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2-7-12 22:46:15

自然保守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经文上总共有八个自然,就是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法尔如是」。法是一切法,法尔如是,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佛教导我们,你真正了解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就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著,完全随顺自然。随顺自然就是自己决定没有一点造作夹在里头,它的原汁原味,这是什么人?这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他是圆圆满满的把普贤行愿兑现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这是凡夫,这不是圣人。圣人确实是『自然中自然相』,这是佛法里头最高的佛法。我们今天最困难的,就是见色闻声总得加一点自己意思在里头,我怎么个想法、我怎么看法,这就不自然了。诸佛如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都能够随顺自然,外面的境界一点都不干扰他,所谓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丝毫没有干扰、丝毫没有妨碍。《华严》所说的四无碍的境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华严境界,这是净土境界。
  我们看第一句,注解里头,『自然保守,真真洁白』。「自然保守,即宗门所称之保任」,宗是禅宗,禅宗里头有个名词,常常讲的保任,你要好好的保任。像我们世间人互相道别,你要珍重,要好好保重,是这个意思。但是那个任的意思更精、更深、更广,「任者任运,要行便行,要坐便坐」,没有起心动念。「保者念念不异」,保住什么?保住真心。真心,真心没有起心动念,是真心,起心动念是妄心。念念不异难,我们今天是念念不一样,我们今天要把这句话说念念不一,不一样。佛菩萨,佛菩萨是念念不异,是一样的。什么样子?空的,他什么都没有,念念都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那是什么?那是真如。念念是真如,念念是本心,这个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天台大师称他为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真真洁白」。洁白是没有染污的意思,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能保守得住,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保守得住是定功,我们没定功。但是你不这样做又不行,念念不一样这个决定搞轮回,无量劫来搞轮回,现在还搞轮回,将来还是要走。我们今天确实非常幸运,遇到了净土法门,不遇到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不可能有成就。遇到这个法门,我们念念保持阿弥陀佛,希望用这个方法,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不杂一个念头,不夹杂一个妄想。
  「自然即任运之义,故任运保守即是保任」,一定要任运,不任运你就有意思,有意思就不一样。没有意思、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我就是一个阿弥陀佛一念,除这一念之外什么念头也没有,就保住这一个。别人有事情请教你怎么办?不需要想的,自然就回答,这就妙用。那是什么?我清净心回答你的,我没有起心动念回答你。起心动念回答你是我的意思,我没有起心动念回答你,是自性的性德,这不一样。真,这再给我们解释,「真者,即一真法界,真如本性」,《楞严经》上讲的「妙明真心」,本经所说的「真实之际中之真字」。经上讲真真洁白,表这个真不是真妄之真,真妄之真是相对的,那就不是真的。
  「盖为绝待之真」,就是绝对的真。这个地方要用心去体会,为什么?绝对,对面是相对,总是对待,能够离开吗?离不开。这桩事情,在起步的时候佛就叫我们要放下,这是什么东西?叫边见,二边。一个念头起来一定有二边,你看有念、无念,不就二边了吗?真念、妄念,不就二边吗?绝待、相待,不又是二边吗?总是二边。所以佛到最后告诉你,「二边不立」,二边不立就是中道,中道跟二边不又对立吗?中道也没有,叫你回归自性,你可不能执著。佛所有一切言说,你执著错了,变成你自己的凡夫知见;一切都不着,你见到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什么意义也没有,但是起作用的时候什么义都有,能生无量义,为什么?这性德,自性法尔如是。这样你才真正知道见性之可贵,见性才能解决问题,不见性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看五祖忍和尚,神秀再聪明,衣钵不传给他。神秀也了不起,能言善道,通宗通教,大善知识。为什么?没有离开二边。二边就像现在科学家讲的相对论,一切法都是相对的。佛告诉我们,一切法里头没有相对,一切法里头没有相对,你就见性了,你要是有相对,你走进科学。所以佛法是科学,是顶尖的科学,是圆满的科学,不是相对的科学,相对永远不能见到真相。相对舍掉,真相见到了,真相在哪里?就在现前。确实它起作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说这个真是绝对之真,真中之真,这些言语都是方便的,要体会当中的意思,这才是真的。通过起心动念就不是真的,加上分别,那就更假,再加上执著,假中之假、假中之假。一念不生,真就现前,真在哪里?就在现前,非过去、非未来,非此界、非他方。
  「洁者,无垢」,就是清净的意思,「白者,无染」,无垢无染。「即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亦即百丈禅语:心性无染,本自圆成」。圆是圆满,成是成就,它不在外面。它本来就是圆满成就的,本来没有染污,而且本来没有生灭,惠能大师五句话都是讲这桩事情。「所保任者,正是此无染本净之绝待真心」。保任什么?就保任这个,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在哪里保任?眼见色,不为色所动,清净本然;耳闻声,不为音声所动;鼻嗅香,不为香臭所动;舌尝味,不为酸甜苦辣咸所动;身对触,不为冷热细滑所动;乃至于意对知,意根对知,不为境缘所动,这是真正修禅定。禅堂在哪里?无处不是禅堂,无时不是禅堂。六根接触这些境界里头,你能保任如如不动,这叫真的禅。唯有戒定慧才能够契入菩提大道,戒定慧是大道场,在哪里?在一切时、在一切处,在你自己能不能保任。你能保任,这是大道场。不能保任,再豪华的宫殿,所谓清净庄严,对你也不起作用,你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不动心多重要!
  我们今天修净土,我们把无染本净的绝待真心,这个难,实在是难,把它换成南无阿弥陀佛,这容易多了。本净绝待的真心在哪里?找不到,虚无缥缈。阿弥陀佛真有,所以这个法门叫指方立相,它不是走空门,它是走有门。指方,指定西方极乐世界,立相,建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让我们一心系念。系,像个绳子一样把它拴住,决定不放手,一心系念,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方法容易。经论、古大德都说易行而难信,很多人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所以,古德才把那个相信的人,称之为大善根、大福德。这善根福德从哪里来?过去生中修的。过去生中没有大善根、大福德,你遇到了你怎么会相信?我这一生遇到,虽然搞了差不多十几、二十几年才相信,还是大善根福德,没有大善根福德,一辈子也不相信。
  有相信的人不肯修,早年新加坡我有个好朋友,演培法师。我初学佛的时候听他讲经,我总是坐头一排,总是面对着他,他那时候年轻,他大我十岁,我三十岁,他四十岁,善导寺住持。以后我出家也讲经,走一条路,也志同道合,非常有缘。但是我修净土法门,阿弥陀佛,他也是修净土,修弥勒净土,跟我不一样。他的归宿是欲界第四天兜率天,他要到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都是净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修行不一样。弥勒净土要修唯心识定,你才能够生到那个地方去,唯心识定修不成你去不了,弥勒菩萨是法相宗的专家。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问阿赖耶的三细相,不问别人,问他,他是最清楚的人。不容易修,很难成就!虚云老和尚修唯心识定的,他修成了,所以虚老和尚往生兜率天。弥陀净土容易修,容易成就,成就之后比他高。往生兜率内院,没有说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没有,跟极乐世界的果报相比差太远了。大概往生弥勒净土是什么人?喜欢研究,知识分子,他们很喜欢,弥勒菩萨带头,跟他去了。没有想到弥陀殊胜,弥陀那里一去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跟弥勒菩萨是平等的,不是弥勒的学生,跟他平等的,阿弥陀佛的学生真正不可思议。
  他为什么不相信弥陀净土?他不相信: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一往生就是阿惟越致,不相信。这就没法子。这是什么?善根福德不够,相信这个法门的这大善根、大福德。演培法师虽然很难得,他善根福德还差一点,老朋友!曾经问我一个问题,特别请我吃饭,在新加坡灵芝素食餐厅,请我吃饭,客人就我一个。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我今天请你吃饭,你知道为什么?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神通。他说我有个问题向你请教,印光大师对于《弥陀经要解》的赞叹,印光大师说,蕅益大师这个《要解》,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个注解都不能超过其上。他问我,这话是真的吗?你相信吗?我跟他说,是真的,我相信。印光大师的话绝对不是夸大,绝对不是虚赞,他是真实的。我说这个话是恰到好处,真的是做到了不增不减。可见对这个有怀疑。
  所以,教要参透,透了之后一定要行,我们一定把它做到;如果做不到,经教里真正的好处你没有得到,那就非常可惜。得受用就是坚定信心,什么境界现前都不会动摇、都不会改变,我们才有信心,决定得生的信心。能不能往生净土不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平等的接引,在自己,你自己有坚定的信心,跟弥陀就相应,到时候他就来了。时候没到,如果真想去,他还是来接引,这不可思议;时间到他一定来接引。所以修净宗的人,一部《无量寿经》、一句六字洪名足了。搞太多东西搞杂了,杂了会动摇你的信念,你的信心跟愿心都达不到纯熟;真正纯熟决定不动,这样才能够真正自己有把握往生。多少人,老和尚,我们过去亲近,包括忏云法师,我们在温哥华见面,我向他老人家请教:往生极乐世界你老人家有没有把握?他很肯定,没有把握,讲真话。为什么没有把握?没有一定的信心,这个很难。坚决不动的信心,那就是你往生的把握,你往生的凭证。愿心,我就是到极乐世界,决定不改变目标,哪里我都不想去。死心塌地就一门,一心一意,坚持不动,这就行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八集)  2012/7/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九十一面,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无上者,《往生论注》曰:无上者,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如宗门《宝镜三昧》曰:潜行密用,如愚如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志愿无上』,「无上」这两个字,黄念老引用《往生论注》,昙鸾大师的注解,来解释无上。此道,这个道就是真如自性。穷理尽性,更无过者。理跟性,意思相通。通常大乘教上用六个字包含一切法,这六个字就是性相,性是本性,相是现象。现象繁多,佛法、世法都把它分成三大类,在佛法里面讲业相、转相、境界相,分这三类;这世间科学家把它分作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也是三大类,名称不一样,事实完全相同。科学讲的能量,就是阿赖耶的业相;科学讲的精神现象,就是阿赖耶的转相;物质现象,就是阿赖耶的境界相。确确实实佛法跟科学非常接近,甚至于佛法比科学讲得更清楚、讲得更透彻。这个道,志愿无上,大乘法志愿就是在成佛,「佛道无上誓愿成」。为什么说它无上?理达到极处,性也达到极处。性相一对,性能生能现,相是所生所现,三种现象。理就是性理,事就是事相,用理跟事也能够包括一切。最后两个字是因果,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两个字,有因必有果,有果一定有因。所以性相、理事、因果涵盖佛家说的法界虚空界,这世间法讲涵盖整个宇宙一切万事万物,达到究竟圆满。
