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下品行者修行之路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28 20:02
標題: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下品行者修行之路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造恶者的下三品往生
释大寂 著(大寂比丘尼)
目录

二、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如何为「临命终人」助念的问题  
三、《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下品往生与临终十念的关系
(一)下品上生(二)下品中生(三)下品下生
四、与下品往生有关的净土胎生业报
五、生前用功念佛临终突遭重病死去或意外身亡能够往生净土吗?



二、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如何为「临命终人」助念的问题         
(一)临命终时助念缘起
  时下净土宗非常重视「临命终时」的「助念」。为什么现代的莲友会相当重视「临命终时」的助念?究其原因,是源自于观无量寿佛经中对「中品下生」与「下三品」往生在「临命终时」的引渡「经文」而来。除了「观经」以外的其他净土诸经,皆没有明显地谈到如何为临终人在「命欲终时」的开示与助念问题。
  而在「观经」中所提及的为临终人开示的内容,是着重对「造恶者」的「临终开示」与引导其念佛,因此对于生平没有为非作歹者不能照本宣说。(后续自明,其中包括「临终十念」问题。)而对在生「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之人,又平生没有宗教信仰者」(中品下生者),于临命终时,在其对净土没有一点概念时不可直接引导其念佛,必须先建立其对「净土的信心」,如经文说,要先为其广说「极乐世界国土乐事」及法藏比丘「四十八愿」,(指中品下生者),当他对「净土」与弥陀悲愿力深信后,才能引导其念佛。
(二)应该如何介定「临命终时」的时间?
  于此先提出一个疑问:即是应该如何介定「临命终时」的时间?「临命终时」是否是指临终人将要断气前的那一段时间?(如数天前?或者数个钟头内?还是指将死之前的那一口气提不起来的一瞬间前?抑是指已经进入肺部大喘吹气的那一段时间?慢则一天一夜,快则半天,视临终人体力、吃药而定。)
  通常人皆会认为「临命终时」,是指家属察觉出病者脸色阴黑,气若游丝,恐怕快要断气了;或者病者自知再过几天,或者再过几个钟头、数分钟就要走了;或者医生依症状告知家属病者没有救了,发出病危通知;或者遭遇横祸,伤害太重,自知不久人世;或者医师告知家属受伤太重,已经不行了;或者没有病苦,寿终正寝,预知将要辞世…,但是也有人快要死了也没有预知能力(如「意外事故」或者情执太重不想就此死去之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而言之,这是一般人对「临命终前」时间的介定,然不是一概而论。
  但是净土经典(观经)所说对「临命终时」的介定,绝对不是局限于前述任何一种死亡前的数分钟,或者将死之前的数小时喘气至肺部的范围内。如果「临命终时」局限于死亡前的数分钟或者数小时的范围内,依生前不知念佛,又重病在身,或者生平散心念佛、心思杂乱的「末法众生的根器而言」,是不够时间提携其往生净土的「正行资粮」的。
  因为不是「临终人」只要念佛就能往生净土!因为只是「念佛而不入心」;只是念佛而不具备「信、愿、行」的「念佛正行资粮」;只是念佛而不能念至「一心不乱」,是不能往生净土的。
  尤其现代人「临命终时」,有几个人能够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死前不生重病?死前不陷入昏迷?更应该对净土经典所说「临命终时」的时间介定,深切省思!否则到了临终人将要断气前,才去「助念」,对于一个已经「陷入病痛」之中,或者意识昏沉没有正信的临终人而言,若想提携其往生净土,是相当困难的!
(三)净土经典所说为「临终人开示」针对两种人而言
  在「观经」中是有提及为「临终人」开示、引导其念佛的问题,但是主要对象有两种人,一是针对「在生孝养父母、行世仁慈」的纯善之人,于临终之时「意识清晰」而言(如中品下生),二是针对「造恶者」临命终时「方便救拔」而说。如「观经」中先对「中品下生之人」在「临命终时」广说开示。但是先决的条件,是此人必须生平是一个「善良、正直、纯洁、孝顺父母、奉养父母并且以仁爱、慈悲之义行处世者」。因为生平具备「观经」所说的「纯善、正直、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之人,必然是一个有「善恶因果观念」、尊敬「宗教信仰」,并且「生平对任何事情提得起、放得下的良善之人」,到了「临命终时」逢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及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才能听得进去,否则纵然是「良善之人」,若是死前「情执难舍」,对亲情的「心结」没有打开,或者尚有其他挂心之事,纵然开示或念佛,皆无效用,因为他听不进去!
  由经文得知,对中品下生者「临命终时」开示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不是只是「照本宣说」不经解释而已,若是「虽然开示」(如「照本宣说」),但是并不应机,不能令临终人「心开意解」,岂能因为你的开示,而往生净土?
  故知单就「观经」所说中品下生者「临命终时」的「开示内容」,绝对不能拖到「临终人」死前数小时,甚至数分钟才前去为其劝导!因为大都陷入昏沉之间,或者因为业障现前,为鬼魂所干扰,惊惧、害怕、溢于言表,已经太慢了!应该在「患者」死前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半年内,甚至一、两年内就要先依「观经内容」做前导,才能在「临终助念」时,确实利益「临命终人」。所以现代莲友对「临命终时」的时间介定,要重新省思!
(四)弥陀经所说「临命终时」往生净土的修行条件
  若是依「弥陀经」所说「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的「正行资粮」而言,更是严格,至少在「临终前熟读弥陀经」,以「弥陀经」的正知见,引导念佛,并且七日之中「精进念佛」,成就「一心不乱」,才能因「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蒙佛接引,超生净土,绝对不是「临终前」数小时才去助念所能承办的!
(五)无量寿经所说「临终十念」往生净土的修行条件
  再看无量寿经所说「十念往生愿」,亦必须至少在临命终前「发出至心信乐净土之信愿,念佛至一心不乱」,才能因临终「十念正念念佛」成就而超生净土,绝非一般人「命终之前」重病在身、心智昏迷、不信三宝者所能承办!而于「临命终前」如何令「行人」发出「至心信乐」、「欲生净土」之诚的「时间之介定」,必须视「其人」根器、身心健康情形而定,非一概而论!  

(六)观无量寿佛经对下三品在临命终时重视「佛法开示」  
1.「观经」所说「临终开示」是在此人意志自主、能接受劝化下进行的
  再看「观经」中对下品上生者、下品中生者、下品下生者「临命终时」的「开示内容」,皆是「非常广泛」的。若是要依「观经」所说为「下三品」开示的内容,确实利益「临终人」,一定要在「临终人」尚是「神识清醒、能听、能言、能接受开导」的时候,多花一点时间(如据判断已在人世不久,将死之前一个星期、一个月、二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时间),请「善知识」发「慈悲心」依「观经」所说,为「造恶者」或者「一般重病患者」依「弥陀经所说」,事先为其「劝化」,否则托到「造恶者」「临命终前」数天才去见他(如在监狱、或在假释外),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依「观经」告诫后世佛弟子,如何为造恶者「临终开示」的内容来看,便知一定是在「临命终人」事先意志自主、能听、能言、能接受谏言之下进行开导的:
  如经文引导善知识为下品上生者开示说:「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后续自明),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后有详解)。
  如经文引导善知识为下品中生者开示说:「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后有详解)
  如经文引导善知识为下品下生者开示说:「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念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后有详解)
2.现代莲友误解下品下生的「经文」
  其中下品下生为「临终人开示的经文」,是最令一般莲友误解的,以为只要在「临终人」断气前引导其以至诚心称念佛号十声就能往生净土。所以一般莲友皆着重在「临命终时」的「助念」而忽略「观经」所说为「下品下生者」临命终时「开示原文的连贯性」(后续自明),应该反复思惟为「下品下生者」临命终时开示的『经文原意』,不可断章取义,只取「十声念佛」,而不重视「正知见」的开导,遗误众生!  
(七)为何要为造恶的「临终人」广说开示?
问:为什么要对造恶的临终人广说开示?耽误临终人念佛的时间,不是临终人只要至诚念佛,就能往生净土吗?何不直接引导造恶之人在临命终时直接念佛,求生净土?
答:依无量寿经说:无论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皆要「发菩提心」念佛,才能往生净土,造恶者的下下品往生者亦然。「观经」为什么会为中品下生者与下三品行者在「临命终时」做「大乘经义」的开示,目的就是启发其发出一分「菩提心」,再引导他念佛。
  所以「观经」中对中品往生与下品往生,虽然没有明文说明要「发菩提心」念佛,事实上由「经义」推知,启发「菩提心」的内函已在其间,试问:中品下生者最迟在「临命终前」尚要因听闻大乘经义的开示而启发「菩提心」念佛(中册自明),何况中品中生与中品上生?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引导造恶者在「临命终时」直接念佛、求生净土?原因有三:一是他没有六道轮回的因果观念,二是他不认为自己为非作歹的行为有错、是罪业,三是他对佛法没有丝毫认识,如何能直接引导造恶者在临命时直接念佛而不先引导其忏悔罪业?如此不明事理的念佛能往生净土吗?一般没有造恶之人,生平没有宗教信仰,或不知念佛之人,于临命终时念佛尚不一定能往生净土!何况造恶之人?更何况造下重大罪业之人?尤其犯下十恶业或者五逆罪之人,大都在监狱里受刑,直到执行死刑为止,或有假释出狱者,或有在逃者。若是家属或朋友有心引导他死后的神识在未来种下念佛善根,就应该在他犯下大错后,制造在监狱里令其「忏悔、皈依、闻法、念佛」的善因缘,不仅已经为他在「临命终时」自知念佛或者有「助念因缘」预设准备,更为其「假释出狱」后,为社会减轻一分暴戾之气而引导他向善、向佛、念佛!
(八)为何无量寿经上没有说明要为「临终人」广说开示?
问:依观无量寿佛经说,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皆要在临命终时,为其「广说开示」。为什么在无量寿经上没有说明要为「临命终人」「广说开示」?只有说下品行者,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乃至十念,是否「观经」与「无量寿经」所说下品往生的修行方法不一样?
1.无量寿经所说下品行者在「临终直接因念佛而生净土」是有其生平修行条件的
答:「观经」所说下三品往生,是针对造恶者所说的下三品往生,是特例中的特例。无量寿经所说下品往生,大多是生平没有犯下五逆、十恶业及诽谤正法罪,一向善良、正直之人,接触净土法门后,便依净土经典所说「发菩提心」,一心一意念佛,终生不辍,至临命终时,当然预知时至,自知念佛,因为自知往生时至,自然每一念每一念的佛号,皆能生起强而有力的求生信愿,不杂余念,断气前念佛的清净心念已经成遍,正念具足,岂止十念,当然蒙佛接引,下品往生。当知「具足十念」是「正念具足」的代名词,不限定「十念」,不是指临命终时,只要「念佛十声」,就能往生净土。「临终十念」有方便引导众生念佛种下「未来往生净土『善种』之意」,若是临命终时,虽然虔诚念佛,但是心念不能完全专一,不能因念佛而令「心光现前」,不具足正念念佛、心不颠倒之意,仍然不能因「临终念佛」而超生净土!
2.第十八愿所说「乃至十念」之意有其广义引渡恶道众生念佛之意
  广义来说,第十八愿所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之意,除了「造作五逆、十恶,诽谤正法」的重罪者在没有忏悔、不发菩提心念佛的情况下,不能因「临终十念」往生净土外,尚包涵引渡「一般造下鬼道罪业」的轻罪众生及以瞋恚心、嫉妒心造下十恶业的将要堕落畜生道的「中罪众生」,两者只要在生发出「至心信乐」净土之心念佛求生净土,并且忏悔所造罪业,誓不再犯,临命终时,念佛不断,十念正念现前,皆能往生净土。
3.凡是「犯五戒」者皆要经常依「礼忏法」忏悔
  何谓鬼业?即不守「五戒」,犯下杀生(杀畜生亦然)、偷盗、邪淫(包括堕胎)、饮酒、妄语五戒者。若是不守五戒,欲念必然炽盛,心思必然杂乱,在发心修学净土法门时(包括造下「畜生道罪行」的「中罪众生」,均要依「慈悲三昧水忏」或「地藏经」或「忏悔偈」行礼忏法,终生读诵「净土经典」,发菩提心念佛,临终正念现前,往生净土,才有希望。)事实上,纵然没有犯「五戒」者,亦要经常依「经忏法」忏悔业障(如地藏经、水忏、八十八佛、忏悔偈等),以一颗清净的身心发菩提心念佛,求生净土,才有保障。何况犯下「五戒」者?更何况犯下「畜生道罪行」的「中罪众生」?
4.「观经」所说下三品往生是下品莲位中最下下品果位
  由此可知,无量寿经所说下品往生法,最主要是针对宿有深厚善根,从闻法后、自知发菩提心念佛的净行者而言,是下品往生的常法。观无量寿佛经所说下三品往生法,虽然也是「下品往生法」,但是若是依无量寿经所说下品者往生品位法而言,是属于无量寿经所说下品下生中的最下下品。因为「观经」所说下三品行者,皆是针对造恶多端之人「临命终前」闻法、念佛超生的特例。往生净土后,尚要经过净土的「十二大劫」,或者「六大劫」,或者「净土四十九日」才能见佛。(当知依八十华严所述:净土一日一夜是娑婆世界一劫)。
5.纯善之人「临终十念」往生净土后多久才能见佛?
  若是生平没有造恶,守持五戒,又发菩提心念佛,临终「具足十念」往生净土的莲友(指下品下生),应该在净土经过多少日才能见佛?净土经典中没有说明。若是依「观经」上说,中品下生者在净土要经过「七日」才能见佛,造恶的下品上生者在净土要经过「四十九日」才能见佛。
  那么依无量寿经所说发菩提心精进念佛成就下品下生的莲友往生净土见佛的时间,应该在往生净土后的「当日至七日」前后,非一概而论(见前述「实例」及后续「实例」即知)。因为「观经」所说的中品下生者也是「特例中的特例」。
6.「助念」的正确意义
  由此可知,无量寿经所说下品往生法与观无量寿佛经所说下品往生法并没有矛盾之处。若是依无量寿经所说下品往生法求生净土,因为他在平素便经常读诵净土经典(如弥陀经、无量寿经),生平已经认识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力行如何不离「菩提心」念佛!当然到了「临命终时」(不是将要断气之前才去「助念」),不必为他做启发「菩提心」的广泛开示,在死亡前数日便应在「有因有缘下」,集众「助念」,先为他读诵「弥陀经」,令其一心「思念弥陀经所说净土乐事」,这就是「观想念佛的一种」,就在「思惟、观想弥陀经所说内容当下,启发他一分『菩提心』念佛」,利根器亦可引导他虔诚诵念「莲池大师所着回向发愿文」,令其深发菩提心念佛,求生净土。(请注意:这是指下品往生而言)。
7.对生平没有信佛者更需要「临终助念」因缘
  但是对于生平虽然信仰三宝,但是不用功念佛、散乱心深重之人,或者生平不信三宝,然而有善心、有杂教信仰之人,就必须在「临命终前」一个星期、数个月、半年、一年就要为其开示净土法门,引导其念佛,若是到了「临命终时」断气前一日或者数小时,才有因缘引导其念佛,而「无因缘说开示」,无因缘让他认识为什么要求生「弥陀净土」的意义!在临命终时不能在「正念分明」中深发欲去净土见佛闻法、了脱生死、成就佛道的一分「菩提愿心」念佛,求生净土,只是「懵懂的念佛」,是不能超生净土的。但是承此「助念」功德回向「临终人」,仍然能为其来世种下往生净土的善因缘。若是拖到「断气后」才有因缘请人来助念,请注意:不是赶时间念佛的问题,而是先如何启发没有正信的「亡者」皈依三宝的信念问题及如何启发「亡者」对净土认识、生起信心的问题。若是亡者「情执深重」、「英年早逝」、「意外死亡」………,「心有罣碍」,「不愿意死」,「开示也无效」,仍然要引导其念佛。不论亡者听不听得进去,将念佛功德回向亡者,自有其未来发菩提心、闻法、念佛的善因缘。至于如何为一般有善心、有信仰的临终人说开示,请参阅笔者所着「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一书。
8.不可以「观无量寿佛经」所说下三品往生解释正规的「下三品」往生的「原意」
  由此可知,净土经典所说的下品往生法,不是针对造恶者专门施设的。因为「观经」所说下三品往生,是属于常规的下品往生法中的最下下品莲位。而且在「净土圣贤录」中,也有诸多实例说明了这一个事实(前已说明)。
  所以不可以「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解释正规的「下三品」往生的释意,否则会令莲友误解无量寿经所说「临终十念」的正确意义。造恶者「临命终时」必须启发「菩提心」念佛的道理,在以下所述「观无量寿佛经」中有十分「详确的说明」。
三、《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下品往生与临终十念的关系
(一)下品上生(造恶者的下三品往生)   
1.为世俗造恶之人而说
观无量寿佛经说:「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哉!善男子,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2.下品上生有两种意义
依「观经」﹙以下简称「观无量寿佛经」为「观经」﹚所说的下三品往生经文,有两种意义,一是对「造恶众生」开示的方便法门,令造恶者在临命终时,有听闻佛法、忏悔、念佛的机会,仗此闻法、忏悔、念佛的功德力量,就是未能往生净土,也能为未来世种下皈依三宝、修学净土法门、念佛、往生净土的修因。一是针对宿世有深厚善根,曾经熏修过净土法门,又因为差别业缘而转,辗转承接五浊恶世的业轨,逢遇宿障差别业缘现前,因宿习现前,又与过去恶增上缘的冤亲债主相遇,而随共业所转,不由自主,宿障牵引,造作恶业,临终之时,得遇善知识开示大乘佛经的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扼要意义﹙初闻法义﹚,领受在心,而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下,蒙佛接引,往生净土。   
3.造恶者在临终时会面对种种「恶相」现前
首先必须明白,造恶者在临命终时,大多会面对种种「恶境」现前,而不由自主,随业而转。也就是说,这种在临终时,能够令其「闻法入心、生信」的殊胜因缘,是必须在临终人闻法时,一心思法、忆法,不杂俗念,将内心、外在呈现的一切影像,完全放下,不受任何干扰,才能真正得到「闻法入心、生信」的功德力量。即必须在「临终闻法」时,面对、正视以下可能会发生的种种恶相:1可能会受到在生的冤亲债主忽然出现于其面前干扰其「闻法信念」;2可能会遭遇「六亲眷属」的任何亲情、爱情、友情等种种情愫在旁边哭闹,扰乱其闻法的信念;3可能自己会对父母、夫妻、子女等种种情爱产生挂念、牵绊之心;4可能会因为重病,令其意识陷入散乱、昏迷,不能言语、不能听闻外界说话;5可能会因为今生造下诸多重大恶业,而产生各种扰乱情况,诸如:或杀、或盗、或邪淫、或大妄语、或倒债、倒会、或逼债、或绑票、或诱拐、或诈骗等恶行,甚至因此恶行令受害者产生大恐怖、大惊慌、精神错乱、精神失常…,或者妻离子散,或者家破人亡,或者自甘堕落、一蹶不振、伤心过度、抑郁而终,或者重病而亡,影响下一代的生计,令下一代又造恶业…,或者杀业太多、不论杀畜生、杀人类…﹙包括多次堕胎﹚,致使临命终时,出现已经死亡的冤亲债主等冤魂讨命、干扰的各种情形…,而令其惊惧、害怕,导致「闻法不能入心」。
这位造诸恶业之人,一定会因为今生造下重大恶业﹙多少不拘,不是一概而论﹚,而令其在临命终时,其心识田中,不由自主的将今生所造重大恶业影像,如放影机、扫描器一样的一剎那间自动浮现在其脑海中,历历在目,令其心生恐惧、害怕,不知所措!如有鸡贩、猪贩、牛贩曾在临终亲见无数鸡魂、猪魂、牛魂前来索命的实例,而且在临终之时,有的畜生业报﹙地狱花报先现前﹚,或者地狱业报的定业果报已经成熟,而受到「地狱」或「畜生道」「业报」的「电波」干扰,令其身心产生焦热、烦燥、不安…,或见黑白无常现前,或见厉鬼惊吓、或见魍魉魑魅现前,或见狱卒以铁炼勾勒…,而旁人不见,或者自述所见惊怖状,而旁人不见,或者口不能言,而神情惊慌失措,痛苦万分。
4.造恶之人在临命终时「闻法入心」者必有「善相显现」
这位临终之人,必须在「闻法时、不杂余念」,即不顾一切如上所说恶境干扰﹙视若不见﹚,亦即去除以上所说各种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扰乱及因恶业果报已经现前,而令其在心理上、知觉上、重病上、感情上、外貌上所显露的不安、痛苦、哭泣、惊吓、瞋怒、狰狞、贪婪、挂念…等情绪;也就是在临命终时,务必以强忍的精神意志,做到「外缘放下」,忍人所不能忍。并且在临命终时因为「闻法入心」,而在心理上、知觉上、外貌上,显现不慌、不乱,意识清晰………等「安稳善相」,令旁人见闻。亦即是说,此造恶者是个「有福之人」,才能因为亲眷﹙如父母、夫妻、子女、朋友、亲戚﹚的学佛因缘,或者念佛因缘,恭请有正知正见的善知识,到其家中或者到「监狱内」为其开示、解说:「大乘经典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扼要释意」,而能接受善知识的开导教化,在其临命终时,信受大乘佛法。就在这位罪人,信受大乘佛法的当下,除去「千劫极重恶业」,接着在这位善知识的引导下,令其发至诚心,集中心力,合掌叉手,专心一意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就在以至诚心发愿求生净土、专心一意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的当下,除去「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5.造恶者在临终时「善相未现」而言能见佛、见光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临命终人,发出对大乘佛经的敬信之心、向学之心,即已启发「一分菩提心」,才能在至诚、一心称念佛号的当下,在佛力加被下,引发其光明心念现前,故能消除本应堕落恶道的重罪业障,而与佛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本愿相应,超生净土。若是造恶之人,在临终之际没有启发对大乘佛经的敬信之心,没有去除以上所说各种在心理上、情绪上受到「冤亲债主」﹙或现生或已亡﹚的干扰现象及没有启发至诚心、专志心念佛,求生净土,而自言能见佛、见莲花、见莲台、见神、见光来迎,是非常危险的。﹙一般临终人亦然﹚
6.造恶者临终能生净土的重要原因是有宿世善根因缘为引因
   (1)造恶者临终为何会感化佛现前?
由此可知,「观经」所说的下品上生者能生净土的「重要原因」,是先启发临终人对大乘佛法的敬信心,对一个造恶多端的人,在临终时若是能对大乘佛法生起恭敬心、诚信心,是相当稀有、难得的!足以证明其宿世善根深厚,才能在「闻法生信下」,启发其念佛之信愿,称念佛号,一心向佛。因为称念佛号当下,声声具 足对阿弥陀佛的坚固信心,强烈到净土见佛闻法的信念、扎实、不疑,而在强而有力的念佛功德回向当下,使声声佛号具足与佛力相应的光明力量,亲见化佛光明遍满其住处,乘坐化佛执持的由七宝缀饰的莲花,放射出金壁辉煌的光芒,随从化佛,往生净土七宝莲华池中。
  由下品上生者亲见「化佛光明」现前与亲见自身坐在七宝缀饰成的金色莲华,即可证明,造恶多端的临命终人,若是真能称念佛号,往生净土,也一定要在句句称念佛号的当下,「正念具足」:即至诚恳切的一心念佛,没有其余杂念参杂其中,可谓下品上生者在念佛中「正念具足」,才能令其求生净土的「心光现前」,与「佛光相应」,方能招感化佛光明现身,赞叹他说:「善哉!善男子,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而由造恶的下品上生者在临终必须亲见弥陀手执莲花来接的「经证」,更可证明,无量寿经所说的常规的下三品行者在临命终时一定也要亲见弥陀或观音手执金色莲花来接,才能证明其绝对往生净土。﹚
(2)临终因「闻法」心念已转变的重要证明
由「化佛」赞叹临终人为「善男子」这句话,便可证明:这位造恶者在临命终时的心态,已经在善知识开示、解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意义的当下,转变为正直、心善、纯洁的心念,愿意以一颗正直、纯善、净洁、敬信、诚恳的心听闻、学习大乘佛法,并且发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到净土去见佛闻法,才有资格被接引往生的化佛称为「善男子」。若是造恶者在临终之时,于惊慌、颤抖、恐惧、挣扎、昏沉、意识不清中闻法、念佛,如何能对大乘佛法生起信心?如何能在念佛时心不惊乱?
(3)临终因「佛光触身」尸身亦转为柔软、安祥
进一步说,如果造恶者宿世没有种下深厚善根、善缘,如何能逢遇家眷有学佛因缘?如何能恭请善知识亲自到其家中为其开示大乘佛法的扼要意义?试问:一个没有造下重大恶业的普通人,在平素时都很难对佛法生信?何况是临终之人?更何况是造恶者在临终之时能对佛法生信?当然难上加难。
所以造恶者在临命终时,能逢遇善知识为其开示大乘佛法,又能发至诚心,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必能令旁人见闻此临终人身上有光明显相,阴相已转,其尸身、面貌令人见之必然不会呈现僵硬、痛苦、挣扎、狰狞、瞋恨、忧虑、阴暗等情形,必然因「佛力摄持、佛光触身、心光现前」而转为呈现柔软、安祥、光明、庄严的显相。
(4)如何证明临终已扭转三恶道的业障?
若是生平造恶多端者临终之时有以上所说「瑞相」或者「异香、光明征兆」出现,以及「心念的彻底转变」,看破、放下、善念现前,才能证明其已经转移三恶道的业障,往生善道,或者往生天上,或者往生净土﹙按往生净土者,不仅要有「光明瑞相显相」,更要见「化佛」﹙或者观世音菩萨﹚来接,至少令旁人听到临终人自述,才可放心。﹚造恶者在临命终时,犹需见化佛来接,有光明的莲花现前,才能证明其往生净土,何况一般念佛之人?  
7.从造恶者在临终时必须「听闻十二部经」的启示下证明净土法门注重「对大乘佛法的学习」                                                                                   
由此可知,往生净土的修行方法,不仅着重「一心念佛」的「清净心念」扭转黑暗的业障,成为「光明的净业」而已,更注重听闻大乘佛法的学习,引导念佛人启发「菩提心」。因为一个学佛者,不听闻、不读诵大乘经典,如何能认识净土?求生净土?何况是在生没有熏习过佛法的「临终人」?更何况是造恶的临终人?下品上生者,就是在临终时因为先听闻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意义,启发一分「菩提心」,才能在往生净土后,亲见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进一步为他解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甚深修证意义,令其在听闻「甚深大乘佛法修证意义」的当下,思惟法义,理解法义,向学修证之心,油然而生,精进修行,定慧显发,才能真正随佛发出「无上菩提心」,踏上佛心悲愿的修学之路,经过十小劫﹙净土十小劫﹚的时间,仰仗佛力加被,于十方世界修学成佛愿行,才能具足百法明门,得入大菩萨初地果位﹙百法明门释义,见中册「上品往生」愿﹚。
8.不可误会对临终人将「大乘十二部经」的「首题名字」照本宣说而已
(1)临终对造恶者开示「十二部经」的最重要目的及能消「千劫极重恶业」的原因
不要误会只是对造恶的临终人,将大乘十二部经的首题名字「照本朗读一遍」而已,请仔细阅读经文说:「下品上生者,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说:即为他赞叹、解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意义。」当然是解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扼要意义」,才能令临终人因「闻法、思义而启信」!因为对大乘佛经启信、向学的当下,就已经发出一分「菩提心」。
当知临终人,若是能启发、听闻大乘佛法的敬信之心,而且「启信入心」,胜于平常人以散乱心听闻佛法的功德力量!因为未来投生何处!决定于「临终时念念串连的「心念」是光明的?还是是黑暗的?如果临终人念念引生的心念,是正直的,是纯洁的,是善良的,是没有牵挂的,甚至是清净的、光明的,当然能投生到善道或者天上去。进一步说,如果临终人念念串连的心念,是在听闻、思惟大乘佛法的经题意义,是对大乘佛法启信的向学者,是启发「佛道悲愿心」的,是声声称念佛号不断的,是念念求生净土没有间断的,当然其功德力量更是「强而有力」,会有光明显相,一剎那间,破除造恶之人临终时的「阴暗、黑气」之相,转移、遮蔽将要堕落三恶道的显相,其当下承接的业轨,未来果报生处,当然能因「临终人向法、学法」的功德力量所感,而当下与某处清净光明的共业果报生处相应,「转生其间」。所以经上说:除却千劫极重恶业。即是说除去将要遭受千劫的极重恶业,就是指地狱罪报。证明这位下品上生者造作了堕落地狱的极重罪报。而因「闻法因缘」所感,顿时将本要现前的「千劫地狱业」,转现为清净、庄严的净业心风现前,未来必然投生有「善法因缘」的殊胜之处。﹙按并不是说下品上生者皆是造作「千劫地狱业」的极恶之人,而是说「闻法功德」能消「千劫地狱业」。只要是造下「十恶业中的数种」,皆通「地狱业报」,均应依「观经」所说「下三品往生法」忏悔、皈依、闻法、发菩提心、念佛。﹚
(2)临终念佛为何能消「五十亿劫生死重罪」?               
并且去除五十亿劫生死重罪,即是去除未来有五十亿劫之多的生死重罪。因为在临命终时,念念串连的心念是光明的,是与佛力相应的,而当下净化造恶者潜藏在心识田中无数贪、瞋、痴、杀、盗、淫、妄等恶习,这些潜藏在其心识田中的无数「积习」,足以牵引他未来继续承接无尽「五浊恶世」的业轨,与「宿习造恶」的六亲债主聚会,不由自主,再造恶业,再积恶习,又牵引他往地狱的业轨走,足足有五十亿劫中令其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六道轮回中与无数「恶增上」的「差别因缘」业轨接上,不断与无量「冤亲债主」聚会,再造重大罪业,再积恶习,不由自主…,故名「五十亿劫生死重罪」。也就是说,当「临终人闻法入心」后,若是进一步引导其恭敬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回向净土,念念不绝,当然能生净土,而进一步远离未来「五十亿劫生死重罪」的业轨。                  
(3)造恶者虽然往生净土并不代表「所造恶业」未来不必受报         
因为强而有力的今生所造「重大恶业」已经消除,才能往生净土。但是并不是今生所造杀、盗、淫、妄等未来「重大业缘」不必受报,而是「重报转轻报」,先消除堕落三恶道的黑业,然而来世﹙当从净土留学出来﹚,逢遇今生重大冤亲债主现前还是要报。再则造恶者临命终时,逢遇善知识开示大乘佛法又能闻法、启信,念佛,求生净土的实例,现世之中少之又少,稀有、难得!所以若是造恶者生平不知忏悔罪业,皈依、学佛,临命终时,才想要碰运气,希望有善缘出现,那就太迟了!
(4)临终「闻法」为何能消「千劫极重恶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临终之时为造恶者开示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要义,能令其消除「千劫极重恶业」,能转地狱重罪,足以证明一个人在「临命终时」听闻「大乘佛法」的功德力量,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因为在临命终时,依「大乘十二部经」中的一段义理,一段偈颂,救了一个人的「三世慧命」,令其在往生净土后,见佛闻法,精进修行,了脱生死,再发「佛心悲愿」回入十方世界,广度众生,续佛慧命。因为此临命终人,已经种下未来能「乘愿度众生」、「续佛慧命」的正因,令其未来「佛道菩提资粮不断增长」,所以说临命终人听闻「大乘佛经」启信的功德力量,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无有穷尽,能消「千劫极重地狱罪业」!                                            
9.如何为临终人开示「大乘十二部经?                        
(1)何谓「大乘十二部经」?
