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2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之有漏皆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8-24 22:35: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六)
思维死苦
分三:一、思维死时之苦 二、思维死后之苦 三、思维死后生死态度
一、思维死时之苦
《瑜伽师地论》说:死亡时舍离圆满可爱的财位、亲友、身体,会感受猛利忧苦。
在生时有一种执著,临死时就有一种放不下。有些人临死前身体疼痛难忍,心里还惦念孩子没有职业,怕他成不了家,快要死了还不放心。有些人舍不得妻子、儿女,妻子直哭:“你走了,丢下我在世间,靠什么人?”被情爱牵缠,也跟着一起流泪。有些要死了,脸色像白蜡一样惨白,紧闭着双眼,胸口只剩一口悠悠的气,心里又记挂家里没人掌管家务,又记挂还有一笔存款,又记挂什么亲人还没有来,魂魄硬是不肯去。有些人断了气,亲人在耳朵边上哭,眼里还流出泪水。有些人贪著财产,心执著在保险柜上,变成了守财鬼。这些都是生死中的常态,是生死相、生死性。怎么讲?就因为缘起不虚,生时是那么一种贪著,那么一种心理、业行,死时舍离世间圆满时,就会哀愁忧苦,难舍难离。
下面再看临终风刀解体、神识离体等的死苦。
临命终时,身体里面风大动摇,支解身体,像利刀割身一样疼痛,叫做风刀。《正法念处经》上讲:人临终时,刀风转动,皮肤、身肉、筋、骨骼、脂肪、骨髓、精血,一切都被解截,使这一切干燥,气息闭合,不得流通。身体干燥,苦恼而死。一千把尖刀刺满全身的苦,比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又讲到:临命终时,风不调顺,全身一切支节、一切脉、一切筋中,一切枝骨、一切毛孔、一切肉中,一切骨中、一切髓中,都有针风刺身的大苦。炽热尖针刺在身体一切部位的苦,比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
有一位张锡仁居士讲到他的濒死经验时说:
1993年,有个张代表找我帮忙推车。原本我已感冒,体力不佳,在使劲推车之后,我的心脏绞痛而倒了下去。那时我外表虽然死了,但心识的感觉仍然存在,心绞痛再加上四大分离,感觉就如同佛说的“生龟脱壳”浑身痛苦。
张代表把我载到他家等待救护车,张太太和他母亲都来帮我念佛。奇妙的事在此刻发生了,他们所念的一句句佛号,竟然在虚空中出现一波波的光明,我也立刻觉得轻松起来不再痛苦。在他们引导下使我忆起念佛,我才发现自己念佛的光明特别亮,也最久。《地藏经》说别人帮我们做的功德七分只得一分,真是一点也没错。
后来,送到医院时医师见我已回天乏术,告诉张代表:需要有直系亲属签字,院方才愿意施救。张代表听了之后很气愤的和医师理论。
此刻我听他们的对话,心急之下忘了专心念佛,……失去了佛力加被,这下可惨了,我立刻感觉到自己一直往深处堕落下去,速度之快就像坐云霄飞车,一直堕落,好像万刀割身,佛经上曾说“风刀解体”应该形容我那时的感受吧!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说:“无一毛而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死的时候,身体没有一个毛孔不被针钻,有一窍都被刀割截。神识离体比生龟脱壳还难,活活的乌龟放在开水锅里煮,直到把乌龟煮熟,龟壳才脱得下。神识脱开身体比这还难。
省庵大师八苦诗里说:“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煮螃蟹时,先用冷水下锅,螃蟹不知道大祸临头,在冷水里欢喜嬉戏。水渐渐烧热,螃蟹逃窜无地,在惊慌、恐惧中死去。一般人临终四大分离时,内心是这样恐怖。
《无常经》说:“命根气欲断,支节悉分离。众苦与死俱,此时徒叹恨。(临终气快断时,全身的一切支节都在迅速分离。死的时候有很多苦伴随,到这时徒然伤叹、悔恨。死是必然要在五取蕴上发生的,不是大修行人谁能超出?大限一到,就只有无奈地领受。)两目俱翻上,死刀随业下,意想并慞惶,无能相救济。(死的时候两只眼睛都向上翻,死刀随业砍下,这时候心识惊恐、慌乱,没有人能救自己。即使妻儿怜惜自己,也没办法留住,即使儿孙围绕床边,也没有人能分担死苦的一分。)”
《五王经》上讲:死时身体404种病同时发作。四大快要分离的时候,魂魄非常恐惧不安。快死时,风刀支解着一切肢体,全身内外没有一处不痛。白汗交流,两手往虚空里乱抓。一家人守护在身边,哀伤哭泣。临死的人痛彻骨髓,无法忍受。
大家知道,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成,四大的体性又是彼此相违的,一大不调,会生101种病;四大不调,会生404种病。存活的时候四大不调,只是生某几种病。而死亡时四大彻底分离,404种病同时发作,痛苦无量。看到五取蕴身的结局是这样子的苦,怎么能不畏惧、不厌离呢?怎么能不修解脱道呢?!