  由此可知,成佛是什么意思?佛是什么?两种圆满就叫成佛,一个是智慧圆满,一个是福德圆满。我们在三皈依里面念的誓词,「皈依佛,二足尊」。二,一个智慧、一个福德,这两种。足,足就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智慧也圆满,福德也圆满,叫二足尊。我们用这个来介绍佛这个字,好懂,而且都是大家非常希望得到的。没有智慧,就是愚痴;没有福报,就是贫苦,所以福报跟智慧是我们人人所希求的。什么地方有?佛法里头有,佛法里头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报。只要能在经教上把这个道理,理念、方法搞明白、搞通了,然后你就可以在生活当中去求得。智慧跟福德一定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不但这一生得受用,来生还得大受用。于是我们就明白,得人身最可贵的就是遇佛法,经教里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有幸得人身、闻佛法,一定要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我们在这个地方得什么样的好处、什么样的利益。所以称之为无上,没有超过它的。
  如宗门,宗门这是禅宗。所以佛教自己称为宗教,跟我们一般讲的宗教意思完全不同,这个要懂。佛教为什么称宗教?它修学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禅宗,一个是教下。佛教在中国,过去有十个宗派,现在有八个,小乘两个没有了。禅宗跟其他七个宗派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其他七个宗派,包括净土宗,都是像上学读书一样,由浅而深,逐渐的达到圆满;禅宗不是的,禅宗用的方法是参究,首先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回过头来再学教,它是这个方法。教下的,是先学教,最后才开悟。这个方法完全不一样。所以称为宗门教下,合起来称为宗教,是这个意思。
  宗门真的有好处,为什么?开悟之后,你再学经教,速度非常快,他一听就懂,一看就懂。像龙树菩萨,这是在印度的,佛灭度之后六百年,出现在印度,那个时候佛教没传到中国来,龙树菩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些经教,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他三个月就学完了。我们学三十年都没办法。三十年我们能学一个宗,通达一个宗,就很了不起了,全部通达,不可能。可是禅必须有禅的条件,没有禅的条件是不能学的。就像六祖在《坛经》上所说的,他接引的对象,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中下三根都不是学禅的对象,那是学教的。所以禅难,禅不开悟,出不了六道轮回。不开悟,得禅定,禅定生四禅天,再高的生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天上福报大,寿命长。我们不要讲色界,我们讲欲界,从我们人道上去,欲界第一层天是四王天,这是欲界最低的。四王天的寿命五百岁,不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岁,有时差,四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他五百岁,一年也是三百六十天,要记住,它的一天是人间五十年这个算法,你说寿命多长。所以人喜欢生天。再上去一层,忉利天。我们中国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他的福报更大。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中国号称五千年的历史,在忉利天才五十天,不到两个月。从这个地方你就知道他的福报多大。忉利天的寿命一千岁,比四王天殊胜太多了,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忉利天看这个人很可怜,活一百岁,好不容易,早上生的,晚上就死了,真叫无常。寿命这么长,他的福报就可想而知。所以人没有不想生天的,愈往上去愈殊胜。再往上去,第三层夜摩天,第四层兜率天,弥勒菩萨住在兜率天。要知道,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寿命四千岁。弥勒菩萨将来要到世间来成佛,那是在兜率天圆寂了,到人间来,合我们人间的时间多久?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有人说弥勒菩萨现在就来了,不是的,现在是他的化身,不是应身。所以说天福很大。
  天不究竟,寿命再长,也有到的一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二十八层最高的一层,佛跟我们说,寿命八万大劫,不是用年来算,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也有到的时候,到了,他再上不去了,上不去就掉下来,所以说爬得高摔得重,掉下来掉到哪里?就掉到地狱。从最高的落下来,落到最下,为什么?谤佛,毁谤三宝。他自己不知道,以为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大般涅盘、就是不生不灭。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功失掉了,又要堕落了,所以他怀疑佛说的话是假话,我已经证得,成佛了,已经证大涅盘了,为什么我的定功还失掉、还要往下堕落?他不是平常谤佛,他是在那个将要临终堕落的时候,这个时候谤佛。不知道他那个境界不是佛家讲的般涅盘,不要说大乘,小乘都不是。小乘般涅盘,是在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不在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四禅四空里头没有般涅盘。
  毁谤三宝的过失,我们不知道。佛在经上虽然讲得很清楚,我们听了,耳边风,没有感觉到。如果真正感觉到了,怎么敢做毁谤三宝的事情?关于这一方面,那就是佛教导我们、祖师教导我们的,要认真学习经教。在我们这个世间,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只有经教。经,佛讲的;论,菩萨所说的,祖师大德所说的,这都称之为论。所以经论是佛菩萨留给我们的法宝,这里面所说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搞清楚了,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该怎样去修学。
  这是禅宗《宝镜三昧》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潜行密用,如愚如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这是禅宗里面的术语,我们有个参考资料,这是禅宗曹洞宗所立的,叫「四宾主」。「主,指正、体、理」,这是主。正,正法久住。什么是正法?这个法门决定成佛,这是正法。这个法的修学到最后成不了佛,这不是正法。如果它是成菩萨、成阿罗汉,这都不叫正法。成阿罗汉那是偏,偏了,成辟支佛也是偏了。所以「宾」,宾就是「指偏、用、事」这些东西。
  宗门的修学,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生成就,不要二生。六祖惠能是一个例子,像这样上上根的人,上上利根,他是属于顿舍。舍是什么?把烦恼放下。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他能够同时放下,放下就成佛了。这种人太少了,佛陀在世的时候也不多。佛陀在世的时候阿罗汉多,阿罗汉是什么?放下见思烦恼,就证阿罗汉果。放下尘沙烦恼,就证菩萨果位。放下无明烦恼,就成佛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三种烦恼同时放下,一时顿舍,很少,在中国只看到一个,惠能大师。用一、二年放下的就不少,《五灯会元》里头、《传灯录》看到的就不少,总有几十个人;三年、五年放下的,十年、八年放下的,有一、二十年放下的,三、四十年放下的,多,都行,只要放下,他证的位次是平等的,跟六祖证的是平等的。六祖那个是太厉害了,他能够在一念当中他就放下,一般人做不到的。所以宗门有顿悟、有渐悟,渐悟的多,顿悟的少。
  《五灯会元》里面一千七百则公案,换句话说,就是一千七百多人用参禅这个方法,真正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法传到中国两千年,两千年最近这两百年不算,往前面算一千八百年,一千八百年当中,宗门成就的人不少。如果再加上教下,教下里头大开圆解,净宗里头理一心不乱,密宗里头的三密相应,总合起来,我们估计决定超过三千人,这三千人成佛了。一千八百年当中有三千多人成佛,你就知道佛教在中国成果是非常可观,跟印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头没有算往生的。如果往生,往生,大概是到现在,从慧远大师开始,东晋时代,大概将近一千六百年的样子。这一千六百年;净宗是慧远大师,最初在庐山,江西庐山,建一个念佛堂,邀约志同道合,依《无量寿经》,念佛求生净土,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这多殊胜;这个方法传下来传到今天,世世代代如果我们就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决定超过十万人。这个成就绝不亚于禅宗。禅宗明心见性,净土法门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明心见性。他不能往生,那就没法子,真往生,就见性。经上讲得很清楚,这四十八愿里头的,弥陀的本愿,第二十愿,只要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等级?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当然是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不能称为法身大士。极乐世界叫带业往生,你自己没有到这个位次,阿弥陀佛加持你、帮助你,你在极乐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作用跟阿惟越致菩萨完全平等。这一种殊胜的利益,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找不到。
  有人批评我,说我讲经偏重在净土,其他的宗派经典都不讲。我不是不讲,早年讲过,早年讲过华严宗的《华严经》,讲过天台的《法华经》,也讲过禅宗《金刚经》、《六祖坛经》、《永嘉大师禅宗集》,都讲过。讲了以后为什么不讲?我做不到,我修那个法门没本事,一点把握都没有。对净土,我有把握。年岁这么大了,没有把握的事情不可以再做了,年轻无所谓,年老之后精神力量完全集中,就是一部《无量寿经》。
  这个本子是老师亲手传给我的,我接受了,夏莲居的会集本。这个注解,是我在美国遇到黄念祖老居士,他在美国弘法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我常住在那里,我讲经也很忙,美国十个大城市轮流去讲,我们只通了电话,我来不及去看他。他这个注解那个时候刚刚做出来,是油印的本子,就带了一套带到美国,就送给我了,派人送到我们的小道场。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在美国那一次,讲经告一个段落之后,我就到北京去看他。以后每一年我至少去看他三次,一直到他往生。他在病中,勉为其难完成这一部注解,这个注解是集注,集经论祖师大德之大成,集大成。所以会集是集大成,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注解是总结经论、祖师大德注疏之大成,了不起的注疏!注解里头,宗门教下显密圆融。
  像此地这一段,主中主,这是引曹洞宗的,来给我们注解无上的意思。那什么叫主中主?主,先把宾主两个字搞清楚。主,这是正,成道的正法;是体,体就是真如自性,就是真理,禅宗称它为主。宾,这是偏、是事、是用,也就是主起作用,这叫宾。「主中主,谓理之本体并非直接显现于日常之事相上」,那是主中主,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直接显现。这就是圆满的性德,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就是主中主。宾是什么?「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是宾。它起作用,起作用就能生万法。不生万法的时候,那是主中主;生万法、起作用的时候,法里头有主、有宾。虽然我们现前阿赖耶用事,把阿赖耶当作心,阿赖耶从哪里来的?从主中主变现出来的,阿赖耶就是主中宾。
  「《洞上古辙》卷上」,这也是禅宗的典籍,它说得也好,「理之本体不涉于用者,名主中主,喻如帝王深居九重之内」。完全讲的是本体,哲学里面是讲的宇宙万物的本体,这是主,主中主。「反之,从理体之中自然能引发用与事」,那就叫「主中宾」。这是大乘教上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所以说「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阿赖耶的三细相、六粗相怎么来的?这是主中宾,我们是由于一念不觉。
  一念不觉非常难懂,什么叫一念?我们不知道,不是我们起心动念这个一念,这一念是太粗了,佛说这个一念是极其微细,微细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想象。佛在《菩萨处胎经》,在这个经中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也」。这经文,我们把它翻成白话,那就是说凡夫心里动个念头,这个念头当中有几个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佛这一句话里头问了这么多问题。弥勒菩萨回答,他说「一弹指」,这是讲时间,一弹指这么长的时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你看答得这么清楚。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多少?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微细念头,我们怎么会知道?现在我们的科学是用秒做单位,那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大概可以弹四次,我相信有身体比我好的、气力比我足的,至少他可以弹到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就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次的念头。你问多少个念头,一秒钟里头一千六百兆个念头,这弥勒菩萨说的。
