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舍梨子(舍利弗) Buddhism Dictionary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Books [打印本頁]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2-1-4 12:51
標題: 舍梨子(舍利弗) Buddhism Dictionary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Books
本帖最後由 釋大寬法師 於 2013-9-24 09:34 編輯

舍梨子




[佛光阿含藏]
舍梨子(Śāriputra)(梵)、(Sāriputta)(巴),又作舍利弗、舍利弗多。佛譽為:「我聲聞中第一比丘……智慧無窮,決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大二‧五五七中)








[佛光阿含藏]
末伽梨瞿舍梨子
末伽梨瞿舍梨子(Makkhali-Gosāla)(巴),無因外道,主張一切事物皆不由因緣生。








舍利弗



[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彙]
舍利華譯為鶖鷺,弗華譯為子,因其母之眼似鶖鷺,故被號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稱身子,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稱。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人名)Śārip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羅,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羅,舍利富多羅,舍利補怛羅。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羅之略,子之義也。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優婆提舍,故從父而稱之曰優婆提舍。然母名之為舍利,古來有二釋,一為鳥名。譯曰秋露,鶖鷺,鴝鵒,鵒,鶖,百舌鳥。或言母之眼似彼鳥,或言母之才辯猶如鶖鷺,故以為名。法華玄贊一曰:「梵云舍利弗呾羅。言舍利弗者,訛也。舍利云鶖,即百舌鳥,亦曰春。弗呾羅,言子。以母才辯喻如鶖鳥,此是彼子,以母顯之,故云鶖子。復名優婆提舍,以能論議故,兼得彼名。」嘉祥法華義疏一曰:「從母立名,母以眼似舍利鳥眼,故名母名舍利,其母於眾女人中聰明第一,以世人貴重其母,故呼為舍利子。古經名鶖鷺子,鶖鷺子猶取鳥名也。或言舍利鳥似鶖鷺也。父名提舍。逐父為名,故名優婆提舍。優婆者逐也。提舍者星名也。」玄應音義二十一曰:「舍利子,梵言奢利富多羅,或言舍利弗多羅,此梵音轉耳。舍利母名,眼之青睛名舍利,又母眼似鵒眼,因以名焉。經中或言鶖鷺子者,一義也。」大明度經曰:「秋露子。」出三藏記一曰:「舊經舍利子亦秋露子,新經舍利弗。」俱舍寶疏一曰:「舍利,此云百舌鳥。子,是唐言也。」二舍利。譯曰身,又譯珠,以母之身形好妙,故名為身,又母之聰明在眼珠,故名為珠。法華文句一曰:「舍利弗,具存應言舍利弗羅。此翻身子,又翻舍利為珠。其母於女人中聰明,聰明相在眼珠。珠之所生,故是珠子。又翻身。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然舍利譯為身者,與設利羅訛言之舍利混同,是訛也。慧苑音義下曰:「奢唎補怛羅,此云鶖鷺子。舊翻為身子者,謬也。梵本中呼身為設利羅,故知懸別也。」玄應音義四曰:「奢利富多羅,此譯云鴝鵒子,從母為名也。母眼似鵒,或如秋露鳥眼,因以名焉。舊云身子者,謬也。身者舍黎,與此奢利聲有長短,故有斯謬。或言優婆提舍者,從父名子也。」舍利弗者,與目連皆為佛弟子中最重用之一人。其出家之因緣,本為外道。逢師死,茫茫求道,於途上見馬勝比丘安序而走,比丘說「因緣所生法」之偈,遂出家。

[一切經音義]
奢利弗怛羅此云鶖子

[佛光阿含藏]
為釋尊會中上首,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而聞名。本經為舍利弗與輸屢那之問答,但在巴利本中則為世尊與輸屢那。

為釋尊會中上首,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而聞名。本經為舍利弗與輸屢那之問答,但在巴利本中則為世尊與輸屢那。

舍利弗(Sāriputta)(巴)、(Śāriputra)(梵),音譯舍利弗多,弗多即子義,舍利是母名。印度有鳥,眼最明利,呼為舍利;其母眼似舍利,因名為舍利。舍利所生子,即曰舍利子,從母得名,舍利子是華梵合璧的名詞。舍利弗在佛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

舍利弗(Sāriputta)(巴),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比丘。

舍利弗(Sāriputta)(巴),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

舍利弗(Sāriputta)(巴),釋迦牟尼佛二大弟子之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

