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909|回復: 1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 卍续藏第61册No.1164净土十要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0-2 15:57: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61 册 No. 1164 净土十要》

卍续藏第 61 册 No. 1164 净土十要


  No. 1164-A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重刻序

  (此序西蜀潘存评点)

  净土法门者何。法界缘起也。何谓法界。吾人现前一念之心。不唯非块然。亦复非倏尔。才有能起。即属所缘。非能缘者。不得已强名之曰无相。然虚空兔角亦受无相之名。而虚空有表显相。兔角有断无相。非真无相。又不得已强名此无相曰真。唯其无相而真。故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皆在我现前一念无相真心中炳然齐现。而皆以自心为体。非别有物心无相而真。从心所现一切诸法莫不无相而真。是故于中随拈一毫末。一一皆具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而无余欠。乃至一欬一掉一名一字罔非自心之全体大用。而欬掉名字之外更无一法可得。此所谓法界也。何谓法界缘起。圣凡皆此法界。非粗妙。无减增。不涉生死。不干迷悟。而悟顺法界故出生二种涅槃。迷逆法界故妄现二种生死。迷逆生死。法界宛然。无奈众生从未悟故终不能了。诸佛菩萨愍之。从一真法界起种种因缘。世出世间事类无算。一介蝼蚁万圣互援。神力既同慈心亦等。而众生迷逆妄故受化不齐。于诸佛菩萨平等光中。有有缘无缘及缘中浅深久近之异。缘分差等化辨从违。若或无缘徒劳引领。此所谓法界缘起也。是故建化门中只论系珠一义。如法华妙典广谈宿因。先圣以四释阐明(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而必以因缘居首。由缘匪一故教网弛张。由教无方故恩德贯彻(指本迹)。由恩不可穷尽故得消归自己领纳家珍(指观心)。故知因缘即第一义。从上列祖极重时节因缘。良以无法与人亦无语句。情种熟处假说心传。傥其不然。契理而不契机。有句尽成非量。空花界里无自立宗。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夫众生情爱牵连幻成。世界妄执缘影遂立。前尘触之则生死浩然。究竟皆归于业海。然而业系之内尚且天经地义万邦作孚。况诸佛菩萨悲智无涯色心俱寂。本真如以起用。称法性以垂机。触之则生死销亡。究竟皆同归秘藏大事。该乎九界深恩施(音异)于尘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此与六环业系为何如而可反恣睽违不从标准。是旨也。精研藏教备考群宗。由忍土而遐揽十虚。从末流而旷观三际。则求生净土一法诚法界第一缘起矣。说者谓阿弥愿胜驾越诸方。然诸佛愿等子等心等。法性海中那容优劣。而千经万论极口指归乐邦。十方广长同声劝赞光寿者何哉。缘在故耳。缘何谓在。信也。何谓不在。不信也。信不在处恶业障之。如夜行者灭火而趋险道。如破浪者卷帆而鼓横桡。事同背驰宁止纡曲。又诸佛四土。上三土容有横义。至同居土大都有竖无横。唯极乐同居横具四土。是故有情以凡夫而例一生补处国土。即缘生而显称性五尘佛身。因应化而见法身真常说法。从众鸟而闻梵音深远。以要言之。法法圆融尘尘究竟。教海无一名相可筌蹄。法门无一因果可比拟。然此等希有十方罕闻。而唯在极乐者何哉。缘深故耳。缘何谓深。信深也。何谓浅。信浅也。信根浅处恒情域之。