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讲劝进集第一〇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8-24 20:05
標題: 净公上人讲劝进集第一〇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劝进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贤菩萨跟其他的菩萨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这个「普」字。你看看在中国示现的,大乘法里面四大菩萨,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名号上都没有「普」,为什么?他们代表的是一门。普贤菩萨代表的是一切法门。我们为初学介绍,为完全不懂佛法的人介绍,大乘法从哪个地方入门?从哪里学起?从地藏菩萨学起,地藏代表的法门是「孝亲尊师」,他代表这一门,世出世间法的基础就在这里。所以我说《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净业三福的细说、广说,《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纲领就是净业三福,就这十一句。这部经就是这十一句纲领的详细说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们诸位细细想想,跟《地藏经》仔细对照对照,《地藏经》是不是说明这十一句?所以那是大乘法的根本法门,大乘法的启蒙教科书,我们不在这上奠基础怎么行?
  早年我对於每一个新建道场,第一部开讲什么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你道场有地,物质这个地有了,你就要建设心地,《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心理建设,所以从它学起。然后再把净业三福扩展,就是观音菩萨的法门。观音菩萨讲什么?慈悲济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们的境界尽虚空、遍法界,平等普度一切苦难众生。六道凡夫遭难,没有福报,物质生活缺乏;没有智慧,精神生活贫乏。四圣法界里面物质生活没有问题了,都有福报了,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有福报,都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九九卷)  2001/1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99》)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两句经文,合起来看,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忆佛念佛」,忆佛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所以它的果报「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理上搞清楚了,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
  方法从哪里下手?要从《观经》三福上打基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讲起步,先道理明白,我不怀疑,我知道我修这个法门,我有作佛的理论依据,现在我要求的是方法。方法的基本,这个基本就是凡夫修行作佛的基础,根本的条件。佛讲了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认真做到。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十一句,统统要落实、要做到。佛最后告诉我们,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修行证果,都是以这三条为基础。
  那么我们知道,三世诸佛修行,绝对不是一个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是共同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净业三福学起。先把基础打好,然后再修学净宗,哪有不成就的!不但成就,而且是非常高的成就,这都是真话,都是事实。你搞其他的法门,还是要以这个为基础,你有多么高的成就?那看你自己修学的功夫,断惑证真的功夫,戒定慧三学的功夫,才能提升你的等级。净宗念佛法门,也是奠定在这个基础上,没有例外的。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一四卷)  200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14》)


...们想想做不到,所以我劝同学,你能把《沙弥律仪》落实了,你就肯定得生净土,往生净土很可能生方便有余土,那是你的至处。再能把第三条做到,第三条「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真正落实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菩提心,舍己为人。「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念佛成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一丝毫都不怀疑,把什么念头都打掉,我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什么?想阿弥陀佛的存心、阿弥陀佛的弘愿、阿弥陀佛的行持,我要学他。「读诵大乘」,这个大乘,净土五经一论都是大乘,不必念别的,念本科就好。其他大乘经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学,绝不让自己分心,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完全集中在一处,容易成就。「劝进行者」,这是我常常讲的,我们完全落实,做一个好的形象给九法界众生看,这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一生精进不懈,你可能是上上品往生,生实报庄严土。
  净宗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这些年搞清楚、搞明白了,想不想去?这个关系非常非常重要,要依教奉行。经不能一天不读,现在不但是要读,要理解,真正清楚、真正明了,要落实,把它做到。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其他的事情鸡毛蒜皮,小事一桩。为什么?你总要离开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时日很短,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谚语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要常常想想。《八大人觉经》上一开头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何况我们处在今天这个时段、这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六卷)  2001/12/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6》)


