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讲一心集第一〇七卷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2-20 16:30
標題: 净公上人讲一心集第一〇七卷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一心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一心集第一〇七卷







...三衣一钵,教化众生,所以大声王佛的佛法,在末法时期又逐渐兴盛起来了。由此可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到今天也可以说衰到极处,将来会不会有复兴的时候?决定有复兴的时候,为什么?只要有这样的人,有二、三个,佛法就复兴了。当年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建立佛法,他自己一个再加上五比丘,六个人创教!如果在现在这个时代,有真正六个人能够把世出世间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一定能够兴教,将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重新再建立在世间。
  所以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这是上智。真能舍尽,在一切环境里面都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上智。上智是不是有些特殊的人呢?不是的,人人都是上智。你现在这个上智是被五欲六尘染污了,把上智变成下智、变成无知,是被无明烦恼、五欲六尘缠缚了。所以佛法常常跟你讲要解脱,把这些缠缚解开,把这些烦恼摆脱,恢复你的上智。
  理一心,也是从功夫成片、事一心逐渐修成的。成佛一定要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能成佛,理一心才是分证佛。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要不是多生多世修得的『般若灵根』,就是般若智慧,『单刀直入』,那很少能悟入的。我们听了这几句话有什感想?是不是想到这个,这不行,这个大概我没分!你要是有这种念头,那你错了。如果你今天读到这部《疏钞》,你能参与这个法会,你就是多生多劫具足了般若灵根,否则的话,这种殊胜的因缘你遇不到。单刀直入是什么?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是单刀直入。一心称念,不间断、不怀疑,这是真正单刀直入。直念下去,不问一心不一心,不问三昧不三昧,什么妄念都没有,只是一心念下去,到时候一心自然现前,这就是悟入。
  世出世间的学问都贵专一,就怕分心。古大德常常教人,实际上连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他讲的经那么多,他不是为一个人讲的。你们去看看一切经的当机者,不是一个人!来请法的人,他提出问题,...(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2》)


...方极乐世界,求释迦牟尼佛教给她怎么样修行,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十六观经》里面所说的。
  《十六观经》对於净土法门理论说得很多,我们虽然不修十六观,不用这个方法,那个道理要懂。那个道理可以用在念佛法门上,这部《疏钞》莲池大师就引用了不少。在道理里面,「净业三福」第一条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一天到晚念佛,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一条是福德。《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你没有福报!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常常还有瞋恨心,造十恶业,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
  三福的第二、第三条是修善根。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持戒,这是第二个条件。我告诉诸位,第一个条件是凡圣同居土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方便有余土的条件。换句话说,第一个条件是成就你功夫成片,第二个条件是成就你事一心不乱。第三个条件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就是弘法利生,就是讲经说法劝人家学佛,那是理一心不乱。这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光念佛、不照做,那怎么行!孝养父母里面,最重要的是劝父母念佛,劝父母求生西方净土,这是真孝,大孝。
  疏【理事一心,详见后文。】
  莲池大师的《疏钞》一共是四卷,其中半卷,也就是八分之一的文字解释一心不乱,讲解得最详细、最透彻。详见后文。
  疏【今谓自性唯心,正指经中理一心不乱言耳。】
  这一节文字所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指经中所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是专讲理一心的。
  疏【上智乃克承当。】
  极聪明的人,极有智慧的人,他一听就能直下承当。换句话说,他一听,这是有道理,马上就能照做,马上就能放下,这是上根利智。
  疏...(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2》)


