强,动物的力量弱啊!现在看看人们办一桌食物,不只是杀害一条的物命;例如斑鸠、鸽子、鹌鹑、麻雀,要杀掉十多条的命,才能做出一道肉羹;若是用蚌蛤、虾子和蚬,做出一道菜或汤来,就要杀死一百多条的命啊!又有爱好美食的人,更是想尽了办法,生吃活烤、开膛剖肚、剥皮刳壳、极尽残忍之能事;饱食一顿之后,则是洋洋得意;若是稍微的迟缓待慢,则发脾气骂厨子;所以只要冷静的想想,实在是令人惊恐悲悼啊!
  【嘉言】
  黄鲁直先生曾经做了一首偈颂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唐朝的仙人吕洞宾也说过一个偈子:‘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恕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故事】
  许真君是晋朝汝南人,从小就喜欢打猎。有一天他上山打猎,射中了一只小鹿,却见到母鹿不断的用舌头去舔小鹿的伤口,似乎有著无限的悲伤,不久母鹿也倒地而死。许真君就用刀剖开母鹿的胸腹,却发现母鹿的肝肠寸断,他大为感动而悔恨不已;于是就折毁弓箭,发誓永远不再打猎了。许真君后来被荐举为孝廉,做旌阳县的县令,因为有感于晋朝的朝政紊乱,于是就弃官归隐,追随吴猛学道;在晋孝武帝太康二年,于洪州西山得道成真;因为常常显灵济世,宋帝就追封他为神功妙济真君,简称为许真君,或是称为许旌阳。
  阴贼良善。
  【解释】
  对于忠厚善良的好人,应该要爱护他、推荐他、赞扬他,却反而阴谋的加以贼害。
  【分析】
  阴贼就是阴谋贼害,例如暗箭伤人,最是难以防备;而且别人被我害了,而我却不用背负害人的恶名,这是最糟糕的坏事。对一般人而言,尚且都不可以这样的阴谋加以贼害;若是用来贼害善良的好人,则更是不可以啊!因为善良的好人,是民众的希望所寄。善人在一个国家里面,则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重视;善人若是在一乡之中,则会被全乡的百姓所重视,所以怎么能够去阴谋贼害善人呢?
  【故事】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为人阴险狡诈贼害善良,所做的恶事不胜枚举。李林甫快要失败的时候,他看见一个鬼物,长得锯牙钩爪,全身是毛,眼睛如电,用手打他;过了没有多久,李林甫就七孔流血而死。李林甫死了之后,朝廷就下令,将他的爵位夺除;并且打断他的棺材,再杀戮他的尸体,还将他的子孙流放到岭南地区。宋朝淳熙初年,在汉州这个地方,有一位女子被电打死,这位女子身体上写有红字说道:‘李林甫为臣不忠,阴贼善良,三世为娼,七世为牛,这些报应受完之后,将永远沦入水族之中。’
  暗侮君亲。
  【解释】
  对于君王、国家元首、和父母亲,应该要忠诚、要孝顺、要尊敬;却反而暗中的欺瞒君亲,去做不忠不孝的事情。
  【分析】
  暗侮君亲这句话,是专门为好名之人,以及矫情做作的人而说的。国家和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就如同天地一样;如果领了国家的薪水而怠忽了公事,贪图利益徇私舞弊,或是奸诈阿谀欺上瞒下,这种的存心,怎么可以让君王或元首知道呢?这就是暗中欺瞒了君王元首啊!对父母亲的奉事供养不诚恳,处事待人不诚实,或掩饰自己对父母违逆的过失;这种的存心,怎么可以让父母亲知道呢?这就是暗中欺瞒了父母亲啊!
  【故事】
  明朝的宣宗皇帝,非常喜好诗词歌赋,经常命令朝中的大臣附和;有位学士自以为才气很高,他每次应制奉命做完诗的时候,就说:‘我所做的诗,实在是太好了啊!皇帝不但是做不出来,而且也看不懂其中的奥妙啊!’没有多久,这位学士就以诗字触犯了皇室的庙讳,而且讲话涉及讥讽;因此就被皇帝处以不敬的罪名,而夺掉了他的官职。
  慢其先生。
  【解释】
  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应该要恭敬的受教,却反而轻慢,真是大大的有失弟子事奉老师的道理啊!
  【分析】
  父母生下了我们的身体,必须要靠先生的教导,才能成就我们的学问;所以对先生、老师,要和对君王和父母亲一样的尊敬。现在的人请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往往只是虚有其表,吝啬钱财而且还于礼有亏;甚至还出言不逊,态度反常,有心的轻视老师,这则是和禽兽相差无几啊!
  叛其所事。
  【解释】
  对于所应服事的长官或主人,不能够效忠,就是背叛啊!
  【分析】
  叛其所事的事,是指以下事上;例如属员服事长官,士兵服事将帅,仆妾服事主人,都称作事;而背叛并非一定是显然的背叛违逆,只要是在所服事的人缓急的时候,自己不能做为他的倚靠;利害关头的时候,不能够怜悯救济,就叫做背叛了。
  【故事】
  三国时代,骁勇善战的名将吕布,最初拜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对待吕布,就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但是吕布这个人,却是有勇无谋,见利忘义;为了要贪图功名富贵,被同乡李肃一煽动,就决定投靠董卓;当天晚上,吕布就提刀进入丁原的营帐中,杀了丁原,并且取下了丁原的首级;第二天,就带著丁原的首级投效董卓;并且还发誓拜董卓为义父;后来吕布又为了貂蝉和司徒王允,而把义父董卓用戟刺死。不久之后,吕布被曹操的军队捉住,曹操本来不想杀掉吕布,甚至想要用他来帮助自己平定天下,就问刘备的意见;但是刘备则劝曹操说:‘明公,你难道没看见吕布,他是怎样服事他的义父丁原和董卓吗?’曹操听了刘备的话,觉得颇有道理,就下令将吕布缢死。
  诳诸无识。
  【解释】
  对于许多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说些假话来诳骗他们,使他们误信为真而害事。
  【分析】
  没有知识的人,正应当要随事的开导,告诉他们如何的辨别善恶,明白道理;使他们能够觉悟,不再迷惑颠倒,怎么能够因为他们容易欺骗而去欺骗他们呢?楞严经说:‘炫耀迷惑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疑误了众生的慧命,这种人死了以后,应当堕入无间地狱,受无量的大苦啊!’唉!人何苦要造作这种的罪业呢?
  谤诸同学。
  【解释】
  对于许多同学朋友,反而妄加的毁谤,破坏他们的名誉。
  【分析】
  同学和朋友,感情就跟兄弟一样的亲切;况且朋友是五伦当中的一伦,怎么可以妄加的毁谤,满肚子存的都是戈矛呢?
  佛陀说:‘朋友之间相处,彼此都有五种的责任要尽。第一、彼此若是作了恶事,应当要互相的规劝,禁止再作恶事。第二、彼此若是有了疾病,应当要互相的探视照顾调养医病。第三、彼此若是知道了对方的隐私,不可以向外人说出。第四、彼此应当互相的尊敬赞叹,不要断了往来,也不可以记怨。第五、彼此若是贫富不相等,应当要扶持帮助,不可以互相的诽谤。’
  【故事】
  宋朝的郭贽,赋作的非常之好,因而颇有声名。他的同学李勉,却是因为妒忌他的才华名气,就毁谤他。因此李勉连续好几次的考试,都没有上榜。后来郭贽先及第,接著又再考中了举人,这时候李勉方才以明经充选而已。榜诏下来的那天,李勉感到非常的惭愧后悔,就决定返回家乡不再赴考了。郭贽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就前往追赶,把李勉追了回来,后来李勉才考上。
  虚诬诈伪。
  【解释】
  用虚伪、诬陷、诈骗、欺伪种种的手段,来指责攻击他人的隐私和过失。
  【分析】
  漫无根据叫做虚,妄有污蔑叫做诬,诡计蒙人叫做诈,矫情欺世叫做伪。这四样分开来说则是四种;合起来说就是不诚实啊!要知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现在舍弃了诚,而用了虚伪、诬陷、诈骗、欺伪,这样岂不是违逆了天道而失去了人道吗?这种的存心,非常的不好,这种的行为,也非常的危险!如果是这种人的话,那就是天下第一等薄福之相的人啊!所以这种人来生不堕入畜牲、饿鬼、地狱三恶道,那会堕到那里呢?
  【故事】
  宋朝的奸臣丁谓,与人交往,从来都不说真话;并且还说:‘人的心若是真诚朴实的话,那么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啊!只是徒然受到别人的欺侮而已!’丁谓如此的存心,难怪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心在打些什么主意,令人无法测知;当时天下的人,都把丁谓看作是五鬼。说实在的,丁谓的虚诬诈伪,比鬼还要厉害;当然他的下场,也就不堪闻问了。
  攻讦宗亲。
  【解释】
  指斥宗族和亲戚的隐私或过失,而加以攻击。
  【分析】
  同姓的亲人叫做宗,异姓的亲人叫做亲;虽然亲戚关系,有远近亲疏的不同,其实都是我所应该关切的人啊!应当以亲爱忠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若是遇到了患难,应该要共同的来承担;遇到了困难缺乏的时候,应该要及时的予以接济;家丑要互相的掩藏,外侮要共同的抵御;怎么可以彼此互相的争夺,连一点点小事,也在锱铢的计较;甚至还彼此互相的倾轧,伺机攻讦报复。俗话讲:‘折断树枝,会伤到树的心!砍断树根,就等于斩断了树的脉啊!’这句话值得大家警惕。
  刚强不仁。
  【解释】
  气质刚强性情火爆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不能够仁慈温和厚道啊!
  【分析】
  孔子所赞赏刚毅的人,是因为他的意志坚定正直,而且又讲道理的缘故;而太上所教戒的刚强之人,是因为他很容易就动气发怒的缘故啊!中医称痿痹之症,叫做不仁,就是因为这种病症不知道痛痒。喜欢刚强动气发怒的人,待人接物的时候,也就不知道痛痒了;都是带著杀机,这就是俗话所讲的铁石心肠,这种人怎么能够仁慈呢?然而刚强到了最后,没有不被摧毁折断的啊!若是能在吃过了几次大亏之后,而渐渐的转化为柔弱,这也就是他的万幸啊!
  狠戾自用。
  【解释】
  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又喜欢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分析】
  凡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事情,就会懂得如何用人;而没有智慧的人,则是全靠自己来做;须知愚笨的人,自用尚且不可,更何况是凶狠暴戾而又刚愎自用,那就更糟糕了啊!