而什么是大乘佛经十二部经「首题名字」?十二部经,并不是指大乘佛法有十二部经典,而是说大乘佛经的整体内容,是由十二部类(十二分类)架构而成。按十二部经的「经」意,是契经之谓。契经的意思,就是说契于理、契于机的经典,就是契经之意。而契于理,谓契于「佛道之理」,契于机,谓运用佛所说八万四千法门,应众生根机说法,是名契于机。
先照本宣说十二分类的经题名字:即1长行2重颂3孤起4因缘5本事6本生7未曾有8譬喻9论议10自说11方广12授记。(如果为造恶的临终人「照本宣说」以上所述十二部经的首题名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能令临终人启发「菩提心」?故应省思「观经」所说为「临终人」赞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意义,绝对不是「照本宣说」而已,一定是在为临终人开示「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要义下进行的。)
(2)造恶者的下下品往生最迟要在临终启发菩提心念佛
有人会说:「临终时才为造恶者解说『大乘佛法』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大多『非常痛苦,无心听闻』。」相对的,若是这位临终人在「极度烦躁、不安、痛苦」下引导他念佛,亦绝对无法令其提起正念之心念佛,何况听闻「大乘法义」?换句话说,若是造恶的临终人不能在听闻「净土法义」下启发对「弥陀的信愿心」、「净土的深信心」(即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之意),也绝对不能因不知所以然的念佛而超生净土。因为依「无量寿经」说无论上品、中品、下品往生皆要在生前启发菩提心念佛才能超生净土,最迟也要在临终时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才能往生净土,造恶者亦然。故不可忽视「观无量寿佛经」上说必须为造恶的临终人赞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内涵要义的重要性。         
(3)先为临终人开示为何要为他讲解「十二部经」的首题名字?(必须发心者在其人临终前三日至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亦即「见闻」其人已经接近临终快要死了,就要依经文进行劝化,反复令临终人称念十二部经的片段经文,目的实际利益临终人启发菩提心念佛。)
⊙善友称念
某某,你今生造了杀、盗、淫、妄等十恶业(依其所造何种恶业而劝说,本篇通一般造恶者而言,如以「瞋恚心、嫉妒心」造十恶业中的数种,堕入畜生道,以「瞋怒心、恶毒心」造十恶业中之数种随入地狱道。不仅为造十恶业人说)。本来应该堕入地狱(或者畜生道)受苦无穷,现在有此善因缘,为你说「开示」。依「大乘经典中」的一部叫做「观无量寿佛经」的「净土经典」里为「造恶的临终人」慈悲劝化说:「只要造恶者在临命终时(指下品上生),听闻善知识为其赞说「十二部经的首题名字」的内涵要义,令你启发「菩提心」念佛,就能消除你所造地狱罪业,蒙佛接引,超生净土。所以你一定要有信心,相信「佛力」能够救拔你的地狱业,而且你现在能够「看到这本书」,并且「看得下去」,愿意接受「书中所写」「依经奉行」,或者正在听闻善知识为你解说大乘佛经的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要义」,就证明你「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逢此善因缘」,所以你现在要「万缘放下」,一心恭听「善友」(本书)为你解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释意」。
(4)再引导临终人依第一「长行」经文忏悔业障
首先你必须明白,大乘经典中第一分类是「长行」。什么是长行?乃是指用散文讲述的法义,不限定字句,因文章较长,故称佛所说文句内容,为「长行类」,一般大乘佛经的经文皆是。如金刚经、地藏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等。每一部大乘经典,皆是契于佛道之理,契于众生之机,以八万四千法门,应机说法,引导众生从忏悔罪障,皈依三宝起步,进而受学五戒、十善,修持戒、定、慧,带领众生逐步往成佛之道前进。
如佛名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先忏悔一切诸罪。」
又说:「西方无垢清净土,名为安乐妙世界,彼自在无量寿佛,菩萨弟子现围绕…,凡欲礼佛忏悔者,皆应敬礼安乐世界中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二菩萨以及无量寿佛国中无边无尽菩萨众。」
⊙善友开示
某某,依大乘经典说,皈依佛、法、僧三宝,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成佛。而成就佛道,一定要有广大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悲愿心)才能达成。虽然经典中开示我们要学诸佛发出「菩提心」来学佛,但是你今生造下「十恶业」即已经造下地狱重罪,便障碍你启发「菩提心」。所以你现在要先发出大悔悟心,忏悔罪业,尤其现在正在「临命终前」,如果真能发出大惭愧心,忏悔罪障的「功德力量」最为强烈,因为任何一位众生未来投生何道,皆决定于临命终前至命终之际的「现前心念」的「念念之间」是善良的?还是罪恶的?如果临命终前你的心念是「发大惭愧心、发大悔悟心」与启发「菩提心」、「念佛心」的,就在你「临终心念为善友引导念念启发念佛心」时,一定能蒙佛接引,往生净土。至少也能「转地狱罪业成轻报受」,乃至缩短在地狱中受苦的时间。所以现在你要提起正念,全神专注在「悔过心」的「心念上」,恭敬合掌,向阿弥陀佛忏悔今生所造恶业,即自称:「弟子某某,现在向阿弥陀佛忏悔今生所造一切罪业,誓不再犯,求佛慈悲,接受我的忏悔。」能一句一拜最好,拜越多越好,若是不能礼拜,亦可对着佛像恭敬合掌一称一问讯,一百零八遍最好。
(5)再依「重颂」经文引导临终人合掌赞叹阿弥陀佛「因地」所发「成佛大愿」偈颂
如第二「重颂」经文,遍及大乘经典中。即大乘佛经里,将经文内佛所说的话,再用偈颂做一总结,覆说一遍。只要临终人能够听闻此「重颂」偈,而对此「重颂偈」心生恭敬、欢喜、赞叹,就是启发一分「菩提心」,亦即此时发心者要为临终人白话解释经意。若是临终人直接听懂经文最好。请注意:如果发心者到时「临终时间已经不够」,可取以下所说「十二分类」中其中数段经文为其讲解,不必全部「照本宣说」,重点是「临终人在听闻十二部经的经意时,一定要令其启发『菩提心』,这才是『观无量寿佛经』所开示为何要对『造恶的临终人』略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原意』」。
如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尔时作法比丘(弥陀因地),向彼佛前发如是愿已,承佛威神,即说颂曰」:(覆颂)此时发心者要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赞叹弥陀所发「成佛大愿」,随善友称念以下「偈颂」的白话解释(能称念最好,不能随善友称念,亦要怀着一颗恭敬、赞叹弥陀所发「成佛大愿」的「敬法、学法之心」,恭听善友讲解「以下」弥陀所发「成佛大愿」。若是临终人看得懂经文,又能读诵经文,善友可将此段「偈颂」拿给临终人看,引导他恭敬合掌随善友称念「经文偈颂」,效果会最好。如善友念一句经文,导引临终人念一句经文。以下皆同。)经文如左:
「我今对佛前,而发诚实愿,
获佛十力身,威德无等等。
复为大国王,富豪而自在;
广以诸财宝,普施于贫苦。
   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
   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慈心,利益诸群品。
   愿我智慧光,广照十方剎;
   除灭诸有情,贪瞋烦恼暗。
   地狱鬼畜生,悉舍三涂苦,
   亦生我剎中,修习清净行。
   获彼光明身,如佛普照耀;
   日月珠宝光,其明不可比。
   愿我未来世,常作天人师;
   百亿世界中,而作师子吼。
   如彼过去佛,所行慈愍行;
   度无量无边,俱胝诸有情。
   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
   发是大愿时,三千大千界。
   震动遍十方,天人空界中;
   散雨一切花,栴檀及沈水。
   称赞大比丘,愿力甚希有;
   决定当作佛,广利众生界。」(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语译:「我(弥陀)现在于佛前,发出至诚充实的成佛大愿。
      希望获得佛的十种智慧身及获得佛的威德神力,至高无上,无人能比。
      希望未来成为大国王,富有自豪、自在,广度众生。
      希望未来用广大的财富、宝物普遍惠施贫苦的众生。
      希望未来所度众生,日日夜夜没有忧伤、烦恼。
      希望所度众生,皆能种下『戒、定、慧』的善根,未来成就菩提佛果。
      过去有佛为我授记,我未来成佛的名号为『无量寿佛』。
      当众生听到我成佛的名号,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就能往生我净土中。
      每一个往生净土的众生,皆如我一样会获得金色身相,微妙、庄严、圆满。
      每一个往生的众生,皆会随我一样启发大慈悲心,乘愿到十方世界度众生。
      愿我成佛的智慧光明,广照十方世界。
      愿我成佛的智慧光明,灭除有情众生的贪瞋等暗冥烦恼。
      愿我成佛的智慧光明,照耀之处,令地狱、鬼神、畜生等众生皆能舍离三恶道的苦难。
      愿三恶道的众生,皆能因称念佛名而往生净土,修习清净梵行。
      愿从三恶道往生净土的众生,皆能像佛一样获得光明身相。
      净土众生的光明身相,是日月、珍珠、宝物的光明所不能相比的。
      愿我在未来行菩萨道的生生世世之中,常为十方世界众生做天人师。
      愿我在未来无量百亿世界中为众生说法的教化威力,像狮子吼声一样传布十方世界。
      愿我如过去诸佛一样,为度众生所实践的慈、悲、喜、舍等悲愍之行,广利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的有情众生。
      愿我未来究竟圆满我所发『成佛本愿』,成就佛果,不仅我自身成佛,亦度一切众生,共证佛道。
      法藏比丘(弥陀)发此成佛大愿时,三千大千世界发出六种震动,遍及十方宇宙虚空之中,令无数天人皆见因此『成佛大愿』而显现的『瑞相』。
      无数天人皆散布一切天花、名香、沈水香,供养法藏比丘,称赞这位大比丘的成佛愿力,希有难得,不可思议。
      未来一定成就佛果,广利无量世界众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6)再依「孤起」经文为临终人赞叹极乐世界是十方净土世界中最第一的令其生出对净土向往、求生之心
如第三「孤起」经文,即是指在大乘经典中不依前述的长行经文,单独发起偈颂的经文。(此时发心者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随善友称念,如善友念一句,导引临终人念一句…。)
如无量寿经说:「时有国王,闻佛(世自在王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以颂赞曰:……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
  其众奇妙,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我当愍哀,渡脱一切。
  十方来生,心悦清净;
  已到我国,快乐安稳。
  幸佛信明,是我真证;
  发愿于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无碍;
  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令身止,诸苦毒中;
  我行精进,忍终不悔。」(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语译:法藏比丘发愿说:愿我成佛时,我成佛的世界是十方诸佛世界中最第一殊胜的。
     愿我成佛时,我净土中无论自然景象及所有天人众生身相以及净土中的任何一处说法处、修行处、居住处皆是最为奇妙,胜过十方佛国世界。
     愿我成佛时,净土中的「依报景象」是散发出极其寂静、安稳,宛如「涅槃的寂灭之境」,是十方世界不能相比的。
     愿我成佛时,继续运用「菩提悲愿」,度脱所有在我净土中的众生。
     十方世界中所有往生净土的众生,皆是因为念佛、修行至「心悦清净」的程度,而超生净土。
     十方世界中所有往生佛国的众生,皆是在净土中过着快乐、安稳的修行生活。
     我十分庆幸逢遇「世自在王佛」,用圆满成就的光明智慧,信受我,为我证明、授记我未来一定成佛。
     我在「世自在王佛」前所发的成佛大愿,一定会精进勇猛去完成。
     十方诸佛的智慧皆是圆满无有障碍的。
     愿十方诸佛皆听到我所发成佛大愿,证知我心中所行、所念、所愿。
     在我未来行菩萨道的历程中,纵然遭遇无数苦毒之事,我「庄严净土」的勇猛「精进心、悲愿行」,绝不后悔,永无终止。(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7)再依「因缘」经文为临终人赞颂佛说「净土经典」的缘起
如第四「因缘」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述说见佛、闻法的因缘,或者佛说法教化的因缘。如每一部经的序品,大都宣说这一部经的起因、缘起,即佛说这部经的因缘之谓。如:
甲、见佛闻法的因缘(此时善友依经意为临终人开示)
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因缘,是因为佛在世时,印度当时在王舍城中有一名太子,叫做阿阇世,受到恶友调达的怂恿,将父王频婆沙罗,关闭在黑暗的禁室,不予进食。国王夫人韦提希前往探视,喂以酥蜜,国王有气力后,遥向耆阇崛山,合掌恭敬,向世尊求授八戒。世尊知王心之所念,便派遣富楼那为王说法。富楼那用神足通飞到国王禁室为其说法。阿阇世王不能禁制,于是大怒其母韦提希,亦关闭起来。此即韦提希见佛闻法前因。
乙、佛说法教化因缘
经文又说,自从韦提希被禁闭后,愁忧哭泣,亦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祈求世尊及弟子为其说法。佛因韦提希王后之请,而与弟子用神足通飞至王后住处。韦提希对佛说:「我不愿意再留在这个浊恶世界,发愿求生清净世界,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即王后韦提希见佛闻法因缘。佛因为王后的祈请,而宣说这部「观无量寿佛经」。令后世弟子依观无量寿佛经所说观想阿弥陀佛的方法,观想念佛,求生净土。(此时善友引导临终人依以下经文发愿,即恭敬合掌,随善友称念)。如经文说(直译经意):
希望世尊,为我广泛说明没有忧伤、烦恼的世界,我发愿往生,我不愿意再居住在这个充满五浊恶业的娑婆世界。这个浊恶世界充满地狱道众生、饿鬼道众生、畜生道众生,乃是「不善业报聚会之处」。愿我未来世中不再听到瞋恶的声音,不再看见丑恶之人。现在向佛陀五体投地的礼拜,请佛陀接受我的哀求、忏悔!唯愿佛陀教导我观想(想念)清净业报的世界!(临终人向佛像顶礼或三称三问讯)
当时佛陀从两眉之间放射白毫相光,眉间之光呈现金色的光明,遍照十方虚空中的无量世界,再折回佛陀头顶,于头顶放光,其光瞬间变化成黄金色的「莲花台」,有如「须弥山」那么高大,十方虚空中现在有诸佛出世的清净、微妙的世界,皆影现于佛顶的「宝台之中」;有的清净世界是「七宝合成的」,有的清净世界「纯然是莲花充满的」,有的清净世界如欲界天第五天的自在天宫般地微妙快乐,有的清净世界如「玻璃镜」一般地清净、莹亮,十方净土的庄严之相皆显现在其中,令韦提希看见。
当时韦提希向佛说:佛陀,这些诸佛世界,虽然皆是清净、光明的,但是我只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中有阿弥陀佛出世说法的净土。希望佛陀教导我思惟极乐世界的庄严景像,教导我进入「观想念佛」的正受之中。当时佛陀便会心微笑,微笑之时,有五种颜色的光明从佛口中射出,每一种光明皆照耀在频婆沙罗王的头顶。那时大王虽然被幽闭起来,但是「心眼已开」,能够没有障碍的接收到「佛光的照耀」,顿时「宿根显发」,「定慧增长」,得证三果阿那含。
佛陀当即告诉韦提希说:「你现在知道吗?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距离婆娑世界不会很远。你此时应当专心一意的思念、至诚观想往生彼极乐世界的清净业力是如何成就的!我现在广泛的用譬喻方式为你解说经中『十六观想法』,也是为了令未来想要修学「净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夫众生而说。若欲求生「彼净土」者,应当要修学三种「福德」:
第一、要孝顺、奉养父母及奉侍师长,并且要发慈悲心,学习不杀生,修习十善业。
第二、要皈依佛法僧三宝,学习佛法僧三宝的德行,进而受五戒,经常守持八关斋戒(指居士而言),乃至受学在家菩萨戒。出家者自当受持十戒、具足戒、出家菩萨戒,威仪庄严。
第三、要发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深信「佛道因果修成之理」,读诵大乘方广经典,并且以「菩提心」的义理,即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念佛)、般若六度波罗蜜自利、利他。
以上所说三点,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修行方法,即「往生净土的『清净业力的修因』,通上品、中品、下品所修」,只是「学有深浅」而已。
佛告诉韦提希说:「你现在知道了吗?这三种「福业」,也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佛行菩萨道的『净业正因』」。(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8)再依「本事」经文引导临终人恭敬赞叹「弥陀因地」本事修行因缘
如第五「本事」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记载佛说与其弟子过去世中为师、为徒、为友…等的本末修行因缘。(如六度集经、佛本行集经)
如法华经化城喻品就记载阿弥陀佛因地曾经在无量阿僧祇劫前出生在一位叫做大通智胜如来出世的善性世界,为彼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十六王子之一。(此时善友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随其称念经文,或者善友为其白话解释经意,以下皆同)。
如经文说:「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尔时转轮圣王(彼佛父亲)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请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佛说此经已,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莲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令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出世,于今不尽。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现在于极乐世界说法度众生),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28 20:04
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9)再依「本生」经文引导临终人恭敬赞颂「弥陀因地」在染、净世界修行情形
如第六「本生」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介绍诸佛宿世行菩萨道时广化众生的种种大悲行愿因缘。(如华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等)(善友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随其称念经文,后有白话略释经意。)
  如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明「世自在王佛」在「阿弥陀佛因地」,令其闻法、发愿修学「庄严净土」、成就「四十八愿」的不可思议的大悲行愿因缘。如经文说:「佛告阿难: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世尊出现于世,名曰燃灯如来,彼燃灯佛前又有无数尊佛出世,至有一尊佛出世,名世自在王佛,而于彼法中,有一比丘,名曰作法(阿弥陀佛因地),信解第一,明记第一,修行第一,精进第一,智慧第一,大乘第一,尔时比丘离自本处,来诣佛前,头面礼足,于一面立,即以偈颂赞叹佛面端严,复发广大誓愿……。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彼作法比丘说是偈已,白世自在王如来:我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求无上正等正觉,唯愿世尊,说诸佛剎功德庄严,若我得闻,恒自修持『严土』之行。
尔时世自在王如来,告作法比丘言: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庄严?
比丘白言:我智慧微浅,不能了知严剎之行。如来应正遍知,愿为宣说诸佛剎土庄严之事。
  时世自在王如来,即为宣说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功德庄严广大圆满之相,经于一劫方可究竟。
  尔时阿难闻是事已,白佛言:世尊,彼世自在王佛寿量长短云何说土经于一劫?
  佛告阿难:彼佛寿命满四十劫。阿难,彼作法比丘,闻佛所说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剎。
  即时会中头面礼足,辞佛而退,往一静处,独坐思惟,修习功德,庄严佛剎,发大誓愿,经于五劫。
  尔时作法比丘,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五体投地,礼世尊足,礼已合掌,白佛言:世尊,如是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功德庄严所行所愿,我今成就。
  时世自在王如来告比丘言:善哉善哉,汝之行愿、思惟究竟,今正是时,为众解说。时诸菩萨,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剎修习庄严。」(而开演以下四十八愿经文)。(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以下扼要解释经意:
  当世自在王佛以其超越时空的「真空妙有」的观照力,运用一劫的时间,让法藏比丘领悟如何转秽土成净土的因缘业行后,法藏比丘便一心禅思世自在王佛为其解说的殊胜净土行门。就在一心进入甚深禅修,思惟深妙的净土真谛时,因其宿慧显发,豁然天眼明彻,亲自洞见无量佛国中众生的善恶业行所形成的净秽因缘果报::。于是法藏比丘便独自去到一个寂静的地方,万缘放下,默坐思惟,如何完成庄严净土的度生悲愿。经过五劫的时间,依其宿世修积甚深福慧的回向力,遍往十方无量染、净佛国,在诸佛前,以其不可思议的定慧力用,发愿广行菩萨之道,修持成就微妙净土的庄严愿行(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所说:当那中住∣于无量佛国中止住、修行…,修成庄严净土的无量行愿。)而当法藏比丘在五劫当中,明了通达无量佛国世界的净愿因行本就是形成一净土世界的根本蓝图,回归为自身的成佛行愿时,便带着坚固的成佛愿行,虔敬的返回世自在王佛的跟前,将经劫精进苦修,依福慧之力,广度有缘众生同生净土世界所浓绘而成的成佛大愿,架构成四十八个大悲誓愿,向世自在王佛表明依愿修行,成就净土的心愿。(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10)再依「未曾有」经文引导临终人恭闻极乐世界中十方佛国菩萨往返净土供佛、闻法殊胜情形
如第七「未曾有」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记述佛菩萨显现种种神通力用,度化众生不可思议的神奇事迹。如地藏经、华严经、法华经、宝积经等。(善友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随其称念经文,或者由善友为其白话解释经意)。
  如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古译)叙述十方佛国菩萨在佛力摄持下,往返极乐世界,供养弥陀,听佛说法的情形说:
……则东方无央数佛国,不可复计,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遣诸菩萨无央数,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则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悉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则西方无央数诸佛国,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则前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则北方无央数诸佛国,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则前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南方无央数诸佛国,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则前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则复四角无央数诸佛国,各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各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前为无量清净佛作礼已,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
  佛言,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更遣诸菩萨,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听经供养,转更相开避,如是则下面,诸八方无央数佛国,一方者各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复如是,诸佛各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前为阿弥陀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上方诸佛,更遣诸菩萨,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听经供养,转更相开避,前来者则去避后来者,后来者供养亦复如是,终无休绝极时……。(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意思是说,若是用一粒沙比喻一个佛国世界,现在看看无量无数条恒河沙中有多少沙?如果现在用无量无边条恒河中的不可称数的每一粒每一粒沙皆比喻为一个一个佛国世界,那么无穷无尽的恒河沙,有多少个佛国世界?当然是不可思议,就如经文说:「东方无央数佛国,不可复计,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经上说:「东方无数佛国世界中的无量菩萨行者,皆因佛力摄持故,飞到极乐世界,顶礼弥陀,听佛说法,听经完毕,再飞回本国之中,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无数佛国世界亦复如是……,无有休止,不可思议。」(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11)再依「譬喻」经文引导临终人恭敬、尊重「净土」的声闻行者及菩萨大众
如第八「譬喻」经文,即是佛在大乘经典中常常用种种比喻的方式说法,令众生容易心开易解的经文。如法华经。﹙善友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随其称念经文)
如无量寿经说:「佛语阿难,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能如大目揵连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灭度,悉共计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数,譬如大海深广无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于意云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为多?阿难白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历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也。佛语阿难:如目连等,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犹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
  意思是说,在净土中佛说法的法会上,其声闻弟子﹙追求了脱生死的修行者)与追求佛道的菩萨行者,其数量是不可称数的,就是有如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个神通第一的目揵连尊者,运用无量阿僧祇劫的时间去计算净土中声闻弟子与菩萨弟子的数目,亦不能得知有多少!再用无数深广无量的大海水中的水滴去一分一分的分析、计算净土中佛所度声闻弟子与菩萨弟子的数量,亦不能测知有多少::。因为净土是「诸善上人聚会之地」,所以某某你要发至诚心求生净土,亲近「诸善上人」,修学佛法。(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12)再依「论议」经文引导临终人恭闻佛说「了义之法」
如第九「论议」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用法理、论议、问答的方式,说明的经文。如大般若经、涅槃经。(善友为临终人白话解释经文)
如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说:「何等经中以为了义?(了解、印证、诸法实相的义理)何等经中名不了义?(尚未能印证诸法实相的义理,正在方便道中行进),这是依「般若经典的角度而言」。
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善能分别,若诸经中宣说于道(方便道、修行的各种方法),如是言教名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于果(不生不灭的涅槃之果、菩提佛果),如是言教名为了义。
  若诸经中说世俗谛(停留在分辨十善道、十恶道的义理间),名不了义。说胜义谛(解说「无我、空性」的经典),名为了义。
  若诸经中宣说作业烦恼惑染(停留在分辨贪瞋痴烦恼的义理间),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烦恼业尽(解说烦恼断尽的境界之经典),是名了义。
若诸经中宣说诃责染污之法(停留在诃责染污之法的义理间),名不了义。若有宣说修治清净(解说「清净本心」的经典),如是法者名为了义。
  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停留在厌离生死、欣乐涅槃的义理间),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解说生死涅槃当下无二无差别的空性经典),是名了义。
  若诸经中宣说种种文句差别(停留在宣说种种文句差别的义理间),名不了义。
  若说甚深难见难觉(解说空、无相、无愿之理甚深难见、难觉的经典),是名了义。
如无量寿经的内容,有了义有不了义。为度下、中品行者往生净土,当然要宣说「不了义」法,为度上品行者往生净土,便要解说「了义法」,如经文说:「上品行者,要修诸功德。」(即行六度,六度之导即般若义,而般若法义,即是无量寿经内所说:无我所心、无染着心……。)之谓。
  又如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若有众生,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剎,趣佛菩提,必得上品往生。」是为「了义」。(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13)再依「方广」经文引导临终人恭敬读诵「无量寿经」的「方广」经文
如第十一「方广」经文,就是大乘经典中佛宣说方正、平等、广大、不可思议的成佛法义。如华严经、楞严经、宝积经。(善友为临终人白话解释经意)。
如无量寿经说(直译经文):佛告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为净土中的声闻行者与天人众生演说甚深菩提法义),随顺智慧,无违无失(正在随顺甚深菩提法义的行进、修学中),『何谓甚深菩提法义』?于其国土所有万物(对净土的所有人、物、景象),皆要正观:无我所心、无染着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在动、静之间对净土中的所有人、事、景象皆要观照无我、无我所,不生情欲、想念、无所染着),随意自在(以修证:心自在为目标)、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修无诤三昧法),于诸众生(在修法间,对净土天人众生及对十方世界众生),生出大慈悲饶益之心(亦得大慈悲饶益之心),(心地)(柔软调伏,无忿恨心,离盖清净)离五盖(即舍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五盖),(修持「定慧」)无厌怠心、等心胜心(修平等心、超越对立心、优胜心)、深心(修深广菩提智心)、定心(修菩萨四禅定心、四无量心定心)、爱法、乐法、喜法之心。(对修学无相深法,爱、乐、欣喜不舍)、灭诸烦恼(息灭贪、瞋、痴三毒烦恼)、离恶趣心(远离杀、盗、淫、妄等堕落三恶道的业行与心行),究意一切菩萨所行(无量劫数中究竟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一切菩萨愿行),(此已牵涉到「乘愿度众生的问题」),见足成就无量功德(以六度波罗蜜在净土利益天人众生,利根器的菩萨行者,更在「定慧」与「悲心」深厚的真实佛道行进间,在十方世界普度众生,具足成就无量利生功德),获得甚深禅定,成就深厚的五种神通,乃至具足三明、六种神通、智慧辩才(诸通明慧)。一个真实菩萨行者,就是这样从游志七觉)(从最初修学择法觉支、念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倚息觉支『即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等七觉支开始),乃至修持心地法门成就(修心佛法),获得登地菩萨果位,而在任何十方世界乘愿度众生时,生生世世所受生身,肉眼清澈、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五眼具足,成就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行者),以无碍智为人演说)(应机说法),等观三界,空无所有(证如幻智),志求佛法,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以苦、集、灭、道四圣谛应机说法),不欣世语乐在正论,生身烦恼二余俱尽(以上说明八地大菩萨的大解脱证量),真实菩萨行者,就是这样闻甚深法(听闻究竟成佛之法,如八十华严所说),心不疑惧,常能修行其大悲者(经常因其在深定中用天眼通观见六道轮回受苦情形,大悲愿心自然流露而在十方世界乘愿度众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14)再依「授记」经文引导临终人恭闻「弥陀因地」授记经文
如第十二「授记」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佛为菩萨或声闻弟子预记成佛的时间、世界、度化弟子多寡、寿命多长等内容的经文。如法华经、悲华经、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即是。(善友引导临终人合掌称念经文)
如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三叙述阿弥陀佛因地为佛授记的经文说:「阿弥陀佛过去曾经以转轮圣王的身分诞生在一位叫做『宝藏如来』出世的净土世界,名为『无量净』,在彼佛世界,广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自利利他(植众德本之意)。当时宝藏如来为『无量净王』授记说:再过恒河沙数的阿僧祇劫,正进入第二恒河沙数阿僧祇劫,这个净土世界转名为「安乐」(极乐世界),你无量净王,当于彼极乐世界成佛,十号具足,成佛的智慧光明,遍照十方恒河沙数世界。」(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15)再依「自说」经文引导临终人恭闻「阿弥陀经」
如第十「自说」经文,即是没有弟子请法、发问,而佛无问自说的经文。(善友为临终人白话解释经意)
如弥陀经说:「尔时佛告长者舍利弗,从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某某你已经在佛前发露忏悔所造罪业,现在又发出「纯善、正直之心依『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要义所开演的『内容』恭听净土法义」,就有资格称为弥陀经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现在只要能够一心称念佛号,一定能够如经上所说,见圣众来迎,往生净土。(此时善友引导临终人念佛,直至命终)。
10.对「临命终时」的时间重新介定
以上是大乘佛经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简短释义。由此可知,依「观经」所说为造恶的下品上生者开示「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原意,绝对不是「没有目的、没有内容的」只是让「临终人」仅仅听闻「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表相解释而已,否则如何令「临终人」启发「菩提心」?若是必须令造恶的「临终人」听闻大乘十二部经题的内涵释义,便必须重新「省思」,重新介定「临命终时」的时间问题,绝对不能等到快要断气的「临终之际」,才去为其开示「大乘十二部经的内涵释义」,否则善友到时,「临终时间不够」,如何能为临终人略说「大乘十二部的经题释义」,令其「闻法入心、生信、启发菩提心」?当知造恶的临终人若能闻法、启发菩提心,能消「千劫极重恶业」!所以善友必须「深思」经文为何一定要先令发心者引导临终人「因闻法」而消除千劫极重恶业的原因何在?
11.略结十二部经的修证意义
综合大乘十二部经的修证意义,正说明每一尊佛出世在某一个世界成佛之际,当其说法时,皆一定有其说法的因缘及对种种弟子说法教化的因缘,才会有一部大乘经典的宣说(如每一部大乘经典皆不离「因缘」类(长行类)的模式。)又佛在说法时,常常将已经说过的法义,用偈颂再重复一遍,令与会大众再温习一次(如许多大乘经典都有「重颂」模式)。或者佛在说法时,讲完某段法义,便另外用偈颂再讲新的法义(如许多大乘经典都有「孤起」的模式)。或者佛在说法时,常常用各种譬喻方式(譬喻类),令众生容易心开易解(如法华经所说「譬喻品」即是)。
概括来说,每一尊佛出世说法的目的,皆是欲度众生「开佛知见」「入佛知见」而为众生方便说法(法华经);因而以佛自身或诸佛菩萨因地如何发心学佛、如何开发智慧的历程为例子,令众生生起景仰、学习之心。如佛常常述说自身及诸佛菩萨在「凡夫地」时,最初如何踏上学佛的过程(地藏经)?如何皈依佛、法、僧三宝?如何忏悔无始以来所造业障?如何修学礼忏法门(佛名经、贤劫经等长行类)?如何受学五戒、十善(十善业报经)?如何修持与佛道相应的戒、定、慧(梵网经、般舟三昧经)?如何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大宝积经、大集经)?如何以六度波罗蜜自利、利他而完成学佛的过程(宝积经)?如何在行菩萨道的过程间,曾经度化过多少众生而踏上成佛之道(华严经、宝积经、法华经)?如何与宿世深缘、善根深厚的弟子共同广结自利、利他的修行、学法、弘法等师徒、同修因缘(如本事类、本生类:六度集经、悲华经)?
  如何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发出广大、不可思议的成佛悲愿(如无量寿经、药师经)?或者在说法会上,于时机成就时,为宿世广行菩萨道,成就「真空妙有」证量的佛弟子授记成佛(如授记类「法华经」、「大乘悲分陀利经」)。并且在无量无数劫间,依愿而行,以大悲行愿因缘度化众生,而且自己戒、定、慧修学圆满成就,展现不可思议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种不退神通力用,以超越二乘所证、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往返十方净土、秽土世界中,为无量众生宣说广大、平等、不可思议的成佛法义(方广类:华严经),令无数众生,发菩提心,而与诸佛共同发愿,行菩萨道,庄严净土,成熟有情,成就大菩萨果位,而在大乘经典中留下诸佛显现种种自在神通力用,以大悲行愿因缘,庄严净土,广度众生、不可思议的神奇事迹,令众生叹为观止!(如未曾有类:诸如华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
  就在每一尊佛因地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常常用各种譬喻方式,令众生容易心开意解,开启众生的「学法智慧」(如譬喻类:杂譬喻经、百喻经及散见各大乘经典中皆有譬喻模式、如法华经),根器利者,则运用法理、论议、问答的方式,令其启发「般若智慧」及「佛性真心」(如论议类:大般涅槃经、大般若经、楞严经)。久修菩萨行者,则为其宣说如何修证广大、平等、无我、空性的法义,而在证空的当下,运用「真空妙有」的智慧,既能够证空成就,又不离「悲愿」行,即不离乘愿度众生的悲愿行门,踏上大菩萨庄严净土的弘愿之路(如方广类:华严经、宝积经即是)。
12.天人尚知求生净土何况人间众生?