...的看破,你没看破,所以你放不下,你不能落实。如何能放下?看破就放下了,看破难!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要看破,只有一个途径:读经、听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看破,看破就是觉悟、明白了。你果然觉悟、果然明白,那个「放下」还得人劝吗?不需要,自自然然就放下了。没有明白、没有觉悟,「放下」好难过、好不容易。这个事情,就像有一些小朋友,三、四岁的小朋友,他很喜欢穿他那花衣服,你要把它脱下来,他又跳又闹,死也不肯脱下来,看不破!如果真看破了,这个衣服脏了,换下来洗一洗,更换一件好的,他很快乐,不要别人脱,自己就脱掉了。迷执造成的错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方法妙极了,这是三福里第三福。「劝进行者」就是与一些同参道友,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研究讨论当中教学相长,真的会有很大的进步。你学了,你没有机会跟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学得再多,古人所谓「闭门造车,孤陋寡闻」,你得不到启发。跟大众在一块,你讲这一段、讲这一部,别人听了提出一些问题来向你请教,所提的问题是对自己的启发,从这些地方,把自己的境界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教学相长,学生得利益,老师也得利益,老师教学生,学生资助老师,师资之道,相辅相成。
  古时候有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古时候教学都是义务的,三家村私塾先生,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虽然人家不重视,他所累积的功德是世间任何行业不能跟他相比的。这一生虽然穷困潦倒,来生得大福报,为什么?他做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四一卷)  2001/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41》)


...,真诚心就是菩提心的本体;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这不好懂,我说了六个字:「清净、平等、正觉」;回向发愿心我说了两个字,「慈悲」,慈悲心。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种心,合起来就是大菩提心。我们的心是不是这个心?也就是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与这五条相应不相应?果然念念都与这五条相应,我们真的是发菩提心了。发菩提心之后,「一向专念」。
  现在问题在哪里?一向专念的人很多,确实一天有念十万声佛号的,念三万、五万我见得很多。他能不能往生?很难讲,要问他有没有净业三福的基础,有没有真正跟菩提心相应?净业三福十一句,我们要认真做到。三福里面有发菩提心,在第三条头一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慈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问题是我们要把它真正落实,要把它真正的做到。这个样子念佛,我们的条件、我们的标准,「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了,我们取西方净土才真正有把握。在修行证果时间上来讲,超过一切菩萨果位,他们要无量劫才能成就,这个法门一生就成就了。
  那你要问,这个法门是什么人提倡的?我老实告诉你,普贤菩萨提倡的,文殊菩萨同意的。普贤菩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就跟进,以身作则,劝导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发愿求生净土。这个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看到这个气象、看到这样的事情,能不动心吗?能不觉悟吗?要真正修行!我把净业三福落实在三部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四五卷)  2001/12/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45》)


...定。我们对於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般若。但是诸位晓得,这有没有波罗蜜?有没有波罗蜜,就看你是不是菩萨?如果是菩萨,你所修的就是波罗蜜。你要不是菩萨你是凡人,凡人这个六种是修福,福德;如果是菩萨种性,这六种叫功德。怎样把自己从凡夫提升到菩萨,这个很重要。实在讲提升的那个纲目,就是《观经》三福。所以菩萨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无量无边功德,都是六波罗蜜、十波罗蜜。我们晓不晓得这个意思?
  三福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一步一步提升,第一福在四种根机里面讲是人天根性;提升到第二福,第二福是二乘根性,「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提升到第三层,菩萨种性,「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自行化他。这样,你才知道净业三福是多么重要!真正叫你转凡成圣,三福第一福是凡,第二福是小圣,第三福是大圣。把这个疏忽掉,那有什么法子?没有法子了!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实实在在讲就是你懂不懂净业三福,你会不会净业三福,你能不能修净业三福?如果不能修,不管你学什么经论,你怎么样用功,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实话,我们不能不知道。希望好心发心出家的或者在家学佛的同学们,不能不留意,不能不认真学习。净业三福我们曾经做过专题讲演,留著有录像带、录音带,提供诸位同修做参考。如果到外面有人请你讲经、讲开示,多讲这个题目,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本经第八会「离世间品」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二卷)  2002/1/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2》)


