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闻思修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331425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3-3 14:37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闻思修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331425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闻思修的讲记敬摘点滴


...界,可以说望尘莫及、难如登天。因为学术都建立在六根的基础上,可是超胜的境界,没办法以六根触及,假如你没有一种信仰、没有一种信心,那再怎么研究也只是盲人摸象。
  现在经常有人说:“传承有什么用?念经有什么用?这些都是多余的!”他们只看外物,不讲内在,其实是不合理的。以前弘一大师就举过一个例子,说明了内在有时候比外在更重要。他说用一块普通的布做成国旗,当升旗的时候,人们需要恭恭敬敬向它行礼。这种行为能否说是迷信呢?肯定大家不会承认。同样,对于一般文字写成的佛经,用学术眼光来看它,似乎跟世间文章没什么差别,但它确实有一种不共的加持,对此我们只能用心去感受,肉眼是根本看不出来的。
  还有,像藏密中的“虹身成就”,很多学者也无法理解和接受。但即便如此,它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汉地还曾发生过。
  比如,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捡,是晋朝人,她70岁要圆寂那天,就不舍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跟虹身的最高境界完全一样。这是非常真实的事,后被梁代高僧宝唱编入了《比丘尼传》[8]。以前隆莲法师讲《心经》时,也引用过这个公案。假如有人说藏密的虹身成就不合理,那么这段历史又当如何解读呢?
  还有,中国第一位比丘朱士行,我前段时间讲《般若摄颂》时也提过,他千辛万苦翻译的《放光般若经》,又被称为《虹化经》的简本。他本人经过多年的修学,深刻领悟到此经蕴含的虹化圣义,后来圆寂时出现的许多瑞相,也说明他在虹身方面有所成就。

  [1] 有些历史记载,松赞干布在位期间,跟唐朝的一些和尚也有往来,并在佛法方面有过交流。
  [2] 莲花戒:又名嘎玛拉西拉。与菩提萨埵都来自印度的那烂陀寺,皆为中观自续派的论师。
  [3] 真正懂大圆满、大手印教义的人,并不会这样做,而会先打好基础再次第修持。
  [4] 预试七人:赤松德赞时,为观察藏人能否守持出家戒律,命试从静命论师依说一切有部出家的七人:巴·色朗、巴·赤协、贝若扎那、杰瓦却阳、款·鲁益旺波、马·仁钦却和藏勒竹。藏传佛教史籍中,对预试七人名字不同的说法颇多。
  [5]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就曾评价元朝的皇帝们,个个英武沉毅,虽然大多命数不长,却都豁达大度,颇有君主之气。如云:“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自塞外三帝,中原七帝,皆英武踵立,无一童昏暴缪之主。”
  [6] 清凉尸陀林,据说在现在的五台山那边。
  [7]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如今在汉地文献中,很难查到吉祥门的具体位置。只有从历史和许多大德的教言中了知,此处应该位于现在的西安。
  [8] 《比丘尼传》,梁代高僧宝唱撰,是晋、宋、齐、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的传记。《比丘尼传》云:“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晋土有比丘尼亦捡为始也。当其羯磨之日,殊香芬馥,阖众同闻,莫不欣叹加其敬仰。善修戒行志学不休,信施虽多随得随散,常自后己每先于人。到升平未,忽复闻前香并见赤气,有一女人手把五色花自空而下。捡见欣然,因语众曰:好持后事,我今行矣!执手辞别,腾空而上。所行之路有似虹霓,直属于天。时年七十矣。”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藏传佛教在西方特别有吸引力,为何它这么容易就能被大家接受呢?
  问:我是德国曼汉姆大学的老师。藏传佛教在西方特别有吸引力,在德国的传播,特别是80年代比较成功,为何它这么容易就能被大家接受呢?
