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讲清净集第四七七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17 19:03
標題: 净公上人讲清净集第四七七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清净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自己真正有定有慧,这个标准就是不受外面一切境界诱惑了,你才可以下山去帮助一切众生;否则的话,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要说是你度众生,没几天就被人家度跑掉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提高度的警觉。所以小乘那个做法我很欣赏,我看到也很欢喜,他们有需要帮助,我都很乐意的去帮助他们。他们很难得,在伯斯市区有个讲堂,在雪梨他们有一个网路中心,都是他们搞的,有自行,有化他。看看我们的福报,我们有福报也应当这样做法。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7
  请看经本,时分天长行最后一句:
  【普观察大名称天王。得善诱诲一切诸天众。令受行心清净解脱门。】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天王他得的法门是平等的化导,「诱令进善,使彼受行,诲令断恶,得心清净」。长行虽然所说的是天众,在后面偈颂里面范围广大,所以将长行跟偈颂合起来看,天王的教诲是普及一切众生之类,这是我们要能够理解。偈颂里面是「普雨法雨润众生」,范围就大了。读《华严》一定要以清净心、平等心、广大心,去读诵、去观察,才能够懂得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义。天王的德号前面做过详细的报告,这个地方我们只著重在他修学的法门。每一位天王修学法门,第一个字是「得」,得就是我们中国世俗讲的得道,得的是什么道?是究竟圆满的佛道。各个都得道,也就是各个都修行成佛,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虽证佛果,仔细再一观察,他还是他天王的身分,这就是应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诸佛如来化现的境界。他的法门是『善诱诲一切诸天众』,这一句关键的字样就在「善」,显示出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善巧方便,他才能教化一切众生。后面偈颂里面讲的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包括十法界,不仅是娑婆世界的十法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法界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7》)


...每一位天王修学法门,第一个字是「得」,得就是我们中国世俗讲的得道,得的是什么道?是究竟圆满的佛道。各个都得道,也就是各个都修行成佛,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虽证佛果,仔细再一观察,他还是他天王的身分,这就是应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诸佛如来化现的境界。他的法门是『善诱诲一切诸天众』,这一句关键的字样就在「善」,显示出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善巧方便,他才能教化一切众生。后面偈颂里面讲的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包括十法界,不仅是娑婆世界的十法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法界都在其中,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他有智慧,他有方法,诱导众生,教化众生。「诲」是教化,教化有一个目标,目标是什么?『令受行心清净』,「受」是我们的感受,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享受;「行」是行为,也就是造作。我们的造作,我们的享受,都能够得到心清净。这个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凡夫。凡夫的享受是苦乐忧喜舍,佛将六道凡夫的享受归纳起来不出这五大类。身有苦乐的感受,心有忧喜。当身没有苦乐的时候,心里没有忧喜的时候,这叫舍受。舍受是好的,是正常的,但是时间很短,不能永远保持。如果永远保持就叫正受,正受就是清净解脱。所以凡夫有舍受,不能称为正受,原因在此地。
  菩萨,天王实际上是法身大士、是诸佛如来,他怎样教化众生,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能够观察到。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非常复杂,所以菩萨教化众生掌握的原则是契机契理。理,现在人所讲的真理,但是什么是真理,懂得的人不多。佛法里面讲是自性,意思相同於一般人讲的真理,永恒不变,它是真的,凡是会变的就不是真的,这叫契理。与自性相应,叫称理而说;虽称理而说,还要考虑到接受人的根机。他的根机浅,你说得太深了,没有用处,他不懂,他不能接受。他的根性很利、很聪明,你说浅的,他听到不满意。所以说法要能够恰恰好,与他的根性相应,这是大学问,这不是一个容易事情。中国谚语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7》)