舍利弗(Sāriputta)(巴)、(Śāriputra)(梵),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稱為智慧第一。「舍利」為其母之名,「弗」為「弗多羅」之略稱,係「子」之義;「舍利弗」之意即舍利女之子。

舍利弗(Sāriputta)(巴)。舍利(Sāri)(巴),本母名,譯為鶖鷺;弗(putta)(巴),譯為子。其母眼淨如鶖鷺,故名舍利、鶖,以從母而立名,故名舍利子、舍利弗。又從父而得名為優婆提舍(Upatissa)(巴),又作優婆帝須,譯為大光。初依六師外道之刪闍耶(Sañjaya)(巴)修行,後歸依佛陀,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佛說阿羅漢具德經(大二‧八三一上):「復有聲聞具大辯才,智慧第一,舍利弗苾芻是。」

[佛光大辭典]
梵名 Śāriputra,巴利名 Sāriputta。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羅、舍利弗怛羅、舍利弗多羅、奢利富多羅、奢利弗多羅、奢唎補怛羅、設利弗呾羅。意譯鶖鷺子、秋露子、鴝鵒子、鸜鵒子。梵漢並譯,則稱舍利子、舍梨子。舊譯「身子」,或係誤以 śāri(舍利鳥)作 śarīra(身體)。梵語 putra(弗),意謂子息。其母為摩伽陀國王舍城婆羅門論師之女,出生時以眼似舍利鳥,乃命名為舍利;故舍利弗之名,即謂「舍利之子」。又名優波底沙(梵 Upatisya,巴 Upatīsya),或作優波提舍、優波帝須等。意譯大光,即從父而得之名稱。

據佛本行集經卷四十八舍利目連因緣品載,舍利弗自幼形貌端嚴,及長,修習諸技藝,通曉四吠陀。年十六即能挫伏他人之論議,諸族弟悉皆歸服。年少之時,與鄰村之目犍連結交,嘗偕伴赴王舍城外祇離渠呵之大祭,見眾人混雜嬉戲,頓萌無常之感,即剃除鬚髮,投六師外道中之刪闍耶毘羅胝子(梵 Sañjayavairattiputra)出家學道,僅七日七夜即貫通其教旨,會眾二百五十人皆奉之為上首,然舍利弗猶深憾未能盡得解脫。

其時,佛陀成道未久,住於王舍城竹林精舍,弟子阿說示(又稱馬勝比丘)著衣持鉢,入城中乞食。舍利弗見其威儀端正,行步穩重,遂問所師何人,所習何法。阿說示乃以佛陀所說之因緣法示之,令了知諸法無我之理。舍利弗旋即與目犍連各率弟子二百五十人同時詣竹林精舍皈依佛陀。

據十二遊經載,舍利弗歸佛後,常隨從佛陀,輔翼聖化,為諸弟子中之上首;復以聰明勝眾,被譽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另據眾許摩訶帝經卷十一、卷十二、賢愚經卷十須達起精舍品等載,舍利弗並通曉外典,屢以超絕之辯才摧伏赤眼婆羅門等外道;而須達多長者之皈依佛陀,捐建祇園精舍等事,亦為舍利弗撮挽接引所致。又據四分律卷四十六、十誦律卷三十七等載,佛陀晚年,提婆達多唱五事非法,欲破僧團,並率五百比丘遁入伽耶山中,舍利弗乃與目犍連共至彼山,令五百比丘自悟其非,復歸佛陀。

舍利弗一生為僧伽長老崇敬,且屢為佛陀所讚美。後較佛陀早入滅,七日後荼毘,葬遺骨衣鉢於祇園,須達多長者並為之建塔。又據法華經譬喻品所載,舍利弗得佛陀之記莂,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華光如來。又現存之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舍利弗阿毘曇論三十卷,相傳係舍利弗所講說者。〔雜阿含經卷四十五、增一阿含經卷三弟子品、卷三十三、佛所行讚卷四大弟子出家品、中本起經卷上舍利弗大目犍連來學品、僧伽羅剎所集經卷下、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一、大智度論卷十一、卷四十五、大唐西域記卷四、卷六、玄應音義卷三、P. Bigandet: The Life or Legend of Gandama, vol. I〕 p3498

[中華佛學百科全書]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一」之稱。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羅、舍利弗怛羅、奢利富多羅、設利弗呾羅。意譯鶖鷺子、鴝鵒子、[HK4671-17]鵒子。梵漢並譯,則稱舍利子、舍梨子。其母為摩揭陀國王舍城婆羅門論師摩陀羅之女,以眼似舍利鳥,乃名舍利;故「舍利弗」一詞之語意即「舍利之子」之謂。又,別名憂波提舍、優婆室沙、鄔波底沙、優波替,此係從其父提舍(Tis!ya)之名而得。

