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义理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711659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7-1 17:14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义理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711659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义理的讲记敬摘点滴


...或者独立翻译,或与中土高僧携手,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很多传奇动人的故事。有一位西印度高僧,年近五十才来中土,虽因时代动荡流离失所,但他依然孜孜不倦,翻译出数百卷佛经,被尊为四大译经家之一,与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齐名,他就是南朝来华译经家真谛大师。

真谛大师在华行踪略图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真谛(499—569,梵名波罗木陀),西印度优禅尼婆罗门族,原名拘那罗陀(华言亲依)。少时博访众师,学通内外,尤精于大乘之说。他以弘道为怀,泛海南游,止于扶南国。
梁武帝大同年间,派直后(官名)张汜送扶南国的使者返国,访求名德和大乘诸论、《杂华》等经。彼国乃请真谛来华,谛欣然同意,带着经论梵本二百四十夹,于中大同元年八月到达南海郡(今广东省南部),当时他已年垂五十了。随即北上,沿途停留,至太清二年(548)八月才到建业,武帝深加敬礼,使住宝云殿。方将从事翻译,即发生侯景之乱,不果所愿,乃往东行。
太清四年他到了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县令陆元哲迎住私宅,为招集沙门宝琼等二十余人,布置译场,请他翻译。是年十月起,始译《十七地论》、《中论》等,不久因世乱中止。
大宝三年(552),他应侯景之请回到建业,住于台城,不久侯景兵败东遁,梁元帝即位,改元承圣,建业地方秩序逐渐恢复,他迁住正观寺,和愿禅师等二十余人,翻译《金光明经》。
其后,从承圣三年到敬帝绍泰三年(554—557),他历住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宝田寺,新吴(今江西省奉新县)美业寺,始兴(今广东省曲江县)建兴寺,还到过南康(今江西省赣县西南)。
陈武帝永定二年(558),他再到豫章,住栖隐寺,又转往晋安(今福建省晋江县)住佛力寺。在这一时期内,他转徙各地,生活极不安定,但仍随方翻译讲习,未尝中止。虽年已六十,仍与前梁法侣僧宗、法准、法忍等重新核定所翻诸经论。
逾二载,于文帝天嘉二年(561),从晋安搭乘小舶到了梁安郡(今广东省惠阳一带),住建造寺译讲《解节经》等。
三年(562)九月,译事事一段落,遂泛海西行,拟还本国,不料风向转变,十二月间又飘回广州。刺史欧阳頠请他为菩萨戒师,迎住制旨寺。
天嘉四年(563),他应慧恺、欧阳頠等之请,译讲《大乘唯识论》(即《唯识二十论》)和《摄大乘论》等。五年,又译讲《俱舍论》。
天康元年(566)二月,他应慧恺、僧忍之请,于显明寺重治《俱舍论》译文,再一次阐讲论义。
光大元年(567),重治《俱舍论》完毕,又为僧宗、法准等再讲《摄大乘论》一遍。
二年(568),在南海郡应法泰之请,译讲《律二十二明了论》。是时,慧恺在智慧寺,代真谛为僧宗、道尼、智敫等同门二十余人及其他学士七十余人讲《俱舍论》。六月间,真谛有厌世之意,往南海北山将欲自尽,慧恺追至挽留,道俗和刺史欧阳頠等跟着都来劝阻,他还居王园寺。八月,慧恺讲《俱舍》未及半部而病卒,真谛为之大恸,惟恐《摄论》和《俱舍》从此无人弘传,特地邀集道尼、智敫等十二人,勉励他们誓弘二论,勿令断绝。他并接着讲《俱舍论》,讲到第五《惑品》,亦因病中止。
宣帝太建元年(569)正月十一日入寂,弟子法海收集他的文稿编为部轴。
真谛平时生活严肃,在广州时常别居水洲,衣食之奉,节俭知足。弟子等受他的熏陶,也都勤奋禀学,晨夕不懈,形成一种刻苦笃实的学风。及真谛殁后,弟子们分归各地,弘传其学,因而形成摄论师学派。
真谛在华期间,虽因世乱不遑宁处,但他随方译出经典部卷之多仍为同时诸译师所不及。他所译经论及讲述疏记,据《历代三宝记》所载共四十八部、二百三十二卷,《开元录》刊定其译籍为三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
