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新世纪健康饮食周泳杉老师主讲(第一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1-8 20:33
標題: 新世纪健康饮食周泳杉老师主讲(第一集)
敬摘自《中华德育蔡礼旭、胡小林、刘素云等老师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演讲》

新世纪健康饮食  周泳杉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4/11/6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55-101-0001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很荣幸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新世纪健康饮食」。这个课程,我们讲饮食,一定要先从健康开始跟大家说起。

  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近年来国人身体健康的状况,然后我们再从这个主题契入到饮食上面来跟大家说明。我们看到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这些所谓的文明病,在近年来,其实暴增的状况,都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包括很多的罕见疾病,现在都不叫做罕见,都是非常常见的,健康好像成为口号。我们来看,高癌症的发病率跟死亡率,成为公众健康退化的一个问题。在北美洲每三点八个人,就有一个人必须死于癌症。这几年来,癌症的新药研发投入也很多,医院愈盖愈大,可是人好像并没有愈来愈健康。让我们感觉到医疗的进步,好像并没有真正关联到癌症的减少。譬如说像定期的健康检查,先进的这些检验仪器,还有高明的外科手术,甚至于现在最热门的基因疗法,好像都没有有效的抑制癌症的发病率跟死亡率,好像癌症不减反增。

  我们来看,在台湾,这是二0一0年的数字,连续二十九年,癌症成为台湾第一名的死亡原因,在十大死亡原因当中一直高居不下。每六点五分钟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而十三点八分钟有一个人死于癌症,这是行政院卫生署所提供的数据。二十年来癌症暴增一倍,这是从临床的数据上面我们观察到的。我们看全世界,每一年有一千二百万个癌症确诊的病例;死亡的人数更高达,由癌症死亡的更高达每一年有七百六十万人,每一天将近有超过二万人因为癌症而死亡。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非常可怕的,很值得我们关注。

  再看另外一个疾病就是心脏病,心脏病的高死亡率跟罹病的机率,也成为公众健康的威胁。在美国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必须要死于心脏病,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先进国家的人均医疗开销非常的昂贵。我们感觉到,好像似乎健康的问题不应该是这么样的一个倒退,这些原因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其实我们谈这些,都不免要联想到饮食跟环境的影响。

  我们再看中国大陆,这是中国卫生部统计的慢性病跟它的死亡率的比例。在一九五七年中国死于慢性病的死亡率,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二十三,占总体死亡人口。到了二000年的时候,暴增到超过八成这样的一个数字,百分之八十。这个也告诉我们文明病,它现在在中国大陆的蔓延也是非常非常可怕的。各类文明病的成长,你看在十年内,美国三十岁的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的比率,提高了百分之七十。肥胖症,在美国三十年当中,也升高了一倍。另外有二十五万人,这是美国的数字,确诊罹患自体免疫性的疾病。我们了解到,从食物的丰富性来讲,他吃得好穿得好,应该健康状况不会这么差!可是让人非常的遗憾就是说,其实不管是医疗的进步也好,或者是生活的丰富也好,好像都没有代表寿命的延长。

  我们从统计数字来看,感觉好像医疗的进步,造成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但是其实这是一个假象,为什么?因为透过,我们说统计数字来讲,其实只是婴儿的死亡率减少而已。五十年来,四十岁以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其实是没有增加的。这个就让我们非常的疑虑,就是说为什么医疗的进步跟环境的改善,吃得好、用得好,并没有增加寿命?这是一个很令我们关注的问题。另外,即使寿命延长,好像也不等于幸福的保障。我们来看一个数字,中国平均寿命,现在是七十一点五岁;可是平均健康的寿命,只有六十二点三岁。从这个当中有九点二年的时间,其实大多数人是带着病,或者是残疾而走入死亡。因此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寿命的延长,好像也没有等于幸福的保障。而且还有个数字告诉我们,晚年一个人医药费,却占了一生百分之四十。而且很大的比例,是在临终前二十八天把它花光的。这告诉我们说,寿命的延长,也必须要有健康才有质量。