身体本来只是地、水、火、风这四大种界的假合,没有什么主宰的常恒、一体的我。凡夫都在无明中,把它执为是我,念念爱执。到了临终四大分离快瓦解时,魂魄是极度的恐慌。这是凡夫执著身体自己招来的苦果,是生死相、生死性。
每一次投胎时,神识投入父母的精血里,从此心就被裹在这个身体中,以身体为“我”,一生好几万天念念执著身体,养成了非常坚固浓厚的习气,这使得临终时的神识离体非常艰难,内心极度恐惧。
一次次的生,神识钻入了身体;一次次的死,神识又从身体脱离,这样生来死去,有什么意义?只是来这世间受苦而已。想一想,无始以来到今生,已经历过无数次的投胎和死亡,所以,一定要对生死发厌离心,一定要发一个誓愿,在今生舍弃生死之法。
二、思维死后之苦
《劝修行文》云:“生者枉自悲啼痛切,死者但觉神识奔驰。前途不见光明,举目全无伴侣。过奈何岸,见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者自然凄惨。(活着的人枉自悲伤啼哭,死了的人只觉得神识到处奔驰飘荡。前途见不到任何光明,举目没有一个伴侣。过奈何岸,见到的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了的人自然凄惨。)弃世方经七日,投冥渐历诸司。曹官抱案没人情,狱卒持叉无笑面。平生为善者,送归天道、仙道、人道。在日造恶者,押入汤途、火途、刀途。(去世才经过七天,就要在阴间逐一地过堂受审,阴府官员判案是不讲人情的,狱卒手拿着刀叉没有笑脸。平生行善的被送到天道、仙道、人道,在世造恶的被押到地狱里煎煮、火烧、刀剐。)……刀山剑树,吃不尽万种煎熬。戴角披毛,填不了多生业债。任汝心雄胆泼,免不得向鬼卒而低头。凭他谤道毁僧,挨不过对阎君而屈膝。(刀山剑树,有吃不尽的万般煎熬。披毛戴角,有还不了的多生业债。任凭你雄心壮胆,此时免不了向鬼卒低头;任凭他谤道毁僧,此时免不了对阎王屈膝下跪。)”
有一位心乐法师出家之前经历过三天的死亡,她这样叙述说:
“那一刹那,我像一只蜕不了的蝉,在蝉壳中哀哀的叫,懦弱的蠕动,在窒息的空气里挣扎;海水的冲击、侵蚀,压迫形成翻腾的波涛。我呼啸着,嘶吼着耶稣、耶稣来救我,无论我如何的喊叫,却得不到四周一丝丝的回响……。”
“无形中,我被一个老婆子带进一个周围像铝的颜色一样,昏暗浊重的地方,有数不清的隔间,传来很多苦楚的啼哭声……断断续续,凄凉万分。首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大隔间里,受刑的人被绑在中央,被尖尖的刑具从四个角落交替着撞击鞭打;身上的肉一条条裂开,鲜血斑斑,只听到无力地呻吟。再次看到身体两边绑着铁绳子的人,被左右的獠牙鬼差像拔河一样拉着,惨声连连……。”
还有一则案例,有一位姜居士讲她小时候死去的经历:
“她八、九岁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有一次附近唱大戏,她背着弟弟到戏台跟前去玩,不小心让弟弟在戏台上拉了屎。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得罪了神灵,唱戏的名角大怒,把小姑娘训了一顿,还不依不饶。有人把这事说给了姜居士的家里人。
小姑娘回家后,她母亲对她说:‘妮,过来帮娘搓根线。’小姑娘刚走到跟前,她母亲就用一根布条勒住了她的脖子。用姜居士的话说,她当时是一挣就往外跑。