...得有收获,你讲布施斩钉截铁,丝毫犹豫怀疑都没有,让人家听了生信心。
  我年轻的时候接触佛法,第一天听章嘉大师开示,头一天章嘉大师就教我布施,我听了就相信,我听了就真照做。为什么?从他那个威仪上起恭敬心。他的言谈、他的态度真诚到极处,真诚能感动人,不是虚假的,完全是为利他而不是为利己;也就是说,念念真诚心为他著想,为他的真实利益,不是为自己,这才能感动人,才能让人相信。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久了,大师常常给我说,名利是假的不是真的。别人尊敬他,给他这些荣誉、地位,还有一些必要的应酬,他告诉我,都不是他喜欢做的,都不是他想做的。为什么要做?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才晓得是这样的,他的心地清净平等,一丝毫都不沾染,他是做出样子来给我看,我看清楚了,听明白了,才想效法,才想学习。如果没有做出这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亲近一个其他的法师,他给我们讲的话,我们就不相信了,我们就怀疑。他给我们说的话,我们的疑虑太多,许许多多问题一大堆,问不完。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很清楚能够理解,要真修行。真修行人说的话,跟不修行人说的话两样,效果完全不相同。真修行人讲布施,假修行人也讲布施,我们感受完全不相同。真修行人讲的我们相信,我们肯做;假修行人,听了笑笑而已,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情。
  由此可知,善诱,善是做到之后才说。诸佛菩萨做到了,圆圆满满做到了,他对一切众生真正讲到善巧方便。我们没做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7》)


...,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每一个人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佛教教育。不但我们这一生美满,我们生生世世都美满。我们看到世间圣贤教育,可以做到这一生幸福美满,来生也能得幸福美满,后生也能得幸福美满,但是不能保证生生世世,你的福报可以享一世、二世、三世,以后就没有了。唯独佛法能够帮助我们享永恒的福报,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的福报,为什么?智慧开了,你再也不会迷惑,迷了才造业、才受苦,觉悟的人不造业、不受苦。这很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不是诱惑人的,它有道理,有理有事。理跟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那就不一样了。所以佛陀教育是教我们明理,了解理事的真相,了解因缘果报的真相,这是说「教」。
  教的效果是「令受行心清净」,这句话把佛教教学的宗旨说出来了。怎样才叫我们心行清净?心是见解、是思想,行是言语、是造作。我们的心行不清净,不清净的根本因素在哪里?在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不清净,是污染。我们的见解错误了,落在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我们见解落在这里头;我们的思想,贪爱、瞋恚、愚痴、傲慢、对於圣贤教诲怀疑,这是思想的污染。见解跟思想是心的污染,污染的心表现在行为上,我们对待人就虚伪,虚情假意。妄语,两舌,挑拨是非,有意无意;绮语,花言巧语,叫人上当;恶口,说话粗鲁难听;有意无意当中天天犯,语就不善了。行为也不善,杀生、偷盗、邪淫,这是佛举出这三桩严重的。所以起心动念为的什么?为的自私自利,所造作的决定是损人利己。常常伤害别人,伤害社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求自己一点小利。这两年我住在新加坡,这一年多,将近两年了,常常听说,有的时候也看到,我们从新加坡坐飞机到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7》)


...恼,因我的言论而生烦恼,都不可以做。儒家教人原则都很好,所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在某一个场合说话,要知道自己的身分,该不该我说,不该我说的我不能说。现在有个普遍现象,有同修告诉我,他说有个法师参加会议,这个会议上有很多外国人,法师需要翻译,这个翻译跟外国人说他自己的话,没有把法师的话翻过去,他自己是直接去开会了,法师冷落坐在旁边。这是错误的,你那个不叫翻译,你那叫代表,代表说话。翻译跟代表不一样,他全权代表了。这些是小事。从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学佛应该要怎样修学,忠於自己的职守,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人人都能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天下太平,这是圣贤的教育。
  所以断恶修善是身心清净的第一个因素,你要想心行清净,从这里做起。然后更进一步,觉悟了,所谓破迷开悟,悟了怎么样?悟了做这些善,不要执著善,心就清净了。断恶修善还有分别执著,你的心行不清净,不清净的果报在六道,清净的果报在极乐世界,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净,诸位要记住,断恶修善这个事要做,要做出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去看,虽然做个好样子,绝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变成污染,不放在心上又肯认真努力去做,这叫净业。净业,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是不做,天天要做,比一般人做得还要积极,还要做得更好。为什么?利益众生,不是为自己做的。换句话说,断恶不是为自己断的,修善也不是为自己修的,为一切众生,给一切众生做榜样。
  我们看《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果然不错,就是这个做法。所以末后「入法界品」,是佛菩萨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他所做的就是前面经上所讲的,到后面全部落实到生活。他们的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7》)