  另外医疗的增加,好像也没有保障到健康。我们来看一个数字,在美国心脏病是占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大概每一年的死亡人数是七十一万,癌症是第二位,第三位是医疗失误。这是让我们很惊讶的,医疗失误居然高居美国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位,第六位才是意外事故。我们感觉到意外好像很容易发生,可是医疗失误却远远超过意外事故。所以当我们从这些数字来检讨的时候,我们发现到整个健康的改善,好像不能依赖医疗,或者是依赖我们说科技的发展。所以很多大型的意外事故,在这个社会上受到很大的关注,可是大家却忽略了,医疗失误它的伤亡其实远远超过意外事故的伤害。

  再来美国我们看这个是医疗失误,每一年有二十二万五千四百人因而死亡,占的比例非常非常的高。每十五位住院病患当中,就有一位经历不良的药物反应。为什么要先跟大家说这些问题?就是告诉我们说,第一个,我们文明病一直在增加,医疗又不一定能够很可靠的帮助我们改善健康的状况、延长一个有质量的寿命。所以,我们看下面,很多疾病好像是治出来的。就是说,你不上医院好像反而没有这些疾病,一上医院这些疾病都跑出来了。我们再看一个数字,从一九0七年到一九三六年之间,美国疾病的成长率,第一位是心脏病,它的死亡率增加了百分之六十,第二位是癌症,它的死亡率增加了百分之九十,就在这三十年的过程当中增加这么多。这三十年来医疗的进步速度,好像赶不上饮食变化所产生的这些危害,所以我们的医疗方向是不是错误了呢?意思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站在预防,然后来思考医疗的问题。

  我们看下面,欧内斯特.怀德博士他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他是美国健康基金会的主席,也是一个著名流行病学的专家。他统计,他说有百分之五十的男性癌症,跟百分之六十的女性癌症,与过剩的营养有关。也就是营养过剩会导致癌症,这是已经非常非常清楚的一件事情。所以预防癌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吃太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个主题,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谈饮食,要先谈健康的状况;谈健康,为什么要涉及医疗的方向来做检讨。就是我们一开始先把这些观念先了解清楚,然后我们再进入饮食的方向来思考健康的问题。这个就能够打破一个迷思,就是说健康其实不是建立在医疗的先进与否,反而是建立在餐桌上三餐就可以决定我们的健康。

  我们看下面这张投影片,WHO它在二000年的时候,公布全球死于营养过剩的人数,首次超过营养不良的人数。也就是说,我们过去认为营养不良,会造成人类身体不健康,而造成死亡,这个观念在二000年的时候,被扭转过来了,反而是吃得太好、吃得太营养造成不健康的因素,超过了营养不良。我们看下面,美国癌症学会也建议,它说如果美国人能够采取低脂肪的饮食习惯,则能降低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九十罹患癌症的机率。如果能够采取低脂肪的饮食习惯,也能降低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癌症的死亡率。也就是说罹患癌症,改变饮食也能减少死亡率。

  什么是低脂肪的饮食?这就很多人有兴趣要知道了。我们看下面,低脂肪的饮食,光看这个字面很容易造成误解,很多人以为把脂肪从食物当中把它脱脂,它就叫做低脂肪的食物;其实不是的,因为营养,它必须要考虑一个整体的交互作用,而不是只有单一成分的影响。所以低脂肪只是饮食整体用它来做一个代表,并不是只有看脂肪这个指标而已。我们看下面,在这张投影片,告诉我们食物跟脂肪的关系。我们看到左边这个栏表,这个是动物性的食物,你看在动物性的食物当中很明显的脂肪的含量都比较高。各位右手边的这个览表,是植物性的食物,我们看到跟植物性食物有关联性的脂肪含量是比较低的。所以高脂肪的食物,其实是意味的就是动物性的食物。换句话说,动物性的食物能够增加文明病的发生率,在现代的医学跟营养学的研究上,其实已经被证实了。所以,在这里说的低脂肪的食物,其实不仅仅是把脂肪拿掉而已,它其实更意味的就是指动物性的饮食。

