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讲自欺欺人集第四一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5-23 19:03
標題: 净公上人讲自欺欺人集第四一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自欺欺人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都做成功了,非常难得。
  今年我们还有意思邀请联合国的大使到图文巴去参观,希望把这桩事情在国际上宣传。你看这个城市,十四万人,小城十四万人,八十多个种族,一百多种语言,十几个宗教,大家生活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确实展现出大同世界。这个榜样会很有作用,先让各国大使来参观,介绍给他们,让他们有兴趣来看看的,到图文巴来参观、来学习,我们是怎么团结的,是怎么样变成一家人,放弃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为整个城市居民著想。我们希望把这个城市扩大到一个省,扩大到一个国家,扩大到全世界。非常认真努力去落实《群书治要》,落实中国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落实宗教里面的戒条跟经典圣人的教训。我们统统要学,学自己的宗教,也学别人的宗教,统统学。宗教的典籍很多,我们编一个《36O》,就是把宗教里头重要的经义写三百六十小段,我们就学这个。将来这些《36O》印成一本,《宗教圣经》,我们学就学这一本就够了,里面什么宗教都有。这是菩萨业。
  下面,「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是根,菩萨业,事业是枝叶、是花果。所以菩萨业从哪来?从菩提心来的。菩提心是真心,希望大家都用真心,不要用妄心,菩提心每个人都有。什么是真心?不自欺是真心,我不欺骗我自己,同样我也不欺骗任何一个人,这就是菩提心。在《大学》里头,「诚意、正心」就是菩提心。真诚非常重要!做人要真诚,对自己,自己的生活,生活在真诚心中,生活在真诚的事业当中,这个人叫行菩萨道。菩萨的结果是成佛,尤其我们修学净宗,净宗的目标是极乐世界,是亲近阿弥陀佛。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必定得生净土,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肯定成就。
  这一生为谁?为地球上苦难众生,不为自己,自己什么都放下,善恶二边都放下,一尘不染。众生因为没放下,所以感到很苦,我们做出放下的样子给他看,让他来模仿,让他来学习。他要能放下,很快就契入。我们不做一个榜样,人家怎么学法?新加坡我在那里做,一年做成,为什么?中国人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在,所以一年可以做得成功。我在澳洲,在澳洲我到图文巴,图文巴这个小城完全是基督教,是澳洲基督教的大本营,没有其他宗教。我到那里去就看中这个地方,很多人都问我,你怎么敢到那里去?你到那里去,你将来怎么活?我说我们的生活不依靠当地信徒,这就敢去了。我们生活来源从哪里来?从全世界各地方来,他们寄一点钱给我,我们外头人多,每个人寄一点点我们就够用了。这是这些年来我们...(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三七集)》)


...
  我们现在细心去观察,所有大宗教这些创始人,都是真心、自性流出来的。这个道理,我早年在台中求学,向李老师请教过。因为那个时候,我读的儒家这些东西、道家的东西,觉得有些地方跟佛教讲的是一样的,很高的境界。像庄子讲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佛菩萨境界,普通人说不出来,这不是学来的。我向老师请教,我说孔孟老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老师笑著跟我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事上没证据,理上讲得通。从这些地方,慢慢就诱导我们走向什么?天下一家,万物一体,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之后,真心里面第一德就是爱,佛家讲慈悲,这个爱心是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万法,平等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大爱!大爱是自性第一德。连你的冤亲债主都爱他,为什么?知道他有真心,他迷了,做糊涂事情,他一觉悟不就成佛了吗?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以佛陀的教育是教你成佛,成佛是教你回归自性、回归真心。我们学佛,这个路子就非常明显,我们从现在起,应该用什么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真心。真,我们一下谈不上,为什么?用真心是菩萨,法身菩萨。我们今天用儒家讲的,《中庸》上讲的诚,真诚到极处。什么叫诚?不自欺叫诚。不欺骗自己,我就不会欺骗别人,一生守住这一个字,这是圣贤功夫。一个人不自欺、不欺人,这是中国圣贤君子的基础,大根大本。它跟佛法完全融通,用儒来讲佛,用佛来讲儒,佛讲儒把儒的境界提升了,儒讲佛把佛教化众生的面推广了。所以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缺一个都不行,三足鼎立。戒定慧都不容易,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现在社会,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所以这个时代问题多了,圣贤教育没有了,伦理道德没有了,全是色情,全都是杀盗淫妄;小孩都有自杀的念头,这在古籍里头找不到,没有这个记载,可是现在很多,这是要我们不能够不注意的。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汤恩比说的,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能帮助这个社会恢复秩序,能把太平盛世再找回来。
  这面经文第一句,闻法欢喜接受,还能落实,「行」就是落实,这叫实学,真正学到东西。念老在这个地方这几句话说,「是诸正士」,正士是在家菩萨,我们中国人讲居士,比居士高,德行、学问真有修持称正士。「遵佛开示,往诣极乐世界」,佛劝导这些菩萨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请教,「得见无量寿佛闻受妙法」。闻后若能信、能乐(乐是爱好)、接受、奉行,这四个字,信、乐、受、行,这才是佛弟子。如果信了,还有烦恼、不快乐,没有完全接受,没有落实,这个信是假信,不是...(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四三集)》)


