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4-2-25 20:05:43

佛说四念处诸经集第四〇卷

敬摘自《佛说四念处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益语。见世俗语。世俗睡眠。世俗事业。世俗戏论。应当远离。是为过失。以要言之。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应当观察名闻利养发生贪染破坏正念。于得不得勿作高下。又应观察名闻利养。起愚痴暗作悭种类。发生谄诳资益己身。无惭无愧离四圣种。如诸佛说。名闻利养应善观察。起诸骄慢轻慢师尊。是魔罗分。一向放逸破坏善根。如金刚雹及霹雳火。又名利者。化知识家多种爱乐诣非亲里。而复起恼迷覆知觉。向所爱事倍生忧戚。又名利者。失四念处减劣白法坏四正断。由前后利养破坏神通。远离善人近恶知识。于他眷属常爱合集。又复远离无量禅定。堕大地狱琰魔罗界畜生胎藏。应观察名闻利养如天授水。佛言。慈氏。彼名闻利养有如是等行相。菩萨应当如实观察。以观察故。无有厌怖亦无悔恼。所以者何。于是行相无厌怖者。得无过失。唯乐佛法得无间断。在家出家随所守护。若天若人。住清净心得无惊怖。设堕一切恶道不为逼恼。远离咒诅解脱魔境得无倾动。诸耽湎者之所敬仰。住...(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名不可得空。此不可得。谓色等相不可得故。但有诸业性。是名无相空。若人若法彼自性空。是名自性空。于诸性中离取舍性。名无性空。彼无性者谓离蕴等无别性故。若离蕴等自性起空分别者。是对碍相即名无性自性空。若彼如是分别尽处。即能解脱色等系缚。无复分别有无边分。离蕴等取舍。是即一相。而彼一相性无有二。彼如是故即于波罗蜜多安住一境。自性空理离戏论相。是即无我真实所观。
  所言菩提分者。即三十七菩提分。谓四念处乃至八正道。四念处者身受心法。此中身念处者观身无有种种积集而无所著。离取舍相等。是名身念处。彼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亦如是观。又复即此法念处中。若于内外中间而分别者别有三种。谓精进定正念此。三相应即能观察诸菩萨最胜菩提心及施等善行。于一切法中得无我相应。此念最胜。如是略说名四念处。所余诸法亦如是知。
  四正断者。谓是所对治非菩提分。即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此名勤断二不善非所对治。是菩提分未生令生已生令增长。此名勤修二善。如是略说名四正断。
  四神足者。谓欲精进三摩地慧。如是相应行增上所得果。以其所得而观欲等所缘。谓四种三摩地。而彼身心离诸所依住离贪想。依止寂灭无所作行。如是略说名四神足。
  五根五力者。即了知一切相果。谓信精进念定慧等增上相应根力。...(第1299部~集大乘相论二卷)


...令不生。此名勤断二不善非所对治。是菩提分未生令生已生令增长。此名勤修二善。如是略说名四正断。
  四神足者。谓欲精进三摩地慧。如是相应行增上所得果。以其所得而观欲等所缘。谓四种三摩地。而彼身心离诸所依住离贪想。依止寂灭无所作行。如是略说名四神足。
  五根五力者。即了知一切相果。谓信精进念定慧等增上相应根力。如是略说名五根五力。
  复次此中如是等所修即二觉了分。谓暖顶位。暖位修四念处。顶位修四正断。又复有二胜觉了分谓忍世第一法。忍位修四神足。世第一位修五根五力。彼如是等无所作行。最上真实。信等根力为见道缘行相。应知彼见道所修谓七觉支。
  七觉支者即念觉支乃至舍觉支。此中念觉支者。谓利众生证菩提愿。现前正念无忘失相。择法觉支者。谓于我法自性决择为相。喜觉支者。谓自所修道得无漏因生喜乐故轻安觉支者。谓如其所证真实法性。非菩提分种子而舍离故。身业心业得轻安故。定觉支者...(第1299部~集大乘相论二卷)