如朝廷之有资格高才皓齿而不迁。如麟凤之于走飞羽道毛群而一类。何由大方阔步豁破无明。又诸佛度生皆穷累劫。从凡阶圣不退为难。今求生极乐但七日竭诚十念倾注。虽陷恶逆悉记往生。才得往生便圆踞三不退地。且见阿弥即见十方诸佛。生极乐即生一切刹海。乃至阿弥一光极乐一尘。悉能于中顿证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而不出刹那际三昧。夫诸佛度生如彼难。阿弥度生如此易者何哉。缘久故耳。缘何谓久。信久也。何谓近。信近也。信缘近处时分限之。如舍调弓而引别弣。如放驯??而服野駼。战胜之功当在异日。如上所论专重有缘。缘深则境界难思。非等觉十地所能测。缘久则神力迅速。非三祇百劫所可伦。要之阿弥非有加于吾心也。吾心一念离绝故圣凡无在。吾心万法顿融故四土无在。吾心不属时劫故十世刹那无在。吾心不属方隅故微尘刹海无在。吾何歉乎哉。特仗增上因缘一显发之耳。曾有久习神咒者一夜重魇。见狞物持之置巨石下。其人怖急忆诵素所习咒。遂见狞物倒散裂石而醒。设素未习咒或习未纯熟。缘种不深。斯时也欲不寱死得乎。然梦中真言复是何物。倒狞裂石谁实使之。皆即我现前一念之心也。自心神咒唤醒自心魇人。净土法门亦如是。自心之阿弥还度自心之生死。故知因缘之义甚深甚深。抑闻魇之重者不许持光照。照即死。不许抱令起。抱多失心。唯就闇中俾熟识者大呼其名。连声呼之无不解者。净土法门亦如是。劫浊盛时众生魇重。毋以持名杂参话。毋以粗心习胜观杂参话。则浊智腾波定起邪见。所谓照之即死者也。习胜观则非其境界。定起魔事。所谓抱多失心者也。唯以现前一念无明业识之心。令其专称阿弥陀佛名号。无间一心未有不亲证亲到者。法门至此愈卑而愈不胜。仰愈浅而愈不可俯。自呼自应自魇自醒。一心之本元顿彰。法界之体用全揭。无庸钻仰。只么修行。傥未悟透根源。宁可颛蒙合妙。夫颛蒙念佛。至矣极矣无复加矣。但恐法门之戏论难忘。生死之天怀不切。或执牟尼而视同瓦砾。或以指爪而撮摩虚空。或抉翳而与眼以明。或传经而苦舌之鳺。如此则扬之与抑总莫畅乎本怀。而信之与疑皆不成乎三昧。间有大智。知进知退知存知亡。而未遘至人未获圆悟。未穷极致未学要诠。欲升永明之堂。入楚石之室。居五浊之世。阐难信之宗。殊非聊尔。呜呼至人幽矣。圆悟皇哉。若无要诠谁与穷极。昔 灵峰老人以正法眼选定净土十要一书。剞劂未全。乙未以后梨枣四散。迄丁未年焚失数种。成时窃念像季久转。唯此一门契理契机。而净土诸书唯此诸要尽美尽善。爰加点评稍事节略。又仿慈云忏仪二门合行之例。会幽溪二要为一要。而自以观经初门.弥陀行仪二种谬附之。其序首要解尊经也。要之要也。次慈云重行也。次新附二种亦行经也。三者而后则天台紫阁师子林鄞江西斋幽溪以迄于袁。皆以时也。又天台以论主冠本宗。袁以白衣殿。不尽以时也。订讫倡募流通。而大心缁白共成焉。修舍沙门成时合掌稽首重为告曰。净土持名之法有三大要焉。一者。六字弘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如出幽狱奔托王家。步步之间欣厌具足。是故万缘之唾不食。众苦之忍莫回。高置身于莲华。便订盟于芬利。蛆蝇粪壤可煞惊惭。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若夫余宗。在昔之时不必改弦。但加善巧回向。在今之世只可助行。必须净业专修。冷暖自知何容强诤。三者。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少欠。傥有些子分别便成大法魔殃。只贵一心受持宁羡依稀解悟。乞儿若见小利急须吐弃无余。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已上三要颇切今时。傥能真实指迷。我愿舍身供养。十方三世共闻此言。戊申端阳日相似菩萨近住男成时稽首书于华阳度云精舍之云气楼。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总目