跑着跑着,没有路了。只见一条大河,黄泥浆水翻翻滚滚,水很黄很混,有很多男的女的光着身子披头散发在里面‘洗澡’,一边洗一边还乱嗷嗷叫。小姑娘害怕,一扭头,看见一位老婆婆顶着枣花手巾在卖糊辣汤,这才感到又饥又渴,偎到跟前问:‘叫我喝点不?’老婆婆说:‘去!没有你的事。’‘叫我喝一点。’‘一点也不叫你喝,赶紧走赶紧走!’姜居士再往其他地方一看,只见一些人,正把有的人往油锅里面扔;把有的人挂在铁架子上,像杀猪一样用刀砍;还有两人把一个人的头往磨眼里塞;还有把人大卸八块的;还有把人往石臼里塞……,小姑娘吓得直往后退。”
从这些案例看出,人死不是永灭,死后还要随业继续流转。生前哪种业串习得重、业种子强,就跟着它变现境界。恶业强的,中阴会出现很多恐怖境界。鬼卒把人押到地府阎王殿里审判,恶业造得多,就被扔进三恶趣,长劫受苦,无有了期。生到地狱,要感受寒、热的苦;生到饿鬼,要感受饥渴的苦;生到旁生,要感受愚痴、劳役的苦。不论生在三界轮回哪一处,都有生死流转的总苦和种种各别的苦,总的有种类繁多、猛利漫长、不可思议、无法言说那么多的苦需要领受。
《劝修行文》又云:“魂魄虽归阴界,身尸犹卧棺中。或隔三朝五朝,或当六月七月,腐烂则出虫出血,臭秽则熏地熏天。无钱财者,付之一堆野火。有体面者,埋诸万里荒山。(魂魄虽然归入了阴界,尸体还躺在棺材里。隔个三天、五天,或者正当六月、七月,尸体腐烂了就生虫、出血,臭气熏天。没钱的,到野外一堆火烧掉;体面的,埋在万里荒山。)昔时俏丽红颜,翻成灰烬。今日荒凉白骨,变作尘埃。从前恩爱,到此成空。自昔英雄,而今何在?青草边漫留碑石,绿杨内空挂纸钱。想到梢头结局,谁人能免如斯?(往日的俏丽红颜,变成了一堆灰烬;今日的荒凉白骨,往后还要变作地上的尘土。从前的恩爱,到此成空!往日的英雄,如今又在哪里!青草丛中,只留下几块墓碑;绿杨树内,空挂着几张纸钱。想到这最后的结局,谁人能免得了!)”
《涅槃经》所说死苦
《涅槃经》云:“夫死者,于险难处,无有资粮,去处悬远,而无伴侣。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深邃幽暗,无有灯明。入无门户,而有处所。虽无痛处,不可疗治。往无遮止,到不得脱。无所破坏,见者愁毒。非是恶色,而令人怖。敷在身边,不可觉知。”
这段经文逐句地解释:
“险难处”:就是指三界。三界里充满险难,就像罗刹洲一样,毫无安稳、安乐。
“无有资粮”:没有善法资助,轮回之旅非常难行,备受艰辛。
“去处悬远”:死后的路极为漫长,转生之处极为遥远,死后还要无边际地漂泊,一世又一世地流转。
“而无伴侣”:孤单地走在生死路上,无依无靠。只有自己的业在变现,只有自己的心在轮回,谁能替代?独自背着满载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随业不断迁流,所以轮回的行程是孤独的,独生独死,独往独来。
“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昼夜随业迁流,不知何时是尽头。生死路不是用脚走,而是用心走。自心不断地妄想、执著,就是昼夜常行生死路。就像一只小船长久漂在苦海中,见不到苦海边涯。不修解脱道,生死路哪天能走到尽头呢?永无尽头!今生的死只是一段的结束,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回的生死。