舍利弗生於王舍城外那羅陀村(Na^lada),有七弟一妹。幼時,即與鄰村之目犍連結交,嘗相偕共詣祇離渠呵山大祭,見群眾雜沓,油然心生無常之感,遂相約出家學道。旋入刪闍耶毗羅胝子(San~jayavairat!t!iputra,六師外道之一)之門下,七日七夜即會通其教旨,成為其門人二五0人(一說五百人)中之上首。然舍利弗於內心仍未得安靜。一日,見馬勝比丘威儀端正、進止有方,乃問其所師何人,所習何法。馬勝答已,並示「一切諸法本,因緣生無主,若能解此者,則得真實道」一偈,舍利弗頓得法眼淨,乃逕告目犍連,各率弟子二五0人,共受佛戒。歸依佛陀後,常隨從佛陀,破斥外道,論究法義,代佛說法,主持僧事。領導僧團,多方翼贊佛化。

在佛陀弟子之中,舍利弗與目犍連被稱為佛陀門下的「雙賢」,是佛陀弘法的左右手。佛陀曾說︰「舍利子生諸梵行;目連比丘,長養諸梵行。此二人當於我弟子中最為上首,智慧無量,神足第一。」

佛陀對舍利弗是極為信任,極為稱嘆的。《雜阿含經》曾載︰「佛告舍利弗︰汝今如是為我長子,住於儀法,我所應轉法輪,汝亦隨轉。」佛陀也曾稱讚他「持戒多聞,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在佛法的弘揚,眾生的教化方面,舍利弗有相當大的貢獻。

除了智慧、弘法為後人所稱道之外,舍利弗與目犍連的友情,及其對佛陀的情誼,也是至情至性的。當目犍連為執杖梵志所傷,即將涅槃時,舍利弗又知道佛陀即將辭世,他不忍見到佛陀與目犍連先他入滅,因此乃向佛陀請辭,然後回到故鄉安詳地入涅槃。

相傳《舍利弗阿毗曇論》、《阿毗達磨集異門論》即為舍利弗所撰。

◎附︰印順《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二章第一節(摘錄)

阿毗達磨論師
在初期集成的《雜阿含經》,佛教界已傳有同類相聚的學團形態。對佛教的開展,部派的分化,阿毗達磨論的興起,都應有思想與風格上的淵源。阿毗達磨是屬於「法」的部門;與「法」有關的佛世大比丘,領導僧倫,化洽一方的,有舍利弗(S/a^riputra)、大目犍連(Maha^maudgalya^yana)、大拘絺羅(Ma-ha^kaus!t!hila)、大迦旃延(Maha^ka^tya^yana)、富樓那(Purn!amaitrayn!i^putra)、阿難(A^nanda)。試分別諸大阿羅漢的特性,以推論阿毗達磨學系的傳承。不過,佛陀時代,一味和合時代,這幾位聖者,都是佛教界所尊敬的,彼此間也是相互學習的。即使學風有些特色,也決沒有後代那樣的宗派意味,這是我們應該記住的。

舍利弗、大目犍連、大拘絺羅,可以看作同一學系。舍利弗與目犍連,起初都是刪闍耶(San~jaya)的弟子,同時於佛法中出家,同負助佛揚化的重任,又幾乎同時入滅。法誼與友誼的深切,再沒有人能及的了。舍利弗為「大智慧者」,大目犍連為「大神通者」,為佛的「雙賢弟子」。大智慧與大神通──大智與大行,表徵了佛教的兩大聖德(圓滿了的就是佛,稱為「明行圓滿」)。大目犍連被譽為神通第一,對法義的貢獻,傳述自不免缺略了(舍利弗少有神通的傳說,其理由也是一樣)。在《中阿含經》中,舍利弗被稱譽為猶如生母,目犍連如養母︰「舍利子比丘,能以正見為導御也。目犍連比丘,能令立於最上真際,謂究竟漏盡。」陶練化導僧眾的能力,目犍連是不會比舍利弗遜色的。《中部》〈牛角林大經〉,大目犍連以為︰「是二比丘,為論阿毗達磨,相互發問;相互發問,應答無滯。」足以使林園生色。阿毗達磨論師的風尚,明白的表示了出來。說一切有部傳說︰大目犍連造《阿毗達磨施設論》,也表示了大目犍連與阿毗達磨間的關係。

