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嗔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8102143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1-8-10 21:45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嗔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8102143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嗔的讲记敬摘点滴


...不具足三资粮,即不相应。无愿行非真信,无信行非真愿,无信愿非真行。若一心持名,一心即真心,真心即圆满具足信愿行。一心念佛的人少,而三心二意念佛的人多,所以念佛人多,往生者少。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此为三心。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此为二意。凡夫若用‘三心二意’之心念佛、持咒、研究教理,均不相应。
  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本经所说的‘一心’。每一声佛号圆满具足三资粮、三学、三慧,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说,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果善根福德不多,如何能除罪如此之多。读此经后,如觉此说似有过分,则看念佛时用何心态,若用三心二意去念,当无显著之效。
  《解》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闇消。称洪名。万罪灭。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
  有人问:临终时念头猛,心愿恳切,持名容易达到一心,平时心中散漫,精神力量不能集中,不如紧要关头遇危难时之认真,悠悠泛泛,亦能除罪否?大师答覆用比喻说,如太阳出来,一切黑暗都没有了。念佛洪名,一切罪障均可消灭。但须注意此人所问:平日至心称名,亦能除罪否?至心就是一心,当然除罪。又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此散心即非一心。大师答称:用三心二意的散心念佛,亦可除罪,但不一定能往生,看临终时能否至心。所以平常用至心念佛,临终一定能往生,有无把握,莫问旁人,自己应当知道。果然能至心称念,要多久时间才能得到效验?在往生传、净土圣贤录中,大约在三年左右,坐著走,站著走的很多,近代三年成就者亦不少。倓虚老法师说,谛老有一位徒弟作箍捋匠维生,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我们念了几十年,一点消息都没有,大概都是用散心念的。或有人说:念佛念三年就死了,这个法门不能学。可见此人对娑婆世界仍有诸多贪爱,其信愿既不真,行亦不见得恳切,只有随他吧。假如真想往生应当万缘放下,一天到晚,抓紧一句佛号,其他事随缘随份就好了。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念佛,而始终未能成就,自己找不到原因,大师说:‘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无始积罪’即贪嗔痴慢,妄想执著的习气,如一心念佛,这种习气不会起现行,心无二用,把烦恼伏住,工夫成片,从伏烦恼一直到断烦恼称为事一心,有九品,能伏住为下下品,生凡圣同居土。能断掉为上上品生方便有余土。如伏不住,贪嗔痴念头还常起来,要痛心忏悔,深自愧责。能否往生其权操在自己手中。无量劫来所累积的罪业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遍法界都装不下。如有人念佛,一天念十万,昼夜不断,连念百年不间断,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这话是真的,并不夸张,如生到西方,此问题即解决,不能生西方就麻烦大了。六道轮回随业流转,强者先牵,托生何道,自己可以想像到的。五戒的念头强,遵守人伦道德,可保人身,十善慈悲喜舍念头强,来世生天,但此种人少之又少,而搞贪嗔痴慢者多,将来落在三涂,三涂时间太长,实在可怕。楞严经及地藏经讲地狱情形甚详。地狱如陷阱,世间多有,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多生多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被三军重重包围,其唯一方法就是突围,凭念佛工夫,带业往生,可以冲出重围。最要是为一心,‘不乱’是不为一切环境所乱,作到八风吹不动。世间法不乱而对佛法仍放不下,参禅学密一起来,将来仍在六道轮回,而且三善道都搭不上。‘称名’就是成佛的金刚种子。佛在世时有一老人求出家,佛弟子诸阿罗汉皆有神通能观察五百世,观此老五百世无善根。未允所请,老人涕泣不去。最后佛把他叫来,对弟子说,此老无量劫前曾为樵夫,在山上被虎所逼,追到树上,在惊骇之间,喊了一声‘南无佛’,以此因缘,今生遇佛得度。二乘声闻慧眼见不到的。法华经所讲的故事,焉能不相信。古时至今,时代久远,当时此人纵然无心喊一声佛号,到了今天遇缘成就,我们应当随缘随份用此佛号与众生结念佛之缘。