  佛说:‘凶狠暴戾的人,就像恶劣的坏马一样,很难加以调服;人若是凶狠暴戾,就很容易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肯服人了。因此也就没有益友和善知识来亲近他,更没有人愿意告诉他做人处事的大道理了。所以一个人会去造恶招怨的原因,没有比这个更严重了啊!’
  【故事】
  王安石是宋神宗皇帝时的宰相,为人喜欢猜忌怀疑、嫉妒又刚愎自用;而且还排挤忠良,欺世盗名;甚至胆大包天,毁谤圣贤,居然还敢厚著脸皮以圣贤自居;王安石刚当宰相的时候,还能够和当时朝中的贤人君子和睦相处;后来因为他推行的新法,朝中的贤人君子未能够认同,因而起了争执,王安石就排斥他们,甚至把他们贬官放逐到远方,他的儿子王雱甚至说出了:‘只要把韩琦、富弼的脑袋砍下来,新法就能够顺利推行’的这种话,那么其他的就更不必说了。后来因为攻击王安石新法的人愈来愈多,而他的言行,却是更加的骄傲、凶狠、放纵、怪异了。并且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这种狂语。这时候,他的罪孽深重,已经到了恶贯满盈的地步;他惟一的儿子王雱,背部突然长了毒疮,年纪轻轻的就夭折了;王安石非常的伤心,就向神宗告病,请辞宰相的职位。后来神宗也开始讨厌王安石,就免除他宰相的职位。王安石这时候,失去了皇帝对他的宠信,悲哀自己的独子早死,不能够传宗接代,而自己的狠戾不仁,倒行逆施,招到了百姓的厌恶和诅骂;以前被他所排斥放逐的贤人君子,也都相继的掌权施政,并且把他所主张推行的新法全部废除了;王安石因而感到十分的惭愧,惊吓恐惧而死。
  是非不当。
  【解释】对于恶人做坏事,反而说他是对的;对于善人做好事,反而说他不对,这样的认定是非,就显得太不允当了啊!
  【分析】
  真正具有道德仁义的仁人君子,就能够有足够的智慧,辨别好恶,允当的认定是非;要知道是非对一个人来说,则关系到这个人的善恶;对于一个乡镇而言,则关系到这个乡镇的利害;对天下国家而言,则关系到天下国家的安危;所以怎么能够不谨慎小心啊!若是轻率不当,任意的认定是非,那就太危险了啊!
  【故事】
  宋朝蔡京当宰相的时候,把司马光、苏东坡、程颐、王献可等贤人君子共一百二十人,认定为奸党;而且还奏请皇帝批准,把‘奸党’的名字刻在端礼门的大石碑上面;而且还命令全国各州县比照办理,老百姓为此感到非常的不平;没有多久,这块石碑就被雷打碎了,蔡京也因为事败,被贬官流窜而死。
  向背乖宜。
  【解释】
  对于恶人,应该要远避,反而要心向他;对于善人,应该要亲近,反而要违背他;这样的向背,实在是很不适宜啊!
  【分析】
  向,是应当要趋向的;例如好人好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趋向的啊!恶,则是应当要违背的;例如邪人邪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违背的啊!如果是趋向了邪,而违背了正;这就叫做向背乖宜;若是一时的不察,而向背失了当,就会导致终身都身败名劣;所以对于向背,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啊!
  【故事】
  宋朝的贤臣刘贽,曾谈论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政助役十种的害处。王安石就责备刘贽向背乖宜,并且向皇上报告,皇上就下诏命令刘贽分析反对新法的理由。刘贽就向皇上报告说:‘臣所趋向的是忠是直,所违背的是邪是佞;所趋向的是义,所违背的是利;所趋向的是君父,所违背的是权奸;如果臣因为这样而获罪,也是臣自己罪有应得;然而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终将为害天下苍生啊!愿陛下不要忘记我所说的话啊!’刘贽居然敢在皇上面前说出了真话,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刘贽认为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不可以为了自己的利害而畏首畏尾,后来刘贽当上了宰相。
  虐下取功。
  【解释】
  有的做官的,竟然胆敢施行暴政,虐待百姓,以贪取功劳奖赏。
  【分析】
  蜡烛遇到黑夜,则成就它破除黑暗的功劳;船得到水的浮力,则成就它载送货物的功劳。大抵只要水到渠成,功劳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显现出来,根本就不需要去取得功劳啊!所以只要有取得功劳的意思,那么做将军的,放纵他的军队去抢去杀;做官的,妄自的增加粮税劳役;做法官的,都加重犯人的罪刑,也都可以不必有所顾虑而任意的去做了啊!然而这些都是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来换取个人功名的行为;功劳就算得到了,也不过是升官而已;但是灾祸却是随之而来,而且不只是杀身之祸啊!人虽然是再笨,也不至于如此啊!我们不妨看看古人,例如宋朝的大将曹彬,攻下江南的时候,不杀一个人!汉朝的汲黯,为了救饥荒,就假传圣旨打开粮仓,因此而救活了几万个饥民!汉朝的于定国,担任廷尉审案的时候,百姓就是被判了罪,也没有感到自己被冤枉的!在当时来讲,他们何尝不是国家的第一功臣啊!
  谄上希旨。
  【解释】
  奉承在上位的长官,以迎合他的意旨。
  【分析】
  在上位的长官,尚未做出决定的时候,犹有劝说挽回的机会;但在这时候,若是有人逢迎长官,那么长官的决心,就会更加的坚定,以至于到了不可再劝说挽回的地步了。这不只是臣子之于君王而已;例如在下的属官迎合上司,地方的绅士迎合官府,部属迎合主管,仆人迎合主人等等,这些都是啊!凡是居上位的人,事事都应当依循著道理去做,千万不可以有所贪图而自私自利,使人有机可乘,向自己逢迎拍马;而在下位的人,又怎么可以去希求不合道理的功名,贪图不义的钱财呢?应该知道奉承迎合,屈膝谄媚,只是徒然的丧失了自己的良心和人格,和别人结下了无穷的怨业啊!
  【故事】
  唐太宗曾经指著一棵树说:‘这棵树实在是一棵好树啊!’宇文士及从此就一直不断的逢人就赞誉这棵树。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很严肃的对宇文士及说道:‘魏征一直在劝我,要远离奉迎阿谀的佞人,我始终都不知道,佞人是什么样子,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你就是佞人啊!’宇文士及听了,立即就向皇上叩头谢罪,惭愧不已!
  受恩不感。
  【解释】
  受到人家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图报,竟然还忘恩负义。
  【分析】
  古时候的人,就是受到别人布施一餐饭的恩惠,也必定会回报的;纵然是没有能力回报,也一定是铭记感激在心,念念都不敢忘记啊!智度论说:‘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知道要感恩图报,这种人简直连畜生都不如啊!’这句话讲得实在是太贴切了!然而恩惠当中,有所谓大恩的有四种:一是天地的大恩,二是父母的大恩,三是国家的大恩,四是师长的大恩。或是有人糊里糊涂的过了一生,对上面所说的四种大恩,根本就未报,而对于私恩小惠的报答,却是感到沾沾自喜,这就是所谓的舍本逐末,并不是报恩啊!
  念怨不休。
  【解释】
  对有仇怨的人,不思以德报怨,却要怀恨报复;而且还念念不忘,不肯罢休呢!
  【分析】
  对于弑君杀父的大仇,离散骨肉的仇恨,君子对于这种的仇恨,自然有他以直报怨的方法。至于私人的仇恨小怨,可以用理性来排遣,可以用感情来原谅,这样私仇小怨,便可以因此而消除化解了。若是仍然还念念不忘,则怨怨相报,也就永无休止了啊!
  【故事】
  唐朝的李德裕,在做宰相的时候,和许多人结下了不少的冤仇。后来李德裕被贬官,谪放到珠崖(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有一次在珠崖,他见到一座佛寺的墙壁上,挂了十几个葫芦,心中感到十分的奇怪;就询问寺里的僧人,僧人告诉李德裕说:‘这都是人的骨灰啊!这些人都是因为得罪了当权的宰相李德裕,因而被贬官流放到珠崖,也就死在这里;老僧看到他们客死他乡,尸体无人掩埋,实在是太悲惨了;所以怜悯同情他们,就把他们的遗骨焚化了,放在葫芦里面,等待他们的子孙来领取带回家乡啊!’李德裕听老僧这么一说,吓得直向后面倒走,而且心痛如绞,竟然痛到死掉。
  【嘉言】
  于铁樵先生说:‘别人用势力加在我的身上,而我则以宽宏的度量,来容忍他这种偏差的行为;这样就可以扫除内心层层障碍的乌云,熄灭心中想要报复的星星之火了。’所以君子是不念旧恶的啊!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精简本卷三(上)
  
  轻蔑天民。
  【解释】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会爱国爱民;而且竟然还敢任意的轻视欺侮天下的人民。
  【分析】
  唐太宗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道德若是积得厚,则永远令人怀念感佩;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则国家自然就巩固安全了。’所以做君王的,若是有仁厚的道德;则人民归向他,就像归向父母一样啊!我们观察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圣王,都是仁民爱物,视民如伤;爱护百姓就如同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况且是替代君王治理州县的官吏,就更应该要体会这个道理啊!
  【故事】
  宋朝的郑清臣,生性非常的刻薄寡恩。他当槐里县的县令,虐待县民;等到他任满离开的时候,槐里县的百姓把道路都挤满遮断了,并且向郑清臣吐口水咒骂他;郑清臣就以辖内属民侮辱长官的罪名奏报朝廷,宋真宗就说:‘为政最重要的是在得民心,民心对你的施政,既然是如此的唾弃反弹,那么你在槐里县的施政和所作所为,不用问也就可以知道了!你竟然还敢抱怨,把民众当街侮辱你的事情奏报朝廷,真是太胆大妄为了啊!’郑清臣因此而被朝廷定罪贬官。
  扰乱国政。
  【解释】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能爱国爱民,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破坏了社会的秩序!
  【分析】
  一个国家必须要培养和平的福报,不可以任意的变更法令制度;即使是有所建设和变革,也必须要十分的详细谨慎啊;若只是一个人的私意,想要有所变更,就轻率的提出改革的建议;那么这样就有了一番的施行,也就会有了一番的扰乱损害;况且祖宗所制定完成的法令规矩,各级官吏的奉行,时间已经相当的长久;而且百姓也已经习惯了,感到很方便,何必一定要频频的变更旧有的规定,徒然的扰乱国家的政务呢?
  【故事】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推广□骑之法;而朝廷的大臣,对于李林甫的这个主张议论纷纷,多持反对的态度;但是李林甫却是极力的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唐朝的国防力量,因为□骑之法推行而一蹶不振了。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创行新法,而且还一意孤行急切的推行新法;结果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导致宋朝国家的元气,因为新法的推行而大受伤害,国力从此而极速的衰落,这些都是扰乱国政的流弊害处啊!
