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刚经讲录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道源法师讲述

基隆市海会寺能仁佛学院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丙三、结归问意(分二)

丁一、结归云何降心问(分二)

戊一、拂我显无(分二)

己一、问答拂我

 

金刚经讲到这里,是总结论的时候了。须菩提所问的二个问题,一个是“云何应住其真心?”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妄心?”佛先答覆“降伏妄心”,后答覆“安住真心”;经文科判为四大科,就是信、解、行、证,四个部份。这三十一分就是总结论,就是把须菩提所问的那二个题总结起来,先结到“降心离相”的问题上。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佛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相是粗显的,是“心外”的“执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心内”的“执着”。现在要“降心离相”,不但“心外”的“我等四相”你要把他离开,就连“内心”里面细的“我等四见”也要把他离开,这就是总结。总结到须菩提所问的:云何降伏其妄想心的这个问题上。肯定的告诉了你,不但要离“我等四相”,“我等四见”也要离开,这样,你的“妄心”就能够“降伏住了”。“若人言”——假若有个人这么说:“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认为佛心里面有“我等四见”;他认为要是佛心里面没有“我等四见”,怎么会说出“我等四见”这个道理呢?因此他就认为,佛的心里面一定有“我等四见”在,这就是他不晓得“说法者,无法可说”的道理。“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佛问须菩提说:“这个人是否解悟了我如来所说的道理吗?”须菩提答说:“世尊呀!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了解到佛说法的义趣,更何况是解悟呢?”下面须菩提自己解释。

 

己二、征起显无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这还是三连句,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依“世俗谛”而说,因为众生内心有“我等四见”的执着,但是世尊并没有着这个“四见”的相。为什么呢?这就是如来与众生不同的地方。众生还没说出口,心里头就先落了个印象,有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在,如来不然,他没有生起“我见四相”;他是无心应现,随机教化。世尊虽说出了“我等四见”之相,“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但是在世尊心中没有取着这个“我等四见”之相,在“真谛”上,“一法不立”,那有个“我等四见”可得呢?“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等四见”只是假有其名而已。

 

戊二、拂法结问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这段经文是总结论,就是把前面经中,须菩提所问的这个“降心离相”的问题在这里作一个总结论,说你想要“降伏妄心”,就要把“心外”的“我等四相”空掉,连“心里”“生心动念”的“我等四见”细相都要空掉,这样,“妄心就会降伏”。再总结到前面发菩提心的人,这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的经文,说你们发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应该依着前面“金刚经”所讲的“般若妙理”,“应如是知、如是见”,“知”是知道,“见”是了解。意思就是说应该了解、知道“降心离相”的道理,然后再进一步“如是信解”,你就应当如是的生起“清净信心”,如是“解悟”其“义趣”。这个“信解”就配到“信”分“解”分上,金刚经他有信、解、行、证,次第深入的程序。从信、解后,再进入“修”分,要怎么起修呢?就是要依着你所“解悟”的道理来修证,“不生法相”,“解悟”以后,你再来修,修即无修,无修而修,不去住着这个修行的“法相”。这里再把他归纳总结起来,“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世尊是随说随扫,说了“不生法相”世尊也不住着。因为众生不了解“法相”,佛才说“法相”。所以“法相”也是个“假名”而已,才说“是名法相”。讲到这里,这三十一分讲完了。在这分中,前段是答覆:“云何降伏其妄心”的问题,总结须菩提所问的“降心离相”的问题。最后一段就是拂法结问,把“法相”也弃掉,“不生住着”,才归结到他所问的问题上;反过来讲呢?你要是生了个“法相”的住着,你的妄心,还是不能究竟降伏,不但“众生法相”你要把他“空掉”,连“佛的法相”也要“空掉”,这才是“一念不生”,这样就把妄心降伏住了。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般若文海佛教经典图书馆

Like

分享Share |