  《解》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这是大师苦口婆心劝导我们。‘缁’指穿染色衣之出家人,‘素’指在家人,古时印度俗人穿白色衣服。‘智’为读书人,聪明有才智者。‘愚’为不识字之愚夫愚妇。此持名念佛法门,人人能念,简单容易,乃无上圆顿法门。但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掉以轻心,许多人都把阿弥陀经看浅了,看不起,不肯修学。我八二年来到美国,许多同修告诉我,在美国千万不要讲念佛法门,要被人取笑,大家都讲禅讲密,所以我初到美国常讲口头禅,已把学禅者予以降伏,然后再讲密,我在章嘉大师座下三年,知道密宗内容很多,他们搞的那一套骗不了我。然后再把净土法门介绍给他们,他们不接受也不敢说一句反对的话,同时我又由台湾带来弥陀经疏钞录音带有三百三十多卷,大家不敢讲弥陀经浅了。也不能把它看的太深,实际上此法门是佛果地上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九法界所能理解。九界包括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必要得佛的加持才能理解,但在事上非常容易,无一法门比念佛更容易更简单。‘信愿持名’这四个字能作到就成功。心中只有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什么心思都没有,这就是信愿持名。其次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不可思议,信愿持名就是真心,也是一心,其功德不可思议,真心是能感,佛菩萨是所感。从理上说,‘阿弥陀佛’是真如本性虚空法界的德号。从事上说,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名号。‘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此段文...(●[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其所显示的健康长寿、幸福快乐,当下即能得到。世人梦寐以求而得不到的,念佛人可得到。
  《经》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解》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这是第二次劝愿。‘我见是利’,这句话最要紧,释迦牟尼佛亲眼看到这种殊胜利益,见到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往生者无论何人,即使恶道众生也都圆证三不退,一切诸佛刹土所没有的,因此才劝勉我们往生。注解中说:‘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在十法界中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看什么事情都看得很透彻,但比不上天人,天人比我们看得清楚。天眼不如阿罗汉的慧眼,罗汉的慧眼比不上菩萨的法眼,菩萨法眼比不上佛眼。佛五眼圆明,所见究竟圆满。佛所看到的是‘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一)六道凡夫要想脱离三界,非常困难。我们仔细观察,世间多少人修行也有很高的智慧与修行工夫,结果都出不了三界,如问为什么?因见思烦恼不容易断。佛说六道轮回是由见思烦恼而来,只要有见思就出不了轮回。小乘四果罗汉见思断了,超越轮回。三果与四果比,烦恼没断干净,没有超越六道,他们智慧工夫好,在四禅天修行,把见思断了才出得去。佛为言谈方便起见,把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为十大类,见惑五类、思惑五类。见惑是见解错误,第一是身见,把身当作我,错了,乃是我所有的。例如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并非是我。第二是边见,执著两边,用现代话说是相对论,我们都是生活在相对的空间,并非真实,若谓真实,乃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之外,十法界皆是相对的。另外两种俗称成见,一在果上,非果计果。一在因上,非因计因。兹分别述之:
  第三是见取见,非果计果。‘见’就是主观的见解,‘取’是执著,执著自己不正确的主观意见。如其他宗教认为生天即得永生,实际上天人寿命虽长,仍有终了之时,并非究竟,此即成见。本来天是有漏的,他误认天是妙果,此即非果计果。
  第四是戒禁取见,非因计因。‘戒’是性戒,如杀盗淫之类,‘禁’是遮禁,如饮酒食肉之类。持戒持禁本是善法,何以列为不正见之列,其过在执取。有一种外道修行好,得天眼通,看见牛犬生天,以为学牛犬的生活即可生天,不知牛犬生天另有其原因在。久之就成了一种邪门外道,此之谓非因计因。