  我们看下面,所以预防医学这个观念导入的时候,我们要从怎么来修正我们对动物性饮食的看法。这里有个非常有名的调查报告,叫「中国饮食健康调查报告」。这是在康乃尔大学,坎贝尔教授他所主持的。在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七年,这七年连续的追踪调查,他这个报告甚至于登上了《纽约时报》,被誉为是流行病学的巅峰之作。它有什么特别?我们来看下面,他的这份报告总样品量是六千五百人,他找了六十五个县市,每个县市有选拔一百个人。这一百个人怎么选拔?这一百个人当中,受测试的样本当中,它几乎是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四的受测者,他的饮食跟生活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他没有很大的变动,他的生活的重复性很高,这样子才有代表性。并且他设计了三百六十七个变量的数据,获得了八千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数字。换句话说,「中国健康饮食报告」是非常有权威的,而且它的样本是有代表性的。

  我们看下面,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因为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七0年代,中国各县市肿瘤发病率的观察,第一个从鼻咽癌到食道癌、胃癌、肝癌,这几个数据,男性跟女性,大家仔细看,它每个县市癌症的差异性,可以从零到上百个差异。也就是说,从每一年每十万个人死于癌症的数目,居然能够差异到有上万倍之多。也就是说,某些县市一个发病率都没有,就是十万人当中,每一年一个发病率都没有,到有上百个病例的不同。这个说明什么?我们看下面,你看在相同遗传背景当中,各县市癌症的发病率,居然可以相差超过一百倍。换句话说,我们看下面,我们就非常有兴趣的想要知道说,同样一个基因的背景,为什么癌症的发病率可以悬殊到百分之一万,这样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我们知道在其它的国家,这个差异性到百分之一、二,都是让人觉得非常显著的。这个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看下面,癌症的发病率,主要是受环境和生活方式而非遗传的因素来做影响。因为他所找的样本的环境,遗传基因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遗传基因一样,而却有百分之一万的罹患病的差异性?表示说环境跟饮食其实才是罹患癌症与否的主要因素。所以这排除了基因为主要的主导因素的理由。所以他们发现说,基因在癌症发病率的危险因子当中,只发挥了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作用。但是过去,在临床医学的看法当中,大多数人把基因的影响力摆的位置非常的重要,而忽略了环境跟饮食的影响。事实上,从「中国健康饮食的报告」当中发现,其实饮食跟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

  我们看下面,还有另外一个就是说,为何从整体的发病率来看,当时美国的癌症发病率远高于中国。所以这就是坎贝尔教授,他建构东西方完整食物谱跟疾病谱对照的一个关系。他从这里产生一个很大的兴趣,来研究到底东西方的饮食有什么差异,会造成癌症发病率这么一个悬殊的比例?我们刚刚讲到,在中国六十五个县市当中,不同的县市,它的癌症发病率非常的悬殊,有的地方很高,有的地方很低。可是在当时,中国跟美国来做比较,他发现,即使是中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县市,都远低于美国的发病率。所以从这些癌症的比例,去对照当时当地的食物谱,他们就对照出来了。其实我们就了解到,最后他们得到的结论是肉吃得愈多的地方,癌症的发病率其实是愈高的。

  我们看下面,所以后来他们做了一个结论,他说中国人膳食当中肉吃得愈少,而且吃得愈素的地方,这些人他的血液当中雌激素还有胆固醇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大家注意,他这里用雌激素跟胆固醇来做一个因子,并不是说它是唯一的一个指标,它只是一个因子的指标而已。下面,在人的血液雌激素低,跟胆固醇比较低的地方,连带的成人癌症、冠心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症,还有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跟着降低。这是第一个,他看到的一个结论,就是肉吃得愈少,文明病的发病率也跟着就降低。

  我们看下面,刚刚他谈到,血液当中坏的胆固醇的含量跟雌激素,我们现在看胆固醇。大家看到,在我们这个投影片上面,大家左手边这个览表,是动物性食品的胆固醇,坏的胆固醇的含量。右边这里是植物性的食品,你看几乎没有坏胆固醇的因子含藏在里面。所以我们看到,血液当中胆固醇的水平,是文明病当中最强的预测因子。所以,如果我们摄取过量的动物性食品,其实反而对健康是不利的。