  赏及非义。
  【解释】
  不能够赏善罚恶,以彰显劝善惩恶的功能,竟然却奖赏到不义的恶人。
  【分析】
  赏之为道,目的就是为了要崇尚道德报酬功劳,所以‘赏’是国家朝廷激励劝导人心重要的法令制度;不应该赏而赏的,就叫做非义。所以违背了是非,废弛了法纪,助长了恶行;偏心自私,进用了坏人而换掉了好人,这些的措施作为,最是干犯天怒啊!所以负责爵赏的人,能够不小心谨慎吗?
  刑及无辜。
  【解释】
  刑罚到无辜的好人,使他们含冤受屈。
  【分析】
  刑罚的目的,是用来惩罚警惕恶人的,圣人不得已才制定了刑罚;所以刑罚本来就不是吉祥,也不是善事;而刑罚额度的裁量,和犯人所犯的罪,若是相当相称的,尚且还要哀愍可怜他们,因为不明白道理而误蹈了法网;不可以因为破了案立了功而感到欢喜,这样恐怕会弄错了案情啊!所以古人对于刑罚的斟酌裁量,非常的谨慎,详细的审理明查;若是刑罚不当,使得无辜的人受害,这样不只是在审查案件上不公平有缺失,而且也违背了上天好生之德的美意啊!况且杀人者死,法律有明文规定,今天却因为自己的疏失错误而刑罚到无辜的人,所杀的不止一个人而已,而将来受到报应的只有我一个人,那么杀人抵命的道理,不知道应当要如何才能够公平啊!唉!这种的罪业,就算是平时为官公正廉明,尚且不免于在案情胶著疑云重重,或是证据相似的时候,偏差的坚持自己的意见来认定罪刑,而不去虚心详细的明察,因此而导致了后来终身的饮恨后悔;而且无辜被杀的人,一定会怨怨相报紧追不舍啊!何况是那些审查案件漫不经心的官员,那他的果报就更严重了啊!想到这里能不怕吗?
  【故事】
  李龟正担任法官,断狱判案的时间相当的长。有一天,他有事出门,经过三井桥的时候,亲眼看到十几个人披头散发,大喊‘冤枉啊!我是被冤死的啊!’渐渐的走过来逼近他,李龟正这时候感到十分的害怕,立即就折返家中。回到家之后,就教诫他的儿子说:‘你们读书做官,千万别担任审判案件论人罪刑的职务啊!我担任法官,因为清廉谨慎畏惧,所以常常因循依照往例来判决,以至冤枉杀死了那么多人,我今天就是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啊!’没多久,李龟正就死了。
  杀人取财。
  【解释】
  故意把人杀害,以夺取他的钱财。
  【分析】
  把人杀死以夺取死者的钱财,这种的恶行,不一定全都是强盗才会做的;例如贪官污吏,为了贪取非分之财,就用刑罚的手段,将嫌犯杀死在监狱中;豪门巨富贪财无厌,欠他们钱的人,纵然是到了颠沛流离的困境,这些豪门巨富,仍然是昧著良心,逼迫他们限期还钱,而且还加重利息;心狠手辣的人,为了贪取钱财,竟然乘人之危夺取钱财,根本就不理会别人的死活;庸医为了贪财,枉顾病人的性命,乘人病情危急的时候,榨取病患的医疗费用;这些人都是因为贪财而起了杀人的动机,做出了杀人的行为啊!然而这些杀人取财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被厉鬼索命而死的;而他们所夺取来的钱财,到最后也都化为乌有了啊!
  【故事】
  长江沿岸有一个船户名叫龚撰,乘著江上起大风的时候,把一位富商推下水淹死;然后再夺取富商遗留在船上的钱财,龚撰因此摇身一变成为富翁,在维扬定居下来;不久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长大以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视父亲为仇人,龚撰因此感到非常的忿怒,就到庙里叩问乩仙,乩仙说:‘庚子八月西风恶,扬子江中波浪作;二十年前一念差,贵君试把心头摸!’龚撰听了大吃一惊,知道二十年前,那位被自己在扬子江上推挤下水淹死的富商,已经投生做了他的儿子,来向他报仇了啊!于是龚撰吓得弃家而去,最后落得不得好死。
  倾人取位。
  【解释】
  陷害别人,以夺取他人的官位。
  【分析】
  世间的一官一职,虽然都有定命;但是做部属的,只要肯努力断恶修善,就有机会升官,升到非常显赫的地位。平常人只要多做善事,也有机会得到官禄;若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就不择手段陷害他人,以夺取他人的官位;然而因果循环,天理昭彰,陷害他人的人,最后还是会被别人陷害的;夺取别人官位的人,最后自己的官位,也会被别人夺走;而且报应之快,几乎马上就可以看得到啊!
  诛降戮服。
  【解释】
  贼寇若是已经投诚降服,反而把他们杀死,最是大大的违逆天理。
  【分析】
  用兵打仗是凶事,战事实在太危险,圣人不得已才用兵;所以古时候因为战争而杀死了许多的敌人,则会替他们感到悲哀,可怜他们战死沙场;战胜的一方,并且会为战死者举行丧礼;至于投降归顺的敌人,更是应该要怜悯安抚劝谕他们;若是已经投降顺服的敌人,而又把他们给杀掉,这种的居心,实在是太残忍了,所造下的恶业,也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将来遭到的灾祸,没有比这个还要大啊!
  【故事】
  汉朝的大将李广,武功高强善于射箭,匈奴人对李广非常的畏惧,李广因而就被称做飞将军。唐朝的大诗人王昌龄,写了一首出塞的诗,称赞李广的英勇说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然而李广的官运却不好,他的战功虽然彪炳,但是始终都不能够封侯;李广曾经对相士王朔说:‘我李广自少年从军以来,每次和匈奴作战时,没有不抢先在前,拼命的杀敌立功;汉兵追击匈奴的时候,我也每次都参与;然而比我晚从军的后辈,都已经封侯了;而惟独我却不能封侯,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啊!’王朔说:‘将军请您仔细的想想,在您的一生中,有没有做过使您感到遗恨的事情呢?’李广回答说:‘我曾经杀死已经投降的胡人八百人,事后我也感到非常的后悔遗恨啊!’王朔说:‘灾祸莫大于杀死已经投降的敌人,这就是您所以不能够封侯的原因啊!’后来李广出征匈奴,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李广因此而自杀身亡;他的孙子李陵也做了将军,在一次战役中,被匈奴俘虏而投降了匈奴;李陵的家族,因此就被汉朝的天子下诏满门抄斩。
  贬正排贤。
  【解释】
  贬谪正直的官吏,到边远的地方;排挤贤良的同僚,使他失去官位。
  【分析】
  正人君子,贤良之士,都是国家的栋梁,所以应当要重用他们,这样朝廷中才能人才济济,国内国外也都会知道而有所畏惧警惕;若是因为妒忌他们的才能节操,和自己不同道,就想尽办法排挤他们,放逐贬谪他们到边远的地区;这种妨害贤良毒害国家的罪孽,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啊!
  明朝颜茂猷先生说:‘凡是排挤贬谪贤良的人,和包容贤良的人,原来相差并不远,只是因为被‘我见’所影响。例如有听到贤人的名声,对他非常的仰慕;等他到了面前,对他便有一两件事情忍耐不过,积久之后,便成了仇恨。故包容关系较远的贤人比较容易,包容身边的贤人则比较困难;包容的时间短比较容易,包容的时间长则比较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彼此的气,互相的抵冲,而彼此的才能,也互相的抵触了。彼此的名声,在互相的排挤下,造成彼此的影响互相的打击的缘故啊!而且这些贤人,也未必都能够做到了平等心、无我相的地步;所以在彼此交往久了之后,就看见对方的短处了;以往仰慕对方的德行,现在则认为是错敬了对方;今天嫉妒贤人,反而觉得自己的心中是没有偏差的,其实这就是自己的心量不能够容下贤人君子啊!所以有君子相遇,而最后却弄得反目成仇,毛病就是出在这里。必须平日就要有克己忍辱的功夫,不为名、不著相,实实在在的为国为民;对于一切的毁谤赞叹,丝毫都不放在心上,这样才能为子孙和百姓造福啊!’
  【故事】
  唐朝的卢杞,很讨厌颜真卿,一直想把颜真卿赶出朝廷;当时刚巧李希烈叛变,卢杞就向皇上奏道:‘臣想只要得到一位儒雅的重臣,为李希烈分析叛变的福祸,就可以不用劳动军队,而使得李希烈臣服朝廷;颜真卿乃是三朝的旧臣,忠心正直,刚烈果决,而且名重海内,大家都佩服他;所以臣想他是最恰当的人选了!’皇上因此同意卢杞的建议,下诏派遣颜真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20-7-17 15:26:41 | 只看該作者
代表朝廷去安抚李希烈;后来李希烈想要留下颜真卿当他的宰相,颜真卿抵死不从,因而为国殉难;所以这件事,实在是卢杞所造成的。后来李怀光向皇上奏报:‘卢杞残害忠良,奸臣误国。’卢杞因此就被贬官流放到新州,而且就死在新州。
  凌孤逼寡。
  【解释】
  欺凌孤儿,逼迫寡妇。
  【分析】
  凌孤逼寡这句话的大意,在前面的‘矜孤恤寡’的注解中,已经提到了;太上既然劝诫‘矜恤孤儿寡妇’于前,又再劝诫‘凌逼孤儿寡妇’于后,反覆的叮咛,十分的恳切;因为孤儿寡妇是人生的不幸,所以为天地所重视;怎么可以乘他们无依无靠的机会欺骗他们,残害他们呢?甚至侵占夺取他们的财产,或是使用诡诈的手段,派遣他们劳役差事,或是依仗著权势,迫使孤儿寡妇流离失所,冤屈无处控诉啊!我们暂且不论鬼神的明察,和报应的不爽;只要想到孤儿,他们也是人家的儿子;寡妇,她们也是人家的妻子,请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妻子,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想想,也就不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凌孤逼寡的事情了。
  弃法受赂。
  【解释】
  做官的竟然敢抛弃法律,接受人家的贿赂。
  【分析】
  从‘弃法受赂’,一直到‘见杀加怒’,都是就官员审问刑案上面来说的。凡是衙役或是书办,也包括在内,并非专指法官而已。太上说‘曲直轻重’,首先就说到‘弃法受赂’;因为‘曲直轻重’自然会有它一定依循的法则;而其惟一的目的,就是想要得钱;所以才会任意的接受,贿赂之人所请求的条件,而颠倒了法律规定;若是法官、衙役或是书办,枉顾了法律的规定,竟敢抛弃法律,仅凭自己的好恶,来判定人犯的死生,那么人民将不知道如何是好,而且会不知所措;难道他们没想到,这样做的话,一定会弄得天怒人怨,而且自己也必定会遭到奇祸啊!