从真谛所译经论的内容来看,他所弘扬的主要是瑜伽学系无著、世亲之学。像《决定藏论》,即是《瑜伽师地论·抉择分》的一部分,《三无性论》相当于《显扬圣教论》的《成无性品》,《解节经》勘同《解深密经》的序和《胜义谛相》二品,《转识论》相当于《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唐译作《唯识二十论》)《中边分别论》《摄大乘论》等一系列的瑜伽学系主要经论他都已译出。中土瑜伽学系的规模,可以说是由他开创。他学说所宗,特别重视《摄大乘》和《阿毗达磨俱舍》二论。他译讲这二部论时已年近七十,而且是他觉得在中土道缺情离、不副所怀、一再决心西归都未得遂之后,才应道俗恳请而翻出;他又仔细地治定译文,反复讲解,并特嘱弟子道尼等立誓弘传,可见他的恳挚之忱和郑重其事的态度。这两部论在印度佛学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名著,组织严密,义理丰富,可以说是其以前大小乘各种学说的总结。他重视两书,显示他对于整个佛学体系的理解和弘法重点之所在。
真谛生于西印优禅尼国,和西印著名的佛教义学中心地伐腊毗相近,伐腊毗是当时正量部的根据地,由此可以推想他初期承学的当与正量部有关。在他的译籍中,最后所译的《律二十二明了论》就是以二十二个提纲颂文来解释正量部律相要义的论书。如以《明了论》和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来华的竺昙无兰所译的《离欲优婆塞夷具行二十二戒文》以及刘宋文帝元嘉八年由南海闍婆(今南洋爪哇)来华的求那跋摩所译的《优婆塞二十二戒》一起考察,可以见到正量部和其他教团不同的新的实践条在各处扩充教势的一斑。又在真谛所译的《部执异论》上,也见到正量部见解的混入,如《论》中述可住子部(即犊子部,正量部从此派生)根本教义处,就有不见于其他汉、藏译本的“三种假”、“一切众生有二种失”等十余条执义。从这些地方,都看出真谛曾受过正量部教养的色彩。此外,他还译出《婆薮槃豆传》一卷,《翻外国语》(一名《杂事》,已佚)七卷,僧佉外道《金七十论》二卷,对于当时佛学界,都是很有意义的介绍。至于旧传真谛曾译《大乘起信论》二卷,此盖出于后人的伪托。在真谛殁后仅仅二十五年撰成的隋法经等《众经目录》,即说“勘《真谛录》无此论”,而列之于疑惑部。此书不但文献无征,而且所表现的思想体系亦与真谛学说厘然有别,故不能作为真译译籍看待。
真谛的翻译大都保存了原本的面目,文字虽然有些艰涩,或杂入他自己的解释,但从其师承来说大体是正确的。后来玄奘门下对其译文,批判未免有过分之处。又真谛传译主要经论,大都经过讲解。弟子们记述师义,通称疏、释,亦称注记或本记。综计属于撰述者达二十余部,可见他不仅是著名的翻译家,而且是极渊博的义学大师。这些疏记上保留了大量印度解释经论的传统学说及有关文献,是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可惜都散失不传,仅可于后人著述称引文中略见一斑而已。此外,真谛还撰有《佛性义》三卷、《禅定义》一卷、《众经通序》二卷,大都同样由弟子们辑述而成。
参加真谛译场的人,最初有沙门宝琼、愿禅师等,继有沙门慧宝担任传语,居士萧桀担任笔受。六十岁以后,真谛已渐善解华言,不须传译,当时担任笔受的有僧宗、法虔、慧恺和法泰。至于他晚年的译事,则和慧恺合作最为密切。相传真谛所带梵本达二百四十夹,其中《华严》《涅槃》《金光明》三经存于建业,其余梵本都在广州制旨、王园二寺。译出经论仅占其中一小部分,而部卷已甚可观。他遭时多难,又缺乏得力的助手,以致未获大量译本。
真谛门下,以僧宗、法准、慧恺、慧旷、法泰、道尼、智敫及居士曹毗等为最著名。特别是慧恺助师译《摄大乘》《俱舍》二论,建议重治《俱舍》译文,并记录口义,最著功绩,真谛尝有相见恨晚之叹。现存他所撰《摄大乘论释序》《俱舍释论序》《唯识论后记》及《律二十二明了论》的《后记》四篇,为仅存的成于真谛生前的可靠史料。
真谛所传之学,在梁、陈二代并不显著,殁后由于诸弟子返还各地传播,从广州延至闽、越,渐及九江、建业等处。到了隋初,靖嵩传法泰之学北上彭城,道尼从九江应召入长安,其学遂传于北土。当时北方著名地论学者昙迁,获读新译《摄论》,备极推崇,及应召入长安,创讲《摄论》,请从受业者竟达千数,名僧慧休(玄奘曾从受学)以及北地《摄论》学者道英、道哲、静琳、玄琬等都出其门下,当时长安名德慧远亦敬礼听受,其弟子净辩、净业、辨相等都相从研习《摄论》,而靖嵩的弟子智凝讲《摄论》于蜀地,传播的区域益见扩大,瑜伽系无著、世亲的《摄论》之学至是遂遍及各地,它和流行北地的地论师学系并传,各尊所闻,莫衷一是,终于导致唐初玄奘之西游求法解决疑难,而其结果乃有完备的新译瑜伽学说,其影响可谓深远了。标签:高僧故事 年近五十方来中土 流离失所译经无数