  每一个念都有物质现象,每一个物质现象都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就是受想行识。我们看了科学的报告,恍然大悟。天天念的《心经》,念得都很熟,「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是什么不晓得。这才知道,五蕴是什么?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个念头,那个念头是五蕴。为什么?相就是色,识就是受想行识。所以观世音菩萨照见的是那个,不是我们这粗相,太微细了。这个现象,今天被科学家捕捉到了,这是科学了不起的成就。不是一个人,是最近发现的,最近三十年发现的,这些科学家去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把物质揭开了。
  今天的科学是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宏观宇宙,一个量子力学。宏观宇宙是无穷大,研究宇宙。量子是研究反过来的,是研究小,小到不能再小,找这个东西,从物质上研究。真的被他找到,科学的名词叫微中子。一个微中子多大?科学报告里告诉我们,它的体积等于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我们没法子想象,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于一个电子,那电子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这么小的一个物质现象,那不能再小了,应该就是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佛说极微之微再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还是把它分裂了,分裂之后,真的,物质现象没有了,看到是什么?看到是念头,是意念波动的现象。这是物质搞清楚了,物质怎么来的?物质是念头波动现象产生的。换句话说,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
  这个发现是非常伟大的发现,也是革命性的发现,对我们的好处太多了,能帮助我们现前解决很多问题。这些科学家提出「以心控物」,这是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的念头可以控制物质现象。我们的念头能控制物质现象,今天地球,地球是个物质现象,这么多的灾难,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意念把这些灾难摆平、化解。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念力之大,真正把它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变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的轨道,有这么大的力量。佛在经上,大小乘经上佛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个经文,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制心一处就是禅定。
  像今天科学家看到这些境界,在佛经里面,佛经上怎么说出来的?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的,被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无论是说的无穷大,或者是无限小,佛都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科学家对大乘佛法不能不佩服。佛是怎么看到的?佛从禅定当中看到的。什么样的禅定才能看到?大乘经上常讲,八地以上。菩萨阶级,在《华严经》上总共五十二个阶级,前面五十一个是菩萨,最后一个是佛,五十二个阶级。八地,这很高了,八地上去,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就是五十二个阶级最高的那五个阶级,他们都能看到,不需要科学仪器,不需要,亲自看到,看得清清楚楚,比科学家还要清楚。我们从科学这里得到印证,佛经上讲的东西不错,我们的念头善,身体健康长寿;念头不善,那就多忧、多愁、多烦恼,身体不健康;念头就可以治病。
  贪瞋痴慢疑不善的念头,跟我们的五脏六腑相应,这中医上都说;跟我们居住环境也相应。贪心,感应的是水灾,海水上升,江河泛滥,贪心重。瞋恚,感应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愚痴,感应的是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怀疑,这最麻烦,怀疑,什么都不相信,对身体来讲,免疫系统整个破坏了;对我们山河大地来讲,山会倒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怀疑。那我们,我们不贪,没有水灾;我们不瞋,就没有火灾,温度就会正常,气候正常;我们不愚痴,就没有风灾;我们不傲慢,谦虚,地震就没有了;我们不怀疑,山崩地陷绝对不会发生。这就是什么?以心控物。
  美国的量子力学家,这现在人还在,告诉我们,怎样去应付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他这些话,是在前年,在悉尼,澳洲悉尼,一些科学家他们举行的会议当中提出的报告。两天会议,第一天报告最近科学研究的成果,第二天专门讲灾难问题。他提出应对的方法,第一个,希望地球上的居民「弃恶扬善」,我们佛门讲断恶修善,就这个意思,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第二个,「改邪归正」,第三个,「端正心念」,地球上灾难就化解了,不但化解,会把地球带向更好的走向。这个报告在网路上都有,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能够相信,从我们自己内心去做起,我现在把所有的恶念统统改正过来,我对于化解地球灾难就尽到一分力量。相信的人愈多,自己能够改过自新的人愈多,地球纵然有灾难,灾难不大。我们自己要努力,自利利他,何乐而不为之!
  主中宾,它有个比喻,「喻如臣相奉命而出之者也」。我们继续往下面看,接着往下看,「此正不堕法身数中。毗卢顶上行走,禅宗极则事」,你看宗门的参究,《宝镜三昧》上说潜行密用,他们参禅,在静坐,你看不出来,入定。你看到好像他愚痴、他粗鲁,好像什么知识都没有,他定中什么?他定中就是观主中之主,就是观自性。像《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守住自性,不为外面境缘所动摇。而如愚如鲁,但能相续,这两句话很了不起。上上根人,他用功是这个方法。日用平常的时候,你看不出来,你看他好像痴痴呆呆的。
  在念佛法门里面,「净宗之寂光上上品」,跟禅宗这个「潜行密用,如愚如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是同一个境界。但是这两种人根性大不相同,他们用的方法相同。禅宗是一切都明了,净宗多半是什么人?阿公阿婆,老实念佛的人。你看,他一天到晚,就一串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相续。你看他那个样子,愚痴、粗鲁,什么都不懂。你跟他讲什么话,他都给你笑咪咪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他不断。无论讲什么,你问他,他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话也没有,就这一句。这就是如愚如鲁,他能相续,他不中断。这种人念佛往生,给诸位说,往生到极乐世界上品上生。他用的这种方法,跟宗门这个参究没有两样,都是最高的成就,往生时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
  我们看到这种人,往往都看不起,瞧不起他,以为他什么都不懂。祖师大德们知道,这种人暗合道妙,这个道是无上道。暗合道妙,他自己不知道,到往生的时候,他证到的时候,他才知道。那一往生,阿弥陀佛佛光一照,他就大彻大悟。为什么?他已经做到制心一处,他功夫制心一处,制心一处就是如愚如鲁,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是大成就者。我们一个道场,无论是出家人道场还是居士道场,真正有一、二个这样的人,那是宝。有这么一、二个人,三、四个人,我可以断言,他这个地区不会有灾难。为什么?真修行人。这种人有佛菩萨加持,有天龙善神守护,所以这种人要对他恭敬,绝不能够轻慢,轻慢有罪。
  「以此为志愿,故云无上」。净土宗里头念佛人很多,有几个像这样念佛的?有,不是没有,很少见。他的秘诀在哪里?就是制心一处,这个一处就是阿弥陀佛,他就守定了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句一句相续不断,这就是他的功夫,真功夫!这样的功夫,也就是古德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他念佛的功夫跟阿弥陀佛相应。心专了,心一了,得一心了,就通了。我们现在的心是杂心,一句佛号里头,有妄想、有杂念,甚至于怀疑,半信半疑,所以功夫不得力。那跟这些阿公阿婆比,那差太远了,天壤之别。说故云无上,阿公阿婆就是无上,人家行无上道,证无上佛果。
  「净定者,其心清净,寂然不动」。修行,修什么?这是每个同学都要记住的,净宗所修的,就在这个经本经题上,修什么?修清净心。清净心没有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五欲六尘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统统没有,就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一句接一句,相续不断,他修什么?修清净心。清净心得到了,再提升,平等心。清净心现前,他已经到阿罗汉的境界;平等心现前,他到菩萨境界;后头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证到法身菩萨。如果不是以这个为修学的目标,那你就全错了。
  这个经题好,经题标示的就是本经的内容。这部经里讲什么?就是给你讲清净平等觉,因。果报,大乘无量寿庄严,果报。修清净平等觉,证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好,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净宗,如来的德相统统在极乐世界,你到达极乐世界,全得到了。也就是说,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你统统证得了。于是我们晓得,人生大事是什么?无过于求往生,你不求往生就错了。求往生,得把这个世间放下。这世界上东西一样带不走的,搞这个是白搞了,要认真搞带得走的,带得走的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要学那些阿公阿婆真修真干。其心清净,寂然不动。一切时、一切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总是不动心,真正做得了主,主中之主,不为境界所动摇。
  「安乐者,安然自在,任运常乐」。这两个字好,这就是行人。行人就是真干的人,真正修行的人。行是行为,指的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都叫行。三业,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造作叫身业,这三业,三业清净。三业有了问题,跟经教上讲的不相应,那你就要承认错了,依经教的标准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要懂。修行在身口意上修,身口意三业最重要是意业,口跟身是外表。
  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那时候刚刚接触,还没有皈依,连居士都谈不上,章嘉大师教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教给我。实质是什么?实质是起心动念。心正,言论自然正,行为自然正,最重要是从心地上修!老师教我「看破、放下」,看破,了解事实真相;放下,不受外面环境干扰。《般若经》上佛说,「一切法」,世出世间法全部包括在里头,「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世出世间法都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叫真清净。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才用这种方便方法,净宗的方法,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口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话也没有,好!身体天天拜阿弥陀佛。拜佛是很好的运动,身礼佛,每一个关节都活动到;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真修、真干,所以净定安乐自然现前。净定安乐全是性德,你的心清净;不动,定就是不动;安是安然、自在;这个乐,是一般世人无法体会的,真乐,这个乐不是从外头境界得来的,那是刺激的乐,那不是真乐,这个乐像泉水一样,从内心里头往外流,喜乐,充满了智慧,流露出来是德行、是性德。
