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审判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311645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31 16:47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审判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311645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审判的讲记敬摘点滴


...想是佛教的普度思想。慈能带给众生安乐,悲能救拔他们的痛苦。《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悲悯心对待一切众生,因此能够救拔众生身心方面的苦痛。我们都能以慈悲善良的心态面对众生,世间就会减少很多烦恼痛苦,因为没有差别的爱才是平等大悲。心与佛相应,就会成佛;心与烦恼交织,永远也不能与佛菩萨等同了。
九、解脱思想与人生
解脱思想是佛教的究竟思想。解脱是脱离烦恼束缚,得到自在解脱,因此在佛教,“解脱”与“涅槃”通用。修学佛法的目的在于脱离生死轮回,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在现实生活中,因自身的贪婪、尘恚、愚痴,不去持戒、修定、生慧,生活在烦恼痛苦的交织中。不去反观内心,改变行为,总是怨天尤人。这时应该遵循正道,解行并重,三学相应,坚持下去,则能达到“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解脱境地。
十、普贤十愿的践行意义
普贤行愿是佛教的修学典范。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中的大菩萨,他行菩萨行、求一切智,修集了菩萨救护众生的无边行愿,是大乘佛教徒在实践菩萨道时的行为典范,也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普贤菩萨以平等心敬礼诸佛,以实语称赞如来,以无分别心广修供养,以实际行为忏悔业障,以清净心随喜功德,以慈悲心请转*轮,以解脱心请佛住世,以谦卑心常随佛学,以欢喜心恒顺众生,以利生心普皆回向。在他的“十大行愿”中,佛与众生平等,慈悲喜舍相应,愿望和行为结合,觉悟中普度有情,解脱究竟为根本,那么,我们为何不去向他学习,和他一样解脱自在呢?




●[轮回实证]濒死体验研究
打开生死之门——探索灵魂奥秘
划时代的新学科濒死体验研究
 
    目 录
    1 前言
    2 濒死体验典型案例
    2.1 灵魂离体,飘于空中
    2.2 穿过隧道,与光对话
    2.3 邂逅故友,重见亲人
    2.4 获得知识,感悟人生
    2.5 面临审判,善恶有报
    2.6 濒死体验在中国
    2.7 心理学家的濒死体验
    2.8 无神论者的濒死体验
    3 对濒死体验现有理论的剖析
    3.1 对第一类解释的分析
    3.2 对第二类解释的分析
  1 前言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圣贤豪杰,都难免一死。很多人以为,人死就如同灯灭,一了百了,生前的一切都成为云烟。可是,人生的存在,难道真的就只是须臾的刹那;肉体的幻灭,难道真的就意味着生命永恒的消失?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太多太多的现象和事例告诉我们,人其实是有灵魂的,而人的灵魂在人死后是不会消亡的,从而人生前所作的一切,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也都会随着灵魂带进他的生生世世。灵魂存在的证据不胜枚举,在这本电子书中,我们准备和大家一起,共同探索那无数现象与事例中的一种:濒死体验(NDE:Near Death Experience)。
  有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历过一次甚至多次神秘的体验:见到奇异景象,遇见已故亲人,甚至死而复生,等等。当人们对此现象讳莫如深的时候,一些严肃而有创新意识的科学家,悄然开始了人类科学史上最为艰难却又最有意义的研究,那就是濒死体验的研究。
  濒死体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The Republic)中就记载了濒死体验现象。研究表明,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遍布世界不同地域、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据美国著名的统计公司盖洛 普公司调察估计,仅在美国就至少有1300万至今健在的成年人有过濒死体验,如果算上儿童,这数字将更加可观。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博士等人的研究更 表明有大约35% 接近死亡时有濒死体验。目前, 濒死体验现象正在吸引越来越多 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其中很多是自己原来研究领域中的皎皎者。除了上面提到的康涅狄克大学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五集)


