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第七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8-16 22:26
標題: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第七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第七集)  2018/3/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7-00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今天我们接着,下面先跟我一起做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四十一页倒数第七行,括号里头有个小的「七」字,「清初彭绍升居士曰」,从这看起:

  这一段时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旅行,新年在马来西亚过的。回来之后,同学们最关心的,是《无量寿经》是不是再讲下去?我说我们会讲下去。时间可能长一点,什么原因?今天你们看到了,我戴上眼镜了,这是第一次。不戴眼镜,这个经典的字看不清楚,看得模糊,说明人老了,真老了,体力衰了,休息的时间长了,老年人这些病态在我身上看到了,不服老也不行。所以往后经会讲,慢慢的讲,不着急,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把它推辞了,讲经辞谢了,讲演也辞谢了,连题词这些我统统都不做了。同学们看到我,觉得我身体气色还不错,还好,实际上跟年初比就有差距,不要说是去年了。这是上天对我发来的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很重要,就是人该知道现前的路怎么走。学佛六十三年,讲经六十年,有没有把握往生?没把握。怎么办?老师教导我的看破、放下,今天不容许我不看破,不容许我不放下,彻底放下,就一部经、一句佛号,保证我往生到极乐世界,我这一生就没有白来,在现前为广大的同修们作证。

  这个法门非常殊胜,念老在经的开头给我们讲了,我们现在学的这一大段,前言他讲了十段,今天我们看的是第七段,字字句句都非常重要,一个字也不能疏忽。这一段是念老,开头引用彭绍升居士的话:「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自古以来,净宗依《阿弥陀经》修学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少;依《无量寿经》修学的不多,很少看见,什么原因?原因是没有善本。「莲公老人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蒙慧明老和尚印证,慈舟专讲于济南,并亲为科判。梅公于中广播讲此经,称为最善之本。且在序文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是此本问世以来,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念老这一段里面所说的,自古以来,为什么修净土的人很少依《无量寿经》?原因是《无量寿经》一共有五种原译本,这是现存的,在《大藏经》目录里面,我们看到一共是有十二种本子,七种失传了,现存的只有五种,这五种在中国翻译出来,经文里面有很多疑问,刚才我们念的这一段,提出了许多疑问,所以这部经缺少善本。一直到夏莲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时间,将五种原译本重新做一个会集本,就是在五种翻译本里面融会贯通,重新写一部,这就是这一部经,夏莲居老居士费了十年的时间,我们才真正能看得懂,真正能生欢喜心。夏莲老鼓励我们学习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把过去祖师大德们、大善知识们所疑惑的地方,全部都解开了,对于净宗贡献非常大!也可以说,这一代的人修习净土,求生净土,福报很大,能遇到莲公的会集本。莲公是什么人我们不必过问,可以肯定佛菩萨再来。若不是佛菩萨再来,没有办法会成这样完备的一部大经。这部经肯定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世尊所有经典慢慢都会消失,在这个世间失传,没人学了,最后消失的就是这部经,这部经是最后消失。众生业障重,业障是累积的,佛的末法时期一万年,这一万年如果我们累积业障,麻烦就大了,希望大家累积功德,消除业障,这就对了。

  我给大家做榜样。我对于净宗早年不认识,学佛方老师介绍的,我跟他学哲学,他为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那个时候年轻,认为宗教都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来的哲学?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些话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我对于方老师有信心,他不会骗我,他会把最好的传授给我,所以我没有怀疑,完全接受了。这接受过来之后,缘很殊胜,佛菩萨安排的,接着让我有缘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给我奠定根基。李老师传给我的经教。我对于经教无量的欢喜,样样都想学,诸位要晓得,总会集起来是一部《大藏经》,老师告诉我,纵然你活上一百岁也学不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我要在经典里选择了,我选择什么?《华严》、《法华》、《楞严》、《般若》、《法相》,我选择都是这些东西,兴趣都在这一方面,把了生死、出三界忘掉了。李老师提醒我,如果不能往生,你这一生白学了。为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做不到,做不到的果报在哪里?证果也谈不上,不要说大乘菩萨的果报,小乘须陀洹可能都没有分,死了以后到哪里?好的,算不错的,天道。天道,欲界天六层,色界天十八层,这是我们去处,寿命虽然长,没有超越六道轮回,还在六道轮回里头打滚。这个问题很严重,不是开玩笑的。在佛法里面,哪一条路最容易走,我们能走得通?我们读了这部经恍然大悟,这部经教给我们信、愿、持名就能往生,条件这么简单,只有四个字。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的,不是假的。第二个条件,发愿求生,既然是真的,我发愿求生净土,希望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到极乐世界。信要真,愿要切,要恳切,极乐世界我非去不可,决定没有改变。老师告诉我的,祖师大德给我讲的,句句都是老实话。

