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2-7-17 13:32:42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七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七集)  2013/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三十六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甄解》曰:普等三昧,曰深定门。此三昧弥陀智愿之所成,甚深无涯底,故云深禅定。悉睹周遍,是其业用。」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甄解》是日本净宗大德他的著作。这些人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多半都是善导大师的弟子,回国之后把净土宗传到日本,他们解释多半都是依照善导大师说的。这讲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这是很深的定。跟什么人平等?一切诸佛如来平等,最低的程度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实报土里面的菩萨,他们所修的定才能够称为普等,所以它是很深的禅定。下面说得很好,此三昧弥陀智愿之所成,阿弥陀佛的智慧、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弥陀的智是称性的,弥陀已经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自性本具的智慧没有丝毫障碍,圆满智慧。难得的,诸佛如来智是相同的,愿不相同,阿弥陀佛的愿无比的殊胜,这样所成就的。这个三昧甚深无涯,无涯是没有边际,无底,涯是从广的方面来说,其大无外;底是从深上来讲,其深无底。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故云深禅定。它的作用,悉睹周遍,这个周遍就是周遍法界,今天我们讲周遍宇宙。宇宙之大,宇宙之深,普等三昧完全能够见到,在定中完全能见到,这是它的业用。

  「由愿文可见,会中诸菩萨」,这个会中是这次的法会,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这个法会来参加这些菩萨,「皆蒙弥陀智愿之力,因得闻弥陀名号,皆得普等三昧等甚深禅定」。会中的菩萨都是深位的菩萨,不是一般讲的二乘、三贤菩萨,不是的,全都是法身大士。因得闻弥陀名号,弥陀名号的功德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像普等三昧一样的深广,闻名就得福,闻名就得三昧。所以因闻弥陀名号,皆得普等三昧等甚深禅定,「故蒙愿力加持,定中供无量诸佛」。既然供佛,当然见佛,「必定见佛,故云悉睹无量诸佛」。他们在三昧当中见到,这个甚深禅定就是普等三昧,遍法界虚空界,我们常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他们都见到了。

  「又《般舟经》云: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剎」,这个是讲他神通得究竟自在。这些话确确实实是实报庄严土法身菩萨的德能,一般菩萨达不到。天眼彻视,他不用天眼他就能看到,不用天耳他就能彻听,不用神足他就能到佛剎,这种能力已经跟妙觉如来相等。妙觉果位,他们已经证得圆满的自性、圆满的性德,也就是常寂光净土,他们的身心都跟寂光融成一体。寂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不必用天眼彻视,不必用天耳彻听,不必用神足他就能到佛剎。「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无论坐在什么地方,他都能够见到清清楚楚的。在哪里?就在面前。楞严会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那就是这个境界。

  「佛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们要记住,这句话很重要。于此间国土,就于此时此地,我们这个地方,真正念阿弥陀佛,以至诚心、恭敬心、恳切的心专念,你就能见到。「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这个此国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你要是问阿弥陀佛,我修什么样的法门能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这是阿弥陀佛说的话。当念我名,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信愿持名。念佛要决定相信,凡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信心不足,愿心不切,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两个世界没有看透,极乐世界没有看透,有怀疑;娑婆世界没有看透,有留恋。这个地方有留恋,极乐世界还有疑问,所以功夫不得力。怎么办?古人教的方法有效,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能把这一部《无量寿经》,包括批注,黄念老的这套批注,你念上一千遍,你肯定相信了。为什么?这么大的分量,一千遍念下去,心定了,定就能生慧,慧就能见佛,为什么?不怀疑了,对娑婆不留恋了。这就是印祖所说的,信愿持名,老实念佛;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真正的功夫,世尊慈悲,弥陀慈悲。

