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三四四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6-3 20:11
標題: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三四四卷
敬摘自《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
   琴瑟筝箜篌,七宝为校饰,器妙故音清,皆亦从树出。
   波[颖-页+籴]质妒树,天上树中王,在彼欢喜园,一切无有比。
   持戒为耕田,天树从中出,天厨甘露味,饮食除饥渴。
   天女无监碍,亦无妊身难,熙怡纵逸乐,食无便利患。
   持戒常摄心,得生自恣地,无事亦无难,常得肆乐志。
   诸天得自在,忧苦不复生,所欲应念至,身光照幽冥。
   如是种种乐,皆由施与戒,若欲得此报,当勤自勉励!”  
  问曰:今说尸罗波罗蜜,当以成佛,何以乃赞天福?
  答曰:佛言三事必得报果不虚;布施得大福,持戒生好处,修定得解脱。若单行尸罗,得生好处;若修定、智慧、慈悲、和合,得三乘道。今但赞持戒现世功德,名闻、安乐后世得报,如偈所赞。譬如小儿,蜜涂苦药,然后能服;今先赞戒福,然后人能持戒。持戒已,立大誓愿,得至佛道,是为尸罗生尸罗波罗蜜。又以一切人皆著乐,世间之乐天上为最。若闻天上种种快乐,便能受行尸罗;后闻天上无常,厌患心生,能求解脱;更闻佛无量功德,若慈悲心生,依尸罗波罗蜜得至佛道。以是故,虽说尸罗报无咎。
  问曰:白衣居家,唯此五戒,更有余法耶?
  答曰:有一日戒,六斋日持,功德无量;若十二月一日至十五日,受持此戒,其福最多。
  问曰:云何受一日戒?
  答曰:受一日戒法,长跪合掌,应如是言:“我某甲今一日一夜,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二、如是三归依。“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二、如是三归依竟。“我某甲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瞋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此言善宿。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亦如是;...(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施主,不可令此小人毁辱王女!”即厌此人,令睡不觉。王女既入,见其睡重,推之不悟,即以缨络值十万两金,遗之而去。去后,此人得觉,见有缨络。又问众人,知王女来。情愿不遂,忧恨懊恼,淫火内发,自烧而死。以是证故,知女人之心不择贵贱,唯欲是从。
  复次,昔有国王女,逐旃陀罗,共为不净。又有仙人女,随逐师子。如是等种种,女人之心无所选择。以是种种因缘,于女人中除去情欲,忍不爱著。
  云何瞋恼人中而得忍辱?当自思惟:“一切众生有罪因缘,更相侵害。我今受恼,亦本行因缘,虽非今世所作,是我先世恶报。我今偿之,应当甘受,何可逆也!”譬如负债,债主索之,应当欢喜偿债,不可瞋也。
  复次,行者常行慈心,虽有恼乱逼身,必能忍受。譬如羼提仙人在大林中,修忍行慈。时,迦利王将诸婇女,入林游戏;饮食既讫,王小睡息。诸婇女辈采华林间,见此仙人,加敬礼拜,在一面立。仙人尔时为诸婇女赞说慈忍,其言美妙,听者无厌,久而不去。迦利王觉,不见婇女,拔剑追踪;见在仙人前立,憍妒隆盛,瞋目奋剑而问仙人:“汝作何物?”仙人答言:“我今在此修忍行慈。”王言:“我今试汝,当以利剑截汝耳鼻,斩汝手足。若不瞋者,知汝修忍!”仙人言:“任意!”王即拔剑截其耳鼻,斩其手足,而问之言:“汝心动不?”答言:“我修慈忍,心不动也。”王言:“汝一身在此,无有势力,虽口言不动,谁当信者?”是时仙人即作誓言:“若我实修慈忍,血当为乳!”即时血变为乳。王大惊喜,将诸婇女而去。是时林中龙神,为此仙人,雷电霹雳,王被毒害,没不还宫。以是故,言于恼乱中能行忍辱。
  复次,菩萨修行慈心,一切众生常有众苦:处胎逼隘,受诸苦痛;生时迫迮,骨肉如破,冷风触身,甚于剑戟。是故佛言一切苦中,生苦最重。如是老病死苦,种种困厄,云何行人复加其苦?是为疮中复以刀破!