“深邃幽暗,无有灯明”:死的境界幽暗,毫无光明。死是生走到末端显现的相。到了死前细想位,自己不能忆念,别人也不能让自己忆念,这时入大昏厥,叫做“幽暗”。就像灯燃到最后熄灭,一片漆黑。进入死亡昏厥,就难以走出生死长夜,叫做“深邃”。死后堕入恶趣大黑暗处,叫做“无有灯明”。这里要观察到,死时一切明相、一切觉知全部隐没,死后堕入黑暗处、堕入长夜无明的苦。
“入无门户而有处所”:死魔进来没有门户,却有处所。如果死和五取蕴是两个法,可以说死从某个入口进入五蕴,但死和五取蕴不是他体关系,一期五取蕴的坏灭就是死,所以说“入无门户”。五取蕴只是业感现象,当一期相续走到尽头时,死就显现在蕴身上,所以说“死有处所”,死的处所就是在这个五取蕴上。(这里要观察到,以有为法的法性,死是必定会在自己身上出现的,因此体会到自己的这个蕴身是苦的自性。)
“虽无痛处,不可疗治”:死时虽有五根,却没有任何知觉,“不可疗治”,就是报终必死,医药无效。
“往无遮止,到不得脱”:当业力之轮转到死亡线上时,谁也无法遮退;死一到来,就完全被它控制,无法摆脱。
生死流转,唯一是自己的业在运转,再没有别的主宰。引业势力穷尽时,业报身就随着坏灭,身体四大迅速瓦解,神识随即迁出身体。整个过程,没有人能进入死者的五蕴中遮止这一切进行。此时群医拱手,金钱、美色、权势、武力,统统无济于事。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无法挡回。
自身的色受想行识这一套有漏法,死的时候势力穷尽就会分崩离析。死的过程是非常迅速地进行,一幕幕地飞速显现,全是法性的力量,没有人能回转。
人的一生就是放一部长长的电影,随业刹那刹那显现,等放映完最后一格,就到此谢幕。有为法的法性就是如此,生必有灭,无可摆脱。因此说凡夫都是生死不得自在,完全是苦的。
“无所破坏,见者愁毒”:死后最初几天,身体并没有腐烂,见到的人却悲酸、哀愁。
“非是恶色,而令人怖”:死者没有可怕的相貌,却让人心生畏怖。
“敷在身边,不可觉知”:死亡处在这一期五蕴相续的末端,却不能觉知它到来的日期。
总之,生和死是一期五取蕴的两端,有生就必定以死为结局。所以现在的这个身完全是虚假的、苦的终归坏灭。
三、对待生死的态度
以两个佛经故事来阐述。第一个是:
(一)功德天与黑暗女
《涅槃经》中,佛对迦叶尊者说:迦叶!众生的心识备受蒙蔽,贪著生相,厌患老死。菩萨不然,菩萨观最初的生就已经见到过患。迦叶!我讲一个比喻:从前有个女人,走入人家屋里。她美丽端正,身上以种种上等璎珞作严饰。
主人见到她,随即就问:“你叫什么名字?系属于谁(意思是说,你是谁家的女子)?”
女人回答:“我叫功德天。”
主人问:“你所到之处做些什么?”
她说:“我所到之处,施舍人金银、珠宝、象马、车乘等等。”
主人听后,心生欢喜,连忙说:“今天福星高照,能让你光临我家。”说完,烧香、散花、供养,恭敬礼拜。
这时候门外又来了一个女人,相貌丑陋、衣衫褴褛、非常污秽,而且她的皮肤开裂、布满皱纹、脸色苍白。
主人见了就问她:“你叫什么名字?系属谁家?”
她说:“我叫黑暗。”
主人问:“为什么叫黑暗?”
她说:“我所到之处,总让人家耗尽财富。”
主人立即持刀威胁她说:“你赶紧离开,不然就要你的命。”
女人说:“你好愚痴!”
主人问:“为什么说我愚痴?”
女人说:“你屋里的那一位是我姐姐,我们姐妹俩恒时同住同行。你若赶走我,也要赶走她。”
主人回到屋里,问功德天:“门外的女人说是你妹妹,真的吗?”