囍[明贤法师]明贤法师:只有打破一切成见 才有可能见性成佛


时间:2014-9-7 5:42:23  作者:明贤法师  来源:学佛社区网14953  查看:203  评论:0



虽然看见了佛法,但其实仍旧生活在自己的阅历中。
(图片来源:北海禅院)
禅修,重在这个“修”字。“修”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修,一是心理上的修。如果只修改行为,却不调整心理,实际上是修外不修内,依旧没有变。
为什么心理也要修?比如,幼儿的心理比较天真,这是宿缘成就。但从青年逐渐变为成人的心理过程却不单是宿业所成,而有当下种种业习和合累积所致。虽有宿业成...(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虚云老和尚是再来人,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


...《地藏经》,行住坐卧都很注意,保持善念善行,不看电视,不玩电脑。孩子生下来后,相貌和善,乖巧听话,性情好,聪明,健康,很好教,好带,好养,很少哭闹,正象《地藏经》里说的“安乐易养”。在生第三个孩子时,她更加注重胎教,家里的电视、电脑全关闭,天天播传统文化、佛教光盘。念经,放生。起心动念保持善良美好。她还专门请一部净公上人的播经机,天天带在身上播给胎儿听。孩子生下来后,看上去很有福气,圆圆的脸,和善、慈祥,有耳坠,而且很大,有点象佛。性情好,不哭闹,有灵气,健康,好带、好教、好养。也许是佛菩萨来降胎。净公上人在讲经中说到:“有心的人、做母亲的人她就开始来做。母亲发这种心,动这个念头就会有佛菩萨、圣贤来降胎,她将来生佛菩萨、生圣贤。母亲没有这个念头,她就没有感应。母亲想养一个圣贤的儿子、想养一个释迦摩尼佛、想养一个孔子,佛菩萨真来了,就到你家来了。你没有这个念头,他不来!这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位女佛友她有想养一个圣贤的儿子的念头,所以她感得的可能是佛菩萨来降胎。
学佛的女子,因念佛、念经,保持善念善行,所以感得佛菩萨来降胎,佛教称“再来人”。将来他们长大后可能是伟人、或名人、或大善人、或高僧大德、或圣贤人等。而那些不懂胎教的女子,到她们家来投胎的孩子是业力牵引,或抱恩、或抱怨、或讨债、或还债。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多是些平凡之辈或不孝子孙。
现代女子大多不学佛,心行不善,邪淫堕胎多,她们会感得抱怨、讨债的孩子来投胎。再加上不懂胎教,爱看电视、爱上网,爱听流行歌曲,爱生气,爱骂人,爱杀生吃肉,自私自利,不孝父母,起心动念都不善,使她们的孩子在娘胎里就变得很坏了。所以孩子生下来就脾气大,不听话,叛逆,任性,爱哭闹,调皮捣蛋,喜欢作恶。所以现在的孩子难教难管,原因在此啊!这些孩子如果出生后又不能接受圣贤教育,将来必是败家子或危害社会的人。
如何进行胎教?古圣先贤有方法,欲了解胎教的原理、原则、方法,必须学习圣贤教育,学习佛法,你才能在其中找到究竟圆满的答案。下面列几条要点:
1、最重要的是父母在怀孕前要修身养性,作好一切准备,不要等到怀孕了才临时抱佛脚,这样做有点迟了。
2、怀孕后,要做到“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也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4、每天诵读儒释道经典,可任选一部,最好选择《地藏经》。因为诵读《地藏经》可以给胎儿修福,消业障。给胎儿输入正能量。
5、最好素食,因为素食生的孩子性情好,健康、漂亮、聪明。
即将怀孕的妇女应看的胎教书籍:印光大师《天下太平的根本》、《印光大师家庭教育嘉言录》、王凤仪《家庭六步教育》、净公上人《现代救世良方——胎教的重要》。
希望每一位即将做母亲的女子都能学习圣贤教育,学习佛法,并从中获益。祝天下的母亲都能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性情好、好教好养的孝贤之子!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囍[学佛体会]44位博士谈佛教,所有人都震撼了!!