  「是以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宝王三昧,这个术语里头有个解释,「念佛三昧之美称。念佛者即三昧中之至宝,故名宝王三昧。」讲得不多,讲得很清楚。在一切法门里头,念佛法门是至宝,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经教学得再多,都不如念这句佛号。这句佛号能不能度化众生?能,具足圆满的智慧功德。古时候道绰大师,一生就是专弘一部《阿弥陀经》,一生讲两百多遍。他不讲其它的经,真正给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示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生就学一部经,选择的是《阿弥陀经》。印光大师对于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赞叹备至。《要解》的分量不多,专攻、专学、专修、专弘,功德无量无边。又非常契机,对于上上根人、下下根人非常有效。中间这个根机,就是上不上、下不下,所谓知识分子,善根福德都不够,那就要用《无量寿经》黄念老的批注。为什么?详细说明。这一部经注能念上一百遍,你完全明白了,彻底明白了,你的信心坚定了,愿心不动摇了,那个时候念佛,功夫深!你真正能放得下,没有这个功夫不行。所以念佛三昧,要知道这是宝王三昧,宝中之王,无上之宝,是这一句佛号。

  「故甚深禅定,悉睹诸佛,都消归念佛三昧也。故知持名功德不可思议,一乘愿海不可思议。」末后这两句赞叹真实不虚,老实话。我们现在缺乏的,对它不认识,看到别人这样赞叹,还怀疑。包括我们佛门的大德,演培老法师,这也是我的老朋友,我住在新加坡的时候,他就为印光法师赞叹这句话问过我。他问我,印光大师这个赞叹是不是有一点过分?你看,怀疑。我告诉他老人家,我说印祖的赞叹一丝毫不过分。印祖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一部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赞叹赞绝了,印祖说的话一丝毫不过分。我在早年也想走这个路子,一生专门讲这部经、弘这部经,缘不足,没有当机的人,我讲没人听。同修们兴趣很杂,这个想听这个,那个想听那个,我只能恒顺众生,你要我讲什么我就给你讲什么,所以讲了几十部,不能一门专入。美国达拉斯尹建维居士问我,他说:法师,如果依你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爱好,你在《大藏经》里头选哪一种?就一部,他说一部经,你选哪一部?我就告诉他,我会选《阿弥陀经要解》专攻专弘。《要解》的参考,圆瑛法师有讲记,还有天台宗的,也有个讲义,我记得有三种是近代这些大德们讲的,可以做参考。

  必须如古德所说的,经、批注都要背诵,这是早年,实际上是古来祖师大德都是这个方法。近代我们自己亲自看到的,只有一个人,海仁老和尚。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来香港讲经,跟他见过面,那个时候他已经九十多岁,好像隔二、三年他老人家就往生了。这一位老法师是专弘《楞严》的,香港佛门都称他为首楞严王。他的学生只有六个人。要做他的学生,他的条件很简单,《楞严经》、《楞严经》批注,他选的批注是蕅益大师的,叫《文句》,蕅益大师注的《楞严经文句》,连经文跟批注都要能够背诵,才能做他的学生。门坎很高,所以只有六个人,很不容易。这六个学生现在都往生了,都不在了。他这个方法我念念不忘,我觉得它非常有道理。但是今天用这种方法,可能一个学生也找不到。但是诸位要真正想学,你用这个方法,一部经、一部批注,你从头到尾把它背过。背过,你要把遍数算足,一千遍。譬如你三百遍就能背诵,这很可能的,要把遍数读够,三百遍会背、五百遍会背,我一定念到一千遍,到那个时候其义自见。什么意思?首楞严的意思,你自己就见到了。古今人的批注,哪个地方是正确的,哪里有错误,你全都知道。

