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易经与人生—谦虚的真谛周春塘教授主讲(第二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9-12-20 15:05
標題: 易经与人生—谦虚的真谛周春塘教授主讲(第二集)
敬摘自《中华德育蔡礼旭、胡小林、刘素云等老师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演讲》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易经与人生—谦虚的真谛  周春塘教授主讲  (第二集)  2015/6/21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52-569-0002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大家好!昨天端午节过得很好吗?好,太好了。

  我们上个礼拜谈到一些《易经》比较基本的原则的问题。我们谈到它为什么是群经之首,而且说明了它的重要性。我们还提到《易经》最高的境界,不是要你翻天覆地做一番大事业,不是要你搴旗斩将做一番伟大的功臣,它只是要你和和平平、安安静静、心安理得的过完这一生,它叫做无咎。

  无咎这两个字,这里是不是有个黑板?这两个字上星期我提到,可是因为没有写出来,也许有人不知道怎么写那两个字。是很寻常的两个字,在《易经》里面的「无」字还不这样写。这两个极为简单的字,在《易经》里面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它要你无咎,要你一生中间没有过错、没有后悔。这个听起来很容易,大家都想一想,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易经》这整本书就教你怎么样得到无咎这两个字,如此简单的一种生活上的理想,也可以说是生活上的一种享受,也可以说是生活上的一种成就。这个跟《孙子兵法》所谈到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那种境界是十万八千里。这是我们真正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成就在这个地方,我们未来的希望也在这个地方。我们靠这种心安理得、心平气和的方式来生活、来教育、来感化人群,是我们民族的很伟大的一个精神的力量。

  今天我们想换一个话题,从题目上也看到,我们要谈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可是也是一种力量,大家不要以为让一步你就吃了亏,让一步的便宜才占得大。你整个生命的力量从这里开始了,你重新开始了,你给人一个很不同的一种感觉,你让人家感觉到这个世界很和平、世界很宽大、世界很美好。上次我们提到邵雍临死的时候说一句话,他说:眼前的路一定要这样,什么?要宽。一定要宽,路一定要宽,前途才伟大,前途才光明,你自己走得过去,别人也能够走得过去。这个世界不是一个自私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共同生活的一个共同的世界,必须要考虑自己,同时也考虑别人。

  今天我想谈的问题是一种哲学上的问题,是一种宗教上的哲学,也是我们人文思想里《易经》的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假如用得恰当,它把我们人文的精神、《易经》的精神全部暴露出来。所以这个所谓的哲学是包含宗教的、包含人文的。我谈的哲学的问题之外,第二个问题实际上谈教育。

  在谈哲学问题之前,我不妨先谈一下教育。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攸关我们前途,攸关我们当下和前途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教育,这里在座的都是佛教徙,我相信对宗教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宗教跟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也可以说一个共同的理想。这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宗教不外乎要你趋吉避凶、改过迁善,要你明白是非因果,还有真理的一种本性,佛教还要你脱离生死的苦海,还要你生到极乐世界的彼岸去。教育,一般的教育也有这个功能,也有这个目标。一般的所谓人文科学,不论是文学、哲学、艺术,包括我们的《易经》,它跟孔子、孟子、老庄这些哲学非常相接近,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要你去认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如的本性,原来的面貌,不是你的假象,不是他的假象,而是在你们后面的那个真正的东西,你说不定自己都说不出来的一种东西,那个叫做真理,佛教叫做真如。这种真理的追求、这种真如的探讨是宗教的目标,也是我们人文思想、人文科学,包含《易经》在内,一个共同的目标。

  我们除了为自己做一点事情,所谓完成小我的这种美德,还要顾全大我的一种存在。这就是所谓的为人群、为社会做上最好的服务,做出最大的贡献,哲学、教育不外乎就是这种理想。

  谈到教育,最近在报纸上我看到一则很好的消息,联合国每年都替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做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叫什么?叫做幸福指数报导,The happiness index。happiness index就是显示这个国家的幸福的程度在哪里。这个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一个国家,它认为是瑞士。这个跟我们十万八千里,我们谈不上它。我们台湾排在第几?台湾第几?十四。对,你有最新的资料。台湾的这个幸福指数(happiness index)相当的高,在全世界占第十四位,在亚洲是第一位。了不起,真的了不起,这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有相当的高度。世界上占第十四位,在亚洲占第一位,这应该非常让大家兴奋、高兴,我们都住在台湾,应当彼此恭喜。可是我们有没有感觉到这种喜乐?我们有没有享受到这种快乐?我们有没有得到这种恩惠?当然有。

  这种报告不是虚假的,是确有其事。它根据的理由非常实际,它根据这个国家的GDP。大家知道什么是GDP吗?就是国内生产的总值,叫做Gross Domestic Product,这种GDP的衡量是全世界统一的标准。用统一标准来看世界,我们列第十四名,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除了GDP,他还要看你对生活的质量,对环境的质量,对教育的质量、安全感的质量,种种做为考虑。所以我们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确是件好事。不过有人认为,马英九把这个当作是他的政绩,那就错误了,因为这个跟他没有太大的关系。中华民国自从陈水扁以来,就说我们GDP、就说我们的幸福指数最高的,亚洲是第一名,从来没有衰过,这也是个奇迹。

  可是现在回过头来重新考虑一下,我们实际生活在台湾,我们感受的是什么?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我们当然非常高兴,昨天过端午节,我相信大家过得都很愉快,这种快乐不容易得到的。很多国家要有也找不到,我们很轻易的拿到,常常会拿到这样的快乐。可是大家用心想一想,我们真的满足吗?我们觉得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易经》问有没有无咎,你假如问我们的社会有没有无咎?不能说没有的。

  这个问题我别的不敢多说,最清楚的是我们在教育上出了问题。台湾的教育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甚至是个矛盾的地方。它重视文凭,可是不重视读书;它提倡教育,可是不关心你快不快乐。今天多少孩子们在学校里面受苦受难,我们的政府有没有感觉到它有一点责任存在?我在美国教书、上学在一起几十年的时间,美国当然有它很多的毛病,可是在教育上我们的确要向它学习,他们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开放。今天我们很多学生,我们同修中间一定有很多小孩正在上学的,你们小孩有没有参与过这种抗争的运动,反对政府在教育的教材上面做一种黑箱的操作?我对黑箱这两个字很不同意,因为这个教育是一个客观的问题,没有谁可以关起门来定一套知识要你去学,没有这回事情,只是你的观念跟他的不一样,你们两个中间会有冲突,如此而已。

  教育有它客观的地方,有它普及的地方,你可以用一种方式看它,你也可以用第二种方式看它。不过最重要的是你接受教育之后,你要变成一个新的人,变成一个国家的公民,还要变成一个世界的公民,你不能关门,只看见你自己。因为这孩子会长大,还会出去,走出大门。一走出大门一看,原来这个世界不是我老师所教我的那个世界,是一个天大的,一个宽阔的、无限大的一个世界,里面有不知道多少的资源让我们去探讨,而不是我们只有台湾这个小岛能够抓住的一些东西。这种宽宏大量的观念要从教育开始。我们把一个小孩的门关起来,这个小孩以后再也走不出去了,走出去也等于是个瞎子、是个盲人,很可怜的。我们今天教育家很得意,他来了一套学问,大家也读了,跟着他跑了几十年、十几年,最后假如发现自己扑了一场空,走错了路,那个悲剧才可怕。我们做父母的会非常的为他难过,因为这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上个礼拜我提到有一个年轻的孩子,十几岁,他的父母要他考前三名,结果成绩单发下来,他是第十名,number ten,他怎么样?自杀了。太可怕了!这个孩子是被他父母逼死的,这个父母不知道有没有检讨。中国的报纸,我不大喜欢中国的报纸,一件事过后就不再谈了。在美国,这件事会追踪很久很久,访问他的家族、访问他的同学、访问他的朋友,看看大家的反应怎么样。要学的!一件事情发生了,尤其这种悲剧性的故事,发生之后一定要用心的看,一再的检讨,从中间学习一些经验,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那是四月份,两个月不到,那件事情再也没人提了,完全过去了。我们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什么也没有学到。白白的死了一个人,死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太可怜了!太可惜了!这是我们教育绝大的失败。假如我们还不检讨,还不思想的话,是我们绝不能容忍的一种错误。

  在教育的世界里面,我们既然有这些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当如何来重新看待教育,如何在无微不至的地方关心孩子们的福利和他们教育上的一些健康的问题,和他们观念上健康的问题,和他们快不快乐,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谈到哲学的时候,我想从《易经》的始祖开始,那个是伏羲。我们的第二个图片是伏羲的一个画像。伏羲有没有这个人,有的话在什么时候,我们知道的不是很多,可是我们所有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个人,只是《史记》司马迁没有写他。《史记》这部书是从五帝开始的,是从尧舜开始,三皇就忽略掉了,而伏羲是三皇为首的一个人物。你看见上面写的字,「卦画先天,道开前古;六经之原,群圣之祖」。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八卦是他开始画出来的,他把这种文明第一次打开了,从古到今第一次,文化的出现是他开始的。

  六经,大家记得我们上次谈的是五经,为什么今天变六经了?我们原本是有六经的,《诗》、《书》、《礼》、《易》、《春秋》是五经,还有一个《乐经》,音乐是没有办法写书的,是一个乐谱,它也是我们经书之一,所以我们应该说是六经。可是由于《乐经》这部书没有,那个是以耳朵传耳朵这样传下来的,没有书本的根据,所以今天失传了,我们从六经变成了五经。不过没关系,反正这所谓的六经跟五经是一回事,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源头。他是群圣之祖,我上次提到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这一系列的先秦哲学家,以及后来的许多的哲学思想家们,都是从《易经》得到灵感、得到启发而开创出来的,所以我们叫他是群圣之祖并不为过。