  复次,菩萨自念:“我不应如诸余人,常随生死水流。我当逆流以求尽源,入泥洹道。一切凡人,侵至则瞋,益至则喜,怖处则畏。我为菩萨,不可如彼,虽未断结,当自抑制,修行忍辱,恼害不瞋,敬养不喜,众苦艰难不应怖畏,当为众生兴大悲心!”
  复次,菩萨若见众生来为恼乱...(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拜,在一面立。仙人尔时为诸婇女赞说慈忍,其言美妙,听者无厌,久而不去。迦利王觉,不见婇女,拔剑追踪;见在仙人前立,憍妒隆盛,瞋目奋剑而问仙人:“汝作何物?”仙人答言:“我今在此修忍行慈。”王言:“我今试汝,当以利剑截汝耳鼻,斩汝手足。若不瞋者,知汝修忍!”仙人言:“任意!”王即拔剑截其耳鼻,斩其手足,而问之言:“汝心动不?”答言:“我修慈忍,心不动也。”王言:“汝一身在此,无有势力,虽口言不动,谁当信者?”是时仙人即作誓言:“若我实修慈忍,血当为乳!”即时血变为乳。王大惊喜,将诸婇女而去。是时林中龙神,为此仙人,雷电霹雳,王被毒害,没不还宫。以是故,言于恼乱中能行忍辱。
  复次,菩萨修行慈心,一切众生常有众苦:处胎逼隘,受诸苦痛;生时迫迮,骨肉如破,冷风触身,甚于剑戟。是故佛言一切苦中,生苦最重。如是老病死苦,种种困厄,云何行人复加其苦?是为疮中复以刀破!
  复次,菩萨自念:“我不应如诸余人,常随生死水流。我当逆流以求尽源,入泥洹道。一切凡人,侵至则瞋,益至则喜,怖处则畏。我为菩萨,不可如彼,虽未断结,当自抑制,修行忍辱,恼害不瞋,敬养不喜,众苦艰难不应怖畏,当为众生兴大悲心!”
  复次,菩萨若见众生来为恼乱,当自念言:“是为我之亲厚,亦是我师,益加亲爱,敬心待之。何以故?彼若不加众恼,我则不成忍辱;以是故言是我亲厚,亦是我师。”
  复次,菩萨心知:“如佛所...(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 “杀瞋心安隐,杀瞋心不悔;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
   杀瞋诸佛赞,杀瞋则无忧!”

  菩萨思惟:“我今行悲,欲令众生得乐。瞋为吞灭诸善,毒害一切,我当云何行此重罪?若有瞋恚,自失乐利,云何能令众生得乐?”
  复次,诸佛菩萨以大悲为本,从悲而出;瞋为灭悲之毒,特不相宜,若坏悲本,何名菩萨?菩萨从何而出?以是之故,应修忍辱。若众生加诸瞋恼,当念其功德:“今此众生虽有一罪,更自别有诸妙功德,以其功德故,不应瞋之。”
  复次,“此人若骂若打,是为治我;譬如金师炼金,垢随火去,真金独在,此亦如是。若我有罪,是从先世因缘,今当偿之,不应瞋也,当修忍辱!”
