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弟子规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271217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27 12:19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弟子规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271217


净公上人关于弟子规的讲记敬摘点滴


...起素食,不再吃众生肉了,这个力量在一般讲,自古至今效果都非常明显。我从今之后明白了,不再跟众生结冤仇了。积极的做法,我每天修积功德给这些冤亲债主,我吃的这些东西都是冤亲债主,回向给它,帮助它们念佛求生净土;再有能力的时候放生,爱护一切众生,不再伤害一切众生。这个念头生起,真正有行为去做,许多冤亲债主都可以化解。






●[放生健康·净公上人问答]皈依以后身体出现病症该怎么做?
皈依以后身体出现病症该怎么做?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

    问:我妈妈一九九九年在加拿大往生,今年清明前我有感应妈妈已经往生了,已经往生,要来净公上人的道场,这里才能帮到她。本来七月份要给妈妈做法会,之前一直有给妈妈做法会,但是妈妈说做法会没有用。当我来到这里之后我很欢喜,也很感恩,每天早晨都来诵经念佛,听老法师讲经。很感恩找到真正的老师,又遇到老法师五月在香港讲经,我听得很欢喜,还在十一楼受了三皈五戒。但皈依之后第二天我就开始不舒服,然后去了台湾看医生检查身体,检查了一个月,身体没有问题;精神科的医生检查之后,说我现在像婴儿一样,不能自立生活,有时候记得,有时不记得,要终身吃精神科的药物。当我清醒的时候我自知是业障现前,但有时候不记得自己的事情。现在想请老法师慈悲,为什么当我发心念佛,找到正法时候,却发生这种状况在我身上,让我有时不能念佛,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答:这个事情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你没有发心真正用功的时候,你的冤亲债主不找你,为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你要真正学佛,想求生净土,他就着急了,他要不找你,以后没有机会,以后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他永远找不到你。可见得这个冤亲债主他没有把你放过。所以我们要认真依照佛陀在经典上的教诲,真正求忏悔,真正给这些冤亲债主化解怨结。通常最有效果的方法,如果你自己没有办法去诵经,你请你的亲朋好友,他们能帮助你,发心帮助你,非常有效果,请他们代你念《地藏经》回向给他,这是很好的方法。亲朋好友代你念《地藏经》比一般法师念还有效,为什么?这就是最重要超度是超度的人,超度的人得要有真正道德,那当然是最好,但是这种人找不到;找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那就是诚心诚意,念经、念佛给你回向,真诚心起作用。所以自己亲朋好友真诚心,这是能帮得上忙的,找几个人替你念。部数,你先可以开头念一百部,一百部还没有效,我再念一百部。那一百部我相信对自己的情况一定会改善,改善之后自己一定要念,长时期保持着念经、行善,那就会有作用。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可以结怨,结怨很麻烦,不是这一生,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今天他来报复,你感觉痛苦,他也痛苦,都不好受,所以怨一定要把它化解。






●[放生健康·净公上人问答]如何化解省肌无力症?
如何化解省肌无力症?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

    问:弟子不幸于二00四年十二月中旬,患上不可思议的舌头怪病,感觉中好像长两条筋肉根,舌头底层有抽筋的感觉,即使勉强开口说话,感到非常不舒服。由那个时候起,弟子再也不敢开口说话,成了半个哑巴。而且这个事情是日渐严重,使本人晚晚不能入睡,半夜睡醒很难再入睡,也造成自己患上严重的忧郁症。早在二00二年,本人得此怪病之前两年半,弟子患上声肌无力症所造成的声音嘶哑的病苦,根据台湾一位密宗金刚上师的答复信中指示,造成弟子舌头怪病,是由于本人前世一位婴灵为报冤仇所致。而弟子在患上此怪病之后,马上反省改过自新,尽力布施行善,印善书、放生等,希望把放生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望能化解怨恨。每星期日弟子也去念佛堂祈求佛菩萨加持,祈愿弟子的病魔早日离开,可是到今天弟子感到舌头怪病仍无好转现象。第二弟子经常听法师在电视上讲经时提起,要想治好冤业病,需要找懂得调解之人来化解,才能把怪病治好,弟子现在如何是好?应到哪里去找有德行的法师,发慈悲心帮助弟子消灾解难,使弟子早日脱离苦海?
    答:你能够有这个心就非常难得,从此之后一定要发一个愿,不再跟一切众生结怨,一切众生包括小动物。我们常说,夏天蚊虫很多,蚊子来咬你,你愿意布施,你就供养它吃一顿,你不愿意布施,你就把它赶走,不要一巴掌打死。从这些小地方认真去做,怨结才能化解。真正持戒念佛,这个戒律不要说多,就是十善业就行,认真修十善业,念佛求生净土,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回向给过去、现前一切冤亲债主,要真干。还没有效果,我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认真努力。就像我刚才所提到的一些同修,自己认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做得不错,听到《弟子规》之后才知道差很远,才知道自己不行,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常常听经,常常学习《弟子规》,才真正发现自己确实不够,知道太少,标准太低,所以没有办法感动这些冤亲债主来化解,一定要从自己认真去努力。
    问:弟子在最近六个月来,所患的舌头怪病,跟三年前所患的声音嘶哑、声肌无力病症,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连?
    答:我想应该是有关连。在发病的时候,如果你警觉性高,在那个时候就学忏悔,可能你的病就会好,就不会加重。那个时候你没有意识到,没有认真去努力断恶修善,所以现在就变得更重。
问:弟子每次都是个人进行放生,放生前都默念一遍大悲咒,三十多句南无宝髻如来、宝胜如来、释迦如来、六字大明咒,最后默念回向偈,而没有把放生的东西带去佛堂请法师替它们授三皈依及念佛,这样做是否正确?怎样放生才算如法?
    答:你的放生很如法,只缺乏你应该对这个被放生的这些鱼或者是鸟兽,你要给它做三皈依,不一定请法师,你自己给它做三皈依就可以。这个三皈依,这念的时候是“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你这样子给它念三遍,给它这样子皈依,劝它念佛,求生净土,永远脱离畜生身,这样就如法了。






