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传统文化是今世之必须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2-10-23 18:49
標題: 传统文化是今世之必须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中华德育蔡礼旭、胡小林、刘素云等老师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演讲》

传统文化是今世之必须—传统道德与幸福人生  刘余莉教授主讲  (共一集)  2011/1/11  印度尼西亚Borobudur Hotel Flores Ballroom  檔名:56-104-0001



  尊敬的印度尼西亚华裔总会的徐主席,尊敬的印度尼西亚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的谢会长,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的谢参赞、锺参赞,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来宾,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应印度尼西亚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的邀请,来到印度尼西亚这个宝地,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传统道德与幸福人生。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中有一句俗话,说你知道了吗?我们经常说我知道了,其实大家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纷争,我们的人生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所以什么是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这个词是由两个字来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说简单一点,这个道就是自然而然的秩序和规律,它所讲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恒常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一样,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如此,这个东西我们把它称为道。什么是德?德者,古代的人把这个道德的德解释为获得的得。那么究竟获得了什么?其实是获得了道。所以我们把得道之人所具有的质量和特征就称为是有德的,而这个得道之人也就是圣人。也就是说圣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表现出来的质量,我们就称为德。这个道德体现在哪里?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学习传统文化?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道德就体现在我们的经书之中,记载在古人的这些经典中,所以我们学习它,对于解决我们人生的问题就会起到帮助。当然经典中讲的道有很多,我们也不能够一一的给大家来列举,今天时间有限,我们给大家举几个恒常不变的道理。第一就是「厚德载物」,第二就是「福田心耕」,第三就是「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厚德载物,这句话相信任何一个中华人民、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都不会陌生。在《易经》上有一句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你外在的财物、身分、地位、名声,都是靠你深厚的德行来承载的。所以在《大学》上有一句话说,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枝叶花果。我们学习植物的人都能够知道,这个植物的枝叶花果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边的根必须也要能够延伸到哪里。所以一个人他能够取得别人不具备的财富、身分、地位、名声,那也绝对不是偶然的,他也一定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德行。

  我们现在人,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一个事实真相,想方设法的用各种不好的手段去获得财富,所以现在人如果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特点,这一个字就是贪。我们现在的人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总之总有一个字放不下。诸位朋友,如果我们很贪财,又是想方设法的以不好的手段去获得财富的话,那你一定要记住,在《大学》上有一句重要的教诲,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学习这一句话,本来可以平步青云,一帆风顺,但是却出现了危机,甚至锒铛入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的财富是以不好的、不正当的方式获得的,怎么样?迟早也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所以中国古人认为财富为五家所共有。哪五家?首先就是官府,我们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赚得的,后来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没收、被充公。所以虽然赚到你手了,你也守不住。

  在我们一个朋友之中有一个在土地局做领导,他说起他们的土地局的局长就特别的羡慕,他说我们这个土地局的局长,豪华的别墅有好几栋,都是别人送给他的,豪华的轿车开着特别的显眼,把女儿送到澳大利亚去求学,一路上都是坐着豪华的轿车送到机场,在澳大利亚求学的时候还给她买了一栋别墅,可以说过着很让人羡慕的生活。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这个货,这个财货是不好的方式获得的,中国古代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个财叫凶财,意思是说给你带来的绝对不是吉祥如意而是灾祸。所以我们就劝他不要向他学习,更不要羡慕他,而且还希望他能够劝导他的领导能够改邪归正。但是他就笑话我们,他说我们这个领导是一个老江湖,他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他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面都多,他说社会经验丰富,肯定不相信这一套,这都是陈芝麻、烂榖子的事。我们看一个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你去劝导他,他也很难听得进去,所以我们即使是想去帮助他,也无能为力。没办法,我们只能坐视事情的发展,结果三年过去了,这个市的市委书记因为贪污受贿被抓起来,当时也就波及到好几个局长,其中有一位就是这一位土地局长。而他被抓起来之后,所有的亲朋好友对他敬而远之,以前送礼的人络绎不绝,现在一提起他都很害怕,生怕和他有什么任何的牵连,把自己牵涉到其中。

  所以在民国初年有一个聂云台先生,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曾国藩的外孙,因为他是曾国藩的外孙,他和满清末年的那些权贵的后人交往得很频繁,耳闻目睹了他们起起落落的情形,最后就写了一本书叫《保富法》,也就是保持富贵的方法。因为我们一般人都知道,赚钱容易,保持富贵可就难了。他也是用他耳闻目睹的身边的案例给我们证明了《大学》上的这一句话,就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家不是这样的赚钱,应该怎么赚钱?明天上午锺博士会有精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学到真正的致富之道。现在有的人很想得开,说这个钱多少才是够,即使我是亿万富翁,我也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而已,我们如果吃四顿饭,晚上加一顿夜宵,那还不是很健康。我们再有钱,我们买了好几栋别墅,诸位朋友,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能够同时出现在两栋别墅吗?我看有这样功夫的人还不是太多。所以我们想开了,那么多的钱,这一辈子我们怎么花都花不完,何必为了这个身外之物挺而走险?

