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幸福從哪來?做最喜歡的事 [打印本頁]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2-9-28 19:53
標題: 幸福從哪來?做最喜歡的事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2-9-28 20:26 编辑

幸福從哪來?做最喜歡的事


2012年4月,儘管仍在做化療,曾美惠就是放不下心,非要抽空前往貢寮探望她長年關懷的案家;看到她戴著頭巾,大家反過來對她一陣噓寒問暖,相互叮嚀著對方要保重身體。(攝影者:林炎煌)

「這玩笑跟我開太大了吧?為何是我呢?」2011年8月,曾美惠右胸頓感麻癢疼痛,到了醫院接受超音波檢查與乳房攝影,後來被醫師初步判定為第三期末的腫瘤,要她盡快辦理住院治療。


儘管醫師都這麼說了,但曾美惠當下掛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她正準備偕志工頒發新芽獎學金給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計畫要致贈中秋節禮物給貧困家庭。她請求醫師給她一週時間,讓她一一跟那些孩子的學校老師聯繫,並且將發放事宜安排妥當。

但當她入院報到,有那麼幾分鐘空檔竟生起了煩惱:「這玩笑跟我開太大了吧?為何是我呢?」一位認識的醫院志工趨前拍了拍她的肩,壓抑的心情頓時潰決,但她大哭僅約十秒鐘,便回過了神:「應該說,幸好是我。」

因為她想起那些關懷過的貧病家庭,他們或是深受病苦拖磨,還要牽掛幼兒、長輩無人照料;又或是臥病卻沒錢治療、請不起看護,「至少,我都沒有這些問題。」

忘記自己是病人

開刀完才第十二天,曾美惠就跑到家旁的公園練太極拳,老師教她怎麼呼吸,學員也給她微笑打氣,沐浴在正向能量的氛圍,她感到很窩心;當然她不忘記邀請這群社區的婆婆媽媽,一起來認識慈濟。

切除腫瘤、接受化學治療,她只掉了髮沒有明顯不適,連常見的嘔吐感都頗輕微。有志工願剪去長髮捐給她,醫院也出借假髮讓她使用,但她都婉謝了好意,「就當是短期出家吧。」她頂著光頭、心態自在,頂多綁個頭巾作裝飾,擋風兼禦寒即可。

彷彿壓根忘了自己是病人,手術後躺在病床那幾天,她開始撥打電話,一一跟案家噓寒問暖;體力恢復後更是一刻不得閒,外出訪視、為弱勢家庭想方設法,尋求社會福利資源;案家見她戴了頭巾,還反過來關心她的身體健康。
面對案家的困境,心態上不能當作是「處理一件事」,而是以跑馬拉松的耐力、基本的尊重和將心比心的同理,協助陪伴和面對。(攝影者:林炎煌)



為別人創造幸福

十餘年來不斷為案家奔走付出,也許冥冥中,她一直學習、累積著面對疾病的力量。回想起來,自己不曾經歷癌病,過去跟案家說了許多像是「事不關己」的安慰話,而今罹癌的經驗切身且鮮明……曾美惠思索著人生一切安排,似乎都是有道理而非偶然。

曾經關懷一位因吸毒、酗酒而喪失心智的年輕人,看著他,竟想起自己那無緣的兒子……如果還在世間,應該也是這個年齡了。

1981年,四歲的長子意外往生,先生是家族獨子,之後她久久沒再懷孕,難以承受傳宗接代的壓力,絕望心境下幾乎想投河自盡。她自認從小到大不曾做過虧心事,甚至常出資幫助貧困人家,「為什麼老天要帶走我的孩子?」

失去幼子的哀慟與煎熬,加上試管生育的辛苦,有好長一段時間,她過得壓抑淒苦,不敢也不願再提起這事,旁人知情更不敢去觸碰這個傷口。兩年後,她終於自然懷孕生下次子、再兩年後喜獲三子,就像是失而復得般,她傾注所有時間陪伴孩子。