...为因缘。因此理事『不可偏废』,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今天在我们现前,理是什么?理是我们研经,我们在经典、注解里面研究讨论就是求明白这个道理;事是什么?事是一天到晚二六时中执持名号,这是事。两者要同时并进,决定不能偏废。尤其是我在前面所讲的,一门深入,在没有成功之前绝不换法门、绝不换另外一个道路。
  读诵大乘,《弥陀经》是大乘,特别是《弥陀疏钞》,《弥陀经》这么薄薄的一卷经文,我念起来,念得太多,念烦了,没什么意思,《疏钞》好!《疏钞》几乎是节录《大藏经》的精华,念《疏钞》就是念一切经的精华,而这一切经的精华就是发明《弥陀经》的道理。所以读诵《弥陀疏钞》就是读诵大乘,为人演说也专门演说这个法门。理事圆融,理事圆修,这叫善学。
  疏【著此执彼,厥弊等耳。】
  这是说明两种过失同样的,愚者执事废理,小慧之人著理废事,都不能得一心、都不能达到功夫成片;换句话说,都不能往生。为什么?没有成就。这两种毛病一样的错误。
  疏【童蒙喻全愚。】
  『童蒙』是孩童,他著事迷理,譬如小孩在过去小学念古书,不懂!只是念,把它背熟。童蒙的教学著重在背诵,不讲解的。为什么不讲解?他智慧没开,你给他讲他也不懂,只教他背诵。有没有好处?有很大的好处。童蒙他虽然智慧不开,记忆力好,凡是需要记的东西,在这个时候统统教他记住,到十二、三岁渐渐懂事,智慧开了,这才听讲。
  中国过去教学是分两个阶段:小学著重在读诵、记诵;太学,太学相当於现在的大学,著重在讲解、研究讨论。所以小学童蒙教学的时候,学生很苦,可是到太学念书,那就乐,读书乐,非常的自在。为什么?所有需要研究讨论的这些典籍全都背熟了。所以上课不要带书本,讲到哪一页第几行,什么字都晓得,老师也背过了,学生也背过了,所以讲学不必在课堂。古人讲学多半带著学生游山...(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3》)


...讲,多自在!现在人没那个福气,为什么?现在人因为不背书,所以到大学还是背个大书包,读书不乐了。从前读书乐,苦只苦几年,那个小孩受一点苦,他也不觉得苦。所以童蒙教学:
  疏【昏稚未开,仅能读文,了不解义。】
  从前小学生七岁上学,大概到十岁左右,这是属於童蒙。诸位要是看看《五种遗规》,你就明了我们中国古时候童蒙教学大概的状况,你就了解他们那个方式确实是相当高明。我们今天所讲的科学的教学法,实在讲不能跟那个时候方式相比,那个时候的确有它的长处。合到经义来说:
  疏【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
  这就是比喻一般不明教理,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一天念几千声、几万声,念念当中求阿弥陀佛临命终来接引他往生,能不能往生?能!带业往生,品位不高,为什么?没开智慧,没有把自性弥陀念出来。自性弥陀念出来,那是上品上生,属於理一心不乱。不明理,顶多是念到功夫成片。所以,一定要明理。可见得这个念佛法门、《弥陀经》不能不讲,不能不研究。如果说念佛人只要一句弥陀,老实念佛就好了,不要研究经,那么,莲池大师为什么写这么详细的注解?蕅益大师为什么要做《要解》?都是给你讲解的。特别是《疏钞》,博大精深,唯恐你不明了,唯恐你明了的不够透彻。可见得念佛人要明理、要彻底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这句佛号才会得力,所谓得力就是把自性弥陀念出来。
  疏【贫士喻小慧。】
  这是讲执理而遗事的,执理昧事这一类人比喻小慧。这个地方有一段公案,就是个小故事。
  疏【昔有窘人。】
  就是贫困之人遇到困难。
  疏【路获遗券。】
  在路上捡到契约、所有权状。
  疏【见其所载田园宫室,金帛米粟,种种数目,大喜过望。自云巨富,不知数他人宝,於己何涉。】
  这自己穷得不得了,路上捡到别人的所有权状,上面列种种这些财产的数字...(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3》)


...响。这是念佛人,这么殊胜,走得这么自在,这么好的瑞相,这就是像基督教里面讲的见证,他给我们做了证明,这一生他就没有空过了。
  所以念佛一定要懂理论、方法,要晓得境界。我们这一生把这桩事情当作第一桩大事,其余都是小事,吃得饱、穿得暖就够了,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世界,不但要生西方世界,还希望品位高高在上,这才好!你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这部《弥陀疏钞》就是最好的门径,莲池大师当导游,让我们先对西方境界熟悉、向往,努力的来修学。
  请看序文,第二别叹:
  序【然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念佛有事念、有理念。我劝诸位不要学理念,学事念。但是理要明了,理明了有什么好处?容易破执著,我执破才能证事一心不乱,法执破可以证理一心不乱;不明理,执著不容易打破。所以,理一定要明。事念,纵然两种执著不能突破,也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带业往生,所以说『不虚入品之功』,品就是品位,最低的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他入了品。换句话说,『著事而念能相继』,这个人决定能往生。
  如果你『执理而心实未明』,没有达到明心见性,你的成就不如下品下生的人。人家下品下生,你落空了,这就真正可惜!
  演【相继,谓一字一字分明,一句一句接续。】
  『一字一字分明』,我们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念四字「阿弥陀佛」,字字清楚。也许同修要问,我们到底是念四个字还是念六个字?我们这个注解是莲池大师著的,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面记载,他说那个时候,有人请教他:您老人家如何教人念佛?他说:我教人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您老人家自己怎么念?他说:我念阿弥陀佛,不加南无。「南无」是梵语,翻成中文是恭敬、皈依的意思。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於是人家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老人...(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4》)