...要超越宗教,要突破宗教,不能用宗教的框架来把佛教限制住。所以佛教不是宗教,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宗教,让一切宗教都开智慧,让一切不同的族群也开智慧,这个问题就总解决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这样重视佛陀教育,佛陀教育里特别重视《华严》的教学,道理都在此地。我们在《华严经》上讲了这么久,讲了一年多,诸位同修没有在现场听到,你们在录相带、在录音带、在网路上,你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就能体会得到经上字字句句无一不是圆满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贯彻全经,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古人称这部经叫大不思议法门,《维摩经》叫小不思议法门,它真不思议,字字句句含无量义。
  所以我们唯有从断恶修善、破迷开悟,才能得心行清净。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心清净,心清净我们的行就清净,心要不清净,行决定不可能清净的;那个心口清净是形式上的,只是形式,没有内容。最重要是心清净,心地真正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了,你能够离一分,你的心得一分清净,离两分得两分清净。如果不能够离妄想分别执著,在形式上做,做得再清净是相似的清净,不是真清净。天台家讲观行即、相似即,你没有办法到分证即,为什么?你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还有妄想。这是佛在这一段经文里面诱导我们、教训我们,我们学会了,也要像佛菩萨一样帮助一切众生。
  善诱,佛说得很多,大家熟知的叫「四摄法」,四摄法是善诱,这四种:第一种就是讲布施,第二种爱语,第三种利行,第四种同事。善诱,佛给我们讲这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个是布施,布施供养,你跟人见面不管是初次、二次,总得见面带一点礼物,那个礼物就是布施。初次见面要带礼物,凡是不常见面,见面一次总得要带一点礼物。我们出门到别的地方旅行,回去之后也要带一点礼物送给亲戚朋友,人之常情。爱语,不是说好听的话,那你就错了,这是爱护他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7》)


...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8
  请掀开经本,时分天偈颂第一首:
  【尔时时分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时分天众而说颂言。】
  这一行经文是说偈的仪规,前面说得很多,所以不再多说。最重要的是提示我们要谦虚、要恭敬,我们在这个经上在在处处都看到。『承佛威力』是谦虚,说明自己能够说的一些法,都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有这个智慧能力。『普观一切大众』,这也是谦虚卑下的礼节,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人,表示我能够说,每一个人都能说,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学习。请看第一首颂:
  【佛於无量久远劫。已竭世间忧恼海。广辟离尘清净道。永耀众生智慧灯。】
  这是时分天王他的修学报告,他所得的,也就是他所学的,是「发起一切众生善根,令永离忧恼解脱门」。前面长行都跟诸位详细报告过,处处都值得我们学习。偈颂里面说的是如来果地,我们读了就应当要想到,诸佛如来在久远劫之前,跟我们同是凡夫,同样具足一切烦恼,何以人家现在成就圆满的佛道,我们依旧还沦落在六道?能够如是的思惟,才具足惭愧,惭愧是善心所。印光大师一生自称「常惭愧僧」,我们在他老人家许多题词当中、文字里面,看他的落款都是这样写的,「常惭愧」。我们看现前许多出家人,仔细观察发现到确实有不少贡高我慢,没有惭愧心。学佛首先就应当发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了凡四训》里面所讲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8》)


...没有惭愧心。学佛首先就应当发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了凡四训》里面所讲的「耻心」,羞耻,不如人。我们不能够跟世间一般人比,往上比,跟佛比。佛在『无量久远劫』之前,已经把世间这些『忧恼』,『海』是比喻,「忧恼」是烦恼,烦恼断尽了,『竭』是断尽;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都断尽了。我们今天依然还堕落在烦恼之中,烦恼只有增加没有减少,我们怎么能成就?即使我们常说,我们这一生当中很幸运,遇到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这是无比的幸运。可是带业往生,祖师大德跟我们讲得很透彻,只带旧业,不带现行,这个我们要清楚。换句话说,旧习断不了不要紧,能够把现行伏住就行,这真正是大开方便之门。
  第三句『广辟离尘清净道』,「广辟」是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离尘;「离尘」,就是脱离六道轮回;「清净道」,成佛之道,菩提大道,这是清净道。佛给我们开辟这个大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要断烦恼,才能成就。我们想想,我们自己确实没有能力断烦恼,心里很想断,敌不过习气。内敌不过习气,外禁不起诱惑;内有习气,外有诱惑,怎么能成就?印祖常说,如果不依净土法门,我们自己想想有没有能力,不要说超越三界,有没有能力证须陀洹果?这小乘初果。就好像念书,这是小学一年级,有没有能力去读一年级?须陀洹的条件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八品见惑不能断,学佛学得再好,都变成六道里面有漏的善业,决定不能够了生死、脱轮回,不能往生。所以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根性,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倓虚大师在《念佛论》里面告诉大家,他在一生当中看到修禅定的人,修禅定而得...(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8》)