期間,她接觸慈濟,聽聞證嚴上人靜思語:「人生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卻能自我拓寬生命寬度與厚度。」讓她喪子的心結鬆綁,感恩擁有長子的那四年是如此的喜悅;此後,她還要「用媽媽的心,去愛天下的孩子」。她到兒子的學校擔任導護媽媽、愛心媽媽,長達十餘年。

體悟生命得來不易,而世間為貧病所苦的人又太多,曾美惠將玩具錢省下來,每年累積到孩子生日那天,再購買輪椅、病床捐贈給醫院幫助更多的人;她覺得這是給孩子更有福氣、更有意義的生日禮物。2001年小兒子就讀高中,她才真正放心、全心投入志工。年底受證為慈濟委員後,她戮力投入慈善訪視服務。

面對‧解決‧不逃避

生病後,曾美惠提早上床就寢,睡眠品質反而比過去更好,常輕安地一覺到天亮。就像自己以往常告訴案家的:「要去面對、解決而非逃避」,她同樣這麼期許自己,不浪費時間在胡思亂想或無謂的擔心上。
朱肇國與太太曾美惠經營文具行,也一起做慈濟。太太生病後,朱肇國說與其站著擔心,不如陪她同行,一家人攜手以愛抗癌。(攝影者:林炎煌)



這天一早,才開始做標靶治療的曾美惠,和大安區志工依約前往新北市貢寮,準備探望好幾戶教她掛心的案家,見林阿嬤跌倒手受傷了,她提醒盯著電視看卡通的孫子們,要記得幫忙洗碗與打掃,因為客廳天花板已養了多隻蜘蛛。

八年來,志工關懷一家老小;每次到訪,廚房一如往常傳出腥臭味,祖孫們或許已習慣了也不在乎,但志工仍帶著他們清理過期食品,不厭其煩叮囑保持衛生環境。

另一戶,阿華全家五人中,四人有精神疾病;今年甫考上大學的么女,可說是全家人唯一的希望。大女兒看到志工抵達,從床上坐起。曾美惠關心她頭暈的問題,也領她到門外,打開汽車後車廂選擇衣褲,那是志工特地募集帶上山來的。曾美惠也問了有幻覺幻聽的大兒子,日前下山就醫及殘障手冊申請的進度,因為事關「低收入戶」資格審核,對一家人的生活影響可是很大。

「我們所做的,只是從案家無望的處境間,幫忙找出一條希望之路。」曾美惠樂觀說,十年前剛接觸時,這家人根本不理會他們,不願打開大門,大女兒也關在房裏咆哮;儘管案家改善仍有限,但比起過去差別很大。「能走入案家,是需要用時間去磨。」曾美惠認為,慈善助人的事,就是要有跑馬拉松的耐力。
曾美惠關懷的個案包括所居住的臺北市大安區、芳蘭山莊退休的老榮民及新北市貢寮,2008年夏天她更遠赴川震災區賑災,與瓦礫陋房中的老人家互動。(攝影者:王賢煌)



幸福就是 不讓時間空過

這類案家不算少,但曾美惠講起來絲毫不用翻閱紀錄資料,因為它就像發生在自己家裏的事。回想十多年前,開始跟著志工訪貧,曾美惠白天忙著探訪關懷,晚上整理一戶戶的訪視紀錄,細細回憶著個案們艱苦或動人的生命故事,她常邊寫邊哭地忙到夜裏三、四點才就寢……

現在的她理智堅強許多,早習慣將訪視的感動或感傷,化為協助案家解決問題的動力與能量。

生病後更能體悟所謂「無常」,曾美惠以為,既然人生長短難料,若能把握時間做自己喜歡、對社會也有意義的事,就是幸福。儘管身體微恙,但她一直沒讓時間空過,還是到處去案家訪視,「因為,那就是我最歡喜做的一件事啊!」

(文:李委煌 摘自:《慈濟月刊》第549期)


感恩頂禮    隨喜讚歎    功德無量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