  中国人为什么把这个财物称为身外之物?因为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一天天的衰老,我们希望它很健康,但是还经常的得病,我们希望我们的头脑很聪明,记忆力特好,过目不忘,但是它还是那么样的愚钝。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够掌控,对于这些身外之物你又怎么能够控制得了?我们想明白了,觉得这个财贪得太多也没有必要,更没有必要为这个东西挺而走险,很多人不贪财了,就开始怎么样?就开始贪色,是吧?你看中国的文字都是一个智能的符号,这个色字头上怎么样?诸位朋友,你们真的觉得有一把刀在上面吗?很多人可能觉得那都是形容,那都是比喻,没有那么严重。实际上这句话它绝对不是形容,在中国古人那里有一句话说,「天道祸淫最速」,也就是自然的规律,给那些淫乱的人、过分的人、放纵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最迅速的。所以中国的古代读书人还是做官的人,对于这个字都是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

  譬如说我们知道在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宰相叫狄仁杰,他在年轻的时候可谓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长得英俊潇洒。这一年狄仁杰就去进京赶考,留宿在一家旅店,而这个旅店的主人恰好是一个刚刚死去丈夫的少妇人,白天看到狄仁杰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就不免的暗暗动了爱慕之心,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读书人,虽然晚上了,还在刻苦读书,但是这个时候这个少妇人就主动的来敲狄仁杰的房门。

  诸位朋友,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如果您出差在外,住在一个旅店里,突然半夜有人给你打电话,说请问您需要什么什么服务吗?诸位朋友,我们的反应是什么?狄仁杰他过来把门打开,结果看到一个玉树临风,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这个女子打扮得很妩媚,而且向他主动的说明来意。这个狄仁杰心里也一动,但是很快就镇静下来,突然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位老人家,这个老人家给他看了相,说你一生主贵,以后一定是能够做到达官贵人的,但是你千万千万要小心,千万不能坏在女色的手上,因为色字头上一把刀,因为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狄仁杰他就说,一个人年纪轻轻,又遇到女子主动的来投怀送抱,让我们不动心确实也有点难,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面对女色而不心动?当时的这个老人家就教了狄仁杰一个办法,我们今天也把这个办法教给大家,大家想不想学习?

  他说其实一个人面对女色或者是男色而心动的时候,不过是被表面所迷惑,其实一个人好看不过是好看在外边的一张皮而已,我们再仔细的想一想,在这个皮的底下都是些什么东西?都是一些血肉相连,还有一些肮脏的管道流淌着肮脏的东西。所以这个老人家说,他说人体其实就是一个臭皮囊,没有丝毫的可取之处,如果你遇到女子主动的来勾引你的时候,你可以把她进行这样的观想。你想象着这个女子生病了,躺在病床上已经很久了,也没有人来照顾她,很久没有洗澡,蓬头垢面,两个眼睛眼窝深陷,眼睛里流着眼泪,嘴里还淌着哈拉子,鼻子里还流着鼻涕,还有很多的苍蝇、蚊子闻到了这股臭味,纷纷的过来叮咬她。诸位朋友,当你看到这个情形的时候,你还愿意和她在一起交往吗?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狄仁杰就想到这个老人家的提醒,他把这个方法也教给这个女子,他说妳这样来观我,妳就发现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正是狄仁杰他有这样的德行,他才有那样的成就,他去赶考,一举成名,而且成为唐代的一代贤相,名垂青史。

  我们看一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权势的人沾染了女色,结果我们看到很多的人做到部级干部、省级干部,那是省部级的领导,最后还是锒铛入狱,而您再去调查一下的话,那后边都有女色的原因。很多有钱的人贪上了这个色字,可能是把他自己的财产都给败散掉,然后自己染上了一身的疾病,落得一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结果。我们看到身边的这些例子,历史上的这些故事,就知道「色字头上一把刀」这句话可不是形容。我们明白了贪色也是一场空,但是有一些知识分子,就像我们这样的读书人,特别喜欢出名,因为读书人对这个财富可能看得比较淡,对这个色好像也没有什么过分的贪求,但是就是喜欢想方设法的出名。

  在中国古代的一个家书,叫《了凡四训》上就有这样的一句话,他说这个名,「名者造物所忌」,在世间上享有很大的名声的人,但是却名不符实,基本上都有意想不到的灾祸。诸位朋友,在前不久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很多的名人,结果这些名人都伪造了一些假的学历、假的经历,最后被记者给调查出来,公布于众,自己的名声也就毁于一旦。所以名不符实,德不配位,这个就会给自己招致灾难。当然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个提醒,确实是看了冷汗真流。但是我们知识分子确实是喜欢出名。总之,只要你有一个东西过分的去贪着,而且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都会给自己带来的是灾难,而不是吉祥。