  「一旦」,这个一旦,「指之某一刹那际。因此无上是行不到处,故无行程可计」,也就是无期限可言,「只是在无心三昧中,突然触着碰着,摸着向上关捩子,刹那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这是什么?是大彻大悟,这话讲大彻大悟。所以大彻大悟之前的相,就是要如愚如鲁,念念相继,心确实是住在净定安乐之中,就是说没有妄念、没有杂念,纯是阿弥陀佛,身口意纯是阿弥陀佛,什么都不夹杂。念到时间久了,不定什么时候,一旦,不定什么时候。某一刹那际,就是我们讲的一念间。这个一念,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是那个一念间。因此无上,你的志愿无上,这个无上是行不到处。为什么?它没有处所。所以不能讲时间,不能讲什么时候,时间、空间都放下了,这种意念都没有了,只是在无心三昧中。
  下面的话是高峰禅师的话,中峰禅师的老师。突然触着碰着,这都是比喻。碰着什么?碰着向上关捩子,好像我们开保险柜一样,号码对好了,一拉就开了,刹那相应,那这是?这就是大彻大悟。诸位读六祖《坛经》,在《坛经》上可以有一点启示。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室,半夜三更,五祖召见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六祖不认识字,不需要经书,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就是六祖突然碰着、触着,一下就开悟了。开悟,把他所悟到的那个境界说出来,就是向五祖做报告,只有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是没想到,自性真心本来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都是一样的。染污的是什么?妄心,不是真心。我们真心,纵然造作罪业堕无间地狱,他的自性都不染,这个事实真相要知道。知道之后要珍重自己,佛说了,你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是你迷了。你一觉悟就成佛了。
  我们今天用念佛这方法来觉悟,念到绵绵密密,这一句佛号接着一句佛号,日夜不断,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这谛闲老和尚教的,方法好,一点压力都没有。念个若干时日,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大彻大悟。这是什么?规矩,守规矩就是持戒。持戒的目的何在?目的是得定。所以持戒一定要放下,不放下,你怎么会得定?世间人这些事你不要管,你管它的时候,你心里面就有妄想、就有杂念,根本不管,学这些愚夫愚妇,无知无识。要管事,什么时候管?大彻大悟之后再管。没有彻悟之前,老老实实,痴痴呆呆。所以这是行不到处,真正行不到处。行得到处的顶点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再往上去是行不到处,为什么?不能有这种行的念头。不但不能够有起心动念的念头,起心动念的习气也断尽了,这个时候妙觉果位自然现前,这行不到处。现前之后怎么样?现前之后实报庄严土没有了。他到哪里去了?他回常寂光去了,这才叫究竟圆满无上菩提,常寂光。
  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个光,我们看不到,八地菩萨就看到了。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有障碍,妄想是障碍,分别是障碍,执著是障碍。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这三种障碍障碍了我们自己不能见性。三种障碍都放下了,你就见到了,你跟惠能大师一样,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这一桩事情,谁都帮不上忙,迷,是自己迷的;悟,还是要自己开悟。佛能够引导我们,不能帮助我们证得,证得一定要靠自己。靠什么?就靠放下。简单一句话说,放下就成佛,放不下就是凡夫。凡夫跟佛,关键就在肯不肯放下。人人平等,确实无有高下。
  净宗尤其不可思议,净宗还是要讲放下。不放下,你往生品位很低,凡圣同居土。六道中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在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往生,在方便有余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些人往生,在实报庄严土。所以极乐世界,那里是个学校,有高级班、中级班、初级班。凭什么资格向上提升?就凭放下。你肯放下,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就高级班了。高级班要不起心、不动念,眼见色、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就生实报土;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生方便有余土;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那就凡圣同居土。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这功夫。
  蕅益大师说得好,这个法门,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们真相信,我们真想去,往生的条件就具足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深浅。念佛不间断,深浅在放下,你放下了多少。完全没有放下,功夫浅,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放下得愈多,品位就愈高,一定要晓得,为什么要放下?假的。极乐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假的带不去,不准你带假的。我们念佛,目标是契入理一心,但是理一心很难。难,不要怕,不放在心上,就是一直念下去,它自然成就了。天天想成就,这是妄想,这就是障碍,不许可有妄想,一直念下去,自然成就,这就对了。
  故云『一旦开达明彻』。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开者,心开」。我们原来心是闭塞的,没有开,现在心开了。心为什么不开?就是有妄想、有业障,闭塞了。业障消了,烦恼断了,心开了,自然开了。「达者,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下头,「明者,明白。如《信心铭》曰:洞然明白」。洞然明白跟底下讲的彻悟,意思完全相同。「透彻」,「彻悟」。所悟的是什么?你看,妙了,悟的就是,『自然中自然相』。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念老这一段注子注得好。「如《首楞严经》狂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这是不自然。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讲经,举了一个例子,说明是怎么迷的。说明什么?迷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什么?真的迷了。狂人就是迷的人,迷的什么?他找他的头,我的头在哪里?到处去找,这就不自然。遇到一个人敲你,你的头不就在你颈子上吗?这一摸,真的在,这就是自然,明白了。
  这一桩事情,我们小时候常有这种事情。我们小时候,遇到的是中日战争,战争也很可怕。那个时候,小学高年级,就是五、六年级,这些孩子都要学军训。这非常时期,要学军训,万一日本人打到这里来,我们要怎样自卫,学这个东西。学军训,每天早晨一定有紧急集合。老师,就是教官,哨子一吹,三分钟就要到操场,服装整齐,排队排好。这是常常有这种事情,我们自己也有过这么一、二次,真的服装整齐,帽子都戴好了,一集合,心里一急,急的时候,我的帽子在哪里?慌慌张张到处问人。人家一指,你帽子不在头上吗?一摸,果然在头上。那就是迷头认影,就跟《楞严经》上讲的是一个境界、一桩事情。亲身经历,这个印象就很深刻。一慌一乱,迷失了。这个迷失了,戴在头上的帽子,还在找帽子,这不自然;别人一下唤醒你,就在头上,这自然中自然相。
  「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头宛在」。歇即菩提,菩提就是觉悟。你觉悟了,没有失掉,头在。「何等自然」。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他说的是什么?说的就是,我们每天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你这一天所见、所闻、所觉、所知,全是自然中自然相。你为什么入不了这个境界?是因为你见色闻声,你杂的有自己的妄想、有自己的意念,就变成不自然了。那个真正修行人、有功夫的人,他见到是自然中自然相。他功夫是什么?他功夫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换句话说,我在前面讲的,那个念佛的老太婆、老阿公,他们见到的,六根见到就是自然中自然相。所以你不管给他讲什么,你不管问他什么,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回答你。你问他懂不懂?他也跟你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没有第二句话回答你,妙极了!你着急,他不着急;你心里头有妄念、有杂念,他没有,他非常单纯,这就叫功夫得力。功夫深了,他见的这个世间,跟佛与法身菩萨所见完全相同。法身菩萨见性了,他没见性,没见性也能做到,有同等的受用,所以往生有同等的果报。
  「又如古德悟时」,这都是禅宗的,古大德开悟的时候说,「原来师姑是女人做的」。师姑是比丘尼。这是什么?自然中自然相。「又如: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煮饭要烧火,灯就是火,这都是显自然中自然相。「比丘尼是女人,灯即是火,均自然中自然之相也」。只要你把念头没有、熄掉,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六根接触现前六尘境界,就是自然中自然相,就是佛经上所说的法尔如是。给你说深一点,那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不现的时候,是第三句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现的时候,就是最后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是自然;能生万法,就是自然中自然相,没有一法是例外。所以那个本然就是自性,清净本然,能生万法,能现万象。
  下面又举了个比喻,「又如未悟者」,这凡夫。凡夫什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凡夫,他有山的执著、有山的分别,有水的执著、有水的分别。那个觉悟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悟了,悟了什么?不再执著这是山、这是水,知道什么?山跟水是假名。「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大乘佛法讲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悟了,不执著这些名相,这是悟入。彻悟的,真正悟到的,看山还是是山,看水还是水。真正彻悟了,对于山的性相、理事、因果完全通达明了,不执著空,也不执著有,他在山水里头得大自在,在山水里得受用,一尘不染,得大自在,这是彻悟。
  「高峰禅师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只是仍旧,何等自然」。这是说什么?这是说成佛了。成佛,成佛还是你,没改变。六祖惠能大师成佛了,还是旧时的惠能,没有改头换面,这何等自然。不是成佛了就改头换面,成菩萨改成菩萨面孔,成阿罗汉就变成阿罗汉的样子,不是的,还是老样子。老样子什么?他真是阿罗汉,他真是菩萨,他真是佛,样子没改,他的心态改了。以前有心、有态,现在心态没有了。虽没有了,他表演出来还是一样的,跟平常一样。那是什么?舞台表演,知道这是在演戏。以前不知道演戏,以为是真的。现在是舞台演戏,要演得很逼真,演给别人看,不是给自己看,那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来应化在世间,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何等自在,何等自然。这种示现,是众生有感,佛菩萨示现。
  我们不说远,我们说得很近,虚云老和尚,这大家都还记得很清楚。解放的初期,香港这边学佛的同学把老和尚接到香港来,给他建了一个精舍,我去参观过,听说老和尚住了一个月就回去了,说这个香港花花世界,不适合修行,他回去了。我们从他的传记,《年谱》里面看到一个故事,我常常提醒大家,这个故事是他四十几岁的时候,四十七岁,发心朝五台山,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父母,他父母早就过世了,报恩。他从普陀出发,三步一拜,拜到五台,三年多的时间,路上很辛苦,三步磕个头。当中两次生病,两次生病都在旷野,看不到村庄。在那个时候病倒了怎么办?遇到一个乞丐,乞丐救了他,照顾他十几天,等他身体完全恢复,再去拜,拜山。这两次大病。第二次生病,又遇到这个人。这《年谱》上都有记载。是个乞丐,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叫文吉。问他住哪里?他说我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去,五台山人都知道我。他就记住了。拜到五台山的时候,他就打听,问人:有一个乞丐叫文吉,你们认不认识?没有人知道。到庙里面去之后,把他这个路上经过情形告诉大家,人家讲,那是文殊菩萨化身的,恍然大悟。你看看,你有感,文殊菩萨就有应。文殊菩萨现乞丐相,你一点都不怀疑,照顾你十几天,两次病,在一起住了一个多月,这不是假的。你有困难的时候,菩萨真现身。