  索达吉堪布答:藏传佛教如今在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确实很有吸引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藏传佛教的教义非常实用,它并不完全停留在理论上,也不是搞一种学术或形象化,而是依靠前辈大德的窍诀,有很多断除烦恼的方法,比如修菩提心、大圆满的直指心性,又简单又易行,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快。
  我那天看了一下,单单在美国波士顿这一个城市,藏传佛教的中心就有三十多所。由于藏传佛教清净的传承、殊胜的窍诀、简单的仪轨,再加上对闻思修行特别重视,故而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相比之下,现在不少地方的佛教,完全成了一种形象。很多人经常问我:“磕头是不是佛教?烧香拜佛是不是佛教?”我说这只是佛教的一种形象,并不是它的真正教义。它的教义是什么呢?就是修菩提心等。学佛要从心上安立,不是表面上办个皈依证,就自认为是佛教徒了;形象上穿个僧衣、剃个光头,就自认为是出家人了。
  如今很多人也不是什么傻子,他们还是真实受益了,才愿意接受藏传佛教。包括汉地有些大学生,他们之所以愿意学佛,也是发现佛教对自己真正有利。否则,没有一点利益的话,只是给他们讲些故事,那谁都不需要。
  我们作为一个人,难免要面对烦恼、痛苦,倘若通过藏传佛教的菩提心等修法,在生活中切实起到作用,任何人都不会拒绝它的。就像一个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相信没人愿意将它拒之门外。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学术界,只承认因明中的现量和比量,顽固地不承认圣教量的作用...您的观点是什么样的?
  问:我是心理学的硕士,后来又读了哲学的博士。原先我很喜欢西方哲学,把德国黑格尔的小逻辑,作为自己的指路明灯。但自从进入佛教因明这个世界后,有很强烈的一种亲近感,并仔细研读了《因明正理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著作。
  现在国内有些学者,尤其是学术界,只承认因明中的现量和比量,顽固地不承认圣教量的作用。对此我也写了一些文章,对他们提出很多质疑,有些已经发表了。其实,如果细细研读《正理门论》,就会发现圣教量一定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与现量、比量是一致的,不能分开来看。请问上师,对于圣教量,您的观点是什么样的?
  索达吉堪布答:很好!你们这个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还是很有特色的;大家研究佛教后提出来的问题,也是经过思考的,很有意义和价值。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一般来讲,逻辑推理有胜义、世俗两种。胜义的逻辑推理,就是龙猛菩萨的观察方法,这跟你讲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有相似之处。前苏联的著名学者彻尔巴茨基(Th. Stcherbatsky,1866-1924),就曾说:“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龙猛菩萨的辩证法之间,可以发现亲切的类似。”不过,我也喜欢翻黑格尔的一些书,发现他跟龙猛菩萨相似的,只是某个层面上的,他并没有契入更甚深、更究竟的万法本质,不可能达到龙猛菩萨《中观根本慧论》的那种深度。
  关于藏传佛教的因明思想,历来在藏地就特别活跃。其实,学习因明并不是为了吵架,也不是为了争个我赢你输,而是通过辩论来净化人心,从根本上遣除内心的一些疑惑。现在汉传佛教也好、南传佛教也好,好多佛教团体若也能有因明的基础,很多问题就不会模模糊糊了。
  在学习因明的过程中,不少人认为只有比量、现量合理,却根本不承认圣教量,这种观点确实不对。其实圣教量是比量的一部分,但若想让对方接受圣教量,就一定要学习《释量论·成量品》。最近我正在传这部论典,里面一一论证了为什么说释迦牟尼佛是量士夫?为什么说佛讲的都是对的?怎样证明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
  当然,这个论证方式有两种:一是格鲁派大德阿拉夏丹达,他很早以前专门写过一部论典,叫《证成世尊为量士夫》,先证明释迦牟尼佛的佛法是真理,之后以此来成立佛陀为量士夫;或者也可像《成量品》中所讲的那样,先将释迦牟尼佛成立为量士夫,然后推出他所讲的完全是真理。但不管是哪一种论证,都将《集量论》的顶礼句“敬礼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作为成立释迦牟尼佛为量士夫的依据。
  所以,若想让别人承认圣教量,先需要通过一些推理来论证。否则,你光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信仰佛教的人可以承认,但不信佛的人就很难接受了。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时轮金刚的教义,是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传到西藏的?在西藏是如何发展的?