...。所以我们今天学什么?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你不能不好好的修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亲、尊师、慈心落实在十善业道上。没有十善业道,前面三句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十善我们是不是认真的在做?这是对在家学生说的,我们要知道,对在家学生说的。对出家学生,那就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我们把标准降到最低是《沙弥律仪》,不能够落实《沙弥律仪》,绝对不是佛的出家弟子,不是!你想这个多重要。我们要想把佛教从我们身上复兴起来,这是大事因缘,从哪里做起?从《沙弥律仪》做起,你才能真正护持正法久住,否则的话必定落空。
  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菩萨的法。我跟大家讲,这一条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净业三福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三部经要熟;不但要熟,要做到。《地藏经》确确实实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一点都没有错。我们早年七门功课里头,是用《了凡四训》、《感应篇》、《四书》、《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代替了,《感应篇汇编》代替了戒律。但是这种修行法,可以往生净土,不能令正法久住;也就是可以自度,也能度化众生,少数,不能令正法久住。令正法久住,一定在戒律。《感应篇》那是善法,不是戒法,戒法跟善法不一样,善法是福德,戒法是功德,这里头不相同。修善得福,持戒得定、得入三昧。这是说教理跟教义都要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总的来说。
  再就行上来讲,「於行不习苦乐二边」,习是学习,走中道,苦乐两边我都不学习。这个行怎么作法?随缘,不用修无益的苦行,也不能够修、不能够学法身菩萨那样的事事无碍,我们学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五卷)  2002/1/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5》)


...善,你怎么能学佛?善男子善女人在经教里面有三个等级,你看看这个经是什么经。《华严经》上看到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是小乘经,须陀洹以上,确确实实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这个以上是善男子善女人。人天小法要具足十善业道,我们一般凡夫五戒十善具足了,这是善男子善女人,最低的,我们今天讲善人。所以我们看经教,你就晓得善男子善女人是与哪一个标准相应,这个说法跟净业三福相应。净业三福里面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最低的善男子善女人,人天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二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净业三福,很明显的讲出这三个标准。我们展开经卷,这个经是不是为我讲的?佛在经上称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要想一想:有没有我的分?我在不在其中?我在其中是哪一个等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四句:
  【往一切刹诸如来所。】
  这一句是说修学一定要有个依靠,在佛法里面讲依止,现在我们一般讲依靠。第一要依靠一个好老师,第二要依靠一个好的道场,也就是学习的环境,第三要依靠好的同参道友。这一条就是讲的场所,很好的一个修学的场所、修学的环境。那是什么地方?『一切刹诸如来所』。「刹」通常也就是指佛教的道场,寺院、庵堂。我们尊敬别人的道场,常常称它作「宝刹」,言语文字...(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九卷)  2002/1/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9》)


...,你这一天当中毫无进步。这五个科目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我们今天提倡的《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感应篇》、《沙弥律仪》,都是想达到圆满这五个科目,五个科目是我们的纲领,这些典籍是细目、是手段,达到我们的目的。
  为什么要学这些科目、学这些经典?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上,《十善业道经》完成这个科目,完成三福头一条。否则的话,你这四句念一念,白念了,你怎么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落实在《沙弥律仪》、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我们用《太上感应篇》、用《沙弥律仪》来落实这一条。第三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四句话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几门功课是完成净业三福的,我净业三福真的扎根了。所以学院的教学是从根本下手,绝不好高鹜远,好高鹜远没有不落空的,扎扎实实从根本上下手。
  现在我们看这些年轻人,许多在中国、在外国大学毕业,拿到硕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不会做人,书念得很好,什么也不懂,在大庭广众之下,手足无所措。这是什么原因?基本的生活教育没有学过。最基本的是《弟子规》,我们把它列入第一个课程,我要求大家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里做起。我到这个地方来,每一次来我都细密的观察你们做了几条?做得像不像?你们做得很像、认真做,我全心全力帮助你们、照顾你们;你们如...(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0三)  2002/1/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03》)