  我们如果一心,像老和尚那样的虔诚,他是朝山,我们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遇到最困难的时候,阿弥陀佛肯定化身来帮助我。人要有信心,遭遇到什么困难,菩萨会来帮忙,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我们对自己要没有信心的话,你怎么能成就?「信为道元功德母」,有信心,一个人精神能振奋起来。我真干,我真有成就,我真有把握往生,我跟阿弥陀佛念念相应,就像热线电话一样,我这一动心,他就知道。你说你多快乐!你多自在!什么样的灾难与自己不相干,心里头不要想这个东西,想这是错误的,想阿弥陀佛就对了。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想灾难,灾难就来了,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希望大家好好的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什么就来,何必想灾难!想病,病就来了;想死,死就来了,都是从自己心想生。大小乘经论,佛都这样嘱咐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九集)  2012/7/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九十二页,我们从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如未悟者,谓山是山,水是水」,这是禅宗里面一句话,凡夫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觉悟的人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觉悟了。山跟水,《金刚经》上都是说一合相,比一般人聪明,看到山跟水的真相。那个彻底觉悟的人,彻悟者,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真的透彻了,知道体、相、作用原本就是一体,决定不能分割;分割,你就看错了。凡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得山水之用,不知道山水究竟是什么,这凡夫,迷了。觉悟的人知道山跟水是什么回事情,可是怎么样?不得其用,体跟现象都搞清楚了,不能用。只有真正参透了,体用是一不是二,万法一如,他得大自在,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体用都显现出来了,这叫彻悟。
  所以悟,悟的人不少,悟不起作用。哪些人是代表人?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是个代表。见思烦恼真断了,辟支佛不但断烦恼,连见思习气都断了,没有把它用在生活上,没有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所以讲不圆融。悟没有圆悟,只见到一边,没有透彻圆融。透彻圆融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法身菩萨,得大自在。所以「高峰禅师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真正彻底觉悟的人,还是这个人。我们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做个代表,没觉悟的时候,你看他这个人老老实实,谦虚恭敬;悟了之后,还是这个人,没有改变,还是那么谦虚,还是那么恭敬,还是那么老实。悟跟不悟不一样在哪里?没觉悟的时候,他所运用的遵循伦理道德,有心,要学;悟了之后,这个念头都没有了,依旧遵循,一丝毫不违反,自自然然的,这就是真正彻悟了。
  没觉悟,要用戒律来约束自己;觉悟之后,自然就是戒律,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著。戒律是性德,称性发挥。不但世尊制作的戒律他全做到了,世尊没有说到的那些善行、善业,他都圆满而没有遗漏。「只是仍旧,何等自然」,自性是自然的,现的相是自然的,起的作用也是自然的。自然相就是自性本然之实相,在哪里?在一切处,在一切万物之中。山水自然的,男女自然的,今时、旧时,就是现前、过去、未来,也是自然的,没有一样不自然。所以,「一一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实相就是自然,实相就是本性,实相就是自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变成相了,相就是性。所以一一诸法没有一样离开自性。
  禅宗学人开悟了,求老师给他印证,老师常常说,举一个例子来看看。觉悟的人随拈一法。这一个问题问出去之后,回答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随拈一法。老师点头,印可,这就真的开悟了。惠能大师听经,五祖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老师没有问他,他自己说出来了,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后面「能生万法」。五祖一听,行了,后头不要说了,他全知道了,衣钵就给他,认定他禅宗第六代祖。船准备好了,带着他上船,五祖送了他一程,叫他走。他问五祖,到哪里去?五祖说,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岭南来,南方,广东这一带。你还回到那边去。去避难,嫉妒障碍。他躲在猎人队,给猎人当伙夫,侍候这些猎人,打猎的、杀生的。六祖开悟就是成佛了,这尊佛给他们烧饭、给他们当伙夫,六祖不是短时间,十五年。十五年,这打猎的人也就慢慢老了,他缘才成熟,这才出来。
  出来,我们相信那是佛菩萨示现的,印宗法师。怎么就那么大的度量,一点嫉妒心都没有,爱才如命,见到六祖佩服得五体投地。六祖要现出家相,印宗给他剃度,所以印宗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剃度完了之后,印宗再拜他为老师。他们两个是互为师生,六祖传法给他,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和尚,六祖是印宗的传法老师,传法的和尚。大彻大悟四十三个人,有印宗、有无尽藏比丘尼。这是佛门护法的好榜样,惠能如果没有遇到印宗,谁会相信他?他要自己修行,表现得好,至少要十年,别人看十年,这出家人不错。遇到印宗,不必要了,印宗回头拜他为师,那还有什么话说?水涨船高,

wlxg20130220 發表於 2022-7-12 22:48:43

一下就抬起来了。印宗当时在岭南一带是大法师,很有名气,受到社会大众的敬仰。现在这个老师拜惠能做师父,能大师的身分一下就提升。中国人讲抬举,印宗把他一抬举出来,没有一个人不服。以后,讲经、讲道、传法一帆风顺,这是印宗法师的影响力。
  为我们显示出来,一一法无非实相,一一法当体就是自性的流露。「当相即道」,道就是性,任何一个现象都是自性。大乘经上佛所说的,一切法不离自性,离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就是说这桩事情。所以「即事而真」,一切事就是真心,一切相就是真心。「一一皆是清净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楞严经》上把这桩事情说得很透彻,很长的一段经文。
  『根本』,就是本体,现在哲学里面讲本体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哲学能不能真正得到?得不到,有名无实。为什么得不到?因为他用妄心。哲学家、科学家没有离开妄心,妄心永远缘不到真实;不用妄心,真实就在现前,真实没离开你,它是真的,它不是妄的。所以妄见不到真,真知道妄,妄见不到真。这就是哲学跟科学的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它没有办法突破。佛说过了,用妄心,对外能缘到虚空法界,今天所说的宏观宇宙。物理学家有一类专门研究无穷大,宇宙到底有多大,用精密的仪器来观察,就是天文学家。他们的报告我们看了,我们能看得懂。报告里所说的,今天用最先进的、最精密的望远镜,乃至无线电望远镜,能观察到的宇宙现象,只有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现象不见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情。那百分之九十怎么知道的?应该是从数学里头推出来的,数学是科学之母。他们这个说法,我们听了会点头,他不知道,我们知道。我们没看到,我们是在大乘经教里头听佛说的。百分之九十到哪里去了?回到常寂光去了。只要回到常寂光,科学跟哲学都见不到了。为什么?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科学跟哲学的探索一定要有现象,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只要有现象他们都能够找得到,没有现象他就没法子了。
  回归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因为它没有现象,你找不到它。它存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佛经上讲就在当下,你就找不到。什么人能找到?经上说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萨他们见到了。为什么见到?他不用心意识,连心意识的影响都没有了,我们佛经上讲习气,心意识的习气都没有。八地到等觉这四个位次,无始无明习气并没有断干净,但是很薄。常寂光里头他看到了。如果这个习气完全断尽,等觉菩萨断尽了,他就契入常寂光,跟常寂光融成一体。身没有了,一片光明,居住的土也没有了,身跟土都是一片光明。这个时候才真正知道,一切法跟自己是一体,都是光明。就好像我们这个房间有十几盏灯,每个灯都亮了,每个灯光都充满这个房间,光光互照。这个灯亮了,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出你我他。但是真的有你我他,为什么?你看灯,熄这一盏灯,这盏灯光就没有了;点燃一盏灯,它跟大家合在一起,熄掉时候它就没有了。所以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不一,一跟不一都说不上,妙就妙在这个地方,这称作妙。
  最高的果位叫妙觉,妙觉才是佛经上讲的无上正等正觉,再没有比他高的,他到了究竟圆满。所以称为寂光,寂是清净,光是光明遍照。真正知道,一切诸法是一个自体,自他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个体,智慧、神通、德相都是一体的,一证一切证。我们可以说,真正证得常寂光,究竟圆满成就了,成就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性修一切功德。自性本具的、历劫修成的统统圆满,他修就是我修,我修就是他修,自他一体,不二,这是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了,才知道修行什么最重要?见性最重要。怎么见性?放下。在理上讲,见性最重要;在事上讲,放下最重要。因为你本来就是,就是因为放不下,迷了,把自己本有的智慧德相迷失掉。只要把障碍放下,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就又现前。它并没有失掉,只是有障碍,起心动念是障碍,分别是障碍,执著是障碍。千言万语、千经万论说的什么?就是说这桩事情,除这桩事情没得说。
  本体是一切诸法根本的自体。「《大日经》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世尊在大乘经里头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就是本体。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在内,怎么说?三世佛是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就是早晚不一样。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成佛?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实相,就是自性、就是法性,是一桩事情。所以,佛法住平等,没有高下,佛法是真平等。真平等,这个人就成佛了。菩萨虽然觉悟,大彻大悟,还没有真正平等;进入真正平等,这人成佛了。
  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十法界是果,什么因造成的?《华严经》上说,无量因缘。无量因缘说不尽,这是真的。为什么人跟事那么复杂?无量因缘,不是单纯的。他说,无量因缘里头总有个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缘是什么,佛为我们说出来了。佛法界,成佛了,第一个因缘就是平等。这平从哪来的?平从和来的,和平。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六和敬,真正常常把六和放在心上的人,这个人跟佛距离愈来愈近。和它就平了,平等才有和平,和平这两个字互为因果,这两个字不能分开。中国人讲和平,和是果报,平是原因。日本人讲平和,平它才有和,也挺有道理的,他们讲平和就是我们和平的意思。