  古歙后学 成时 评点节略卷第一(总序 总目 述 序)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卷第二(述)往生净土忏愿仪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卷第三(述)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卷第四(述 旧序 旧后序)净土十疑论卷第五(述)念佛三昧宝王论(三卷)卷第六(述 偈引)净土或问卷第七(述 旧序)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二卷)卷第八(述 赞)西斋净土诗(三卷)卷第九(述)净土生无生论净土法语卷第十(述 旧序 原序)西方合论(十卷)

  净土十要总目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一

  述曰。佛法之妙莫要于净土。净土之妙莫要于持名。持名之妙莫要于小本阿弥陀经。小本之妙莫要于灵峰要解。傥未读要解。或读未精详。或精详未贯彻。便谓于小本无不知无不信无不悟入。可乎。既于本经有未尽。一行三昧如何修行。既未善持名。净土玄关如何优入。既未阶净信净愿。十方三世佛祖大道如何荷担。然则要解之有关于十方三世佛祖大道也甚矣。今定十要以要解为上首。厥义有三。一祖佛经以小本为净土诸经之最要故。二重持名以末法修行总以持名为行本故。三立本经之大宗以今解精彻确正堪为要中之要。故读十要者请以要解为主。以余九为伴。能令邪解莫入。能令意见不容。能令心宗圆明。能令美善双尽。夫然后不愧为真学佛者。夫然后不自误误人。夫然后必生净土。夫然后可学一切佛法。夫然后知十方三世佛祖之大道举不外乎此矣。

  No. 1164-1a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重刻序

  净土深旨滥始于观经之观佛。汇泽于小本之持名。二经盖不思议无上心要也。释妙观者。有天台圣祖大宗称经发明要矣。释小本者。振古于斯诸美毕备。以言心要似有待焉。岁在丁亥。 灵峰大师述成要解。如灯照色而非光华。以义定名而非拟议。不过道屋里事而聆者若惊。不外布帛菽粟之谭而未曾有诸凡横竖四土事理一心罔弗。精义入神。要归允当。使学者了然知生信发愿以起妙行无缛焉矣。尔小本得是疏便觉一行三昧。横吞万派而卓立孤标。事出非常而道在伊迩。深固幽远之藏一旦尽开。吾闻善善之家机理双契。是故矢必应弦药必应病。今要解逗末世机。能提深警彻悟之人。俾其法界圆昭。尽杜虚解邪僻之习。又能使中下之辈信而有勇。至于正讹订误纤巨不遗。浑然德音方正不割。诚诸祖所密印。诸佛所共加。以为劫外优昙掌中摩勒匪阿也。癸巳岁。大师在歙浦演说释义。分科间有不同。尤觉闻所未闻信所未信。华阳学人性且录出。名歙浦本。今重梓十要。遂以此本授锓。谨序而识之。

  时戊申端阳后三日也古歙学人成时和南书

  No. 1164-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西有沙门 智旭 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古人独以弥陀经为日课。岂非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无遗。统宗教无外。尤不可思议也哉。注疏代不乏人。世湮所存无几。云栖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圆中钞高深洪博。如二曜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敢与二翁强同也。将释经文五重玄义。

  第一释名

  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熟。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

  第二辨体

  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又照寂强名法身。寂照强名报身。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寂照不二。性修不二。身土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第三明宗

  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故体后应须辨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次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薉。而自心薉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厌薉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云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

  第四明力用

  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复次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第五教相

  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入文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脏腑无阙。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故智者释法华初一品皆为序。后十一品半皆为流通。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则法师等五品皆为迹门流通。盖序必提一经之纲。流通则法施不壅。关系非小。后人不达。见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

  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初中二。初标法会时处。二引大众同闻。今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教主。舍卫等标说经处也。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名闻。时无实法。以师资道合说听周足名一时。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舍卫此云闻物。中印度大国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匿王太子名祇陀。此云战胜。匿王大臣名须达多。此云给孤独。给孤长者布金买太子园供佛及僧。祇陀感叹施余未布少地。故并名祇树给孤独园也。

  △二引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菩萨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义故。天人列后者。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初声闻众又三。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今初。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只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千二百五十人者。三叶波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

  △二表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之位。其德为)众所知识。

  阿罗汉亦含三义。一应供。即乞士果。二杀贼。即破恶果。三无生。即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此云身子).摩诃目犍连(大采菽氏).摩诃迦叶(大饮光).摩诃迦旃延(大文饰).摩诃拘絺罗(大膝).离婆多(星宿).周利槃陀伽(继道).难陀(喜).阿难陀(庆喜).罗睺罗(覆障).憍梵波提(牛呞).宾头卢颇罗堕(不动利根).迦留陀夷(黑光).摩诃劫宾那(房宿).薄拘罗(善容).阿?楼?(无贫)。如是等诸大弟子。