  第五是邪见。凡是不正的知见,如不信轮回,不信因果报应,不信圣言量,皆属大邪见,障碍本身殊胜的利益,自己不信也就罢了,还劝别人不信,造无间地狱之罪。八难中有世智辩聪,类多高级智识份子,他还有一套偏邪论调,将来引导他人同下地狱,殊为可悯。
  思惑亦有五大类即贪、嗔、痴、慢、疑,此疑是专搞对圣教怀疑。此五种加上前面所说五种见惑,总称为‘见思二惑’。小乘人断见思二惑,佛说如断四十里流,非常困难。经中说见惑断掉,证小乘初果须陀洹,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才能把思惑断掉。人间寿短,天上寿畏,多长时间才能断掉,实无法估计。经中说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要由断见惑日起算,见惑一断就是圣人,虽未出三界,不会堕三途。小乘初果须陀洹名为‘入流’,入圣人之流。小乘修学不如大乘巧妙,尤其禅宗,禅宗虽巧,亦得有巧人,必须上根利智,非一般人所能学,因此远不如净宗。
  上面提到天界,佛经中讲的最详,兹再略为补充。例如四禅天、四空天在三界之内,虽然寿命很长,而仍有生死。有人认为生天即得永生,这个概念与佛法中入涅槃相似,应知四禅四空仍有生灭,并非究竟。佛说天有二十八层,每层之因不同,果也不同,单修上品十善,可生四王天忉利天,若再往上到夜摩天,单修十善不行,还得有定功,欲界有财、色、名、食、睡,初禅以上五欲不但事没有,念头也没有,如果还有念头,其定功叫作‘未到定’,不能到初禅,只能在欲界的上面四层,如明白此种事实,禅实在难修,若还有五欲的念头,色界都到不了,四禅四空那有份儿呢?四禅八定乃世间禅定,凡夫定还得不到,又焉能得到声闻菩萨的定功呢?佛家讲上根利智能断烦恼是学禅的材料,如伏不住烦恼,学禅是空谈,净宗带业往生,烦恼不要断,只要暂时伏住就能往生。这是佛亲眼看到的,所以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一切诸佛度众生,了生死,出三界,一生中圆满无上菩提,只有这个念佛法门。如不肯接受,虽对佛法精进,不知那一生才能得度。今生有缘遇到佛法,乃无量劫的善根福德深厚。如这一生错过,可能无量劫后再遇到这个法门。生死轮回太苦了,何必受这些冤枉罪呢?(二)圆净四土。这个利益太殊胜了,一般菩萨与别教都没有,别教的佛都未圆净四土。圆净四土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别教的佛等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比圆教八地差远了。念佛人带业往生,生到西方即圆净四土,此真难信之法。如此殊胜果报,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三)直至不退位尽。‘尽’是圆满义,三不退达到圆满为等觉菩萨。这些利益一生到西方即能得到。所以我常劝同修们,早晚课诵,早课念四十八愿,熟知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对净宗建立信心,愿力也随之发展出来。四十八愿如西方世界的宪法,只要生到西方均能与阿弥陀佛享同等受用。我们生到西方是沾到阿弥陀佛的光。
  《解》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前面的解释说明往生西方世界的利益,指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生西共同的利益。这一段所讲的只限于地球上的众生,特别是人道。一般...(●[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圆满法、报、应化三身。第五尊是提供本宗修行的基本方法—持名念佛。南方属火,表光明现象,许多人对净土宗误会,认为净土宗求一心不乱,有定而无慧,殊不知一句‘阿弥陀佛’不但包括戒定慧,而且是无上智慧。南方第一尊佛叫日月灯佛,即‘光明遍照’义,表自性本具的究竟圆满智慧,宇宙人生过现未无不知晓。第二尊名闻光佛,‘名闻’以现代话说即‘知名度’,修行人真正用功,修到相当程度,实至名归。名利均能害人,若无智慧,往往就迷了,迷必堕落。‘光’是智慧,对于名闻利养的祸害照得清清楚楚,自己必须远离名利,才能不受其害。第三尊大焰肩佛,‘焰’是火焰,智慧光明,表示突破了名利一关,所学工夫必然向上提升。此时粗具二智,根本智、后得智。此二智表左右两肩,二智现前助佛教化。根本智是实智,智慧之体;后得智是权智,智慧之用。在般若经上说,根本智是般若无知,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我们只有妄想分别,根本没有智慧,智慧是由定中来。若求智慧,无论何宗何派,真正善知识教人先求无知,如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有知见一定是邪知邪见。正知是本性中之般若智慧,故称为自然智无师智。现代人学佛恰与古德教学相反。先求博学多闻,样样要学,结果所知有限。