...用,所学无用,那不叫白学了吗?你要把早晚功课用在生活上,一天到晚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不要把这个功夫间断,能够将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像《楞严经》上所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什么?心里面有,心里面常常想佛,口里面常常念佛。特别是在烦恼起来的时候,念头起来的时候,不管是善念或是恶念,只要念头起来,马上就换成「阿弥陀佛」,这就叫功夫,这就是你把早晚课在生活上用上了,功夫就得力。换句话说,你不会有其他的念头,念头只有一个,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不叫妄念相续,而叫这佛念相续,时间久了,你这个心渐渐就定了。
  所以这个法门,著重的是修定。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这是讲真实、稳当、踏实的功夫,他不好高骛远,只求内心的平静。心静到极处,智慧就开了。《楞严》说得好,「净极光通达」,那个光是智慧,就通达了。所以念佛的功夫是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功夫成片」,功夫打成一片了,打成一片就像我刚才所讲的,你这个心里面念头一起,立刻换成阿弥陀佛,这就是佛号有力量,把你的妄念伏住,不叫它起来,成了一片,到这种境界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分。
  有些同修常常来问:我的烦恼业障太重,造的罪业太深,能不能往生?他很怀疑,这一世的罪业、前世的罪业、多生多世的罪业,这怎么办?这能往生吗?如果你常有这个怀疑,的确是大障碍。《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那一章,就是第十六观那一章,佛给我们讲: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我想,同修们虽然造罪业,还没造那么重!问题就在你临终那一念是不是佛号?问题在这个地方。如果临终一念确确实实是佛号,对於净土法门能信、发愿又肯念,决定往生。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我们自己要信得过。
  所以平时念到功夫成片,这就是真正的忏除业障,这叫真忏悔。诸位晓得,什么叫业障?心里头有念头就是业障。「真心无念」,真心里没有念头、没有妄念;凡是起心动念都是妄心,妄心就是业障,生灭心。由此可知,念这句佛号,就是伏妄念,就是消业障、忏除业障。念念忏除业障,念念定慧圆满,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殊胜?我学佛三十多年,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法门比这个更殊胜,这个是真实不虚。可是理要明白,理不明白,虽然能往生,障碍你品位的高下。所以,理愈明了愈好;不能明了,下品下生也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来办这个事情也行。最好理事均等,这是最理想的,定慧容易成就。可见,大师并不是要舍弃这些钝根的人,他说话有他的道理。
  演【盖以钝人自知不如,斤斤自守,无骄无恃,无过无非。】
  这就必定往生了。所以,往往聪明人比不上愚人。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少,因为他障碍多。一般不认识...(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5》)


...假!他到西方世界作佛去了。这些人是我们活生生的榜样,要真正放得下才能有感应。这是念佛成功的人。不肯老实修,不肯放下,那就是自己障碍自己。所以大师这一番话,对於聪明智慧的人真正的爱惜。特别教诫我们,念佛要著重在事持,千万不可以执理废事,那就坏了,要知道在末法时期真正成就只有这个法门。
  在现前,田夫人也是一个好榜样,也许你们很多人认识她,叶曼居士。我跟她认识不久,虽然听说她很有名气,可是从前我不知道这个人。我曾经听人说,从前她在讲解佛学的时候是毁谤净土,把净土说得一文不值,她是个学禅的。我去年在洛杉矶讲经,她听了一次,以后回到台湾,她常常来听经,听了之后告诉我:想想很惭愧,大概除念佛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了。今年我在美国,她也在美国各地方讲解佛学,她说跟从前是一百八十度的转过来,完全赞叹净土,不谈禅了,真不容易!
  净土的成就就是带业往生,就是功夫成片,这种功夫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真能成就。禅与密,在我看都不可能成就。也许你要说:你没参过禅!我虽然没参过禅,我那个口头禅很高明,禅家里面最重要的《金刚经》、《六祖坛经》,永嘉禅师《证道歌》、《禅宗集》,《大珠和尚语录》,我都讲过好多遍了。所以讲到口头禅,那些人都比不上我,我会讲。可是你问我:做得到做不到?给诸位说,我做不到。我会说,我做不到,我跟你讲老实话。不要讲那个出世间的上上禅,世间最起码的禅定都做不到,都不容易做到。禅里头,最起码是色界的初禅天,离开欲界了。欲界是什么?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在眼前,你还动不动心?如果还动心,你那个禅就是口头禅,就是野狐禅,我也会说。你动心,换句话说,你离不了欲界,三界里头欲界不能超越。广钦法师一生参禅,现在叫人念佛。虚云老和尚,他最后《开示录》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劝人念佛。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5》)