时间:2014-9-5 13:41:19  作者:妙音  来源:学佛社区网14919  查看:2229  评论:0



1、复旦大学常德博士:

有时一看周围之人那种根本不懂佛法,但却轻易地对我们佛教徒动辄翻以白眼的神态,我就感到......等将来他们真的因缘聚足迈进佛门了,当他们要想真正吃透一部佛经,真正把一种善行行持终生时,他们就会体会到佛法言行合一、超越有无、言语道断、究竟圆满的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了。2、曼彻斯特科技大学苏琪珑博士:

这么些年的走南闯北、从东到西的经历,让我的感触与体会日渐良多,特别是在来到英国之后。在西方,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士都在接触、钻研、实修佛法,看来佛陀的智慧之光正在一点一点照亮西方的广阔天地。对于佛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究竟性,我相信广大西方人士信受奉行的经历,一定会成为它们最可靠的佐证,这一点只需留待时间去证明。在这种日益高扬的全球学佛热的升温中,我更是希望自己曾经走过的这段弯路会给同行者及后来人提供借鉴与帮助。我真诚希望每一个学佛人都能把佛法的无我观念深植自己的灵魂深处,在时时拂拭蒙蔽在自性光芒之上的自私自利的行为障垢时,靠着精勤的自我观照、自我反省、自我改进、自我圆满之努力,早日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崭新的真正的佛教徒。3、南京大学的博士生石成荟:

入得佛门,在初步了解了它的义理后,我越来越觉得佛法于人生的助益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当你把它落实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以后,你真的会体会到佛法不离世间觉的味道......。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越发觉得佛法的确可以让一个人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中,保持住自己的身心平衡、理智与情感的平衡、责任与权利的平衡、付出与得到的平衡……简单地说,佛法可以让一个人学会约束自己、尊重真理、敬畏因果;可以让一个社会充满和谐、互让、友爱,还有宽容。4、清华大学李明豪博士:

我的父母曾经不解地问过我:“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要信佛呢?”以他们的观念来衡量,似乎学佛只应该是下里巴人经营的买卖。我的不少同学也有类似的疑问,在对佛法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误解和偏见以及排斥,总是挂在他们那随意就妄加评论的嘴边。在大多数我所接触过的普通民众中,他们似乎都认定佛教是一个坏东西(badthing),因而根本就没有了解它的必要。不仅如此,还应该避而远之,甚或大加讨伐。这种对佛教的态度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自己的接受佛教,是这么些年来不停地求知、思索、观察和体验的结果。但我最终捧若至宝的佛教,却被大多数的人们因不识而误解、甚至丢弃,这让我确实有种难以言述的悲哀。5、中医学博士刘立红:

中医的原理及其药方,都可在佛典中找到根据,修学佛法可以更好地进行中医的研究与实践。6、北京师范大学吴铭博士:

只有依释迦牟尼佛开示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才可能使人类冲破对现世实执的枷锁牢笼,从针眼大的世俗生存中超拔出来,去体悟本如虚空一般广阔的心性。7、南京中医药大学思桃博士:

一边行医教学,一边学佛修心,我愈来愈明确,只要心地清净,一切又何得染污呢?还是再重复一遍那句话,“解铃还需系铃人”,把心这个“系铃人”捉住,让它转无明为妙用,转烦恼为菩提,那人生哪种境遇不会转危为安、转烦恼为快乐呢?我们人人都想趋乐避苦,为这一目的,大多数人都造作不休。8、四川大学博士生满纪:

无常世间,没有哪个因缘会与我们相伴永远,可在冷酷生命中,三宝却与我们紧紧相系;感谢三宝,没有嫌弃我这一样一个凡夫俗子,在佛法的无尽智海中,仍赐予我一瓢之饮。我只有“将此身心奉尘刹”,才算名为报佛恩!(注: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9、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UniversityofMichigan林明博士 :

我在佛学院拜见的这些高僧大德都让我感觉是如此地平易与随和,他们的智慧、自在、慈爱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种吸引不是来自口若悬河的说教,也不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称颂他们的神通奇迹,而是他们在日常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谦逊、机智、从容,与处处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尊重与关爱,特别是他们对外境一切显现的随缘、自在、无碍和放得下的旷达胸怀。在与几位法师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世间科学知识有着广博的了解。相比之下,那些没看过一本佛经却常常批判佛教为迷信、消极的所谓科学家们真是应该觉得脸红,而法师们倒是没对他们说过一句诽谤的话!10、田博士(法名慧贤)现为某高校信息工程专业副教授:

我仔细看的第一本佛经是《楞严经》,读第一遍的时候几乎什么也没搞懂。但我不灰心,我又开始进行反复的阅读。也不知是在读到第几遍时,我的心突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第一次意识到在《楞严经》中,有对困扰我多年的所有问题的全部答案,有对缘起性空这一佛教基本世界观的究竟描述,有对宇宙人生实相的全面阐释!那一瞬间,我真的是感激涕零。我深深感谢,并将生生世世铭记佛陀为愚痴而可怜的众生慈悲演说《楞严经》的功德。11、四川大学的博士圆梅:

佛法是唯一可以让我真正快乐起来并走出困境的引路明灯!12、现在东南某大学就读的社会学博士齐思源:

佛法教我在生活中历事炼心,教我能一点点放下自私自利之心态,并逐渐看淡以至消灭名闻利养心。现在,五欲六尘、贪嗔痴慢已离自己越来越来遥远,我正用满腔的热血与信心加功用心,以求即生往生最向往的阿弥陀佛净土世界。13、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琼杰措博士说:

自小我就感觉人生无常,充满了苦空变异,当时就想找到心灵最后的皈依处。初中接触《六祖坛经》,似有所悟,而最终的全身心皈依佛教则在大学毕业之后。14、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06级博士生 徐谨:

《了凡四训》不仅改变了我对命运的看法,而且促使我由此真正进入佛法,开始寻求命运生命的真理,以前读研究生时对佛学也有接触,但是只限于一些玄妙的理论(如三谛圆融,一真法界,唯识无境),而根本不知道佛法与儒家学说一样,不只是学问研究的对象,而是实践的真理。直到读《了凡四训》之后,我才真正把佛法当作解决生死问题的我唯一钥匙...(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虚云老和尚是再来人,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


...是你的东西,也是你的自由,咱们虽然看不着你,你在看不着下你打开一个自由,这种自由也是害人。我们平时本来就不清醒,再多睡那就更糊涂了,我们减少睡眠是为了培养善根福德因缘,也同样为了早开悟。因为一个睡魔你都控制不了,你的定力就没法産生;你把睡魔要控制住了,我们定力必然要上一层楼。
  比如上殿,有时候我也注意观察,有时候咱们看咱自己的人,上殿也老迷糊,晃荡晃荡,有时候也瞅着愁:你怎么上殿还困呢?但是和外来的一比,一看他这个劲头,他就不一样,他有个内在的定力在那块,那脸就透着那种定力。有一种什么呢?就是风暴来了,我能顶得住,有一股定力,一看这就不一样。你等到那睡眠挺多的,一天两天跟你俩靠靠,三天四天就靠不过你了,有时候靠不过就走了,就不行了。这是平时没有锻炼的关系,如果有了锻炼,我们面对困难就能顶得过去。想少睡不困,就是早起。比如说,书勇,有时候晚上十二点钟就起来、一点锺起来,他说他这一天不困,这就是早起的好处。你要晚起,他就不会这样的,你越晚起他困觉越大,你看他睡到那八点十点的,他照样的困,浪费时间。你看刚才讲的书勇,他早起反而不困,很精神。而且越是少睡,他心情越好。为什么心情好?他有定力,他有什么问题,他一下靠定力就把问题解决了,他没那么大烦恼。你看越多睡的人,胡思乱想,起来想来想去,他就烦恼了,烦恼多了,道修不下去了,道修不下去怎么办?就得往回转了,会退道的。多睡会退道。
  所以这个睡觉也不是小事,是五盖之一,财、色、名、食、睡,你看看,它是地狱根。你想不下地狱,你就少睡;你要想下地狱,那你就多睡。睡得越多你下地狱越深,这根据是这么量的。我们平时看看自己是否能下地狱,你先量量你睡几个小时觉。有的人老睡,搁屋里老睡,有的借理由:我有病。所以有时候看大门这活我就不愿意叫谁干,就愿意叫女居士她们看,出家的不愿让他们去,去了睡多了以后就是麻烦事,以后剃度了到僧团里,他很难改过来。
  大家以后要少睡,最好是不要在屋里,不要上床,在戒律来讲有那么一条。特别是高大广床那更不允许,实际上,床上都不允许你随便坐着。平时你想修行就远离床,这个不是不能克服,很好克服的,只要是有长期心,不怕累、困,慢慢就好了,这定力就增加出来了。佛在世讲一个罗汉,因为他老困老困的、老睡觉,佛呵斥他以后,最后他一精进一努力,眼睛瞎了,但是换来了天眼,是不是?这也是因为他不断地克服睡眠,少睡有定力,少睡有智慧。我们知道这个,我们就应该少睡。
  少睡的好处基本说出来了,具体办法,我们说吃完饭做事情,得要活动一下,把它躲开,躲开了就不困了。另外多睡还有个害处,对身体不好,压迫肾脏,对五脏六腑都有个压迫现象,会导致身体各方面松弛和僵化,肌肉松弛,关节僵化,这都是害处。你要不信,你就试一下,你要躺个五个月、六个月的不怎么动弹,最后,原先你没躺之前,你走个十里二十里、几十里地都没问题,等你躺半年以后,你连三里五里都走不了。因为什么呢?就是肌肉松弛,没有力量,关节僵化,不能运动,迈不开了,另外呼气也软弱,心情更不好。种种的害处,都不能多睡。
  如何调伏?我们应该向这个尊者学习,要勇猛。但是这勇猛也不好勇猛,现在有的人就不勇猛了,刚才已经听出不勇猛的信息,这就不好。我在这讲了,他还不勇猛,看来就是平时多睡的原因,平时要是少睡,这时候他就不能发出这样的信息了。你这个多理解,慢慢克服。标签:妙祥法师

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为何“三皈依”比“开经偈”重要?