●[放生健康·净公上人问答]如何调解不治之症?
如何调解不治之症?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


    问:本人业障现前,患重病,医生断为不治之症,身上还有灵鬼附身已有四年,现在念佛听经调解也没有离去,请问老法师如何调解?
    答:他还没有离去是你的功力不够,继续认真努去念。人、鬼都通情达理,以真诚心去调解,一般都会接受。他不能接受,我们的真诚心不够,一切要回过头来,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放生健康·净公上人问答]染上羊痫风是何因缘?有无根治方法?
染上羊痫风是何因缘?有无根治方法?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六)

  问:近年来染上羊痫风的众生日益增多,中西医束手无策,查无病因。请问此类病患众生是何因缘?有没有根治的方法?
  答:根治的方法是忏除业障。这些病因是业障病,凡是中西医都没有办法的,应该是属于业障病。业障病一定要忏除业障,同时也可以找医生治疗,做增上缘。






●[放生健康·净公上人问答]先生被打劫,用什么方法才能使他康复?
先生被打劫,用什么方法才能使他康复?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


    问:弟子是我们这个道场的义工,我的先生在二千年八月被打劫之后,医疗至今昏迷不醒。请净公上人开示,弟子除了诵经、放生、吃素,还要做些甚么,才能使他早日康复?甚至于有什么办法能减轻他的业障,或求生净土?
    答:在这个时代伦理道德完全不存在了,生活在这个世间很痛苦,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而且我们细心去观察现代的人,无论是大人甚至于小孩,他想些什么?他说的些什么?他干些什么?你要细心观察你就感到这个社会很可怕。这样发展下去,二十年之后这个社会不能住了,人跟人在一起都充满了怨恨、怨气,对谁也不相信,父子都不相信。你看现在是儿子杀父母,父母杀儿子,兄弟互相残杀,常常听到。古时候没有这种事情,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到底毛病出在哪里?我们也很细心去观察,根源出在教育。中国谚语所谓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是什么?做父母的,父母没有做好样子给儿女看,你要想儿女将来孝顺,这怎么可能?

    中国教育的特色是在家庭。过去大家庭,不像现在小家庭,大家庭一个家庭人数少的都有几十个人,大的有几百人,这么大的家庭,所以齐家就能治国。小孩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至少从小孩出生,他眼睛张开会看了,他小耳朵也会听了,虽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他已经在学了,大人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都给他很深的印象。所以小孩到了四、五岁就很懂事,大人都是好样子给他看,他就学好了,大人样子不好,他就学坏了。那想想看,我们今天做大人的给婴儿、给青少年给他做什么样的样子?他学得很快,学得将来的效果就变本加厉,我们只有一分坏,他将来有十分坏,他的儿子就一百分的坏,这还得了!我们细细去反省,我八十岁了,我常常给人说,我十岁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的社会状况;二十岁的时候在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真的是流离失所,脱离了家庭,但是走到任何地方,都还有好心人来照顾你,那个时候好人多。现在可不得了,现在你要是流亡的话,谁照顾你?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十年十年你去比较,真的是世风日下,一年不如一年。所以现在这个打劫的风气在全世界哪里都是,这真的是很可怕。

    但是学佛的人知道,人跟人之间四种关系,...(●[净土念佛·净公上人问答]阿弥陀佛的阿字应该要念成丫?对否?)