...,「不落因果」,就错一个字,他把它改正过来,不昧因果。不昧是什么?果报要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昧,不是没有因果。世间圣人孔老夫子在陈绝粮是前世的果报,释迦牟尼佛托钵没得吃,遇到饥荒,人家把喂马的,马吃的这些东西拿来供养佛,佛也接受。前世造的不善因,这一生还是要受果报,他清楚、他明白。

  所以修行人接受任何逆缘、恶人,知道,很清楚,还命的应该还命,还债的应当还债,欢欢喜喜还了之后就清楚了。安世高的传记里面,我们看到那是个修行证果的人,到中国来还两次命债。前生他是误杀别人,这一生当中也会有两次被人误杀,这个传记里头都写得很清楚。因此我们才完全肯定,人在世间,若是说占人家的便宜,没这回事情;你要是吃亏了,也没这个事情。你这一生占人便宜,来生还人家;这一生吃亏,来生有福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天地鬼神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造作罪业一定是折福损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记载,这些事情很多很多。现前这些果报,可以说是更明显,我们没有能觉察出来,是我们太粗心、太大意。只要头脑冷静一点,细心观察我们周边,因果报应清清楚楚、历历分明。然后你就证明,佛的经典、古圣先贤的教诲一点都不错。我们疏忽,那只是自欺欺人,过去李老师常说,「人要往远处看」。什么叫远处?来生是远处。这一生是近处,看这一生你看得太近了。你要往来生看,往后生看,你就晓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做对自己有利,怎么做对自己有害。现在人几个人懂得利害?希望我们大家珍惜这段因缘,认真努力来修学。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二十集)  1999/6/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20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文字虽然不多,总共只有一千多字,在《汇编》里面,将这篇文分为一百二十四个小段,有些段落只有一句、两句,最后一段比较长,有好几句。以后我们再印这个本子,不妨就依《汇编》的段落把它分出来,这个样子读诵、讲解都非常方便。今天我们看第十一段: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现代的年轻人,不但是年轻人,中年人也都包括在其中,听到这些话,总以为是迷信,用迷信两个字就把这些事实否定掉了。而他的果报不堪设想,在明眼人的眼里,是非常值得惋惜的一桩事情。古圣先贤累积千万年的经验,现代的科学技术,它的历史很短,还不足三百年。而科学技术现在还在不断的...(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十九集)  1999/6/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19》)


...一念心果然真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来帮助你。换句话说,增加你的力量,使你的愿心能够圆满,你不是为自己,你是为众生,你是为佛法。

  我们晓得,我们自己过去生中没修福,这一生当中不知道惜福,不知道修福,而在糟蹋福报。可是目前我们这个生活还能过得去,诸佛菩萨慈悲,还常常给我们示警,来示现警惕我们,来示现勉励我们,我们从这个地方要增长信心。有一些护法菩萨,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来给我说要送土地给我、送房子给我、送钱给我,这都是诸佛菩萨加持的。我可以接受,但是接受了有什么用处?觉得没用,于是我都谢谢,谢绝了。这里头有个什么讯息,你们诸位能不能觉察到?有一个强烈的讯息,只要我们需要,助缘立刻就现前,这是提供我们强烈的一个讯息。今天我们真的有三百人、五百人真正修行,一个大道场立刻就现前,几百人住的地方、几千人住的地方,不要操一点心。这些讯息来告诉我们这桩事情,我们要不辜负佛菩萨,要不辜负这些护法的长者们,就要加功用行,认真努力。发心要帮助我们的人,都是诚心诚意,不是虚伪的,我们还要希求什么福报?没有必要了。我们一心一意为佛菩萨工作,为一切众生服务,你只要坚持这个理念,认真努力去做这桩事情,决定不自欺、不欺人,一切助缘自然成就。