时间:2014-9-5 7:32:13  作者:净公上人  来源:学佛社区网14907  查看:443  评论:0




摘自净公上人《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02集   2014年9月1 日 讲于 澳大利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诸位同学,今天我们戒律学习班这前夕,大家听我讲经。在开经之前,没有念“开经偈”。早年我们都念“开经偈”,现在用“三皈”代替“开经偈”。这是前年我在斯里兰卡讲经一个月,那边的法师给我建议,希望我带着大家在每堂课前做一次三皈传授。这个意思很好,我接受了,为什么?“三皈”的授受,实在讲是一种形式,纵然传授“三皈”的老师把“三皈”的义理说清楚、说明白,我们现代的众生很善忘,记不住,根本就没有“三皈”的概念。
  所以他们的建议我听了之后很有道理。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三皈”。没有“三皈”,就没有“五戒”,就没有“十善”。“三皈”是根本,应当时时刻刻不能把它忘掉。
  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跟章嘉大师。大师举了个比喻,告诉我“三皈”的重要性。那个时候我在台湾,台湾从台北到高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车。那时候普通车大概要十三个、十四个小时,快车八个小时,从台北到高雄。“三皈”就像我们乘火车的车票一样,你要想上车先把车票准备好,而且车票一时一刻不能离开,在车上有人查票,到终点站还要交回。这个意思就说明“三皈依”像我们乘车,我们皈依三宝票拿到手了,时时刻刻有人检查可不能丢掉,到终点站就是成佛了,圆满成佛了。
  “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回到什么地方?第一个是皈依佛。我们有没有皈依佛?佛是什么意思?“三皈”很多种讲法,最重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我们形式上的所谓“住持三宝”。但是“住持三宝”起很大的作用,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自性三宝是自性觉,自性本来觉而不迷,我们现在是迷而不觉。
  你看看《六祖坛经》里头,这是一千三百年前惠能大师他传授“三皈”。他没有说“皈依佛、法、僧”,他说的是“皈依觉、正、净”,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初读《坛经》的时候,看到这个句子,我就想,他为什么把“佛、法、僧”改成“觉、正、净”?那个时候佛法传到中国大概七百年,六七百年的样子。时间久了,愈传愈讹了,大家都把泥塑木雕的那个佛像当作真佛,是要当做真佛,那是我们修恭敬心,没错;可是你真把它当作佛,错了,不是这个意思。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这就对了。要皈依自性三宝才管用,才能够明心见性,才能够成佛作祖。这个要晓得。看到经典,乃至于看到所有的书籍,都能提醒我们要皈依正。经典指什么?正知正见,这是法。不是邪知邪见,不是偏见,你说这个多重要。所以看到书本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不管出家人是不是持戒,修行怎么样,不能问这个,那是他的事情),提醒我们净,皈依净。净是什么?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我们才能成就;如果我不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就全染污了。
  这“三皈依”就在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看皈依佛,自性觉;法,法是平等;僧,代表的清净。你看,“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经题上有三宝,经题上有三学,“清净”,戒学;“平等”,定学;“觉”,慧学。你看戒、定、慧三学。要明白这个道理,学佛时时刻刻记住。
  世尊给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是什么?是“觉、正、净”。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觉、正、净”。戒是修净;定是修正知正见;觉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这要不搞清楚我们学什么?!
  我们就要问了:我学戒有没有得到清净心?如果学戒,清净心不能现前,这个戒叫白学了。为什么心不能清净?着相了。
  诸位要记住,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佛教教育。要求的是什么?要求的是清净心。初果就得清净心了,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所以戒律的作用就在此地,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
  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将八十八品见惑分为五大类,好说话:第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第五个“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惑要把它断干净,统统放下了,证须陀洹果。全靠放下,大乘,把五种见惑断尽,是十信位里面初信位,正式入门了,是佛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果我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我们还在念幼儿园,小学一年级还没份。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自己知道了,那就是传戒师教海贤老和尚的那一句话了:你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你把这个戒的道理精神都明白了。那个人他破戒了,他没有持戒,你可不可以说他?不能说他,各人生死各人了。如果你要说他、劝他,没有第三个人在旁边,这个可以;有第三人在旁边看他错了也不能说,他有做对的地方赞叹他,做错的地方不说他,这就对了。
  海贤老和尚,我们说了他的运气真好!老师是真善知识,老师到什么境界?我们猜想是明心见性的境界,要不然他不认识人。他看到贤公老和尚是个法器,法器就是他这一生能够证果,能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要什么样的眼光才能把人给看出来?这个人的长处,我们讲天赋、天性,老实、听话、真干。我们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找这样的人找不到。谁老实?连自己都不老实,你怎么会遇到老实人?!自己都不听话,你能够找到听话的人吗?不可能。这就讲到什么?业因果报,因果的道理。我们用什么心态对别人,将来必定遭这个果报。你不孝父母,你的儿子将...(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虚云老和尚是再来人,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