  但是大菩萨行菩萨道的不可思议的大悲行愿及神通力用,不是初学者能够想象得到的。在末法之中,初学者烦恼深重,散乱心强,没有不退的「定慧」力用,来世留在这个世界行菩萨道,是非常危险的。佛不仅在大宝积经中开示初学菩萨,不可发心留在这个娑婆世界行菩萨道,必须发愿往生净土,常随佛学的经文。并且在弥陀经中「无问自说」的为与会众生(诸天大众)开示:经过十万亿个佛土,有一个清净、光明的极乐世界,现在有佛在那里说法,叫做阿弥陀佛,引导与会的天人大众及人间四众弟子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听佛说法,随佛修行,未来必能像大菩萨一样的得证广大、平等、不可思议的「真空妙有」的果德境界(方广经典:如华严经),遇佛授记、庄严净土,成就佛果。
佛尚鼓励「天福绵长」的「天人大众」,舍离「天福欲乐」,求生净土,何况人间众生而不思出离「五欲苦海」,不思「人生无常」、「生命苦短」,不思「求生净土」,常随佛学吗?
13.造恶者临终有「正知正见」为导「求生净土」的心念必会转为「强而有力」
  由此可知,造恶的下品上生者所以能生净土,是因为临命终时,启发正知正见之心(即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有「正知正见」引导念佛,才能令求生净土的「心念强而有力」,一心求生,一心不乱,黑业顿转,「心光乍现」,才能往生净土,相当不容易。尤其现在是「五浊恶世」,众生业障深重,宿世善根薄少,要令一般情执难断之人,在临终时于善知识开示、引导念佛间,「黑业顿转」、「心光乍现」尚且很难,何况是「造恶之人」!故「自知造恶」,更不可拖到「临终时」才愿「闻法、念佛」,当然来不及,一定要在「平时」就有忏悔、闻法、念佛之诚,而且要终生不断,临终逢遇「善知识说法」、莲友「助念」,才有可能!
  若是这位造恶者在临命终时,虽然念佛但是不能「念佛至心光涌现」,如何能扭转所造极重生死恶业?若是不能「念佛至一心不乱」,如何能在将要断气时亲见西方三圣现前,赞叹他说:「善哉!善男子,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若是不能念佛至心光现前,如何能在将要断气之时,亲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
  从「化佛光明现前」的经文,可以证明这位造恶之人在临命终时因为闻法、启信、念佛的功德「净化」,已经将其「心念」转为「清净、庄严、光明、一心皈佛、向法、念佛」的佛弟子,才能与「佛光相应」。所以造恶之人临命终时之所以能生净土,绝对不是只是将「大乘经典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照本宣说,不加解释及只是劝化他口中念佛而已。若是临终人「闻法不能启信」,念佛就会变得没有力量;如果「念佛不能入心」,自然「在念佛之中不能生起强而有力的求生净土心念」,焉能往生净土?
14.临终十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何还要为临终人说大乘佛法,岂不有违「乃至十念」之教?
有人问:为造恶的临终人开示「大乘十二部经」,已经来不及了。「观经」亦说,「临终十念」每一念念佛中皆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法师为何舍念佛消无量劫生死重罪而不顾,固执一定要为临终人开示十二部经义呢?「临终闻法只能消千劫极重恶业」。若是「临终人」闻法后来不及念佛,岂不误了「临终人」往生净土的因缘?
(1)临终种下听闻「十二部经」的「因缘」才能在净土恭闻「十二部经」的深义
答:引渡造恶的临终人,不是依「闻法」能消多少罪业,或者依「念佛」能消多少罪业做比较。况且临终人「不明净土法义」的念佛岂能在念念念佛间顿消「无量劫生死重罪」?不要说造恶之人临命终时难生净土,就是一般人在生不信佛教,或者佛法熏陶不足,岂能因「念佛」而生净土?因为临命终时,只是劝导其「念佛」,若是口念、心不念,对求生净土没有强而有力的「信愿」,如何能因念佛而生净土?
  若是「助念经验慢慢增多」,便会明白,对于一个生平不信佛法或者一般泛泛信仰者的「临命终人」(不是死后才去),直接劝导其念佛,令其对念佛启信、对净土生信心,心无旁骛,是相当不容易的。大多为「家事牵挂」、「情爱忧念」,为其开示净土法门,大多听不入耳,必须依当时的情况,善巧方便的为其劝导,令其不再挂心俗事,再引导其念佛,犹不能「念佛入心」;何况是「造恶之人」,在临命终时,岂能在没有对大乘佛法(净土法义)启信下,直接引导其念佛,焉能入心?焉能净化其「罪恶的心结」?
  就因为下品上生之人,能在临命终时「听闻到大乘经典十二部经题」的释义,闻法、生信,启发一分向法、学法的正见心愿,才能在往生净土的七七四十九日后,就能见到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大放光明,出现在他的面前,为他演说十二部经的甚深法义,这就叫做「因果相符」。
  如果造恶的临命终人,没有闻法、启信因缘,便直接「念佛」求生净土,然而在这种对净土没有启信下的念佛,盲无目的、不知所以然的念佛,如何能「生起强而有力的求生心念」?纵然造作五逆十恶之人(下品下生)临终能生净土,也不是只有在「断气之际」的十声念佛就能承办往生的。(后续自明)
再看造恶的下品中生之人,因为造恶因缘比下品下生者为轻,虽有闻法因缘,但是不及下品上生者「深信」,所发「菩提心愿」不及下品上生者,乃是依「观想念佛」而往生净土(后续自明),最快也要在净土「六大劫」后,才能见佛。
(2)造恶者临终有「闻法因缘」在净土见佛较快
由此可知,造恶之人在临命终时,若是能听闻「大乘佛法」扼要释义,(如前述「观经」下品上生与后续下品中生「闻法内容」为主),依「净土正见」引导念佛,当然在往生净土后,见佛较快。若是造恶者在临命终时,没有「深入闻法因缘」,直接因「念佛因缘」、「善根启发」,往生净土,也要在「命终之前」有「一心相信有极乐世界存在,一心深信极乐世界有佛在那里出世说法,发愿求生净土,随佛修行」为「念佛」的正见导引,并且在念佛中要念到「心光乍现」,与「佛光相应」,才能「因念佛而生净土」。然而必须在净土的「多劫之中」忏悔业障,经过比六劫或十二大劫更长的时间后,才能见佛、闻法!(此亦是特例中的特例,如凤毛麟角。)
(3)对造恶的临终人不说开示是「因缘不具足」
由此可知,引导造恶的临命终人,直接念佛而不闻法,是因为临命终人罪障深重,善友到时已经太迟,是「因缘不具足」,才不为其开示大乘经义,直接引导其念佛,是不得已中的不得已,尤其现在是「五浊恶世」,因为造恶者罪业深重,现代莲友对「临命终时」的时间应该重新介定,不可拖到「将死之时」才请善知识为其引导念佛,已经太慢了。所以要及早为造恶者开示,令其「临终念佛」能生净土,那么不论以「下品中何种品位」往生净土,虽然不能及早见佛、闻法,但是在净土不能见佛、闻法的「十二大劫更长的多劫之中」自然有菩萨圣众善巧方便的教化,或令反省忏悔,或令善法熏习,或享受天福之乐,时间虽然久长,但自有见佛、闻法的一天!
(4)造恶者必须在平素发露忏悔
甲、发七种心忏悔业障
从造恶者下品往生的经文中,得到一个启示:就是造恶之人若是在犯下大错后(如用邪思心、毒害心、瞋恶心、贪婪心、嫉妒心··········),造下杀、盗、淫、妄等重大罪业(包括堕胎、倒会··········对畜生的杀害、残害),如假释出狱后,一定要有忏悔之心,才会有因缘听闻净土法门,若欲求生净土,就要终生依大乘经典所说发七种心忏悔业障:一、发惭愧心;二、发恐怖心;三、发出离生死心;四、发成佛心;五、发怨亲平等心;六、发感怀诸佛说法心;七、发罪性本空心来忏悔所造罪业。而此七种忏悔心,就已经含摄一分「菩提心」的深意在其中。综合来说,就是造恶者要日日发七种心忏悔业障:(此七种忏悔心通上品、中品、下品所发愿文)不要以为只是念念而已,只要你「有心忏悔」,「有心发菩提心」称念「此七种忏悔心」,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如日日称念:
我要从现在开始
时时刻刻发出惭愧做错事情的悔悟心
时时刻刻发出恐怖堕落恶道的警惕心
时时刻刻发出出离生死苦海的向道心
时时刻刻发出成就无上佛道的菩提心
时时刻刻发出启开怨亲平等的普渡众生心
时时刻刻发出感怀诸佛说法之恩的报恩心
时时刻刻发出罪性本空的灭除罪相心
来忏悔无始以来的一切业障
愿我生生世世皆能像今生一样,保持这颗忏悔发愿,随佛修行的心,爱水就此干枯,瞋火从此淡化,贪慢积习减轻……,誓愿学诸佛一样,广度众生修学圣人所行八圣道、三十七助道品,誓愿断尽无明根源,精进不息地向涅槃圣道前进,誓修菩萨行愿,誓修菩萨十波罗蜜……,誓成无上佛道,誓度无尽众生……。
  愿以礼忏所得善根……,常得宿命智,常亲近诸佛,常闻佛说法……,远离一切不善因,恒得修行真妙法……,一切世界诸众生,悉皆离苦得快乐……,愿得常生富贵家,勇健聪明多智慧……,诸根清净身圆满,殊胜功德皆成就……,愿此胜业常增长,速证无上大菩提……。并将此礼忏所发清净大愿,回施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均能和我一样,生生世世,力行忏悔、灭罪、发菩萨成佛行愿之法,未成佛道,永不休止……。」(三称三拜)
或云:并将此礼忏所发清净大愿,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愿承此功德,令弟子于此身之中(或云:令弟子于临命终时),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剎那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花开见佛,闻佛说法,了脱生死,承佛威神力,供养十方无量诸佛,广修诸佛成佛行愿,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剎,普度众生,共证佛道。(三称三拜)
乙、造恶者平常就要发心闻法、念佛
造恶者必须在猛然醒悟今生所造杀、盗、淫、妄等重大罪业为害人、害己的错误行为后,天天在佛前忏悔所造罪业,誓不再犯。并且日日读诵、思惟、忆念、受持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依经文所说:发菩提心,终生念佛,至死不辍,必能往生净土,但是仍然是「下品莲位」,然而在净土中不用等到「多劫后」才能见佛,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或者更快便能见佛、闻法、深发菩提心,速往成佛之道前进。若是造恶之人,在生不知忏悔、改过,等到临命终时,冀望有人开示、助念,提起正念?其机率是千万分之一,已经太迟了!岂能因「临终十声念佛」而能生净土!
丙、造恶者忏悔、念佛实例
  如净土圣贤录易解(五)说:「民国 张居士,不清楚他的名字,湖南人。以前从事屠宰行业,每天早晨宰杀猪只,以听到邻寺晨钟的声音而起来屠杀。有一天,忽然没有听到钟声,因此前往寺院询问此事,僧人说:「昨夜梦见十一人请求救命,说只要不鸣钟即可免死。」张居士想到自己要宰杀的猪只,正好有十一只,于是立即感悟,放弃屠宰行业,皈依佛法,一心精进念佛。经过十余年,已得神通,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有一天,忽然预先告知命终之日期,端身正坐而往生。(弘一大师讲演续录四五页)。
(二)下品中生
1.对犯戒的四众弟子而言
按经文说,下品上生者,是针对「世俗造恶之人而言」,下品中生者,是针对「受戒又犯戒、造恶的男、女在家居士及出家僧尼等四众弟子救拔而言。」
  如经文说:「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经于六劫,莲花乃敷。当华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由此可知,下品中生者,是犯下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与八戒(一、不杀生戒,二、不偷盗戒,三、不淫欲戒(不仅不邪淫),四、不妄语戒,五、不饮酒戒,六、不着香华、不歌舞戏乐戒,七、不卧好床戒,八、过午不食戒),与犯下出家具足戒的僧尼,甚至犯下偷盗出家僧众的物品及抢劫出家僧众的物品(盗现前僧物,指在家、出家犯戒者而言),乃至以贪求名闻利养、攀缘信施的不清净心(杂乱心)为信众说法,令众生心念亦攀缘名利,向外驰求,不入正道,以及以邪思、邪见错解大乘佛经的法义,为信众说法,也是不净说法的一种。按「不净说法」,包括:一、以不清净心(追求名、闻、利、养的心)为众生说法。二、以正法为非法,非法为正法为众生说法(如以种种言论、著述否定大乘佛法是佛说,断人「佛种善根」,亦为不净说法的一种。)而有关「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的课题,在『中册』有略说」。做了以上所说毁犯五戒、八戒、出家具足戒、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的重大罪行(或毁犯大部分,或完全俱犯),而终生没有一点惭愧、忏悔之心,当然要堕地狱。
2.下品中生者临终亦因「闻法」而成就往生资粮
  这位临终人,在命终之时,地狱业火,一时显现,可以想见其周身必是「黑气磁场」充满,阴暗异常,而常人不知、不见。其人若是逢遇具有佛道正见的善知识为他赞叹、开示:阿弥陀佛十力威德的内容,为他广泛的赞叹、开示阿弥陀佛光明神力的内容,并且为他赞叹、开示阿弥陀佛所得证的无上戒德、无上定学、无上大智慧、无上大解脱、无上大解脱知见等内容。只要此人能如「下品上生者」一样的「闻法、生信、入心」、「启发一分菩提心」,当下便能因为对「佛果位上」的「信力成就」,而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地狱猛火,顿时转化为清凉风,清凉风吹拂着飘溢出天香的莲华,一朵朵香气四溢的莲华,飘散到他的面前,朵朵莲华上皆有化佛菩萨站着,迎接此人往生净土。(按经文只提及下品中生者临终因为「闻法」因缘信力成就,而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并没有述及「闻法」启信后「教令念佛」之事。然而在下品上生及下品下生经文皆有「闻法、启信」后「教令念佛」之经文,为何下品中生独漏「引导念佛」之经文?应是经文「遗漏」,因五逆十恶的「下品下生者」尚有「导引念佛」之事,下品中生当然亦更有「善根」及「时间」令善知识劝其念佛,而令其于「念念念佛中」消除「无数亿劫生死重罪」。故不仅要对犯下重戒不净说法的临终人「依经开示」,更要在「闻法、启信」后,引导其「念佛」。)
3.阿弥陀佛十力威德略释
什么是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
  (1)如来是处、非处智力,(2)如来业报智力,(3)如来种种解智力,(4)如来种种界智力,(5)如来种种根智力,(6)如来一切遍趣行智力,(7)如来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杂染清净智力,(8)如来随念前世宿住作证智力,(9)如来死生作证智力,(10)如来漏尽作证智力(大宝积经卷三十八、杂阿含经卷二十六)
  也就是说,必须为下品中生的临终人开示弥陀具足十种智慧力用,只要临终人对「弥陀十力威德」深信不疑,必能得到「佛力加被」,在正念「弥陀威德力」有所启发下,称念佛名,往生净土。
  而如何为临终人方便开示弥陀的「十力威德」?(善友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一心倾听开示。)
(1)如来是处非处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对那一类众生种下何种善因,投生何处;那一类众生种下何种恶因,投生何处;那一类众生种下何种禅定因,投生何处;那一类众生种下念佛因,投生何处,清清楚楚;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种解脱因必得解脱果,种十恶业必得十恶果(是处义)。种持戒因而感不安定报,没有这个道理(无有是处),种念佛因不生净土,无有是处,造十恶业而生善处,无有是处(非处义),是为第一如来是处,非处智。某某,佛有本愿,你现在听闻如来第一种威德力,必然蒙受(如来)阿弥陀佛智慧之光所加持。所以你现在要发出大忏悔心,要向阿弥陀佛发愿说:「我愿意从现在开始发大悔过心,忏悔所造罪业誓不再犯,愿阿弥陀佛接受我的忏悔。誓愿从现在开始至未来际,守持十善业,永不再犯十恶业,愿阿弥陀佛为我做证明。」临终人随善友称念「忏悔文」(如上所说)三称三拜或三问讯,忏悔愈多愈好。
(2)如来业报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在大寂灭定中所产生的无上智慧力用,能够如实得知众生过去、现在、未来所造善恶业因及业报受生之处以及未来业报何时方成熟,何时方受报。譬如有众生种无量因感少果(即种下无量薄福之因,如在无量世皆以散乱心、贪利心布施而感得薄少福报)。又如以恭敬心、尊重心种下布施清净圣僧之净因而感得殊胜生天福乐果报……。又如临终人恭闻弥陀十力威德,能消「多劫生死重罪」,即种下「闻法因」,依佛本愿力而感殊胜「灭罪」的功德果报。是名第二如来业报智力。某某,你现在恭闻如来第二种威德力,一定蒙受阿弥陀佛本愿力加被,所以你现在要万缘放下恭闻阿弥陀佛从「大寂灭中」所释放利益无量众生的神通力用,对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生出恭敬、赞叹之心,发愿往生净土,追随阿弥陀佛修学佛法,永不离佛。(善友引导临终人发愿说:「我愿从现在开始,一心求生净土,见佛闻法,常随佛学,永不离佛。」)(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3)如来种种解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在大寂灭定中所产生的无上智慧力用,能够如实了知众生种种意解、思惟、心念的起伏生灭情形,与何界相应。如有的众生贪欲心才起,瞋恚心随之生起;有的众生瞋恚心生起,贪欲心随之而生;有的众生因此「意解之业」(即心意所思、所解为因,付诸身、口行动,而成就未来业行,)当生欲界;有的众生,由此「意解之心」,获得正定,当生色界;有的众生因此「意解心念」,深入空定,当生无色界;有的众生因此「胜解之心」(发菩提心、对净土胜解不疑),当生净土,阿弥陀佛皆如实了知,是名第三如来种种解智力。某某,你现恭闻如来第三种威德力,必然蒙受阿弥陀佛本愿加被,消除你「多劫」的生死重罪。所以你现在要向阿弥陀佛发愿说:「愿我从现在开始,发出出离娑婆世界生死苦海的决心,一心投向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中,往生净土,在佛力加持下,专修「定慧」,永远脱离「三界轮回之苦」(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4)如来非一界种种界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在大寂灭定中所产生的无上智慧力用,能够如实了知,一切世间种种诸界(界有界限、业界、差别、境界、世界多种之义。)如眼界、色界、眼识界……等十八界实相,又如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实相,又如有为界、无为界、杂染界、清净界、涅槃界,而净土世界就是缘起清净界(自体光净相)的一种显相。阿弥陀佛如实明了,而广为有情众生如法演说,是名第四如来非一界种种界智力。某某,你现在恭闻如来第四种威德力,必然蒙受佛力加被,消除「许多生死重罪」,所以你现在要向阿弥陀佛发愿说:「我从现在开始,朝向脱离世俗烦恼法、趣向净土清净共业法的方向前进,在佛力加被下,于净土世界、精进修行。」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5)如来非一根种种根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在大寂灭定中所产生的无上智慧力用,能够如实了知一切有情众生宿世所种根性,如钝根、中根、利根、胜根、劣根,何种众生「根器」纯熟及不纯熟?何种「根器」已种出离生死因及未种「出离」因?阿弥陀佛如实了知十方世界中一切众生「根器」何时可度化,何时不可度化?已种往生净土因,未种往生净土因?已住「信解」菩萨因,未住「净缘」修行因……,是名第五如来非一根种种根智力。某某,你现在恭闻如来第五种威德力,必然蒙受佛力加被。所以你现在要向阿弥陀佛发愿说:「愿我往生净土后,获得上根器的修行资粮,早日了脱生死,乘愿度众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6)如来遍趣行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在大寂灭定中所产生的无上智慧力用,能够如实了知一切有情众生所做各种贪行、瞋行、痴行起因、过程、结果,又如实了知有情众生,或有清净修于身业「身行」(如持戒身不犯戒),但是语业及心业「心行」并不清净;或有清净语业及身业,而彼心体非清净;或有内心常清净,身语二业非清净;或有众生语净及心净,而彼身业未尝清净;或有众生身、语、心三业有造清净业又有造不清净业行;或有众生,身行、语行及心行三业皆清净,亦即一心念佛而令身、口、意三业俱清净,是名如来第六遍趣行智力。某某,你现在恭闻如来第六种威德力,必然蒙受佛力加被,所以你现在要向阿弥陀佛发愿说:「愿我尽未来际,无论在任何世界发大悲愿心度化众生时,愿我的身、口、意三业,皆在佛力摄持下,保持清净无染。」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7)如来杂染清净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在大寂灭定中所产生的无上智慧力用,能够如实了知由因由缘故,能令一切有情产生杂染业行,由因由缘故,能令一切有情产生清净业行,而是什么因缘,令有情产生杂染业行呢?某某,你现在必须明白,由无明为因无明为缘,致使有情众生产生杂染业行,如是无明为因(以贪瞋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是为无明义)诸行为缘(众生造作善恶诸业行为缘);诸行为因识为其缘(接着业识投胎为缘),以诸识为因名色为缘(神识已经入胎,仅有胎形六根尚未成形为缘),名色为因六处为缘(胎儿长成眼、身、鼻、舌、身、意等六根的人形为缘,六处即六根义),六处为因诸触为缘(出胎与外境接触为缘),诸触为因受为其缘(与外境接触生死苦乐的感受为缘),以受为因爱为其缘(对外境的感受生出爱欲、厌僧为缘),以爱为因取为其缘(追求善恶景相,造作善恶业行为缘),以取为因有为其缘(造作善恶业行已经形成而能招感未来果报为缘),以有为因生为其缘(再遭受未来色、受、想、行、识五蕴果报身为缘),以生为因老死为缘(未来果报色身又渐渐衰老而死为缘)…,由如此种种因缘,而令有情众生形成杂染境界,杂染世界。何因何缘能令有情清净?如「一心念佛渐入正定」……,「一心观照身、口、意三业,不令犯戒,不起邪思惟」,能令一切有情清净,能形成共业清净的净土世界,是名如来第七杂染清净智力。某某,你现在恭闻如来第七种威德力,必然蒙受佛力加被,应该向佛发愿说:「愿我在净土修行时,正见十二因缘的『缘起处』及正见十二因缘的『还灭处』,一心念佛,速入正定。」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8)如来宿住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在大寂灭定中所产生的无上智慧力用,能够如实了知一切众生过去无量劫中曾经投生何处、叫什么名字、种类为何、吃过什么饮食、何种色身、相貌、寿命多长、受何种痛苦、何种快乐、从何处死、将生何处……无不知之,是名如来第八宿住智力。某某,你现在恭闻如来第八种威德力,必然蒙受佛力加被,所以你现在要向佛发愿说:「愿我在净土中精进修行,早日像『阿罗汉』一样获得『宿命通』,得知『宿世善根因缘』,更加用功往『佛道前进』。」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9)如来天眼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在大寂灭定中所产生的无上清净天眼,能够如实观见,一切十方世界中,诸佛世界种种相状,如观见现在诸佛剎土中有正在形成者,有正在坏灭者(指秽土世界),如观见一切众生正在死亡、出生的情形,如观见在无数世界中有诸佛菩萨正在为众生说法……,是名如来第九天眼智力。某某,你现在恭闻如来第九种威德力,必然蒙受佛力加持,所以你应该向佛发愿说:「愿我往生净土后,在佛力加持下,用天眼通看见净土中一切庄严景相,增长我在净土修行的信心。」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10)如来流尽智力
  某某,阿弥陀佛在大寂灭定中所产生的无上智慧,永断一切相续习气,即断除无始以来与无尽众生缠结在「八识田中一切烦恼、业种、积习」,具足一切微妙佛法辩才,大悲圆满,是名第十如来流尽智力(「流尽」谓烦恼习气,如相续无尽的流水之义,永断一切相续习气,即无始以来无尽如流水相续的『习气业种已经完全斩断,谓流尽义』。)二乘行者及菩萨行者皆未断除「无始以来的一切相续习气。」某某,你现在恭闻如来第十种威德力,必然蒙受佛力加持,所以应该向佛发愿说:「愿我未来与阿弥陀佛一样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究竟成佛,广度众生,共证佛道。」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4.为临终人开示「佛十力威德」的重要原因
以上是「佛十力威德略释」,请注意:若是为「临终人」照本宣说「十力威德」的内容,而不能令其「闻法入心,有所启示」,就失去为「临终人」略说经文的原意。因为「观经」所说为「临终人」说法的目的,是为了令临终人在「闻法时启发菩提心」,故应省思如何为临终人「开示」,才能令其「闻法入心,有所启示」。而造恶的临终人若是生前听闻过「佛法」(按「观经」所说下品中生正是「受戒又犯戒」、「不净说法」的佛教「四众弟子」,自当在「听闻」善知识开示「阿弥陀佛十力威德」时有「概念」,若能因此「闻法入心」,便能在「善友引导下」,当下「启发菩提心」),接着继续依经为他开示阿弥陀佛「光明神力之意」。(此指在造恶者临终前时间够,心智清醒、愿意接受佛法开示的情况下而言),若是临终人「闻法不入心」,痛苦万分,甚至「神智昏迷」,直接引导其念佛或「助念」即可)。
5.阿弥陀佛「光明神力」释义
  什么是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即是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广大光明、庄严的不可思议的悲愿威神力,亦即佛果位上的不可思议的光明神通力用。如净土诸经上皆有说明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身相,能够释放无尽利益念佛众生的神通力用。(此时善友依经文为临终人开示)
  如观无量寿佛经上说:「阿弥陀佛的头顶上,很自然地会放出光明,放出什么样的光明呢?放出像车轮那么圆的光明,这个像车轮那么圆的光明,非常非常的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就像百亿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的大,而且在阿弥陀佛头顶上像车轮那么圆的圆光中间,还有很多很多的化佛,这些化佛就像百万亿个印度的恒河里头的沙那么多。在圆光当中每一尊化佛的左右两边,也各各有许许多多的化身观世音菩萨和许许多多的化身大势至菩萨,这些许许多多的化身观世音菩萨和化身大势至菩萨都站在每一尊的化佛身边,随侍着每一尊化佛,现在所讲的这每一尊的化佛,都是无量寿佛的化身,而且在刚才所讲的阿弥陀佛圆光中的那些许许多多的化佛和化身观世音菩萨、化身大势至菩萨,都是阿弥陀佛运用神通力量变化出来的。」
  观无量寿佛经上又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种很好的身相,而且每一种每一种很好的身相里面,又各有八万四千种的随形好相。在每一种每一种的随形好相里头,又各各有八万四千道的光明。并且每一道每一道的光明,都普遍的照射到十方世界去,照射到十方世界中的什么地方去呢?照射到十方世界中每一位念佛的众生身上去。」
经上又说:「凡是诚心念佛的众生,阿弥陀佛都会放出光明来加被他们、接引他们,阿弥陀佛是不会舍弃任何一个诚心念佛的众生。」
  无量寿经又说:「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有佛光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剎,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勤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耀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知。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为诸菩萨、声闻大众,所共叹誉,称其功德,至其然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不能尽。」
  而诸佛(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与前述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十种智慧力用)的修因,是诸佛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中,修学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成就的。所以「观经」接着引导善友为临终人开示阿弥陀佛所修成无上戒、定、慧…等内容。
6.如何为临终人开示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道理
  观无量寿佛经说,在为临终人演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与阿弥陀佛所修成的光明神力后,接着要为临终人开示阿弥陀佛所证无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道理。而诸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所修学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内容是什么?现在扼要说明:
(1)阿弥陀佛以持戒波罗蜜功德圆满摄受念佛人生净土(此时善友引导临终人合掌恭闻开示)
  某某,阿弥陀佛在过去行菩萨道时,经过无量无边的劫数,生生世世受持五戒、八戒、十善戒、解脱戒、菩萨戒,不犯禁戒,成就菩萨清净戒体,是一位持戒圆满的究竟成佛者,具足无量无边的「持戒功德威神力」。阿弥陀佛有本愿力,只要临终人发至诚心,一心一意对阿弥陀佛的「持戒功德威神力」信心坚定,以此忆佛持戒圆满功德回向净土,发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就会运用他持戒具足的功德力用摄受你,接引你往生净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2)阿弥陀佛以禅定波罗蜜修学圆满摄受念佛人生净土
  某某,阿弥陀佛在过去行菩萨道时,经过无量无边的劫数,生生世世修学与佛道相应的无量无边的「定门」,圆满成就,得证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的「大寂定证量」,(其中之一种禅定证量,就是念佛三昧),具足无量无边的「禅定功德威神力用」。阿弥陀佛有本愿力,只要临终人发至诚心、一心一意对阿弥陀佛的「禅定功德威神力」信心坚定,以此忆佛禅定圆满的功德回向净土,发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就会用祂禅定具足的功德力用,摄受你、接引你往生净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3)阿弥陀佛以般若波罗蜜修学圆满摄受念佛人生净土
  某某,阿弥陀佛在过去行菩萨道时,经过无量无边的劫数,生生世世修学与佛道相应的「真空妙有」的般若智慧之学,究竟圆满,具足无量无边的大般若智慧、大觉照的功德威神力用,洞悉十方虚空世界众生所思所行、所愿所求。阿弥陀佛有本愿力,只要临终人发至诚心,一心一意对阿弥陀佛的「大般若智慧所成就的功德威神力」信心坚定,以此忆佛「智慧圆满」的功德回向净土,发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就会用祂智慧光明具足的功德力量摄受你、接引你往生净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4)阿弥陀佛以其大解脱圆满功德力用摄受念佛人生净土
  某某,阿弥陀佛在过去行菩萨道时,经过无量无边的劫数,生生世世修学与佛道相应的「戒、定、慧」三学,而逐渐汇聚成不可思议、不可称说、无穷无际的佛果位上的「广大无边的无上解脱三昧威神力用」。阿弥陀佛有本愿力,只要临终人发至诚心,一心一意对阿弥陀佛的「无上解脱三昧威神力」信心坚定,以此忆佛「无上解脱」的功德回向净土,发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就会用祂「大解脱三昧」具足的功德力量摄受你、接引你往生净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5)阿弥陀佛以其「解脱知见」圆满的功德力用摄受念佛人生净土
  某某,阿弥陀佛在过去行菩萨道时,经过无量无边的劫数,生生世世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自利、利他,最后获得佛果位上的「大解脱知见」∣以其所证无量无边的大智慧的觉照力用,究竟尽知十方宇宙虚空世界中的成、住、坏、空、业、缘、果、报等真理的实相与究竟尽知十方宇宙虚空世界中无量无边有情众生过去、现在、未来所造一切善恶业缘果报及一切净缘业果的显相,以及未来生处,无不知之。阿弥陀佛有本愿力,只要临终人发至诚心,一心一意对阿弥陀佛的「大解脱知见」所呈现的威神力用信心坚定,以此忆佛「大解脱知见」的功德回向净土,发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就会用祂「大解脱知见」具足的威神力用,摄受你、接引你往生净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7.为何下品中生者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才能往生净土?