...念这个经就行了。莲池大师这个文章是很浅的文言文,也是最好的文章,你就念这个书,天天念,念上三年,你的文言文就通了。每天念几段,不必再去念其他的。不但文言文通达,经也通达了,一举不只二得,有数得,为什么?教理行,果也能得到,能够得一心就是证果。这是正法。
  其次,邪正之分就是清净心。凡是正法教给你的,是教给你无论在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常常叫自己的心得清净,这是正法。如果搞得你心里乱糟糟的,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正法一定是以禅定为纲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手段那么多,都是修定,换句话说,都是修清净心。念佛这个方法是八万四千种方法之一,我们用这个方法修清净心。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不但是禅定,而且是高级的禅定,上上禅定。前面跟诸位说过,禅定难修、难成!念佛这个方法,行!确确实实能够成就。念佛功夫有三个等级;初步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这个没有得禅定,是相似的定。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就是禅定,所谓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乱,那就是上上禅定。同样一个方法!把境界逐渐向上提升,这是正法。如果搞得心里慌乱,或者起怀疑,不知怎么好,那就是魔来扰乱,决定不能听。
  这几天有同学来问我,家里供的佛像、菩萨像,摆的位置,有人来跟他讲,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到底怎么办?这是魔来扰乱。供养佛菩萨形像,无论是什么人,决定是吉祥的。可是怎么供养法,这一定要懂得。供佛有两个重要的意义:第一个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这一点很重要。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现,课诵本里面诸位常念到「一切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至诚恭敬?如果是至诚恭敬,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佛菩萨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至诚恭敬。凡夫跟佛菩萨不一样,就是凡夫对於人事物不恭敬。佛菩萨对人事物恭敬,决定是平等清净,没有高下的。没有说这个人我喜...(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6》)


...而增长不少业障,这也是魔来扰乱。
  佛法教你布施,布施是什么?是把你的妄念丢掉。你有钱,钱是障碍,为什么?有了钱,放在银行又怕利息少,放高利贷又怕倒闭,你那个心不安,你妄念多,这就是障碍。你把钱统统不要了,统统都丢掉,心里没有挂碍,是这么个道理。叫你去做个好事,还念念我做了多少功德、我做了多少好事,那是障碍上又加障碍,业障消不了!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一天比一天烦恼,就是业障增加。原理原则懂得,佛与魔很容易辨别。有钱的确会打妄想,还是布施好,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演【四教各有内外凡。】
  『四教』是讲藏、通、别、圆,这是天台大师所说的。讲到凡夫,有『外凡』、『内凡』。外凡,像我们现在就是外凡。内凡是指哪些人?凡是没有见性的,已经得到禅定的,才叫内凡,像阿罗汉、权教菩萨都算内凡;见了性,才是真实的菩萨。以念佛功夫来说,功夫成片是内凡,功夫没有成片是外凡。事一心不乱还算是内凡;理一心不乱才叫圣人,这不是凡夫。所以功夫有许多层次。
  演【若乃未通四教,博地凡愚,名下凡也。】
  这是莲池大师谦虚!像我们现在这个程度,真正是下凡,名副其实的下凡。下凡能写得出这么一部注解,那是太谦虚、太客气了,绝对不是下凡。下面他这客气话有好几句,『穷陬晚学』,请看注解:
  演【陬者,偏隅也。穷,极也。】
  这个意思是说,自己的见解不圆满,见识很浅漏,没有学问、没有修持、没有德行。都是客气话。
  演【此方在阎浮提之极东,故名震旦国。】
  在莲池大师那个时代,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可是真正学佛的人知道,知道不说,说了惹麻烦,为什么?大家不相信!何以学佛的人知道?因为佛法里面讲十方世界,讲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既然十方都有世界,那我们当然是在空中。如果不在空中,怎么会有十方世界?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6》)