  【故事】
  侯鉴在担任江夏令的时候,与一位僧人颇有交情,只要他遇有空闲,就一定会去拜访这位僧人。而且在他每次拜访的时候,僧人都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欢迎招待他的菜饭;可是有一次侯鉴去拜访僧人,僧人此次的招待,却和以往相差的非常悬殊;侯鉴因此就问僧人,僧人回答说:‘侯大人,您每次来访的时候,土地公一定会事先通知我,所以我才能够预先做好准备啊!可是您这次来访,土地公却事先没有通知,所以我才来不及准备,以至于招待不周啊!’侯鉴听了非常的震惊,就拜托僧人请问土地公,这次不通知的理由?当天晚上,僧人就梦到土地公对他说:‘侯鉴的官本来可以做到宰相,可是近来因为他接受了一位姓胡的,贿赂他六十两的银子,因此而冤枉的断下了一件案子;天帝已经销去他宰相的职位,他的官只能做到监司的职位,和我已经没有统辖的关系了,所以我才没有通报啊!’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解释】
  把理直的变成理曲,把理曲的反认为是理直。
  【分析】
  两边的当事人,各自都向官府提出了诉状,互相的控告对方;这时候双方道理的曲直,尚未查明清楚,他们的生死与夺、有罪没罪,全都在法官的一句话啊!所以法官怎么可以轻忽随便的就宣判呢?现在却有把当事人理直的判成了理曲,而把理曲的判成为理直的法官啊!如此曲直颠倒的法官,若不是因为他接受了贿赂,就是他偏心循私啊!否则轻率卤莽到了这种地步的人,怎么会当得上法官呢?
  【故事】
  赵时在担任无为州教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囚犯对他说:‘我不幸被祖翔害死了啊!’赵时就说:‘祖翔这个人精通法律,操守又廉洁,为人处事非常的谨慎,他怎么可能会冤枉你呢?’囚犯说:‘我的死,虽然不是祖翔的意思;但是因为他心里面一直都怀疑我有罪,所以他就曲直不分,竟然把我判了死刑!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不是祖翔害死我,那又是谁呢?我已经把我的冤情,告到冥王那里,所以祖翔也活不久了!’果然一个多月以后,祖翔就死了。
  入轻为重。
  【解释】
  把应该判轻刑的,却把他判了重刑。
  【分析】
  书经说:‘法官在判刑的时候,若是心中感到怀疑,就应该判得轻些。’又说:‘判罪宁可判得轻些,也不要判得比他应该判的罪刑重啊!’但是居然有法官,故意把应该判轻的判成了重刑,实在是严重违背了圣人体恤怜悯罪犯的用心啊!而且人命关天,关系生死,责任更是重大,负责审案的官员,最应该加以留意,小心的搜查证据,不可以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容易被诬赖之徒乘机利用,而误导了案情啊!
  见杀加怒。
  【解释】
  看见有人被判死刑执行死刑的时候,不替他哀怜,反而加以嗔怒,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
  【分析】
  曾子说:‘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这是说有罪的人,当他接受刑罚的时候,仍然应当要体谅他犯罪时候的动机,不可以轻率任意的加重他的罪刑;况且死者不可能再复生,虽然是他自作自受,罪由自取;然而现场看到他受刑被杀,心中应该是感伤不已,正要为他掩面哭泣流泪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加以嗔恨忿怒呢?这种人的心,实在是太残忍了。至于家禽兽畜鱼类,被人宰杀的时候,更是应当要怜悯它们的无罪无辜;若是见到它们被杀而加以嗔恨愤怒的话,这种人一定是残暴酷虐嗜好杀生的恶人啊!
  知过不改。
  【解释】
  明明知道自己的过失,却是不肯悔改。
  【分析】
  文殊菩萨向佛陀请教说:‘少年的时候造孽,到老的时候才修行,这样能够成佛吗?’佛陀回答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圆悟禅师说:‘那一个人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能够改,就是善莫大焉啊!’所以唯有君子能够改过迁善,那么他的道德也就日新又新;而小人则是掩蔽隐藏,甚至文饰他的过失,所以他所造的恶业,也就愈来愈显著了。
  【故事】
  宋朝的大文学家曾子固(曾巩)与王安石的交情颇佳,神宗皇帝就问曾巩说:‘你觉得安石的为人怎么样呢?’曾巩回答说:‘安石的文章行谊,并不比汉朝的扬雄差,但是因为他吝啬,所以比不上扬雄啊!’皇上说:‘安石的为人并不重视富贵钱财,你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臣所谓的吝啬,是指安石虽然勇于任事,有所作为;但是他却是吝于改正自己的过失啊!’神宗听了曾巩的话,就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见善不为。
  【解释】
  明明看见善事就在眼前,却是不肯勇敢的去做。
  【分析】
  古人说:‘取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成亿。’所以做善事,贵在要日积月累的储积。知道是善事,就马上要去做;而且还要很认真努力的去做。老子说:‘九层高的楼台,最初也是开始从累土渐渐累高的啊!千里之远的行程,最初也是开始从脚下一步一步的走啊!’人若是能够每天改掉一个过失,则可以消除一项的罪业;若是能够日行一善,则可以增加一个福报的基础。
  【故事】
  周朝末期的时候,齐桓公有一次经过郭氏的废墟,就问住在附近的老人说:‘郭氏家族是怎样衰败灭亡的啊?’老人回答说:‘因为郭氏家族喜欢善事而厌恶恶事的缘故啊!’齐桓公就说:‘喜欢善事,讨厌恶事,怎么会衰败灭亡呢?’老人说道:‘因为郭氏家族喜欢善事,而不能够去做善事;讨厌恶事,而又不能禁止自己不去做恶事,所以才会衰败灭亡啊!’
  自罪引他。
  【解释】
  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认;反而牵引他人,希望脱卸自己犯罪的责任。
  【分析】
  罪是自己犯下的,等到东窗事发的时候,就牵引嫁祸别人,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拖人下水啊!他的动机,不是希望掩饰疏漏自己的罪行,就是想要报仇嫁祸他的仇人;却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终究是遮掩不住;而诬赖别人,也终究是诬赖不成啊!只是徒然的增加了自己的罪孽而已;纵然是侥幸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仍然难免会遭到天诛啊!
  【故事】
  赵业曾经在旁观看贾奕杀牛,贾奕死了之后,就向阴间的判官说:‘我杀牛的时候,赵业也在旁边帮我杀啊!’他这样说,是希望赵业能够分担自己的罪过。等到赵业的魂魄被鬼卒拘捕到阴间,几乎不能辨认贾奕了;不久就看见一面大镜子,直径大约有一丈多长,悬在空中;这时候,可以很清楚的看见,贾奕手里拿著刀在杀牛,而赵业则是靠在门的旁边,心中有不忍之意;这时贾奕才肯服气认罪,而赵业的魂魄才能够重返阳间。
  壅塞方术。
  【解释】
  故意阻挠医卜星相或是一技一艺等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用所学的方术,来养家活口济助世人。
  【分析】
  医卜星相以及一技一艺,都可以算是方术;功夫浅的人,可以藉著方术来养家活口;功夫高的人,则可以用来济世救人。若是故意的壅塞阻挠这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行使,这就是我们的心量不够广大,而国内就会有许多饥寒失业的人了!至于是邪师庸医,会伤害到教化,会误人的性命,以及烧丹炼汞这类的方术,就不可以援用这个例子,而是应当要加以禁止。
  【故事】
  翟乾祐在世的时候,因为他能够考召神明而颇有名声。他每每念到云安境内江河,水流危险的地方,就有十五处之多;因此他就召来滩神,想办法要弄平这些滩险,使险滩不再危险;共有十四处的滩神应他召请而来。独独有位女滩神,头上戴著高帽子,身上穿著大长袍,向翟乾祐慷慨的进言说:‘据我观察,您要平滩险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要方便往来的船只;您不知道从事船只生意的人,获利相当的丰厚;纵然是多花些小钱,对他们来讲,也不足以构成损失;而沿江居住穷苦的人家,就有三四百户之多;他们没有田地可以耕种,没有桑树可以养蚕,全都靠著用劳力拉船,渡过险滩讨生活啊!今天若是把这些险滩弄平了;对行船的人而言,固然是方便多了;可是对那些住在江边,靠著拉船过日子的穷人来说,以后他们要靠什么过活呢?太上的意思,决定不是这样的,我深恐您到时候会因此而获罪,不免为您担心,所以向您建议希望您能改变这个决定!’翟天师叹气的说道:‘您的考虑是如此的周延深远,不是我能够比得上的啊!’于是就再命令十四位滩神,各自的重新恢复滩险。
  讪谤圣贤。
  【解释】
  对于古圣先贤,不能够恭敬的崇奉,竟然敢任意的毁谤。
  【分析】
  有两种人喜欢戏侮毁谤圣贤,一种人是因为自己的愚痴,不知道圣贤伟大的教化,对世间有深远的影响,这种人就像是躲在瓮里面从瓮口看天,却埋怨天空为什么那么的渺小。另外一种是世智辩聪的人,仗著自己的聪明辩才,煽动鼓惑他人毁谤圣贤,这种人就像是在水中捉月亮一样,徒劳无功;而圣贤是不会因为他们的煽动鼓惑别人毁谤,而受到任何的影响。
  【故事】
  高之绶不信仙佛,而且还想尽办法极力的毁谤。他曾经用法华经来糊墙壁,有人送他一尊佛像,高之绶就说:‘这个佛像可以拿来做成器具使用啊!’于是就用锯子锯开,做成环形的饰物十枚;后来高之绶因为讥讽批评朝廷的施政,被皇帝下诏,把他送到刑部审判问罪,最后被判腰斩,并且在市集上公开的执行。
侵凌道德。
  【解释】
  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亲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
  【分析】
  世间有道德的人,例如读书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或道士;他们的言语,可以做为世人的法则;他们的行为,可以做为世人的楷模。这些有道德的人,所以出类拔萃超群出众,乃是因为天地正气之所钟啊!我们爱敬他们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侵犯欺凌他们呢?
  【故事】
  国清禅师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但是有某位官员,向来就不相信佛法,就把禅师绑起来,打了二十大板;这位官员晚上就梦到死去的父亲很生气,而且哭泣的向他说:‘你竟敢污辱禅师,阎罗王为了这件事情,也打了我二十下的铁鞭,连你的官位也被削除了啊!’