  难得,前几年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他不认识字,二十岁出家,师父就传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师父又嘱咐他,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这个话我相信,师父当时告诉他,他不知道,逐渐逐渐修行功夫得力了,他明白了。守老规矩,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问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有极乐世界,我只知道那个地方有阿弥陀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我想到极乐世界去读书,我想到极乐世界去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必定来接引。

  我接受了,我什么时候接受的?八十五岁接受的,今年九十二了。我为什么接受?想想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断烦恼、断习气,都需要戒定慧的功夫,我统统没有,怎么办?想来想去,还是海贤老和尚这条路,他走通了,我可以走通。所以我放下万缘,大经大论统统不讲了,发愿,讲经只讲这一部《无量寿经》会集本,我们现在读的这一部,我只讲这一部。

  我在这一部也找到一个老师,他对我是非常爱护,大我十几岁,非常爱护,也很赞叹,把我看作学弟,可是我不敢,我读他的批注,黄念祖老居士,我认定他是我的老师,他为我讲这一部《无量寿经》,批注就是为我讲的,劝我死尽偷心,一门深入,放下万缘,决心生极乐世界。

  我们继续看念老后面这一段批注,在一百四十二页第三行,「但此殊胜第一之净宗宝典,竟在我国大藏中尘封一千余年」。《无量寿经》,现在我们明白了,不但是净宗的宝典,净土三经里头最重要的一部经。我们得到这个会集本,得到念老的批注,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醒过来,真搞明白了,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人旅行讲护照,这个护照通行证我们拿到了,护照通行证是什么?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科注》,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看我是同学,我看他是我老师,这些年来,功夫都用在这部经上。

  过去不能流通的原因,是此经有五种原译,五种原译里头互有详略,而且出入很大,「例如弥陀大愿」,这举个例子来说,「在魏唐两译是四十八愿,在汉吴两种译本是廿四愿,在宋译则为三十六愿」。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居然不一样,所以让初学的人生怀疑,我到底依哪个本子好?所以把《无量寿经》放弃了,都去依小本《阿弥陀经》。小本《阿弥陀经》只有两种译本,我们所依靠的鸠摩罗什的译本,还有个译本是玄奘大师的。净土的学人,这些经论都要读,都要知道,然后在里面选择一本专修。我过去选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的《疏钞》、《要解》、《圆中钞》,我都学过、都讲过,我依莲池大师的《疏钞》,我记得我讲了好像三百多个小时的样子,讲这部经,大家听起来感动!

  这一段为我们说出来,古人为什么不取这部经,是没有善本。我把这个文念下去:「遂使初心学者,专持一译,难明深旨;遍读五种,又感艰难」,五种一起学是麻烦。「于是多舍此经而专攻《阿弥陀经》矣」。说得好!确实如此,我们自己也是从这个路上走回来的。「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诚哉是言!」这句话说得好,真话。这么重要的经典、重要的法门,为什么没有人弘扬?主要是,说来说去还是缘分不够。印度到中国来弘法的法师,有带这部来,所以翻译的版本很多,翻本的内容有很大差别,我们初学的人不知道依哪一个好,所以舍弃了。是以宋朝的王龙舒(就是王日休),清朝的彭绍升、魏承贯,「均为宏扬此经,先后有会本与节本之作」。节本是彭绍升的,会本是魏承贯的,这些本子《大藏经》里头都有。