  当然我们说这个财富、名声,并不是本身就是不好的东西,我们可以把这个财富用来办这样的论坛,弘扬中华文化,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名声用来宣扬仁义道德,这个就让你做到实至名归,最后你用这个名声也影响了社会、影响了大众。正是因为这些欲望,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灾祸。所以古人告诉我们,「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我们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又上了研究生,然后又成为教授,这一路走来,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但是我们一个不小心,在欲望面前把持不住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功亏一篑,那是在顷刻之间。

  所以古人提醒我们,面对财色名利的诱惑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应该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好像自己是站在悬崖的面前,别人拿着金钱、美色来诱惑我们,如果我们一时把持不住自己,把这个脚踏进了悬崖,我们还想后悔,还想翻过身来,那就来不及了。所以后悔后悔,都是到后面才悔,已经是悔之晚矣。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修身、齐家都是从格物来做起。什么是格物?在司马光先生那里对格物做了一个解释,就是要格除物欲,也就是使你在财色名利的面前能够如如不动,这个时候你才能够有定力,才能够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讲一讲福田心耕。上午在蔡老师的讲课中也提到了这一句话,中国古人把人的福分用田地来比喻,也就是说我们人生的幸福,我们的福报,都是靠你善良的心来耕种的。这个福田有比较肥沃的三种,古人把它概括为恩田、敬田和悲田。我们首先看一看恩田,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个人他能够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他不忘本,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一个人是有福气的人,他以后事业会有长远的发展。所以中国古人看问题是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要看他现在的享受、现在的福分,而要看他以后的发展。上午蔡老师也讲了,「孝是德之本」,它是教育所产生的根源。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正是从孝敬父母中,我们培养了一个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我们想一想,我们人生在世,谁对我们的恩德最大?无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如果一个人,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能够记在心上,想着时时去报答的话,请问还有谁的恩德会让他念念不忘想着去报答?所以一个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没有树立起来,他不会什么原则都没有,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方式,这件事对我有利、有好处,我就会全力以赴,当这件事由利变成害的时候,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为什么?因为这个孝子有一种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

  在《孝经》上还有一句话,他说一个人不爱他的父母亲去爱别的人,这个和德行的要求是相违背的;一个人不尊敬他的父母亲去尊敬别的人,这也是和礼的要求相背离的。为什么是相背离的?我们想一想,我们出差在外,买了很多的土特产回到家里的时候,我们没有带着这些土特产去见养育之恩最大的父母,请问我们带的这些土特产首先去见谁了?诸位朋友,我们去见谁了?我们都没有经验,我们都是带着土特产去见我们的父母了,是吧?很多人他没有孝道的教育,他没有形成一种恩义、情义的处事原则,买了很多的礼品,没有想到去见养育之恩最大的父母,带着这些土特产去见他的上司,去见他的生意合作伙伴,去见他的领导,因为什么?因为领导可以提拔我,生意合作伙伴可以给我带来财富,但是我的父母已经年迈了,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包袱。所以没有接受传统文化之前,很多人的想法可能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看现在有一个短片,大家先看一看,可能看了之后都会深有同感。这个短片的题目就叫「哪一个是我」。

  那个一进门就喊「肚子饿了,饭怎么还没做好」的人是儿女。那个一进门,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下厨房烧菜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会儿说「粥烫了」,一会嫌「菜咸了」的人是儿女。那个哪怕就一点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饪,力争做出滋味的人是父母。

  那个整天抱怨作业多,实在太累的人是儿女。那个累了一整天毫无怨言,洗衣打扫卫生后再陪读的人是父母。

  那个动不动就开口要钱,不给就生气的人是儿女。那个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却从不在教育投资上吝啬的人是父母。

  那个记不住家人的生日,可一到自己生日就早早召集同学、朋友聚会的人是儿女。那个很少记自己生日,却用心为家人准备生日礼物的人是父母。

  那个早上赖床,还不停抱怨家人叫他的人是儿女。那个深夜入睡,黎明即起准备早点的人是父母。

  那个受了一点委屈,回家苦水倒个不停,以求得同情和安抚的人是儿女。那个在外面受了再多气,回家后却强作欢笑的人是父母。

  那个有牢骚就发,有烦恼就怨,把家当作坏情绪宣泄所的人是儿女。那个把苦埋在心中,生怕让自己不良情绪影响家人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以学业、工作忙为托辞,很少往家里打电话问候的人是儿女。那个在电话里嘘寒问暖,总为家人牵肠挂肚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开口就将家里的积蓄借走,然后舒舒服服住大房子的人是儿女。那个劳累了一辈子,到老还住在破旧小屋里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羡慕人家多么有钱,自己家多么寒酸的人是儿女。那个退了休还不安分,起早摸黑挣钱的人是父母。