...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法身菩萨,跟惠能大师一样,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时候?我细细观察光盘,我的看法应该在四十前后,他证得“理一心”,这么长的时间他往生自在,什么时候都能往生。受阿弥陀佛的嘱咐,阿弥陀佛给他使命,要他常住这个世间,为一切学佛的同学,特别是念佛法门的同学,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标准的模范,所以他那么长的寿命,阿弥陀佛给他的。他自己的寿命,我相信应该是七八十岁,海庆八十二岁,他的母亲八十六岁,应该是这样的。那后面那么长的寿命,是佛留他在世间表法,他能吃苦,愿意做好榜样给别人看,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他的戒是什么戒?

“净业三福”是所有法门的最高指导原则

  我们早年在美国加州,成立一个美国“净宗学会”,这个会现在还在,杨一华居士领导。这是我跟黄念祖老居士见面,老居士嘱咐我,在海外,净宗念佛道场都称“净宗学会”,这个名称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在中国没有正式成立,希望我们在国外多多建立。我在美国那一段时间,美国包括加拿大总共好像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我离开多年没去了,听说大概现在还有十几二十个。
  美国净宗学会建立,我写了个“缘起”,提出行门五个科目,就是持戒念佛,一定要落实。
  这五个科目,第一个,“净业三福”,这是念佛人最高的指导原则,不但是净宗,所有法门都不能离开,它是最高指导原则。三条,总共十一句。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这一条里头有伦理、有道德、有因果。孝亲是根,敬老师是本。像一棵大树一样,根是埋在地下的,你看不见的,你看得见的那是本,就是主干,所有一切枝条都从它生的。什么是根?孝是根。什么本?敬是本。对一切万事万物都要恭敬,你看拜忏的时候,一心顶礼,一心恭敬,圣贤教育就从这里入门,没有这两个字,佛来教他、孔子来教他都没用,为什么,他不能吸收。有这两个字能吸收。
  我在最近这个二三十年,提倡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就是从我们“净业三福”第一福里头生出来的,“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怎么样做?《弟子规》做到了,“孝亲尊师”有根了。“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道家的。最后“修十善业”。以儒、道的基础向上提升,佛法,儒、释、道的三个根,没有这三个根入不了门。
  确实,在古老的中国,士大夫学佛都是这个根扎稳了,在佛教里才有那么大的成就。
所以“三福”第一福,世间福报,世间善法。世间善法是出世间善法的基础,没有世间善法,怎么可能有出世间立法?!所以第二福就出世了,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净宗行门五科就是戒律

  净宗“具足众戒”,有特别的方便法,我们行门五科就是戒律,你看“净业三福”决定要遵守,“六和敬”;“三学”,戒定慧;“六度”,六波罗蜜;最后一条“普贤十愿”,很好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它相应,这就是持戒念佛;与它相违背,就错了。
  “六和”才真正能够振兴佛法,“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个意思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比什么都重要,“家和万事兴”。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和谐,地球要和谐,从哪里做起?从我做起。我能够把这行门五科统统兑现了、做到了,这一句佛号功夫得力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
  “三福”最后一条是大乘,净宗是大乘。大乘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前面是必须具足的条件,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这个说法大家容易体会。决定不能用虚情假意对人、对事、对物,那是造六道轮回业。别人骗我不要紧,这世界是假的,什么都是假的,别放在心上。我对他要真诚,永远用真诚对人,不怕上当,不怕吃亏,不怕欺骗,为什么?我们能体谅他,他没有学过佛,他没有人教他,他不能受社会的诱惑;我们有幸,非常幸运,有人教我们,我们才懂事。
  学了佛之后信心非常坚固,恩人要报,要知道报恩,要知道感恩。你们看老和尚,老和尚救狼,狼都还报恩,提了野蜂蜜来供养老和尚。狼是一般人不喜欢的,狼心狗肺,最不好的,它知道报恩,老和尚救了它的母狼,这个公狼感恩,这都是什么?这都是表法给我们看的。畜生里面的贤人君子,让我们对待动物不能轻视,用感恩心对人、对事、对物,以种种方便帮助别人。
  发菩提心之后,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因果人都能相信,哪有菩萨不相信的?!第三福是大乘,菩萨,这个因果是专门指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说这条。换句话说,菩萨不知道念佛往生,太多太多了!这劝菩萨的。
  读诵大乘,“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切经里读什么?这一部《无量寿经》就够了,专攻这一部经,一生专讲这部经,这部经里头的义理无穷无尽,你认真去读,遍遍都有新的体会。永远读不倦、读不厌。这部经里头,有圆满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义理,统统在这部经里头。这一部经就是一切诸佛菩萨的德号,一切诸佛菩萨所说的经之大成,大总持法门。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展开来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众生所说的一切经,浓缩就是这一部。展开,无量无边,我们认识这个宝,这还得了,太幸运了!
  所以一定要深信不疑,释迦牟尼佛从今往后这个九千年的法运,真正能修成就的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注解,就是这一句佛号。海贤老和尚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要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
  所以末后这两句,最后“劝进行者”。前面十句是自己修成,自己成就之后要帮助众生,帮助众生就一句话——“劝进行者”。“劝”是劝他相信,为他讲这部经,介绍这个法门。“进”更进一步,推动他到极乐世界,把他带进极乐世界,这功德就圆满了。标签:净公上人