...八种诸结使  如是等法行三界
  以一百八明智慧  思惟十二之深义
  若人能知法非法  是人则得无量乐
  若有能知二种相  思惟二八特胜行
  思惟十六特胜已  是人远离众恶道
  若人能见二种道  是为四法究竟人
  已得超越四流海  是人觉悟无众恼
  能善修行八圣道  十力之义善知见
  善知二苦之因缘  是人则到无生处
  若人善达二谛义  能善思惟四念处
  能观过去未来世  不为魔网所障碍
  我为恶业之所使  远离众善白净法
  到诸饿鬼世界中  自造恶业痴所惑
  如是有诸饿鬼。利根智慧。有少善业。忆念本行。数数呵责诸饿鬼等。虽复呵责诸饿鬼等。然其恶业。犹不得脱。乃至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命终。生于人中。常行山崄。随逐群鹿。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见冢间住诸饿鬼等。...(第0675-02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是一切天众。亦自利益。亦利益他生死行众生。种种方便。为之说法。令诸众生心得淳熟。我已如是。说十五法。我今次为诸天众等。说十六法。阿那般那出入息法。分别四圣谛。方便自因之相。云何名为次第说也。是修行者。观于自身。缚心猕猴。诸天子。云何缚于觉观心之猕猴。缚何等心。所谓缚识。如是一心。次第观身相。观身循身观。染不染无记观。受善受循受观。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观。受自相观。法循法观。善不善无记。如自相。是名四念处。是修行者。入如是法。一心观察一切有为。自相寂灭。观四念处。是四圣谛相。如是念处。遍一切处。所谓次第行相。常无常。合和聚散。空无作者。空无我者。破坏衰恼。如是观苦无常。见四念处已。观四圣谛自相。如实观察。生于暖法。从于暖法。生于智慧。譬如钻火。先见烟相。后乃见火。如钻如燧。先生热气。后乃生火。以信乐故。于一切烦恼无知法中。未来能生圣法毗尼。亦复如是。以十六种观四圣谛。如是暖法。云何生耶。云何观于四圣谛耶。诸天子。所谓是苦圣谛因缘有故无常。败坏故苦。离人故空。不自在故无我。如是四种分别。观苦圣谛。行者观苦圣谛已。观集圣谛。四种分别。云何分别。所谓行相续转故。集相似果流转...(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彼出家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于天人前。转于无上微妙珐輪。此梦是彼于先瑞相。
  又复大王所梦。太子在迦毗罗城之中央四衢道内。手执一捶。击大鼓者。彼出家已。证得菩提。转珐輪时。诸天各各扬声唱言。其音上彻乃至梵天。传相告知。响遍色界。此梦是彼于先瑞相。
  又复大王所梦。太子在迦毗罗城之处中楼上而坐。四面散掷种种宝者。彼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于诸天人八部众前。当散如是众妙法宝。谓四念处。及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种种诸法。此梦是彼于先瑞相。
  又复大王所梦。去此迦毗罗城。其外不远。见有六人。举声大哭。手拔发者。太子出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菩提已。而于彼时。有诸六师。其心应当生大忧恼。所谓富兰那迦叶摩婆迦罗瞿奢子阿耆那只奢甘婆罗波罗浮多迦吒耶那那阇夷禆耶私致只子尼乾陀若低子等。此梦是彼于先瑞相。
  尔时作瓶天子。为净饭王。解说梦已。白大...(第0676-02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记。此人内有智性。习功德本。于法增进。善心成办。故曰贤士明记。此人不久之间。智慧成就。入无为处。寂然宴静。涅槃安乐。第一义道。故曰趣道之法幢。建念义之志者。是杖有三鬲。见三鬲重。则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三灾老病死。则除三毒贪嗔痴。念三界之无常。则信重于三宝。除三恶。断三漏。净三业。欲具三明。入三解脱得三念处。通三达智。故立三鬲。以相重也。复有四鉆者。用断四生。念四谛。修四等。入四禅。净四空。明四念处。坚四正勤。得四神足。故立四楞。通中鬲五。用断五道苦恼轮回。修五根。具五力。除五盖。散五阴。得五分法身。故立五也。十二环者。用念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修行十二门禅令心无患。三重四楞合数成七。以念如来七觉意法。成就七圣财。通鬲钻八用念八正道。得八解脱。除灭八难。故用八也。略说锡杖其义如是。汝当善持。迦叶白佛。如是世尊。如圣法教。
  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三世诸佛法同是也。佛言。有杖是同...(第0687部~佛说得道梯隥锡杖经一卷)