自性智慧不是由思考博览群书而来,是由定而来,佛家说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念佛法门是要念到一心不乱,果然得一心,根本智就得到了。后得智是根本智的作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一切明了即后得智;实智是自受用,无知;权智是他受用,无所不知。二智均得到了,故称大焰肩佛。自己受用的是无知,亦是无说,无说而说。无所不知是他受用,是教化众生的,有知有说,说而无说。自己永远在清净寂默境界之中,帮助众生,和光同尘,活活泼泼,方能教化一切众生。佛门常说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无此二种智慧作不到,光是慈悲心不管用。第四尊须弥灯佛。‘须弥灯’是比喻,表修慧转识成智,须弥山为四宝所成,表示转八识成四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对外面境界的接触,是领受。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第八识为落印象,贮存于阿赖耶识仓库中作为种子。古德说,好在这些种子没有体积,否则尽虚空都容纳不下。种子天天在增加,死后种子性强者先受报,平日起心动念关系至大,影响在何道投生,六道中舍身受身均依此规律而行。佛说十法界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佛法界最重要的因素是平等性,心中起了一个念头就不平等。作菩萨的条件是行六度。缘觉是十二因缘。声闻是四谛。此为三界以外之四圣法界。天界是十善,单修十善只能在欲界天,色界天以上还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人道是五戒,中国儒家讲五常,仁义礼智信,与五戒类同,作的圆满,来生不失人身。修善很强、又有很大习气。贡高我慢,生阿修罗道。悭贪饿鬼道,愚痴畜生道,嗔恚地狱道。我们将来要到那一道去,自己回家冷静的想一想就有数了,不必问旁人。以念佛法门说,就是转识成智。身礼敬阿弥陀佛,口称念阿弥陀佛,心想阿弥陀佛,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从此以后不再胡思乱想,知道一切法都是空的,如梦幻泡影。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一切法不执著,心地平等。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无所不知。
  符按:上言转识成智主要是六、七两识,六、七两识转,则第八识亦随之而转为大圆镜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亦随转为成所作智。此四智名词依成唯识论解释(一)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普于十方世界,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引诸众生,令入圣道,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是名成所作智。(二)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图融次第,复知众生根性乐欲,以无碍辩才说诸妙法,令其开悟,获大安乐是名妙观察智。(三)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四)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
  末后第五尊无量精进佛教我们修行方法,菩萨善根唯一精进,成就大慧。修行最大障碍是懒散。看看高僧传、居士传,无一懈怠懒惰而能成就者,我们很想用功,但是精神提不起来,其原因就是业障,必须设法克服。在台北有一位开计程车的同修,许秋雄居士,有病,精神提不起来,一定要想克服,因为生活关系,每月有一、二次修精进念佛,每次念佛两天两夜不断,一句佛号念到底。愈念精神愈好,每次只需要休息两个小时即可恢复工作。不要看他工作卑微,将来一定往生。另外一位是丘显达居士,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工作,现在住在福州庙里,负责赠送经书。他是俗人每天七、八点起床,庙里出家人早晨三时起床,四时作早课。他在庙中自觉非常惭愧,真心发露忏悔。现已随众作业,不辞辛劳,人皆称之。没有不能克服的障碍,自己要有坚强的志愿,才能振作,幸勿自甘堕落。世间有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一切善法从此生,菩萨善根只有一个精进。
  《经》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解》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然即是导师亦可。为度众生。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