  那正是像俞净意回过头来之后,他能够依教奉行,他深深了解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所以「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这两句话要紧,他能够改变他的命运就是这两句话。动,起心动念为众生、为佛法,为自己,一念不生,老实念佛。他活到八十八岁。生了四个儿子,死了三个,有一个从小就不见了,从他行善之后,这个儿子是不期而遇又找到了。他的小儿子是小的时候去玩,上人家的船上,结果船开走了,以后就被人家当作人口卖掉。还算不错,被一个太监买去了,这个太监也非常之好,太监没有儿子,买了几个小孩当作自己的儿子,将来养儿防老。以后俞净意做了官,功名也成就了,行善积德,把业报整个转过来了。就去拜见这个老太监,老太监叫他收养的几个年轻人跟他见面。他一见面,看到一个跟他的儿子面貌很像,但是很多年没有见面,就问他的名字,你是哪里人?这小孩就说出来,他马上就流眼泪。他说「你脚底下是不是有两个痣?」脱下来一看,果然没错,真的是他的儿子。这个太监就把这个小孩送给他。以后也读书,也成名了。他这个小孩也生了不少小孩,儿孙满堂。善有善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曾经详细讲解过...(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二十三集)  1999/6/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23》)


...有这样的儿女,老师有这样的学生,你能感觉得荣耀吗?这是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如其养一个儿子,教一个学生,将来他制造高科技武器来毁灭世界;自然不如养个好孩子,教一个好学生,能够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这两样要做一个比较,我们如何选择?这是智慧,这是福德。如果诸位要真正参透这个道理,凡是对众生、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都是邪径。佛家的戒律里面就严格禁止,不得制造杀生的工具。在古时候,你打造枪刀,制造弓箭,这都是杀生的,佛家戒律里面禁止,不但不能够制造,连贩卖都犯戒、都破戒。古时候这些兵器,杀生的工具,实在讲对众生的伤害幅度很小,杀一个小畜生还要费不少力气。现在一按钮,一颗原子弹爆发,几百万人丧生,这是荣耀吗?如果说荣耀,那是魔王的荣耀,鬼怪的荣耀,不是人的荣耀,人的悲哀,天人悲哀,邪魔感觉得荣耀。今天邪径这两个字,意思比古时候大得太多了。

  暗室这个意思也很深,人见不到的地方,你独居一室,这是文字表面的意思。它的深义、它的精义,是藏在你内心里面的念头,光天化日之下,跟别人面对面,人家也不知道,你藏的是什么心,你动的是什么念头,这也叫暗室。可见得暗室的意思也很深、也很广,真正做到一切处、一切时不自欺、不欺人,这诚敬功夫。印光大师教我们「存诚、尽分」,存诚是我们存心,这八个字是存心;尽分,分是本分,尽我们本分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决定不要为自己,为自己决定有过失。你要问为什么?为自己是迷,为众生是觉。为众生,自己也是众生之一,大公无私,由此可知,为众生是为大我、是为真我,为自己是为小我、是为假我。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事实真相一定要清楚、要明白,然后你才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你才知道这两句话应该怎样去做,而且是非做不可。这两句话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深心好善、好德,真正的好乐,没有加丝毫勉强在里面,造福、积功累德,都从这个基础上光大的。所以不是这样的存心,不要说修道你难,你在这个世间想求趋吉避凶,消灾免难,都办不到。佛家无论哪一个宗派,修行都讲求从根本修,这两句是大根大本,意思无尽的深广,希望我们同学要留意,要认真的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二十七集)  1999/6/1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27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修积存诚,经文里面两句话: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这个两句话,实在讲是做人...(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二十六集)  1999/6/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26》)


...用得正,正就是忠。可是我们现在的凡夫,我们哪里知道心?禅宗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诸佛如来教人没有别的,就是教人认得心而已,认得心你就成佛。由此可知,除佛菩萨之外,没有人认得心!声闻、缘觉没有明心见性,换句话说,还没有认得心,何况等而下之。