...萨这一会当中,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是圆教初住菩萨,这才有资格参学;否则的话,你肯定会动心,你肯定会把自己搞乱了。所以,从前祖师大德教学生,他只听一个老师的话。我还受了这一点点教育,在台中李老师我遵守他的教诲十年,十年听一个人的话,决定没有看第二个人的东西。这是什么?你基础打定了,到你自己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真妄,有能力辨别,不会动摇,可以参观,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去学学,心里头如如不动。
    如果看这个也好,看那个也好,样样都想学,那老师如果放你出去参学,那真的就把你前途毁掉了,这就不是真正善知识。真正善知识,你在跟他三十年不开悟,三十年不准出去;四十年不开悟,四十年不准出去。开悟之后才有资格参学,才有资格住山,住茅蓬、闭关才有资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话,这都谈不上,你要好好的学。最重要是跟老师学,在老师会下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就是禅定,就是一心不乱。所以跟定一个老师、修一个法门,这才能够成功。所以我们净宗,净宗虽然是有五经一论,实际上,还要强调一门,我依哪一门都可以,这六种东西都行,随便哪一种,一生不改变。平常抽一点时间看一看,做做参考帮助理解,行,一定是一门主修,一生不可以改变。好,这个问题我就答复到这里。





●[道场法会·净公上人问答]如何改变道场破烂的局面?
如何改变道场破烂的局面?
摘自《学佛答问》(答澳洲参学同修之四)

  问:这是庐江徐居士问的,他说他在汤池,许多居士邀请办了一个"实际禅寺下院念佛堂",每天有十多个老人念佛。奈何经济拮据,道场破烂,已与庄严道场步履艰难。
  答:这个事情不能求人,求人就很苦,困难是我们的业报,这个一定要知道。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常常教导我,因为那个时候,我确实,也曾经跟诸位说了,贫穷下贱也到了极处。章嘉大师告诉我,这是宿世的业障,必须要承受,要能够忍得住,忍得过,认真努力修行。愈是在困难的时候,愈是在有灾难的时候,愈要专心,这样子你的心没有怨恨,没有恶念,就能提高你自己的德行。德行提升,智能也增长,就能感动佛菩萨来帮助你。
  人不可以求人,求人太可怜,求人看人的脸色,决定不能成就,你的心是散乱的。所以,章嘉大师教导我一生求佛菩萨。求不到的时候是我们的业障,有业障障碍住,要知道把业障消除,忏悔业障;业障消除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听老师的话,我相信老师的话,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把自己的困苦转过来,转过来怎么样?能活得下去,衣食勉强能维持了。到二十年,这大家晓得,我才有一个小道场,不是我学佛二十年,我讲经二十年,你才晓得过去生中没有福报。我学佛七年出来讲经,讲经二十年,就是我学佛二十七年,才有一个小小的道场。这个小道场在台湾只有五十坪,五十坪在中国算平方米是两百个平方米,就那么大的一个讲堂。
  又再过十年,这三十年,讲经三十年,福报才现前。我今年讲经四十六年了,无论是福、是慧、是健康长寿,真的,都像老师所讲的,有求必应,尤其在福慧上得心应手。你的业障没有消,今天有别人来帮助你,拿出几百万来给你,给你建道场,对你是福还是祸?给诸位说,对你是祸不是福,你肯定往下堕落。佛菩萨加持是你的德行、智慧成就,你才能够得佛力加持;魔王来加持你的时候,是你的贪瞋痴慢增长,你肯定堕三途。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破破烂烂的小茅蓬,好!好在哪里?对于世缘没有一点贪恋,容易成就。我在三十岁的时候,辞掉了工作,想出家,亲近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蓬。那个茅蓬真的是茅草搭的,墙是用竹子编的竹篱笆,竹篱笆外面涂一点水泥,可以防水,那样的简陋。地是泥土地,每天扫地的时候都是泥土。只有佛堂,佛堂是很小的一个佛堂,五个人,茅蓬只住五个人,就是佛堂那一块铺了地板,其他都是泥土地,非常简陋。人有道心,没有一丝毫贪求,心是定的。如果我们看到别人道场兴建富丽堂皇,那是有庙没道;这破破烂烂的,它有道。要着重在道,不要讲求庙,一切让它自然形成,这叫随缘。如果我们有意要怎样怎样做,攀缘,攀缘的结局都不好,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破破烂烂的小茅蓬好,你会有成就。






●[道场法会·净公上人问答]建立多元文化中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建立多元文化中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二)

  问:建立多元文化中心的意义与作用?天津道场应怎样做?
  答:多元文化主要的目标是团结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最后达到不同的国家;终极的目标是世界和平,希望能够化解一切冲突,全世界人都能变成一家人,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就是《弟子规》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这就是多元文化的目标,多元文化的方向。不管他是哪个国家的人,也不管他是哪一种人种,白人、黑人都不分,只要是人,我们都是以平等心去关怀、去照顾,互助合作。这是多元文化的意义。
  天津道场是个很特殊的,我了解之后,你们是个佛教的道场。佛教道场用多元文化中心,前面要冠上一个"佛教多元文化中心",这样才能够符合。如果单单是多元文化中心,会让人产生错误的观念。佛教里面的多元,是以佛教为主轴来推动多元文化,这也很好,也很难得。就是我们在各种不同文化阶层里面,就从宗教下手,团结所有一切不同的宗教,从这个方向做就很有意义。






●[道场法会·净公上人问答]比丘尼法师可否上座主法三时系念?
比丘尼法师可否上座主法三时系念?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四)