  当善知识为临终人开示阿弥陀佛的十力威神与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及阿弥陀佛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道理后,只要临终人「闻法生信」,就已经启发一分「菩提心」,而且对阿弥陀佛「信心坚定」,发至诚心,一心一意称念弥陀圣号,临命终时念念之间便会呈现「闻法生信、念佛不断、不杂余念」的「清净心念」;因为「心光现前」,当下与佛力相应,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28 20:08
一定承接「清净业轨」,故能「转地狱业报」。依经上说,下品中生者将要遭受的地狱罪报及未来从地狱出,将要承续的「地狱余报业缘」及紧接着将在六道轮回中浮浮沉沉造作生死罪报「轮回受生」而仍然受「地狱余报习气」影响的业轨时间「有八十亿劫之多。」因为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才能使正在显现的「地狱猛火」,自然熄灭,在一剎那之间,临终人受到佛力加被,佛光照身,顿觉身心清凉、自在,故经上说:「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
  因为临终人的现前心念是念念之间清净、光明的,才会招感应化身的佛菩萨现前接引,亲见自身坐在化佛执持的金色莲华上,往生净土。试问:造恶的下品上生及下品中生尚须于临终时「见化佛光明现前接引」,何况一般没有造恶的下品行者?如何在临终不见「化佛光明现前接引」,便仅以「见光、见莲台」或见亡者身体柔软,甚至仅闻「异香飘逸」等便称:「亡者已经往生净土」!?而如何证明亡者确实超生净土?佛弟子当然必须以净土经典所说「临终见化佛光明现前手执金色莲花接引」为往生净土的『经证』,才是最有保障、最为正确的「判断法」。而念佛人临终为何会见「化佛来接」?当知「发菩提心念佛」,是与「佛力相应」的不二法门。就是造恶的下品往生亦然,最迟也要在「临终前」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才能当下与「佛悲愿力相应」,见化佛来接。至此净行者应当深切省思日常读诵「净土经典、发菩提心念佛」的重要性。
8.下品中生者在净土六劫后才能因闻法而启发更深层的菩提心
  此人虽然不用堕落地狱受苦,但是却必须在往生净土的「六劫」之中广修忏悔之法(事相忏悔法),并且享受净土天福之乐,一直忏悔到身心俱清净,才能见到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用清净的梵音声为他演说大乘甚深经典。而此人所听闻的大乘经义,必然是与他临终时听闻善知识开示的阿弥陀佛十力威德与阿弥陀佛光明神力以及阿弥陀佛过去行菩萨道所修学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内容相应的。大菩萨为他说法的目的,还是为了启发他的无上成佛心。所以经上说:「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9.下品上生与下品中生为何在净土见佛有「四十九日」与「六劫」之别?
有人问:下品上生者与下品中生者同样是在临终时闻法、念佛,启发一分「菩提心」,往生净土,为何见佛时间却有「四十九日」与「六劫」天壤之别?
(1)下品上生与下品中生在临终「闻法启信」因缘各有不同
答:下品上生者在临命终时所启发的菩提心,是建立在对大乘佛法:十二部经首题名字内涵要意的理解力、智慧力、信心力而启发的「菩提心」,下品中生者在临命终时所启发的一分菩提心,是建立在对阿弥陀佛的神通力用「佛的十种度化众生的方便智慧力用及佛的光明威神力……」深信而启发的菩提心,纯属「信力得救」,故两者虽然皆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但是启发菩提心的源动力不同,故「念佛的果报」也不一样。究其两者为何启发菩提心的因缘会有不同的原因,乃是因为下品上生者宿世熏习过大乘佛法,并且在生没有怀疑及诽谤「大乘经典」,这是非常重要的「闻法能入心、启信」的推动力,造恶又比下品中生者为轻(虽然皆是地狱业)。故临终时恶业显相较轻(包括生理痛苦因素、心识烦乱因素与周遭人事、冤魂干扰因素皆比下品中生者为轻),才能因闻法入心、理解、生信而启发菩提心念佛,往生净土后,四十九日就能见佛。
  下品中生者是针对受戒又犯戒及不净说法的佛教中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四众弟子而言,如犯下杀、盗、淫、妄四重禁,又因犯戒因缘,影响信众对佛教的信心,不再学佛,甚至因此断人慧命,与佛道绝缘,此罪最重,因为牵涉到大众现在、未来的慧命、学佛业缘;当知犯戒者或因不净说法者遗误信众未来学佛的业缘、业轨多少时间,你未来堕地狱的时间就有多长。经上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可想而知,若因此犯戒因缘及不净说法因素(如诽谤大乘佛法),遗误信众不信大乘法义,甚至因此偏离佛道业轨,丧失人身,万劫难复,其间的恶增上的差别因缘足以牵缠其人远离三宝,在三恶道中漂流,不知去向,万劫不复……,破戒者与不净说法者及诽谤大乘佛法者其「堕地狱的时间」,就如地藏经所说:「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是破戒者及不净说法者,在生尽情享用名、闻、利、养,没有一点惭愧、忏悔之心,此人临命终时,地狱业火必然现前,以其生前所造「破戒、破法」罪行,在临命终时不会有听闻大乘佛法的因缘出现,就是有也因「心识」过于惊慌、杂乱,不能「闻法入心」,结果当然不能往生净土。
(2)破戒之人不可救拔的重要原因
  如果破戒者在生有惭愧、忏悔之心,并且又有护法、持法、读诵大乘经典、弘法之功德力,依涅槃经说,此人可救度。
  如涅槃经卷十说:「世尊,是义云何?持戒、毁戒有何差别?
  佛言:唯除一人,余一切施皆可赞叹?
  纯陀问言:云何名为唯除一人?
  佛言:如此经中所说破戒。
  纯陀复言:我今未解,唯愿说之。
  佛告纯陀言:破戒者谓一阐提,其余在所一切布施皆可赞叹,获大果报。
  纯陀复问:一阐提者,其义云何?
  佛告纯陀: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发粗恶言,诽谤正法(如诽谤大乘佛法非佛说…),造是重罪,永不改悔,心无惭愧,如是等人,名为趣向一阐提。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罪,而心初无怖畏惭愧,不肯发露(如不肯在佛像前向佛菩萨发露忏悔),于佛正法永无获惜建立之心,毁呰轻贱,言多过怨,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若复说言:无佛、法、僧,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唯除如此一阐提辈,施其余者一切赞叹。
  尔时纯陀复白佛说:世尊,所言破戒其义云何?
  佛告纯陀: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诽谤正法,如是等人名为破戒(故知历来只要有著书、立说诽谤大乘佛法者,皆名破戒)。
  纯陀复问:如是破戒可拔济不?
  『佛告纯陀:有因缘故,则可拔济,若披法服,犹未舍远,其心常怀惭愧、恐怖而自责,咄哉何为犯斯重罪,何其怪哉,造斯苦业,深自改悔,生护法心,欲建正法,有护法者,我当供养,若有读诵大乘经典者,我当谘问、受持、读诵,既通利已,复当为他分别广说,我说是人不为破戒。』
  善男子,譬如日出能除一切尘翳暗冥,是大涅槃微妙经典出兴于世亦复如是,能除众生无量劫中所作众罪。是故此经说,护正法者得大果报,拔济破戒。若有毁谤正法者,能自改悔,还归正法,自念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恐怖,惊惧惭愧,除此正法,更无救护。是故应当还归正法,若能如是如说归依,布施是人得福无量,亦名世间应受供养。
  若犯如上恶业之罪,若经一月或十五日后,不生归依发露之心,若施是人果报甚少(即犯戒后愈早忏悔愈好),犯五逆者亦复如是,能生悔心内怀惭愧,今我所作不善之业甚为大苦,我当建立护持正法,是则不名五逆罪(但不表示每一个犯五逆罪者皆不用到地狱受苦,必须视其『宿世善根』及今世『护持正法』的功德力量厚薄而言,是否形成殊胜的纯净『定业』感报问题,不是一概而论。然而在生护持佛法,已经为其未来从地狱出种下速闻佛法的善增上缘。)若施是人,得福无量。犯逆罪已,不生护法归依之心,有施是者,福不足言。
  又善男子,犯重罪者,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广说,应生是心,谓正法者,即是如来微密之藏,是故我当护持建立,施是人者,得胜果报。善男子,譬如女人怀妊垂产,值国荒乱,远至他土,在一天庙,即便产育,后闻旧邦安稳丰熟,携持其子,欲还本土,路经恒河水涨暴急,荷负是儿,不能得渡,即自念言,我宁与子一处并命,终不舍弃而独济也,作是念已,与子俱没,命终之后,寻生天中,以慈念子欲令得渡,而是女人本性弊恶,以爱子故得生天中,犯四重禁、五无间罪,生护法心,亦复如是;虽复先为不善之业,以护法故得为世间无上福田,是护法者有如是等无量果报。
  纯陀复言:世尊,若一阐提能自改悔,恭敬供养赞叹三宝,施如是人得大果不?佛言: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说。善男子,譬如有人食庵罗果,吐核置地,而复念言,是果核中应有甘味,即复还取破而尝之,其味极苦心生悔恨,恐失果种,即还收拾种之于地,勤加修治,以苏油乳随时灌溉,于意云何,宁可生不?不也,世尊,假使天降无上甘雨犹亦不生。善男子,彼一阐提亦复如是,烧灭善根,当于何所而得除罪?善男子,若生善心,是则不名一阐提也。善男子,以是义故,一切所施所得果报非无差别。何以故?施诸声闻所得报异,施辟支佛得报亦异,唯施如来获无上果,是故说言一切所施非无差别。」
(3)破戒者临终能救度一定有其「宿世因缘」
  由此可知,若是破戒者在生有惭愧、忏悔之心,又有熏修大乘佛法的基础(如经上所说),临命终时,虽然「地狱业火」已经呈现,已是「定业」现前,犹能以「闻法及念佛的信力」得救,足以证明此人宿世一定要有深厚的闻法、念佛善根,而且在临命终时因为宿福所感,不慌不乱,神志清晰,并且要有忏悔罪业之心,才能在听闻善知识为他开示阿弥陀佛十力威德与光明神力等内容后,坚信不疑,因为对阿弥陀佛的神通力用信心坚定而启发「求生净土,见佛、闻法之心」而至诚念佛,往生净土后,六劫才能见佛。
  由此可知,下品上生者与下品中生者虽然皆是临终「信力念佛」成就往生净土,但是因为下品上生者在生前没有造下「断送信众学法、慧命」的罪障,而感招于临命终时犹有「听闻大乘佛法十二部经首题名字内容扼要释义的因缘」,因闻法、理解、启信而发菩提心念佛,与下品中生者在生前因严重破戒、或因不净说法,遗误众生,断人学佛善根、甚至断人「佛种善根」,犹能于临命终时,仰仗对佛的神通力用深信力而启发菩提心念佛、得救,导致往生净土后,见佛、闻法的时间延至「净土六劫」后,与下品上生者有天壤之别。
10.诸佛救拔地狱众生脱苦与佛力救拔造恶者临终生净土有何不同?
问:观无量寿佛经上并没有说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与下品下生,皆要在生时生忏悔心,才能于临命终时念佛往生净土,你为何说下三品往生皆要发忏悔心念佛,才能往生净土?
(1)经上说下三品往生有三种意义
答:「观经」所说的下三品往生,有三层意义:其一,是对现世造恶之人方便提携之意,令任何造恶者在临命终时,均有闻法、念佛的机会,种下未来世中,皈依三宝、学佛修行、往生净土的善因缘。其二,是对宿世有佛缘善根的造恶者方便提携之意,只要任何造恶者对自己所造罪过有惭愧、反省、忏悔、改过之心,便证明你有宿世善根,你必须发愿:终生礼忏,念佛、读诵大乘经典(如地藏经、慈悲三昧水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到了临命终时,仍然一心一意保持这颗忏悔、念佛、读诵净土经典的至诚心不断,一定有希望往生净土。其三,是针对宿世有深厚善根,熏修过念佛资粮的佛弟子(四众弟子,而以下以在家居士为例),今世辗转承接至五浊恶世的业轨(当然由宿劫造作许多差别业缘而辗转转生其间),宿世怨亲债主际会,瞋习现前,虽然信佛却遇缘造恶(诸如倒会、欠债不还,导致他人家破人亡、三餐不继……甚至自杀,或因感情因素而自杀、杀人,或者杀生很重,包括杀畜生、堕胎、教人堕胎,或因某种因素,意外失手杀人……),但是造作恶业后,深有悔意,却没有善因缘,引导其如何忏悔罪业。临命终时,逢遇善知识依下品上生法或者下品中生法,为其开示大乘法义,其间一定要用善巧方便打开他的「心结」,令其在方便开导间「心开意解」,忏悔罪业,才能令其闻法,入心、生信、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
(2)佛放光普照地狱救拔地狱众生要有「特殊因缘」
甲、佛不能救拔未种善根之人脱离地狱苦
  当知佛不能救拔在生前未种善根者。如大乘悲分陀利经说:「若一切众生不种善根、苦不能灭。唯佛身是福田,然不能度脱未种善根者。」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念」:任何一尊佛菩萨,皆不能救拔宿世未种善根之人。若是众生造恶,应堕地狱,佛不能救。若是众生行善,应生天界,佛不能制止。既然如此,为何在大乘经典中常有佛放光普照地狱,救拔地狱众生脱离地狱苦、生天之事?这与「观经所说」造恶者在临命终时靠佛威神力救拔生净土之事有何不同?
乙、无间地狱罪刑求一念间息苦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佛为何能救「无间地狱」罪苦众生?
  当知佛度化六道轮回中任何一道众生, ,无论共业度脱、别业救拔,皆是「有因有缘」。救度地狱众生,尤其要有「特殊因缘」。如地藏经说:「无间地狱之罪刑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但是在地藏经中却有仰仗念佛之力救度无间地狱众生生天之事(如婆罗门女救母之经文),岂不有违经上所说「无间地狱,罪苦之刑,求暂停苦,一念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之真理?此与「观经」所说造地狱业众生应堕地狱,却因临终念佛佛力得救之事有何不同?
  虽然地狱众生,罪业深重,但是仍然有许多佛菩萨如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大菩萨,变化千万亿化身前往无数地狱,视地狱众生「业将尽时」,方便放光、救护。
丙、何类地狱众生能蒙受佛光照身?
  佛放光普照地狱,亦是「有因有缘」,皆是在有大法会时放光普照十方世界,地狱世界当然亦蒙佛光普照(久久劫才有一次殊胜因缘),只是「地狱众生」皆在受刑,不知不觉,仅有「罪业将尽」又「宿有善根」及「将要从地狱出承接宿福业轨、将见外界光明」的地狱众生,才能蒙受「佛光照身」,当佛光照身时,忏悔之心油然而生,方能因「心光发露」而仰仗「佛光加被」,投生善道或者生天界。
丁、地狱罪报未尽却可仰仗佛力救拔那么世人行善有何意义?
  而在地藏经中却有婆罗门女仰仗念佛功德救拔无间地狱众生之事(其母堕在无间地狱受苦)。其母若是「无间狱报尚未受尽,如何能仰仗佛力而超脱地狱罪报,尤其是『无间地狱罪报』」?如是则世人大可在生广造十恶业,纵然堕入无间地狱,亦可仰仗亲人念佛,等待佛力救拔地狱之苦即可,如是岂不「因果错乱、颠倒」,造地狱罪,居然仰仗念佛功德,便可轻而易举的超脱地狱罪报,投生善道或天界,种地狱罪,反得生天报,那么世人行善又有何意义?一定有人会有这种疑问!?
戊、造恶者临终仰仗佛力救拔与「异教」所说「信我者得永生」有何差别?
  在「观经」中更说,造恶者只要在临终「念佛成就」,就能仰仗佛力加被,往生净土;种地狱罪,居然临终仰仗念佛功德,能生净土,世人大可广造十恶业,只要在临终等待「佛力」救拔即可,这与基督教所说「信我者得永生」,造恶者只要信耶稣(经过忏悔),便不必堕地狱受苦,反而可以生天堂享乐有何差别?
己、为何地藏经中说婆罗门女能救拔在无间地狱中受苦的罪母?
  先回答地藏经所说「婆罗门女救母」之事。当知「婆罗门女(地藏菩萨前身)」之所以能救度正在无间地狱受苦的罪母,有几个条件:
1.当时是在某一层次的「增劫」世界中,远胜于「此界增劫世界」。
2.当时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已超过娑婆世界所知「增劫」、「减劫」的换算法,即此证明,十方虚空世界中尚有「此界众生智识、业报」所不知的无量层次的「增劫」、「减劫」世界,(如华严经及诸大乘经典所说),可以想知,「彼世界」中众生「福德深厚」,更胜于未来的「人间净土」众生的福乐果报。
3.佛涅槃后,在彼佛「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生在此「增劫」世界中,自是「宿福深厚,众所钦敬,并且行住坐卧,诸天卫护」,证明其带着「深厚的天福」受生。
4.婆罗门母信仰邪说,常轻三宝,由此说明其母因为「轻视三宝」而造下令他人亦轻视不信三宝之罪行,因造下断送众生学佛、慧命的重大罪业,才会堕入无间地狱。但是婆罗门女于母亲在生时「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说明其母在生时有受到婆罗门女开导,虽然没有完全对三宝生信,但是犹有一丝对「三宝」的信念,并且绝对有一丝「悔过之心」,但是「无间地狱」罪绝对不是「忏悔」能除灭的!
5.婆罗门女在母死后,发大布施心,变卖自己家宅,将卖屋所得钱财,完全买香华及诸供具,于当时已经灭度的佛所住过的佛寺(此寺中并有供养佛舍利的佛塔及必有「正道修行人居住」。),大兴供养。而且全心全意瞻礼佛像,称念佛号,对佛说出自心罣念之事。而受到「觉华定自在王佛」以本愿力安慰她。并且教导说:「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请注意:婆罗门女因为发大布施心,以身命、财产完全施舍的供养「先佛塔寺」,而受到「佛力特别加被」,在「定中念佛」,仰仗佛力去到「地狱业海之处」,承蒙「无毒鬼王」(大菩萨化身)告知,其母已经因为「婆罗门」行大布施:设供修福,布施先佛塔寺,又「一心念佛成就」,而令其母超脱「无间地狱之苦」。由此说明,能救「其母脱离无间地狱」一定要有特殊中的特殊因缘(如以上所说),在众善因缘和合下,才能救拔其母。
6.何谓众善因缘合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母若是在生没有一点信仰三宝之心、悔悟心,又没有深厚的「宿福力」,如何能仰仗「佛力功德」从「无间地狱」出,投生天界?如经上说:「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由此说明其母在生犹有对三宝暂信之力,况且能出生在「增劫中有佛出世的世界」,一定要有深厚的「宿福、善根」,才能承接此「增劫」世界的「福报业轨」,否则若是没有种下「宿福、善根」,在生又没有「悔过」之意,如何能仰仗「佛力加被」:依「布施先佛塔寺」功德,救拔「地狱众生」?因为「佛不能度未种善根之人」。若是其母宿世没有「宿福、善根」,又在生时完全对三宝不信,又轻视、讥毁三宝,造下令他人不信佛教、断送信众慧命的事情,一定堕落无间地狱受苦无期,纵然佛出世亦不能救。
7.由此说明其母所造「无间地狱业」是「定业中的不定业」,在「定业」中犹因「宿福善根守着」,犹有一丝「心光」在,纵然堕入「无间地狱」,也很快能够出来,而且其母所造无间地狱罪,是当时无间地狱罪报中较轻的,因为当时是某世界的增劫时期,彼世界中众生皆是宿福深厚,虽然犹有少数众生造下恶业,但是远比此减劫中的娑婆世界众生造恶为轻,而且是「遇缘造恶」,是特例中的特例,才能在「众善因缘和合下」于「佛力加被中」超脱地狱苦,并且在「佛力加被当下」启发忏悔心、向佛心、宿世善根油然而生,才能在「佛力摄持下,顿超地狱苦」,不可以「一般无间地狱业」来看其母的「无间地狱业」,因为「无间地狱罪」依经上说:「是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不是一般人可以用「礼忏、诵经、禅定、咒语、念佛」的功德力救脱的!
8.更不可误解:地藏经所说:「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爱乐,俱同生讫」的意思,是除了婆罗门母投生天上外,其余无数在无间地狱受苦的罪犯,亦仰仗婆罗门女所作广大布施功德:布施先佛塔寺之福,同时生到天上去了。这是大大误解「经文的意思」。因为其余地狱众生「无因无缘」,凭什么能仗婆罗门女的救母「个别因缘」超脱地狱苦?
经文的意思是说,如果当时无间地狱中的罪犯有如「婆罗门」母的「宿世善根」,有如婆罗门女的「大孝心」、「大布施」、「念佛、见佛、念佛定心」等众善因缘和合,回向其母,其余的无间地狱中的罪犯,也一定能够像婆罗门母一样的同时超脱地狱苦,投生天界,得到应得的殊胜生天果报。
当知已经堕入无间地狱,或其他地狱之间,正在遭受地狱果报,「定业已成,牢不可拔。」实难救度,应该说不可救度。远比于临命终时尚未断气的「造恶者」更难救拔。而且大部分造作十恶业者或者因破戒、或不净说法而造下地狱重罪的佛弟子,不论你在生有没有忏悔,都不能扭转将要现前的地狱果报(但是还是要忏悔、读诵大乘经典),并且三恶道果报及「地狱罪报」不是在「临命终时」才会形成「定业」现前,早于在生时即已「如影随形」跟着你,当你犯下「重大十恶业」或破戒、断送众生学佛、慧命的罪行时,「地狱罪报」便已经「成形」,当知,其周身必有如钢铁般地黑气环绕而旁人不见;不定业的「鬼神道业报」尚有转变的余地,重大的定业罪报,如「畜生道报」、「地狱道报」,甚难扭转,造恶者到了临命终时「心识昏乱」,又有冤魂干扰,尚难救拔,何况是已经堕入「鬼神道或者畜生道中」,甚至「地狱道中」,若欲「扭转其正在受报的果报身」成为「光明的人天身」,若不是「众善因缘和合」,如何能转?
(3)造恶者临终能生净土亦需「众善因缘和合」
  同理可知,「观经」所说造恶者在临命终时若能仰仗佛力救拔往生净土,亦需「众善因缘和合」才能成就。造恶者、「破戒者」如果生前没忏悔之心,又没有「宿世善根」,临命终时如何能在其恶行、心态不改的情况下,单凭佛力救护就能往生净土?因为造恶者在临终心态如果仍然是「瞋恨心重、不信因缘、无惭无愧、不信净土」,纵然为其开示「净土法门」,劝其念佛,他能「念佛入心」吗?纵然造恶者临终十念现前,能够往生净土吗?如前述经文说:「若一切众生不种善根,苦不能灭,唯佛身是福田,然佛不能度脱未种善根者。」请读者切记这段话。自可理解,造恶者临命终时必须在「众善因缘和合」下才能往生净土的原因何在?
(4)净土宗是「解、行」并重的法门
  万万不可将「佛力」当做「万能的神力」来看,众生造恶不需改过、忏悔、念佛,就能仰仗「佛力救拔」投生善道或生净土,这是「神话思想」。停留在「神话思想」中,当然你的「佛法知见」不能进步,因而误解「净土法门」只重「念佛」,不重「解义」、不重「佛法正见」(发菩提心),若依下三品临终必须为造恶者开示「佛法」的内容来看,「净土宗」实际上是「解、行并重」的法门。纵然到了「临命终时」亦要提携造恶者听闻大乘佛法,发菩提心引导念佛。这是一般弘扬净土者忽略的地方。因为大多「舍临终开示」及「舍生前听闻佛法」而直接念佛,致使一般人误解「净土宗」只重「念佛」(定门),不重「慧学」!有人说:临终念佛时间都不够,那有时间「听闻佛法」,只需念佛,赶快度他去净土才是。若是,「观经」内为何在中品下生及下三品往生中,皆说明必须为临终人「开示佛法」?就是下品下生也是先「种种安慰,为说妙法,再于彼人苦逼不遑念佛」的情况下,教其执持名号即可,绝对不是仅劝临终人「念佛」而已(后续自明)。甚至在无量寿经中所说的正途的「下品往生」法中的下下品往生,即第十八愿:「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经文,也是在说明「解、行并重」的道理,因为「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经文,已经有「发菩提心、读诵净土经典」的深意在其中(前已说明),如果没有「净土正见」引导念佛(即对净土没有一点概念),临终如何能有「十念正念现前」?所以莲友千万不可误解「临终十念」的意义,误以为临终人「赶时间助念」,就能度他往生净土?不仅造恶者临终往生净土,要众善因缘和合,就是正途的下三品往生,也必须在临终时「众善因缘合和现前下」,才能超生净土。
11.如何为临终人开示、助念
(1)对没有佛教信仰者在临终不可「照本宣说」
  因为如果你有助念经验,便会明白对于一个生前没有造作重大恶业,也没有对佛法启信的临终人,若要直接为他开示佛法,或者劝他念佛,大多不会接受的,因为他有「心结」没有打开(诸如对父母、夫妻、子女、事业…等因素的挂念),如果又是英年早逝,更是对人世挂念极深,不想就此死去,你如何为他直接开示佛法?或者直接引导他念佛?举一个例子来说,如多年前,有一位年轻比丘,有机缘为一位校长做临终开示,这位比丘照着阿含经所说,为校长开示人生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校长听后,竟然流出泪来,这位比丘非常欣慰,以为校长接受他开示的道理,就高兴地出去了。当时一位家属趁法师出去后,问校长说:「刚才法师为你开示,你为什么哭泣?」校长说:「我不想死呀!」这是比丘第一次为临终人开示,却得到这种结果,非常难过。后来比丘将他这次的临终开示的经验,请示某老法师:为什么临终人听不进去人生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老法师回答说:「傻孩子,你怎么可以『照本宣说』呢?…」。
  一般人在临终时尚且难舍对人世的情执,对佛法当然听不进去,何况是造作重大杀、盗、淫、妄等罪行的临终人,「其心结更是深重」,在其思想里就是因为没有「因果报应的观念」,才会去作奸犯科,如何能直接依经上所示为其「照本宣说」呢?
(2)对造恶者的临终开示
  除非他「深有悔意」,你才能善巧方便的以「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的四句忏悔偈,引导他忏悔、再为他开示「人生假相」的真理,引导他对世俗的六亲眷属看破、放下,再引导他皈依三宝,才能依「观无量寿佛经」所说下品上生法,或者下品中生法为其善巧方便的解说大乘经义(如前所述依白话浅释经意),只要造恶的临终人能对大乘经义,或者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光明神力…『听得进去』,不生疑虑,信心坚定,就已经启发一分「菩提之心」,再引导他念佛、求生净土,往生净土才有希望。但是这必须在临终前两三天或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内进行「劝化、说教」的。
(3)一般人误解「助念」的意义
  否则以「五浊恶世」的造恶者根器来说,以及一般没有造恶又没有宗教信仰者而言,甚至虽然信佛教而不知念佛乃至虽然平素有念佛而情执、散乱心深重者来说,若是一直等到断气前数小时,才请善知识为其方便劝导、开示,他的「心结」没有打开,听得进去吗?一般人皆误解「临命终时」的意义,以为断气前数分钟,或者数小时,才叫做「临命终时」,而且一直等到「亲人」「大喘时」,或者断气后,才请善友来助念,若是亡者「心结没有打开」,加上重病缠身,神识不清,开示当然听不进去,「念佛不能入心」,如何能依「善友助念」,往生净土?
(4)断气后「助念」的重要性
  纵然在临终人断气前一天,请人来开示、助念,大多「念佛犹不能入心」,何况是断气后才来助念?以亡者这颗散乱、昏沉及情执深重的阴暗心念佛,尤其是意外事故(车祸、火灾、自杀…),若是没有在生时对佛法、对净土、对念佛强而有力的「信愿力」,甚难在「断气后」的一两天内因「超渡、助念」而完全扭转刚死之际及意外死亡间所呈现的惊慌、杂乱、无助的阴暗磁场成为清净、光明的显相。虽然一般人托到「断气后」才请善友(助念团)前去助念,因缘如此,还是要去助念,至少能仰仗「助念功德」减少临终人或者「亡者」身旁鬼魂的干扰,当其「神识离体」时便会清清楚楚听到「念佛、诵经」声,潜移默化下,有善根的「亡者」一定会跟着念佛,仗此「回向力、自心念佛力」,当然可以脱离中阴身,往生善道。
(5)若欲度化「临终人」更应将「临命终前」的时间延长
  然而家属若欲引度「亲人」往生净土,便不可误解「临命终时」如何有利「临终人」往生净土的正确意义。在此「末法时期」应该将『临命终前』的释意延长为「亲人或者朋友」在重病时至死亡前一、两年前,就要开始制造令其闻法,念佛的善因缘,才能助其临命终时能逢遇善知识为其开示、念佛,往生净土,才有希望。
(6)一般造作鬼业之人临终尚受鬼魂干扰何况犯下重大戒法者?
  尤其对受戒又犯下重大戒法,或者「不净说法」(前已说明)的临终人,若是自己在生没有惭愧、忏悔、改过、誓不再犯之心,临命终时,纵然有善知识现前为其开导,很可能因为罪障太重,招感死去家属或者其他鬼魂在旁干扰,或有鬼卒(狱卒)在旁勾勒,欲托去审判甚至托至地狱,令其闻法不能入心,念佛不能入心,何能往生善道,何况净土?一般造作鬼业的临终人,尚且在临终时遭到鬼魂扰乱…,令其对「善知识」视而不见,闻如耳聋,障碍其「念佛」信念,何况已经造作「地狱重罪」的临终人?
  若是造恶者只要在临命终时依「观经」所示「照本宣说」就能往生净土,那么一般佛弟子一定会误解:反正佛可以在造恶者临命终时用「佛的威神力」救他,超生净土,那么佛教徒为什么又要努力行善,念佛修行呢?世间人大可以在生时尽情享乐,等到临终时靠「佛力」来救即可!而大大误解「观经」所说「造恶者」临终为何能生净土的真义,更大大误解「临终十念」为何能往生净土的原义!
12.临终人听闻大乘经典一句一偈及一句佛号不堕三恶道的原因
  这个道理,就好比地藏经所说:「临终人若是听闻大乘经典一句一偈及听闻一句佛号,就能不堕三恶道」的原理一样。
  问题是临终人若是「情执难舍」,「又有造作三恶道的业因」,虽然临终之前听闻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或者听闻一句佛号,乃至称念一句佛号,若是不能因此对大乘佛法的一句偈颂启信、入心,不能「净念生起」,如何能「舍离情爱的执心」?「扭转三恶道的黑暗业果」?如何能不堕三恶道?相对的,若是临终人在听闻大乘佛经一句一偈及听闻佛号时,能够因此闻法启信、念佛、心不慌乱,仗此闻法、念佛功德,当然不堕三恶道。
13.长阿含经说去印度朝圣不堕三恶道的原理
  长阿含经也说:「若是后世佛弟子能到印度四个地方朝圣,便不堕三恶道,命终生天。此四个地点,即是1.佛成佛处(印度菩提迦叶),2.佛涅槃处,3.佛诞生处(尼泊尔境界蓝毗尼园),4.佛初转*轮处(印度鹿野苑)。」
  问题是:虽然发虔诚心去印度朝圣,但是回家后没有经常保持及延续这颗虔诚朝圣的纯善心、礼忏心、供佛心、忆佛心、学佛心、学法心至日常生活中不退,若是依然我行我素,不守五戒、十善,甚至因恶增上的「差别因缘」际会,用「阴心害人」(即用嫉妒心或瞋恚心制造人事之间的混乱、离间…),如何能因「朝圣」而不堕三恶道?何况生天?