  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同名号的佛,不知道有多少?为了广度众生,佛佛互相赞叹,阿弥陀佛也赞叹释迦牟尼佛,也赞叹十方世界诸佛。南方表修慧,西方表修福,持名念佛福慧双修。第一尊无量寿佛,‘无量寿’代表福寿,福德中以寿为第一,‘阿弥陀’翻作‘无量’,不但寿命无量,其他光明、智慧、德能、神通都无量,诸无量中以寿命为最,假如无寿,一切均落空。第二尊无量相佛。‘相’表富贵,中外算命看相,均分富贵贫贱。相随心转,世间最好的相是佛相,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知相是果报,有果必有因,例如三世不妄语,舌头可以舔到鼻尖,经上说,菩萨成佛之后还要一百劫修福,修相好庄严,摄受众生不但要有慧,还要有福。有人学问很好,而其讲经无人喜听,乃是无福。阿难看到佛的相好遂发愿出家,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是释迦佛劣应身示现的相。第三尊无量幢佛,古时有幢幡,幢是圆的,幡是扁的,如飞机场之风筒。在大陆及日本仍可看到。其作用是为了宣传或通告,佛教是教育,以师为尊,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佛门自古以来未闻有招生之说,亦不敢为人师之意。所以接引大众之责皆在学生。后来祖师大德,弘化一方,如庙中有讲经即悬幢于庙外旗杆,表示今天庙中有讲经,欲来听者可自由参加,如作法会即悬幡。
  第四尊大光佛表根本智;第五尊大明佛,表后得智。两种智慧,‘大光’为自受用,‘大明’为他受用。佛对一切法样样明了,但无分别无执著,似乎完全无知,未起心未动念,万法平等,万法一如,此根本智之现象。如有人向佛请教,佛即把所问的这桩事原原本本的予以解答。即是后得智,无所不知。第六尊宝相佛,‘宝’有尊贵殊胜义,从无量寿至宝相佛,福德无量无边,以六尊佛的德号作一概略说明,无福不能度众生,佛尚且如此,何况菩萨以下。李老师一生讲经说法,在台中开了一个经学班,常常告诉我们要修福,与众生结法缘。方式很多,如李老师讲经时,照顾听众,与其结缘。我的法缘很好,以印经结缘,愈结愈广。最后第七尊净光佛,教我们修福的方法,要净要光明,净是三业清净,心地要正大光明。清净一定要十恶业统统断掉,虽修十善业,不著修善之相,三轮体空,谓之净业。在一切画的佛相上面有梵文写的三个字,‘嗡阿吽’,即三业清净义,...(●[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法幢’是为众生作示范,建法幢,把经典法门,普遍推广,建立法幢。民初印光法师在苏州建立道场,当时为唯一净宗道场,任何人只要专修净土者均欢迎,且规定不收徒,不传戒,不讲经,不作法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念佛,每天都如打佛七。我们今天建立道场,也希望追随印祖的规矩,但一定要讲经,因为现在一般人对于净土宗误会甚深,一定说清楚,使已进门者心定,未进门者听后生起仰慕之心。讲堂与念佛堂要分开,听经念佛各随其意。讲经每日二小时,念佛八小时,把净宗推广,弘扬于全世界,乃真报佛恩。第六尊持法佛。净宗学人必须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永无疑惑。
  《经》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论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上方说了十尊佛的名号,‘十’代表大圆满,觉行圆满,一生成佛,作为总结。我搞四十多年才认识净土的价值,实在不容易,有人遇到,当面错过,颇为可惜。第一尊梵音佛。‘梵音’是说法清净,六方佛之东方是修学基本的态度,希求的目标以及修行方法的纲领。南方显示此法门依心性本具的智慧,有大智慧方能选择这个法门。西方令我们修福,念佛是把弥陀多劫修的福德变成我们自己的福德。一句佛号中有真信、切愿、持名,一而三,三而一,谓之相应。福慧成就担负起如来教化众生的事业,到了下方普遍推广教化事业,以至于上方的究竟圆满。第一尊说法清净,如说法中还有名闻利养,就不清净。作了许多利益众生之事,而心中干干净净一点没有染著。金刚经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金刚经前半部的开示。后半部更说到‘我见’,‘见’是念头,作一切善行而心中若无其事。第二尊宿王佛,‘宿’音秀,星宿为夜间所看到的星群,其中最大的星球是月亮,代表佛所讲最殊胜的大乘法,无上道的捷径。第三尊香上佛,代表大乘法之捷径,即禅宗,在六祖坛经之忏悔品第五即传授禅宗修学的方法,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禅宗是大乘之大乘,代表近路中之近路。