  问:做"中峰三时系念法事",比丘尼法师可否上座主法?
  答:法会、佛事当中的主持人,佛在经上没有指定一定是要出家男众,没有指定。既没有指定,那当然都可以,不但出家女众可以,在家男众、女众也可以。这个事情是跟鬼神打交道,问题是你有没有德行真的去帮助他。如果你没有德行,照着法本去念,鬼神会讥笑你,瞧不起你,甚至于会捉弄你,这个事情我们也常常听说,自古以来就有。所以,超度法事起源不是很久,诸位要是细细去看历史,佛教当年传到中国是教育。什么时候变成宗教?这个时间并不长。早年我在大专讲座任课的时候,这个讲座是道安老和尚主办的,我们常常在一起。我也曾经就这个问题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教是什么时候变成宗教的。他告诉我,大概是在清朝中叶,也就是乾隆以后。变成宗教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日本把佛教认为是宗教,所以这个概念是从日本传过来的。
  中国过去,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人把佛、把儒、把道都看为三家,儒家、道家、佛家。他们都是社会教育、都是教人修身养性。佛法是最为鲜明,这个目的很清楚,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果报,果必有因,苦是从迷来的,乐是从觉来的。你要想离苦,你必须破迷;你要想得乐,那你一定要开悟。所以它是教学,绝对不是迷信。特别是佛门里面,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都称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这个字的意思,佛这个字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跟中国人讲的圣人意思很接近,贤人、圣人。你看看《佛学字典》里面的批注,注佛是智的意思、是觉的意思。所以,一个有智慧,一个真正觉悟的人,在印度就称之为佛陀。菩萨也是觉悟的人,觉悟得不圆满,阿罗汉也是觉悟的人,觉悟得并不够深。这些名词术语,它的真正含义我们一定要懂。
  所以超度,特别超度佛事跟鬼神往来,最重要是德行。你们看看倓虚老法师的传记《影尘回忆录》,是倓老口述的,大光法师笔记的。大光也都往生了,都不在了,多年我们都是好朋友,往年他老人家在的时候,我每次到香港来,他一定会找我,还有圣一法师,好朋友。《影尘回忆录》,倓老说了一个故事,这故事都是事实。倓虚法师是中年出家,没有出家之前就学佛了,跟几个朋友开了一间小的中药店。其中有个朋友姓刘,也是很虔诚的佛教徒,在家的佛教徒,他是专读《楞严经》,你看到有个标题说"八载寒窗读楞严"。不错,有相当的功底,八年念《楞严经》,天天不间断,念《楞严经》念了八年。
  他说,有一天中午顾客很少,他们在药铺柜台打瞌睡,睡着了,睡午觉睡着了。睡着之后他做了个梦,梦到有两个人来找他,到他的店铺来,他一看到之后就很不自在。这两个是什么人?真叫冤亲债主,是为了财务上的问题打官司,这两个人输了,刘先生胜诉,那两个人气死了,上吊自杀。这两个人来了,他说这是找麻烦的,但是看这两个人的态度很温和,不像是找麻烦的样子,走到他面前,就跪在他面前。他就问他:"你有什么事情?"他说:"求超度。"刘先生这下放心了,他不找麻烦,求超度。他说行,要我怎样超度你?他说只要你答应。行,我答应你。看到这个鬼魂踩到他的膝盖、踩他的肩膀,升天了。你看看什么仪式都不要,在家居士。
  这两个人走了之后,一会儿又来了两个,两个是他已经过世的太太、一个女儿,走到他面前,也是跪到他面前求超度。同样的方法,只要你肯答应。答应你。看到踩着膝盖、踩着肩膀升天了。所以,超度是要你自己真正修行的功力,不在仪式。你没有这个功夫,没有这个能力,仪轨做得再好,做得再好看,没有用,超度不了的。所以,这个道理你要懂得,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德行。
  超度佛事里头,现在最普遍的是《梁皇忏》、《慈悲三昧水忏》。你看看,《梁皇忏》的主法是宝志公,宝志公大家都知道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再来的,那还有什么问题?《三昧水忏》,你们在前...(●[净土念佛·净公上人问答]阿弥陀佛的阿字应该要念成丫?对否?)


