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4-2-24 12:54:42

净公上人关于典故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2241252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典故的讲记敬摘点滴


...一种。另外,阿赖耶识里头这个不善的种子,牵引你到地狱去受果报,地狱寿命长,什么时候能出离?都很可怕!「又《诃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凡夫愚痴,没有慧眼,不明事实真相。「女色者,世间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多少人堕落在这个当中。又说,「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我们读历史,看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你看到最后那个皇帝,亡国那个皇帝,他什么原因亡国?与女色有密切关系。皇帝只要一迷恋女色,不在乎朝政,这个朝代就会灭亡。看上古夏商周三代,末代的君王都是因为贪恋女色而亡国;春秋战国时代,吴王夫差迷恋西施,亡国了;近代的满清,咸丰皇帝迷恋慈禧,家破国亡。我听人家说,慈禧临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告诉大家,不希望女子再参政,大概她自己也晓得,满清亡在她手上,说了这么一句良心话。
女人能兴起一个国家,能亡国,所以中国历代,教育,教子教女,教女重于教子,这个很有道理。中国古代,父母、老一辈的,对教女孩子比教男孩子严格,是有道理的。三代夏商周,都是有贤女兴旺国家。周朝是历史上最好的典范,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妃子太姒,所养的儿子都是圣人,大圣,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最称赞的。中国人称妻子为太太,典故从这里来的。女孩子出嫁要以三太为榜样,向她们学习,圣人的母亲,要把儿女教成圣贤,这是五伦里头夫妇有别。结婚了,夫妇建立一个家庭,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两桩事情,第一个是生活,所以男子负责这个工作,出外谋生;女子在家庭里面,叫相夫教子,这是她的职责。相夫把家管好,最重要把小孩教好,小孩能不能成圣成贤,全在母亲的教育,我们常讲扎根的教育。
这个扎根,周家是从怀孕开始,胎教。怀孕了,念头要端正、要纯洁,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当然那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现在我们知道,念佛的人好,念佛,诵经、念佛,这个念头太好了,对小孩有很大的帮助。言行举止,那就是完全落实《弟子规》,胎儿能感受得到。小孩出生了,要把《弟子规》天天做出来,让这个小孩看见、听见、接触到,小孩学《弟子规》是这么学成的。他每天看,看了三年,根深蒂固,那就养成了圣贤的基础,这是母亲的功德,这是大事一桩。所以妇女在中国古代,她地位很高,你家里能不能出人才全靠她,她的重要性比先生高多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就这个意思,三岁养成的这种品德,到八十岁不会改变,一生都不会改变。所以教育重在扎根。
今天根没有了,根没有了抵不过外面诱惑,财色名食睡都在诱惑你。所以古...(●[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六集)