功德天说:“真的是我妹妹,我们姐妹同住同行,从不分离。无论在哪里,我常做好事,她常做恶事;我常做利益,她常做损耗。你若爱我的话,也要爱她;恭敬我的话,也要恭敬她。”
主人说:“假如有这样的好事和恶事,我就都不要。你们走吧!”
这时两姐妹就一同返回住所。主人见她们远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
故事中的寓义很深,功德天表示生,黑暗女表示死。生死这两个法是一切苦患的根源,一切圣贤都诃责生死。但是人们的慧眼都被蒙蔽了,看不明生死的真相。
“主人见了她,随即就问”,是指见到生后随即以智慧去探求生的真相。探求真理叫做“问”。
“女人答:功德天”,“功德天”是指生是出相(出生的相,就好像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有情受生获得五蕴身,具有(眼、耳等)六种根识的光明,照了(色、声等)六尘境界,所以把一期五取蕴的“生”叫做“功德天”。
“系属于谁”,答案是,属于烦恼和业。(意思是,五取蕴属于烦恼和业的果报。)
“今天福星高照,能让你光临我家”表示由前世修积善因,今生感得了善趣的身。
“门外又来一个女人”:死是舍离这期五取蕴的“家”,所以说“在家门外”。
“系属谁家”,应答:业缘尽了就死,没有系属。生有显现,可以说属于谁。死是一期五蕴相续的灭,不是有什么东西,所以是“无所系属”。
“我叫黑暗”表示死是没相(就是隐没相,就像黑夜没有丝毫光明,万相隐没。)死时有五根但毫无觉知(没有任何见、闻、觉、知),所以把一期五取蕴的“死”叫做“黑暗”。
“两姐妹恒时同住同行”是说生和死恒时相连。从相续上解释,就是一段相续的生注定和它的灭相连。从刹那上解释,是指有为法每一刹那都是当生即灭。刹那灭是有为法的法性,所以说“生和灭恒时同行”。
“主人便说,如果有这样的好事和恶事,我就都不要”,“主人”是指自己的心,“主人便说”表示自己的心了达生死相连之后,就对生无所喜,对死无所忧。从刹那上讲,就是指见了有为法生也不执著,见它灭也不执著。
“主人见姐妹远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表示证得初地欢喜地,永断分段生死,欢喜无量。
上面的比喻要仔细观察,看清主人前后的态度、行为,看到他具体的表现。再对应在自己身上来检察,找出自己的错误。要问自己:生给我带来妙衣、美食、亲情、种种快乐,我是什么心情?是不是喜上眉梢,殷勤迎接?对她“散花、烧香、供养,恭敬礼拜”,一心欣慕祈求?而黑暗女到来时,把我的身体、寿命、受用全部摧坏,对她的降临,是不是深恶痛绝,马上赶她出去?这样观察,就很清楚自己对待生死的态度:欢迎生、拒绝死,耽著生、厌恶死。
接着要思维:为什么说这样对待生死的态度是愚痴呢?
上面经中佛开示说,众生的心都受到蒙蔽,看不清生死真相,所以对生贪著,对死厌恶,都把生和死看成毫无关系的两个。认为生是好的、死是坏的,所以见生就笑脸相迎;见死就黑脸相拒。其实生和死同行,生是死的前因,欢迎生就是欢乐死,贪著生就是执取死,所以贪著生是很愚痴的做法。
要反观自己是不是那个无智慧的主人?心态和行为是不是颠倒?这样观察,就能生和死都厌舍,原先贪著生、厌患死,现在统统放下,这就是转变。
面对由生带来的名利财色种种快乐,很多人充满喜悦,深情地说:“生活多美好!”对于生,人都殷勤地迎接她,烧香散花、礼拜。后面有种种老、病、死苦接踵而来时,就恐惧、忧愁,困苦不堪。有远见的智者就不一样。古代有一个故事讲,有一次,考试榜文公布后,一队人庆贺新科中举,敲锣打鼓从寺院门口经过。两个和尚出来看,一个说:“好欢乐!”另一个说:“好可悲!”前面的和尚觉得莫名其妙,就问他。他说:“你只知今日的鼓乐,不知来日的鼓乐。”这个和尚听不懂,仍然羡慕不已。今日的鼓乐是指庆贺做官的鼓乐,来日的鼓乐是指死亡出丧的鼓乐。有智慧的人高瞻远瞩,知道今天的快乐必定有明天的忧苦相随,今天的快乐是坏苦,因此不生羡慕,反而生悲愍,这是智者的不同。