...配合。
    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就像我们的身体,所以你仔细常常想身体,每天早晚都会照镜子,照镜子你想这个身体。身体是个宇宙,身体是个国家,眼、耳、鼻、舌就是各个不同的族群,里面五脏六腑就是不同的宗教。你看这一个身体,眼它管看,耳管听,眼不干涉耳,耳也不干涉鼻,但是它们都能配合,都能互助合作,这就身体健康。如果它们又打架,又不配合,这身体不就毛病就出来了?毛病生了之后,损害整个身体健康。由此可知,我们跟族群、跟宗教、跟其他不同文化如果要不配合,带给整个地球的灾难,地球是一个身,你常常从身看你就会开智慧。
    宇宙是一体,地球也是一体,一切众生都是一家人,所以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冲突矛盾就会化解,安定和平才能够落实。从我们自己带头去做,不要希望别人,希望别人永远会失望,一定要自己做到跟别人配合,这就对了。别人不跟我们配合,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好,要认真反省检讨,更加努力做的更好。我们要学舜王,大舜的故事诸位都知道,你看舜王他小时候处的那个环境,他自己母亲过世了,父亲娶了个继母,继母对他不好。继母生了个弟弟,这一家人,父亲听继母的话,一家人都想害他,置他于死命。他很聪明,他非常爱护家里头每个人,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让家里人不喜欢。天天改,改了三年,把他的父亲、继母、弟弟统统感动了,一家变成和睦家庭。
    邻里乡党,邻居看到这一家,舜这么好,都跟他学,所以就感化了这一个村庄。这个事情被尧王,当时的皇帝尧王知道了,尧王非常赞叹,他能够感化一家,感化这一个村镇。所以尧王召见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他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跟他做朋友,观察他,他的德行、他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到以后发现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真正修行大德,最后尧王把王位让给他,这是中国古代禅让的政治。皇帝选择继承人一定选择有德行、有学问,又很能干,爱护人民,把王位交给他,所以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人讲到伦理道德,头一个就会想到舜王,中国孔子、孟子最佩服的、最敬重的也就是尧舜。尧舜去孔子两千五百年,孔子去我们也两千五百年,五千年前。中国的教育有文字记载,从尧舜就有文字记载,所教的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尧王、舜王自己做到。自己做到,教人好教,自己没有做到,教别人,别人不相信,所以一定从自己本身做起;人家不信,是我做的还不够好,要努力。这样对团体、对自己的修行就有正面的帮助。否则的话,我们虽然很热心,热心是感情,感情往往就失去理智。不听经,不懂得经教,经教是教导我们开智慧,不听经你智慧就少,少智慧用感情,往往就产生矛盾。护法不能够协调,不能够和睦,弘法也不能和睦,这样把佛教形象破坏了。破坏佛教的形象那个罪在阿鼻地狱,我们不能不知道。
    你看今天的社会,多少人对佛教产生误会,我们不能怪他,要怪自己,我们自己做的不好,我们自己宣传的不够,让人家产生这么多误会。学佛的在家、出家的很多,我们不能干涉别人,从自己本身做起,我要做好。几乎全世界的人都把佛教看成宗教,这桩事情我们也不能否认,你看看寺院庵堂它确实是宗教。佛教寺院庵堂本来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变成宗教充其量不超过三百年。我们读书,乾隆时候还没变质,还是教育,你看清朝初年这些帝王,都礼请法师、道长,道教的、有儒家的学者,儒释道三家,几乎天天都在宫廷里面上课,我们现在讲开班教学。皇帝领着他的皇子皇孙、文武百官,天天来接受儒释道的教育。所以,它变成宗教时间并不很长。可是今天我们确实在佛教里面看到教学看到太少了,看到那些宗教仪式形式看得太多。教学是对人的服务,现在这些仪式是对死人服务,不是对活人服务。对死人服务,活人没有受到好的利益,这个东西我们对它兴趣自然就降低了,这个一定要知道。
    我们认识的很清楚,佛教是教育,所有的宗教都是宗教教育,你看经典就晓得。所以,学古圣先贤的东西一定从经典,从典籍里面去学习,然后你再看它的形式,你就晓得他做的如法不如法。如法不如法自己心里明白,也不要去过问,你要去过问,那你就没有智慧。过问,人家他里头有利害在里面,你妨碍别人利害,人家就把你当冤家对头看待,你不是跟人结怨吗?圣人教给我们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不结恶缘。他自己做的不如法,你劝他他要不回头,各人因果,各人负责,这就清楚了。善恶都有报,没有说没有报应的,报应只是迟与早,决定有报应。  




●[弘法护法·净公上人问答]负责人劝义工学佛,义工不喜欢怎么办?
负责人劝义工学佛,义工不喜欢怎么办?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七)

  问:道场负责人劝导义工应学佛,学《弟子规》,但义工感到不喜欢而离开道场,应怎么办?
  答:那就随他去!"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刚才讲,他不愿意学《弟子规》,他不愿学做人,有什么办法?这个无可奈何。所以要学佛菩萨,佛菩萨大慈大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愿意学畜生,你去作畜生,愿意作饿鬼,你去作饿鬼,佛不障碍你,你愿意干什么都可以。等到你哪天干了觉得太苦了,要想求救了,佛菩萨还是来救你,慈悲到极处,这是应当要向佛学习。






●[弘法护法·净公上人问答]许多义工来道场培福不学佛,请开示
许多义工来道场培福不学佛,请开示。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七)

