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喜悦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12301936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2-30 19:39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喜悦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12301936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喜悦的讲记敬摘点滴


...人,他们能救世吗?再说儒家“四书五经”“十三经”能救世界吗?我就提过这个问题,不能啊!汤恩比的话有没有说错呢?我觉得没有说错。讲大乘经典,像树木一样,是佛教的花果啊,讲“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儒家花果啊。那什么才能救?根才能救,根是活的。你把这一枝果采下来,花采下来插在花瓶里面,几天就枯死了,没根,这个要懂得,我说他的话没说错,要佛法的根,要儒家的根。

主持人:我请教您,孔孟之道的根是什么?

老法师:孔孟的根就是孝悌。

主持人:孝悌

老法师:对。那孝悌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弟子规》,它的精神就是孝悌。《弟子规》所说的一切没有离开孝悌两个字。孝是什么?对父母。悌是什么?对平辈。你能够懂得怎样对父母、对长辈,怎样懂得对平辈,那种真诚的爱心,那还有什么问题,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那大乘佛法的根是“十善业道”。

主持人:《十善业道经》

老法师:对,那是大乘的根。所以你不要去搞那些高深的经典,那些你做不到,只是玄学,谈谈而已。你没有根,所以一定要从根做起,从根救起,然后才有枝叶花果。

主持人:我发现您提出的这两个根,儒家和大乘佛法的根,都是直接指导人们最细微的生活,

老法师:对,没错。

主持人:它不是意识形态。

老法师:不是不是,就是实际的生活

主持人:就是人的每一个细微的念头,甚至打个招呼,它里面都有详细的规矩。

老法师:都有,还有一个根就是道的根,是《感应篇》。

主持人:道家的

老法师:《太上感应篇》。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从读书人一直到平民,通通是扎的这三个根,所以这个国家长治久安,皇帝好做。

主持人:能够拯救人类21世纪的,就是大乘佛法,那么有的人就会请教您这个问题,先不要说拯救人类,咱们看看这个佛法怎么拯救中国人,身边的人,您有什么好方法吗?

老法师:那么说要拯救人类,先要拯救国家,要拯救国家,先要拯救自己,如果自己都没有拯救,对这个话,你怎么会相信?所以中国古人教人的一个原则:“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是讲理论的。怎么落实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落实,这是方法。按照方法,那么头一个你就要克制你自己的欲望,格物,“格”就是格斗,“物”是什么?欲望,物欲。对物质欲望,你要能够把它打败。

主持人:这是源头,后面有一串。

老法师:你的物欲罩住你整个身心,你还有什么希望?你肯定堕落了。所以第一个就是要战胜物欲,跟佛家讲的,你要想修行,首先要断烦恼。格物就是断烦恼。

主持人: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物质的这些享受,这些是烦恼。

老法师:烦恼,这个东西绝对没有好处,说实话,物质上的享受不如精神。那精神上的享受,夫子讲的,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个喜悦是内心里头,像泉水一样,从里面发出来,常生欢喜心。至于物质生活,颜回,夫子说的几句话我们就了解,“箪食瓢饮”。换句话说,他的物质生活是最困苦的,最艰难的。颜回一天到晚欢喜,笑咪咪的,从来没有苦的表情,那都没有。这是什么?这是什么?他心里有喜悦。喜悦什么呢?喜悦的是道德学问天天增长。这个多快乐!这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所以你要真干。

修行人他有他的乐趣,释迦牟尼佛过的那个生活,比帝王快乐,比豪门贵族快乐,比拥有亿万财产的快乐。他要不快乐,他为什么干这个事情?

主持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

老法师:天天教化,

主持人:但是最快乐!

老法师:没有比这个快乐!所以圣人所讲的,天下最快乐的事情有三桩,其中之一“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所有的学生都是好人,坏人也都变成好人。这就是教育。坏人要是把他杀掉,开除掉,这是教育的失败。怎么样把坏人教育变成好人,恶人变成善人,教育就成功了。

主持人:那靠法律来统治国家,岂不也是教育的失败吗?

老法师:那是教育的失败。真正教育成功的时候,国家不要军队,不要警察,没有人犯法,法院都没有了,监狱都没有了,没有人犯罪啊。确确实实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了“格物”,该到“致知”了。

老法师:“致知”就是求学问,你必须先把欲望降低,你的烦烦断掉,然后你才能求智慧。如果你带着烦恼习气求智慧,智慧里头就夹杂着烦恼习气。那个智慧不纯,那个智慧往往会做坏事。为什么?它要满足你的欲望。

主持人:您说过不孝顺父母的人,但是特别尊敬师长,是有问题的。

老法师:那绝对有企图!

主持人:有企图。

老法师:所以老师很清楚,老师说这个人不孝顺父母,老师对他也敬而远之。

主持人:不孝父母,对领导特别好,也不行。

老法师:绝对有企图,那是希望升官发财,官做得越大,人民受害越多,这是肯定的,这是中外历史都可以做证的。

佛家里一定是先持戒,所以《弟子规》是戒律,属于戒律。《十善业道》是戒律,《太上感应篇》是戒律,先从这里做起。所以教学,孔子教学四门,第一个德行,这是属于道德的教育,先教;然后才教言语,教你会说话了。这个口谓祸福之门,也是吉凶之门;然后才教政事,就是办事的能力;最后才是文学,文学是精神生活,我们今天讲精神文明。

主持人:六艺。

老法师:对,致知是觉悟,觉悟之后,你这个心才诚,才有真诚心。真诚心今天讲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佛法里讲,是为众生服务,那个范围就大了,不但为人,为所有动物,为所有的生物,植物矿物,你都会用爱心去爱它,都会照顾它,为它服务。像这个小动物都有灵性,都可以沟通,我们现在学佛的同学,好多都有实证。

主持人:学佛的人能做到这一步?

老法师:能做到,很容易做到。上一次我住在安徽汤池,蚊子很多,墙壁,它是白色的墙壁,差不多有四五十只蚊子,那么多,我在那儿做晚课,我说蚊子,我做晚课,你千万不要干扰我。我一个晚课,一个多钟点,它们全部在那没动,

主持人:全在墙上?

老法师:全在墙上没动,它们也没有飞过来扰乱我。第二天早...(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