  符按:上文内提及五分法身香,全文载在六祖坛经之忏悔品第五,兹抄录原文一段,以供参考。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第四尊香光佛。代表净宗,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中称‘香光庄严’,西方的特色是光明与宝香,任何物质皆放香气。西方是宝香远闻、香光庄严的世界。净土宗是径中径又径,乃是最捷径。此三尊佛把圆满的究竟了义显示出来,如真明了,即知道如何去选择法门。第五尊大焰肩佛,此名号前面解释过,此处与前面不同。前面是代表自己权实两种智慧的成就,应当担负起如来家业。此处是圆满的阶段,表示以最殊胜的法门传与大众有缘人,得到真实受用。无缘之人亦要传,如其今世不得受用,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阿赖耶识中有了阿弥陀佛名号种子,甚至于无量劫之后遇到缘,也能往生。遇对一切众生必以无上顶法传之,念佛念出声音,令其闻之即传与之。我们现在有许多阿弥陀佛贴纸,他人见到念一声阿弥陀佛,他就种了成佛之因。第六尊杂色宝华严身佛,佛在世时讲一生圆满之经仅有华严经一部,以善财作修行的榜样。善财菩萨一生圆满实因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能一生圆满,‘杂色宝华’形容一个大花园,比喻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无一漏失均包括其中。第七尊娑罗树王佛。‘娑罗树’产在印度,非常坚固,此处代表圆满证得究竟坚固,即圆教佛果,真正大法王,亦兼表密宗,说明净密不二。净与禅为不二法,一句‘阿弥陀佛’即无上甚深微妙禅的境界,而且也是甚深之密,阿弥陀佛名号纯粹是梵语,未翻成华语,是无上的密咒,大总持法门,包括一切大乘、禅宗、密宗、以及小乘,圆修圆证。第八尊宝华德佛,表圆满报身。第九尊见一切义佛,表千百亿化身。如金刚经所说如来五眼圆明,普应群机,即见一切义。第十尊如须弥山佛,表清净法身,宇宙万有的本体。末后这三尊佛表法身、报身、应化身,一体三身,与东方的三尊佛,前后呼应,前面东方提出的是我们向往祈求的,末后上方三尊佛是表我们想要亲自证得的。世尊说出诸佛名号含义非常之深,暗示念佛人,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一生走的路程,经历六个阶段,应当如何遵照奉行。佛度众生,众生接受佛的教导有难易浅深之别,总在一个‘缘’字。佛说法能启发众生过去善根,作增上缘。同时佛的光明与愿力加持,能令心得定,智慧增长,魔不能得其便。
...(●[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你们一学佛就相信这个法门。我学佛四十年才相信,我出家时才二十六岁,遇到朱镜宙老居士他已七十多岁,对我很好,处处照顾我,后来他介绍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学佛。李老是印光大师弟子,专修净土。我目的在学讲经,他劝我修净土,我不能接受,甚至于逼得老师说出这一句话,他说:‘自古以来多少高僧大德与有学养的在家居士,他们都学净土,就算是上当,我们上一次当也无所谓。’民国六十年(一九七一)我在台北讲华严,不得不深入研究,讲了十七年,到最后看出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的后补佛,他们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西方有可取之处。给我一个很大的反省因缘。然后又密切注意善财修的是念佛法门。善财是文殊的得意门生,文殊发愿求生净土,传法于善财,必也是念佛法门。后来善财出去参学,第一个老师教他念佛法门,到最后一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使善财一生圆满成佛。我因此才回过头来,再深入研究净土三经。若非华严,我无法深入净土。后来又读到隋唐大德所说华严、法华不过是无量寿经之引导而已。我读了这句评论比一般人感受特深。真是难中之难。学教的能够归到净土,历代相传为数不多,所以十方诸佛无不推崇释迦佛为勇猛。
  《解》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
  关于五浊一词,在前面玄义中已略予提及,兹再依大师解文逐条述明。
  第一是劫浊。‘劫’是时代,‘浊’是污染。我们深深感觉到生态以及地球的污染。科学家已提出警告说,此种污染如不能改善,五十年后,此世界即不适宜人类之居住。今天大家都研究环保问题,效果不会很大。佛说: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生活环境,环境之污染由正报而来,‘正报’是人心,心净则土净。现在社会,人心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如不在净化人心上下手,恐无济于事。印光大师晚年曾在上海主持一次‘护国息灾法会’,共七天,最后一天传授三归五戒,当时有弟子将其演讲辞记录编成小册。他提倡戒杀、吃素、念佛,不但可以息灾,也可以护国。我们今天若提倡此说,谁相信呢?但是这三项确实有效,念佛净化人心,戒杀吃素,减轻暴戾,效果马上就见到,可惜大家不相信,以为是迷信。这是共业,难以挽救。
  《解》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汨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第二、‘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五利使,‘使’即衙役,如今之刑警,‘利’是厉害,‘五利使’即见惑。见惑分五种,即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前已详细解释,兹不多述。这些错误的见解蒙蔽了真心智慧,故谓之‘浊’,若是不假第一方便必不能得度。