  在现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善知识没有了,出家在家都没有了。唯一的方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古大德留下来这些典型、榜样,我们果然真学,就真有成就。如章嘉大师所说,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要下真功夫,有真德行。要像世尊一样,要像维摩居士一样,出现在世间,才能够护持正法,让正法久住世间。净宗的行门就是一句佛号,真信真愿,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一个不往生。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科经文,「遍游佛土」。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一念』,「指极短促之时刻,但其时限,诸说不一。」这都是佛经上有的,很短的时间,短到什么程度也没有定法。「如《仁王般若经》上以九十剎那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仁王经》上讲的,一弹指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它这里是九十,这不知道是哪个本子,有一个本子是六十剎那,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下面《智度论》上有。「《往生论注》以百一生灭为一剎那,六十剎那名为一念。两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剎那也。但《智度论》以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谓剎那此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剎那。两者均谓一念即一剎那。」这个说法不一定,经论上都有依据。「兹为简单易记,故从后者,以一念顷即一剎那。至于剎那一念之间,即能遍游诸佛国土者,此正弥陀之第十一愿: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十一愿。

  现在我们看到科学家的报告,跟《菩萨处胎经》里面世尊跟弥勒菩萨一段对话合起来看,这个概念就很清楚。在经上,世尊问弥勒菩萨,说世间人起一个念头,「心有所念」,世间人心里起个念头,佛问这个念头是有「几念几相识耶」,这经的原文。我们把它讲白了,就是世间人起这个念头,这一个念头里头有多少个细念、有多少个相分、有多少个受想行识?这讲五蕴。五蕴,色是现象,是物质环境,受想行识是心理现象。佛问这么一句话,「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菩萨回答世尊,他们这一问一答,都是替我们问的,让我们知道。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一百个千,十个千是一万,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就说明什么,有多少个细念,这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细念,单位是兆,三百二十兆的细念。「念念成形」,每一个念头都有形,形就是色;「形皆有识」,每一个形都有识,识就是受想行识。

  我们读到这个经文,才真正对于五蕴有个概念。你看《心经》天天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这个地方就说出来,五蕴是一个念头。一弹指之间有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细念,每一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识就是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你看看,这是五蕴的根,五蕴的基础,五蕴的本。我们才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心多清净,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多么锐利,这样微细的境界他非常清楚,他能捕捉得到。我们凡夫,这个境界就在眼前,我们根本不知道。确实是在眼前,我们见不到、听不到,念头也想不到。

  这一弹指,现在科学家用的单位是秒,一秒钟能弹几次?我们弹得快,我相信一秒钟可以弹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兆,就是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现象,你怎么会知道?眼睛睁得再大也看不见。怎么回事情?我们用电影来做比喻,大家就明白了,就会很清楚。这是老式电影的底片,电影底片,这个底片是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播放出来,它的速度是一秒钟二十四张,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能不能看见?不能看见。它这是连续的,如果我们把其它的都涂掉,就留一张,就留一张在放映机里面放,我们有没有感觉?有感觉,好像有一道光,一闪就没有了,光里头的内容不知道。如果这个速度加上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张,就是在你眼前你也不知道,再大的音声在你面前也不知道,六根缘不到,它速度太快,我们赶不上。前面五根赶不上,第六意识也赶不上,这是真的。这个现象在哪里?确实就在我们现前。所以楞严会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就在眼前。遍法界虚空界就这么发生的,我们没有法子看见,见不到它。不是没有,它真有。

  这么短的时间里头,这些菩萨们能够遍游诸佛国土者,这个神通真广大,我们相信,法身菩萨。这法身佛,就是常寂光,光明遍照,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前面说了,诸佛在现相,现什么相?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现八相成道。这些法身菩萨们,他们除了,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除了不能融入常寂光,这桩事情他做不到,其它的智能、神通、道力跟妙觉如来没有两样。他也能够随处现身,只是不能融入寂光,但是一切时、一切处他都能现身。他能够同时现无量无边身,一切诸佛面前都有他在礼拜供养、在闻法,他真有这个能力,这个不假,法身菩萨可以做到。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也能做到,那是不是就是法身菩萨?不是,我们还是凡夫,带业往生,一品烦恼没断。但是,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便宜可占大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有什么话说。阿惟越致是什么意思?圆满证得三种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就是中国禅宗里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样的人他有能力在十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众生,看众生的缘,众生希望佛出世度他们,他就能现佛身。现佛身,像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示现这种身,住世若干年。时间长短没一定,完全是缘,有缘,佛就住;缘尽了,佛就灭度。佛住世八十年,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叫妙用,这叫自性本定。前面所讲,普等三昧,等同一切如来之所证。

