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發表於 2017-7-20 08:41:21

0723總統府進香「你禁香我進香」逾百座宮廟集結抗議 News Wiki

0723總統府進香「你禁香我進香」逾百座宮廟集結抗議


針對政府禁香政策,雲林縣北港武德宮集結各地宮廟,發起「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聯盟,預計7月號召10萬人到總統府「進香」,目前規畫以每廟一個陣頭為單位,抗議政府滅香的政策。


7月23日的活動,預計先在中正紀念堂集結,繞行凱道周邊道路後,數百頂大轎於定點駐駕,隨後集中於凱道四周,號召民眾同時燃起手中的香,象徵守護香火,香火不能斷。


目前北港武德宮已串連嘉義新港奉天宮、嘉義市城隍廟等超過百座宮廟響應。


近年政府為改善空汙問題,環保機關輔導宗教界,減少燒香、金紙及放鞭炮,並進行監控管制。1月時,環保署長李應元呼籲政治人物於過年期間可以帶頭「滅香」,持香只拜一炷香就好,減少空氣汙染。6月中,台北市艋舺龍山寺減爐,3座香爐也僅保留1座,讓民眾以一炷香參拜「全程」。


對此,根據《聯合報》報導,武德宮主委林安樂認為,政府以環保之名,要大家拜拜香只點一支、還提倡把金紙丟到垃圾焚化爐去燒,「讓鬼神去撿垃圾,極盡羞辱之事。」看來像是要減燒,實則將來是要「斷絕香火」。


為了讓香火能延續,北港武德宮曾結合國內知名的製香廠推倡燒好香運動。林安樂表示,環保署資料指出汽機車占全國汙染總源3成以上,焚香燒金紙僅佔全國汙染總源0.3%,政府為何抓小放大、縱惡罰善?


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則指出,「環保署針對空汙問題多管齊下,並沒有要拿誰開刀之意,」提倡減少焚香和封爐,也只是輔導和規勸並沒有強迫。「最近環保局針對各大寺廟進行空氣品質調查,也只是研究,別無他意,政府尊重各種信仰。」



熱門新聞 發表於 2017-7-20 08:59:28



減量是從1990年代開始,臺灣社會就出現的共識,換句話說,燒香與燒金早就有明確的改善與減量。但很明顯的,新政府上任以後,對民間信仰只有濃濃的改造意識,並不在乎正在進行式的民俗發展狀況,甚至也不管文化自主性,不斷透過國家機器的力量,侵擾寺廟管理人,無孔不入地想要停止焚燒。減量是目前民間信仰常有的自我提醒,但鼓吹封爐與禁止,絕對是過度的干預與侵犯了。


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汙染源,排不上名次的香金卻被限制壓抑的最嚴重;如果要講維護產業經濟,禁止金香影響的不是只有民間信仰,至少就直接涉及金紙、香、蠟燭、佛具等產業鏈,另外也涉及紙業、運輸業、印刷業等等,最近常有人在說:「減量是環保、禁止是無知」,不斷用國家力量干預民間信仰,到底是「環保署」?還是「無知署」呢?


曾有民進黨立法委員意圖推動在香品與金銀紙包裝上,模仿香菸包裝印製致癌警語,後經抗議認為對神明不尊重,且有其他立委反對才作罷。最近如火如荼正在展開的「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修正案,在完全不看污染源比例原則情況下,規範內容遇到工廠與日常生活中其他汙染源,都是明文「宣導」及「減量」,遇到香與金銀紙,則直接要求禁止焚燒,處處充滿對民間信仰的偏見。


臺灣在日本殖民與戰後獨裁戒嚴時期,都曾經由官方力推禁燒金香的政策,解嚴以後,1990年代起則因應環保意識興起,開始出現減燒、減量的金香策略,民間信仰廟宇也大多配合,甚至2006年政府推動集中焚燒,也都有具體成果。近幾年來,減量與減燒已經不再是政府官員的目標,由環保署帶頭透過口號政治,以環保之名推出幾項刻意針對燒香、燒金紙的「滅絕政策」,在各縣市政府陸續配合落實之下,已經引起不少討論。比如時常可見的「以功代金」、「以米代金」宣傳,或是委託行銷業者製作廣告播送,宣導不燒香與不燒金等等,一連串將民間信仰視為空氣污染仇敵的態度,令人咋舌。