  不平的心态、不平的言行要放下,不和的心态、不和的言行也要放下,才能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们今天讲学佛,遇到苦难众生不闻不问,那个于我不相干。经上所讲的学过,不是没有学过,听过,甚至于自己都会讲,可是境界现前忘得一干二净;也就是说,我们在佛法当中所学的东西,境界现前的时候一点都用不上。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现前,烦恼习气用事,跟自己的性德完全相违背。大乘净宗,我们在行门只举了五个科目,不杂,很容易记,但是做不到。做不到,临命终时往生就没把握。临命终时,怕那个时候烦恼生起来,在最关键的时候把佛号忘掉了。甚至于很多人帮你助念的时候,临终那一念没听到,心不在焉,心里头念着别的事情,或是杂念、或是妄想,这是最有可能的。也就是我们没有真正养成菩萨的行为、菩萨的理念。
  菩萨的理念,经上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点我们没做到,要认真的学,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怎样才能叫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一切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帮助他,他就生欢喜心了。每一个众生时时刻刻都希望有人帮助他,他要遇到菩萨,菩萨会帮助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这里头就要讲到因果,我们要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念念都在想着别人、想帮助别人?境界现前,我是不是真的在帮助别人?我真干,我有苦难的时候就会有人帮助我,这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们心里想做,不是假的,可是常常会疏忽。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的善念很薄,我们的烦恼很重,所以常常容易迷惑,不容易在临事的时候清醒过来,原因在此地。几个人找到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又几个人肯认真的把这个因素消除?这真难!经上说的这些话都是总纲领、总原则。
  《大日经》,大日如来就是毗卢遮那,就是阿弥陀佛。一身与二身,一身是法身,二身是法身跟报身,三身,再加上一个应身,四身,再加上个化身,无量身。这一句,一身就是无量身,无量身就是一身,完全从自分上说。另外还有个意思,一身是自己,二身、无量身是别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量身,没有一个身不入本体。这说明什么?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一体,我不能照顾,这叫不自爱。自爱是性德的核心,万善的根源。我们都希望自己断恶修善,真正有智慧,聪明人,从哪里修?从根本修。根本修,用力少,功德大,功德无量无边。因为它称法界,法界多大,他功德就多大。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真心,一丝毫虚伪都没有。不但没有虚伪,还没有造作,为什么?它是自然的,有造作就不自然了。
  我们今天讲无造作,那就不修了,这就住空了,就是前面讲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不修了。还要向上提升,性相圆融,理事不二,行一切善,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身行,修一切善,心里?心里没动,这叫圆修圆证。这是真正的大乘,为一切众生没有为一切众生想,没这个念头。为什么没有念头?一切众生是自己,为自己做出一切付出,还用得着去想吗?我们所有的妄想,确确实实是因为有自有他,我为别人做的、我为大众做的,我为一切众生做多少好事,念念不忘。这是什么?这就变成福德,不是功德;不着相是功德,着相是福德。为什么不着相是功德?不着相是为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我为别人就是为自己,不着相。着相,自他就有分别,堕落在妄想分别执著当中,功德没有了。福德,福德有果报,果报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底下说,「此正明根本之义」,根本就是本体,就是自性,就是常寂光。「又本者本心,即本源之自心。又本性,乃固有之性德」。下面说,「有根本之有字,至关切要」,一定要知道。本心有,本性有,性德有,怎么会没有?现在这个问题,有,在哪里?我很想要知道。它就在当前,你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叫迷,知道了就叫觉;迷了叫你做凡夫,觉了就叫你做佛菩萨。怎么迷的?要记住,起心动念,迷了;分别,迷了;执著,严重的迷惑。大道、至道都是简易,中国学术的根本,大家都知道,那个经叫做《易经》,不难,容易。为什么?因为它自然的,自然就容易。现在怎么样?容易被我们自己搞复杂了,愈搞愈麻烦。这种麻烦,知识搞出来的,智慧就没有麻烦,就无事。说到这个地方,经教能帮助我们开智慧,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经教要一遍一遍的薰修,薰修久了才有悟处。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要薰修一千次,你开悟了。现在人迷惑的状况比古人严重,古人一千遍可以开悟,我们现在要十倍,一万遍会有开悟,要懂这个道理。所以薰修对知识分子特别有效果。
  这个地方提出来了,有,至关切要。「有者,如狂人之有本头。决定是有,不从外得」。这是前面举《楞严经》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个故事,决定是有。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能不能成佛?决定是有。我们自己不敢当,不敢承认,佛知道,菩萨知道。「傅大士《心王铭》曰」,有这样一段话,节录在此地,「水中盐味」,盐放在水里头,溶化了,跟水合成一个,盐不见了,尝尝水有咸味。水里头确实有盐,盐在哪里?不见了。没有盐怎么会有咸味?虽有咸味,找盐找不到踪影,决定是有。
  「色里胶清」,这是画画。胶清我们有一点资料。《汉语大词典》里头,「指已制成颜料」,颜料是画画用的,「或染料」,染衣服,染色用的,「色泽比较纯净的胶质」。底下有个小注,「有黏性」,胶有黏性,「人看画时」,画画用这种颜料来染色,「只见颜料,不见颜料里的胶清」。可是胶清跟颜料融合成一体,决定分不开,颜料里头决定有胶清,就像水中一定有盐味。「《朱子语类》卷四:伊川言气质之性,正犹佛书所谓水中盐味,色里胶清」。这是谈学问的时候,讲到人的气质。这个话很抽象,气质是什么?它确实表现在你的生活、行为当中,没有办法具体说出来。下面,李贽《观音问.答自信》里头有这么几句话,「又谓之色里胶青,盖谓之曰胶青,则又是色;谓之曰色,则又是胶青。胶青与色,合而为一,不可取也」。就同水中盐味一个意思,盐跟水融成一体,盐在水中,水在盐中,确实是有,你分辨不出来,取这个意思。
  人有没有气质?有,特别是读圣贤书跟不读圣贤书。气质从哪来?其实是意念上,我们用哲学的话说,对人生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不相同。学佛的人对人生的看法透彻,所以他心地很淡然、平淡,表现的态度智慧、柔和。那个没有学佛的人,没有接触过圣贤教育的人,他的气质粗、鲁,很明显能看出来。这我们一般讲习气,佛对于这个说得很清楚、很透彻,见思烦恼的习气很明显。这个人接受圣贤教育的熏陶,确确实实傲慢习气没有了,对人对事谦恭谨慎,谦虚、恭敬、谨慎。有时候还有一点习气露出来,是不他心里有?没有,这叫习气。心里头是一片诚敬,习气,过去长时间不善习气的薰习,偶尔会跑出来。菩萨修行,法身菩萨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了,但是起心动念的习气控制不住,有时偶然就发显。怎么办?要长时间,很长时间,养成一个新的于性德、自性的习惯,那个不好的习惯自然就没有了,这叫长时薰修。
  《心王铭》后头这几句话,我们从头念好了,一气念下去。「水中盐味,色里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水里头看不到盐,色里头看不到胶清,但是它决定是有。「心王亦尔」,心王,这个地方是指的自性、真心,它在哪里?「身内居停」,它在我们身上。「面门出入」,在眼它叫见,在耳它叫闻,在鼻它叫嗅,在舌它叫尝,在身它叫触,在意它叫知,这些就是它的出入,它起作用。「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这是《心王铭》里面几句话。「其中决定是有四字,道破诸佛密藏。盖谓人之心王」,心王,在凡夫讲阿赖耶,八心王,阿赖耶是最主要的,「决定是有」,你看不到它,在大乘法里的心王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如水中之盐味,其味确有」,舌识知道,「但此味之形状」,眼识看不到,「则不可得」。
  「又曹山(曹洞宗祖师)曰:只要知有便是,无论当烦恼无明之时。故此有字,万不可放过」。这句话我们把它讲白了,就是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有佛性。佛性决定是有,就跟水中咸味,色里胶清,你看不到它,你接触不到它,六根都缘不到,但是它确实是有,你才能成佛。你不能怀疑它,你要怀疑,这一生就空过了。完全肯定,我有佛性,你也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但动物有佛性,植物也有佛性。为什么?现在我们知道,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极其微小的物质现象,微中子,它的体积只有,一百亿个微中子等于一个电子,就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这么小,具足五蕴,色受想行识。所有物质现象都是这个组合的,《金刚经》上「一合相」。一粒尘沙是这个东西组合的,一个地球也是它组合的,太阳系、银河系还是它组合的,一合相。有没有佛性?有。所以《华严经》上说得好,「情与无情」,有情众生跟无情众生,无情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同圆种智」。同圆种智是成佛,花草树木能成佛,山河大地能成佛。佛是什么?佛性,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众生也有佛性,在它不叫佛性,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别。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肯定,不能怀疑。
  所以曹山祖师说得好,只要知有便是。便是什么?便是大彻大悟,便是明心见性。我们不敢承认,听了这些话,读了这个书,半信半疑。如果当下完全肯定,一点疑惑都没有,你就证果了,你就契入境界。惠能大师听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为什么?真听懂了,没怀疑了。如果听了,里面还有些疑惑,不敢完全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还有一分疑惑,那不行,这个疑障碍你见性。一点都不疑惑很难,不是容易事情。无论当烦恼无明之时,都没有关系,都能开悟得了。这个事情有个例子,在《坛经》里头,惠明法师,四品将军出身,这个阶级也很高了。四品将军,中国现在的制度,一品是元帅,二品是大将,三品是上将,四品是中将。出家了。惠能大师逃出去,大家都追,四面八方去找,被他找到了,被他碰到了。碰到怎么?要把衣钵抢回来。惠能大师知道这个人很粗鲁,将军出身,把衣钵放在石头上,自己躲起来。四品将军,看到衣钵在那里,很欢喜,去提,提不动,他马上就觉悟,那个本来夺取衣钵的念头立刻就消掉了。这个衣钵那么轻,怎么拿不动?这就知道有守护神,他在那里守着,你提它提不动。马上念头就转了,就叫行者、行者,我是来求法的,不是来夺衣钵的。惠能就走出来,就坐在石头上。他就礼拜,求法,《坛经》上记的有。
  惠能大师告诉他,「不思善,不思恶」,善恶都不要想,念头统统放下,问他一句,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他回光返照,真的就觉悟了、开悟了。开悟之后问,还有没有秘密?六祖告诉他,「密在汝边」,你要认为有秘密,在你那一边,你外头都没有。他就叩谢,就拜六祖为老师,自己以后把名字改掉了,因为他是惠明,六祖是惠能,同辈分,名字改掉了。回去告诉人,这条路上没有,我都找过了,没有见到,这就让他走了。这是个很明显的,就是在烦恼无明的时候,当时一放下就行了,这多快!这也是惠明大师的殊胜的缘分,他要不追,他怎么会一下就回头?追之后,这个包袱提不动,这不可能的事情,这包袱有多重,怎么会提不动?这是什么?这是神,守护神守着,不是祖师,谁都拿不了。当下妄念断掉了,马上回过头来求法。你看这都是机缘,一念机缘,他转得快。所以他自己说了,在黄梅这么多年什么也没得到,今天在惠能大师座下,一句话开悟了。故此有字,万不可放过。
  「自然之有根本」,这个有字非常重要,「此含二义:一者,万象森罗,体性无二」。森罗万象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体性,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最后的那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万法一体。万法包括了人、事、物,今天科学所讲的三种现象,物质现象,意念的现象,就是心理现象,自然现象,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是有,有体有性,体性是一不是二,一体能生万象森罗。「千波皆水」,这第二个比喻。波是波浪,大海波浪无量无边,全是水,离开水没有波浪,波浪是水形成的。「众器唯金」,这第三个比喻,第三个是用金作器,器器皆金,大乘经上这个比喻常有。