...家缘。覆慧眼故。从生至生。常盲无目。不见三界。缘障出家故。出家应见五阴二十我见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坏正见故。所生常盲。不见正道。出家应见一切法聚善法住处。应观诸佛清净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缘故。所生常盲。不能睹见佛法身。以因出家应具沙门形貌及与持戒清净福田种佛道因破出家故于善法中断一切望。由是罪缘。生生常盲由毁出家故。出家应善观察一切身心。皆苦无常无我不净破他出家。为作留难。则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见四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趣涅槃城。是罪缘故。所生常盲。乃至不见空无相无作清净善法向涅槃城。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应当成就如是善法不应破坏善法因缘。获如是罪。谁毁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门正见因缘者。终不能得见涅槃城。所生常盲。若复有人满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若有颠倒淫姊妹女。不应淫...(第0771部~佛说出家功德经一卷)


...轮者数有五百。为其说法。亦无有益。唯愿天尊。为我分别说此比丘往昔因缘。阿难问时。佛即微笑。有五色光。从口中出。绕佛七匝。还从顶入。告阿难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解说。阿难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阿难。此迦絺罗难陀比丘。过去久远无数劫时。有佛世尊。名曰然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法中。有一比丘。名阿纯难陀。聪明多智。以多智故憍慢放逸。亦不修习四念处。法身坏命。终堕黑闇地狱。从地狱出。生龙象中。五百身中。恒作龙王。五百身中。恒作象王。舍畜生身。因前出家持戒力故。得生天上。天上命终。来生人间。前身读诵三藏经故。今得值佛。由前放逸不修四念处。是故今身不能觉寤。尔时迦絺罗难陀。闻佛此语。即从坐起。合掌长跪。白佛言。世尊唯愿天尊教我系念。尔时佛告迦絺罗难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汝于今日。快问如来灭乱心贼。甘露正法。三世诸佛。治烦恼药。关闭一切诸放逸门。普为人天。开八正道汝好谛观。莫令心乱。佛说此语时。众中有五十摩诃罗比丘。亦白阿难。世尊今者欲说除放逸法。我等随顺欲学此事。唯愿尊者。为我白佛说此语时。佛告诸比丘。非但为汝。亦为未来诸放逸者...(第0774部~禅秘要法经三卷)


...密屋无鸟雀声处。佛告阿难。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此观者名得地大观当勤系念。慎莫放逸若修不放逸。行疾于流水。当得顶法。虽复懒惰已舍三涂恶道之处。舍身他世。生兜率天。值遇弥勒。为说苦空无常等法。豁然意解。成阿那含果。佛告阿难。汝今谛受地大观法慎勿忘失。为未来世一切众生敷演广说。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得此观者。名第十四地大观竟。亦名分别四大相貌。复名见五阴粗相。有智慧者。亦能自知结使多少。四念处中。名身念处唯见身外。未见身内。身念处境界四分之中。此是最初。得此观者。身心悦乐。少于诤讼。
  佛告阿难。此想成已。次当更观身外火。从因缘有。有缘则起。缘离则灭。如此众火来无所从来去无所至。恍忽变灭。终不暂停。作是思惟时。外火即灭。更不复现。复当思惟。外诸水等。江河池流。皆是龙力变化所成我今云何横见此水。此诸水等。来无所从来。去无所至作是思惟时。外水不现。复当起念。此风者与虚空合诸龙...(第0774部~禅秘要法经三卷)