  复次,菩萨慈念众生,犹如赤子:“阎浮提人多诸忧愁,少有欢日;若来骂詈,或加谗贼,心得欢乐,此乐难得,恣汝骂之!何以故?我本发心,欲令众生得欢喜故。”
  复次,世间众生,常为众病所恼,又为死贼常随伺之,譬如怨家恒伺人便;云何善人而不慈愍复欲加苦?苦未及彼,先自受害。如是思惟,不应瞋彼,当修忍辱。
  复次,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观罪福,不知利害,不自忆念,当堕恶道!善言忘失,不惜名称,不知他恼,亦不自计身心疲恼;瞋覆慧眼,专行恼他。如一五通仙人,以瞋恚故,虽修净行,杀害一国,如旃陀罗。
  复次,瞋恚之人,譬如虎狼,难可共止;又如恶疮,易发易坏。瞋恚之人,譬如毒蛇,人不喜见。积瞋之人,恶心渐大,至不可至,杀父杀君,恶意向佛。如拘睒弥国比丘,以小因缘,瞋心转大,分为二部。若欲断当,终竟三月,犹不可了。佛来在众,举相轮手,遮而告之...(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六波罗蜜中,名精进波罗蜜。
  问曰:汝先赞精进,今说精进相,是名何精进?
  答曰:是一切善法中精进相。
  问曰:今说摩诃般若波罗蜜论议中,应说精进波罗蜜,何以说一切善法中精进?
  答曰:初发心菩萨,于一切善法中精进,渐渐次第得精进波罗蜜。
  问曰:一切善法中精进多,今说精进波罗蜜,已入一切善法精进中。
  答曰:为佛道精进,名为波罗蜜;诸余善法中精进,但名精进,不名波罗蜜。
  问曰:一切善法中勤,何以不名精进波罗蜜,而独名菩萨精进为波罗蜜?
  答曰:波罗蜜,名到彼岸。世间人及声闻、辟支佛,不能具足行精进,是故不名为波罗蜜。
  复次,是人无大慈大悲,弃舍众生,不求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及无碍解脱、无量身、无量光明、无量音声、无量持戒禅定智慧等诸善法。以是故,是人精进不名波罗蜜。
  复次,菩萨精进,不休不息,一心求佛道。如是行者,名为精进波罗蜜。如好施菩萨求如意珠,抒大海水,正使筋骨枯尽,终不懈废;得如意珠,以给众生,济其身苦。菩萨如是难为能为,是为菩萨精进波罗蜜。
  复次,菩萨以精进力为首,行五波罗蜜,是时名为菩萨精进波罗蜜。譬如众药和合,能治重病;菩萨精进亦如是。但行精进,不能行五波罗蜜,是不名菩萨精进波罗蜜。
  复次,菩萨精进,不为财利、富贵、力势,亦不为身,不为生天、转轮圣王、梵、释、天王,亦不...(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诸善法。以是故,是人精进不名波罗蜜。
  复次,菩萨精进,不休不息,一心求佛道。如是行者,名为精进波罗蜜。如好施菩萨求如意珠,抒大海水,正使筋骨枯尽,终不懈废;得如意珠,以给众生,济其身苦。菩萨如是难为能为,是为菩萨精进波罗蜜。
  复次,菩萨以精进力为首,行五波罗蜜,是时名为菩萨精进波罗蜜。譬如众药和合,能治重病;菩萨精进亦如是。但行精进,不能行五波罗蜜,是不名菩萨精进波罗蜜。
  复次,菩萨精进,不为财利、富贵、力势,亦不为身,不为生天、转轮圣王、梵、释、天王,亦不自为以求涅槃,但为佛道,利益众生。如是相,名为菩萨精进波罗蜜。
  复次,菩萨精进,修行一切善法,大悲为首。如慈父母,唯有一子而得重病,一心求药,救疗其疾;菩萨精进,以慈为首,亦复如是,救疗一切,心无暂舍。
  复次,菩萨精进,以实相智慧为首,行六波罗蜜,是名菩萨精进波罗蜜。
  问曰:诸法实相无为无作,精进有为有作相,云何以实相为首?