  问:许多义工到道场来服务,目的在于培福而不想学佛,也不想学《弟子规》,于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滋生是非。请老法师开示。
  答:到道场来培福,好事情。真的,世间做大官、发大财的,都是前生在道场培的福报,要不然他哪有那么大的福报?可是培福,你看我们在讲经的时候讲到,我们讲到福德与功德,培福在菩萨所修的六个科目当中,布施是培福,持戒是培福,忍辱是培福,精进是培福。没有禅定、般若,这是培福;有了禅定、般若,前面四项是功德,不是福德。没有禅定,没有般若,只有前面四样才能培得了福,你到道场来培福,你有没有做到这四样?这四样没有做到,到道场不是来培福,是来造业的,那你的果报不是福报,你的果报是三途,是苦报,这个大家要知道。你既然想来培福,你要懂得这四条,四条少一条都不行。
  头一个,你来做义工,你是内财布施,你到这边来服务,来照顾大众。第二个持戒,你要守法。道场的规矩你有没有遵守?你要不遵守,那你不是来培福的,一定要守规矩。第三个忍辱,看到别人有过失,不要放在心上。如果看到别人不对就批评,这个错误,那你怎么能跟人家和睦相处?人家做的到底是对是不对,很多你自己并不知道。所以你这个做不到。进步是要把这个道场的形象、这个道场的影响要向上提升,时时向上提升你才有福。如果你做得不如法,这个道场的形象破坏了,形象往下坠落,你有罪,你哪来的福?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一般道场做义工犯到这些毛病的机会很多,所以不到道场来没事,到道场来反而在这里造业,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修净土的人,世尊教导我们必须遵守两桩事情,"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能持戒、能吃苦,真正发愿求生净土,才能得生。道业能不能成就?关键在忍辱,《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切法得成于忍",你不能忍辱就不能成就。能忍,你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我们也看到有些义工是很难得,他看到这里有些人不太如法,看到心里很难过,不来了,他也不批评,不说话,不来了。这样的态度是对还是不对?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完全对,为什么?不能忍辱,不来了,学佛的机会就没有了,你说这个亏吃多大。人跟人当中有隔阂,有这个看不顺眼、那个看不顺眼,没有想想为什么我看他不顺眼?为什么他看我不顺眼?总有原因!原因如果不是今世的,肯定是过去生中的。过去生中我看他不顺眼,今天他看到我就不顺眼,一报还一报。真正学佛,能忍,能把这个结化解。他看我不顺眼,我对他格外恭敬;他对我批评,我一句话不回他,只念阿弥陀佛接受,时间久了,慢慢问题就化解了。如果说看不顺眼,算了,我不来了。这个结还放在那里,后世再遇到,还是要报的,生生世世不能避免的,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真正会学佛的人,佛门里讲善学,会学佛的人没有别的,就是化解怨结。"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跟人结冤仇,碰到有怨结要想办法化解。化解最重要的,自己内心不跟人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这样才能化解。他轻贱我,我尊重他,时间久了,怨结就解掉了。可不能对立,可不能怨恨、不能报复。他对我怎么样,我要对他怎么样,那就糟了,怨愈结愈深,生生世世都解不开,那就很麻烦。所以,学佛的人不跟人结冤仇。
  善人,我们尊敬他,我们向他学习;恶人,常常找麻烦,侮辱我们的人、羞辱我们的人,我们对他尊敬,他消我的业障。所以都是好人。善人不必逢迎,恶人不要回避,修行就在这里修,把自己的心在境界里面修平。自己这些棱角磨光、磨圆了,你就成功了。你要离开这个境界,到哪里去修去?没地方修。人事环境是最好修行的,也是成就最快速的。这些道理一定要懂,你不听经就不懂。
  所以很多做义工的,我在这个道场说过多少次,希望我们的职工,职员跟义工一定要听经。义工每天听经两小时,我们的职员至少要听经四小时,为什么?因为你们护持道场,你自己对佛法要不懂,完全依照你自己的分别、执着来处理道场的事务,跟佛法不相应。常常要想佛是怎样待人、佛是怎么处世、佛是怎样化解问题,要常常想,要常常学习,我们自己才能不断的向上提升,佛法的形象年年都要有进步,这样功德就无量。佛教形象在社会上好,社会上对于佛教的误会就愈来愈能够化解。对佛尊重的人、敬仰的人、学习的人愈来愈多,那你真正做到了护法,这是真正护持佛法。
  讲到持戒,《弟子规》是基本的戒条,不管你想不想学佛都要学习。《弟子规》是学习做人,你不想学习,换句话说,我不想做人,你就可以不学弟子规。不想做人做什么?作畜生、作饿鬼、作地狱,那你就不要学《弟子规》。你说《弟子规》重不重要?我们这个道场提倡《弟子规》,怎么能不学?所以诸位要晓得,以后我在这里写"不想学《弟子规》就是不想做人",提醒大家。《弟子规》是做人的,不是作佛的。我们最近讲的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是...(●[净土念佛·净公上人问答]阿弥陀佛的阿字应该要念成丫?对否?)