  射飞逐走。
  【解释】
  射杀飞禽,逐捕走兽。
  【分析】
  射—不只是用弓箭射而已,凡是用火枪、鸟铳、药弩、弹弓、粘竿、扣索、网缦,都算是射啊!或是为了卖钱,或是为了贪图口腹之欲,就在四处布下了杀机陷阱,使得飞禽丧命,有的头被斩断了,有的胸被贯穿了,不知道有多么的痛苦啊!我们应当要加倍的发慈心来救护它们。吃它们肉的人,为何忍心要跟它们结上这个往后必定会报复的怨仇,而一定要用它们来充当我们可以调整减少的菜肴啊!而捕杀禽兽为业的人,何苦要造下这种无穷的怨孽,来赚这种有限的利润呢?
  发蛰惊栖。
  【解释】
  发掘蛰伏在土里的虫,惊扰栖息在树上的鸟。
  【分析】
  天冷的时候,虫都蛰伏在土里面,若是把虫挖掘出来,它们一定就会冻僵死掉。所以太上在这里特别写出来,以禁戒人们不要做;而诸佛菩萨尤其更是爱惜怜悯这些小虫,人怎么可以不体会这个道里,而随便的去挖掘蛰伏在土里面的虫呢?
  【故事】
  宋朝的大将曹彬,在冬天的时候,决不整修房屋和墙壁;有人就问他原因?曹彬回答说:‘冬天修理屋墙,恐怕会伤害到蛰伏在里面的虫啊!’
  【分析】
  鸟既然已经栖息在树上,就好像人已经上床睡觉一样;这时候忽然有所惊动搔扰,岂不是全家都被惊扰的大乱了吗?太上不要惊动栖息在树上鸟儿的教诫,跟孔子所说:‘弋不射宿’的意思是一样的;仙经上也说:‘凡是能够随时随地行方便,救护众生性命的人,必定会得到福德长寿的果报。’
  填穴覆巢。
  【解释】
  填塞虫蚁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鸟栖息的鸟巢。
  【分析】
  穴—是一切细小的含灵聚集居住的场所;自人看来,只是一个洞穴而已;从它们看来,则是它们赖以安居的家啊!跟人居住的家,没有两样,怎么可以把洞穴填起来塞住呢?这样就会断了它们的生门,绝了它们的出路;而且甚至会覆灭它们的宗族啊!人类怎么可以忍心这样的做呢!
  【分析】
  巢—是一切大小的鸟类,依止在里面哺乳生产的地方,并且还可以躲避霜雪寒冷的侵袭,被网捕捉被弹射到的危险。若是被人弄翻了鸟巢,就跟人类被毁了屋宅烧了房子的情况没有两样,岂不是置它们于死地吗?
  【嘉言】
  慈寿禅师说:‘世人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你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人多杀生是因,于是就有刀兵劫的果报;因为你杀了他的性命,所以他就来杀你,要你还他的命;你欠他的钱不还他,他就来烧你的家,使你损失财产;把你的妻子离散了,原因就是你过去曾经破坏过鸟类蜂类的巢穴,这就是报应啊!而且报应是相当的,所以我们要洗洗耳朵,好好的听佛说的话啊!’
  伤胎破卵。
  【解释】
  伤害了动物的胞胎,破坏了它们的蛋,都是杀生的行为。
  【分析】
  动物禽鸟虽然还没有出生,但是胞胎和蛋,里面都有生命,就像人类怀孕一样,所以伤了它们的胎,破坏它们的卵,就等于是在杀生啊!佛说:‘人若是凶恶残暴,不相信因果报应的道理,敢去捕捉刚出生的幼小禽鸟,和吃它们的蛋,使飞禽鸟类失去了它们的孩子,因而悲伤的啼叫;甚至伤心到眼中出血,这种人会得到孤独没有儿子的报应啊!’
  愿人有失。
  【解释】
  常常愿人失败而幸灾乐祸。
  【分析】
  别人有了失败,实在是很不幸的事情;不为他感到哀伤怜悯,却反而愿他失败最好,这就是所谓的幸灾乐祸啊!这种人既然是以为灾祸是可幸可乐的,所以灾祸怎么会不跟随著他而来呢?那么失败不会是别人,反而是落在自己了。人虽然是再笨,也不应当这么做啊!
  毁人成功。
  【解释】
  毁坏别人成功,使他功败垂成。
  【分析】
  毁—有两种的意思,一种是毁坏,一种是毁谮。想要立功的人,无论是要立大功,或是立小功,莫不是竭尽所能的力图成功;而我却是一定要去阻挠他,破坏他,使他失败;我这种的心术,真是如同蛇蝎一样的狠毒啊!
  【故事】
  明朝的曾铣,负责边防的军务,他想要收复河套;当时的宰相严嵩,揽权贪污,恐怕曾铣会收复河套,立了大功;就乘机向皇上毁谤曾铣和夏言,擅自挑起边疆的冲突;因此曾铣夏言两人,都被朝廷处死。后来严嵩被弹劾,罢黜为平民;他的儿子严世蕃,则被砍头处死。
  危人自安。
  【解释】
  使人承当危险,只求自己安稳。
  【分析】
  千经万论,只是论一个心字,现在我与别人同处在祸乱之中,竟然想要使别人承当危险,而我却居于安稳;这种存心,实在已经丧失了本有的良知啊!于铁樵先生说:‘舍却危险而就安稳,这本是情理之常,而为什么被上天所厌恶呢?上天并非厌恶他自求安稳,而是厌恶他使人承当危险;人生所经历的许多情境,莫不有安稳和危险的分别;如果只知道自己求安稳,而不顾别人危险的话,则杀机已经埋伏在其中了,随时随地都会有暴发出来的危险啊!如果使这种诡计得以成功,那么狡猾诡诈的人,都可以高枕无忧,而心存仁厚的人,都要活不成了啊!这怎么是天地之心呢?
  减人自益。
  【解释】
  克减别人的利益,只图自己的利益。
  【分析】
  天下惟有利益他人的人,才能够利益自己。如果是无益于人,而仅是有益于己,尚且不是真正的利益;况且是减损了他人的利益,而自己却取得了较多的利益啊!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只顾自己的财富,不顾他人的贫穷’啊!于铁樵先生说:‘现在的人,对于钱财田地房产等等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减人自益;他们怎么会知道,这样做只是在向人借债而不写借据啊!虽然他们的钱财,日益的增加,可是他们生命的大限,却因此而愈来愈近了;这样看来,那里有所谓的利益啊!’
  以恶易好。
  【解释】
  货物交易的时候,竟然把坏的东西,暗中换了好的东西。
  【分析】
  所谓以恶易好,例如拿铁来换金,用石头来换美玉,以布来换绸缎等这类的事情;在达观的人眼里看来,是不值得一笑的;但是这种人的心态和动机,则是接近偷窃啊!
  【故事】
  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珍藏过一块美玉,有一位叫章持的官员,到苏东坡的家中拜访,并且请求观赏这块美玉;章持就乘著观赏美玉的机会,竟然偷偷的用一块燕石换掉了美玉;苏东坡当时没有发觉,等到抵达黄州的时候,才发现美玉早就被章持换掉了,然而苏东坡却只是一笑置之。这件事情过没多久,章持就被朝廷贬官,流放到台州而死;不知道这块美玉,又归何人所有了!
  以私废公。
  【解释】
  以自己的私心而废弃了公理。
  【分析】
  以个人的喜怒恩怨,而废弃了公道的是非曲直;如果在上位的领导人以私废公,就会邪正不辨;那么朋友乡党之间,就会有党同伐异排斥异己的嫌疑了。一个人若是以私废公,更进而爱憎不当;那么就会连自己的家人,父子至亲骨肉,也都会变成怨家了。人情蒙蔽的害处,莫甚于此啊!
  【故事】
  从前洛阳县令孔翊,在衙门的庭前,放置了一个火盆,凡是有关说请托的信件,一律投入火盆烧掉,连看都不看;他说:‘县令与百姓最亲近了,官场上难免会有许多的请托;若是照办的话,则百姓就会受害;若是不照办的话,就不免会得罪人;惟有请托的信函到我手上的时候,我不拆开,立刻就把它投入火盆烧掉;在我来讲,我不知道请托的是什么事情;而在请托的人来说,也不至于得罪他们啊!因为公理的曲直是非,都有一定的标准,审判案件也有法令的依据,怎么可以以私废公呢?’后来孔翊的儿子,十九岁就考中了进士。
  窃人之能。
  【解释】
  窃取他人的技能,据为己有。
  【分析】
  例如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是自己的文章;窃取别人的谋画,以为是自己的谋画;窃取别人的功劳,以为是自己的功劳;窃取师傅的教诲,以为是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行为,必定会遭受到谴责。
  【故事】
  周朝的时候,梁山发生山崩,晋国的国君就召见大夫伯宗,了解山崩的情形。大夫伯宗在前往晋见国君的途中,遇到一位车夫;就问他说:‘你最近有没有听到些什么消息啊!’车夫回答说:‘梁山发生了山崩,崩落下来的土石,把河流都壅塞住,河水因此而不流了啊!听说晋君为了这件事情,正要召见大夫伯宗,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伯宗就问车夫说:‘那要如何解决呢?’车夫说:‘很简单,只要晋君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梁山去哭泣祭拜,那么河水就会流动了。’伯宗就用车夫的建议,向晋君报告,晋君采纳照办之后,河水就开始流动了。晋君就问伯宗说:‘你是怎么知道用这个方法的呢?’伯宗回答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啊!’孔子听到之后就说:‘伯宗这个人,快要绝后了啊!因为他窃取了别人的善行,以为是自己的善行啊!’后来伯宗果然遇害身亡,他卿大夫的官位,也就断绝了。
  蔽人之善。
  【解释】
  隐蔽他人的善行,不使别人知道。
  【分析】
  佛经说:‘善这一个字,最能够成就世人一切的行愿了。’所以人若是有一句的善言,一件的善行,就应当要表扬才对;而且还要惟恐表扬的不够,不能够使他的善言善行发扬光大;这样做,不但可以成就他本人的美誉,而且可以打动别人的善念啊!也可以使得大家彼此的传播劝导,那么行善的人,就会愈来愈多了;这实在是一件乐事,为什么要去隐藏遮蔽它呢?所以隐蔽别人善行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是毫无好善之心,恐怕还有嫉妒的念头呢!所以才会不愿意彰显别人行善的美德,恐怕这样会突显自己的罪恶,这种人就是天下不祥之人啊!