  这所谓的群圣之祖,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他是个教育家,他在教育开发了我们,他从教育的观点启发了后来的文明。他实际教了我们许多的东西,他教我们打猎,他教老百姓编网去河里面抓鱼。通常古人用叉去叉鱼的,一个叉很难叉到鱼,而且叉也只能叉到一条最多。他发明鱼网,一网打进去,可以上几十条、上百条的鱼。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对民生生活上的改善,他做了很大的贡献。

  还有一个,他教老百姓什么叫做婚姻。早期先民是没有家庭观念的,那个生活非常的混乱。他发明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把一对夫妇,结为夫妇,他还给你一个结婚证书。在一万年前怎么会有结婚证书?他的结婚证书是什么?是一张鹿皮剪成两半,丈夫一半、太太一半。假如有别人要抢你的老婆,你的老婆把这个鹿皮跟她丈夫一对,她说我们是原配的夫妇,证明了。这个传说在我们今天的文字里面还留了一点点痕迹,大家来看一看。鹿皮是最早的结婚证书,今天我们称夫妇是伉俪,伉俪就是夫妇,「你们伉俪好吗?」今天还在用。你们伉俪好吗,写信要问你们夫妇都好,叫做俪安,就是这个俪字,你们夫妇都好,祝福你们夫妇都好。这个俪字显示出来,那张鹿皮还在里面。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文化的现象,这个开端就在我们这位伏羲身上。

  他一个人的功劳还不够,请看下面一张图,伏羲女娲。谈到中国原始的文化,谈伏羲一定要谈女娲。女娲是怎么一个人?她是当时另外一个族群的酋长。当时是女性社会,母性社会的一个时代,当时跟女娲同时代的酋长都是女性,那个时候伏羲是大概第一个男性出现做酋长的。人类的文化,至少说中国文化,是从伏羲开始,由母性社会变成了父性社会。

  可是伏羲的了不起,他没有把女娲打败,来占领她的土地、来并吞她的土地,合二为一,他跟她谈婚姻的问题,他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了种族中间的斗争。中国假如要谈种族中间的冲突的话,那是打不完的仗。每三里、五里就有一个村落,每十里、八里就有一个大村落,打起仗来是打不完的。所以伏羲想了一个办法,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种族、民族之间的冲突。这个是中国文化里面一件很光荣的历史,在和平的观念之下、在互惠的观念之下,不同的种族结合了,不同的观念融合了,不同的民族团结在一起,从此以后创造了中华文化的一个伟大的体系,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所以我们今天藉助伏羲的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应当感觉到中华文化是在这样一种很特殊的状况之下产生、壮大,变成我们今天的一个社会。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学到的东西非常之多,今天谈伏羲女娲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可是因为这个事情在《易经》的书里面,我们一再要提到伏羲,所以我们在《易经》这部书里面,非常感觉到伏羲的观念的伟大。我们从他六十四卦里面,从他简单的八卦里面,看见他对人的看法是什么,发现他对人生的一种理想是什么。我们刚才谈到的无咎都是从他开始的。他认为最好的生命就是平平安安、相安无事,而且彼此亲爱,相亲相爱,由这种生活、由这种理想发展出来的文化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华文化。了不起的一种,很特殊的,跟世界任何一个文化都不同的一个地方。

  他凭什么创造这个文化?我们下面一张图片看得出来,是「一画开天,文明肇始」。这句话不是我讲的,是古书上从来这样记载、叙述伏羲的成就,就这八个字,「一画开天,文明肇始」。他的一画是什么?就是这一画,从这一画他开始了后来的八卦,他开始了后来的六十四卦,这一画非常的重要,他从这个地方决定了文明发展的一个基础。

  为什么说「开天」?当他把这一画重复了三次之后,变成了我们八卦里面的第一个卦,就是干卦。干卦代表天,所以他那一画等于把天打开了,「一画开天」是根据这个观念说出来的。在八卦里面,这个三画在一起的卦就叫做经卦,三个画后面再加上变成六个画的时候,那种卦就叫做重卦,它重复了。干卦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它可以是连的,也可以是中间是断的,所以这个所谓的一画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用一线画到底,第二个是中间折断一下,画出第二画。

  好,我们现在就这个干卦来看,它的这个三画是相连的,重复之后变成六画。从下面三横放在一起来看,那个叫做经卦。有八个经卦,把它两两相迭,变成重卦之后,一共有六十四个卦,这个我们下次回头会再提到。现在大家不要太操心,我只介绍这个名称,经卦和重卦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外国人翻译我们的《易经》,很难翻译这些名词,所以他有一个很巧妙的办法,经卦叫做三画卦,重卦叫做六画卦,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方式来讲。六画卦的干卦跟三画卦的干卦是不一样的。

  谈到这个卦,我们看的方式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我必须提出来,让大家注意一下。第一卦这叫做初,不叫一,第一卦统统叫做初,大家以后看到「初」。干卦这个是九,阳是九。好,为了解释的方便,我现在很简单的说,在《易经》里面每次谈到阳,是用九来代替。所以这个第一爻叫做初九,第二爻叫做九二,第三爻叫做九三,然后九四,第五爻特别注意一下,这个叫做九五。大家知道九五是什么意思吗?「九五之尊」,对,你知道这个典故,九五之尊就从这来的。九五是什么?是皇帝,最高位置的一个人物就是皇帝,就是君,一国之君,在《易经》上面是九五。所以每当我们说是九五之尊的时候,就指的是皇帝、是君主。最上一卦叫做,你们都知道的,就叫做上九。所以以后我们每次谈到一个卦,我们要谈某一个爻的时候,我们要指这一卦、这一爻,我们说大家请看九四,就是这个地方;大家请看上九,就看这个地方。

  这是干卦。《易经》卦一定是从下面往上画的。假如干都是九,坤,阴爻都是六,一律用六来做算计。因为干光谈一个卦的时候,我们给它一个数字叫做三。阴卦阴爻,给它一个爻的时候,我们给它一个数字叫做二,所以二加二,再加二,就变成六了。三、六、九,就变九了,我们用九来代表阳。这个假如是二,二、四、六,三个加在一起正好是六,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六。这点在我们谈《易经》的哲学的时候不是那样重要,可是在算命的时候,这些数字可重要了,因为每一个爻出现,是二还是三,你就要记下来,积满了六个爻之后,总共数字是多少,用那个来开始算命。所以目前我们假如不谈算命的话,这个数字不是那样重要。

  可是大家从这个地方知道,六代表阴,九代表阳。这边同样的,这个叫做初六,这个叫六二,这个叫六三,这个六四,这个叫做六五。六五跟九五地位相当,可是意义完全不一样。在阴爻里面,六五有的时候是女皇帝,有的时候是跟它相对立的另外一个东西,可是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假如大家知道九五的地位,也就知道六五的地位跟它相当,可是阴阳的不同。最上面叫做上六,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还有一个,这是干卦跟坤卦唯一不同的地方,任何一个卦,这六个爻的爻位算完之后就没了,可是因为这个干卦六个爻统统是阳,坤卦六个爻统统是阴,算命的时候算到这个地方它没有办法变化,它在这个上六之后再加了一个用六,这个文王给了它一个特殊的爻辞,用六的爻辞在算命的时候可以用得上来。同样的情况,在干卦的顶端,爻辞里面多了一项,叫做用九。这个是算命先生一个救命的东西,因为这个已经走到顶了,没有东西可说,突然来了一个新的机会让他发表一下意见,因为用九和用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一些变化。这个以后我们谈到算命的时候,或是懂得算命的帮我来做一个解释,今天我们不在这个地方多用心。

  今天我想谈的这个阴卦、一个阳卦代表的是什么。从哲学的方面来讲非常有意思,上次我们的张教授也特别提到,《易经》为易字定义有三种,一个是容易。我上次也特别强调了这点,《易经》其实是很容易的一部书,谈的是你我的日常生活,天天遭遇到的事情,怎么可能复杂?一谈你一定懂,除非你没有想到。这样容易的东西就是《易经》,这是《易经》的第一个定义。第二个是它的变易,它会变。《易经》你不要以为初九出现了之后,就停留在初九,它很快就跳上去,变成九二,你不要在这里耽误太久,你在这个混光阴,它不陪你混光阴,它会继续跳到九三。同样情形,一直往下跳,一直跳到最上,最后没有路走了。没有路走的时候结果会怎么样?《易经》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变,最重要就是变,它一旦没路走的时候,它跳到这里来了,变成阴了,阳走到了极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就是变成阴。这就叫做变,这是它必然的变化,毫无条件的会变成阴。这种变既然是必然性的,是无可避免的,《易经》的变这个字肯定下来了,从容易变成变易,第二个定义是这样的观念出现的。

  干卦是个天不动地不摇的一个东西,它是个稳稳当当的,永远站在那个地方,绝不动摇的、绝不摇摆的一个东西,你怎么样变,你翻过来看也是干,倒过来看还是干,怎么样看就是个干。坤卦也一样,你怎么样看它,颠倒、循环、上下、左右,它就是个阴卦,它有它不变的东西。《易经》的容易、变易和不易,就在这种观念之下开始产生。