14.造恶者临终「心光现前」的证明
  同理可知,造恶的临终人能否往生净土,当然要看他「临终之前」听闻大乘经典「首题名字」的内涵要义,能不能入心、生信、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指下品上生),或者犯戒者(不净说法者)在临终听闻阿弥陀佛十力威德与阿弥陀佛光明神力等内容时,是否能对阿弥陀佛历劫由修学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成就的「大悲本愿」有强而有力的信心,坚定不疑,由深信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力用」能救我脱离「地狱苦」而努力念佛?但是虽然念佛,是否有念佛入心而心不散乱?虽然念佛入心,是否有「净念相继」?若是净念相继,绝对「佛光照身」,令其觉知:自己内心呈现不惊、不惧、祥和、安稳、庄严、清净的心量,此即「心光现前」的明证,只要他在「此刻」求生净土的心愿强烈,信、愿、行具足,佛必然不违本愿,前来接引,他一定会亲见「化佛」现相接引,纵然口不能言,还来不及对旁人述说,便已断气,但是「亡者身心」绝对呈现祥和、安稳、柔软、庄严的显相,因为「佛光触身」扭转其尸身「阴暗的磁场」而致「身心柔软」。从亡者面貌、四肢、全身呈现祥和、安稳、庄严的显相来看,证明他的「心念已经转为祥和、安稳、清净」的能量,才能使「身相磁场」转变,这即是说明「相由心生」、「心能转物」的实证(一般念佛人临终因念佛至「心光现前」而转变其「尸身阴暗磁场」,呈现「身心柔软」的显相亦复如是。)因为「身心磁场」是相互影响、互为交感的,「色身磁场能影响心念的走向」(如色身生病,不适、自然影响心念的好坏),「心念磁场也能影响、转变色身磁场性质」(如心情忧郁、想不开,容易生胃病、肝病、肺病,甚至因为免疫力降低而易生乳癌等各种癌症。又如心情开朗,百病不生,纵然癌症缠身,也能与「癌细胞和平共存」,不致影响日常生活),身、心磁场的互相影响、互为交感的「正、负」原理,早已在人体实验中(如气功发功及禅定等影响脑波及自律神经等等变化)得到证明。
  而由亡者「身、心磁场」的转变为「祥和、安稳、庄严」的显相来看,这位亡者绝对不堕三恶道,亦远较人身磁场殊胜,也不会投生在人间,纵然没有往生净土(如果你无法证明亡者有没有去净土),至少也可以仗着临命终前,闻法、忏悔、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一直念佛至断气的功德力量,超升天界,继续念佛修行,再辗转往生净土。
15.最下下品往生临终亦需信、愿、行具足
  相对的,任何临终人「念佛十声」是否能如第十八愿所说往生净土?当然不是随口称念的「十声念佛」就能往生净土!故不可误解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正确释义,纵然最下下品往生,皆是必须在信、愿、行具足的情况下,念佛至一心不乱,才能超生净土,只是上品、中品、下品三者对信、愿、行内涵意义的体认与实践、认知上有深浅不同而已,导致「念佛的成果」亦不同。而信、愿、行中的「愿」,就是「发菩提悲愿心」念佛、发愿求生净土之义,就是造恶的下三品往生亦然,最迟亦要在「临终时」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才能与「弥陀大悲本愿」相应,超生净土,造恶者「临终时」若是在闻法下,菩提心发得出来,就证明他「宿世善根深厚」,才会在「临终前」于「众善因缘会合下」,往生净土。事实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八个字,即已具备「闻法、启信、入心、发一分菩提心的意涵在其中。」
16.任何人「临终」能生净土皆必须在「众善因缘」和合下才能成就
  进一步说,任何人「临终念佛」能生净土,皆一定在「众善因缘和合下」才能成就往生。「包括身无病苦(或者虽然生病而心不迷)、预知时至、心不颠倒、正念分明、善知识开示、闻法入心、发菩提心念佛」。更须明白,下下品「临终十念」的意义,不是「固定模式」,不是指临终只要有「十句念佛」,不需要多念,就能成就往生。
  因为若是一位净行者在「临终十念」间能成就「一心不乱」,绝对是生平「经常念佛」,不然也要在临终前一年、半年、三个月、一个月、半个月…内,有善知识提携念佛,才能因平素「念佛的习惯性」已经形成「定性」、「惯性」,而延续至临终时因为善友助念而「自知念佛」,「净念相继」。若是到临命终时,才由善友提醒「念佛」,要在「心无杂念、不受病苦所扰」下念出具有信、愿、行具足的「十声念佛」,心光乍现,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是造业者在临命终时,才逢遇善友,为其开示佛法,劝导其念佛,若是没有强而有力的「忏悔罪业心」与皈依三宝、守持五戒的求戒心以及听闻大乘佛法「发菩提心」的坚定向学心,岂能因闻法而启发一分菩提心?岂能因闻法而深信大乘佛法是佛所说,是佛所证?岂能因此而深信:我依靠佛所证一分「菩提分法」念佛、就能求生净土!?在「众善因缘不能和合」的情况下,如何能与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相应?在「佛力光明」与「自力光明」不能相交融下,当然不能生净土!
17.犯重戒者临终若为重病所苦意识昏迷如何能因「念佛」而生净土?
  故知观无量寿佛经上虽然没有明文开示造恶的下三品行者,皆要在临命终前,生惭愧心、忏悔心乃至于在生就要「深有悔意」,才能依临终闻法生信、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的功德力量现前下,超生净土,但是「个中道理」已经隐藏其中。尤其现代的「造作重大恶业者」,大多死在牢狱中,或者「枪决之下」,临终时如何能见闻善知识开示?更何况是善友提携念佛?所以当然要在造下恶业后「家属」就要为其「制造」见闻善知识、闻法、忏悔、皈依、求戒、发菩提心、念佛的「众善因缘」(尤其假释出狱者,更需尽快忏悔、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闻法、念佛),无论临终能不能生净土,均已经种下未来,「皈依、学佛、念佛」的「善因缘」!再则犯下重大禁戒的四众弟子及不净说法者,尤不可仗恃临终只要「全心念佛」就可「罪障消除」,超生净土!若是犯重戒者临终时为重病所苦,意识昏迷…,如何能因「助念」而生净土!?
(三)下品下生
1.为五逆十恶之人而说
  观无量寿佛经说:「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见化佛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下品上生者因造作十恶业而犯下地狱重罪,下品中生者因犯下重大禁戒(四重禁)及不净说法(佛门四众弟子)而形成地狱罪报,下品下生者不仅造下十恶业且犯下「五逆重罪」(后续自明),当然应该堕落地狱,而且是「无间地狱」,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2.为临终人说「观想念佛」是「观经」的原意
  但是依「观经说」,这位造恶者,在临命终时,如果遇到具有净土正见的善知识,先善巧方便的打开他的「罪恶心结」,教他忏悔,为他开示「净土法义」,再依「观经」所说,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庄严身相与光明威神力所显现的庄严功德景相,即「观经」所说「观想阿弥陀佛光明身相的观想法」,即「观想念佛」之法(请注意:「观想念佛」,是「观无量寿佛经」引渡下品下生者「念佛方法」的原意),只要造恶者临终有此「殊胜因缘」依「观经」所说「观想念佛法」「观佛成就」,一定可以超生净土(按「观经」所说「观佛之法」甚深微细,非一般人所能观想成就),如果造恶的「临终人」真有此「观佛因缘」,应重复读诵「观经所说」「观佛经文」令「临终人」听闻、复习、入心、深信,当临终人对「观佛经文」深记在心,当下便已启发一分菩提心,再引导他称念佛号。请注意:这是在「临终人」神志清醒,深有悔意,「时间又足」的情况下才可以这么做!倘若善友到时,临终时间已经不够,又「身心极其痛苦下」,如经文说:「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才取消「观想念佛」,而直接「导引其称念佛号」,然而不是不经「规劝、开导」下便直接「教导他称念佛号」!
3.「观经」并没有说直接教临终人念佛而不说开示
  如「观经」说:「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包括引导他皈依三宝,发大忏悔心,忏悔罪业,可依「忏悔偈」引导他忏悔)。他一定要先有忏悔心,醒悟出他做出不可原谅的罪行,才会生出希求听闻佛法的求救之心!再为他开示大乘佛法,即扼要解释佛、法、僧三宝的意义,引导他皈依三宝,他才听得进去。皈依三宝后,再为他依「弥陀经」所说开示净土法门,扼要说明往生净土之法,必须信、愿、行具足的意义,当他对净土法门深信后,再引导他念佛,如此念佛才能入心、安心、静心。
  「观经」并没有说直接引导「临终人」念佛,而不用为其开示佛法。在造恶的临终人对自己「所作所为」若是没有一点忏悔之心,又没有一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的情况下,直接引导其念佛,听得进去吗?
  所以「观经」说:「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4.为何要为五逆十恶者在临终说法
  为何「观经」要「善知识」为造恶的「临终人」种种安慰,为说妙法?因为经上说:「若一切众生不种善根、苦不能灭,唯佛身是福田,然佛不能救拔、度脱未种善根之人。」尤其是「造恶者」生前不种善根,如何能在临终时于「未对佛法深信下,因念佛而超生净土?」一般生前没有信佛者,临终犹需引导其「皈依三宝」,开示「净土法门」,再引导其念佛,犹不能因「念佛」而绝对往生净土?何况是「造恶者」?更何况是造下「重大恶业者」?若是「一般人」「临终时」尚不能「因闻法、念佛」而生净土,「造恶者」在临终时,「地狱罪业」已经形成是「定业」感报,更是难渡?
  请注意:此段经文:「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的经意,已经十分明显地开导具有净土正见的善知识,应该如何为造作「五逆十恶」的临终人开示,而且依「末法中」造恶者的根器而言:应该在犯下「重大罪业后」便应在「有因缘下」为其进行「劝化」。至少也要在临终前半年、数个月、一个月、一个星期就开始为其「劝导、开示(通一般造恶者开示)」,现在将「此段经文」做详细解释:
(1)种种安慰
  包括建立他有六道轮回的正确因果观念,他今生所造五逆、十恶等重大罪行,伤害了许多人的生命、家计及在生家属一颗颗受伤很重的心以及他自己在断气的一剎那间,直堕无间地狱,受苦无穷。所以应该劝导他发大惭愧心、大悔悟心、忏悔所造一切罪业。(如可依忏悔偈所说,引导他忏悔:此忏悔偈即:「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一偈一拜,礼忏越多越好。一般没有造恶者在平素皆需要依「忏悔偈」忏悔「无始以来因贪瞋痴所造罪障」,何况造恶之人?如果他愿意发悔过心忏悔今生所造一切罪行,他的心灵一定会慢慢平复下来。因为造恶多端者,在生命将要终结前,通常其色身会有某种臭味出现(这种臭味旁人不一定闻得到)。如有一位法师经常在监狱弘法,曾经与一位杀人犯交谈,一见到此人就感觉他身上有一股恶臭(不是没有洗澡的臭味),说也奇怪,在此罪犯愿意接受法师开导每天忏悔今生所作罪行后,当法师再去看他,这位罪犯身上的恶臭已经消失了,但是并不代表他因为忏悔而罪业完全消除,然而若不在生前行大忏悔,堕入地狱受苦时间更长。
(2)为说妙法
  当造恶者在临终前,接受善知识的开导,忏悔所造罪业,心灵获得平静后,再引导他皈依佛、法、僧三宝,并且扼要解释佛、法、僧三宝的意义。再导引他求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接着依「阿弥陀经」所说为其开示:地球往西,经过十万亿个佛土,有一个极乐世界,现在有佛正在净土说法,引导他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追随弥陀,听佛说法,随佛修行。只要造恶者在临终,有此「往生净土,见佛闻法,随佛修行」的发心,便已启发一分「菩提心」。
(3)教令念佛
甲、先说「观想念佛」
  在「称念佛号」前,据「观经之意」是先依「观无量寿佛经」所说:西方三圣庄严身相的内容,为他不断白话解释,重复说明,令他观想、明白「阿弥陀佛的身相有如何光明、如何庄严,而启发他对阿弥陀佛光明神力的信心」(如前下品中生所说「弥陀光明神力释义」),依「观想佛身法」即「观想念佛法」求生净土。如果造恶者果真能依此「观想念佛法」生出坚定信心,不杂余念,在念念想着阿弥陀佛的光明身相中成就「一心不乱」,一直到断气,一定可以往生净土,而且在净土中见佛的时间,不致于会拖到净土的「十二大劫」后才见佛。
乙、在何种情况下才能直接引导他称念佛号?
  请注意:「观经」接着说:若是这位造恶者在临命终时,逢遇善知识经过前述:种种安慰、为说妙法的过程时,他都能够接受、学习,但是于正在为他解释阿弥陀佛的种种庄严、光明身相的情形时,他因为重病在身或已经因为「地狱业感」关系,表现得十分痛苦,听不下去(忆念不出阿弥陀佛的光明身相时,善知识此时便可以引导他至诚皈依阿弥陀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
  如经文说:「彼人苦逼(为地狱业火所逼或者重病在身,令身心皆感到十分痛苦),不遑念佛(来不及观想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一般讲到下品下生的经文,皆会「断章取义」的只取「彼人苦逼(身心皆感到万分痛苦),不遑念佛(来不及观想念佛或者没有心思「观想念佛」),不需经过「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的历程,只要临终人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具足十念,就能往生净土。」而大大误解「观经」所说下品下生者临终为何能生净土的原意!
  「观经」并没有直接说下品下生者只要「具足十念」念佛就能往生净土!而是在经文开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正在进入指导他『观想念佛』时」,即经文说:「教令念佛」时,『因为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才开导他说:「汝若不能念彼佛时(即依『观经』所说:观想佛的庄严身相),应当称念『皈命无量寿佛』(即发至诚心,一心一意皈依阿弥陀佛之意)。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然而造恶者的「十念念佛」亦必须具备「正念念佛的光明心念现前」,才能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是非常稀有、难得的!
丙、造恶者临终念佛能生正念的基础在于善友「开示内容」的启信上
  由经文得知,下品下生者所以能发出至诚心一心一意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基础,是奠定于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开示内容』的『启信上』。如果没有善知识建立造恶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六道轮回的因果报应的正确观念及启迪造恶者发大悔悟心忏悔所造罪业,进而皈依「佛、法、僧」三宝,如何能令造恶者将「罪恶心结」打开?如果造恶者「内心没有我做错事情的醒悟」,在没有对三宝启信下,就直接指导他称念佛号,如是懵懂念佛,能够入心吗?如果念佛不能入心,求生净土的信愿会坚固吗?「净土不是难民招待所,也不是造恶者心灵的避护所」,因为在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意思是说,除了造作五逆重罪及造下诽谤正法(诽谤大乘佛法)罪重之人难生净土外,任何人只要在平素发「至心信乐净土」之心(即读诵净土经典,发菩提心念佛),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只要在「助念中」令这颗「至心信乐,求生净土」的清净信愿,具足现前,引导念佛,念到断气之前的念念念佛间,皆是启发「至心信乐、求生净土」的清净信愿之心,相续不断,「临终十念」自然是「正念现前」,如是才能往生净土。
丁、五逆十恶之人不能因「临终十念」而生净土
  此即说明了造作「五逆」、「十恶」、「诽谤正法」者其罪甚重,不可以在「临终时」直接依「十念法」生净土,否则经文就不必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外,任何人皆可以在发出「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信愿下超生净土。相对的,「造作五逆、十恶、诽谤正法者」,一定要在临命终前(一年、半年、数个月前),发大惭愧、大悔悟心,痛彻心扉的忏悔所造罪业,「打开罪恶的心结」,如此念佛,往生净土,才有希望。
5.造恶者临终不发菩提心念佛仅能为来世做学法的「善因缘」
  当然如果造恶者将要断气时,才请到善知识为他说法、开示,时间上当然来不及,只能引导他念佛,但是没有建立其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就直接引导他念佛,在其没有「六道轮回」的正确观念及在没有大悔悟心、没有启发菩提心下念佛,仅能为他来世做「修学净土法门的『善因缘』」。如果造恶者的家属希望他能在「临命终时」种下往生净土的『近因』,就要将「观经」所说:「下品下生者,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才教令『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经文原意」好好省思了。
  就是因为临命终人以具备「佛法正见」之心(即发菩提心)至诚念佛,才能因为在念念念佛中,于弥陀悲愿力摄持下,令「临终人」心念转为祥和、清净,致使心光乍现,扭转「地狱业报」,承接「净业果报」,才能于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间,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因为障碍往生净土的「生死重罪」消除了,才能蒙受「佛力接引」,往生净土。
6.如何念佛才能消除「生死重罪」?
  请注意:不是只要每一个人「念佛」,都能消除「生死罪业」?问题是:你必须明白什么是「生死罪业」?如何念佛才能消「生死罪业」?
  假使一个不明白念佛意义的人念佛,每念一句佛号,就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罪业吗?这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如果一个临终人,不明白什么是净土?对念佛意义不了解,如是在临命终时,才称念「十声佛号」,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罪业」吗?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1)什么是生死重罪?
  什么是「生死罪业」?首先必须明白令有情众生沉沦「生死」轮回的主因是什么?就是「贪、瞋、痴」。因贪、瞋、痴,能令我们造作「障道」的无量业行,所以说是「生死罪业」。念佛者在念佛之间为何能在念念之间消除「生死罪业」,就要看这位念佛人,在念念念佛间能否不起贪、瞋、痴等烦恼杂念,如果在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间,能够不起贪、瞋、痴等烦恼杂念,自然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间转现「清净、祥和、庄严」的「净念」,就在念念转现「清净、祥和、安稳」的「光明心念」的当下,自然消除能令众生造作贪、瞋、痴承接未来无尽业报的一分一分的「生死罪业」。不要以为在念念念佛间消除的「生死罪业」我们看不到,事实上在「净念相继」的当下正在一点一滴地汇聚成通往净土的「清净业力」。任何人在临命终时,尤其是一个具有大忏悔心的念佛人,于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心光所感」下,更能强而有力的形成消除「生死罪业」的「净业力量」,足以将临终人往净土的共业业轨提升……。
(2)五逆十恶者在净土「十二大劫」后才能见佛
  造恶者在临终时因为「念佛入心」,致使念念间呈现「清净、祥和」的心念,才能亲见化佛执持一朵放射金色的莲花,出现在他的心眼间。(按「观经」中的下品下生往生经文,在临终仅记述其见「金莲花来接」的经文,但是只见「莲花」来接,并不足以证明「其人」绝对往生净土,一定要亲见化佛手执金色莲花来接,才是往生净土的保证。当临终人看到放射像太阳般地金黄色光芒的莲花(佛光明亮而柔和不会有耀目刺眼之感),出现在他的心眼间的一剎那,便已生在净土的莲花池中,包裹在「莲花内」静待莲花开敷。因为生前造下「五逆、十恶」者在临终时,不能像下品上生与下品中生者有「听闻大乘法义」,令其「闻法、生信、启发一分深远菩提心」的善因缘,所以在净土的莲花中必须包裹「十二大劫」不能见到西方三圣。但是在包裹的「莲花中,享受净土天福之乐,并且每天忏悔所造罪业」,一直忏悔到「身、口、意三业渐渐清净」,才能见佛,这个中间,已经经过净土的十二大劫。当他见到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时,便听闻大菩萨们为他广泛的演说「实相忏悔」的灭罪方法。这位行者立刻力行「实相忏悔法」,当他力行「实相忏悔法」得到广大受用后(其间不知经过多少时间),便启发禅悦法喜之心,立即与「菩提心」相应。

7.五逆罪及诽谤正法罪为何临终难生净土的「经文原意」
问:依以上所说,造恶者在临终甚难「生净土」,「经文只是徒具形式」而已,并不能实质利益「所有临终人」。佛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为什么「本篇」一再提及「佛不能度脱未种善根之人」?使「造恶者在临终顿失依恃」?为什么「五逆十恶」之人在临终如此难度化?何谓「五逆罪」?
答:若是造恶者不经过前述所说:「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的历程,而于临命终时直接「念佛」,便能往生净土,这就是神话思想。
  因为一个人造下重大杀、盗、淫、妄等十恶业,甚至造下五逆重罪(后续自明),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28 20:10
若是在临终念佛,就能赎罪,或生天上或生净土,无异鼓励世人可以在生像「陈进兴、林春生、高天民」一样的为非做歹,没有善恶因果,如是重大恶极之人,如何能因临终念佛,而生净土?如此为非做歹者,若是临终可以仗「佛力得救」,则「善恶报应是同等的」,就没有「佛道因果」可言!如此则大大误解「五逆十恶」之人,为何临终能生净土的「经文原意」。
  佛为何不能度脱未种善根之人?现在深入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来认识佛经上所说「五逆罪」与「诽谤正法罪」的意义。
(1)什么是「五逆罪」?
所谓五逆,又有「五无间业」的意思,因其所造罪恶极逆于情理,违逆佛恩、法师恩、父母恩、众生恩等教养之恩德,所以称之为逆。又此极逆罪恶,定感无间地狱受罪的苦果,故而称之为无间业。五无间业,就是犯下五种极大罪恶,必感堕入无间地狱(阿鼻地狱)受苦之义。
五逆罪,依经典所载,又有「三乘通相五逆、大乘别途五逆、同类五逆及提婆五逆」四种之分。
甲、三乘通相五逆
  又称为小乘的五逆,即通常所说的五逆罪:1.杀父,2.杀母,3.杀阿罗汉,4.出佛身血(或恶意于如来所),5.破和合僧(就是当多数僧众,和合共住,同行度生法事、修学佛道之时,有人以手段离间僧团,致使僧众斗乱,不能安心办道,荒废度生法事)。造此五种恶业,必堕无间地狱,受苦无间,佛不能救,不是佛不慈悲,而是「种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问题,所以称之为无间业。
乙、大乘别途五逆
  依「大萨遮尼犍子所说经」第四说:「有五种罪,名为根本。是那五种呢?
1破坏塔寺,焚烧经像,或者偷盗佛、法、僧物,或者教导别人偷盗佛法僧物,或者见闻到别人偷盗佛法僧物,助其一臂之力,欢喜称赞,是名第一根本重罪。
2诽谤声闻、辟支佛法及大乘法及做出种种留难、覆藏大小乘佛经的行为,令众生不得听闻佛法,见闻三宝,对佛教失去信心,是名第二根本重罪。
3将具有坚定信心出家的僧尼,或者将正在持戒,或不知持戒的僧尼,关闭牢狱之中,用枷锁系缚、拷打,鞭策僧尼于狱所劳作,或发配到其他地方劳动,甚至强脱僧尼袈裟,逼令其还俗,乃至杀害僧尼,是为第三根本重罪。
4于前述三逆罪中,犯下任何一种罪业,是为第四根本重罪。
5谤言没有一切善恶业报,所以经日常行十不善业,不畏后世因果,不仅自作十恶,而且影响他人也同行十恶,至死造恶行为坚住不舍,是为第五根本重罪。」
丙、同类五逆
  1侵辱、毁伤其母与无学比丘尼(证果解脱者),与杀母罪同类。
2杀入定中菩萨,与杀父罪同类。
3杀有学圣者,与杀罗汉罪(无学圣者)同类。
4破坏僧众和合之缘,不使和合之事成就,与破僧罪同类。
5破坏以金石土木筑造而成的坟冢、高塔内的佛物,包括佛的牙、发、舍利等,与出佛身血罪同类。(按因此行为致使无数人天丧失向「佛牙、佛舍利等」顶礼、忏悔的「殊胜因缘」,而令无数人天因此失去未来生天及获得广大福德的果报,甚至失去未来辗转「行菩萨道」的「善因缘」,故说「与出佛身血罪同类」。
丁、提婆五逆
阿含经上记载提婆达多所犯的五逆罪说:
1诱拐五百比丘另立僧团,而破和合僧,是第一恶逆罪。
2丢掷大石撞佛,而使佛身出血,是第二恶逆罪。
3教唆阿阇世王放纵醉象,使象践佛,是第三恶逆罪。
4用拳头捶杀华色比丘尼,是第四恶逆罪。
5将毒物放置于双手十指尖端,欲于顶礼佛足时而伤佛,是第五恶逆罪。
(2)五逆罪的轻重问题
  大乘义章第七说:「五逆罪中,杀父最轻,杀母次重,杀阿罗汉次重,出佛身血次重,破和合僧最重。」为什么破和合僧罪最重?成实论说:「破僧最重,何故如是?离间三宝故,致使僧众离佛,障碍法宝的修学,不得弘扬佛法。破僧者又因权势心作崇,对三宝起深嫉心,违背正理、扭曲佛法,误导大众对佛教的认识。因此做出种种破坏、扰乱僧众清修的举动,致使僧众懊恼、忧心。令僧众原本可以在静修中成就圣道者,不得入圣,导致僧尼不得坐禅、学法、读经、礼佛(念佛)……,如是等修行之事,一切荒废不得,所以此罪最重。」
(3)什么是诽谤正法?
正法,就是真正能够让我们了脱生死、成就佛道的方法,见诸于现存的三藏十二部经。但是现在佛学者,对正法的内容,早已没有「见和同解」的见地,均是各有所见,莫衷一是。依佛经说,只要是有心歪曲、脱离、违背「了脱生死、成就佛道、因果正理……」的「五乘修证法义」,非法谓法,法谓非法,就有「诽谤正法」的嫌疑,只是轻重问题不同而已。
(4)诽谤正法罪甚重
经上说,诽谤正法者,不仅断己善根,而且断人学佛、弘法因缘,其罪极重,甚难成佛。
净土论上又说:「经云: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切重罪。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辗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此人得出时节,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
 
(5)造恶者不知忏悔必堕地狱
依前面经典所说广义的五逆罪及诽谤正法罪,可能有不少人因「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在有意间及无意间皆有造罪的倾向,而不自知。依佛经说,若因此而害人害己,阻碍正法弘扬因缘,平素善行又少,又不知念佛、修行、忏悔,纵然忏悔,心力如不能改转极重的恶意业行,命终必然因浊暗心涌现的情况下,牵引其至恶道受生,受苦无期。
(6)为何五逆之人临终难生念佛忏悔之心?
第十八愿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余皆能在『至心信乐』称念弥陀名号的净念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正说明了犯下五逆罪及诽谤正法罪的众生,生平不易生起忏悔、净信之心来信佛、学佛、念佛的经证。
如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所载,佛在世时,提婆达多恶性重大,曾犯下:1破和合僧,2出佛身血,3以醉象践佛,4杀华色比丘尼,此四种至大恶极的重罪。在其临终之前,犹生恶心,欲见佛面,以毒涂十指尖害佛。当其命终之时,地中有大火风生起.焚烧提婆达多的身体。提婆达多此刻才猛然感受到被火烧身的痛苦,不禁被迫发出忏悔之心,想向释迦牟尼佛求救。但是只念出「南无」两字,就断了气,直入地狱之中,受苦一大劫。但因其临终诚心称念「南无」二字,宿世又有善根(如法华经所说),今世遇佛出世,发喜悦心随佛出家,所以当提婆达多从地狱出来后,上升天上,经过六十劫的时间,不堕三恶道。又因其在命终之时,生起忏悔之心,称念「南无」二字,六十劫的天报命尽,下生人间,出家学道,法号就称为「南无」。
  这是生前五逆俱犯,不知忏悔,临死地狱相现前,方起恐怖之心,欲念佛忏悔,为时已晚的例子。此亦说明了五逆之人临死之时,其瞋毒之性犹难更改,忏悔之心因此难以生起的原因。但是若能在临终之时,生出一念至诚忏悔之心,其心念之强,可稍转临死浊暗的心态,胜过平常泛泛忏悔之意。提婆达多倘若能在五逆未完全具犯之时,接受法施比丘尼的劝告:「今所造极为过差,今悔犹易,恐后将难」之语,先行向佛忏悔,便不致长时在地狱受苦了。
(7)为何罪重之人忏悔杀业可减少地狱受苦时间?
如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二记述,佛在世时,阿阇世王杀父并害人无数。后来自知犯下滔天大罪,心里自责不已,于是前去觐见佛陀,哀求忏悔。并且在虔诚学佛的因缘下,初步对「佛、法、僧、戒」生起坚定的信心(无根信成就)。因此忏悔、学佛因缘,仍不免临死堕入地狱之中,但是因其在生已经对三宝信心坚定不疑,故虽堕地狱,重罪轻受。照理来说,本来应堕阿鼻地狱经历一劫,受苦无穷,但是因学佛、信心成就的关系,缩短地狱受苦时间,仅入「拍球地狱」。后将转生天上,二十劫中不堕三恶道,最后投生人中,出家修行,成就辟支佛果位。
  这是犯了五逆中的杀父及杀人罪,未全俱犯五逆,因此瞋毒之业较轻,在旁人劝导、善根启发的因缘下,犹能生起忏悔之心,信佛、学佛,对三宝生起初次坚定的信念,但仍不免地狱之苦,然而从其堕入「拍球地狱」的形容中,便可说明其入地狱受苦的时间极为短促。
(8)不可悔罪与业障的意义
经上说,凡是犯下十恶五逆、谤法破戒、毁塔坏寺、偷盗三宝物、玷污清净修行人、侵损佛寺物品等罪业,纵然千佛出世,不通忏悔,乃是不可悔罪。
什么是不可悔罪?不可悔罪的意思是说,罪大恶极之业,不是用事相上的忏悔就能灭罪(如礼佛、拜忏等),并不是说造了恶业,礼佛忏悔也没有用,而是一般信众仅止于「表相上的忏悔」,这种停留于形式上「不求胜解的礼忏」,其向内反省的「心力」太小,不足以扭转造恶者与被害者两者之间极大的「心力交感」的「反作用力」所招感的未来业报生处!
每一件大小罪业的产生,一定有它的前因后果,做恶者应当了解业障的产生,是由自己身、口、意所造作不好的行为(业义),而招受果报,障碍自己往佛道前进(业障义),每一个人的「业障」,是自己的前世造作的恶缘现前及今世由身口意再造的恶业而形成的,不可不求胜解,凡事遇到逆境现前,便消极的推说:「这都是我前世的业障现前。」『不肯面对现实去探讨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形成的原因,包括前世的业障和今世所造作的善恶业因。』当知佛法所说的因果报应,就呈现在我们现在所接触的人、事、物而造作的善恶业行为中心而建立三时因果说。未来的果报生处,即是以三世因果所造作的业力行为影响而成立的。造了恶贯满盈的业因,必然承受重大恶报的业果,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定业」。依业报说,造了五逆十恶的罪业是定业报,来世必堕地狱,受苦无间,这即是基本的因果论。但是佛又在大乘了义经中说,一切善恶业力,都无定性,随人而异,不一定造了重大恶行的人,都会在临终阴相现前时遭受果报,但也仅限于极少数善根深厚的修行人(如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往生净土,这是极少数的顿根之人的特例)。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分辨业力的轻重问题与定业及不定业等如何转业问题。谈到业力问题,非常的复杂、细微,因不是本篇说明的重心,故扼要来做解释:
(9)定业与不定业
观无量寿佛经述及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成就,可生净土。此乃说明了转重报成轻报,转定业成报定、时不定的道理。依涅槃经说,一切作业,有轻有重,因此轻重业行,而分为定业及不定业两种。定业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报定(果报一定现前,如苹果成熟一定会掉落地面),一种是时定(受报的时间已经决定)。定业的果报非常复杂,有的定业之果,报定而时不定,因缘聚合才受报,即所谓的三时受报:现受即现报(今生造业,今生就受报)、生受(今生造业来世受报)、后受(今生造业未来不一定那一生受报)。而造作那一种业会成为「定业感报」的现象呢?