  阿弥陀佛第十一愿经文,「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这是佛的第十一愿。「上文已曰,此诸大士随时悟入华严三昧,此三昧据果而言,亦名海印三昧」。「海印三昧」有参考数据,这是从《佛学大辞典》里头节录下来的。术语,「海印,佛所得之三昧名」,如来在果地上所证得的。「如于大海中」,海印是比喻,海是海水,「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于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大海,我们要把它想成这个海风平浪静,像一面镜子一样,整个世界的景观统统照在里头,这一面镜子像大海一样,清清楚楚,取这个做比喻。如来的智慧就像大海一样,能够印现一切诸法,全都照见,一样都不漏,这个定叫海印三昧。海印三昧的作用是无微不照,遍照法界,这它作用。

  「探玄记四曰:海印者,从喻为名,如修罗四兵列在空中,于大海中印现其像。」阿修罗,阿修罗喜欢战争,好斗,有天之福,没有天之德。忉利天主慈悲、仁慈,他的福报跟忉利天主差不多大,但是好斗。所以他能现四兵,有步兵、有水军、有骑兵、有象兵(骑着大象打仗的),这是古代战争有这么多的军种,统统出来了,在空中。阿修罗有本事,空中现这些军队,大海里面照得清清楚楚。「菩萨定心犹如大海」,佛菩萨定心像大海一样,清净平等,觉就是照,起觉照的作用。「应机现异,如彼兵像故」。修罗这些军种,在菩萨智慧当中清清楚楚,像大海照见一样,比喻作海印三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还源观曰」,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真如就是自性,自性本有的觉知,这个觉知就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妄尽心澄,万像齐现」。现在我们都有,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我们的心是被染污了,我们的心在波动,这有风浪,所以本能就失掉,照见没有了,智慧也没有了。菩萨修行就是修定、修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什么?就是修定、修慧。戒律是定慧的手段,是定慧的根基,没有戒律决定没有定慧,这个不能不知道的。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成佛必经的道路,你不走这个道路你就成不了佛。佛法传到中国,戒定慧三学,儒家接受了,道家也接受了,所以在中国儒释道统统讲戒定慧。可见得这条路是正道,儒道都承认。这是一条成佛之道,是一条了生死的大道、出三界的大道,是一条破迷开悟的大道,是一条离苦得乐的大道,决定不能疏忽,稍稍疏忽,功夫全破坏了。

  所以《还源观》上教给我们,妄尽心就澄,妄尽还源观。他们修什么?修华严,全名,《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妄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是妄。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盖覆了自性,自性被染污了,它本来不动,现在动摇了。所以就像水一样,肮脏的水,又有波浪,它照见的能力没有了。必须把水澄清,把波浪息掉,恢复到它的平静,它就能照见。所以妄尽心就澄,自然就定下来。「万像齐现」,这个万像是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所有一切现象,统统现在其中。「犹如大海由风起浪」,它不能见。「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像不现」。见思烦恼是染污,尘沙、无明是波浪,这两种东西都要把它息掉。

  「三藏法数三十九依宗镜录于海印三昧列十义。华严宗以此海印三昧为华严经所依之定。」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大乘教里头定能生慧,定决定开智慧。为什么?定之后,它就能照,它能照见一切法,它照透了,这就是为什么能生慧。法门不同,依定不同,依什么修成三昧不一样,《华严经》是依海印三昧,我们净土宗是依念佛三昧。依定不同,境界就不一样,所以境随心转。「华严经钞二曰:如说法华依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经依等持王三昧,说涅盘经依不动三昧,故说诸经,多依三昧,今说此经,依何三昧?即海印三昧」,这是《华严经》上说的。方法不一样,所依的三昧不一样,但是得到三昧是一样的。为什么?他所得到的,心恢复清净、恢复平等。三昧的果相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是定,觉就是智慧。自性本定,自性本觉,定跟慧都不是外头来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只是我们迷了,迷了之后,生起很多烦恼,烦恼把定体、功德全部障碍住,是这么回事情。所以,我们只需要把这些障碍除掉,三昧就现前,智慧就现前。