  问:我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对藏传佛教非常尊敬,觉得它是神圣的宗教。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时轮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发现比任何事项更轰动、更有意义,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原子弹、氢气弹及科技的,那就是佛教传入西方。”这是他的原话,从这段语言来看,西方本是个基督教非常兴盛的国家,但由于藏传佛教的调心方法相当好,所以在那里受到了极大尊重。
  其实,一个人不管名声、财富怎么样,终究也躲不过生老病死。很多科学家和政治人物,最后面对死亡时,一切身外之物都派不上用场,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佛法才是最需要的。
  至于藏传佛教在阿拉伯国家,到目前为止据我所知,弘扬得并不是很广大。而前苏联、蒙古、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如今在各大院校中却可以经常见到。前不久我看了一下美国各所大学,发现耶鲁、哥伦比亚、哈佛等17所大学,都设有藏传佛教的研究中心。我们佛学院也有美国的博士后出家,我问了一下,说是根本不止17所,凡是他们去过的学校,都有不同层次的研究机构。
  所以,这些国家对藏传佛教的研究,并非等闲视之,而是相当重视。但在阿拉伯的话,也许有一些中心或仁波切,但不知道具体情况怎么样。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从藏密的视角出发,当前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哪里?该如何来解决?
  问:我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后。对于佛教这一块,坦率地说,我是门外汉,所以借这个机会我想请教您:从藏密的视角出发,当前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哪里?该如何来解决?
  索达吉堪布答:从藏密的视角出发,对教育没有什么太多的看法;但若从佛教的思想出发,当前教育的的确确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注重道德培养,像前不久刚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以及“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古代,教育非常重视“德才兼备”,一个人要先立“德”,再培养“才”。而现在的教育,光是重视一个分数,忽略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以至于学生们学了十几年以后,从来没想过怎么样服务社会,怎么样孝顺父母。包括有些老师,有时候连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没有。这些应该是源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以后进行一些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这种改革,其他改不了也不要紧,但至少应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作为佛教徒,始终都是这样认为的;老一辈懂传统文化的人,应该也会这样想。所以,现在很多人对教育还是比较关心的,只是有时候也无可奈何。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西藏生死书》,您对那本书有什么看法?
  问:我看到很有名的一本书叫《西藏生死书》,但翻了好几遍,始终都看不进去。我想得到您的一些指点,或者您对那本书有什么看法?
  索达吉堪布答:《西藏生死书》,你实在看不进去的话,我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这本书,实际上在国内外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我也看过它的汉文本,看了之后的感觉是什么呢?这就是莲花生大士的中阴窍诀,然后再加上作者与根本上师的对话、某某西方人得癌症的故事,穿插一些现代人喜欢听的、比较关心的道理在里面。
  大家都知道,中阴窍诀在西方非常受欢迎。因为他们很多人身体不舒服、心情不舒服,尤其是最后面对死亡时,都有一种恐惧感,而中阴窍诀所揭示的道理,正好可以消除这种心态。鉴于此,索甲仁波切把中阴法门的某些内容,与现代人的心理结合起来,然后编成了这本书。
  《西藏生死书》,我认为有两个特点:第一、作者对上师有非常大的恭敬心,处处提到了他今生所得到的知识,全部来自于上师的恩赐,从头到尾都在感恩上师,这是最感人的地方;第二、它将佛教的原始教义,融入当前的生活中,然后展现在有缘者面前,这也是相当难得的。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别困难,最好还是能再看看,也许慢慢就看进去了。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学术研究能不能与修持很好地结合起来?
  问:我是宗教研究中心的硕士。您刚才讲到,学术研究和修持所得的结论不一样,那么请问,学术研究能不能与修持很好地结合起来?