...你去作畜生,愿意作饿鬼,你去作饿鬼,佛不障碍你,你愿意干什么都可以。等到你哪天干了觉得太苦了,要想求救了,佛菩萨还是来救你,慈悲到极处,这是应当要向佛学习。






●[弘法护法·净公上人问答]许多义工来道场培福不学佛,请开示
许多义工来道场培福不学佛,请开示。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七)

  问:许多义工到道场来服务,目的在于培福而不想学佛,也不想学《弟子规》,于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滋生是非。请老法师开示。
  答:到道场来培福,好事情。真的,世间做大官、发大财的,都是前生在道场培的福报,要不然他哪有那么大的福报?可是培福,你看我们在讲经的时候讲到,我们讲到福德与功德,培福在菩萨所修的六个科目当中,布施是培福,持戒是培福,忍辱是培福,精进是培福。没有禅定、般若,这是培福;有了禅定、般若,前面四项是功德,不是福德。没有禅定,没有般若,只有前面四样才能培得了福,你到道场来培福,你有没有做到这四样?这四样没有做到,到道场不是来培福,是来造业的,那你的果报不是福报,你的果报是三途,是苦报,这个大家要知道。你既然想来培福,你要懂得这四条,四条少一条都不行。
  头一个,你来做义工,你是内财布施,你到这边来服务,来照顾大众。第二个持戒,你要守法。道场的规矩你有没有遵守?你要不遵守,那你不是来培福的,一定要守规矩。第三个忍辱,看到别人有过失,不要放在心上。如果看到别人不对就批评,这个错误,那你怎么能跟人家和睦相处?人家做的到底是对是不对,很多你自己并不知道。所以你这个做不到。进步是要把这个道场的形象、这个道场的影响要向上提升,时时向上提升你才有福。如果你做得不如法,这个道场的形象破坏了,形象往下坠落,你有罪,你哪来的福?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一般道场做义工犯到这些毛病的机会很多,所以不到道场来没事,到道场来反而在这里造业,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修净土的人,世尊教导我们必须遵守两桩事情,"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能持戒、能吃苦,真正发愿求生净土,才能得生。道业能不能成就?关键在忍辱,《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切法得成于忍",你不能忍辱就不能成就。能忍,你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我们也看到有些义工是很难得,他看到这里有些人不太如法,看到心里很难过,不来了,他也不批评,不说话,不来了。这样的态度是对还是不对?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完全对,为什么?不能忍辱,不来了,学佛的机会就没有了,你说这个亏吃多大。人跟人当中有隔阂,有这个看不顺眼、那个看不顺眼,没有想想为什么我看他不顺眼?为什么他看我不顺眼?总有原因!原因如果不是今世的,肯定是过去生中的。过去生中我看他不顺眼,今天他看到我就不顺眼,一报还一报。真正学佛,能忍,能把这个结化解。他看我不顺眼,我对他格外恭敬;他对我批评,我一句话不回他,只念阿弥陀佛接受,时间久了,慢慢问题就化解了。如果说看不顺眼,算了,我不来了。这个结还放在那里,后世再遇到,还是要报的,生生世世不能避免的,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真正会学佛的人,佛门里讲善学,会学佛的人没有别的,就是化解怨结。"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跟人结冤仇,碰到有怨结要想办法化解。化解最重要的,自己内心不跟人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这样才能化解。他轻贱我,我尊重他,时间久了,怨结就解掉了。可不能对立,可不能怨恨、不能报复。他对我怎么样,我要对他怎么样,那就糟了,怨愈结愈深,生生世世都解不开,那就很麻烦。所以,学佛的人不跟人结冤仇。
  善人,我们尊敬他,我们向他学习;恶人,常常找麻烦,侮辱我们的人、羞辱我们的人,我们对他尊敬,他消我的业障。所以都是好人。善人不必逢迎,恶人不要回避,修行就在这里修,把自己的心在境界里面修平。自己这些棱角磨光、磨圆了,你就成功了。你要离开这个境界,到哪里去修去?没地方修。人事环境是最好修行的,也是成就最快速的。这些道理一定要懂,你不听经就不懂。
  所以很多做义工的,我在这个道场说过多少次,希望我们的职工,职员跟义工一定要听经。义工每天听经两小时,我们的职员至少要听经四小时,为什么?因为你们护持道场,你自己对佛法要不懂,完全依照你自己的分别、执着来处理道场的事务,跟佛法不相应。常常要想佛是怎样待人、佛是怎么处世、佛是怎样化解问题,要常常想,要常常学习,我们自己才能不断的向上提升,佛法的形象年年都要有进步,这样功德就无量。佛教形象在社会上好,社会上对于佛教的误会就愈来愈能够化解。对佛尊重的人、敬仰的人、学习的人愈来愈多,那你真正做到了护法,这是真正护持佛法。
  讲到持戒,《弟子规》是基本的戒条,不管你想不想学佛都要学习。《弟子规》是学习做人,你不想学习,换句话说,我不想做人,你就可以不学弟子规。不想做人做什么?作畜生、作饿鬼、作地狱,那你就不要学《弟子规》。你说《弟子规》重不重要?我们这个道场提倡《弟子规》,怎么能不学?所以诸位要晓得,以后我在这里写"不想学《弟子规》就是不想做人",提醒大家。《弟子规》是做人的,不是作佛的。我们最近讲的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是作佛的,你要学那个,是作佛的。学《弟子规》是做人的。学《感应篇》,是一个明白因果的人,是真正明白因果的人。确实,这是要写几个字挂在外面。