  答曰:虽知诸法实相无为无作;以本愿大悲欲度众生故,于无作中,以精进力度脱一切。复次,若诸法实相,无为无作如涅槃相,无一无二;汝云何言实相与精进相异耶?汝即不解诸法相。
  复次,菩萨得神通力,以天眼见三界五道众生,以失乐为苦。无色界天,乐定心著不觉,命尽堕在欲界中,受禽兽形。色界诸天,亦复如是,从清净处堕,还受淫欲在不净中。欲界六天,乐著五欲,还堕地狱,受诸苦痛。见人道中,以十善福贸得人身,人身多苦少乐,寿...(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行,云何恒无厌足?
  答曰:菩萨精进,不可以世间譬喻为比。如穿井力少,则不能得水,非无水也;若此处无水,余处必有。如有所至,必求至佛;至佛无厌,诲人不倦,故言无厌。
  复次,菩萨精进,志愿宏旷,誓度一切众生无尽,是故精进亦不可尽。汝言事办应止,是事不然!虽得至佛,众生未尽,不应休息。譬如火相若不灭,终无不烧;菩萨精进亦复如是,未入灭度,终不休息。以是故,十八不共法中,欲及精进,二事常修。
  复次,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废精进,是菩萨精进,非佛精进。
  复次,菩萨未得菩萨道,生死身以好事施众生,众生反更以不善事加之。或有众生,菩萨赞美反更毁辱,菩萨恭敬而反轻慢,菩萨慈念反求其过,谋欲中伤;此众生等,无有力势,来恼菩萨。菩萨于此众生,发宏誓愿:“我得佛道,要当度此恶中之恶诸众生辈!”于此恶中,其心不懈,生大悲心;譬如慈母怜其子病,忧念不舍。如是相,是为菩萨精进。
  复次,行布施波罗蜜时,十方种种乞儿来欲求索,不应索者皆来索之,及索所重难舍之物,语菩萨言:“与我两眼,与我头脑、骨髓、爱重妻子,及诸贵价珍宝。”如是等难舍之物,乞者强索,其心不动,悭瞋不起,见疑心不生,一心为佛道故布施;譬如须弥山,四方风吹所不能动。如是种种相,是名精进波罗蜜。
  复次,菩萨精进,遍行五波罗蜜,是为精进波罗蜜,
  问曰:若行戒波罗蜜时,若有人来乞三衣钵盂,若与之则毁戒。何以故?佛不听故。若不与,则破檀波罗蜜,精进云何遍行五事?
  答曰:若新行菩萨,则不能一世一时遍行五波罗蜜。如菩萨行檀波罗蜜时,见饿虎饥急,欲...(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悭瞋不起,见疑心不生,一心为佛道故布施;譬如须弥山,四方风吹所不能动。如是种种相,是名精进波罗蜜。
  复次,菩萨精进,遍行五波罗蜜,是为精进波罗蜜,
  问曰:若行戒波罗蜜时,若有人来乞三衣钵盂,若与之则毁戒。何以故?佛不听故。若不与,则破檀波罗蜜,精进云何遍行五事?