  那个宁愿把大量闲暇时间放在娱乐、和朋友聚会,却不愿回家看看的人是儿女。那个只要看到儿女,哪怕就一会儿都神清气爽的人是父母。

  那个娶了媳妇忘了娘、嫁了老公忘了爹的人是儿女。那个为儿女操了一辈子心,老了还帮儿女带小孩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以自我为中心,从不把家人太当回事的人是儿女。那个从不把自己当回事,却总以子女为荣四处炫耀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喜欢把爱挂在嘴边,却很少付出行动的人是儿女。那个从不把爱说出口,却将爱播撒于生活每一块土壤中的人是父母。

  或许只有等到儿女也成了父母时,父母慢慢变老时,我们才会回忆起生活里这些点点滴滴,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爱。

  这个幻灯片大家看了之后可能会有所感触,说我们既是幻灯片中的那一个父母,又是幻灯片中的那一个儿女。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是我们养了儿,又何尝知道父母恩?我们很多人对自己的儿女照顾得无微不至,体贴入微,要什么就满足什么,而对父母却不闻不问,都是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能够回家去照顾、看望一下白发苍苍的父母。所以我们看了这个幻灯片,可能也在想,如果能让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来听一听这堂课,那就好了。上午蔡老师就说了,说每一个人都要学习,都需要学习,但是只有一个人不需要学习,这一个人是谁?就是我们自己。因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觉得别人对不起我们,我们做的很多别人都看不到,但是怎么样?但是没有去反省自己。为什么看不到父母的需要?因为我们的自私心太重了,因为我们心中总想着我的利益,所以看不到父母的需要。

  现在的人就是过着一种忙、盲、茫的人生。第一个忙就是忙碌的忙,是一个竖心旁加一个亡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忙?就是我们的心已经不觉悟了,已经不敏锐了,已经观察不到周围人的需要了,就变成了第二个盲,就是盲目,看不见的那个盲。在母亲节的时候,很多的记者来采访这些做儿女的,说你认为最好的孝敬父母的方式是什么?这些儿子都怎么回答?我要赚很多的钱,让我的父母可以住上大房子,坐上豪华的车子,多有气派!结果这些记者又去采访了这些儿子的母亲,说您认为最好的孝敬您的方式是什么?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母亲基本上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我也不需要住什么大房子,坐什么豪华轿车,我只希望我的儿女有时间陪我聊聊天,唠唠家常,就够了。所以我们因为我们自己的利益,或者说我们自己的事业而奔忙的时候,我们周围人的需要都被我们忽视了。

  这个也是我自己切身的体会,因为我母亲也是对我们出来,总是跑来跑去的去讲什么传统文化不是很理解。所以每一次我要出门的时候都要和她请假,多半的时候她都是很不高兴、很不满意。我就很不理解,我说做这么好的事,大家迫切需要的事,人家都是非常的支持,像锺博士的母亲,都把他贡献出来了,要为弘扬传统文化来奉献一生。结果我的母亲却对我挑三拣四,还给我设置了种种的障碍,让我不得顺利的出行,所以我当时就有很多的怨气。后来我们学了传统文化之后是不断的在反省自己,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母亲的需要。所以我们去做这些事,说是为了大家学习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的根就是孝道,而我们自己还不能够让父母满意,我们还在给别人鼓着腮帮子在讲传统文化。所以我们看了这些老师的讲座,也觉得很惭愧,也希望我们能够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更好。所以我们现在的儿女之所以没有孝道,原因在哪里?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没有表演出孝顺的儿女,让他们来学习和仿效,他们之所以不知道如何孝敬我们,那也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细心的、认真的留意过自己的父母。所以有一个文章写得非常感人,叫「您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像没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在吃饭的时候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

  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的行动永远都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您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这个文章写得非常感人,我在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泪流满面。因为什么?因为到西方去留学,学会了西方的功利主义,觉得父母已经成为我们的负担,而我们自己学业有成,也愈来愈看不起父母,然后说话的时候也是没有礼貌,甚至还经常说一些让父母伤心的话。所以确实是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够孝敬的话,那确实是连禽兽都不如。自然界的乌鸦尚有反哺之情,羔羊尚有跪乳之恩,我们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够孝养的话,那确实比不上这些禽兽。我们正是从孝敬父母培养一个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这种意识,所以我们的事业能够长远的发展,也正是得益于有这个孝敬做为德行的根本。这个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恩田。