●[弘法护法·净公上人问答]请开示佛法住世关键在于护法而非弘法
请开示佛法住世关键在于护法而非弘法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七)

  问:老法师曾说,佛法住世,关键在于护法而非弘法。请问此语应做何理解?
  答:这个话我说过很多次,佛法住在世间,最重要的是护持。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入般涅槃的时候,把护持佛法这桩事情交给国王大臣,不是交给一般人。我们从历史上看,历代,可以说到民国才淡化了,满清以前历代的帝王都是国王护法。皇上是佛门的总护法,所以佛法在中国这么样的兴旺,道理在此地。皇上皈依佛法,他也拜老师,他的老师就称为国师。所以是皇上提倡的,上行下效,佛法的推展,就是佛陀教育的推展超过了儒家。主持儒家的教学是礼部尚书,等于像现在我们的教育部长,部长推动儒家教育,可是皇上推动佛陀教育。一般人民还是尊敬皇上,对礼部尚书看得比较淡一点,所以佛的寺、佛的道场,比儒就多得太多。
  有护法才有弘法,譬如建学校,建立道场,学校里面一定有校长、有总务、有教务、有训导。这个名词在佛门里面,校长就是住持、方丈,教务叫首座,总务我们通常讲当家师、监院,他管总务,管训导是维那。实际上职务跟学校是完全相同,你从这里看就晓得,寺院丛林它是学校。寺院的建筑,里面供奉的这些佛菩萨形像,那是一种艺术。这就是在早年的时候,佛教是把教学跟艺术结合在一起,好像我们现在学校跟博物馆结合在一起一样。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学,让你从一切设施,雕塑、音乐、美术这些艺术给你启示,它是这个意思。绝对不是神,不可以把它当神明看待,那你就错了。
  像我们后面供奉的这三尊佛像,这三尊佛像,当中是释迦牟尼佛,两旁边的,一边是阿弥陀佛、一边是毘卢遮那佛,我们这讲《华严经》。一般有道场供养的,一边是阿弥陀佛、一边是药师如来,好像是药师佛管治病的,阿弥陀佛是接引往生的,想成这种意思。我们的道场是讲《华严经》的,所以供奉就不一样。它代表什么意思?让你看到释迦牟尼佛,你就想到他的名号的意思。释迦是什么意思?仁慈,牟尼是清净,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教导我们,教什么?我们这个世间的人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教我们要慈悲、要仁慈。这个心染污严重,所以佛名号里头有清净;换句话说,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释迦牟尼就是这个意思。你念这句佛号,你就要晓得我对人要仁慈,对自己要清净,这是他教育的总纲领。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表示,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佛是智慧、是觉悟,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觉悟,觉而不迷,是表这个意思。《华严经》里面的毘卢遮那佛代表整个宇宙。毘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时是时间,处是空间,就是遍时、遍处,无所不在。你把这三个合起来,什么东西无所不在?智慧无所不在,仁慈无所不在,清净无所不在,这就圆满了,它表这个意思。你要懂得,你一看就明白,不要说了。所以用这个提醒自己,供奉佛像真正的意义是在此地。
  供佛的供具里面最简单的就是一杯水,尤其像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住在高楼里面,空间都不大,所以烧香就少了,为什么?染污空气。香烧太多,空气污染,不好,而且烟会熏得很黑。所以通常我们就把烧香省掉,顶多一天烧一支香就够了,表示一点意思。水要供,水代表什么?水代表心。看到这杯水,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干净,没有污染,清净心,要像水一样的平等。所以,水代表清净心、平等心,表这个意思。绝对不是供养佛,给他喝的,他不需要。是让我们看到这杯水,想到常常要保持清净、平等心。你说这个意思多好,全都是教学,我们不能把它搞错了。
  供花,花代表因,你看植物先开花后结果,因好,果一定好,就是说你要得好的果报,你要种好因,你要多做好事。它让你看到就会想到这个,因不好果就不好,因果一定是相应的。所以,供花、供果就是一个代表因,一个代表果。供灯,从前是点蜡烛,现在点蜡烛也是染污。蜡烛是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这就是义工,牺牲自己,为大众服务。你看这个意思多好!灯、烛都是象征着光明,光明是智慧。这些道理不能不懂,里面一丝毫迷信都没有。但是现在人不懂得这个意思,统统附会于迷信,所以佛教变成宗教,它本来是教育。儒释道统统都是教育,很不幸的现在变成宗教。迷了,就是宗教;觉悟了,就是教育,要懂得这个意思。
  所以护法,你要是不懂佛法你就做不到护法,一定要懂。怎么懂?一定要多读经,要多学习。有听经的缘,一定要多听,听多了你就觉悟了,你就明白了;听了几年经之后,你自己再去读经、研究就不困难...(●[净土念佛·净公上人问答]阿弥陀佛的阿字应该要念成丫?对否?)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