  我们今天所依的念佛三昧,就在这一句佛号,制心一处就是念佛三昧,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佛号上。早年李老师教我们,这方法好,虽然讲了很多遍,没看到人依教奉行;也许有依教奉行的人,我们没见到。老师说,把我们心里面拉拉杂杂东西都洗除干净,把它洗刷干净,把阿弥陀佛请回来,让清净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好。也就是《坛经》上,六祖惠能大师常说的「不思善,不思恶」。一切善不要去想它,一切恶也不要去想它,只想阿弥陀佛,善恶、染净都不想,什么都不想,就想阿弥陀佛,就念阿弥陀佛,决定往生净土。往生净土之后,百千三昧你统统都得到了,念佛三昧得到了,百千三昧就是无量三昧,全得到了。为什么?一切法门都离不开念佛。《华严经》到最后,你看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千经万论,这印光大师常讲,没有一样到最后不归净土的,只是早迟的事情。所以念佛法门不可思议。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我们都欢喜赞叹,为什么?我们很清楚,他修到最后也归净土。但是我们是先走了一步,他在我们后面,我们到极乐世界,他们慢慢跟上来了。

  上文已经说过,「此诸大士」,与会的这些菩萨们,「随时悟入华严三昧,此三昧据果而言」,就是海印三昧。这个地方我们也得把它念一念,「名为印者,以世间印章为喻」,这海印三昧。「印上文字能同时顿现,而无前后之差;举体齐彰,亦无或隐之处」,这叫印。这个我们懂,我们用印章,盖个印章,印章上的文字一定是同时现前。我们这个书上有印章,这在外面,这个外头有一个印章,圆的,里面的内容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八个字。你看印章盖下去,八个字同时现出来,没有先后。印就取这个意思,同时现前,没有先后。「名为海者,犹如大海,同时影现种种差别之相。形象千差,水体无别。万相繁兴,而水湛然。」海是举其大,像大海。这个大海,我们要把它想成清净、平静,清净没有染污,平静没有风浪,这海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什么现象统统照在里面。

  「时无先后」,没有先后,同时照见。「宛然万相,宛然无相」,这个我们面对镜子能够体会到这个现象,你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现相,同时你也知道,镜子里干干净净,一无所有。「时无先后,故延促同时」,时间没有先后,在这个照镜子里面,可以体会到时间不可得、空间不可得,是假的。「三世古今不离于当念,齐现水中」,都现在镜子里面。十方三世,那三世最明显的,我们有个时钟,挂在镜子对面,镜子里头也有时钟,镜子里面的时钟告诉你,时间是假的,时间不是真的。为什么?镜子里的相是假的,了不可得,外面时钟好像可以拿到,镜子里拿不到,镜子里样样都拿不到。你要觉悟,我这个形相、面孔,照在镜子里头,也不可得。这叫真会照镜子,一切现象清楚,一切现象不可得。《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就在这一面镜子里头全显示出来了,这面镜子岂不是《大般若经》吗?六百卷《大般若经》读完,做了总结,我的总结就十二个字,它说的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面镜子全照着,你说哪里没有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而且都是绝妙的佛法。只是自己迷了,迷在假相里头,把假相都当真,真的完全见不到。这是佛经上常说「可怜悯者」,你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结论,你看结得好,「三世古今不离于当念,齐现水中,故广狭自在」,这就是《华严经》的十玄门,「十方世界不离于当处。《华严经》曰: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经说得好!我们如何能在实际生活当中完全体验到,那你就生活在华藏世界。在这一部经里头,如果能将弥陀四十八愿体会到,我们就生活在极乐世界里。极乐在哪里?此地就是。弥陀在哪里?自心就是。心能生能现,幻相所生所现,真妄都不可得,这才叫诸法实相。不能有丝毫执着,妄不能执着,真也不能执着,你就得大自在,你才真放下了,原来放下就是。