  这三个字代表什么意思?容易、变易和这个不易,在哲学里面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再回到容易上面来讲。容易不说别的,我们只谈它有两个符号,其它符号都太多了,我们统统给它擦掉,把一切复原,《易经》就剩下这两个东西,一个阳卦,一个阴卦。何况阳字、阴字在《易经》里面从来不出现,可见当伏羲创造这两个卦的时候,他还没想到阴阳这个观念,阴阳这个观念是很后期才出现的。甚至在周文王重新编《周易》的时候,甚至在周公写爻辞的时候,甚至在孔子写彖辞的时候,写文言的时候,都没有想到那个字。阴阳两个字是完全后期的,阴阳家出现之后才产生的字。可是配合得很好,很容易、很清楚的解释了阴阳的观念。不管是阴阳也好,这个代表坚强,这个代表脆弱;这个代表男性,这个代表女性;这个代表成功,这个代表失败;这个代表光明,这个代表黑暗,这种一切对立的东西都在这里产生的。用这样简单的语言传递这样复杂的思想,这就是文字上的容易。

  所以上次我跟大家说《易经》很容易,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是很容易。这个容易代表什么?在哲学上就叫做逻辑上的语言,这是《易经》的逻辑语言。所谓的逻辑语言在哲学上来说就是知识论,知识论从这里开始的,知识论在英文叫做epistemology。这个是这样简单的方式产生的,我们的确要佩服中国《易经》的原始的这个创造用了一番苦心。而且这个到今天没有办法推翻,它太简单了,可它代表的意义太复杂了,几乎天地、宇宙、人文思想无所不包,就在这两个观念里面。大家从六十四卦里面可以看出来,这种人性的思想的复杂,人性的复杂,观念上的复杂,无不从这两个卦产生的,这就是知识论的开始。知识论的开始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要开始产生了,这是哲学上第一个条件。

  哲学上必须要有三个条件才能成为一个哲学,大家知道除了知识论之外还有什么?有没有人知道哲学的三个条件?除了这个epistemology,还有的一个是哲学必须要谈生命、谈人生,就是人生的哲学。这个人生哲学在哲学上叫做伦理学,也是我们孔子整个哲学谈的一个东西,孔子的《论语》从头到尾不谈第二个东西,就是伦理,就是人跟人的关系,那个是哲学必须要谈的。这个从《易经》里面谁都看得出来,你不管翻到哪一个卦,不管你读哪一个卦的这个爻辞、彖辞,它谈的就是人的事情,这就是伦理学,这就是ethics。《易经》在这个地方成立了它第二个哲学上的必备的条件。

  第三个,第三个条件是什么?上次我们张教授已经提到了,就是本体论,哲学必须要谈本体。什么是本体?

  我们下面一个图片,刚刚我们没有提到这个经卦,这个《易经》的八个经卦。我们现在打断一下刚刚我的话题,我们回到这个八卦象征的意义好不好?上次我请大家回家去背一背,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背下来了。今天背不下来没关系,希望下次背,希望总有一天把它背下来。因为这个背下来之后读《易经》就方便了,你把知识论的第一段抓住了,把它的逻辑文字抓住了,因为这就是它的文字,这八个字就是伏羲的全部的文字。他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因为当时是,大概不是十万年前,至少有八万年到九万年前的时代。那个时候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交替的一个时代,是母性社会转移成父性社会那个时代。那是在八万年到九万年前开始的事情,那个时候离文字还远。中国文字什么时候才产生的?中国文字最早的是什么?是不是甲骨文?五千、六千年前我们才开始有一点点痕迹。所以在几万年前,伏羲能够创造这八个字已经了不起了。何况这八个字代表了许多许多的东西,天下的一切万事万物,社会中间一切的人伦关系和现象,他都用这八个字来做了一些传递。

  他所谓的八卦就是干三连,坤六断;震仰盂,盂就是一个碗,往上摆,艮是一个碗往下摆,所以一个是空对着天,一个是空对着地。所以一个是震仰盂,往天上看,一个是艮覆碗,一个碗倒过来,碗底向地下看。离,中间有一个断掉的一个空虚的位置。那么坎呢?上下是空的,中间是满的。兑上缺,巽下断。这八个字其实,我后面那个解释是根据《易经》的《说卦传》抄下来的,它里面还有很多很多东西,大家有空去翻翻看,它代表的意义不止一种、不止十种,可以上百种。而且看这个卦谈的什么东西,它能够代表什么,随时可以变化的。所以我得把它简化一下,大家也不妨把它记下来。干就是代表刚健、刚强。坤,所以是基本上来说,因为它还可以有变化的,基本上来说,干是代表刚健,坤是代表温柔。震是震动,是天上打的雷,是变化。而艮是一个山,山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生长,一个是阻碍。一个大山当前,把你的路挡住了,你过不去,这个叫做山。可是山上是生长一切动植物的地方,古代的人死了一定要埋到山上,为什么?为什么古代的墓地一定要在山上?因为山代表生长、生命,山上有泉水,泉水永远不会断的,那就是生命。古人相信把一个人埋在山上,他迟早会复活的,会重新活过来,所以古代的死人一定要埋在山上。所以山代表阻碍,可是又代表生命。这种观念在《易经》里面常常发现,大家读《易经》的时候,注意这种小趣味,它的确反映了古人一些很细腻的一些思惟。

  离是火,这个大家回忆起来,我上次提到这个,《易经》是没有经过秦火的灾难的唯一一本幸运的书。它的幸运也是它的不幸,它的古文字太多了,这个离字我们今天谁都认识,是离开的意思,是分离的意思,可是它是代表火。这个火怎么来的,我们到现在没人知道,《说文解字》也想解释,解释不通。这就是古人,伏羲创这个卦的时候,他定这个名字,有他特殊的想法,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古人的解释甚至说他发明的鱼网也是根据离出来的,这也是我们不懂的一个地方,完全不懂,怎么根据离卦会发明这个鱼网,这两个关系拉不上。可是离字,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离字在字典上有一个解释叫做附丽,就是挨住它的、贴住它的东西叫做离。火这个东西很特别,火能够独自存在吗?火能够独自存在吗?火永远要依附在一个东西上,一张纸,拿起来烧它一下,火出来了,可是火仍然不能独自存在,是依附在这张纸上烧开始的。一栋房子失火了,有火,可是它是依附在这个房子上的,所以火这个东西是很特殊的一个东西,很微妙、很好玩的一个东西,它自己不能存在,一定要依附在一个东西身上。我们古代的字典,解释离是附丽,解释得非常的好,也正好是《易经》的用意所在。离,指附丽着,一个美人她靠她这个身体显示她的美;一首诗的美,靠这首诗显示它的美。所以离,永远附丽在一个东西身上,这也是我们以后读《易经》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的一个地方。

  水是坎,今天我们对水都有好感,尤其是台南最近缺水,大家想水想得不得了,水终于来了,大家皆大欢喜。可是在古代,在伏羲时代的水是可怕的水,那是洪水,是天下滔滔,大地在洪水中间冲荡的一个时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个时代整个天下是一片汪洋,所以任何一个领袖,要想做这个国家的首领,没有第二个办法,你去治水,你把水治好了,老百姓服你,你就是这个国家的元首。所以那个水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所以在《易经》里面你碰到坎字,千万注意,它十之八九告诉你,危险啊!危险啊!注意啊!因为水不是个好玩的东西,它会让你送命的。

  水也有它可爱的地方,在下面一卦里,在兑卦上,兑是泽,泽是水,就是湖水,是风平浪静的湖水,是秋高气爽的湖水,它代表的什么?是快乐。刚刚那个离是火,代表的是希望,代表是火,水代表是危险,这个兑呢?这个泽代表的是快乐。最后一个卦是巽卦,巽卦是风。风代表是什么?自在,风吹过来,这个大王雄风吹得你很舒服。可是风还有一个特色,它是无孔不入的。在《易经》里面常常用无孔不入这个观念用风来取代,一个可怕的思想,一个可怕的观念,或者一个快乐的思想,一种充满希望的思想,能够贯穿到你的生命中间来,也是一种风。用这种方式去读《易经》,你会觉得很生动、很自然,而且很感动的,这就是伏羲的语言。他的语言只有八个,就是干、坤、震、艮、离、坎、兑、巽,翻成今天的白话就是天、地、雷、山、火、水、泽和风。

  大家知道韩国的国旗上面有一些八卦,画了哪几个卦?韩国国旗没有全部八卦在上面,它早期有,后来他大概觉得太复杂了,删掉了,只剩下四个。韩国国旗是哪四个卦,有没有人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一个干、一个坤、一个水、一个火,天、地、水、火,就这四个。天、地、水、火,在西洋的世界的构成因素里面,四大元素正好就是这四个东西。西方哲学谈这个世界的成分是叫做什么?地、水、火、风,跟我们的干、坤、水、火如出一辙,非常符合。韩国的国旗本来八个卦简化成四个卦,一方面依照了我们中国的传统,一方面也依照了西方的传统,它把两样东西合在一起了,做得很好,做得很简单,把宇宙生命用很象征的方式传递出来了。

  好,说到这里,我们要开始再问《易经》在哲学上的第三个最重要的问题,那个所谓什么叫做本体?本体,下面一张图片能不能打开来?再下面一张,好,再下面一张好了。好,这个就是ontology,本体就是ontology。什么叫做ontology?它就是essence,也是quintessence。大家看下面的解释,什么叫做quintessence?the inner nature or principle of a thing。the inner nature or principle of a thing就是本质。回头我们会用蕅益大师的语言再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在这个地方,下面或者称叫做第五元素。什么叫做第五元素?地、水、火、风之下应当还有一个元素。因为地、水、火、风造成的是物质世界,这个世界绝对不单单是物质的世界,这个世界最可贵的、最神妙的、最让人家思想不完的一个东西是它的第五个元素。这个第五个元素谁也不知道叫做什么,说不出来,就把它叫做第五元素吧,西方人把它叫做第五元素。可是中国人比他聪明得多,中国佛家把它叫做真如本性,我们在《易经》里面把它叫做太极,这就是所谓的本质的问题。本质在佛家说来就是实相。