如成实论卷九说:「业熟则先报,何谓熟?具足身口意重相,临终不改所造重相心影,是报先熟,故名为熟。如五逆罪,因造罪之时思重、事重(以瞋毒心、深恶心造罪),心决定故,业则决定。以心力重故,先受报应,若无心者(失手杀人,无意造罪),虽杀父母,业不决定,不一定来世就报。只要是发心强者,无论为善或者作恶,来世便会先感生天或入地狱的定报。为善先报者,如修戒定慧成就之人,必先受定报,并且是现受报(如出家修行是现世报)。又如有的人本来弘扬大乘佛法,度人极多,而后诽谤大乘佛法非佛说,影向亦甚钜;然而先前弘扬大乘佛法的「弘法福业的定业先成熟」来世先报,而后诽谤大乘佛法遗误众生的「地狱罪报」后来才成熟,多世后才会受报;然而世人不知其「弘法定业先成熟先报,后造地狱果报后成熟」,形成「后成熟者后报的道理」。又有的人先有弘扬大乘佛法的福德果报,后因「破和合僧」而造下地狱重罪,然而「弘扬大乘佛法」的福德果报先成熟,在善道先报,或生福德鬼神中(因发心不纯正故),而「破和合僧」的地狱罪报后成熟而后报…,而形成「报定、时不定」千差万别的感报现象。又如供养佛及圣人等,因对方善业力强、心力大、回向力强、功德力大,又有护法神守护,向此等人起善恶业,业感力最快,故先受报。五逆十恶之人,因其瞋心、杀心、浊恶心深重,而与瞋界、杀界相吸相应,因界与界聚的道理,而受强有力的业力牵引,直入地狱受报。」
由此可知,只要我们以坚定心、净信心或以深恶心、瞋毒心造作善恶业,做了之后,心里惦念不忘,瞋恶在心或信心欢喜,印象深刻,这便会形成「定业感报」。除此之外,都是「不定业」,不一定会产生决定不变的受报情形。而且众生在平素造作的不定业多,定业少。因为在造了业行,还没有受报的这个中间,造作者及承受者的「身心」都会有所变化,所以受报的轻重问题,还牵涉到相当复杂的造作者与受害者最初形成业缘交感时的两者「心态互动」问题。譬如造恶者定心造恶(瞋恶心深重),受害者十分善良,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了解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不会因此记恨他,或者造恶者虽然瞋嫉心重,但造恶后,深有悔意,受害者却报复心重,或者……,造作者与承受者,两者之间有千差万别的心力交感问题,不胜枚举。
(10)重罪轻受及轻罪重受的道理
再说众生宿世及今生再修福慧的差异,而使定业形成重报转轻报或轻报转重报的情形。如有智慧的人,能令今生所造地狱极重之业,因定慧之力转重报成轻报,挪后受报时间,现世轻受;愚痴、无智之人,却使现世所造轻业,因一念之间,变成地狱重罪,如妇人之仁,往往因一念之差,而犯下滔天大祸。
涅槃经说:「一切众生,若是具足五事,能令现世所造轻业,转变成地狱重罪:一、愚痴无智,二、少种福德善根,三、宿世恶习重,四、不知忏悔,五、不修戒定慧。」因此五事,而感不能值遇善知识开导其真正有助于忏悔、灭罪之法。譬如有人打伤一人,以为他死了,这种杀人的影像,一直留在脑海里,自责不已,不能释怀,经常想到:我杀死一个人,我会堕地狱,内心万分恐怖、黑暗、散乱、自责,不能自拔,临死必然依其今生最强而有力的黑暗心影,牵引至黑暗界(如鬼道内较重的鬼业中)受报。
也就是经上所说:「若有不修身戒心慧,如是之人,于恶业得大恶报,以恐怖故,覆藏瑕疵,虽有过去一切善业,悉为是罪之所垢污,是人所有现受轻报转为三恶道中受报或转为地狱极重恶果。」
发露忏悔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将隐藏在内心的黑暗阴影、疙瘩、压力……等没有消化的影像,都借着忏悔的力量尽量吐露出来,不要留在内心里发酵,临命终时,内心如有任何痛苦、自责、恐怖、黑暗、杂乱的覆藏阴影不除,死后就足以牵引我们到恶道去……。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深知忏悔法门之义及宿有修习定慧之力的人,今生造恶之后,发坚定心忏悔,进一步深修定慧法门成就,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如念佛三昧),必能转地狱业成轻受。即经上所说:「智者若能修习身戒心慧,因修习道故,善根深固难动,决定重业,可使轻受;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如大菩萨无地狱业,为众生故,发大誓愿,生地狱中。」
(11)十恶之人若证阿罗汉可转地狱业
又如增一阿含卷三十一记述,佛在世时,有一位叫做鸯掘魔的凶暴之人,杀人无数,欲害生母及杀佛陀,几成五逆罪。但后受佛感化,发大忏悔心,出家修行,得证阿罗汉果,六通具足。
依瑜伽师地论卷一说:「每一个人于临命终时,依其今生业力的成果,所显现的临终『心态』,各有不同:有的人会自然记忆起今生所造作过的善行与不善行,有的人因他人在旁边扰乱的因素,令命终人记忆起许许多多好好坏坏的事情,有的人因为被杀、车祸、刑囚、病苦……,临命终时,瞋心转起……,临终之人,于将要死的那个时候,于多曾熏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意思是说,命终人的心识,对于今生所熏习过的最强心念,会特别回想、记忆起来,此最强的熏习力量,便会隐盖别的善善恶恶的较弱杂念,使其暂时压伏,不得现前。临终之人,就随着这曾经熏习过的最强记忆的意念,牵引他到与其临终意念相应的六道中去,随业受生(界与界聚)。
大智度论卷二十四也说:「若人临终之时,心生恶念或善念,其力最强,是垂死时之心念,胜过在生百岁行力。」此即说明了掌握临终「心念」的重要性。
瑜伽师地论又说:「若是证了声闻初果及二果的圣者,在其临命终时,尔时我爱亦复现行(对于今世的生命果报体,仍会产生极其微细的执着之心)。然此预流及一来果,于此我爱,由智慧力,数数推求,制而不着(终因圣者运用证得的无我观照力而剎时察觉此生生命的虚幻不实,超脱幻有之躯,上生天界)。若是证了三果的圣人,于临命终时,当下便能运用其所证无我的智慧力,洞悉此生生命体的幻有不实(尔时我爱不复现前)。三果圣人,于命终之际,或者进一步证得阿罗汉果,或者随其修持因缘,上升色界五不还天,继续进修。」若是证得阿罗汉果,当可在其临命终时,运用智觉证空之力,剎时顿入无余涅槃。
鸯掘魔比丘,在俗家之时,虽然杀人无数,乃是恶逆残暴之人,但是因其宿有深厚善根,今生虽遇缘造恶,仍能遇佛出世,出家修行,证果解脱。因其运用宿世累劫所修强烈的定慧熏习之力,扭转其杀人浓厚的瞋浊之念,消融成清净的定慧解脱净念,故能于临终时,以其无漏定慧熏习而成的强烈无我空慧心念,超脱与地狱黑暗业习相应的吸引力,不堕地狱受苦,但已结无数杀人恶缘,未来世中遇缘即报。
(12)定慧的修持是转业的重点
由此可知,众生因有无修持定慧成就的因素,能令不定业转为定业,定业转为不定业,或者将现报转为生报,轻业转为重报,重报转为轻受。本来应在人中受报,却转为地狱受报。相对的,本来应在来世受报的,却回转为现世受报,本来应在地狱受报,却转为人中轻受。这即说明了「智者因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恶者因善业少故,轻则重受」的道理。
就因法无定法,业无定性,所以出家修行,能转定业重罪成为轻受业,如果一切所造恶行,都不能因我们所修定慧之力成就而更改,就不符合佛法所说法无定法,业无定性无常因果的道理。
诚如涅槃经所说:「非一切业,悉得定果,亦非一切众生定受,若一切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梵行、得解脱,以无常不定故,则修梵行及得解脱果,可转定业。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若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纯善之事,应当永定,常受安乐,一世所作极重恶业,亦应永定,受大苦恼,业果若尔,则无修道、解脱、涅槃……。」
(13)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往生净土是特例
准此可知,观无量寿佛经所说造作五逆十恶之人,所以能生净土者,必然宿世有其相当深厚的定慧之力,才能在今生遇缘造恶后,深发忏悔之心,专修定慧成就,而形成「报定时不定」的情形。相对的,造作五逆十恶及诽谤正法之人,想要临终之时,依自力扭转其地狱业报,使其重报轻受,若宿世没有相当的善根,今生不能遇佛出世,或大善知识出世教化,发大忏悔心,成就相当的定慧修持力,是非常困难的。纵然忏悔,若不能以定慧之力彻底转变其恶习累积的浓厚浊逆心念,仍会堕入地狱之中,只是受苦的时间比较缩短而已。
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经文所说的某类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当其临命终时,如果遇到善知识为其开导净土法门,使其生出忏悔之心,至心十念念佛,于念念念佛中,便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往生极乐世界,那是对极其少数的宿世有深厚修习净土、念佛的大善根人说的,亦是为「造作五逆十恶者」方便救拔而说,并不是「徒具经文形式」而已。由此可知,佛不能度脱未种善根之人,是有其前述「原由」的。
而观经说逆恶凡夫,临终十念念佛,能生净土的原因有二个理由:
1临命终时的心力最强,因临终念佛求生净土的强烈心力胜过其他生前善善恶恶
的散弱杂念而得生。
2此人虽然今世造恶,但在现世造恶后,深生悔过之念,勤修念佛三昧,又宿世
曾经熏修念佛三昧,今生虽然再造恶业,因其宿种生西资粮今已成熟,临终之时,宿种念佛善根因善知识的劝导念佛,正念剎时强烈涌现,十念功成,往生净土。
由此可知,善根深厚之人,今世因宿障现前,遇着冤亲债主,造作五逆或十恶业,但事后深有悔意,此时宿世隐伏的善根已经渐渐萌芽。临命终时,又遇善友开示净土法门,提携念佛,令其宿昔修习的念佛善根,当下显发,故能依宿世累积的正定念佛功力,在至诚念佛的当中,每一念的正念念佛之声都能与阿弥陀佛的无上定愿之力相应。就因为在每一念念佛中,皆能与弥陀的一分定愿之力相契,所以在每一念念佛当中,便得到佛力的加被,而能于念念中消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就在其宿世强有力的光明佛念全部涌现之际,隐覆住今生所有散弱的善恶心念,而在与弥陀光明愿力相应的佛力牵引之下,见到一朵金黄色的莲花,放射出像太阳光的佛光(明亮、祥和而不刺眼),于一念之间,在佛光接引下,往生极乐世界。
(14)有十种人在临终没有念佛因缘
临终要能逢遇善知识提醒念佛,或者自知念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看世间有十种人,临终没有念佛的因缘,是那十种呢?
1第一种人在生时,自私自利,没有广结善缘,所以在临终时,没有善友发心为其开导、助念,这种人世间比比皆是。
2第二种人因为甚少熏习念佛种子,在生之时,俗务繁忙,总给自己找理由说,「我没有时间念佛」,纵然临终逢遇善友劝念,却提不起信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人到处可见。
3第三种人因为重病缠身,不能言语,又神志不清,教他念佛,是不可能的事。
4第四种人因为受到某种严重打击,精神失常,或者患有神经质、脑神经衰弱之人,教他专注念佛,心力不易集中,或言见神见鬼,观想难成。
5第五种人因为遭遇水灾、火灾之苦,急难临身,痛不欲生,那有时间念佛呢?如多年前孟加拉遭受二十年以来最大的水灾,死了二十多万人,又有上百万人无家可归,吃都吃不饱,现在纵有人到该处弘法,教其念佛,然而他们那有心思念佛呢?
6第六种人因为在居住之地,或者在旅游时,突然遭遇豺狼等兽类意外侵害,临死之前,若没有善友在旁劝慰念佛,死后必在其痛苦、恐怖、黑暗的影像下牵引至恶道受生。
7第七种人在临终之时,因为受到亲朋家属的器泣、拖拉、挽留及大声对临终人说些难舍难分、牵肠挂肚的情缠之语,动摇临终人往生的信心;如果生前又不知念佛,没有接触佛教,死时必然在亲情纠缠及自己难舍世间情怀的情况下,堕落中阴身间,甚至沦入恶道;这种人,世间处处可见。
8第八种人因为贪嗜美食,经常饱食过度,致使肠胃胀满,压迫心脏而暴毙,根本没有机会念佛。在台湾,美食丰盛,中国人又是最懂得吃的民族,如要把握自己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在食物的摄取上及运动量方面,就要相当注意。因为念佛人临终若不能「身无病苦」,意识必然涣散,往生不易。
9第九种人生处乱世,遭遇战争杀戮之苦,或者生在沙漠地带及严寒之域,衣食缺乏,那有心情念佛呢?如现在世界各地烽火连绵,诸如阿富汗、伊拉克等到处都有军人、百姓在战场上惨遭杀害,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听过弥陀名号,或者闻而不信,何况念佛呢?
10第十种人因为自杀,从高楼或高岩跳下,或者不慎坠楼、坠崖、坠海、飞机失事,车祸、上吊、喝农药、吃安眠药、瓦斯中毒……等种种自杀、被杀或遭遇意外死亡之事,都与往生净土绝缘。
由此十种情形来看,一般人临终之时,要能在「身无病苦」、或者虽有病苦而能自持、「寿终正寝」的情况下,逢遇善友劝导念佛,实为不易,何况是五逆十恶之人,临终逢遇善友,劝导念佛呢!?纵然有这种恶逆之人,临终因十念正念成就往生净土,然而在末法时代的今天,此种人千万人中难找一个。我们不能奢望自己就是造恶者之中宿有大善根的念佛者当中的其中一个!没有耕耘,那来的收获呢?没有平素勤快念佛,又那来的「临终十念」念佛呢?
如果稍有接触助念或接近死亡的人士,便会知道,大部分的人在死前,多半呈现昏迷,或者见神见鬼,或者见到死去的亲朋家属现前,胡言乱语,心神恐慌;就是死前清醒,教他念佛,但其总对世间人情事物,牵肠挂肚,难舍难分。再说一般莲友,平素念佛不勤,临终自然被俗世的善恶杂念及亲情所蒙蔽,心念分散,往生的信愿提不起来;故多数的莲友,误解「临终十念」的意义,大多在生不用功念佛,而在临死时不能预知时至,不见瑞相现前,不见金色莲华现相接引。而见佛执持金色莲华来接,这是下品下生者往生净土,最起码的经证
(15)往生净土着重平常念佛、忏悔
弥陀净土,不是命终时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往生法门,临终往生,是要靠平常念佛信愿功力的累积。若是平常曾造恶多端的人,因为某种因缘劝化,猛然醒悟所作为非,想要修学念佛法门,求生净土,奉劝发心者,要提早拜佛、忏悔,劝修念佛三昧,清净心地,以期扭转浊暗罪业成重报转轻报的现象。
如「感应录」曾记述过一则,造恶之人称念佛号,转重罪成轻受的例子。内容大体如下:过去在广东阳江县,某青年,当时为民国二十三年,因为犯下重罪,被阳江县长李仲振判处死刑,这位死刑犯,在其将要行刑的前十天,偶然遇到有出家人<,筏可大师>到监狱弘法。听说称念观音圣号,能得到菩萨慈悲救难,接引往生净土;于是当天开始,放下一切,不进饭食,日以继夜的专心称念佛号,没有间断过。结果于行刑的当日,拘提者打开狱房,抬至公堂宣判,等到验明正身时,才发现他已经在跏趺坐中死亡,并且在其身上,发出很浓的香味。而且头上放射出金色光明,隐约中听到天乐鸣空,于是送往山中埋葬,县长亦大受感动,亲自前往拈香祭拜。此即说明了临死前,若能发深重心忏悔、念佛,当念佛达到「一心不乱」时,必能扭转其造恶黑暗的心地成光明的善念,转重报成轻报。但是这种人乃宿有大善根之人方能为之。(按此例并未证明临终亲见化佛光明接引瑞相,故不能绝对证明其「已经超生净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人可能已经「转生天上」,不在「人道受生」。)
由此可知,若是造恶者,能于发深重心忏悔下,念佛至「一心不乱」成就,必能于临命终时,自忆佛号,或者逢遇善友提携念佛。只要于命终时,能忆念出与弥陀无上定愿力相应的十念正念念佛之诚,往生净土或生天上,决定无疑。若造恶者虽念佛未正念念佛成就,不能生净土,也可因忏悔、念佛之力,减少恶道受苦时间。如果平时造恶不知忏悔,临命终时,才想到请莲友或法师前去开导,纵然念佛数千声,而不具备与弥陀本愿力相应的正念念佛之信愿力,是不能往生净土的。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将佛教当做死亡的宗教来利用之人,那是大大的误解「弥陀净土」的殊胜往生之法了。
四、与下品往生有关的净土胎生业报
(一)与中品行者有关的净土胎生果报
  净土经典记载,除了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包括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下三品往生外),尚有与下品往生有关的净土胎生业报,而且有「中品行者与下品行者净土胎生业报之别」。
1.何谓「胎生」业报
  首先说明什么是「胎生」业报?并不是指在净土真的有像地球世界一样的人类胎生众生,而是针对宿世有「破法罪障」而施设。又在遭受罪报后,于多生累劫间种下供养正道修行人的因缘,或者曾经种下供养三宝的因缘;又在过去世中,曾经逢遇许多善增上的机缘,受到许多善知识开导,种下「求生净土」的因缘;但是虽然依求生净土之法:读诵净土经典、持戒、努力念佛,甚至广修善根福德因缘,到后来总是有「宿世的差别因缘」现前,如听闻不信大乘佛法是佛说的异说,或者与破法罪障有关的冤亲债主在旁干扰,甚至宿世破法罪障的余业现前,令其对求生净土又失去信心。就在又信有净土、又不信有净土的情况下念佛,载沉载浮的经过「多生多劫」,到后来某一世,往生净土的因缘终于成熟,他却依然受「异说」影响,却在又信、又不信有净土的情况下念佛,即是在「差别因缘现前下」,对净土产生疑惑!现世之中多有这类念佛人,必然是「宿障所致」。
如阿弥陀三耶三佛经说:「其人(净土胎生业障者)但坐前世宿命求道时,不大持斋戒,毁失经法(毁谤、损坏大乘经典),意志狐疑,不信佛语(不信大乘佛法是佛所说),不信佛经深(义),不信分檀布施,作善后世当得其福,复坐中悔,不信往生阿弥陀佛国(不信有净土),作德不至心,用是故尔。」因此而在后来遭受「净土胎生」业障。
2.今世生西「定业成熟」才能获得净土胎生业报
  依净土经典说(后续自明),这种人在「宿障显现之前」,仍然以在家居士身分实践往生净土的「出家修行法」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而于今生能够依「出家修行法」诵经、持戒、念佛不懈,不是一生能承办的,纵然宿世有「破法罪障」,也必须在无量世中累积了许多「散心」、「定心」听闻净土法义、持戒、念佛的善因缘,方能在求生净土善因缘辗转增上的情况下,以及于今生「往生净土」的「定业因缘」成熟下,依「净土经典」所说「中品下生修行法」,精进行持不懈,才能在今生于「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的情况下,仍然往生净土。(综合净土经典所说,除观无量寿佛经外)
3.如果用「不信有净土、又信有净土」的怀疑心念佛如何能与「弥陀本愿力相应」?
  读者千万不要误会,以为任何念佛人皆可以在「不信有净土、又信有净土」的情况下以疑惑心念佛均可往生净土!如果一位念佛者在「不信有净土、又信有净土」的怀疑心下念佛,如何能「信、愿、行」具足?
  如果一位念佛人不信有净土,就不能对净土生起坚定的信心,当然不能对「净土」信具足!不能对净土产生坚定的信念,就不能坚信有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愿力存在,如此念佛,如何能与弥陀的「本愿力相应」?如果念佛不能与「弥陀本愿力相应」,如何往生净土?
  再则以怀疑净土有或没有的心态念佛,如何能念佛至一心不乱?不能一心不乱,何能超生净土?
  又造恶者临终「十念念佛」尚要对阿弥陀佛大悲接引愿力信心坚定,十念念佛,正念现前,才能往生净土?何况是净土胎生「边地」业报!因为就是净土「胎生边地业报」,也远比观无量寿佛经所说造恶者的「下品中生与下品下生」往生品位高出许多。如「观经」所说下品中生要在净土中「六劫」才能见佛,下品下生要在净土中「十二大劫」才能见佛,而净土「胎生边地业报」,只要在净土「五百岁」就能见佛。
如果诸如此类的疑问成立,净土经典中又为什么记载有「净土胎生业报」?
4.欲求最下下品往生的莲友请注意「净土边地受生」的修行法
  相对的,若是真如净土经典所说有「净土胎生业报」,是否无形中鼓励念佛人可以在又信净土、又不信有净土的情况下念佛,求生净土?许多在家莲友皆说,我只要能以最下等品位去净土就好了,就是到「净土边地」也没有关系。而如果只求最下等品位往生,除了「观经」所说造恶者的下三品往生(皆是特例中的特例),就属净土经典所说「与中品行者及与下品往生」有关的「净土胎生业报」。但是倘若只求依「净土胎生业报」修行之法求生净土,必须明白,绝对不是在「又信有净土,又不信有净土」的情况下依散乱心念佛,就能获得「净土胎生业报」!因为依「净土经典」所说的获得「净土胎生业报」的念佛人,虽然在「宿世有破法业障」,但是仍然要在宿世无量世中种下深厚的「修学净土法义,发菩提心念佛」的善根,才能在今生精进诵经、持戒、念佛一段很长的时间后,又因为「宿障现前」、「差别因缘现前」,而「怀疑有没有净土」?但是仍然「希望有净土」,因为他的「出离心很强」,仍然希望「离开这个世界」到「净土去修行」,所以犹豫了一阵子,依然打起精神,努力念佛、诵经、修福不断,才能在「临命终时」,蒙受佛力接引,往生净土。故依净土经典所述,「净土胎生业报」,绝对不是泛泛的信、又不信的一般念佛人所能得到的果报。
5.何谓「破法罪障」(宿障现前)?
  譬如自己宿世曾经狐疑大乘佛经不是佛所说,又影响别人不信大乘佛法是佛所说;或者认为净土在自己心中,只承认「自心是净土」,否认有阿弥陀佛本愿力与净土众生共业因缘和合的缘起的极乐世界存在,又影响他人念佛自净其心,不必求生净土;又令有善根之人失去往生净土见佛、闻法的善机缘。或者曾经不信修善得善报,做恶得恶报,又影响他人向善、向佛道提升。或者又因种种因素,曾经不信有极乐世界,又影响别人不信有净土世界,阻挠他人念佛、求生净土,诸如自己遭遇意外事故,或者亲人遭遇意外事故,而认为「我诵经、念佛多年,为什么没有蒙受佛力庇护?从此对佛力、对净土产生怀疑,也影响别人;又如重病缠身…,诵经、念佛回向祈福,而仍然重病未愈,从此怀疑「佛力存不存在」的问题,又影响他人;或者「长期诵经、念佛」却没有一点「见佛、见净土」的讯息,而怀疑「到底有没有净土」,又影响别人………,皆是「破法罪障」的范围!然而又在未来遭受罪报后,累积了许多「念佛、求生净土」的深厚善根,才能在今生「续结净土缘」,然而总会有「破法宿障现前」,阻碍其对「净土的信心」!
  而一般念佛人在对净土「生起疑惑心」后,往往就不再继续念佛,而转修其他法门。对净土起疑又仍然能终生念佛、诵经不辍者,不是一件常见的事。如数部净土经典皆说明获得「净土胎生业报者」,是今世用功诵经、持戒、念佛之人,后来因为「破法宿障现前」,才对净土起疑惑心,但是依旧继续诵经、持戒、念佛不懈者!
6.净土经典对「净土胎生业报」的解说
(1)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如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三(古译)说明中品行者先用功不辍(严格说是「中品下生者」),后来因为「宿障现前」,才对净土起疑惑心。
  如经文说:「佛言:其中辈者,其人愿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虽不能去家、舍妻子、断爱欲、行作沙门者,当持经戒,无得亏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语深,当作至诚忠信,饭食沙门,而作佛寺起塔,烧香、散华、燃灯、悬杂绘彩,如是法者,无所适贪,不当瞋怒,斋戒清净,慈心精进,断欲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其人于今世,亦复于卧睡梦中,见无量清净佛,其人寿欲尽时,无量清净佛则化令其人自见无量清净佛及国土,往生无量清净佛国者,可得智慧勇猛。
  佛言:其人奉行施与,如是者,若其然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虽尔,其人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续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复言,便心中欢喜踊跃,意念言,我悔不知益斋作善,今当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则心中悔过,悔过者过差少,无所须及。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净佛所,便道见无量清净佛国界边自然七宝城,心中便大欢喜,道止其城中,则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则受身自然长大,在城中于是间五百岁。其城广纵各二千里,城中亦有七宝舍宅,舍宅中自然内外皆有七宝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华绕,浴池上亦有七宝树重行,皆复作五音声,其饮食时,前亦有自然食,具百味食,在所欲得。其人于城中快乐,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于城中不能得出,复不能得见无量清净佛,但见其光明,心中自悔责,踊跃喜耳,亦复不能得闻经,亦复不能得见诸比丘僧,亦复不能得见知无量清净佛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状貌何等类,其人若如是比而小适耳,佛亦不使尔,身诸所作自然得之,皆心自趣向道入其城中。其人本宿命求道时,心口各异言念无诚,狐疑佛经,复不信向之,当自然入恶道中,无量清净佛哀愍,威神引之去耳。其人于城中,五百岁乃得出,往至无量清净佛所闻经,心不开解,亦复不得在诸菩萨、阿罗汉、比丘僧中听经,以去所居处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随意高大在虚空中,复去无量清净佛甚大远,不能得近附无量清净佛。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欢乐,意不开解,其人久久,亦自当智慧开解知经,明健勇猛,心当欢乐,次当复如上第一辈。所以者何?其人但坐其前世宿命求道时,不大持斋戒,亏失经法,心意狐疑,不信佛语,不信佛经深,不信分檀布施,作善后世当得其福,复坐中悔,不信往生无量清净佛国,作德不至心,用是故为第二中辈。」
(2)大阿弥陀经
  大阿弥陀经也有「净土边地疑城报」的记载。
  如经文说:「佛告弥勒:汝见彼剎有胎生否?对云:见,胎生者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人。何因缘故,彼剎而有胎生?佛言:若有众生,修诸功德愿生彼剎,后有悔心亦复疑惑,不信有彼佛剎,不信有往生者,亦不信布施作善后世得福,其人虽尔续有念心,暂信暂不信,志意犹豫,无所专据,临命终时,佛乃化现其身,令彼目见,口虽不能言,其心即喜乃悔,不免作诸善,以悔过故其过差少,亦生彼剎,惟不能前至佛所。方入边地见七宝城,即入其中,于莲华中生,受身自然长大,饮食亦皆自然,其快乐如忉利天人,惟于城中经五百岁,不得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无由供养于佛,修习菩萨功德,以此为苦示其小谪,是故彼剎名为胎生,当知生疑惑者失大利益。若有众生,信受经法,奉持斋戒,作诸功德,至心回向,命终即于七宝池中莲华中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间,身相光明智慧威神如诸菩萨,安得名为胎生?他方诸大菩萨,发心欲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声闻,恭敬供养,命终径于极乐世界七宝莲华中化生,自然即时见佛,安得名为胎生?」
  又说:「汝等各宜精进,无得狐疑,无得中悔,自为过咎,以至生于彼剎边地,虽在七宝城中,经五百岁,受其困谪。」
(3)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又说:「佛言:慈氏,极乐国中有胎生否?
  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其中生者,譬如欲界诸天,居五百由旬宫殿,自在游戏,何有胎生?
  世尊,此界众生,何因何缘而处胎生?
  佛言:慈氏,此等众生,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妄生分别,深着世乐,人间福报,是故胎生。(此二段经文说明以下品往生净土的众生,皆在净土中享受如「欲界诸天」的天福果报,包括「净土边地受生者」。故说净土胎生业报胜过人间胎生之身。)
  若有众生,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剎,趣佛菩提,是人命终,剎那之间,于佛净土坐宝莲花,身相具足,何有胎生?」
  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归依瞻礼,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7.经常力行以下所说五点才能获得净土胎生业报
  由此可知,获得「净土胎生业报」者,必然是以在家居士身分经常「实践出家修行法」的善根深厚者,而且奉行中品下生的往生修行方法,(此依大阿弥陀经与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所说)。也就是说,欲求「净土边地业报」者,在没有对「净土生起疑惑心之前」,便必须具备几项修行条件:
1经常以在家居士身发菩提心,修学「出家离欲行」(指中品下生)。如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说:「其人虽然不能去家、舍妻子、断爱欲、行作沙门,应当经常受持大乘经典(发菩提心)、守持戒法(如十善戒、八关斋戒),无有亏失,即经常读诵、忆持「净土经典」所说「发菩提心」、守持十善戒的经义,没有间断过。十善戒中的不淫戒,严格讲起来是「不淫欲」,不仅是「不邪淫」而已。
2经常广做布施功德。如饭食沙门(参加斋僧大会、定期以四事供养少人布施的「阿兰若行者」)、随喜建佛寺、供养佛寺(精舍)、建佛塔、供养佛塔以及用珍贵的香末、烧香与鲜华、供灯、缯翻供养佛、法、僧三宝。(如经文说,虽然暂信、暂不信,然续结其善福、善愿。)
3并且在广作布施功德时,依经文所说:在布施当下,学习不贪着所作布施功德,不想念接受我布施之人,不追忆我布施之物,不回想、不贪执我曾经所做过的布施之事。如经文说:「如是法者:广作如上所说布施福田,不所适贪:不生起贪染心、执着所做布施福德。」初学者要在「布施时做到无所贪着」,非常不容易,除了加强「念佛、诵经、观心」的时间克制「贪执心」生起外,没有别的办法。
4经常要在逆境现前时,观照自己的举心动念,不令瞋恚心生起,也就是要经常用「诵经、念佛、观心」净化自己的瞋恚心。如经文说:「不当瞋怒,斋戒清净、慈心精进。」(如诵经时「发成佛悲愿」。)
5请注意:此人在净土是获得如「忉利天人的天福之乐」,以此证明「边地受生者」,在今世所修「福德之因」等同「忉利天的天福果报」,并且此人「临命终时」,一定要具备对世俗亲眷及人、事、物「看得破、放得下」「心无罣碍」的心念,又「心胸宽大、怀有欢喜布施的广大布施意」,才能在「纯善的念佛心念现前下」,获得如「忉利天人」的「纯善心念」的天福胜报。
必须经常以上述所说「五点」做为修行的「基碍」,才能如经上所说,真正在「一日一夜中,确实做到:「斋戒清净、慈心精进、断除欲念。」绝对不是今生在没有以上所说「五点」基础下只要有一日一夜间的「念佛功德」(一般是「一日」念佛而已,不能符合净土经典所说「一日一夜持戒、念佛」的功德)!?因为现在的居士在「一日」间的「斋戒、念佛」,大多是在不明佛理、未真发菩提心的『散乱心中』进行,不符合此处所说「一日一夜斋戒、念佛、慈心精进」的原义。
  一位居家净行者,在一日一夜中要能做到斋戒清净(持八关斋戒),又能够有利益众生的「慈悲心涌现」,即在一日一夜间,读诵净土经典、依经思义,启发菩提心,即此所说「慈心精进」意。又能「断除欲念」,即在一日一夜间除了读诵净土经典外,尚要精进念佛,不杂余念,以克制自己的「财、色、名、食、睡」等欲念,亦即在一日一夜间,诵经、持戒、念佛至「一心不乱」,是相当不容易的。(指中品下生)。必然是今世经常读诵净土经典,又经常斋戒、念佛者(如在十斋日中守持八关斋戒、念佛精进),以及「宿世斋戒、念佛善根深厚者」。
8.宿障现前而对净土失去信心
  但是如此精进之人,居然「宿世尚有破法余障」存在,在做到「一日一夜斋戒清净、慈心精进、断除欲念」的净业因行后,居然因为「宿障现前」(如前所述),还会对净土产生疑惑之心,产生「往生净土」的障道因缘,是令人无限叹惜与无法理解的!
  如经文说:「佛言:其人奉行施与,如是者,若其然(即一日一夜斋戒、慈心、念佛成就者),后中复悔,心中狐疑,有『宿障的差别因缘现前』,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虽尔,其人续念不绝(念佛不懈),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无所专据,(即以疑惑心念佛),又仍然「续结其善」,愿为本续(即仍然广修善福不断、愿生净土),故得往生。」
  就在此人「用功诵经、念佛」一段很长的时间后,因为「宿障的差别因缘现前」,如为外在「人为因素」所扰乱,如前述听闻大乘佛法非佛说的理论,而暂时不信受大乘佛法,因为大乘佛法尚不实,何况净土?(观于此点,中册「问答中」有略解)。或者因为没有深入「菩萨修行次第」及「净土法义」去探究,在见闻「某著作」或「电视弘法」及其他「学术异说」后,对净土产生疑惑心;或者听闻「唯心是净土」的理论,而不信有缘起的「净土世界存在」,误以为原来念佛只是为了「净心」,向外求法,不见佛法真实义,而不知「上品、中品、下品往生」,确实有阿弥陀佛依本愿力化现应化身佛令念佛者在「定中见佛」及接引往生的经证与事证(广见「净土圣贤录」)。因为误解「净土只是唯心所现」,而不相信、不曾探究大乘经典中为何处处说明,十方世界中有无数不同层次的缘起的「清净化生世界」存在!?而后悔用功念佛那么久,原来没有「净土世界」存在,而用「怀疑有没有净土」的心继续念佛。
9.若是用没有「善恶因果观念」的心态念佛能够往生净土吗?
  请注意:此处净土经典所说:「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是指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六道轮回的因果报应道理。若是不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为何又继续诵经、持戒、念佛、广做布施不辍?(如此处经典说,虽然受到「外力」扰乱,心中怀疑有没有净土,但是仍然希望有净土,希望今生能往生净土,才会有『续念不绝』、『续结其善』、『愿为本续』的情形发生,即继续发愿,以此「诵经念佛、持戒、修福」功德,回向净土,求生净土。)
  若是误解经文所说:「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是「不信有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而用没有「善恶因果观念」的心态继续念佛,能够往生净土吗?