  【故事】
  从前有两位读书人,奉命编纂整理江阴县的县志。他们偶然见到旧县志里,记载有两位守节妇人的事迹;认为这件事情平淡无奇,就把这两位节妇的记载删除掉。当天晚上,城隍庙里的道士,就听到有两位妇人在向城隍哭诉说:‘我们两个人一生吃苦守节,死了之后,我们守节的事情,就被记载在县志上,现在却无缘无故的被人给删除了啊!’城隍听了之后说道:‘这两位读书人,本来是应该可以考取功名的,既然他们隐蔽别人的节义善行,就应当削除他们的官禄。’两位妇人听了城隍的这番话,就向城隍泣谢礼拜后,就离去了。后来这两位读书人,听到了这件事情,就驳斥的说:‘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打妄语嘛!’到了明年,两位读书人果然因为考试的成绩太差,而被夺除廪生的资格;因此抑郁悲愤而死。
  形人之丑。
  【解释】
  形容他人的丑事,并且还广为宣扬。
  【分析】
  人们的丑事丑行,也就是所谓的‘言之辱而不可闻于人者也。’而有人却竟然敢去形容别人的丑事,暴露他人的丑行,这样做不但会伤害到自己的厚道,连自己所积的阴德,也都会随著消失啊!
  讦人之私。
  【解释】
  揭发他人的隐私,而且还到处的传播。
  【分析】
  人非圣贤,那一个人没有隐私呢?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去探听别人的隐私啊!若是在无人之处,看到别人的隐私,就把它到处的传播公诸于世,使得他见不得人,在社会上没有容身之处;这种的居心,最为阴险狠毒,而且必定会招致天怒人怨。
  【故事】
  唐朝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下诏禁止屠宰;有位担任拾遗职务的张德,刚生了一个儿子,就私下宰羊,请同事吃饭庆祝一番。杜肃就偷偷的带著张德宴请同事的羊肉,向武则天揭发张德违反朝廷禁止屠宰的命令。第二天,武则天就对张德说:‘朕听说你生了一个儿子,非常的高兴啊!’张德就向皇上拜谢。武则天就问:‘张德,你是从那里得到羊肉请客的?’张德听皇帝这么一问,立刻就叩头认罪。武则天就安慰他说:‘朕下诏禁止屠宰,但是家中办喜事,或是办丧事,则不在禁止的范围之内。你从今以后若是请客,也必须要谨慎的选择客人啊!’武则天说完之后,就拿出杜肃攻讦张德的奏折给他看。这时候杜肃感到惭愧的无地自容;满朝的文武官员,非常不齿杜肃的为人,都想要向他的脸上吐口水;后来杜肃就沦落了,下场相当的凄凉。
  【结语】唉!人们往往为了一句话,而伤了天地间的和气,为了一件事,却酿成了终身的大祸;所以我们为人处世,不可以用激烈的言词,和戏谑的言语,这样会使别人怨恨我们,怨恨到骨髓里,俗话说:‘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就是这个意思啊!
  耗人货财。
  【解释】
  消耗别人的货财,从中谋取利益。
  【分析】
  这是指那些奸恶的小人,诱骗人家的子弟,或蛊惑愚痴的人去嫖妓、赌博、打官司、烧炼丹等等的事情,而自己则可以乘机从中取得利益;因此不肖的子弟,被这些奸恶的小人所愚弄,就不顾祖先创业的艰难,而消耗浪费家中的产业;等到家业败光的时候,也就家破人亡了;我们探讨追究其原因,到底是谁的错啊!他能够逃得过恶报吗?
  离人骨肉。
  【解释】
  使别人的骨肉至亲分离或是不和。
  【分析】
  这个‘离’有两种的意思。一种是追迫债务,以及官吏衙役的勒索,逼得人家卖儿卖女;一种是挑拨离间,使得人家父子不和,兄弟斗争;这都是离人骨肉、灭尽天良的行为。因为他们不知道,骨肉之间是亲生血缘的关系,自然就存有著天伦的亲情;所以仁人君子看到人家的骨肉,因为贫困难以生存下去的时候,都会用钱财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获得安全不致分离;骨肉不和的,就为他们劝导,化解他们彼此间的误会,使他们能够融洽的和睦相处,这也是修行的重要途径。
  侵人所爱。
  【解释】
  侵夺别人所喜爱的东西。
  【分析】
  别人所喜爱的东西,例如田地房屋、书籍古玩、器皿衣服手饰等,想尽办法侵夺过来据为己有,这种的行为,就跟强盗的行径差不多啊!于铁樵先生说:‘东西的本身,并没有所谓的美丑,若是为人喜爱,就会被人视为珍宝一样的珍贵。别人若是侵夺了我所喜爱的东西,我心理的感受又是如何呢?’鲁子晋说:‘这个时候,若作我所喜爱的东西,被别人侵夺来想,就不怕心中的贪念不熄灭了啊!’
  助人为非。
  【解释】
  帮助他人为非作歹,共同去做坏事。
  【分析】
  帮助人为非作歹,以及成就别人的恶事,不能够引导他人向善,都算是助人为非。佛说:‘演说正法,教化众生,叫做法布施;法布施能够令众生听闻到佛法,因为这种的因缘,可以得到无量的善报。’功过格上面说道:‘教人去做坏事,别人若是因此而做了一件坏事,自己就有一个过;而且所作的坏事大,还得要随著坏事的大小来论过失呢!而累积了这种的恶因,就会得到无量的恶报。
  逞志作威。
  【解释】
  任意的自作威势欺凌别人。
  【分析】
  君子为人正直,律己甚严,而且待人宽厚和蔼可亲,别人自然就会对他感到敬畏爱戴和佩服;若是一个人动不动就逞威风欺负人,就算能够使人害怕慑服,别人也是不会心服口服,而且不会怀念他的德泽,这种喜欢耍威风的人,怎么能够居人之上呢?
  辱人求胜。
  【解释】
  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胜利。
  【分析】
  用道理来折服人,恐怕还会因此而启发了别人的求胜之心,以至于所用的道理,彼此互相的抵触而无法接受。况且是自己的道理,本来就不够充足;而又强行的怒骂殴打侮辱别人,以求取胜利呢?鲁子晋说:‘羞耻之心,每个人都有,谁肯甘心情愿的接受别人的侮辱呢?竟然有人用侮辱别人的方法,以求得自己的胜利;要知道天道好还的道理,侮辱了别人,到头来等于是侮辱了自己啊!’
  【故事】
  林退斋尚书,在他临命终的时候,训诲子孙说:‘你们只要学吃亏就对了。唉!自古以来,许多的英雄,只因为不能够吃亏,而害了许多的事啊!然而从古以来,也有许多的英雄,只因为他能够忍辱吃亏,而成就了许多的事啊!例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可以说是吃亏吃到了极点,后来韩信才能够登坛拜将,被刘邦策封为三齐王;而当时辱侮他的淮阴少年们,后来都成为他的部下了。’
  败人苗稼。
  【解释】
  毁坏别人所种植的秧苗稻谷。
  【分析】
  百姓依靠著稻谷粮食来养活身命,况且农夫的春耕夏耘种植稻米,实在非常的辛苦;而且完粮纳税养家活口,也都是靠著稻谷的收成;所以怎么可以阻碍水利,使得田地干旱;溃决堤防,使得稻田淹没;放纵牲畜去践踏田地吃掉稻谷呢?使得天地所生养的稻谷,不能够收成;农夫的辛苦,徒劳而无功,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然而不仅是如此,若是在上位的人,不重视农耕的时机,不讲究水利的灌溉,而影响了农民的收成;这也是属于败人苗稼的行为,也可以用这个罪名来定他的罪啊!
  破人婚姻。
  【解释】
  破坏别人的婚姻。
  【分析】
  有了夫妇的关系,而后才有父子的关系,所以婚姻之道,就显得更重大了;而破坏婚姻的方式有几种,有的是百般的设计毁谤,而破坏别人于婚前;有的是多方的阻隢,而破坏别人于将婚;有的是无风起浪,而破坏别人于婚后。岂知婚姻乃是天定,人怎么能够破坏呢?有的婚姻,或是被人破坏了,毕竟这桩婚姻不是婚姻啊!然而婚姻的离合是由天定,而人若是起心破坏别人的婚姻,这个罪孽就跟杀人相同了。唉!造恶的人,何必要徒然的丧失自己的天良,而去造下这个大孽啊!
  至于夫妇本是和好,或是因为岳家嫌女婿出身贫贱而生离间,或是公婆因为媳妇贫穷而听信谗言,这又是贼杀亲人,比起用木棒和刀来杀,还要厉害的多了,这些都要引以为戒。至于嫌弃贫穷而悔婚,依恃势力而强娶,尤其是有害天理。倘使法官徇私,枉曲的裁判别人离婚,则是大损他的阴德,必定会遭天谴,这是法官应当要引以为戒的。
  【故事】
  四明葛鼎鼐,在学宫读书的时候,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土地庙。有一天,庙祝梦到土地神告诉他说:‘葛状元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我都得起立向他致意,希望你能为我筑一道小墙,以便遮挡他啊!’庙祝就照著土地神的意思,开始准备建筑一道小墙;刚刚才找好了工人,就又梦到土地神托梦给他说:‘不用建小墙了,葛鼎鼐替人家写了离婚书,他的功名已经被上天一笔削尽,所以我不用再向他起立致意了。’原来当时有位乡人,准备要抛弃妻子;但是他不会写字,于是就请托葛鼎鼐代笔帮他写。葛鼎鼐听了庙祝的话,大为后悔,就尽全力挽回乡人夫妇的婚姻;后来他只考中了乡榜,也就是省里面所举办选拔举人的考试,官也只做到了副使的职位。
  苟富而骄。
  【解释】
  苟且致富,侥幸的得到财富,就骄傲自大。
  【分析】
  苟,就是论语上面所说的‘苟富矣’的苟,意思是说不必是大富,只要是苟富,就骄傲自大起来了;很清楚的写出了,小人一下子有了钱,就无知妄为的样子。因为有了钱,就会骄傲,骄傲就会奢侈,奢侈就会浪费,浪费就会贪取不义之财,剥削别人以肥自己;这种人必定会仗恃著钱财而凶暴倔强,欺凌乡里同胞,轻慢亲戚朋友;自己的享受可以一挥千金,而对待别人则是一毛不拔。然而权势纵然显赫,也是容易消尽;况且天的道理,总是讳忌满盈的;所以骄傲尚未加于别人,自己就会先遭受到灾祸,而且这种的事情,屡试不爽啊!