  索达吉堪布答:二者是可以结合的,在我们藏地,这叫做闻思修行。“闻”就是先听受道理;“思”是再思维其中意思;“修行”是将所了解的意思于实际行动中行持。学术研究应该包括了“闻”和“思”两方面,不过后面的“修行”,很多人却没有。
  比如藏密修法中讲的“寿命无常”,不少人认为这非常简单,甚至已经学佛很多年的人,也觉得没什么可修的。但你若去真正观修,才能感受到一刹那、一刹那的无常,这并不是口头上说说、文字上写写,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刻体会。
  在学术方面,历史性的东西,一般也没什么可修的,知道这件事就可以了。但有些窍诀性的修法,比如宗喀巴大师讲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这是学佛最根本的,你必须要长时间修行,才能完全通达。所以,佛教的有些教义若想彻底领悟,没有一定修行是不可能的。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净土宗的目标就是往生,但往生的条件,很多法师讲得不一样,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问:净土宗的目标就是往生,但往生的条件,很多法师讲得不一样:有人说要念到一心不乱,念到一心清净;有人说往生没有条件,阿弥陀佛平等救度,只要相续称念就能往生。不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索达吉堪布答:关于往生的条件,在藏地也可谓众说纷纭。但我在讲《观经》的过程中,发现最后提到“九品往生”时,佛陀讲了往生需要的不同因缘。我看了“下品下生”之后,觉得条件并不是很高,好像自己也有一种把握,还给很多藏族人都讲了。所以,我很想翻译这部《观经》,谁好好念佛的话,应该都有这个机缘。
  当然,藏地也有一种说法,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具足四种因:观想阿弥陀佛及清净刹土、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发菩提心、发愿回向。也有极个别大德要求一心不乱,但若想达到印光大师说的那种“一心不乱”,作为凡夫人来讲有一定的困难。
  我自己认为,按照《观经》后面所讲的条件,既然造了五无间罪的人,都有往生的机会,那我们很多人只要好好地念佛、好好地发愿,应该也能如愿以偿。
  值得注意的是,“念佛”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只要口里念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念”字的结构是“今”加“心”,也就是指当下的一念心,所以它跟心有一定的关系,心里观想是最关键的。我看汉地的很多经论中也说,念佛不仅要口念,更要心念,若能如此,积资净障后一定可以往生。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请问藏地净土宗的教典主要有哪几部?
 问:我是历史文化学院的博士后,经常看您讲的《入行论》和《藏传净土法》,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当面请教。
  现在汉地和藏地弘扬净土都很广,汉地净土宗的教典是“五经一论”或“三经一论”,请问藏地净土宗的教典主要有哪几部?这些是不是完备呢?
  索达吉堪布答:你的问题很好!我们藏地净土宗的依据,主要也是净土经。汉地的“五经一论”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以及《往生论》。这是汉地个别大德归集的,藏地虽然没有这种说法,但我对“五经一论”还是很有信心。
  我们这个人身很难得,所以在短暂的人生中,我很想把“五经一论”讲一遍。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讲了《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还剩下《普贤行愿品》和《往生论》没讲。如果没有死的话,这两个一定要完成。
  藏文的《大藏经》中,实际上也有《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但可惜的是《观经》没有。假如因缘具足的话,尽管我翻译得不一定很好,但不管怎么样,为了自他将来能往生净土,创造这样一种因缘,我准备把《观经》译成藏文。
  藏地的很多大德,修净土主要依于《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以及萨迦派、噶举派的诸位祖师,都有各自的修法仪轨,这方面的理论和窍诀也相当多,包括一些伏藏品中比比皆是。因此,藏地、汉地在往生的依据和方法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略述往生净土的意义。
  问:略述往生净土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个事情是一种痛苦,但你可以不把它当作痛苦,而把它利用起来。
  比如,无著菩萨在《快乐之歌》中讲过,我们生病也可以,不生病也可以:生病的话,以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业障;不生病的话,用这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多做善事。我们没钱也可以,有钱也可以:没钱的话,可以断除对财物的耽著;有钱的话,可用它来上供下施、积累资粮。有些出家人对钱没什么贪执,自然就有很多钱了,这时你也不必特别苦恼:“有钱了,我怎么办啊!”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讲过,倘若你前世的福报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缠万贯,那就算是一个出家人,所住的房屋价值五百金钱,也是允许的;所穿的衣服价值一亿金钱,也是可以的[1]。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苦也好、乐也好,我们都应该快乐。
  其实,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与辉煌,经历各种痛苦也是必需的。爱因斯坦说过:“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通道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