  现在我们往前看一下,前面一张画面。好,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解释这样一段话,他说:「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什么叫做实相?我们现前(现前就是眼前的一念)一念的心性,我们的念头,我们点点滴滴、大大小小的念头,「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觅之了不可得」,你去找它,你找不到,「而不可言其无」,可是你不能说它没有。「具造百界千如」,它创造了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什么都造出来了,「而不可言其有」,你不能说它有。「离一切缘虑分别」,它离开了一切的因缘、忧虑、顾虑、分别,甚至离开了语言,甚至离开了文字,他说我没办法叫它什么,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叫它,我勉强的、我不得已的名为实相。实相这两个字就是我们刚刚谈的本体(ontology)。实相又是什么?他继续讲,继续的说下去:「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话说得很玄,可是在座的一定有很多人非常懂这句话,因为这是你们净土宗常常谈的事情。

  什么叫做寂?什么叫做照?《佛学大辞典》里面为这个解释了。我们刚刚所说的实相其实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法界,法界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做法性,所以法界又名法性,也叫做实相。用理论上来说,就是指真如的理性,就叫做法界。真如的法性也就是这个法性,而所谓的法界是意识所缘的境界。

  这个是哲学的问题,我们不必再为它太花心。它说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世界上除了地水火风之外,还有一个东西,是隐隐约约、若显若隐、似存非存的一个东西,你找它找不到,可是你不找它,它就在那个地方。那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精神,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再平白一点的说,什么叫做精神?就是你的心,你能够体会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你闭上眼睛反而看见它了,你打开眼睛它不见了。这个东西说来是神妙,其实一点也不神妙,谁都有这个经验。你打开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你一闭上眼睛,历历如在目前,佛教也说这是所谓的天眼。人都有第三只眼睛,你不把两个眼睛关起来,你还不知道你有那第三个眼。这就是人奇妙的地方,也就是佛教还可能传通,我们的教育还可能贯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有那个第三只眼,那叫做智慧眼,那是真正的觉悟的眼,就靠那个东西。我们两个眼睛能看的东西太少了、太有限了,可是那个智慧的眼用法、前途是无量的,它的用处是无微不至的。这种东西,你去找它找不到,可是你不能说它没有;它创造了大千世界,可你不能说它有,就是这个东西。

  《易经》谈的也是这个东西,它六十四卦谈地水火风,什么东西都来。可是它有个东西,你如何来判断这些事相?你如何来了解这些事相?你如何来体会、选择、运用,造成你更美满的生命?这个东西它说不出来。可是在你自己的心中,第三只眼中,你看得一清二楚。从这个角度看,佛教的法界也好,实相也好,英文的、西方所谓的ontology也好,essence也好,谈的东西都是一个,我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本质的问题,一个本体的问题。这是哲学里面三个最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知识学,第二个是人生学,第三个就是本体。构成这三个东西,就是一种哲学;构不成的,这个哲学还有问题。佛教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思惟,它完完整整的符合了哲学的一切需求。

  我在华梵大学教书的时候,我从加拿大请来一个佛学专家professor Bob,他给我们常常演讲,大家都问他佛教。他不是佛教徒,他研究佛学。大家都问他,你是怎么样相信佛学的?他说我并不是佛教徒,所以你不要问我相不相信佛教这个问题。他说:「可是我是一个哲学家。佛教除了是宗教之外,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哲学。它能够用非常理性的、非常科学的方法,把人生的问题如实的交代出来,而且讲得合乎逻辑、合乎分析的方法、合乎哲学的三大元素。」他说:「这个不是哲学还是什么东西?」所以他说:「假如你真的要想了解佛教,你有两个方式进去:第一个从信仰,信仰可以进去;第二个,从理论上可以进去。」像这样的一种对宗教的了解,是一种科学性的了解,是一种知识性的了解,也是一种哲学性的理解。我们从中间收获了很多,得到很大的利益,我们不必问哪里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我们追求的是真正的智慧,就是所谓真如的本性,真如的实用就在这个地方。真如有它的实在的地方,可以有它运用的地方。我们可以懂得什么叫做真如,我们也会了解什么是真如,可是如何把这个观念放在你的生命中间,把它变成你的一种力量,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指标的方向,这个就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了。

  佛经有许多的地方是教导你如何来得到这样一个效应。同样的情况,《易经》也是站在这种立场,辅导你如何在这千错百综、种种不同的道路中间选择一条最恰当的道路往下走,得到圆满的答案,这是教育的功能。现在我们回到教育,教育就是做这个事情。教育把我们从不完美变成完美,从不够好变成非常好,这是一个过程的问题。

  我们下面还有没有一张画面?再下面,好,就停在这好了。我们是不是要休息一下?

  我们下面要谈的是谦卦这个卦,这个卦我先提前讲一句话。大家看最后一句话:「劳谦,君子有终,吉。」这个《易经》的话讲得非常简单。这个「劳谦」,大家看它上面是九三,大家看我那个卦图,一,倒数一、二、三,第三是不是个阳卦?全卦都是阴卦,只有这个九三是阳。所以在精神的操作上面,《易经》认为这个卦最辛苦的是第三卦,第三卦代表这个人用的力量特别强大,他占的地位特别重要,他看见的东西特别多,他负起的责任也特别大。所以他用这样大的力量,用这样锐利的眼光,付出这样大的力气,他所做到的,为谦所做的贡献是非常之大的。

  所以他说「劳谦」,这样辛苦的谦卦在九三,「君子有终」,一个君子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孔子跟孟子一再都讲人性是本善的,可是孔子跟孟子从来没有放弃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教育。可见人天生虽然好,没有教育是没有用的。李白也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他说得太大胆了。天生我材有用,可是用不用得上谁也不知道,要靠你自己的努力,还要靠教育。当这个劳谦用这样大的力量来完成这个谦卦的意义的时候,他所做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心钦佩的,所以《易经》给他下个结论说,这个人是君子有终,他一定有好的结果。换句话说,人做得好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你路怎么走,结果是怎么样,没有必然发生的现象。人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求进步,不断的在经验中间求改善,在实际中间做观察,来改善自己可能改善的地方。因为人不是天生完美的,西方人从来不认为人是一个完美的东西,他从头到尾、从生到死,唯一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完美,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的一个观念。所以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观念,一个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所以你一生中间一切的努力、一切的善心,都是集中在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如何把自己变得更有用处、更有意义。这样一个努力、这样一个目标,几乎是人人共同的目标。

  我们在上个星期提到朱熹对佛教有所批评,其实当时的佛教…好,我们这个留到下个钟头来讲,我们现在休息几分钟。

  好,刚刚我们提到佛教的哲学问题,也就是《易经》的哲学问题,这三个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够构成佛教、能够构成《易经》是一种哲学的基本条件,它必须要有知识论、必须要有人生论、必须要有本体论。刚刚我们提到的实相、法界,这个比较偏重于物质方面的一种世界,就是地、水、火、风都在这个中间包含殆尽了。可是那个法性,虽然也就是法界的另外一个名称,可它代表稍微不同一点的意思。它的所谓法性,在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里面解释,是「意识所缘之境」,叫做法界。什么是意识所缘的境?就是你心理的状态,这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一个东西,是你随时会来、随时会走、随时会发生、随时会不见的一个东西。这个就是比较玄的、比较空虚的一种东西,可是它代表的常常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中的一种精神。

  在谈到实相、法界这种物质的社会的世界的时候,从来西方的哲学有很高明的见解。大家有没有人知道笛卡儿?笛卡儿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说:「我思故我在」。只要你思想,世界就存在;你一不思想,世界就消失掉。这个话,他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祖师,从他开始,人们开始走向心理学的研究。可是他对物质的研究也非常透彻,他懂得什么叫做存在、什么叫做不存在,如何发现存在。可是这个方面的还是比较偏向于物质的一面。到了所谓意识所缘的境叫做法界,那个法界就扩充了笛卡儿的世界,笛卡儿的物质世界在这个观念之下变大了、变广了,而且变深刻了。他所说的法界代表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形而上就是不折不扣的ontology,就是绝对不能变动的一种本体的思想。当笛卡儿注意这个现象世界存在的时候,另外一个人胡塞尔,胡塞尔应该比他晚一点,他比笛卡儿更进一步,他不但要求证世界物质的存在,他还要求证这个意识所缘的法界的存在,这个就是变成了后来的所谓现象学,phenomenology出现了。phenomenology所介绍的是什么?就是这种抽象的、不可触摸的东西,他把它抓住了,变成肯定的东西,变成跟物质一样的扎实、坚实、不可动摇。这是在我们人类观念上一个很大的进步。从这个地方开始,我们对许多所谓玄虚的哲学,早期有人会取笑老庄的那种玄虚,有人会取笑佛教的空、假,到了胡塞尔开始,没人敢笑这个东西了,因为这个空中、假中代表许多不可动摇的事实、不可动摇的现象。现象学在这种观念之下,成就了非常大的一个新的功劳,它把我们世界,双方面的世界都肯定了,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同时肯定下来。

  所以在这个观念之下,上个星期我提到,朱熹也曾经取笑过佛教。他的取笑,我当时也讲了,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当时所有的人都笑佛教,空跟假是什么东西!你怎么会空?你明明在吃饭,你说那是空的吗?你明明在睡觉,你说那是假的吗?你不是在休息吗?你怎么是,这既不空也不假。可是朱熹有一个很高妙的看法,朱熹的观念(当时胡塞尔还没有出现),他用胡塞尔的观念来解释空、假的观念。他说佛教的空跟假是一种观念,观念不是空的,观念是真实的。这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只是他当时不知道这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他说在这个观念之下,假如哲学里面有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就是说佛教这个宗教是假的、是空的,可既然有这个观念存在,这就是实在,这就是真、这就是实,这不是空。他讲的话有道理的,这话讲得其实很好。不但蕅益大师没有反对他,蕅益大师还奉承了他,认为他讲得是对的。只是他当时不能说朱熹讲对了,当时大家一定说朱熹错的,朱熹绝对讲错了,因为他在否定佛教。可是从朱熹的角度上看,这不是否定,这是另一方面的肯定,蕅益大师看见了。