...。有紫金光。共相映发。成众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犹如印文。炳然明显。微妙清净。不可具说。手执澡瓶。住立空中。瓶内盛水。状如甘露。其水五色。五光清净。如琉璃珠。柔软细滑。灌行者顶。满于身中。自见身内。水所触处。八十户虫。渐渐萎落。虫既萎已。身体柔软。心意悦乐。当自念言。如来慈父。以此法水上味甘露。而灌我顶。此灌顶法。必定不虚。尔时复当更起想念。唯愿世尊。为我说法。罪业除者。闻佛说法。佛说法者。说四念处。说四正勤。说四如意足五根五力。说七觉。说八圣道。此三十七法。一一分别。为行者说。说此法已。复教观苦空无常无我。教此法已。以见佛故。得闻妙法。心意开解。如水顺流。不久亦成阿罗汉道。业障重者。见佛动口。不闻说法。犹如聋人。无所闻知。尔时复当更行忏悔。既忏悔已。五体投地。对佛啼泣。经历多时。修诸功德。然后方闻佛所说法。虽闻说法。于义不了。复见世尊以澡瓶水。灌行者顶。水色变异。纯金刚色。从顶上入。...(第0774部~禅秘要法经三卷)


...一子。遇患多时。唯愿大师。救疗此患。设得愈病。今我家中。大有财宝。犹如北方毗沙门天王。若子得差。唯除我身。一切奉上。不敢违逆。时彼良医。告长者言。汝今能造七重闇室。极令深密。然后可令汝子服药。服此药已。不得见人。不向他说。轻四百日。儿乃可差。佛告阿难。佛灭度后。佛四部众弟子。若修禅定。求解脱者。如重病人随良医教。当于静处。若塳间。若林树下。若阿练若处。修行甚深诸贤圣道。当密身口于内心中修四梵行。修四念处。修四正勤。修四如意足修五根。修五力。修七觉道。修八圣道分。修四禅。修四无量。心游入甚深无量空三昧门。乃至得六神道。如是种种胜妙功德。但当一心密而行之。慎勿虚妄于多众前自说得过人法。若说得过人法。如上所说。必定当堕阿鼻地狱。为告阿难。我般涅槃后。初一百岁。此不净观。行阎浮提。摄放逸者。令观四谛。一日之中。修无常观。得解脱者。如我住世。等无有异。二百岁后。此阎浮提。四部弟子。二分之中。一分弟子...(第0774部~禅秘要法经三卷)


...智者求解脱  外谛不应知
  若人见圣谛  免恶道胜法
  离过无染浊  常行四等心
  众苦所遍满  解脱三界狱
  聪慧求涅槃  应须见圣谛
  持散偈曰。
  弟子及沙门  免难畏恶道
  过失与邪执  师尊破显梵
  云何圣谛。唯有四种不减不增。答此问非问。一切处如是无穷故。复次身见断见常见无事见。为对治此四。是故圣谛有四。复次为对治四倒故说四谛。犹如四念处。复次为离四种邪执事故。由一切众生有四种邪执。何者为四。谓果因解脱方便邪执。一果邪执者。我见念爱业所生阴界入等。不净臭秽犹如死狗。三苦火随烧。无常金刚之所破坏。我我所者使作者受者。使受者之所远离。此中净乐常我执。是果邪执。为离此执故说苦圣谛。二因邪执者。谓世主梵王自在人。双时自性定自然非因宿业亡尊曰宿药地水火风邻虚空等。此非因不平等因执为生因。是名因邪执。为离此执故说集谛。三解脱邪执者。归五...(第1254部~四谛论四卷)


...苦种苦根苦界苦受等。依坏行苦说亦如是。依一切受说苦。若无常是苦故。说一切有为。或依行苦说生起。是苦有生是苦色生。即是苦生。或说是苦谛。以种种意说苦。是故皆不相违。复次无变异故。依涅槃说一切有为苦苦田故。苦相相应故。故苦四谛义不失。汝问。复次增一中说。安立诸法从一至二乃至众多。云何谛义独不增一者。答义真实故。无颠倒故。佛说一切皆名为谛。虽一二三名为增一。谛无增一。为分别谛观故说有四。为安立智及相故如四念处。如前因缘成立四谛。是义应知为知圣谛故四。知苦有因即得见法。如经中说。若人见十二缘生名为见法。通达出世十六相。皆由见谛故。系属因缘是无常义。譬如鼓声。以难陀经为证。若无常是苦。若苦是无我。若无我是空。若人知此则得见法。通达十六相。得灭惑离苦。以是义故。圣谛有四。复次最上品故。不共智境界故。故无增一。如问复次四相不同。云何一时而得并观者。答由想故。经中说。修习无常想。拔除一切贪爱。是想境界即是...(第1254部~四谛论四卷)