苟免无耻。
  【解释】
  不当免而求幸免,毫无羞耻之心。
  【分析】
  佛说:‘我有二白法,能够救度一切众生;什么叫做二白法呢?一个叫做惭,一个叫做愧。’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对自己偏差的行为,要有感到羞愧的心啊!’礼记上说:‘临难毋苟免。’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面临灾难的时候,不可以心存希求自己能够苟且侥幸,躲避这个灾难。’现在有许多人,不顾做人的道理和法律的规定,以求得侥幸的苟免于难,而且又毫无羞耻之心,这种人实在是太没有格调太差劲了!
  【故事】
  唐朝的哥舒翰和安禄山,同为唐朝的大将,两人经常为了些事情,而争执斗气不下;等到安禄山造反,哥舒翰被安禄山的军队捉到,带到他的面前,安禄山就对哥舒翰说:‘你以前常常轻视我,现在你说该怎么办呢?’哥舒翰就伏在地上回答道:‘臣的肉眼,不能够认识您这位圣人啊!’安禄山听了大笑,就封他为司空;后来安禄山把投降他的唐将全都杀光,哥舒翰竟然也被杀死。
  认恩推过。
  【解释】
  把别人的恩,冒认为是自己所施的恩,企图讨好;把自己的过,反而推在别人的身上,企图卸责。
  【分析】
  不是自己所施的恩惠而冒认,不过是一时讨好对方的计策;只要对方稍加的探究,必定就会知道事实的真相;这样对方不但不会感激自己,反而会轻视自己捏造事实,无中生有。事实上,自己所造的过失,而想推诿给别人,不过是一时推卸责任的计谋,别人只要稍加的探究,必定就会知道事实的真相;这样他人不但不会原谅自己,反而更增加了别人对自己狡猾的憎厌;所以小人真是冤枉的做了小人啊!
  嫁祸卖恶。
  【解释】
  把自己的灾祸,转嫁给别人;把自己的罪恶,推卸给别人。
  【分析】
  嫁祸给别人,就像嫁女儿给别人一样,要别人愿意娶才行;卖恶给别人,就像卖东西给别人一样,要别人愿意买才行;因此这种人的城府,实在是太深,心术也实在是太坏太歪邪了;所以他将来的果报,必定会很惨;到头来所嫁的祸,却是祸到自己的头上来;所卖的恶,却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来;所以嫁祸卖恶,对自己根本就没有好处啊!
  沽买虚誉。
  【解释】
  沽买虚假的名誉,使得别人赞扬自己。
  【分析】
  孟子说:‘有诸内,必形诸外。’庄子说:‘名者,实之宾也。’所以怎么可以沽买名誉呢?沽买就是花钱去买,或是设计勾引,用手段去笼络的意思。我们常常见到,自古以来的忠臣孝子,贞节的妇人,正直的君子,当他们享有光荣名声的时候,就必定会遭受到困厄的逆境,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名也是福报的一种,而天地鬼神,不肯使一个人享有完全的福报,所以在某一方面丰足的,就会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这也是一定的道理。况且事实上,没有实际的行持,而去沽买名誉的人,那么他所遭受到的挫折,就更不堪设想了。
  【故事】
  宋朝高士陈希夷,曾经提醒种放说:‘名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喜爱的美器,但是却为天地鬼神所深忌;所以天地间,没有一个人能享有完美的名声啊!而现在你的名声将会起来,但是必定会有东西来破坏你,使你失败,所以你要特别的小心谨慎啊!’后来种放的晚节不保,果然是因为他乘座的车,装饰的太过奢侈,于是因而丧失了他美好的声誉。
  包贮险心。
  【解释】
  表面上装出了一幅笑脸迎人和善的样子,但是骨子里,却包藏著阴险害人的心。
  【分析】
  楞严经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意思是说:要知道一切的现象,唯心所造;当我们的心地能够做到真正平等的时候,就能感招这个世界的大地变为平坦。因为若是一个心地险恶、胸腔里面包藏著害人之心、使人无法觉察到的人;他就会在和人谈笑之间,暗地里埋下了戈矛;与人大献殷勤之际,乘机设下了陷阱;心地的巧诈阴险,连高山峻岭深河急湍之险,都比不上啊!
  挫人所长。
  【解释】
  挫折别人的长处,使他不能发挥所长。
  【分析】
  君子乐于称道他人的善事,不愿意掩盖别人的长处。别人的长处,正应当要加以涵育熏陶,使他能够更进一步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尽其才;若是挫折他压抑他,使他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不能够再扩充发展他的长处,这乃是因为自己的嫉妒心所造成的啊!
  【故事】
  宋朝诗人穆修,诗作的非常好,又很出名;他常常到京城里游玩,有人就把他作的诗,题在皇宫的墙壁上,宋真宗见到穆修的诗,就大大的加以赞赏,并且还问道:‘这是谁作的诗啊!这个人诗做的这么好,朝中的大臣为什么不向我推荐他呢?’奸臣丁谓就向宋真宗说:‘此人的品行比不上他的文章啊!’从此以后,皇上就不再问了。丁谓的居心,竟然如此的阴险,所以他后来不得好死。
  护己所短。
  【解释】
  掩护自己的短处,不知道要悔改。
  【分析】
  小人宁愿不顾天理,也要文饰自己的过失,掩护自己的短处;并且还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占到了便宜呢!他们那会晓得,天理难逃的道理。这个护短的护字,有用多方面来做掩饰,坚持不肯承认的意思;就像是人生了病,就必须要立刻的医治;若是讳疾忌医,而延误了就医的时机,那就会变成重病而遗害终身啊!
  乘威迫胁。
  【解释】
  利用威势,逼迫胁制。
  【分析】
  前面讲到的‘逞志作威’,不过是任意的自作威势而已;而迫胁则是实实在在的使用力量,来胁迫压制别人。例如做官的严刑逼供,强迫百姓服工役,并且还限期完工;催讨征收钱粮,则是急于星火;以及富贵人家,欺侮凌逼妇女,逼人卖掉田产,强行索债,催讨租金等等,都是乘威迫胁,必定会招到天怒人怨,没有不受到报应的啊!
  纵暴杀伤。
  【解释】
  放纵暴行,杀伤人命。
  【分析】
  放纵暴行,无论是将军、宰相、官吏、百姓,都会犯啊!但是最严重的,就是用军队来恣意的屠杀;其次则是审判,容易有滥及无辜的情形发生;而暴行已经是不可以了,况且还更放纵自己的心去做呢?这就是最显著最大的恶行啊!然而拥有放纵暴行权力的人,不但不肯放纵暴行,却反过来施行仁心,救活许多人的性命,这就是最大最显著的仁心仁行啊!另外‘杀伤’,也兼含了伤害物类的生命,这也是必须要知道的。
  无故剪裁。
  【解释】
  无缘无故的剪裁布帛,或是绸缎。
  【分析】
  古时候,纺织的机器尚未发明,布帛都是由妇女,万缕千丝非常辛苦用手工织成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忍心剪裁的。至于绫罗绸缎,是牺牲了千万条蚕命所做成的,更是应该加以珍惜;若是无故的剪裁,做成衣服穿,也是罪过啊!
  非礼烹宰。
  【解释】
  违背了礼法而烹宰牲畜。
  【分析】
  礼记上说:‘天子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孟子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因为圣人有好生之德,不肯任意的宰杀生灵,就是有的时候,为了祭祖、为了待客、为了养亲,而烹宰鸡鸭鱼肉,也是万不得已才去做的;并不是教导百姓,每天都去烹宰生灵,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这便是非礼了。太上慈悲为怀,早就已经说过‘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的话,今乃为世人说法,不得不降下一个层次,为世人示出了‘非礼’两个字,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踰越了规矩,这也是圣人不得已的用心啊!
  【故事】
  管师仁少年的时候,有一次在元旦那天的清晨,大约五更的时候,遇到了几个鬼,就大声的斥问他们:‘你们是什么鬼,在这里做什么?’这些鬼回答说:‘我们是疫鬼,现在到人间来传播瘟疫。’管师仁说:‘我家会不会被传播到瘟疫啊?’疫鬼回答说:‘你们家因为不吃牛肉,所以才能免除瘟疫啊!’
  散弃五谷。
  【解释】
  任意的浪费散弃五谷粮食。
  【分析】
  自古以来,凡是任意的散弃浪费五谷粮食的人,多会遭逢到天打雷劈的灾祸,因为‘民以食为天’;五谷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粮食啊!就算是散弃浪费的情形并不严重,但也是亵渎上天啊!所以果报就非常的严重了。在古代,天子亲自下田耕种,圣人都非常的关心重视农作物和粮食的生产,奈何现在的人却是任意的丢弃浪费,或是抛撒在田里而不收,或是储存在仓库里的时间太久而腐烂,却不肯发出来救济穷人;或是投入了水火之中,或是丢弃在地上令人践踏,或是只吃精致细嫩的部分,而丢弃了粗糙的部分;或是因为准备的太多,而把剩余的给丢弃了;或是任意随便的用饭食来饲养禽鸟,或是用菽麦来喂养牲畜;这些行为都是散弃五谷暴殄天物啊!
  【故事】
  宋朝的尚书丰稷,他经常对人说:‘我小的时候,曾经亲自拜见雪窦禅师,雪窦禅师常常以惜福的道理来教导大家,并且说:“人的寿命长短是没有一定的,一旦他的福报享尽了,死期也就到了啊!”我一生都遵守这个训示,所以我不肯浪费糟蹋任何的食物!’
  劳扰众生。
  【解释】
  劳扰百姓,将百姓视同牛马一般的驱使而不爱惜。
  【分析】
  众生是指一切的百姓,只要是人,那一个不想自己得到安定快乐幸福呢?若是自己想要求得安定快乐幸福,而却狠心的驱使劳扰百姓;或是自己已经处在安定幸福快乐的环境当中,于是就不知道百姓被驱使、被劳扰的痛苦,这都是非常不仁慈的行为。
  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解释】
  破坏有钱人的家,以夺取他的财宝。
  【分析】
  不小心破坏了别人的东西,已经是有损自己的道德了,况且是为了想要夺取别人的财宝,而不择手段的去破坏他人的家啊!或是用势力去明抢硬干,或是暗地里使用阴谋诡计;然而明抢硬干,必定是难逃法律的制裁;但是所造的罪孽就更重了啊!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
  【解释】
  决水冲毁,或是放火焚烧,以毁害人民居住的房屋。
  【分析】
  若是不幸遇到了水火的灾难,痛苦已是相当的难忍,为何还要忍心去做决水放火害人的恶事呢?人民所居住的房屋,既然被水火毁坏,家中的资财,也会随之一空;人和动物的性命,大概多是难保,这种的伤害,实在是太大,所造的罪恶,也实在太深了;所以放火决水的恶行,决定是天地难容啊!于铁樵先生说:‘开凿水池引河水,水势骤发难控制,因而误决河边堤,或是点火放花炮,花炮随风吹落地,以致房屋被火烧;过失虽然是无心,但是终归害大众,所以应当要痛戒啊!要—痛—戒!’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解释】
  紊乱他人策划的规模,以破坏他人事业的成功。
  【分析】
  规模就像一切的政治、教育、法律、命令之类,都会关系到天下的得失与安危;而小人妒忌他人的成功,就破坏紊乱这些既定的规模;却不知道破坏他人的成功,实际上就是破坏国家社会的安定,这种的祸害非常之大,自然罪过也就大了。至于紊乱败坏个人或家庭的事情,也是伤天害理,罪过不小啊!