...大圆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圆满的法,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一门统摄一切法门,一点怀疑都没有,不要再去分心,分心就铸成大错。
所以下面说,「要之」,这要之是最重要的。「疑情不断,正信难生」。还有丝毫怀疑,我们对于净土信心就不足,就有欠缺。「信愿有亏,资粮欠缺」。信不真,不圆满,愿不恳切,不能往生。资粮是比喻,出门旅行,资是带些钱,钱财,粮是过去出门旅行要带粮食。不像现在,现在这些旅馆、酒店很多,只要带钱就够了。从前没有,所以必须要带吃的,要带干粮。那这个资粮,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的资粮是四个字,信、愿、持名,持名就是念佛。这三个条件具足了,就是资粮圆满,你决定往生,千万不能有一丝毫怀疑。「故须截断狐疑,老实念去,蓦直念去,拚命念去,直拚到死,花开见佛,悟无生忍,如是才是大善」。如是才是真正敬于佛者,我们对佛的真诚恭敬,不往生,敬佛的程度不到,不圆满。
这个底下有一个术语,「蓦直」,我们这也有点参考资料,这个话是禅宗的话。老实念去是净宗的话,蓦直念去是禅宗的话,拼命念去,这是一般世间人的话,意思都差不多。禅宗这个话出在《传灯录》,《景德传灯录》,这是禅宗很重要的一部书,记载这些修行人的成就。「一径」,径是近路、直路,一条路笔直。这个典故,「僧问:径山路何处去?」径山大师。这是来参访的,问到一个老婆婆,到径山去礼祖,从哪条路去?这个老婆婆告诉他「蓦直去」,就是一直去。「清王夫之」,这是一个学者,非常有名的学者。「《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九章》:如弩机一发,近者亦至之有准,远者亦至之有准」。古时候的弓箭,弩是非常强的弓箭,射得很远,只要把目标锁定了,近距离的射得很准,远距离的射得也很准。为什么?它箭是一直去的,它没有弯曲。所以,「一条蓦直去,终无迂曲走移」,它没有偏差。
我们念佛也得守住这个原则,经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净宗的修行就这八个字。发菩提心,什么意思?蕅益大师解释得最简单、最正确,印光大师赞叹,最容易理解,他说「真信有西方净土、真信有阿弥陀佛,真信念佛决定往生,往生决定成佛」。你的信心坚定叫真信,真信之后自己发愿,我这一生决定求生净土,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叫切愿,有这样的信愿,就叫做无上菩提心。你看,这个发心的意思清楚、好懂。我们这才知道,很多这些阿公阿婆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他没有听过经,他不懂教,你问他什么叫做菩提心,他不晓得,你讲给他听,他也不懂。但是你问他,是不是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是不是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他...(●[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六集)


...、辟支佛看一切众生一家人,可是法身菩萨看一切众生是一体,平等了,不一样。我们自己要练,怎么练?那就是一定要靠经教,多听经、多读经。像这样的经文每天都要念一遍,就念这一句,「以己之身口意三业恭敬奉事于如来,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乃名敬佛。非同世俗,但以焚香礼拜为敬佛也」。干真的。
「密宗常云,清净三门信上师」,这个三门就是身口意,就是「以身口意供养上师」,这是真供养。这是什么?依教奉行,上师希望你早一天成佛、成菩萨。如果这个上师,你天天对我礼拜,来供养我,这个上师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上师、真的佛是希望你早一天成菩萨、成佛,特别是你真的能求往生。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你的成就是大圆满。一个众生真正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我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赞叹你,都生欢喜心。为什么?你真的得解脱了,你真的遇到善知识,你真的成佛了。见到阿弥陀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没有一个是空过的。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你要晓得这里头的密意、深意,赞叹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这个人,诸佛对他的赞叹跟对阿弥陀佛的赞叹是一样的。「如是敬佛,实为大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又《会疏》云:佛如善见药,见闻悉得益。故为大善」。这个地方有个典故,「善见药」,我们有参考资料。出在《华严经》上,《六十华严》第三十七卷。「善现药王」,善现药是「妙药之名」。「晋华严经三十七曰」,晋是最早翻译的《六十华严》,《六十华严》第三十七卷里面有这么一段。「譬如雪山」,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有大药王名曰善现,若有见者」,你看见,「眼得清净」,你要是听到它的声音,「耳得清净」,你闻到它的香,「鼻得清净」,若尝味你就「舌得清净」,若有触到身体,你「身得清净」。「若取彼地土,悉能除灭无量众病,安稳快乐」。这叫善现药。《往生要集》上末后有一句说,「善见药王灭一切病」,你要得到这个药的话,什么病都治了,不管什么病,遇到它统好了。
这个药在雪山。佛经里头的话很多都是意在言外,这个一定要晓得。这也就是佛经难懂的地方,光看文字,你被文字迷了,它意思不在文字里头。这善现药到底是什么?给诸位说,人人都有。雪山就是你的清净身口意,善现就是你的善意、就是你的善念。身口意三业清净,你那一个善念,什么病都没有了。所以你要懂得,是经里头言外之意,中国古人讲弦外之音,这是真正会听的,说意在言外,这叫妙音;话里头有话,你能听懂、你能看穿了,这叫智慧。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念佛杜恶」,这个杜当作止讲,念佛能止恶。请...(●[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六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净公上人关于典故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224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