  「又《甄解》曰:一念之顷」,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是一念之顷,「周遍无量佛土者,所到一乘清净无量寿世界故,结归念佛三昧也。」《甄解》上这段话,黄念老很赞叹,「此说甚妙,以念佛故,得生极乐,即可乘阿弥陀如来一乘愿海中第十一愿之加被力,而出现如是不可思议之神通妙用,于一念顷遍游佛土,非二乘所能测。」二乘,声闻、缘觉,别教三贤菩萨,都不可思议。经文说到这个地方,全是讲的「自利德」,成就自己智能德行、神通道力,无量功德。能自利而后就能利他。自利为什么?实在讲,自利是为了利他,自己不成就,怎么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一定要自己成就。自己成就的次第,德行要放在第一。换句话说,没有德行就没有感应,没有感应你不会有成就。德行从哪里来?从持戒来,持戒是修德。有德的人,心清净。有德的人,也就是持戒的人,他的思虑很单纯,心地虔诚、老实,具足真诚的信愿,用世间话来说,具足圆满的德行。

  下面,「利他德」,经文分四段,第一段「妙行显实」。请看经文:

  【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这个几句话说得很简单,里面的境界无比的深广,请看批注。『得佛辩才』,「辩才者,善巧宣说法义之才能。」善巧,前面我们学过权智,就是般若智慧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应用在教学上。他能很巧妙的把佛所说的法跟义,法是文字,能诠之法,义是文字所诠的义理,能够很巧妙的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让听众都能听清楚、都能理解、都能接受,这个教学成功了。所以辩才是善巧说法的才能。「此则《净影疏》所谓言能辩了,语能才巧」,这些言语,我们一般人讲辩才无碍。世间一般人讲,这个人聪明,反应能力很强,你提出问题,他立刻就能为你解答。具足这种能力不是太多,有,不是没有。

  「又《嘉祥法华疏》曰:速疾应机名辩,言含文采曰才」。速疾是快,别人提出疑难来问,立刻就能回答,不需要用思考,这是辩。言含文采,言语文雅,让人家听到欢喜,这叫才。这种文采从哪里来?多读圣贤书。「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但义见到,义见到了你速疾应机,书念熟了,言语自然就有文采。所谓的出口成章,你把他言语记录下来那就是好文章,这叫文采。熟读会有这些利益、这些好处,所以经注要熟读。「此则以能迅速应机方名辩才也」,这辩才的一种说法。

  「《会疏》曰:言音开惑为辩,随机巧妙为才,无不皆出于圣智。三疏之中,此说为上。」这讲三种古大德的解释,这个解释得最好,《会疏》说得好。言音,你给人家说,说怎么样?开惑,他迷惑,把迷惑打开,这叫辩。也就是帮人家断疑生信,这叫辩;随机巧妙这是才。你的方法、你的言语用得很巧妙,无不出于圣智。这句话很重要,这是什么?真实智慧。能言善辩,绝不是常识丰富,从广学多闻里头来的,不是这个意思,要从真实智慧,这是佛经上称的辩才。广学多闻是世间法里头所说的辩才,辩才无碍从广学多闻来的。这个不是,这是从清净心智慧里头来的,不一样。我们能看到,禅宗语录里头,特别是大家熟知的《六祖法宝坛经》,在这个里头可以看到惠能大师的辩才,你看到的一问一答。《楞严经》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在辩论,弟子们向佛发问,佛的开示,佛出一些疑问、出一些问题,让这些菩萨们回答,你在这个里面看到大乘教里面的无碍辩才。