  「宋代大居士王日休,曾撰《龙舒净土文》,四海称誉,传诵至今。王氏临终,端立往生。可证居士实为我国净宗解行俱优、殊胜希有之在家大德。王氏深慨宝典之尘封,于是乃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宋四种原译另成一本,名为《大阿弥陀经》。王本问世,海内称便,丛林奉为课本,流通胜于原译。我国龙藏及日本大正藏亦均采入王本。莲池大师曰:王氏所会,较之五译,简易明显,流通今世,利益甚大」。这是莲池大师的话。「又曰:以王本世所通行,人习见故。故于所著《弥陀疏钞》中,凡引证《无量寿经》之处,多取王文,间采原译。又幽溪大师更有盛焉,于所撰《弥陀圆中钞》中,专取王本经文。近代印光大师于所撰《重刻圆中钞序》中,亦赞王本文义详悉,举世流通。」这一段是黄念祖老居士为我们介绍,历代会译的、节校的这些本子,都出现在中国,而且都有人赞叹,也有少数人学习,都为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再往下看:「王氏会经」,王龙舒居士,「虽大有功于净宗,但所会之本颇多舛误」,错误。「白圭之瑕,贤者惜之」。王龙舒的会集本,宋朝时候,最早的会集本,里面问题很多,就是有错误的地方。「莲池大师谓其:抄前着后,去取未尽」,莲池大师说的。「彭绍升居士斥之为:凌乱乖舛,不合圆旨」。「今笔者」,笔者是黄念祖老居士,「仰承古德诸说,窃计王氏之失有三」,王龙舒居士这个本子,错误的地方有三处:「一者,王氏会集,仅据四种,未及唐译。唐译名《无量寿如来会》,出自《大宝积经》,乃菩提流志大师所译,多奥妙精要之文,为他译所无」。这是他疏漏掉了。「二者,去取未尽,取繁遗要,改深为浅。例如莲池大师所责:如三辈往生,魏译皆曰发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辈发菩提心。下曰不发,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故云未尽。由上例可见,上竟不言即是遗要」,重要的地方他疏忽了,「下曰不发即是改深为浅」。故莲池大师与彭绍升居士对他都有批评。「抄前着后,未顺译法」,责备他抄引经文在前,后面又自己用自己的意思来补后面的。我们记住底下这一句,「盖是会集,必须依据原经,万万不可于原译外,擅增文句」,决定不可以,这是大错特错。「故责王氏未顺译法。由上可见王氏之失,非是不应会集,而在于会本之多瑕疵也」,就是错误的地方。这个不能不注意到的。

  下面,「彭绍升居士憾」,憾是遗憾,「王本之失,乃取魏译本而删节之,是为《无量寿经》之第七种」。它是仅仅这一种的节本,不是会本。「于是晚清魏承贯」,就是魏默深居士,「为救龙舒之失,取五种原译,另行会集,别成一书,初仍名《无量寿经》,后经正定王耕心氏改名为《摩诃阿弥陀经》。魏本文字简洁精当,远过王本。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尽免,故魏本亦未尽善也。」尽善尽美不容易!

  「先师夏莲居老居士,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为宏净宗,故愿此净宗第一之经,破尘生光;冀此无上之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首蒙宗教俱彻之慧明老法师手持会本摄影于佛前,为作证明。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师继之专讲此经于济南,并亲为科判。先舅父梅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此经,称之为最善之本。后复于经序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于是先师会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佛界尊宿多以会本文简义丰,词畅理圆,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持诵印行,络绎不绝。近且蒙海外佛学界收入新印之续藏。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昔贤会集之胜愿,幸告圆成。《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念老这一段文字,希望大家多看几遍,遍数愈多愈好。愈多,能帮助我们把过去人的误会、现在我们的疑惑完全化解。完全化解了,你的信就真信,你的愿才恳切,你的佛号才灵光。句句佛号与真信切愿相应,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所以念老这些话,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非常非常的难得,希望同学们不能疏忽,不能看轻了。

  我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帮助大家在一生当中,认识佛教,认识净宗,认识《无量寿经》会集本。我们的寿命有限,我这个年龄随时可以往生。我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欢喜往生。你问我什么事情最欢喜?往生最欢喜,其他的全放下了。一生得到方先生教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大家知不知道?我得到了,一生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人生最高的享受,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我得到了,我真干。早年没人供养,我不提这个话,你没钱,你放下应该的;晚年讲经有一点效果,供养的人多了。前面十几二十年,大概二十年,供养我的钱用在哪里?印经书。我自己没有力量,大家凑钱印,有人凑钱,我一定都拿出来印经。当中这十年买了几套大书,《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赠送给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世界再大的灾难,我相信不会完全丧失,总还有几套留给我们,我是这个想法。最近这二、三年来,我们跟欧洲的缘成熟了,在欧洲大学里面看到我的书,摆在书架上,很明显,我问管理员,有没有人来借?他说没有;有没有人来查参考数据?也没有,我听到很难过,所以就想起办汉学院。现在大家供养我的钱,全是汉学院的基金,奖学金的基金。我们要培养一批年轻人,有能力认识汉字,有能力读《四库全书》。别的事没了,问我自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