  故知不可误解经文所说:「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的原意。
  依经文之意,此人「心中狐疑」,是指「怀疑」、「不信广作布施善福能获得后世净土中的福德果报。」而此人之所以会生「怀疑」,完全是因为对「成佛之道」的悲、智之德,没有深入探究,才会受「异说」影响,令「宿障乘虚而入」,误以为没有佛道的深广无边、不可思议的悲、智之德存在!如果没有依「佛道智慧」,即行菩萨道的业行出现,当然没有依「佛道悲愿因缘」而形成的缘起的「净土世界」业果存在!而此点「心中狐疑成佛之智」的经文,在无量寿经中也有详确说明。
10.无量寿经对「以疑惑心修诸功德」的解释
  如无量寿经说:「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彼国,从地以上至净居天,其中所有微妙严净,自然之物为悉见不?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佛言:汝宁复闻无量寿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
  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佛言:彼国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宝宫殿无所障阂,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汝复见不?对曰:已见。
  佛言: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对曰:已见。其胎生者,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亦皆自然。
  尔时慈氏菩萨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彼国人民胎生、化生?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复次慈氏,他方诸大菩萨,发心欲见无量寿佛,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彼菩萨等,命终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皆无智慧,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诸声闻众,无由供养于佛,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佛告弥勒:譬如转轮圣王,别有宫室七宝庄饰,张设床帐,悬诸缯幡,若有诸小王子,得罪于王,辄内彼宫中,系以金锁,供给饮食、衣服、床蓐、华香、伎乐,如转轮王无所乏少。于意云何?此诸王子,宁乐彼处不?对曰:不也。但种种方便,求诸大力,欲自勉出。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以疑惑佛智生彼宫殿,无有刑罚,乃至一念恶事。但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此为苦。虽有余乐,犹不乐彼处。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即得如意,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如来所,修诸功德。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由无量寿经所说,更可证明,前述经典所言:「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的原文,绝对不是指「不信罪福因果」的意思,而是因「宿障的差别因缘现前」,而令其受到「异说」影响,对「净土是否存在」,产生怀疑心。究其原因,是因为对佛道由因至果的甚深智慧没有深入去探讨其修证的原理,才会误以为「净土世界不存在」。
  诚如无量寿经所说:「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何谓疑惑心?即经文所说:「此疑惑心起因于『不了佛智、不了佛不思议智、不了佛不可称智、不了大乘广智(即不了解大乘菩萨道广大不可思议的悲、智、愿、行之果德)、不了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不了解无上佛果最殊胜的智德)』,于此诸智,疑惑不信(因为没有深入思维、研究、体悟、力行『菩萨修行次第』,故不了佛智,才会受『异说』影响,对佛道智慧疑惑不信)。既然对佛道疑惑不信,当然对净土世界疑惑不信。」
  请注意:经文接着说:「虽然于此诸智,疑惑不信,但是「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由此可知,欲求生「净土边地业报」者,是用没有理解、深入思维、探究、力行「佛道智慧」的心态及对「净土」没有深入体解的心态去诵经、持戒、念佛,即是只知道「诵经、持戒、念佛、修福」,而不知「净土」与「佛道因果」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更不知「诵经、念佛」就能「往生净土」的理由为何?所以才会受「异说」影响,才会用「疑惑心,修诸功德」,但是仍然深信罪福因果的道理,并且以深信罪福因果道理的心态,继续修习善本(继续诵经、念佛、修福不懈)。请注意:如果此人用完全不信有成佛之道、完全不信有净土的心态念佛,绝对不能往生净土!故不可误解「前述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所说『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的原意,绝对不是用「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心态去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经上说:「以疑惑心修诸功德」之意,不是完全不信有净土,而是先「完全不信」,后来又有因缘令其「信心生起」,但是心中仍然有「疑惑未解」,于是用「不知有没有净土,又强烈希望出离娑婆世界,用期待有净土的疑惑心,继续念佛,而且这颗『强烈希望有净土,愿到净土见佛、闻法、修行的心愿至死没有间断过。』若是完全不相信有佛道、有净土,此人还会继续用功念佛吗?一定转修其他法门,所以经上才会说:「仍然以疑惑心,修诸功德。」
11.如何证明临终获得净土胎生业报?
  如何证明此人获得「净土边地业报」?依经上说,此人在临命终时,有因生病,口不能言,但是仍然意识念佛不断,求生净土的心愿依然非常强烈,阿弥陀佛知其为「宿障所蔽」,但见其「续念不绝」,致使其今生往生净土的因缘已经成熟,所以在此人将要命终之际,化现佛身,令他亲眼看见光明的化佛现前,预告「往生将至」。此人见佛,虽然有病在身,口不能言,但是心智清晰,心中生大欢喜,自思:阿弥陀佛原来真实存在,现在佛已现前,预示我将要往生净土。我非常后悔,没有在今生受持更多斋戒,再做更多布施功德……。因为此人临终之前见佛生大忏悔心,忏悔自己没有智慧,受『异说』影响,误以为没有佛道智慧,误以为「净土世界」不存在,忏悔自己一直用「疑惑心」诵经、念佛、修福。此人临终之前向佛大忏悔后,对佛道、对净土坚信不疑,于是在「命欲终时」,转变用坚信有佛道、坚信有净土、坚信忆佛、念佛,佛必随其本愿,以应化身佛现前接引的信愿心念佛,往生净土。也就是说,此人在临命终时,仍然是信、愿、行具足,才能蒙佛接引,超生净土。
  如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说:「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复言,但心中欢喜踊跃,意念言:我悔不知益斋、作善,今当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则心中悔过,悔过者过差少,无所复及,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
  由此可知,获得「净土边地业报」的净行者,临终之前,绝对因为「生西因缘已经成熟」,见佛现前,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28 20:21
当阿弥陀现身时,必然有非常庄严、祥和、光明、安稳的摄受力,令此人深切感受到,才会生出大忏悔心,因此对佛道、对净土深信不疑,才能因念佛成就,而往生净土。倘若一个以「疑惑心」念佛的人,到了命欲终时,仍然怀疑有没有净土存在,怀疑有没有阿弥陀佛存在,而不是在怀疑中希望有净土,希望有阿弥陀佛存在,以致对念佛能往生净土的希望心都生不起来,乃至到临终时,没有见佛,大忏悔心生不出来,而言已经见佛,又心生疑虑,就是冤亲债主现前干扰!切记!切记!
12.净土胎生者为何在净土不能见佛?
  净土诸经皆说,「净土胎生者」,于净土的五百岁中不能见佛(请注意:是净土的时间:五百岁),但是获得如欲界第二天忉利天上的天福果报。(前述经文自明)。究其原因,乃是前世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所致」。为何前世会「以疑惑心,修诸功德」?因「宿障」所致。
  如前述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说:「其人本宿命求道时,心口各异,言念无诚,狐疑佛经,复不信向之,当自然入恶道中(指宿世因此罪障,曾经堕入恶道之中)。无量清净佛哀愍,威神引之去耳(指今世因宿障现前,但是仍然诵经、持戒、念佛、修福不辍,阿弥陀佛以本愿力哀愍他,于临命终时,接引他往生净土。」好学者要深思经意!
  又说:「其人但坐其前世宿命求道时,不大持斋戒,亏失(毁失)经法,心意狐疑,不信佛语,不信分檀布施,作善后世当得其福,复坐中悔,不信往生无量清净佛国,作德不至心。」
  由此可知,因为「宿世破法罪障」所致,导致往生净土后,于五百岁中,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见净土清净僧众,但是仍然享受天福之乐。虽然不能见佛,但是仍然看见阿弥陀佛的化身所放射出来的光明能量。因为依然能见佛「光明」,生大欢喜心,所以虽然享受天福之乐,犹觉悟要忏悔前世没有智慧,「以疑惑心,修诸功德,后悔自责不已。」此人于净土内五百岁中不见佛、法、僧三宝,可说是「宿障现受」的小小罪报,也就是重报转轻报的事证。纵然五百岁后,见到佛、法、僧三宝,仍然对「佛所说经法」、「心不开解」、「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欢喜」、「意不领会」(宿障所致)。其人久久(不知道在净土经过多少的时间,经文没有说明多久时间),此人亦会在「精进用功中」,智慧开解,悟知经义,明健勇猛,心生欢乐。
  以上是净土诸经中对「中品下生者以『疑惑心』、『修诸功德』往生净土,获得净土胎生业报的说明。」继续阐述「下品行者『以疑惑心』,『修诸功德』,获得净土边地业报的经证」。
(二)与下品行者有关的净土胎生果报
1.经文对下品行者「胎生业报」的说明
  依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说:「其三辈者(下品行者),其人愿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无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烧香、散华、燃灯、悬缯彩、作佛寺、起塔、饮食沙门者,当断爱欲,无所贪慕,慈心精进,不当瞋怒,斋戒清净。如是清净者,当一心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昼夜十日不断绝者,寿终则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可复尊极智慧勇猛。佛言:其人作是已后,若复中作悔心,意用狐疑,不信作善后世当得其福,不信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虽尔续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令其人于卧睡梦中,见无量清净佛国土,其人心中欢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善,今当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但心念是,口不能复言,则自悔过,悔过者过差减少,悔者无所复及。其人命终,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便道见二千里七宝城,心中独欢喜,便止其中,复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则自然长大,其城亦复如前城法,比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亦复于城中五百岁。五百岁竟乃得出,生无量清净佛所,心中大欢喜,其人听闻经,心不开解,意不欢喜,智慧不明,知经复少,所居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随意高大在虚空中,复去无量清净佛,亦复如是。第二辈狐疑者,其人久久(不知在净土经过多久的时间),亦当智慧开解知经,勇猛心当欢乐,次如上第一辈也。所以者何?皆坐前世宿命求道时,中悔狐疑,暂信暂不信,不信作善后得其福德,皆自然得之耳,随其功德,有铉不铉,各自然趣向,说经行道,卓德万殊,超不相及。
  佛言:其人殊不豫益作德,为善轻亏,不信之然,徙倚懈怠,为用可尔。至时都集说经行道,自然迫促,应答迟晚,(其余天人)均道智卓殊超绝,才妙高猛。独于边赢,临事乃悔,悔者已出,其后当复何益,但心中悷亮慕及等耳。」
  由此可知,下品行者与中品行者两者皆是于「精进用功」一段时间后,因为「宿障现前」,受到「异说影响」………,而对佛道生疑、对净土生疑,而仍然希望超脱娑婆世界,到净土世界去见佛、闻法、修行。虽然下品行者依然怀疑有没有净土,但是希望有净土、希望有阿弥陀佛临终现前接引的愿心,仍然与前述中品行者一样,非常强烈,才会继续用功诵经、念佛(而此处所说的下品行者已经没有修福之事),直至临终见佛现身,才恍然大悟真有「阿弥陀佛依本愿力变现应化身佛接引『念佛人』往生净土之事,而向阿弥陀佛大忏悔自己原来没有智慧,误听人言,怀疑没有净土!而向佛大忏悔后,对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当下生起坚固信心,不再疑惑」,于是与前述「边地往生者」一样,怀着一颗坚定求生净土之心念佛,念念念佛中与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相应,当然蒙佛接引,往生净土!
2.为何净土「边地受生」会有两种显报不同?
问:中品行者与下品行者皆以「疑惑心念佛」,往生净土,获得净土边地胎生业报,两者所获得的「净土边地业报」有何不同?
答:先看中品行者与下品行者在生「修因」有何不同,便可明白两者所获得「净土边地业报」为何会不一样?中品行者在生时,除了诵经、念佛外,尚知广修福德因缘,并且所发菩提心较下品行者深入。下品行者所修福德因缘甚少,尤其下品下生者,几乎不修福德善缘,而且所发菩提心较弱(宿世善根亦较微薄),所以下品行者必须依经文所说做到有「十日十夜断除爱欲,对世事无所贪慕,慈心精进(读诵净土经典启发成佛悲愿心),净化瞋怒心」的『基础』,(也可以用渐进方式,每天诵经、念佛二小时直至命终)。而中品行者因为宿世善根较深,今生所启发的菩提心亦较深,故只要在「一日一夜间」真正做到不瞋怒、不染世事、断除爱欲、不生欲想心,斋戒清净,慈心精进,正念分明,便可依后续的「以疑惑心修诸功德」,超生净土。
  因为中品行者在生「修因」远比下品行者深入(见「中册」中品往生愿),因此「起疑惑心,修诸功德」后,在净土所获得的「边地业报」,虽然不能见到阿弥陀佛,但是尚能看见「阿弥陀佛的身相光明」。下品行者虽然获得净土边地业报,不仅不能见闻佛、法、僧三宝,就是连「阿弥陀佛的身相光明」也看不到。又中品行者与下品行者虽然所受「边地业报」同样获得「如忉利天人的天福之乐」,但是因中品行者有广修福德之事,下品行者所修福德资粮甚少,故下品行者所受如「忉利天人的天福之乐」,最主要是依「纯善、正直的念佛心」成熟而感得如忉利天人的「纯善天福之乐」而言,所见自然景象及所居宫殿远不如中品行者的「边地天福业报」。再则中品行者因为在净土尚能见到佛身相光明,所以虽在边地很快便自知忏悔宿障,五百岁后,见佛闻法,纵然智慧不开,但是在净土经过很久的时间,依然能智慧开解。反观下品行者所获得的「边地业报」,因为看不见佛身相光明,所以忏悔心发得很慢,终日享受天福之乐,不思修行,依经文说,下品行者所获得的「边地业报」,若是不知忏悔业障,不能见佛。(如经文说,独于边赢,临事乃悔,悔者已出。)
3.边地受生者「临终瑞相」与「正规下品行者」显相不同
  所以现代的莲友,欲求最下下品往生,除了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造恶者的「下三品往生」,就属「净土边地业报」,但是「此边地受生」,乃是为「宿世曾有谤法、毁法、毁僧::宿障深重的众生,又后来种下深厚念佛善根的『特例』者方便救拔而施设」。所以欲求以「净土边地业报」往生者,应当将净土经典所说「净土边地业报」的「修因」,反复思惟、研究,若是误以为可以在「怀疑有没有净土」、「怀疑大乘佛法有没有」的情况下「以疑惑心」念佛,求生净土,便是大大误解「净土边地」修因的『原意』!因为「净土边地修因」,在临命终时,必然因为「生西因缘成熟」而见佛现前,向佛大忏悔,疑惑已除,仍然是依「信、愿、行」具足的净土资粮,至诚念佛至一心不乱,而往生净土的!
  「获得净土边地业报者」,在其临命终前,虽然「梦中见佛现前,口不能言」,不似「常规的下品往生者」皆能在临命终时,因「梦中见佛」,而告知旁人「我已见佛现身,往生将至」。虽然「边地受生者」口不能言,但是因为生大忏悔心,又念佛入心,所以面貌必然因佛光摄受,而呈现出祥和、清净、庄严之相,绝不同于一般死者僵硬、阴暗的身相,而是「有迹可循」,证明其一定超脱三恶道的「黑暗业场」及脱离「人道」磁场,往生与其「身心呈现祥和、清净、庄严能量的清净世界去。」
4.「边地受生者」与造恶的「下品上生者」在净土见佛时间为何会有「五百岁」及「四十九日之别」?
  更必须注意:「边地受生者」在净土五百岁才能见佛,远比造恶者的下品上生在净土「七七四十九日后」就能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二大菩萨的「见佛菩萨的时间拖得更长、更久」。这就说明了「边地受生者」在生以「疑惑心念佛、以疑惑心求生净土」所产生的「往生障碍」,足以障蔽其超生净土后见佛的「时间」,究其原因,乃是宿世「障法、障道」因缘所致。而造恶的下品上生虽然在生「多造恶业」,但是「宿世及今生」皆没有造下「诽谤大乘经典、遗误众生慧命的重大罪业」,又在临终「听闻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要义下」生信、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成就而超生净土,故在净土中「四十九日」就能见到「大菩萨」亲自为他说法,远比「边地行者」更早「启开智慧」、「精进修行」。由此说明「诽谤大乘佛法、遗误众生慧命」,甚至「断人佛种善根」的「罪过」是非常严重的。
  更加提醒欲求最下下等品位往生的莲友(如净土边地),若是现在仍然用「疑惑心念佛」,对净土的信心不能很坚定的提升起来,(不论你是在何种因缘下、何种情况下对净土产生疑惑心),便证明你一定有「宿障因缘」,必须日日在佛前用「忏悔偈及水忏等」忏悔「宿障」,只要「经常至诚礼忏」,绝对能「早日用一颗坚定有净土的正见心念佛」,若是拖至临终前数日或数个月仍然对「净土的坚定信心不能提起来」,而仍然冀望在「临终助念」因缘中「往生净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就是「边地受生」者,依然是在「临终梦中见佛时向佛大忏悔」,仍然是在「坚信有净土、坚信有阿弥陀佛存在」而于「念佛至一心不乱」时亲见「弥陀手执金色莲花接引」「超生净土」的!绝对不是在平素「不用功念佛、又对佛道生疑、对净土生疑的情况下」能够「超生净土的」!愿好学者善思之!
五、生前用功念佛临终突遭重病死去或意外身亡能够往生净土吗?
  有人问:若是在生念佛已将至一心不乱,或是仍然在「散心念佛」阶段,但是已经比一般人用功念佛,临终却因重病突然昏迷,或者突然因中风、心脏麻痹等重症忽然猝死,而不能分辨「此人心识有没有自动念佛」;或者临终前倏然发生车祸、飞机失事、船难、从高楼摔下……等意外事故死去,这种特殊情形,能够在临终之际往生净土吗?若是未能在临终之际当下往生净土,在此特殊情况下,是否依然能在「中阴身」间念佛超生净土?
(一)临终因猝死往生净土者必有「征兆」可寻
  当知若是此人在临终突然「因重病而呈现昏迷」中,或者「因突发意外而陷入昏迷」中,如果其心识没有受到重病影响或突发意外影响,口虽不能言,状似昏迷,却依然没有间断的持续用「心识念佛」,并且念念相续至临终的一剎那,其身心磁场必然呈现「安祥、柔和」的显现,因「佛光触身导致身心柔软故。」并且其「尸身」亦必然呈现「柔软、安祥」之相。而且火化之时,会烧出舍利子(念佛得力故),甚至异香满室,天乐鸣空……,乃至其「灵堂」亦必有「祥和、光明、庄严」的「瑞相」呈现,令旁人感到非常「安稳、祥瑞」,不会害怕,生出恭敬、尊重、赞叹之心,甚至亲人会梦到此人告知「他已经见佛来迎,往生净土」,证明超生净土。如以下「果华法师往生见闻录」可资佐证。
(二)果华法师往生瑞应(节录)
父亲往生的瑞应                                   作者 释修戒
  吾男菩萨|果莲法师之意外往生,带来许多的悲痛、惋惜,为人子女又已离俗出家的我,虽也不免哀痛伤感,然思及男菩萨的往生西方及殊胜瑞应,心中反倒欣慰他已出三界之家,永脱生死轮回之苦,得享莲邦无为清净之乐。此乃仰仗弥陀弘大的接引愿力,加以男菩萨生前精勤修行、持戒念佛、万行回向之功,终得遇难呈祥、转祸为福、往生西方。
  有关男菩萨生前之修持,为法、为教、为众生而牺牲奉献之精神,已见前文「略传」中,此不再赘述;仅就其往生后之种种瑞应敬述之,藉以印证生西之实有,并愿见闻诸大德,启迪信愿、同沾法喜、共勉互励、同修净业。(对果莲法师,吾本应尊称「男菩萨」,本文为书写方便,请容以「父亲」称之。)
1.意外往生现无常
  八十四年农历正月十二日,灵岩山寺正值梁皇法会第八日,晨,吾欲起做早课,却突然流鼻血,全身疼痛万分,二手难以动弹,双足僵硬,头痛莫名。上午八时三十分,圆通寺来电通知父亲由楼上摔下,送埔里基督教医院急救中,方知晨病之因。吾乃急持二瓶佛水请老和尚加持以救父亲,和尚认为危险,特于佛前上香祷告诸佛菩萨加被。
  赶至医院途中,吾一直称念佛号,并观想佛光照耀父亲。(此时吾已恢复健康,仅腿稍欠灵活。)九时抵医院,师父们告知已十分危急。吾进急诊室,只见一人正急救中,不见父亲,乃又回头询问,方知就是父亲。只因失血过多,面色苍白,复口插人工呼吸器,一时之间竟认不出来。一阵心酸涌上心头,忍住难过,吾即阻止医生压心脏施救。再将大悲佛水滴入父亲口中,轻敷其头、身,并请焦急的圆通寺师父们一起在床前同念观音圣号,求菩萨大慈大悲、解救苦难。
  一直恳求大悲观世音菩萨救父亲的我,发现不省人事的父亲全身无恙,只脖子右下方一道伤口而已,医生之纱布止不住血流,吾以为跌伤所致。却发觉不停换敷大悲佛水(此水妙能止血)仍微微流出血来,甚感纳闷。(谁知乃刀伤伤及要害,难以施救矣!)
  十时,护士问言:「你们还要多久离开?念佛声会吵到人。」吾几楞住,护士才说明九时五分医生已宣布心脏停止跳动。而人工呼吸器却让吾以为父亲尚未往生,仍努力施救。乃赶紧请护士拔掉呼吸器(父亲之口却已张开着),即与师父们同念弥陀圣号,护送父之遗体回圆通寺,内心担忧不已。
  不论如何,这句弥陀圣号护念着父亲至医院急救,又护念着父亲回圆通寺,乃至茶毗火化,不曾间断。相信一切都会在弥陀的佛光加被中,一切苦难都得消除,恒转吉祥的。
2.助念瑞应定生西
  回到往生堂,为父盖上陀罗尼被、洒上金光明沙,佛水毛巾仍敷盖在头、胸上。圆通寺师父开始轮班助念,俗家母亲、兄弟姊妹已全赶来,齐跪父前力称洪名助念。当日正值周六,父生前化度的莲友们也一批批前来助念。
  灵岩山寺修池师中午前来帮忙时告知:「老和尚午斋过堂时宣布此事,并请参加皇忏的一千多名莲友,一同称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回向果莲师往生西方。大众皆以最至诚之心力同念圣号,悲切雄壮,威力不可思议。」吾相信单是和尚的三声实相念佛已足够送父亲到西方了,加以大众的回向必使父亲高增莲品,父之福报大矣!吾也在父耳旁恭禧之,祝其至心信乐,随弥陀到莲邦。
  约十一时,警察人员来到客堂,圆通寺圣照老和尚正好去香港尚未能赶回处理此事。吾及圆通寺师父至那时方知父亲遇难之事,震惊万分,痛心地难以接受。吾乃速回往生堂,不论父已生西否,仍不时地在父耳边提醒万缘放下,欢喜接受此因缘,了脱业报之身,往生极乐。
  午三时多,检察官率法医等一行人欲前来验尸,吾早已虔求菩萨加被,必令念佛八小时后方可检验。此时尚未满八小时,却无人敢阻止,因认定检察官之作风,必不随便更动时间。然吾力请检察官慈悲配合,想不到并未学佛的检察官竟一口答应,还请他们一行人再等二个半小时。此诚佛力加被方能如是感应道交,亦征父已托化莲池,满我所愿。
  四时多,正觉精舍果清法师等人前来助念,法师并为父开示一番,句句感人,大众之佛号更加洪亮恳切。五时半,已助念八个多小时了,法医准时前来。吾掀起陀罗尼被、佛水毛巾,一看!真不可思议啊!父亲原张开的口已合,且笑得很开心,气色也恢复了,既红润又庄严,脸比生前还胖呢!见此瑞相,吾真叹佛力无边,父亲必定生西无疑也!尤其法医还慈悲受我恳求,只稍看一下,未曾翻动父亲。
  吾亦于此时电灵岩山寺请示老和尚,和尚印证言:「早已生西了,不必挂心,此色身任由处理可也!」吾之欢喜难以言喻。虽然如是,吾与圆通寺师父们彻夜助念,莲友亦来参加,佛声不断。
  隔天,星期日,各报章大肆刊载,父反因祸得福,不待通知,各地法师、信众得知消息,主动络绎不绝地前来助念,全省各道场也纷纷发心为父设立牌位回向。灵岩山寺正逢皇忏圆满日,和尚中午过堂时亦开示大众,吾家男菩萨早已生西,令吾向众莲友道谢,莲友们皆鼓掌恭贺。其实莲友固因称谢,而老和尚才是最该礼谢的大菩萨啊!老和尚的慈悲大力加持,是送父亲到弥陀怀抱的大恩人!
  许多莲友结束皇忏法会又转来圆通寺助念,往生堂人来人往无有间息;父亲善缘之广,可见一斑。父亲生前不知为多少人助念过,不知送过多少人生西方,如今真是种因必感果!助念过程中有好多位莲友提到,海青充满着檀香妙味,久久不散的奇迹!(见纪念文|感应道交难思议)
  上午,玉佛寺印德法师前来指示应将遗体放入冰库。由于圣照老和尚尚未能赶回入殓,又为大众瞻仰遗容之便,故第二日傍晚即遵照指示使用冰库。此时见父之法相更是庄严,两手红通通的,眼笑得眯眯的,连牙齿都笑得露出来了。
  晚九时,圣照老和尚从香港赶回来了,和尚遽失高徒,黯然神伤。请示和尚后决定第三日封棺入殓。
  大众助念仍昼夜不断,往生堂佛声绵绵。
3.封棺入殓现异相
  农历正月十四日,上午九时预定举行封棺说法,入殓时,照常理而言,往生已三天,且从冰库搬出,应是全身僵硬才是。然父不仅全身泛发红润气色,不觉僵硬,尤其头部忘记扶住时,更比常人柔软得左右前后转动自如。助念之功德、佛力之无边,实难思难议!
  仪式于九时半正式开始,仅邀请灵岩山寺参加,自强法师领着八位僧众前来。首先恭诵弥陀经,次由圣照老和尚为父封棺说法(见|封棺法语)。当吾向父灵柩拜别时,心中哀祷:「父亲|果莲师!再见了!祝您西方勇猛精进,上品上生,早日再来娑婆度大家,我们愿与您西方再相聚。」
  封棺后大众继续助念,佛教会理事长|上净下心长老也前来拈香致哀。
  七十多岁的圣照老和尚从香港得知噩耗以来,日日为父回向,正月十六日(第五天)又特请埔里正觉精舍法师发心在圆通寺为父举行一场「三时系念」佛事,功德殊胜圆满。十九日又有一批法师前来做「大蒙山施食」(当晚即有莲友梦到父亲,见纪念文|殊胜感人的梦境)。十八日,圆通寺做头七念佛;大里市法云精舍噶拉多杰仁波切、贝玛仁波切等亦特为父做七七度亡法会。乃至各地水陆法会,皆设牌位。父之法缘殊胜,非常人可及。
  圆通寺嘱吾代为整理父之遗物,一整理,感动涕零。父之细行将一钱、一物,公、私用品做最完善之归类,望之一目了然;乃至寮房之整齐、清洁,物品之摆放有条不紊,在在令吾佩服得五体投地!
  父曾言其命应在八十二年九月得病时寿尽,然仰仗佛威神之力加被,业消寿延又得出家修行,故感报佛恩,更加一心精进用功。本拟圆通寺大殿开光落成后闭关加功用行一段时间,却以忙碌而搁延,然精进向道之心丝毫不减。妙通寺受三坛大戒时曾告诉莲友:「我欠人的,今生都要还清才去西方。」足知其一切早在得病时即已料理妥当,无所罣碍,随时做好准备,有把握等待最后业债了结,弥陀来接引生西。
  吾将父亲一切私有遗物全代为布施供养三宝,并与俗家眷属尽心在三宝门中为父广修功德,回向莲品高增。
  在父亲茶毗前的九天时间里,助念不断,诸山长老、十方大德来此祭拜不曾间歇,并时传来莲友的各种感应。尤其灵堂所供父亲之法相,大家总感栩栩如生,父亲之视线更能随人所在之方向而移动,那法相红光满面,一天比一天还红,有位林居士还见到这张法相放出红光来,实在庄严稀有!
4.告别仪式殊胜境
  父亲往生连续念佛九永日后,于正月二十日(星期日)上午九时举行告别仪式,虽逢阴天,但可想而知当日之盛况。诸山长老、法师站满了不小的灵堂,各佛教团体、居士信众等则立于堂外。好在前一晚临时加搭蓬架,才使堂外之莲友不致淋雨。
  仪式之进行庄重肃穆,大众恭诵弥陀经、同念弥陀圣号,虔诚恭敬。当吾代表圆通寺恭读父亲生平简介一文,至最后一句「惟愿法师,不违安养,乘愿再来,慈航普载,广度众生,同生净土、同成佛道,满菩提愿!」此时,飘飘细雨突滂沱而下,豆大雨点落在蓬布上,犹如法鼓齐击,咚咚作响;好似果莲菩萨领着护法天将、天龙八部齐来印证其菩提大愿般,动人心弦、十分震憾。奇的是,读完此句竟又恢复蒙蒙细雨了。
  诸山长老、法师,不远千里前来代表上香,各佛教团体、机关行号,及亲友等亦一一致哀、告别。想必父亲普同摄受,永铭心怀吧!
  茶毗仪式预计午斋后出发至水里火葬场举行。连日的阴雨一直令吾罣碍迢迢路途颇多不便,不料过完堂竟已雨过天晴。于是约十二时半,我们一行人|圆通寺和尚及常住师父、正觉精舍果清法师及常住师父、灵岩山寺师父代表、玉佛寺悦众师父及其他各地师父,乘坐游览车的雾峰莲友、埔里莲友及亲友等,浩浩荡荡恭送父亲最后一程。吾随侍父亲之灵柩,跟着前导车播放之佛号一路念佛。每当吾眼睛闭起来时,感觉父亲坐于莲台上,不停地加持沿途之众生;凡佛号所及之处,一一众生皆与父亲结下法缘,都是父亲乘愿再来时化度之对象。吾深深地感动,于是佛号愈念愈大声,只为助父亲广度众生。
5.茶毗火化获舍利
  下午约二时半抵水里火葬场,和尚领着吾等数十位法师暨信众一同诵念弥陀经;那虔诚庄严的气氛,吸引许多旁人的注目,也跟着念起佛来。和尚说完法后(见—茶毗法语)父亲之灵柩送进焚化炉火化,吾默祈父亲示现舍利,以征生西、启众信愿。
  还记得火化的那一剎那,一股馥郁的檀香突涌出,阳光普照,犹如弥陀毫光摄照般;可惜肉眼障蔽,不见胜境。吾观想着父亲端坐金莲台,随弥陀慈光接引冉冉上升,火葬场所有的众生皆托父亲出世大福,同受佛光照耀,一时俱得解脱、往生极乐。
由于假日火化者多,火力甚强,不到二个小时即已火化完成。当工人推出遗骨那一刻,真是令人永生难忘!只见整具遗骨雪白无比;相形之下,旁边他人灰黑之骨骸,简直霄壤之别。更胜者,父亲全身骨架肢节完整,强烈的火力竟不能粉碎也!
  吾靠近时,即闻阵阵浓郁的妙香,惊喜万分;又近前闻,更闻头颅内香气扑鼻。大家雀跃不已,无不争相同闻,叹未曾有!
  火葬场工作人员开始捡起各骨头一一分类到盆子中。随着骨头捡起处,只见遍布一堆堆翠绿色的东西;细看之下,几乎不敢相信,竟全是舍利花、舍利子,毫无骨灰啊!尤其整个胸膛,特别是心脏部份,更形成一大块完整的舍利花,太不可思议了。(可惜不小心被夹碎了,有莲友提到若能使用木材火化,必可全部完整保留,然为时晚矣!)
  又见每一莹白的骨头、肢节,从头至足,皆镶着各色各样的舍利子、舍利花,无一处不现瑞相。庄严无比的七彩舍利,亮光闪耀、晶莹剔透,令人叹为观止!