  第二,我们讲一讲敬田。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的好,基本上每一次都是一等的奖学金。当时我在人民大学读书,这个一等奖学金意味着什么?就是你每一年的所有的学科考试都必须是优秀,如果你有一门不是优秀,那都是二等奖学金。正是因为自己的成绩很好,结果怎么样?走在路上目中无人,这个眼睛都是往上看的。结果每一次要评三好学生,现在也实行民主选举,同学要给大家投票,结果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一投票的时候大家就都不投我。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当时我就想,都是因为我的成绩太好,他们都嫉妒我,所以不投我的票。这一种想法一直持续到我真正的接触了《弟子规》,听到了蔡老师的「《弟子规》细讲」,在讲座中他就提到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他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而我们现在走到哪里,不仅不能够体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这种境界,反而走到哪里,和哪里的人发生了矛盾,发生了冲突,发生了对立。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和小朋友还能玩,结果玩上了两天就和他有了矛盾,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为什么现在的人、现在的孩子都体会不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了?孔老夫子一语中的,一句话就把原因给我们说出来了。说「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也就是说我们做到了对别人都恭敬,没有任何的过失,对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兄弟姐妹。所以我们对别人要保持恭敬心,首先就要克服傲慢之心。中国人有一句话是「人道恶盈而好谦」。我们观察人际交往,人们一般都喜欢那个谦恭有礼的人,讨厌那个傲慢无礼的人。在《易经》上有一句话,叫「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阳并不是很玄虚的东西,都可以从自然界的现象得到观察,譬如说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而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譬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现在很懒惰,我们就一定知道将来一定有忽然困苦的日子到来,我们看到一个人现在很傲慢,就可以推知总有一天倒架子的日子会到来。

  所以中国人还有一句古话,那就是「富不过三代」,这也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前不久我在北京的出租车上听到广播台的主持人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现在中国人都没有教育富二代、富三代的经验,所以我们必须要到西方人那里去学习,看他们怎么教育富二代的。诸位朋友,在中国的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个家族,他们的家业岂止是承传了两代、三代,那是承传了上百年、上千年而不衰,但是在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居然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富二代的经验。所以富不过三代,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往往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双手创下了事业,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还知道克勤克俭,使事业发展壮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一出生就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没有体会到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业给败坏光了。

  所以中国古人常用一个太极图来表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这个太极图,半边是阴的,半边是阳的,中间有一个界限。如果过了这个界限,意谓着阴阳失去了平均,阴阳失去了平均会怎么样?那就是会引起变化,这就叫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就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消极必长。而那些家业能够承传三代以上的家族,都能够观察到这个规律。所以在《易经》上有一个卦叫谦卦。《易经》有六十四卦,人们根据这个卦象来推卜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军队的未来。在六十四个卦中,每一个卦都有六爻,六爻的爻辞有凶有吉,但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之中,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这一个卦就是谦卦,也就是谦虚的谦。而这个谦卦的卦象是地山谦,高山都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谦卦之中,这个高山宁愿居于平地之下。我们想一想,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就像高山一样,但是他不居功自傲,把这个事情做好之后,功劳推给了领导,推给了同事,推给了下属,结果这样的人,即使很有才华,也不会遭人嫉妒、遭人障碍。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孔老夫子一生所奉行的就是温和、善良、恭敬、俭朴、礼让的德行,而他的后代子孙一直承传到今天,保持了八十多代,两千多年而不衰。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也是把对天道的认识运用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提出了「处柔守慈」的处事原则。所以在《尚书》上也有这样一句教诲,说骄满给自己带来损失。为什么给自己带来损失?因为一旦一个人骄满,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他这一生就不再会有好学的质量,他不再好学了,他的人生就很难提升。所以诸位朋友,今天我们来到这一个会场的人确实都是有福之人,因为我们起码有一个品德,那就是谦虚。如果我们认为自己都会了,比别人做得好了,还用听你这一套吗?我们就不会坐在这里了。谦虚让自己受益,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规律,又说唯天福善祸淫,天道自然的规律都是给善良的人带来福分,而给过分的人、放纵的人、骄满的人带来灾祸,这个都是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推导出来的。所以我们只有保持谦卑心,才能对别人生起恭敬。而我们要对别人保持恭敬心还要克服一个障碍,那就是发怒。这个怒字上面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一个字,就是提醒我们,当我们发怒的时候,就是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我们已经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了,所以才会发怒。所以也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为什么?因为一旦一个人发怒了,《黄帝内经》上说怒伤肝,经常喜欢生气的人就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因为怒伤肝,这个肝上就会出现很多的病症。

  第二,中国人还有一句话说「怒发冲冠」,如果一个人经常喜欢生气,这个血气总是往头顶上涌,这个头顶会经常发热,而这个头顶经常发热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后果?我们看一看,那个植物在很燥热的地方都不是很茂盛,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喜欢生气发火的话,他的头发就不是很爱长。当然大家不要左顾右盼去对号入座。大家还记得中国人有一句话叫聪明绝顶。为什么聪明的人头发比较少?我们去观察一下好像也很有道理,因为这个聪明的人看别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脚,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他就容易着急,容易上火,结果把自己的头发弄得很不爱长。这个确实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弊端。

  而在民国的时候有一个王老善人,他观察了人的性格、情绪和人的疾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句话,说「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就要你的命。所以我们人体五脏六腑之间都有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有恨怨恼怒烦这五种不良的情绪有关。我们知道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就要转怒为恕。这个恕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告诉我们要如其心。如谁的心?如对方的存心。当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将心比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孔老夫子的弟子来请教他,说老夫子,有没有一个字我可以终生奉行的?孔老夫子说有,这一个字就是恕,就是你自己不想得到的,也不要强加给人。在《弟子规》上也有这样一句话,「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诸位朋友,如果您把这一句话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每做一件事之前就反过头来想一想,我希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我?如果我不希望别人这样对我,那我们就不要以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我们知道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就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

  有一篇文章写得也非常好,他说「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譬如说,有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了孩子的手中。还有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给气炸了!」他把钥匙交在了老板的手里。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诸位朋友,你们的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在自己的手中就要把它握住了。如果你把它放在了别人的手上,就赶快把它拿回来吧!