  《解》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谓贪。嗔。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见浊’是见解上的错误,看错了。‘烦恼浊’是思想上的错误,想错了。五钝使也有五大类,前面五利使来得猛烈,此五钝使虽不猛烈而很难断。古德比喻说藕断丝连。即使证得四果罗汉,见思二惑均已断了,而习气仍在。五钝使是贪、嗔、痴、慢、疑。贪是贪爱,嗔是嗔恚,痴是愚痴,对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分不清楚,往往颠倒错看。烦恼中之愚痴最严重,痴非慧不断,仅靠定还不行,所以阿罗汉有九次第定。慢是傲慢,疑是怀疑,此疑非普通疑,乃对圣言量怀疑,此生即难出三界,现在这个时代烦恼浊比过去任何时期都严重。大师说假如不是以‘即凡心是佛心’的方法就不能成就。在理上讲,凡心即佛心,事上讲大不同。除了念佛法门之外,大乘经讲同生性与异生性。三贤以下的菩萨以及六道众生皆异生性,难以成就,六道凡夫更不容易超越三界。人是轮回的,今生今世很短暂,来生来世怎么办?迷惑颠倒之人,只看眼前,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在修行法门中,唯有念佛之心是真心本性,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议,此心即佛心,所念之佛不可思议。佛号是性德,而且是真心本性圆满的德号,‘即凡心是佛心之行’指念佛往生法门,除此法门之外必不能得度。
  《解》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为浊。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
  ‘众缘和合而生’谓之‘众生’。众生乃五阴‘色、受、想、行、识’所组成。‘色’代表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有感受、思想,刹那生灭相续,‘识’在唯识学中称之为‘阿赖耶识’,俗语称为‘灵魂’,佛法叫‘神识’。六道轮回即以神识去投胎。未开悟见性前,神识是主宰即是我。见性之后真心本性才是自己本人。真心本性迷的时候叫‘识’,悟了之后叫‘真如本性’,识与真如本性是一个东西,不过有两个不同名字而已。真性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本体,在有情众生称之为佛性,在无情众生称之为法性。因为见解思想的错误,感召的色与心皆不清净,故称为浊。在此污染环境必须发心离开,对西方世界之清净佛土,必欣然愿往,有欣厌之行,方有得度之望。
  《解》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为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大家常讲健康长寿,乃众生所最希望之事,若由因上讲,第一须有清净心与大慈悲心。如因不好,心不清净不慈悲,则身必短命多病。佛说六根具足的人即无缺陷之人很难得。任何果报皆有其原因。从纲领上讲,布施是因,福报是果。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不修因而希望有好果报乃是幻想。现代人缺乏慈悲心与清净心,因此命浊。在此期间一定要选一个不费多少时间,不劳勤苦之修行方法才能得度。
  《解》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阿弥陀佛往生常寂光中。
  韩老居士于往生前二年,即将护持正法之使命嘱托给星洲李木源居士。李居士不负所托,于新加坡成立‘净宗学会’,创办‘净宗弘法人才培训班’,延请净公上人任教席。于是即将《无量寿经科会》作为培训班第二期重点课程,又将《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作为第三期教程,由全体学僧共同撰写初稿,再由净公上人删增成书。今书成,大众敬以此纪念韩老居士往生周年。今年五月,培训班第四期将启讲《华严》全经,仍令学僧撰写《华严经科注易解》,希望能在三年内圆满。净公上人以完成此举,以为报答方师(东美)接引,章嘉大师、雪庐(李炳南)老人十三年之慈悲教诲;暨韩老居士三十年护持之深恩。
  尤望此书将来能广流通,利益初学。此书放弃著作权,欢迎翻译、翻印,向全球大众,普遍介绍诸佛如来广度众生当生圆满成就的第一法门。
  深望有缘读者,如贫得宝,如经所说:‘佛陀教育普及推行之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普愿人人皆得一生幸福,家庭美满,各各事业顺利成功。社会祥和,人皆亲善,互助合助,共存共荣。国皆富强,世界永久和平。这是此经惠予众生的真实利益。
  谨于此书出版之前夕,恭述其缘起与愿望如是。愿我同伦贤达之士,有以教之,幸甚!