  所以他在这同一个话里面,他说这个观念,所谓的观念、所谓的法界、所谓的法性,是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既不是现在,又不是过去,又不是未来;你要找它,你找它不到,可是你不能说它没有;它创造了三千大千世界,天地万物什么都被它创造出来了,可是你也不能说它是有。这是蕅益大师在变相的方式之下同意了朱熹所说的话,大家有没有看出来这一点?他无形中间同意了朱熹的看法。所以在当时的蕅益大师,其实也满有创造性的,他在当时的佛教界中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当佛教界所有人都认为空,佛教就是中道,不是空就是假,再不然就是中。而蕅益大师认为这个中道中间本身就是一个实在,因为它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是永远存在,是打不倒的,是颠覆不破的。这种理解、这种认定,其实帮助了佛教完成了我们今天的使命。

  当时大家取笑朱熹是不对的,他有他的看法,这个看法我觉得很高明,我希望大家有一天给我做一个批评,或者对朱熹做一个批评。能不能给朱熹复原一个他应有的地位?朱熹比蕅益大师大概早了四百五十年到五百年,他同意了,他在这句话中无形的同意了朱熹的话。我觉得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不知道各位怎么样看这件事情?

  总之,这个空的观念,这个二谛的这种哲学是佛教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佛教也不是一定偏重某一方面,它有所谓的二谛,二谛就是真谛跟俗谛。对一半人,佛陀是这样演讲;对另外一半人,佛陀另外一种方式演讲,所以他这两种观念常常在中间摇摆。这也是变易的一种现象,《易经》的变易在释迦牟尼佛的传递佛教中间也看得出来,他在变,因为众生根器的不同,他必须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做教导的工作。这是一个教育家的胸怀,不再是哲学家的考虑了,是一个教育家的胸怀,值得我们赞美,值得我们效仿,也值得我们了解和同情。

  在佛教的、宗教的观念情况之下,我们不能不相信哲学是任何一种思想的中间的一个有力的支柱。假如哲学的观念它能够通得过,这个东西是动摇不了的,它能够站得住。佛教跟孔子同时的,儒家到现在还存在,佛教在今天还存在,不但存在,而且非常光扬壮大,它必然有它的后备的力量,能够预备、能够应付任何一种反抗、任何一种反驳。我们在这个地方不能不相信佛教的力量和儒教的力量是永垂不朽的。

  好,我们回到下面,回到这个谦卦。下面一张图片,再下面一张,对。我这一篇的谦卦是从《群书治要》里面摘下来的,非常的简陋,非常简单,简单到几乎你不懂的地步。对,「谦,象曰」,那个地方是谦卦的开始。谦卦的前面那一段是大有卦的一个结尾。我没有把大有卦印出来,因为没有必要,我们不去谈大有卦,我们谈的是谦卦。大有卦跟着下面的谦卦是什么意思?大家读《易经》的时候,目录要稍微用点心去读,它的次序很有道理的。

  我上次给大家的一张讲义,大家有没有带来?那个不对的,那个是八个卦如何配合的六十四卦,我那个八卦的六十四卦的次序我没有印出来,没关系,那个不重要,我这只是跟大家提一下。《易经》的六十四卦它的次序很有关系,干、坤、屯、蒙、需、讼、师、比,慢慢慢慢下去,然后到同人、大有,然后谦卦、豫卦、随卦,次序是如此的。大有的前面是同人,同人卦就是我们佛教所谈的众生一律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个境界。当这个世界是绝对的平等,个人跟佛地位都相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刚刚我们上次有个朋友说是世界大同),那是世界大同的世界。孔子是从那个观念里面发现了世界大同的一个希望,所以他从那个地方开始,感觉到世界有一天一定会走到大同的地步。所以那个同人卦,就是表示《易经》对人类前途的一种希望。同人卦的下面就是大有,就是我们这个谦卦前面的一卦。大有就代表假如一旦这个世界大同了之后,这个世界一定开始繁荣发达。所以跟着下来的卦就是大有卦,大有卦是什么意思?就是富贵,富贵安乐,社会安吉祥。社会吉祥安乐,根据我们刚刚谈到的物极必反,前卦走到顶端一定要变的那个原则来说,同人的变化一定是大有,而大有的变化一定会变坏。既然繁荣了,既然富有了,问题说不定比贫穷还更多。《易经》为了补救这种大有可能造成的灾害,它设出了这个谦卦,告诉你在变化之前,你有办法阻止这样一个现象,你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你如何防范这种已经知道在原则上一定会发生的问题,然后把它扭转过来,变成另外一种境界。所以谦卦是繁荣跟混乱中间一个过渡的时期,这个过渡过得好,混乱不会出现;过渡过得不好,混乱一定会出现。

  所以当这个谦卦出现的时候,它就告诉你,谦卦的意思是什么?谦卦,当时的伏羲不会用语言传达,他没有任何语言能够表示这个意思,他只能画一个图。这个图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个画像上看的顶上的,我自己手写的。上面是坤,就是坤六断那个坤。大家记得八卦的那个口诀,坤六断。下面那个艮,艮覆碗,对不对?下面就是艮覆碗。下面一个艮覆碗就是山,上面坤六断就是坤。坤代表大地,代表温柔,代表世界一切的这种存在。而艮是一个山,一座大山可以躲在地下面,不露痕迹,这个在伏羲认为是一个了不得的谦虚。

  今天有钱的人不是给你看他的名表,就是给你开一个名车,让你看见他多富有,他绝不会让你不看见。你家有一辆奔驰车,他马上去买个法拉利;你有个什么手表,他马上买个比你更豪华的手表;你家阳明山有个豪宅,他在世界每一个地方都买一栋豪宅。来跟你比,这个比之下,把一切东西都破坏掉了,把富有变成一个罪恶了。富贵其实是一个好处,可是假如用得不好,天天在你面前耀武扬威,你看我多阔气,你看你多穷酸,这个观念出现了之后,这个世界肯定要破坏了。

  所以他伏羲告诉你,当一个人有山这样大的东西,都不让人家看见,藏在地底,这是绝对的谦虚。《易经》的趣味就在这个地方,你从它图像里面你就已经看到一些重要的消息。只是那个图有人看得懂,有人就看不懂。周文王显然看懂了,所以他下面写了那个,我那个全文不在手上,是周文王写的。周文王写的这个,象是孔子后来加上去的。孔子解释说,谦虚是什么意思?就是地中有山,地中藏了一座大山,这个就叫做谦。顺便交代一句,我们所谓的孔子写的东西,多半是传说,因为这东西,孔子对《易经》很有兴趣,可是他有没有改编过《易经》,有没有给《易经》写一些东西,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传说中是他写的,大家就将错就错,就相信了吧。因为总之有人在写,他写的有什么不对,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可是事实上是待考的,很多学者还在想究竟是谁写的这东西,这个东西对我们这个班上不是很重要。

  我们现在要看下面那几句话,可能根据这种原则,也是孔子写的。下面写的什么?「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彖曰」,彖曰是彖传,彖传是解释卦传的。也说谦是什么?谦是个亨卦,吉利的卦。附带说一句,《易经》里面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有吉有凶。你算命的时候,你碰到任何一个卦,你不要太提前高兴,因为你不知道是它在谈的哪一爻,要看哪一爻,那一爻说是吉才是吉,那一爻说是凶还是凶。所以看到卦出现的时候,不必太早高兴,听听那个帮你卜卦的人,如何找到正当的那一爻来解释你的命运。谦卦有个特殊点,它每一爻都是吉卦,每一爻都好。这个在伏羲的观念也好,在周文王的观念也好,说明了一件事情,一个人谦虚是无往而不利的,是永远对的。因为这件事情不会走错路,你怎么样做都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所以它彖传解释这个卦辞说,谦卦是一个吉利的卦,为什么?它到下面的解释是:「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这两句话意思是什么?天的法则是往下走的,是来救济众生的,在这个过程中间它可以大放光明。而地道呢?地的法则是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上,而往上推展、发展它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它更进一步的解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这些文字不大好懂,经过很多后人的解读,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翻译成这样:天的法则是把,「盈」是丰满、是富有,「亏」是把它减少,是去把丰满的、过度的财富把它亏损一下,亏损到哪里去?去添给没有财富的地方,去填补那个比较空虚的地方。所以天的法则是把过多的财富拿去填补贫穷的地方。而地道呢?是变盈而流谦,是把盈满的东西改变一下,把剩余的物资流向贫穷、贫乏的地方。而鬼神呢?看见你盈满了,他伤害你;而一个比较贫穷的人呢?他对你比较礼貌,对你比较施以祝福。而人呢?人是厌恶你太富有,而同情那些贫穷的人。

  这几句话我们往前走一下,看看它的结论是什么?真正的意义是裒多益寡那四个字。这四个字今天还有人会用的,今天是我们成语中间一个常见的一句成语。裒多,裒是切断、减少,把多的东西划分开来,去帮助那些少的东西,以多来帮助少,以高来填低,做为一种重新的平均的一种分配,这个就是谦卦所想要告诉大家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一个君子以裒多益寡的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应当懂得要减损过多的,去弥补那些过少的;要称物平施,称物是衡量实际的事情、实际的东西,而平施是给公平的加以分配。