  我们往下看,食物如何影响血胆固醇,我们看这个图,血液里面坏的胆固醇,其实是从饱和脂肪酸跟膳食里面的胆固醇来的,动物性的蛋白质会增加血胆固醇的形成。换句话说,并不是只有饱和脂肪酸就能够提高血胆固醇的含量,还必须要配合动物性蛋白质来做其它的因子来补强。可是当血里面坏的胆固醇的指标愈高,文明病的发病率就愈强。这个就是刚刚我们跟大家所做说明的。然而这个血胆固醇,又能透过植物性的膳食来做有效的减少。所以饱和脂肪酸跟膳食里面的胆固醇,虽然可以增加血胆固醇的水平,但是其效果远不如摄入动物性蛋白来得这么的显著。

  往下看,台湾女性有百分之八十七,总胆固醇超标。这是台湾做的统计数字。你看有八百位女性志愿者,她们来做血脂肪检测的时候,发现说随着年龄的增加,总胆固醇超标的状况愈来愈严重。也就是说,台湾女性也好、男性也好,在健康的指标当中,摄取动物性的这些饮食,他随着年龄增加,很明显的在他血液当中,总胆固醇的含量也跟着提高。换句话说,文明病的发病率,也跟随着这个指标而增加。我们往下看,预估中国大陆现在有三亿的人口是超重的,一亿六千万的人罹患高血压,二千万的人得糖尿病。这跟刚刚说饮食引发文明病是一致的。

  下面讲到协和医院的调查,他发现北京市罹患癌症的比例,从上个世纪,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九九年,总共增加了五点二倍。而这个比例,也跟吃肉的增加有关。我们来看,在上个世纪一九七0年代,光是北京市大肠癌的比例,十万个人当中,大概少于十个人;到一九八0年代,增加到二十人(你看这是一倍了);到了一九九0年代,增加到二十四人;可是到了二000年的时候,突然暴增到六十人。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肉食的增长其实跟文明病是非常显著的关联性。从这些数据我们都看得到。

  下面我们看不同的国家,在日本,日本女性每日摄取肉的量大概是三十克,每一年死于大肠癌的比例,大概十万个人当中有七个人。英国增加到,摄取肉量,大概是一百九十七克,死亡率增加到,十万人比例当中,就增加二十个人。美国是二百八十克,你看死亡率增加到三十个。纽西兰是三百零九克,这最高的,死亡率增加到是四十个人,每十万个人当中有四十个人。所以我们从这个图表当中,你很容易看到,他吃肉的数量愈多,死于大肠癌的比例也就愈高。我们看下面,所以这个图表告诉我们,膳食当中脂肪摄取量愈多,注意这个脂肪摄取量愈多,这个是指吃肉的量愈多,你看从纵轴来看,死于大肠癌的比例就愈高。这是很多国家去做统计调查的。

  另外我们看,爱尔兰有一个研究报告,他发现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与大肠癌致病的比例是有关的。我们看,他讲到高纤的食物,当然高纤的食物就是植物性的食物,因为动物性的食物里面没有纤维。高纤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大概是二十到三十个小时,大概是一天的时间。另外这个投影片,低纤高脂的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居然要八十到一百个小时,换句话说,用四倍的时间。时间延迟之后,我们看下面,低纤的食物滞留在大肠的时间愈长,增加肠粘膜与致癌物的接触。所以,这样的一个实验报告告诉我们,肉类滞留在大肠的时间长了之后,刺激了大肠癌死亡的比例就愈高。

  我们看下面,这是台湾的数字,还有台湾人瘜肉的发生率,三年来攀升一倍。某医学预防机构它分析,从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七年,这两年之内,有二万七千位大肠镜的受检测者,有九成的人,有痔疮、瘜肉跟肿瘤。这个比例非常非常的高。原因是什么?原因他们发现是饮食的西化,里面十个人当中,居然有九个人患痔疮,五个人当中有二个人长瘜肉,而瘜肉再发展下去就变成肿瘤。换句话说,饮食的西化真的直接与大肠癌发病的危险率其实是息息相关的,这个已经是不争的一个事实。所以肉品的增加,很容易产生大肠癌的发病率,这个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看下面,另外我们看纤维,植物性纤维对预防大肠癌的关系。下面,欧洲有一个研究报告显示,他研究了五十一万九千人,发现纤维的摄取跟直肠癌的关系。我们看到图片上面,我们比较,左边这是摄取纤维最少的百分之二十的族群,跟右边摄取纤维最多的百分之二十的族群,纤维摄取比较多的这个族群,大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二。所以意思就是说,我们植物性的食物吃得愈多,大肠癌的发病率就明显的下降。