一九九八年四月净公上人谨序于新加坡





●[净公上人]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经题 会集人
经题 会集人
  净公上人讲述
  夏莲居大士会经 沙门净公上人注解
  ◎经题
  佛(1)说大乘(2)无量寿(3)庄严(4)清净(5)平等觉(6)经(7)
  《解》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说,大乘法中,无量寿佛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无量美好,说之不尽;以及当地人民,人人皆是成就清净心、平等心,彻底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并且教导我们如何求生净土的一部经。
  《注》
  (1)(佛)印度话佛陀耶、佛陀的简称,翻译成中国话是‘觉悟’的意思。就是一个对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真正明白的人,此人就称为‘佛’。这里是指释迦牟尼佛。
  (2)(大乘)就是大的交通工具,可以运载许多人,从这个地方到达那个地方。这是比喻佛的教学可以帮助不明白的人成为明白的人。
  (3)(无量寿)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本来具足一切的无量—智慧、光明、寿命、才艺等等,样样无量。明白了,这些无量就都得到了。这里只取无量寿作代表,因为一切无量中寿命最重要。有无量的寿命,其他的无量才能受用。
  (4)(庄严)是说生活环境和身相都具足无量的美好,没有丝毫缺陷。
  (5)(清净)是远离贪心、嗔心、骄慢、疑惑等种种心灵、身相以及环境上的污染。
  (6)(平等觉)‘平等’是没有差别,没有分别心。‘觉’是觉悟。所以‘清净、平等、觉’是佛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来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与物。
  (7)(经)指所说的道理、方法,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远是正确的教科书。
  ◎会集人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法名慈济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解》此经传来中国,先后有十二次翻译,七种译本失传,现在大藏经中存有五种译本。宋朝王龙舒居士、清朝魏源居士,都做了会集本,因为他们的会集未能尽善,所以才有此本。
  这个本子是在一九三二至一九三五年,由受过菩萨戒的佛弟子,山东省郓城县夏莲居居士(法名慈济),根据大藏经中五种原译本会集而成,全经总共分为四十八品(中国古书分大段为篇、章,佛书称为品)。





●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法会圣众 第一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法会圣众 第一
法会圣众第一

  净公上人讲述
  ◎经文易解
  【法会(1)圣(2)众(3)第一】
  《解》这一品经文,是说明当时亲自参加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大会的听众殊胜。
  《注》
  (1)(法会)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大会。
  (2)(圣)指听众中的声闻(罗汉)、菩萨等人。
  (3)(众)一般的大众。
  如是我闻(1)。一时(2)佛(3)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4)比丘(5)众万二千人俱(6)。一切大圣(7),神通已达(8)。
  《解》这一部依据事实真相而说的经典,是我阿难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那个时候,佛在王舍城外的耆阇崛山中,参加此次大会的大比丘众有一万二千人,同聚在一起。这些人都是大菩萨、圣人,都有超出常人的智慧、能力,对于世间一切的人、物、事、理都能通达明了。
  《注》
  (1...(●[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