  「又《净影疏》谓如来得四无碍智。如来由无碍之智,兴无碍之四辩」。这也是佛门的术语,四无碍智也叫四无碍辩,里面内容是相同的。「一、义无碍辩。谓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佛见性了,确确实实见到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任何一法,性相、理事、因果他完全明白,他不会说错。所以听佛说的时候,人能开悟,道理就在此地。义理通达,开经偈上所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就这个意思。「二、法无碍辩。谓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这个法就是经典。佛所说的一切法,言语写成文字就是经典,他能理解,他没有把它错会意思,言语文字能解释得很清楚。「三、辞无碍辩。于诸法名字义理,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为其演说,能令各各得解故。」辞是言语,跟前面不一样,前面法就是经典,这是说法的人他的语言没有障碍。对于一切法的名字、义理,我们讲一切万法,它叫什么名字,譬如动物,你能看到的都能叫得出名字;植物就比较难,花草树木他都认识,都说得不错,这就是诸法名字的义理。而且随顺一切众生语言,不需要翻译的,他全都知道,为他们演说,都能理解。「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有这样的能力。这个能力,我们世间人把它看作是神通,神通妙用。

  「四、乐说无碍辩」,主要是乐说。这个字不念「乐」,念去声,念「要」。乐是爱好的意思,喜欢说法,喜欢教学,真正是学不厌、教不倦,在中国称为圣贤,在大乘里面称为佛菩萨。实在的,他们示现在十法界就是为了说法,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其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众生苦在哪里?迷来的。如何帮助众生破迷?迷破了,苦就离开;觉悟了,乐就得到,事实真相完全明白。明白怎么样?明白的人心是安的、心是定的,他没有杂念,他没有妄想,我现前这种生活非常满足、非常自在、非常快乐。了解事实真相,什么是最好的?当前这个样子就是最好,我们一般讲,安于现实。你看,人人安于现实,社会就不会有动乱,这社会多祥和、社会多美好,不一定要很富裕。

  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这个国家不富裕,人民生活很清苦,但是很快乐,这是让我们感到惊讶、感到佩服,让我们对他们起尊敬的心。这个就是佛家常说的「知足常乐」,人人知足,并不是急着要要求改善生活质量,不是的,他们对现实非常满足。上行下效,我们到总统府,总统府的建筑很普通,一般大都市里头,乡镇长的办公室都比它华丽,你看他安于现状。总统天天做早晚课,是不是有个佛堂?没有。早晚课在哪里做?在菩提树下面,佛像就供在菩提树这个当中,那么样简陋。总统每天在那里拜佛,每天在那里诵经。也很好,外面的人都能看见。我们去参观,我们也去礼拜。人一定要知足,一定要满足现况。人生活很简单,三餐饭能吃饱,衣服能保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避风雨,足了,还要求什么?患得患失是自找苦吃。看人家生活那么快乐,那就叫幸福,就叫美满的人生。人确实做到中国古人所说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活得真是幸福自在。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让我们看到非常感动,没有竞争。

  我们在当时看到一桩事情,有一个人偷了好像是一个椰子,他偷吃了,主人把他抓到。他们没有把他送到警察局,送到寺院,请法师来解决。法师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偷?他想吃,他自己家里没种椰子,偷邻居的家里,偷了一个。法师转过头来问它这个主人,这个椰子树的主人,问他,你有多少棵椰子树?他说他有一百多棵。那么多,你就布施几个送他好了。你看,问题马上解决,欢欢喜喜,这主人再送他几颗。这些小事情法师用佛法就把它解决,不要劳动警察、官府,不需要。今天让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这桩事情,这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大家传开来,都点头,都称赞。

  所以,乐说无碍辩,喜欢说法,喜欢帮助人解决问题,「随顺一切众生根性」,他所喜欢听的法门,「而为说之,圆融无滞故。」上面所说的这些诸大士,「契于圣智,得无碍之辩才」,这个是他的资历,契是契入,就是他证得,契于圣智就是我们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辩才自然就出现。「善应根机,广宣妙辩,故曰:得佛辩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2-7-17 13:33:44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I1Ng==/playlists?spm=a2hzp.8253876.0.0&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