  还有另外一个实验报告,我们看下面,南非调查南非白人跟黑人大肠癌的比例,白人比黑人还要高十七倍。为什么?因为过去南非黑人,主要的食物是没有加工的玉米,它们提供了大量的膳食纤维。可是近年来愈来愈多的黑人,转而食用精制的加工玉米。换句话说,精制的加工玉米,纤维量比较少,甚至于少于白人。可是为什么摄取的纤维量少,而大肠癌的发病率,黑人还是比白人要低,为什么?那是因为白人肉吃太多。

  这个图表你看,蓝色的是代表南非的黑人,金黄色的代表南非的白人。你看动物性蛋白南非的白人摄取量,大概是南非黑人的三倍,总脂肪的量大概是将近一倍的差异,在胆固醇的含量应该有二倍的差异。所以从这个图表上面来看,非洲的白人吃的肉太多了,即使黑人在近年来,他的植物纤维摄取量比较少,甚至于少于白人,但是由于他的肉食吃得比较少,所以他大肠癌的比例,还是比白人还要低的。所以从这几个实验报告发现,要有效的降低大肠癌的比例,一定要减少肉食的摄取,即使植物性的纤维吃得不够,它的影响也是比较少的。

  我们看下面,膳食跟乳腺癌的研究,我们从另外一个癌症来看,这是女性很可怕的一个杀手。我们看从北美洲的女性患乳腺癌比例,从一九六0年的百分之五,到一九八0年的百分之九,到二000年居然升高到百分之十二点五。换句话说,八个女性当中一个女性会罹患乳腺癌,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我们看下面,这个影响,高脂肪、高蛋白的肉食增加,跟这个影响的趋势是有关的,也就是肉吃得愈多,乳腺癌比例就愈高。我们首先很多人会认为,这可能是美国女性基因的问题。可是他们发现,日本的妇女乳腺癌比较少,可是移民到美国之后,也就是日裔的美国人,她的下一代乳癌的发病率,居然跟美国的妇女相同。也就是说,日裔的女性她乳癌的发病率,甚至于比日本高百分之五百,也就是五倍,有五倍的增加。这个实验很清楚的把基因的问题排除在外。因为东方的女性,移民到美国去之后,她的饮食环境改变成西方的饮食环境,居然大幅度的增加了乳腺癌的比例。所以这让研究人员,慢慢的排除掉基因背景的考虑。所以告诉我们,基因的背景,并不是女性罹患乳腺癌主要的决定因素。这个在很久以前的研究报告就指出来了。

  另外大家也发现,食物当中脂肪的含量,与乳腺癌有明显的关系。在日本,你看她摄取的食物当中,脂肪的比例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在北美洲提高到百分之四十。换句话说,北美洲的女性比日本的女性,热量来自于脂肪的比例,其实是三倍,而乳腺癌也比较多。这就是正相关。我们看下面,总脂肪摄取量跟乳腺癌的关系。我们看,横轴是每一个不同的国家,它摄取的总膳食当中脂肪的摄取量。摄取愈多脂肪的国家,你看纵轴,乳腺癌死亡率就愈高。

  再来,动物性的脂肪,刚刚讲总脂肪里面,包括动物性跟植物性的。但这里把动物性跟植物性的脂肪分开来做研究,他发现说,动物性脂肪摄取愈多的国家,乳腺癌也愈多。这个是很明显的一个曲线。植物性的脂肪摄取量,居然跟乳腺癌的关系比较不显著。换句话说,你看在这里,我们看澳洲就好了,澳洲摄取的植物性脂肪很低,可是它的死亡率却很高。换句话说,动物性的脂肪的摄取量与乳腺癌的比例,它的关联性比较显著。这个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膳食带来乳腺癌的关系,其实是明显的。