  这个文章确实写得很好,它教导我们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因为从逻辑上说,没有一个人能走进你的内心,对不对?那一个使你生气的人是谁?是我们自己。所以下一次你再生气、再发火、再怨天尤人的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我又把自己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别人的手上。这个是我们要保持尊敬心克服的第二个障碍。

  第三个障碍就是怨。中国人有一句话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诸位朋友,我们看了这句话能够理解它的内涵吗?我们说他明明就做错了,是他做得不好,为什么我看他不顺眼还是我的修养不够?在「《弟子规》细讲」中,蔡老师举了一个故事,有助于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一句话。他说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做出了很多背逆社会的行为,譬如说他看到一个豪华的车子停在路边,虽然他不认识这个车子的主人,但是他上去给这个车子拿着刀子划两道,甚至泼上汽油,一把火把这个车子给烧掉了。诸位朋友,如果您恰好是这个车子的主人的话,你遇到了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们第一反应,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之前就是要发怒,还会说怎么有这样的孩子,真是没有家教!可能这个怨恨不平的心就生起来了。但是当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原因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孩子小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异,没有人给他做人的道理,更没有人让他去学习《弟子规》,他从小就不知道做人的本分在哪里,而且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没有得到这个世间的真情,他和人相处的时候就是怀着冷漠、怀着对立、怀着仇恨,所以他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已经做出了悖逆社会的行为。

  当我们知道这个原因的时候,我们再想一想我们自己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听说传统文化教育孩子效果好,你看我们今天放下了所有重要的工作,来到这里倾听传统文化的教诲,我们听说哪一个学习方法提高成绩特别的迅速,可能是不惜重金的送孩子去学习,我们对自己孩子确实是关怀得无微不至。我们再想一想,这些孩子相对于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很可怜?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看他今天的处境、今天的行为很可恨,但是你再去探讨原因的话,都有值得人同情和可怜的原因。而当我们把这种原因找到之后,我们对他提起的不是不平、不是抱怨,也不再是怨恨,而是去帮助他、去提高他的一种心。所以我们看别人不顺眼的时候,确实是我们的心地不够慈善、不够厚道。

  在当代的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那里也做了一个水结晶的实验,这个实验是从科学的角度给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怎么做的?他把这个水先贴上「爱、感谢」、「我恨你、讨厌你」不同的词,然后放在冰箱里去结晶,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把这个结晶拿出来,放在高倍的显微镜、放大镜下去观察,结果他发现,几百万次的实验过去了,看过「爱」和「感谢」的水形成的结晶是最美的,充满了喜悦,像盛开的鲜花一样。为什么这个水的结晶很美?因为我们给它的意念是爱和感谢。你看这一个是看了「谢谢」,呈现的是美丽的雪花状的六角形。而下边这个图案,是看了「混蛋」、「我恨你」、「讨厌你」、「丑死了」,不能形成完美的结晶,而且是混浊一片,让人一看确实生不起喜爱之心。同样的水,只是因为你对它的意念不一样,它所呈现给你的结晶也就不同。所以我们看别人不顺眼的时候,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不如意,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看他的眼光、看他的心态,就是带着怨恨、带着挑剔、带着抱怨,而没有感恩之心。所以这一个实验,也是从科学的角度给我们证明了,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所以中国古人有一句特别重要的教诲,就是境随心转,也就是说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物质环境,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随着我们的心转变的,而和我们的心最切近的环境就是我们的相貌、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的相貌长得好不好,我们的身体健不健康,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态。那个做警察的人特别有经验,他只要一上公共汽车,他拿眼一扫,就知道哪一位是小偷,因为那个小偷都长得贼眉鼠眼相,而那些抢劫案的、杀人案的这些凶犯,这些犯罪人员,他的脸上也有一种凶相。大家看那些心地很善良的、很仁慈的人,他的相貌就很仁慈,大家一看上午的净公上人老和尚,你看慈眉善目,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仁慈的长者。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我们明白这一个道理的时候,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人际关系和环境,解决的答案一定不在外,一定是在我们的内心。所以在《格言别录》上有一句话,它说「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也就是说德行很高的人,他表现出来心平气和,见到每一个人都有可取之处,都有我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地方,所以他口中所许可者多,就是他口里所赞叹的人、认可的人、肯定的人就有很多很多。相反,那个德行浅薄的人,心地刻薄、傲慢,见到每一个人都有可憎恶的地方、可挑剔的地方、不如我的地方,所以他眼睛中所瞧不起的人、所鄙视的人就有很多很多。我对这句话特别的有体会,为什么特别的有体会?因为我自己以前就是一个德薄者,看到谁做事都觉得这不好、那不对,这不够圆满、那还有待提高,如果换了我,一定做得更好。其实如果真的让我去做,还不一定有人家做得那样的圆满。这个就是我们从学习传统文化中给我们的人生教诲,如果我们能克服傲慢心、克服怒气、克服抱怨心,我们对别人的恭敬心才能够逐渐的提起。