...念亦不成。如见牛不忆马等。若智一念亦不成。无后智故。及此三义则名为念。又释若不相关则他见他不得忆。如此人见彼人不忆。若因缘相关则他见他得忆。譬如童子少壮老弱智念得随逐生。复次譬如种子。不相关故。麦种不生谷芽。若因果相关而有异者。是谷类等种子芽茎支节叶位得随逐生。若一念亦不成。因果不立故。如种子恒一芽则不生。由相关不异不一故念得成。汝问。若一切诸法皆是念处。念根即是念处则义不相应。答今论所辩。念根即四念处。但不以境界分别根故。譬如智根智量。
  复次念处有三种。一自性念处。但生忆念譬如王。二杂念处。若法能助于念。亦名为念。如王臣佐亦得王名。三境界念处。由念缘此起。亦得名念。如王住处。是故念根即是念处。义不相违。汝问。若念独自不能守一法者。云何经说。有念一守者。答念是守护中第一增上缘。故说一守。譬如王胜。如经言。一切诸法念为增上缘。为守护故。复次一念能护一切行。故说一守。如经言。是念行一...(第1254部~四谛论四卷)


...觉。何法为觉。以尽智无生智名之为觉。由三种人成三品觉。谓声闻菩提。辟支菩提。无上菩提。能灭无明令无余故。是自事已作不复更作。如实觉故。是名为觉。助者。三十七法随从尽智无生智故名为助。由名故说三十七。不由于体。今论所辩体唯有十。谓信精进念定慧喜轻安舍戒觉。阿毗达磨师说。体有十一。即开戒为二。所谓身口。复有阿毗达磨师说。体有十三。谓足欲及心故。经一切所得法。皆是助觉。但此十既胜故偏举之。言三十七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八圣道。七觉分。问此七科助觉安立何处。答凡有四位。一初发行位。二通达位。三见位。四修位。问次第云何。答是观行人已住于戒。已能了别生死过失涅槃功德。离四谛观无别方便。能了知此过失功德。为摄多境散心令住一处。为生对治伏四颠倒。令心如理入四谛观。是故在先观四念处。由四念观已别诸法可取可舍。为取善舍恶故。次修行正勤。因四念观正勤得成。由正勤观惑障已净。助法已立心随意住故。次立四如意足。由此定力。于不疑境心有增上。由此信故。于不懈怠心有增上。由此精进所得善心。有助无障。于不忘境心有增上。由此念故摄在一境。于无散中心有增上。由此定故。如实观境心有增上。由当体增上故。于不退位。心有增上。由不退故。于通达分心有增上故。次立五根。是五根增长至最上上品故。下惑不能破...(第1254部~四谛论四卷)


...上。由此念故摄在一境。于无散中心有增上。由此定故。如实观境心有增上。由当体增上故。于不退位。心有增上。由不退故。于通达分心有增上故。次立五根。是五根增长至最上上品故。下惑不能破故。余世间法不能胜故。无流心次第缘故。不退圣位故。以是义故。次立五力。已见彼此得失。已得真路。已得决心。已得眼。已得足。由五力故得出世行。故次立八圣道。由八圣道破见谛惑已。得近尽智无生智故。转此道名七觉分。是故次第立三十七。四念处观是初发行位。即解脱分。四正勤名忍位。四如意足是名位。五根名相位。五力名第一法位。此四通名决了位。八圣道名见位。七觉分名修位。尽智无生智名究竟位。是果非因故。不立为道。复次此道或说名梵轮。梵轮者。佛世尊及弟子所转故。此圣道有六种义。譬之如轮。一速疾行。谓或一心。或十二心。或十五心。遍行三界四谛故名速疾。二舍此到彼。谓舍世间到出世间等。三上下行故。谓或在法忍。或在类忍等。四从此至彼。谓从师师相...(第1254部~四谛论四卷)