  曾有个故事,就讲了这个道理:从前,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出来。最后农民断然决定:这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太大精力去救驴子。于是就把所有邻居都请来,开始往井里填土。
  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哀叫。不一会儿,令人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了。农民忍不住朝井下一看,眼前的情景让他震惊: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然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
  实际上,生活也是如此。纵然许多痛苦如尘土般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也应将它统统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而不要被这些痛苦掩埋。若能这样,到了最后,我们定会像驴子逃离枯井一样,从轮回的苦海中彻底脱身。
  关于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藏传佛教的噶当派中讲了很多很多。我有个同学就学得不错,他是一个领导,有次在竞选某个职位时,他无动于衷,好像跟他没关系一样。旁边的人见了都着急,劝他赶紧去做做工作。他回答:“没事。万一没选上也很好,我正好有空精进修行;万一选上了也很好,可以有更多机会利益众生。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很快乐。”
  但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经常患得患失,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有时候把顺缘也变成了违缘。假如你能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什么违缘都可以成为顺缘,这就叫把痛苦转为道用。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也说:“最杰出的人,总能用痛苦来换取欢乐。”
  (3)修持自他交换
  观修自他交换,对消除痛苦也很有帮助。比如,当你重病在床、名声受损、穷困潦倒时,可以发愿:“轮回中也有许多感受这样痛苦的众生,愿他们的一切苦难都成熟于我身上。”然后当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所有安乐,犹如脱下衣服给众生穿上般,完全布施给他们;当向内吸气时,再观想把众生的所有痛苦全部吸入体内,由自己来承受,以此他们都离苦得乐。
  这是大乘佛教中甚深的修心教言。我们在遭受痛苦时,若能经常这样观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价值,对自我的爱执也会日益减少。
  (4)以空性观面对
  假如你有空性见解,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以此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从分别念而来,而分别念则可依靠空性见断除。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也说:“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
  当然,所谓的空性,不一定非要证悟一地菩萨那样的境界,但至少也要对“万法皆空”稍有了解,所以,希望大家多学一下《中观根本慧论》、《四百论》。尤其是有些年轻人,皈依佛门十几年了,对佛教的道理却一窍不通,只是随便看几本书,这样的话,不一定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如今佛教徒有两个误区:一是很多知识分子研究佛教,不像藏地寺院的修行人那样,在讲辩著、闻思修上花很多时间,而是认为得个佛教硕士、博士的头衔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们对佛教的认识相当肤浅,写的很多论文也没什么实在意义,可内心的傲慢却与日俱增。二是有些信众比较迷信,到处求灌顶、求加持,以为解脱有捷径可寻。
  其实作为佛教徒,若想真正深入佛教,必须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修学。现在世间的义务教育都要九年,读完后也只是初中毕业,那么博大精深的佛教,就更不可能用短时间通达了。要知道,佛教远远超过世间任何学问,假如你没有系统地学习,光是办个皈依证、求个灌顶,就自称为佛教徒,这只是虚有其表、徒有其名罢了。
  因此,佛教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简单,它既要实修,也要闻思,二者缺一不可。刚才我跟甘会长交流时,彼此都有一种共识:对于佛教,只是理论研究并不行,还要有实际修持;只是盲修瞎炼也不行,还要有理论依据,这两者,任何人都值得下一番功夫。
  话说回来,刚才也讲了,假如你想消除自己的痛苦,就要对空性有所了解,闻思一些中观方面的道理。尤其像《中观根本慧论》,学了以后,百分之百对你有帮助。当年将佛法广弘于人间的,就是这部论的作者——龙猛菩萨。以前我看过世间、出世间的许多书,但看了它以后,的确能对佛陀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所以,你们若想了解空性,最好是从《中观根本慧论》入手。此论开头的第一句就是:“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短短几个字,便将万法的真相揭示得淋漓尽致。不管是我们心的本性、痛苦的本性,还是外在万法的本性,确实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对此,龙猛菩萨从第一品到二十七品之间,进行了逐一剖析,任何一个科学家都没办法驳倒。