大拘絺羅與舍利弗的關係,異常密切。說一切有部傳說︰大拘絺羅是舍利弗的母舅。銅鍱部的傳說︰大拘絺羅從舍利弗出家受戒。無論為甥舅,或師弟間的關係,從《阿含經》看來,舍利弗與大拘絺羅的問答最多,而且著重於法義的問答。如《中阿含經》(卷五十八)的〈大拘絺羅經〉,《中阿含經》(卷七)的〈大拘絺羅經〉,都是法義問答集,而被稱為毗陀羅的。以《雜阿含經》來說,共三經,問答的主題,是明與無明,這正是《毗陀羅大經》問答的開端。此外,如問緣起非四作,如來死後不可記,欲貪是繫,現證、應觀無常苦空無我。大拘絺羅的問答,幾乎都與舍利弗有關。而且,南傳與漢譯,問者與答者,往往相反。這可說是二大師的相互問答,思想已融和為一。又如大拘絺羅得無礙解第一,考《小部》的〈無礙解道〉,可說是以無礙解得名的。無礙解的本義,與聖道中心的阿毗達磨有關。四無礙的解說是︰法無礙的法,是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支;義無礙,詞無礙,辯說無礙,就是這些法(聖道)的義,法的詞,法的辯說。切實的說,由於阿毗達磨論(聖道)的論說,注意到法的義、法的詞、法的辯說,而形成四無礙解一詞。大拘絺羅稱為無礙解第一,可以想見他與阿毗達磨論的關係。

舍利弗大智慧第一,是「逐佛轉法輪將」,稱「第二師」,可說釋尊以下,一人而已。在經、律中,舍利弗有多方面的才能,如破斥外道,分別經義,代佛說法,編集經法,主持僧事,維護僧伽的健全與統一,與其他大弟子問答等。著眼於阿毗達磨的淵源,那末,(1)與大拘絺羅的法義問答,被稱為毗陀羅。(2)《中阿含經》(卷七)的〈分別聖諦經〉,《中阿含經》(卷七)的〈象[HK3831-4]喻經〉,都是舍利弗對四諦的廣分別。條理嚴密,近於阿毗達磨的風格。舍利弗的特重分別,在初期聖典中,已充分表現出來。(3)大拘絺羅稱無礙解第一,而這也是舍利弗所有的勝德。如說︰「初受戒時,以經半月,得四辯才而作證。」「舍利弗成就七法,四無礙解自證知」。(4)舍利弗的深廣分別,在教團內,引起了部分人的反感。除提婆達多(Devadatta)系而外,黑齒(Kal!a^rakhattiya)比丘一再在佛前指訴︰舍利弗自說生死已盡,自稱能以異文異句,於七日七夜中,奉答佛說。舍利弗說滅盡定(阿毗達磨義),受到優陀夷(Udda^yin)的一再反對。舍利弗領導大眾,遊行教化,某比丘向佛指訴︰舍利弗輕慢了他。雖然舍利弗始終受到佛的讚歎,佛的支持,但可見舍利弗在當時,領導僧眾的地位,問答分別的學風,曾引起教內部分人士的不滿。

綜合聖典的傳述來說,舍利弗、大目犍連、大拘絺羅,從事僧團的領導,法義的論究工作,成一有力的系統。這一學系,對於阿毗達磨,有最深切的關係。《雜阿含經》中,舍利弗與大拘絺羅的法義問答,已表現了分別的學風。到《中阿含經》,阿毗達磨論,毗陀羅論,毗崩伽的發達,莫不傳說為與舍利弗及大拘絺羅有關。雖不能就此論定,這是舍利弗、大目犍連、大拘絺羅自身言行的直錄。然如解說為︰這是舍利弗(大拘絺羅)及承受其思想的學者,在佛法的開展中,闡明舍利弗等傳來的學說的集錄,應該與事實的距離不遠。在這一系中,舍利弗居於主導的地位。

〔參考資料〕 《佛本行集經》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大智度論》卷十一;《十二遊經》;《中阿含經》卷五~卷七;《增一阿含經》卷十八、卷二十六;《眾許摩訶帝經》卷十一、卷十二;《賢愚經》卷十〈須達起精舍品〉。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比丘名,以「智慧第一」聞名。又譯為「舍利子」,因為他的母親名叫「舍利」。




http://www.muni-buddha.com.tw/buddhism/020.htm


Buddhism Dictionary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Books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佛學, Books, Buddhism,Dictionary,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