  我在美国的时候,有一个同修陈大川居士,他在外国经营珠宝生意,他做的珠宝是假的,不是真的,镀金的。镀金,价格非常便宜,做得非常精美,销路非常好。为什么?跟真的没有两样,比真的还漂亮,但是一个只要几块钱、十几块钱,丢了一点不痛心。所以这个生意非常好。可是他生产量很大,每个月大概要用,黄金要用十公斤的样子,真金来镀。他有个展览室,带我们去参观,里面差不多两万多种不同的样子,都是他们的产品,你那一看全是黄金。陪我去的人很多,我说你们大家来看,经上所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今天你看到了,就这个意思。你看它两万多的品种,只有一个东西,黄金。
  这就是体是一个,相,相很多,摆在你面前,两万多个,不一样的。器代表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森罗万象,可是体,体就是黄金,说明体相无二。「自然之中,自有本体,此之本体,即是根本」。没有金就没有器,没有水就没有波,没有性就没有万象森罗。万象森罗就是一个体,自性,真心、本性、真如、实相都是说这桩事情。这个东西真有,你看不到、听不到、摸不着,它确实有,这是第一个意思。
  「二者,不由造作,一念顿悟,故云自然」,这个自然之有根本,自然第二个意思,它不是造作的。事是造作的,相是有造作的,能生万象的自性没有造作,这不由造作。怎么知道有?一念顿悟,这个一念顿悟是自然的。什么时候顿悟?没有时间。什么时候顿悟,说不上;什么地方顿悟,也说不上;在什么状况之下顿悟,也说不上。每个人顿悟情形都不相同。像惠明大师的顿悟就是一个例子,在追赶惠能的路上遇到了,如果这个包袱他拿得动,他就拿走了。拿走怎么样?他不会开悟。那些追赶惠能的人,都想把衣钵抢回来送给神秀,都认为五祖传衣钵应该传给神秀,不应该传给惠能。到他拿不动的时候,这才一下惊醒过来。你看,这是他的缘分,这是他的善根,他这么快就开悟了。
  下面说,「了知万法尽在自心,顿见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这个三句话重要,非常重要。这三句话是什么?你本来是佛,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上说的。一切万法不离自心,自心是万法的根本,万法是从自心里头流现出来的,这个万法是遍法界虚空界。顿见真如自性,怎么顿见?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著就是,你就见到了。自己的心,这个心是妄心;自己的性,性是真心。妄心是阿赖耶,能变,自性能现。真心能现能生,妄心,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能变,这是根本。自心是十法界、六道的根本,自性是遍法界虚空界的根本。因为有个妄心,所以才变出虚幻的境界,如梦幻泡影一样,这就是六道轮回跟十法界。十法界包括六道,唯识所变。如果没有识?没有识就是实报庄严土,诸佛如来所居住的净土。实报庄严土只是心现,就是自性变现的,没有识,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叫做识,识会变,让自性所现所生的境界产生变化。
  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要了解,西方极乐世界殊胜,无比殊胜之处是阿弥陀佛用威神来加持我们,让我们在莲花里头,往生极乐世界是坐着莲花去的。莲花从哪里来的?是你自己念佛功德之所成就。我们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念跟极乐世界七宝池里头产生感应,池里头就出生一朵莲花,莲苞,没有开的。经上说得很清楚,这个莲花上,有你的名字在上面,决定不会错误。你念佛的功夫愈好愈深,莲花就愈来愈大,往生的时候,佛就用这朵莲花来接引你。我们可以说,莲花的因是我们自己的信,真信,我真信、真愿、真念佛,这是因。莲花会长大,光色会愈来愈美,这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
  往生的时候,你住在莲花里面,在莲花里面就产生了蜕变。就好比蚕,你看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在里头,等它变成蝴蝶了,它把茧咬破,它出来了。你看,原来是个爬虫,出来它会飞了。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住到莲花里面之后,阿弥陀佛用他的威神把我们转识成智,让我们得到的身不是阿赖耶的相分。现在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这唯识所变。到那个地方,转八识成四智,在莲花里头转的。花一开你就是法身菩萨,相宗说你不是八识,你是四智菩萨。这个世界,你会看到所有的现象、事物永恒不变,为什么?它没有识了,所以它没有变化。人的寿命很长,无量劫,身体没有变化,永远年轻。极乐世界的人身没有生老病死,没有这个变化。花一开,全身现前,那不是生。而且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一点差别都没有,我们要知道,这不可思议。极乐世界的花草树木,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我们这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变化,极乐世界没有。有人用一句话形容它,四季常春,极乐世界只有春天,夏秋冬没有,不变化。这个就是自性是根本,「故云自然之有根本」。
  「《净名经》曰」,《净名》是《维摩诘经》,维摩居士,「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这个豁然就是突然开悟了,这个经上讲的,「一旦开达明彻」,这四个字同时现前,开是开悟,达是通达,明是明了,彻是彻底。对什么?对整个宇宙、对一切万法,一悟全明白了。这四个字现前,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叫成佛。说一旦,这一旦不定是什么时候,不定在什么处所,不定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太多了,天天都有,不止一个。还没有开悟的,在这儿孕育,听阿弥陀佛讲经,到十方世界去参学。十方世界参学是求福、求慧,拜佛、供养是修福,听闻如来的教诲是修慧。所以,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求福求慧,修福修慧,成就圆满的福慧,到极乐世界干这个的。不像在六道,六道来干什么?佛经上一句话说「酬偿业报」,过去造的因,现在要接受果报,是来酬偿果报的。今天乱世,乱世怎么来的?酬偿果报上加重了,冤冤相报,这么回事情。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是福慧增长,一直增长到圆满,你就成佛了。所以,一旦开达明彻,也可以说,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希望有这一天,决定有这一天,不知道是在哪一天,决定是有,这个有字很重要,要有信心。
  还得本心,这句话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这个经上讲的「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明性是自然中的自然相,本来有的。因为自然之有根本,所以才有自然中自然相。这个根本就是自性清净心,惠能大师开悟,用二十个字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了。这二十个字里头,第一句说明自性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染污。染污是阿赖耶,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染污。第二桩事情告诉我们,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是佛法里头肯定的常,真的,它没有生灭。只要是有生灭的,佛经上叫它做无常。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是个波动现象所形成的,也就是说,整个宇宙是无常的,这是指我们六根能够接触得到的。眼耳鼻舌身能接触,色声香味法是所接触。能接触的身心是无常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些现象发生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个波动现象。但是能现的这个自性它是真常的,它不是波动现象。
  惠能大师末后一句,「能生万法」,能生万法这个东西是真的,常住真心,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智慧、德相就包括所有一切法,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具足,它怎么会现?只要它能现的,全是本自具足。还能够随着意念变化无穷,贤首大师《妄尽还源观》上告诉我们,「出生无尽」。那是什么?随着念头、随着分别执著产生变化,无有穷尽,这都是自性的德能。这就是自然之有根本,我们决定要相信这个东西有。正因为它有,所以每一个修行的人都能成佛。在有情众生叫做佛性,在无情众生叫做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0集)  2012/7/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八百九十三页,从第四行当中看起:
  「又《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足证曹山只要知有便是,正是佛佛相传之心印。湛愚老人曰:曹山自比六祖,只是得此欛柄」。『自然之有根本』,末后这一段的解释,念老集《菩萨戒经》所说,我本元自性清净,本是本来,元在此地就是本来的意思。本来就是自性清净,自古至今也没有变化过,就是六祖开悟的时候,第一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跟这个地方的本元是一个意思。若识自心见性,若是假设,如果我们真的认识,认识什么?认识自心,自心本有,这就是见性。可是我们的真心现在被烦恼业障障碍住了,理上我们明白,从大乘教这些教诲当中都明白了,事上这个障碍没放下,所以它障碍住了。如果我们能放下,放下你就明心见性。识自心就是明心,明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明心,心放光明,这就是心生智慧,这就是成佛,天台大师所说的分证即佛。
  六即佛说得好!这是大乘教里非常著名的学说,说佛,佛有六种佛。第一个是「理即佛」,从理论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理上讲,个个都是。万法平等,没有高下,所以佛法里头第一个就是讲平等。现在我们迷了,迷了变成凡夫,凡夫要回头,要修行再成佛,真正修到明心见性,天台大师说,这里头有几个过程,连理即佛往上去还有五个,一共就是六种佛。现在我们听到佛经知道有佛这回事情,这叫「名字即佛」,我们还没有真正在修。哪些是名字即佛?我们现在统统是名字佛,有名无实,没真干。真干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不是那个意思,真干是放下。不放下,念佛念再多也不能往生,还是搞六道轮回,这都是名字位中。
  所以佛法真正讲功夫,功夫浅深是放下多少,放下少了不行,出不了三界,必须得有一定程度的放下。这一定程度,我对这个世间,人间天上确实没有眷恋,我不再想了,这功夫就得力。还贪图天上人间的名闻利养,只要有一丝毫这个心,功夫就不得力。你这个念佛,我们可以说,在阿赖耶里头强化我们阿赖耶里面念佛的种子,给它增强,它不起作用。必须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至少不执著,这功夫就得力。功夫得力叫「观行即佛」,观行是功夫得力。观行,一直到功夫成片,都叫观行。所以观行也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的观行真的自在往生,可以预知时至,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为什么?我们见思烦恼没断,念佛这个功夫可以把见思烦恼伏住,有,有它不起作用。这个不起作用是什么?它不障碍你往生。这样的功夫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所以古人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就说的这个。