  昨天中文大学有个教授问我:“对现在的大学生讲一些佛教故事,他们不相信怎么办?”我说:“不用讲故事,不然的话,他们听惯了神话、看惯了动画,很容易把佛教故事当成这些。若想引导他们认识佛教,就一定要从中观和因明下手,先把他们的傲慢摧毁了,再讲这些故事,他们才能体会到佛教的伟大。”
  2009年7月,日内瓦“国际联合宗教会”召开了一个会议,会上世界五大宗教为主的各大宗教、200位宗教领袖,通过投票的方式,一致表决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在投票过程中,很多宗教领袖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宗教,而是把唯一的一票投给了佛教。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一场战争是以佛教名义发动的,同时,佛教的慈悲提倡无偏利益一切众生,它的智慧对万法研究得极为透彻,这些都是佛教的不共特点。
  我以前在复旦时,就引用了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的一句话,他说什么呢?“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的确,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学问,在佛教中都揭示得极为圆满。当然,有些佛教徒对此不了解的话,这只是他个人的问题,并不是佛教的过失。
  尤其是佛教中的空性见,通过剖析“我”不存在,能彻底断除一切痛苦。怎么样断除呢?大家都知道,感受痛苦的“我”与所受的痛苦之间,是一种互相观待的关系,离开了一者,另一者必然不存在。《中论》也说:“离法何有人?离人何有法?”现在有些人天天叫苦连天,但痛苦的“我”到底在哪里?所受的痛苦又在哪里?通过中观正理一观察,最后就会知道,痛苦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自己的虚妄分别而已。
  所以,我们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就很容易追名逐利,将各种虚妄耽著为实有。一旦你能像很多高僧大德那样,依靠空性断除了我执,那一切痛苦都会烟消云散,开悟的境界会给你带来不可言说的快乐。
  (5)修持安忍
  我们在感受痛苦时,还可以修一下安忍。安忍,就是世间人所说的坚强,有了它的话,面对痛苦就不会轻易屈服。
  像美国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都可以放弃了,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也正因为这种坚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服可以一天三换,我衣服脱下,就命丧九泉。”
  确实,人类如果不穿动物皮,实际上还有很多衣服可穿;如果不吃动物肉,也还有很多蔬菜可吃。有些人吃一块肉不觉得什么,但你可曾想过,这只动物只有这一块肉,你吃了的话,它就会因此而丧命?现在西方国家有不少保护动物组织,我们这边虽然不多,但每个人最好能从自己做起,真正去关爱所有的动物。比如,你以前特别爱吃肉的话,以后尽量少吃一点,这也算是一种“安忍”。
  (6)麦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藏传佛教中还有个实修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简单: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 嗡 措姆迷勒那德卡踏m索哈”,这个咒语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观修,有助于我们天天好心情,人际关系趋于改善,许多不顺迎刃而解。
  这个修法,我也修过一段时间,效果确实非常好。当然,你没有信心的话,效果也不一定很明显,毕竟修任何一个法,信心都特别关键。有些人认为这不理性,其实你如果过于理性,许多甚深领域就难以涉入;而太过感性的话,这也是一种极端。有些搞学术研究的人,对“信心”、“加持”统统否定,一提起来就嗤之以鼻,除了自己的分别念,什么都不相信;而有些人又太过盲目迷信,对理论从来不去研究,这也是不合理的。所以,若想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应当住于中道,不堕两边。
  刚才的修法可以让我们心量放大,如果换个视角看问题,就不会死执于一点了。以前有一位画家,他在白纸上画了个黑点,然后装在相框里。许多人看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知道这究竟代表什么。其实它的意义很深刻:众生执著于一点时,往往会忽略很多很多,全然不觉还有大片的空间。
  比如说,你今天被人骂了、无端遭人诽谤,可能会一直耿耿于怀,午饭都吃不下;或者你父亲死了,感情遇到了挫折,就觉得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其实在这个世间上,本来还有许多事物能带来快乐,但你若只执著这一点,围着这个黑点团团转,没有发现大片的白纸,就会感到痛苦万分、难以释怀。
  原来我认识一个人,因为家庭出了点问题,她就不想活了,于是在成都包了个车,跑到了壤塘的大草原。这个草原特别广阔,十几公里都看不到边,她下了车以后,打发司机走了,就在那里大声叫喊,发泄内心的痛苦。结果喊着喊着,她看看天空无边无际,草原如此广阔,心也随之开朗起来。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拼命执著一个小小的窝,这有什么意义呢?明白了这一点后,她当下就放下了,痛苦也销声匿迹了。所以,内心的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一旦把这种执著看破了,痛苦也就不再束缚自己了。
  对于痛苦,古往今来很多大成就者,并没有当作一回事。《入行论》中也讲了,这件事情尚有转机的话,你用不着痛苦;没有转机的话,那痛苦也无济于事[2]。这个道理说得非常好,比如你父母死了,如果有办法让他们活过来,那你没必要痛苦;倘若已经无力回天了,你再哭又有什么用呢?不过,真正能这么想的人,现在可能没有几个。