  心起作用就是思想、就是见解,这些思想、见解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佛家讲有无明障碍着,烦恼搅和着。佛这么说,儒家也是这么说。所以儒、佛论修行都是先断烦恼,然后开智慧,智慧开了你就认得心。儒家教人的纲目也是这么个说法,「格物致知」,这个格物多重要!我们今天修学功夫不得力,就是没有从这个地方下手,没有去做。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一切众生对物欲深深的贪恋、执着,他的果报生生世世搞轮回,搞三恶道。所以你修行要想成就,你必须把五欲六尘舍得干干净净,你才有救。不但世间法不可以贪,佛法也不能贪,《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我们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能成就?为什么还造地狱业?学佛的人造地狱业多,我看得太多了。现前造地狱业,将来一定得地狱果报,不晓得果报之可怕,他敢造业,起心动念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欺骗众生,欺骗佛菩萨,叫自欺欺人。他用的是什么心?这样的心怎么能成就?以这样的心做一点好事,也有一点果报,果报在哪里?三途六道里面去享受。如果五戒十善不具足,说老实话,五戒十善具足的人不多,第一个就不诚实,五戒里头有不妄语,十善里头也有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有没有犯?如果要犯了,《地藏经》上说得好,拔舌地狱,你能逃得了吗?不要说你有这个行为,起这个念头就造业。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读了不少,起心动念都在造业,自己还要想有好的果报,哪有这回事情?

  往年我在休斯敦讲演的时候,遇到蔡老居士,蔡念生老居士的公子,我们在一起吃饭,谈到这个修学之所以不能成就,他说一句话说得好,他说,「人功夫不能成就,原因就是不知耻。」我听了这个话深有感想,真的不知耻,儒家讲「知耻近乎勇」,勇是精进不懈,为什么不能精进?不知耻。我们那天的谈话谈了也有一个具体的结论,希望我们来推行知耻运动,我们搞一个知耻学社,有这么一个念头。人能够知耻,那就是世出世间圣贤的根基,菩萨知耻,所以他能成佛;声闻、缘觉知耻,所以他能够精进。什么叫知耻?不如人是耻辱。要以谁做标准?以佛菩萨做标准。我们样样比不上佛菩萨,就是我们的大...(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四十一集)  1999/6/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41》)


...,那个转变是自在的。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这转变的事实,在这里面打妄想,起分别、起执着,分别执着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愈转就愈不善,愈转愈不好,不会转。这是说生死流转的一个事相。

  这几天也许诸位同修从计算机里面看到,外国人讲我们这个世界灾难的讯息,有很多同修看了之后,这心里面慌张,无所适从,来问我。我告诉他,如果世间真的会有这么大的灾难,你相不相信有许多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中国?在世界亦复如是。最近的一位,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有没有给我们透过这个讯息?有,《文钞》里面说得太多了,说有很严重、很大的灾难。这灾难有没有救?有救。他老人家教给我们《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能够依照这三本书去修行,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这个基础上老实念佛,这个灾难就化解了。为什么能化解?佛在经上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曾经读过,「一切法从心想生」。人心天天想恶事,天天造恶行,感召得来的就是灾难。如果从心地里面把恶断掉,想善的、想好的,我们最近几年提倡四好,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劫难就转过来。

  为什么不肯学好?学好从哪里学起?从不自欺,不欺人开始。如果还是自欺欺人,你所做的都是假的,你这个劫难转不过来。所以我常劝人,佛教给我们要破四相。破四相并不是对于高级修行人说的,诸位在《金刚经》上仔细去看,小乘须陀洹就离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须陀洹就开始了。须陀洹他自己不以为他自己证得须陀洹,这就是离四相。我们对于我、人、众生、寿者有这样坚固的执着分别,佛法的门都入不进去。初果是入门,要是像学校念书一样,小学一年级,才入学。大乘法里面,五十一个菩萨次第,是初信位的菩萨。四相要不舍离,初信位的菩萨你都不够格,你学佛学得再好也不过是名字位中,有名无实。从前李炳老常讲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为什么?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轮回业。学的是佛法,讲的是佛法,造的是轮回业,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我们转不过来?我们自己的罪业太重,无量劫来烦恼习气断不掉,表面上做得好像布施、持戒、忍辱,像那个样子,里面心里像大火一样、猛火一样,不是平静的。佛法的殊胜,殊胜在内部功夫做起,它叫内学。烦恼火,怎么样能够把它熄掉,化为清凉?智慧。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般若用了二十二年。唯有真实智慧,才能做到真诚、清净、平等、...(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四十六集)  1999/7/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46》)


...陷。我们凡夫没有见性,没有见性就学佛菩萨那种行为。学佛菩萨,我们要记住,不是跟那个人学,他的行为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我们跟他学,就是我们自性的流露,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佛法,绝不是说牵着鼻子跟他走,不是的,那个错误了。是他见性了,我们没有见性,我们学他这个模样,自己会见性。所以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见解,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听从佛的教诲,这叫皈依。从哪里皈?自己要晓得。从自己妄想分别执着,从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皈,依佛菩萨的教诲。我们初学佛,没有见性,一定要用这个方法。下面一句:

  【窃人之能。蔽人之善。】

  『窃』是偷窃。它举的例子也举得很好,譬如「窃人之文,以为己作」。这个事情自古以来也常见,别人写的文章,他据为己有,把人家的名字去掉,用自己的名字来发表,人家辛辛苦苦经多少年研究的,发表一篇论文,结果被别人窃取了。我在美国洛杉矶就见过,赵立本居士是个大学教授,多少年努力辛苦,写出几篇论文,结果发表一看,不是他的名字,别人的名字。所以他非常不平,以后工作辞掉了,去开餐馆,他把这个事情告诉我。诸如这一类的,冒别人的功劳,古今中外,我们在历史上都看到,这是自欺欺人。我们仔细观察,看看他有没有好的结果?大部分晚年都遭遇到果报。纵然这一生当中没有败露,《感应篇》里面讲得好,你能够瞒得过人,瞒不了天地鬼神,天地鬼神真有,不是假的,那不是吓人的。这些道理事实,我们都要懂得。

  尤其我们生在现前这个时代,诸位只要冷静观察各个方面信息的报导,我们就明了我们现在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灾难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我们还不觉悟,还在那里造孽,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个后果会很快就要到临。我们生在这个时候是共业所感,我们能幸免吗?如果要求幸免的心,有这种念头,那也是个错误。所以我们很清楚,不可能幸免,我们怎么办?我们一定顺从佛菩萨的教诲,活着一天,这一天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不怕死。人哪个没死?死很平常,问题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世间人不懂,我们懂,抓紧机会断恶修善,你就决定正确了。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要搞清楚,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恶,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全心全力为社会、为众生,舍己为人,为他们服务。你诚心诚意为他服务,他未必感谢你,可是我们知道应该要做的一定要做,我们并不求人家感激,只把我们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我们本分事...(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一三二集)  1999/11/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32》)


...我们现在讲的学士,大学毕业了,古时候称为君子。他做人的标准是正直,端正,心直、行直,这两个字就是佛法里常讲的如理如法,合乎理论,合乎道理,合乎法度,合乎人情,情理法都能做得很圆融,这是对待自己,律己。对待别人是和惠,和是和平,惠就是恩惠,与人相处一定和睦,一定平等,一定肯帮助别人,这个惠就是帮助别人,能成就别人,这是君子的德行。儒如是要求,佛也如是要求。佛法里面讲得更详细,讲的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佛家这些科目都离不开这四个字,正直和惠。

  我们学佛的同修尤其要注意,如果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够成佛?太上这两句话,实际上的意思是劝我们处世待人要谦虚、要恭敬。纵然有了纷争,我们有理,以理说服人都唯恐引起别人的怨恨,何况我们的理要是不充足,那就造罪业了。所谓是仗势欺人,这个「势」范围很广,现在一般多半都是自以为是,所以『逞志作威』,作威作福。『辱人求胜』,这更不可以了,刻意的侮辱别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把自己的身分抬高。我们曾经听说过,有一些人遇到与自己身分地位相当的,或者有比自己身分地位要高过的,他在大众之下批评侮辱。他的目的何在?叫别人看到自己比他们都高。这个作法,实际上只能够自欺欺人。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看见了,听到了,就明白了,你将来的前途,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实在讲,这是自己侮辱自己,别人有没有受到损害?没有。批注里面说,「若动逞威棱」,以行动逞威作福,凌驾于人,「即有慑服,而人不怀德,何以居人上乎」。这种行为,纵然别人表面上对你这个威德好像服了,其实那个心不服。这样你怎么能够领导别人?你怎么能够去领众?一个成功的领袖人物,一定是非常谦虚,懂得忍让,以礼待人。这个地方讲得好,以正直对自己,以和惠对别人,这种人无论在世法、在佛法里面,决定成就。

  儒家讲的「正心、诚意」,遵守圣贤的教诲,圣贤人对一切众生基本的教导,几乎是相通的。儒家教人守礼,「仁、义、礼、智、信」,儒家讲五个字,这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的根本,能够遵守,就是正直对待自己。佛家讲五戒,天主教、基督教《新旧约》里面讲的十诫。十诫里面,前面的三条是侍奉上帝,我读过,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它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他们对的是对上帝,对上帝不怀疑,敬仰上帝的心不夹杂、不间断。第四条是孝顺父母,后面就是佛家讲的五戒。五戒我们佛家讲「不杀生」,他讲的不杀人,...(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一三六集)  1999/11/27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3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