囍[立命改运]败坏自己风水的行为,你有吗?


时间:2014-9-3 5:12:37  作者:妙音  来源:学佛社区网14863  查看:1315  评论:0



  一般不信佛道,不懂得持戒培福报改命运的人都跳不出三界,命运受很多因素影响,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有时候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注意事项,可以留意一下,对自己及家人都有帮助:
  1、屏保恶风水
  有人宠爱自己的孩子,就会把他/她们的照片做成屏保。但是孩子怎经得起突然而来的闹铃,和时明时暗的手机屏显呢?这样对孩子的身体信息磁场是不良的。
  2、脚下恶风水
  有人走路不看脚下,不知道回避路面上的排水窨阱。长期以往,其实无形中已经将晦气、污气集于一身。正常情况下,窨阱盖下都是污水和垃圾等等。每次走在污水和垃圾上,人的好运气自然会受到阴损。
  3、洗脸恶风水
  有人洗脸的时候喜欢用毛巾快速地擦一下脸,甚至用水拍拍脸颊即可,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额头在人的五官面相中,代表天。如果洗脸的时候,不用洗脸毛巾清洗额头,那您一天的好运气还在沉睡中。要想好运气从天而降,那么洗脸时就不要忘记先清洗额头。
  5、晒吃恶风水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达,现在爱自拍的人越来越多,爱晒照片的人也越来越多。吃货们晒自己的美食照片,虽是与大家分享生活,但无形中也将自己的福禄瓜分给了大家。
  6、摆筷恶风水
  将筷子长短不齐地、交叉地摆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不吉利的,通常叫做三长两短。长期以往,会导致自己的财气不顺。
  7、犟顶恶风水
  无论是甜蜜的情侣还是老夫老妻之间,争吵是难以避免的。男人不肯认错,在卦术中形成了天地否卦。否卦,阐释了一种由安泰到混乱,由通畅到闭塞的现象。因此要想家庭关系畅通,男人还是先认错吧。
  8、喝茶恶风水
  有些人喜欢夜里喝茶,殊不知夜里喝茶也会坏了自己的好运气。茶叶五行中属木,代表了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生长的上升气场。夜晚则是平静的缓慢的下沉气场,两种气流属于对冲气场,从而影响自己的运气,因此夜晚喝茶需要注意。
  9、断财恶风水
  裤子后口袋要放钱,否则后无福禄,影响个人的财运。大家可以在裤子后口袋放少量钱币,以提升自己的财富运。
  寄语:启迪人生,分享智慧,功德无量,随喜转载!标签:败坏 自己 风水 行为 你有

囍[六道因果]冤孽缠身的十三个预警


时间:2014-9-3 5:09:51  作者:妙音  来源:学佛社区网14862  查看:1220  评论:0


  世人对昨日所造的种种恶因,并不能全都认清。但是恶果的释放却会如期而至,强迫人领受而丝毫不爽。世人都畏惧害怕恶果的释放所带来的厄运、困苦、疾病、财失等等结果,却不知道如何把握命运,修改命运,化因消业。
  大多数人并不重视业报降临和展开前的众多微妙现象与体征。“其安”时忘忽,“未兆”时懈怠,“其脆”时轻慢,“其微”时麻痹。这些不良现象就是世人的通病,包括许多修行者,也同样如此。都是不能高度重视冤亲债主索债前的细微征兆。错失于最佳时机的把握,被动地深陷于内乱全面发作之时。疲于应付冤亲债主讨债索命的全面展开。如果遇到自己福德已经严重不足之时,这种应付冤亲债主的被动行为,也就容易发生性命之危。
  自然因果律的释放,冤亲债主的启动,其实都有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兆时期。在预兆期内都会在受报者的身内和报身的周围,呈现出多种前兆性现象和反应。这一现象在法界中是一种道法的制约与规定。也就是说,对于既往作恶今生为恶不多、不重的人。在道的法则中,都安排有一个预警期。提示、警告果报承受者,令其自省、自悟、自觉,告诫果报承受者:你已经面临果报,这是最后的警示与警告,给你一个最后的悔悟忏悔化解的机会。如果再不正确...(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虚云老和尚是再来人,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