  这是我们在中国古典的文学里面最早一个谈到谦虚的问题,他用这种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所以像这样的一种谦虚的、谦恭的态度,就是我们做人应该有的态度。回头我们会提到,我们这里台南最有名的一个地标,奇美博物馆,那个博物馆的创造,几乎说明了这种特殊精神的一种运用。这个谦跟盈、满跟空,在数学上是个零跟无穷大的一个问题,当你是零的时候,无穷大应当开始来帮助你,使得这个零变成有;当这个无穷大,有这个资源来分担给别人资源的时候,它发挥了这无穷大的意义。财产的聚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目标,真正的目的不是要你据有财产,真正的目标是你要据有之后分散给大家,让大家分享,分沾你的利益。这至少是我们中国最早的文化中间提出来一种最高的美德的原则。人们在生活富有了,假如只想考虑到自己的话,这个问题是大家都会知道,会产生一些严重的问题。

  我们在前面,我们不妨提前看一下奇美的那张照片,我放在好像是相当的后面,你打开来看一下,再后面,没有,就回来好了,就回来。我们看到我写了一个零与无穷大的这句话,这个话是画面里面给我的一个灵感。谁都知道许文龙是台湾一个大财主,可是大家要注意到,他不是台湾最有钱的人,在台湾有钱人中间他是第十四名,比他有钱的还多呢!可是谁做了像他这样的工作?他的奇美博物馆不但在台南变成一个地标,在整个台湾变成了一个地标,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9-12-20 15:06
在整个台湾变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的一个新的标杆。今天的台中想盖另外一个文化的一个大剧院,几乎是想跟它比美的。可是目前来说,奇美是我们台湾唯一见到的,一个大商人、一个大商界、一个大财主,把他的钱财裒多益寡,放到社会上面来,让所有人享受中间的美好。这种宽宏大量、这种作为,是我们文化中间一个了不起的一种现象。我们知道,台湾的有钱人绝不是少数。在台湾,我们台北有台塑,台南有奇美,所以这句话已经在台湾成立了,叫做北台塑、南奇美,大家听过这句话没有?这是两个大财团的一种分配,一种地理上的一种现象。可是许文龙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他懂得分担、他懂得分享,他自己高兴,他要大家高兴;他懂得生活的享受,他要大家都享受生活,这个跟别的财团绝不相同的。

  台北的台塑,台北有一个王永庆,大家都知道他是天天(三百六十五天)都工作的人,而许文龙一个礼拜只工作两天,其它的时间在干什么?不是钓鱼就是听音乐,他懂得享受。享受不是一件坏事情,享受是文化创造的开端。今天大家忙忙碌碌,我们猜想,在这种忙碌中间会一事无成的。你也许赚了钱,也许地位爬得更高,也许商业办得更大,可是对我们整个文化来说,没有任何的贡献。你自己享受、你自己过你的日子是一回事,可是假如能够影响到别人,使得别人也快乐,这是你的功德造成的一个福慧,是人人都会感谢你的。而且应该照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这是一种正确的方向。

  许文龙一个礼拜做两天工,上两天班,不是钓鱼就是拉小提琴,还有画画。他不是为钱而工作的,显然他另外有他的看法,他是为追求人生的幸福,他是为追求人人的幸福而努力的。他的奇美集团在台湾能够成就一个特殊的地位,也就是因为在这种观念之下,他代表一个不同的观念,他代表一个为大众、为集体、为台湾全省的民众求福的一种企业。而且他这个博物馆不属于他的,他送给台南市政府了是不是?他捐给台南市政府了,由台南市政府来经营,跟他已经不再有关系了。这是他,他现在还在,他永远留下来,这是一个东西,它会永远留存在世界上,永远不会消灭掉。我们所谈到的王永庆、张忠谋,他们创造的事业迟早有一天会不见,迟早有一天会结束,可是奇美的精神是不会从地面上消失的,至少在台南,是永远会存在的一个东西。

  假如你们要认为这个谦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这个故事足够给我们一个相当的警惕,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鼓励,让我们明白,财富有的时候为的不是个人,有的时候是为的社会、为的国家、为了人类的前途,希望世界能够更加美好,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这个所谓的零与无穷大,就是看你怎么样运用。

  张忠谋,还有另外一个人是谁?他们这种企业的成功、企业的伟大,维持在他们个人的身分的中间。只有许文龙的精神开始扩散了,他把他本身的意义发挥到了最高点,在意义上面,他是一种无限制的扩散,在意义上、在生命的努力上面,他尽了他最大的努力。这种谦虚的美德,在这个地方的确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上个星期跟大家提到一个屈原的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得,我还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回去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救屈原一命?屈原的确不应该死的,他有才华。才华跟财富一样,需要拿出来跟人家分享的。他那样高的才华,那样高的智慧,他写的《楚辞》,我们今天是传颂世界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中国文学的源头除了《诗经》,第二个就是《楚辞》。今天中国文学系,我们这里很多中国文学系毕业的学生,还有很多人对中国文学很有兴趣的,你们谁没有读过《楚辞》?谁没有读过《诗经》?那么《楚辞》,像《诗经》是许多人的作品,而《楚辞》就是屈原一个人写的。屈原的才华的确是高人一等,他的为人、他的成就、他当时的光彩是没有人能及得过的。可是他就是为了一个小小的观念,他对国家的爱、他对君王的忠没有得到回报,他难过。当时有很多人在,官场上大家都知道,一定是争风吃醋的,你地位这样高,就有人来攻击你,而且造谣生事,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他难受得不得了,他说我这样一本忠臣,忠党爱国、忠心爱国,对君王如此的奉献,对民众如此的勤劳工作,为什么得到如此不平等的一种反应。所以他只想了一条路,就是死路,我用死、用死亡来证明我个人的一种真诚的一种愧疚、难受,看看人家会不会因此而感觉到一种觉悟、难过。

  他去找了算命的,上次我们也提到他算命的那件事情,那个算命先生听了他一段话之后,下面屈原,这个下面还有一段文章,上面的,大概在上面,没有,我没有抄下来。他写了一段文章。太卜郑詹尹听了之后满脸惭愧,站起来向他鞠一个躬,他说你这种特殊的这种思惟、高贵的精神、无私的奉献感动了我,可是我毫无办法帮你忙。第一点,你的智慧够高了,你的智慧超过于我,我怎么可能帮你忙?第二点,我所谈到、我所能够做的事情,只是用一种原则性的方式来看你的问题,可是我这个乌龟壳,我这把稻草,对你这种生命的震撼的力量是小巫见大巫,完全没有意义。所以这样,你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要从我这里想得到任何的答案,我没有答案,你自己去找答案吧。这是我们听到屈原最后的一句话,就是这样,他走了。他写了这篇文章《卜居》,就是问算命先生我应该怎么走。算命先生告诉他,我没有办法教你任何话,你自己照自己的意思去走你自己的路。所以他最后走上了一条死路,这是我们感觉非常难过的地方。

  我上次想问大家就是屈原应该死吗?屈原可以活下来吗?他为什么要活下来?他的才华还没有让大家分享。像许文龙一样,他在他去世以前,他把他财产分布开来,让所有的人沾到他的光,看见他的光芒,享受到他企图给大家任何一种特殊的一种享受。这是我们感觉到屈原欠缺的地方。屈原当然写了他感动天下人的好文章,屈原《离骚》写得好极了,多少人读过《离骚》的,《九歌》,还有《卜居》、还有《渔父》,不知道多少篇好文章。可是他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继续发挥,让大家享受、让大家领略,让大家了解这个人真正的好处在哪里,让我们享受分担他这种美好,这就是谦躬应该做到的事情。他没有这样做,他为了自己一念之差,他宁愿去死掉。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特殊的看法,张教授。

  张教授:上个礼拜老师的这个功课,就是如何挽救屈原。末学回去想了,其实那时候他跟庄子大概是同一个时代,庄子是在公元前三百六十九年到公元前二百八十六年,屈原所生的时代是在前三百五十二年到前二百八十一年,从这个时间、历史的观点上来看,庄子是跟他同一个时代的。他如果能够去跟庄子见一见面,我觉得屈原先生,去做个心理咨商,读一读《逍遥游》,他知道,原来鲲那么大的一条鱼可以转化成为鹏,不能改变国君的或者是这些奸臣的这个谗言,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所以我是觉得唯一可以救的,不是唯一的,其中的一个方法,他应该去跟庄子见见面,然后或者是庄子给他一些《逍遥游.山木》,「山木」也告诉他,该有才的时候就要表现,无才的时候,人家不用你的时候,我们是说「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或许他的观念就可以改变。然后再读一读《秋水篇》,知道「量无穷,时无止」,心量拓开了,而利益众生。他如果存活下来,就是刚刚周老师所提到的,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可以帮助楚国,说不定还可以有复国的希望,因为那时候楚国被秦国欺负,国君都被绑架到秦国去了。所以我是觉得可以跟庄子见见面,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所以我觉得是可以挽救的。