  当然这个敬田还包括对圣贤教诲的恭敬、对传播圣贤教诲的人恭敬,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尊师重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就像我们今天来了很多的听众,大家回去之后,两天,虽然学的课程都是一样的,听的教诲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对我们人生的改变,我们从中所获得的益处,却大大的不同。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我们的心是不是恭敬。当然我们老师其实不需要大家恭敬,因为我们讲完这个课可能过两天我们就回去了,再也见不到大家了,大家对我们恭敬与否,我们也没有说就欢喜一点,对我们不恭敬,我们就觉得受到打击。其实怎么样?其实是我们的恭敬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有帮助。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的人,对圣贤教诲都持批判的态度,还没有深入圣贤教诲,就说哪儿是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说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古代的圣贤经典那都是圣人所讲的道理,而我们现在的一般人都可以对它指手画脚,说哪是精华、哪是糟粕。所以很遗憾的事就发生了,因为我们传统经典中那些精华的东西,都被我们某些人做为糟粕给抛弃了,这个确实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在《易经》上有两个卦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一个卦叫泰卦,一个卦叫否卦,有一句成语,就叫「否极泰来」。这个泰卦的卦象是坤上干下,本来这个干代表天,坤代表地,正常的位置是应该干在上,坤在下,但是在泰卦之中,它们两个的位置互换了,这个天到了地的位置,地到了天的位置,这就意味着他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各自责,天清地宁」。而这个否卦是恰恰相反,干在干的位置,坤在坤的位置,它们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来要求对方、挑剔对方、指责对方,说你应该应该怎么做,但是你却没有做好,这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所以我们和人遇到了不愉快,遇到了误解,遇到了人际关系的障碍,诸位朋友,您去用心的反省一下,一定是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不知道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所导致的。这个就是我们讲的敬田。

  第三,我们讲一讲悲田。这个悲在古代的汉语中解释为恻怆而救赎之,也就是说你要有慈悲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你是对别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如果你不能够对他的处境感同身受,你去捐了很多的钱,目的是什么?你看我能够上电视,我是老板,我有钱,我们是英雄主义,那个称不上悲。你要对他的处境感同身受,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心要去帮助他。所以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切实的行为给以帮助。有很多人看到汶川地震,看到泥石流,看到火山爆发,哭得眼泪直流,觉得被这些人的悲惨处境很是同情,但是要到具体的捐助,他是一分钱都不愿意拿出来,这也不叫悲。所以我们要具备悲,那就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同情,感同身受,第二就是要做出具体的行为给以帮助。

  孟子也说,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这个是仁爱之心的发端。在《论语》上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两句话虽然大家耳熟能详,但是不要把它轻易的错过了,因为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有烦恼,为什么会有压力,人生为什么还有很多的不如意。这个君子人虽然还没有像圣人那样成为得道之人,但是他能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看到别人有需要就给以帮助、给以付出,他总是想到去帮助别人,他没有自己,所以他的心胸总是欢欣喜悦、坦坦荡荡的状态。而这个小人他总是想到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想方设法的去谋算别人,这样的人就会处于郁郁寡欢的忧戚状态。所以诸位朋友,我们人生之所以还有压力、还有烦恼,还有很多的不如意,都是因为我们不能够把目光从自己的身上移开去帮助别人所导致的。