  德腊俱尊故名长老。身子尊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目连尊者。神通第一。饮光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为初祖。头陀行第一。文饰尊者。婆罗门种。论议第一。大膝尊者。答问第一。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喜尊者。佛之亲弟。仪容第一。庆喜尊者。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牛呞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不动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黑光尊者。为佛使者。教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善容尊者。寿命第一。无贫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二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此云妙德)法王子.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弥勒菩萨之名)菩萨.干陀诃提(此云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双运自他兼利之称。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居初。弥勒当来成佛。现居等觉。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故次列。不休息者。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三天人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即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色.无色无量诸天也。大众俱。谓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通序竟。

  △二别序。发起序也。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倡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如梵网下卷自倡立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娑婆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西方者。横亘直西。标示现处也。十万亿者。千万曰亿。今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名也。竖约三际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极乐国。梵语须摩提。亦云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如下广释。然佛土有四。各分净薉。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薉。五浊轻者净。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薉。体空巧度证入者净。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薉。一心三观证入者净。常寂光土。分证者薉。究竟满证者净。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此论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薉佛土。今约信愿行三。弥陀名号不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下明义处皆然)。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干城阳??。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非权。破华严合论之讹。非邪。破末世积迷之习。此二料简尤大有关系)。圆彰性具令深证故。今现在说法者。简上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非未来未成。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复次阿弥陀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言略意周矣。初序分竟。

  △二正宗分三。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初文为二。初依报妙。二正报妙。初又二。初徴释。二广释。初又二。初徴。二释。今初。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二释二。初约能受用释。二约所受用释。今初。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众生是能受用人。等觉以还皆可名。今且约人民言。以下下例上上也。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一往分别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诸善聚会等乐。方便。体观巧。无沈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

  △二约所受用释(此亦转释上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故。下广释一科亦然)。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以严际畔)。七重罗网(以严空界)。七重行树(以严露地)。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实四土庄严无非因缘生法。无不即空假中。所以极乐同居净境。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下皆仿此。问。寂光唯理性。何得有此庄严。答。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

  △二广释二。初别释所受。二合释能受所受。初又二。初释生处。二结示佛力。今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上明住处。今明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宿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也。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底纯金沙。异污泥。阶道四宝。异砖石。陛级名阶。坦途名道。重屋名楼。岑楼名阁。七宝楼阁。异此方土木丹青也。楼阁是住处及法会处。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登四岸。入法会。见佛闻法也。华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无量寿会。大小实不可量。由同居净土身相不等故也。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莲胞亦有光。然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亦略言耳。微妙香洁略叹莲华四德。质而非形曰微。无碍曰妙。非形则非尘。故洁也。莲胞如此。生身可知。

  △二结示佛力。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此则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二合释能受所受又二。初约五根五尘明受用。次约耳根声尘明受用。初又二。初正明。二结示。今初。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空中)常作天乐。(下是)黄金为地。(中间)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上严空界下严金地)。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乐是声尘。地是色尘。华是色香二尘。食是味尘。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众生五根对五尘可知。常作者即六时也。黄金为地者。七宝所严地界。体是黄金也。日分初中后名昼三时。夜分初中后名夜三时。故云昼夜六时。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昼夜。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衣裓是盛华器。众妙华明非曼陀罗一种。应如妙经四华。表四因位。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也。且据娑婆言十万亿佛。意显生极乐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耳。若阿弥神力所加。何远不到哉。食时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时回还也。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二结示。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二约耳根声尘明受用。以此方耳根最利故。别就法音广明其实。极乐摄法界机。五尘一一圆妙。出生一切法门也。又二。初别明。二总结。初中二。初化有情声。二化无情声。初又二。初鸟音法利。二徴释略显。今初。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种种奇妙杂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种。舍利。旧云鹙鹭。琦禅师云是春莺。或然。迦陵频伽。此云妙音。未出?时音超众鸟。共命。一身两头。识别报同。此二种西域雪山等处有之。皆寄此间爱赏者言其似而已。六时出音则知净土不以鸟栖为夜。良以莲华托生之身本无昏睡不假夜卧也。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四正勤。一已生恶法令断。二未生恶法不令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长。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名定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五力者。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七菩提分亦名七觉分。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若舍所见念着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调和适中名念觉分。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五邪命皆为利养。一诈现异相奇特。二自说功德。三占相吉凶为人说法。四高声现威令人敬畏。五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以无漏慧相应勤精进修涅槃道名正精进。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此等道品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依无生四谛而修即通教道品。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依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藏道品名半字法门。净土浊轻似不必用。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通道品名大乘初门。三乘共禀。同居净土多说之。别道品名独菩萨法。同居方便净土多说之。圆道品名无上佛法。有利根者于四净土皆得闻也。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能念即是三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