環保署在上個月曾與金銀紙業者開過一次閉門會議,明確坦承所有政策與宣導背後,除了非常粗略的排碳量估算以外,根本拿不出實際有信度的數據證據出來,反而被經濟部的國家標準檢測打臉。2006年開始,臺灣的香品與紙錢產製早就必須依照國家標準CNS15047進行製造、檢驗,截至目前為止,經濟部仍不斷進行抽驗,臺灣香品與紙錢的革命早就有非常良好的成果,反而是需要講求數據與科學實證的環保署與環保單位,被特殊信仰偏見綁架,至今還在狀況外。








縱然有廟宇為了維持寺廟空間神聖性,不敢隨意減爐,卻也早就因應時代變化,特意減少香枝數量,從過去每爐三柱,到今日常見的每爐一柱。絕大多數宮廟都有明顯減量。比如北港朝天宮就減至七爐七柱,大甲鎮瀾宮只有四爐四柱,松柏嶺受天宮以前有十多個香爐、每爐三柱香,現在改為五爐九柱香,甚至不僅減少線香爐,也會減少香抹爐、香環爐的使用。粗略推估,晚近30年來,臺灣民間信仰的焚香減量,恐怕至少都達到六成以上。這都還不包含金香產業自我改革發展,自1980年代開始為環境保護所做的努力。


環保署其實從未面對真實社會變化情況,只以污染為由,奉拜環保主義大神,利用大眾傳媒形構偏見、汙名化民間信仰。這使民間社會常有人說現在信環保教的,恐怕都比信民間信仰的還要沉迷,似乎不讓民間信仰廟宇儀式被全面替代或消失,絕對不會善罷干休,改造民間信仰就能拯救空氣汙染。其實環保署與跳出來攻擊民間信仰的許多環保教徒,除了展現他們信奉環保教義的意識形態以外,所有對香金的指控,都是一種推測,藉由官方立場與政治口號來包裝,不僅數據不明確,也沒有嚴謹學術研究基礎來深度闡釋。




這等利用國家機器惡意干擾民間文化運行的霸權心態,徹底展現在環保單位屢次發廣告、騷擾宮廟的行徑與座談會的發言上。明明民間社會逐年減燒,環保單位公開的燒金總量數字仍可以不斷提高,比如2015年宣稱燒掉15萬噸的金紙,到了2016年改口為24萬噸。甚至進一步利用媒體宣傳說碳排放量等於2萬輛車,乍看之下煞有其事,但事實上,根據公路總局的統計數字,2017年5月領有牌照的汽車總數,高達788萬輛,機車有1370萬輛,這數字都還未含臨時車、軍用車及未領照車輛,一整年的燒金數量與大眾汽機車使用狀況相形之下,根本微不足道矣。顯而易見,環保署根本只是在玩弄數字遊戲,更何況汽機車排放廢氣製造的毒害與汙染,遠遠大於金香焚燒。




這幾年環保署變本加厲地不斷擴大宣傳經費,光2017年農曆過年期間,短短一個月耗資95萬元推播217次宣傳拜拜不燒香的廣告,榮登環保署晚近兩年公開資訊中,使用公務預算購買廣告單筆數字之冠。更有甚者,「改善風俗」這種只出現在獨裁戒嚴時期的政令口號,也可以拿來編列2.1億元。信仰文化其實從來沒有此優彼劣的問題,但是環保大神卻總是認為民間信仰需要被改「善」,當環保大神漫無止境地擴張,失卻的恐怕是民俗本真性與文化價值觀。








只想操弄議題不想解決問題:環保署於去年(2016)底開始,在一些法規討論裡都特別提到限制燒香金、禁放鞭炮等字眼,甚至發函寄送「大型民俗宗教活動管理辦法」,於公文裡夾帶寺廟封爐的建議,第一時間便就引起許多金香業者抗議。只是環保單位面對陳情,都只會說他們沒有強制,只是「建議」,卻從來不檢視自己作為國家單位,隨便一紙公文的附件,就能鑄成嚴重誤會。又即使知道產生誤解,卻也從來不願意主動澄清,心態昭然若揭。