  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解释】
  故意把别人所使用的工具器物损坏,使别人要用的时候,无法使用。
  【分析】
  器物例如文人的笔墨,武人的刀枪,农夫的犁锄,工人的斧凿,家用的器皿等类;就算是很小的器物,当必需要用的时候,就会显得很重要了;若是损坏了它,使别人要用的时候无法使用,这种的行为,太可恨了,这种人的心术,也太坏了啊!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
  【解释】
  小人看到别人荣华富贵,就愿意他被流放,或是被贬官谪放到边远的地方充军。
  【分析】
  凡是能够享有荣华富贵的人,绝不是偶然的啊!那都是因为他在过去生中,积有善德的因缘,再加上他的祖宗积德,才能够如此啊!所以我们看到别人荣华富贵,应当要生起追慕之心;但不是羡慕他的荣华富贵,而是在欣慕他过去生中修积的善因啊!若是希望他贬官流放,这就不是从真实的角度来观察,而是从虚无的处所生起了毒心,希望别人跟我一样的不好,这就是典型的小人心态;不但妒忌,而且愚蠢;其实这样做,对别人来讲,毫无损伤;只是使自己徒然的造了恶业,使自己更穷困、更下贱而已!
  【故事】
  唐朝的柳宗元、刘梦得被贬官流放,实在是武元衡一手所主导的;后来武元衡被贼杀死,而柳宗元、刘梦得两人,却是安然无恙!白居易被贬官,实际上是被王涯暗中进谗言毁谤所害的;王涯后来被宦官杀死,而白居易却反而没事。
  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解释】
  看见别人家里多钱富有,就愿意他人破家散财穷哈哈。
  【分析】
  富有的人,也是因为他本身积德,和祖父积功所得到的果报;若是妒忌别人富有,希望他家破财散,想想这是什么居心啊!再笨的人,也不应该不明白这种道理;我们不妨暂且的反面思考一下,假使我富有,而别人却愿我破家散财,那么我的心,又是如何呢?如果我的心会感到忿怒;那么就可以知道,别人的心也是一样的忿怒啊!而别人的心都会感到忿怒,那么天心那有不怒的道理呢?所以对这件事情,应该做三种的观想。第一、这个人富有,必定是因为他在前生,做了许多利益他人的好事,积德行善,才有今天的福报;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怎么可以妒忌他呢?第二、或是因为他苦心劳力的经营,节俭而渐渐累积的财富;虽然他在往昔造了富有的宿因,而实际上今生,他却是受了不少的痛苦,应该要怜悯他,怎么可以去妒忌他呢?第三、或是他的财富不是正当获得的,而且又为富不仁;然而聚散本来就是无常的啊!例如水灾、火灾、盗贼、怨家、败家子、疾病、官司缠身等等,这些都是消耗钱财的原因;这是他自己造成的破败,又何必去妒忌他呢?能够做以上三种的观想,心自然就会平等了。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精简本卷三(下)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解释】
  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
  【分析】
  色,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业啊!它比起贪财杀生等等的恶业,还要百倍的难以控制;所以它的败德取祸,也比其他的恶业,要百倍的严酷惨烈。然而太上对于贪财杀生等的事情,不断再三的说明禁戒;而独独对于万恶之首的淫,则仅有这一句话,这并不是太上要刻意的忽略它;而是因为贪财杀生等的恶业,比较明显,而且道理也浅显,是语言可以说得尽的;然而淫的罪恶,非常的隐密,而且道理又深,是语言很难说尽的;所以太上才用了灭除意念的文字,从最初的一念,来唤醒众生的痴迷,太上说道:‘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因为人对于美色,当眼睛接触的那一刹那,心若是一动,则想念、思慕、贪求的念头,就会缠来缠去团结在心中而解不开啊!若是心中萌生了这种的念头,不用等待身体去犯,就已经是违背了天理,而堕入了人欲;这时候,就已经被阴司列下了无穷的罪业啊!所以太上真是无量的慈悲,祂不用繁琐的言语,只用一句话来点醒;提示人们于见色起心的时候,不可不从心源处,来及早的禁止断绝这种隐微又深邃的恶业啊!应当要在才起念头的时候,立刻就要奋勇的把它一刀斩断,不可以存有丝毫的犹豫,也不可以容有丝毫的情念;所谓天堂地狱,就在这一时之间立刻分判了啊!若是在这个时候,稍有一些认识不清,看得不破,不能够斩钉截铁毅然的立定脚跟;则在瞬息之间,就会牵引滋长蔓延开来,不知不觉就飘入了罗刹鬼国中去了,这实在是太危险了啊!所以太上说这句话的用意,实在是博大精深,而且是用心良苦啊!
  【嘉言一】
  四十二章经说道:‘见到了老的女性,就当做是自己的母亲一样;见到了比自己年长的女性,就当做是自己的姊姊一样;见到了比自己年纪小的女性,就当做是自己的妹妹一样;见到了年幼的女孩,就当做是自己的女儿一样。’这是养心最上乘的方法。
  【嘉言二】
  阴律说道:‘奸淫别人的妻子,会得到绝嗣的报应;奸淫未婚的处女,会得到子女淫佚的报应。’俗话也讲:‘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家中自有代还人,你要赖时他不赖。’
  【再析】
  杀人的人,只是杀了别人的一个身体;而奸淫了别人,则等于是杀了她的三世啊!因为奸淫不只是破坏了那位女子的节操,使得她的公婆父母、丈夫子女,感到羞耻而痛心疾首,甚至因为羞耻而导致了死亡;或是丈夫杀了妻子,父亲缢死女儿;儿子不认母亲,亲戚见面的时候,也都没有好脸色;而一般正常的人家是决不肯与她联姻;何苦以短暂的偷欢,造下弥天的罪恶;而绝嗣的报应,尚且还不足以惩罚淫人妻女的罪孽啊!
  【嘉言三】
  梁朝的时候,禅宗的初祖达摩祖师,做了一首皮囊歌说道:‘尿屎渠,脓血聚,算来有甚风流趣。’唐朝时候吕洞宾则说:‘休夸少年趁风流,强走轮回贩骨头;不信试临明镜看,面皮底下是骷髅。’又说:‘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人骨髓枯。’
  【嘉言四】
  天戒录说:‘书写印制诲淫的书籍,污染人心,坏了人的心术,这种人死后必定堕入无间地狱(俗称阿鼻地狱),直到他所书写印制的淫书消失灭尽了;和因为看了他写的淫书而做恶的人,罪报也都受尽空掉了,他才能够脱离地狱投生到别的地方。’
  【故事】
  贵溪有位读书人,每次考试都不中;不知原因在那里,就去乞求张真人,焚香伏章查天榜;神明于是批示说:‘此位读书人,命里有功名;因为盗婶故,功名被夺除。’张真人伏章查榜完毕之后,就起身告诉读书人,神明说他考不中的原因;读书人听了之后就说:‘我并没有冒犯我的婶婶啊!’于是他就写了篇疏,向神明申诉,为自己辩白。神明又再次的批示说:‘虽然你没有冒犯婶婶的行为,但是你却有冒犯婶婶的念头啊!’读书人此时感到非常的惭愧,而且后悔莫及。因为在他少年的时候,见到婶婶貌美动人,因此而动了一个邪念的缘故啊!
  负他货财,愿他身死。
  【解释】
  负欠他人的货物钱财,不想偿还;反而愿他死掉,就可以不用还了。
  【分析】
  负,是缺乏的时候,借来急用;日子久了之后便不愿偿还了,如此一来就辜负他人借给我用的恩德。中诫经说:‘负欠他人的钱财货物,目前还没能够偿还的话,应该要牢记心中,经常的想,要如何的还给人家才对;若是为了想不偿还,反而愿意他人身死,以灭除掉自己欠债的事实,这种的存心,现在便是豺狼,来世决定难逃做狗做马偿还的果报,这岂不是愚笨到了极点吗?’
  【故事】
  白元通欠杨筠四千五百文的钱,杨筠屡次的向白元通催讨;但是白元通始终都没有还。后来杨筠的家中,生下了一只驴,而这只驴却忽然的说了人话,它说:‘我是白元通,因为欠了你家四千五百文的钱,而变成了今天这个驴子的样子啊!现在西市卖驴子的店家,也欠了我的钱,刚好也是四千五百文,你们赶快把我卖给他,这样我欠你们家的债,便可以了了啊!’杨筠的儿子听了之后,就照著去做,而驴子卖到卖驴店之后,两天就死了。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解释】
  凡是向别人恳求拜托的事情,若是不能够遂心如意,就发生了咒骂怨恨。
  【分析】
  君子能够通达道理,而且乐天知命;因此不会随便的向别人干恳求托;如果轻易的向人恳求拜托,就已经不是正人君子了;倘使向人请托,而不能够遂心如意,也只该自己好好的反省;若是因此而咒骂仇恨对方,那就真的成为十足的小人了。
  【故事】
  宋朝有位卢某,乘著黑夜,拿了一百两的黄金,送给当时的宰相王旦,请求王旦帮助他获得江淮发运的职位;王旦对他说:‘你的才能尚不足以担当这项职务,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是我不敢以私废公啊!’卢先生听了王旦的话,感到不好意思,就带著黄金离开了宰相府。从此之后,他每天黄昏的时候都在焚烧咒语,希望王旦早死。有天晚上,他梦到神明呵叱他说:‘王旦忠心为国,你却咒他早死,上帝因此降罪,很快就要处罚你了。’果然没有几天,卢某就死了。
  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解释】
  看见他人有失便不得意的事情,便说这是他平日的过恶,所召来的恶报。
  【分析】
  失便就是碰到做不成的事情,处在不得志的境地。天下的事情与境地,本来就是失败容易成功难,逆境多而顺境少啊!或是时运不济,所行不顺;或是偶然犯了过失错误,想改过后悔也来不及了;唉!世事艰难,成功不易,古今都有这种的感慨!然而却有一种人,不近人情;平日的时候,喜欢为了好面子而交往,然而在朋友遇到了困难,或是遭到了失败,他就每每置身于事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4-25 22:13 , Processed in 0.2296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