  △二徴释略显。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徴释可知。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问。化作众鸟何义。答。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

  △二化无情声。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证悟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初别明竟。

  △二总结。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奈何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初依报妙竟。

  △二正报妙二。初徴释名号。二别释主伴。初中二。初徴。二释。今初。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徴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二释二。初约光明释。二约寿命释。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今初。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二约寿命释。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寿命皆)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阿僧祇.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然三身不一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及者超略之辞。谓等觉以还。其者同体之辞。谓佛寿命即人民寿命。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照与光融。寿同佛寂也。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二别释主伴二。初别释。二结示。初又二。初主。二伴。今初。此亦释别序中今现在说法句。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然法身无成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不成。不应论劫。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又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

  △二伴。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菩提发大誓愿者。生彼国已。佛顺机说法。令断见思。故名罗汉。如别教七住断见思之类。非实声闻也。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所摄机矣。

  △二结示。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能令信愿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

  △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二。初揭示无上因缘。二特劝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琺輪。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今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才)生(彼土)者。皆是(三种)阿鞞?致。其(三不退)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阿鞞?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七住。圆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则成大妄。进步则舍故称。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一生补处者。此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复次。释迦一代时教。唯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二特劝。

  舍利弗。(如上无上大事因缘)众生(幸得)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不可算数一生补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前罗汉.菩萨但可云善人。唯补处居因位之极。故云上。其数甚多。故云诸也。俱会一处。犹言凡圣同居。寻常由实圣过去有漏业。权圣大慈悲愿。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至实圣灰身。权圣机尽。便升沈硕异苦乐悬殊。乃暂同。非究竟同也。又天壤之间见闻者少。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回不同。今同以无漏不思议业感生。俱会一处为师友。如埙如篪。同尽无明。同登妙觉。是则下凡众生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职。与观音.势至无别。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此皆教网所不能收。刹网所不能例。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二。初正示无上因果。二重劝。今初。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独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善男女者。不论在家出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为远因。不名闻慧。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一日至七日者。克期辨事也。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不乱。钝根仅一日不乱。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一心亦二种。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可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问。观经专明作观。何谓不劳观想。答。此义即出观经。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力所及。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之观。而障重者犹不能念彼佛。故于第十六大开称名之门。今经因末世障重者多。故专主第十六观。当知人根虽钝。而丈六八尺之像身。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心作心是。故观劣者不劳胜观。而称名者并不劳观想也。问。天奇.毒峰诸祖皆主参念佛者是谁。何谓不必参究。答。此义即出天奇诸祖。前祖因念佛人不契释迦彻底悲心。故傍不甘。直下诘问。一猛提醒。何止长夜复旦。我辈至今日犹不肯死心念佛。苦欲执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爷娘。则于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进问。此在肯心者则可。未肯者何得相应。曰。噫正唯未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汝等正信未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当知有目者固无日下然灯之理。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大势至法王子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一行三昧中大火聚语也。敢有触者宁不被烧。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答。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答。平时也。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声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闇消。称洪名万罪灭。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名号功德不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二重劝。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薉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懡?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瞒盰。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我见是利故说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岂可违抗不善顺入也哉。二正宗分竟。

  △三流通分。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诸经论中亦有横义。乃随断惑浅深即于同居见上三土。是则约证名横。约断仍竖也)。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文为二。初普劝。二结劝。初中三。初劝信流通。二劝愿流通。三劝行流通。初中二。初略引标题。二徴释经题。初中六。初东方(至)六上方。唐译十方。今略摄故。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下又曰。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阿閦鞞。此云无动佛。有无量德应有无量名随机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愿等。虽举一隅仍具四悉。随一一名显所诠德。劫寿说之不能悉也。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亦不可尽。世界不可尽。住世诸佛亦不可尽。略举恒河沙耳。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至鼻藏头。果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大千。表理诚称真事实非谬也。标出经题流通之本。什师顺此方好略译。今题巧合持名妙行。奘师译云。称赞净土摄受经。文有详略。义无增减。