  我们看下面,台湾女性目前,乳腺癌死亡率也慢慢攀升,现在大概每一天有四点七个人死于乳腺癌。这是二0一一年的时候,国民健康局的调查报告。这个原因在哪里?我们当然也知道,这是台湾饮食西化的结果。再来我们看下面,更不幸的是台湾女性乳腺癌的罹患率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台湾乳腺癌发病率大概是美国的一半,可是病患却明显的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台大医学院它的统计,该院三十五岁以下,乳腺癌的患者的比例,居然高达百分之九点二,大概占了一成,比美国的百分之二,高出四点五倍。换句话说,台湾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虽然比美国还要低,可是她的平均发病的年龄,却有年轻化的趋势。这说明什么?这还是说明,饮食西化跟乳腺癌的关联性,其实是显著的。这些研究报告都告诉我们,肉食它对于大肠癌也好,乳腺癌也好,它有明显促进跟增加的效用。我们看下面这张投影片,研究报告又指出,女性每周运动四个小时,她乳腺癌的风险就可以降低百分之三十三,而饮食又比运动的影响力更大。换句话说,我们鼓励运动之外,其实强调植物性饮食的增加,它的效应比运动还要来得显著。

  我们看下面,前列腺癌发病的这个机制,他们发现,第一种机制,这是男性的癌症,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我们简称IGF–1,跟这个有关,因为这个因子愈高,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愈高。而这个因子又跟动物性的膳食,还有奶制品的摄入有关。也就是说,吃的肉愈多,喝的奶制品愈多,体内IGF–1的因子就愈高,那就说明罹患前列腺癌的比例也就愈高。我们看下面,看这个图表,横轴是膳食脂肪摄取量,也就是说,肉食吃得愈多的国家,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的比例也就愈高,死亡率也就愈高,这个很清楚。

  下面,胰脏癌,这是另外一个癌症。研究报告显示,烤肉会增加胰脏癌的发病率。经常吃烤肉跟炭烤的红肉,会增加百分之六十罹患胰脏癌的危险。这是二00八年的研究。

  下面,我们看骨质疏松症,这也是现代人经常会发生的一个病症。骨质疏松症很可怕,譬如说我们咳嗽的力量比较大的时候,有患骨质疏松症的人,他甚至会造成肋骨的断裂,或者甚至于在行车比较颠簸的路面,都可能发生骨折。一般人所探讨的骨质疏松症,大概就是缺钙。当骨质当中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五的骨骼组织流失的时候,这就是产生骨质疏松症了。而缺钙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认为缺钙应该要补钙,认为吃得比较好的地方,可能钙质就比较多,其实正好相反。二000年的这个报告告诉我们,你看吃得比较好的地区,骨骼它的结构居然比较疏松,而吃得比较差的地区,它的骨骼结构居然比较强。所以告诉我们说,过去我们认为,吃得愈好,钙质愈多,好像补的钙愈多,骨头就比较健康,其实不然。为什么?我们看下面,告诉我们钙吃得愈多,难道骨骼愈强吗?不一定的。为什么?因为他忽略了一个因素,就是骨质疏松症跟动物性蛋白的摄取有关。

  在一九九二年的时候,耶鲁大学它针对十六个国家,进行三十四项有关于蛋白质摄入跟骨折发生的独立调查。他发现五十岁以上的妇女,调查五十岁以上的妇女,他发现,我们看下面,有百分之七十的骨折,是由于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蛋白所造成的。换句话说,我们认为说钙吃得愈多,好像骨头愈健康,他发现不是,他发现说,其实动物性蛋白才是骨质疏松的原凶,也就是肉吃得愈多,钙的流失就愈显著。我们看下面,为什么?钙不在吃进多少,而是留下多少。当摄入动物性蛋白的时候,我们吃动物性食物的时候,三到四个小时以后,有更多的钙从尿里面流失出去。这个我们就了解到,你吃很多的钙,想要去增加骨头的强度,可是当你吃肉的时候,就把这些钙给漏掉了。所以不是在你吃多少,而是你能留多少;而能留下多少又跟你吃的肉有关,你吃了愈多的肉,你留下来的就愈少。