  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能坦然面对。但我通过长期学习大乘佛法,现在看到家人死了,跟以前的心态完全不同。这一点,在你们这么多人面前,我也不会说妄语。所以,希望大家以后遇到痛苦时,最好也能从佛法中寻找解脱方法,没有必要去自杀,或者吸毒、吃摇头丸。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吃了对你身体不好,不要尝试用这种方式逃避,而应该看一些佛书,听一些真正的高僧大德的开示,深入了解佛法的意义,如此才能治本,而不是治标。
  现在不少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原来自己没有学佛时,做的很多事情非常无聊。但学了佛以后,才明白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以此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内心也感受到了快乐。这一切,都是金钱无法带来的。
  在座的很多老师、同学,你们当中,也许有佛菩萨的化现。如果有人真是圣者,那就另当别论了;但若是像我这样的凡夫人,建议大家还是依靠闻思修佛法来对治痛苦,若能这样,我敢保证,你的痛苦一定会消失无踪。
  (7)略说密宗不共的认识觉性
  最后再介绍一种方法:密宗大圆满的修行方法。当然,它的具体修法,你们要受过灌顶、修过加行才能听。不过,以我个人体会的话,这个方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不需要用中观理论去观察、分析,只依靠上师的一个窍诀,就可以认识痛苦的本性,当下将烦恼转为菩提。
  《六祖坛经》中也说:“烦恼即菩提。”这是禅宗、密宗中最深的窍诀,有信心的人才可以得到,而分别念重、邪见大的人,连法本都不让看。现在有些人偷偷去看,但没有上师接引的话,你看了也看不懂,只能看到一些表面文字,至于其中的甚深内涵,根本不可能触及。
  综上所述,我刚才所讲的解除痛苦的方法,是方方面面的,你们不一定要全部都用,毕竟每个人的根基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就像生了病以后,有些人吃中药能好,有些人用按摩也行,有些人还可以打针,但不管选择哪一种,目的都是为了断除痛苦。
  要知道,痛苦是由心而生,故也要由心而灭。若想靠金钱等外在物质来除苦,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通过佛法“自净其意”,也就是调伏自心,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痛苦。最后,希望我们今天的交流,能给各位稍微带来一点利益,哪怕让你减轻一瞬间的痛苦、获得一瞬间的快乐,我觉得也值得了!

  [1]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云:“佛言:汝等若以信心投我出家情求涅槃修净行者。此诸苾刍所著衣服直一亿金钱。所住房舍直金钱五百。所啖饮食具足百味。如是等事我皆听受。汝并堪销。”又《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云:“佛言:我今听许。诸有发心求涅槃人。来诣我所。修净行者。所著衣服价直百千两金。所住房舍价直五百。所啖饮食六味具足。此等供养悉皆销受。”
  [2] 《入行论》云:“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请问人类痛苦的分类?
  问:请问人类痛苦的分类?
  索达吉堪布答:三界六道中,痛苦的分类比较多。拿我们人类而言,就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根本苦,以及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八大支分苦。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还将人类的痛苦归摄为两种:身苦与意苦。如颂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意思是说,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压力、竞争忧虑、“高处不胜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则是身体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强度劳动等。由此两种痛苦,恒时不断地损恼着芸芸众生。所以,世间上有钱的也痛苦,没钱的也痛苦。
  过去,不少人以为有钱就会带来快乐,但后来有了钱以后才发现,快乐并没有如期而至,痛苦却反而层出不穷。对此,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所就用数据作了证明:按100分为满分的话,中国消费者在1994年的幸福指数是69分;1997年最高,达到71分;十年后2004年却降到了67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刚开始觉得很幸福,但过不了多久,幸福指数就日渐下挫,最后还不如没钱的时候幸福。
  不说全世界,仅仅是中国的话,据统计每年就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可见,现在许多人虽然穿得漂漂亮亮,看起来也开开心心,但实际上,他们内心中一直被许多痛苦所迫,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过,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也是难免。假如你不相信,可以看一下《中观四百论》的前八品,里面就专门讲了世俗谛中的各种痛苦。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人生的苦可谓无处不在,诚如佛陀在《法华经》中所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当然,有些人可能不太赞同:“谁说人生皆苦?我就过得很快乐。”以前有个特别爱喝酒的人,就跟我说:“你们讲轮回痛苦,其实不苦,我天天喝酒特别舒服。”但你酒醉后产生的快乐,是一种疯狂失常的颠倒意识,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快乐。
  美国史...(●[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