这个譬喻的内涵涵盖了三界。像天人出生时,相貌庄严,光明赫奕,衣食自然,身心快乐,这可以叫做“功德天降临”。但尾随功德天而来的是临终五衰相现,天人的花冠枯萎,身体的光明退去,汗液流出,坐不安稳,最后一切天人境界消失,在极大的恐惧中堕入恶趣深渊。这是“黑暗女降临”。
一般人希求生天,他不知道功德天后面有黑暗女跟随,才误以为生天是安乐。见了苦谛就会视生天为苦,一心求解脱。以修持净土来说,看到三界无一处可取,不生净土,更生何土?就会一心求生净土。
《宗镜录》上说:“生苦,则众苦积聚之因,六趣受身之本。如食粪中之果,犹餐毒树之根,取甘露而堕坑,买上食而致死。功德黑暗,二女相随。有智主人,二俱不受。”有生就有老、病、死等无边众苦,所以生是众多苦患的根源。有生就受取六道的五取蕴身,所以说生是六趣受身之本。我们在生之时享受这样、享受那样,就像吃粪便里的美果,享受美味的同时,吃到的是粪便;又像在吃毒树的根,终究中毒而死。所以,说是求乐,实际是在求苦,都是“取甘露而堕入深坑、买美食而导致死亡”。功德天和黑暗女从来都形影相随,有智慧的主人二者都不接受。
(二)五王说乐
《五王经》里有一段对话,意味深长。这是讲有一次,有四个小王和一位菩萨大王聚会,菩萨大王对四个小王说:你们谈谈自己的所乐。
一位小王说:“阳春三月,树木荣华,在原野里尽情游乐,这是我的所乐。”
又一位小王说:“我愿常作国王,拥有鞍马服饰、楼阁宫殿,百官人民围绕在左右,显赫光耀。击鼓鸣钟,出入往来,人民在道路两边翘首注目,这是我的所乐。”
又有小王说:“我愿拥有贤美的王妃、王子,容貌端正、举世无双,共相娱乐,尽情快乐,是我的所乐。”
又有小王说:“我愿父母常在,有很多兄弟、妻儿,罗列妙衣美食,尽情享受,素琴清衣,共相娱乐,这是我的所乐。”
他们讲述完毕,一起问大王:“您的所乐是什么?”
大王答:“我先谈谈你们的所乐,再说我的所乐。你们有人说阳春三月,草木荣华,在原野上游戏,但秋天一来,草木都凋零败落,所以不是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做国王,拥有鞍马服饰、楼阁宫殿,百官人民簇拥围绕,出入往返,路人侧目。历代国王备极尊荣,转眼间福德穷尽,他国讨伐,忽然就驾崩死去,所以也不是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得好妻好儿,容貌端正,一起娱乐,但有一天忽然得了重病,立即陷在无量忧苦中,所以也非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父母常在,多有兄弟妻儿,欢聚一堂,共享生活,但一朝出事,被官家抓去,关进牢狱,无人救护,也非长久之乐。”
这时四王一齐问道:“大王的所乐是什么?”
大王说:“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恼、不饥不渴、不寒不热,生死自在。”
听了上面这段“五王说乐”,我们要反省自身属于哪一种安乐观。是以游山玩水为安乐?还是以权势荣耀为安乐?或者以相伴妻儿为安乐?或者以合家团聚为安乐?更或以来世得到这些五欲享受为安乐。总之,要找出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安乐观。
现世这些暂时的五欲享乐,很快就会变坏、灭尽,又变成苦了,所以这不是真实的安乐。来世得到这些乐受,性质是一样的,还是以衰败为结局,还是与苦相连,只不过时间推远了一些。所以,世间在生时的乐,决定是变坏、是苦的结局。只有得到不生不死、不苦不恼,才是真实的安乐。认清了这一点,就要放下世间追求,把人生的重点转移到修出世间法上来,转修到证取无生上来,这才是有智慧的表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4-25 11:57 , Processed in 0.1675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