...之后,接著就是教你持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学佛,「具足众戒」就是五戒,五戒每一条都做到,叫做具足。「威仪」是处事待人接物的规矩、礼貌,你懂不懂?现在这个社会虽然已经不讲「礼」,但是你有礼貌,处处受人欢迎,处处得人帮助,这礼貌还是好事。虽然社会一般人不讲,但是真正有礼貌的人,人家都欢喜你,也都尊重你,对你有好感。由此可知,礼貌是人的天性,内有诚敬,外面自然就具足规矩、礼貌,这东西不学不行。「不犯威仪」,威仪是今天我们讲的良好的风度。在大庭广众之中,言语动态都有分寸,博得大众对你的好感,这是做人基本的道理。试问问,你有没有?第三条是大乘菩萨修的,最基本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说:「其他的你所学的,我就不要问了,就这三条你有没有做到?你老老实实说。」然后你才真正发现,你排斥佛来度你,你拒绝一切菩萨来帮助你,我讲的话都是实话。
  这一首偈是说佛,当然也包括菩萨摩诃萨有能力摄受众生、教化众生,他有能力。这个「摄受」,摄字意思很深。「摄」像磁石吸铁,我们今天讲磁铁、磁石,它能够吸铁。诸佛菩萨的智慧德能相好就像磁石一样,众生一接触就被他吸引;我们今天讲磁场,这个磁场太好了,进入这个磁场他就舍不得离开,有这样的力量。「能摄」,什么能?就是智慧德能相好。第一首里面是讲的「身语深广」,摄受众生;这一首是讲的「语业」,第二首是讲的「身业」。教化众生,我们在经上看得...(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二二卷)  2002/02/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22》)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吗?这两句话落实在《弟子规》。我们的《弟子规》要求一定要做到,不是会念会讲,那有什么用处?那变成讲学了。「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要落实在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要做到,我要求能背诵,能讲解,能做到。这是三福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把它落实在《沙弥律仪》。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分量不多,一定要能背诵,要能落实,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我要求的水准很低。这才是真正出家人,真正是佛的出家学生。第一条真正能做到,你是佛的在家学生。第二条如果能把《沙弥律仪》做到,你才是佛的出家学生。否则的话,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
  所以前面两年所学的,就是这四门功课,主修的:《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果你还有能力,还可以加一样助修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正助双修,总共是五部。四部是主修的,有一部是助修的,两年要完成,两年不能完成淘汰掉了。有这个基础,然后学我们的本科,三年的时间,净土五经一论,我们要读诵,要讲解,要依教奉行,这总共是五年。最后的四年是你专攻一门,你用四年的时间深入,一门深入。九年的时间,完成我们的学业。我不能像古大德那个十六年,为什么?现在人根性跟古人不相同,如果订上十六年,恐怕一个学生都找不到。我订上九年,我能找到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四卷)  2002/4/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4》)


...做一个好的学生,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真正把它做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句我们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部经在去年详细的讲过一遍,有光碟流通,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要把它做到,落实到自己实际生活当中。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我们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我们要求的水平不高,最低的水平,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要求「具足众戒」,具足就是这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二十四门威仪都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三福最后的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一条我们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我们的心地,藏是心地里面的宝藏。我们要藉著这一条的教诲,这一条的四句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地藏经》里头来学习,来开发心地宝藏。所以这个课程,我们一定要在两年当中把它完成。
  佛讲了,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看看,这个话说得多重!多么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从我们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的因、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所以这三条,无论你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以这三条为基础。你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成就。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无论你盖什么房子,地基是一样的,基础一定要坚固。
  有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八卷)  2002/4/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8》)