  大家都知道在新加坡有一位华人叫许哲女士,现在有一本书叫《快乐是一种习惯——一百零六岁的快乐法则》,就记载了她的事迹。这个许哲女士在小的时候看到母亲所做的一件事,从此树立了她一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就是要去帮助别人。所以她今年已经活到了一百一十多岁,但是还是身体健康,应邀到世界各地去讲瑜珈。当记者来采访她长寿秘诀的时候,她就说,她说我最快乐的事,就是看到我所帮助的人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很开心,所以整天没有烦恼,因此会长寿。这句话虽然只是她个人的人生体会,后来也为科学家所证明,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布朗教授,对四百二十三位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那些经常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或给予他人帮助的老人,与那些从不为别人提供任何帮助的老人相比,预期寿命平均要长五年左右。而那些仅仅接受别人帮助的老人,他们的寿命却没有太多的变化。而这位科学家也指出,说人们在社会中往往得意于对社会和他人的付出,而不是一味的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去索取。所以我们看到别人的苦难,我们给予同情、给予帮助,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也是成就了自己。所以我们看一个人能不能有发展前途,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就是他是不是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第二就是看他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有恭敬心,第三就是看到他是不是有慈悲心,看到别人的苦难,给予帮助。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我们想方设法的去做好事,就像我们要把这个杯子的水要注满一样,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过失没有改正,这就像这个杯子还有一个漏洞,这个漏洞把你所做好事的那些福分都给漏掉了。所以中国古人说,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从哪做起?就是要从改过来做起。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这个就叫觉悟的开端。但是当我们反省自己过失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不错,好像十全十美,没有什么过失,怎么办?上午蔡老师也给我们指出了五伦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这五伦关系来反省自己的本分。这五伦关系,在以前也是做为知识给它记下来,但是现在我看到这五伦关系的时候,我不再是把它做为知识点来记下,而是用它来反省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是父母的话,我们是不是慈爱教导了儿女,做好了父母的本分?如果我是做儿女的,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养父母,能够赡养他,让他衣食无忧,能够养父母之心,让他能够生活得很和乐,而且让他能够有闻听圣贤的教诲,有远大的志向?我做为领导者,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做到了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不仅仅领导了下属,而且关爱他,而且教导他?我做为下属,对领导交给我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不是尽心尽力的加以完成?做为丈夫的,是不是做到了有恩义、有道义、有情义?做妻子的,是不是有良好的德行,能够起到相夫教子的作用?做兄长的,是不是友爱、关心了弟弟妹妹?而做弟弟妹妹的,对于兄长是不是保持了恭敬心?我和朋友,和平等的人相交往的时候,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守信?所以我们从这五伦关系中来反省,我们就能知道自己的过失在哪里。这个就是我们讲的第三个问题。

  最后我们把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点心得体会也汇报给大家,我自己觉得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得力就是守住了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第一就是「一门深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去做学者,不是去谈玄说妙。孔老夫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学者学习圣贤教诲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现在的人学习圣贤教诲是给别人看的,是装点自己的门面的,在我们朋友聚会的时候、在酒席之间我可以说孔老夫子怎么说,《诗经》上怎么说,这个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从大学开始专业就是伦理学,学的就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但是我一直把这个传统文化做为学问去研究,用来写文章、拼职称,从来没有想到去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教诲。结果怎么样?结果我们所学的和我们自己的行为、生活毫不相关,没有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真实的利益。

  所以我们要一门深入从哪里入手?可以从《弟子规》来入手。因为这个《弟子规》它是做人的规则,也就是说不分种族、宗教,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必须要学习《弟子规》。有的人把这个《弟子规》给它形容为交通规则,就像我们开车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才不至于和别的车发生冲撞,我们做人必须有做人的规则,我们才不至于和别的人发生人际的矛盾。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老师,像上午的蔡老师、明天的锺博士,他们都对《弟子规》有详细的讲解,这些讲解给很多的企业、学校、还有单位,都带来和谐、带来幸福,希望大家回去好好的看一下。

  第二就是长时熏修。我们今天听了一天的讲座,觉得人生不学传统文化那真是白活了,自己很多的错误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真是太好了!结果我们走出这个教室来和我们的亲朋好友去交流的时候,他们就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学这一套,然后你这个信心就一点一点的被他们给浇灭了。所以要长时熏修。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人人都熟读四书五经,《弟子规》更是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在这种时候三日不读书还面目可憎。我们现代是什么时候?我们现在很少能闻听圣贤教诲,打开网络、媒体到处都是让人引起贪瞋痴慢的内容,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我们一日不读圣贤书就面目可憎,就回到我们原来的那种状况了,所以要长时熏修,还有就是要亲附善友。今天很多人来到这个会场可能是被朋友给拽来的,甚至是被朋友给骗来的,是吧?如果您属于这种情况,你要特别感谢你这位朋友,他是你真正的善友,为了让你学习圣贤文化,都是不择手段,是吧?古人有一句话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和那个善良的人交朋友,在一起交流,你就像在雾水中、露水中行走一样,虽然它打湿不了你的衣服,但是你能够常常蒙受他德风的滋润,这个是亲附善友。最后最关键的一句话就是身体力行,从改过、从五伦关系、从《弟子规》做起,能够使传统文化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之中。

  最后我们也用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讲座,「人战胜自己是最难的,所谓的竞争绝对不是和别人争,而是和自己的习性争。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听了今天的讲座,很多人也在反省自己,我们的人生走了很多的弯路,做了很多的错事。乔布斯他也有一句话,他说「人生中能够从挫折中站起来,那么就能够将经历变成财富;如果倒在挫折中站不起来,那么挫折的经历就是一场灾难。选择灾难还是财富,完全取决于你面对挫折的态度」。我也希望今天的讲座只是我们学习圣贤教诲的一个开始,而绝对不是结束,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把传统文化的教诲力行在自己的生活中,为自己的家庭、事业,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