...,为什么?我们不是那种根性,学不到的。参禅会开悟,不见得!不相信,你拿《坛经》来看,六祖当年在世,跟他在一起参禅的人有几千人,他主持曹溪三十七年,跟他学的有几十万人,真正开悟的只有四十三个而已!所以你参禅未必能开悟,真正不容易!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学密,你要是学得头脑很正常,就算你很走运了。我看很多学密的,学了几年,精神都不正常了,麻烦大了。所以,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的根性。世间法里面不能够投机取巧,何况佛法!即身成佛在理论上不错,事上不然。事上即身成佛,我告诉诸位,只有这部经,只有念佛法门。念佛,哪怕你是下品下生也是即身成佛,这是真的。所以这部经十方诸佛都赞叹,十方诸佛都帮助弘扬。
  演【今既钝根,必须师古。】
  现在我们不是利根,顿超超不了,我们的根性非常迟钝,而且业障深重。怎么知道自己业障深重?譬如我们念佛念了这么久,不但不能得一心,连功夫成片都得不到。不但功夫成片没有得到,就算你念一支香,这一支香一个半钟点当中还要打好几次妄想,这不就业障深重!连一个半钟点都不能成一片,都还要打妄想,这就是业障深重之相。我们自己要觉悟,既有业障,那就一定要师法古人。
  今人问题很多很多,我们不能说某个人好,某个人不好,不要说人家的是非,个人修个人的,他修他的,我修我的,彼此不相干。过去我跟李老师的时候,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见面,他教我两句话:第一、不要赞叹别人,第二、不要毁谤别人。我听了以后,有点疑惑,赞叹别人是好事,为什么不能赞叹别人?想了一、两个星期,想通了,确实不能赞叹人。赞叹比毁谤伤害人还要厉害,毁谤会叫人生烦恼,赞叹同样也叫人生烦恼。大家对他一赞叹,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贡高我慢统统生起来了,他的道行不能再前进,只有往后退。什么人可以赞叹?八风吹不动的人,你可以赞叹他,你也可以毁谤他。你毁谤他,他...(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8》)


...往人能够激发道心。诸位要晓得,苦难能障道,是障那些没有志气的人,是障下下根之人,中等以上的人障不住,他愈挫愈勇,再接再厉,障不了的。可是顺境就不然,顺境,中等根性的人都不行,沉迷在里面,堕落在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这个力量比逆境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所以修学佛法,先从苦难里面修,先从逆缘里面修,修成功了,再从顺境里面修。
  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法门,代表逆境的是须菩提,须菩提叫「空生」,他一出世,家里金银财宝忽然之间都消失了。修学先从逆境,逆境是修忍辱,忍一切苦难、一切灾害。先学著在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心,这是很有道理的。瞋恚堕地狱!不起瞋恚,在六道里头不堕地狱,先学这个本事,先学不堕地狱。然后在顺境里面还是修忍辱,忍什么?不起贪爱,你这个心才能够平静,才能得到清净。顺逆两种境界都不染,心里面不沾染,顺逆两种境界相都不执著,都不动心,才能到一心不乱,才能到功夫成片。所以顺逆境界是增上缘,只要我们用得恰当。
  演【约理,则自性弥陀。念念不离,是慈悲接引。真如本觉,内熏无明,是怀我以圣胎。】
  这个理就深了。『自性弥陀』就是自性阿弥陀,「阿弥陀」意思是无量,自性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无边的智慧。理上讲,这是我们自性阿弥陀。『念念不离』,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念念都是。你打妄想,胡思乱想,也是这个。如果没有这个,你哪里会有胡思乱想?不过就是你用错了!你是迷之用,而不是觉之用。如果你是觉用,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可惜你是迷而不觉!果然觉悟了,哪一个不是阿弥陀?个个都是!所以这是从理上讲的。理上讲,我们与西方世界那一尊阿弥陀佛没有两样,的确是一不是二;从事上讲,完全不相同,他是大彻大悟,我们是大迷大惑,迷惑颠倒,这个不相同。
  『真如本觉,内熏无明』,这也是从理上说的。问题就是一个「真」字,真就如了、...(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9》)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