  第二个,他如果读一读《老子》,老子其实也讲清净无为,能够做的时候就去做,「无为而无所不为」,所以他如果慢慢的不要执着。其实最后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他这个我执太重了,所以我们佛家讲,我们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坚固的我执、坚固的执着,在那一点他想不开的时候,他就去跳江自杀,我觉得是满可惜的。其实他可以对后人有很多贡献,可以积极来利益众生,但是很可惜,他在那一个关键点上没有想通。所以我们这个二千五百年之后,还在纪念他、还在怀念他。但是事实上,我觉得屈原如果能够把他的思想稍微拓开,能够不要执着在那个我执,是应该可以挽救回来的。以上浅见,请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周教授:对,这个「我」字害了屈原一生,他的成就在我,结果也破坏在我上。这点我们要学。其实我们人人都有才华,人人都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人人都有可以效劳。「天生我材必有用」那句话并没有说错,可是要如何被人家用上,也要自己一个意愿的问题。刚刚张教授提到的,他应该,他上次去找算命先生算找错了地方,他应该去找庄子就对了。可是我跟你讲一句话,他跟庄子大概是同时代人,可是庄子又是另外一个隐士,他躲在一边,跟谁也不来往。他跟孟子也同时代,孟子那样喜欢谈天说地,谈世界天下大事,谈了所有的人,就是没有谈到庄子,可见庄子当时埋名隐姓做到家了。他不让任何人知道他,就偷偷的自己在家,不是偷偷的,就是关起门来在自家写书,教几个学生,他只有三、五个学生。孔子有七十弟子,他只有三、五个,冷冷清清、平平淡淡过了一生。庄子是另外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说不定比孔子还要更有才华,还要更有意思,可是他躲在一边,不跟任何人来往。这又是一个被「我」害了的一个人,他应该有更多的贡献,让每个人都沾到他的慧。今天我们读他的书,感激不尽,他写得太好了,他的「逍遥游」,他的「养生主」,无处不给你灵感,无处不给你启发。他假如能够正式出来,让所有的人跟他接触,来见见屈原,跟屈原聊聊天,救了屈原一命。屈原,一定会把他救过来,因为那个人太有力量了,而且太聪明了。中国最聪明的人,我听到好几个人讲,中国最聪明的人大概就是庄周,庄子他太聪明了。他救屈原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可惜他不跟任何人见面,太可惜了。

  这一点我们也要学一学,我们在座的不知道有多少有才华的人物,有多少救世救民,跟众生同沾福喜的人,愿意救济众生的人,拿出力量来,站出来做一点事情,让大家记得你,让大家知道你。这种奉献是无有止境的,也是功德无量的。谢谢张教授的发言。我不知道有没有别人对这件事情有别的看法?或者相同的类似的看法?因为这是一种思想的激荡,我们对于善的一种爱好,我们希望善能够发扬光大,能够把这种利益众生的事情变得更加普及,让天下人普受你的甘霖,这是一种恩惠,也是一种功德。

  今天我们极乐寺开这样多的讲座,开这样多讲经的这种场面,就是希望能够大家听到一点最好的信息,得到一点生命的一种救助的力量,就像大海中你抓了一个救生圈,是救命的东西。谁也不知道你哪一句话感动了他,谁也不知道你什么地方打动了这个人的心,挽救了他在生死挣扎边缘上的一点点这种灵感,让他救回他自己一条命。像这种屈原的故事,今天我们牢牢记得,就因为他的才华应该是让更多人来享受,来帮助更多的人,结果他投下水去,一死一命了之,就这样过去了,这的确是太可惜了、太不应该了,我们的难过就在这个地方。

  谈到这个我执的问题,谈到屈原的死,我今天还想再提的第二个故事,下面有一张画面,是谈到这个方孝孺的。方孝孺,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人?我们人都想求好,人都想求上进,人都想为世界做点事情,发挥一点自己应有的力量。我们天天读书、求学、执经问难,到处找善知识,或者寻找最好的往上进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什么?希望自己快乐。自己快乐,你周围的人也会快乐,你会更加有力量帮助别人,让人人都得到快乐,这几乎是一种义务。我们不要以为生活是为自己,生活不是为自己,生活当然是为自己,可是更重要的是为你周遭人物,给他们一个榜样,给他们一种鼓励,给他们一种教养,使得他们能够同时找到你所找到的,一种对真理追求的兴趣或者理想。

  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像屈原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我们另外一个人是方孝孺,他是明朝有名的一个大学士,翰林学士,学问好极了。在朱元璋革命成功的时候,就有人把方孝孺介绍给朱元璋,可是当时朱元璋因为刚刚开国,他想用武力来控制国家,而方孝孺是一个学者,他说用他的时间还不到,不妨放在一边,不用他。当明太祖去世之后,不知道是为什么,他的儿子没有做成皇帝,他的孙子反而做了皇帝。而方孝孺就给他的孙子,就是后来的明建文帝,明朝没有宰相,是做他最高的,最高职务的一个幕僚。方孝孺对这个建文帝效忠到了极点,全心的辅助他,希望他能够成功,可是建文皇帝是一个无能的皇帝、软弱的皇帝,做不了什么事情。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有个很能干的儿子叫做朱棣。当时明太祖打下天下之后,把他好多儿子分封在每个地方边区上,做捍卫国家的重臣,他们当时都拥有兵的,在边境上。的确明朝成立之后,明朝的国土非常安全,就是因为他的四周都是他自己的儿子,用兵把持住了。可是后来好几个儿子,既然兵在手上,突然起了歹念,想篡位。建文帝发现这个问题,当明太祖死掉之后,他立刻开始出兵,把那几个,所谓叫削藩的问题,削藩的问题就在这时候开始了,就是把当时明太祖派出去的几个儿子,把他铲除掉,因为他们准备叛乱了。这个时候,明太祖的儿子朱棣,是住在北京的,封燕王的,北京今天还叫做燕京,他就是当时的燕王,燕王是中间最有势力的一个藩将。他这个时候,他借削藩为名,进兵打到南京来,当时明太祖的国都还在南京。到南京来之后,他想把这个建文帝地位取消掉,自己来做皇帝。方孝孺看着不过眼,看着不顺眼,他说怎么有青天白日就想叛乱的事情?他绝不让燕王打进南京。可当时的燕王势力非常的雄厚,而建文帝的地位跟他强弱完全不能相对比的,所以他的败仗是吃定了。当时方孝孺也知道,这众寡不敌,很可能这场战争会打不赢的。所以他派了奸细到燕京去探听,看看这个燕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请。回来的人告诉他,燕王很有朝气、很有作为,他的军事力量太庞大了,你可能打不过他,你不可能会打过他。可是这个方孝孺绝不愿意,他说我这为了忠君爱国,为了保护我的皇上,我拼死到最后一弹一卒,我还要打下去。结果当燕兵下来的时候,势如破竹,根本轻松的就打进南京去了,太容易把它打下来,一进去就把建文帝逼死掉了。据说建文帝是自杀死掉,自焚而死。可是还有一说是他逃了,他逃到哪里去了,后来很多人说郑和七下西洋,七次下西洋就是去找这个皇帝。

  燕王打进南京之后,很快就把明朝的天下抢过来了。这个时候他抓住了方孝孺,他说:「你是全国最有名的一个学者,全国不会听我的话,可是会听你的话,今天假如你给我写一个诏书,说燕王今天是天下的皇帝了,这封诏书写下来,天下人就会服我,就会接受我。」他说:「你要不要写?」他说:「我绝不会写这个书。」他说:「你是叛乱,我怎么会写这个书?」那个时候朱棣对他非常客气、非常礼貌,「希望你、拜托你,他说因为今天天下除了你,没有人能够帮我这个大忙,你写这篇诏书,也使得我很顺利的做成皇帝」。他说:「我可以死,我不能写诏书。」朱棣问他:「你不在乎诛你的九族吗?」他说:「诛十族我都不怕,我怎么怕诛九族?」大家听过九族这件事情吗?九族,这个是中国刑罚里面最残酷的一种,就是把你的父亲、母亲,父亲的四族,就是父母、兄弟、姐妹、儿子,全部杀光;母亲一家三族,就是姑母、儿子,还有姐姐、外甥全部,太太家全部杀空,甚至他的外祖父也要杀空;还有太太一族,太太有两族,就是岳父那一家要杀空,岳母那一家要杀空。他说:「你不怕我杀你九族吗?」他说:「我十族都不怕,哪里会怕九族!」什么是第十族?对,他的老师他不杀,你的学生他要全部杀光。所以你全家人,加上你的学生全部杀空,当时把那些家人学生一个个抓来,有八百多个人,抓到他面前,一个一个杀、一个一个杀。他说:「你要我停止吗?你写诏书我就停。」父母杀掉、儿子杀掉、兄弟杀掉、太太杀掉、太太家族杀掉,一个一个杀,杀到最后,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他还是不肯。这个人有没有问题?这个人有没有问题?这个方孝孺有没有问题?心硬成这个样子,他为的是什么?自己认为是忠君爱国。死了这样多人,他还不眨眼,让他们去死,我就是不给你写诏书,这种我执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你即使不为你自己,为人家的生命,救人家一命。「好,我给你写吧。」我写了又怎么样?