...再一次感到迷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其实,当时汤姆和他妻子一样,什么也不知道。自那以后,汤姆开始对一些数学公式和符号感兴趣。他问过朋友们数学符号 PSI 是什么意 思,这实际上是一个希腊字母,在数学、物理学和心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代表未知的事物,没有一个朋友能给汤姆满意的答案,直到他问了肯耐斯·瑞恩教授。同时,一些简短的从书中摘下来的句子,不断地进入到汤姆的大脑,而这些书是汤姆从来没有读过的。他曾经把一段话拿给肯耐斯·瑞恩教授看,教授认出那是出自马克斯.普郎克的科学自传的一段话,而这本书汤姆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以后,事情就变得具有戏剧性了。汤姆这个只有高中学历,从来不喜欢去图书馆的人有一天去了图书馆,他问管理员:“量子,量子,量子能量,这儿有没有这种东西?”管理员犹豫了一下,回答到:“我们有很多关于物理的书,在自然科学图书室,你到那儿去找一下吧”。汤姆去了那里,但他却一点也不知道该选哪本书,因为他没有一点背景知识。刚好有一个看来受过很好教育的人站在他旁边。汤姆就问道:“对不起,先生,您是否可以帮助我,我想了解一些量子理论,但我只受到高中教育”。那人回答道:“恐怕,年轻人,你必须在大学里选一些课才能对这个理论有点认识”。然后这个人给汤姆推荐了几本入门的书,这几本书里,赫然就有《马克斯.普郎克,量子力学之父》。汤姆如饥似渴地读了这些书,那些从濒死体验中光那里得来的知识片段都连贯起来了,它们都和量子力学有关,而这是一门汤姆以前从不感兴趣,也一点背景知识都没有的学科。汤姆最后决定在大学注册物理课程,他向他指导教授解释了他为什么要来上这些课,教授认真地,但又不太相信地听完汤姆的理由,最后他给了汤姆一份书单,令人惊异地是,书单上的四本书恰好就是汤姆读过的那四本,也是汤姆有生以来读过的仅有的四本关于量子力学的书。汤姆在学校里非常认真,他不仅花大量时间学习物理,他还学习超心理学。这些东西都和他在从濒死体验中光那里得来的知识有联系。
  2.5 面临审判,善恶有报
  我们前面提过,并不是所有濒死体验者看到的都是美好而令人愉快的景象。有些人在濒死体验中在也看到了一些可怕的景象。例如,《天堂印象--100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中就记载了一个叫斯塔因.海德勒的  德国警察局长可怕的濒死体验
  斯塔因.海德勒是德国柏林的一个警察局长,在1996年10月1日,当他49岁时,他经历一次濒死体验。他是个既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来世的人,他对人冷漠粗暴,没有道德感,从不愿意帮助别人。
  当他高血压脑溢血病危时,他的灵魂出离了肉体,他感到十分愤怒和暴躁,因为他发现自己被许多贪婪的灵魂包围著,那些灵魂正在欢迎他来到他们自己创造的地狱:我感到十分震惊,因为这些丑恶的灵魂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想与之为伍的。他们看起来非常凶恶,而且举止粗野。而我自己,尽管自私,尽管从不替别人著想,却是个挺拔、有修养、穿戴考究的人。我想冲出这个丑恶灵魂的圈子,但他们却将我紧紧围住。我大声求救,但没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可以进入这个圈子。可以这样说,我为自己掘好了墓,而现在才尝到了躺在里面的滋味。
  我感到痛苦异常,那一刻我开始看到自己人生的错误,但却不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直到我的悔恨和我对自己由于自私而虚度了一生的痛惜充溢了全部身心后,我才从那些死亡的恶魔之中解救出来。
  在此之后,当我重新活过来以后,我就一直都在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灵魂。回顾自己过去的错误,寻求人们的谅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我只能独自面对这一切。
  有时候,我又觉得这样做很难。多年来的冷淡、粗暴已成为我身上的一部分,一种做恶的欲望,仿佛难以挣脱的镣铐,时不时地煎熬著我。我不得不努力克制这股冲动,有时我想,我完了,我身上的恶意快要控制住我了。这个时候,那次脑溢血时看到过的可怕一幕又在我眼前闪现--太可怕了,其中一个张著血盆大口扑上来要咬我,但又不下口,只是把嘴那么张著,贴著我的喉咙……这样多次发作,惩戒的意味越来越浓,促使我对自己的...(●[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五集)