...一。由此因缘前定不失能进后定。
  有三摩地多行相是散乱者。如有一类。思惟非常。修未纯熟。复或观苦。或观空。或观非我。其心散乱流荡不住。不专一境。由此因缘前定退失后定不进。
  有三摩地多行相非散乱者。如有一类。思惟非常。修已纯熟。复或观苦。或观空或观非我。心不散乱。不流不荡安住守一。由此因缘前定不失能进后定。
  有三摩地多所缘多行相是散乱者。如有一类。思惟身是非常。修未纯熟复观受是苦。心是空。法是非我。其心散乱流荡不住。不专一境。由此因缘前定退失后定不进。
  有三摩地多所缘多行相非散乱者。如有一类。思惟身是非常。修已纯熟。复观受是苦。心是空。法是非我。心不散乱。不流不荡安住守一。由此因缘前定不失能进后定。
  云何无明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契经说不达不解不了知故。名为无明。不正知亦以不了知为相。或有生疑无明即是不正知性。是则二种体无差别。欲令彼疑得决定故。显此二种其体各别故作斯论。云何无明。答三界无智。此说应理。谓三界系无智具摄诸无明故。若作是说不知三界名无明者。则应不摄缘灭道谛二种无明。彼不...(第1256-03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问曰。此处言除去色想。四大犍度。亦说除去色想。如波罗延说偈。
  除去色想  能断欲爱  于内外法
  无不见者
  如众义经说偈。
  亦不有有想  亦不无无想
  如是除色想  能断渴爱因
  如是等有何差别。答曰。或有说者。此处说除去色想者。除下地色想四大犍度。言除去色想者。除有对色。如波罗延众义经所说偈。除去色想者。断缘色爱。或有说者。此处言除去色想者。是四念处四大犍度。言除去色想者。是身念处。如波罗延众义经所说。除去色想者。是法念处。复有说者。此处言除去色想者。是四无色定及三未至四大犍度。言除去色想者。是第四禅。波罗延众义经所说偈。除去色想者。除爱缘色。复有说者。此言除去色想者。此内外道。共除色想法。余三是不共除色想法。
  世第一法当言。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复为止彼人意言世第一法是欲界系故。复有说者。先已说世...(第1257-01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作是念。我本从何来生此间。自知本在佛法出家。次作是念。无化我者。我今应往作不利益事。破坏佛塔及诸精舍。杀诸比丘。当于尔时。佛神力故。有如来像。当立其前而告之言。马师满宿。我有四句之法。汝欲知不当知。今苦汝等过。非我咎也。我应作者。皆已作之。而汝今者。自为邪行。欲止彼龙嗔恚缠故。令守护佛法。是以告言当恣汝意。问曰。云何名四句法。答曰。或有说者。是四谛法。何以故。彼二人以不见谛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念处是。何以故。彼二人以颠倒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正勤是。何以故。彼二人者。多懈怠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如意足是。何以故。彼二人者。不能积集诸善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圣种是。何以故。彼二人者。贪着利养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沙门果是。何以故。彼二人者。实不得沙门。而言我得四沙门果。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善是(一善知界二善知入三善知缘起四善知处非处)。何以故。彼二人者。愚于因果故。造...(第1257-01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答曰。不一切也。众生凡有三种。一有期心。二除期心。三断期心。有期心者。清净持戒者是也。除期心者。所作已办阿罗汉是也。断期心者。犯戒者是也。以彼无有期心。无除期心。但有断期心。是以世尊。而呵啧之。其余众生。断期心者。亦与彼同。如说乃至无有少许暖法。问曰。此暖善根。最胜微妙。住寂静地。今者何以言少耶。答曰。以于达分善根中最是微小故言为少。复有说者。以是见聚善根后边生故。故言少许(见聚善根者谓安般不净四念处也)。此四种善根。所谓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名为达分。亦名观谛。亦名修治。亦名善根。言达分者无漏圣道。是达此善根。随顺彼法。羽翼彼法。是彼法性分。故言达分。观谛者。以无常等行观谛察谛。故名观谛。修治者。为求圣道及果修治。此身除去秽恶。欲为法器。犹如农夫为求子实修治田地除去恶草。彼亦如是。故名修治。言善根者。圣道言善。涅槃言果。此诸法等。是彼初基始立之本。故名善根。问曰。此暖等善根。有何差别。...(第1257-01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4-2-25 20:07:05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闇,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I1Ng==/playlists?spm=a2hzp.8253876.0.0&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说四念处诸经集第四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