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海涛法师因缘果报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6-10-7 13:40
標題: 海涛法师因缘果报


十善业道经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婆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眾,三万二千菩萨摩訶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眾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於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己,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眾: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復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入部眾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眾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於此正见不动,勿復堕在断、常见中!於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為一?谓於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水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餘圣眾。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為十?谓能永断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綺语、贪欲、瞋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為十?

一、放诸眾生,普施无畏。
二、常於眾生,超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恆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减除怨结,眾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

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復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為十?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 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多人爱念。
三、人不欺负。
四、十方讚美。
五、不忧损害。
六、善名流布。
七、处眾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 辩才,具足无缺。
九、常怀施惠。
十、命终生天。

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復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讚法。何等為四?

一、诸根调适。
二、永离諠掉。
三、世所称叹。
四、妻莫能侵。

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復次、龙王!若离妄语,得得八种天所讚法。何等為八?

一、日常清净优钵花香。
二、為诸世间之所信伏。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眾生。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復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為五?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誑惑故。

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復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语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

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復次、龙王!若离綺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為三?

一、定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是為三。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復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為五?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於昔时不慳嫉故。

「復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為八?

一、无损恼心。
二、无瞋恚心。
三、无諍讼心。
四、柔和质直心。
五、得圣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
七、身相端严,眾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復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终不作恶。
三、惟皈依佛,非餘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生,不更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七、永离邪道,行於圣道。
八、不起身见,捨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

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復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於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誑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眾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恆无乖諍。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使夺,一切眾会欢喜贩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捨,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连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恆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眾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

「如是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其眾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於诸眾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眾生,常不厌捨。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捨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眾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恆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眾想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為、无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当知!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眾,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十不善业道经简译

此十不善业道,体性是罪:若乐求佛道者,遂离彼过。当如是知。何等為十?所调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於是意中,今当解说。身三种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语四种者:妄言、綺语、两舌、恶语。意三种者:食、瞋、邪见。

云何杀生?谓於有情,率先见已,次审其名,决定欲杀,动身施作,断其命根。如是五缘,次第具足,成杀生罪,定感彼果。

云何不与取?谓於他物,先窥覘已,而起审虑,决定欲取,动身所作,即盗其物。具足五缘,成不与取罪。

云何欲邪行?於此罪中而有四类:非处、非时、非分、非往。非处者,谓於诸佛、菩萨、经像、和尚、闍黎、父母所止,或相迷近,皆所不应。非时者,谓於昼日、或偶月事、怀妊、新產、彼不乐欲,及病恼等,或受净住八关斋戒,皆非其宜。非分者,谓於面门,及以非道、童男、处女自执持等,俱不应作。非往者,谓於他妻,及比丘尼、亲族、异趣、及衒卖等设自境界,作非梵行,所不应理。如上当知。

云何妄语?谓於见物,或他遗堕,审知是已,决定而取,彼若寻求,起虚妄说。具是五缘,成妄语罪。

云何綺语?谓於他人,以染污心,增饰其非,对彼而说。

云何两舌?於他所有,隐密等事,以非理言,而作离间。

云何恶语?谓於贪欲,和合事相,以杂染言,厉声而说。

云何名食?於他财物,及彼受用,起爱乐心,非理希望。

云何名瞋?谓於有情,起忿恚心,而作损恼,及捶打等。

云何邪见?谓无施等,无彼后世,无供养事,无佛世尊、声闻、缘觉、无罪、无福、无所作业、无所受报。

如《正法念处经》及餘经所说,此十不善业道,是地狱因。於十善业道,应当修学,则於恶趣,永不堕落。

六方礼经简译

1、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者、当念治生。
二者、早起勒令奴婢、时作饭食。
三者、不益父母忧。
四者、当念父母恩。
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师治之。

2、父母视子亦有五事:

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至心爱念)
二者、当教计书疏。(教以世事)
三者、当教持经戒。(终不欺誑)
四者、当早与娶妇。(為娉上族)
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捨财与之)

3、南向拜者,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

一者、当敬叹之。
二者、当念其恩。
三者、所教随之。
四者、思念不厌。
五者、当从后称誉之。

4、师教弟子亦有五事:

一者:当令疾知。(速教不令失时)
二者、当令胜他弟子。(持付严师善友)
三者、欲令知不忘。(临终捨财与之)
四者、诸疑难皆為解说之。(尽教不令不尽)
五者、欲令弟子智慧胜师。(胜己不生嫉妒)

5、西向拜者,谓妇事夫有五事:

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
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
三者、不得有婬心於外夫,骂言不得还骂作色。
四者、当用夫教诫,所有什物不得藏匿。
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

6、夫视妇亦有五事:

一者、出入常敬於妇。
二者、饭食之,以时节与衣被。
三者、当给与金银珠璣。
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
五者、不得於外邪畜传御。

7、北向拜者,谓人亲属朋友,当有五事:

一者、见之作罪恶,私往於屏处,諫晓呵止之。
二者、小有急,当奔趣救护之。
三者、有私语不得為他人说。
四者、当相敬叹。
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

8、向地拜者,调大夫视奴客婢使,亦有五事:

一者、当以时饭食与衣被。
二者、病瘦当為呼医治之。
三者:不得妄挝捶之。
四者、有私财物,不得夺之。
五者、分付之物,当使平等。

9、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

一者、当早起勿令大夫呼。
二者、所当作自用心為之。
三者、当爱惜大夫物,不得弃捐乞匈人。
四者、大夫出之当送迎之。
五者、当称举大夫善,不得说其恶。

10、向天拜者,谓八事沙门道士,当有五事:

一者、以善心向之。
二者、择好言与语。
三者、以身敬之。
四者、当恋慕之。
五者、沙门道士人中之雄,当恭敬承事问度世之事。

11、沙门道士,当以六意视凡民:

一者、教之布施,不得自慳贪。
二者、教之持戒,不得自犯色。
三者、教之忍辱,不得自恚怒。
四者、教之精进,不得自懈慢。
五者、教人一心,不得自放意。
六者、教人黠慧,不得自愚痴。

佛陀的二十二相

1、牛王眼相:於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眾生。
2、八梵音相:恆以软语,实语教化眾生。
3、无见顶相: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
4、白毫光相:不誑一切诸眾生故。
5、足下平相: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
6、手足轮相: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眾生。能摧伏恶魔、怨敌。表破愚痪,无明之德。
7、纤长指相、足跟长相:至心受持不杀生、不邪淫优婆塞戒。表寿命长远,令眾生爱乐归依。
8、身佣满相: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
9、手足合网縵相:以四摄法,摄眾生故。
10、手足柔软相:以手摩洗师长父母身,除去垢秽,香油涂之。表慈悲柔软摄取亲疏之德。
11、身毛向上靡相:常化眾生,令修施、戒,一切善法。
12、鹿王瑞相(后腿):至心听法、至心说法,為坏生死诸过咎故 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
13、身方圆相:加尼拘陀树王:常施一切眾生病药。
14、手过膝相:终不欺誑一切贤圣、父母、师长、善友知识。离我慢好惠施。表降伏一切恶魔,哀愍摩顶眾生。
15、象王、马阴藏相:见佈畏者,能為救护,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覆人罪。表寿命长远得多弟子。
16、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亲近智者,乐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
17、身金色相:常施眾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离诸忿恚,能令瞻仰之眾生厌捨爱乐,灭罪生善。
18、七处满相(双眉、颈、双臂、双脚):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眾生,随意所需。
19、缺骨满相:善能分别善不善相:言无错谬,不说不义;可受之法,口常宣说,不可受者,不妄宣传。
20、上身。
21、颊车皆如狮子:自无两如,教他不為,行仁和,远离我慢。表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22、四十齿。
23、齿白净相。
24、齿齐密相:以十善法,教化眾生,眾生受已,心生欢善,常乐称扬他人功德。表能清净和顺,同心眷属。
25、四牙白相:修欲界慈,乐思善法。能摧破三毒。
26、味中最上味相:不待求已,然后方施,如己之子。
27、肉髻。
28、广长舌相: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眾生。发弘誓心,以大悲行迴向法界而感之相。
29、梵音声相:自不恶口,教他不為。闻者得益。
30、牛王紺色目相: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
31、白毫相:宣说正法、实法、不虚,见眾生修三学而称扬讚叹感此妙相。舒长五尺。
32、胸有卍字德相:不恼眾生,不行杖楚,亦不笼繫;无诸疾病,断除五欲,了脱生死,悲愿圆满,名「吉祥海云」。

※「后颈项光相」「大光相」: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有,能除惑破障,表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

※「两腋下隆满相」:予眾生医药饭食,又自能看病。

※「肩圆好目」: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表灭惑除业。

※「足趺高满相」:因位修福,勇猛精进。表利益眾生大悲无上之内德。

※『大直身相』: 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乃以施药、看病、持杀、盗戒、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之眾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身广长相』:佛身纵广,其量全等,以其常劝眾生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此相,表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八梵音:

1、极好音(悦耳声)
2、柔软音(发喜声)
3、和适音(和杂声)
4、尊慧音(入心声)
5、不女音(无厌声),,大雄之德,天魔外道,莫不归伏。
6、不误音(分明声)
7、深远音
8、不竭音(易了声)令闻者寻其语义,无尽无穷。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