  答曰:若新行菩萨,则不能一世一时遍行五波罗蜜。如菩萨行檀波罗蜜时,见饿虎饥急,欲食其子;菩萨是时兴大悲心,即以身施。菩萨父母以失子故,忧愁懊恼,两目失明;虎杀菩萨,亦应得罪。而不筹量父母忧苦,虎得杀罪;但欲满檀,自得福德。又如持戒比丘随事轻重,摈诸犯法,被摈之人,愁苦懊恼;但欲持戒,不愍其苦。或时行世俗般若,息慈悲心。如释迦文尼菩萨,宿世为大国王太子。父王有梵志师,诈以不食五榖,众人敬信,以为奇特。太子思惟:“人有四体,必资五榖,而此人不食,必是曲取人心,非真法也!”父母告子:“此人精进不食,是世希有,汝何愚甚而不敬之?”太子答言:“愿小留意此人,不久证验自出!”是时,太子求其住处,至林树间,问林中牧牛人:“此人何所食啖?”牧牛者答言:“此人夜中,少多服酥以自全命。”太子知已还宫,欲出其证验,即以种种诸下药草,熏青莲华。清旦梵志入宫,坐王边,太子手执此华来供养之,拜已授与。梵志欢喜自念:“王及夫人,内外大小,皆服事我,唯太子不见敬信。今日以好华供养,甚善无量!”得此好华,敬所来处,举以向鼻嗅之。华中...(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国。”如是行世俗般若,但求满智,寝怜愍心,不畏人瞋。或时菩萨行出世间般若,于持戒、布施心不染著。何以故?施者、受者、所施财物,于罪不罪,于瞋不瞋,于进于怠,摄心散心,不可得故。
  复次,菩萨行精进波罗蜜,于一切诸法,不生不灭,非常非无常,非苦非乐,非空非实,非我非无我,非一非异,非有非无;尽知一切诸法,因缘和合,但有名字,实相不可得。菩萨作如是观,知一切有为,皆是虚诳,心息无为,欲灭其心,唯以寂灭为安隐。尔时,念本愿怜愍众生故,还行菩萨法,集诸功德。菩萨自念:“我虽知诸法虚诳,众生不知是事,于五道中受诸苦痛,我今当具足行六波罗蜜。”菩萨得生报神通,亦得佛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智慧、大慈大悲、无碍解脱、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达等无量诸佛法。得是法时,一切众生皆得信净,皆能受行爱乐佛法,能办是事,皆是精进波罗蜜力,是为精进波罗蜜。如佛所说:“菩萨精进,不见身,不见心;身无所作,心无所念,身心一等而无分别。所求佛道以度众生,不见众生为此岸,佛道为彼岸,一切身心所作放舍;如梦所为,觉无所作。”是名寂灭诸精进故,名为波罗蜜。所以者何?知一切精进,皆是邪伪故。以一切作法,皆是虚妄不实,如梦如幻;诸法平等,是为真实。平等法中,不应有所求索,是故知一切精进皆是虚妄。虽知精进虚妄,而常成就不退,是名菩萨真实精进。如佛言:“我于无量劫中,头目髓脑以施众生,令其愿满。持戒、忍辱、禅定时...(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无厌,以何能灭除?若得不净观,此心自然无。
   著欲不自觉,以何悟其心?当观老病死,尔乃出四渊。
   诸欲难放舍,何以能远之?若能乐善法,此欲自然息。
   诸欲难可解,何以能释之?观身得实相,则不为所缚。
   如是诸观法,能灭诸欲火;譬如大澍雨,野火无不灭!”

  如是等种种因缘,灭除欲盖。
  瞋恚盖者,失诸善法之本,堕诸恶道之因,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如佛教瞋弟子偈言:

  “汝当知思惟,受身及处胎,秽恶之幽苦,既生之艰难!
   既思得此意,而复不灭瞋,则当知此辈,则是无心人!
   若无罪果报,亦无诸诃责,犹当应慈忍,何况苦果剧!
   当观老病死,一切无免者;当起慈悲心,云何恶加物?
   众生相怨贼,斫刺受苦毒;云何修善人,而复加恼害?
   常当行慈悲,定心修诸善;不当怀恶意,侵害于一切!
   若勤修道法,恼害则不行,善恶势不并,如水火相背。
   瞋恚来覆心,不知别好丑,亦不识利害,不知畏恶道,
   不计他苦恼,不觉身心疲,先自受苦因,然后及他人。
   若欲灭瞋恚,当思惟慈心,独处自清闲,息事灭因缘。
   当畏老病死,九种瞋恼除,如是思惟慈,则得灭瞋毒!”

  如是等种种因缘,除瞋恚盖。
  睡眠盖者,能破今世三事:欲乐、利乐、福德。能破今世、后世究竟乐,与死无异,唯有气息。如一菩萨以偈呵睡眠弟子言:

  “汝起勿抱臭身卧,种种不净假名人!如得重病箭入体,诸苦痛集安可眠?
