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2-7-16 22:17:38

演竖穷者,此愿尽未来际无有休息

敬摘自《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演【竖穷者,此愿尽未来际无有休息。横遍者,此愿充满十方无有边际。】


  这几句话都是形容阿弥陀佛他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如此。四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他的本觉性,也就是他的真心全体现前。我们今天发的这个心是有分别有界限的,所以它不是整个觉性,这就是我们不如诸佛菩萨的地方,我们差得太远!所以,我们怎样勤苦的修学都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成就,道理就在此地,不能与觉性相应!觉性就是真心,常住真心,就是真如本性,不相应。记住,不相应就在这句话上,他是无有分限,我们是建立分限。本来无有分限,在这里头却偏偏要去建立种种分别、种种执著,这一来就是迷失了觉性。
  迷失了觉性,你这个心量就小,小到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另外一个人都容纳不下,你说可怜不可怜!原来你这个觉性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你的心量太小太小了,连外头一个人、一个物都容纳不下,这怎么能成佛?这么小的心量,来生能不能得人身?不能得人身。人怎么讲法?人者仁也,仁能够容人,能够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人道。人道的基本条件是仁义礼智信,我们头一条就做不到,头一条心量太小了,不能容人!仁是二人,不是一人,除了我自己还有别人,这样才能够取得人道。什么都是自己,没有别人,六道里头人道都得不到,原因是心量太小。所以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果报决定在三恶道。也可以说六道的生成,取决心量的大小。天人的心量比人道更大,人的心量比畜生道大,畜生道的心量比饿鬼大。
  读经一定要觉悟!所以看这一段,你就晓得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心,就不是平常人所能够比的。六祖大师当年发心,我们看了《坛经》之后,确实没有人有他这种气概,他一发心,我来干什么?我来作佛的。这样的心量就少有。但是,六祖要比起阿弥陀佛因地里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那又望尘莫及!六祖所求的是觉性的全体,没有大用。阿弥陀佛是有全体又有大用。从体上讲,六祖跟法藏比丘没有两样,从作用上讲,大大的不相同。四十八愿,愿愿普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这还得了!而且四十八愿,愿愿都那么样的具体,不是说的空话。下面解释「贵在知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演竖穷者,此愿尽未来际无有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