  再谛视雪白芳香的头颅,内内外外皆有舍利,尤其牙齿颗颗完整,其中三颗为牙齿琉璃舍利,透明晶亮,此乃最稀有之宝。吾又小心的剥开头颅以取内部之舍利,一阵喜讶声随之传出;颅内有二朵如拳大的舍利花,形黑如莲台,真是太殊胜了!
  最遗憾的是,从父亲往生以来,吾之用心皆在助父生西高增莲品,加以忙碌故末曾忆起拍照留念之事。(前所附二张唯一的告别仪式照,还是文献会编纂廖先生所摄。)直至见此不思议的殊胜舍利,方想起拍照保存,却无相机;乃请一莲友至火葬场附近之佛寺临时借机拍照,以令大众目睹胜境。(只可惜莲友闪光灯使用过近,故全曝光,只有二、三张稍清楚。已附前彩色页照片中。)
  工作人员见吾等捡了好几盆的舍利,直嚷着:「捡那么多做什么?舍利子就好啦!舍利花不要拿了。」因已超过五点下班时间,吾来不及取下骨头上数以千计的舍利,就让工作人员装进骨坛中,连舍利花也倒了进去;只留一小部份的舍利。于是心中默许下要捡第二次舍利的心愿。
  由于大量的舍利花,使得装坛的工作人员费煞苦心,猛压挤进坛中,只听到「啪、啪」的碎裂声;吾心疼至极,一再叮咛「小心、小心!」然毫不济事。尤其最后坛盖还无法盖上时,工作人员只好在坛边周缘接缝处涂上厚厚的白胶,再用力挤压盖上,外围并以胶带封死以使固定密合。
  回程前先到父亲的法相前念佛十多分钟回向,心中真是悲欣交集;忆着父亲一生坚苦卓越的修持,终得皇天不负苦心人,成就非凡,不禁佛声哽咽、泪水盈眶。自父往生以来,吾日夜精进不敢怠忽,尽心为父做最后的一件事,只求父亲毕竟离苦得乐。吾度父亲学佛,父亲成就我出家;我也成就父亲出家,助其往生西方。现在父亲道业成就了,以后是父亲来度我了,吾又感欣慰。
6.进塔回寺不思议
  起程回圆通寺时,刘师姐和古师姐,祈请捧父亲之舍利恭送回寺,吾欣然随顺。约至晚七时抵圆通寺时,才一下车,二位师姐欢喜得直道:「沿途一直从空中传来大众的念佛声,护送着果莲法师的舍利回来。」啊!何其不可思议的威德神力!(见纪念文|感应道交难思议)
  圆通寺和尚亲领大众恭诵弥陀经、念佛进塔,功德圆满,直赞舍利庄严殊胜。吾请示和尚再度开坛之事,蒙和尚答应,于是决定七七圆满日再捡舍利。
  自获舍利以来,母亲原哀伤不安的心,终于转悲为喜,相信父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勤于念佛、供花、供果的。父亲之示现种种瑞应,确实度化了不少人提起念佛的信心。
7.七七梦境证瑞应
  慈悲的圆通寺老和尚,发心每逢做七集众念佛一日,回向父亲。茶毗前已做过头七,茶毗后大里莲友更是发心每七必来参加,七七以来陆续有各种感应。(见纪念文|师父现身再来、殊胜感人的梦境等。)而供在俗家佛堂的部份舍利,二七时即发现又生出六颗舍利子来,其形状、色泽一致,皆呈椭圆,玲珑光润,很是好看。
  吾一直未曾梦过父亲,直至做完四七隔日,却得一殊胜之梦。虽言梦,然境界清晰,梦完即醒,记忆犹新。
  刚开始吾见窗外大放光明,放眼望去,只见万里晴空的天际出现了一金色咒轮,上有密咒(藏文),迅速旋转,愈来愈大,接着于空中散开成一横排闪烁的金字,字句很美,为|果莲法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停一会儿后,字即散去。随之西方三圣出现了,巍巍端严的立像,衣彩纹路鲜明;两旁尽是满空无量无边的清净大海众菩萨,各坐莲台上,庄严至极。然后见到父亲|果莲法师,也乘坐莲台,就在大势至菩萨旁,对着吾微笑。
  惊喜不已的吾,认为此境千生罕遇,万劫难逢,乃急着找相机拍照欲使大家同共目睹。有人拿来一台相机,吾于是对着空中的父亲拍照,但父亲太大尊了(西方三圣最大尊,父亲比三圣小些),根本照不进去,于是又请人拿来一台广角的相机,还是无法全摄进去。
  然而吾只是一直将镜头对着父亲,舍不得移动焦距,父亲也一直对着吾微笑。梦境至此醒来,法喜充满,对父亲之生西与品位之高,深深肯定着。
8.再开骨坛示奇迹
  父往生七七圆满日,众莲友共集圆通寺念佛回向。并利用午休时间欲重启骨坛捡拾舍利拍照之。谁知当初不知阻止涂上白胶,如今内部白胶已干,紧密坛口,想尽各种方法,无论如何也打不开。唯一的方法|打破坛子,然舍利也会随之破坏。在无计可施之下,大家绝望不已,徒叹无福一睹舍利,也让载满照相器材发心前来拍照的施先生、林先生空跑一趟。
  但吾并不灰心,吾相信法法皆有对治之道,因此,不断地向各地专人打听请教。终有萧居士建议到苗栗三义|全省最大的佛像雕刻地,那儿或许有各种电赞可开,但亦难逃破坏一途,只是使破坏减至最小而已。
  农历三月八日,我们请出骨坛直往三义,祈祷父亲加被,引至可开坛之处。未抵三义,即想到名闻遐迩的铜锣九华山大兴善寺就在附近,何不先去求菩萨加被再开?因此乃上大兴善寺。当吾正端一「佛水」恳求菩萨时,萧行若居士突来建议:「何不拿此水试试看?佛水不是最灵验的吗?」若仅一般的水绝对没办法开的,可是佛水具有佛菩萨的无量加持力,那就姑且一试吧!
  吾虔诚祈求菩萨及父亲加被护佑,并持佛水滴入唯一的接合小缝中。待一段时间,在萧居士母女, 等人的协助下,竟然毫无损坏地打开了。坛盖内尽是软化的白胶。奇迹!奇迹!佛菩萨的威神力及父亲的加被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事后吾向莲友提起此事,大家无不叹为奇迹!
9.重获舍利以千计
  当天下午约四点,吾等恭捧骨坛直驶台中太平乡太子广告摄影棚,妹妹和发心的柳居士,陪着摄影师林盈智先生从下午二时即已待命,至五点我们才抵达,深感抱歉。一开始我们小心地取出骨头来,阵阵清新的馨香又从坛中四溢而出,林先生欢喜地直称赞闻之神清气爽。
  吾发觉最遗憾的事:上面的头盖骨已被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压碎,二朵如莲台的大舍利花全碎矣!当初临时借来的相机既照得曝光,现在又已压碎,实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且原来许多大而完整的舍利花也已碎成小小块,每一骨头约莫裂成二、三段,然骨上的舍利子、舍利花并未破裂,更显庄严,无以计数。此外又捡获直径约二公分大的圆舍利三颗,大感不可思议。
  此次的再捡舍利,直至晚上十一时多,整坛的舍利约莫捡了六个多小时;舍利花、舍利子实捡不完、数不尽。然总算将舍利拍照起来公诸世人目睹,留芳未来、度化众生,一切终究顺利圆满。
  其中大里林行洁居士赶来看舍利时,告诉我:「不知您要再开坛的事,但二天前我就梦到果莲师父带我到您家佛堂,和您一起商讨开启骨坛之事。果莲师父满面放着红光,非常的庄严!」啊!原来一切都是在父亲的冥冥加被中,方得成就此殊胜大功德事啊!(目前舍利部份放入坛中供于圆通寺,部份供于俗家佛堂中,部份由莲友分供。其中有一莲友所供舍利竟长出九颗来,其他莲友也有长出数颗不等者。)
10.瑞应意义实深长
  父亲遗留不可计数、殊胜难量的舍利,乃至示现种种瑞应,实深具意义:一则在化解群疑、宽慰众心,表证他确实已生西方,为极乐世界神通自在、清净庄严的菩萨行者。
  再则告诉后人,只要平时信愿坚固、老实念佛、勤修福德,临终不论何种业缘厄难现前,仰仗弥陀四十八大愿弘深接引之力,仍能正念分明、安祥往生。
  三则明示大家,罹难往生只是临终舍报的一种差别因缘而已,无关乎有否修持或功夫深浅之问题。果能平日真心修行,弥陀愿力必不虚,届时不仅不碍生西,且因果不亏人,成就更是殊胜非凡。
  此皆显弥陀助导生西之威神力叹莫能穷,亦是加被父亲示现舍利、瑞应以昭信后人之大慈悲力广大无极。末世舍此仗他力接引生西的净土法门,决无能如是殊胜成就啊!
  吾等至心愿将父亲往生之瑞应公诸世人,而不避讳父亲示现罹难之事,绝无不孝或标榜之理,乃纯粹希一切见闻者能深信净土法门之伟大,一同欢喜赞叹,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也藉以聊助弥陀宣扬此横超三界、带业往生的末法唯一得度捷径。
  普愿大众!悯我等一片愚诚,皆启信愿、随喜功德,莫生诽谤、空构是非;发心广为流通,以不负弥陀加被示现瑞应来广度众生之弘深悲愿,并使弥陀净土光大于未来,普令群生得度。
11节录「感应道交难思议」一文              作者 古美慧
  在法师往生的那段日子里,因法师生前广结善缘,并创四十八大愿助念团,此伟大之精神非凡人可及。以是之故,圆通寺的往生堂连日不分昼夜,念佛之声不断。而法师笑眯了眼的慈容,亦是在场助念之莲友,有目共睹也,莫非菩萨乘愿再来么?
  在大家同申敬悼痛失良师之际,末学对善知识的离去更由衷的哀伤,倍于常人,数日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于是日日前往圆通寺为法师助念,至夜方归。一日,在末学专心闭目助念弥陀圣号时,忽见果莲法师立于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之间;西方三圣的立像,虽稍模糊,但法师之法相却历历明见、栩栩如生。法师穿著黄色长衫,对末学微笑,笑得连牙齿都露出来了。这真是庄严殊胜的一幕景象,可是感应道交?亦或末学太想念法师而微起之观想呢?虽似梦非梦,然法师庄严慈祥之容貌清楚可见啊!
  又当恭送法师遗体到水里火葬场火化时,因火葬场正在火化其他众生,整个火葬场发出阵阵难闻,令人作恶的气味来。然而法师遗体火化时,末学却闻到檀香的清香阵阵从火化炉中四起,香气散布有数分钟之久,令末学闻之心清气爽,感到很不可思议。此时大众的佛号声也更猛利恳切,而且虚空似乎也传来了隐隐约约的佛号声。
  尤其更不可思议的是,法师火化后的灵骨,末学都亲闻到发出妙香来,其舍利子和舍利花更多得无从数起。末学相信这是法师在家时的发心修持及出家后的精进用功,才有今日的吉祥表彰也。
  在恭送法师的舍利回圆通寺途中,末学当时手捧一部份舍利,与捧另一部份舍利的刘师姐同坐一车,却似听到空中传来大众的念佛声。此时见到同车的刘师姐不停的往空中望,竟也说:「美慧!注意听!空中有好多念佛声,一路跟随我们呢!」而当时,车上所播放的是果清法师的新春开示,并无佛号;于是关掉录音带,即讶异佛声果自空中传来,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连开车的居士也听到了。
  才抵圆通寺,刘师姐又惊喜的说她一向会晕车,但初晕车时,心中即默祷果莲法师加被,于是安抵目的地,一点也不会晕,真可说是感应道交难思议。
12.节录「师父现身再来」一文                  作者 林行洁
  ……每想到师父生前曾发的愿|愿再来度化众生;心中总是祈愿这位菩萨真来化身,回入娑婆度一切众生。
  最令我感动的是师父竟满我所愿,师父果真化身再来!那是在圆通寺为师父做三七的当日中午。从修戒师父告诉我们圣照老和尚要为果莲师父做七七,每七全日念佛、诵弥陀经后,那时我和同修即发心载莲友每七必到,回向果莲师父高增莲品。记得三七中午,我未到寮房休息,只坐在车上假寐。
  尚未入睡之际,蒙蒙中,突一尊尊佛菩萨一一现前,然后见到果莲师父坐在正中央莲台上,全身真金色,放出金色光芒,相好光明,庄严无等伦,对我微笑赞叹道:「你带这么多人来念佛啊!很好!很好!」我十分惊喜,「阿弥陀佛!」冲口而出,眼睛一开,圣境消失了,但依稀觉得师父还在面前。
  师父现身让我亲睹,神通自在,已有三次,每次皆光明庄严、不可思议。他和清净海众道侣随方示现,说法度众广利人天。虽然师父已是菩萨行者,却未曾忘记我们,也未曾忘失他再来度生的愿力,令我无量的法喜、欣慰!深盼果莲师父时时加被我们这群娑婆的游子,早日度化我们,极乐世界永相聚。
(三)亡者中阴身为何会现前?
  以上实例是一个「意外身亡」而在死后便因「开示得宜」与「助念因缘」及「自心念佛」得力而超生净土的「特殊例子」。当知若是亡者在「临命终时」没有往生净土,而令其「中阴身」现前,就证明他在临终的一瞬间,或者临终的数分钟、数小时、甚至一日、二日、三日……内「正念念佛之心有间断」,心有旁骛,心念受到干扰、惊吓、不安、或者在遭遇意外摔倒、重击、火烧、溺死时,大多因头部、身体、四肢瞬间遭遇剧痛、闷烧、窒息、缺氧及惊吓过度所致,一定会不由自主的苦恼心现,不能在死亡的一剎那间掌握心念,看破放下色身,才会令(中阴身现前);除非此人在临终前已经因「念佛功深」进入「一心专注」的境界,而且在「突发事件当下」正在念佛进入「一心不乱」之境,甚至在「突发事件当下正在契入『欲界定』」中,乃至在「突发事件当下正在证入色界初禅」「正定之中」,才不会因为突然在痛苦的重病中死去,或者意外事故而令「其心波受到干扰」。否则在「未证初果」前的任何人皆会因临终「突发事件现前」如突然重病昏迷猝死或意外事故身亡而暂时因「念佛正念之心中断」而沦入中阴身间。
  如瑜伽师地论说:「若是证了声闻初果及二果的圣者,在其临命终时,尔时我爱亦复现行,然此预流及一来果,于此我爱,由智慧力,数数推求,制而不着。」何况尚未证果者临终突然重病现前(如因癌症而死,大都非常痛苦。)或者因意外事故而死,若是在突发事件当下没有相当的「正定力」,必然会令「心识受到干扰、惊吓、不安」,而不由自主的沦入「中阴身」间。
(四)沦入中阴身间求生净土必须比生前更加用功念佛
  在中阴身期间,若是想要超生净土,只要神识一清醒,清清楚楚接受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接受自己因为重病而死,或者意外身亡,并未因生前用功念佛而生净土,此时此刻,绝不能气馁,必须比生前更加用功念佛,时时刻刻,忆念「阿弥陀经」所说「净土庄严景像」,发愿在「中阴身期间」,「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念念不忘,唯佛是念,心无旁骛,只要尚在「中阴身期间」,尚未与「未来生缘衔接」之前,皆属「不定业」,皆有希望顿转「中阴身」的阴暗磁场,成为「善业或净业资粮」,超生善道或天界,甚至超生净土(必须是生前曾经用功念佛者)。而且此人的「中阴身」所显露的身相磁场,必然呈现祥和、敦厚的能量,异于「俗人的中阴身阴暗、杂乱的业场」。(有眼通者可见)
(五)此人因生前念佛「定业纯熟」而有「瑞相可见」
  并且此人若是生前念佛已经非常专注,已经成为「定业纯熟」、将要往生之相已经现前,而于临终突然宿障现前,于重病昏迷前或者突然遭遇意外事故前,必然在其「周身磁场」上,亦绝对因「念佛至一心不乱」而与「佛力的光明能量相应」,而呈现异于常人的祥和、安稳、庄严的光明能量显相,不因将要发生「重大事故」而不见(如功力深的气功师、瑜珈行者、道家行者、佛家修行者稍有定力之人,皆可用直觉力、气感或者心眼及眼通等观见。因为「异于常人」的人身「气场」、「光场」,是通外道者所见。只是外道行者虽可观见或者感觉到「人身的祥瑞磁场」,但是并不能就此正确分辨这是「佛菩萨的光明能量」,或是「正道者的光明能量」,抑是「相似佛法外道」的「光明能量」的显相……!如笔者认识一位师父亲见过一位比丘尼曾经「从早到晚」「用功念佛半年」,其周身充满祥和、庄严的磁场并且身上隐约中有异香飘逸(非一般人可见,修禅、修密者乃至瑜珈行者、道家行者、气功行者亦复如是,在其身心磁场上必有异于常人的「光明异相」呈现,但因「知见不同、修法不同」,「显相亦各有不同」,此则印证「相由心生」的道理。)何况是一生依「净土正见」用功念佛至「生西定业纯熟」的境界者,如何在临终之前不会有「异于常人」的「祥瑞业场」呈现呢!?
(六)若是宿世有重大定业罪障必须现前不因已证念佛三昧而不用受报
  有人会问:既然在生念佛已至「一心不乱」,为何临终前尚会突然重病昏迷或死去或者遭遇意外事故身亡,修得这么好,难道这种「重大定业变故」将要现前,他会没有预知能力吗?
  当知纵然「此人有预知能力」,如证阿罗汉果的目连尊者于死前被外道以乱石砸死,岂会没有预知能力?为何不避?当知是宿障现前,必须偿还,此即说明了必须是一定要在此刻现前的重大业障,仍然躲不过。因为「般舟三昧经」亦说,证念佛三昧者,若是有宿世重大定业恶报应当于今世现前受报,还是要报,不因「已经证入念佛三昧」而不用受报。如水果成熟一定会掉落地面,你如何能令果实熟透而不用落地!?同理,今生「念佛专注成就」,临终前已形成「定业成熟」,将要往生净土之兆,虽然「重大业障现前」,暂时因「心念受到干扰」而沦入「中阴身间」,但是因其在生「用功念佛已至一定程度」,必有护法神守护,只要在「神识苏醒」的当下用功念佛,心心念念想着生前所熟悉,所忆念的「净土庄严景象」,忆念甚至背诵「阿弥陀经」,仍然会因今生「定业纯熟」、生西的果实资粮已经纯熟而于「中阴身间」于佛力持续加被下,念佛至一心不乱,而超生净土。(但是死后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三、四日便应转生净土,不能拖得太久。因为拖得愈久,越会有「中阴身间」的差别因缘现前,品位也会愈低,未来生缘衔接的业感力量亦会越强、越近,而障碍往生的善因缘。)
(七)生前「散心念佛」者是否中阴身间有希望超生净土?
  然而若是生前「散心念佛」(程度不一),在没有病痛干扰下或者没有「意外事故」发生下,尚因临终受到「各种人事、情爱因素等」扰心,而甚难提起「念佛正念之心」求生净土,何况是临终重病或意外事故突然死去者,想要在中阴身间求生净土,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有具备「净土正见」的善知识引导念佛,而且比生前更加用功念佛数倍,万缘放下,「心心念念唯佛是念」,没有一点杂思妄想,只要尚未与「未来生缘衔接前」,均是处于「不定业」期间,此时只要亡者有「善根」能在「极短暂的时日下」念佛成就「正定之力」,均有希望超生净土,但是最迟不会超过死后「七日」,因为一般而言,死后七日便会有「生缘」出现,有福德、善心者甚至更早。但是也有「特例」,见后续实例即知。
  因为纵然此人临终因重病死去或因意外事故死去,进入「中阴身期间」,如果真能往生净土,也一定会有瑞相现前,如其「灵位」会显现祥瑞之相,不会有阴暗的气场弥漫灵堂,因与浊乱气场不相应故。而且不会令旁人感到害怕、不安,并且感觉其灵堂、相片呈现安祥、光明、庄严之相,令人心生欢喜、恭敬、尊重,但是不能因此「瑞相现前」而证明其人已经往生净土,因「生天」者或者转生他方「善性世界」者亦有此瑞相。甚至其人会梦示「亲人」将要于何时何日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后续自明)
(八)一般人中阴身现前绝对不是只有「个人念佛心念」的单纯问题而已
  但是莲友不可因见「中阴身间」尚有念佛超生净土的机缘,便在生前「散心念佛」,冀望「中阴身间」因超荐得力而转生净土。当知「中阴身间」超生净土者,是「特例中的特例」,是对宿世有深厚善根与今世具有净土正见用功念佛者的万分之一的「有因有缘」的「方便救拔而说」,绝对不是一般在生「散心念佛」者所能承担!?因为「往生净土」是「定业纯熟」,没有在生的「用功念佛为因」,那来「临终」的「生西业果成熟」呢?更何况生前不种「精进念佛」的修因,欲于「中阴身间」成就「生西的净业果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一般人只要「中阴身」现前,绝对不是只有「个人念佛心念的单纯问题而已」,尚牵涉到在临终之际与「中阴身间」业感相应的其他问题,如会有「其他孤魂野鬼现前干扰,在其身旁徘徊,及宿世或今世所结冤亲债主的冤魂在其临终之际现前索命,甚至在其生时便已一直跟着「在生之人」等着「见缝插针」、「乘虚而入」的情况,扰乱或破坏「其人」身心健康、家庭事业……而在生之人不知不见,犹不知「用功念佛」,尤其「堕胎者」与「五戒」俱犯者,乃至以「瞋嫉心」造下畜生业报者,更因其色身有「阴暗」磁场的显相而令其他鬼魂蠢蠢欲动,在旁跟踪欲住其身,甚至宿世冤亲债主的鬼魂就此跟上,欲夺其命…,因缘复杂,非凡夫所知。乃至有贪婪心深重的鬼魔因见「其人在生磁场甚至临终呈现的阴相磁场与其相近」,而欲伺机而动、掌控其一生的业场不令逃脱,临终勾勒其魂,令其做其鬼魔眷属……等不可预知的情形发生,非「临终之际」及「散乱心深重的中阴身期间」所能完全掌控的!?
  所以生前「精进念佛」是临终「超生净土」的保障,若是沦入「中阴身间」才想要念佛求生净土,大部分已经太迟了!纵然不能因在「中阴身间」念佛转生净土,亦可仗着在「中阴身间」的「用功念佛净业」及大众「诵念、念佛」回向之功德力投生人道或天道,或者他方「善性世界」,再转生一世至多世,亦可辗转超生净土,亦可谓善也!
(九)死后「因超荐得力」往生净土的实例
  虽然本书有一篇说「超渡是引渡者与亡者双方面的知见、心态问题」,并不容易,但是在近世之中,依然有宿世善根深厚及今世种下念佛因缘者,于突然重病死后在「有正知见者有力拔荐下」,并且亡者(中阴身间)愿意配合忏悔、发菩提心、精进念佛的各种因缘和合下,顿转「中阴身」的阴暗磁场,成为「光明的净业」,亲见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净土的实例。
  如「净土圣贤录易解(六)」说:民国、陆敏君居士。名婷瑛,原籍江苏宝山,生长于上海。生性端庄贤淑,从来不曾生气发怒,待人接物,一片慈祥。民国五十一年,与湖南张剑芬居士结婚于台北市,丈夫即劝以信佛、念佛,陆敏君虽然嘴里答应而心中未信。等到民国五十六年,忏云法师在莲友念佛团主持佛七,丈夫送她去住在念佛园内,而获皈依。于是发勇猛心,努力念佛,以大悲咒、〈普门品〉为平常的功课。每年十二月的佛七,无不参加精进念佛。平日有说法讲经,也常常与丈夫一同前往参加,从无间断。
  民国六十一年(西元一九七二年),右眼患病,开刀四次,最后在荣民总医院动手术,因视神经受震导致牵动脑血管破裂,昏迷五日而逝世。时为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亥时(晚上九至十一点),年五十七岁。张剑芬因思念痛苦,无法自己超越,家中有扶乩的沙盘和乩笔,因此有一天试用,即降乩书写一个『婷』字。很高兴是妻子陆敏君来,即问曰:「不是误死的吗?」答曰:「命也。」问:「如今住在哪里?」答曰:「住在公墓旁所焚烧的纸屋。」问:「此后何往?」答曰:「将生人道。」问:「何地?」答曰:「海南岛,仍为女众身而贫穷,只是还可以出家修行!」张剑芬于是赶紧请忏云法师到家中,为念佛开示,劝她发愿往生西方,不要投生人天道。随召请念佛团,放大蒙山,并为念往生咒一万遍,以助往生西方净土。
  隔日,再扶乩,则云:「已获见阿弥陀佛,告知于三日后将来接引,大势至菩萨持银台,观世音菩萨洒甘露,清凉润泽,一如经中所说。」问:「是否真的往生西方?」答曰:「当然是真的。」问:「往生西方后,是否可以托土地神来告知?」答曰:「可以。」并嘱咐家中不可设乩,以防鬼魂作怪。念咒圆满后,恰为第三日,即十二月初七日晚上,再扶乩,土地神到,说:「陆敏君托我来告诉你,她已往生,希望你用功念佛。」(张龄撰先室生西记)
(十)在中阴身间必须在「众善因缘和合下」才能超生净土
  按此人在中阴身间经过二十五日才因超荐得宜及自己念佛得力,超生净土,可说是特例中的特例,足以证明此人在生念佛并未成就一心不乱,乃是「散心念佛」者,才会令其在「中阴身间」飘忽了二十日左右,亦不知「自己用功念佛」,求生净土,或有其他差别因缘现前亦未可知,亦足以证明在中阴身间「未来生缘尚未成熟之际」,均属「不定业期间」,皆有转生净土的机缘,但是这必须是「宿世善根深厚」又今世在生曾经用功念佛一段期间,如其人在生时,生性端庄贤淑,从来不曾生气发怒,待人接物一片慈祥,并且曾经于五、六年间多次参加精进佛七而且勤快听经闻法(已启发菩提心念佛)所致,乃至于中阴身间超荐得力及念佛至一心不乱,才能在「众善因缘和合下」,形成「生西净业纯熟之兆」,顿转「中阴境界」,超生净土,可谓因缘殊胜,稀有、难得,不可思议!一般生前没有用功念佛,「散心念佛者」,甚至生前不知念佛者,大多是不能「往生净土」的,若欲于死去七日后至二十五日间才超生净土,是令人质疑的,若是不能因此证明其人是否真的转生净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人必因「念佛因缘」而令身心有光明显相,超脱「中阴身」间善恶浮沉不定的过渡境界,投生天界或善道,亦可谓善也!
(十ㄧ) 分辨「中阴身间」往生净土的品位
  按若是在断气后、中阴身初现之际,所获得的品位不一,不是一概而论,然通下三品莲位,甚至中品下生(如观无量寿佛经所说中品下生是特例中的特例(见中册「中品往生愿」)。必须视其宿世善根与生前以何知见引导念佛及是否有广修福德资粮,以及在生「念佛功力如何」而定,乃至于临终至断气后的「念佛心力」是否因某种因素现前而令「心识惊吓、不安、昏沉、间断念佛」?间断多久?何时持续念佛?乃至何时念佛至一心专注、求生净土……等种种因素,皆会影响「中阴身间」往生的品位。
  有人问:中阴身间往生净土,为何不能获得中品或上品果位?当知若是在生「念佛正定力成就」,便已「形成纯善定业」之果报,绝对不会「沦入中阴身间」,按大多数大善之人(生天者)及大多数大恶之人(堕地狱者),皆不会有中阴身,何况胜于天界果报的净土?试问:一位在生「念佛正定已成就」者,会有「中阴身现前」吗?
  当知纵然是「下品上生」者在生念佛便已证入「一心不乱」,何况「中品行者」?见「中册」所说,非以「观无量寿佛经所说中品往生为基准」。上品往生更须在生以六度波罗蜜自利利人,并且以般若正见引导念佛,乃至念佛定力与「空性相应」,更不会经过「中阴身」才超生净土,故莲友若是落入「中阴身间」,就证明你「在生念佛心力」犹处于『散心念佛』阶段,才会有「中阴身」的境界出现,焉能获得中品或上品往生?故知「中阴身间」能超生净土者,皆是特例中的特例。
  若是生前曾经用功念佛,而于临终前忽然遭遇意外身亡或者突然因重病而猝死,如果在「断气之际」因此「突发事件而影响你的『念佛正念』」,令「念佛心念」间断而「沦入中阴身间」,就证明你尚有障碍今世往生净土的「宿障」应当在今世现受,犹因「业障现前」而障碍「临终的心念」,不能在「命终当下往生净土」,并证明你在生「念佛功力」尚未至「一心不乱」,才会受「突发事故」影响,而沦入「中阴身间」,可以说只要「沦入中阴身间」,便会影响「往生的品位」,若能在死后当日至七日间,因善知识开示、善友助念及自心经提醒而自动念佛,因此「超荐因缘」而转生净土,其「往生品位」亦通下三品及中品下生果位(观经所说中品下生),此亦是特例中的特例。若是在生已经成就念佛三昧者,如「般舟三昧经所说」,在临终因「宿障现前」突发重症死亡或者突然遭遇意外事故死去,在「断气后」,就能因「自心念佛相续下」上品往生,不会经过「中阴身」才超生净土(包括殊胜的中品上生及中品中生者)。
  如果「散心念佛者」在死去七日后才超生净土者,品位应当在「下品下生」(而且是下品下生中较差的品位),甚至「净土边地中。」因为下品上生者,是在生「发菩提心」,毕生精进念佛,从来没有懈怠过,并且在今生念佛间便能成就「一心不乱」者所获得的品位。就是下品中生者亦必须平日经常专心念佛,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28 20:27
累积无数个日月「慈心精进」,如经文说:「十日十夜间发菩提心念佛,而且成就『念佛定心』的真实义」(见前所述),非一般散心念佛者在一生中只有在一次「十日十夜间用功念佛」所能承办,如「本书于前述『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中所举下品上生及『下品中生』者往生实例可资证明」。就是下品下生中的最下下品果位者亦须具备「以至心信乐净土之心念佛至临终之际成就「一心不乱」,才能因命终之际「十正念念佛之心现前」,超生净土,纵然是「净土边地受生」,均属「今世生西因缘定业成熟」范围(见前所述)。尤其堕入「中阴身间」,与「中阴境界相应的阴暗、杂乱的业识、业场已经现前」,欲念佛或修定至一心不乱,实属不易,非如「中阴经」所说每一个亡者在「中阴身间皆具备灵敏的神识,易于闻法、修行、超渡」(仅限于具有福德、定慧修因的正道修行人),因为现世众生大多因宿世业障深重才会承接到「五浊恶世」的业轨、业网、业缘、业果、业报,并且在现世之中,有许多「度亡实例可资证明」。
地藏经更说:「死后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
  故「散心念佛者」沦落「中阴身间」,大多因「业识昏暗飘飘渺渺」,更由于对「世间的牵挂」、「亲情的眷恋」及在不可预知的于各种差别因缘接触中,不能自主念佛,随业而转。若是能因「开示得宜、拔荐得力」,因而提醒念佛至「念佛得力」而扭转「中阴境界」超生净土,而能获得「下品下生」或往生「净土边地」,均是宿世善根深厚者及在生曾经多年用功念佛者,实属稀有、难得,令人赞叹,但是这种在「中阴身间往生净土的例子」万人之中难得其一!故现世莲友不可见在死后的二十五日犹有「超生净土」的机会,便放下心来,在生抱着「有参加念佛会念佛就好」,而平日少念佛,或者每日在家中多少有念佛就好的想法,依然对「世间俗事、情爱看不破、放不下」,而期待「死后有善知识开示、超度、助念、提携念佛」的因缘,致使广大莲友皆在平素「散心念佛」,而误解「下品修行之法」的「正确经义」(见前所述)。奉劝「有心成就下品果位的莲友」,甚至只求「往生净土边地」的莲友,一定要在平素,「发菩提心,读诵净土经典、用功念佛」才是临终「往生净土」的保障,因为今生能「超生净土者」绝对是「生西的定业纯熟」,才能在临终因「念佛至一心不乱」而往生净土,绝对不是一般人在死后于「善恶业缘浮沉不定的过渡期间」的「中阴身的散乱心念及业识」所能完全掌控的。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www.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