   一切世间死火烧,汝当求出安可眠!如人被缚将去杀,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如共毒蛇同室宿,亦如临阵白刃间,尔时安可而睡眠?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识,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种种因缘,诃睡眠盖。
  掉、悔盖者,掉之为法,破出家心。如人摄心,犹不能住,何况掉...(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 答曰:禅是波罗蜜之本。得是禅已,怜愍众生,内心中有种种禅定妙乐而不知求,乃在外法不净苦中求乐。如是观已,生大悲心,立宏誓愿:“我当令众生皆得禅定内乐,离不净乐;依此禅乐已,次令得佛道乐。”是时禅得名波罗蜜。
  复次,于此禅中不受味,不求报,不随报生,为调心故入禅;以智慧方便,还生欲界,度脱一切众生,是时禅名为波罗蜜。
  复次,菩萨入深禅定,一切天人不能知其心所依、所缘,见闻觉知法中心不动。如毗摩罗诘经中,为舍利弗说宴坐法: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三界,于三界中不得身心,是为宴坐。
  复次,若人闻禅定乐胜于人天乐,便舍欲乐求禅定,是为自求乐利,不足奇也。菩萨则不然,但乐众生故,令慈悲心净,不舍众生。菩萨禅,禅中皆发大悲心。禅有极妙内乐,而众生舍之而求外乐。譬如大富盲人,多有伏藏,不知不见而行乞求。智者愍之,其人自有妙物,不能知见而从他乞。众生亦如是,心中自有种种禅定乐而不知发,反求外乐。
  复次,菩萨知诸法实相故入禅中,心安隐,不著味;诸余外道,虽入禅定,心不安隐,不知诸法实故,著禅味。
  问曰:阿罗汉、辟支佛俱不著味,何以不得禅波罗蜜?
  答曰:阿罗汉、辟支佛虽不著味,无大悲心故,不名禅波罗蜜。又复不能尽行诸禅;菩萨尽行诸禅,粗细、大小、深浅、内缘、外缘,一切尽行。以是故,菩萨心中名禅波罗蜜,余人但名禅。
  复次,外道、声闻、菩萨皆得禅定。而...(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妙内乐,而众生舍之而求外乐。譬如大富盲人,多有伏藏,不知不见而行乞求。智者愍之,其人自有妙物,不能知见而从他乞。众生亦如是,心中自有种种禅定乐而不知发,反求外乐。
  复次,菩萨知诸法实相故入禅中,心安隐,不著味;诸余外道,虽入禅定,心不安隐,不知诸法实故,著禅味。
  问曰:阿罗汉、辟支佛俱不著味,何以不得禅波罗蜜?