...给你讲真话,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念念三皈这个偈子,拿一个皈依证就算是皈依了。不是的。真正要做到对一切人事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确实实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的三皈就得到了。三皈落实在戒律里头,禁戒!在家同修五戒、菩萨戒,需要有人给你细细讲解,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落实?你要怎么样去做?要做到。「不犯威仪」,威仪是我们今天讲的风度、规矩,一举一动都有规矩,有威有仪,确确实实可以作为社会大众的榜样,你这个第二福具足了,第二福是小乘福。你从人天福,人天是小善,这个小乘是中善,你是中品的善人。
  再往上提升你就上品善人,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的这一条,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自行化他。这个三条重要,这三条不管修学哪个法门,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是根本,这是基础,这是佛法共同科目,必修的共同科目,无论你修哪个法门,必须修的共同科目。
  你们同学知道我现在在澳洲要办一个净宗学院,我这个净宗学院的学习,前面两年,我们学习期限九年,前面两年就是专修这个共同科目,就是三福。三福第一条,我们落实在《弟子规》(这是儒家的)、《十善业道经》,要学这个,你三福头一条四句,你才真正做到。第二条我们落实在《沙弥律仪》、在《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沙弥律仪》。第三条第三福叫大乘福,我们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年要完成这个课程,要落实,要做到;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七四卷)  2002/4/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74》)


...养不出高僧大德。用什么方法?用古时候书院的方法,想了几十年没有缘分。在新加坡我们这四年来办短期的弘法人才培训班,这个短期等於是我们在这里做试验,希望这个班将来扩展为一个学院。李木源居士也很发心、很努力,但是始终得不到政府的认同,没有办法办佛学院。这我才到澳洲,非常难得澳洲政府准许我们办学院,我们在澳洲政府立案「净宗学院」。学习的期限我想了很久,九年。前面两年是奠定德行的基础,孔老夫子四科,第一科是德行。德行基础以什么为标准?我们采取的是净业三福。两年学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前两年是以这个为纲领。
  课程,第一条里面我们取儒家的《弟子规》、佛法里面的《十善业道经》,我们选这两种,落实。第二条我们选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沙弥律仪》,第三条我们选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以五门功课前两年落实。我们的要求是要做到,不是说你会背、你会讲,那没有用处,要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言行,你的德行成就了。你才有能力作天人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才能做到。所以这是两年德行基础教育,然后是三年本科,我们净土宗五经一论,三年学五经一论,这是五年。后面四年专攻一门,这一门由你自己选择,四年的时间专精一门,九年毕业。九年不能下山,没有假期也没有过年,过年...(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八七卷)  2002/4/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87》)


...,时时刻刻还使性子,那问题就大了。所以你要看他有没有真诚心,他心清不清净、平不平等、慈不慈悲?能不能舍己为人?出家不容易!古时候好,古时候要经过考试。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为这桩事情说了很多遍,顺治皇帝的过错,他把考试制度废除了。从前考试非常严格,因为出家人在社会地位上很高,天人师。达官长者上至帝王,见到出家人没有不恭敬的,他有德有学,有修有证,真正如来弟子。人家恭敬如来的弟子就是恭敬诸佛如来,所以他有一定德行的标准。我们现在不敢想像到像古人那么高的水平,我们把它降到最低,低到不能再低,沙弥。不敢讲比丘,不敢讲菩萨,先把沙弥做好,第二条才具足。
  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选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三条这四句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怎样把《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的教训做到,这是前面两年要完成的课程,奠基础。然后当中三年,修学净宗主要的经论,五经一论。最后四年,让你专攻一门。你选这部经,你一生专攻、专弘,自行化他,你是佛门的大德,你有成就。我当护法,提供你修学的环境来护持你。这样的学生到哪里去找?二十个人很不容易,不具备这样的道心,难!我们选择学生,道心是第一,德行、体格,你没有好的身体不行。你身体要好,品德要好,真正肯发心,真正不怕苦,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我们这一生才能有成就。行业!
  所以,微善是建立在很厚的德行基础上。《了凡四训》里面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0六卷)  2002/5/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0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