尤其,環保單位不是只有進行思想改造上的「潛移默化」,也實質地不斷騷擾宮廟,一下子跑去廟裡傍著香爐檢測數據,一下子進行宮廟約談,甚至辦理所謂宗教座談會,卻只有「鼓勵禁香」「減燒」的單一觀點灌輸。實然之,由過去到現在,不僅從來沒有一位民俗學者被徵詢過專業意見,也從未獎勵民間信仰廟宇改善排風設備,協助研發良好精緻的焚燒金爐設施等等。相較於環保署時不時補助汰換運輸車輛、獎勵鍋爐改善等等,民俗社會被打壓最慘,豈不令人有薄此厚彼之感?改善風俗計畫的2.1億,如果拿來改進宮廟焚燒設備,恐怕都比拿來改造民俗還要有價值,環保單位諸多施政既缺乏文化脈絡理解,又強加覆蓋官方意識型態,自然讓民間底層社會感覺受到侵犯,引起強烈反彈。


比如,以米代金或以功代金政策,就是完全忽略民俗思維當中的香火觀。民間信仰焚燒金香,是長期以來漢人民間信仰重要的物質基礎,金、香、炮、燭、酒是建構祭祀文化的基礎元素,橫跨聲音、影像、氣味等知覺感受。使用這些物品,超自然意念就可以具象化,讓神明可觀、可觸、可驗、可想。人畢竟有他依憑的生物本性,有這些物質基礎,才能建構神靈想像,這絕對不是用「米」、「功」或「心」可以取代。縱然是其他宗教,也都必然要使用香與火,甚至也使用水、風、植物或符號,才能表現神的存在。


漢人民俗信仰觀認為,香火代表著靈力,有香火才有神,許多「神明會」甚至不需要有神像作為膜拜對象,只要有香爐就能形成信仰輪祀的網絡。幾百人、幾千人共同輪流祭祀香爐,這在民間社會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有許多臺灣人的祖先是從中國漂洋過海來臺,移民們不見得會攜帶神尊,但為了延續香火不斷,就會使用香火袋,祭祀著象徵神明的香火,那麼就能到一個嶄新的地方,獲得神靈祝聖、開枝散葉。也就是說,香火通常不只代表神或靈力,更是社會發展、生命永續的象徵與反映。俗語說「萬年香火、萬代香煙」,除說明香火象徵人丁興旺,也具體表達出香火不能斷絕的深層民俗思維,這絕對無可替代。




除此之外,這幾年集中焚燒政策不斷發展擴張,只是具體方式也因缺乏文化脈絡,常令民間社會感到啼笑皆非。雖然環保署說明有請道士淨化鍋爐,但確實就是與焚燒垃圾的場所在同一個地方,有些縣市環保局甚至假意收了清明節用的金銀紙錢,卻連燒都不燒,根本就是把這些祭祀物當作垃圾看待。




是誰逼宮廟走上街頭?


缺乏對文化脈絡的深層理解,才會製造出許多不當的替代想像,再加上不斷惡意騷擾,自然使宮廟管理人有危機意識,進一步被逼迫走上街頭。宮廟在臺灣民間社會向來是生活文化非常重要的精神中心,從歷史發展來看,往往都是被逼迫到底線的時候,才會產生抵抗的力量,過去無論是抗清、抗日、抗威權,反核四、反六輕、反五輕等等,宮廟走上街頭,彰顯著底層社會最大的焦慮與無奈。




日常生活中迫切急需解決的汙染源那麼多,環保署真的有需要不顧民俗文化本質,刻意忽略民間社會自理、自律的可能性,不斷舉著假環保大旗,挑選最無傷大雅的民間信仰,透過粗暴的手段來操作政績嗎?






在現實生活中,燒金香與炮竹的傳統儀式隨著時代的進展與環保的呼籲,民間社會早就不斷的自我修正與改革。民俗信仰有它深層運作的內在邏輯,會隨著社會的變遷緩慢更迭,這不代表著民間社會沒有反省、對環境沒有關懷,更不意味著國家機器可以毫無忌諱地介入干預,施加各種文化干擾,任意變造與阻斷民間社會的自然發展。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0723總統府進香「你禁香我進香」逾百座宮廟集結抗議 News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