...著想,却是个挺拔、有修养、穿戴考究的人。我想冲出这个丑恶灵魂的圈子,但他们却将我紧紧围住。我大声求救,但没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可以进入这个圈子。可以这样说,我为自己掘好了墓,而现在才尝到了躺在里面的滋味。
  我感到痛苦异常,那一刻我开始看到自己人生的错误,但却不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直到我的悔恨和我对自己由于自私而虚度了一生的痛惜充溢了全部身心后,我才从那些死亡的恶魔之中解救出来。
  在此之后,当我重新活过来以后,我就一直都在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灵魂。回顾自己过去的错误,寻求人们的谅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我只能独自面对这一切。
  有时候,我又觉得这样做很难。多年来的冷淡、粗暴已成为我身上的一部分,一种做恶的欲望,仿佛难以挣脱的镣铐,时不时地煎熬著我。我不得不努力克制这股冲动,有时我想,我完了,我身上的恶意快要控制住我了。这个时候,那次脑溢血时看到过的可怕一幕又在我眼前闪现--太可怕了,其中一个张著血盆大口扑上来要咬我,但又不下口,只是把嘴那么张著,贴著我的喉咙……这样多次发作,惩戒的意味越来越浓,促使我对自己的自私、冷漠反省起来,我逐渐意识到冷漠与粗暴带给他人的伤害是多么痛苦。
  这样一点一点地,我觉得自己做过的错事将是无法弥补的,我必须努力去恕回过去的罪……
  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生活于公元前428年到348年的雅典。在其著作《理想国》(The Republic)第10卷中,他记述了西方文明史上的第一个濒死体验案例:尔的故事。
  在一场战役中,一位名叫尔的希腊士兵和许多其他希腊士兵一起阵亡了。当他家乡的人去战场清理尸体时,发现了尔的遗体,虽然已经腐烂但仍然完整。于是把他的遗体带回家。当准备和其他尸体一起活化时,尔复活了。他记述了去另一个世界的所见。首先,尔说他的灵魂脱离了自己的身体,和其他灵魂聚在一起,来到一个地方。那里有一个通道,由此可以从地球到达灵魂世界。在这儿,其他灵魂都被叫停下来接收审判。就象看展览一样,一眼望去,神就看到了该灵魂在地球上所做的一切。但尔没有被审判,相反,神告诉尔必须回去,告诉人们另一个世界的样子。当游览了许多地方后,尔被送了回来。但他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身体上来的,只是醒来后发现自己在死人堆里。
  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图是利用这一个案例来说明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尽管柏拉图深信用推理,逻辑和辩论来得到真理,但他认为最终的真理只能通过一个神秘的觉悟过程才能得到。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来自于一个高层次的圣洁的世界。对他来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而死亡是从这个监狱里解脱出来。出生就是“睡觉”和“遗忘”,因为灵魂进入肉体后从一个非常清醒的状态进入一个不清醒的状态,忘记了他转生之前所知道的真理。“死亡”则意味着觉醒和恢复记忆。死亡后,灵魂会面临神的审判,神会给灵魂展示他生前所做的一切,不论好事还是坏事。
  2.6 濒死体验在中国
  在国外的科学家对濒死体验展开研究几十年后,在中国也终于出现了介绍濒死体验的书籍,比如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新书《濒死体验访谈录》从不同角度探讨死亡,作者例举了大量濒死体验的个案,根据濒死者引人入胜的语言,客观地陈述了人在濒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该书编辑秦千里认为人们对于不可避免的死亡,除了恐惧心理外还有好奇心。而此书不但能满足人们对于有关死亡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使人重新理解死亡,更加珍视生命,更加有意义地生活。在官方大报上也能看到关于濒死体验的文章,例如中国青年报在2000 年 6 月 7 日,就曾刊出了系统介绍濒死体验的文章《人是如何辞世的》。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开始了对濒死体验的研究,我们这里摘抄一段天津安定医院院长、精神医学专家冯志颖,以及其合作者、天津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建勋发表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大众医学》1993年第5期的论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唐山市,一场大地震使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重伤。中国的医务工作者曾对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难脱险的一些人作过调查,他们多是被房屋倒塌砸伤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幸存者当中的半数以上的人回忆说,遇险时不但不害怕,反而思维特别清晰,心情格外平静和宽慰,无任何恐慌感;甚至有的人在这危难之际,还有某种欢乐或愉快的感觉,并觉得思维过程异常迅速,浮想联翩。此时,生活往事有如播放影视,一幕一幕快速地翻转浮现于脑际,飞逝而过,且内容多是令人愉快的情节,如童年嬉逗趣事、婚恋场面、工作佳绩、获奖喜悦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活回顾或“全景回忆”。
  一位唐山大地震时只有23岁的刘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伤了腰椎,再也不能站起来。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濒死体验时说:我思路特别清晰,思维明显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节如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中飞驰而过,童年时与小夥伴一起嬉笑打逗,谈恋爱时的欢...(●[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五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