  答曰:阿罗汉、辟支佛虽不著味,无大悲心故,不名禅波罗蜜。又复不能尽行诸禅;菩萨尽行诸禅,粗细、大小、深浅、内缘、外缘,一切尽行。以是故,菩萨心中名禅波罗蜜,余人但名禅。
  复次,外道、声闻、菩萨皆得禅定。而外道禅中有三种患:或味著,或邪见,或憍慢;声闻禅中慈悲薄,于诸法中,不能以利智贯达诸法实相,独善其身,断诸佛种;菩萨禅中无此事,欲集一切诸佛法故,于诸禅中不忘众生,乃至蜫虫常加慈念。如释迦文尼佛,本为螺髻仙人,名尚阇梨,常行第四禅,出入息断,在一树下坐,兀然不动。鸟见如此,谓之为木,即于髻中生卵。是菩萨从禅觉,知顶上有鸟卵,即自思惟:“若我起动,鸟母必不复来;鸟母不来,鸟卵必坏。”即还入禅,至鸟子飞去,尔乃起。
  复次,除菩萨,余人欲界心不得次第入禅。菩萨行禅波罗蜜,于欲界心次第入禅。何以故?菩萨世世修诸功德,结使心薄,心柔软故。
  复次,余人得总相智慧能离欲,如无常观、苦观、不净观;菩萨于一切法中,能别相分别离欲。如五百仙人飞行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著狂醉,皆失神足,一时堕地。如声闻,闻紧陀罗王屯仑摩弹琴歌声,以诸法实相赞佛。是时,须弥山及诸树木皆动;大...(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者,则无分别。如是等种种因缘,贪欲生不可得。若法无生,是法亦无灭,不生不灭故,则无定、无乱。如是观贪欲盖,则与禅为一。余盖亦如是。若得诸法实相,观五盖则无所有,是时便知五盖实相即是禅实相,禅实相即是五盖。菩萨如是能知五欲及五盖,禅定及枝相,无所依入禅定,是为禅波罗蜜。
  复次,若菩萨行禅波罗蜜时,五波罗蜜和合助成,是名禅波罗蜜。
  复次,菩萨以禅波罗蜜力得神通,一念之顷,不起于定,能供养十方诸佛,华香、珍宝种种供养。
  复次,菩萨以禅波罗蜜力,变身无数,遍入五道,以三乘法教化众生。
  复次,菩萨入禅波罗蜜中,除诸恶不善法,入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其心调柔,一一禅中行大慈悲,以慈悲因缘,拔无量劫中罪;得诸法实相智故,为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所念。
  复次,菩萨入禅波罗蜜中,以天眼观十方五道中众生:见生色界中者,受禅定乐味,还堕禽兽中受种种苦。复见欲界诸天,七宝池中华香自娱,后堕咸沸屎地狱中。又见人中多闻,世智辩聪,不得道故,还堕猪羊畜兽中,无所别知。如是等身,种种失大乐、得大苦,失大利、得大衰,失尊贵、得卑贱。于此众生生悲心,渐渐增广,得成大悲;不惜身命,为众生故,勤行精进,以求佛道。
  复次,不乱不味故,名禅波罗蜜。如佛告舍利弗:菩萨般若波罗蜜中住,具足禅波罗蜜,不乱不味故。
  问曰:云何名乱?
  答:乱有二种:一者、微,二者、粗。微者有三种:一、爱...(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故无常,无常故苦,无常苦故空,空故无我,空无我故可舍。汝等爱著智慧故,不得涅槃。譬如尺蠖,屈安后足,然后进前足;所缘尽,无复进处而还。外道依止初禅,舍下地欲,乃至依非有想非无想处,舍无所有处;上无所复依,则不能舍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更无依处,恐惧失我,畏堕无所得中故。
  复次,外道经中,有听杀、盗、淫、妄语、饮酒,言为天祠咒杀无罪;为行道故,若遭急难,欲自全身而杀小人无罪。又有急难,为行道故除金,余者得盗取以自全济,后当除此殃罪。除师妇、国王夫人、善知识妻、童女,余者逼迫急难,得邪淫。为师及父母,为牛、为身、为媒故,听妄语。寒乡听饮石蜜酒,天祠中或听尝一滴、二滴酒。佛法中则不然,于一切众生慈心等视,乃至蚁子亦不夺命,何况杀人?一针一缕不取,何况多物?无主淫女,不以指触,何况人之妻女?戏笑不得妄语,何况故作妄语?一切酒,一切时,常不得饮,何况寒乡、天祠?汝等外道与佛法悬殊,有若天地!汝等外道法,是生诸烦恼处;佛法则是灭诸烦恼处,是为大异。
  诸佛法无量,有若大海,随众生意故,种种说法。或说有,或说无;或说常,或说无常;或说苦,或说乐;或说我,或说无我。或说勤行三业,摄诸善法;或说一切诸法无作相。如是等种种异说,无智闻之,谓为乖错;智者入三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三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问曰:云何名蜫勒?云何名阿毗昙?云何...(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