...禅定的人,也只能够生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出不了六道轮回。黄念祖老居士跟我们讲修密的人,他说中国解放之后这五十年,修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诸位就想想,这个事情多难!所以禅宗的大德虚云老和尚,密宗的大德们都劝人兼修净土,为什么?我们很清楚,唯有兼修净土,希望在净土这个地方取得成就。净土是带业往生,你有禅的功夫、有密的功夫,决定能够伏烦恼;断烦恼不可能,能伏。有伏烦恼这个能力,再发愿求生净土是决定得生,那就成就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已竭世间忧恼海」,可以这么说了。为什么?因为生到极乐世界,决定不会退转,决定得无量寿,虽然现前还没有能断尽烦恼,断尽烦恼指日可待,这是净宗这个法门的殊胜,是「离尘清净道」,没有比这一个道路更殊胜的。所以《华严》到末后也是指归净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文殊、普贤两位大士为我们示现发愿求生净土。
  『永耀众生智慧灯』,「永」是永远,「耀」是照耀。这一句说明,佛法是十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智慧灯塔。众生没有遇到佛法,就像在苦海里面挣扎,这一盏智慧灯指出他脱离苦海的方向,脱离苦海的一条道路。合前面长行文来看,前面两句是离障,后面两句是善根,开发能离的善根,这个意思就很深了。我们要想断烦恼,我们知道十法界、六道是怎么成就的?怎么形成的?是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用佛法的术语来讲,无明、尘沙、见思烦恼造成的现象。唯有以佛法清净道,佛法就是离尘清净道,才能够消除我们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如果不在佛法上修学,我们决定没有能力脱离烦恼习气。可是我们现在已经在修学佛法,而且修学的时间也不算短,为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能够减少?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天天还在增长,这是我们要警觉,这样下去不是好事情,决定堕落。尤其是我们出家的同学,我们要是堕落,比在家同学堕落得更苦,堕落得更严重。为什么?因为我们穿上这个服装,这一身的打扮,这个样子像佛,心行不像佛,我们的罪过就重了。这个罪过,用现代人的话,现在法律上来讲,你是冒牌的佛,你是冒充佛。现在仿冒,每一个国家都定有法律惩罚,我们居然在十法界里面仿冒最高的形相,这还得了吗?这个罪过世间法律上没有,佛法里头有,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8》)


...恼伏不住,是因为我们对於佛法深入得不够,我们所修学的佛法还不能够把我们的烦恼控制住、降伏住。怎么办?继续不断努力,学经教要用经教来伏烦恼,学念佛要用念佛来伏烦恼。念佛堂的人烦恼伏不住,是念佛的功夫不够、念佛不如法,怎样叫如法?「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如法了。可是这两句话真正的意思又不懂,有同学来问我,怎样「都摄六根」?我告诉他「净念相继」。他又问,怎样才能做到「净念相继」?我告诉他「都摄六根」,他还是听不懂。我们把这两句话换成普通话来讲,什么叫都摄六根?六根不受外面六尘的诱惑,就叫都摄六根。眼不为色所动摇,耳不为音声所动摇,不被外面诱惑,那叫都摄六根,你的心就清净。心清净就是念清净,净念,不怀疑、不夹杂;相继就是不间断。可是我们今天六根禁不起外面的诱惑,怎么办?一心专注念佛,把心收回来,专注念佛。儒家教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那就是收摄六根的方法。所以为什么修行人要找一个清净的环境,古时候修学的道场都是建立在深山里面,人迹罕到,与外界隔绝,就是避免诱惑。现在我们修学的环境远远比不上古人,实在说今天有一个这样子好的环境给你,你还住不住,嫌太寂寞,那有什么法子?从这些地方看,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远远比不上古人。古人成就的人多,学佛的人不多,成就的人多;现在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不多,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我们现在环境有没有能力改变?我们也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只有不得已,闹中取静,就用这个方法。闹中取静,难!所以自己要逼迫自己。我这一生所用的方法就是用讲经,用这个方法来逼自己。为别人讲解,解答别人的疑惑,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就应付不了,所以要把全部的时间用在经教上。这就是佛在大乘...(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8》)