  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儿子把孙子的位置拿去并不是造反,他们是家庭的内讧。假如是日本人来抢天下,你说我不为日本人做事,我们大家都认了。同是一家人。他有那样大的忠君爱国的这种偏见,绝不要屈服,眼前看见爸爸、妈妈、儿子、兄弟姐妹、太太家里、岳父岳母一家,一个个杀掉,还有学生,一个一个杀掉,他还是不动心。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今天很少有人会同情方孝孺这种做法,这种把自己看得这样重,把忠君爱国那几个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知道这个错误从哪里开始的,我知道这中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回家好好思考一下。今天有多少人为了一些语言的问题,为了一种口齿上的争议,放弃了真理、放弃了事实,不看是非,造成了天下不知道多少混乱。这种错误、这种不幸都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从方孝孺的身上看见了另外一种我执的可怕。一个人绝对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一定有客观的事情来帮助你调和我与你、大我跟小我这中间的关系,这个才叫做智慧。一头栽在一个观念上,像屈原,一头栽在他的忠君爱国的观念上;就像方孝孺,一头栽在他忠君爱国的观念上,牺牲了多少人!牺牲了自己还不算,这是天大的罪恶,这是天大的不应该。不论从哲学观念上,从人文思想观念上,从宗教的观念上,都是说不通的。这种错误就是在一个「我」字,「我」那个字上,那个字一定要放下来,它有许多办法来解决「我」这个你所谓的坚持的东西。可是很多更加具体的事情,你不能不在这个时候开始考虑,在这个时候重新安排、重新打量你对整个世界、对人生生命的一种看法。

  我们从这个故事里面发现,做人其实有很多地方是在自己做决定的,这个时候谁也帮不了你的忙,你自己要决定,你自己知道轻重、是非、善恶、好坏在什么地方,这是很subtle的一个东西,非常微妙的一个东西。我们平常读书、听讲、思考,就是为在这重要关头的时候得到一点点灵光一闪,我应该这样做。常常这个时候,在重要的关卡上面它会不出现,可常常会在这个时候一个光亮来了,你知道了你应该怎么做。这是做人的神妙,这是做人必须要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学习、读书也不过就是为这种剎那之间一下的决定。那个时候来得很快、走得也很快,如何在这一剎那之间抓住你应该做的,做对的事情,的确是很需要一点事前的准备。

  我们今天所谈到这几个问题,是宗教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也是人生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在这种苦难中间寻求一个解脱之道,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心安理得,让这个社会得到最大的祥和,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我们今天要读的《易经》也不过是谈的这些东西,我们大家所谈到的佛教的观念也多多少少跟这有关系的。我这里写的阴错阳差的安排,提到的就是《易经》所说的最完美的世界,就是阴阳配合得恰好,恰到好处。吉凶,如何避免它,如何避免凶,如何迎接吉,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

  这个世界其实非常的丰富,好的、坏的什么都有,可完全看你怎么样安排。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其实是一个很能干的皇帝。假如说从北京打到南京来的这个燕王是一个昏君、是一个暴君,我们会很同情方孝孺,可是很不幸,明成祖朱棣是一很能干的皇帝,后来成就非常之高。我们知道,《永乐大典》就是在他手下编的。后来在他的任内,他做皇帝做了二十几年,做得很好,当时的越南是他平定的,当时还不叫越南,当时叫做交趾,他平定了交趾,也把琉球打下来了,而且四海太平。他自己就是个将领,他出军到四下征打,他没有一次不是胜利的,是一个很好的皇帝,而且他派郑和下西洋下了七次,虽然有人说是去找建文帝的,可是那只是个猜想。他实际的工作,至少我们今天都知道,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国的这种威力远播到欧洲去了,这种事例是我们中国皇帝们从来没有做到的。唐太宗跟他不相上下,可是明成祖是一个少见的皇帝,他能够把中国的问题做得这样完善,把民生的问题大致有所解决。

  他当时对方孝孺的这种酷刑,当时许多人非常的不高兴、非常的不满意。可是今天事过境迁,我们感觉到错其实错在方孝孺。我不能这样说他一定是错了,可是至少方孝孺有办法把这个阴阳的安排做一个重新的安排。你的愿望跟国家的愿望、你个人的这种希求跟国家的希求能不能做一个重新的配合,这是一个读书人、一个君子、一个从政的人应该考虑的问题。在他一心为他个人的观念而献身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他眼前杀掉了一个,一个一个人为他而死掉,他有没有感觉到一种内疚,这个难道不是他的一种过错吗?他的兄弟情感非常的好,他的父母跟他的关系非常的好,在这个临死的时候,你没有一点点反省的机会吗?你要救人,这个是最好的救命的时刻到了。你能够考虑到的问题,你可以事后来解决,可是目前把人命先救下来。有的是办法,会把一个问题shifting out。

  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我始终觉得生命是每个人都很宝贵的东西,你如何来看待它,你如何来完成它,如何使得自己的生命发挥最高的力量,这个东西是你自己决定的事情。

  好,我们最早开始的时候是谈到,今天要谈的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在哲学跟教育问题的夹缝中间,我们发现了一个所谓谦虚的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人想接受教育是一个正常的行为,人都想变,而且都想变得更好。变是《易经》的原则,其实也就是人生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在美国住了几十年,大家有一句话就是说人是一定要变的。只是变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变得更好,另外一个可能是变得更坏。所以对变,《易经》是盲目的要求要变,可是是不是真的盲目?因为变中间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往好,一个是往坏。如何把这个变一定走向好,而避免走向坏,这是《易经》本身不会告诉你的事情。可是在你读《易经》的时候,你从来就会感觉到,这是一个陷阱,这是一个转机,这是一个可能的方向,这是一个我不应该选择的方向。这种选择《易经》会暗示给你,可是不会直接告诉你。

  我们知道变是一个很秘密的工作,大家心中都在每天回家去都有些思考,每天起来都感觉自己是个新人。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每天早上起来,感觉到今天跟昨天好像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感觉,可是这个变的过程我们不一定很知道。

  大家读《三国演义》会知道有一个人,《三国演义》的第五十四回有一个白衣渡江的吕子明,大家有没有人知道?吕子明这个人很少有人知道是谁,可他讲过一句话,没人不知道的。他有一句名言是什么?「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三天我不见你,你再看我的时候,你把眼皮刮掉,这个人怎么变掉了?吕子明讲了这句话。吕子明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浪荡子,他父亲早就去世了,母亲不知道怎么样教导他,交给她的亲戚去管,亲戚也不管他,他随便乱过他的日子,还做过偷人家东西、抢人家东西,还杀过人。可是这个人非常聪明。他住的地方是禄口,今天大家去过南京的,都知道南京的机场就叫禄口机场,他就是禄口人。他住在禄口,当时那个孙权不知道为什么认识他,他说:「你这个小孩这样聪明,好好爱惜自己,不要浪费自己的光阴。」孙权当时是很有地位的人,吕子明被这句话鼓励了,果真不见了,三年之内没有见到这个人,谁也不知道他到哪去了。

  三年之后,他的朋友鲁肃经过那个地方,跟他讲,他说:「孙权军营中的周瑜死掉了,你愿不愿意到孙权那里去,帮他做军师?」他说:「好啊,这是个好机会。」到孙权那里去。孙权一看到这个人,他说:「怎么你变成这个样子了?」完全变了,当初是一个小瘪三,是一个放浪子,后来仪表堂堂,言谈之间非常得体。他看来看去,知道这个人是一个人才,他开始重用他,周瑜死掉之后,孙权的军师就是吕子明。大家知道关公是怎么被杀掉的?就是吕子明用了一个妙计把关公杀掉了。关公一死,刘备的天下动摇了,所以吕子明给孙权的贡献非常之大。

  吕子明去世那个时候,孙权给他祭吊,他说我手下有两个大将,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周瑜,一个就是吕子明,而且吕子明说不定比周瑜还要厉害。可是我们谁知道这个人怎么样会从当初的一个浪荡子,一转眼之间变成了如此一个了不起的军师,胜过于周瑜的。当时就有人问他,他说:「你怎么一回事,怎么变得这样快?」他也不讲为什么,他也说不出个为什么,中国人对这个方法的学问常常不大注意,他只说士别,那句话就是那个时候说出来的,「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

  这个观念我们人人都应该有,我三天不见你,你应该就变了,而且变得相当的厉害。有人说变不一定看得出来,变是一个内在的一种行为。我们要知道这人有没有变,大概除非他自己讲,你不会知道。可是人家知不知道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己知道,自己知道变就好了。这种生命的变化是一个很隐性的东西,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东西、什么力量造成你的变。可是我们知道,当你变了之后,你整个人的面貌、整个人的观念、整个人的气质,就像孙权几年之后看见吕子明一样,大吃一惊,变掉了。

  我上次谈到一个生命的问题。生命是一种,你很可能感觉到了,可是你不会看见;你知道了,可是你不会讲出来。这种变化是一种神不知鬼不觉的东西,可是当你自己知道的时候,你就开始知道你的地位在什么地方。

  我们上次刚刚开始的时候谈教育的问题,台湾的教育的可笑就是,它有一个很幼稚的一种想法,认为你在班上考第一名就是最棒,考第十名就是该死。这种幼稚的看法是绝对需要打破的。不单单是学校里有这种时间的这种次序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里面有一个叫做烧头香的问题,大家听过没有?烧头香,就是在除夕那天晚上,要第一个到神的面前去烧上一支香,让神知道你是第一个来的。这个有没有可笑?佛教是不同意这个观念的。

  佛经里面有一个故事,我很快就要结束了。佛陀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的时候,他说完了之后回到人间,那个莲花色女好高兴,跑来第一个向佛下拜,她说:「真高兴看见你,我今天是第一个见到你的人。」佛告诉她:「妳不是第一个。」第一个是谁?须菩提才是第一个。莲花色女说:「须菩提现在还在家里打坐,他怎么可能是第一个见到你的人?」佛说:「他坐在家打坐,他的心整个通了,他早就看见我,我也早就看见他了。所以第一个看见我的是须菩提,而不是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要见佛的,真正见到佛的,不是你这个身体,是你的心,你的心打开了,你就见到佛了。你第一个去烧香,佛对你不会有任何特殊的印象。烧香迟早的问题根本不重要,你烧不烧香都不重要,可是最重要的是你心要打开,你心一动了,佛就看见你了。

  像这样的一种时间上的观念,我们用心来解释是最好的一个办法,我们用心来证明我们有没有开悟,用心来证明我们有没有到佛的面前送上第一炷香,这是你自己知道,佛也知道。你千万不要以为你第一个烧香,佛就对你加了三分,或者给你一个特殊的这种记号,绝对没有的,这是你的自己的幻想。

  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为止,我们下次继续再找一个新的题目来谈。今天就谢谢各位了。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www.hwadzan.com/ http://edu.hwadzan.net/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净公上人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