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故事─懺悔
本帖最后由 律貝老師 于 2012-1-31 15:37 编辑佛陀的故事─懺悔
摩竭陀國的阿闍世王因為聽信奸人的讒言,把爸爸囚進監牢,登了王位。爸爸病重,在監牢裏死去。阿闍世知道自己知錯了事,憂傷痛悔,就生病了。
他受到良心譴責,沒法安靜,只好去見佛陀,求佛陀指示自新的方法。「罪惡的來源,由於貪慾、暴躁、邪見、驕傲等心理影響,引導犯法行為。你為了要做王,貪慾、熾盛,才做出喪心病狂的事情。你應該懺悔。」佛陀誠懇的說。「懺悔是甚麼意義呢?」阿闍世問。
「懺悔是覺悟過去的事情錯誤,立即發露、改過,不再錯下去,這樣,未來就有光明安樂的生活。」
阿闍世王聽從佛陀的指示,數說自己的罪過,立誓改善,皈依三寶,做一個虔誠的信徒。業的力量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來請教佛陀:行善與造惡,有什麼差別呢?佛陀請他拿兩個壼過來,然後將其中一個灌滿油,另一個則放入一些石頭。接著,佛陀要年輕年將壼放進河裡,然後再將兩個壼都打破─很自然的,原本裝在壼裡的石頭便沉入了河底,而油則浮上了水面。佛陀對年輕人說:「你現在誠心祈禱,希望油沉入水底、石頭浮上水面看看!」年輕人雖然覺得很奇怪,但還是聽佛陀的話,誠心祈禱了好一陣子,然而對對眼前的情況並沒有任何幫助,他只好向佛陀說:「世尊!我實在辦不到呢!」佛陀微笑說道:「這樣你就了解了!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壼裡;而造惡, 就像把石頭放在壼裡。當生命結束時,善業會讓人往生善道,惡業會讓人往生惡道是一樣的。一切都是自己所造成的,無法靠外力有所改變。」智慧小語人去世後何去何從,完全決定於自己生前的所作所為。所以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面對世間萬物,起心動念和言行舉止都要去惡從善。 學生心得分享~ 宗[言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宗予:生命有很多事和你的心態息息相關,有些人瞧不起別人,人人平等,你自己又有比別人高尚嗎?修養自己人格需要很多…但人格破產,只需要做錯一件事…我們的心態只要是樂觀的…每件事情就會變得很快樂。哈佛大學指出:85%成功在於態度15%才是知識。 宗韋:我們有懺悔心,這是機本常識,我們不要犯錯就生氣。 本週弟子規~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讚美律貝老師善貼!
" 起心動念和言行舉止都要去惡從善 "
感恩教導! 阿彌陀佛! 當願眾生常自懺悔消除業障早入佛境
慚愧! 慚愧! 阿彌陀佛!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