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了生死的意義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8-30 08:20
標題: 了生死的意義
本帖最后由 至欽 于 2012-8-30 08:45 编辑

最近聽到有人說:我學佛不求了生死,要留世間度眾生。

  這是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實在令人讚歎。
其實度眾生便是了生死,了生死便是度眾生。不了生死便不能度眾生,不度眾生亦不能了生死。

  生死有因果之分,生死在因地稱為業因,在果地稱為業報。
業報有二種,一曰分段生死,二曰變易生死。

  有因始有果,無因則無果,所以要了生死應從因上下手。
不可以僅見其果,不見其因。若不了其因不斷其因,則因果繫縛,何時出離?
倘若自已不能出離六道輪迴,而能幫助他人出離六道輪迴者,無有是處。
猶如溺水的人自救不暇,那裡還能救其他的溺水人?



為什麼會有生死因?
生死因廣說無量,略說有二。一、煩惱,二、業
眾生以煩惱業,落入生死大海,漂溺無期。故欲了生死者,須斷煩惱業。所謂不欲了生死者,換

句話說,便是不欲斷煩惱業。
但如果不斷煩惱業,云何能度眾生?



  以眼耳鼻舌身五欲起煩惱業,故五欲是生死,欲了生死,應斷五欲;貪欲蓋瞋恚蓋掉悔蓋睡眠蓋疑蓋是生死,欲了生死,應斷五蓋;愛、恚、慢、無明、見、取 疑、嫉、慳等九結是生死,欲了生死,應斷九結;無慚、無愧、嫉、慳、悔、睡眠、掉舉、昏沉、瞋忿、覆等十纏是生死,欲了生死,應斷十纏;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等十使是生死,欲了生死,應斷十使;殺、盜、婬(在家人邪婬)、妄語、惡口、綺語、兩舌、貪、瞋、痴等十惡業是生死,欲了生死,應斷十惡業。

  若謂學佛不是為了生死,便是不想斷除五欲、五蓋、九結、十纏、十使、十惡業,乃至一切煩惱業。試問不斷一切煩惱業,自己都度不了,怎麼還能說想度人?



  佛為令眾生斷一切煩惱業,乃說一切法門。佛說一切法門,無非欲眾生了生死 。
古德也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生死不了,如喪考妣。

為了生死,於是佛說一切法門,例如三歸、五戒、十善、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薩戒、四諦、十二因緣、 六度……乃至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欲令眾生出生死成就無上佛道。

而我們眾生竟然說不想了生死,想留世間度眾生。
其情可愍,於理未明。應知我們煩惱業未斷,一切眾生也是煩惱業未斷,若你能度眾生,當是一切眾生亦能度你。
若一切眾生皆能度你,則是 一切眾生皆能自度。若一切眾生皆能自度,要佛何為?



  龍樹菩薩云:未得無生法忍菩薩,不能留惡世度眾生,必須生於佛世,方能長養善根。
若生無佛之世,將壞善根。得無生法忍菩薩,留惡世度眾生,正當其責。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8-30 14:08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8-30 14:09 编辑


龍樹菩薩云:未得無生法忍菩薩,不能留惡世度眾生,必須生於佛世,方能長養善根。
若生無佛之世,將壞善根。得無生法忍菩薩,留惡世度眾生,正當其責。

阿彌陀佛,感恩至欽師兄慈悲開示,隨喜~~


最近聽到有人說:我學佛不求了生死,要留世間度眾生。


我不敢有這種大悲願,回想從小到現在,不管是學佛亦是未學佛都是造業重重,不要說度眾生不要欺負眾生廣結惡業就好了,不管多麼有慈悲心都要瞭解正視事實就是


1.是否能再得人身?
2.是否能再遇佛法?
3.人有隔陰之謎
4.是否有一個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及是否有好的親眷善友
5請大家幫忙想一下^^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2-8-30 19:10
1.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2.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3.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2-8-30 21:34
六七就是因中轉,這個第六意識就是分别心,第七意識就是執着的心,這執着跟分别的心,是在因中就轉,所以我們的下手處就是這兩個。你果沒有辦法,你到第八意識的果,就是佛才有辦法,要像惠能大師、釋迦世尊才有這個能力,我們要在哪修行呢?第六意識,第七意識下功夫,這個就是我們的起點。第六意識就是分别,了知萬法,萬象都是心映現出來的,沒有實在的東西,不要被假相所控制住,所影響,那麽你的色身也開始起變化。在第七意識下手,這個我執跟法執,要徹底的摧毀,當我們一個修行人修行的時候,應當發大願,決定無所求、無所住、無所拒。無所住就是你一定要發願,修行,今生今世就不住相。爲什麽不住相呢?着相就沒有辦法見真如法身,離相它者真如的因,如果你着相,生滅法、執着分别,他就一直連續六道輪回,你當下見相,離一切相,這個就是真如的因,我們要用真如開始轉動我們的修行力量,就一定要離相才有辦法、不住相才有辦法。 于一切世間無所求,這樣徹底的放下,生滅、增減,這些相的東西,金錢、吃住,能安住就好,一切随緣,心性上要下徹底的功夫。這樣在因中下功夫的時候,你就真的在修行。一個人念佛、拜佛、誦經,我們贊歎,但是念佛、拜佛、誦經,這個人能夠釜底抽薪的,再徹底的執着放下,徹底的放下分别心,我說這個人遠遠超過隻有念佛、拜佛、誦經的人。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是真修行人,這個是真正修行人。叫作:五八六七果因轉。
http://www.buddha-hi.net/re/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824&page=1#pid64406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