  也就是说,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这不要很深的功夫,只要这一句佛号,这一部经的理论搞得差不多了,对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向往,对这个世间不贪恋了,这是初级的功夫,就决定保证你能往生,品位低一点不在乎。蕅益大师说得好,当年大师在世,曾经有人问他,你念佛往生希望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意了?他告诉人,下下品往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这个话说得好,叫我们对于往生,只要真正往生,品位不要去计较它。根本就不要想着,品位自然提升;斤斤计较品位,品位反而在下面。为什么?你还执著,对这个还那么执著!所以不要去计较品位,你的心更清净,心清净品位自然就高。蕅益大师这种心态好,真正是个念佛人!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如果真的把见思烦恼断了一品,见惑断了,见惑断了就是小乘初果,大乘像《华严》十信位里头初信位菩萨,这在净宗叫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有三品,这是下品,他往生到极乐世界不在同居土,他在方便土。小乘须陀洹、斯陀含,初果、二果都是方便土下辈往生;如果思惑断了几品,他就方便土中辈往生;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他是方便土上辈往生。如果是尘沙断掉了,无明破了一品,这叫理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头的下辈,都是在你放下多少。我们晓得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怎样?我们得尽量放下。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但世间法要舍,《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放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放下。一切经教我只要一部《无量寿经》,八万四千法门我只要念佛这个法门,就成功了。这就是真正《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统统舍掉了,你的心都清净了,一尘不染,只取西方极乐世界,必定得生,他一点障碍都没有。生活上所需不要去想它,那是鸡毛蒜皮小事,佛菩萨早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真发心就有护法,经上讲的,真皈依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守护你。你受了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五戒就是二十五位护戒神,他们会照顾你。又何况后面有阿弥陀佛,有观音、势至,西方三圣全知道!我们是真的干,还是假的干?真干必然受感动,那就是我们的感他就有应。如果我们对这个世法还有贪恋,还放不下,那他想加持也加不上。必须要晓得大乘经上佛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说,这个力量是相等的,佛力、心力、众生的业力是相等的。今天我们的心是跟业力结合,还是跟佛力结合?如果跟佛的力量结合,那就超过业力。这个权操纵在我们自己手上,不在别人手上;换句话说,这个事情我们自己可以做得了主。我们起心动念跟佛结合,不跟世缘结合,世间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计较,遇到了都欢欢喜喜,不放在心上,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部经、一句佛号,平平稳稳走向极乐世界。
  《菩萨戒经》跟前面讲的《维摩诘经》,《净名经》就是《维摩经》,里面所说的就足以证明,曹洞宗的这一位开山祖师,曹山,只要知有便是。知有本体、知有真如、知有自性,知有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跟自性是一不是二,任何一法里头都有自性,这就叫明心见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看《五灯会元》、《传灯录》就能看出一点门道;不明白这个道理,你看这些书里头的问答,你就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所说的完全是见性,性在哪里?你拿来我看看,就这个意思。五花八门。从什么地方看?从他的态度真诚,不是开玩笑的,于是随拈一法无不是见性!曹山开悟了,自比惠能大师,确实开悟之后都是一个境界。惠能大师开悟了,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同一个境界。能大师当时,在他会下开悟的一共四十三个人,真的,在中国禅宗史上空前绝后,在他之前没有,单传,一个传一个;在他之后也没有,有三、四个就了不起了。禅宗在能大师这一代盛极一时,就是知有便是。
  下面这一句经文:『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这是什么?变化。变化不是自性变化,是自性随缘变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着一切众生的心念起变化,也是《还源观》上三种周遍的第二种。第一种是「周遍法界」,这是讲信息的传递,念头一动周遍法界。这个速度没有能比的,念头动了周遍法界。我们的物质现象,物质现在知道都是波动现象,每个波动现象都周遍法界,所以我们求三宝加持,这不是假的。身体不好,身体不好肯定是业障。怎么办?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身体一切状况,每个细胞的状况他都知道,真的都得到加持。绝不为自身求安乐,为自身求安乐,佛菩萨不会加持。自身受一点苦难是什么?消业障,不是坏事情,好事情,千万不要埋怨佛菩萨没有保佑我,现在在受苦。你现在不知道,你现在在消业障,不是受苦。真有障碍,自己没有法子,佛菩萨来了。就像虚云老和尚朝山生病了,文殊菩萨真来了,帮助他、照顾他,十几天身体恢复了,再继续朝山,文殊菩萨就不见了。能够忍受的你得要忍受,对你决定有好处,没有坏处。
  「自然光色参回」,什么叫参回?「参者入也,光光相入」。像我们讲堂的灯光一样,十几盏灯光同时都开,光光相入,这是参。「回者回转。周流不息,变化不拘」。参,我们能体会到;回,不容易看到,很难体会到。这是《还源观》上三种周遍的第二种,「出生无尽」。这个出生无尽是什么?就是变化无尽,千变万化。从什么地方看到?从极微色,这是佛学名词,极微色,就是现在量子力学家所说的微中子。微中子的变化,你看看,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变化,里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这是回,变化不拘,周流不息。周流不息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波动现象,它不停止,前念息了,第二个念头就生,永远是这个样子,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叫念念不住,住就是停止,它不停止。这个现象?现象绝对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所以叫相似相续相,前面我们读过,真的相似相续相。这《还源观》上讲的变化,说明这个变化是随着念头,这桩事情今天量子力学家知道了。
  第三个周遍是讲心量,这一点我们要知道,第三个周遍叫「含容空有」,说的是心量,原本的心量。大乘里头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我们原本的心量。中国古人常说「量大福大」,心量要拓开。含容,含是包含,包含虚空,虚空大了,我们心量比虚空还大!容是容纳,容纳万有,没有不能容纳的,没有不能包含的。这是本性、真心,这么大的心量!我们今天见这个人喜欢他,见那个人讨厌他,这个不行,这心量太小了。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都入了这个境界,也就是说他们的心量统统恢复了,所以这些人得大自在。我们务必要把心量拓开,常常想到量大福大,学如来、学法身菩萨,没有不能包容的。为什么会包容?因为知道是一体,这就是看破。知道万物跟我是一体,所以那个小心量就舍掉了,就真能放下。
  「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常寂常照」,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教我们,对于诸法实相要用什么态度?完全用清净心,不要在这上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所以第一句把它否定掉,非寂非照,第一句非寂非照,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复常寂常照,那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真懂得了!「寂而常照,故从法身流出报化佛身」。在诸菩萨实报庄严土,佛就现报身;在方便土、同居土,佛就现化身,报身、化身是一不是二。「从理体出生无量微妙相用」。后面又说,现相起的作用微妙到极处,这些统统说的是我们自性,统统说的是我们本人,这一点一定要直下承当。他说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我们不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故此自然之根本,自然出生无量光明色相,相参相入,回转变化,超逾十方」,所以称赞它叫「最胜」。
  「经中常以宝珠喻自心」,宝珠光色参回,只要它对着光明,角度不一样,你看到颜色不相同,千变万化,美不胜收!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一般富有人家大厅里面挂的水晶灯,就看到这个现象。许许多多不同的水晶片装饰这个灯,灯光开开之后,你从各个方面去看,各种颜色都有,这是光的折射。《观无量寿佛经》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一一宝珠」,每一个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异是不相同,金色光明。「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各作异相」,宝土是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显现无量无边无尽不同的形相。底下举几个例子,「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花云。(这个以前印的是个错字色,不是色,应改作花,杂花云。这上面没有改,这杂色要改过来,杂花。)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随意,随众生的意,这个要知道,佛没有意,佛已经转识成智,众生才有意,佛没有。施作佛事,这句话的意思,起心动念,出生无尽,是故自行化他,无有障碍。
  「又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是什么?这是佛接引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完全是佛的化身。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阿弥陀佛怎么接引?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每天去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阿弥陀佛一个一个去接不累坏了?阿弥陀佛接引是化身去的。你看看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又放八万四千光明,每一个光明里头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你看看,他有这个本事。所以十方世界所有念佛人求往生,他全顾得到,一个都不会漏掉。我们要知道,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有阿弥陀佛这个本事。那接引众生我们得要问,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帮不帮助阿弥陀佛去接引?我有理由相信,这些菩萨们都会帮助阿弥陀佛去接引,接引的时候现阿弥陀佛的相。因为生到极乐世界之后,相好光明跟阿弥陀佛一样,看不出来,凡夫看不出来,菩萨知道。下面说,「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太好了、太妙了,没法子说!
  「上之经文深显光明色相微妙难思,随意变现。光中有色,色又现相。珠网等等妙相,只是一色所显」。这一句是说的依报放光。就像《楞严》上所讲的,无一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在极乐世界,可以说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能力跟阿弥陀佛非常接近,我们凡夫决定看不出来,只有这些大菩萨他们自己知道。依报如是,极乐世界六尘皆作佛事,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底下再说正报,「佛相具好」,佛相不是三十二相,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具足八万四千好。「好中放光,光复现佛,皆极显参回之意」。什么叫参回?这是参回,这就说得非常明显,在极乐世界,无论是依报正报都是光色参回。「至于施作佛事与摄取十方念佛众生」,这就是非常明显的说明来接引,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众生到极乐世界去,「正是最胜也」。
  「又参照上引经文中,可见极乐种种依正庄严」,这说出来了,有依报、有正报,「皆是自然根本之所现。此正是《往生论》所云极乐三种庄严」,三种庄严就是国土庄严,说了十七种,阿弥陀佛庄严说了八种,菩萨庄严说了四种,总共二十九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自然之根本,即彼论中之一法句也」。《往生论》上讲的一法句,一切都入一法句,一法句是清净句,一法句也就是这一句六字名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是真实智慧、是无为法身。经上所说的自然之根本就是说的这个,它起作用了。我们再看看底下这一段,「性德妙用」。请看经文: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然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