...这不是初学人的功夫。初学人,决定要发心求三宝加持,我们真发心,佛菩萨就有感应。我在初学佛,可以说正式学佛的第一天就遇到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导我的,是我一生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他告诉我真正发心学佛,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佛菩萨照顾你,你自己什么都不要操心。我相信他的话,他不欺骗我,一生就靠佛菩萨,靠定了!什么都是佛菩萨安排,安排顺境我们也不要欢喜,安排逆境也不要烦恼,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成就自己道业的。所以一生生活在感恩之中,生活在法喜之中,这样才能够深入经藏,才能把自己的烦恼从伏住慢慢到融化。融化是什么意思?经上讲「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做一个转变。
  这个地方经文,「离尘清净道」这一句,也就是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不但包括佛法,一切诸佛菩萨所说之法,也包括世间圣贤的教诲。世间圣贤教诲,如果能够依教奉行,不分别、不执著,他就变成离尘。如果有分别、执著,这个清净道是三善道,六道里面的三善道;离分别、执著,就是出世的清净道。底下一句是比喻,确确实实是永恒的众生离苦得乐的智慧灯。我们要怎样真正能够体会到,真正能够契入,得到真实的受用,这是我们现前唯一追求的方向,追求的目标。你要真想得到,那就是现在社会人常讲的分秒必争,决定不能够松懈。我们今天分秒必争的就是经教,全部的时间精力我们要投注,决定不放松,这里头有法喜充满。什么时候到法喜现前,你自然就锲而不舍,你自然就禁得起诱惑。为什么?世间什么样五欲六尘之乐,没有佛法之乐,你就有个比较了,那个不如这个,差远了!自然就不会受动摇。你的定功天天增长,你的智慧天天增长。戒律有定共戒、道共戒,那个戒律自然就清净。有定的人决不会犯戒,有道就是智慧开的人,他怎么会破戒?不可能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8》)


...,这个清净道是三善道,六道里面的三善道;离分别、执著,就是出世的清净道。底下一句是比喻,确确实实是永恒的众生离苦得乐的智慧灯。我们要怎样真正能够体会到,真正能够契入,得到真实的受用,这是我们现前唯一追求的方向,追求的目标。你要真想得到,那就是现在社会人常讲的分秒必争,决定不能够松懈。我们今天分秒必争的就是经教,全部的时间精力我们要投注,决定不放松,这里头有法喜充满。什么时候到法喜现前,你自然就锲而不舍,你自然就禁得起诱惑。为什么?世间什么样五欲六尘之乐,没有佛法之乐,你就有个比较了,那个不如这个,差远了!自然就不会受动摇。你的定功天天增长,你的智慧天天增长。戒律有定共戒、道共戒,那个戒律自然就清净。有定的人决不会犯戒,有道就是智慧开的人,他怎么会破戒?不可能的事情。学教,我常常劝同修们要欢喜讲经,四无碍辩才第四个是「乐说无碍辩」,欢喜跟人讲,遇到人就讲,不管他爱听不爱听,都跟他讲。一面学,一面讲,讲完的时候还要问:你有没有听懂?你听了有没有疑问?他不问我,我要去问他,这个样子自己才能够增长,才真正学到东西。我们再看第二首:
  【如来法身甚广大。十方边际不可得。一切方便无限量。妙光明天智能入。】
  这一首偈对我们修学基本概念关系很大,我们修学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心量太小,所以不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读经,我们会思惟,我们会想像,但是你的思惟想像,总不能超越你的圈圈、你的界限,这个界...(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8》)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