  △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然即是导师。亦可为度众生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

  △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界水轮金轮风轮之下复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无尽也。达磨。此云法。

  △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界非非想天之上。复有上界风轮金轮及三界等重重无尽也。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答此亦非善问。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展转戏论。问。何不遍缘法界。答。有三义。令初机易标心故。阿弥本愿胜故。佛与此土众生偏有缘故。盖佛度生。生受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能令触动宿种。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缘因名法界缘起。此正所谓遍缘法界者也。浅位人便可决志专求。深位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若谓西方是权华藏是实。西方小华藏大者。全堕众生遍计执情。以不达权实一体大小无性故也。

  △二徴释经题。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称赞功德之名上来已详言矣)。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耶)。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答。此义有局有通。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况佛度生等怨亲。无疲倦。苟闻名必护念。何疑焉。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皆当信受。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初劝信流通竟。

  △二劝愿流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10-2 15:59:15 | 顯示全部樓層
续-《卍续藏第 61 册 No. 1164 净土十要》

摘自《卍续藏第 61 册 No. 1164 净土十要》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无虚也。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信亦不生。故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又愿者信之倦。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复次。愿生彼国即欣厌二门。厌离娑婆与依苦集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欣求极乐与依道灭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故得不退转于大菩提道。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极圆极顿。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三劝行流通二。初诸佛转赞。二教主结叹。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汩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谓贪.瞋.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浊。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复次。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人。一切世间通指四土器世间九界有情世间也。

  △二教主结叹。前劝信流通是诸佛付嘱。此本师付嘱。嘱语略别从通。但云一切世间。犹前诸佛所云汝等众生。当知文殊.迦叶等皆在所嘱也。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薉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烽?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难甚而深嘱。我等当知也。初普劝竟。

  △二结劝。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法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无一人能发问者。佛智鉴机。知众生成佛缘熟。无问自说。令得四益。如时雨化欢喜。从世界悉檀得益。毫无疑惑名信。领纳不忘名受。从为人对治得益。投身归命契入法界缘起。名作礼。从第一义得益。然一一益中互具四益。姑作如此分别耳。上是自行四益。一往不退。报恩流通。名为而去。尽未来际化他四益无尽也。

  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思议法门。其何能淑。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曲为中下。后因大病。发意西归。复研妙宗.圆中二钞及云栖疏钞等书。始知念佛三昧实无上宝王。方肯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挽也。吾友去病久事净业。欲令此经大旨辞不繁而炳着。请余为述要解。余欲普与法界有情同生极乐。理不可却。举笔于丁亥九月二十有七。脱藁于十月初五。凡九日告成。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信疑皆植道种。赞谤等归解脱。仰唯诸佛菩萨摄受证明。同学友人随喜加被。

  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阁笔故?。时年四十有九。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No. 1164-1b 原?

  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古人云。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合观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义明矣。后人不达。舍西方极乐别言唯心净土。舍万德慈尊别言自性弥陀。不几心外有佛佛外有心耶。 灵峰大师深悟心性无外之体。特为此经拈出要解。一展读时。信愿持名人可自操其倦。不唯言简意周。且使希有甚难之宗如声鼓铎。尽开经藏。无复椟藏。诚古今所未有也。名曰要解。其斯为无上心要矣乎。

  古吴净业弟子正知去病氏谨识

  No. 1164-1c 歙浦讲录?

  此本系性旦癸巳岁在歙浦栖云院所听录者。于时随允.持循.苍晖.晟坚.密时诸公之后获闻法要。觉老人此翻心胆尽吐。盖秘密之藏会当大启于今时。非偶然也。因退而纪之。甲午冬老人病中口授数处令改正。此本遂称允当。及老人西逝。性旦以病拙薮逋。薄福多障。无缘流通阐播。聊识其后。以志不忘云。庚子夏华阳学人性旦拭涕跋。

  净土十要卷第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4-19 08:00 , Processed in 0.1850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