  我们看下面,为什么?因为肉它吃进去之后,骨头要抽出钙来平衡酸性的体液。我们知道肉品它是酸性的,吃进去之后体液会变酸,它必须要把钙离子抽出来来平衡,所以这个就造成钙离子的流失。所以只要动物性的蛋白不要过量,钙的需要量其实是可以减少的。我们来看,我们一天流失多少钙?你看一杯咖啡,会让我们流失二到三毫克的钙,而一个汉堡,居然可以让我们流失到二十八毫克。你看,比一杯咖啡还要严重十倍。动物性的蛋白,你吃了一客牛排,会让我们流失二百到二百六十毫克,是喝一杯咖啡的一百倍。过多的盐,跟动物性蛋白的摄取量,其实是一样的效应。换句话说,这个就告诉我们说,很多人说咖啡会造成女性的骨质疏松,可是却忽略了,它的效应居然比吃牛排,还有吃太咸是比不上的。就是说你吃过多的肉,吃得太咸,它流失钙的效力,是比喝咖啡还要多一百倍的。

  我们看下面,另外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他对三十三个国家,进行八十七项调查发现,我们看这个表格,横轴是植物性蛋白跟动物性蛋白的比例,你看蛋白质摄取,动物性蛋白愈高,这个比值大家知道,植物性蛋白跟动物性蛋白的比值愈低的话,表示他吃的肉愈少。所以吃的肉愈少,髋骨的骨折率就愈低,这个图你看它一直下降;吃的肉愈多,髋骨的骨折率就愈高。所以这告诉我们,植物性蛋白对动物性蛋白摄入量它的比值愈高的话,骨折发生率就愈低。换句话说,告诉我们,植物性的蛋白应该要多多摄取,而动物性蛋白应该要避免摄取,这样子能够保我们的骨本。我们看下面,髋骨的骨折率跟钙的摄取量,我们看这个图,横轴是牛奶的摄取量,也就是牛奶喝得愈多,你看居然髋骨的骨折率愈高。这个跟我们平常的想象不一样,我们以为牛奶喝得愈多,骨头应该愈强才对。可是你看这个图表,牛奶喝得愈多的,你看髋骨的骨折率居然愈高,这个是很令我们意外的。所以喝牛奶,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的补充钙质,或者让我们的骨头变得比较强壮。

  下面我们看另外一个,自体免疫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是自己的免疫系统造成偏差,攻击自己的细胞所造成的。这个过去是罕见疾病,可是现在并不罕见。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二十五万人,被诊断罹患超过四十种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这个疾病会这么的严重?其实跟饮食也有关系。我们先来看这个疾病的发病率,这是多发硬化症,还有关节炎,第一型的糖尿病,这三种都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这三种疾病也都被发现,与动物性食品摄取量有关系。换句话说,肉吃得愈多,愈会引发自体免疫性疾病的产生。我们看下面,牛奶,现在发现了,它跟第一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你看,横轴就是牛奶喝得愈多的国家,纵轴他发现,你看第一型糖尿病发病率就愈高。再来我们看下面,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跟牛奶的摄入也是正比的关系,也就是牛奶喝得愈多,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比例就愈高。

  往下看,肥胖,另外就是肥胖的问题。我们现在肥胖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不能把肥胖只当成是一个单一的疾病来看,要把肥胖当成是一个其它文明病发病的因子,像胆固醇,第二型的糖尿病,还有高血压,还有骨头的这些疾病,像刚刚讲的骨质疏松症。我们看下面,肥胖首先要先定义一下身体质量指数,就是BMI这个指数,这个BMI等于你的体重去除以身高的平方,身高用米来做单位,正常的比例是在,这个数字是二十到二十五是正常的,以二十二为最正常。我们就可以算一下,我们是不是过于超重了?过于超重,我们看下面,BMI愈高,得文明病的机率就愈多。美国他们做癌症的研究所,他发现,肥胖症可以看作跟艾滋病有同等的危害性,这个很可怕。我们看下面,因为男性BMI超标,你看会增加这么多的癌症发病率,女性有不同的癌症发病率。在这个投影片我们看到了,可能都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的癌症发病率的提升。

  为什么造成肥胖?饮食的西化也造成肥胖。我们看这是台湾的一个研究报告,他发现,台北市六百四十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童当中,就有四分之一的人是肥胖的;二千四百名国一的中学生,你看居然提高到三分之一。所以肥胖的比例在台湾愈来愈严重。大家就想想看,为什么会有肥胖?就是饮食的西化。大家看这张投影片,有八成以上国一的肥胖生,有轻微脂肪肝的症状,它严重的来提高高血压、高血糖跟高血脂的增加比例。这个都是跟饮食的西化有关。我们这一节课时间到了,我们先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